小伙伴教学反思

2023-0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小伙伴教学反思》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伙伴教学反思》。

小伙伴教学反思15篇

小伙伴教学反思1

《三个小伙伴》是苏教版第二册的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的题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上三个: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练习分角色表演。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大家团结协作,就能战胜困难。

3、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练习说话。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接受实际,我把学习难点定为: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问、读、演、说”理解课文内容。本课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和背诵课文,练习分角色表演课文。在“问、读、演、说”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三个小伙伴互相配合,各显其能,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的喜悦,感悟同心协力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这儿的“问”是指老师的“问”,抓住“他们在栽树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这一中心环节去设问,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问是“问”教材,让学生在教材中找找、划划、圈圈、点点,理解课文内容,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

“读”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应该是放在首要地位的。老师要培养谈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好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流利地阅读等等。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他们来说走进童话世界,和小动物们交朋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因本课篇幅较长,有轻声、变调、感叹句、疑问句,学生朗读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课堂上我尽量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包括示范读、自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比赛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读出疑问,读出画面,读出情趣,读出情感,读出自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让学生们通过扮演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课文。

“说”是学生言语能力训练的重点,我首先引导学生借助画面说,我让学生看课文插图,进行说话,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其次我引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我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栽树要带什么工具,这为下文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还有,我带着学生走入栽树的情境中,感悟小动物们的勇敢、机灵、聪明及可贵的协作精神。这样以演说的形式再现课文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在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入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表达、倾听与捕捉信息的能力。

本课教学下来,比较流畅,各环节的衔接也比较自如,基本达成预设目标。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最后的表演环节中,很多学生关注了表演,而忽略了背诵,学生之间的配合不怎么默契,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也没有完全放开,还有写字的时间显得略微少了些,得专门再来一节课让学生写字。

小伙伴教学反思2

本堂教学循序渐进,让学生易于接受;采用了一些生动的表现方式,如猜谜语、观察图片、“花落谁家”游戏,调动了课堂气氛,多媒体课件的介入,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注重了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乐于说话,这些是比较好的一面。

但同时,学生之间面对面交流不足,忽略了让学生之间直接对话,学生对自己所夸得伙伴的形式有些单一,不能多方面的说出伙伴的优点,学生的阅读面狭窄,是一个缺陷,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拓宽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还有在引导学生举事例夸伙伴时,不能把事说具体。还有在夸自己想夸的小伙伴一环节中,再适当多给些时间,同时老师参与其中,适时引导,相信效果会更好。

小伙伴教学反思3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三个小伙伴一起栽树,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本课教学是第二课时,课文虽长,但内容比较简单。在教学中,我先从复习生字生词开始,接着让学生回顾了课文的大概内容。然后我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的2—5自然段,想一想,三个小伙伴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分别用不同的线条画出来。这样学生带着问题研读课文,就能很快地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了。然后,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分角色朗读并表演课文,这样孩子们通过扮演角色体验其语言特点及人物情感,从中孩子们也能在读中感悟,又反过来以悟促读,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感。

最后,我又提出问题:故事读完了,你明白了什么?因为学了《识字7》,孩子们都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也积累了一些关于合作的成语和名言。所以,在这里他们都说得头头是道了。同时是我又补充了一些作为拓展延伸,在一首“团结就是力量”的歌曲声中结束了本课。

上这节课时,我觉得学生兴趣很高,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每一个环节中,学生学的也比较扎实,比较轻松。最大的收获是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学生们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另外,学生们在我小组合作时,有的不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扮演角色,小组长也不会恰当地组织和安排,但能看得出孩子们合作的欲望很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小组合作的训练和指导,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小伙伴教学反思4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而板书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多媒体在改善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显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师不能随时对教学媒体进行修改,只能按制作好的课件进行教学;也无法像传统课堂那样边讲解、边板书、边批注。因此,课堂教学需要特殊的综合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正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即将成为信息化教学的主流技术。下面是我第一次使用电子白板教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三个小伙伴》时的收获和体验:

课堂的导入部分我设计了猜谜语的环节,当学生听老师读完谜面,学生试着说出谜底时,我将相应的图片通过拖拽将其慢慢放大,学生得知自己的回答是正确的时,激动地与小动物打起了招呼。在这里学生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在随文识字教学“没”时,我使用电子白板的聚焦放大功能,让学生仔细观察“没”字的偏旁、结构、注意点。学生的眼前只有一个大大的“没”字,注意点得到了集中。学生很容易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

1、“没”的偏旁是三点水。

2、“没”是左右结构的字而且是左窄右宽。

3、“没”的第五笔是横折弯并没有勾。对于课堂上学生的描红和练写内容则可以用白板的投影功能进行及时的点评和反馈,从而提高了写字教学的效率。

为了方便教学,我们有时需要使用电子课本呈现课文内容,可无法在上面做记号、批注,这使得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大打折扣。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了方便的屏幕批注功能,在使用电子课本时,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批注,学生也可以一边思考一边批画。显示出阅读的'学习过程和思维的成果。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环节:“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安排一名学生在台上画相应语句,其他同学在课本上画相应语句。如果台上的同学画的不对或不完整,其他同学也可以上台来帮他订正或补充。这样学生在对比中完善了自己的思维,同时也节约了传统课堂上学生汇报的环节,在提高参与性的同时提高了时效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认知对象感兴趣,学起来才会是享受和乐趣。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其他教学手段相比,更注重参与性与互动性。将之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可以将以往枯燥而静止的课堂教学变成有趣而动态的课堂教学。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带领学生迈入快乐而主动的学习生活。

小伙伴教学反思5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提高“读”的质量,自主品读悟读。

在读课文时,我设计了“你最喜欢三个小伙伴中的哪一个?你觉得它哪些地方很可爱?”这个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边自由品读课文时,我边引导学生想象小野猪撅起小嘴,用力左右“拱”的样子;小袋鼠挺起肚子,吃力地运肥料的样子;小象一会儿“吸水”,一会儿“喷水”的样子。把朗读和想象有机地结合,学生很自然地把自己就当作了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再朗读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还及时地对学生的朗读作出评价,激发学生读书的乐趣,给学生提供阅读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悟了就说,悟了就演,让学生先把感悟的读出来,说出来,演出来。

小伙伴教学反思6

《小伙伴》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28课,这篇课文讲述了玛莎在春游时丢了背包,她的三个小伙伴表达了不同的关心,旨在激发孩子们乐于助人的愿望并懂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给他人最需要的帮助。

这篇课文是我备课时间最久,试课次数最多的一篇课文。这里就最后一次执教情况作一些反思。我的教学流程如是:一直接入课 复习生字词;二导学第一段 引入主要内容;三朗读课文2——8段 理解内容;四总结拓展;五书写指导“问”“间”。板书设计在教参基础上有所改变:28 小伙伴

玛莎 背包丢了

维加 问 说 语言

关心 安娜 说 又说

安东 走 掰 放 说 行动

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后,我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认为有两个方面的亮点需要我继续在教学中实践着。

1、充分钻研教材,整个课堂能够牢牢立足文本,通过读、说、演、再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仔细品味语言,体会小伙伴们不同的关心,从而明白用实际行动给人最需要的帮助更值得我们学习。

2、朗读方式多样化,指导层层深入。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正是积累语言的黄金时段,多读能让学生快速识记、积累语言。这也是新课标倡导的“以读代讲,以读促教”的新理念。在这一课中我采用了个别读、指名读、小组读、自由读、同桌合作读、师生演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在读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他们能充分的读,读充分,最终让他们做到朗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各种方式穿插灵活使用,不累赘不繁琐,这也保持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在执教这一课时,我个人的语气语调有了很大进步,这是值得肯定和需要继续努力的。当然也有以下不足之处:

1、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有效,应该教师少说,多让学生说。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2、具体环节还有些琐碎,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多彩。

3、课堂上不够从容大方。如果能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更加亲切融入他们的学习当中就更好,真正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就更好了。一堂课的成功需要花费很多心血,有时一个小小的改动,一个字、一个词的运用都会让课堂有不一样的效果。作为年轻教师,需要学习和努力的真的很多。如果能多去想想,多反思,我们就会做得更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小伙伴教学反思7

《三个小伙伴》又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的故事,引导学生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认识故事主角,调动学生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的好奇心强,形象思维能力较发达,但是课堂注意力不宜集中,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从三个小伙伴入手,让学生认识三个小伙伴。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三个小伙班的头像,让学生邀请它们来班级做客,并且说一说着三个小伙伴有什么特点,主要是为下文三个小伙伴发挥优势做了铺垫,学生的积极性也随之被调动。

(二)由扶到放,自主学习

课文的句式比较相似,便于记忆。在学习的时候重点学习第二段的内容,以后的小袋鼠与小象的让学生去自己学习。在学习三个小伙伴是如何解决栽树带来的困难的时候,我引导孩子想象,小野猪用嘴拱土的样子,小袋鼠用皮口袋运肥料的样子以及小象用长鼻子浇水的`样子,学生的兴趣很足。学生对于表演读一向很感兴趣,课堂上,我充分利用这一点,带领孩子们边说边动作示范,学生在我的引领下,也会做起动作来,并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所做的动作,我对孩子们给予及时的表扬、肯定,那些被我及时表扬的同学当然兴趣更足,在后面的两个环节他们的表演也很精彩,而且模仿的很像,这样,在边读边演的学习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这样的教学,比起单纯的指导朗读有效多了,它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指导了朗读,更重要的是通过表演,更深刻地理解了“伙伴”合作的意思,可谓一举多得。

(三)板书明理,拓展仿写

在板书的提示下,孩子们能清晰地整体把握故事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思考一个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学到点什么?有了前面《识字7》的铺垫,很多孩子都能明白“团结就是力量”这个道理。再结合生活实际中团结的例子,让孩子们更加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纷纷表示,也要学习三个小伙伴,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在孩子们能明白道理的基础上,我开始进行拓展,出示图片。三个小伙伴齐心协力栽好的小树苗长大了,还结满了果实,他们又怎么把这些果实搬回家呢?学着课文的样子,给他们想想办法,再写下来。这样你们也能当小作家了。

小伙伴教学反思8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写小树栽好后,三个小伙伴非常高兴。课文的几幅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故事的内容。本课训练的重点是读背课文和识字写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主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这就是说,语文教学需要创设一个体现个性化的、自主的、活跃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三个小伙伴》时,由于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孩子,年龄相对较小,生活阅历简单,所以在板书时利用图片代替文字的方式,这样表现的更直观、更能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实施效果反应这样的方法很有效,孩子们不但明白了种树需要用到的工具,而且对所需工具有了视觉上的了解,进一步了解了生活。

其次,现代教学中注重把学生带入情境中让孩子们更加深刻的体会课文,因而,课前利用谜语把学生分为不同角色的小队,一方面为了使学生放松,另外为了给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更快、更容易的投入课文当中。

第三、新课改指出:读书在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为了适应现代教学,在本课之中我采取了以读代讲的方法。比如: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方法,让孩子们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受到启迪。另外孩子们通过朗读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课文,而且有的孩子在朗读练习中也达到了背诵的要求。

第四、由于本课内容较长,为了给大家展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因此,把识字部分放在第二课时讲解,这样能给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体会本课,感知课文所表达的思想。

另外,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自己解决“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等三个问题,然后看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是怎么做的。这样,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自去实践,学生不断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今后的一生中都能不断地探究,不断地学习。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他们来说走进童话世界,和小动物们交朋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因该课文是本册教材中较长的一篇,有轻声、变调、感叹句、疑问句,学生朗读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课堂上,教师应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把握全文,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使学生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孩子们初读课文时,给孩子们留的时间较少,虽然在后面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多读、多练弥补了一些不足,最后达到了让孩子们分角色朗读、表演,使学生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但对于教学的我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教学经验,有助于我的成长和进一步发展。

《三个小伙伴》这一课的中心——懂得团结协作,发挥各自的特长,才能把事情办好。孩子将来是要走向社会的,从小就懂得学会与人合作,将给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好处,而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实践,在学习中逐渐形成了用他人的眼光看问题,向他人学习的能力,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意识,这在当今未来的社会中是相当重要的素质。

小伙伴教学反思9

课后随笔本节课教学努力实践和谐互助课堂教学理念,把全体学生放在课堂的重要地位,时刻关注班里的每一个孩子,时时关注他们的学习动向。把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语,练习朗读课文的目标落实到位。让学生自我参与、自我实践,让孩子们用心默记生字词,同伴互助,检测。

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如何看图、换词理解词语意思,学会用提供的句式说话,学会工整、美观的写字,一堂课就这样以语言训练为中心,注重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提高人文素养。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注重培养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利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和具体细致的指导写,达到学困生也能当堂掌握生字词,通过听录音看动画、跟录音朗读等多种形式熟悉课文内容,练习朗读,基本上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想方设法,多种形式复现生字。

课堂上采用了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分这几步进行的:故事引新巧遇字,在导入新课的这段话中,巧妙地让孩子们遇到了本课的两个生字:伙、伴。带拼音投影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请小老师带读。课本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然后齐读。

学生拿出字卡,一张一张排开,打乱顺序认读,老师说哪个字,孩子们快速举起哪个字的卡片。给生字找朋友,说句子。同桌相互讨论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然后指名说。把生字送回课文的句子中,引导学生读句子。静下心来学写字。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之中,能够运用学过的学习方法积极识字、写字。不足之处是师生、生生和谐互助过程中还要加强激励、评价。

小伙伴教学反思10

《三个小伙伴》这篇课文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生动的语言和趣味十足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单就课文内容来说,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基本没有什么困难。就是要搞清楚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分别遇到了什么困难,后来它们又是如何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解决了没有锄头挖树坑,没有箩筐运肥料和没有水桶浇水的难题,最后终于完成了栽树的任务,三个小伙伴因为顺利完成任务手拉着手围着小树又跳又笑。但是,仅仅弄懂这些故事表层的意象好象并没有多少的意义,透过故事表面了解它隐含的寓意,让孩子们搞清楚懂得合作与如何正确对待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好象更有意义。

所以,我决定在完成了基本的教学内容以后,让孩子们想象:“自己如果变成了三个小伙伴中的一员,面对自己干成功的事情准备如何夸夸自己的同伴呢?”这个问题抛出以后,我也不急着要答案,而是让孩子们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试着进行角色互换并体会小伙伴成功的主要原因。

没有想到,孩子们的交流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它们都能从小动物的角度出发,说出了对方身上存在的优点,并告诉大家此次栽树成功的根本原因。说起来还头头是道。不仅锻炼了语言,更把课文的内容在原有基础上作了一定的拓展,发散了自己的思维。可以说,这样的课堂,不仅让孩子们懂得了集体智慧的重要,更知道了如何与同学合作,真的是达到了编者的.编排意义。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有时候的语文课堂不需要教师点明多少高深的道理,只要有针对地稍加点拨,预想的一些效果反而比刻意的追求更为完美。所以,关键还是教师在课前对课文内容作了多少的了解,对课堂作了多少准备,对学生的学情又有了多少的把握,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教师的作用还是起了很大的一部分作用的。所以,教师的准备就变得异常重要了。看来,以后的我还应该在这些方面继续努力。

小伙伴教学反思11

常听别人说,备课不仅要备教案,还要备学生,备课堂,备生活。上完课后才发现自己对学生,对生活,甚至对教材也很陌生。

现在有的孩子活泼开朗,会主动与同伴交往;有的很被动,等着同伴来邀请他;有的因经常一个人,无同伴,内心孤僻,常常独来独往。一部分同学常常一言不发,胆小怕事;有的则唯我独尊,与同伴相处自私自利,不能为别人着想。他们与小伙伴相处时经常会闹别扭、闹矛盾。有了别扭和矛盾就闷在心里,或只会向老师和家长哭诉,自己无法解决。他们从小不知道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不懂得团结友爱的重要,不会自我解决矛盾,走向外面的世界难免碰壁,摔跤。其实孩子们的内心也渴求有人为他们指点迷津。

而《我和小伙伴》旨在通过体验,探究等活动增进孩子们之间的了解,体验友谊带来的快乐。认识同学之间应如何相处,初步掌握处理矛盾的简单技巧。与同伴乐于交往,主动交往。其向学生展示的是学生真实的生活延伸,他是超越教材,超越课堂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首先要解决的不是如何解决矛盾,而是应让孩子们树立与伙伴交往的信心,体验出同学之间亲密关系所带来的乐趣,让他们知道与小伙伴在一起是多么愉快!然后再去帮助、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因为源于儿童生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所以成为真正有效的学生生活的指导。

在上完课后,经别人一提点才发现自己的不足,细细思考后真的受益匪浅,看来,对新教师来说,多上公开课才是硬道理呀!

小伙伴教学反思12

《三个小伙伴》是湘版美术教材中一节集知识性与趣味性质为一体的造型表现课目。虽然现在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已经弱化了美术的学科性,但我觉得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艺术学科中仍然不可忽略。因此,在教学本课时,仍然把认识三原色的学习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再尝试用三原色吹画。

在认识三原色的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我采用了情境导入法。先由“三个好朋友”自我介绍导入,让孩子们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认识“红红、黄黄、蓝蓝”。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又通过让学生找身边的三原色,准确找到水彩笔中的`三原色等活动,让孩子们认识、感受生活中的色彩美,进一步巩固孩子们对三原色——红、黄、蓝的认识。认识了三原色之后,我又设置了色水互调的游戏,将红色色水倒入黄色色水中等,让孩子们认识了橙、绿、紫三间色。

在指导学生吹画五彩树时,我采用欣赏——尝试——交流——创作的教学步骤,层层递进,让孩子们在系列学习活动中掌握色彩的浓淡程度、色滴的大小、吹气的力度、方向等问题。我先出示自己的示范画,让孩子们猜绘制方法。师在肯定了孩子们的回答后,马上让孩子们进入尝试环节。

孩子们在初次尝试中兴趣很浓,对这一特殊技法的掌握却还有待提高,作品也差强人意。有水滴太小,吹出的树干没有主次,有的吹出的树姿没有变化,呆板。这时的交流环节就很好地帮孩子们解决了这一问题。大家一起欣赏、讨论,自己的感受,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致非常高,借此也培养了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尝试结束后,我给孩子们欣赏了很多自然界中姿态万千的大树,孩子们进行创作环节。此时,孩子们有了合理的方法,有了形的启示,作业效果当然也呈现出异彩纷呈。

小伙伴教学反思13

尤惠娟老师《三个小伙伴》第二课时的教学能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我认为本课的成功之处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设计新颖。

教师先出示第一幅图(三个小伙伴去植树),提问:这三个小伙伴是谁?他们要去干什么?你们怎么知道的?引出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再出示第二幅图(三个小伙伴植好树手拉着手,围着小树又跳又笑),让学生看图说图意,引出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习。再次出示第一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只有小象扛着树苗,其他的动物有没有带工具?从中发现小象、小野猪、小袋鼠都没有带植树的工具。这时,教师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答案的欲望:他们没有植树的工具,那么是怎么种好树的呢?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我认为这样设计效果比较好,先了解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使学生急于了解植树的过程,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我认为这样设计比按照课文的次序来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二、教学方法得当。

教师是指导者、引导者、辅导者,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于学的法子。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教师依次提了三个问题:“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谁来解决的?怎么解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教师在黑板上指导学生:用“。。。”画出碰到的困难;用“

”画出是谁来解决的;用“~~~”画出怎么解决的。教师画一个标记,学生照样子在书上画。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刚才的做法边自由读边在书上画出,随后交流。

我认为这个环节,教师从教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倡导探究的自主性,教师变“告诉”为“引导”,学生变“接受”为发现,立足于学生对课文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突显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阅读学习过程成为个性化的自主探究的过程。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习惯,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布鲁诺曾说过: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的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

三、感悟形象。

本文是童话故事,让学生表演出课文中描写的小野猪拱树坑的动作、表情。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演活了小野猪。

小学生是借助形象来认识世界的,教师努力通过语言的描绘、情景的再现和想象的激发,将静态语言文字转化为动态的生活画面,引导学生入境感悟。

小伙伴教学反思14

《我和我的小伙伴》一课是一篇语句优美、意韵悠长的小散文。课堂上我始终运用交互式学习方式,围绕“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话?”这个话题展开,谈感受、找依据、说理由。在教学时,我感到比较满意的是:

1、紧紧依靠文本设计交互情境。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我备课没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当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当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我便敢走进课堂。”没有与文本的亲密接触,教学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深入文本,努力寻找交流的“空间”,以便准确把握和理解教材,使交流的水平更高、更有效。并因此设计了一个“折小棒、寻找大力士”的游戏作为课文学习的导入,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中创设的宽松、和谐的情景,既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为什么一根小棒就能折断,一捆小棒就折不断了?”,在思索与交流中进入交互学习,又为学习课文内容做了铺垫。

2、重视学生与生活的交互。

生活,永远都是语文课程的一篇沃土,语文也无时无处不与实际生活相联相通。学生与生活对话,就是将语文学习由课内向课外迁移,由课堂向生活延伸,从生活中捕捉、筛选、获得活的知识信息,并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

《我和我的小伙伴》一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有12个,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学生在自我回忆——参与同学回忆——自我积累——最后有新的发现这一过程中尝到了发现的喜悦与识字的快乐。为了扩大学生识字量,我又将识字教学引向生活——“这些方法真不错,再找找看,你曾经在哪儿见过这个字?身边有没有?”一语激起千层浪,学生在冥思苦想中发现很多汉字在生活中都能找到,都来源于生活。这个发现不仅有利于学生很快的识记生字,而且能使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思考中认识生活,扩大视野,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

3、尊重个性阅读中的情感交流。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交流的过程,教学时我给学生大量读的机会和时间:初读课文——认读生字;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精读课文——抓住重点读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这时的读应当是高一层次的“读出感情、读出体会”。学生在自由读、分角色读、读喜欢的句子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小水滴、木船、禾苗对话,并结合自己的感受、认识、情感等精神的东西细心感悟小水滴和它的朋友们无私的帮助小木船、禾苗,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可贵精神。学生在交流时先读,然后我引导学生说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在读完“我们流到木船下,肩并着肩,手挽着手,齐心协力托起了木船”一句后说:“小水滴们多团结呀!”我追问到:“团结在一起的小水滴会是什么样?”学生说:“小水滴们会合在一起成了一条有很多水的小河,这样才能把木船托起来。”我接着引导:“小水滴真团结,力量真大,你能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吗?”学生读课文,使感从文中来,还回到文中去,这样在朗读中感悟,伴着这感悟,书也读得越来越有味,越来越有情趣。

我让学生想象:“搁浅的木船在小水滴们的帮助下,又能航行了,大家想想它会去干什么?”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到的不仅是去运输货物,还有“木船受到小水滴们的帮助才能航行了,它一定也会像小水滴们一样去帮助别人。”……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领悟能力、审美情趣、看问题的角度等各不相同,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文本和言语的感知、理解都会有所不同,一个人发表了看法,其他人便是一种吸收,“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面将随着学生个体间充分的交流而消失。这样不同的思维、情感相互碰撞激发出更多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学生的感悟才会越来越深,学习才会有滋有味。

不太满意的地方是:

在师生交流过程中,自己倾听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这一方面做的还不够。语言显得苍白、不能及时捕捉学生回答问题时想说但没有表达出来的点,自己提升性的语言不够到位,造成师生交流不能很流畅、深入的进行下去。比如:在处理第四自然段时,学生从“我们流到木船下,肩并着肩,手挽着手,齐心协力托起了木船。”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小水滴们真团结,帮助了小木船。其实学生此时并没有真正明白“齐心协力”的含义,我却对此进行了总结,说出了“团结起来力量大”。如果在教学时,我能够追问一句:“你能和你的小伙伴们一起表演出这句话中的情景吗?”学生就会从相互配合中更好的理解“齐心协力”,明白团结与力量的关系。然后我在小结:“是呀,人心齐,泰山移,只要我们团结在一起,什么困难都不怕,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读这句话吧!”就会使小水滴们的行为和形象更加立体化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内心的真实渴望往往就像流星一般稍纵即逝,没能及时捕捉到是非常遗憾的,也为这节课留下了遗憾。

一节课下来,我深切的感受到:教师只有把教材真正打开,丰蕴自己的素材,备学生备教材,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使课堂教学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交流丝丝入扣,层层深入,进入理想中的交互状态,这也是我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不断的追求。

小伙伴教学反思15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教学应该树立大语文观,努力做到生活作文化、作文生活化,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关注生活,用自己的心教学反思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观察、感受、所得付诸于语言文字。作文教学要遵循“从学生生活出发,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关注生活的意识,能文从字顺地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介绍我的小伙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习作。这一单元紧紧围绕“作家笔下的人物”铺展开来,使学生感受了各具特点的鲜活人物形象。本次习作要求“运用一两件事写出小伙伴的特点”。对于写人,学生并不陌生,关键是要突出人物的特点,而捕获人物特点的,正是自己心灵的感动、激动,甚至冲动。因此,只有那些平时留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生活的孩子,才能获得生活的赐予。怎样让学生找到足以激发自己表达欲望的素材呢?这是我在执教这次习作指导时重点考虑的问题。

本节作文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去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围绕这一目的,课的开始部分设计了一个小游戏,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一开始有个感性认识,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平时必须留心他的言行举止。为了深化教学目的,又以学过的文章《少年闰土》为例,让学生进一步学习体会这种写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动笔写作,然后根据这一教学目的去讲评学生的文章。现对这堂课总结反思如下:

一、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前,好多学生都害怕作文,一提到作文,他们就“头疼”,不知从何下手。如何让学生喜欢作文,并且乐于表达?这就得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节课教学伊始我让学生先玩一个“人物竞猜”游戏,学生的兴趣便来了。我让学生听我的语言描述,猜课本中或生活中他们看到或听到的人物。因为感兴趣,学生听得很仔细,也因为我的语言描述中抓住了人物的身份、外貌、工作等鲜明独特的特点,所以学生一下子就猜出所指的人物来了。我顺势追问他们猜对的秘诀,渗透成功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为这节课的作文指导奠定了基础,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兴趣,获得初步感悟。

二、确定写作内容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校长曾经强调:作文教学要注重六个“重要”,其第一重要就是:写什么永远要比该怎样写重要。因此,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后,我揭示了习作任务:让学生自由读第七单元的习作提示,用圈画关键词的方法自主审题,在学生汇报时及时点拨。教会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审题的技巧,突破审题关,从“习作对象、习作要求、修改要求”三方面明确本次习作要求,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为学生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说写训练有效结合是写好作文的妙方

我们的好多学生讲起话来头头是道,滔滔不绝,但“写”起文章来就不怎么样了。因为“说话”在生活中再普遍不过了,有充分的实践机会,而“写”的实践的机会就很少了。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应遵循从说到写的原则。

这节作文课,我分三个步骤训练学生的表达。第一步骤是“我会说”,设计梯度提示“我印象深刻的人是他(她)的'一个特点是,我准备用这个事例来表现他(她)的特点,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尽情地表述出来。学生回忆、描述的过程既是平时观察生活、真实感受的自然流露,也是用“嘴”作文的过程,接下来只需将语言稍做组织润色即可成文。这样,根据老师或同学的点拨评价,稍做选择整理,就可用笔说出来,也就找到了“下锅之米”。进入第二个步骤“我会写”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能要求学生即兴现场写一个精彩的片断,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在学生写片段时,我为学生提供了”语言积累“,给予学生一定的词汇储备。这样将“说”和“写”有效地联系起来,说说写写,写写说说,学生”会说不会写“的问题就解决了。而在第三个步骤“我会评”的环节中,我又出示了评价标准:人物特点是否鲜明?选择的事例是否典型?描写是否具体生动?语言是否通顺流畅(即文从句顺)?这时的评价标准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实效性的,虽不能面面俱到,但在于引导学生正确、高效地继续修改自己的习作,努力做到”妙笔生花“。这环节中由于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基本掌握了写人的方法,再加上有老师提供的评价标准,所以学生写起来有章可循,评起来头头是道,出现了许多精彩的点评,如有的学生从同学写的片段的遣词造句进行点评,有的则对片断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细节描写,甚至是段落结构进行精当的点评。学生准确精彩的点评也说明了他们通过这节作文课的学习已较有效的掌握了写人的方法。

四、精心预设,催化课堂生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因此要重视预设。这节课课前我认真地钻研教材,全面的备好学生,预设好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每一个细节。所以这节课上起来可以说是按部就班,每个环节都朝着我预设的方向前进,学生也在我精心地准备中渐渐学会写人的方法,最终还写出了许多精彩的片断。

尽管如此但我还觉得课堂少了些生成的动态美,这样的课堂是不完美的。不是说这节课中没有生成,而是太少。之所以会这样是我预设的太细致,也是我太担心这节课没办法完成目标导致的。其实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一堂充满”生成活力"的课离不开恰到好处的预设。只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生成才会更加精彩。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这节作文指导课,虽有精彩之处,但也给我留下遗憾和深深地思考。从这节课学生的反应以及学生课后所写的作文来看,教学目的基本上能够达成,大部分学生能用堂上所学到的方法去写身边的小伙伴。只是这节课上,还有许多做得不够的地方,如在引导学生选材时,应该花多点时间在这上面,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或语言把人物写具体,并让学生去说说怎样写具体,这样或许写出来的效果会更好。另外在学生修改、评议别人的文章这方面还有待加强,学生虽然能够帮助同学修改,可是修改的仍然只是停留在语句是否通顺这些基本东西上面,还没能真正做到从选材上、有否突出特点这些方面去进行修改。这些方面,都是我以后需要努力和改进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谨慎地把握好生成与预设的关系,让我的课堂充满活力与人性的光辉。

《小伙伴》教学反思

《小伙伴》教学反思1

《三个小伙伴》是湘版美术教材中一节集知识性与趣味性质为一体的造型表现课目。虽然现在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已经弱化了美术的学科性,但我觉得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艺术学科中仍然不可忽略。因此,在教学本课时,仍然把认识三原色的学习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再尝试用三原色吹画。

在认识三原色的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我采用了情境导入法。先由“三个好朋友”自我介绍导入,让孩子们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认识“红红、黄黄、蓝蓝”。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又通过让学生找身边的三原色,准确找到水彩笔中的三原色等活动,让孩子们认识、感受生活中的色彩美,进一步巩固孩子们对三原色——红、黄、蓝的认识。认识了三原色之后,我又设置了色水互调的游戏,将红色色水倒入黄色色水中等,让孩子们认识了橙、绿、紫三间色。

在指导学生吹画五彩树时,我采用欣赏——尝试——交流——创作的教学步骤,层层递进,让孩子们在系列学习活动中掌握色彩的浓淡程度、色滴的大小、吹气的力度、方向等问题。我先出示自己的示范画,让孩子们猜绘制方法。师在肯定了孩子们的回答后,马上让孩子们进入尝试环节。

孩子们在初次尝试中兴趣很浓,对这一特殊技法的.掌握却还有待提高,作品也差强人意。有水滴太小,吹出的树干没有主次,有的吹出的树姿没有变化,呆板。这时的交流环节就很好地帮孩子们解决了这一问题。大家一起欣赏、讨论,自己的感受,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致非常高,借此也培养了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尝试结束后,我给孩子们欣赏了很多自然界中姿态万千的大树,孩子们进行创作环节。此时,孩子们有了合理的方法,有了形的启示,作业效果当然也呈现出异彩纷呈。

《小伙伴》教学反思2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三个小伙伴小野猪、小象、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课文的要求是:朗读课文,再演一演。(只有理解了才能很好的演出来),课文的结构还是比较清楚的,三段同样的结构,整齐、易懂。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从课题入手,理解什么是“伙伴”,伙伴它不同于朋友,伙伴之间有“合作”的关系,在学生理解了课题的.基础上,提出:那课文中的三个小伙伴要一起做什么呢?

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朗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包括示范读、自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比赛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读出疑问,读出画面。在读准、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我借助课文中的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明白三个小伙伴一起做什么事?(上山栽树)结果怎样?(小树栽好啦!三个小伙伴手拉着手,围着小树又跳又笑),这时,我又进一步提出疑问:小树终于栽好啦!小朋友这个时候心里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这个问题的提出,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小伙伴两手空空,什么工具也没有,是怎么把树栽好的呢?”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想弄明白的兴趣。我让学生说说对文中的小动物的评价,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都用“夸奖”的语气来评价小动物,从中也得到启发,指导自己的言行,在与同学的相处中,也要像这些小动物一样友爱,团结,学会合作。

《小伙伴》教学反思3

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三个小伙伴小野猪、小象、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碰到困难而又解决困难的故事。课文虽然长,但是很容易理解,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放在了朗读和表演上,想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孩子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三个小伙伴齐心协力一起将小树栽好的文本内容,并在朗读中提高读的质量,要求学生自我朗读,表演读、比赛读等教学手段,充分使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课堂中,学生也能够根据我的设计,一步一步跟着我的教学环节走,带着孩子一起走进文本,体会通话故事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在学习三个小伙伴是如何解决栽树带来的困难的时候,我引导孩子想象,小野猪用嘴拱土的`样子,小袋鼠用皮口袋运肥料的样子以及小象用长鼻子浇水的样子。学生的兴趣很足,对学生所做的动作,我和孩子们给予及时的表扬、肯定,那些被我及时表扬的同学当然兴趣更足,在后面的两个环节他们的表演也很精彩,而且模仿的很像,这样,在边读边演的学习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伙伴”合作的意思,可谓一举多得。

所以说,朗读与想象相结合,学生很容易就将自己融入其中,把自己当成了小动物,读起来就自然而然有感情了。而在演一演当中,孩子们很快就理解了要团结齐力把一件事情办好的道理。课文不用多讲,学习起来也能水到渠成。并且在第一部分如何解决“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这个问题时,我及时将学习学习方法写在黑板上,带着孩子一起学习小野猪拱树坑的这部分,在学习“没有口袋运肥料怎么办?”不多讲就稍作点拨,把读、划、演的学习方法强调一遍,所以后来小象用鼻子吸水部分完全放手给孩子自学,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几点不足:多媒体课件制作还要再细致些,尽量不要出错,下次可以尝试将几个相似段落放在一起教学,是否能增强课堂效率。

《小伙伴》教学反思4

准备了几天,就直接上自己的班级。课堂的开头挺不错的,中间部分也还行,主要抓住“三个小伙伴是怎样关心玛莎?”通过比较他们三个人的不同做法,来研读,从而让学生明白:要乐于助人,多关心身边的人,多为他人着想,做个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

《小伙伴》一文中的人物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事,学生非常感兴趣。教学中,学生在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小伙伴们从不同的方面对丢失背包后的玛莎的关心。谁的关心是玛莎此时最需要的呢?我提出了一个极简单的问题:“你们最喜欢谁?”

“安东!”

“我喜欢安东!”

……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一边高高地举起小手,一边兴奋地大声说自己喜欢安东。是啊,学生对安东将自己一大半的面包分给玛莎这一行为,都从内心给予了认可,他们幼小、纯真的心灵都被这一行为所感动。

“为什么呢?”我接着问道。这一问,不少同学的手收了回去,有的望望周围同学,有的又将目光转到课本上,有的笑着看着我,想说些什么,可又没有勇气站起来,只有几位同学的手仍然高高地举着。这一场景与我备课时预想的差不多。因为此时学生通过阅读,只是很直观地感悟到安东助人为乐的行为是美好的,但如果让他们站起来用语言描述,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他们需要有一段时间来组织语言。于是我微笑着说:“这样吧,先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待会儿再说给大家听!”这下子可热闹了,学生都叽叽喳喳地说开来。不一会儿,不少同学的手又陆续举了起来。

“请你先来说说看!”我请一位平时不太爱说话但今天举起手的学生。

她站了起来。“我最喜欢安东,因为他助人为乐,”她想了一会儿接着说:“我觉得他做得最好。”

环视四周,一双小手,引起了我的注意。“今天我们班的陆一东同学第一个站起来,说出自己的'想法,真不简单!请坐!”受到我的表扬,大家都为他鼓掌。从他那甜甜的笑脸上我看到了他的喜悦,也看到了成功的表情。接着许多只小手又迫不及待地举了起来。

“我也喜欢安东!”一位学生站起来说:“因为他知道玛莎这时候肚子一定很饿了,现在最需要的就是食物,所以他就把自己的面包掰了一大半给玛莎吃!”

瞧!孩子们多会分析呀!看着还有不少高举的小手,我想,此时我再说些什么不就是多余了吗?让他们各抒己见吧!

一堂课下来,有不错的地方,但也有很多的不足。在分析人物的语句时,对于句字中的“字”挖掘得不够深,课件的制作也有所欠缺,没能让图文有机结合在一张上,从而造成了设一个问题,解答之后,又请了学生多说了一次,比较罗嗦,不够简洁,这说明:要上好一堂课必须多多磨课,一次不成,第二次改进,第三次再努力,一点点进步,就会“取众人之长,不己之短,”以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只要用心教,就会有更精彩的表现!

《小伙伴》教学反思5

今天我执教了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三个小伙伴》,课文主要讲了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团结合作终于栽好小树的故事,课文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下面我就从两个方面谈谈这节课。

第一,找准兴趣点。我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认真分析了课文,钻研了教参,明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考虑到这是一篇童话,要体现童话的特点,基于此,我的教学环节从一开始请三个小伙伴进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请大家帮助老师来解决疑惑,又一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然后通过自己的学习成功解决疑惑,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最后安排的是演一演,这也是课后的一个要求,开始的担心学生会演不好,没想到出乎意料,学生的表演兴致很高,而且也有板有眼的。整节课学生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学习活动中,兴趣盎然,主动参与,这点我比较满意。

第二,目标的达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首先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时候,因为这是个童话,语言比较浅显易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读懂,因此,朗读时感情比较充分,朗读很到位。其次,是在朗读、表演过程中明白三个小伙伴自身的特点以及在完成栽树任务中的特定作用,感悟合作的意义。三个小伙伴的特点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学习找出来,在栽树中各自的作用也能明确,最难把握的是表演这一环节,因为既要熟悉课文内容,又要加入情感和动作。我事先安排的是几个我认为能力比较强的同学,结果演下来效果不错,本打算就此打住。

可是发现这激起了好多学生的表演欲望,于是又邀了一组学生来表演,没想到此次表演也没令我失望。最后,是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主动承担任务,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这一点我放在最后揭示,通过前面的学习,引导学生说出三个小伙伴缺一不可,从而得出团结合作力量大的道理,并结合前面学过的谚语,加深理解。整节课下来,三个目标都逐一实现,效果很好。

还有一点我觉得下次可以做得再好一些,就是最后的写字这一环节。因为这次我在第一课时已经把生字都教过了,于是在课上我只带领学生回顾这几个字的书写笔顺就让他们自己写了,今后在写字的指导方面我还要多花点精力,多和同事探讨。

《小伙伴》教学反思6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了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

本课教学中,我特别注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字。如,在“字词教学”中,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想带读哪个就读哪个”,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让学生“选择你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等等。正因为关注了每个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好奇的问题,自信地读和说,尽情地去体验,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非常高涨。

朗读永远是课堂不变的主旋律。教学活动中,我将读贯穿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边读边看图,分角色读,指名读,集体读,四人小组合作读,师生共同读等,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会读课文”经历了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涵着的.情感及道理。

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朗读中,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和感受是存在差异的,而我的要求总是想达到一致,此时又忘掉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小伙伴》教学反思7

《小伙伴》是以好孩子好品质为主题的一篇课文。课文内容以春游为题材,写了几个小伙伴去春游,而其中一个叫玛莎的丢了背包后;同伴们都采用了自己的关心方式。从中,展现了儿童的情感世界是如此天真、可爱。

一年级教学应该注重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更应该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一堂课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觉得情趣的导入极为重要,小孩子天生喜欢看动画,用适合课文相联系的动画,可以激发小孩子对课文内容有极大的兴趣。

在课文朗读方面,我设计了分角色朗读。通过角色朗读让其他同学对扮演角色的同学进行朗读评价,并把自己的想法以及朗读的处理说出来。并根据自己的想法读给同学们听,通过这一环节小孩子们特感兴趣,积极参与评价;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处理方法,从而达到预想的效果。

不足之处很多:

1、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握不够。

2、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和感受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在学生朗读时,应该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来读。

3、教学环节的衔接不够流畅。

《小伙伴》教学反思

在教学《小伙伴》一文时,感觉有以下两点成功之处,特加以记录:

一、利用同桌,促进学生读准生字词

识字教学仍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由于学生的识字量参差不齐,而一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又已经能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因此,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自己不认识的或认为比较难读的词语和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然后把自己圈出来的词语和生字读给同桌听,请同桌帮助正音。最后用老师考考小朋友的方法,来集体交流,巩固字音。这个环节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去自主学习,达到识字的目的。

二、教给朗读方法,激励自读自悟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自悟自读”。为了避免老师讲得多,提问多,引导得多,我运用学习小伙伴的口吻,用浅显的语言把练习朗读的方法教给学生。

“我抓住了能帮我读出感情的词语和标点符号。”“当我知道了,玛莎和维加在想些什么时,我就把句子读好了。

”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自读自悟、边读边思,同桌交流,使学生在朗读中去理解词语,去体会感情,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地语言熏陶。

在上课过程中,正是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让我体会到了令我激动的气息:学生自由阅读,灵活运用方法,自主合作讨论,各抒己见。如读到“你怎么不吃呀?”这句话时,有的学生抓住问号,迁移以往学过的知识,体会它所表达的语气,然后进行朗读练习;有的学生入情入境,体会维加当时的想法,读出他非常奇怪的语气。尽管大家练习朗读的方法不同,但都或近或远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经过点拨,孩子们都感悟到了人物当时的心情,绘声绘色地读出了人物说话的语气。

《小伙伴》教学反思8

本节课主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喜欢和小伙伴交往,能体验到交往的快乐。知道朋友多快乐多,初步体会到与小伙伴交往要互相尊重、友爱、公平,有了问题要协商解决。

在教学《我和小伙伴》一课中,我从整体上对本课进行设计,思路清晰,环节紧凑,学生能够从各个活动中感受与伙伴交往的快乐,知道与伙伴交往的原则与方法。我认为其中几个环节的设计是本课的亮点:

1、介绍小伙伴:教师能够以范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朋友,给学生做示范,启发学生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小伙伴。在这种争先恐后的气氛中,教师再鼓励学生讲一讲自己和伙伴间发生的有趣、难忘的经历,回忆体验与小伙伴交往的快乐就显得很自然,孩子们有话可说,这对于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很必要的。

2、情景模拟活动:形式新颖,通过具体情景的创设,请学生们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把故事补充完整,再一次强调伙伴间应该互相帮助。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不仅发展学生扩散性思维,同时在游戏中具体指导了学生的日常行为,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3、故事明理:恰当的选择生动有趣的故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明白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要主动帮助,应该学会包容别人的缺点,懂得这样的同学才能结交更多小伙伴的道理。本节课我选用了古老的道德故事《孔融让梨》来教育启发学生,通过四岁的孔融在家里,上让哥哥、下让弟弟的.优良美德教育学生要想孔融学习,学习他懂得谦让好品质。

4、游戏创设:教师制造氛围,创设生活情境,在解决“如何介绍自己的小伙伴问题时,采用游戏的方式“找朋友”这一游戏的创设,使学生在游戏中找朋友,找与小伙伴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5、交友友好原则:通过制定交友友好原则,让学生学会通过公平,友爱,尊重的方式与小伙伴相处。

本节的不足之处:1、是在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时对学生掌握的较少,缺乏一定的指导。如能在语言方面多加一些指导,效果会更好。2、课堂活动安排太多,只求数量没求质量以致没有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3、教师未能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以后更应该主次分明,教学重点应该多安排一点时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大胆的把教材与实践联系起来,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让每一名学生都能爱上这一门功课。

《小伙伴》教学反思9

《小伙伴》这一篇课文是在第二十八课,课文所讲的一件事是小朋友非常熟悉的。春游的时候,小伙伴之间发生的事。课文的内容学生容易理解,要想真正体会丢包的人玛莎的心情,学生还是有一定的困难。首先我请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就是玛莎,你的包丢了,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这时候自己就是玛莎了,他们会说出各种的`心情:我很难过。我很郁闷。我很伤心。我很着急。我又着急又难过。换位思考的结果让学生比较好地理解了课文。换位思考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好方法。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也是学生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一种好方法。这篇课文里有好几个人物,可以让学生扮演其中的某一位,分角色来读,这种形式学生很喜欢。因此读起来特别起劲。我还采取了老师引读,学生表演读。学生在读的时候,老师应该对学生提出要求,体会好玛莎的心情,体会好伙伴们七嘴八舌在说玛莎时的快嘴模样,读出感情来。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留下了一个小缺憾:找找自己班上的安东。同学们想来想去,在班上竟然找不到一个安东这样的人。这说明了本班的孩子普遍缺乏爱心。以后一定要加强这一方面教育。

《小伙伴》教学反思10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教学应该树立大语文观,努力做到生活作文化、作文生活化,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关注生活,用自己的心教学反思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观察、感受、所得付诸于语言文字。作文教学要遵循“从学生生活出发,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关注生活的意识,能文从字顺地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介绍我的小伙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习作。这一单元紧紧围绕“作家笔下的人物”铺展开来,使学生感受了各具特点的鲜活人物形象。本次习作要求“运用一两件事写出小伙伴的特点”。对于写人,学生并不陌生,关键是要突出人物的特点,而捕获人物特点的,正是自己心灵的感动、激动,甚至冲动。因此,只有那些平时留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生活的孩子,才能获得生活的赐予。怎样让学生找到足以激发自己表达欲望的素材呢?这是我在执教这次习作指导时重点考虑的问题。

本节作文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去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围绕这一目的,课的开始部分设计了一个小游戏,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一开始有个感性认识,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平时必须留心他的言行举止。为了深化教学目的,又以学过的文章《少年闰土》为例,让学生进一步学习体会这种写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动笔写作,然后根据这一教学目的.去讲评学生的文章。现对这堂课总结反思如下:

一、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前,好多学生都害怕作文,一提到作文,他们就“头疼”,不知从何下手。如何让学生喜欢作文,并且乐于表达?这就得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节课教学伊始我让学生先玩一个“人物竞猜”游戏,学生的兴趣便来了。我让学生听我的语言描述,猜课本中或生活中他们看到或听到的人物。因为感兴趣,学生听得很仔细,也因为我的语言描述中抓住了人物的身份、外貌、工作等鲜明独特的特点,所以学生一下子就猜出所指的人物来了。我顺势追问他们猜对的秘诀,渗透成功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为这节课的作文指导奠定了基础,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兴趣,获得初步感悟。

二、确定写作内容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校长曾经强调:作文教学要注重六个“重要”,其第一重要就是:写什么永远要比该怎样写重要。因此,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后,我揭示了习作任务:让学生自由读第七单元的习作提示,用圈画关键词的方法自主审题,在学生汇报时及时点拨。教会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审题的技巧,突破审题关,从“习作对象、习作要求、修改要求”三方面明确本次习作要求,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为学生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说写训练有效结合是写好作文的妙方

我们的好多学生讲起话来头头是道,滔滔不绝,但“写”起文章来就不怎么样了。因为“说话”在生活中再普遍不过了,有充分的实践机会,而“写”的实践的机会就很少了。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应遵循从说到写的原则。

这节作文课,我分三个步骤训练学生的表达。第一步骤是“我会说”,设计梯度提示“我印象深刻的人是他(她)的一个特点是,我准备用这个事例来表现他(她)的特点,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尽情地表述出来。学生回忆、描述的过程既是平时观察生活、真实感受的自然流露,也是用“嘴”作文的过程,接下来只需将语言稍做组织润色即可成文。这样,根据老师或同学的点拨评价,稍做选择整理,就可用笔说出来,也就找到了“下锅之米”。进入第二个步骤“我会写”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能要求学生即兴现场写一个精彩的片断,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在学生写片段时,我为学生提供了”语言积累“,给予学生一定的词汇储备。这样将“说”和“写”有效地联系起来,说说写写,写写说说,学生”会说不会写“的问题就解决了。而在第三个步骤“我会评”的环节中,我又出示了评价标准:人物特点是否鲜明?选择的事例是否典型?描写是否具体生动?语言是否通顺流畅(即文从句顺)?这时的评价标准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实效性的,虽不能面面俱到,但在于引导学生正确、高效地继续修改自己的习作,努力做到”妙笔生花“。这环节中由于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基本掌握了写人的方法,再加上有老师提供的评价标准,所以学生写起来有章可循,评起来头头是道,出现了许多精彩的点评,如有的学生从同学写的片段的遣词造句进行点评,有的则对片断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细节描写,甚至是段落结构进行精当的点评。学生准确精彩的点评也说明了他们通过这节作文课的学习已较有效的掌握了写人的方法。

四、精心预设,催化课堂生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因此要重视预设。这节课课前我认真地钻研教材,全面的备好学生,预设好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每一个细节。所以这节课上起来可以说是按部就班,每个环节都朝着我预设的方向前进,学生也在我精心地准备中渐渐学会写人的方法,最终还写出了许多精彩的片断。

尽管如此但我还觉得课堂少了些生成的动态美,这样的课堂是不完美的。不是说这节课中没有生成,而是太少。之所以会这样是我预设的太细致,也是我太担心这节课没办法完成目标导致的。其实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一堂充满”生成活力"的课离不开恰到好处的预设。只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生成才会更加精彩。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这节作文指导课,虽有精彩之处,但也给我留下遗憾和深深地思考。从这节课学生的反应以及学生课后所写的作文来看,教学目的基本上能够达成,大部分学生能用堂上所学到的方法去写身边的小伙伴。只是这节课上,还有许多做得不够的地方,如在引导学生选材时,应该花多点时间在这上面,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或语言把人物写具体,并让学生去说说怎样写具体,这样或许写出来的效果会更好。另外在学生修改、评议别人的文章这方面还有待加强,学生虽然能够帮助同学修改,可是修改的仍然只是停留在语句是否通顺这些基本东西上面,还没能真正做到从选材上、有否突出特点这些方面去进行修改。这些方面,都是我以后需要努力和改进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谨慎地把握好生成与预设的关系,让我的课堂充满活力与人性的光辉。

《小伙伴》教学反思11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写小树栽好后,三个小伙伴非常高兴。课文的几幅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故事的内容。本课训练的重点是读背课文和识字写字。

在教学《三个小伙伴》时,由于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孩子,年龄相对较小,生活阅历简单,所以在板书时利用图片代替文字的方式,这样表现的更直观、更能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实施效果反应这样的方法很有效,孩子们不但明白了种树需要用到的工具,而且对所需工具有了视觉上的了解,进一步了解了生活。

新课改指出:读书在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为了适应现代教学,在本课之中我采取了以读代讲的方法。比如: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方法,让孩子们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受到启迪。另外孩子们通过朗读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课文,而且有的孩子在朗读练习中也达到了背诵的要求。另外,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自己解决“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等三个问题,然后看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是怎么做的。这样,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自去实践,学生不断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今后的一生中都能不断地探究,不断地学习。

整节课走下来,感觉比较流畅!但仍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1、在指导孩子朗读这块做得不够透彻,孩子们本可以读得更好,由于自己引导得不够,使孩子们的朗读停于表面;

2、过高估计了孩子们的能力,以至于讲故事的环节完成得不够好!

3、一些细节还考虑得不够周到,如:板书的设计、幻灯片的制作等!

《小伙伴》教学反思12

《小伙伴》是以20xx年新修订的美术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新修订的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小伙伴》第一课时的内容,是造型表现类型的课题。通过学习有关知识,理解在中学美术学习中的地位。引导学生欣赏、认识、了解并尝试绘画的内容。是知识性与应用性相结合、提高审美能力与掌握基本技能、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相结合的典型课题。

七年级的学生刚进入中学,这个年龄段正是绘画的转型期,结合预习,能有意识的收集相关的作品图片,并通过认识初步了解肖像画。联系实际生活,对理解本课学习内容已有较丰富的学习基础。此外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视听效果,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强化教学效果起了明显的作用。画人物是一项难度很大的技法训练,在七年级的时期让学生接触人物的基本画法是为了让学生对人物的大体比例有一个简单的理解,在画人物画是建立比例的意识,从而把人物画得更加的准确和真实。

1.本课教学通过借助学生内在的生活体验,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充分挖掘并利用现实生活素材,运用大量的图片、音乐、为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评价美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引导学生认知、理解、想象和情感移入,为心境共鸣创造条件,焕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让学生领悟到表现的多种手法。

2.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师生、学生间的交流方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对比、讨论的形式,尽可能的`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3自评、互评、点评的教学评价的设置,宽松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们敢于各抒己见、互相切磋与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交流中提高了自身的欣赏水平、鉴赏能力与创作水准,同学间的情感在交流中得到升华。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突出感受。当然在对课堂的把握、教学语言的运用以及在师生交流方面都有值得注意和商榷的地方,但经过细致、周密的备课和课堂上的大胆尝试之后,这一课将对我以后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对教学规律的总结和把握都有很大益处。

《小伙伴》教学反思13

一年级学生年龄尚小,而且基本上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不懂如何去关心、帮助别人。《小伙伴》小中见大,描绘的是三个小伙伴对待玛莎丢了书包后的不同表现,旨在说明一个道理: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整篇课文充满人文情感,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故而学习本文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对于这样一篇生活情趣盎然的短文,通过讨论、反复朗读、联系生活谈感受等手段,引导学生在读着自己喜爱的故事中产生了与帮助他人的愿望,成了本课力求突破的关键。

1.在活动中展开教学,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综观全课的设计,主要通过“猜谜拓手印”、“小组表演朗读”、“图配文艺术画展示”三大活动铺展开教学,这些活动使学生感觉不像是在上课,更像是在游戏,因而激起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兴高采烈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新课程改革呼吁“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唤起学生积极参与正是自主学习的前提。

2.小组表演朗读,发挥合作学习优势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尤其应当重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精讲多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由于本课主要是对话,而且表现的是生活场景,故而可以借助表演的方式使学生在演中读,边演边读,既注意不同角色的语气变化,更重要的是深入角色的内心,充分体会到晚辈的孝顺和长辈的慈爱。同时,小组合作表演朗读调动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切磋中提高有感情朗读的水平,深化了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3.激活体验,彰显人文,多元发展

小读者多数是独生子女,与安东相比,在帮助别人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请学生展示个人图配文的艺术拓印画,说说在我们有困难的时候,我们的小伙伴是怎么对待我们的,这一设计的.意图在于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深刻感悟教材的思想情感,使平面的文本阅读成为一次个性化的生命体验。另外,图配文的艺术拓印画与“爱心服务卡”的实施活动,综合了美术、语文等学科的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更值得一提的是渗透了可贵的情感教育,犹如火花点燃了学生心灵世界的关心,帮助别人之情。

4.识字方式多样,巧借板书强化

字词的学习是低年级语文阅读课的重点之一,通过动作演示识记“掰”,再巧妙地借助板书,加强“伙”、“伴”等字的记忆,以及借助读长句巩固其他字的识记,等等。形式多样的识字增添了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散发出活泼的气息。

总而言之,本课致力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针对教材的特点,在有趣的活动中铺展开教学,以读促讲,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和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切地感悟到友情的温暖,从而给语文学习抹上了鲜灵的人文色彩。

《小伙伴》教学反思14

《小伙伴》一文讲了三个小伙伴关心玛莎的事。让学生明白:要乐于助人,多关心身边的人,多为他人着想,做个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这篇课文学生非常感兴趣。教学中,学生在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小伙伴们从不同的方面对丢失背包后的玛莎的关心。谁的关心是玛莎此时最需要的呢?我提出了一个极简单的问题:“你们最喜欢谁?”

“安东!”

“我喜欢安东!”

……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一边高高地举起小手,一边兴奋地大声说自己喜欢安东。是啊,学生对安东将自己一大半的面包分给玛莎这一行为,都从内心给予了认可,他们幼小、纯真的心灵都被这一行为所感动。

“为什么呢?”我接着问道。这一问,不少同学的手收了回去,有的望望周围同学,有的又将目光转到课本上,有的笑着看着我,想说些什么,可又没有勇气站起来,只有几位同学的手仍然高高地举着。这一场景与我备课时预想的差不多。因为此时学生通过阅读,只是很直观地感悟到安东助人为乐的行为是美好的',但如果让他们站起来用语言描述,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他们需要有一段时间来组织语言。于是我微笑着说:“这样吧,先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待会儿再说给大家听!”这下子可热闹了,学生都叽叽喳喳地说开来。不一会儿,不少同学的手又陆续举了起来。

“请你先来说说看!”我请一位平时不太爱说话但今天举起手的学生。

她站了起来。“我最喜欢安东,因为他助人为乐,”她想了一会儿接着说:“我觉得他做得最好。”

“我也喜欢安东!”一位学生站起来说:“因为他知道玛莎这时候肚子一定很饿了,现在最需要的就是食物,所以他就把自己的面包掰了一大半给玛莎吃!”

瞧!孩子们多会分析呀!看着还有不少高举的小手,我想,此时我再说些什么不就是多余了吗?让他们各抒己见吧!

针对我班同学课下爱打架现象,在此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是最好不过的了。“同学们你们有过帮助别人的事吗?”学生纷纷说出帮助别人的事。有的说我借别人铅笔了。有的说我帮别人扫的了等等。“你喜欢和什么样同学交伙伴?”学生挺有思想的。有的说喜欢和遵守纪律的同学交伙伴。有的说我喜欢和学习好的同学交伙伴。有的说我喜欢和助人为乐的同学交伙伴。有的说我喜欢和诚实的同学交伙伴等等。“咱们班谁是你的伙伴呢?”学生说完后,我说:“请你和你的伙伴拉拉手。”学生都和自己的伙伴拉了手。只有我班王晨同学没找到自己的好伙伴。我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不和王晨交朋友呢?”学生说:“因为他平时爱打我们。”我说:“大家给你提出意见,你一定要虚心接受。能做到吗?”他大声的说:“能!”这时同学们都和他交伙伴。他也高兴的笑了。

《小伙伴》教学反思15

《三个小伙伴》写了三个小动物一起栽树,它们相互配合,各显神通:小野猪用硬硬的嘴巴拱树坑;小袋鼠用皮口袋运肥料;小象用长长的鼻子浇水,在共同的努力下,最终圆满完成了栽树任务。

本课语言简洁生动,文本的结构大致相同,在教学中,如果一成不变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学生估计会学得索然无味。采用由扶到放,将学习的方法灌输到课堂上,那么学生自身的习得一定会更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学习小野猪拱树坑的段落。紧紧围绕“三个小伙伴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什么?”“谁解决的?”“它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学生在边读课文中同时理清了思路,逐步掌握了学习方法。小袋鼠运肥料部分则采取半扶半放的教学方法,而最后一部分小象浇水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能主动去参与学习了。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喜欢表演,善于表演。在教学完这三部分内容后,我试着让学生分别来扮演“小野猪”“小袋鼠”“小象”,通过自身地表演、朗读地感悟来体会三个小伙伴互相合作一起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种好了小树。让孩子们在充分读悟的基础上,将积累的语文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再现出来,推动教学的进程,应该是一种很好的语言习得,课堂中值得我们多去探索。

下载小伙伴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伙伴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伙伴》教学反思

    《小伙伴》教学反思 《小伙伴》教学反思1 《三个小伙伴》又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的故事,引导学生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

    《小伙伴》教学反思

    《小伙伴》教学反思1 本课讲了小水滴齐心协力帮助木船和干枯的禾苗的问题。我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一根筷子和一把筷子的故事。孩子们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办......

    《小伙伴》教学反思

    《小伙伴》教学反思 《小伙伴》教学反思1 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品德与生活课的课堂充满笑声,活动贯穿始终。后来发现并不是每一种课的类型都适合让学生在动态中学习,或者说教......

    小伙伴教学反思

    小伙伴教学反思 小伙伴教学反思1 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说话练习,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很多同学不知道如何用词去形容自己的小伙伴。而是用了诸如:“我们一起上过幼儿园,所以我......

    小伙伴教学反思

    篇一:小伙伴教学反思准备了几天,就直接上自己的班级。课堂的开头挺不错的,中间部分也还行,主要抓住“三个小伙伴是怎样关心玛莎?”通过比较他们三个人的不同做法,来研读,从而让学生......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1 《三个小伙伴》又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的故事,引导学生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1 一年级学生年龄尚小,而且基本上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不懂如何去关心、帮助别人。《小伙伴》小中见大,描绘的是三个小伙伴对待玛......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15篇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1 江苏版一年级语文教材《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故事告诉了人们这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