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01:12: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

第一篇:《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写小树栽好后,三个小伙伴非常高兴。课文的几幅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故事的内容。本课训练的重点是读背课文和识字写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主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这就是说,语文教学需要创设一个体现个性化的、自主的、活跃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三个小伙伴》时,由于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孩子,年龄相对较小,生活阅历简单,所以在板书时利用图片代替文字的方式,这样表现的更直观、更能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实施效果反应这样的方法很有效,孩子们不但明白了种树需要用到的工具,而且对所需工具有了视觉上的了解,进一步了解了生活。

其次,现代教学中注重把学生带入情境中让孩子们更加深刻的体会课文,因而,课前利用谜语把学生分为不同角色的小队,一方面为了使学生放松,另外为了给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更快、更容易的投入课文当中。

第三、新课改指出:读书在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为了适应现代教学,在本课之中我采取了以读代讲的方法。比如: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方法,让孩子们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受到启迪。另外孩子们通过朗读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课文,而且有的孩子在朗读练习中也达到了背诵的要求。

第四、由于本课内容较长,为了给大家展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因此,把识字部分放在第二课时讲解,这样能给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体会本课,感知课文所表达的思想。

另外,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自己解决“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等三个问题,然后看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是怎么做的。这样,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自去实践,学生不断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今后的一生中都能不断地探究,不断地学习。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他们来说走进童话世界,和小动物们交朋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因该课文是本册教材中较长的一篇,有轻声、变调、感叹句、疑问句,学生朗读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课堂上,教师应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把握全文,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使学生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孩子们初读课文时,给孩子们留的时间较少,虽然在后面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多读、多练弥补了一些不足,最后达到了让孩子们分角色朗读、表演,使学生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但对于教学的我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教学经验,有助于我的成长和进一步发展。

《三个小伙伴》这一课的中心——懂得团结协作,发挥各自的特长,才能把事情办好。孩子将来是要走向社会的,从小就懂得学会与人合作,将给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好处,而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实践,在学习中逐渐形成了用他人的眼光看问题,向他人学习的能力,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意识,这在当今未来的社会中是相当重要的素质。

篇二:《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

《三个小伙伴》是苏教版第二册的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的题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上三个: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练习分角色表演。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大家团结协作,就能战胜困难。3.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练习说话。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接受实际,我把学习难点定为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引导学生通过“问、读、演、说”理解课文内容。本课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和背诵课文,练习分角色表演课文。在“问、读、演、说”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三个小伙伴互相配合,各显其能,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的喜悦,感悟同心协力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这儿的“问”是指老师的“问”,抓住“他们在栽树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这一中心环节去设问,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问是“问”教材,让学生在教材中找找、划划、圈圈、点点,理解课文内容,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

“读”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应该是放在首要地位的。老师要培养谈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好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流利地阅读等等。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他们来说走进童话世界,和小动物们交朋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因本课篇幅较长,有轻声、变调、感叹句、疑问句,学生朗读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课堂上我尽量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包括示范读、自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比赛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读出疑问,读出画面,读出情趣,读出情感,读出自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让学生们通过扮演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课文。

“说”是学生言语能力训练的重点,我首先引导学生借助画面说,我让学生看课文插图,进行说话,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其次我引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我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栽树要带什么工具,这为下文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还有,我带着学生走入栽树的情境中,感悟小动物们的勇敢、机灵、聪明及可贵的协作精神。这样以演说的形式再现课文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在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入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表达、倾听与捕捉信息的能力。

本课教学下来,比较流畅,各环节的衔接也比较自如,基本达成预设目标。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最后的表演环节中,很多学生关注了表演,而忽略了背诵,学生之间的配合不怎么默契,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也没有完全放开,还有写字的时间显得略微少了些,得专门再来一节课让学生写字。

篇三: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小野猪、小象、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没有锄头挖树坑,小野猪就用嘴拱;没有箩筐云肥料,小袋鼠就用自己的皮口袋运;没有水桶浇水,小象就用鼻子吸。三个小伙伴各自发挥特长,密切合作,树栽好了,他们开心的又跳又笑。通过学习课文感悟小伙伴之间的团结友爱。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笔者认为,低年级孩子面临着从学前教育到小学教育的重大变化,其思维发展需求也正从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向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其学习知识的难度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小学教育特点,往往需要应用“具体实例”、“直观特征”等形式来帮助学生实现,儿歌就以其突出特点成为低年级学生易于接受的有效的教学形式。在本文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首先以谜语儿歌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引导创编儿歌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感悟课文的能力,取得了比较好的实践效果;其次,现代教学中注重把学生带入情境中让孩子们更加深刻的体会课文。因而,课前利用谜语儿歌成功地给学生创设情景,使学生更快、更容易的投入课文当中,为下一步感悟理解课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次,由于本课内容较长,运用儿歌组织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感知课文所表达的思想。

篇四:《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三个小伙伴小野猪、小象、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从课题入手,理解什么是“伙伴”,伙伴它不同于朋友,伙伴之间有“合作”的关系,在学生理解了课题的基础上,提出:那课文中的三个小伙伴要一起做什么呢?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朗读课文。在读准、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我借助课文中的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明白三个小伙伴一起做什么事?(上山栽树)结果怎样?(小树栽好啦!三个小伙伴手拉着手,围着小树又跳又笑),这时,我又进一步提出疑问:小树终于栽好啦!小朋友这个时候心里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这个问题的提出,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小伙伴两手空空,什么工具也没有,是怎么把树栽好的呢?”的问题,激发学生想弄明白的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前面部分还是蛮顺利的,学生能够根据我的设计,一步一步跟着我的教学环节走,但到了学习三个“没有——怎么办——?”,感觉自己乱点,尤其表现在指导朗读上,学生对于:“不要紧,不要紧,我有——”把握不到位,这种情况的出现使自己有点“慌乱”,因此此时浪费的时间不少,以扶代放的教学方法在此表现得不是很到位。

篇五:《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三个小伙伴小野猪、小象、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课文的要求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再演一演。(只有理解了才能很好的演出来),课文的结构还是比较清楚的,三段同样的结构,整齐、易懂。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从课题入手,理解什么是“伙伴”,在学生理解了课题的基础上,提出:那课文中的三个小伙伴要一起做什么呢?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朗读课文。在读准、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我借助课文中的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明白三个小伙伴一起做什么事?(上山栽树)结果怎样?(小树栽好啦!三个小伙伴手拉着手,围着小树又跳又笑),这时,我又进一步提出疑问:小树终于栽好啦!小朋友这个时候心里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这个问题的提出,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小伙伴两手空空,什么工具也没有,是怎么把树栽好的呢?”的问题。

第二课时,我就请小朋友读读二至五自然段,找找三个小伙伴在栽树时遇到了哪些困难,通过填空“小野猪、小袋鼠、小象他们在栽树时遇到了许多困难,没有,没有,没有。但他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没有,就用 ;没有,就用 ;没有,就用。”小朋友自己能解决。然后,我便请他们边朗读边表演自己喜欢的动物,孩子们有的学着小野猪撅起小嘴,用力拱的样子;有的学着小袋鼠挺起皮肚子,吃力地运肥料的样子;还有的学着小象一边吸水一边喷水的样子。这种读与演的结合,学生很容易就将自己融入其中,把自己当成了小动物,也很快就理解了要齐心协力把一件事情办好的道理。

第二篇: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15篇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1

江苏版一年级语文教材《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故事告诉了人们这样一个道理:遇到困难的时侯,只要大家密切合作,就能把事情做好。

在上这篇课文之前,我就想该怎样才能上好这篇课文,才能让孩子们喜欢这个童话故事呢?我想起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受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于是,我就做了以下尝试:

教学片段

当我精神抖擞地走上讲台。“同学们,今天我们用一种新方法学习第19课《三个小伙伴》……”我话音没下,“快嘴”张和耀就站起来问:“老师,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方法老师先不说,老师想考考大家,看谁是最喜欢动脑筋的孩子?你们先按老师的提示学习课文,再给我们学课文的方法取个名字,好吗?”“好!”学生们欢呼起来。

师:谁想读课文就站起来大声读,好吗?

生:我来。

生:我想读……(几乎是在同一时间,班上三分之一的学生都站起来想读课文。)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读完后]师:谁认为自己在班上读书最好,就站起来读。

(学生争先恐后地一个一个站起来读,场面极其热烈,其间,学生之间还相互指出不足之处。)

师:同学们认为课文里哪些句子或自然段写得好,就站起来读,读完后,要说说为什么这些句子或段落写得好。

(学生读后各抒己见。)

生;我喜欢第一自然段,我从这自然段知道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是好朋友。

师:哦!你怎么知道它们是好朋友呀?

生:因为它们一起去山上栽树呀!

师:对,它们一起去山上栽树,可书上找不到“一起”这个词呀!

生:书上不是写“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同上山栽树”吗?

师:(板书:一同)对,书上出现的是“一同”,但你刚才说它们一起(板书:一起)去山上栽树,(指板书),这两个词的意思一样吗?

生:一样。

师:那同学们能用别的词换这两个词吗?

生:能,一齐。

师:你懂的词语可真多。

生:一道。

师:你也是词语高手。

……

就这样,学生都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于是我又趁热打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推上高潮。

师:同学们刚才读得很棒,也说得很有道理,老师发现你们可真会学习呀!不知道同学们能不能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生:能(学生纷纷大声说)

师:好,下面就分小组演故事,演好了,再派代表上台表演,我们一起来评出“最佳”演员。

(学生分小组练习表演,然后推选代表上台表演故事,并评出最佳演员。)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终于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咱们班的同学不仅会读书,表演也是最棒的,只要你们继续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班肯定会有电影演员。(哈哈……学生高兴地笑了)下面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课文的时候做了些什么?

生:读书。

生:说话。(“也就是说自己读书的理由”师补充。)

生:表演故事。

师:很好,谁来给我们刚才学课文的方法取个名?

生:读读。

生:表演。

……

师: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就把今天学课文的方法叫“读读、说说、演演”,好吗?

生:好……

(学生开心地笑了,看着孩子们喜悦的'笑脸,成功的激动,我的心里乐极了。)

反思:

这是一堂气氛热烈的语文课,也是站在讲台上9年来第一次令我真正兴奋的一堂课。过去,总不敢放开手让学生学,总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以致于堂堂语文课从字、词教学到朗读教学都是手把手地教学生,一堂课下来,不是老师累得筋疲力尽,就是整个课堂了无情趣,死气沉沉,天长地久,老师再拼命地教,学生也只记住了一些死记硬背的内容,毫无主见可言,碰到活点的题也只能空白交差了事。如今,在新课程改革春风沐浴下,我的教学方式也慢慢发生了一些变化,知道了语文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重要的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知识的学习不必遵循固定不变的程序,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这样,一定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节课的尝试,我更坚信了这么一句话:“放开手,相信孩子,他们会走得更好”。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2

课后随笔本节课教学努力实践和谐互助课堂教学理念,把全体学生放在课堂的重要地位,时刻关注班里的每一个孩子,时时关注他们的学习动向。把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语,练习朗读课文的目标落实到位。让学生自我参与、自我实践,让孩子们用心默记生字词,同伴互助,检测。

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如何看图、换词理解词语意思,学会用提供的句式说话,学会工整、美观的写字,一堂课就这样以语言训练为中心,注重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提高人文素养。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注重培养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利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和具体细致的指导写,达到学困生也能当堂掌握生字词,通过听录音看动画、跟录音朗读等多种形式熟悉课文内容,练习朗读,基本上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想方设法,多种形式复现生字。

课堂上采用了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分这几步进行的:故事引新巧遇字,在导入新课的这段话中,巧妙地让孩子们遇到了本课的两个生字:伙、伴。带拼音投影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请小老师带读。课本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然后齐读。

学生拿出字卡,一张一张排开,打乱顺序认读,老师说哪个字,孩子们快速举起哪个字的卡片。给生字找朋友,说句子。同桌相互讨论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然后指名说。把生字送回课文的句子中,引导学生读句子。静下心来学写字。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之中,能够运用学过的学习方法积极识字、写字。不足之处是师生、生生和谐互助过程中还要加强激励、评价。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3

《三个小伙伴》这篇课文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生动的语言和趣味十足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单就课文内容来说,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基本没有什么困难。就是要搞清楚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分别遇到了什么困难,后来它们又是如何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解决了没有锄头挖树坑,没有箩筐运肥料和没有水桶浇水的难题,最后终于完成了栽树的任务,三个小伙伴因为顺利完成任务手拉着手围着小树又跳又笑。但是,仅仅弄懂这些故事表层的意象好象并没有多少的意义,透过故事表面了解它隐含的寓意,让孩子们搞清楚懂得合作与如何正确对待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好象更有意义。

所以,我决定在完成了基本的教学内容以后,让孩子们想象:“自己如果变成了三个小伙伴中的一员,面对自己干成功的事情准备如何夸夸自己的同伴呢?”这个问题抛出以后,我也不急着要答案,而是让孩子们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试着进行角色互换并体会小伙伴成功的主要原因。

没有想到,孩子们的交流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它们都能从小动物的角度出发,说出了对方身上存在的优点,并告诉大家此次栽树成功的根本原因。说起来还头头是道。不仅锻炼了语言,更把课文的内容在原有基础上作了一定的拓展,发散了自己的思维。可以说,这样的课堂,不仅让孩子们懂得了集体智慧的重要,更知道了如何与同学合作,真的是达到了编者的编排意义。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有时候的语文课堂不需要教师点明多少高深的道理,只要有针对地稍加点拨,预想的'一些效果反而比刻意的追求更为完美。所以,关键还是教师在课前对课文内容作了多少的了解,对课堂作了多少准备,对学生的学情又有了多少的把握,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教师的作用还是起了很大的一部分作用的。所以,教师的准备就变得异常重要了。看来,以后的我还应该在这些方面继续努力。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4

《三个小伙伴》写了三个小动物一起栽树,它们相互配合,各显神通:小野猪用硬硬的嘴巴拱树坑;小袋鼠用皮口袋运肥料;小象用长长的鼻子浇水,在共同的努力下,最终圆满完成了栽树任务。

本课语言简洁生动,文本的结构大致相同,在教学中,如果一成不变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学生估计会学得索然无味。采用由扶到放,将学习的方法灌输到课堂上,那么学生自身的习得一定会更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学习小野猪拱树坑的段落。紧紧围绕“三个小伙伴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什么?”“谁解决的?”“它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学生在边读课文中同时理清了思路,逐步掌握了学习方法。小袋鼠运肥料部分则采取半扶半放的教学方法,而最后一部分小象浇水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能主动去参与学习了。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喜欢表演,善于表演。在教学完这三部分内容后,我试着让学生分别来扮演“小野猪”“小袋鼠”“小象”,通过自身地表演、朗读地感悟来体会三个小伙伴互相合作一起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种好了小树。让孩子们在充分读悟的基础上,将积累的语文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再现出来,推动教学的进程,应该是一种很好的语言习得,课堂中值得我们多去探索。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5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课文的几幅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故事的内容。

在教学课文时,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自己找出“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等三个问题,然后重点指导第一个问题。剩下的两个问题留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这样,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自去实践,学生不断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在自由品读课文时,我结合课文插图,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想象小野猪撅起小嘴,用力左右“拱”的样子;小袋鼠挺起肚子,吃力地运肥料的样子;小象一会儿“吸水”,一会儿“喷水”的样子。把朗读和想象有机地结合,学生很自然地把自己就当作了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再朗读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指导朗读课文时,给孩子们读的时间较少,虽然在后面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弥补了一些不足,最后达到了让孩子们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但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教学经验,有助于我的成长和进一步发展。

很多学生都认为伙伴就是朋友,没有认识到其中有一层合作的关系,我决定将这个作为本课的难点。那么在第一课时的时候,我问了学生:“你们觉得什么是伙伴啊?”当时,每个学生都举手表示伙伴就是朋友。我想这主要是他们还没有读懂在种树的过程中,三只小动物是利用自己的特长互相帮助合作,最后才将小树种好的。所以在讲课中,我重点是通过带领学生了解每个动物的特点来理解他们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但并不点明。在结束的时候,我问学生读完这篇课文后还有什么想说的?有学生已经能够答出没有另外两个小动物的帮助,只凭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的,只要三个人各自发挥自己所长,通力合作,才能将小树栽好。同时,这节课也有一个重点,就是指导学生朗读,然后背诵,进而能够表演,那么这篇课文的指导朗读重点不在如何断句上,而在读出小动物们遇到困难焦急,解决困难自告奋勇,以及最后的欣喜之情。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6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三个小伙伴小野猪、小象、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课文虽长,但内容比较简单。在教学中,我从两幅插图入手。我出示第一幅图画,先请学生观察小动物们的样子,记住他们的样子,体会他们的'长处,为下面的合作种树做了铺垫。然后我再请学生仔细观察,提出问题,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发现小动物们工具都没有带,这样怎么能种树呢?有了这样的疑问,带着好奇心,我再请学生去研读课文,思考:小动物栽树时遇到了什么困难?用什么办法解决困难的?学生就能很快地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了。然后,我就提出问题:故事读完了,你明白了什么?因为学了《识字7》,孩子们都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也积累了一些关于合作的成语和名言。所以,在这里他们都说得头头是道了。

接着,我把重心放在了朗读表演上。我也是让他们小组合作进行排演,然后展示,其他组进行评价,提出意见,最后,挑选出演得最好的几个学生再次表演。通过全班同学的努力,一场精彩的课本剧完成了。在排演的过程中,学生也体会到了合作的魅力。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7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了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它用儿童的视角观察儿童的生活,揭示了儿童的丰富的情感世界。教学中,学生在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小伙伴们对待玛莎丢失背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懂得要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我请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就是玛莎,你的包丢了,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这时候自己就是玛莎了,他们会说出各种的心情:我很难过。我很伤心。我很着急。我又着急又难过。如果你是玛莎你愿意接受谁的帮助,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孩子的共鸣。换位思考的结果让学生比较好地理解了课文。

《小伙伴》这一课中,“糟糕”这个词语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学生读了带有“糟糕”的这句话后,我奇怪地问道:“究竟发生什么事了,让维加大喊‘糟糕’,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说吗?”(出示:这可真糟糕啊!)孩子们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各抒己见。学生在补白说话中明白了“糟糕”这个词语的意思。我顺水推舟,又随即问道:“那在你们的`身上发生过糟糕的事情吗?”孩子们纷纷联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听到学生准确的表述,我就引导“想想自己当时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糟糕”词语的教学从课堂呈现出来的效果看,孩子们不仅理解了“糟糕”的意思,而且还体会到了“糟糕”的感情色彩。

在指导学生分析三个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时,分角色读,读懂课文。维加、安娜只有询问关心、责备,没有实际行动。安东则用行动去关心。教师进行朗读指导,指导学生读出玛莎以及小伙伴的询问、责怪、教育和关心玛莎的不同语气来。通过比较、朗读,发现安东具有助人为乐、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的品质。朗读是本课的重点,朗读永远是课堂不变的主旋律。教学活动中,我将读贯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读出感情”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涵着的情感及道理。使学生在朗读中去理解词语,去体会感情,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地语言熏陶。这篇课文里有好几个人物,让学生分角色来读,学生们非常的喜欢这种读书的方法,所以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8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提高“读”的质量,自主品读悟读。

在读课文时,我设计了“你最喜欢三个小伙伴中的哪一个?你觉得它哪些地方很可爱?”这个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边自由品读课文时,我边引导学生想象小野猪撅起小嘴,用力左右“拱”的样子;小袋鼠挺起肚子,吃力地运肥料的样子;小象一会儿“吸水”,一会儿“喷水”的样子。把朗读和想象有机地结合,学生很自然地把自己就当作了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再朗读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还及时地对学生的朗读作出评价,激发学生读书的'乐趣,给学生提供阅读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悟了就说,悟了就演,让学生先把感悟的读出来,说出来,演出来。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9

《三个小伙伴》又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的故事,引导学生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认识故事主角,调动学生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的好奇心强,形象思维能力较发达,但是课堂注意力不宜集中,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从三个小伙伴入手,让学生认识三个小伙伴。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三个小伙班的头像,让学生邀请它们来班级做客,并且说一说着三个小伙伴有什么特点,主要是为下文三个小伙伴发挥优势做了铺垫,学生的积极性也随之被调动。

(二)由扶到放,自主学习

课文的句式比较相似,便于记忆。在学习的时候重点学习第二段的内容,以后的小袋鼠与小象的让学生去自己学习。在学习三个小伙伴是如何解决栽树带来的困难的时候,我引导孩子想象,小野猪用嘴拱土的样子,小袋鼠用皮口袋运肥料的样子以及小象用长鼻子浇水的'样子,学生的兴趣很足。学生对于表演读一向很感兴趣,课堂上,我充分利用这一点,带领孩子们边说边动作示范,学生在我的引领下,也会做起动作来,并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所做的动作,我对孩子们给予及时的表扬、肯定,那些被我及时表扬的同学当然兴趣更足,在后面的两个环节他们的表演也很精彩,而且模仿的很像,这样,在边读边演的学习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这样的教学,比起单纯的指导朗读有效多了,它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指导了朗读,更重要的是通过表演,更深刻地理解了“伙伴”合作的意思,可谓一举多得。

(三)板书明理,拓展仿写

在板书的提示下,孩子们能清晰地整体把握故事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思考一个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学到点什么?有了前面《识字7》的铺垫,很多孩子都能明白“团结就是力量”这个道理。再结合生活实际中团结的例子,让孩子们更加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纷纷表示,也要学习三个小伙伴,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在孩子们能明白道理的基础上,我开始进行拓展,出示图片。三个小伙伴齐心协力栽好的小树苗长大了,还结满了果实,他们又怎么把这些果实搬回家呢?学着课文的样子,给他们想想办法,再写下来。这样你们也能当小作家了。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10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而板书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多媒体在改善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显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师不能随时对教学媒体进行修改,只能按制作好的课件进行教学;也无法像传统课堂那样边讲解、边板书、边批注。因此,课堂教学需要特殊的综合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正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即将成为信息化教学的主流技术。下面是我第一次使用电子白板教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三个小伙伴》时的收获和体验:

课堂的导入部分我设计了猜谜语的环节,当学生听老师读完谜面,学生试着说出谜底时,我将相应的图片通过拖拽将其慢慢放大,学生得知自己的回答是正确的时,激动地与小动物打起了招呼。在这里学生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在随文识字教学“没”时,我使用电子白板的聚焦放大功能,让学生仔细观察“没”字的偏旁、结构、注意点。学生的眼前只有一个大大的“没”字,注意点得到了集中。学生很容易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

1、“没”的偏旁是三点水。

2、“没”是左右结构的字而且是左窄右宽。

3、“没”的第五笔是横折弯并没有勾。对于课堂上学生的描红和练写内容则可以用白板的投影功能进行及时的点评和反馈,从而提高了写字教学的效率。

为了方便教学,我们有时需要使用电子课本呈现课文内容,可无法在上面做记号、批注,这使得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大打折扣。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了方便的.屏幕批注功能,在使用电子课本时,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批注,学生也可以一边思考一边批画。显示出阅读的学习过程和思维的成果。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环节:“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安排一名学生在台上画相应语句,其他同学在课本上画相应语句。如果台上的同学画的不对或不完整,其他同学也可以上台来帮他订正或补充。这样学生在对比中完善了自己的思维,同时也节约了传统课堂上学生汇报的环节,在提高参与性的同时提高了时效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认知对象感兴趣,学起来才会是享受和乐趣。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其他教学手段相比,更注重参与性与互动性。将之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可以将以往枯燥而静止的课堂教学变成有趣而动态的课堂教学。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带领学生迈入快乐而主动的学习生活。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11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写小树栽好后,三个小伙伴非常高兴。

在教学《三个小伙伴》时,由于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孩子,年龄相对较小,生活阅历简单,所以在我将课文内容融入多媒体的几幅插图上请学生仔细观察,提出问题,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发现小动物们工具都没有带,这样怎么能种树呢?有了这样的疑问,带着好奇心,我再请学生去研读课文,思考:小动物栽树时遇到了什么困难?用什么办法解决困难的?学生就能很快地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新课改指出:朗读在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为了适应现代教学,在本课之中我采取了以读代讲的方法。比如: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方法,让孩子们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受到启迪。可在教学中,一念之差,把他们自己喜欢的环节跳过去了,忽略了孩子们的情感需求。整堂课孩子们通过朗读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课文,而且有的孩子在朗读练习中也达到了背诵的要求。

另外,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自己解决“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等三个问题,然后看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是怎么做的。再通过加上动作感知“拱”“运”“跑”“吸”这几个动词,来体会小动物的不怕辛苦、甘愿为集体奉献自己的高尚情操,这样,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自去实践,不断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他们学知识、养习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现代教学中注重把学生带入情境中让孩子们更加深刻的体会课文,因而,在第一课时我就利用谜语把让学生感知三个小动物的特征,一方面为了使学生放松,另外为了给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更快、更容易的投入课文当中。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他们来说走进童话世界,和小动物们交朋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因该课文是本册教材中较长的一篇,有轻声、变调、感叹句、疑问句,学生朗读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课堂上我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指导学生把感叹句、疑问句读正确,读通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把握全文,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使学生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在表演的时候孩子们能很到位的表现动物们的特征,孩子们到了陌生的环境,没有在教室放得开,所以表现的课本剧不够精彩,稍显遗憾。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孩子们初读课文时,给孩子们留的时间较少,虽然在后面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多读、多练弥补了一些不足,最后达到了让孩子们分角色朗读、表演,使学生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在课文结尾,我借助几句有关团结的名言警句来提升孩子们对“团结协作”的理解感悟。这一点孩子们读得自在、学得开心。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12

读这篇课文,留意到了课后习题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再演一演。因此教学这课,我就根据这一题来展开。

这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童话是最具吸引力的。《三个小伙伴》主要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故事内容浅显易懂,角色鲜明。教学时,我让学生进入角色,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担当起角色在组内进行练习朗读。这样教学的氛围也会因此热闹起来。当学生进入角色后,就不由自主会产生出表现的欲望,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角色表演童话故事。表演时,仍然可以采用四人小组进行,三位同学分别扮演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另外一位同学扮演小树。在故事中,小树也是“核心”人物之一——因为是栽树,才会有这样一个故事。所以,表演中不能遗漏了小树这个角色。

表演这个童话故事,我想仍然应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故事中,进入角色,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童话故事的主人。

另外,正式表演时,教师适当准备一些小道具,比如,小野猪、小象、小袋鼠的头饰。关于头饰,课前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他们通过真正地自主参与,更好地走进故事,融入到角色中去。同时,这也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从而真正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通过表演,回过头再让学生来读课文,学生读得更加出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上台来讲一讲这个童话故事(复述故事),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加入自己的语言加以讲述。复述故事,不但进一步加深了孩子对故事的情感体验,而且又一次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这样,背诵也就不在话下了。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13

《小伙伴》第七组单元的一篇课文,上完这节课后,我即刻反思这一课的教学过程,记下自己的感想:

1、在教学《小伙伴》时,我非常重视朗读,强调“以读为本”。为了避免教师讲得过多,提问过多,引导过多的问题,我用浅显的语言把练习朗读的方法教给学生。“当我知道了,玛莎和维加在想些什么时,我就把句子读好了。”“我抓住了能帮我读出感情的词语和标点符号。”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边读边思考,使学生在朗读中去理解词语,去体会感情,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地语言熏陶。

在上课过程中,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让我体会到了我激动的气息:学生自由阅读,灵活运用方法,自主合作讨论,各抒己见。如读到“你怎么不吃呀?”这句话时,有的学生抓住问号,迁移以往学过的知识,体会它所表达的语气,然后进行朗读练习;有的学生入情入境,体会维加当时的想法,读出他非常奇怪的语气。尽管大家练习朗读的方法不同,但都或近或远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经过点拨,孩子们都感悟到了人物当时的心情,绘声绘色地读出了人物说话的语气。

2、识字教学仍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由于学生的识字量参差不齐,而一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又已经能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因此,我让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边读边圈出自己不认识的或认为比较难读的词语和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然后课堂上把自己圈出来的词语和生字读给同桌听,请同桌帮助正音。最后用老师考考小朋友的方法,来集体交流,巩固字音。这个环节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去自主学习,达到识字的目的。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这是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提出的阶段目标。

《小伙伴》这一课中,“糟糕”这个词语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学生读了带有“糟糕”的这句话后,我奇怪地问道:“究竟发生什么事了,让维加大喊‘糟糕’,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说吗?”(出示:这可真糟糕啊!)孩子们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各抒己见:“玛莎把背包丢了,她得饿肚子了,这可真糟糕啊!”“离回到家还有好长的.时间,玛莎的肚子要饿好久哪,这可真糟糕啊!”“玛莎回到家,可能要被妈妈批评了,这可真糟糕啊!”学生在补白说话中明白了“糟糕”这个词语的意思。我顺水推舟,又随即问道:“那在你们的身上发生过糟糕的事情吗?”孩子们纷纷联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的说:“我去上学,可是忘了带书包,这可真糟糕啊!”有的说:“我忘了把开水带到学校里来了,今天上完体育课没水喝,这可真糟糕啊!”有的说:“有一次,我不小心掉到泥坑里去了,这可真糟糕啊!”……听到学生准确而生动的表述,我就势引导“想想自己当时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这时,孩子们都皱着小眉头,把句子读得抑扬顿挫。“糟糕”词语的教学到此,从课堂呈现出来的效果看,孩子们不仅理解了“糟糕”的意思,能运用“糟糕”说一句话,而且还体会到了“糟糕”的感情色彩。我觉得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14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三个小伙伴一起栽树,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本课教学是第二课时,课文虽长,但内容比较简单。在教学中,我先从复习生字生词开始,接着让学生回顾了课文的大概内容。然后我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的2—5自然段,想一想,三个小伙伴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分别用不同的线条画出来。这样学生带着问题研读课文,就能很快地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了。然后,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分角色朗读并表演课文,这样孩子们通过扮演角色体验其语言特点及人物情感,从中孩子们也能在读中感悟,又反过来以悟促读,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感。

最后,我又提出问题:故事读完了,你明白了什么?因为学了《识字7》,孩子们都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也积累了一些关于合作的成语和名言。所以,在这里他们都说得头头是道了。同时是我又补充了一些作为拓展延伸,在一首“团结就是力量”的歌曲声中结束了本课。

上这节课时,我觉得学生兴趣很高,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每一个环节中,学生学的也比较扎实,比较轻松。最大的收获是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学生们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另外,学生们在我小组合作时,有的不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扮演角色,小组长也不会恰当地组织和安排,但能看得出孩子们合作的欲望很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小组合作的训练和指导,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15

《三个小伙伴》是湘版美术教材中一节集知识性与趣味性质为一体的造型表现课目。虽然现在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已经弱化了美术的学科性,但我觉得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艺术学科中仍然不可忽略。因此,在教学本课时,仍然把认识三原色的学习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再尝试用三原色吹画。

在认识三原色的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我采用了情境导入法。先由“三个好朋友”自我介绍导入,让孩子们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认识“红红、黄黄、蓝蓝”。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又通过让学生找身边的三原色,准确找到水彩笔中的三原色等活动,让孩子们认识、感受生活中的色彩美,进一步巩固孩子们对三原色——红、黄、蓝的认识。认识了三原色之后,我又设置了色水互调的游戏,将红色色水倒入黄色色水中等,让孩子们认识了橙、绿、紫三间色。

在指导学生吹画五彩树时,我采用欣赏——尝试——交流——创作的教学步骤,层层递进,让孩子们在系列学习活动中掌握色彩的浓淡程度、色滴的大小、吹气的力度、方向等问题。我先出示自己的示范画,让孩子们猜绘制方法。师在肯定了孩子们的回答后,马上让孩子们进入尝试环节。

孩子们在初次尝试中兴趣很浓,对这一特殊技法的掌握却还有待提高,作品也差强人意。有水滴太小,吹出的树干没有主次,有的吹出的'树姿没有变化,呆板。这时的交流环节就很好地帮孩子们解决了这一问题。大家一起欣赏、讨论,自己的感受,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致非常高,借此也培养了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尝试结束后,我给孩子们欣赏了很多自然界中姿态万千的大树,孩子们进行创作环节。此时,孩子们有了合理的方法,有了形的启示,作业效果当然也呈现出异彩纷呈。

第三篇: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1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提高“读”的质量,自主品读悟读。

在读课文时,我设计了“你最喜欢三个小伙伴中的哪一个?你觉得它哪些地方很可爱?”这个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边自由品读课文时,我边引导学生想象小野猪撅起小嘴,用力左右“拱”的样子;小袋鼠挺起肚子,吃力地运肥料的样子;小象一会儿“吸水”,一会儿“喷水”的样子。把朗读和想象有机地结合,学生很自然地把自己就当作了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再朗读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还及时地对学生的朗读作出评价,激发学生读书的乐趣,给学生提供阅读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悟了就说,悟了就演,让学生先把感悟的读出来,说出来,演出来。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2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三个小伙伴一起栽树,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本课教学是第二课时,课文虽长,但内容比较简单。在教学中,我先从复习生字生词开始,接着让学生回顾了课文的大概内容。然后我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的2—5自然段,想一想,三个小伙伴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分别用不同的线条画出来。这样学生带着问题研读课文,就能很快地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了。然后,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分角色朗读并表演课文,这样孩子们通过扮演角色体验其语言特点及人物情感,从中孩子们也能在读中感悟,又反过来以悟促读,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感。

最后,我又提出问题:故事读完了,你明白了什么?因为学了《识字7》,孩子们都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也积累了一些关于合作的成语和名言。所以,在这里他们都说得头头是道了。同时是我又补充了一些作为拓展延伸,在一首“团结就是力量”的歌曲声中结束了本课。

上这节课时,我觉得学生兴趣很高,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每一个环节中,学生学的也比较扎实,比较轻松。最大的收获是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学生们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另外,学生们在我小组合作时,有的不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扮演角色,小组长也不会恰当地组织和安排,但能看得出孩子们合作的欲望很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小组合作的训练和指导,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3

《 三个小伙伴》写了三个小动物一起栽树,它们相互配合,各显神通:小野猪用硬硬的嘴巴拱树坑;小袋鼠用皮口袋运肥料;小象用长长的鼻子浇水,在共同的努力下,三个小伙伴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本课最大的特点是,文本的结构大致相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由扶到放,注重将学习的方法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请学生归纳出“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遇到了哪三个问题?”并把三个问题罗列在黑板上,然后以课文的第二段为例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这个问题是谁解决的?它怎么说?怎么做?相应地进行板书: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小野猪——嘴巴——拱 ,这样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又找到了关键词语,接着指导学生朗读和做动作。接下来的`两个问题则让学生参考上面的板书,自己读自己思考,想想怎样填这个板书。我班的学生很快就能填好了:

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小野猪——嘴巴——拱

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小袋鼠——皮口袋—运

没有水桶浇水怎么办? ——小象——长鼻子——浇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4

《三个小伙伴》是湘版美术教材中一节集知识性与趣味性质为一体的造型表现课目。虽然现在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已经弱化了美术的学科性,但我觉得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艺术学科中仍然不可忽略。因此,在教学本课时,仍然把认识三原色的学习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再尝试用三原色吹画。

在认识三原色的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我采用了情境导入法。先由“三个好朋友”自我介绍导入,让孩子们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认识“红红、黄黄、蓝蓝”。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又通过让学生找身边的三原色,准确找到水彩笔中的三原色等活动,让孩子们认识、感受生活中的色彩美,进一步巩固孩子们对三原色——红、黄、蓝的认识。认识了三原色之后,我又设置了色水互调的游戏,将红色色水倒入黄色色水中等,让孩子们认识了橙、绿、紫三间色。

在指导学生吹画五彩树时,我采用欣赏——尝试——交流——创作的教学步骤,层层递进,让孩子们在系列学习活动中掌握色彩的.浓淡程度、色滴的大小、吹气的力度、方向等问题。我先出示自己的示范画,让孩子们猜绘制方法。师在肯定了孩子们的回答后,马上让孩子们进入尝试环节。

孩子们在初次尝试中兴趣很浓,对这一特殊技法的掌握却还有待提高,作品也差强人意。有水滴太小,吹出的树干没有主次,有的吹出的树姿没有变化,呆板。这时的交流环节就很好地帮孩子们解决了这一问题。大家一起欣赏、讨论,自己的感受,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致非常高,借此也培养了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尝试结束后,我给孩子们欣赏了很多自然界中姿态万千的大树,孩子们进行创作环节。此时,孩子们有了合理的方法,有了形的启示,作业效果当然也呈现出异彩纷呈。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5

《三个小伙伴》又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的故事,引导学生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认识故事主角,调动学生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的好奇心强,形象思维能力较发达,但是课堂注意力不宜集中,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从三个小伙伴入手,让学生认识三个小伙伴。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三个小伙班的头像,让学生邀请它们来班级做客,并且说一说着三个小伙伴有什么特点,主要是为下文三个小伙伴发挥优势做了铺垫,学生的积极性也随之被调动。

(二)由扶到放,自主学习

课文的句式比较相似,便于记忆。在学习的时候重点学习第二段的内容,以后的小袋鼠与小象的让学生去自己学习。在学习三个小伙伴是如何解决栽树带来的困难的时候,我引导孩子想象,小野猪用嘴拱土的样子,小袋鼠用皮口袋运肥料的样子以及小象用长鼻子浇水的样子,学生的兴趣很足。学生对于表演读一向很感兴趣,课堂上,我充分利用这一点,带领孩子们边说边动作示范,学生在我的引领下,也会做起动作来,并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所做的动作,我对孩子们给予及时的表扬、肯定,那些被我及时表扬的同学当然兴趣更足,在后面的'两个环节他们的表演也很精彩,而且模仿的很像,这样,在边读边演的学习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这样的教学,比起单纯的指导朗读有效多了,它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指导了朗读,更重要的是通过表演,更深刻地理解了“伙伴”合作的意思,可谓一举多得。

(三)板书明理,拓展仿写

在板书的提示下,孩子们能清晰地整体把握故事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思考一个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学到点什么?有了前面《识字7》的铺垫,很多孩子都能明白“团结就是力量”这个道理。再结合生活实际中团结的例子,让孩子们更加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纷纷表示,也要学习三个小伙伴,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在孩子们能明白道理的基础上,我开始进行拓展,出示图片。三个小伙伴齐心协力栽好的小树苗长大了,还结满了果实,他们又怎么把这些果实搬回家呢?学着课文的样子,给他们想想办法,再写下来。这样你们也能当小作家了。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6

《三个小伙伴》这篇课文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生动的语言和趣味十足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单就课文内容来说,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基本没有什么困难。就是要搞清楚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分别遇到了什么困难,后来它们又是如何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解决了没有锄头挖树坑,没有箩筐运肥料和没有水桶浇水的难题,最后终于完成了栽树的任务,三个小伙伴因为顺利完成任务手拉着手围着小树又跳又笑。但是,仅仅弄懂这些故事表层的意象好象并没有多少的意义,透过故事表面了解它隐含的寓意,让孩子们搞清楚懂得合作与如何正确对待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好象更有意义。

所以,我决定在完成了基本的教学内容以后,让孩子们想象:“自己如果变成了三个小伙伴中的一员,面对自己干成功的事情准备如何夸夸自己的同伴呢?”这个问题抛出以后,我也不急着要答案,而是让孩子们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试着进行角色互换并体会小伙伴成功的主要原因。

没有想到,孩子们的交流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它们都能从小动物的角度出发,说出了对方身上存在的优点,并告诉大家此次栽树成功的根本原因。说起来还头头是道。不仅锻炼了语言,更把课文的内容在原有基础上作了一定的拓展,发散了自己的思维。可以说,这样的课堂,不仅让孩子们懂得了集体智慧的重要,更知道了如何与同学合作,真的是达到了编者的编排意义。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有时候的语文课堂不需要教师点明多少高深的道理,只要有针对地稍加点拨,预想的一些效果反而比刻意的'追求更为完美。所以,关键还是教师在课前对课文内容作了多少的了解,对课堂作了多少准备,对学生的学情又有了多少的把握,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教师的作用还是起了很大的一部分作用的。所以,教师的准备就变得异常重要了。看来,以后的我还应该在这些方面继续努力。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7

《小伙伴》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这次同课异构活动我们语文组的七位老师商量选择了这一课。起初,我们认为这篇课文有简单的故事情节,也蕴含着一定的道理,整篇课文应该很好把握。可是,等到真正备起课来才发觉并非想象中的简单。这是一篇叙事的课文,而且是发生在几个孩子之间的事。事情的经过很简单,但是蕴含的东西却很多。这样的课文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内容既不有趣,道理又不明显,很难让他们感兴趣,要想上得精彩不容易。

编写教案之前的两天我不停地读课文,一点一点地分析、感受。每个人物,每句话,每个标点,都一点一点地品味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越想越觉得问题多,越品越觉得内容丰富。我设计了好几个方案,可是每每写起教案来却无法进行到底,总是写到中途就把握不准了。直到上汇报课的前两天才理清思路,确定了教案。课上完之后,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反思这一课的备课过程,我觉得我在备课时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一、吃透教材,准确定位。

这篇课文看起来简单,可是越仔细琢磨却越觉得不好把握。首先,很容易把课文的重点放到教育孩子如何帮助有困难的小伙伴上,上成思想品德课。其次,课文中的几个人物的定位把握不准。我们组的七位语文老师一起分析,维加和安娜虽然只是口头上的询问、担心,但是也是对玛莎的关心。如果简单地褒贬,对于他们来说不公平。同时,在生活中,这样的关心也是存在的,必要的。并且从题目上看,“小伙伴”是指的这四个人物,指的是一个群体,不能突出一部分,淡化一部分。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觉得在教学课文时首先要确定这是一堂语文课,而不是思想品德课,要上出语文味。上出语文味就要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还是要关注语言文字,通过读、思、品、议去感悟语言文字,去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在教学中应该传达给孩子“这几个小伙伴从不同的方面关心帮助自己的伙伴”这样一个信息。然后让孩子们通过阅读、比较、感悟懂得其中的道理: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于是我以“三个小伙伴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这个问题统领全文,引导孩子在读中感受三个小伙伴对玛莎的关心。并且通过比较知道维加和安娜是通过“问、说”的形式表示对玛莎的关心,而安东是通过行动来表示对玛莎的关心。虽然不一样,但是都是关心,都值得肯定。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孩子通过各种形式体会到安东的帮助对于玛莎来说是最需要的。这样让孩子自然地懂得了课文中的道理。这样也给文中的几个小伙伴准确的定位。

二、以读为本,渗透训练。

要想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就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素养。在这一课的设计中我没有孤立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是把它和朗读结合到了一起。

备课时,我发现在这篇课文中几个标点符号非常值得研究。标点符号是语言文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一个句子来说,标点符号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篇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中出现了“?、!、。”,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了人物不同的心情,要想读出人物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就必须要关注这几个标点符号,同时这也是读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所以有了如下的设计:

出示:

“你怎么不吃呀?”

“真糟糕!离回到家还有好长时间呢!”

师:谁来当当维加,读一读。

(一生来读语气比较平淡)

师:注意标点符号,想一想维加会怎样说,再请一位同学来读,读出语气。

(一生来读明显有了语气)

(师引读:维加关心地问____维加奇怪地问_____维加急切地问_____)

师:我们要想读出语气就要注意标点符号,读出标点符号的语气。

(再请一生读维加说的第一句话,读得更好了)

师:你读得真好!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维加复杂的心理活动。

通过这样的训练,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又进行了标点符号的训练,同时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

再有,在课文的最后一段中,我抓住安东的几个动作的词语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体会安东对玛莎的帮助和关心,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安东的关心和帮助是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渗透了动作描写的重要性。

三、转换角色,帮助理解。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思想是比较困难的。而在这一课中,如果不能让学生理解维加和安娜的内心思想,只是读他们说的话的话,他们是很难理解他们对玛莎的关心的。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角色转换的方法,帮助学生去理解人物。在学生在初步读出人物语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转换角色,使他变成维加或安娜,然后再引导学生去思考,这时维加和安娜是怎样想的,这样学生就会把自己当成维加或安娜,把自己放到那个情境中去,自然得就能体会他们的心情和想法。如:

(指名读:“真糟糕!离回到家还有好长时间呢!”)

师:你读得真棒,把这两个感叹号的语气都读出来了。你现在就是维加,那老师要问问你,为什么你觉得很糟糕?

生:因为玛莎把包丢了,离回家还有好长时间,所以我觉得很糟糕。

师:你这是在为玛莎——

生:担心。

师:你担心玛莎什么?

生:担心玛莎的肚子会很饿。

师:看来你是非常关心玛莎的,对吗?

生:对。

通过转换角色,使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维加是在为玛莎担心,他是关心玛莎的。

反思教学过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整堂课的时间分配不太合理,识字教学耗时太长,导致后面的品读感悟不够深入,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感觉有些不到位,在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上处理不够好,效果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8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课文的几幅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故事的内容。

在教学课文时,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自己找出“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等三个问题,然后重点指导第一个问题。剩下的两个问题留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这样,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自去实践,学生不断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在自由品读课文时,我结合课文插图,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想象小野猪撅起小嘴,用力左右“拱”的样子;小袋鼠挺起肚子,吃力地运肥料的样子;小象一会儿“吸水”,一会儿“喷水”的样子。把朗读和想象有机地结合,学生很自然地把自己就当作了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再朗读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指导朗读课文时,给孩子们读的时间较少,虽然在后面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弥补了一些不足,最后达到了让孩子们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但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教学经验,有助于我的成长和进一步发展。

很多学生都认为伙伴就是朋友,没有认识到其中有一层合作的关系,我决定将这个作为本课的难点。那么在第一课时的时候,我问了学生:“你们觉得什么是伙伴啊?”当时,每个学生都举手表示伙伴就是朋友。我想这主要是他们还没有读懂在种树的过程中,三只小动物是利用自己的特长互相帮助合作,最后才将小树种好的。所以在讲课中,我重点是通过带领学生了解每个动物的特点来理解他们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但并不点明。在结束的时候,我问学生读完这篇课文后还有什么想说的?有学生已经能够答出没有另外两个小动物的帮助,只凭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的,只要三个人各自发挥自己所长,通力合作,才能将小树栽好。同时,这节课也有一个重点,就是指导学生朗读,然后背诵,进而能够表演,那么这篇课文的指导朗读重点不在如何断句上,而在读出小动物们遇到困难焦急,解决困难自告奋勇,以及最后的欣喜之情。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9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1、范读课文。提问:课文中的三个小伙伴是谁呢?根据回答(作板书):小野猪、小袋鼠、小象

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这三个小伙伴是怎么上山栽树的。指导看图: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了,它们是怎样的心情?(高兴

开心)

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它们的.心情来。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并评价。

2、它们手里带了栽树的工具吗?它们怎么栽树呢?遇到什么困难了?自读课文,找出遇到的困难,划下来,多读几遍,并体会它们的心情。(指名朗读,引导体会)板书:挖树坑

运肥料

运水浇树

3、有好办法解决吗?自读课文,找出解决的办法。(指导朗读)

什么叫“吸足了水”?小伙伴在山上栽树,小象从山上跑到河边,一定很远,还要把长长一鼻子的水运到山上,多不容易呀!指导读第五自然段,

4、小树终于栽好啦!齐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指导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讨论:谁的功劳大?(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5、得出结论:只有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团结力量大。

6、齐读课文。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中,基本完成了初定的教学任务。学生能体会角色的心情,较为流畅地有感情朗读课文,并且通过讨论,逐步明白了成功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而是要团结起来,共同出力的道理。

但是,我却感觉到,在指导朗读上,还不够深入,有些浮于表面。每一部的指导,都好像在往前“赶”。学生还没有读到位,就又赶到下一环节去了,所以在最后的齐读课文时,朗读总觉得差那么点。我想,如果能在教学中让孩子再去演一演,让他们真正能够融进课文中,体会到从一开始高高兴兴上山栽树,到遇到困难的着急难受,再通过想办法、同出力解决困难,最后得到栽树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达到自我感悟,自我教育的目的,学起来才更津津有味。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10

江苏版一年级语文教材《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故事告诉了人们这样一个道理:遇到困难的时侯,只要大家密切合作,就能把事情做好。

在上这篇课文之前,我就想该怎样才能上好这篇课文,才能让孩子们喜欢这个童话故事呢?我想起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受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于是,我就做了以下尝试:

教学片段

当我精神抖擞地走上讲台。“同学们,今天我们用一种新方法学习第19课《三个小伙伴》……”我话音没下,“快嘴”张和耀就站起来问:“老师,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方法老师先不说,老师想考考大家,看谁是最喜欢动脑筋的孩子?你们先按老师的提示学习课文,再给我们学课文的方法取个名字,好吗?”“好!”学生们欢呼起来。

师:谁想读课文就站起来大声读,好吗?

生:我来。

生:我想读……(几乎是在同一时间,班上三分之一的学生都站起来想读课文。)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读完后]师:谁认为自己在班上读书最好,就站起来读。

(学生争先恐后地一个一个站起来读,场面极其热烈,其间,学生之间还相互指出不足之处。)

师:同学们认为课文里哪些句子或自然段写得好,就站起来读,读完后,要说说为什么这些句子或段落写得好。

(学生读后各抒己见。)

生;我喜欢第一自然段,我从这自然段知道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是好朋友。

师:哦!你怎么知道它们是好朋友呀?

生:因为它们一起去山上栽树呀!

师:对,它们一起去山上栽树,可书上找不到“一起”这个词呀!

生:书上不是写“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同上山栽树”吗?

师:(板书:一同)对,书上出现的是“一同”,但你刚才说它们一起(板书:一起)去山上栽树,(指板书),这两个词的意思一样吗?

生:一样。

师:那同学们能用别的词换这两个词吗?

生:能,一齐。

师:你懂的词语可真多。

生:一道。

师:你也是词语高手。

……

就这样,学生都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于是我又趁热打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推上高潮。

师:同学们刚才读得很棒,也说得很有道理,老师发现你们可真会学习呀!不知道同学们能不能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生:能(学生纷纷大声说)

师:好,下面就分小组演故事,演好了,再派代表上台表演,我们一起来评出“最佳”演员。

(学生分小组练习表演,然后推选代表上台表演故事,并评出最佳演员。)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终于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咱们班的同学不仅会读书,表演也是最棒的,只要你们继续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班肯定会有电影演员。(哈哈……学生高兴地笑了)下面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课文的时候做了些什么?

生:读书。

生:说话。(“也就是说自己读书的理由”师补充。)

生:表演故事。

师:很好,谁来给我们刚才学课文的方法取个名?

生:读读。

生:表演。

……

师: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就把今天学课文的方法叫“读读、说说、演演”,好吗?

生:好……

(学生开心地笑了,看着孩子们喜悦的笑脸,成功的激动,我的心里乐极了。)

反思:

这是一堂气氛热烈的语文课,也是站在讲台上9年来第一次令我真正兴奋的一堂课。过去,总不敢放开手让学生学,总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以致于堂堂语文课从字、词教学到朗读教学都是手把手地教学生,一堂课下来,不是老师累得筋疲力尽,就是整个课堂了无情趣,死气沉沉,天长地久,老师再拼命地教,学生也只记住了一些死记硬背的内容,毫无主见可言,碰到活点的题也只能空白交差了事。如今,在新课程改革春风沐浴下,我的`教学方式也慢慢发生了一些变化,知道了语文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重要的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知识的学习不必遵循固定不变的程序,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这样,一定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节课的尝试,我更坚信了这么一句话:“放开手,相信孩子,他们会走得更好”。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11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三个小伙伴小野猪、小象、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课文的要求是:朗读课文,再演一演。(只有理解了才能很好的演出来),课文的结构还是比较清楚的,三段同样的结构,整齐、易懂。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从课题入手,理解什么是“伙伴”,伙伴它不同于朋友,伙伴之间有“合作”的关系,在学生理解了课题的基础上,提出:那课文中的三个小伙伴要一起做什么呢?

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朗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包括示范读、自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比赛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读出疑问,读出画面。在读准、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我借助课文中的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明白三个小伙伴一起做什么事?(上山栽树)结果怎样?(小树栽好啦!三个小伙伴手拉着手,围着小树又跳又笑),这时,我又进一步提出疑问:小树终于栽好啦!小朋友这个时候心里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这个问题的提出,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小伙伴两手空空,什么工具也没有,是怎么把树栽好的呢?”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想弄明白的兴趣。我让学生说说对文中的`小动物的评价,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都用“夸奖”的语气来评价小动物,从中也得到启发,指导自己的言行,在与同学的相处中,也要像这些小动物一样友爱,团结,学会合作。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12

《三个小伙伴》是苏教版第二册的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的题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上三个: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练习分角色表演。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大家团结协作,就能战胜困难。

3、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练习说话。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接受实际,我把学习难点定为: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问、读、演、说”理解课文内容。本课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和背诵课文,练习分角色表演课文。在“问、读、演、说”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三个小伙伴互相配合,各显其能,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的喜悦,感悟同心协力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这儿的“问”是指老师的“问”,抓住“他们在栽树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这一中心环节去设问,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问是“问”教材,让学生在教材中找找、划划、圈圈、点点,理解课文内容,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

“读”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应该是放在首要地位的。老师要培养谈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好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流利地阅读等等。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他们来说走进童话世界,和小动物们交朋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因本课篇幅较长,有轻声、变调、感叹句、疑问句,学生朗读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课堂上我尽量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包括示范读、自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比赛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读出疑问,读出画面,读出情趣,读出情感,读出自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让学生们通过扮演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课文。

“说”是学生言语能力训练的.重点,我首先引导学生借助画面说,我让学生看课文插图,进行说话,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其次我引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我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栽树要带什么工具,这为下文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还有,我带着学生走入栽树的情境中,感悟小动物们的勇敢、机灵、聪明及可贵的协作精神。这样以演说的形式再现课文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在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入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表达、倾听与捕捉信息的能力。

本课教学下来,比较流畅,各环节的衔接也比较自如,基本达成预设目标。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最后的表演环节中,很多学生关注了表演,而忽略了背诵,学生之间的配合不怎么默契,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也没有完全放开,还有写字的时间显得略微少了些,得专门再来一节课让学生写字。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13

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三个小伙伴小野猪、小象、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碰到困难而又解决困难的故事。课文虽然长,但是很容易理解,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放在了朗读和表演上,想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孩子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三个小伙伴齐心协力一起将小树栽好的文本内容,并在朗读中提高读的质量,要求学生自我朗读,表演读、比赛读等教学手段,充分使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课堂中,学生也能够根据我的设计,一步一步跟着我的教学环节走,带着孩子一起走进文本,体会通话故事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在学习三个小伙伴是如何解决栽树带来的.困难的时候,我引导孩子想象,小野猪用嘴拱土的样子,小袋鼠用皮口袋运肥料的样子以及小象用长鼻子浇水的样子。学生的兴趣很足,对学生所做的动作,我和孩子们给予及时的表扬、肯定,那些被我及时表扬的同学当然兴趣更足,在后面的两个环节他们的表演也很精彩,而且模仿的很像,这样,在边读边演的学习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伙伴”合作的意思,可谓一举多得。

所以说,朗读与想象相结合,学生很容易就将自己融入其中,把自己当成了小动物,读起来就自然而然有感情了。而在演一演当中,孩子们很快就理解了要团结齐力把一件事情办好的道理。课文不用多讲,学习起来也能水到渠成。并且在第一部分如何解决“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这个问题时,我及时将学习学习方法写在黑板上,带着孩子一起学习小野猪拱树坑的这部分,在学习“没有口袋运肥料怎么办?”不多讲就稍作点拨,把读、划、演的学习方法强调一遍,所以后来小象用鼻子吸水部分完全放手给孩子自学,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几点不足:多媒体课件制作还要再细致些,尽量不要出错,下次可以尝试将几个相似段落放在一起教学,是否能增强课堂效率。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14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它们互相配合,各显神通,最终圆满地完成了栽树任务。课文形象活泼,插图生动传神。

之前学生学习过《北风和小鱼》、《蘑菇该奖给谁》等童话,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由于童话浅显易懂、生动形象,从儿童的真实世界出发,所以学生特别喜欢。根据他们爱模仿、爱表演、爱读、爱说的特点,我设计了让学生质疑、讨论、表演与朗读以及讲故事的课堂形式。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原则,学生在参与朗读、表演和想像的实践中,培养了读说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我先用彩色粉笔按词写出课题,使学生上课伊始就对色彩鲜艳的课题引起兴趣,而后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人是小伙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伙伴的含义,接着再启发学生思考“故事里的三个小伙伴是谁?它们在一起要做一件什么事呢?从切身的感受中,又回到课文中,引起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期待。

在朗读训练的环节设计中,我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让学生读读、想想、品品、再读读,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到小伙伴遇到困难时的焦急和解决困难后的快乐,在朗读中增加了情感体验,朗读能力也随之提高了。特别是表演体会课文的设计,重点段选读、重点段比赛读、课文表演读、上台表演、最佳表演奖、最佳表演组评选,由浅入深地表演实践,把读、演、评融为一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其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学习效果更好。学生在欢乐的课堂氛围中既发展了语言,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15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三个小伙伴小野猪、小象、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课文虽长,但内容比较简单。在教学中,我从两幅插图入手。我出示第一幅图画,先请学生观察小动物们的样子,记住他们的样子,体会他们的长处,为下面的合作种树做了铺垫。然后我再请学生仔细观察,提出问题,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发现小动物们工具都没有带,这样怎么能种树呢?有了这样的'疑问,带着好奇心,我再请学生去研读课文,思考:小动物栽树时遇到了什么困难?用什么办法解决困难的?学生就能很快地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了。然后,我就提出问题:故事读完了,你明白了什么?因为学了《识字7》,孩子们都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也积累了一些关于合作的成语和名言。所以,在这里他们都说得头头是道了。

接着,我把重心放在了朗读表演上。我也是让他们小组合作进行排演,然后展示,其他组进行评价,提出意见,最后,挑选出演得最好的几个学生再次表演。通过全班同学的努力,一场精彩的课本剧完成了。在排演的过程中,学生也体会到了合作的魅力。

第四篇: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15篇)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1

尤惠娟老师《三个小伙伴》第二课时的教学能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我认为本课的成功之处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设计新颖。

教师先出示第一幅图(三个小伙伴去植树),提问:这三个小伙伴是谁?他们要去干什么?你们怎么知道的?引出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再出示第二幅图(三个小伙伴植好树手拉着手,围着小树又跳又笑),让学生看图说图意,引出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习。再次出示第一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只有小象扛着树苗,其他的动物有没有带工具?从中发现小象、小野猪、小袋鼠都没有带植树的工具。这时,教师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答案的欲望:他们没有植树的工具,那么是怎么种好树的呢?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我认为这样设计效果比较好,先了解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使学生急于了解植树的过程,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我认为这样设计比按照课文的次序来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二、教学方法得当。

教师是指导者、引导者、辅导者,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于学的法子。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教师依次提了三个问题:“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谁来解决的?怎么解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教师在黑板上指导学生:用“。。。”画出碰到的困难;用“

”画出是谁来解决的;用“~~~”画出怎么解决的。教师画一个标记,学生照样子在书上画。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刚才的做法边自由读边在书上画出,随后交流。

我认为这个环节,教师从教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倡导探究的自主性,教师变“告诉”为“引导”,学生变“接受”为发现,立足于学生对课文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突显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阅读学习过程成为个性化的自主探究的过程。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习惯,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布鲁诺曾说过: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的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

三、感悟形象。

本文是童话故事,让学生表演出课文中描写的小野猪拱树坑的动作、表情。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演活了小野猪。

小学生是借助形象来认识世界的,教师努力通过语言的描绘、情景的再现和想象的激发,将静态语言文字转化为动态的生活画面,引导学生入境感悟。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2

《 三个小伙伴》写了三个小动物一起栽树,它们相互配合,各显神通:小野猪用硬硬的嘴巴拱树坑;小袋鼠用皮口袋运肥料;小象用长长的鼻子浇水,在共同的努力下,三个小伙伴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本课最大的特点是,文本的结构大致相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由扶到放,注重将学习的方法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请学生归纳出“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遇到了哪三个问题?”并把三个问题罗列在黑板上,然后以课文的第二段为例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这个问题是谁解决的?它怎么说?怎么做?相应地进行板书: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小野猪——嘴巴——拱 ,这样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又找到了关键词语,接着指导学生朗读和做动作。接下来的两个问题则让学生参考上面的板书,自己读自己思考,想想怎样填这个板书。我班的学生很快就能填好了:

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小野猪——嘴巴——拱

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小袋鼠——皮口袋—运

没有水桶浇水怎么办? ——小象——长鼻子——浇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3

《三个小伙伴》这篇课文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生动的语言和趣味十足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单就课文内容来说,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基本没有什么困难。就是要搞清楚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分别遇到了什么困难,后来它们又是如何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解决了没有锄头挖树坑,没有箩筐运肥料和没有水桶浇水的难题,最后终于完成了栽树的任务,三个小伙伴因为顺利完成任务手拉着手围着小树又跳又笑。但是,仅仅弄懂这些故事表层的意象好象并没有多少的意义,透过故事表面了解它隐含的寓意,让孩子们搞清楚懂得合作与如何正确对待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好象更有意义。

所以,我决定在完成了基本的教学内容以后,让孩子们想象:“自己如果变成了三个小伙伴中的一员,面对自己干成功的事情准备如何夸夸自己的同伴呢?”这个问题抛出以后,我也不急着要答案,而是让孩子们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试着进行角色互换并体会小伙伴成功的主要原因。

没有想到,孩子们的交流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它们都能从小动物的角度出发,说出了对方身上存在的优点,并告诉大家此次栽树成功的根本原因。说起来还头头是道。不仅锻炼了语言,更把课文的内容在原有基础上作了一定的拓展,发散了自己的思维。可以说,这样的课堂,不仅让孩子们懂得了集体智慧的重要,更知道了如何与同学合作,真的是达到了编者的编排意义。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有时候的语文课堂不需要教师点明多少高深的道理,只要有针对地稍加点拨,预想的一些效果反而比刻意的追求更为完美。所以,关键还是教师在课前对课文内容作了多少的了解,对课堂作了多少准备,对学生的学情又有了多少的把握,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教师的作用还是起了很大的一部分作用的。所以,教师的准备就变得异常重要了。看来,以后的我还应该在这些方面继续努力。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4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它们互相配合,各显神通,最终圆满地完成了栽树任务。课文形象活泼,插图生动传神。

之前学生学习过《北风和小鱼》、《蘑菇该奖给谁》等童话,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由于童话浅显易懂、生动形象,从儿童的真实世界出发,所以学生特别喜欢。根据他们爱模仿、爱表演、爱读、爱说的特点,我设计了让学生质疑、讨论、表演与朗读以及讲故事的课堂形式。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原则,学生在参与朗读、表演和想像的实践中,培养了读说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我先用彩色粉笔按词写出课题,使学生上课伊始就对色彩鲜艳的课题引起兴趣,而后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人是小伙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伙伴的含义,接着再启发学生思考“故事里的三个小伙伴是谁?它们在一起要做一件什么事呢?从切身的感受中,又回到课文中,引起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期待。

在朗读训练的环节设计中,我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让学生读读、想想、品品、再读读,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到小伙伴遇到困难时的焦急和解决困难后的快乐,在朗读中增加了情感体验,朗读能力也随之提高了。特别是表演体会课文的设计,重点段选读、重点段比赛读、课文表演读、上台表演、最佳表演奖、最佳表演组评选,由浅入深地表演实践,把读、演、评融为一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其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学习效果更好。学生在欢乐的课堂氛围中既发展了语言,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5

《三个小伙伴》写了三个小动物一起栽树,它们相互配合,各显神通:小野猪用硬硬的嘴巴拱树坑;小袋鼠用皮口袋运肥料;小象用长长的鼻子浇水,在共同的努力下,最终圆满完成了栽树任务。

本课语言简洁生动,文本的结构大致相同,在教学中,如果一成不变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学生估计会学得索然无味。采用由扶到放,将学习的方法灌输到课堂上,那么学生自身的习得一定会更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学习小野猪拱树坑的段落。紧紧围绕“三个小伙伴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什么?”“谁解决的?”“它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学生在边读课文中同时理清了思路,逐步掌握了学习方法。小袋鼠运肥料部分则采取半扶半放的教学方法,而最后一部分小象浇水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能主动去参与学习了。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喜欢表演,善于表演。在教学完这三部分内容后,我试着让学生分别来扮演“小野猪”“小袋鼠”“小象”,通过自身地表演、朗读地感悟来体会三个小伙伴互相合作一起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种好了小树。让孩子们在充分读悟的基础上,将积累的语文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再现出来,推动教学的进程,应该是一种很好的语言习得,课堂中值得我们多去探索。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6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三个小伙伴一起栽树,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本课教学是第二课时,课文虽长,但内容比较简单。在教学中,我先从复习生字生词开始,接着让学生回顾了课文的大概内容。然后我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的2—5自然段,想一想,三个小伙伴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分别用不同的线条画出来。这样学生带着问题研读课文,就能很快地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了。然后,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分角色朗读并表演课文,这样孩子们通过扮演角色体验其语言特点及人物情感,从中孩子们也能在读中感悟,又反过来以悟促读,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感。

最后,我又提出问题:故事读完了,你明白了什么?因为学了《识字7》,孩子们都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也积累了一些关于合作的成语和名言。所以,在这里他们都说得头头是道了。同时是我又补充了一些作为拓展延伸,在一首“团结就是力量”的歌曲声中结束了本课。

上这节课时,我觉得学生兴趣很高,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每一个环节中,学生学的也比较扎实,比较轻松。最大的收获是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学生们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另外,学生们在我小组合作时,有的不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扮演角色,小组长也不会恰当地组织和安排,但能看得出孩子们合作的欲望很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小组合作的训练和指导,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7

本节课,我以“交流、体验”为主线,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探究学习更好的饲养方法,从而增强了对小动物的喜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本节课的重点是“乐于跟同学交流,丰富关于动物的认识”,重点是“激发孩子对动物的感情和对生命的热爱”。

对小动物,小孩子有着天生的喜爱之情。小,在孩子眼里,就是可爱。所以本节课活动主题是“我的动物小伙伴”,从生活中体验饲养小动物出发,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开课的前3分钟,就是一个《动物世界》的片头,稍稍有些激昂的音乐中,不断变化闪过各种动物的形象。学生一边专注地看,一边抢着叫出动物的名称。兴趣被激发了,课堂气氛马上热烈起来。我趁机提出本节课的要求:跟大家分享你与小动物在一起的快乐。

本节课我最满意之处是注意到了资源的生成,并且能够加以利用。在活动二交流饲养经验中的“动物诊所”一环节,我原本预设是蚕宝宝不吃桑叶也不动了,是不是生病了,可是,在小组交流中,学生突然发现余瑜同学的金鱼死了一条,在汇报时就说了出来。我趁机就提出问题:“小金鱼为什么会死呢?”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受惊吓”“饿死”“撑死”“生病”……反正就他们自己的知识、生活经验范围内的答案都出来了。可是到底怎么回事,大家都不确定。这时,我忽然记起刚才在汇报时,关恒杰家的金鱼养得最好。刚好关恒杰的妈妈爸爸都来参加这次的开放日活动。我就邀请了他的妈妈上台讲怎样才能更好地喂养金鱼。家长讲得很出彩,她讲话的时候,全班学生安安静静地听,出乎我意料之外。其实,因为这是孩子们最关心的问题,因为他们喜爱小金鱼,因为他们感到惋惜。这一环节,让大家的情感产生了共鸣。这就是关注学生吧。

我感到最遗憾之处是有一位学生从来就没有饲养过小动物,他在课堂上一直很着急、担心、不安。同桌跟同组的成员还责怪他取笑他,可以想象得到他在课堂上是没有融入这个交流的氛围的。可是,我却没有很有效地消除他的这种担心不安,只是简单问他喜欢谁样的小动物,就去哪个小组里一起交流。然后我就忙着走动与各个小组之间。可以说,我并没有真正关注全体学生。

品德课堂跟语文课堂不同,轻知识传授重情感体验。今后,我要在品德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探究,要关注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8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写小树栽好后,三个小伙伴非常高兴。课文的几幅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故事的内容。本课训练的重点是读背课文和识字写字。

在教学《三个小伙伴》时,由于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孩子,年龄相对较小,生活阅历简单,所以在板书时利用图片代替文字的方式,这样表现的更直观、更能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实施效果反应这样的方法很有效,孩子们不但明白了种树需要用到的工具,而且对所需工具有了视觉上的了解,进一步了解了生活。

新课改指出:读书在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为了适应现代教学,在本课之中我采取了以读代讲的方法。比如: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方法,让孩子们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受到启迪。另外孩子们通过朗读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课文,而且有的孩子在朗读练习中也达到了背诵的要求。另外,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自己解决“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等三个问题,然后看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是怎么做的。这样,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自去实践,学生不断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今后的一生中都能不断地探究,不断地学习。

整节课走下来,感觉比较流畅!但仍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1、在指导孩子朗读这块做得不够透彻,孩子们本可以读得更好,由于自己引导得不够,使孩子们的朗读停于表面;

2、过高估计了孩子们的能力,以至于讲故事的环节完成得不够好!

3、一些细节还考虑得不够周到,如:板书的设计、幻灯片的制作等!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9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提高“读”的质量,自主品读悟读。

在读课文时,我设计了“你最喜欢三个小伙伴中的哪一个?你觉得它哪些地方很可爱?”这个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边自由品读课文时,我边引导学生想象小野猪撅起小嘴,用力左右“拱”的样子;小袋鼠挺起肚子,吃力地运肥料的样子;小象一会儿“吸水”,一会儿“喷水”的样子。把朗读和想象有机地结合,学生很自然地把自己就当作了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再朗读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还及时地对学生的朗读作出评价,激发学生读书的乐趣,给学生提供阅读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悟了就说,悟了就演,让学生先把感悟的读出来,说出来,演出来。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10

课后随笔本节课教学努力实践和谐互助课堂教学理念,把全体学生放在课堂的重要地位,时刻关注班里的每一个孩子,时时关注他们的学习动向。把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语,练习朗读课文的目标落实到位。让学生自我参与、自我实践,让孩子们用心默记生字词,同伴互助,检测。

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如何看图、换词理解词语意思,学会用提供的句式说话,学会工整、美观的写字,一堂课就这样以语言训练为中心,注重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提高人文素养。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注重培养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利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和具体细致的指导写,达到学困生也能当堂掌握生字词,通过听录音看动画、跟录音朗读等多种形式熟悉课文内容,练习朗读,基本上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想方设法,多种形式复现生字。

课堂上采用了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分这几步进行的:故事引新巧遇字,在导入新课的这段话中,巧妙地让孩子们遇到了本课的两个生字:伙、伴。带拼音投影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请小老师带读。课本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然后齐读。

学生拿出字卡,一张一张排开,打乱顺序认读,老师说哪个字,孩子们快速举起哪个字的卡片。给生字找朋友,说句子。同桌相互讨论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然后指名说。把生字送回课文的句子中,引导学生读句子。静下心来学写字。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之中,能够运用学过的学习方法积极识字、写字。不足之处是师生、生生和谐互助过程中还要加强激励、评价。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11

一年级学生年龄尚小,而且基本上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不懂如何去关心、帮助别人。《三个小伙伴》小中见大,描绘的是三个小伙伴对待玛莎丢了书包后的不同表现,旨在说明一个道理: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整篇课文充满人文情感,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故而学习本文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对于这样一篇生活情趣盎然的短文,通过讨论、反复朗读、联系生活谈感受等手段,引导学生在读着自己喜爱的故事中产生了与帮助他人的愿望,成了本课力求突破的关键。

1.在活动中展开教学,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综观全课的设计,主要通过“猜谜拓手印”、“小组表演朗读”、“图配文艺术画展示”三大活动铺展开教学,这些活动使学生感觉不像是在上课,更像是在游戏,因而激起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兴高采烈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新课程改革呼吁“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唤起学生积极参与正是自主学习的前提。

2.小组表演朗读,发挥合作学习优势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尤其应当重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精讲多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由于本课主要是对话,而且表现的是生活场景,故而可以借助表演的方式使学生在演中读,边演边读,既注意不同角色的语气变化,更重要的是深入角色的内心,充分体会到晚辈的孝顺和长辈的慈爱。同时,小组合作表演朗读调动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切磋中提高有感情朗读的水平,深化了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3.激活体验,彰显人文,多元发展

小读者多数是独生子女,与安东相比,在帮助别人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请学生展示个人图配文的艺术拓印画,说说在我们有困难的时候,我们的小伙伴是怎么对待我们的,这一设计的意图在于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深刻感悟教材的思想情感,使平面的文本阅读成为一次个性化的生命体验。另外,图配文的艺术拓印画与“爱心服务卡”的实施活动,综合了美术、语文等学科的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更值得一提的是渗透了可贵的情感教育,犹如火花点燃了学生心灵世界的关心,帮助别人之情。

4.识字方式多样,巧借板书强化

字词的学习是低年级语文阅读课的重点之一,通过动作演示识记“掰”,再巧妙地借助板书,加强“伙”、“伴”等字的记忆,以及借助读长句巩固其他字的识记,等等。形式多样的识字增添了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散发出活泼的气息。

总而言之,本课致力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针对教材的特点,在有趣的活动中铺展开教学,以读促讲,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和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切地感悟到友情的温暖,从而给语文学习抹上了鲜灵的人文色彩。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12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课文的几幅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故事的内容。

在教学课文时,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自己找出“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等三个问题,然后重点指导第一个问题。剩下的两个问题留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这样,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自去实践,学生不断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在自由品读课文时,我结合课文插图,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想象小野猪撅起小嘴,用力左右“拱”的样子;小袋鼠挺起肚子,吃力地运肥料的样子;小象一会儿“吸水”,一会儿“喷水”的样子。把朗读和想象有机地结合,学生很自然地把自己就当作了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再朗读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指导朗读课文时,给孩子们读的时间较少,虽然在后面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弥补了一些不足,最后达到了让孩子们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但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教学经验,有助于我的成长和进一步发展。

很多学生都认为伙伴就是朋友,没有认识到其中有一层合作的关系,我决定将这个作为本课的难点。那么在第一课时的时候,我问了学生:“你们觉得什么是伙伴啊?”当时,每个学生都举手表示伙伴就是朋友。我想这主要是他们还没有读懂在种树的过程中,三只小动物是利用自己的特长互相帮助合作,最后才将小树种好的。所以在讲课中,我重点是通过带领学生了解每个动物的特点来理解他们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但并不点明。在结束的时候,我问学生读完这篇课文后还有什么想说的?有学生已经能够答出没有另外两个小动物的帮助,只凭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的,只要三个人各自发挥自己所长,通力合作,才能将小树栽好。同时,这节课也有一个重点,就是指导学生朗读,然后背诵,进而能够表演,那么这篇课文的指导朗读重点不在如何断句上,而在读出小动物们遇到困难焦急,解决困难自告奋勇,以及最后的欣喜之情。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13

读这篇课文,留意到了课后习题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再演一演。因此教学这课,我就根据这一题来展开。

这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童话是最具吸引力的。《三个小伙伴》主要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故事内容浅显易懂,角色鲜明。教学时,我让学生进入角色,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担当起角色在组内进行练习朗读。这样教学的氛围也会因此热闹起来。当学生进入角色后,就不由自主会产生出表现的欲望,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角色表演童话故事。表演时,仍然可以采用四人小组进行,三位同学分别扮演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另外一位同学扮演小树。在故事中,小树也是“核心”人物之一——因为是栽树,才会有这样一个故事。所以,表演中不能遗漏了小树这个角色。

表演这个童话故事,我想仍然应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故事中,进入角色,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童话故事的主人。

另外,正式表演时,教师适当准备一些小道具,比如,小野猪、小象、小袋鼠的头饰。关于头饰,课前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他们通过真正地自主参与,更好地走进故事,融入到角色中去。同时,这也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从而真正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通过表演,回过头再让学生来读课文,学生读得更加出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上台来讲一讲这个童话故事(复述故事),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加入自己的语言加以讲述。复述故事,不但进一步加深了孩子对故事的情感体验,而且又一次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这样,背诵也就不在话下了。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14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而板书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多媒体在改善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显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师不能随时对教学媒体进行修改,只能按制作好的课件进行教学;也无法像传统课堂那样边讲解、边板书、边批注。因此,课堂教学需要特殊的综合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正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即将成为信息化教学的主流技术。下面是我第一次使用电子白板教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三个小伙伴》时的收获和体验:

课堂的导入部分我设计了猜谜语的环节,当学生听老师读完谜面,学生试着说出谜底时,我将相应的图片通过拖拽将其慢慢放大,学生得知自己的回答是正确的时,激动地与小动物打起了招呼。在这里学生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在随文识字教学“没”时,我使用电子白板的聚焦放大功能,让学生仔细观察“没”字的偏旁、结构、注意点。学生的眼前只有一个大大的“没”字,注意点得到了集中。学生很容易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

1、“没”的偏旁是三点水。

2、“没”是左右结构的字而且是左窄右宽。

3、“没”的第五笔是横折弯并没有勾。对于课堂上学生的描红和练写内容则可以用白板的投影功能进行及时的点评和反馈,从而提高了写字教学的效率。

为了方便教学,我们有时需要使用电子课本呈现课文内容,可无法在上面做记号、批注,这使得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大打折扣。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了方便的屏幕批注功能,在使用电子课本时,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批注,学生也可以一边思考一边批画。显示出阅读的学习过程和思维的成果。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环节:“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安排一名学生在台上画相应语句,其他同学在课本上画相应语句。如果台上的同学画的不对或不完整,其他同学也可以上台来帮他订正或补充。这样学生在对比中完善了自己的思维,同时也节约了传统课堂上学生汇报的环节,在提高参与性的同时提高了时效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认知对象感兴趣,学起来才会是享受和乐趣。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其他教学手段相比,更注重参与性与互动性。将之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可以将以往枯燥而静止的课堂教学变成有趣而动态的课堂教学。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带领学生迈入快乐而主动的学习生活。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15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写小树栽好后,三个小伙伴非常高兴。

在教学《三个小伙伴》时,由于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孩子,年龄相对较小,生活阅历简单,所以在我将课文内容融入多媒体的几幅插图上请学生仔细观察,提出问题,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发现小动物们工具都没有带,这样怎么能种树呢?有了这样的疑问,带着好奇心,我再请学生去研读课文,思考:小动物栽树时遇到了什么困难?用什么办法解决困难的?学生就能很快地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新课改指出:朗读在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为了适应现代教学,在本课之中我采取了以读代讲的方法。比如: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方法,让孩子们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受到启迪。可在教学中,一念之差,把他们自己喜欢的环节跳过去了,忽略了孩子们的情感需求。整堂课孩子们通过朗读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课文,而且有的孩子在朗读练习中也达到了背诵的要求。

另外,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自己解决“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等三个问题,然后看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是怎么做的。再通过加上动作感知“拱”“运”“跑”“吸”这几个动词,来体会小动物的不怕辛苦、甘愿为集体奉献自己的高尚情操,这样,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自去实践,不断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他们学知识、养习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现代教学中注重把学生带入情境中让孩子们更加深刻的体会课文,因而,在第一课时我就利用谜语把让学生感知三个小动物的特征,一方面为了使学生放松,另外为了给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更快、更容易的投入课文当中。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他们来说走进童话世界,和小动物们交朋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因该课文是本册教材中较长的一篇,有轻声、变调、感叹句、疑问句,学生朗读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课堂上我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指导学生把感叹句、疑问句读正确,读通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把握全文,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使学生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在表演的时候孩子们能很到位的表现动物们的特征,孩子们到了陌生的环境,没有在教室放得开,所以表现的课本剧不够精彩,稍显遗憾。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孩子们初读课文时,给孩子们留的时间较少,虽然在后面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多读、多练弥补了一些不足,最后达到了让孩子们分角色朗读、表演,使学生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在课文结尾,我借助几句有关团结的名言警句来提升孩子们对“团结协作”的理解感悟。这一点孩子们读得自在、学得开心。

第五篇: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1

《小伙伴》第七组单元的一篇课文,上完这节课后,我即刻反思这一课的教学过程,记下自己的感想:

1.在教学《小伙伴》时,我非常重视朗读,强调“以读为本”。为了避免教师讲得过多,提问过多,引导过多的问题,我用浅显的语言把练习朗读的方法教给学生。“当我知道了,玛莎和维加在想些什么时,我就把句子读好了。”“我抓住了能帮我读出感情的词语和标点符号。”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边读边思考,使学生在朗读中去理解词语,去体会感情,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地语言熏陶。

在上课过程中,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让我体会到了我激动的气息:学生自由阅读,灵活运用方法,自主合作讨论,各抒己见。如读到“你怎么不吃呀?”这句话时,有的学生抓住问号,迁移以往学过的知识,体会它所表达的语气,然后进行朗读练习;有的学生入情入境,体会维加当时的想法,读出他非常奇怪的语气。尽管大家练习朗读的方法不同,但都或近或远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经过点拨,孩子们都感悟到了人物当时的心情,绘声绘色地读出了人物说话的语气。

2.识字教学仍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由于学生的识字量参差不齐,而一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又已经能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因此,我让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边读边圈出自己不认识的或认为比较难读的词语和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然后课堂上把自己圈出来的词语和生字读给同桌听,请同桌帮助正音。最后用老师考考小朋友的方法,来集体交流,巩固字音。这个环节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去自主学习,达到识字的目的。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这是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提出的阶段目标。

《小伙伴》这一课中,“糟糕”这个词语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学生读了带有“糟糕”的这句话后,我奇怪地问道:“究竟发生什么事了,让维加大喊‘糟糕’,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说吗?”(出示:这可真糟糕啊!)孩子们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各抒己见:“玛莎把背包丢了,她得饿肚子了,这可真糟糕啊!”“离回到家还有好长的时间,玛莎的肚子要饿好久哪,这可真糟糕啊!”“玛莎回到家,可能要被妈妈批评了,这可真糟糕啊!”学生在补白说话中明白了“糟糕”这个词语的.意思。我顺水推舟,又随即问道:“那在你们的身上发生过糟糕的事情吗?”孩子们纷纷联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的说:“我去上学,可是忘了带书包,这可真糟糕啊!”有的说:“我忘了把开水带到学校里来了,今天上完体育课没水喝,这可真糟糕啊!”有的说:“有一次,我不小心掉到泥坑里去了,这可真糟糕啊!”……听到学生准确而生动的表述,我就势引导“想想自己当时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这时,孩子们都皱着小眉头,把句子读得抑扬顿挫。“糟糕”词语的教学到此,从课堂呈现出来的效果看,孩子们不仅理解了“糟糕”的意思,能运用“糟糕”说一句话,而且还体会到了“糟糕”的感情色彩。我觉得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2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而板书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多媒体在改善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显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师不能随时对教学媒体进行修改,只能按制作好的课件进行教学;也无法像传统课堂那样边讲解、边板书、边批注。因此,课堂教学需要特殊的综合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正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即将成为信息化教学的主流技术。下面是我第一次使用电子白板教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三个小伙伴》时的收获和体验:

课堂的导入部分我设计了猜谜语的环节,当学生听老师读完谜面,学生试着说出谜底时,我将相应的图片通过拖拽将其慢慢放大,学生得知自己的回答是正确的时,激动地与小动物打起了招呼。在这里学生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在随文识字教学“没”时,我使用电子白板的聚焦放大功能,让学生仔细观察“没”字的偏旁、结构、注意点。学生的`眼前只有一个大大的“没”字,注意点得到了集中。学生很容易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

1、“没”的偏旁是三点水。

2、“没”是左右结构的字而且是左窄右宽。

3、“没”的第五笔是横折弯并没有勾。对于课堂上学生的描红和练写内容则可以用白板的投影功能进行及时的点评和反馈,从而提高了写字教学的效率。

为了方便教学,我们有时需要使用电子课本呈现课文内容,可无法在上面做记号、批注,这使得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大打折扣。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了方便的屏幕批注功能,在使用电子课本时,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批注,学生也可以一边思考一边批画。显示出阅读的学习过程和思维的成果。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环节:“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安排一名学生在台上画相应语句,其他同学在课本上画相应语句。如果台上的同学画的不对或不完整,其他同学也可以上台来帮他订正或补充。这样学生在对比中完善了自己的思维,同时也节约了传统课堂上学生汇报的环节,在提高参与性的同时提高了时效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认知对象感兴趣,学起来才会是享受和乐趣。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其他教学手段相比,更注重参与性与互动性。将之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可以将以往枯燥而静止的课堂教学变成有趣而动态的课堂教学。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带领学生迈入快乐而主动的学习生活。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3

《三个小伙伴》又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的故事,引导学生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认识故事主角,调动学生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的好奇心强,形象思维能力较发达,但是课堂注意力不宜集中,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从三个小伙伴入手,让学生认识三个小伙伴。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三个小伙班的头像,让学生邀请它们来班级做客,并且说一说着三个小伙伴有什么特点,主要是为下文三个小伙伴发挥优势做了铺垫,学生的积极性也随之被调动。

(二)由扶到放,自主学习

课文的句式比较相似,便于记忆。在学习的时候重点学习第二段的内容,以后的小袋鼠与小象的.让学生去自己学习。在学习三个小伙伴是如何解决栽树带来的困难的时候,我引导孩子想象,小野猪用嘴拱土的样子,小袋鼠用皮口袋运肥料的样子以及小象用长鼻子浇水的样子,学生的兴趣很足。学生对于表演读一向很感兴趣,课堂上,我充分利用这一点,带领孩子们边说边动作示范,学生在我的引领下,也会做起动作来,并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所做的动作,我对孩子们给予及时的表扬、肯定,那些被我及时表扬的同学当然兴趣更足,在后面的两个环节他们的表演也很精彩,而且模仿的很像,这样,在边读边演的学习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这样的教学,比起单纯的指导朗读有效多了,它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指导了朗读,更重要的是通过表演,更深刻地理解了“伙伴”合作的意思,可谓一举多得。

(三)板书明理,拓展仿写

在板书的提示下,孩子们能清晰地整体把握故事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思考一个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学到点什么?有了前面《识字7》的铺垫,很多孩子都能明白“团结就是力量”这个道理。再结合生活实际中团结的例子,让孩子们更加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纷纷表示,也要学习三个小伙伴,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在孩子们能明白道理的基础上,我开始进行拓展,出示图片。三个小伙伴齐心协力栽好的小树苗长大了,还结满了果实,他们又怎么把这些果实搬回家呢?学着课文的样子,给他们想想办法,再写下来。这样你们也能当小作家了。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4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写小树栽好后,三个小伙伴非常高兴。课文的几幅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故事的内容。本课训练的重点是读背课文和识字写字。

在教学《三个小伙伴》时,由于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孩子,年龄相对较小,生活阅历简单,所以在板书时利用图片代替文字的方式,这样表现的更直观、更能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实施效果反应这样的方法很有效,孩子们不但明白了种树需要用到的`工具,而且对所需工具有了视觉上的了解,进一步了解了生活。

新课改指出:读书在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为了适应现代教学,在本课之中我采取了以读代讲的方法。比如: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方法,让孩子们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受到启迪。另外孩子们通过朗读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课文,而且有的孩子在朗读练习中也达到了背诵的要求。另外,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自己解决“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等三个问题,然后看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是怎么做的。这样,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自去实践,学生不断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今后的一生中都能不断地探究,不断地学习。

整节课走下来,感觉比较流畅!但仍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1、在指导孩子朗读这块做得不够透彻,孩子们本可以读得更好,由于自己引导得不够,使孩子们的朗读停于表面;

2、过高估计了孩子们的能力,以至于讲故事的环节完成得不够好!

3、一些细节还考虑得不够周到,如:板书的设计、幻灯片的制作等!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5

《三个小伙伴》写了三个小动物一起栽树,它们相互配合,各显神通:小野猪用硬硬的嘴巴拱树坑;小袋鼠用皮口袋运肥料;小象用长长的鼻子浇水,在共同的努力下,最终圆满完成了栽树任务。

本课语言简洁生动,文本的结构大致相同,在教学中,如果一成不变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学生估计会学得索然无味。采用由扶到放,将学习的方法灌输到课堂上,那么学生自身的习得一定会更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学习小野猪拱树坑的段落。紧紧围绕“三个小伙伴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什么?”“谁解决的?”“它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学生在边读课文中同时理清了思路,逐步掌握了学习方法。小袋鼠运肥料部分则采取半扶半放的`教学方法,而最后一部分小象浇水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能主动去参与学习了。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喜欢表演,善于表演。在教学完这三部分内容后,我试着让学生分别来扮演“小野猪”“小袋鼠”“小象”,通过自身地表演、朗读地感悟来体会三个小伙伴互相合作一起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种好了小树。让孩子们在充分读悟的基础上,将积累的语文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再现出来,推动教学的进程,应该是一种很好的语言习得,课堂中值得我们多去探索。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6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三个小伙伴一起栽树,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本课教学是第二课时,课文虽长,但内容比较简单。在教学中,我先从复习生字生词开始,接着让学生回顾了课文的大概内容。然后我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的2—5自然段,想一想,三个小伙伴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分别用不同的`线条画出来。这样学生带着问题研读课文,就能很快地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了。然后,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分角色朗读并表演课文,这样孩子们通过扮演角色体验其语言特点及人物情感,从中孩子们也能在读中感悟,又反过来以悟促读,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感。

最后,我又提出问题:故事读完了,你明白了什么?因为学了《识字7》,孩子们都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也积累了一些关于合作的成语和名言。所以,在这里他们都说得头头是道了。同时是我又补充了一些作为拓展延伸,在一首“团结就是力量”的歌曲声中结束了本课。

上这节课时,我觉得学生兴趣很高,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每一个环节中,学生学的也比较扎实,比较轻松。最大的收获是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学生们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另外,学生们在我小组合作时,有的不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扮演角色,小组长也不会恰当地组织和安排,但能看得出孩子们合作的欲望很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小组合作的训练和指导,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7

《三个小伙伴》写了三个小动物一起栽树,它们相互配合,各显神通:小野猪用硬硬的嘴巴拱树坑;小袋鼠用皮口袋运肥料;小象用长长的鼻子浇水,在共同的努力下,三个小伙伴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本课的`特点是,文本的结构大致相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由扶到放,注重将学习的方法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请学生归纳出“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遇到了哪三个问题?”并把三个问题罗列在黑板上,然后以课文的`第二段为例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这个问题是谁解决的?它怎么说?怎么做?相应地进行板书: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小野猪——嘴巴——拱,这样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又找到了关键词语,接着指导学生朗读和做动作。接下来的两个问题则让学生参考上面的板书,自己读自己思考,想想怎样填这个板书。我班的学生很快就能填好了:

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小野猪——嘴巴——拱

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小袋鼠——皮口袋—运

没有水桶浇水怎么办?——小象——长鼻子——浇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8

《三个小伙伴》是湘版美术教材中一节集知识性与趣味性质为一体的造型表现课目。虽然现在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已经弱化了美术的学科性,但我觉得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艺术学科中仍然不可忽略。因此,在教学本课时,仍然把认识三原色的学习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再尝试用三原色吹画。

在认识三原色的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我采用了情境导入法。先由“三个好朋友”自我介绍导入,让孩子们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认识“红红、黄黄、蓝蓝”。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又通过让学生找身边的三原色,准确找到水彩笔中的三原色等活动,让孩子们认识、感受生活中的色彩美,进一步巩固孩子们对三原色——红、黄、蓝的`认识。认识了三原色之后,我又设置了色水互调的游戏,将红色色水倒入黄色色水中等,让孩子们认识了橙、绿、紫三间色。

在指导学生吹画五彩树时,我采用欣赏——尝试——交流——创作的教学步骤,层层递进,让孩子们在系列学习活动中掌握色彩的浓淡程度、色滴的大小、吹气的力度、方向等问题。我先出示自己的示范画,让孩子们猜绘制方法。师在肯定了孩子们的回答后,马上让孩子们进入尝试环节。

孩子们在初次尝试中兴趣很浓,对这一特殊技法的掌握却还有待提高,作品也差强人意。有水滴太小,吹出的树干没有主次,有的吹出的树姿没有变化,呆板。这时的交流环节就很好地帮孩子们解决了这一问题。大家一起欣赏、讨论,自己的感受,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致非常高,借此也培养了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尝试结束后,我给孩子们欣赏了很多自然界中姿态万千的大树,孩子们进行创作环节。此时,孩子们有了合理的方法,有了形的启示,作业效果当然也呈现出异彩纷呈。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9

《三个小伙伴》是苏教版第二册的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这篇课文集“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我采用了“问、读、演、说”等低年级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具有不同程度、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去充分体会、探索,用自己的语言学习语文,感悟语文的魅力,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问”即抓住“他们在栽树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这一中心环节去设问,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教材中找找、划划、圈圈、点点,理解课文内容,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

“读”即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包括示范读、自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比赛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读出疑问,读出画面,读出情趣,读出自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课文。

“说”即首先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进行说话,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其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栽树要带什么工具,这为下文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还有带着学生走入栽树的情境中,感悟小动物们的勇敢、机灵、聪明、能干及可贵的协作精神。这样以演说的`形式再现课文内容,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在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入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表达、倾听与捕捉信息的能力。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有遗憾才会有新的起点。我相信以后我会吸取更多的经验,不断进步。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10

《 三个小伙伴》写了三个小动物一起栽树,它们相互配合,各显神通:小野猪用硬硬的嘴巴拱树坑;小袋鼠用皮口袋运肥料;小象用长长的鼻子浇水,在共同的努力下,三个小伙伴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本课最大的特点是,文本的结构大致相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由扶到放,注重将学习的方法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请学生归纳出“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遇到了哪三个问题?”并把三个问题罗列在黑板上,然后以课文的第二段为例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这个问题是谁解决的?它怎么说?怎么做?相应地进行板书: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小野猪——嘴巴——拱 ,这样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又找到了关键词语,接着指导学生朗读和做动作。接下来的'两个问题则让学生参考上面的板书,自己读自己思考,想想怎样填这个板书。我班的学生很快就能填好了:

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小野猪——嘴巴——拱

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小袋鼠——皮口袋—运

没有水桶浇水怎么办? ——小象——长鼻子——浇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1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1、范读课文。提问:课文中的三个小伙伴是谁呢?根据回答(作板书):小野猪、小袋鼠、小象

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这三个小伙伴是怎么上山栽树的。指导看图: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了,它们是怎样的心情?(高兴

开心)

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它们的.心情来。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并评价。

2、它们手里带了栽树的工具吗?它们怎么栽树呢?遇到什么困难了?自读课文,找出遇到的困难,划下来,多读几遍,并体会它们的心情。(指名朗读,引导体会)板书:挖树坑

运肥料

运水浇树

3、有好办法解决吗?自读课文,找出解决的办法。(指导朗读)

什么叫“吸足了水”?小伙伴在山上栽树,小象从山上跑到河边,一定很远,还要把长长一鼻子的水运到山上,多不容易呀!指导读第五自然段,

4、小树终于栽好啦!齐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指导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讨论:谁的功劳大?(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5、得出结论:只有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团结力量大。

6、齐读课文。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中,基本完成了初定的教学任务。学生能体会角色的心情,较为流畅地有感情朗读课文,并且通过讨论,逐步明白了成功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而是要团结起来,共同出力的道理。

但是,我却感觉到,在指导朗读上,还不够深入,有些浮于表面。每一部的指导,都好像在往前“赶”。学生还没有读到位,就又赶到下一环节去了,所以在最后的齐读课文时,朗读总觉得差那么点。我想,如果能在教学中让孩子再去演一演,让他们真正能够融进课文中,体会到从一开始高高兴兴上山栽树,到遇到困难的着急难受,再通过想办法、同出力解决困难,最后得到栽树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达到自我感悟,自我教育的目的,学起来才更津津有味。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12

尤惠娟老师《三个小伙伴》第二课时的教学能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我认为本课的成功之处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设计新颖。

教师先出示第一幅图(三个小伙伴去植树),提问:这三个小伙伴是谁?他们要去干什么?你们怎么知道的?引出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再出示第二幅图(三个小伙伴植好树手拉着手,围着小树又跳又笑),让学生看图说图意,引出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习。再次出示第一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只有小象扛着树苗,其他的动物有没有带工具?从中发现小象、小野猪、小袋鼠都没有带植树的工具。这时,教师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答案的欲望:他们没有植树的工具,那么是怎么种好树的呢?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我认为这样设计效果比较好,先了解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使学生急于了解植树的过程,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我认为这样设计比按照课文的次序来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二、教学方法得当。

教师是指导者、引导者、辅导者,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于学的法子。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教师依次提了三个问题:“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谁来解决的?怎么解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教师在黑板上指导学生:用“。。。”画出碰到的困难;用“

”画出是谁来解决的;用“~~~”画出怎么解决的。教师画一个标记,学生照样子在书上画。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刚才的做法边自由读边在书上画出,随后交流。

我认为这个环节,教师从教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倡导探究的自主性,教师变“告诉”为“引导”,学生变“接受”为发现,立足于学生对课文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突显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阅读学习过程成为个性化的自主探究的过程。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习惯,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布鲁诺曾说过: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的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

三、感悟形象。

本文是童话故事,让学生表演出课文中描写的小野猪拱树坑的动作、表情。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演活了小野猪。

小学生是借助形象来认识世界的,教师努力通过语言的描绘、情景的再现和想象的激发,将静态语言文字转化为动态的生活画面,引导学生入境感悟。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13

《三个小伙伴》这篇课文主要讲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在栽树的过程中,它们各自发挥优点,密切合作,最后完成了任务。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配合,才干把事情作好的道理。

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识记9个生字,认识5个绿线内的词语。

根据教材特点和同学实际,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道理。

教学难点是:

感悟课文、读背和识字。

本文的公开课教案,我力争让同学在体验、感悟中实践听、说、读、写、想和演的综合能力,把书本知识和生活世界沟通起来,为同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了同学发现美、感受快乐和发明生活的能力。

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战略的实施:

一、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时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同学自读自悟,防止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同学自读自悟、边读边想、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这节课我采取了选择读、自身读、指导读、同桌互相读、竞赛读、小组读、游戏读等读的方式。充沛体现“以读为本”的内涵。

二、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同学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同学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干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注意以下几点:

1、以生活体验情境。这节课要让同学充沛体会三个小伙伴一起合作,才干种好树。课前,我让同学和几个同学一起种过花。同学当时已经有了合作的感受。这样,同学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协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

2、以扮演感受情境。教学中,在充沛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扮演对小动物的'每一个动作有了初步的感知。最后师生带着头饰扮演课文描叙的情景,这就促使同学进行角色转换,带着“小伙伴”完成任务的真切感受去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角色必定发生亲切感,很自然的加深了内心体验。同学的兴趣很浓,思维很活跃,扮演和朗读都挺到位。

三、背诵是积累情感的基础,也是语感形成的有利条件,这节课我能注意把背诵贯彻于教学之中是较为可取的。

四、遗憾之处:

1、第二课时中,我让同学书写的时间太少了,还应该设计一些书写的东西。

2、教学调控不够灵活有效,教学机智有待提高。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学习。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有不时有遗憾才会不时有新的起点。我相信我以后会在教学中吸取更多的经验,取得更好的成果的。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14

今天我执教了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三个小伙伴》,课文主要讲了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团结合作终于栽好小树的故事,课文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下面我就从两个方面谈谈这节课。

第一,找准兴趣点。我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认真分析了课文,钻研了教参,明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考虑到这是一篇童话,要体现童话的特点,基于此,我的教学环节从一开始请三个小伙伴进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请大家帮助老师来解决疑惑,又一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然后通过自己的学习成功解决疑惑,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最后安排的是演一演,这也是课后的一个要求,开始的担心学生会演不好,没想到出乎意料,学生的表演兴致很高,而且也有板有眼的。整节课学生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学习活动中,兴趣盎然,主动参与,这点我比较满意。

第二,目标的达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首先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时候,因为这是个童话,语言比较浅显易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读懂,因此,朗读时感情比较充分,朗读很到位。其次,是在朗读、表演过程中明白三个小伙伴自身的特点以及在完成栽树任务中的特定作用,感悟合作的'意义。三个小伙伴的特点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学习找出来,在栽树中各自的作用也能明确,最难把握的是表演这一环节,因为既要熟悉课文内容,又要加入情感和动作。我事先安排的是几个我认为能力比较强的同学,结果演下来效果不错,本打算就此打住。

可是发现这激起了好多学生的表演欲望,于是又邀了一组学生来表演,没想到此次表演也没令我失望。最后,是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主动承担任务,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这一点我放在最后揭示,通过前面的学习,引导学生说出三个小伙伴缺一不可,从而得出团结合作力量大的道理,并结合前面学过的谚语,加深理解。整节课下来,三个目标都逐一实现,效果很好。

还有一点我觉得下次可以做得再好一些,就是最后的写字这一环节。因为这次我在第一课时已经把生字都教过了,于是在课上我只带领学生回顾这几个字的书写笔顺就让他们自己写了,今后在写字的指导方面我还要多花点精力,多和同事探讨。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15

《三个小伙伴》一课是一篇语句优美、意韵悠长的小散文。课堂上我始终运用交互式学习方式,围绕“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话?”这个话题展开,谈感受、找依据、说理由。在教学时,我感到比较满意的是:

1、紧紧依靠文本设计交互情境。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我备课没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当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当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我便敢走进课堂。”没有与文本的亲密接触,教学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深入文本,努力寻找交流的“空间”,以便准确把握和理解教材,使交流的水平更高、更有效。并因此设计了一个“折小棒、寻找大力士”的游戏作为课文学习的导入,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中创设的宽松、和谐的情景,既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为什么一根小棒就能折断,一捆小棒就折不断了?”,在思索与交流中进入交互学习,又为学习课文内容做了铺垫。

2、重视学生与生活的交互。

生活,永远都是语文课程的一篇沃土,语文也无时无处不与实际生活相联相通。学生与生活对话,就是将语文学习由课内向课外迁移,由课堂向生活延伸,从生活中捕捉、筛选、获得活的知识信息,并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个小伙伴》一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有12个,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学生在自我回忆——参与同学回忆——自我积累——最后有新的发现这一过程中尝到了发现的喜悦与识字的快乐。为了扩大学生识字量,我又将识字教学引向生活——“这些方法真不错,再找找看,你曾经在哪儿见过这个字?身边有没有?”一语激起千层浪,学生在冥思苦想中发现很多汉字在生活中都能找到,都来源于生活。这个发现不仅有利于学生很快的识记生字,而且能使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思考中认识生活,扩大视野,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

3、尊重个性阅读中的情感交流。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交流的过程,教学时我给学生大量读的机会和时间:初读课文——认读生字;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精读课文——抓住重点读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这时的读应当是高一层次的“读出感情、读出体会”。学生在自由读、分角色读、读喜欢的句子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小水滴、木船、禾苗对话,并结合自己的感受、认识、情感等精神的东西细心感悟小水滴和它的`朋友们无私的帮助小木船、禾苗,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可贵精神。学生在交流时先读,然后我引导学生说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在读完“我们流到木船下,肩并着肩,手挽着手,齐心协力托起了木船”一句后说:“小水滴们多团结呀!”我追问到:“团结在一起的小水滴会是什么样?”学生说:“小水滴们会合在一起成了一条有很多水的小河,这样才能把木船托起来。”我接着引导:“小水滴真团结,力量真大,你能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吗?”学生读课文,使感从文中来,还回到文中去,这样在朗读中感悟,伴着这感悟,书也读得越来越有味,越来越有情趣。

我让学生想象:“搁浅的木船在小水滴们的帮助下,又能航行了,大家想想它会去干什么?”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到的不仅是去运输货物,还有“木船受到小水滴们的帮助才能航行了,它一定也会像小水滴们一样去帮助别人。”……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领悟能力、审美情趣、看问题的角度等各不相同,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文本和言语的感知、理解都会有所不同,一个人发表了看法,其他人便是一种吸收,“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面将随着学生个体间充分的交流而消失。这样不同的思维、情感相互碰撞激发出更多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学生的感悟才会越来越深,学习才会有滋有味。

不太满意的地方是:在师生交流过程中,自己倾听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这一方面做的还不够。语言显得苍白、不能及时捕捉学生回答问题时想说但没有表达出来的点,自己提升性的语言不够到位,造成师生交流不能很流畅、深入的进行下去。比如:在处理第四自然段时,学生从“我们流到木船下,肩并着肩,手挽着手,齐心协力托起了木船。”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小水滴们真团结,帮助了小木船。其实学生此时并没有真正明白“齐心协力”的含义,我却对此进行了总结,说出了“团结起来力量大”。如果在教学时,我能够追问一句:“你能和你的小伙伴们一起表演出这句话中的情景吗?”学生就会从相互配合中更好的理解“齐心协力”,明白团结与力量的关系。然后我在小结:“是呀,人心齐,泰山移,只要我们团结在一起,什么困难都不怕,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读这句话吧!”就会使小水滴们的行为和形象更加立体化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内心的真实渴望往往就像流星一般稍纵即逝,没能及时捕捉到是非常遗憾的,也为这节课留下了遗憾。

一节课下来,我深切的感受到:教师只有把教材真正打开,丰蕴自己的素材,备学生备教材,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使课堂教学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交流丝丝入扣,层层深入,进入理想中的交互状态,这也是我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不断的追求。

下载《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

    《 三个小伙伴》写了三个小动物一起栽树,它们相互配合,各显神通:小野猪用硬硬的嘴巴拱树坑;小袋鼠用皮口袋运肥料;小象用长长的鼻子浇水,在共同的努力下,三个小伙伴最终圆满完成了......

    《三个小伙伴》的教学反思

    《三个小伙伴》写了三个小动物一起栽树,它们相互配合,各显神通:小野猪用硬硬的嘴巴拱树坑;小袋鼠用皮口袋运肥料;小象用长长的鼻子浇水,在共同的努力下,最终圆满完成了栽树任务。本......

    《三个小伙伴》的教学反思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

    《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 三窑完小 王亚玲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8个生字,两根绿线内的9个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

    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

    《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 合肥少儿艺术学校 蔡欢欢 [教材简析] 《三个小伙伴》是苏教版实验教材第一册中的一篇课文,该童话讲述了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三个小伙伴一起上山栽树......

    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

    5 三个小伙伴(第二课时) 青口小学 李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分角色演一演。 2.学会本课“巴 皮 边 跳”生字,认识新偏旁“巳 足”,理解生字组成的生词。......

    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

    三个小伙伴 (第二课时)[研究背景]:一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喜欢读......

    《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

    5、《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舒城县干汊河镇顺河小学 王 敏 教材分析 《三个小伙伴》是苏教版第二册中的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同上山栽树。它们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