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0111创新激发无限活力——五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精)
创新激发无限活力
—— 五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何平
(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创新是在人迹罕至的荒山原野中辟出新的道路;是在布满暗礁险滩的浩瀚江海里探索新的航道;是在人们前所未闻或视而不见的时空中摘取新的花朵。
(二)思想解放一步,创新就会发展一步;思想超越一步,创新就会超前一步。创新是解放思想的结果,也是对思想解放成果大小的检验。中原经济区持续、延伸、拓展、深化了中原崛起战略,正是创新的成果。
中原经济区建设呼唤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呼唤敢于创新的精神风尚,呼唤勇于创新的社会氛围。
(三)与时俱进,应物变化。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是思路举措的制定者和实施者,是科学发展的引领者和监督者。领导干部思想解放到什么程度,领导方式创新到什么程度,发展方式转变就会推进到什么程度。
把握每个时期的新特点,把握创新的基点和进步的关键,是创新的基础,也是转变领导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的必需。
(四)惟有创新,才能突破自己,惟有创新,才能超越别人。
(五)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新思考。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河南发展的必然,各级干部必须从转变领导方式入手,积极思考如何从最需要之处出发,准确定位、主动融入?如何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发挥优势、合理布局?如何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系统工程中,统筹协调、全面推进?
(六)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需要新视野。从全球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效扩大内需,增强内生动力,是当前很多国家不约而同的选择;从国内看,区域经济“均衡发展”问题迫在眉睫,各大经济板块已被激活,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从河南看,结构性矛盾、增长方式粗放、统筹城乡任务重等难题迫切需要破解。
(七)河南未来发展的路径需要新探索。我们既有区位优势、文化优势、人口优势、农业和粮食优势等,又有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的羁绊;既有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又面临着“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这四道难题的严峻考验。越是向前推进,触及的矛盾就越深,碰到的阻力往往就越大。
(八)满足人民群众的期盼需要新作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越来越丰富,既有经济发展的需求,又有政治民主的需求;既有社会和谐的需求,又
有丰富文化生活的需求。“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如果我们对这些不掌握或掌握不够,领导方式的创新就失去了基础和方向。
(九)省委书记卢展工指出,领导干部要跟上中央决策的步伐、适应加快转变的要求,认真研究转变政府职能、转变领导方式、转变工作方法的问题,做到谋划多一点、服务多一点、创造条件多一点、依法依规多一点、求实求效多一点,真正肩负起加快转变的领导责任,在创新中提高领导水平。
(十)有梦想才有追求,敢冒险才有突破。创新必破旧,破旧方立新。要打破的“框框”有哪些?
一个是“老”,因循守旧、刻舟求剑。抱着老黄历,对付新问题;安排事情,行政命令;做好做孬,事完算了。跳不出旧思维、想不出新办法、拿不出新举措、走不出新路子,总想用老办法、老经验、老套路推进工作。结果是,工作落后,问题成堆。
一个是“怕”,畏缩不前、故步自封。怕冒风险,怕出乱子,怕担责任,不敢越雷池一步。更有甚者,自己不敢创新,还要压制别人。他们视敢于冒尖者为“冒失”,视打破常规者为“异类”,视富有个性者为“不成熟”,惯于“枪打出头鸟”。结果是,阻碍探索,抑制创新。
一个是“懒”,碌碌无为、守株待兔。不了解新形势,不学习新知识,不研究新问题,不知道抓机遇,混日子,熬资历,盼着天上掉馅饼。结果是,贻误战机,丧失机遇。
一个是“浮”,本本主义、削足适履。唯书、唯上、不唯实。“本本”上说种个什么能增收,他毁田伤农弄个烂摊子;上级号召搞开发,他征地拆迁弄个空壳子。不看实际情况,不抓实际问题,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
实会议。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大腿后悔、拍屁股走人。结果是,劳民伤财,乱子不少。
一个是“跟”,东施效颦、生搬硬套。人家打锣搞个节,咱也敲鼓弄个会。人家咋着咱咋着,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不动脑筋,不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善于超越,不善于创造,不善于领跑,一阵风,大忽隆。结果是,一无所获,一事无成。
这些“框框”,其根子就在于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动力不够、创新能力不足。
(十一)实践证明,创新的动力来自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创新的本领源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我们要善于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胆略、创新的思维来谋划河南的现在和未来。
(十二)尊新必兴,守旧必衰。坚持“四个重在”,破解“四道难题”,我们只有不断地创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提高执政能力,领导方式才能如云行雨施,自然而然,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前进。
(十三)创新才能激发无限活力。
创新不是一时冲动和凭空想象,而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创新不是盲目的“无中生有”,创新精神的实质是科学精神,必须尊重规律,求真务实。
领导方式创新,“新”从何来?
从把握客观现实中来,找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办法谓之“新”。创新必须深入基层一线、紧抓客观现实,认识新事物,找到新办法,解决新问题。从解决问题的需要中来,破解未曾遇到的难题谓之“新”。“四道难题”在具体工作中表现出复杂的多样性: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既要保证粮食安全,又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既要发展高技术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又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就业……创新工作思路,寻求具体的解决办法,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方能化劣势为优势,变压力为动力。
从持续正确的思路中来,在原有思路上有所突破、有所超越谓之“新”。在继承中丰富,在继承中发展。河南这些年来一直在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实践证明这条路子是
正确的,就要坚定地走下去。持续不是原样照搬,墨守成规不是持续,推陈出新才会发展。
从敢想敢干的宏大气魄中来,敢破、敢立、敢闯、敢试谓之“新”。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创新最需要的素质就是敢于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要善于抛开一切陈规,以全新的视角来考虑问题。放眼深圳、浦东等沿海发达地区,正是因为敢想敢干,锐意改革,冲破重重障碍,他们才成为了市场经济战场的排头兵。
建设中原经济区同样需要“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多想办法,多策并举,变不利为有利、变不能为可能,千方百计把事情干成。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想办法,做到既要敢干、又要会干,趟出一条中原崛起的新路。
(十四)创新,本质在“新”,核心在“创”,需要勇气、智慧和激情,说到底,最需要的是思想解放。“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创新,说起容易,做起难。创新的第一步就是实干,有实干未必有创新,但没有实干,说一万年也没有创新。只有在实干中找准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才是实现创新的真正途径。只有真正做到“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提高公务员素质”,才能进入新状态,达到新境界。
(十五)创新从转变职能、不断改革入手。
我们的领导干部不是为做官,而是要真诚地为人民谋利益;职能部门不是“管、卡、压”,而是要为企业、为群众提供高质高效的服务。群众需要的地方多服务,群众不需要的地方少出现。弯下腰来多干实事,把转变职能落到实处。(十六)创新从转变作风、踏实服务入手。
民意如水,人民是天。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求真务实,就要摒弃弄虚的、搞假的、玩空的、来飘的那一套,甘当公仆,恪尽职守,为百姓服务好,为发展服务好,为各项工作服务好。心里想着百姓,才能为百姓办事;身子扑到基层,才能让工作落实;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办事,才能赢得群众依赖,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关系。(十七)创新从改进方法、注重运作入手。
立足本职,放眼全局,敢于突破行政区划概念,跳出来看待本部门本地区的工作,就有可能进入新境界,创出新成效。创新的源头来自基层,创新的成果要用在基层。沉下身子,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多观察分析一些具体问题,多思考研究一些复杂问题,多探索解决一些疑难问题,通过谋划、运作把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和省委的政策举措与实际结合,与基层结合,落实好、贯彻好。(十八)创新从改革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入手。
体制机制的创新,能够催生领导方式的创新;领导方式的创新,又能在核心层面激活体制机制的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好了,也是发展的新优势。创新体制机制,首要的就是创新用人的体制机制。“猛将拔于卒伍,贤相起于郡县”。创新面前人人平等。不以权威压制人,不以名望排挤人,不以资历轻视人,要用“五重五不简单”的标准,不拘一格用人才,让更多开拓创新的干部脱颖而出。
(十九)创新与发展同行,创新与风险共存。创新活动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只能成功、不容失败,必然导致不求作为、无所作为。创新领导方式,也要宽容失败,善待失败,才能使失败变为成功之母,解除创新人才的后顾之忧。(二十)踏浪碧海豪情在,又见东风卷潮来。让我们用领导方式的创新,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方方面面的创新,使创新的活力充分涌流,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航船破浪前行。发展无穷期,创新无止境。数英雄,还看今朝!
第二篇:何平九论之五-创新激发无限活力
创新激发无限活力
2011-01-11 04:20:00
何平
(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创新是在人迹罕至的荒山原野中辟出新的道路;是在布满暗礁险滩的浩瀚江海里探索新的航道;是在人们前所未闻或视而不见的时空中摘取新的花朵。
(二)思想解放一步,创新就会发展一步;思想超越一步,创新就会超前一步。创新是解放思想的结果,也是对思想解放成果大小的检验。
中原经济区持续、延伸、拓展、深化了中原崛起战略,正是创新的成果。
中原经济区建设呼唤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呼唤敢于创新的精神风尚,呼唤勇于创新的社会氛围。
(三)与时俱进,应物变化。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是思路举措的制定者和实施者,是科学发展的引领者和监督者。领导干部思想解放到什么程度,领导方式创新到什么程度,发展方式转变就会推进到什么程度。
把握每个时期的新特点,把握创新的基点和进步的关键,是创新的基础,也是转变领导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的必需。
(四)唯有创新,才能突破自己,唯有创新,才能超越别人。
(五)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新思考。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河南发展的必然,各级干部必须从转变领导方式入手,积极思考如何从最需要之处出发,准确定位、主动融入?如何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发挥优势、合理布局?如何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系统工程中,统筹协调、全面推进?
(六)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需要新视野。从全球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效扩大内需,增强内生动力,是当前很多国家不约而同的选择;从国内看,区域经济“均衡发展”问题迫在眉睫,各大经济板块已被激活,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从河南看,结构性矛盾、增长方式粗放、统筹城乡任务重等难题迫切需要破解。
(七)河南未来发展的路径需要新探索。我们既有区位优势、文化优势、人口优势、农业和粮食优势等,又有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的羁绊;既有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又面临着“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这四道难题的严峻考验。越是向前推进,触及的矛盾就越深,碰到的阻力往往就越大。
(八)满足人民群众的期盼需要新作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越来越丰富,既有经济发展的需求,又有政治民主的需求;既有社会和谐的需求,又有丰富文化生活的需求。“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如果我们对这些不掌握或掌握不够,领导方式的创新就失去了基础和方向。
(九)省委书记卢展工指出,领导干部要跟上中央决策的步伐、适应加快转变的要求,认真研究转变政府职能、转变领导方式、转变工作方法的问题,做到谋划多一点、服务多一点、创造条件多一点、依法依规多一点、求实求效多一点,真正肩负起加快转变的领导责任,在创新中提高领导水平。
(十)有梦想才有追求,敢冒险才有突破。创新必破旧,破旧方立新。
要打破的“框框”有哪些?
一个是“老”,因循守旧、刻舟求剑。抱着老黄历,对付新问题;安排事情,行政命令;做好做孬,事完算了。跳不出旧思维、想不出新办法、拿不出新举措、走不出新路子,总想用老办法、老经验、老套路推进工作。结果是,工作落后,问题成堆。
一个是“怕”,畏缩不前、固步自封。怕冒风险,怕出乱子,怕担责任,不敢越雷池一步。更有甚者,自己不敢创新,还要压制别人。他们视敢于冒尖者为“冒失”,视打破常规者为“异
类”,视富有个性者为“不成熟”,惯于“枪打出头鸟”。结果是,阻碍探索,抑制创新。
一个是“懒”,碌碌无为、守株待兔。不了解新形势,不学习新知识,不研究新问题,不知道抓机遇,混日子,熬资历,盼着天上掉馅饼。结果是,贻误战机,丧失机遇。
一个是“浮”,本本主义、削足适履。唯书、唯上、不唯实。“本本”上说种个什么能增收,他毁田伤农弄个烂摊子;上级号召搞开发,他征地拆迁弄个空壳子。不看实际情况,不抓实际问题,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大腿后悔、拍屁股走人。结果是,劳民伤财,乱子不少。
一个是“跟”,东施效颦、生搬硬套。人家打锣搞个节,咱也敲鼓弄个会。人家咋着咱咋着,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不动脑筋,不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善于超越,不善于创造,不善于领跑,一阵风,大忽隆。结果是,一无所获,一事无成。
这些“框框”,其根子就在于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动力不够、创新能力不足。
(十一)实践证明,创新的动力来自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创新的本领源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我们要善于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胆略,创新的思维来谋划河南的现在和未来。
(十二)尊新必兴,守旧必衰。坚持“四个重在”,破解“四道难题”,我们只有不断地创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提高执政能力,领导方式才能如云行雨施,自然而然,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前进。
(十三)创新才能激发无限活力。
创新不是一时冲动和凭空想象,而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创新不是盲目的“无中生有”,创新精神的实质是科学精神,必须尊重规律,求真务实。
领导方式创新,“新”从何来?
从把握客观现实中来,找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办法谓之“新”。创新必须深入基层一线、紧抓客观现实,认识新事物,找到新办法,解决新问题。
从解决问题的需要中来,破解未曾遇到的难题谓之“新”。“四道难题”在具体工作中表现出复杂的多样性: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既要保证粮食安全,又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既要发展高技术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又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就业……创新工作思路,寻求具体的解决办法,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方能化劣势为优势,变压力为动力。
从持续正确的思路中来,在原有思路上有所突破、有所超越谓之“新”。在继承中丰富,在继承中发展。河南这些年来一直在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实践证明这条路子是正确的,就要坚定地走下去。持续不是原样照搬,墨守成规不是持续,推陈出新才会发展。
从敢想敢干的宏大气魄中来,敢破、敢立、敢闯、敢试谓之“新”。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创新最需要的素质就是敢于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要善于抛开一切陈规,以全新的视角来考虑问题。放眼深圳、浦东等沿海发达地区,正是因为敢想敢干,锐意改革,冲破重重障碍,他们才成为市场经济战场的排头兵。
建设中原经济区同样需要“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多想办法,多策并举,变不利为有利、变不能为可能,千方百计把事情干成。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想办法,做到既要敢干、又要会干,趟出一条中原崛起的新路。
(十四)创新,本质在“新”,核心在“创”,需要勇气、智慧和激情,说到底,最需要的是思想解放。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创新,说起容易,做起难。创新的第一步就是实干,有实干未必有创新,但没有实干,说一万年也没有创新。只有在实干中找准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才是实现创新的真正途径。只有真正做到“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
风,提高行政效能、提高公务员素质”,才能进入新状态,达到新境界。
(十五)创新从转变职能、不断改革入手。
我们的领导干部不是为做官,而是要真诚地为人民谋利益;职能部门不是“管、卡、压”,而是要为企业、为群众提供高质高效的服务。群众需要的地方多服务,群众不需要的地方少出现。弯下腰来多干实事,把转变职能落到实处。
(十六)创新从转变作风、踏实服务入手。
民意如水,人民是天。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求真务实,就要摒弃弄虚的、搞假的、玩空的、来飘的那一套,甘当公仆,恪尽职守,为百姓服务好,为发展服务好,为各项工作服务好。心里想着百姓,才能为百姓办事;身子扑到基层,才能让工作落实;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办事,才能赢得群众依赖,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关系。
(十七)创新从改进方法、注重运作入手。
立足本职,放眼全局,敢于突破行政区划概念,跳出来看待本部门本地区的工作,就有可能进入新境界,创出新成效。创新的源头来自基层,创新的成果要用在基层。沉下身子,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多观察分析一些具体问题,多思考研究一些复杂问题,多探索解决一些疑难问题,通过谋划、运作,把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和省委的政策举措与实际结合,与基层结合,落实好、贯彻好。
(十八)创新从改革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入手。
体制机制的创新,能够催生领导方式的创新;领导方式的创新,又能在核心层面激活体制机制的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好了,也是发展的新优势。创新体制机制,首要的就是创新用人的体制机制。“猛将拔于卒伍,贤相起于郡县”。创新面前人人平等。不以权威压制人,不以名望排挤人,不以资历轻视人,要用“五重五不简单”的标准,不拘一格用人才,让更多开拓创新的干部脱颖而出。
(十九)创新与发展同行,创新与风险共存。创新活动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只能成功、不容失败,必然导致不求作为、无所作为。创新领导方式,也要宽容失败,善待失败,才能使失败变为成功之母,解除创新人才的后顾之忧。
(二十)踏浪碧海豪情在,又见东风卷潮来。让我们用领导方式的创新,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方方面面的创新,使创新的活力充分涌流,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航船破浪前行。
发展无穷期,创新无止境。
数英雄,还看今朝!
(本文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第三篇: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心得体会
2010年6月3日,《人民日报》以《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题,刊发了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的署名文章。转变领导方式,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卢展工书记提出的“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站位高、立意新、阐述准、论述透,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思想准备,为全省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是我们做好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指针。
之后,自2010年12月22日至2011年1月21日河南日报陆续刊发了9篇署名“何平”的系列争论文章,深入论述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何平九论”紧扣河南发展脉搏,从“机遇”、“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为民”8个方面,深入地阐述了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把握的关键、遵循的原则、注意的问题,深刻阐释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在中原经济区起步之时,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何平九论全面、准确、系统地传达了省委的重要精神,黄钟大吕,鼓舞人心,为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了一次较好的思想和舆论准备,引起了前列的社会反响。、领导方式转变是一个重大课题,必须加以细化、深化、并内化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才能真正实现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首先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做起。一是强化发展意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所在,离开发展,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无从谈起。转变领导方式,就是要把思想观念真正转到科学发展上来,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二是要强化忧患意识。要解决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转变发展方式既是大势所趋,更是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切实树立起“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强化忧患意识,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加快发展的动力。三是要强化攻坚意识。转变发展方式,必然会经历一段“阵痛期”,也难免会付出一些必要的代价。必须充分认识到转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既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要有打一场攻坚战的准备,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要转变发展方式就是一场攻坚战,把基础打牢,一步一步往前走,而不能为了出成绩走捷径,从而给经济发展留下毒瘤。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持续提高领导干部能力素质。一要勤于学习。当今时代飞速发展,经济社会日新月异,学习已经成为各级干部履职尽责的迫切需要。实现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更要从学习入手。端正态度,自觉把学习当作一种追求、一种责任、一种习惯,时刻增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紧迫感,真正把学习当作政治责任和终身任务。要学好理论,打牢理论功底,始终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要钻研业务,提升服务方式、增强领导能力;要拓宽知识面,不断补充新的科技、经济、文化、专业知识等;要注重实践,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积极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变成领导方式转变的具体措施,变成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实际行动。二要善于思考。能否善于思考决定着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在转变领导方式中,要深入思考,认真研究经济趋势、市场规律、社会热点、思想潮流,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综合加工,不仅善于发现新特点、新问题,而且能遵循客观规律和思维规律,拿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举措,真正通过学习思考,使自己成为爱学习、善思考、会工作的新型干部。
转变工作作风是加快转变的保障。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靠过硬的干部作风来推动落实。一要高度负责。领导干部在其位要谋其政,任其职要负其责,主动肩负起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一重大历史使命,敢于承担风险,敢于迎接挑战,敢于触及矛盾,敢于破解难题,有责任不推脱,有问题敢负责。二要注重实干。实干是一种境界,是思想、情感、意志、决心、信心、作风、气节等精神因素的凝聚和升华。领导处处起表率作用,必然会影响和带动下级苦干实干。三要着力民生。民心民生是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既要注重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又要关注群众的具体利益和实际利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深入落实“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要求。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不断提高一线决策、一线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主要精力放在突破重点难点、落实各项工作上,放在抓基层打基础上,主动抓、具体抓、扎实抓、合力抓、科学抓,推动工作落到实处。五要科学总结。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者所应倡导并身体力行的重要工作方法,通过科学总结达到提高水平、改进工作、增长本领的目的。要总结出成绩,起到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起到激励自我、增强干劲的作用;要总结出干劲,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激发斗志、坚定决心,把干劲鼓得更足一些,把措施想得更周全一些,努力推动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六要实践创新。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决定了各级领导干部务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职责和使命迫使领导干部在抓工作干事业中必须具备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气魄。在实干、总结的基础上,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以创新的胆识和气魄,大胆地试验,科学地论证,形成适合自己的发展思路、模式和路径,这样才会在转变领导方式中实现“跨越”和“突破”。
第四篇:学习体会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何平九论”学习心得体会
署名“何平”的九篇评论文章浩然大气,精采异常。讲思想、讲理论高大深远,内容丰富。但又通俗易懂;讲矛盾、讲问题实事求是,切中要害,毫不掩饰,针贬时弊;讲出路、讲措施、讲前景又那么让人为之提振精神,信心倍增。
说句实在话,九论文章中写的那些问题,就发生在我们所处的社会中,或者说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出现在我们自己的工作中。
我们感同身受,自觉很多不足:
一是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大好机遇,把握、利用不到位,工作推动上不尽如人意;
二是在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评价上,看成绩的多,看不足的少,看表面问题的多,挖深层次矛盾的少,缺乏强烈的忧患意识。
三是在工作的推动上,凭着印象跟着感觉走,主动研究探索工作发展的规律,自觉地有意识地按规律统筹规划,推进工作的主动性差;
四是虽然在本职岗位上确实做到了履职尽责,但又深感缺乏担当重要责任开拓性地拓展工作的领域和空间的勇气和胆略;
五是满足于各项工作全面普开,样样都做,缺乏脚踏实地,抓住重点工作,实实在在地干出个样子,抓出个实效的求真务实精神;
六是虽在自己的工作言行体现了平民情结,但如何把这种平民情结上升为以人为本的为民爱民的具体制度、措施不力,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尽可能地为群众,为我们的被管理对象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问题,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自身的工作中,说到底都是领导方式的问题,只不过是没有深挖细查,想来这也是应该为之忧患的事情。
卢展工书记到河南工作后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曾先后发表了一些非常切合实际、非常中肯相实、非常解决问题的提法。如他在同河南进京务工人员座谈时,曾盛赞河南人是“普普通通的河南人、踏踏实实的河南人、不畏艰难的河南人、侠肝义胆的河南人”,指出在河南人身上体现了“三平”精神,即平凡之中的伟大,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心”,他还先后提出“四个重在”、“三具两基一抓手”等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结合实际,学习好、运用好、落实好这些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于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深刻学习“何平九论”,就要善于联系自己工作的实际思考问题,善于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解决问题,真正把领导方式转到抢抓机遇上来,从而珍惜机遇、创造机遇、用好机遇;把领导方式转到增强忧患意识上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把领导方式转到遵循规律上来,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把领导方式转到站位大局上来,围绕大局、服务大局;把领导方式转到创新创造上来,以创新促工作的发展提高;把领导方式转到履职尽责上来,做一个负责任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在自己所负责的“一亩三分地”上辛勤耕耘,收获硕果;把领导方式转到求真务实上来,责随责走,脚踏实地,谋划好自己分管工作,干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把领导方式转到为民爱民上,做决策办事情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取向,实现好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
第五篇: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心得体会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心得体会
卫东区环境保护局副局长
陈辉
这段时间,我们认真学习了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及《河南日报》系列文章“何平九论”。文章言语质朴,从“机遇”、“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为民”九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卢书记文章的内涵,思想深远,论述全面,对于各级干部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一个月来,我认真研究学习了系列文章,我感到这一系列文章已经从理论上解决了为什么干、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对于基层领导干部来说重要的就是落实,重要的是将理论文章的思路、方法应用的实际工作中来,下面结合我所从事的环保工作谈一点肤浅的体会: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提升领导站位。
环境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的,也要在发展中解决。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暂时的发展,也不能停止发展来保护环境。因此,我们在环保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
(1)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好这个关系必须坚决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与环保协调统一起来,坚持科学发展、优化发展,坚持在保护环境中寻求发展,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环境,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要努力用最小的环境成本获得最大的发展效益,实现经济持续发展、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努力探索一条代价小、排放少、效益好、可持续的环保新道路。
(2)要正确处理环境监管与服务的关系。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把环保服务与日常监管有机结合起来,创新管理模式,为企业治理污染提供决策、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信息、帮助企业更准确地履行污染治理义务,主动、及时、准确、全面地将环保政策向企业解释透彻,增强环保政策的透明度。在日常环保审批和执法检查中切实增强环境监管责任意识,做到严格审批、严厉查处、严肃追究。要强化对重点污染企业的监管,深化环境执法后督察。
二是改进领导作风,提升领导能力。
要按照赵顷霖书记提出的“学先进、比创新、看实效”的要求,切实转变作风,提升行政效能,抓好工作落实。要提升自身素质,加强党性修养和职业道德自我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和执行能力,努力实现局党组提出的 “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三个一流”目标。坚决杜绝推诿扯皮、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夯实环境基础。
(1)要有一种求实精神。作为基层领导,在工作中要勇于应用“领导在一线垂范、决策在一线落实、队伍在一线锻炼、问题在一线解决、威信在一线树立、成效在一线检验”为主要内容的“一线工作法”。“一线工作法”是一种求实精神。在工作中只有重心下移,管理前移,扑下身子抓工作,少说空话,多干实事,迈开双脚,亲临一线,去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发现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具体问题、污染减排工作的紧迫问题、环保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等。
(2)要提高能力素质。我们要按照“创先争优”活动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坚持“中心工作跟得上、改善民生办实事、加快发展真爬坡、重大事情拿得下”的干部实绩衡量标准,切实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等“五位一体”建设,努力打造学习型、团结型、创新型、务实型、廉洁型“五型班子”。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工作,把学习作为终身建设的任务。要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自觉增强责任意识,使全体人员履行职责水平和能力进一步提高;努力打造一支精业务、善管理、肯干事、会干事的环保队伍。
(3)要提高执行力水平。重点是在服务项目、服务企业上下功夫。要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搞好服务,提前介入,主动服务,限时办结,确保重点项目扎实顺利推进。
三是加强环境管理,提升发展水平。
要充分发挥环保部门的管理职能,通过污染减排、环境准入、清洁生产等工作,严格限制“两高一资”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新增量,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强力推进污染减排。要在完成环境容量测算、污染源普查数据动态更新调查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十二五”污染减排基数和总量控制目标,围绕完成“十二五”期间的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减排指标,落实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监管减排措施。同时要加强督查考核,完善污染减排统计体系、考核体系及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继续实行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一票否决”制。
(2)严格环境准入。要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坚决杜绝高耗能、重污染项目入驻我市,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腾出更多的环境容量支持产业集聚区发展,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支持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等新兴战略产业发展。
(3)加强清洁生产审核。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全过程控制污染,降低能耗、物耗,达到减排目的,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经济发展提供环境容量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