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第三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范文

时间:2019-05-14 22:18: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思修第三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思修第三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范文》。

第一篇:思修第三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范文

思修第3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1.在当今的社会生活条件下,许多人都十分讲求“实际”,思考人生目的这样的大问题有意义吗?为什么? 有意义。

每个人活着都要回答这样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人应当怎样活着?人活着的价值是什么?这是人生观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目的既是人行为活动的起点,也是全部过程的终点。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都讲实际的今天,更应该思考人的价值。因为人的价值是最实际的问题。我们在思考自我价值的时候要涉及到价值的标准和评价。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成为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这一观点已成为共识。

思考人生目的,以及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是任何时代的人们都要考虑的问题。我认为,在当今社会条件下,许多人讲“实际”,为了更好的应对整个社会对我们的考验和挑战,思考人生的目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观和价值观是十分紧急并且有必要的。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人生态度往往又制约着他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从而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一个人如果以悲怨愤懑、心灰意冷的倦怠态度对待生活,其背后必然是消极悲观的人生观。相反,一个人满怀希望和激情,热爱生活、珍视生命,勇敢坚强地战胜困难并不断开拓人生新境界,其背后一定有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作为精神支柱。人生须认真。要严肃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既要清醒地看待生活,又要积极认真地面对生活。

人生当务实。要从人生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每一件事。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人生态度,正确面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人生应乐观。乐观积极的态度是人们承受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基础。要相信生活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要在生活实践中不断调整心态,磨炼意志,优化性格。

人生要进取。人生实践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要积极进取,不断丰富人生的意义,要发扬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坚忍不拔的精神,充分发挥生命的创造力,在创造中书写人生的灿烂篇章。

3.人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如何理解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体现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是人们观察世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我们大学生要学会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正确把握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正确辨识社会现象中的是非,善恶,美丑,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4.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健康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与道德良好等方面因素的整合与统一,这是对健康更为科学、系统、深刻的理解和阐述。(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为大学生的人生提供导向,也为其心理活动提供“定位系统”,为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奠定基础。

(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还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自觉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

(3)合理地调控情绪。在产生心理困惑时,首先要弄清自己的情绪状态,对不良的情绪和生活中的烦恼要及时合理地宣泄或转移,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健康的人际交往有利于交往各方的学习进步、个性完善、情绪稳定。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也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应该坚持平等、诚信、宽容、互助的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并能同时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和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6.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首先,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的发展是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的。

其次,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存在掠夺自然资源。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促进发展的同时保护好自然环境,是人类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最后,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脱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就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当代世界出现的尖锐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所以,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现代化,一定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避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

第二篇:2015思修课后思考题

一、大学生应如何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1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

(学习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活动的变化)

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积累生活经验)2更新学习理念。

(自主、全面、创新、合作、终身学习理念)

3确立成才目标。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二、如何理解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1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的能力和行为选择的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

2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基础。

3良好的法律素质对于保证人们合法得实施行为,一发维护各种正当的权益,履行法定义务,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具有 重要意义。

三、为什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

3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四、如何认识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

1重要意义: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2基本方法:学好科学理论;掌握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一、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1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只有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够解答好人生的意义、奋斗的价值以及做什么人等重要的人生课题。

2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大学时期,同学们都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需要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3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

二、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1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2.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3.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相互制约;

4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人是社会的人,实现理想的实践活动在社会中进行,正确的个人理想从根本上说是由正确的社会理想规定的。同时,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

5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社会理想不是凭空产生或有外在力量强加的,而是建立在众人个人理想的 基础之上。社会理想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并体现在个人理想的具体实践中。

三、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史使命中大学生肩负的责任。

1立志当高远。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志向高远,就是要放开眼量,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服于一时一地的困难与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于个人私利的多与少、得与失。树雄心立壮志,是关系大学生一生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

2立志做大事。在今天,做大事就是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 运联系在一起,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在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3.立志须躬行。漫长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地奋斗。通往理想的路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脚下,在一切平凡的岗位上,在扎扎实实的学习和工作中。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伟大出自平凡,社会需要杰出人物,更需要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

一、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弘扬中国精神?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时代精神体现为突破城规、大胆探索、敢于创造的思想观念;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坚忍不

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

4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5做忠诚的爱国者和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具体见下题)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培养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既需要大力弘

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也需要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伟大时代精神。

二、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作为中华儿女,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报效祖国。经济全球化消除了

众多障碍和阻隔,为报效祖国开辟了更多的渠道和更大的空间;

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科学无国界,但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科学家的命运都与自己的祖国密切的关系;科学知 识无国界,但科学知识的运用却不可能离开具体的国家。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

3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清醒 的认识,既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发展自己,又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按照本国国情坚持和发展自己的政 治制度和民族文化。

三、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继续坚持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把维护祖国统一放在突出位置,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做忠诚的爱国者:

1推进祖国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进两岸合作交流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2促进民族团结;

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四、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如何真正成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1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突破陈规陋习的自觉意识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和勇气以创新创造为目标的志向; 2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3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基础培养创新型思维方式-前提积极投身实践-关键。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一、大学生应该确立怎样的人生目的?

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做出正确的选择,始终朝着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前进。

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以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坎坷。

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从而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责。

二、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关系:

1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如何,往往又制约着它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从而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重要影响。

2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有积极人生态度的人,其背后一定有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作为精神支柱。反之则没有正确的人生观。端正:

1人生须认真。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要严肃思考人生应有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既要清醒地看待生活,又要积极认真地面对生活。2人生当务实。要从人生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每一件事。

3人生应乐观。要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对人生充满自信,形成热爱生命、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4人生要进取。要积极进取,不断丰富人生的意义,在贡献中提升生命的价值,在创造中书写人生的灿烂篇章。

三、怎样理解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1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2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3二者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4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制造更大价值的前提。个体通过努力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其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

5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和满足程度,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即社会价值。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

一、道德的本质 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本质: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引导,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功能:

道德的主要功能包括认识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道德的规范功能是指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通过规范人的行为发挥作用。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形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和能力。此外,道德还具有其它方面的功能,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等。

作用:

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存在着重大的影响;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体现在哪里?

1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 6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三、谈谈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于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意味着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得到增强。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 发人们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到的、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2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顺利推进改革的全面深化,需要有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引领,协调好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引导人们理性合理表达改革诉求,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安定团结的社会氛围。

3.有利于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同时,健全的法律体系的建设和

落实,需要立法、执法、司法各个环节的工作者有较高的道德素质。

4有利于全面从严治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加强道德建设来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锤炼党员 干部的道德品质。

四、结合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谈谈大学生如何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1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自律他律的统一,坚持知荣与明耻的统一,时时处处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将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参加志愿活动和学雷锋活动。大学生应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多关注特殊群体、偏远地区,广泛参与帮 扶行动,志愿服务,为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作出贡献,努力传播文明、引领风尚、营造和谐的时代先锋。

3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大学生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为基本要求,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原则,自觉。

4养成节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大学生要积极参与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大力倡导节约行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

节俭的理念渗透到日常行为和人际交往中。

5自觉学习道德模范。激励自己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时时处处以他们为榜样,多做举手之劳的

好事,多办惠及他人的实事,在不同的场合做到遵德守礼、遵规守法,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德

一、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1应当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

2应当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在形成正确道德良知的基础上,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养成履行社会公德的行为习惯 3应当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他人。

二、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树立崇高职业理想。职业活动不仅是人们陌生的方式和手段,也是人们奉献社会、完善自身的必要条件

2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择业不仅要考虑个人的兴趣和意愿,也要充分考虑现实的可能性和社会的需要。3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尽早确定就业目标,自觉地把大学学习通未来择业紧密联系,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以适应将来的职业要求。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1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创业意识强烈并且思想准备红粉,就能为自己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大学生积极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了解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为今后自主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3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三、如何认识恋爱与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要求?

1恋爱中的道德规范: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

2.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四、谈谈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1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首先,应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其次,应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教育、约束、激励;最

后,应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扬优点,克服不足。

2采取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提出的各种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并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代人道德修养的实践经验。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积善成德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努力提高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出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人格。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制体系

一、如何认识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调节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法律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调整社会关系的;

2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有两点:一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二是由国家保证实施;

3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法律规定人们享有哪些权利,承担哪些义务,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必须做 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以及违反法律的后果。

二、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最重要的作用表现为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秩序以及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1指引作用,法律引导人们选择合法的行为,约束非法的行为,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实现的;

2预测作用,法律通过对某种行为作出的肯定胡否定的判断,使人们能够遇见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从而自觉地实施合法 的行为,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行为;

3评价作用,法律具有评价行为法律意义的作用,法律的评价作用能够向社会昭示法律崇尚什么,贬斥什么,鼓励什么,禁止什么,从而影响法律主体的行为。

4教育作用,一是通过法制宣传教育,二是通过制裁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三是通过表彰法制建设先进人物;

5强制作用,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实施的,法律的强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共公民等法律主体必须实施某种行为或不实施

某种行为以及公民等法律主体实施违法行为后应当受到的惩罚。

三、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1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

2人民主权原则,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宪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强调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3人权保障原则,人权是指人作为人享有和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都是最重要的人权;

4法治原则,法治就是按照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规范行为,是对人治的否定。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国家的基本格局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5民主集中制原则,是集中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哪些法律部门?

实体法律部门:

1宪法相关法,宪法相关法是与宪法相配套,直接保障宪法实施和国家政权运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调整国家政治关系,主

要包括国家机构的产生,组织,职权和基本工作原则方面的法律;

2民法商法,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遵循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商法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则,同时秉承保障商事交易交流,等价有偿,便捷安全等 原则; 3行政法,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的授予,行政权的行使以及对行政权监督的法律规范,调整的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之间因行政管理活动发生的关系,遵循职权法定,程序法定,公开公正,有效监督等原则,既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又注重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 4经济法,经济法是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或者调控的法律规范,是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适度的干预和宏观的调控的法律手段和制度框架,旨在防止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所导致的弊端;

5社会法,社会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遵循公平和谐与国家适度干预原则,通过国家和社会积极履行责任,对劳动者,失业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以及其他需要扶助的特殊人群的权益提供必要的保障,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6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是公民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有力武器,我国刑法的目的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秩序与公共安全,保障国家安全。程序法律部门:

1诉讼法,规范国家司法机关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

2非诉讼程序法,规范仲裁机构或调解组织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1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 2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3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4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5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一、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1一个人的法治观念,是从事法治实践和其他社会活动的思想基础。法治观念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并指导人们社会实践。2法制观念的内容:

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a坚持党的领导,因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保证。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证。

c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是全面依法 治国的行动指南。

②坚持党的领导、人们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相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

依法治国三者是一个统一整体,不可分割,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b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c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本质要求; d依法治国是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方略。

③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a正确认识德治和法治的地位;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b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法治发挥作用要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主要依靠法律的预测作用、惩罚作用、威慑作用和预

防作用对公民和社会组织的行为进行约束,并对违反法律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德治发挥作用主要通过人民内心信念、传统习俗、社会舆论等进行道德教化,并对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道德谴责。

c正确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法律主要依靠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的形式来推进和实施;德治主要依靠培育和弘扬道德等途 径来推进和实施。

④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法治国

a深刻认识宪法实施和依宪治国的重大意义

加强宪法实施,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共同责任和历史使命;加强宪法实施,才能巩固和发展国家根本制度,保证国家权力依

法规范进行,并使公民基本权利切实得到实施;加强宪法实施,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始终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领导核心,具有重要意义。

b全面实施宪法的基本要求:一要全社会树立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二要加强宪法实施;三要坚持党的依宪执政,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c准确把握宪法实施的正确方向

我国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与西方宪政有本质区别,在于制度基础不同,领导力量不同,权力主体不同,权力行使方式不同。

西方宪政实行三权分立,通过分权制衡来维护资本和资产阶级的利益,二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什么?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具体见上题)

三、如何正确理解法治思维?

1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a法治思维是指以法律价值和和法律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其包括

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观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第二,法治思维以法治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行为;第三,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第四,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

b法治思维的特征:一是在依据上,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理国政的基本依据,处理法律问题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

律为准绳;二是在方式上,法律思维以一般性与普遍性的平等对待方式调节社会系,解决矛盾纠纷,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

等原则,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三是在价值上,法治思维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来进行决策和判断,是一种“多数人之治”思维,避免陷入无政府主义或以民主之名搞乱社会; 四是在标准上,法律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强调“必须使民主法制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a法律至上:法律至上是指在国家或社会的所有规范中,法律是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的规范,法律至上尤其指宪法至上,因为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一切法律的依据,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

不可违抗性。养成法律至上的思维,对于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意义大。

b权力制约:权力制约是指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强制和约束,权力制约分为权力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

督、违法受追究四项要求。养成权力制约思维,对于自觉运用权力,勇于监督权力意义重大。

c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指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公平分配和占有。一般来讲,公平正义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养成公平正义思维,有利于增强实现公平正义的责任感,为促进 全社会的公平正义而奋斗。

d人权保障:人权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保障。养成人权保障思维,不仅有利于尊重别人的人 权,也有利于依法保护自己的人权。

e正当程序:程序的正当,表现在程序的合法性、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等方面。3培养法律思维的途径:

学习法律途径;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养成守法习惯。

四、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维护法律权威。(主要列举知识点,自己联系实际)

1法律权威的含义:

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作用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

2法律有无权威,取决于四个基本要素:

a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占主导地位和起决定作用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

b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反应客观规律和人类理性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

c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在实践中得到严格实施和一体遵循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

d法律被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反应人民共同意愿且为人民真诚信仰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 3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a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b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 c尊重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

d尊重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4尊重法律的基本要求:a信仰法律;b遵守法律;c服从法律;d维护法律; 5争当法律权威的维护者、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具有良知的护法者。对违法犯罪行为,要敢于揭露、敢于抵制;坚决克服事

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心态,消除袖手旁观畏缩不前的恐惧心理,抵制遇事回避,私下了之的惧法现象。(再联系实际)

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一、如何理解法律权利和人权的关系?

1人权是指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

2法律权利是指权利主体依法要求义务主体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资格。

3法律权利和人权的关系密切。人权是法律权利的内容和来源,法律权利是对人权的确认和保障。法律权利只有符合人权保

障的精神和要求,才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人权只有上升为法律权利,才能得到有效的确认和保障。

二、如何认识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1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法律权利的实现必须以相应法律义务的履行为条件;同时,法律义务的设定和履 行必须也以法律权利的行使为依据。

2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离开了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就失去了履行的价值和动力;同样,离开了法律义 务,法律权利也形同虚设。

3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还具有二重性的关系,即一个行为可以同时是权利行为和义务行为。

4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平等的。

三、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有何特点?

1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2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3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

4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的行使法律权利。

四、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

选举权;被选举权;政治表达的自由;民主管理权;监督权等。

五、当权利受到侵犯时如何依法维权?(书上没有具体答案,自己网上找)

第三篇:2018自考思修课后思考题

绪论

思考题

1、为什么要学习“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

答:为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方面的教育。使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成为德志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什么是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二者的关系如何? 答: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人们在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和能力。在人的各种素质中,它是最重要的素质。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法律素质是人们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和能力。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树立必须的法律观念,拥有必要的用法、护法能力,构成了法律素质的基本要素。

道德规范着人们应当如何行为,它主要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是一种纯粹的精神的力量。法律规范着人们必须如何行为,它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是一种精神的力量,但更是一种物质的力量。人生需要道德,也需要法律。二者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协同发挥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一方面,法律是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的有力保证和依靠。法律的许多规范直接表现了道德规范和要求。另一方面,道德是执行法律的基础。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它告诉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领取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的新特点,尤其需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

4、如何理解当代大学生担负的历史使命?

答:在当今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就必须在历史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然要继承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自觉把人生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勇做21世纪中国的脊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第一章 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

思考题

1、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为什么说它们是联系在一起的? 答: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信念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或“合金”。

理想和信念是密切联系的,它们是同一种人类精神现象即信仰现象的两个侧面。任何信仰都包含着信念和理想两个基本方面,它们分别是这一信仰的基本信条和这些信条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人类生活在世界是上,对于自身所处的世界,对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总是有其关系的把握和相信、有所期望和追求的,这其实就是人类的信仰现象。其中,人们对世界和自身及其关系的把握和相信,就是信念,而他们对自身未来发展的设想和想象,就是理想。理想与信念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常说,理想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那么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人的信念,就是人们所相信的观念和秉持的理念。追求一种理想,就意味着相信这种理想是正义的并且能够实现,而这种相信本身就是一种信念。

2、理想信念在人生中具有哪些方面的重要作用? 答:①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理想信念是人生的定向机制,为人生指明奋斗的方向。解决人生目的和奋斗目标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要靠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能够向人生提供目的和意义,向人生指明追求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

②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理想和信念是人生内部恒久的动力系统。理想信念能给人生一种推进的力量,为人生实践提供动力和毅力,是人生的力量源泉。

③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人的精神世界犹如一座大厦,缺少支柱就会倒塌,而理想信念就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的支撑作用往往是在困难的时候、在严酷的考验中得到体现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包含哪些基本内容?

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4、为什么说追求理想必须艰苦奋斗?

答:理想的追求和实现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追求者会遇到各种困难和艰苦的环境,不可避免地会吃苦头。如果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懈奋斗的精神,理想的实现仍然是不可能的。

艰苦奋斗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的过程。正是在为追求理想而艰苦奋斗的过程中,人的理想和信念经受了考验,得到了磨炼,从而变得更加坚定了。只有经历了考验和在逆境中奋斗的人,才知道理想之可贵,才体会到信念的力量,也才能形成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

5、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请结合当前许多大学生的个人理想,谈谈如何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答:个人理想是以社会理想为背景的,其实现往往以社会共同理想的实现为基础条件。当代大学生们应该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去,在不懈的奋斗中把美好的理想变成现实。

第二章 倾注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思考题

1、怎样全面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答:①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②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首要表现; ③热爱骨肉同胞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④热爱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⑤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2、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①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

②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 ③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 ④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①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②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的统一;

③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 ④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 ⑤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

⑥爱国主义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一。

4、在新时期,怎样做一个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答:①培育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

②树立爱国思想,增进国家团结、统一和安全; ③实践爱国行为,以实际行动和贡献报效祖国。

第三章 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

1、为什么要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

答:①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觉地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才能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践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②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当代大学生只有将为人民服务确立为人生目的,才能使自己在为他人、为社会作贡献的同时,从他人、从社会那里获得物质上的收益、才智上的锻炼、精神上的提升。

③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

2、在现实生活中,怎样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

答:对于顺境,不能麻痹大意,得意忘形,而应居安思危,自制自励,使自身的活动保持良好的度,身处顺境并不等于一切顺利,一定要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乐观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对于逆境,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应大胆正视,积极应对,努力创造条件,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侍时机成熟,顺势利导,使之成为人生旅程中的一人转折点。

3、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如何理解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

答:①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人的各种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个体的努力和奋斗,人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努力和奋斗的过程,一般也是其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

②社会价值的创造过程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是统一的。只有当一个人凭着自己的品德、知识、能力、体魄等素质,为社会做出了有益的贡献,创造了社会价值,满足了社会需求,才能在社会那里得到满足和尊重。这些反映到自我意识里,必然是对自己的肯定性体验,即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感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创造社会价值是因,实现自我价值是果,不创造社会价值,就无从实现自我价值。

4、身心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怎样科学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答: 身心健康的标准是:在生理方面,要有强健的体魄,身体发育匀称,生理功能良好,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抵御一般性疾病的侵袭;在心理方面,要经常保持愉快的心境,适应能力强,自我评价客观,善于与别人相处,能够较好地完成同龄人一般能够完成的活动,具有自我调节以适应自身及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在生活实践中,保持身心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②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③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④注重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答:

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①遵循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和互助原则。②掌握成功交往的方法与艺术。第一,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第二,注意交往的第一印象;第三,运用适当的沟通方法。

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①科学把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质;②在社会发展中认识、调整和充实自我;③在个人发展中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

第四章 加强道德理论学习

思考题

1.道德的本质和起源的科学解释是什么?

答:道德的本质:①道德作为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其一,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其二,社会经济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其三,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必然反映着特定阶级的利益而具有阶级性;其四,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②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主要表现有:其一,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其二,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其三,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具广泛性。

道德的科学解释: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2.道德的功能和社会作用是什么?

答: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态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的能力。

道德的作用是指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其实际效果。

3. 道德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规律是什么? 答:道德的历史演变是:人类社会的道德发展是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不断变化和完善而进步发展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影响和制约道德的发展。

道德发展的规律是:道德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进步;道德有其自身发展的相对独立性,道德进步是一个曲折前进的历史过程。

4. 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答: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优势的发挥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作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5. 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答: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的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社会主义德治和社会主义法治二者结合,相得益彰。

6.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①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已任;②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③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④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⑤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⑥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 7. 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答:①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

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③为人民服务体现着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8. 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答:①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②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及其基本内涵,其一,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其二,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其三,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

③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具有多层次的道德要求。9. 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答:①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成事之基

②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

③诚实守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10.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和意义是什么?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答: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味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1)社会主义荣辱观,可以引导人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树立正确的行为导向,产生正确的价值激励,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并促进社会全面进步。2)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承性、现实针对性和历史指引性(4)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道德的鲜明指向,引领风尚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方法:1。重视荣辱,树立荣辱意识;2.明荣辩耻,掌握科学内涵;3.趋荣避耻,贵在践行。

第五章 培养优良道德品质

1.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答: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容:爱国守法,是要求公民应该有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护法;明礼诚信,是要求公民的行为举止、待人接物应该文明礼貌,与人交往应该诚实守信,诚恳待人,信守承诺;团结友善,是要求公民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助友爱,与人为善;勤俭自强,是要求公民应该勤奋工作,检朴节约,积极进取,发愤图强;敬业奉献,是要求公民对工作应该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克己奉公,服务社会。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意义:其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其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其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2. 社会公德的内容及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是什么?

答:社会公德的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遵守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3. 职业道德的内容及遵守职业道德的意义是什么?

答:职业道德的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遵守职业道德的意义: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充分认识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努力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自觉遵守职业道德。①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手段;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从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②培养职业道德素质:努力学习,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努力塑造优良的职业品质;努力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能力。

4. 家庭美德的内容及遵守家庭美德的意义是什么?

答:家庭美德的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遵守家庭美德的意义: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个体人生的重要意义 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

5. 个人品德的含义及形成良好个人品德的意义是什么?

答:个人品德的含义:其一,个人品德是表现在个体处理一切问题时的行为活动中具有比较稳定的、形成了习惯的道德素质,是行为者个人的道德属性;其二,个人品德既包括个人主观上对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也包括个人基于这种认识所产生的具有稳定性特征的行为习惯,是个人主观上道德认识和客观上道德行为的统一;其三:个人品德实际上也是社会中存在的道德关系、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体思想和行为上的集中反映;其四,个人品德是个人的稳定心理特征、内心状态,是一个人在进行长期的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特征。形成良好个人品德的意义: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夯实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全面发展的要求。6.良好个人品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

答:良好个人品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主要为:①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提高道德认识的方法有:其一,学思明理,其二,择善而从,其三,学习榜样。②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加强道德行为训练的修养方法有:其一,知行统一;其二,积善成德。③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完善道德品质的修养方法有:其一,省察克治;其二,陶治情操;其三,慎独自律。

第六章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1.什么是法治?什么是法治理念?

答:法治即“法的统治”,它是以民主为前提,以严格的依法办事为核心,以确保权力正当运行为重点的社会管理机制,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现代文明的基本标志。

法治理念,即理性化的法治观念,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之中,引导人们进行法治实践的相关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思想认识的总称,也是一种有关通过法律制约权力和保障权利的理性化的法律意识。

2.如何理解法治思维的内涵?

答:法治思维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仰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法治思维是一种规则思维、程序思维,它以严守规则为基本要求,强调法律的底线不能逾越、法律的红线不能触碰,凡事必须在既定的程序及法定权限内运行。

法治思维的核心是权力义务观念,对于立法、执法、司法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而言,除了具有公民应有的权利义务观念之外,还要有法治的权力观,即权力的有限性与程序性,不存在法外之权,权力的拥有和行使都要遵循法定程序,养成守护法律、维护宪法与法律权威的职责意识。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①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②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法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③依法治国事关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和国家长治久安。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含哪些内容?

答:①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②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③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④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5.怎样正确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答: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③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⑤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6.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①完美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②加快法治政府建设;③提高思法公信力;④推进法治社会建设;⑤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⑥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第七章 学好法学基础理论

1.如何理解法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答:(1)在我国,法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律指法律的整体,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2)法的基本特征有:①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②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

③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什么是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由哪些要素构成? 答:(1)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在人们之间形成的以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2)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构成。

3.怎样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答:(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人类历史上新型的法律制度,有着与以往剥削阶级类型法律制度不同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它是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历史使命的法律制度。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它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共同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形成共同意志并将共同意志以法律的形式表现出来,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它冲破了少数人狭隘利益的局限,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利益,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是一致的,与法律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也是一致的,因而更具先进性和科学性。

(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保障,具体体现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

4.我国法的渊源有哪些?

答: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经济特区法规、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国际条约。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哪些法律部门构成?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可划分为七个主要的法律部门: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6.什么是法的适用?法的适用有哪些特点?

答:(1)法的适用,也称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2)法的适用有四个特点:①法的适用的主体是司法机关;②法的适用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③法的适用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④法的适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第八章 熟息我国基本法律制度

1.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特点和基本原则?

答:我国宪法的特点:首先,宪法规定了最根本的内容;

其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最后,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加严格。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五大原则):①人民主权原则,②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③民主集中制原则,④社会主义法治原则,⑤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2.怎样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答:首先,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便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

其次,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民主权利。再次,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地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最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高效协调运转。

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答: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公民的人身自由,⑤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⑥公民的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⑦特定人的权利。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保守国家秘密,④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⑤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⑥依法纳税。

4.我国有哪些实体法律制度?

答:行政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民商法律制度、社会法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

5.我国主要的诉讼法律制度是什么?

答:行政诉讼法律制度、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

结束语

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何? 答:(1)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2)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即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既各有侧重又彼此促进,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在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赋予的是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是“四有”的灵魂,规定着“四有”的性质和方向。有文化,在于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在学有专长的同时,努力拓宽知识面,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和提高自己,将自己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第四篇:思修课后答案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一、大学生应如何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1.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学习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活动的变化)(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积累生活经验)

2.更新学习理念。(自主、全面、创新、合作、终身学习理念)

3.确立成才目标。(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二、如何理解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1.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的能力和行为选择的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

2.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基础。3.良好的法律素质对于保证人们合法得实施行为,一发维护各种正当的权益,履行法定义务,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三、为什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 3.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四、如何认识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

1、重要意义: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2、基本方法:学好科学理论;掌握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鉴定崇高信念

一、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1.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只有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够解答好人生的意义、奋斗的价值以及做什么人等重要的人生课题。

2.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大学时期,同学们都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需要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3.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

二、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1.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2.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3.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相互制约;

4.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人是社会的人,实现理想的实践活动在社会中进行,正确的个人理想从根本上说是由正确的社会理想规定的。同时,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

5.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社会理想不是凭空产生或有外在力量强加的,而是建立在众人个人理想的基础之上。社会理想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并体现在个人理想的具体实践中。

三、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史使命中大学生肩负的责任。

1.立志当高远。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志向高远,就是要放开眼量,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服于一时一地的困难与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于个人私利的多与少、得与失。树雄心、立壮志,是关系大学生一生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

2.立志做大事。在今天,做大事就是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在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3.立志须躬行。漫长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地奋斗。通往理想的路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脚下,在一切平凡的岗位上,在扎扎实实的学习和工作中。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伟大出自平凡,社会需要杰出人物,更需要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

第二章 弘扬中国精神第,共筑精神家园

一、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弘扬中国精神?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时代精神体现为突破城规、大胆探索、敢于创造的思想观念;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

4.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5.做忠诚的爱国者和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具体见下题)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培养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既需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也需要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伟大时代精神。

二、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作为中华儿女,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报效祖国。经济全球化消除了众多障碍和阻隔,为报效祖国开辟了更多的渠道和更大的空间;

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科学无国界,但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科学家的命运都与自己的祖国有密切的关系;科学知识无国界,但科学知识的运用却不可能离开具体的国家。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

3.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既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发展自己,又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按照本国国情坚持和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

三、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继续坚持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把维护祖国统一放在突出位置,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做忠诚的爱国者:

1.推进祖国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进两岸合作交流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2.促进民族团结;

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四、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如何真正成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1.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突破陈规陋习的自觉意识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和勇气以创新创造为目标的志向;

2.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3.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基础培养创新型思维方式-前提积极投身实践-关键。

第四章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一、大学生应该确立怎样的人生目的?

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做出正确的选择,始终朝着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前进。

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以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坎坷。

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从而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责。

二、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关系:1.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如何,往往又制约着它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从而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重要影响。

2.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有积极人生态度的人,其背后一定有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作为精神支柱。反之则没有正确的人生观。

端正:1.人生须认真。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要严肃思考人生应有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既要清醒地看待生活,又要积极认真地面对生活。

2.人生当务实。要从人生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每一件事。

3.人生应乐观。要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对人生充满自信,形成热爱生命、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4.人生要进取。要积极进取,不断丰富人生的意义,在贡献中提升生命的价值,在创造中书写人生的灿烂篇章。

三、怎样理解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1.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2.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3.二者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4.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制造更大价值的前提。个体通过努力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其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

5.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和满足程度,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即社会价值。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

一、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引导,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功能:道德的主要功能包括认识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道德的规范功能是指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通过规范人的行为发挥作用。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形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和能力。此外,道德还具有其它方面的功能,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等。

作用: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存在着重大的影响;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体现在哪里? 1.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 6.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三、谈谈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于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意味着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得到增强。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到的、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2.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顺利推进改革的全面深化,需要有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引领,协调好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引导人们理性合理表达改革诉求,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安定团结的社会氛围。

3.有利于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同时,健全的法律体系的建设和落实,需要立法、执法、司法各个环节的工作者有较高的道德素质。

4.有利于全面从严治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加强道德建设来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锤炼党员干部的道德品质。

四、结合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谈谈大学生如何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1.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自律他律的统一,坚持知荣与明耻的统一,时时处处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将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参加志愿活动和学雷锋活动。大学生应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多关注特殊群体、偏远地区,广泛参与帮扶行动,志愿服务,为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作出贡献,努力传播文明、引领风尚、营造和谐的时代先锋。

3.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大学生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为基本要求,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原则,自觉。

4.养成节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大学生要积极参与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大力倡导节约行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节俭的理念渗透到日常行为和人际交往中。

5.自觉学习道德模范。激励自己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时时处处以他们为榜样,多做举手之劳的好事,多办惠及他人的实事,在不同的场合做到遵德守礼、遵规守法,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一、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1.应当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

2.应当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在形成正确道德良知的基础上,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养成履行社会公德的行为习惯

3.应当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他人。

二、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树立崇高职业理想。职业活动不仅是人们陌生的方式和手段,也是人们奉献社会、完善自身的必要条件

2.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择业不仅要考虑个人的兴趣和意愿,也要充分考虑现实的可能性和社会的需要。

3.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尽早确定就业目标,自觉地把大学学习通未来择业紧密联系,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以适应将来的职业要求。

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1.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创业意识强烈并且思想准备红粉,就能为自己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大学生积极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了解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为今后自主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3.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三、如何认识恋爱与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要求?

1.恋爱中的道德规范: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

2.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四、谈谈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1.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首先,应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其次,应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教育、约束、激励;最后,应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扬优点,克服不足。

2.采取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提出的各种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并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代人道德修养的实践经验。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积善成德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努力提高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出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人格。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制体系

一、如何认识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调节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法律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调整社会关系的; 2.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有两点:一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二是由国家保证实施;

3.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法律规定人们享有哪些权利,承担哪些义务,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以及违反法律的后果。

二、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最重要的作用表现为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秩序以及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

1.指引作用,法律引导人们选择合法的行为,约束非法的行为,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实现的;

42.预测作用,法律通过对某种行为作出的肯定胡否定的判断,使人们能够遇见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从而自觉地实施合法的行为,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行为;

3.评价作用,法律具有评价行为法律意义的作用,法律的评价作用能够向社会昭示法律崇尚什么,贬斥什么,鼓励什么,禁止什么,从而影响法律主体的行为。

4.教育作用,一是通过法制宣传教育,二是通过制裁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三是通过表彰法制建设先进人物;

5.强制作用,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实施的,法律的强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共公民等法律主体必须实施某种行为或不实施某种行为以及公民等法律主体实施违法行为后应当受到的惩罚。

三、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1.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

2.人民主权原则,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宪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强调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3.人权保障原则,人权是指人作为人享有和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都是最重要的人权;

4.法治原则,法治就是按照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规范行为,是对人治的否定。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国家的基本格局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5.民主集中制原则,是集中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哪些法律部门? 实体法律部门:

1.宪法相关法,宪法相关法是与宪法相配套,直接保障宪法实施和国家政权运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调整国家政治关系,主要包括国家机构的产生,组织,职权和基本工作原则方面的法律;

2.民法商法,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遵循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商法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则,同时秉承保障商事交易交流,等价有偿,便捷安全等原则;

3.行政法,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的授予,行政权的行使以及对行政权监督的法律规范,调整的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之间因行政管理活动发生的关系,遵循职权法定,程序法定,公开公正,有效监督等原则,既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又注重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 4.经济法,经济法是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或者调控的法律规范,是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适度的干预和宏观的调控的法律手段和制度框架,旨在防止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所导致的弊端;

5.社会法,社会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遵循公平和谐与国家适度干预原则,通过国家和社会积极履行责任,对劳动者,失业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以及其他需要扶助的特殊人群的权益提供必要的保障,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6.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是公民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有力武器,我国刑法的目的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秩序与公共安全,保障国家安全。程序法律部门:

1.诉讼法,规范国家司法机关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

2.非诉讼程序法,规范仲裁机构或调解组织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1.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2.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3.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4.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5.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第七章 树立法制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一、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1.一个人的法治观念,是从事法治实践和其他社会活动的思想基础。法治观念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并指导人们社会实践。

2.法制观念的内容:

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a.坚持党的领导,因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保证。

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证。

c.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②坚持党的领导、人们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相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是一个统一整体,不可分割,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b.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c.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本质要求; d.依法治国是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方略。③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a.正确认识德治和法治的地位;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b.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法治发挥作用要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主要依靠法律的预测作用、惩罚作用、威慑作用和预防作用对公民和社会组织的行为进行约束,并对违反法律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德治发挥作用主要通过人民内心信念、传统习俗、社会舆论等进行道德教化,并对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道德谴责。

c.正确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法律主要依靠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的形式来推进和实施;德治主要依靠培育和弘扬道德等途径来推进和实施。④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法治国

a.深刻认识宪法实施和依宪治国的重大意义

加强宪法实施,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共同责任和历史使命;加强宪法实施,才能巩固和发展国家根本制度,保证国家权力依法规范进行,并使公民基本权利切实得到实施;加强宪法实施,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领导核心,具有重要意义。

b.全面实施宪法的基本要求

一要全社会树立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二要加强宪法实施;三要坚持党的依宪执政,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c.准确把握宪法实施的正确方向

我国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与西方宪政有本质区别,在于制度基础不同,领导力量不同,权力主体不同,权力行使方式不同。西方宪政实行三权分立,通过分权制衡来维护资本和资产阶级的利益,二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什么?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具体见上题)

三、如何正确理解法治思维?

a.法治思维是指以法律价值和和法律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其包括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观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第二,法治思维以法治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行为;第三,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第四,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

b.法治思维的特征:一是在依据上,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理国政的基本依据,处理法律问题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二是在方式上,法律思维以一般性与普遍性的平等对待方式调节社会关系,解决矛盾纠纷,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三是在价值上,法治思维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来进行决策和判断,是一种“多数人之治”思维,避免陷入无政府主义或以民主之名搞乱社会;四是在标准上,法律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强调“必须使民主法制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a.法律至上:法律至上是指在国家或社会的所有规范中,法律是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的规范,法律至上尤其指宪法至上,因为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一切法律的依据,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养成法律至上的思维,对于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意义重大。b.权力制约:权力制约是指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强制和约束,权力制约分为权力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四项要求。养成权力制约思维,对于自觉运用权力,勇于监督权力意义重大。

c.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指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公平分配和占有。一般来讲,公平正义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养成公平正义思维,有利于增强实现公平正义的责任感,为促进全社会的公平正义而奋斗。

d.人权保障:人权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保障。养成人权保障思维,不仅有利于尊重别人的人权,也有利于依法保护自己的人权。

e.正当程序:程序的正当,表现在程序的合法性、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等方面。

3.培养法律思维的途径

学习法律途径;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养成守法习惯。

四、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维护法律权威。

1.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作用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2.法律有无权威,取决于四个基本要素:

a.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占主导地位和起决定作用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

b.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反应客观规律和人类理性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 c.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在实践中得到严格实施和一体遵循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

d.法律被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反应人民共同意愿且为人民真诚信仰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

3.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a.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b.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

c.尊重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 d.尊重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4.尊重法律的基本要求:

a.信仰法律;b.遵守法律;c.服从法律;d.维护法律;

5.争当法律权威的维护者、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具有良知的护法者。对违法犯罪行为,要敢于揭露、敢于抵制;坚决克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心态,消除袖手旁观畏缩不前的恐惧心理,抵制遇事回避,私下了之的惧法现象。(再联系实际)

第八章 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一、如何理解法律权利和人权的关系?

1.人权是指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

2.法律权利是指权利主体依法要求义务主体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资格。3.法律权利和人权的关系密切。人权是法律权利的内容和来源,法律权利是对人权的确认和保障。法律权利只有符合人权保障的精神和要求,才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人权只有上升为法律权利,才能得到有效的确认和保障。

二、如何认识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1.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法律权利的实现必须以相应法律义务的履行为条件;同时,法律义务的设定和履行必须也以法律权利的行使为依据。

2.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离开了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就失去了履行的价值和动力;同样,离开了法律义务,法律权利也形同虚设。

3.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还具有二重性的关系,即一个行为可以同时是权利行为和义务行为。4.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平等的。

三、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有何特点?

1.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2.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3.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4.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的行使法律权利。

四、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

选举权;被选举权;政治表达的自由;民主管理权;监督权等。

五、当权利受到侵犯时如何依法维权?

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恢复被侵害的权利,赔偿造成的损失,惩罚侵权者,讨回公道。

权利是由法律赋予的,也应受到法律的保护。以民事权利为例,民事权利的保护措施按照性质可以分为自我保护和国家保护两种。

1、民事权利的自我保护

又称为私力救济或自我救济,是指权利人自己采取各种合法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

(1)正当防卫

《民法通则》第128条规定,在通常情形下,因正当防卫造成的损害,行为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损害的,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2)紧急避险

《民法通则》第129条规定,紧急避险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引起险情的人对紧急避险造成的损害承担民事责任;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责任或者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3)自助行为

自助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为保护自己的权利,对他人的人身自由予以拘束或对他人的财产予以扣押或损毁的行为。

2、民事权利的国家保护

是指权利受到侵犯时由国家机关给予保护。这种保护手段是由国家机关采取的,所以又称为公力救济。

由于民事权利受国家宪法、民法、行政法、刑法等多种法律部门的保护,因此,在权利人的权利受到侵犯时,权利人可依法请求有关行政机关给予保护,也可以诉请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判决或仲裁。

由于民事权利的种类不同,受到侵害的方式不同,当事人提起诉讼请求的目的和要求也不同。一般说来,当事人提起的民事诉讼请求有如下三类:

(1)确认之诉。

(2)给付之诉。

(3)形成之诉。

第五篇:思修课后答案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极重要意义的理解?

4.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5.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1.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

3.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4.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5.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第二章

1.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3.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

5.如何正确地理解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6.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第三章

1.在当今的社会生活条件下,许多人都十分讲求“实际”,思考人生目的这样的大问题有意义吗?为什么?

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3.人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如何理解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4.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6.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1.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3.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4.联系实际谈一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

5.怎样认识和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

6.谈谈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树立诚信品质。

第五章

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如何维护公共生活秩序?

2.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3.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4.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5.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6. 谈谈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第六章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2.如何理解劳动者的法定权利和义务?

3.面对当今的就业形势,你打算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4.应当怎样认识爱情与人生?

5.道德和法律对婚姻家庭关系调整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第七章

1.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4.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权威?

第八章

1.如何认识我国宪法的特点和原则?

2.如何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3.我国有哪些实体法律制度?

4.举例说明依照法律程序维护合法权益的意义。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了解大学生活的变化。

大学生活的新特点:宽松与自主并存的学习环境;统一与独立并存的生活环境;丰富与平等并存的人际环境;多彩与严谨并存的课余环境。

(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确立独立生活意识 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不断提高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包括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学会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客观地对待别人的优势。

(3)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4)培养优良学风。

高度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勤奋、严谨、求是、创新”。

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

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极重要意义的理解?

科学内涵: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得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更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意义: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健康的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4.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中应运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的迫切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5.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地成才之路;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方法:1.注重学习科学理论;2.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3.注重联系实际;4.注重知行统一。

1.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的作用,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进;理想信念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它一方面使人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统一起来,另一方面又引导着人们不断地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

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只有树立起高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解答在大学“做什么人”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

理想信念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将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

理想信念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为什么学的问题,是与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论今后从事什么职业,我们都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今天的学习进步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先进,最严密的思想体系,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

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科学。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认识人类社会,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明确方向,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预见性,增强主动性,克服片面性,减少盲目性。

总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3.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1)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上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理想层面上的反映。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相互制约。(2)社会理想是人们理想的核心,因为它追求的是整个社会和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它包含着每个社会成员的理想和利益,决定、影响和制约着个人理想。而个人理想的最终实现必须依靠社会理想的实现来保证。(3)个人理想具体体现着社会理想,社会理想离不开个人理想。(4)当代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个人理想的确立,不能脱离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应当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主义远大理想中,通过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来实现个人理想。

4.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一般来说,理想目标越小越低,它的实现需要的时间就越短;而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需要的时间就越长。人们对实现理想所需要时间的估计往往偏少,然而事实上理想的实现常常比事先所预料的时间要长,特别是比较高远的理想。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的耐心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通向理想的道路并不是笔直的,往往是充满了曲折。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人们往往容易犯一些错误,走一些弯路。追求理想的道路是弯弯曲曲的,正是在曲折中不断地接近目标。正如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一样。

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因为理想对现实的超越性并不是现实状态的简单延伸,而是需要对现实和自我作出比较大的改变才能够实现。这种改变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阻碍和波折,充满着曲折和坎坷。要实现理想、创造未来,就必须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实现理想的征途中,遭遇到一点挫折就灰心丧气、悲观失望甚至动摇理想信念的人,不可能将理想最终变为现实。人类社会主义社会的运动就是如此。

5.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立志当高远。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志向高远,就是要放开眼量,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服于一时的困难与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于个人私利。事实告诉人们,那些取得伟大成就的人,都是在青年时期立志,并为之努力奋斗。树雄心、立壮志,是关系大学生一生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

立志做大事。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有意义的。青年人应以国家民族的命运为己任,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立志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真正做到“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立志须躬行。漫长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地奋斗。通往理想的路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脚下,在一切平凡的岗位上,在扎扎实实的学习和工作中。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

第二章

1.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写满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居何位,都心忧天下,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的苦乐,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把爱国的思想付诸实际的行动。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体,除了汉族之外,还有众多少数民族,而汉族本身也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许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民族团结和睦,始终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

同仇敌忾、抗御外侮。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与自由,但决不容忍外来的侵略和压迫。面对外来侵略,各族人民总是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奋起反抗。

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是跨国界的,商品在全世界销售,资本跨国界流动,信息得以共享,各国经济交往中需要遵循共同规则,跨国公司本土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不仅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需要着重树立这样一些观念。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3.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

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体现在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事业。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祖国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它集中代表着、体现着、实现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其次,要坚持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这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在这里,爱国与否是最基本的政治原则。任何旨在制造国家分裂、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行,都会遭到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坚决反对。

5.如何正确地理解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改革创新是的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写照,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强大力量。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6.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自觉做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模范,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思想、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增强国防观念,它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是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做到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要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自己的真才实学同报效国家的志向结合起来,身体力行,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实现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的人生追求。

第三章

1.在当今的社会生活条件下,许多人都十分讲求“实际”,思考人生目的这样的大问题有意义吗?为什么?

有意义。

每个人活着都要回答这样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人应当怎样活着?人活着的价值是什么?这是人生观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目的既是人行为活动的起点,也是全部过程的终点。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都讲实际的今天,更应该思考人的价值。因为人的价值是最实际的问题。我们在思考自我价值的时候要涉及到价值的标准和评价。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成为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这一观点已成为共识。

思考人生目的,以及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是任何时代的人们都要考虑的问题。我认为,在当今社会条件下,许多人讲“实际”,为了更好的应对整个社会对我们的考验和挑战,思考人生的目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观和价值观是十分紧急并且有必要的。

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人生态度往往又制约着他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从而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一个人如果以悲怨愤懑、心灰意冷的倦怠态度对待生活,其背后必然是消极悲观的人生观。相反,一个人满怀希望和激情,热爱生活、珍视生命,勇敢坚强地战胜困难并不断开拓人生新境界,其背后一定有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作为精神支柱。

❤ 人生须认真。要严肃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既要清醒地看待生活,又要积极认真地面对生活。

人生当务实。要从人生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每一件事。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人生态度,正确面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

人生应乐观。乐观积极的态度是人们承受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基础。要相信生活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要在生活实践中不断调整心态,磨炼意志,优化性格。人生要进取。人生实践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要积极进取,不断丰富人生的意义,要发扬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坚忍不拔的精神,充分发挥生命的创造力,在创造中书写人生的灿烂篇章。

3.人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如何理解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体现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是人们观察世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我们大学生要学会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正确把握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正确辨识社会现象中的是非,善恶,美丑,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4.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健康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与道德良好等方面因素的整合与统一,这是对健康更为科学、系统、深刻的理解和阐述。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为大学生的人生提供导向,也为其心理活动提供“定位系统”,为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奠定基础。

(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还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自觉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

(3)合理地调控情绪。在产生心理困惑时,首先要弄清自己的情绪状态,对不良的情绪和生活中的烦恼要及时合理地宣泄或转移,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健康的人际交往有利于交往各方的学习进步、个性完善、情绪稳定。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也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应该坚持平等、诚信、宽容、互助的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并能同时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和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6.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首先,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的发展是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的。其次,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存在掠夺自然资源。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促进发展的同时保护好自然环境,是人类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最后,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脱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就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当代世界出现的尖锐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所以,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现代化,一定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避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

1.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引导、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功能: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其主要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此外,道德还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

作用: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3.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3)讲究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4.联系实际谈一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具有重要的规范、激励和指导作用。

践行正确的荣辱观能够增强个人作出正确道德选择的能力,使个人自觉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判、自我激励,努力提升道德境界。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应深入领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准确把握“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使社会主义荣辱观转化为自己内在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和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使社会成员自觉内化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强化道德自律意识,坚定道德意志和信念。

5.怎样认识和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

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大力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前,“爱国守法”,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和护法;“明礼诚信”,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诚恳待人;“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和睦友好、互相帮助、与人友善;“勤俭自强”,强调公民应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积极进取;“敬业奉献”,强调公民应忠于职守、克己为公、服务社会。在公民道德实践中,各个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功能和作用是互相渗透、交叉并行的。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涵盖各个领域,适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大学生是公民中文化素质较高的一个群体,既是道德建设成果的受益者,更应成为道德建设的参与者。

大学生应在三个重要环节上加强实践:一是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产生认知和认同,全面掌握其内容和要求;二是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作为行为标准,正确进行道德判断和作出道德选择;三是积极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得到陶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提高。

6.谈谈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树立诚信品质。

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大学生要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

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只有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牢固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身奋斗的理想信念。

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大学生只有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坚守道德规范,才能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只有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奠定立足现代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第五章

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如何维护公共生活秩序?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并不仅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

❤随着公共秩序日益重要和复杂化,人类便愈加自觉地采用各种手段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主要的两种力量。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良好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虽然方式有所不同,但是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在公共生活中,道德用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犯罪的产生。道德是法律的补充。法律的属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把复杂而广泛的社会关系全部纳入其调控的范围。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不仅深入到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且还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道德能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为法律的实施创造外部条件;道德还能提高个体的道德素质,为法律的实施创造内部条件。

总之,必须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法律等手段,规范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

2.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公共秩序通常是指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秩序,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在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愈加突出。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3.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基本特征:

基础性。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被视为每个社会成员应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社会为维护公共生活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广泛性。社会公德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适用范围。

简明性。社会公德大多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和风俗习惯的提炼,往往不需要作更多的说明就能被人们理解。

继承性。千百年来,人类在共同生活、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遵守的为人处世的道德传统,这些道德传统中凝结着人类的道德智慧,构成了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4.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应当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如: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

应当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崇高的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比如,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候,乘坐公交车主动让座,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等。

公德的境界,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慢慢升华的!

5.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大学生应当学会利用网络这一先进工具获取最新信息,使之成为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大学生应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交往活动,在网络交往中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大学生应当从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出发,学会理性对待网络。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大学生应当在网络生活中培养自律精神,在缺少外在监督的网络空间里,自觉做到自律而“不逾矩”。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使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它指导人们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上网习惯。

6. 谈谈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指引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

预测作用。法律的预测作用是指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的行为趋向与后果。

评价作用。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对其行为的评价标准就是合法与不合法。

强制作用。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

教育作用。法的教育作用是指法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而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第六章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继承了传统职业道德的优秀成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的基本特征,具有崭新的内涵。

爱岗敬业。爱岗敬业,反映的是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奋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即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办事公道。办事公道,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做到公平、公正,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以权损公,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济私。

服务群众。服务群众,就是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奉献社会。奉献社会,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并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都体现了奉献社会的精神。

在职业活动中,不同的价值追求所体现的人生境界是不同的,所产生的价值和意义也不同。

2.如何理解劳动者的法定权利和义务?

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这些其他权利主要包括: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参加社会义务劳动的权利;开展劳动竞赛的权利;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权利;从事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的权利;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拒绝执行的权利;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批评、举报和控告的权利;对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等。

义务: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3.面对当今的就业形势,你打算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不仅是为了拓展职业的价值领域,更是为了提升人生观、价值观的境界。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或实践性,不应单纯地把职业看成是谋求生存的手段,更应把职业视为一生所追求的事业,它蕴涵着人们的人生理想和信念。

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人选择职业,职业也选择人,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择业固然要考虑个人的兴趣和意愿,但是,社会需求对择业有很大的制约性。从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来看,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要更多地考虑到社会的需要,把自己对职业的期望与社会的需要统一起来,着眼现实,面向未来,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消极被动,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就业问题。

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择业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基础。大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就应当树立独立生活意识,克服消极依赖思想。充分利用大学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牢专业基础,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完善自我。

4.应当怎样认识爱情与人生?

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认识爱情的本质,处理好恋爱关系,爱情就会给人生带来幸福。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性爱把爱情与人世间的其他情感明显区别开来,使爱情成为特殊的“情爱”;理想赋予爱情深刻的社会内涵,是爱情生长的内在依据;责任是对性爱和理想的升华,责任也因此成为爱情得以长久的重要保障,是坚贞爱情的“试金石”。

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了爱情的有机统一整体,它们的完美结合成就了人世间美好的爱情。性爱的吸引,使得爱情打上了情爱的烙印,并把异性间的爱情与异性间的友谊根本区别开来。理想的契合,使得爱情表现着恋人们对生活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使热恋中的人们焕发出极大的热情来克服生活中的消极和颓废。责任的担当,则使得爱情不是自私地占有对方的感情,而是自觉自愿地为所挚爱的人付出感情、担当责任。

真正的爱情是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着人的自然和社会的双重需要,并通过生活而获得充实的意义。

爱情是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人生在具体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展开,理解和把握爱情的真谛或本质,要考虑到具体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考虑到一定的文化传统、社会心理和风俗习惯的影响。

5.道德和法律对婚姻家庭关系调整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家庭美德在维系和谐美满的婚姻家庭关系中具有十分重要而独特的功能。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婚姻家庭关系不仅需要道德来维系,也需要法律来调整。婚姻家庭法是调整婚姻和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夫妻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

道德和法律是社会生活的两种重要调控手段,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保护着婚姻家庭这个人生的港湾。树立家庭美德,遵循婚姻法律规范,是生活对人们提出的客观要求。大学生离开了养育自己的父母,开始了独立的生活,也有了对未来的憧憬,应该在成长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对婚姻和家庭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第七章

1.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孕育,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确立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发展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广泛的人民性,体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有力保障。在经济建设方面、政治建设方面、社会建设方面社会主义法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项:(1)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3)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4)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5)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6)培植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

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从法律的历史和实践来看,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复杂关系。一般说来,可以把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概括为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总量上的等值关系、功能上的互补关系等三个方面:

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对立统一的。法律这一事物中两个分离的、相反的成分和因素,是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同时,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又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总量上的等值关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在总量上是等值的。首先,一个社会的法律权利总量和法律义务总量是相等的。其次,在具体法律关系中,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互相包含。

功能上的互补关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各有其独特的、总体上又是相互补充的功能。法律义务以其强制某些积极行为发生、防范某些消极行为出现的特有约束机制而更有助于建立社会秩序;法律权利以其特有的利益导向和激励机制而更有助于实现人的自由。

4.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权威?

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树立,既有赖于国家的努力,也有赖于公民个人的努力。从国家角度来说,应当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消除损害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因素。从个人角度来说,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少应努力树立法律信仰,积极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第八章

1.如何认识我国宪法的特点和原则?

宪法是法律的组成部分,具有法律的共性。但是,宪法不同于普通法律,它在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是一个国家法制的基础和核心。特点: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宪法从法律上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执政地位,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意志。

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我国宪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强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保障公民权利原则。以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发展的重要标志。宪法确认和保护的公民权利也就是人权保障在国家根本法中的体现。法治原则。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民主集中制原则。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国家权力统一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如何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在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

首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通过普遍的民主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其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再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最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够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有效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

3.我国有哪些实体法律制度?

实体法律制度主要是规定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或职权和职责的法律制度的总称。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主要包括行政法律制度、民事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等。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体来说,它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其职能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国家为克服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盲目性而制定的调整全局性的、社会公共性的、需要由国家监管与协调的经济关系的法律。

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简言之,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4.举例说明依照法律程序维护合法权益的意义。

程序法是实体法所规定的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实现的重要保障。它的主要功能在于及时、恰当地为实现权利、行使职权和履行义务提供必要的规则、方式和秩序。大学生不仅要学习实体法,了解自己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而且要学习程序法,遵循正确的程序实施法律行为,懂得通过法定程序解决法律纠纷

下载思修第三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思修第三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思修第一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思修第一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一.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理想 1.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的作用,指引人生的奋斗目......

    2013版思修课后答案(精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纲要 主编:计科1302班全体成员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1.大学生活的特点是什么? (1)学习要求发生变化。大学需要我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

    思修课后习题及答案

    一、大学生应如何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1.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学习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活动的变化) (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虚心求教,......

    思修课外思考题

    2014-2015(2)学期思修课外思考题 1、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3、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

    思修课后题答案5篇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了解大学生活的变化。 大学生活的新特点:宽松与自主并存的学习环境;统一与独立并存的生活环境;丰富与平等并存的人际环境;多......

    大学思修课后题答案

    4. 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

    思修课后感想

    思修课课后感想 上学期,一直有听身边的朋友提及思修课,搞很多集体活动。那时我就对思修课很期待很期待。这学期,我开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这门课程不像我原......

    思修课后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感 很快,这一学期即将过去,思修课程也随之将要结束。回顾这一学期来所上的内容,感觉自己真得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及思修老师身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