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15篇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1
第一课时:
本节课由于实验难度大,内容多,因此我在设计时只上了前一个部分的内容“测量呼吸和心跳”,把“心跳为什么会加快”放在下一课去上。
导课时,我提出问题:“运动时,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说出了很多身体的变化,其中,有的学生谈到呼吸和心跳的变化。我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紧接着问:“人在运动时,呼吸和心跳比平静时快多少?怎么知道?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要准确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次数,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接着就提出怎么测量呼吸和心跳?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我先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再给予补充。
在本节课中,学生能否发现呼吸和心跳的变化规律,取决于对数据的分析,而如何科学、准确地采集数据,又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数据的分析,所以,准确地采集数据成为摆在师生面前的一道难题,而难题当中还有一个难点,即学生要采集的数据必须是同一时间段的,也就是说,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必须是相同一分钟里的,否则,测量一分钟的呼吸次数,再测量一分钟心跳的次数,这两个数据显然是不科学的。但是,让学生一个人既要测呼吸,又要测心跳,是无法完成的,于是,我把学生分成两大组,一部分学生测量呼吸,一部分学生测量心跳,老师则帮助学生计时。测量时要求学生都把眼睛闭上,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分散注意力。从测量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采集的数据接近实际情况。只有一组同学的数据不够科学。
由于学生采集的数据比较科学、准确,所以,在接下来对三组数据的分析中,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呼吸和心跳变化的规律,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
上完课之后,我回忆了一下,觉得在对难点的突破时,教师还是说的过多,教师的语言不是十分的精练。另外,在学生测量记录后就马上把记录表贴到黑板上了,在这个环节时本来应该让学生先在各自的小组里对照测量到的'数据先进行一个分析对比,这样在后来的全班交流时效果会更好一些。
第二课时:
体验心脏工作这一环节中,要指导学生利用“吸耳器”吸水模拟心脏输送血液的过程,并从中体会到心脏工作的辛苦,从而知道保护我们的心脏。课前我依照以往的惯例首先自己实验,没想到输送水的量很大,十多秒一个水槽就满了,这怎么能体现心脏输送血液的“艰辛”呢。观察这个模拟装置,制作很精巧,只是软管较粗,而且捏球较大,再加上我的力气比学生大,因此出现了以上局面。
后来,在上课时,我改用了较细一些的软管,在选择学生实验时,特地挑选了相对力气较小的女同学来捏,而且规定不准换手,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到后面,负责捏球的女同学几乎手酸的都捏不动了。看看水槽里,水不是特别多。由此引导学生体会到:心脏不停地跳动,非常辛苦,我们要注意保护我们的心脏。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2
《木材》这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实验发现木头的特点,并在探究中萌发珍惜木材、节约木头的思想感情。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愿组成协作小组,通过实验探究、上网浏览、查阅资料、询问别人等不同的探究形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开阔思路,给学生的探究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在分组人数上有时会很不均衡。在探究前,我注意提醒学生要首先选择题目制定探究方案,注意提醒学生及时做好实验记录,让学生养成做记录的习惯,把在研究中的点滴发现都及时记录下来,经过学生的.分析、整理、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为小组间的表达与交流奠定基础,从而达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这又是探究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这方面是一个薄弱环节,应加强指导的力度。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及时用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大胆探究,对探究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中肯的评价并用学生喜爱的小标志来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的优点所在。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3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都知道生活离不开光,却很少有学生会想到光的危害。本课从光与生活的关系入手引导学生关注、探究光的双面性,使学生认识到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光污染,从而使学生意识到科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都知道生活离不开光,却很少有学生会想到光的`危害。本课从光与生活的关系入手引导学生关注、探究光的双面性,使学生认识到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光污染,从而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人只有类科学地利用光,才能减少或避免光污染。
课前搜集有关光与生活关系的图片及文字资料,美丽的夜景,各种类型的光源,光污染等方面的图片,让同学课堂上进行交流。学生欣赏老师准备的资料,展开丰富的交流讨论活动。讨论时,学生交流热烈,纷纷列举了生活中用到光的地方以及光污染的场所,减少避免光污染的方法措施也提出了不少!这节课让学生在运用眼、耳、脑的同时,让学生在愉快而讨论激烈的氛围中度过,学生不会厌倦上课,而是更加喜欢上科学课!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4
饮食与健康这节课,我们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学生们积极的举手发言,十分踊跃。而且学生的听课情况比以前有了更大的进步。我想这就是我这段时间以来对于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和与学生进行交心谈话的结果。
首先在课堂上,使学生时刻遵守课堂纪律。对于违反课堂纪律的同学应该严格的予以教育批评。当然也不能光进行批评还要需要进行谈话。这个谈话是非常大的重要的环节。通过谈话和同学交心,使学生认识的自己的错误,使他们心服口服的去改正错误。而且在谈话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上的困难予以帮助,使学生真正的进步。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对这门课的建议和想法,以便我进行改进。在谈话的过程中,没有训斥没有声色俱厉,只有师生之间的真诚的对话。我想在对话过程中问一问学生:你是否能够听明白了?老师讲课你能够听懂吗?你还有什么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通过这些问题,使学生将他们的想法和困难说出来,以便老师进行改进。我想这种对话是非常好的。同时对于学生的严格要求也是不可忽视的。该批评就必须严厉的批评甚至是惩罚。
通过以上的措施,我的教学过程就非常的顺利,而且学生的积极性得到的激发。我想这是好的开始。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5
教材分析
1.本课的教学思想是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这是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科学文化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
2.本节内容是小学科学教材第一次涉及有关电的.知识,十分重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为后面更深入学习电的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1.我班学生共26名,总体来说基础差,知识面相对狭窄,思维不开阔,存在着智力差异,但他们有上进心,学习积极性高。
2.在教学本课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挖潜力,锤炼思维。
3.学生科学意识淡薄,见识狭窄,对科学概念理解不清。
教学目标
概念
理解静电现象产和的原因。
理解电路的含义。
探究能力
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验操作,认识静电现象。
有效地记录自己的发现结果,并从实验分析中得出一些基本的结论。
科学态度
通过实验操作,萌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孩子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交流和共同解决问题。
培养科学精神和动手能力。
社会、情绪能力
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并作出适当的反应。
专心致志地探究材料。
自信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语言能力
清楚、准确、有条理地描述。
能使用新的科学词汇。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静电现象所产生的原因。
知道电荷流动所具备的条件。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查阅、交流、整理资料,了解地球地形、地貌状况,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知道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搜集资料。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了解地球物质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的意义,树立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感知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上有什么呢?这是今天我们要来探究的问题。(板书:出示课题)
探索体验解决问题(课件出示转动的地球)
师:看,这颗转动不息的蓝色星球就是我们的地球,它的表面积很大,有5.1亿平方千米,你发现了什么?
蓝色部分非常大,它代表的是什么呢?
师:是的,海洋的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呢,这说明在地球表面海洋的面积比陆地大得多。不过陆地的面积虽然小,但是却有着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特征哦,它们是什么样子?除了海洋,地球上的水还包括什么?谁生活在这美丽的星球上?这些问题相信只要你认真观看下面一段影片,就一定能找到答案的。(播放配乐图片课件)影片看完了,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地球上有什么?
板书:高原、山峰、丘陵、盆地、平原、沙漠
海洋、湖泊、河流
动物、植物,人
小结:高原、山峰、丘陵、盆地、平原、沙漠属于陆地;海洋、湖泊、河流属于水;人、动物、植物都是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板书:陆地、水、生物)
师:对于地球上的地形地貌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师:课前同学们也都查找了不少的资料,这个问题谁能来解答?
师:看来同学们都是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看到同学们把查找的资料用信息卡的方式进行了整理,我觉得这是非常科学的方法,课后我们还可以继续查找你感兴趣的材料,小组为单位制作剪贴报,在班级里进行展览,让大家了解更多关于地球的知识,好吗?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原来地球上有这么多样的地貌和种类繁多的物种,对于这样一个多姿多彩的星球你想说些什么呢?
三、认识地图
师:地球这么美丽,我真想到处去看看,我知道节假日的时候许多同学喜欢出去旅游,可是如果你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该怎么办?
师:这位同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查地图。地图我们都非常熟悉,同学们,想要了解世界的地形地貌不但可以借助网络和书籍,还可以借助它(手指世界地形图)世界地形图。它是按一定比例运用符号、颜色、文字注记等描绘显示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的图片,那么怎样来看地图呢?其实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在数学课上就学习过怎样看地图,还记得么?
师:看,数学上学习的知识也在科学课上得到了应用,真棒!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在地形图上我们看到了不同的颜色,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不同的地形特征,为了便于观察,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张世界地形图,请小组长过来领地图。(展示小图)看看你们这张地形图和黑板上的.地形图有什么不同?
师:对,大小不同是因为这两幅地形图所使用的比例尺不同,黑板上这张的比例尺是1:33000000,那你们的呢?是1:700000000。比例尺对于地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以后学习更多数学知识我们会进一步了解。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研究一下地形图上有哪些主要的颜色?这些颜色分别代表什么样的地形呢?我们先讨论到这里,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师:那个小组有不同意见?
小结:(课件出示)蓝色,因为海洋是蔚蓝的,所以用蓝色代表大海。
浅蓝色代表浅海,深蓝色代表深海色,海的深度与颜色的深浅成正比。
分层设色等高地形图中的颜色是与高度相对应的.
蓝色:江,河,湖,海.绿色:平原,丘陵.黄色,棕色:高原,山脉,沙漠.颜色的深浅与高度(深度)相对应.
师:在地形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地球上贯穿世界的四大洋,它们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课件出示四大洋图片)还有七大洲(出示图片),它们按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请你在小组中指一指之说一说四大洋和七大洲。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你已经对世界地形图的使用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你试着找一下位于非洲的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你来说说为什么找的那么快,有什么好方法?
师:真是聪明呀,大家学会了吗?我们用来检验
一下这个方法是不是好用,咱们一起来找找位于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先找大洲,在看颜色,平原是绿色,找到了吗?好快呀,看来这种方法还真是好用,那你们想不想下用这种方法来一个找标识的比赛?
师:听好要求:各小组合作寻找给出的世界之最,并用彩笔圈出来,最快找完的小组获胜。(出示地图标识: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世界最大的盐水湖——青海湖(中国),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中国),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欧洲))
师:你们小组上来展示一下吧!(实物投影)每人介绍一个。
四、认识地球仪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认识的地形图是平面的,但是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为了便于观察更立体的了解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仪,请你打开科学书49页,阅读一下关于地球仪知识的资料卡,了解一下地球仪又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呢?
师: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师,对,根据地面接收太阳光线照射的情况人们地球分为了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地球仪,请你们先来观察它的形态,说说你的发现。。
师:你说的很对,大家有没有发现?(出示课件)地球不但绕着太阳公转,同时还自西向东的自转,(出示课件)人们设公转平面为参考面,与自转平面垂直的那条地球直径叫做地轴。地球倾斜的角度同人们拿铅笔书写时笔杆与桌面的倾斜相仿,人们有时形象地比喻为地球“斜着身体”绕太阳公转。
师:了解了地球的倾斜角度,下面我们再到地球仪上找一找经线、纬线、赤道。
有标识,还有表示航线、洋流的。
师:请你按照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可以看到除了经线纬线之外,上面还有不同的地形地貌,以及城市、河流、航线的标识,内容真是丰富多彩呀,你们喜欢地球仪吗?课后同学们试着来做一个地球仪模型,下节课我们将深入了解地球仪,并一起来给我们的模型标出经线纬线和地形地貌。
五、制作小小地球仪
师:拿出问我们的任务单(课件出示学生任务单)
师: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应该如何来制作一个实用的地球仪。如果你在制作的过程中还遇到哪些困难,请你记录下来和小伙伴进行讨论并试着解决,解决不了的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制作完成后为你满意的作品拍照贴在下面的方框里,我们将进行展示和评比。
六、收获乐园
师:这节课你们都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还真是不少,课后可以把它们写在书上“我的发现”中。
板书设计:
18、地球上有什么
陆地高原、平原、山川、沙漠、盆地、
水河流、湖泊、海洋
生物动物、植物、人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研究地球表面有什么,为了让本节课能顺利地进行,课前我先让学生预习了课本,查找有关地球地貌特征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同时自己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图片,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并找部分学生了解了一些问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相互讨论交流,学生的热情很高,参与度也较高,加以老师的适时指导,本节课各项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7
推荐“怎样上好科学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教师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教材?模式,采用?用教材教?的方法,使教材变成帮助学生?搞科学?的材料,引导和帮助学生去研究活生生的自然,从而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这是对科学课教师提出的教学基本要求,也是我的.亲身经历后的感悟。
反思本节课,我认为自己做到了: “做活动”而不是“讲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和经历实验活动,并通过活动,层层深入递进,使学生自始自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体现了“问题导向”的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带着问题出教室,把科学学习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8
吃饭,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简单得让我们忽略了对它的关注。其实,一个简单的问题其实是很复杂的。
通过讲解健康饮食一课,我认真查看了学生的“一日三餐”记录表,我发现我们的孩子好多都“不会吃',尤其是早餐,大多是在外面吃点面条或者买个小饼,有的孩子根本就不吃早餐。说是妈妈没有时间给做,让带钱自己买。孩子就自由支配这点早餐钱了,省下来买一些小食品吃。比如什么“拉条”啦,唐僧肉等。不卫生不说,更谈不上营养。有的孩子嫌早餐不可口干脆不吃,还有的孩子在课间偷偷地啃两口面包算是“早"餐了。
孩子们不会吃,责任不在孩子,更多的责任在于家长。现在的家长怎么就弄不明白挣钱是为什么?工作是为什么呢?除了实现自身价值外,不就是为了孩子能生活好点吗?不是为了让下一代健康成长吗?关注一下自己孩子的健康吧,学会疼孩子吧,不要认为只要有钱,就是疼孩子,肯德基少吃点吧,不要把吃肯德基作为对孩子的奖励。
对于孩子不会吃,学校也有一定责任,作为教育者,需要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分数,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饮食,关注学生的健康。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9
本课是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对章节的一个总结意义,突出在这个社会环境内噪音污染对人体听力和健康的影响。从前一课中,学生了解了鼓膜在帮助我们听到声音中的重要作用,而且通过“鼓膜模型”的活动,认识到鼓膜是非常薄的一层膜,是很脆弱的,这对于提高学生保护听力的意识将起到很大的作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和在公共场所保持肃静的习惯。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体验噪音和悦耳音乐之间的感受,随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亲身感受,接着,通过学生们对以前听到的噪声的描述,来认识噪声对听力的危害。音乐是不是就对我们的听力没有危害呢?也是不能让学生去听过高或过强的音乐或长时间使用耳塞听音乐来体会的。所以,通过学生以前的一些行为经验来说明噪音的危害,进而教育学生保护好自己的听力,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第二部分是活动“发声罐”,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制作“发声罐”,并想办法使“发声罐”的声音变轻,领会“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办法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在让学生选择不同材料和方法减轻“发声罐”声音的过程中,去思考声音是怎样被控制的,这些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使学生经历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过程。积累控制声音的经验,有助于对减少噪声方法的理解。活动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多思考,采用多种方法展开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这一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和在公共场所保持肃静的习惯,给自己也给别人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在讲授资料库时候,让学生认识为什么男女同学发出来的声音的不同,为什么存在男低音和女高音的原因,主要和声带的结构有关系。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10
一、生活是探究学习的源头活水
“烧开水”的经验学生并不陌生,虽然不一定都烧过开水,但人人都喝开水,至于“水在被烧开的过程中会发生哪些现象?”“水在多少温度时被烧开?”“水烧开了之后继续加热温度会怎样?”等问题,许多学生都没有认真思考过,所以我就以这种简单的生活小事为引领,激发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就会产生“这种简单的事情竟然说不出具体答案,给水加热究竟包含着哪些科学道理”的问题,从而产生动手实验探究的欲望。这样,“烧开水”这一件生活小事,就好比一粒小小的石子,在水中激起了层层涟漪,荡起了朵朵浪花,将学生思维的探究激情荡漾开来,学生会踊跃地投入到探究学习活动之中。
二、预测是探究学习的指示目标
对小学生来说,我们不要求学生对事物的发展变化及其结果做出准确的预测,而是培养学生大胆猜想、进行科学预测的习惯。不论预测成功与否,学生总能享受到探究的快乐,预测还有利于学生找准探究的方向。
本节课,我注重先引导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进行预测:“你们认为水烧开的温度是多少?”、“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温度会怎样?”然后将学生的预测写在黑板上,既便于掌握学生的预测情况,又尊重事实证据,更能促使学生养成科学预测的好习惯,使预测发挥更大的意义。
三、发现是探究学习的重要目的
探究实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所发现,可以说,学生的发现越多,探究实验越成功。课堂活动中,教师要珍惜学生的每一个发现,对每一个点滴发现都给予鼓励和肯定,从而促使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全面、细致地观察,逐步养成善于观察、乐于发现的'科学素养。 于是,在实际教学中,我留给学生近20分时间都投入“给水加热,观察现象”的课堂探究实验之中,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去发现:水温上升的趋势是由快及慢;发现水的沸点;发现水到达沸点后继续加热温度不会继续上升;同时也发现了水中冒出的气泡随着温度的变化其大小、多少也是不一样的;还发现在烧杯内壁有小水珠,在烧杯口外冒出了“白气”;等等。探究学习中的发现为学生研究找到了答案,同时,大量的发现也会激起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四、记录是探究学习的信息“超市”
在进行探究性观察实验活动中,学生往往对实验现象很有兴趣,会有大量的发现。但基本上是看得多,记得少;善于看,而不善于记录。在进行探究性学习中如果养成记录现象的习惯,把点滴发现记录下来,使记录成为一个信息包、一个资源库、一个信息超市,就会为学生提供第一手书面资料,提供事实依据。
为此,我提供了两种记录表:一种涉及时间、温度及观察到的现象;另一种是用曲线图专门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11
本节课是激发儿童对光的浓厚好奇心和探索兴趣,并通过制造彩虹活动让儿童动手动脑,进一步认识太阳光,了解彩虹形成的简单知识,发展积极主动地探索和研究科学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以探究为核心的宗旨设计的。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猜猜--想想--探究--验证的探究式学习过程,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选择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汇报,学生的汇报虽然有的不完整,但注意了能对学生的回答适时补充,并善于及时捕捉学生随时闪现的智慧火花,给他们以肯定,给他们以激励。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制造出彩虹,还能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知道了彩虹多形成于夏天雨后的原因……
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这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在活动过程中,既做到关注学生制造彩虹的方法、又关注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活动,并在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让学生互相享受各自研究的成果,达成共识,形成结论。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
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一、收集的图片效果不好,影响了学生的判断;二、在探究彩虹形成原因时,有些强加给孩子的感觉,这个环节如果能在孩子们做完实验后再总结,效果会更好;三、学生制造完彩虹后应该在汇报中演示一下,这样其他孩子也能知道更多的制造彩虹的方法。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12
《预测》一课,是一节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的内容。现特对本节课进行如下教学反思:
从对课堂的驾驭来讲,有所进步。让学生预测用嘴吹两张同样大小、相距5厘米的纸,在没有这方面知识的情况下,孩子在预料之中得出了错误的预测。这样让孩子感觉到他们的预测都是错的,似乎没有了给孩子成功的体验。但从教师处理与预设教育设计环节出现偏离后驾驭课堂的能力来看,整堂课还是值得去细细揣摩的。
从教育内容的安排来看,每一个教学内容层层推进,紧凑却不缺乏弹性。教课书上的内容在排版上有些呆板,让学生预测盐融化在水里后水位的变化,老师跳出了这个圈子。
先在屏幕上显示大小两个铁钉,让小朋友预测他们会吸吗?有的学生说会吸,有的学生说不会吸,当学生说不出真正依据的时候,教师把话题一转,顺势道出另一个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在没有依据的情况下,我们只能说,这是猜测。然后出其不意地将自己做的两个电磁铁拿到了显示屏下,说,老师有办法让它们吸,你们信吗?因为这个知识已超出了学生认知的范围。让学生来做预测得话,有难度。接下去该怎么上呀?
这是我故意设下的一个局!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白知识的获得可以通过好多途径,比如查阅有用的资料,在老师鼓励下,事先准备的资料很快起到了作用,学生有了依据找到了预测的答案。紧接着让学生去做实验证实刚才的预测。给学生创设了体验成功的快乐。接着进一步指出掌握知识的重要性,可以提高预测的正确性。
看似随意的课前交流却起到了好的作用。导入如下:你认为我们今天要做什么?学生回答说,上科学课。老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说,因为我们带了科学书。老师接着表扬学生说,他的回答很有质量,对于一件未来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不但作了判断,而且讲出了依据;接着他让学生预测下一届我们奥运健儿获金牌数量,同时给出了27、28、29届我国奥运健儿已获金牌数量。然后老师分析在这两段对话中,要注意两个关键词是“未来的”和“依据”,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有关预测的科学概念,一下子切入了课题。交代得既明了又不拖泥带水,是渐入佳境的导入。
今后的`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方面还要多多加强,在鼓励孩子的语言方面自己还要多多学习。
2、在处理问题还缺乏灵活性,教育机智还不够。
3、在解释鸡蛋破碎的原因和推测鸡蛋的命运这一环节,个别地方还要细节化,如问题怎样问,结论怎样给,还要再考虑考虑。急于告诉学生结论这点没有进步,应该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来总结。
4、课前没有充分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情况,以为学生都是一样的,会做实验,会积极的动手,会热烈的讨论。而实际上,即使有的组从表面上看是在一起交流了,但实际上也只是“表现欲”强的学生、成绩好的学生在参与,而稍微差点的学生,就似乎是旁观者,看同学表演、看老师表演,根本没有要参与进来的意思。今后要加强老师的引导。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13
一、好奇心——科学探究的原动力
儿童对自然事物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恰恰是进行科学探究的起点和原动力。他们对所接触的任何事物有兴趣去探究,探究的范围不仅广泛,而且能利用感官、工具和方法来对世界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精心呵护和培养儿童的好奇心有利于促进孩子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并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促进科学探究技能的形成。如教学科学《校园里的动物》一课时,我带领学生到学校旁的小花园去寻找动物和植物,那天早晨恰好大雨过后,学生发现了许多蚯蚓。“蚯蚓有眼睛吗?”“它有骨头吗?”“为什么下过雨后会出现那么多蚯蚓?”“蚯蚓断了以后还能活吗?”……一个个问题使我应接不暇,学生对蚯蚓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我及时引导学生:“关于蚯蚓你还想知道什么?准备用什么方法研究?运用哪些工具?”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蚯蚓的研究中来,使学生既了解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又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心需要,使探究成为学生自己的需要和目标。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究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原动力就会把孩子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持久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学生由好奇而产生的探究欲望的天性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由不自觉到自觉,由感性到理性,逐步变成科学素养。
二、自信心——科学探究的精神动力
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了研究问题后往往要做出猜想与假设进行深一步的研究,许多老师总是喜欢选择猜想与假设正确的问题进行探究,这无非会扼杀孩子的自信心。猜想与假设成为学生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极其宝贵的课程资源,它的显现和发展对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保持和发展探究的欲望、获得自信心与成功感、培养认真细致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着积极的作用。培养学生如教学声音知识时,学生猜想声音是怎样的产生的:有的同学认为声音是由物体的碰撞产生的;有的认为是由敲打产生的;有的认为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我把学生按问题分成小组,各小组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让学生自由的去探究,而不是重点验证“是否振动产生的”假设而对其它假设置之不理,否则会伤害一些积极思考同学的积极性,降低他们对问题假设的热情。教师应是一个中立者和欣赏者,尊重学生的猜想,让学生真正体验猜想的乐趣,养成敢想和善于猜想的意识。教师的细心呵护诱发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并感受到探究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自己也能象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研究,并对自己的科学探究活动充满信心,为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14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是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这一单元要学习的内容都是和溶解相关联的知识。也是学生们最喜欢的实验课。上午上完第一个班级的课后,让我有一些感触和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验,分析食盐,面粉,沙子等物质在水里的状态,来揭示什么是溶解。这节课的优缺点有以下几点,我进行了总结。
优点:
1、学生的纪律要照之前的实验课有所进步,因为在上课的时候,我就告诉了今后的每节实验课,都要选表现特别好的小组粘贴小星星,到荣誉墙上。然后累计给予奖励。
2、学生们的状态特别好,做实验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件非常开心的'事情,动手操作带来的快乐远比枯燥的知识更吸引人。所以兴趣特别高。
3、填写实验记录单的速度和质量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以往学生经常会问我,这怎么填,那怎么填,而这节课,学生们都是边看现象边自己填写,在他们做实验的时候,我在下面巡视,发现写的都很认真。都是小组自己独立完成,在写的时候,组员也帮助记录员一起分析。这与我的放手也有关系,这节课上课时候,我就说,报告单下课之前必须交上来,而且内容要填满。以前总是怕学生填错,或是时间不够用,留到最后填写,造成报告单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现在发现,及时填错了,这不正是一种反馈嘛?发现错误,才能及时纠正。再者,最后,汇报实验现象的时候,学生也能及时改正。
缺点:
1、即使这节课颁布了奖励制度。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不遵守纪律,不能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还有当老师喊停的时候,置若罔闻。在上实验课的时候,特别考察学生的自律性。如果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不遵守制度,不但影响课堂,也会导致实验失败。
2、这节课的第二个需要改进的地方就是时间的分配,上实验课,最大的感触就是时间不够用。从准备,到操作,再到交流,汇报,记录。并且有的实验课真的很满,一堂课要做好几个小实验,一堂课下来,确实是很充实的结束,有时甚至完不成。没有实验员帮助准备实验用品,这就更需要把时间合理分配。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实验课,要加以改正,力求更好。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15
本课重点是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认识人体的左右对称的特点。难点是观察身体内部器官。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让学生围绕观察和体验开展探究学习,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借用课内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的一开始,让学生回顾一下学过的动物的身体结构特点,为研究我们人类的身体结构导入。通过两次脚站立和双脚站立体验活动感受人体左右对称的好处——行动灵活、保持平衡,并感受人体外形的.和谐美。接着通过“摸袋子,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自然地转入到对“人体身体内部有什么”的探究,学生通过各种方法猜猜人体内有什么。最后又以“跳绳”这一活动让学生观察感受人体在运动的时候都有哪些部位参与了,即第三部分“身体的工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认识了气泡图,分析出人体结构的第二种划分方式——根据功能的不同(工作的类型)进行划分。至此课堂目标基本完成,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这节课上的收获,进一步梳理本节课的重难点。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的结构特点,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围绕自己的身体展开各种各样的研究活动,让学生们一起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健康地生活!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
今天上了《怎样加快溶解》的这一课。上课后,我想如果这节课在布置材料再详细一些,实验安排再细致一些会更好。
主要有下面的几个问题。
1、学生的材料有的不足。比如有的组只携带了2块冰糖。这显然不够实验的使用。我想在布置带材料时需要更加详细的要求材料的数量。以便在活动时能够进行。
2、没有制作实验记录单。在课上用地是课本上的记录单,学生记录效果较差。如果将我制作的记录单(包括实验布骤)进行进行实验效果会更好。
3、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的活动探究,我更改了原先设计的每个小组只做一个实验的计划而改为每个小组依次进行做3个实验。结果,学生的做的比较慢,效果不好。我想还是每个小组做一实验较好。
4、实验方案没有让学生进行讨论修改。在上课时,没有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讨论。这样就不能够在小组形成真正的实验方案。因此有的小组在操作的时候出现错误。我想以后在设计实验方案的时候必须经过充分讨论和指导甚至是记录下来,这样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就会知道是怎样操作的'。我想这是个我必须注意的。
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还是很好。我想这和我这段时间进行的严格要求是有关的。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历活动,能够用多种方法、多种感官,从多种角度对土壤进行观察,从而认识土壤的一些特性。
2、通过学生的参与活动让学生形成会进行一般科学探究的技能。
3、增强学生记录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4、通过本次活动,适时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与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能够用多种方法、多种感官、从多种角度对土壤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收集到证据以后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挖土壤;
分组材料:一袋土壤、一根玻璃棒、一只昆虫盒、一只方形盘、一张报纸、一张记录表、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讲述:课前,我们分小组到几个地方去挖了土壤(板书:土壤),下面就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挖到的土壤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汇报。
3、讲述:看来,大家对土壤了解得还真不少啊!老师这儿也有一位小朋友,她去研究了土壤以后,还写了一首小诗呢!小朋友,你们想听吗?好,那就送给大家吧!
4、学生欣赏小诗:
土壤是位伟大的母亲,
她是孩子有的很小,很小,
有的却很大,很大;
从小花小草到千年古树……
从黑色蚂蚁到白象、红马……
……
世界上亿万个生命,
在他温暖的怀抱里长大!
5、师解“土”字。“土”字这里有两横,这表示土壤是一层一层的,植物把根这样深深地扎进肥沃的表层土里,吸收里面的养分。
二、猜想假设
1、学生猜想我们挖来的土壤里有什么。
2、观察:我们可以亲自动手来观察观察土壤,观察是我们常用的一种观察事物的好方法呀!
三、制定方案
提问:小朋友,你们准备用哪些方法来观察呢?小组商量一下。制定出一个合理的方案来证明你的猜想。
四、实施方案
A、观察的时候要仔细,如发现有活的东西,请小心地放入昆虫盒内,因为它们都是有生命的,其它东西可以放在方形盘里。
B、大家一定要分工合作,并作好记录!每一小组要把你们从土壤发现的属于同一类的物体名字写在同一个方框里。
⑤、学生观察土壤。
五、展示交流
①、请一组派一个代表来交流。(在学生开始交流前,提醒学生要认真听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尊重别人。对于第一个上来交流的同学要及时表扬。)把学生带上来的记录表进行实物投影。
学生汇报结束后问:你们为什么要把这些物体放在同一个方框里呢?(板书:植物)
这些物体为什么又要放在同一个方框里呢?(板书:动物)
这些物体又是属于哪一类的?(板书:动、植物遗留物)
还有这些呢?(板书:杂物)
②、还有哪一组也要来向大家介绍你们的发现呢?你们为什么要把这些物体分成这样四块呢?
③、请没有汇报的小组再进行集体交流。
对上来交流的学生要及时地进行表扬,这是对学生探究成果的肯定。因为新的标准指出,对学生的评价时机应全程化,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适时对学生作出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是必要的。
④、讲述:大家观察得非常投入,从土壤里发现了这么多的`东西,有植物、有动物、有动、植物的遗留物、还有杂物,在这些东西中,哪些是土壤里本来就有的呢?是呀,土壤本来就是小动物们和植物们的家嘛。
⑤、讲述:在土壤里,有本来就居住在里面的小动物和植物,还有一些外来的东西,是哪些东西呢?它们是怎么来的?所以,我们也把杂物叫做垃圾。我们抛给土壤妈妈的杂物可以多一些,也可以少一些呀,如果我们给土壤妈妈的杂物太多了,会怎样呢?
⑥、讲述:是呀,如果我们乱抛弃废物的话,土壤妈妈还会生病的呢?为了使土壤妈妈的身体能够健康,我们应该为她做些什么呢?
⑦、总结:大家说得多好啊,土壤妈妈有了我们这些环保小卫士,一定会很高兴的,而且会越来越美丽的,这样,我们就能和小动物们、植物们一起在土壤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健康快乐地生活了。
六、拓展创新
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土壤里有什么》,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土壤里有植物、有动物、有动、植物的遗留物、还有杂物,里面有许多秘密呢!这堂课,我们研究得开心吗?老师看到大家研究得……津津有味更加开心。今天,我们研究了土壤以后,如果你也有什么感想,也可以写成小诗或写一段美文,同学之间在课后可以互相交流体会。关于土壤,你们是否还想知道一些其它问题呢?
2、总结:现在大家的头脑里又产生了许多小问号,说明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而且对我们周围的土壤世界非常关心。其实,我们在生活中就应该带着问题去研究事物,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发现,课外,你们可以去自由研究下其中的一两个小问题,行吗?
板书:植物、动物土壤、动、植物遗留物、杂物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土壤不是单纯的物质,它是由空气、水、沙、黏土、无机盐、腐殖质等成分构成。在探究过程中他们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3
这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课。本课是让孩子对纸认识的更深。它是从一些纸制的日常用品开始的。让孩子说说对自己身边一些纸制品的认识,然后让孩子去探索各种纸制品的材质有何区别。孩子通过摸、撕、揉来对纸进行观察,通过用放大镜来观察纸(蜡纸、报纸、白纸、面巾纸)的毛边。接着我用滴管在各种纸上滴一滴水,学生观察时立刻想起了毛细现象。本堂课是通过做一些小实验让孩子更加了解了在我们生活中最普通的纸的'性质。
但本堂课不足的地方很多,如当孩子撕掉报纸后观察毛边没多久,老师让孩子看各种纸它的毛细现象,看完毛细现象又再把其他被水滴过的纸撕掉,再让学生观察边,这样本堂课就有点乱的感觉。另外,在让学生观察中没让孩子马上记录下来。如果,能在小组活动中,完成观察报告,并在小组内进行自评与互评,由学生自己为自己的报告评分。培养学生在观察后及时进行记录的良好习惯,就比较完整了。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4
本课学生通过猜想、活动,在对比试验中了解玻璃与塑料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怎样找出它们的优缺点,怎样去设计一些新型产品的方法。
以人为本,自主探究,是本课设计和教学中努力体现的方向和目标。“找出玻璃与塑料的优点与缺点”这是不太难但是又不大好回答的问题,我让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课前交流的教室对比,让学生有了一个对比的概念,为下一步对比实验做下铺垫,在实验中,通过小组合作,亲自探究,亲身感受研究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选择的方法不同,经历的过程不同。学生在对比实验中找出了许多玻璃与塑料的特点,并能找出优缺点,而且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设计一些新型产品。正是这些不同的方法,使每个学生获得了不同的成功经验,有了不同程度的感受。
总之,本节课,我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自行探求知识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5
本课在课堂导入时,我力求新颖、有吸引力,我采取让学生品尝常见的时令水果拉近了学生与“科学课”的距离,使学生明白科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分别是:研究花的构造、研究雄蕊和雌蕊、研究花和果实的关系。三个探究活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研究逐步深入。
在研究花的构造及雄蕊、雌蕊时,让学生通过使用工具对花朵进行解剖、观察,并将观察到的结果用图、文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探究活动了解花的构造以及根据构造可以对花进行分类。通过探究雄蕊、雌蕊构造,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特殊的构造与它们所承担的繁殖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通过观看“花受精发育成果实”的视频使学生对花发育成果实的'过程有一个生动、直观的了解,也将本课的教学难点进行了突破。
本节课中,以学生探究为主,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课堂交流对探究结果进行归纳。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另外,本节课课前让学生对周围环境进行观察,并采用大量丰富的图片制作课件,让学生在对每一个知识点有更直观的认识的同时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以培养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6
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磁铁的磁性》一课,就是让学生亲自去观察研究生活中最熟悉的——磁铁,从中获取最多的发现。让学生学会比较、学会观察与探究,教师要组织学生合理有序地进行这一系列活动。磁铁是学生很熟悉的事物,从身边的事物展开研究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而且经常玩磁铁的学生对磁铁的知识已有一定的认知,用磁铁作为研究对象调动学生的以往经验研究起来也比较容易,易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尤其在学生观察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计划、自己的想法自主探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且给学生们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与他们共同观察,探究的热情也就异常的高涨。学生在分组活动时,观察、探究的很仔细,提出了很多我都没有想到的问题。每发现一个问题他们都会很兴奋的告诉我,让我参与到他们当中,在他们发现的问题中有很多缺少研究价值的,这时我也没有加以阻拦。而是引导他们发现其它有价值的'问题,充分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成功。
二、抓、开、放、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实现了课堂信息的共享。
《磁铁的磁性》一课是以观察探究、小组合作方式为主线,组织学生观察探究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多种感观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方式观察探究磁铁的活动,并且在观察探究活动中能够发现日常生活中未能发现的秘密,努力做到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促使学生建立自己的观点和概念。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使他们真的像科学家那样去认识事物,再现科学发现的全过程。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7
《电路出故障了》是一个学生经历发现、推测、验证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开始四1班的课,是考虑让学生自己去连接一个故障电路,但是结果发现有的小组的电路是没有问题,这就让我在后面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后来想到,可以用让学生回忆一个简单电路的连接,教师演示的方法,让学生都看到一个连接没有问题的故障电路。可是后来通过教研员老师的指导发现,学生不动手连接,他们不能完全参与到“发现”这个过程。而且由于是做了演示实验,开始的时间用的比较少,导致后来的实验在时间上比较松,实验时间也比实验实际需要的时间长了一些,整个课堂的安排不是很紧凑。
电路检测器的连接是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自己动手连接的。并且先让学生说一说电路检测器的使用方法,经过一个课件出示的问题:如果要检测一根导线有没有故障,我们该怎么做?让学生交流使用方法,学生在后面的'检测中就没有出现使用方面的问题。
科学实验中注重的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要让每个人都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在这一点上,我做的还是不够的。课后听教研员老师的讲评,说到在实验中小组内不是每个学生都在参与,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方面还是存在问题的,我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注意这方面的培养。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8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小学科学是一门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科,其生动活泼、有趣的特征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从另一方面看,科学这个学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参与到活动中,让学生在自己的动手实践中探究知识、发现规律、得出结论。总而言之,科学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而不是老师。
第一次讲这节课时,我俨然一个评论家一样,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阐述着自己的理论。我发现我忽略了教学的本质——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我不是演员,学生也不是观众。我的出发点是错误的,我没有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其实,我不敢对学生放手是有原因的,我担心自己不能掌控课堂,怕课堂纪律乱作一团。正如刘老师所说,这其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平时对学生不加以训练,是不可能做到收放自如的。我想这正道出了我在课堂中的需要改进的一个方面。我必须从现在做起,锻炼学生的发现、归纳、总结能力,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动手、实践时间,使学生自己发现现象,分析现象,总结本质。将时间还给学生们,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体会发现的乐趣、合作的快乐,以及成功的喜悦。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还使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使学生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由厌学变为爱学。
科学这门学科涉及的知识领域相当广泛,而作为教书育人的我,我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是很强,懂得的不多,我需要不断地学习,发挥螺丝钉钻的精神,钻研教材、教参,广泛阅读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真正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9
小学四年级科学《冷热与温度》是《冷和热》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对生活中的冷热现象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温度的概念,教会学生规范地测定水温,并且带领学生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冷热与温度》教学反思。我在这节课的教学时,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在课的引入部分,首先让学生做实验,两个手的食指分别同时插入冷水和热水中,等老师数到5时取出并且马上把他们同时放入温水中再等5秒钟,说出两个手指的感受。这个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学生在同一杯温水中两个手指的感觉却是截然不同的,学生对此现象产生了强烈的.矛盾心理,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注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在形成温度概念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摸,认识到仅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在学习温度计测定水温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测量,学会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在探究热水降温规律时我让学生小组分工合作、亲自测量、观察、记录、分析数据并得出规律,处处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教学时我让学生大胆猜想,热水变凉的规律,还让他们想象这杯水继续放置后的温度变化,和如果给凉水加热会是什么样的变化规律。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激发着学生的求知欲望,把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后,培养了学生的求知精神。
四、本节教学中的不足: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教学生温度计使用方法时采取了播放视频的方式,但从学生的实际操作来看,掌握并不理想。后面的教学中这块内容还需再强调一下。另外,实验课中学生对实验材料很感兴趣,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加之动手能力差,实验速度慢,不能再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对课堂的突发事件不能很好恰当地处理,在日后的教学中还需努力提高对课堂的控制能力。语言不够准确、流畅,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改正。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0
吃饭,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简单得让我们忽略了对它的关注。其实,一个简单的问题其实是很复杂的。
通过讲解健康饮食一课,我认真查看了学生的“一日三餐”记录表,我发现我们的孩子好多都“不会吃',尤其是早餐,大多是在外面吃点面条或者买个小饼,有的孩子根本就不吃早餐。说是妈妈没有时间给做,让带钱自己买。孩子就自由支配这点早餐钱了,省下来买一些小食品吃。比如什么“拉条”啦,唐僧肉等。不卫生不说,更谈不上营养。有的孩子嫌早餐不可口干脆不吃,还有的'孩子在课间偷偷地啃两口面包算是“早"餐了。
孩子们不会吃,责任不在孩子,更多的责任在于家长。现在的家长怎么就弄不明白挣钱是为什么?工作是为什么呢?除了实现自身价值外,不就是为了孩子能生活好点吗?不是为了让下一代健康成长吗?关注一下自己孩子的健康吧,学会疼孩子吧,不要认为只要有钱,就是疼孩子,肯德基少吃点吧,不要把吃肯德基作为对孩子的奖励。
对于孩子不会吃,学校也有一定责任,作为教育者,需要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分数,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饮食,关注学生的健康。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及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重点: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教学难点: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玩镜子的合作和交流活动,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积极查阅资料,通过了解镜子的发展史,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学情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镜子提出问题;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在交流过程中学会倾听和尊重别人的意见,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课前准备:
1、有关镜子的资料。
2、课前搜集有关镜子的文字、图片资料。
3、准备各式各样的镜子(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凸面镜、凹面镜、水槽、水、手电筒、火柴、树叶、剪纸。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感知问题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用到镜子,你见过哪些镜子?
课本中也为我们出示了一些镜子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边看边与学生交流。)
那么这些镜子都有什么用途呢?这节课为了了解镜子中的秘密,让我们一起来——玩镜子。
(板书:10玩镜子)(生交流。)
让学生通过照镜子,发现镜子中的像与镜外物体的关系,为了让学生知道我们平时梳妆机子就是平面镜。
探索体验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平面镜。
(1)理解平面镜的概念
同学们平时我们都是从这面小镜子中观察自己,今天就让我们好好的观察一下这面小镜子。你可以用眼睛看、也可以用手来摸一摸,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到了什么?
是呀我们平时用的这些镜子,镜面都是平的,那我们给他们一个共同的名称——平面镜好不好?(板书:平面镜)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搜集表面不平的镜子,同学们搜集到了没有?
哦,有的同学带来了小勺子,我们拿小勺子来照一照看看能不能成像?
两面都能吗?我们先摸一摸小勺子的里面,是平的吗?不是向里凹那我们称它为“凹面镜”,那外面向外凸的一面我们就可以称它为“凸面镜”
(2)引导学生观察反射现象及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那么,今天我们的玩镜子活动就从平面镜开始。(边说边走向窗边,演示反射现象)同学们请抬起头,你看到了什么。老师小时候经常这样玩镜子,你们会玩吗?
师:看来同学们都这样玩过。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还有很多其他的玩法。同学们你们还有哪些玩镜子的方法呢?下面请各小组同学讨论一下你们都怎样玩过镜子。
那你在玩的时候有什么问题或疑问吗?请提出来
师:(拿起一组的科学记录本)大家把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写下来,然后小组之间讨论,想想怎么玩,然后再玩。同学们可以选用自己课前准备的材料,也可以从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材料中取材。
(提出2点要求:一是注意安全,镜子很锋利容易划破手指;二是用你擅长的方式认真记录,可以写、可以画。)
三、汇报交流:
在交流中从以下几方面组织学生讨论:①镜子里的像和实际物体的不同;②镜子靠在一起角度变化带来的镜子的像也是不同的;③镜子可以反光。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你在玩镜子过程中的发现。
别的同学汇报时,请大家把材料放入材料盒,认真听,如果需要演示给大看,材料可以带到讲台上。
师:(师把光射到镜面,反射到墙壁上成了“我爱科学”的正字)大家回去可以试试。我还要考考大家,你在镜子前举左手,镜子里的你举的是哪只手?
师:大家试试。
(学生纷纷拿出镜子对照着玩。)
师:谁能总结一下镜子里的像有什么特点?
师:(拿起一面镜子)刚才一个小组玩的是镜子反光,当光射到镜子上,而光马上出现在另外的地方,你能比画出光的路线吗?
师:使光发生路线改变的是镜子,看来镜子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板书: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说到光的反光作用啊,课本中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请同学们翻到课本32页。(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讲故事。)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没有什么疑问?
模拟故事中的现象。请几个同学排成弧形用平面镜向温度计上反光。
小结:用平面镜同时向某一物体反光是该物体的温度会升高。
四、深入玩镜子。
(1)引入凹面镜、凸面镜的概念。
同学们,刚才通过玩镜子我们了解了很多平面镜的特点(手指着黑板上的板书:平面镜),那么生活中还有一些镜子它们的表面不
是平的。请同学们取出你们课前准备的小勺子,同学们看看在小勺子中能不能看到自己的像?
师:勺子的两面都能成像吗?
师:那我们就也可以把它们当成两面镜子,表面平的镜子我们叫它平面镜,那么勺子向里凹的一面我们叫它什么镜?
(板书:凹面镜)
那向外凸的一面呢?
(板书:凸面镜)
(2)观察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特点。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凹面镜和凸面镜中所成的像,并记录好它们的成像特点。
(板书:倒立、放大)
在凸面镜中的影像是正立的、缩小的
(板书:正立、缩小)
引导学生说出凸面镜的反射范围大,凹面镜的反射范围小。
学生取出课前准备的小镜子。
(生交流。镜面是平的。)
生;准备好了。
生:(能)
生:会玩。
(小组讨论)
(学生交流。)
生:为什么镜子能照亮物体?
生:镜子为什么能反射太阳光?
(小组开始玩镜子。)
a.生:我们组是把3个镜子靠在一起,然后在中间放一个笔帽,可以看到镜子里有很多笔帽,而且我们把镜子的角度变小,笔帽就更多。
b.生:(上前演示)我们小组研究的问题是镜子为什么能反光,我们发现跟镜子后面的这层灰色的东西有关,好象是漆,用小刀把它刮掉,镜子就跟玻璃一样了。
c.生:在镜子里的字都是反的。
生:反的
生:右手
生:镜子里的东西和外边是左右相反的。(左右相反)
生:光是先射到镜子上,然后被镜子反到墙上(比画着光的行走路线)是两条线。
(生交流)
生:能。
生:是的。
生:凹面镜。
生:凸面镜。
学生汇报观察发现。
小结:物体在凹面镜中的影像是倒立的、放大的。
第一个环节玩镜子是为了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有所发现。使学生对镜子的反光现象更感兴趣,从而引发升入的探究和思考。
第二个环节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激发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欲望。
为了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人们对镜子的创造、发明或应用过程,让学生意识到科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拓展延伸应用创新
1、凹面镜、凸面镜的图像特点和平面镜相比有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玩凹面镜、凸面镜。让学生知道凸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的。反射的范围大。凹面镜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反射的范围小。
板书设计:直立的像、表面比较光滑、平的、像镜子一样的东西叫做平面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感到天天用到的镜子,竟然还有那么多的玩法,学生充满了兴趣,学得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使学生增加了对日常生活的观察的兴趣。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2
布莱希特说过:“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每次看到这句话,我都没有多大的感触,但这次在教完四年级四个班《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课后,再来咀嚼这句话,觉得非常有道理。根据课表的安排,本节课分别是在周三、周四和周五上,因此我每上完一堂课,都有充分的时间修改和完善教学设计,将其运用于接下来的教学中。
在修改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不单单认识了多思和善思的重要性,同时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本节课的教材呈现了三个活动:(1)食盐在水中溶解了;(2)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3)过滤实验。首先,观察、记录物质的溶解需要一定的等待时间;其次,过滤是学生首次接触的实验,在学生操作前肯定要进行细致的讲解和演示,因此若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不可能在35分中内完成如此大的课堂容量。
于是,我将教材中的前两个活动合二为一,将三个活动变为两个:(1)食盐、沙、面粉溶解了吗(2)过滤实验。将食盐、沙和面粉放入烧杯的实验一起展开、一起汇报,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同时,大大节约了课堂的时间。
二、视频播放代替教师演示。
过滤实验的操作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溶解本质的理解,因此我对过滤的讲解内容准备的非常充分。但在第一个班级进行实验演示时,有一个坐在后面的同学提出“看不清”的问题,比如:玻璃棒指向三层滤纸的那边、漏斗下端要靠着烧杯内壁等等注意事项,学生只能听,而看不清楚。
于是,我在接下来3个班级的'教学中,引入了视频,通过视频演示滤纸的折法以及过滤的操作。因为视频播放,录制的时候镜头可以拉近,所以学生十分清晰地看到了滤过的整个过程。
我们不能死板地认为只有教师演示的实验才是最真实的,必要的时候用视频代替,有时候会有更好的效果。
三、实验准备的重要性。
判断物质是否溶解的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通过观察颗粒。对于面粉,许多学生在搅拌后看到其分散在水中,就会误认为是溶解了;但面粉不像沙,要观察到其沉在杯底,静置的时间需要很久。
因此,我在课前不单单要准备好过滤装置、烧杯、沙、食盐、面粉和玻璃棒,还要准备静置好后的面粉与水的混合液,在汇报面粉是否溶解时适时展示,利于学生观察面粉在水中的状态是更接近于食盐还是更接近沙。
布瓦罗说过:“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写文章如此,教学其实也一样,多多思考能促进我们的成长,就如洛克威尔的见解: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3
本课通过对音量、音高的研究让学生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这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的另一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在声音的变化和振动之间产生一个联系。
教材中的内容安排比较清晰,一个是对音量的研究,一个是对音高的研究并且围绕着3个实验进行:尺子音量的研究;水杯音高的猜测和结果;橡皮筋的音高实验。在整课教学中,自我感觉整体比较完整和流畅,思路也比较清晰,也能够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不过还是有一些值得商榷和不足的地方,反思总结如下:
一. 教学的重难点是每节课的切入点,除了要明确本课内容的教学目标之外,正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一名教学经验尚不足够的年轻教师,对于重难点的把握,似乎太过于依赖于教学参考中给出的意见,而忽视了自己对教材重难点的理解或者说是没有好好消化教参中的重难点提示。正因为缺少了自己对教材重难点的理解,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往往体现不出重难点,学生的认知也只停留在了表面。
二.实验效果的好坏影响着学生实验结果的得出,而实验工具和材料则影响着实验的效果。尤其是像这节课,作为演示实验的材料,效果都比较好。但是学生实验所用到的材料,对于他们的观察和认知是起到了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的作用呢?在观察振动快慢决定橡皮筋音高的实验时,松紧不同的橡皮筋振动快慢并不是肉眼可以明显分辨出来,学生的结论可能是他们根据记录单上的引导老师的提示以及生活经验所得出的。显然这样得出的结论就失去了做实验的意义。再比如振动幅度影响尺子音量的实验,尺子本身并不长,加上钢尺的.发声效果也并不如塑料尺理想,但是塑料尺容易折断,弹性不如钢尺,那么究竟是该选择钢尺还是塑料尺?或者在原有材料的情况下,如何想办法克服不足,使实验效果最佳。还是需要好好下下功夫的。
三. 小结和总结对于这节课,我觉得格外的重要。每个实验完成之后的小结,都能让学生加深对振动与音高音量之间联系的认识。而我在这节课中的小结都不够充分,也缺乏了一些必要的板书,比如振动快 声音高;振动慢 声音低这类的板书小结,导致最后总结时,学生思路不清晰。当然这也有临时内容安排上的不合理所造成的影响,因为自己的疏忽而遗漏了一个环节,在总结前想把内容补上,却反而搅乱了学生原本的思路。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4
成功之处:
《关节》就是在继《骨骼》之后指导学生认识人体的关节,研究关节的作用。这节课始终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通过找关节、绑关节、踮脚尖后脚跟下落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人体关节的部位、功能、结构,懂得关节的类型和运动中的作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各项学习活动之中,不仅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也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知识。
不足之处和改进地方:
学生的活动不规范。有些学生不按要求活动,以后,活动要求需要再细致学生活动之前必须明确活动的目的要求学生按要求去活动。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5
在周一我给四年级的上的科学课《我们的营养》。在教学中我很有感触。现总结如下:
1.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语言还需要更加的`精炼。不该说的不说,学生的说的决不能在重复。
2.问题的设计针对性还需要更强一些。我想在问题的设计上需要更加的细心琢磨。
3.学生实验设计需要有力的进行引导。给出材料需要指导学生认真的进行实验设计。在这里老师的语言非常重要,既不能说穿,也不能完全不说。需要在了解学生的想法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在备课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引导言语。
4.学生的管理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在课堂上少数的学生直接将食物吃了,这个需要老师进行批评教育。我想是否可以用引导性的语言进行引导和教育,效果会更好。
5.老师的设计的教学环节还差一半没有进行完。在时间分配上需要再仔细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