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实施细则
新桥河镇中心卫生院
201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细则
为切实规范我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工作的运行、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管理,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有效使用,不断提高参合农民受益面和受益度。根据省、市、区已出台的基金管理办法和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的规定,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章 组织管理
一、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有临床、财会、新农合经办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做到分工明确,领导小组要有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总结。
二、建立健全“新农合”管理制度。把“新农合”工作纳入医院总体工作进行统筹安排,重点加大工作督查和违纪违规处罚力度,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对违纪违规行为有具体的处理方案和办法,把责任落实到人头;医院领导对管理不严、督查不力所致的后果负连带责任。
三、“新农合”工作人员必须及时接收区合管办发布的各类信息,重要信息及时送领导处理。要认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上级的政策精神,并贯彻执行。
四、社会监督机制。
1、公示制度。定期公示补偿情况,并监督村卫生室的公示情况。
2、对外公布区合管办的举报电话,建立“新农合”意见箱,接受社会监督。
五、针对区合管办在日常监管和审核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必须有书面的整改措施。医院领导要定期或不定期对报帐业务进行监督检查,分析评价,做好记录。
第二章 业务管理
六、结算费用的管理。
1、不予结算费用的范围。住院或门诊报销补偿凭据无参合农民签字、报帐资料不齐(包括病历、处方、发票等)、经查实为挂床病人、门诊留观病人纳入住院报销、将几次门诊医药费用合并为住院医药费用给予住院报销、非住院期间发生的门诊医药费用纳入住院报销等情况将不予结算。
2、扣减结算费用的范围。病程记录、医嘱、处方、费用清单、检查单、发票等不一致;诊断与用药严重不符;大型检查与一、二诊断不相关;不应补偿的药品或物品改换成“新农合”补偿范围内药品;不按规定收费;未按报销比例多报等情况将扣除不符合规定的结算费用。
七、严格掌握出入院标准。要严把出入院关,要建立适合我院的参合农民住院确认制,实行住院病人科主任把关、业务院长审批制。如慢性咽炎、喉炎、慢性胃炎、牙龈炎等无住院指征的病人和门诊输液留观病人不纳入住院,不能随意放宽入院指征或故意延长住院天数。
八、建立住院登记簿、门诊病人登记簿。在监管中发现无住院登记的在床病人不予结算补偿费用;住院登记簿有记录,但未在床的病人视为挂床病人不予结算补偿费用。
九、严格控制住院医疗费用。严格掌握参合农民自费药品、自费检查项目的使用,在保证患者救治的前提下,临床用药应从一线药物开始选用,要做到坚持“三个不”,即能用低价药就不用高价药、能用普通设备检查就不用高档设备检查、能明确诊断的就不重复检查。床/日费用不得超过200元,医疗总费用不超过1400元。
十、合理检查。建立合理检查制度,对病人的检查必须要有针对性,对单次检查费用超过100元的,必须经患者或家属同意。对不按病情需要大量、重复的检查不予报销。
十一、合理用药。
抗生素的使用必须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原则》进行,使用和更换抗菌药物必须在病历上注明使用理由,用两联以上的抗菌药必须有病情分析,非感染性疾病和病毒性感染者原则上不使用抗菌药物。
医生必须根据病情合理用药,对药理作用相同或相近、对给药途经不同的同一类药物,只计算最常用、廉价的药物予以结算。
十二、严格实行报销补偿凭据审批制度。参合农民入院时,经治医生要及时核实参合农民身份,并通知经办人员办理入院登记;出院时,经办人员要认真核对住院医药发票报销联的总费用和分项费用是否吻合,各种资料是否齐全,经核实无误后打印补偿凭证,在审核人栏上签字,定点医疗机构领导或委托人签字后,由付款人支付报销费用。严禁个别医务人员长期保管参合农民《医疗证》,并为其代办报销手续。
十三、杜绝弄虚作假。“新农合”经办人员要做到业务熟悉,严
格履行工作职责,认真核实报帐资料(病历、处方、报帐发票、出院证明),对出具的补偿凭证负责,对单位领导、医务人员等提出不符合“新农合”制度规定的要求有权拒绝执行。凡定点医疗机构虚开住院医药费用,将病人实际发生的医药费用虚开增高;将不应纳入补偿范围的疾病改写为补偿范围内的疾病;伪造医疗文书或假发票套取“新农合”基金;在收治参合农民入院时,由于参合农民身份确认制度执行不力,发生冒名鼎替住院以及医生审查不严、询问不仔细或联合串通参合病人骗取“新农合”补偿款等行为,发生的补偿费用不予结算。
第三章 财务管理
十四、本院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财务制度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医院收入、支出、资产管理等环节的财务行为,明确单位负责人、财务人员、医护人员在财经方面的职责、权限。
十五、定点医疗机构“新农合”病人的医疗费用收取和报销费用的补偿,必须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不允许定点医疗机构用“新农合”补偿款冲抵参合农民住院应缴的医药费用。决不允许从收治病人到出院,以及医疗费用收缴、报销费用审核、补偿费用兑现由一人操作,必须按照管帐不管钱、管审核不管兑付的原则,落实单位人员的分工,明确责任。
十六、定点医疗机构必须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垫付、结算及时做帐务处理,进行会计核算。医院财务人员应及时与“新农合”经办人员核对“新农合”报帐情况,审查报帐资料,填制汇总结算凭证
并据此进行帐务处理。财务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财务监督职能,付款人对经办人员违反“新农合”制度的报销拒绝支付,财务人员对付款人违反“新农合”制度的的应拒绝支付周转金。
十七、“新农合”报帐资金实行“定额预拔”制度。各定点医疗机构应根据业务量合理确定“定额备用金”额度,财务人员与“新农合”付款人拨付或补足预拔金时应按要求完善交接手续、做好帐务处理。
十八、采购药品、卫材应取得供应商提供的税务部门监制的正式销售发票,未取得正式发票采购的药品、卫材不纳入“新农合”报销。
十九、业务收入应及时全额缴存银行,缴存银行回单应与医院营业收入结报表相吻合。医院支出原始票据必须符合票据管理的要求,签字审批手续必须完善。
第四章 资料管理
“新农合”报帐资料一式两份,一份交区合管办审核,一份留存医疗机构保存备查,两份资料必须真实有效,各种资料内容必须填写完整,并按要求按月归档。
二十、结算资料
1.住院报销凭证(必须电脑打印);
2.住院发票报销联(盖章),如参合农民参加商业保险,由商业保险公司复印住院发票,签据意见并盖章;
3.住院费用清单;
4.出院证明;
5.住院补偿汇总凭证(须经办人员、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二十一、资料的管理
1、按类别,月份、年度做好“新农合”结算资料留存的归档保管工作。
2、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妥善保管和处理参合农民的医疗文书。
4、有关“新农合”文件、实施方案、统计信息等资料参照现行档案管理办法执行。
第五章 信息管理
三
十、办理入院和出院操作的规定
1、入院登记办理。参合农民入院后必须及时准确的在“新农合”软件内办理入院操作,接口医院必须同时在本院的医院管理和“新农合”报帐系统内同时办理入院。
2、出院办理。参合农民出院时必须及时准确的在“新农合”软件内办理出院的操作,不以任何理由推迟。因为定点医疗机构没有及时对病人进行出院操作而造成其它定点医疗机构不能进行入院办理的,县“新农合”管理中心强制删除前一个定点医疗机构的出院记录,以转入或再就诊定点医疗机构的清单正常传送。被删除参合农民住院信息,按每日清单补录。
3、实行每日费用录入清单制。如无特殊情况(停电、无网络)“新农合”人员录入必须实行住院费用录入一日清单制。
新桥河镇中心卫生院
2012年1月4日
第二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
赵佳瑛
(护理学院
10护理2班)
美国的爱默生曾说“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的确,没有健康,就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就没有全面小康。9亿农民的“看病难”、“因病致贫”、“困病返贫”的问题深深牵动着中央领导的心。1996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指出:“现在许多农村发展合作医疗,深得人心,人民群众把它称为“民心工程”和“德政””。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而不解决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就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谈不上现代化社会的完全建立。为此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改善乡村卫生医疗条件,积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对贫困农民的医疗救助。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开始在全国陆续推行。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为了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情况,我上网查询了一些资料得知一些情况。大体状况如下:
在我们对某某市某某镇的某某村,某某村,某某村等四个村的234份问卷调查中,调查者的学历,年龄: 表1:
文化程度: 小学以下
小学
初中
高中
高中以上 人数(人)
136
比例(%)
9.4
25.5
58.1
36.7
11.9 表2:
年龄(岁)
18岁以下
18-40
40-60
60-90 人数(人)
142
162
比例(%)
5.3
36.9
47.3
11.7
某某镇是某某市一个经济较为发达的乡镇,依靠农作物作为主要收入的家庭只有相当少的一部分。在调查问卷中问及农民的家庭2005总收入,在8000元以下的占有54%,8001-10000元的占有14.9%,10000元以上的占有31%,而家庭医疗费用的支出每年在400元以下的占有44%,401-800元的占有34.9%,每年医药费用支出在800元以上的占有20.6%。近几年,农民的收入有了不少的增加,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收入增加的同时,农民医疗费用的支出也有了很大幅度的增加。这是我们在问卷调查中,农民普遍反应的问题。据资料显示,1990年至1999年,全国农民的平均收入从686元增加到了2240元,增加了3.32倍。但农民看病的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也分别由10.9元、47元增加到了79元和289元。也就是说农民在收入仅增长3.32倍的情况下,门诊费和住院费的费用分别增长了4.4倍和3.7倍。这意味着农民住一次院差不多要花去全年的收入,医疗费用的支出增加过快,增幅过大,致使许多农民生病后不去医院就诊,需要住院的不去住院,贫病交加。在调查中大多数人对推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持满意态度。但仍有不足:
一:保障水平低
“新农合”是以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这显示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救助农民的疾病医疗费用的而门诊、跌打损伤等不在该保险范围内,这项规定使得农民实际受益没有预想的那么大。
二:“新农合”的宣传不到位
现有的宣传多集中在表面好处上,没有树立起农民的风险意识,也没有体现出重点,没有对那些不参加的农民进行调查,使得宣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许多农民并不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他们仅从自己短期得失的角度考虑,由于自己身体好,生病住院的概率低,没有必要花那个冤枉钱。还有一些农民认为它跟以前的义务教育保证金一样,最后被政府骗走了,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宣传也没有把具体的理赔标准发给农民,使得他们在理赔时,看到那么多药费不能理赔一些农民有被欺骗上当的感觉。
三:“新农合”的程序过于繁琐
:①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农民虽然知道这项政策,但对于政策的相关内容却不是很了解。②农民从医疗保险中获得补偿时,必须经过三级政府机构的审批核查。
对此,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通知 》 等相关文件。同时,根据国务院第101次常务会议和2005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精神,从2006年起,将调整相关政策,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1)高度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2)明确扩大试点的目标和要求
(3)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
(4)不断完善合作医疗资金筹集和监管机制
(5)合理制定和调整农民医疗费用补偿方案
(6)加强合作医疗管理能力建设
(7)进一步解决好贫困农民的看病就医问题
(8)加强农村医疗服务监管
(9)继续加强农村药品监督和供应网络建设
(10)加快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1)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12)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组织领导
搞好合作医疗,有利于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医疗服务,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缓解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有利于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小康和现代化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的初级阶段,虽然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我们只要提高对合作医疗的认识,正确的对待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用事实来打消农民心中的疑虑与困惑,相信这项为农民服务的政策必将深入民心。从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向前发展。
指导老师:杨聪敏
第三篇:浅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浅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问题是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对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亲民、惠民政策,是关系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卫生改革大局的根本大计,也是有效控制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途径。能否真正受到人民群众欢迎,能否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关键是政府的工作能否得到群众的认可和信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初步成效
广大农民从新型合作医疗中得到了实惠。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当地农民小病不出区,大病转院治疗。过去看不起病、不敢看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民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切实得到了实惠,参保农民看病时不用付现金,持卡就能去定点医院看病。出院时只需交纳按补偿比例应当自付部分,其余部分与定点医院直接结算,减少了农民看病时的直接付费金额,解决了农民为看病筹措现金的问题,既方便了患者,又节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医疗机构的经营收入得到了提高,医疗条件得到改善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农民有了医疗保障,来县、乡医疗机构看病的人多了起来,医疗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医院的经营收入明显提高,添置了新的医疗设备,改善了医疗人员的待遇,防止了高水平医疗人员的流失,从总体上推动了当地农民医疗条件的改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施存在的问题
1、政策宣传不够深入,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知半解。我们从调查中了解到,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细则,1特别是参加后,需要遵守哪些规定,什么情况下才能够享受补偿以及如何结算等细节问题的宣传上,做得不到位。有调查显示,只有33.86%的农户知道报销医药费是有条件限制的,有66.14%的农户明确表示不知道;有20.68%的农户知道医药费报销手续,有13.18%的农户明确表示不知道;有9.12%的农户知道可报医药费范围,有11.46%的农户明确表示不知道。农民对报销住院医疗费用的限制条件,如何计算报销的医疗费用,医药费报销的手续等知之不详,导致农民普遍觉得报销手续十分繁琐,有的农民原本自认为能够报销的医疗费用得不到补偿,极大地挫伤了农民参合的积极性。由此可见,政府在动员农户参加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向农户讲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相关政策,以便农户在就医过程中充分享受自己的权利。
2、农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弱。让农民真正拥护和认可,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发展的基础。依靠行政手段,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加办法,参加人的权力与义务以及报销和管理办法等宣传到千家万户,使广大农民真正认识和体会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和好处,树立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自觉自愿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顺利推行的基础和保证。互助共济是传统美德,但现阶段对于并不富裕的群众都要求有这样的思想境界是不现实的。树立农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大部分农民比较现实,今天用了20元参加了合作医疗,就想着能不能得到实际的利益,许多农民认为交了钱没有生病就吃亏了,也有的觉得这个制度交了钱连资助谁都不知道等于白交。生病后能拖则拖、能扛则扛,也反映出一部分农民自我保健意识不强和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3、地方政府的管理方式让农民心存疑虑。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和推行过程中,最大的困难之一是农民普遍存在的对
政府的信任问题。担心合作医疗能不能长久,担心各项政策能否真正兑现,担心合作医疗经费会不会被截流、挪用、贪污和私分,担心在实施过程中有没有凭关系、走后门,在报销范围和额度上因人而异,等等。
4、报销比例明显偏低,农民得到的实惠较小。目前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报销比例一般介于70%~80%之间,而新农合的医疗费报销比例仅为30%~40%,与城市相比明显偏低,大部分的医疗风险仍然由农民自己承担。新农合规定的报销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但从实际角度来看,农民小病挺、大病拖的现象时常发生。
5、外出打工期间发生的住院费用报销审核程序多、周期长、手续繁琐。根据文件规定,在外出打工期间在当地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住院治疗者,除必须携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和身份证或户口簿之外,还需提交村委会和打工单位有效证明和住院病历复印件。由于村里经济的欠发达,本村外出务工人数连年增加,打工人员占了村总人数相对较大的比例。这部分人群在打工期间一旦因病住院,他们在接受治疗出院后不得不往返于打工单位、村委会与当地定点医院之间办理证明以完成医疗费用的报销,额外付出的交通费用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因病治疗的费用,产生了无谓的医疗负担。
6、缺乏技术指导,未能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的应有作用。虽然医疗定点机构采用了计算机管理,村办公室也配备了微机等信息设备,理论上对于医疗信息的控制起到了较好的协助作用,但实际应用中由于管理人员缺乏技术培训,报销、审批、汇总等工作还处于手工操作阶段。而且合作医疗补偿审批和保障兑付的工作量非常大,各种原始票证、单据和手册很多,落后的管理手段极易造成误差多、漏洞隐患多、信息交流不畅和监管困难等问题。对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对策建议
(1)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在基层第一线工作的农村干部和医务人员要深入学习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让其更加准确细致地做好群众的宣传教育和解释工作;加强对农村群众进行科学常识和科普知识宣传教育,破除陈旧保守观念,解放思想,在农村大兴“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文明新风,引导农村群众用科学的方法治疗疾病。
(2)严把审查关,做到应保尽保。在符合参保条件的范围之内,尽快将愿意参保的农村群众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项目。村、社一级的负责人在出具有关证明时要认真负责,杜绝冒名顶替现象发生。建议在医保证上贴示本人照片,以便确认使用人。
(3)合理整合卫生资源,充实和调整持有专业执业资格证的医护人员服务农村卫生工作。一是按所缺岗位招录医务人员,新招录人员全部实行聘任制,规定在三个工作内必须取得上岗证(执业证),否则予以解聘,以督促医务人员钻研业务,依法行医;二是针对岗位开展定期培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技术水平;三是制定相关措施,稳定医疗卫生队伍,提供优惠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避免优秀医务技术人才流失。继续加大对卫生工作的投入。完善乡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配齐相应的医疗硬件设备。
(4)健全管理监督机制,真正做到取信于民。一是充分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协调小组或管理委员会职责,切实履行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等工作,定期向同级人大汇报,主动接受监督;二是加强经办机构建设,按规定落实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完善工作制度,加强规范管理;三是完善基金监管机制,制定监督管理规定,形成定期审计监督制度,确保基金运作规范、透明、高效,保证制度的公平公正;四是加强医疗服务,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合理分流病源,合理诊治,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和非有效医疗费用比,减少不合理的医疗支出。
(5)切实加强医疗救助体系建设,提高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力度。一是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医疗救助实施办法,适当扩大救助对象,提高救助标准,降低救助门槛,增加救助受益面;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医疗救助,与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并轨,并统一实施,建议加大财政资助力度,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建立医疗救助专项基金;三是建立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结合机制,把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享受医疗救助的前置义务,对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抚等弱势群体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出资部分由医疗救助基金给予补助;四是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弱势群体门诊费用补偿机制,对患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尿毒症等慢恶性特殊疾病的弱势群体,实施门诊补偿,着力提高医疗救助力度。
总之,“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党的十七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的要求之一,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治之中。在十七大过后新增财政卫生投入将继续优先用于农村卫生事业和支持困难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的控制了农民“因病反贫、因病致贫”,更好的加快小康社会的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空间是广阔的,未来发展是美好的,农民将得到更好的保障。
第四篇:某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县地处***,是一个以粮、棉、油为主要作物的农业大县,是新农合试点县之一。全县总人口60.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0.1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2.94%;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业人口为408179人,参合率81.35%。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于2006年元月1日正式启动。截止3月14日,全县各定点医疗机构共接诊门诊患者40212人次,补偿门诊费用395143.7元;县内、外定点医疗机构共接诊参合住院患者3218人次,其中已出院2553人次,补偿出院病人医疗费用1170274.35元,其中最大的一笔补偿费用为12066.8元。与合作医疗开展之前相比,县内门诊人次和出院人次分别增长28%和50%;医疗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出院病人的平均医疗费用为1240.9元,较去年下降了553.2元,降幅达30.8%。
二、合作医疗启动前的筹备工作情况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1、建立了管理机构。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卫生局、财政局、民政局、统计局、人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公安局、广电局、物价局、审计局、农业局、广播电视局等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的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并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同时,全县13个镇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各村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小组。
2、建立了监督机构。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县纪委书记任主任,县人大、县政协分管领导任副主任,县监察局、审计局、物价局负责人及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成员的监督委员会。
3、落实了县、镇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由县纪委、监察局、卫生局及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组织了合管办工作人员的招(选)聘工作。通过严格的笔试、面试、考核、公示等程序,在全县范围内公开招(选)聘了18名合管办工作人员,落实了人员编制,并将人员和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其中:县合管办核定工作人员5名,13个镇合管办各核定工作人员1名,由县合管办统一垂直管理。制定出台了合管办工作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对工作业绩实行量化管理,不合格者予以解聘。
(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
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工作会议,统一思想,明确工作思路,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结合我县农民的收支情况、农民的疾病状况、健康的投入情况、医疗机构服务情况以及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意愿和出资能力等,经过反复研究和多次修改,切合实际地制定出了与我县现阶段情况基本相适应的《**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试行)》。
2、先后召开了县委常委会议、县“四大家”班子会议各1次,县合管会成员会议3次,研究部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前期准备工作。
3、2005年11月17日,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动员大会。县“四大家”领导,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各镇班子成员、卫生院院长、财政所所长、派出所所长及全县所有的村支部书记共1000余人参加了此次大会。会议要求举全县之力切实把这项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民心工程抓紧抓好。
4、县政府与各镇签订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责任状,进一步明确了具体的工作目标、任务、责任和要求。
5、认真开展督办检查。为及时了解各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县“四大家”领导先后多次到各地督办检查合作医疗工作,并将检查结果在全县进行通报,保证了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的落实。
(三)认真落实各项准备工作
1、县政府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确保了20万元的工作启动经费。通过政府采购办联系有关厂家制作了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的匾牌300个、印制宣传资料25万余份、协议书25万份、合作医疗证12万个。
2、落实了县、镇合管办办公用房和办公设施。
3、制定下发了《**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计划》、《宣传发动工作实施方案》、《关于下达基金收缴任务的通知》、《对五保户、特困户参加合作医疗实行救助的通知》、《关于规范工作程序的通知》等一系列操作性文件,确保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4、制定下发了《县合管办工作职责》、《镇合管办工作职责》、《农村合作医疗住院病人管理细则》、《定点医疗机构考核细则》、《诊疗服务项目》及《特殊病种管理办法》等等一系列相关工作制度。
5、为切实解决好“有人无户”等历史遗留的户籍问题,县公安局与县合管办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户籍管理的通知》,为“无户”农民办理户籍,为农民参合提供了方便。
(四)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工作
1、县合管办在**电视台开办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题”,每天进行合作医疗有关知识的宣传,并每周定时公布各地的工作进展情况。同时,制作了25条宣传标语在电视台进行飞播。各地都按照每镇拉横幅3条;每村刷固定标语2条、办宣传专栏3期的要求进行了落实。
2、印制了《县委、县政府致全县农民朋友的公开信》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知识问答》等宣传资料25万余份,于2005年11月30日前将宣传资料送到每一户农民家中,入户率达到100%。
3、各村(社区)都分
县内定点医疗机构287所,其中县级医院1所,镇级医疗机构17所,村级医疗机构269所;县外定点医疗机构14所,其中**市6所,**城区6所。
2、为方便农民就诊,打破乡镇界限,参合农民可在全县范围内自由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诊,保证了广大农民能够就近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3、对县内、县外定点医疗机构全部进行协议管理,并多次召开县内定点医疗机构负责人会议,进一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要求各单位严格履行《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合同》。要求各镇卫生院使用药品目录以外的药品不得超过药品部费用的5%,县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不得超过15%,且使用前必须经患者或其家属签字同意。否则由医疗机构承担药品费用。
4、召开了县外定点医疗机构负责人座谈会议,征求意见,规范对县外住院病人的管理和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拟于近期在县外定点医疗机构实行“谁治疗谁结帐”的管理办法试点,以此强化县外定点医疗机构的责任,进一步规范其诊疗服务行为。
5、为保证参合农民得到优质实惠的医疗服务和及时公正的补偿,参合农民在县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实行“先交后补”的原则,所有门诊、住院患者只须凭合作医疗证、户口本或身份证即可在结算时直接获得补偿。
6、为切实保证参合患者利益,同时进一步了解合作医疗政策,我们统一印制了《**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患者入院告知书》,在入院时由医务人员对其进行讲解后,患者或家属签字认可。
(五)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切实维护参合患者利益
1、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机构诊疗服务行为的通知》,对发生药品使用不合理、不规范;不遵循诊疗规范和常规,不遵循技术操作规程的;不合理化验与仪器检查;病历书写、管理不规范;不按时书写病历或病历记载不清楚、不完整,与发生的医疗费用不符的,或发生的医疗费与病情不符的;不坚持出入院标准,随意放宽入院指征或故意延长住院天数,挂床住院的;不履行合作医疗规定和要求,限期不整改的;虚挂住院病人,编造假处方、假病历套取合作医疗基金,经入户抽查核实的;利用职权开搭车药、回扣药及出院带药超时限的(超过三天);医务人员不验证、不登记诊治或顺从参合人员不合理需求的;不按转诊规定随意转诊的;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付范围的药品串换成其他药品、生活用品、保健食品和日用品的;将自费药品列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允许或纵容采用冒名就诊、挂名住院的等14种不规范诊疗服务行为之一者,县卫生局将责令限期整改,除追回违规所得外,并视情节轻重给予定点医疗机构或个人100至1000元处罚,同时将其违规行为作为单位考核、个人晋升晋级重要依据之一,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取消定点医疗机构资格,给予当事人吊销执业医师证、除名处理并追究单位领导责任直至撤销院领导职务。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
对发生重复收费、分解收费,不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乱计费、升级收费;自立项目收费;无医嘱计费;诊治、费用结算时不校验参合农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和身份证明的,将非参合人员的医疗费、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付范围的费用列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付范围支付的;造成合作医疗基金损失的;违反收费规定,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或分解收费项目,不执行国家规定的药品价格,造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损失的;用药范围的药品混淆计价的等8种违规收费行为之一者,县卫生局将责令限期整改,除追回医疗机构违规所得费用外,给予1000元以上处罚,并追究当事人和领导责任,造成不良后果的取消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吊销其医疗机构许可证,撤销单位负责人职务。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2、经常开展督查工作,加大查处力度。县合管办工作人员每周不定期到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抽查,检查是否有冒名顶替、挂床住院的病人,医疗机构是否存在乱收费、滥检查等损害参合患者利益的情况发生。
3、2月10日,市物价局、市卫生局联合对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进行了适当调整,我们根据《**市医疗服务项目收费价格标准》的有关规定,对《**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诊疗服务项目》进行了适当修订,对各种诊疗服务(包括检查、治疗、手术等)的收费标准一一进行调整,并上墙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同时,联合市、县物价部门对各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收费价格公示和价格执行情况进行了督查,进一步规范其医疗收费标准。
(六)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1、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继续做好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在财政扶持、政策引导、支援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2、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各定点医疗机构在进一步改善院容院貌的同时,通过提供公共厨房、晾衣场所等人性化的服务,为广大参合患者营造了优美、整洁、舒适、方便的就医环境。
3、加强了业务骨干队伍建设。各院根据自身医疗卫生服务的实际需要,有计划、有重点地挑选了一批思想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有发展潜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
4、加强综合实力建设。各定点医疗机构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和农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积极塑造“技术好、服务优、价格低、信得过”的医院形象。
5、加大了村级医疗机构建设力度。通过加强村级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加大对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逐步改善农村医疗服务设施条件,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七)广泛征求参合患者意见,不断改进工作
2、加强对资金运作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并进行统计测算,要在起付线低、报销比例高的前提下确保合作医疗基金的绝对安全,严防透支。
3、加强合作医疗基金财政专户的管理,严格实行资金封闭式运行,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三)进一步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开展经常性的督查工作,加大对不严格履行《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合同》,超标准收费、分解收费、重复收费、滥检查、不合理用药等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严格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切实减轻参合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让广大参合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
(四)进一步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建设
借国家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契机,积极争取上级的项目建设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各医疗单位的硬、软件设施,提高其服务功能,为农村合作医疗的顺利运行创造条件。
(五)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
认真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对农村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妥善解决部分农民“看不起病”的突出问题。
(六)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积极争取省合作医疗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我县软件管理系统早日安装投入使用。同时,加大人员培训力度,使之能适应信息化工作的需要。
(七)加大经办机构培训力度。
经常性地开展县、镇合管办工作人员的政策、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对合作医疗工作的管理能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合格、作风严谨、服务周到的合作医疗工作队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一项改革性和试验性的工作,目前还没有完全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可供借鉴,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今年是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开局之年,工作任务相当繁重,我们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我们坚信,有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级领导的支持与信任,我们一定能克服各种矛盾和困难,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为全县经济建设服好务,为全县人民健康服好务。
第五篇: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县地处***,是一个以粮、棉、油为主要作物的农业大县,是新农合试点县之一。全县总人口60.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0.1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2.94;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业人口为408179人,参合率81.35。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于2006年元月1日正式启动。截止3月14日,全县各定点医疗机
构共接诊门诊患者40212人次,补偿门诊费用395143.7元;县内、外定点医疗机构共接诊参合住院患者3218人次,其中已出院2553人次,补偿出院病人医疗费用1170274.35元,其中最大的一笔补偿费用为12066.8元。与合作医疗开展之前相比,县内门诊人次和出院人次分别增长28和50;医疗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出院病人的平均医疗费用为1240.9元,较去年下降了553.2元,降幅达30.8。
二、合作医疗启动前的筹备工作情况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1、建立了管理机构。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卫生局、财政局、民政局、统计局、人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公安局、广电局、物价局、审计局、农业局、广播电视局等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的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并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同时,全县13个镇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各村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小组。
2、建立了监督机构。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县纪委书记任主任,县人大、县政协分管领导任副主任,县监察局、审计局、物价局负责人及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成员的监督委员会。
3、落实了县、镇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由县纪委、监察局、卫生局及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组织了合管办工作人员的招(选)聘工作。通过严格的笔试、面试、考核、公示等程序,在全县范围内公开招(选)聘了18名合管办工作人员,落实了人员编制,并将人员和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其中:县合管办核定工作人员5名,13个镇合管办各核定工作人员1名,由县合管办统一垂直管理。制定出台了合管办工作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对工作业绩实行量化管理,不合格者予以解聘。
(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
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工作会议,统一思想,明确工作思路,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结合我县农民的收支情况、农民的疾病状况、健康的投入情况、医疗机构服务情况以及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意愿和出资能力等,经过反复研究和多次修改,切合实际地制定出了与我县现阶段情况基本相适应的《**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试行)》。
2、先后召开了县委常委会议、县“四大家”班子会议各1次,县合管会成员会议3次,研究部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前期准备工作。
3、2005年11月17日,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动员大会。县“四大家”领导,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各镇班子成员、卫生院院长、财政所所长、派出所所长及全县所有的村支部书记共1000余人参加了此次大会。会议要求举全县之力切实把这项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民心工程抓紧抓好。
4、县政府与各镇签订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责任状,进一步明确了具体的工作目标、任务、责任和要求。
5、认真开展督办检查。为及时了解各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县“四大家”领导先后多次到各地督办检查合作医疗工作,并将检查结果在全县进行通报,保证了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的落实。
(三)认真落实各项准备工作
1、县政府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确保了20万元的工作启动经费。通过政府采购办联系有关厂家制作了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的匾牌300个、印制宣传资料25万余份、协议书25万份、合作医疗证12万个。
2、落实了县、镇合管办办公用房和办公设施。
3、制定下发了《**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计划》、《宣传发动工作实施方案》、《关于下达基金收缴任务的通知》、《对五保户、特困户参加合作医疗实行救助的通知》、《关于规范工作程序的通知》等一系列操作性文件,确保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4、制定下发了《县合管办工作职责》、《镇合管办工作职责》、《农村合作医疗住院病人管理细则》、《定点医疗机构考核细则》、《诊疗服务项目》及《特殊病种管理办法》等等一系列相关工作制度。
5、为切实解决好“有人无户”等历史遗留的户籍问题,县公安局与县合管办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户籍管理的通知》,为“无户”农民办理户籍,为农民参合提供了方便。
(四)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工作
1、县合管办在**电视台开办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题”,每天进行合作医疗有关知识的宣传,并每周定时公布各地的工作进展情况。同时,制作了25条宣传标语在电视台进行飞播。各地都按照每镇拉横幅3条;每村刷固定标语2条、办宣传专栏3期的要求进行了落实。
2、印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