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前瞻的改革的路线与时间

时间:2019-05-14 22:1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前瞻的改革的路线与时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八届三中全会前瞻的改革的路线与时间》。

第一篇:十八届三中全会前瞻的改革的路线与时间

海通证券:习李改革的路线图与时间表

以往的改革在国有企业、外贸等领域多有着力,且这些领域的改革较为深入,因此当前时期它们并不是改革的重点目标领域。本轮改革将主要聚焦在价格、财税、金融、行政、土地、户籍等六大领域。以下我们分别介绍。

习李改革的路线图与时间表――十八届三中全会前瞻

全社会热切期盼十八届三中全会能再一次释放出“改革红利”,从而开启中国经济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增长周期。历届三中全会均会在一些领域进行改革,尤其是第十四届和第十六届,这两届三中全会均宣告政府会对市场经济体制各领域均进行改革。

本轮改革的具体内容将有哪些?市场当然想了解全貌。其实,未来十年的改革思路早已开始讨论并且在领导人公开讲话或文稿中有所论及。本文对十八届全会的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做前瞻性分析。

1.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

以往的改革在国有企业、外贸等领域多有着力,且这些领域的改革较为深入,因此当前时期它们并不是改革的重点目标领域。本轮改革将主要聚焦在价格、财税、金融、行政、土地、户籍等六大领域。以下我们分别介绍。

1.1 资源品价格改革:加速推进

我国价格改革已取得重要进展,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决定。但在能源资源、公共事业、环保收费等领域,价格不合理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并是粗放式经济模式罪魁祸首之一。

正在进行的资源品价格改革就是为了更好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采取征收并逐步提高资源税和生态补偿费、提高价格至反映市场供求的水平和采取阶梯价格等手段。另外,在行业政策方面,放宽资源品领域的市场准入,形成竞争性市场结构,并建立有效监管。

自11年底以来,资源品价格改革步伐有所加快,“水电油煤气运”各领域均推出了一些改革措施。以下我们梳理了各领域未来改革方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资源品改革最难啃的骨头是铁路和电力。

铁路:货运价格逐年上调以弥补庞大的利息支出和成本上升,客运价格上调会更谨慎。政企分开,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铁路干线项目将引入外部资本。借鉴国际经验实现网运分离、区域竞争、干线公司加平行线竞争的模式。

电力:鼓励大户直接购电,实施竞争发电,上网电价有发电市场竞争或发电企业与大用户双边合同确定;输配电政府管制,形成反映电网企业效率的独立输配电价;居民和中小工商户电价仍实行政府指导;率先实现输配业务财务分开,逐渐实现输配电完全分离。

资源品各领域的改革,按进展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为“煤水油气电运”,按难易程度由易到难排序为“水煤油气电运”。

1.2 财税体制改革:修补完善

财政税收具有作用直接、定点调控的特点,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力杠杆和重要工具。财政部长楼继伟在今年4月份发表了《包容性增长中的财税改革》这篇重要文章。从这篇文章我们能读出新一届政府财税改革的核心思路。财税改革涉及中央地方的财权和事权划分、财政支出结构、税制改革和化解地方债务问题。

根据楼部长的设想,财税改革将是“修补完善”而非“推倒重来”。分税制改革方向是上收事权,而不是下放财权,意味着分税制主体不变。因此,财税改革将合理界定中央和地方事权、将社保、食品安全监督等上收为中央事权。

财政支出结构会发生变化。中央将引导地方政府向改善公共服务和吸引人口集聚转变。随着经济增速下台阶,财政收入增速也将放缓,而未来几年中国在社保、医疗等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压力上升。这种情况下,只能压缩“三公”等行政经费开支。

由于中央承担的事权会增加而收入增速趋于下降,其每年的财政赤字率会保持较高水平,中央政府负债率会上升,且由于中央事权的增加,中央财力集中度50%应该不会有明显变化。最终我们很可能看到,中央加杠杆而地方去杠杆,地方经济活动将被进一步抑制。

税制方面,营业税改增值税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为了弥补地方财力的不足,会加强房产税和消费税为主的地方税建设。政府将加快推动不动产登记制度,扩大房产税试点,一定过渡期后全国推广,并明确为地方的主体税。按照消费地原则将国内消费税化为地方税,生产环节改为零售环节征收,车辆购置税划归地方税。加快资源税改革并开征环境税。按照属地原则解决税源和征税地分离问题,把水、森林、地热等纳入资源税征收范围,推行开征环境税。

摸清底细、抑制扩张、堵歪门、开正道,化解地方债务问题。今年以来多项监管文件(如银监会10号文)均指向地方融资平台。在表内平台贷被严格监控后,地方政府非常积极地通过表外债券和信托等渠道借债,进一步加大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未来预计中央政府将会增加中央为地方政府的代发债券的规模(所谓开条正道),并压缩地方政府通过表外形式进行融资(所谓堵住歪门),推动各地编制资产负债表,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中央对地方融资的监管和掌控将更加严格,整体上制止地方杠杆率不断上升的势头。

1.3 金融体制改革:市场导向

金融改革的目标是构建市场导向、高效而富有弹性的金融体系,支持转型升级和城镇化进程,化解金融风险,与财税体制和要素价格改革等相配合。主要内容包括:建设多层次市场体系,推进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开放。

建设多层次市场体系:银行方面,大幅降低国家对金融机构的持股比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只保留四大行,控股比例下降;城商行控制和化解风险,及早推进并购重组和股权多元化。大幅度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债券在融资结构中的比重,并发展面向中小和创新企业的新三板和OTC市场。考虑启动市政债、运用资产证券化、引入保险和养老金等多渠道拓宽地方融资渠道。监管也从审批和保护金融结构转向防控风险和保护金融消费者。

利率市场化:央行已经取消了贷款利率下浮限制,贷款利率已完成市场化;接下来攻坚目标是存款方面。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渐进式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下一步会考虑进一步扩大甚至放开中长期定期存款的上浮区间,待时机成熟后再逐步扩大短期和小额存款利率上浮区间,直至最终放开上浮限制。

利率市场化的同时,为了有效应对利率市场化可能出现的市场动荡,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框架,完善金融机构优胜劣汰的退出机制。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形成市场化的央行目标利率和完善的基准收益率曲线。

汇率市场化:扩大人民币交易浮动区间,增加汇率弹性。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也可逐步市场化,做市商多元化且更多地与前一交易日收盘价挂钩。

资本项目开放:资本项目开放的一般原则是“先流入后流出、先长期后短期、先直接后间接、先机构后个人”。具体步骤是先推行预期收益最大的改革,后推行最具风险的改革;先推进增量改革,渐进推进存量改革。

短期安排(1-3年):放松有真实交易背景的直接投资管制,鼓励企业“走出去”。中期安排(3-5年):放松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信贷管制,助推人民币国际化。长期安排(5-10年):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先开放流入后开放流出,依次审慎开放不动产、股票及债券交易,逐步以价格型管理代替数量型管制。

1.4 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

在经济改革过程中,政府保留了大量权利,并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障碍,行政体制改革就是要减少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行政体制改革主要包括简政放权和提高政府透明度这两块内容。

简政放权改善供给:新一届政府已四次削减行政审批,简政放权的步伐明显加快。简政放权就是放松管制的主要手段。

我们看到自06年以来,行业放松管制其实有了较大的进展,特别是在农业、采矿业和制造业上。06年至11年,农业民间投资占比从36.8%升至61.8%,采矿业从28.5%升至47.2%,制造业则从60%上升到75.5%。然而,公用事业、服务业民间投资占比却踯躅不前,国企在这些行业的垄断地位没有实质性改变。

简政放权对于之前管制较严的行业具有非常正面的效应。中国内需不足很大程度上缘于有效供给不够,特别是在公用事业和服务业领域,而这与国有企业的垄断有很大关系。简政放权、放松管制将让这些行业享受“供给需求双重增量”。

提高政府透明度:政府的三公经费、转移支付等逐步公开,详细公布各级政府财政收支、政府间转移支付计算方法和公式,完善地方政府定期向地方人大汇报制度,加快官员公布财产,率先从公共部门以及国有企业,完善公务员薪酬并建立廉洁年金制度。

1.5 土地制度改革:任重道远

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是破解“城市土地国有,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加快农村土地的流转,推动农村土地交易市场化,改变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公的格局。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土地制度改革与户籍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紧密关联。

农村土地流转: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对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林地、房屋等各类资源确权。实施以土地为基础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赋予农民集体土地处置权、抵押权、转让权。农村宅基地作为财产性收入,在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可用于置换城市房屋,解决居住问题。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农村集体非经营性建设用地不得进入市场。

农村土地交易市场化:农村集体建设土地与国有土地平等进入非农用地市场。形成公平交易平台;缩减政府征地范围,逐步取消非公益性用地划拨供应;小产权房,按照不同情况补缴一定出让收入。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用途补偿为公平补偿,农民房屋按市价补偿,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保体系。

根据现有的《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集体土地的征地补偿标准最高不得超过所占耕地前三年平均产值的30倍,这导致了农民在土地收益中所获得的比例不到11%。《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删除了按土地原有用途补偿和30倍补偿上限规定。即将出台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在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等各项目上均会做较大的修订,在土地增值分配上更倾向于农民。

土地财产税:建立土地价值评估体系,将土地税收征收重点从流转环节转为保有环节,从价计征。率先对集体建设用地、储备土地和囤积土地征收土地增值税;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地方财产收入,确保地方财源稳定,也可以降低地方政府对于“卖地”的依赖性,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1.6 户籍制度改革:分类推进

李克强总理指出:“在人口城镇化进程中,各类城市如何根据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科学制定农民工落户条件,实行差别化户籍政策,需进一步研究探索。”13年5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分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且年内出台居住证管理办法。

户籍制度改革的目的是推动农民工市民化。而根据2012年初下发的《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县及城镇的落户几乎完全放开,设区的市根据在该地就业和参保满足一定年限有条件放开。直辖市、副省级市和其他大城市进一步完善并落实现行落户政策。

户籍制度改革分类推进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县和大部分地级市将加快放开户籍,让落户人员享受公共服务;二是在大城市推动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拓展,如上海居住证制度。居住证制度会逐步在全国各大城市推行,以逐步过渡。

户籍制度改革将能扩大内需,如果每年农民工市民化(户籍城镇化率)多提高1%,意味着每年增加1300万农村人口转为城镇户籍人口。根据预测,在2012-2015年将分别增加居民消费543.7、1250.6、2157.3、3307.6亿元,相当于每年多提高消费增速0.12个百分点,会使得2015年的最终消费率上升0.22个百分点。

2.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

中国的经济改革一向不是“休克疗法”而是渐进的过程。具体从各大领域改革来看,各领域改革存在不同的增长效应、复杂程度和不确定性。容易的、风险小的改革先行,复杂的、风险大的改革殿后。

因此,我们将六大领域改革按难易复杂程度和风险大小进行划分,按时间先后顺序梳理出短期、中期和长期推进的改革项目。我们这里划分的短期是预计近两年会实施的改革,中期是2017年以前会推行的改革,长期指2018年后本届政府第二个任期时才可能推行的改革。以下我们归纳了各领域改革的时间表。

资源品价格改革:短期推进:阶梯水价、阶梯电价全国推广正在进行,非居民市场化调价。成品油调价频率、幅度和挂钩油种更反映国际油价变动。煤炭资源税改为由价征收。铁路货运改革。中期推进:天然气价格和国外气价紧密联动挂钩。放开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和进口。电力竞争发电、竞价上网。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长期推进:天然气管道从垄断油企中分离。电力输配电分离。铁路实现网运分离,加强竞争。

财税体制改革:短期推进:财政支出结构向民生倾斜,压缩“三公”等行政经费开支。营业税改增值税正如火如荼向全国范围铺开,并对小微企业减税。推动资源税改革。摸清地方债务情况,审计署近期已开始对地方债务进行全面审计。增加中央为地方代发债券规模,控制地方债务膨胀。中期推进:中央将社保等事权上收。开征环境税。一二线城市推行房产税。推动各地政府编制资产负债表。长期推进:全国全面推行房产税和消费税并作为地方主体税种。

金融体制改革:短期推进:利率市场化方面,逐步放开大额、长期存款利率上限,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资本项目放开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直接投资管制。提升直接融资比重,发展债券市场。中期推进:逐步放开小额、短期存款利率上限。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资本项目放开具有贸易背景的商业信贷管制。降低国家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控股比例。推进城商行并购重组和股权多元化。启动市政债,运用资产证券化、保险养老金等拓宽地方融资渠道。长期推进:完全放开存款利率管制。资本项目先开放流入后开放流出,依次审慎开放不动产、股票及债券交易。

行政体制改革:短期推进:简政放权,削减行政审批,特别是对垄断较多的公用事业和服务业。政府三公经费、转移支付公开。中期推进:详细公布各级政府财政收支、政府间转移支付计算方法和公式。长期推进:官员财产公开。

土地制度改革:短期推进:出台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按市价补偿农民,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保体系。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的前期准备。中期推进:多地试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实施以土地为基础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进行全国农村土地确权,赋予农民集体土地处置权、抵押权、转让权。长期推进:缩减政府征地范围,全面推行农村土地特别是非公益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全国多地建立农村土地交易市场。

户籍制度改革:短期推进:出台居住证管理办法。县和大部分地级市将加快放开户籍。中期推进:在大城市推动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拓展。长期推进:各地公共服务对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实现均等化。

3.改革:僵尸行业的拯救和新兴产业的崛起

从以上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分析来看,各大领域的改革均意在经济转型。市场也会想象,本轮改革对经济和资本市场有何影响?我们认为,本轮改革对短期经济来说是“刮骨疗伤”,难免带来阵痛。而对中长期而言,改革的顶层设计如能成功实现,中国经济将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以下我们探讨改革对投资消费以及对传统行业、新兴行业的影响。

3.1 对投资和传统产业:

资源品、土地、金融等领域的改革会约束制造业投资。我们在今年1季度《给投资套上枷锁》的系列报告中,从央企考核目标变化,土地制度改革、资源品价格改革和环保压力等多角度分析了约束制造业投资和产能扩张的力量在逐渐增强。同时,金融领域对高能耗、高污染、产能过剩行业的资金约束也会增强。

财税和金融领域改革会让基建投资下一台阶。前十年基建投资增速均在20%以上,四万亿时期甚至超过30%。然而,地方政府这种“只顾举债不顾还债”的负债软约束模式面临调整。中央对各地债务全面审计并抑制以平台贷为主的地方债务扩张,未来将堵歪门开正道。地方的基建资金来源将受到限制,基建投资将下一台阶。

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逐渐摸索,房地产投资短期仍难摆脱大起大落。十八届三中全会涉及房地产可能笔墨不多。不动产登记作为全国推广房产税的基础性工作,就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因而短期来看在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未建立之前,房地产投资仍然波动较大。

改革短期将给经济带来阵痛,抑制固定资产投资和传统行业的需求,但中长期将有利于解决产能过剩顽疾,拯救钢铁等僵尸行业,不过这是一条漫漫长路,要几年后才能见效。改革还束缚了地方政府肆意扩张之手,地方政府去杠杆虽然短期不利于传统投资品的需求,但中长期降低了国家债务风险。

3.2 对消费和新兴产业:

行政体制改革意在放松管制改善供给,长期利好许多新兴产业。过去,汽车等行业放松管制造就了行业的高速发展。当前,政府在天然气、医疗、文化传媒、金融、电信等供给不足的行业如火如荼地放松管制,将蕴育很多投资机会。电力和铁路的放松管制是项长期系统性工程,难以一蹴而就,短期不能给予太多期待。“放松管制,改善供给”的大思路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是长远和深刻的,它对市场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而是“细水长流”。

金融、户籍等改革长期利于消费。金融领域,“盘活存量”的思路将助推货币信贷从企业部门向住户部门转移,消费信贷会迎来多年的高增长期,将进一步提升消费占GDP的比重。户籍制度的改革推动农民工市民化并提升他们的消费倾向。根据我们的测算,每年户籍城镇化率多提高1%,在13-15年将分别增加居民消费1251、2157和3308亿元。

3.3 改革对金融地产的影响:

金融改革对银行来说是双刃剑,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会压缩银行的息差并影响到盈利水平,另一方面又鼓励银行优化信贷结构和资产证券化,将更多信贷资源投向利率更高的小微企业。跟得上改革步伐,转型快的银行仍能保持较高增速。金融改革还鼓励券商发展创新业务。

土地改革将使得工业地价值提升,中长期利好持有工业用地较多上市公司和一些从事园区开发的房地产企业。

第二篇:十八届三中全会前瞻

十八届三中全会前瞻:专家预测经济改革路线图

2013年08月29日11:22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十八届三中全会11月在北京召开 将研究全面深化改革

迎接三中全会:新一轮改革被正与危机赛跑

人民网北京8月29日电(记者李彤)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27日召开会议,决定11月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受到国内外舆论高度关注。历史经验表明,三中全会多聚焦深化经济改革问题。有专家表示,行政体制改革、财税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城镇化、国企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等话题,可能进入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议题。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对人民网记者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三中全会上作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改革决策,是体现新一届领导施政纲领的会议。从历届三中全会的中心议题与关键词中,能够看出党对于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发展方式的认识在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牛犁表示,期待财税体制改革在完善财政预算制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配制度等方面有新突破。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新一届政府以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的机构改革开局,表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转型相结合的改革方向。迟福林认为,能源等领域改革准备较为充分,有望率先启动。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表示,土地和户籍改革或会在此次三中全会上提及并可能实现重大突破,将与年底可能推出的新型城镇化方案形成对接。谈及国企改革,邵宇预期,改革方向或是国有资产覆盖领域的调整和国有资本的有序进退。

1978年以来历届三中全会回顾: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提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建议”,自此中国进入全面经济建设时期。

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十三届三中全会

1988年9月召开的十三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确定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为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扫清了道路。

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年11月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等政策方向。

十五届三中全会

1998年10月召开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

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企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等。

十七届三中全会

2008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议提出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第三篇:十八届三中全会前瞻全面推进五大领域改革 (本站推荐)

十八届三中全会前瞻,以下是由

宏观经济分析

只有通过系统全面的改革,才能释放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动力,而顶层设计及其机构不能仅仅停留在理念和思路的层面,需要变成实实在在的、具体可操作的措施

中共十八大之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当前,全球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引发的大调整、大转型之中,中国发展阶段、发展条件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既存在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

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万众瞩目、令人期待,这将是一次顶层设计、系统谋划五位一体、全面改革的重要历史性会议,料将在多个领域会有一系列超乎想象、超出预期的重大突破。

从中期看,推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要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核心,加快推进五大领域改革,包括加快经济转型的改革、不断改善民生的改革、促进社会公正的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改革、实现生态文明的改革。只有通过系统全面的改革,才能释放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形成新的发展动力机制,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开放的推力、区域的合力叠加起来,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创造“中国经济奇迹第二季”提供体制保障。

以系统改革释放发展动力

具体来看,这五大领域的改革应聚焦于以下11个方面:

第一,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推动全局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公共权力结构。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确立人大在立法和对政府监督中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党、司法机关、社会团体、人民群众以及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建立健全行政决策的监督、制衡、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共权力结构,将政府职能清晰界定在制度供给、宏观调控、社会服务、维护市场秩序、公共管理上来,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逐步让渡和缩减行政权力,把市场竞争机制能够解决问题的领域交还给市场;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第二,财税体制改革是新一轮改革的重中之重。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完善预算管理体制,加快形成编制独立、执行高效、监督有力、公开透明、覆盖完整的预算体制,将政府权力装进预算的笼子里,建设有限、高效、服务型政府;合理界定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尽快形成中央与地方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推动新一轮税制改革,发挥税收在抑制地方政府投资冲动、提升经济发展素质、完善收入分配关系中的积极作用。

第三,未来金融体制改革应选准七大突破口。现有的金融体制与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大国地位不相匹配,与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不相匹配,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今后一个时期,应本着放眼国际、放宽准入、放开价格、放松管制、放手发展、严控风险的基本原则,以七个方面的改革为突破口,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一是以构建多元化、多层次金融供给为突破口,建立与实体经济需求相适应、相匹配的金融组织和金融服务体系;二是以加快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进程为突破口,建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资金价(1321.20,-3.40,-0.26%)格形成机制;三是以提高人民币跨境使用和国际市场认知接受为突破口,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四是以改革和完善金融调控机制和金融监管体系为突破口,建立高效、稳健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管理架构;五是以推进资本市场改革与创新为突破口,建立有利于推动资本形成、促进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六是以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为突破口,建立健全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的体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七是以化解外汇储备不断积累和有效利用的难题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中国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

第四,尽快推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从根本上理顺国民收入分配关系,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健全和规范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加快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第五,加快推进城乡二元体制改革。革除城乡二元体制,创建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的农村土地制度,支持和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坚持和推动要素资源向农村倾斜,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护农村劳动力进城后的各项权益,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双轮驱动。

第六,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快解决管理层级过多、运转效率不高等问题。把国有企业真正推向市场,根据行业的经济技术特征,对目前垄断经营比较突出的石油、电力、电信、民航、铁路、银行、矿产资源等行业,分门别类进行市场准入改革。国有资本要重点转向公共领域,真正落实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第七,构建支撑经济发展的资源要素体制机制。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资源要素驱动型”发展模式已到尽头,但无论是两个“翻一番”、城镇化还是美丽中国,都必须解决国内日益增长的能源资源需求保障问题。

要统筹好能源、矿产、水、土地等战略性资源要素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把经济增长建立在资源可接续、生态可承载的基础上,实现资源要素的合理开发利用。要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放在治国理政的优先地位,力争在新一轮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的国际竞争中,走出一条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道路。

为此,应加快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资源环境产权制度、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资源要素市场体系,建立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考评机制,深化资源环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生态环保技术创新机制。

第八,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结构,确定合适的保障水平,着眼长远战略,进行系统设计,构建公平合理、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模式;完善资金筹集机制,建立社保资金保值增值机制,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构建充足、稳健、持续的投入机制;健全社会保障法律体系,逐步实现法制化管理,进一步改革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转变和加强社会保障监管制度,建立健全规范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对社会保障的支持作用。

第九,完善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和健全社会体制,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建立社会自我完善、自我治理、自我发展的社会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政社分开,合理确定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职能界限,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第十,加快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真正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彻底解决科研与经济“两张皮”问题,激发全社会创新激情和动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抓紧研究制定新一轮国家创新战略,破除科研、教育领域的行政化痼疾,在整合创新资源基础上改善创新管理体系——大力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第十一,深化对外开放体制改革。加快完善适应国际经济新特点新趋势的体制机制,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提高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竞争力。加快推进“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与主要贸易国和地区开展自由贸易区谈判,争取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更大权益,进一步提高外资利用水平。

做实中央财经领导小组

为顺利完成上述改革,还要有一个重要的组织保障,需建立一个跨部门、超行政任期与大国地位相匹配的高层级、权威性顶层设计机构,以及相应的、国家级主导改革的协调机构和智力支撑体系。

当前,尽快建立中央层面、超脱部门利益、跨行政任期的改革顶层设计机构,是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的改革处于重要历史机遇期的必然要求,是改革进入重大利益关系协调的关键时期的必然要求,是新阶段继续推动全面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是为未来30年“建章立制”的必然要求。顶层设计及其机构不能仅仅停留在理念和思路的层面,需要变成实实在在的、具体可操作的措施。

从组织上看,可以考虑做实现有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增加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汇集国内各方面高素质的顶尖专业人才,中央给予充分授权,使之具有权威性、超脱性,成为受党中央直接领导、独立于行政部门的专门机构,成为类似于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或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那样的最高层级改革顶层设计机构。

这一顶层设计机构的主要任务或职责有三个方面:

第一,这一机构专司负责或组织对国家经济、社会、外交、文化、生态等领域有关重大战略和重大决策,进行全局性、长远性、跨部门的统筹设计;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二,这一机构需统筹协调全局利益和部门利益、中央利益和地方利益、政府任期政绩要求和国家长远发展之间的关系,将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和政府任期政绩考核纳入国家长远发展和全局战略中进行考量;

第三,这一机构应通过购买民间智库的各类研究成果来获得长期稳定高水平的智力支持。独立性、多层次、多类型民间智库与中央层面改革顶层设计机构互为补充、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第四篇:十八届三中全会前瞻用好关键一招

十八届三中全会前瞻,以下是由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就改革开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体现了这关键一招的巨大威力。当前,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尤需用好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这次觉醒,使我们党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的科学判断,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规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次觉醒,使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改变了中华民族和社会主义的命运。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实践表明,社会主义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不成熟到比较完善比较成熟的长期过程。推动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依靠改革。开放也是改革。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通过对外开放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这就需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推进。唯物史观认为,人民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问题,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世界上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循。这就需要我们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的辩证统一,善于从问题出发,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加强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推进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问题十分繁重。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作出回答。习近平同志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习近平同志从6个方面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深入调查研究的重大问题,即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需要我们结合实际、前瞻未来进行解答,不断给出科学的答案。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五篇:海通证券--机械行业专题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对机械行业影响前瞻

海通证券--机械行业专题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对机械行业影响前瞻【行业研究】

点击量:37 回复数:11 举报 扎小辫 发表于 2013-10-09 16:24:09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1.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历程,基本可以按10年为期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十年可称为要素红利期,对应家庭联产责任制等农村改革、价格改革和企业改革,在计划经济时期被束缚的劳动力、土地、资源等要素重组带给中国经济极大的增长动力;第二个十年可称为制度红利期,对应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之后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的经济制度改革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第三个十年可称为全球化红利期,对应中国加入WTO的历史背景,与国际市场的融合刺激中国经济展开了又一轮的高速增长。

我国经济走势与政治走向高度相关,十年左右的经济周期基本与党和政府最高决策圈的更替周期一致。由于历史原因,每一届政府的三中全会均会出台一定的改革措施,尤其是十四届、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措施均对之后中国经济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目前,要素红利、全球化红利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正在减弱,改革也已进入深水区,未来进一步改革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决定中国经济能否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顺利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习李执政以来经济领域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将确立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基本走向,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2.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路线图预判

回顾历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以往的改革在国有企业、外贸等领域着力较多,而在金融、户籍、土地等领域的改革进展较慢,我们预计本轮改革将主要聚焦在价格、财税、金融、行政、土地、户籍等六大领域,在上述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将再次释放巨大的制度红利,增强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人力资本、制度改革和创新将逐步取代过去的人口红利、对外贸易和投资,成为中国经济新的驱动力。2.1资源品价格改革:稳步推进,完成阶段目标

我国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决定,但在能源资源、公共事业、环保收费等领域,价格扭曲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并成为粗放式经济模式的罪魁祸首之一,未来将继续在“水煤油气电运”等领域稳步推进价格改革。2.2财税体制改革:上收事权,提高效率

财税改革涉及中央地方的财权和事权划分、财政支出结构、税制改革和化解地方债务几个方面。上收事权:将环保、文教卫、科研和社保等部分职能上收;完善分税制:营业税改增值税,将消费税和财产税培育成地方税种;改变财政支出结构:扩大民生支出,压缩行政经费开支;控制地方债务:将地方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2.3金融体制改革:市场化配置资源

当前中国企业部门负债过高、产能过剩,重要原因在于以银行为主的金融部门对企业信用的定价错误,完全无视企业背后的信用风险,将金融资源持续导入企业部门,未来需要去杠杆、去产能。如果能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就能极大提高中国的增长潜力。目前以银行和间接融资为主的配置存在严重缺陷,未来主要是两个方向,一是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债市、PE、民营机构等更有效率的配置方式和配置主体;二是推动利率、汇率等金融价格市场化,改变银行的行为。

2.4行政体制改革:职能转变,简政放权

新一届政府已经进行了4次集中的简政放权,力度和速度均远超历史,主要涉及基建、文化、卫生、能源等领域审批等。简政放权对于之前管制较严的行业具有非常正面的效应。我国服务业和公用事业领域存在严重的垄断,国有企业在教育、文化传媒、医疗卫生、金融、交通运输、公用事业等领域的投资占比超过2/3,垄断导致有效供给不足。中国内需不足很大程度上缘于有效供给不够,特别是在公用事业和服务业领域,而这与国有企业的垄断有很大关系。简政放权、放松管制将让这些行业享受“供给需求双重增量”。2.5土地制度改革:提高效率,盘活存量

我国存在大量闲置及低效的工业、农业用地,如何将后者盘活成更高效的商住用地,应是未来土地改革的核心方向。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是破解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我国农村建设用地储备是城市的4倍,如能将农用地盘活,就能极大地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改革将加快农村土地的流转,推动农村土地交易市场化,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向农民倾斜。

2.6户籍制度改革:分类推进,双重标准

户籍制度改革考虑不同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将分类推进,居住证管理办法很可能规定居住证所附着的权益划分为国家、城市双标准。国家层面标准以基本公共服务为主,例如义务教育等;城市标准由各省结合实际情况来确定,如居住证持有人子女是否具备当地参加高考资格等。户籍制度改革意味着中国的城镇化将从更广的层面上展开,会明显刺激全国特别是中西部城镇化进程。户籍制度改革有几点影响:一是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改善有效劳动力供给,农民工劳动力平均46岁左右就到农村务农,留在城市可工作至60岁;二是逐步对投资和消费的产生影响,将增加对地铁、通信、管道、电网、水务、环保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还将增加对医疗、教育等消费性需求;三是户籍制度改革将使得务农人口减少,随着务农人口老龄化以及耕地供应明显受限,进一步推动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3.改革对机械行业的影响 3.1资源品价格改革

3.1.1水价改革:阶梯水价的推广将利好智能水表行业

自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通知》后,全国范围水价改革逐步展开,改革的目标是通过调整水价达到优化有限的水资源分配、提升民众节水意识。目前,我国城市中的自来水厂有30%是亏损的,与水费附加征收的污水处理费也不到位,全国大概有四分之一的污水处理厂运转中也是亏损的。一般来说,一户或一人每月水费支出不应超过其总收入的1%-2%,目前我国的水费还远低于这个水平,水价改革远未到位。未来水价改革进程将加快,水价将进一步上调,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阶梯水价,非居民用水实施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同时进一步提高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等。

“阶梯水价”是对使用自来水实行分类计量收费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的俗称,它拓展了水价上调的空间,增强了企业和居民的节水意识,有利于减少水资源的浪费。2002年国务院各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国各省辖市以上城市须在2013年底前实行阶梯水价,其他城市则在2015年底之前实行阶梯水价。2012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确立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截至2012年,全国36个大中城市,已经有17个城市实行了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多数城市对非居民用水实行了超计划、超定额加价收费制度。

阶梯水价的推广将利好智能水表行业。智能水表通常指带有电子装置的机械水表和采用新型流量传感技术的电子水表,其除了可以完成基本的水计量功能,还具有水费的预付费功能和远程自动抄表功能。要落实阶梯水价政策,必须做好阶梯水费的准确计时、计量和计费,而智能水表的增值功能完全可以提供阶梯水价准确计费所需要的各项基础数据,满足准确计费的需要。相关标的:三川股份。3.1.2煤价改革:对煤机行业偏利空

目前煤炭价格已基本市场化,未来改革重点在于煤炭资源税,煤炭资源税将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煤炭资源税征收方式的改变客观上必然导致税率提高,增加煤炭企业的税负。另一方面,由于资源税在财税体制中属于地方税,增收全部留在地方,煤炭资源税提高将增加富煤地区的财政收入,增强这些地方提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由于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约占到70%,煤炭发电提供了80%的电量,短期内这种能源结构无法迅速改变,因此煤炭企业成本的上升将有相当部分被转移至下游众多行业。长期而言,煤炭开采成本的提高将加快其他能源对煤炭的替代,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地位将下降,促进我国能源利用方式转变和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总体看,煤价改革将抑制煤炭的产销,对煤机行业偏利空,相关公司:天地科技、郑煤机、梅安森、山东矿机等。3.1.3电价: 电价改革的具体举措有:全国推广阶梯电价,鼓励大户直接购电,实施竞争发电和竞价上网,输配电改革等。阶梯电价即阶梯式递增电价,这种计价体系下,用电越多,电价越高,有利于促进节约用电;阶梯电价全国推广利好相关智能电表行业。

大用户直购电是指电厂和终端购电大用户之间通过直接交易形式协定购电量和购电价格,然后委托电网企业将协议电量由发电企业输配终端购电大用户,并另支付电网企业所承担的输配服务费用。直购电将打破电网企业独家买卖电力的格局,在发电和售电侧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探索建立合理的输配电价形成机制,促进电网输配分开,使终端用户进入电力市场,促进建立开放的电力市场。直购电将有利于大规模用电企业和发电企业、不利电网公司。3.1.4油价: 油价改革的可能举措有:提高调价频率,改进挂靠油种;放开对民营企业进口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的限制;放宽页岩油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并加速开发。目前我国成品油进口实行国营贸易和非国营贸易管理,国营贸易进口没有数量限制,但仅有4家国有石油企业具有进出口贸易权;非国营贸易实行进口资质和配额双管理方式,且只能进口燃料油。放开民企进口原油、成品油的限制有利于我国油气产业的市场化和健康发展。加快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将对油气装备产业链构成重大利好,相关标的:杰瑞股份、恒泰艾普、吉艾科技、惠博普、江钻股份等。3.1.5气价: 气价改革短期着力点在“市场净回值法”全国推广;中长期推进国内外气价联动,天然气管网业务从上中下游一体化经营的油气企业中分离。“市场净回值定价法”是以商品的市场价值为基础确定上游供货价格,而商品的市场价值按照竞争性替代商品的当量价格决定,最终用户价格按市场价值确定。“市场净回值法”让天然气价格与便宜的替代燃料(与天然气存在替代竞争关系的能源,如液化石油气、燃料油等)的市场价格挂钩,有利于保持天然气的价格优势,鼓励用户合理使用天然气,对相关油气设备企业构成利好。相关标的:富瑞特装、惠博普、吉艾科技。

3.1.6运价改革: 运价改革主要在于铁路货运方面的改革:短期内提高铁路货运价格;探讨中端客运价格提升可能,中长期进一步推进企业化运作,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提高货运价格有助于提升铁路总公司的利润,进而提升铁总的投资意愿与能力,利好铁路设备板块。中长期看,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和网运分离等也有助于铁路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投资决策科学化,利好相关产业链的长期健康发展。相关标的: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北方创业、时代新材、晋西车轴、晋亿实业、大秦铁路、广深铁路等。3.2财税体制改革

3.2.1上收事权(环保、文教卫、科研和社保):环保投入更有保障。

目前我国环保投资主体是地方政府:从2010年城镇环境管理业投资看,地方项目完成投资占全部政府投资的比重高达99.1%,中央项目完成投资所占比重只有0.9%;在2010年城镇地方环保完成投资中,市地级以下政府所属项目完成投资所占比重合计高达75%以上,其中县级政府所属项目完成的投资比重高达55%以上,省级政府所属项目完成投资比重只占5%左右。在分税制财政体制中,存在财力相对集中在中央,而事权分散在基层的不合理结构。在这个背景下,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长期不足。将一部分环保的事权上收,把环保投资主体变为中央,环保投入资金来源将更有保障,全国性的环保战略与规划将更易得到落实,利好整个环保产业链。相关标的:先河环保、聚光科技、天瑞仪器、雪迪龙、汉威电子等。

3.2.2完善分税制:营业税改增值税,将消费税和财产税培育成地方税种。

营改增目前已在全国铺开,政府将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营改增改革,争取13年底或14年初在铁路运输和邮电通信等行业推行营改增。对铁路运输业而言,改征增值税后,可抵扣的项目主要为新购置设备和燃油、修理费所含的进项税,但对过去购置的设备不能进行抵扣,可抵扣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不足40%,人力成本、路桥费、房屋租金、保险费等主要成本均不在抵扣范围内,因此铁路运输企业税负将会增加;但铁路与电信行业大多是大型国企,或通过与财政部门协商获得类似“降低或至少不增税负”的承诺,从而减轻此不利影响。另一方面,铁路运输业营改增后,因新购置设备可抵扣增值税,或增强其采购设备的动力。铁路运输业营改增对铁路设备板块综合影响中性偏负面。

总体而言,营改增之后企业税负是降低的。官方数据显示,截至13年2月底,116万户试点企业共减负550亿元以上,95%的企业实现减负或税负无变化,只有5%左右的企业税负有所增加,企业减税意味着政府税收收入略有减少。3.2.3改变财政支出结构,控制地方债务: 在财政支出结构上,将向改善公共服务、保障民生倾斜,刚性开支增加,同时压缩行政经费开支。在控制地方债务方面,13年8月1日起,审计署展开了全国范围的政府性债务审计,摸清地方债务底细,抑制地方债务无序扩张,未来将把地方政府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结合收支两方面考虑,未来地方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灵活性、自主性将大大降低,地方政府对基建方面的投资能力也将受到削弱,对机械行业整体偏利空,尤其不利于工程机械板块。3.3金融体制改革

金融体制改革主要是两个方向,一是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债市、PE、民营机构等更有效率的配置方式和配置主体;二是推动利率、汇率等金融价格市场化,改变银行的行为。总体而言,金融改革的目标和最终结果一定是金融资源的分配更加市场化、更具有效率,对企业风险定价更为科学。我国的机械行业发展水平总体较低,大部分子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金融市场化改革将有助于加快传统机械落后产能淘汰、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对机械行业整体短期偏利空,长期偏利好。3.4行政体制改革

行政体制改革主要看点在于简政放权:目前我国在制造业的管制已经基本放开,但在公用事业、服务业方面的行政干预色彩仍然非常浓厚。新一届政府上台以来已经进行了4次集中的简政放权,力度和速度均远超历史,主要涉及基建、文化、卫生、能源等领域审批等。简政放权对于之前管制较严的行业具有非常正面的效应。

可以预期,未来在能源行业(尤其是非常规油气)、服务业等领域的行政管制将有望加速放松,例如:油气领域的简政放权将对油气设备行业构成长期利好;检测行业的管制放松将为民营第三方检测服务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相关标的:华测检测、富瑞特装、杰瑞股份等。3.5土地制度改革

我国虽地大物博,但真正可利用的土地并不多,尤其是建设用地更为稀缺:我国国土面积中草地和林地占72%,耕地占13%,农村建设用地占3%,城镇建设用地仅占0.4%。可利用的土地中,耕地(集体所有)、农村建设用地(集体所有,包括宅基地、经营性建设用地、非经营性建设用地)、城镇建设用地(国家所有)占比大约为79%、19%、2%。各种属性的土地内部、或者相互之间的切换,构成了土地的流转。其中规定最为明晰的是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非经营性建设用地,前者因具国有属性流转方式较为明确(招拍挂),而后者明确不可入市流转(今年1号文规定);其次是耕地,虽然属性较为明确,但在流转方式上并不明朗化;最为模糊的地带是宅基地和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的确权和流通。

我国城镇土地已经有较为完善的招拍挂制度;而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耕地部分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也基本明确了,但对于农村建设用地的部分,法律中规定并不明确。今后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在农村土地,包括农村建设用地和耕地。

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是破解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焦点在于农村集体土地入市以及耕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所有权和收益权分离、土地增值收益大部分被地方政府获取、耕地经营承包权流转的法律边界模糊等。未来改革总体方向是加快农村土地的流转,推动农村土地交易市场化,改变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公的格局。土地确权是土改的关键,但是考虑我国的政治体制、各方利益博弈,短期内难以实行土地私有化,土地改革将是长期而艰难的过程。相对而言,使用权确权阻力较小,可行性较高。长期看,随着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和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减少,耕地流转和集中是大势所趋,农业机械需求将长期向好。相关标的:一拖股份、新研股份。3.6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的目的是推动农村人口市民化,它会明显刺激全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一方面,户籍制度改革推动的城镇化将刺激对地铁、通信、管道、电梯、电网、水务、环保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对工程机械偏利好,同时对电梯、空调、冷链设备、给排水设施、公共交通设施等需求也将源源不断释放;另一方面,户籍制度改革将使得农村人口减少,随着务农人口减少,农业走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是大趋势,对农用机械的需求也将逐步增加。相关标的:康力电梯、上海机电、江南嘉捷、汉钟精机、大冷股份、烟台冰轮、盾安环境、中国南车、中国北车、永贵电器等。4.小结

整体来看,我们预判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会在资源品、土地、金融等领域来约束制造业投资,给广大传统行业带来去产能真正希望。机械行业作为典型的中游制造业,绝大多数子行业的发展层次低、产能过剩严重,属于应被“革命”的对象。因此,改革对整体机械行业短期偏利空,长期则有助于通过“优胜劣汰”来促进本行业健康发展。同时,由于机械行业涉及面广,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子行业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政府产业导向,将获益于改革进程,例如智能设备、油气设备产业链、铁路设备板块、检测监测仪器与服务、冷链设备等。

风险提示:1.各领域改革措施与我们预判不符;2.政策出台时间、力度不达预期;3.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下载十八届三中全会前瞻的改革的路线与时间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八届三中全会前瞻的改革的路线与时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八届三中全会前瞻社会不可不稳定 (大全5篇)

    十八届三中全会前瞻,以下是由 在大公司工作过的人,大概都会知道有一个名词,叫大公司病。一个公司大了,就有多个部门,多个层级。有总公司,有分公司。而在这个大公司中,不同人,不同......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 (最终版)

    以下是由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9日召开会议,讨论十八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审议并同意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共中央总......

    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措施自己整理

    19项改革措施 经济领域: 1、 非公有制财产同样不可侵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改革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改革 1978年以来,每一次三中全会都是一座改革的历史航标。在万众瞩目与期盼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了。中国的改革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释放改革最强音

    发展倒逼改革,改革释放“红利”。一路闯关夺隘、披荆斩棘,改革让中国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启新的发展航程,全面深化改革正拉开帷幕。而政府改革乃是各项改......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训练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基本情况 1.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 2.全会的纲领性文件(公报)是什么? 3、本次全会的主题是什么? 4. 什么是“三中全会”现象? 5.......

    十八届三中全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 一、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意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科学会打了全面深化改革......

    2016十八届三中全会

    2016十八届三中全会 2016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2016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