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
浅谈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
——以桃江县为例
(桃江县环保局:赵湘云)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县域”这个概念,“县域”的问题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高度。桃江作为一个农业大县,经济的快速发展承受着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特别是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突显了出来。如何防治县域农村环境污染,已是全社会共同研究的课题。
一、桃江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1.农业生产污染
农业生产的污染,主要指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化学品及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低造成的环境污染。农业生产过量和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造成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据县农业局的数据,2009年我县化肥施用量达到2.76万吨。其中氮肥施用量达到1.96万吨。有机肥施用量仅占肥料施用总量的25%;2009年农药的施用量达361.73吨,其中高毒农药占70%;目前全县平均每公顷农田施用化肥量已达360多公斤,是国内农业发达地区的1.6倍,其中氮肥的利用率为25%一30%、磷肥利用率为10%一20%。比国内农业发达地区低20~30个百分点。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施肥结构不合理和施药不当,化肥和农药的利用效率低、流失率高,不仅严重污染土壤,通过农田径流加重了水体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而且还通过受污染农产品的销售直接威胁到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2.农村生活的污染
农村生活的污染。主要指村镇等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因缺乏规划和环境管理滞后造成的生活污染。随着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规模也迅速扩大,使乡镇和农村的生活污染物因基础设施和管理差造成了严重的脏、乱、差问题。据县境保护局的数据,我县农村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量28万多吨,大部分随意堆置或倾倒进河湖或沟渠,致使蚊蝇滋生、臭气弥漫;农村年生活污水排放量900多万吨。并且具有有机物浓度偏高、日变化系数大、间歇排放的特点,造成了农村生产生活的严重水体污染。据县卫生局的数据,目前我县农村人口的人粪尿年产生量为20多万吨,大部分未能进行无害化处理。这些问题导致全县农村目前普遍存在着“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垛、畜禽乱跑”的现象。而“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现状则是我县一些富裕乡镇农村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
3.农村养殖污染
农村养殖污染。主要指集约化养殖场因污染治理不力对农村的污染。我县的畜禽养殖场区大多建于村民居所附近,养殖方法采用传统的家庭养殖,对周边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污染。此外,农村畜禽养殖点养殖条件简陋,布局不合理,没有采用有效地通风和密封设施,加之畜禽粪便乱堆乱放,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据农业局的数据。我县农村仅猪、牛、鸡三类畜禽粪便的年排放量就达333.63万吨左右。有30%的粪便未经处理直接排入了地表水中,造成了水体的污染。
4.农村工业污染
农村工业污染。主要指城乡企业因污染治理不力对农村的污染。企业为了减少成本没有建设配套处理工业垃圾和污水的设施。因而给当地农村造成了严重污染。据县环保局的数据,我县被污水灌溉污染的耕地0.3万亩,被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多亩。据县水利局的数据,目前我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为30.2万。其中饮用高氟水人口为1.32万人、饮用高砷水人口为9.16万人、饮用苦咸水人口为0.14万人、铁锰等其他饮用水水质超标人口为29.2万人。由于城镇工业具有污染点多面广、排污种类多、浓度高的特点,因而其污染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二、造成桃江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1.群众环保意识淡薄
如今,我县广大农民的环境污染危害意识淡薄,存在着落后的生产习惯和不良生活陋习,富裕的农民不愿意将更多资金投入农村的环境保护事业;城镇居民对保护农村环境的意识不强,到农村旅游、度假或走亲访友时,随意丢弃垃圾、折断果枝、践踏幼苗、猎杀益禽等。
2.农民依法维权意识不强
我县广大农村农民知识水平较低,法律观念淡薄,环保意识薄弱,对于周围环境污染只要在短期内不直接威胁到生命,再严重他们都能听之任之,绝大部分农民依法维权的意识不强,有的为了能在这些重污染企业挣点钱,甚至成了这些企业的保护者。即使有一部分人想制止企业造成的污染也终因知识的缺乏,难以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的权益。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加之农村现代化的特点以及农村环境污染的特点,导致目前的环境管理体系及有关公共服务机构难以应对污染问题。
3.财政渠道的资金来源不够
就目前我县的财政能力,应对全县各种财政开支已是捉襟见肘。财政对污染治理扶持不力,导致污染治理滞后于污染增长。而上级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
4.农村环境执法力量薄弱
我县环保系统在农村乡镇没有直属单位,对农村工业企业的管理因受交通工具、办公条件、经费等各种因素的限制不像对城市中的企业管理的那么严,检查的那么频繁,但凡有超标排放现象也很难被及时发现。对于农村的环境污染事件的查处多数还停留在只有举报才有查处的局面,而农民依法维权的意识不强,案件举报数量很少,就在这极少的举报案件中又因存在地方保护主义,查处力度也不大。
5.治理模式不当
目前,我县农村的环境污染,套用解决城市污染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污染的主要手段,存在技术和经济障碍,导致农村污染治理效率不高。
三、桃江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 1.通过环保教育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
加强对我县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农村环境教育可以从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开始,让孩子意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提高他们的环境安全意识,也可以增加他们对环境污染的警惕性。一般而言,家长愿意接受孩子的建议,而且孩子是未来的主人,因此对他们的环保教育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对农民的环境教育既要让村民了解自己周围的环境状况,同时也要了解自身的环境权益,以调动全民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工作。农民自觉的抵制污染,减少污染,从而真正解决农村环境问题。2.加快农村聚居点的规划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我县农村人口密度小,消费水平也比城市低,农村聚居点的规划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因此农村聚居点的规划和环保基础设施是控制农村生活污染的关键。对农村土地进行功能分区,划分农村工业区,养殖区和居住区,采用政府出资或政府主导农民集资的方式建立垃圾集中点,定期对垃圾回收掩埋。建立生活污水回收池,将农村生活污水汇聚到一起进行沉淀和处理。同时,每个乡镇配一个专职环保员,并经县政府授权,环保局年终对每个乡镇进行“环保绩效考核”。对不合格的乡镇,追究其负责人的责任。3.加快生态农业建设 发展循环农业
一是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能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推广节约型技术,全面实施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化肥机械化深施、精准化施肥、诊断施肥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推进农家肥、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料资源的综合利用;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推广低容量喷雾技术。二是开展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减少农村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推行保护性耕作,实行秸秆还田。改变秸秆焚烧的恶习。农村沼气要讲求质量,重点解决沼气池结壳问题和沼液沼渣的利用问题。三是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建立农业清洁生产的技术体系。应重点突破具有农业清洁生产共性的关键技术。积极发展清洁养殖,完善养殖环境技术标准,科学确定养殖密度,优化养殖生产结构,建设一批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的示范项目,推广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技术、养殖用水循环与废水处理技术,降低水产养殖造成的污染。4.加强控制乡镇企业的污染
控制乡镇企业的污染不是将乡镇企业全部关停,而是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避免出现村村冒烟、处处污染的情况。对于明显落后,需要淘汰的乡镇企业,坚决淘汰。环保部门根据相关规定,加大执行力度。对于保留的乡镇企业,政府要给出适当的优惠条件,激励其进行技术改造,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乡镇企业的规划应该相对集中,由政府主导和建设污水处理厂或者是垃圾处理厂,实行排污主导和建设污水处理厂或者是垃圾处理厂,实行排污收费制度,对各个企业的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这样既能减少污染,也能减轻乡镇企业的压力。5.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事业的投入
一是县级财政资金加大用于农村环保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二是积极向上争取各种环保专项资金,明确资金的用途和部门责任,落实资金,加强监管;三是制定政策,运用税收、信贷等经济手段调节各类企事业的经济活动和利益,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向农村环保事业投入。对主动治理和有效控制了环境污染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信贷等优惠。
四、结束语
“社会和谐看民生,科学发展看环保”,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刻不容缓。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加大污染治理的力度,只有治理的力度超过了污染的速度,农村环境才有可能逐渐变好,我县健康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才能够实现。
第二篇:农村面源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农村面源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筠连县委常委、副县长 胡 波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农村面源污染显得尤为严重。这些问题能否有效解决,将直接关系到农村环境质量能否得到根本改善,关系到环境保护目标任务能否顺利实现。笔者就筠连县农村面源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一、筠连县农村面源污染现状
筠连县位于四川省南缘,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全县幅员面积1256.3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全县总人口39.98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8034万人,农业人口35.1816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大县。
(一)农村生活污染。农村生活污染源主要包括农村村民生活产生的污染(主要是废水及废物)及散养型畜禽养殖等产生的污染。我县是一个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7.98%,全年农业散养畜禽数为63万头猪(综合折算)。按照农村人均用水量80—160L/人·天计算,全年农村排放生活污水1520万吨,排放COD15731吨、排放NH3—N 2734吨。筠连县境内宋江河、巡司河及镇舟河三大河流经各镇乡后流入南广河,生活污水也最终流入南广河,影响流域环境质量。
(二)农村集约化养殖污染。随着国家鼓励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全县农村集约化养殖场(站)逐步增加。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养殖场有148个,其中养猪5000头,牛100头,蛋鸡16万支。对畜禽废渣以回收等方式进行处理,按产生量的12%计算污染物流失量,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折合每头猪的COD排放量为17.99克/头·天;氨氮排放量为3.6克/头·天。根据2007年统计数据,全县COD排放量为70.15吨,氨氮排放量 14.03吨。由此可见,农村集约化养殖将对农村环境地表水源及地下水造成一定污染。
(三)农田径流污染。农田径流污染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化肥及农药施用不当而污染农田及河流。我县属山区县,土地坡度较大,水土流失相对严重。据调查,全县化肥使用量为4000吨,全县农田25度坡以上的11.22万亩,25度坡以下的18.4万亩,降雨量大于800mm/年;按照标准农田化肥施用量为25—35公斤/亩·年进行计算,全年农田径流污染物排放量CODCr为3573.5吨/年;NH3—N为714.7吨/年。大量化肥的流失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对水体、土壤、大气、生物及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主要表现为:一是造成河流及地下水源污染,使水体产生富营养化,同时造成地下水污染。二是长期大量使用氮肥特别是大量施用铵肥,土壤逐渐酸化,表土PH值降低,土壤板结普遍严重,破坏土壤结构,最终丧失了农业耕种价值。三是施氮过多的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是正常的20—40倍,人或牲畜用后,转化为亚硝酸胺类致癌物,危及人的健康甚至生命。此外,我县每年农药使用量约120吨,农药一旦进入环境,其毒性、高残留特性便会发生效应
(四)矿山径流污染。我县矿产资源丰富,除了国家矿井外,全县有小煤矿53个,非煤矿山62个。在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矿井废水,矿井废水PH值呈酸性,矿山径流污染物排放量CODCr为21.9吨/年;NH3—N为1.14吨/年。矿山开采的同时,还伴有大量固体废物的产生,侵占土地,污染环境。
(五)农村白色污染。农膜及其他塑料制品的大量、广泛使用,也是造成农村白色污染的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我县农村面源污染主要污染源为农村生活污染源(占COD排放总量的81.08%)和农田径流污染源(占COD排放总量的 18.44 %)。
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对策
(一)发展生态农业,减轻面源污染。
结合我县生态环境建设,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推广利用沼气工程,畜禽废物无害化处理,有机肥还田利用,农田回归水循环利用等。将养殖业和种植业以沼气为纽带连接起来,既治理畜禽场的污染,又给种植业提供了有机肥料沼液、沼渣,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优化农业生态模式,改善和种养方式。推广发展立体农业,延长生物链,使生物物种之间相互合理利用。通过开发有机绿色农业,实现整个农业生产过程规范化操作,控制化肥和农药的用量。
(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减少水土流失。
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修建良好排灌系统,做到排水有沟、蓄水有池、沉沙有函、护林有坎、护坡有草,控制和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实施坡改梯、水改旱工程及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三)控制农药施用量,减少残毒污染。
实行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办法,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安全合理地使用现有的农药,限制高毒低效高残留农药销售、使用;加大生物农药、生物制剂和新型广谱高效低毒低残农药的推广和使用。
(四)积极发展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减轻农村生活污染。
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池工程,是控制农村生活污染和畜禽散养污染的有效途径。通过发展“猪—沼—果”等生态农业,综合利用沼气资源;沼气池建设结合“三改”(改圈、改厨、改厕),使农村人畜粪便实现无害化处理,不仅治理了污染,也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农村生活污水采用修建氧化塘(沟)、小型人工湿地、微动力处理工艺等简易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后,用于农作物浇灌或排放,既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实现水资源的无害化、减量化及资源化。
(五)规范集约化养殖,从源头切断畜禽污染。
结合实际,划定专门的区域用于养殖业发展,加强监管,禁止在地表水源保护区、地下水防护区及居民集中区进行养殖;建立废水和废物处理设施。固体部分高温好氧发酵处理后还田,液体部分处理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建设小型沼气工程,将沼气生产和粪便处理有机结合,用于实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和环境治理双重目标。
(六)强化矿山开发环境保护,防止生态破坏。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并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执行矿山开发环评制度,土地复垦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严格执行矿山建设与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限制对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的矿产资源开发。在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其他生态脆弱地区严格控制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限制新建改建含硫大于3%的煤矿,对生产高硫、高灰粉的煤矿,逐步建设配套洗选设施,对高硫、高灰分煤进行洗选;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强矿山污染治理,减少形体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
(七)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白色污染。
按照我国防治“白色污染”应遵循“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原则,积极开展农村“白色污染”治理。
第三篇:关于全市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情况的调查报告(定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而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市农村环境形势严峻,环境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因此,加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改善农村环境状况,提高环境质量,建设村容整洁、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我市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畜禽养殖污染严重。在对新郑市几个乡镇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多数村庄养殖户的养殖设施简单,除少数村庄外,大多数村都没有对畜禽粪便进行综合利用处理,如养殖户聚集的新郑市八千乡南部的几个村庄,多数养殖户都是在自己的家里进行饲养。少则几千只,多则上万只,空气质量十分恶劣。并由此滋生了大量的苍蝇,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生活环境。
(二)生产生活污水和生产生活垃圾大部分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在我们调查的几个乡镇中,池塘边、小河旁、村边地头多数成为了农村的生活垃圾场;乡镇企业较发达的乡镇,都没有污水处理厂,企业的生产废水、废渣和生活污水都直接排入河流或渗入地下。特别是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一些乡村,个体企业较多,产生的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无人管理,环境监管失控。造成农村污水横流,垃圾遍地,使农村饮用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到目前为止,流经新郑的双洎河水质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村水环境的恶化不仅危及农民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了农产品的食品安全。
(三)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肥、农药。这是多年来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但使农田土壤层有害元素含量超标、板结硬化,水源污染等问题突出,同时也使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突出,降低了农产品质量。农产品残留通过“米袋子”、“菜篮子”最终也将影响到城乡居民的食品安全。
(四)能源利用方式落后,清洁能源利用率底。目前,我市农村的主要能源依然是薪材和煤炭,液化气、沼气等清洁能源利用率不高。这样既浪费了木材、破坏了植被,又污染了大气环境。有些农村燃烧秸秆现象仍时有发生,产生的烟尘也给城市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五)思想认识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包括当地农民在内都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治理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尚未引起高度重视,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思想依然存在。同时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是一项工作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的工程,更多的是体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对较低,这就造成治理资金投入上有一定困难和不足,制约了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
二、几点建议
(一)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立法。我市应尽快依法制定和实施一批地方性农村环境保护法规、规章和标准。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坚持综合利用,实现有效治理。一是要通过综合规划和设计配套,使畜禽粪便资源化,尽量实现零排放,解决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的难题。二是对新、改、扩建规模化养殖项目,在项目立项、选址、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严格把关,引导鼓励企业走综合利用的路子,实现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三是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农牧、鱼牧、果牧相结合的牧-沼-果、牧-沼-鱼、牧-沼-菜等种养模式,实现对有机营养物质进行多层次的利用,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新郑市新村镇的文士湾村农民发展猪-沼-果种养模式已有十几年的历史,这种模式不仅使农民一年四季不用买煤,也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同时也使饮用水安全得到了保障。
(三)加快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步伐。各地要结合文明村建设,协同农办、水利等有关部门,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扶持,加快农村改水改厕步伐。在这项工作中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可提供的资金和农民的承受能力来制定方案,避免操之过急,造成新的不安定因素。
(四)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程度。各级政府应采取一些扶持政策,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予以重点补助。可以先选择基础条件好的乡镇,建设污水处理厂,其他乡镇以后逐步建设。建制镇要单独或联合建设生活垃圾处理厂(场),提高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
(五)积极推行生态村镇建设,大力推广和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生态村镇对农村环境建设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可以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特色和产业特色探索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村镇建设。
(六)加大对乡镇企业环境监管力度,确保生产废水、废气、废渣的达标排放。一是要加大对乡镇企业环境监管力度,建设一套完善的环
境监管制度,确保乡镇企业生产符合环境管理要求;二是要对污染严重的企业予以关停;三是严格控制村庄新办企业,并逐步引导村办企业进入乡镇工业园区,便于集中管理,确保达标排放。
(七)广泛宣传发动,提高思想认识。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及时报道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揭露和批评违法行为,提高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维护农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尊重农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农村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应定期向农民群众公布,对涉及农民群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应当听取当地农民群众的意见。
第四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地理学科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环境污染的概念、分类、危害、污染源、全球化、防治对策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关世界典型“公害事件”和我国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及上海苏州河污染治理等实例,用视频、文字、图片资料,让学生对环境污染和防治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教学,能对“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性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激发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
环节二:环境污染的“肇事者”
1.生思考:当前的环境污染主要有哪些?
2.师介绍: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
环节三:环境污染的全球化
1.生读课本图,说出污染物是怎样进行转移的。
2.生讨论:在南极与珠穆朗玛峰的冰雪中检测到污染物的存在,请分析原因?
环节四:环境污染的防治
1.生讨论:同学们身边有哪些污染环境的行为呢?flash动画播放。
2.班级调查:(1)乱扔垃圾情况调查
(2)一次性筷子使用情况调查
(3)废电池处理情况调查
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环保广告语。
4.以班级为单位,拟定一份环保倡议书。
四、教学说明
本课教学中针对教材内容,就环境污染与防治,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对于保护环境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认知”的层面上,更要重视学生保护环境“观念”的形成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行为和习惯的养成。
第五篇: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建议-调研报告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突出。据调查,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畜禽养殖污染、农药、化肥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以及工业污染,其中农业畜禽养殖和生活垃圾是目前造成我市农村环境日益恶化的最主要原因。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一、我市农村环境污染概况
(一)畜禽养殖污染现状近年来,我市农村畜禽养殖得到较快发展,给农村环境带来了沉重压力。据有关部门统计,2005年全市生猪出栏数达195.7xxxx头、牛出栏数41.6xxxx头、羊出栏数30.1xxxx只、禽出栏数8733.7xxxx只。而这些畜禽粪便至少有三分之二以上未得到利用就直接排放,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推荐的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系数计算,2005年我市畜禽污水产生量约为484xxxx吨。畜禽粪便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大高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许多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缺乏处理能力,只能将粪便倒入河流或随意堆放。这些粪便进入水体或渗入浅层地下水后,大量消耗氧气,使水中的其他微生物无法存活,从而产生严重的“有机污染”。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有些养猪场未经规划建在乡村水源的上游。畜禽粪便要经自然晾晒15天,臭气熏天,蚊蝇滋生,遇有雨水天气,在村庄内四处横流,以致河流、沟渠及地下水源遭受严重污染,不仅造成当地村民饮水困难,而且给村民健康也带来严重威胁。这些已造成政府不投入巨资就无法治理的被动局面。
(二)农药、化肥污染现状
农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了有毒有害物质的大量残留。2005年,我市化肥使用量2xxxx吨,农药使用量为4130吨。专家指出,过量使用化肥造成的污染惊人。化学肥料施于土壤中,被农作物吸收的只是其中的极小部分,大部分在雨水的作用下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将导致水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过多,容易引起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统的癌症。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的有害物质残留非常严重,对环境生物和人类产生不良影响。调查表明,癌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与农药化肥使用量呈平行关系,农村中40-50的儿童白血病患者,其发病原因是农药残留的化学物质。
(三)农村生活污染现状
首先表现为垃圾数量越来越多,以保守估计,按每人平均每天产0.25公斤垃圾测算,我市农村每天将有425吨的垃圾产生。据统计,2005年全市污水排放量约为2518xxxx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012xxxx吨。其次农村生活垃圾的成份也呈多样化的趋势,除了常见的塑料制品外,有机磷成份也明显增加。许多×××的垃圾向农村运送扩散,而大部分农村并没有最基本的垃圾填埋处理场地,广阔的天地成了垃圾的天然排放场,严重影响到农村土壤、水源和空气的质量,不仅损害农民健康,危及农民生存,最终将危及城市的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造成我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由于监管不力。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既无规划,又缺乏环保监督检查力量,环保指标没有纳入有关部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未建立起以问责制为核心有效的监管机制,由此造成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管理上的缺位。
二是由于农村环境治理资金匮乏。据了解,在乡镇级还没有设立环保专项基金,乡镇的环境治理经费主要从县级环保治理基金和乡镇财政中支出。由于目前经费紧张,因此,用于乡镇进行环境治理的资金难以落实,乡镇环境治理难以保证,更谈不上乡村环境的治理了。
三是群众环保意识差,加之社会宣传不到位,使广大农民甚至城市居民都没有认识到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性,造成对已发生在身边的污染问题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三、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立环保责任制。把环境保护纳入政府任期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将农村污染防治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和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二)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场(点),治理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对畜禽养殖场进行总体规划,规划后在区外新建的畜禽养殖场必须限期予以拆除,规划前已建的区外畜禽养殖场必须于2006年底前治理达标,未按期达标的一律搬迁或关闭。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对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必须要有一定的综合利用和污染处理设施,实现畜禽粪便全部综合利用或废水达标排放。
(三)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物质,治理农村化学污染。发挥基层土肥站、植保站的指导作用,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施药。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培育和发展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引导农民形成“绿色”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农村垃圾污染。一是对生活垃圾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大力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