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从严治党的路径探析

时间:2019-05-14 21:57: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从严治党的路径探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从严治党的路径探析》。

第一篇: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从严治党的路径探析

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从严治党的路径探析

【摘 要】2014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各个领域揭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中国共产党作为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成功的关键,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继续推进从严治党不仅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更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需要。以作风建设切入从严治党,将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相结合引领从严治党,借反腐倡廉建设保障从严治党,实现从严治党的全面升级,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障。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从严治党;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1-0024-02

一、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从严治党的战略意义

(一)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从严治党

自1978年起的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的强国之路,经过近40年的发展,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这并不代表中国的建设已经完成。2012年,习近平提出新的战略任务,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100年”的发展目标。为完成新阶段的发展任务,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突破性的将中国的改革升级,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主张。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已经完成了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任务,下一步就是要继续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路径在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体举措在于各领域进行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要“?y筹推进各领域改革”,“零敲碎打”的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由此可见,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极为宏大的改革任务。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新阶段面对新的任务和要求,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是必要且必须的,这不仅符合从严治党的原则,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历史重任对党的必然要求。

(二)加强党的建设需要从严治党

2014年起,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一个拥有8 700多万党员,一个在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政党,如何在新阶段下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的考验,如何扛得了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的危险,如何抵得住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诱惑,这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中国共产党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党,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中的先进分子,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地位以及肩负的历史使命也要求中国共产党治国要先治党,治党要从严。

党的建设作为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重要法宝。面对复杂的执政环境、宏伟的奋斗目标,增强忧患意识、从严治党,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才能使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而且要知道“打铁还要自身硬”,党要管党,要不断自我净化、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要在从严治党中实现清正、清廉、清明。

(三)密切联系群众需要从严治党

中国的发展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党的领导是通过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发挥作用的,只有到人民群众中去,了解人民群众的想法和需求,才能够制定出正确恰当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同时人民群众需要党的领导。领导人民必须要有权威,权威从哪来,不是强权、压迫,更不是武力,权威来自于人民的信任和认可。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实事,想人民之所想,解人民之所需,才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权威。此外,党的领导需要掌握规律,而规律从哪来,规律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实践,要想掌握规律,必须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要清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不仅是喊口号,更重要的是从严治党。只有具备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原则,保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作风的政党才能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共产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质、优良作风,只有这样,才能同人民群众一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从严治党的路径

(一)以作风建设切入从严治党

中国共产党的作风作为党的性质的反映,是中国共产党的外在形象,是人民群众了解共产党的第一途径。如果作风出了问题,不仅会影响政党本身的发展,更严重的是会影响群众基础。因为作风问题本质即是党群关系问题。

为遏制不正之风对党的形象以及群众基石的破坏,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从严进行作风建设迫在眉睫。首先,破“四风”,立新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奢靡主义是当前人民群众最为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破坏党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因此务必要以壮士断腕的态度破“四风”,同时立新风,新风即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作风等。其次,作风建设常态化。作风问题不是一时就可以解决的,其具有“春风吹又生”的特点,之所以作风建设一直在抓,而问题一直在出,就是因为对作风问题认识不清。要明了推进作风建设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作风建设从没有休止符,以坚决的态度、持久的决心、细化的措施、长期的努力进行作风建设才是正道。最后,实现作风建设制度化。作风建设要抓常、抓细、抓长,更需要实现制度化,以具体的章程制度巩固建设成果。通过思想教育实践活动固然可以解决作风问题,但因作风问题反复性和顽固性的特点,就必须以制度权威来巩固作风建设成果,提升作风建设的效力。

(二)以思想和制度建设引领从严治党

从严治党,一靠教育,二靠制度,但当二者相合,同时、同向发挥作用可以达到1+1>2的效果。首先,教育即是对共产党进行思想建设。理念信念是思想建设之首。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初起,就是一个拥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政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无论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中国共产党都能支撑下去,靠的就是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所以必须坚持和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以抵制错误思潮的影响,譬如“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终结论”“修正主义”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只有补足精神上的“钙”,才不会得“软骨病”。同时,要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时代瞬息万变,国际和国内环境都在时刻发生的变化,只能从实际出发,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改革中遇到的困难,才能科学执政。中国共产党作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在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要时刻不忘学习马克思主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应对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和困难。

其次,从严治党不可忽视制度建设。制度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保障,在“五位一体”的党建系统中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是从严治党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无论是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乃至反腐倡廉建设最终都要落脚到制度建设,以具体的规章制度来巩固建设成果。但是目前党的制度体系仍存有不足,在执行力上仍存有偏差,因此,以问题为导向,以“于发周延,于事简便”为原则,建立具有针对性、时效性、操作性的制度,立明规矩,破“潜规则”是必要且必须的。此外,制度一经形成,必须要严格遵守,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党员、干部,无例外、无特权,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硬约束。

(三)以反腐倡廉建设保障从严治党

腐败问题作为阻碍党的建设以及社会发展的“恶性肿瘤”,治理腐败可谓是历届领导集体的重要任务。中国目前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社会制度体系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缝隙和漏洞使贪污腐败者有机可乘,此外受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影响,部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薄弱,从而造成党内存在贪污腐败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以零容忍态度治理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在此以2015年为例,仅一年时间就有30多名中管干部被立案审查,40多名中管干部被开除党籍,全国共查处“四风”和腐败问题8万多起,处理9万多人,近2万人被通报曝光,落马的省部级官员总计120多名,违反八项规定接受党纪政纪处分的干部共计23 951人。这些数据可谓是不太光彩的“功勋章”,但从另一方面来讲,问题官员被处理对其他党员干部产生了一定的震慑力,使全党、全社会明晓一个道理:无论官有多大,只要有问题,只要违背党纪法规,都会被查处。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指示中,习近平为党员干部做人做事划出四条底线:法律底线、纪律底线、政策底?以及道德底线。划出这四条底线,不仅是让党员干部明底线,更重要的是守底线,只有明底线、守底线,才能推进政治生态风清气正,才能促进反腐倡廉的建设。此外,还需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想腐的自律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用腐的保护机制,从而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

参考文献:

[1]靳志强.论习近平党建思想的科学体系、特征和意 义[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4).[2]蒯正明.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J].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2).[3]罗旭.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 力推进政治生态风清气正[N].光明日报,2016-01-13.[4]祁冰,唐淑楠.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路径选择 [J].理论界,2015,(7).[5]赵凌云,苏娜.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十大重 要论点[J].理论导报,2015,(1).[责任编辑:秦 超]

第二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一、“四个全面”非首次提出

“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方略的形成和提出是一个循序渐进、日臻完善的过程。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带新上任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国家博物馆的《复兴之路》展览,高调提出“中国梦”,也提出了第一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3年11月十八大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提出“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4年10月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精神主旨。

二、关于“四个全面”的相关评论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26日报道称,虽然今年两会不涉及换届,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平年例会”,但媒体对“四个全面”的集中讨论,为即将开幕的两会带来不平常的信息。

美国《国际财经时报》25日刊文称,官方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宣传习近平的“四个全面”并非偶然,因为一年一度的“两会”3月份即将在北京召开。

德国《世界报》网站2月25日报道,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习近平在农历新年前的春节团拜会讲话中,主张要以前任们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指导,习近平在此次讲话中也讲到了自己的理论,他把自己的准则称为“四个全面”。这一表述隐藏着给国家发出的让中国崛起为世界社会主义强国的行动指示。

日本《外交学者》杂志刊文指出,“四个全面”是习近平推动实现“中国梦”的蓝图,同时也是中国进入发展新阶段后的领导方针,很可能会为共产党不断改善治理国家的方式提供足够的契机。

《卫报》指出,在中国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之下,习近平提出了“中国梦”口号,成为战略制高点。

《国际财经时报》则总结称,“四个全面”或将成为习近平给共产党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同时也再次强调了习近平在今后执政过程中的首要任务。

《联合早报》发表的于泽远文章的标题更显一针见血—《习近平的“理论标志”》,文章预判,“四个全面”不仅将是下月“两会”上的“主旋律”话题,还可能作为习近平时代的“理论创新成果”。

【意义】

“四个全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三大战略举措,都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也要体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三大举措实施得不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就要受到影响,目标就不能保证实现。

三大战略举措之间密切联系。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由党来领导,因此,就必须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也必须由党来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道路。党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即全面依法治国。同样,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正确处理改革创新与于法有据的关系,在改革的过程中及时做好法律立、改、废的工作。而全面依法治国,也要坚持改革方向和问题导向,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

【一句点评】

“四个全面”让中国梦更加明晰。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五位一体,新增了生态文明建设。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指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说明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

生态文明和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有所同又有所不同。它们的相同点是,三种文明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不同点是,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环境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告诫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尤其是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给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水污染、废气污染以及最近常出现的雾霾天气,给百姓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这也让生态问题逐渐成为人们的关注点。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三者之间的联系是,生态文明既包含物质文明的内容,又包含精神文明的内容。生态文明包含物质文明指:它并不是要求人们消极地对待自然,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而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生态文明包含精神文明指:它要求人类要尊重和爱护自然,将人类的生活建设得更加美好;人类要自觉、自律,树立生态观念,约束自己的行动。区别在于,生态文明的内容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不能完全包容,即:生态文明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基于此,十八大报告提出五位一体的概念,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融入生态文明建设,无疑是利国利民的明智之举,更是对国家、社会以及社会公众的良性引导。此举强调了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这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兼得的重要战略决策。目前,全国有20多个省份正在对“先看病后付费”模式进行探索,不过卫生部官员表示,卫生部从未要求今年年内“全面推行”。你如何看待“先看病后付费”。

“看病难、看病贵”是一个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的民生话题。目前卫生部倡导在有条件的地方试点“先看病后付费”制度,但未要求“全面推行”,因条件限制,短期内也无法全面施行。

推行“先看病,后付费”的益处主要表现为:一是体现了医院“救死扶伤”的使命和对生命的尊重。在很多医院,病人住院之前,都要先交纳数额不小的押金。如果病人不能及时交押金,一些危重病情的治疗就会被延误,耽误了宝贵的治疗时间;二是“先看病后付费”打消了一些居民看病时的顾虑,不必担心“无钱看病”的尴尬,有利于改善医疗关系,医院赢得病人更多的信任。

但“先看病,后付费”模式在全国大面积推行,基本条件尚不具备,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不少难点。

一是医院垫付资金压力较大。随着住院病人的迅速增加,医院需要垫付大量资金,包括购买药品、耗材等。由于医保不能及时结算,很容易造成“医保欠医院,医院欠药商”的恶性循环。

二是病人欠费现象难以杜绝。由于医保报销比例有限,个人自付部分还较高,有的患者就会选择欠费。目前,我国的社会征信系统尚不完善,医疗机构之间也不联网,仅靠卫生部门很难解决患者欠费问题。

为了让短期内无法推行的“先看病后付费”有落实的可能,应该有长期的、全面的改革规划跟进。

首先,卫生部门、医院应该和司法等部门积极联合,建设医疗信用系统,敦促更多人重视医疗信用,积极履行医疗合同,及时缴费。

其次,地方政府应加大医疗改革资金的统筹力度,增加“新农合”、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的报销额度,群众掏的钱不多,就会减少“跑单”的可能,医院也能得到稳定的经济支撑,维持常态运营。

最后,要加快医保异地联网结算的步伐,让更多群众凭借一张医保卡,就能在更多地方、医院,甚至在全国的医院都能进行网络结算,及时报销,为“先看病后付费”全面实施创造条件。

要让“先看病后付费”这种模式在全社会得到更多复制和推广,需要全社会的合力。一个文明社会,应该把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政府的基本责任,这也是公民应该享受的基本权利。

不摆鲜花、不挂彩球、不铺红地毯、会议“瘦身”、杜绝浪费„„近期地方“两会”中显露出的诸多新气象,是各地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八项规定的结果,颇得好评。但“凡事贵有恒”,如何将改作风长期坚持下去,而非往来“一阵风”,这很考验各级政府的恒心、决心和勇气。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一个执政党的作风好坏,关乎民心向背、国运兴衰。无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是构建和谐社会,无论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还是推动反腐倡廉工作,都需要良好的作风。一些干部思想认识不够,自我要求不严,热衷讲排场、求享受、好奢华,不仅影响党的形象和公信力,也伤及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的利益。

当前出现的新气象固然可喜,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必须常抓不懈。关键在于“常”、“长”二字,必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坚持下去。具体而言,必须从思想上引起重视,依靠制度完善落实,并加强监督查处。

要想避免作风问题“反复发作”,首先应该将行动内化为思想认识而非应景式“作秀”。各级干部只有牢记自己的使命,树立勤俭观念,消除特权思想,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严格自律,才不会或对改作风持观望态度,或依旧我行我素,生出各种“变通”之举。

只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将改作风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才能将改作风的实效延续下去。只有建立完善的操作细则,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减少各种权力的“不作为”和“乱作为”。

在全国上下广泛开展改作风的时候,一些地方个别单位作风依旧。种种情况表明,要想改使改作风持之以恒,还应加强监督查处。一方面应当公开透明各项公务行为,另一方面还应引入民主监督,加大惩处力度,才能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将改作风进行到底。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日前表决通过《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将于2015年6月1日起实施,明确所有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室内区域及公共交通工具禁止吸烟。这意味着,只要是“带顶带盖”的室内公共空间都将全面禁烟。

不在公共场合吸烟,尊重他人“免于吸二手烟的权利”,是遵守公共文明的表现。现在出台的北京最严禁烟条例,算是在禁烟上迈出了一步——既然方向是对的,就要做得更到位。要想提高公民的公共文明素质,改变国人的许多陋习,就必须制定有效的法规并严格执行。

正因如此,北京最严禁烟令要“倒逼”出习而惯之的公共文明,注定将是一场韧战。这条法律要落到实处,就一定要有严肃的执法实现习惯的“倒逼”。乐观的是,《条例》中明确了“卫生执法为主、行业监督为辅”的控烟执法模式,明确了公安、城管等部门纳入控烟执法的人员构成,并明晰了不听劝阻者的惩罚依据,与以往的一些禁烟令相比,显然准备更为充分。

文明固然是一种由内向外的生存方式,但它的源头,通常来自公序良俗与法律法规的约束。设定一个规则,信仰之、敬畏之,而不是敌视之、对抗之,久而久之,才会下自成蹊、汇流成河,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文明。多年之后,当北京的“最严”模式复制到全国、执行到每处,当不在任何公共场所吸烟成为全体国人共同墨守的规则,回看这部“史上最严”的北京控烟条例,一定会有别样的光彩。

医保异地直接结算

人社部、财政部、卫计委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基本医疗保险2015年将实现省内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2016年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基本实现,大多数省份建立了省内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并开展了直接结算,一些地区还进行了“点对点”跨省结算的尝试。但异地就医结算手续依然比较复杂,异地医疗服务监管尚不到位。而近日人社部、财政部、卫计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于就医难的解决是十分有必要的。

医保异地结算大大方便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对于大城市的外来人员更是一种福音,这不仅可以让他们享受到与他们户口所在地同等的优惠,而且也节省了他们为了报销医保费用奔波两地的费用,更为重要的是,这大大节省了他们的时间。同时也体现了我国政府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决心,充分说明了我国全民医保已基本实现,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国家在逐年加大改革力度,不少改革举措越来越细致入微地惠及广大城乡居民。

但是,要想彻底的实现异地医保直接结算,还需要克服两个困难:首先,要合理解决患者“扎推”大医院难题。在现行医疗体制下,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导致城乡医院空空荡荡,而大城市大医院人如蜂拥,而解决异地就医报销难题可能会为患者异地就医提供了更多便利。卫生行政部门要抓紧建立健全分级诊疗体系,推动城乡医疗资源均衡发展,并理性引导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切实做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离乡,大病不出县,疑难病不出省。

其次,各地区医保人均缴费基数、收费标准、报销比例、药品报销范围、医疗服务报销目录等缺乏一个全省乃至全国的统一标准,这无疑给医保异地结算加大了难度,所以在实现医保异地直接结算之前,要尽快从国家层面上制定统一的医保金统筹、报销等具体政策,并自上而下统一推行,最终实现国家层面、全国范围的统筹统保。

“病历之病”如何治

今年8月28日,针对医疗纠纷案件审理中发现的问题,北京朝阳法院向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出两份司法建议函,建议其完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明确各种病历的完成时限、电子病历的锁定方式、流程及医疗机构的告知义务等,以减少病历瑕疵及病历异议的发生。

病历之“病”为何治而不愈? 事实上,屡屡发生患者病历被医方无端修改,成了医疗纠纷司法案件中说不清理还乱的证据,就在于病历监管机制缺失公开透明的阳光机制,现行制度仍存有隐蔽操作空间,随意性漏洞太大。究其因,还是在于没能够对症下药,找准病历之“病”的病根。其实,病历染“病”是源于缺失公开、透明的阳光监管机制的建设。长期以来,医院对病历采取的都是封闭运行管理,缺乏让患者及其亲属能参与其中的看得到、看得清的透明管理机制,加之内部监管缺乏对不规范病历以及更改病历的问责,只会让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制度空转,成了中看不中用的“稻草人”。可见,只靠一纸不透明,又缺乏约束力的病历书写规范制度去治病历沉疴,犹如隔靴搔痒,只治标不治本。

因此,治疗病历之“病”,还得从阳光透明的监管机制建设上入手,让患方知情权归位,在阳光下运行杜绝医权越位,治病历之病还需采取“阳光疗法”为病历书写规范制度去补漏、兜底。只有,建立健全权责相匹配的阳光透明监管机制,才能解病历染“病”之忧。

线上餐厅中的卫生安全

最近,有杭州的消费者投诉外卖商家的卫生标准不达标。记者采访发现,不少“线上餐馆”厨房卫生条件极差,食品变质,墙上还有蟑螂。一些外卖网站承认平台对商户把关不严,由于利益驱动,导致审核不够严格,把许多证照不全的小餐馆挂到网上去接单。

随着美食外卖网站和手机订餐APP程序的普及,现在只要打开电脑或手机,图片上的一道道美食就能送到消费者的餐桌上来。这种“鼠标加车轮”的订餐模式,越来越受到白领和学生的喜爱。同时,这类订餐平台不仅受到了品牌餐饮店的追捧,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小餐馆开始注册网店。

许多“线上餐馆”没有“三证”,为何能到网上开业经营?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面对市场中出现的这个“新生事物”,我们的监管部门还没有“醒过神来”,还没有明晰监管“线上餐馆”的职责定位。比如,目前工商部门对餐饮企业有营业执照、卫生证、从业人员健康证等一系列监管措施,可以到餐饮服务场所进行现场执法检查。

而为了提高覆盖率、吸引消费者,不少互联网外卖平台会尽可能多地发展商户,对食品经营户的证照是否合法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这样的商业合作模式下,有时只需要一张诱人的菜单,就可以成为外卖网店,从而导致“线上餐馆”良莠不分,其中不乏一些滥竽充数者。

对那些“三无”餐馆,必须顺藤摸瓜、一查到底,如此才能力保“线上餐馆”没有滥竽充数者,也才能确保广大订餐者“舌尖上”的安全。

因此,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在法律上政府该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这样才能坐到解决纠纷时有法可依。

其次,相关监管部门也要加强监管力度,对网上订餐网站和外卖APP公司等经营者的经营资格进行审查,提高准入门槛。规定订餐网站、外卖APP公司和实体商家签订合同,明确双方权责。同时,监管部门也要对网上餐厅进行定期排查,不符合卫生标准的,要坚决取缔。同时外卖APP公司也要加强对商户的严格审核,提高商家的准入门槛。最后也要发挥消费者的监督作用,鼓励消费者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敢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相关部门投诉。

“一带一路”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提出“一带一路”战略?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广泛认同。

为什么提出“一带一路”?

区域合作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发展战略对接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

中国深度融入世界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延伸阅读:

中国为什么必须要搞“一带一路“:原因、战略规划及时代背景解读

“一 带一路”是习主席访问中亚和印尼的时候提出来的。“一带”指的是陆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到中亚、中东再到欧洲这样一条带状之路。“一路”是指海上“丝绸 之路”。其实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海外贸易早就有了,宋朝时非常发达,明朝有郑和下西洋。今天这个概念是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提出来的。

今天我讲几点看法:

第一,中国必须搞“一带一路”。

第二,中国有能力搞。

第三,不好搞。

最后,我有信心中国能搞好。

一、中国必须搞“一带一路”,为什么?

国内很多人质疑中国内部的很多事情都还没有处理好,搞这么大一个规划做什么?我认为必须要搞,是因为做“丝绸之路”有它内部的需求,也有外部的需求。

内部需要:中国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开拓海外空间。

从内部需求说,丝绸之路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机部分。开放是中国过去30多年经济发展重要动力,在早期主要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无论是引进技术也好,出口中国商品也好,对促进中国的经济都起到了巨大作用。现在中国国内经济增长缺乏动力,需要新形式的开放。

中国现在人均GDP是7500美金,属于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国下一步要把自己提升为高收入经济体。但是根据世界银行统计的二战以后100多个国家看,只有十几个国家逃避中等收入陷阱,成为高收入经济体。那么这十几个国家里面,大部分是资源性国家,除此之外,能逃避中等收入陷阱的就是东亚社会,比如日本、亚洲四小龙。除了这五个经济体,其它就没有了。虽然我们有信心逃避中等收入陷阱,但是我觉得很难。

日 本能够逃避中等收入陷阱有它特殊的背景,战后它被美国占领,西方基本上把整个市场开放给了日本,日本没有花很大力气就进入了西方市场,成为西方一部分。亚 洲四小龙也有特殊背景。第一,亚洲四小龙经济体比较小;第二,亚洲四小龙很多方面是属于西方治理的。中国现在的情况不一样,国际环境不好,西方对中国搞贸 易保护主义。还有中国是13亿人口的第二大经济体,要从中等收入提升到高收入水平,这是世界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西 方怎么发展起来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是西方经济发展的内在一部分。如果大家都读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话,资本需要赢得更多海外空间,商品需要寻求更多海 外市场。那么这不是说中国要搞帝国主义,搞殖民主义,中国可能会搞一种新形式的国际合作,抛开老殖民地主义、老帝国主义的做法。但从国际经济的角度说,中 国同样需要寻求新的市场、投资空间,中国的产品也需要进入世界市场。

外部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失衡,那么如何重新平衡呢?我觉得要把中国放到世界经济需要平衡的背景下。现在东西方、南北方互相指责,世界经济到底怎么失衡的,美国指责中国,中国指责美国。但实际上世界经济不存在理想的状态,世界经济失衡是每一个主权经济体本身失衡的结果,因 为美国的经济是失衡的,欧洲的经济是失衡的,中国的经济也是失衡的。那么世界经济如果要重新走向平衡,就需要每一个国家的经济走向平衡,美国没有承担责 任,美国的工业化和制造业比欧洲好些,但主导美国的还是金融资本,还是华尔街资本主义。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反而使世界经济越来越失衡。

欧 洲主要是社会投资跟经济投资的失衡,因为它的成员国无法走出独立国家的范畴。希腊、法国的大众民主、一人一票跟它的经济结构完全不相配套。民主本身是个好 东西,但是一人一票目的就是一人拿一份,大家都是独立国家,一人拿一份。但一人拿一份的福利制度要生存下去,前提是一人要贡献一份。但是大众民主的一人一票能保证一人能拿一份,却不能保证一人贡献一份。所以欧洲也没有能力改变世界经济的失衡。

从这个角度说,中国有能力改变世界经济。更重要的是,中国为什么必须做?从毛泽东时代就开始,中国在上世纪50、60年代那么苦,仍然援助非洲,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不仅是经济学而且还是国际战略意义上的表述。比如毛泽东的“三个世界”。所以无论是国际经济战略还是中国本身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国必须走“一带一路”。

十八大以后,中国的外交格局基本上就是“两条腿,一个圈”。一条腿跟西方大国,尤其是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第二条腿就是针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一带一路”。“一个圈”就是周边国家。从地缘政治环境看,中国周围几十个国家,如何处理好关系非常艰难。中国周边的环境在恶化,各方面都在恶化。这就是中国“丝绸之路”的国际大背景。

二、中国有能力搞“一带一路”,因为中国有“三宝”

中国是唯一有能力让世界经济再平衡的,美国没有这个能力。尽管美国重返亚太地区,但是在中东陷入麻烦,中东的政治秩序基本上是美国建立起来的,但是美国现在破坏自己建立起来的秩序。美国有三大负担,一个负担就是做世界警察,做世界警察要付钱;第二个负担是美国要搞联盟,比如跟日本、菲律宾等;第三个负担就是输出民主,比如中东的埃及和伊拉克,他们的政治建设都跟美国有关系。

一 个人如果在台上的统治不符合美国利益,美国就要推翻他,建立起对它更有利的政权,美国这个想法太简单。美国破坏了原有的政权后,并没有建立起它希望的民主 政权,而是造成了失败国家,在中东秩序基本没有了,现在以色列基本上不相信美国了。以色列总理去美国,不见美国总统,而是去国会演讲。所以美国所谓把战略 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中国是过分担心了。美国如何重返亚洲?它除了军事上最强大以外,其它就没有了。

对东南亚国家来说,当然希望对中国和印度的军事崛起有个再平衡,但他们不希望美国军事回去,因为如果中国跟美国之间形成一个军事的竞争的话,对东南亚国家最不利。他们希望美国经济力量回去,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凭什么回去?美国的资本走向哪里,美国政府没有影响,资本还是走向它自己该去的地方,美国政府所能做的就是一些政策上的调整,美国的资本还是自己说了算。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国家要吃资本的饭,跨国公司实际上不属于任何一个主权国家。所以美国和欧洲都没有能力再平衡世界经济,中国为什么有能力?

第一,中国有过剩的资本,肯定要走出去。为什么有“丝绸之路”?这是资本走出去的需要,政府只是顺势推出。西方的开放,中国上世纪80年代的开放都是资本推动的。

第二,中国的产能过剩,这也要有出路。中国大规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时代基本过去了,东部、中部基本上饱和,也就西部还有一些空间,钢铁、水泥等等的产能过剩去哪里?必须找到出路,这跟西方以前一样,需要开拓新的市场、新的投资空间。资本需要投资空间,过剩产能需要新的市场。

第三,中国积累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经验。“丝绸之路”除了传统的贸易投资以外,现在还有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具能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家,“一带一路”上,除了像新加坡这样少数的国家有钱,其它都是很平均的较低发展水平的国家,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过剩的产能、中国的资本、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都是这些国家所需要的。

东南亚、中亚都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所以中国建立亚投行(坐观君插播:回复“亚投行”可提取相关文章哦),进行互利互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方有几千亿美元的缺口需求。欧洲没钱,中国有钱,中国过剩。因为中国的老百姓和银行手里有很多现金,这么庞大的现金要转化成资本走出去,这是必须的。

三、“一带一路”不好搞啊,因为挑战不少

“一带一路”战略不好实施,挑战很多。现在国际上基本分为三种态度。

第一类是美国日本这样的既得利益国家。中 国走出去的话,既得利益肯定反对,因为中国作为新得利益,既得利益反对新得利益,我想天经地义,中国习惯也好,不习惯也好,这是事实。中国的改革开放,基 本上走过了三个阶段,“取进来”、“接轨”都不会跟外部冲突,但从本世纪初开始走出去,走出去就要发生冲突,因为你要触碰别国的既得利益,所以欧美反对很 容易理解。

第二类与之相反,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欢迎的,因为他们需要发展,需要资本投资,但西方资本投资受制于政治原则,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银行又设置了很多附加条件,比如民主、自由、人权、宗教等等,但这在发展中国家就是鸡和蛋的关系,我没发展,如何讲人权,如何讲自由?所以这些国家希望中国能去投资,中国不像西方那样设置政治化的条件,所以这些国家是非常支持中国的。

第三类就是对中国保怀疑态度的国家,这 也分为两种。像韩国,本身对中国经济非常依赖,但是它受美国的压力,也不好公开表态,因为美国是它的战略同盟。澳大利亚也是一样,受美国的压力很大。另外 像印尼这些国家对中国到底要做什么不清楚,所以抱怀疑态度。当然这也与中国做得不到位有关,“丝绸之路”已经搞一年多了,到底什么方案,现在也没说清楚,我们的知识储备不足,人家不了解也不为过。

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国际上基本就是以上三种态度。

另 一个困难是,我们现在只是强调“丝绸之路”就要走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道路,但这对很多国家来说就很麻烦。比如我们要修从云南到新加坡的铁路,越南就反 对,这不是经济规划的问题,是国家安全的问题,像菲律宾、越南跟中国有领土纠纷,修高铁等基础设施,他们就要怀疑是不是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中国投资斯里 兰卡,印度就担心中国是否建立对它的包围圈。

之前,中国在非洲、缅甸、斯里兰卡大规模的投资基础设施,已经损失了很多钱,中国无法保证资本安全。老殖民主义时期,签了合同你不做,军队就派过去了,现在中国不能那么做了。而且“一带一路”上的很多国家政治很复杂,不像中国有个共产党做稳固的政治支柱,比如泰国、埃及,军方、宗教势力、反对派都是分化国家的力量的。像越南总书记、总理、议会分开,不像我们习主席“三位一体”,越南可能是下一个发生颜色革命的国家。面对这些国家,我给这个总统签的协议,下个总统上来了就不承认了。

四、我有信心中国能搞好“一带一路”

即使有这些困难,我觉得中国还是能够做好的,为什么有信心?是客观需要。世界还是要发展,发展是主题,尤其是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比如在东南亚,新加坡老是感觉到不安全,因为旁边都是穷国家。他们要发展只有中国有能力资助,“金砖四国”其他三块不及中国一块重。

应为“朝贡体系”平反

中国为了探索新型合作方式,提出了“利益共同体”等口号,但我们需要考虑未来10年、20年的体系,我觉得今天我们该为“朝贡体系”平反,我们以前批判“朝贡体系”太过了,西方干脆把中国的“朝贡体系”看成中国的帝国主义。但是我觉得朝贡体系实际上是一个自由贸易体系。我曾经和英国人开玩笑,英国打开中国大门是靠坚船利炮,而朝贡经济之下,小国家要打开中国的大门,要叩头的。那么大个国家,你叩几个头就好了。英国人来了以后,叩头会觉得有失身份,但其他国家都没有感觉叩几个头有啥丢脸的。

当然,我所说的“朝贡体系”,不是指自己吃亏对方绝对得好处的不可持续的模式,也不是要回到“叩头”的状态下。它是我吃点亏也能得好处的状态,实际上中国跟东盟自由贸易区就是这样的“朝贡体系”。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什么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能做得好,就是东盟国家要五毛,中国给一块,给东盟带来很大好处。

中国的“富邻”政策比马歇尔计划更好

如果中国要可持续发展,我觉得“富邻”这个口号就非常重要了,如果你富裕起来了邻国不富,谁买你的商品?其他国家也富裕了,大量买你的商品,才可持续发展。而中国的文化就有这种包容精神,所有我就更自信了。我觉得中国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就非常好。

“一带一路”也可以简称为中国的“马歇尔计划”,甚至会比马歇尔计划做得更好。中 国人常把马歇尔计划当成美国推行帝国主义的一部分,实际上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经济确实非常重要,如果没有马歇尔计划,二战中被摧毁的欧洲经济就很难复苏。但 它是排挤东欧国家的,只是针对西欧国家,如果马歇尔计划也是开放性的,也是向东欧国家开放的话,苏联集团就做不起来,很容易垮掉,正因为马歇尔计划是排他 性的就形成了后面美国跟苏联之间的比赛。(坐观君再插播:关于这个问题是存在分歧的,回复“马歇尔”可提取相关文章哦)

我觉得中国“丝绸之路”就要非常开放,越开放越好,要让别人参加,开放可以减少成本。西方国家比如英国就有很多经验,中国走出去也就是才几年时间,所以中国要学习大国的经验,要谦虚些。

还有开放当然不仅仅是向国外的企业开放,而应当向中国的民营企业开放。其实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非常快,无论在非洲还是东南亚,都是非常成规模的,而且中国的民营企业走出去实际上比国有企业更早,鼓励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走出去,资本的构成就更合理。

中国要建立自己主导的国际秩序,否则会受惩罚

“丝绸之路”不仅是经济项目,更应当做成一个国际治理的项目,至少是一个区域治理的项目。就像基辛格说的,现在国际秩序、区域秩序,都是近代西方发展的结果,东南亚的秩序完全是西方的延伸,尤其是美国地缘政治影响扩张的结果。现在中国崛起了,美国的地缘战略慢慢缩回去了。

新 加坡就比较聪明,把中国的国际空间看成自己的国际空间,台湾寻找中国之外的国际空间,不可能。中国地缘政治的扩张,不是说要搞帝国主义,而是你成长起来以 后,自然而然会成为一个秩序,这是自然秩序。如果你不去建立这样一个秩序,走出去的利益就得不到保护,其他的利益就建立不起来,西方的国际秩序就是靠世界 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来主导。

中国很聪明,不反对这个秩序,而是加入这个秩序,在这个秩序中往上爬,尽管美国不让你上去,但中国不应该从现在国际秩序中退出,还是要跟西方交往,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同时中国不要忽视自己的秩序,如果不去追求自己的利益,不想把自己国家利益最大化,最后反而会受到惩罚。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只有在国际秩序或区域秩序中硬了,内部才会更稳定。这个世界非常现实,有些方面我是不怎么相信软实力的,我更强调硬实力,软力量必须建立在硬力量之上。现在外面说中国威胁论,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威胁,中国真正能对这些国家有威胁了,反而没有威胁论了,美国到处去威胁人家,人家说美国有威胁吗?中国还是要现实主义一点。

中国要成为美国那样的行动者,而不是空喊者

为什么大家不相信中国,相信美国?因为美国是它行动导向,有的人做错事,有的人做正确的事,有的人打胜仗,有的人打败仗,是敢说敢做的,所以美国经过了多次考试,中国连考试还没参加过。中国要走出去,跟越南和其他南海国家有小冲突没问题,邓小平先生早就说过,搁置主权争议共同开发。但是为什么他们不理中国?因为中国自己不开发,别人开发,他们觉得中国不行了。现在中国也要去开发,他们就说中国威胁,如果中国早30年去开发,什么危险都没有了。所以中国要去做,如果你去行动,他们就会跟你坐到谈判桌前,作为大国能够实现让别人来谈判的目标就算成功。

我希望中国共产党不要成为一个话语的空喊者,而是成为行动者。现在说得太多了,做的太少了,口号非常漂亮,实际上找不到这个东西,所以要实事求是,要携带者资本、国家战略和政治走出去。现在中国搞得不好,既给了人家钱,人家还不高兴。资本就是资本,跟美国日本的资本没区别。中国人要自信,现在英国和其他国家都加入中国组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有句话说得有道理,你跟什么过不去也不要跟钱过不去。

中国要成立走出去的中央领导小组

中国有信心就可以走出去的,没自信钱就用不好。我就听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抱怨,如果是日本韩国有钱,他们尽量不要中国的钱,因为日本人、韩国人有礼貌,不像中国,比如云南一个市长去了也要国家总理总统接待,人家就觉得中国不自信,合作很麻烦。

中国要成立一个走出去的领导小组,因为中国的外交角色太多,国防部、外交部、商务部,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各种机构之间谁也不欠谁,稀里糊涂走出去了。所以“丝绸之路”在国内必须有一个领导架构,美国后面还弄一个国际发展署。

中国资本一方面要摊到海外市场,另外还要考虑能不能赚钱、获利。现在有些国企老总跑到另外一个国家,建立一个自己的公司,把赚的钱放到自己的公司,亏损放到国有企业。针对这种情况,要建立像美国、欧洲那样的企业税收制度。

中国智库有“库”无“智”,需要知识先行

所以“一带一路”战略非常复杂,远远超过了***说的“五通”,但国内研究还没有超过***的“五通”,大家都在论证“五通”有多么高明,所以我说中国的知识储备远远不足。现在国内没有多少人学习小语种了,这样能对东南亚了解吗?根本不了解,光靠外交官是不行的。好多外交官都是屁股指挥脑袋的,尤其是中国的外交官,我很不喜欢,整天躲在大使馆里,总也不出去。

美 国不一样,尽管政府没有那么多智库,但是很多大学和企业都在研究小国家,我在新加坡的时候,美国的企业整天找我们了解情况。中国的民营企业在非洲投资那么 多,但他们一辈子能去两三次非洲就不错了。而美国在非洲的学生,至少一年三个月在外面跑。所以总书记为什么要求建立智库?因为中国的知识远远赶不上 中国客观需要。我们常说中国发展太快了,制度建设跟不上,那是因为知识水平跟不上。中国需要知识先行。

中国人一直说“知行合一”,知识最重要。尽管现在中国已经有两千五百多个智库了,但我说这都是有库没智。投钱建智库容易,但提高“智”很难。所以要用“智”来引导库,现在库太多了,没有必要。

总之,国际政治是很现实的,中国要了解这个世界。中国的资本扩张非常厉害,在东南亚无论是中国的国家资本还是民间资本影响都非常大,但需要知识跟得上,这是我希望的。谢谢

第三篇:论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和路径

论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和路径

摘 要: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最广泛利益的代表,是中国的执政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必须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纯洁性,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政权取得的基础也是共产党在中国长期执政的保障。全面从严治党,一心一意为人民,为民族谋取利益,站在人民群众之中,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走群众路线,才能保证党的执政地位长久不衰。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建党;制度建设;反腐倡廉

一、引言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这一论述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功实践的自信总结,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与建设规律的自觉遵循,不仅深化了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认识,也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新要求。总书记指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事关党和人民事业成败,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他说:“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地要被历史淘汰。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他指出:“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全党同志必须在思想上真正明确,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长期保持下去的,不管党、不抓党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结果不只是党的事业不能成功,还有亡党亡国的危险。”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绝无私利可图。它应该接受人民的监督,而绝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它的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1

[]

二、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

中国共产党是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要保持共产党在中国长期执政必须保证党的纯洁性,纪律性,保证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服务,防止一些目的不纯的人混入我们的队伍之中,腐蚀中国共产党。所以我们要从严治党,使广大党员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目的,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从严治党要求我们党坚持党要管党,制定了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颁布了新党章,开展了整党,严肃整治党内不正之风,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开展“三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集中教育活动,持续开展反腐败斗争,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党要管党须臾不可懈怠,从严治党一刻不可背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在各级党组织的全部活动中,都要坚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2[]

总书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总书记指出:“通过长期实践和探索,我们在从严治党上取得了重大成果、积累了重要经验,总体做得是好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些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四风‟问题越积越多,党内和社会上潜规则越来越盛行,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受到污染,根子就在从严治党没有做到位。有些地方和单位看起来党在管党治党,但没有管到位上,没有严到份上。这次活动之所以能取得明显成效,原因就是我们坚持言必信、行必果,认认真真管,实实在在严。这说明,只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而不是管一阵放一阵、严一阵松一阵,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不至于使小矛盾积重难返、小问题酿成大患。”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府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近年来我们党内发生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性质非常恶劣,政治影响极坏,令人触目惊心。各级党委要旗帜鲜明的反对腐败,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止腐败,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自觉遵守廉政准则,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以权谋私,决不允许搞特权。对一切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都必须严惩不贷,决不能手软。3 []

三、全面从严治党的路径

从严治党要搞好思想引领,加强理论学习,让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接受党的理念、认同党的规章制度。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4共产党也有他的作风,就是:艰苦奋斗!

[]这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革命家的作风。5在多元多样的思想观念冲击下,个别党员干部丧失了应有

[]的信仰,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先从思想教育严起。要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学好党章、用好党章,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正如习主席所指出的,“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执行者”。

从严治党要搞好廉政建设,坚决打击各种腐化堕落,也要积极防治各种腐化堕落的发生,给广大党员提前敲好警钟,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摧枯拉朽之势强力推进,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实现了取信于民的效果。但也必须看到,作风建设还面临艰巨任务,我们必须保持清醒,持续用力,首先要做到依法用权,建设廉洁政治。应以法律法规厘清市场与政府的职能界线,进一步清权、削权、确权,建立权力清单,约束权力事项,规范自由裁量权,透明运行权力,既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又让权力“晒太阳”。其次要大抓各项制度落实。党员干部要切实落实中央新修订的《准则》《条例》,坚决反“四风”、正作风,把为民、务实、清廉要求清晰化、具体化,真正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起表率作用,带头树立和发扬好传统、好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要深入改进反腐机制,完善反腐倡廉体系。要使监督权同决策权、执行权保持适当距离,强化其督责、查责、问责、追责的权威性,形成一套规范性办法。厉行廉洁政治,严惩公务人员之贪污行为,禁止任何公务人员假公济私之行为,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6使

[]广大党员干部不敢犯罪、不愿犯罪。

从严治党要走群众路线。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7]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

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党要继续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就必须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8

[]

四、结论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只有从严治党,以党管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切切实实落实党章要求,做到清白从政、廉洁为民,才能使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长久不衰,才能领到全国人民在共产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9页。[2]习近平.《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人民日报》2012年11月20日

[3]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9日 [4]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4页

[5] 毛泽东.《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132-2133页 [6] 毛泽东.《毛泽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5页

[7] 毛泽东.《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81页 [8]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6月18日

第四篇: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与新举措

班级:网络1111学号:2011811020姓名:沈元超 论文摘要:全面深化改革,关键要有新的谋划、新的举措。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关键词:改革;十八大;意义;新举措;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

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按照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要求,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全面深化改革。

总书记近日主持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指出,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我们必须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关键要有新的谋划、新的举措。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回答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启了新的改革窗口。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按照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要求,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全面深化改革。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举措

全面深化改革,关键要有新的谋划、新的举措。改革的新谋划新举措,都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着眼于解决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谋划的一系列新目标、新部署、新举措,针对的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正因为抓住了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改革氛围越来越浓,改革共识越来越强,改革举措越来越有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展现出蓬勃发展的崭新局面。

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既有全局性的,也有局部性的,还有具体的。与之相对应,改革必然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区别不同情况而谋划,并相应拿出时间表和路线图。因此,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谋划新举措,必须是宏观思考和微观探索、顶层设计和摸石头过河的有机统一。

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2、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4、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5、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6、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7、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紧紧围绕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要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8、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9、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10、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1、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12、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

13、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14、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15、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

参考文献:

[1]范玉刚.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13,12:18-21.[2]翁淮南,刘文韬,张纪.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前景——10位专家解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J].党

建,2013,12:40-47.[3]范玉刚.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J].求知,2014,01:10-13.

第五篇: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

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既有全局性的,也有局部性的,与之相对应,改革必然要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区别不同情况而谋划。因此,全面深化改革是当前国家的重要目标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的矛盾逐渐凸显,改革也进入了举步维艰的地步。在经济领域,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在社会领域,社会矛盾的复杂多变,对各级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方式提出了考验。随着各种领域深层次问题的逐一显露,如果有关部门处置不当、应对失策,普通个案极有可能演变为群体事件,由小事引发成为大事。凡此种种,都在提醒我们要不断拿出新的谋划、新的举措全面深化改革,让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得到解决,并以更加定型的制度作保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坚持“六个紧紧围绕”全面深化体制改革。

一、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二、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三、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四、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五、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六、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党中央书记习近平说:“蛋糕做大还要分好”。只有全党思想和意志统一了,才能统一全国各族人民思想和意志,才能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深化改革的举措

在这“六个紧紧围绕”的前提下,深化改革过程进行了一系列新举措。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是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经济

2、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税收制度

3、改革城乡一体化体制,建立开放性的新型经济体制

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经济,建设法治国家

5、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与体制

6、进一步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社会事业的改革

深化改革的意义

十八大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必将带来新的重大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极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通过改革,我们积极推进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完善生产力发展的区域布局。以利于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

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要认真想一想群众实际情况究竟怎样?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总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可说是正当其时、机遇难得。我们有信心在党的十八大总体纲领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具体纲领指引下,打赢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进一步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下载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从严治党的路径探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从严治党的路径探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全面深化改革

    浅析全面深化改革 摘要: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导性的关键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以更大的政治勇......

    全面深化改革

    一、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1.全面深化改革挺进深水区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改革集中发力在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集中发力在妨碍社会公平与正义之......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 篇一:习近平关于治国理政之三、全面深化改革三、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012年12月31日)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

    如何全面从严治党

    十九、如何全面从严治党 1、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2、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 3、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我国政党制度与西方......

    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从严治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要永远保持其先进性和纯洁性,并带领中国人民在本世纪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浅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浅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

    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最终定稿)

    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 3 篇 深化改革心得体会 1 最非凡的成功,不是超越别人,而是战胜自己;最可贵的坚持,不是久经磨难,而是永葆初心。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类历史上每次重大改革举......

    县级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汇报

    县级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汇报去年以来,我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聚焦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