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如何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
浅析如何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学生在学习上普遍表现出基础薄弱、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习惯不良等问题,要改变现状,首先要从学生本身出发,尊重主体地位,关爱成长,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帮助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量化课外作业,控制作业难度有助于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提高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还要联系实际生活创设学习情境,增加课外阅读也有助于扩大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留守儿童;自主学习能力;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特别关注的话题,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农村子女被家长转到城市接受教育,而留在农村的学生大多是家庭较贫困的孩子,这些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自己则留守农村成了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学生在学习上普遍表现出基础薄弱、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习惯不良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家庭教育落后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客观的农村学校教育条件和教师素质的原因,而留守儿童还存在一个显著的原因就是家庭关爱的缺失,导致内心孤单,进而影响学习质量。根据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改进建议,以期有所帮助。
二、农村留守儿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改进策略
(一)给予关心爱护,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传统模式的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通常教师在抛出一个问题之后,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教师就已经将答案给出来了,这种模式下的学习,只是机械地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往下走,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习惯,对教师讲解产生依赖,十分缺乏自主思考的空间,再遇见问题时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尤其是处于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本身在身体和心理上就缺少父母的关爱,性格大多内向,通常将老师当作权威,且缺乏主见,容易对老师的教学产生依赖感。
教师要改变现状,就应该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开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要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可以从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开始,教师可以在每一堂课结束后,提前布置好下一堂课的学习内容,给定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课后提前预习并解决这些问题。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也要注意留守儿童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问题,可以让他们担任学习小组长之类的班级职务,用责任感促使他们自主学习。
(二)量化课外作业,控制作业难度
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不同,在城区的小学生通常完成课堂学习之后,还会去各种辅导机构由专门的辅导老师进行作业辅导,因此作业完成质量比较高。但是农村地区的孩子缺乏这样的条件,课后作业大多自己完成,这就对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提出了挑战。留守儿童通常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农村老人大多不具备辅导学生作业的能力,中小学阶段的?W生多活泼好动,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上。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注意把握量的问题,不能布置过多作业,另一个就是太复杂的问题也不适宜让学生课后独立完成,一旦出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容易受挫,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抵触情绪。量化课外作业,控制作业难度是十分有必要的。
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成立学习互帮互助小组,让学生两两结成互助小组,相互督促课后自觉学习,帮助彼此完成课后作业。班主任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家访,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课后自主学习情况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能力
如何将所学知识真正转变为自己的解题能力是当前许多学生的重要难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创设与知识点贴近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农村留守儿童大多生活上比较独立,但是缺乏日常生活与日常学习相联系相结合的意识和能力,结合生活实际,创设自主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有助于引导学生放下心理压力,打开心扉,学会在细微的生活之中发现知识的美妙之处。合作也有助于他们建立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有助于同学之间彼此和睦相处,树立团队合作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如,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讲授时,教师可以提前安排学生在来回学校途中观察早晚牵牛花的变化,讨论晨练与晚练的利与弊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帮助导入该节课要教的内容。
(四)增加课外阅读,扩大知识视野
课外阅读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留守儿童在没有父母陪伴的童年时光中,经常会感觉到孤单无助,教师可以在班级内设置一个读书角,放置一些适合学生成长与励志的图书,让学生自主阅读,每周举办一次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分享自己读到的有趣故事。这样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又能通过书籍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丰富内心世界。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成长的问题备受大众的关注,要处理好这个问题,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广大教师群体共同出谋划策,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共同助力,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留守农村的孩子们也能如花朵般美丽绽放。
参考文献:
[1]吴成伟.浅谈农村中小学高段留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时代教育,2017(2):24.[2]蒋小波.关于培养农村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6(14):166.编辑 马晓荣
第二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反对传统的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创设情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首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传统的教学理念使不少教师把课堂当作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在不知不觉中垄断了学生的学习主权。而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本应该具有自己支配学习时间的权利。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保证学生拥有自己支配的课堂自学时间,这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安静地自读自悟的机会,真正落实从学习过程走向知识的体验,达到自得的效果。其次要确保全体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应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使所有学生都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对“学困生”还要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多给他们表现发挥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
二、教师应做引领学生发展的导师
1、多导读,少讲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要引导学生多读,或默读、朗读、品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跟录音读……或齐读,或个别读,或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读,或小组竞赛读……不同的读法,不同的形式,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读懂,自己在读中去感悟文章的真情,去感悟人生的真谛。教师少讲一些,做到学生能读懂的地方不讲,学生通过讨论能理解的问题不讲,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能解决的问题不讲,优生能帮助差生解决的问题不讲
2、多情趣,少刻板。语文课要上得情趣盎然,应杜绝一板一眼地照本宣科,杜绝统一,杜绝标准答案;课堂上要允许学生插嘴,允许激动的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表情达意,允许学生出错。在语文课堂中,即使是教学生字,也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有的教师把学生读书的方式教得整整齐齐,还自以为“漂亮”,殊不知这种追求统一、追求标准的刻板教学方式曾扼杀了孩子们的多少灵性。作为教师,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记忆的支点,寻找震撼学生心灵的情感,为何要像填鸭子似的硬“塞”知识给学生呢?
3、多民主,少特权。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权威”角色。教师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师生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小学语文课堂也应该成为民主化的课堂。在此,教师没有特权,教师应做的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作适当的点拨,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一个学生都没有特权,任何一个人也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合作的伙伴关系,全体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自由和权利。
三、提供实践空间,巩固学习成果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也是“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我个人认为,这个“实践”应该包括阅读实践和生活实践。阅读实践就是引导学生获取间接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而生活实践,简单一点说,就是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现行语文教材就体现了要引导学生亲自实践的开放性教学的特点。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实践的空间。总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大胆探索,放开手脚,努力构建一种自主发展的教学环境,创建和谐高效课堂。
第三篇:留守儿童自主学习习惯培养中期研究报告
《城郊小学留守儿童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中 期 研 究报 告
一、留守儿童呈现的主要问题
由于长时间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孩子在学习方面受到了很大影响,据调查这部分学生中大多数孤独感强,学习习惯差。主要表现在:不能主动学习,没有主动看书、预习、阅读的习惯,常违反纪律,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不做家庭作业,逆反心强,做事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以自我为中心,书写差,怕思考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弱化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留守儿童的教育更是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棘手的问题。因为它是新生事物史无前例,没有现成的方法和手段解决,而它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而,我们教师,必须正视留守儿童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从而有效的解决此问题。关心关爱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基本概念和益处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么是良好学习习惯呢?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有计划地学习,善于预习又能及时复习,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的习惯;善于阅读课外书籍,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查阅相关资料的一种高效的学习策略。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养成主动学习,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预习的习惯,认真听课,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创造性思维习惯。可见,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学习能力的人。而关注具有特殊背景的留守儿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更为迫切。
三、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
本学期我通过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九年义务教育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
1、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帮助留守儿童树立学习信心的习惯。
留守儿童大部分因远离父母亲人,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照顾,加之隔代亲的弱爱,无约束之感,养成不按时完成作业,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乱花零钱,打闹严重等不良习惯,似乎有一种破罐破摔的心理,对学习失去信心。为了帮助这些留守儿童改掉这些不良习惯,树立学习信心,我认真分析他们的心理状况,根据儿童喜欢表扬的心理特点,我平时观察他们各自的长处,寻找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给予表扬。虽“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留守儿童也有他的闪光点。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们的每个闪光点。努力为他们创设可以体现其自身价值的机会,适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引导他们体会到自我的价值和能力,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2、培养留守儿童主动学习的习惯。
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是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是我们对留守儿童的期望,为此,我们从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入手,以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①增强学习快感,培养直接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没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学习若能给孩子带来快乐,那么孩子一定会喜欢学习,年龄越小的孩子,学习兴趣越是以直接兴趣为主。为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加强学校硬件建设,通过宣传栏、干部选拔、树立典型等校园文化建设,为留守儿童创设一个舒适安逸的学习生活环境;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如:在游园活动、野炊郊游活动、文艺表演活动、知识竞赛等活动中积极融入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的因素,融趣味性于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和喜悦,培养学习的兴趣。
②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该联系孩子的思想和实际,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首先,建立并实施好教师与留守儿童的交心、谈心活动,通过此活动,融洽师生感情,进行学习目的的渗透;其次,实行代理家长制,使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再次,从留守儿童身边和网络等找优秀学生事迹,为每个留守儿童树立学习榜样,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
③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孩子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持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首先,学校组织教师参加课堂教学设计比赛,以此为载体,鼓励教师设计能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精品教案,调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其次,开展好教学研讨活动,使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技艺都得到提高,能有效开展互动式教学,调动孩子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培养学习兴趣。
④创建有利于学习兴趣培养的外部环境。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庄稼,只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才可能培养出智力优秀、聪明活泼的孩子。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热爱学习,每期至少撰写一万字以上读书笔记;其次,在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中努力营造学习的氛围,让留守儿童“近朱者赤”。
3、培养留守儿童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目前教师没有关注培养留守儿童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留守儿童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教学,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留守儿童回家因无人监督,更不会复习,遗忘会更快。当然遗忘是大脑规律的表现,但是只要及时复习,就会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留守儿童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知识的缺陷。
4、培养留守儿童的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一般来说,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是隔代亲人或亲朋好友他们往往对留守儿童监督不严,或缺乏文化知识,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父母在家检查作业、参加家长会等对孩子最基本的学习监督职责都无人担当。处于童年时期的留守儿童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自我控制能力本来就比较差,在缺乏必要的鼓励和督导,甚至失去监督后,就没有学习压力和动力,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自然难以上进,有的不进则退。因此在课堂上就要注重以下几点要把课内作为重点,“落实常规”。要培养好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重点还是在课堂上。我们要耐心指导他们学会学习。
(1)上课认真听讲习惯的培养。在课堂上如果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可能学习好,课堂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时我们要认真分析区别对待。对于根本听不懂的孩子,教师应给他们做个别辅导。对于自制力差,爱走神的孩子,教师应在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提高自控能力上下功夫。对于学习不感兴趣的孩子,教师应在课堂上给孩子表现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让孩子充满自信。指导孩子记好课堂笔记,大担提问。
(2)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对所学的新知识,通过思考找出它与以前所掌握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知识形成体系,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对于思考过程中发现的不懂、不理解的问题,及时向别人请教,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同学之间充分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互补性;请教仍然得不出正确答案的问题,暂时存于头脑中,日后再继续探
5.培养留守儿童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素质教育要求,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所谓“课堂学习活动”是指为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而设计的,由学生自主参与的各种学习形式。留守儿童一般由于学习成绩差,内心空虚、自卑、胆怯、没有精神寄托,无情感交流欲望,孤独、自闭心理严重,因此课堂上不敢主动发言交流研讨。要培养留守儿童“主动参与”的习惯,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留守儿童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 的学习习惯。
6.培养留守儿童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
由于留守儿童大部分学习成绩不好,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而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消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的一环。作为教师首先对改善孩子不良行为的标准不要定得太高、太严格、太硬性。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实际水平出发,有效地控制作业的难易程度和数量的多少,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克服困难,愉快地、自觉地按要求完成作业。其次教师布置作业时,应注意“两性”:一是目的性,即作业应突出知识点,提倡少而精;二是阶梯性积极思考发言注意书写整洁等,这些都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基本元素。我们要在每节课上仔细检查,在每天当中认真督查,看他们有没有达到这些要求,做得好不好。再次要求学生做作业时不抄袭别人的作业,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总之对成绩较差的留守儿童可以适当布置一些简单的量少的作业,对特别困难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指导。但不管作业量多与少,只要布置就要求完成,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不能拖拉,做作业时要字迹工整,做完作业之后,应认真检查,自我评价,发现错误及时更正,教育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7.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卫生习惯 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青少年时期,既是长知识时期,又是长身体时期,因此,留守儿童应该知识身体并重,在整个学习生活中,讲究学习卫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卫生习惯。将通过听报告、看展览的形式,以科学道理、形象图片、典型事例让学生明确不良学习卫生习惯的坏处,再以自己的努力和家长、教师的指导帮其形成正确的学习卫生习惯。
①用脑卫生,人的耐力是有限的,打破限度就会造成永久性损伤,尤其是眼睛,视角长时间固定在一个范围内,最容易引起眼肌疲劳,造成假性近视,甚至发展成真性近视。因此,在学习时应该注意劳逸结合。每学习一个小时以后,都休息10分钟,做一些锻炼身体的运动,及时消除大脑和眼肌的疲劳,防止造成疲劳积累,提高总体学习效率。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学生,一旦学习热情上来了,就废寝忘食,有劳而无逸,得到一本好书,就一口气看上几个乃至十几个小时。学习起来,不感到累就不休息,不感到困就不就寝,劳逸不结合,睡眠不定时。这种学习习惯,天长日久必将对身体产生负作用。
②用眼卫生,躺着看书很难控制书与眼之间的距离,也难以控制视角;躺着时大脑由于局部受压迫,血流不畅。因此,躺着看书、看电视,容易引起眼睛疲劳,时间稍长,眼睛就会有一种干涩的感觉,严重时就会造成视力损伤。除了注意不要躺着看书之外,还应注意不要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有许多人喜欢躺着看书,感觉躺着看书舒服、不累,其实这是一种错觉,躺着看书最容易疲劳、犯困。经常躺着看书,不仅会对视力造成不良影响,而且还可能因为条件反射,引起习惯性失眠。同时,要教育学生注意用眼卫生,不要长时间看书,不要在光线不足的地方看书,看书写字时眼睛和书本要有30厘米的距离,要经常做眼保健操
③克服闭目思考或躺在床上思考的习惯,闭目思考或躺在床上思考,对思考本身没有什么影响,但是这种习惯对睡眠和健康有不良影响。有的人什么事情想不通,就晚上躺在床上思考,结果往往是问题想通了,而睡意全无了。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一躺下就想问题。长此以往,便造成了习惯性失眠。晚上头一贴枕头就条件反射,不由自主地想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至于不能自制。人脑的兴奋与抑制是一对矛盾,当兴奋占上风时,人就醒着,当抑制占上风时,人就睡了。俗语说“闭目养神”,其实闭目所养的神恰好可以保证你睡不着,使你的精神兴奋与抑制处于势均力敌状态,结果是一睁眼睛觉得困,一闭 眼睛又兴奋。因此,切忌闭目思考或躺在床上思考。
最后只要我们把农村留守儿童时时放在心上,处处关注他们的生活点滴和行为习惯,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把他们的学习习惯培养好,就能让他们健康向上、茁壮成长。从而构建和谐家庭,营造和谐校园,创建和谐社会!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培养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培养研究》
开题报告
光山县砖桥镇中心学校省级立项课题组 刘稳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培养研究》课题,是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2015课题。批准文号:15-HJYY-003。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谨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敬请各位专家予以审议:
一、引言及缘由:
光山县王大湾希望小学是全国第二所“手拉手”希望小学,地处偏远的农村,家长多为外出打工、进城务工人员,留守学生所占比例极大。孩子由年长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监护人管理,孩子的隔代教育与学校管理脱节,造成了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子女无人管理的现象相当严重。家长对孩子放松品德教育,导致其子女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极不利于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做好关爱、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意义十分重大,重视培养留守儿童良好习惯,一是有利于矫正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因亲情缺乏和监管缺位而造成的诸多不良习惯,培养其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通过培养留守儿童的责任感,自强自立的精神,化解矛盾,促进家庭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从我校实际出发,让我们深感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而,我们拟订了《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培养研究》这一课题。
目前对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的研究省内外开展的比较火热,很多学者或教师都已参与了此项实验,已获得了初步的成果,对我们的研究可以起到了引领、辅导作用。但就如何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的研究,还是为数甚微,可借鉴的东西太少。尽管困难重重,我们研究团队共克时艰,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的。
二、课题的界定: 1.课题的界定
农村:泛指在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人民聚居的地方,是经济、文化、交通方面等较城里相对落后的地方。
“留守儿童” 就是父母双亡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务工,留在户籍地而不能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未成年人,也有研究认为,留守儿童就是因父母外出务工而独自留守在家的儿童。
“良好习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这样定义习惯的,他认为人类的习惯就是人类的行为。良好的习惯指的是常规的自我管理,包括三方面:一是学会生活。这其中指学生的自理能力,适应能力,交往能力;二是遵守规则。指儿童养成遵守幼儿园常规,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行为;三是求知、探索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劳动能力。
2.国内外该课题的研究现状述评: 我国留守儿童基本现状。(1)数量多,涉及面广。①农村中小学父母外出打工者众多。2014年全国妇联发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100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其中小学(6—11岁)阶段儿童的数量为1953万,占农村留守儿童的32.1%,农村留守儿童的总体规模还在扩大。
②低年级学生家长比高年级学生家长打工人数多。小学生家长外出打工的比初中家长外出打工的要高出10到30个百分点,而小学低年级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又比高年级学生家长外出打工的多10到20个百分点。
③农村留守儿童在各地的分布很不均衡。主要分布在四川、江西、安徽、湖南等经济比较落后的农业地区,在重庆、江西、安徽等省市,留守儿童在当地全部儿童中所占比例高达20%左右,此外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海南、江苏、浙江也存在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
(2)国内有些学者致力于引进消化吸收养成教育的理论,给我国的养成教育带来了很多可以借鉴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但是这些理论主要侧重于一般理论的研究,范围广,起点高,理论性强,操作性不够。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入手来研究学生德育也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本课题研究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调查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养成习惯的现状,通过探索有效方法,形成有效策略,旨在培养学生在各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以促进学生心身健康发展,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全面提高育人质量。3.选题意义:
光山县王大湾希望小学是全国第二所“手拉手”希望小学,地处偏远的农村,家长多为外出打工、进城务工人员,留守学生所占比例极大。孩子由年长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监护人管理,孩子的隔代教育与学校管理脱节,造成了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子女无人管理的现象相当严重。家长对孩子放松品德教育,导致其子女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极不利于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使每个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必须从培养学生的习惯入手,这是我们教育过程的一个重点。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于养成儿童良好的习惯。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能对学生学习乃至今后一生的生活工作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从我校实际出发,让我们深感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而,我们拟订了《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培养研究》这一课题。
4.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1、做好关爱、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意义十分重大,重视培养留守儿童良好习惯,一是有利于矫正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因亲情缺乏和监管缺位而造成的诸多不良习惯,培养其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通过培养留守儿童的责任感,自强自立的精神,化解矛盾,促进家庭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2、开展这项研究,我们将着眼学生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学生在做人、做事和学习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促进其相应的健康人格的发展。
三、研究目标:
1、通过调查分析,找出我校留守儿童不良习惯的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
2、对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进行研究,使留守儿童和其他学生一样快乐的学习生活、健康的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等。
3、探索出农村留守儿童形成良好习惯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四、研究内容:
1、调查了解我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班级分布情况、家庭现状、监护人基本情况、监护方式及内容、校内外学习和行为习惯表现、心理情感等)。
2、总结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方式、方法。
五、理论依据: 1.国家政策法规依据
《义务教育法》指出:“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留守儿童在学校总体表现不如父母均在家的孩子,作为学校和老师,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保证每一个孩子都有所发展,就必须加强留守儿童教育,使他们能享受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同时,《未成年人保护法》指出:“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留守儿童占农村小学未成年人的大多数,对他们所表现的不足和缺点,我们只有耐心教育,帮助他们改正不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教会他们如何学习,使他们成为一个健康成长的人。
2.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全面发展的人是指在体力和智力上各自充分和自由发展的人,认为具有主动性、自主性、社会性及高度的创造性等基本属性。并指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可见,一个只有具有良好习惯的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多方能力的人。而关注具有特殊背景的留守儿童的习惯就显得更为迫切。
3.事实依据
通过网络搜索和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发现,目前还有不少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矫正方面比较全面的研究。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形成一套专门针对留守儿童在培养良好习惯方面的比较全面的、科学的培养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我校留守儿童的各方面的能力。
六、研究思路: 课题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石”为知道思想,在调查留守儿童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基础上,直面留守问题习惯养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对留守儿童养成习惯星级评价的方式,依托我校“留守儿童之家”、城乡儿童“手拉手”联谊活动和家校交流热线,追踪调查参加“手拉手”活动以来王大湾希望小学优秀学生成长之路,探索形成有效的评价和管理体系,培养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七、研究对象及时间: 研究对象:我校留守儿童
研究时间:2015 年10月 1日—— 2017 年4月30日
八、研究步骤:
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2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方的研究方案、实施措施、申报课题、论证课题、收集有关资料,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6年1月――2017年4月)全面开展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形成行之有效的策略和途径;总结研究经验,开展交流活动,撰写论文。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7年2月――2017年4月)对课题研究情况工作进行全面仔细的回顾,收集、整理实验原始资料,统计分析,归纳整理,撰写课题研究总结报告和论文,送交评审。
总结疏理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召开总结交流大会,进行结题验收和研究成果交流。
九、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调查研究法。
3、行动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5、对比研究法。
6、个案研究法。
十、研究措施:
1.围绕研究专题研究,进行校本科研培训,边培训边实践,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学论、新课标”等理论知识,并进行大反思,大交流(每月一次),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研究,为课题研究打好基础。
2.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聪明才智,大胆实验,加强研讨,每周一次小组学习交流(小组成员轮流组织);每月一次课题小组难题会诊;每期一次研究成果展示(公开课或课题沙龙等形式);每年撰写一至二篇经验文章。
3.加大“四个对策”的管理力度
(1)管理对策。在上级教育部门、教研部门等的指导下,形成农村小学实施新课程的前沿反馈机制、课堂监控机制、难题会诊机制。(2)培训对策。实行校本培训“二三”制(“二”是“两个结合”:①自学与辅导相结合,②校内培训与校外参观学习相结合;“三”是“三个机制”:一是建立领导学习机制,二是榜样导向机制,三是奖励激励机制)。研究“教学、科研、培训”一条龙的最优化培训模式,让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能边教学、边研究、边培训,在一体化培训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素养。
(3)教研对策。按“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这一模式的三个环节构成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相辅相承。实行校本教研“四级”管理(一级:校长、教导教研工作制度;二级:教研组(长)教研工作制度;三级:课题组(长)教研工作制度;四级:研究教师教研工作制度)。依据问卷调查得到的第一手材料,通过课题研究小组全体成员的分析筛选,确立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方面所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而培养留守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使其形成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
(4)评价对策。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体现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理论;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教育科研与课程改革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探讨构建操作简便,适用面广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评价体系。
4.根据研究要求,有目的有步骤地做好各项研究检测工作。5.开展校内教师论文大交流,调动研究教师的积极性,扩大研究成果的影响,对研究教师在待遇、工作量、达标晋级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
6.经常性地请上级教研部门的领导、专家来校实地指导课题组的研究工作。
7.加强横向联系,积极做好并保证有足够的研究经费。
十一、成果最终表述形式及目前研究行动
1.形成《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培养研究》教学案例集。2.编辑《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培养研究》的相关论文集。3.撰写《培养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习惯的行动研究》报告 目前,我们已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培养研究》方案,正在着手拟定《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习惯的现状调查报告》,制定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习惯的现状分类调查问卷表。
十二、课题研究机构与管理: 1.课题研究组织机构(1)专家指导小组:
组长:李胜荣(县教研室主任)成员:程泽银(教研室教研员)
刘
彦(教研室教研员)(2)研究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许
宏 组
员:刘
稳
王
勇 2.课题研究管理
该课题在上级教研部门的指导下,由《课题管理办法》具体组织研究,探讨、总结。
3.课题研究保障
(1)王大湾希望小学2014——2015学年主题教研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通过一学年的眼,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和途径。
2、王大湾希望小学作为全国第二所“手拉手”希望小学,社会关注度较高,社会各界对该校留守儿童给予了较多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关怀。
3、学校建有高标准的图书馆和电脑室,所有班级安装了“班班通”多媒体设备,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4、学校对全校学生实行中午集中供餐,开通留守儿童爱心电话,努力践行学校是留守儿童之家的理念。
5、为保障本课题扎实有效的开展,学校将从公用经费中拨付研究资金,确保课题研究取得成功。
6、县教研室提供研究指导,作为研究的坚强后盾。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研究课题得到了市、县、中心学校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也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谢谢!
2016年5月18日
第五篇:浅谈农村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农村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琼海市九曲江中学 王秀芬
摘要:当今,如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已成为英语教育研究者的一个课题。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意识到要提高英语教学效率,要求我们在研究教法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的研究,尤其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分析了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实意义,提出了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英语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策略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人类只有学会了怎样学习,才能从容适应知识和环境的不断更新。可是,我国大部分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长期处于填鸭式英语教学方式之下,学习完全失去了自主性,自身完全围着老师转,围着高考指挥棒转,自学能力欠缺。因此,要让学生适应社会的环境,国际化的需要,做好自己,锻炼自己,提升自己,拥有英语学习“求存”之本——自主学习,学校教育就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教育部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对学生负责,家庭负责,也是对社会的一种交代。
1、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
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发现约有25%~30%的学生无法适应这一阶段的外语学习,他们一开始对英语怀有好奇心,也满怀希望学好英语。然而,随着字母阶段的学习结束,他们的好奇心也随之而去,对英语产生厌学情绪,对接踵而来的困难一筹莫展,渐渐地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学习外语的材料,动摇了学习外语的决心,也丧失了自信心,产生了明显的心理抑制障碍,由此两极分化日趋严重,听说读写能力明显差于城镇学生。主要表现如下:
1.1 目的不明确,盲目好奇。
农村学生因为地域和环境等因素见识狭窄,开始时,由于新鲜感带着好奇开始学习英语,但
是又没有目的。随着困难的日渐增多,好奇心也随之而去,日积月累,厌烦或反感取而代之。
1.2 缺乏动机,学习时冷时热。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动力,是决定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由于初中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转变的时期,他们的情绪很不稳定,时而兴奋快乐,时而沮丧消极,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受情绪支配,学习热情忽高忽低。这种学习上的冷热病在初中生中普遍存在,在农村中表现突出,严重影响他们学习成绩的稳定提高。语言学习一定要天天学,日日用,才能越学越好,所以英语学习“贵在坚持”,但许多学生的情绪波动大,或一曝十寒,或浅尝辄止,知识技能得不到合理的发展,遇到困难就想打退堂鼓。
1.3 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相当多的学生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果很差,由于“不会学”而导致“不爱学”,成了学习成绩差的一种规律。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主要表现在:单词,词组死记硬背,不善于归纳总结,缺少预习,未能及时复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重写轻听,回避困难,抄袭作业,胆小害羞不敢开口等等,这些不良学习习惯和方法导致了心理偏差。
2、培养农村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实意义
首先,培养农村中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增强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当学生正确地受到自主学习的引导,其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会不断增强,长时间坚持自主学习后,会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英语及其他知识的习惯,最终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有利于终生学习,增强其在未来的竞争力。
其次,培养农村中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大部分的课堂教学时间,将语言知识点点滴滴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则被动地听、记、背、练。他们不是语言学习的主体,而是知识灌输的对象。这样的语言教学方法使学生长期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缺乏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效率往往不
高。当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会的得到激发,与教师在课堂上的互动性增强,课堂教学质量随之提高。
3、农村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新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有的放矢,利用一切可行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使他们不仅“学会英语”,而且“会学英语”、“学好英语”,为农村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俗话说:“授以一鱼,可食一日;授以捕鱼一技,可食一生”。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及独立运用英语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策略从课堂内和课堂外来实现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1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英语教与学过程中,预习是第一步。预习的针对性可以帮助学生很快融入课堂,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活动,增添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息,从而有助于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其次,学生对于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以及如何安排学习计划、如何达到学习目的等方面,都需要我们教师的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指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学会查找和运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技能和方法。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其它资源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帮助学生独立制定具有个性的学习计划,并不断修正自己的学习计划。
3.2转变教学模式,设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课堂
以往的教学模式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前的课程改革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努力实行“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教师应充当启发者、引导者及帮助者,改变“满堂灌”的做法,精讲多
练,多启善导。优化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教师在备课时,不能随心所欲,而要仔细斟酌,结合学生实际,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课堂。笔者认为,这样的课堂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1)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作用的英语课堂;(2)应该是一个活动型、学生感兴趣、乐于参与的英语课堂;(3)应该是一个以培养学习能力为主、基础知识为辅的英语课堂;(4)应该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身积极探究,获得知识的英语课堂;
(5)应该是信息广泛交流,师生相互合作学习,学生间自主合作学习的英语课堂。
这样,就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促进他们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共同增长。
3.3 进行积极评价,肯定自主学习成果。
第一,引入竞争机制,恰当地采取激励措施,可更好地刺激学生的兴奋点,使其更加踊跃地参与课堂教学。如教授阅读课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计时浏览课文,以小组为单位积分,进行问题抢答竞赛,积极引导与激励学生参与到以教材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情境中来。第二,鼓励创新思维,注重积极评价。初中生大多数是十三四岁的少年,是需要得到褒扬肯定、体验成功喜悦的群体。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即使学生有一些离奇想法,也不应直接加以指责、训斥,而是应当进行鼓励性评价,不要立刻说“No,you are wrong.”而可以稍加委婉地指出其错误,说“Please think it over.”以此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有效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第三,分层评价,培优补差。成功的课堂有效教学是将各层次学生积极性充分调动的教学,教师要注意不能为单纯追求互动效应,就将任务的开展集中于“优势学生”身上,而是要分层设定目标,肯定中等生、学困生的努力,保证人人参与,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4 学生结队合作学习和分组合作学习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只有师生的合作学习是不够的,学生结队合作学习和分组合作学习也十分必要。例如,老师可以采取让学生同桌结队、邻座结队、邻居结队等多种结队方式。可让同桌、邻座的同学之间口头对练,或用小纸条书写问题和答案,然后交换改正,对答案有
不同意见时,老师是他们的裁判;邻居结队是指这些学生既是同学又是邻居,可以让他们在一起上学、放学的途中练习一些英语口语,老师可以事先给他们提出任务要求,并且回学校后向老师汇报完成情况,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他们的英语知识;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是英语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途经之一,是完成英语新目标教学要求的有效途经。教师能够较好地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少不了这些学习小组的努力。这个活动结束前,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朗读讨论学习的结果,老师做出评价。学生对这种活动很积极、很主动,达到了分组合作学习目的。
总之,为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英语教师必须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建立融洽师生关系,从多个方面培养中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让中学生在英语方面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为其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更为其终身学习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周新琦.外语学习者独立能力的培养.[J].山东外语教学.1998.1
[2] 陈东红.关于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J].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1)[3]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英语的能力培养
[4]高吉利.国内外语自主学习研究状况分析综述[J].外语教学,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