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课后感

时间:2019-05-12 11:3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思修课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思修课后感》。

第一篇:思修课后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感

很快,这一学期即将过去,思修课程也随之将要结束。回顾这一学期来所上的内容,感觉自己真得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及思修老师身上学到了 很多很多……

在当今这个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盛行的年代,很多大学生都迷失了自我:他们不再为曾经的理想而奋斗,不再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再遨游在学习的世界里……有的只是交很多无益的好友、上网玩游戏、抽烟喝酒,颓废着自己……所以,我觉得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是很必要的!

在对绪论的学习中,使我们深切的认识到原以为漫长而精彩的大学生活其实也会很短暂,在我看来,作为一个大学生,需要具备独立判断性及历史使命感,只有拥有了这两大因素,才能真正完成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型,才能真正成熟起来,才能一步步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通过对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的学习”,使我们突破以往对理想的定义,将其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去树立远大的政治理想、生活理想、社会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时刻注意在“仰望星空”之际“脚踏实地”地将言语付诸实践之中。通过对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的学习,帮助我们形成崇高的信念,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做一个合格的当代大学生。通过对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的学习,使我们学会结合个人实际与社会现实,深入地去思考“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生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等问题,并从历史和现实的大量素材中充分认知,明辨是非、善恶、丑美的界限,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通过对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的学习,加上观看国学大师清华大学教授翟鸿粲的精彩演讲,使我们从从商之道中领悟到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的重要性,他的演讲使我受益匪浅,“放下才能承担”使我想起佛语中的一段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境由心造”,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颗“随喜”之心会使我们有意外的收获。通过对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以及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公共生活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方面,自觉履行道德和法律、在公共生活中知荣明耻就变得异常重要,它无时无刻不再体现着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的强弱,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解决好立业成家的人生重大课题对于社会建设亦起着另番作用。

“时代呼唤英才,希望在于青年!”在这本书中,我强烈地感受到了自己作为一个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纵使我们单个大学生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为祖国、为人民付出自己的一些努力、一些贡献,没有什么是实现不了的!因此,作为一个活在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要明确我们的成才目标是: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另外,我们还应该塑造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作为一个正值青春韶华的青年,感情当然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在这本书中,它教导我们大学生对待爱情应该持谨慎的态度,避免在恋爱问题上把握和处置失当。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不能只重过程不顾结果……另外还向我们普及了《婚姻法》的一些主要内容,譬如:结婚的必备条件有三个: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必须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让我们知道了许多以前不知道但对我们却很重要的知识!

此门课程的开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代的90后,时代赋予了我们太多是以我们现在的能力所不能承受的,而其中的原因自然大部分在于我们自身,因为经历的考验太少,因为社会负面的诱惑太多,因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皆有待提升,所以,个人的全面发展还依旧是个问题,因此这门课程的学习对大学生心理塑造、能力培养、自我认识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习本门功课亦有着较强的实用性,我们可以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的只是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挫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和处事能力,并且正由于我们逐步地面临越来越多的个人和社会发展等问题,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也就更有利于培养我们深入思考、洞察世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更加准确的认识自己。

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我认为,政治修养是核心,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重点,心理修养是基础,学习成才修养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提高这些修养和完善人格方面,要求我们做到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培养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学的生活是丰富人生的一种历程,为我们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成长平台,我们要抓住眼前的任何机会去锻炼自己,历练自己,充实自己。

总之,《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课程,能使我们21世纪的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将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我们要开拓视野、刻苦学习,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打下坚实的知识和理论功底;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道德修养、磨练意志、砥砺品格、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我们要脚踏实地、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在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我们要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让青春承担责任,让责任引领人生,让我们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创造永恒的青春。

西安交大医学院护理12班

王佐

第二篇:《思修》学后感

《思修》学后感

这学期就这样似乎波澜不惊的过去了,在思修课上感觉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

每次上课的时候老师都会想要与我们互动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虽然我们每次都会有一些人在下面讲话不听课睡觉什么的,但是给我印象很深的是老师每节课都有准备视频或者小活动,参与也还蛮活跃的。在课上总是有那么一些人爱发言,很佩服一起上课的一个外班的一个女生,有一次上去讲她的爱情观,侃侃而谈却也庄重大方。

老师放的视频总是很励志,有在我们身边的成功的学姐学长,他们的努力奋斗的历程,他们的心态之类的,也有残疾的一些励志者,还有艰苦创业的大学生百万富翁,他们让我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的美好,只要自己奋斗,未来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现在的我们不应该那么浮躁,既然别人可以的,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学习那种精神。印象很深的是讲到一个百万富翁的大学生时,他说,别人脖子上顶着的是一颗头,我的也是,我为什么不可以?我想这可以使我们从中学习,更加努力争取自己想要的。

思修课也让我们更好的适应社会,更加懂得社交的礼仪,在正式的场合穿着什么样的服装,男生女生的礼貌坐姿是什么样的,走路也要稳要平……等等。这对我们以后踏上社会有不可否认的帮助,很必须也很受益。

思修也让我对自身修养和荣辱观有了改变,老师在课上播放了一个高校大学生毕业疯狂裸奔的视频,让我不禁思考现在大学生的荣辱观何在,对于裸奔这样的一件让人尴尬的事却毫不避讳的当街做了,所以对现在的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还是很必要的。

思修课上也让我们积极思考我们的人生问题,依然记得我们在思修课上做的那道如果你的生命只允许你做5件事,你会做哪5件事。这让我们很认真的思考了自己最想要做的以及最在乎的人或物。大部分同学的第一条总是关于自己的父母的,很好很正确,这次的活动我也有幸在讲台上分享了我自己的答案,对自己有了一次小小的发言锻炼,很好。思修就是让我们仔细的审视自己的人生,从自己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进而透过具体现象探讨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哲理问题,有助于我们这些迷茫的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思修课上也让我对价值观有了一定的想法。现实生活中,无论是社会的经济、政治、道德和文化领域,或者是在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普遍的存在价值问题。人们如何理解和对待这些问题,内心深处究竟相信什么、需要什么、坚持和追求什么,都是价值观所特有的思想内容,人们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是同他们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和条件相联系的,是基于自身利益和需要的产物。正因为如此,作为人的有意识的选择和追求,价值观就有了自觉与盲目、真实与虚幻、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等性质和程度上的差别。一种价值观是否科学、合理、先进,归根到底要看它如何反映和反映了什么样的主题利益、条件和需要,是否同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类历史进步的趋势相一致。

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很多大学生都迷失了自我,他们不再为曾经的理想而奋斗,不再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再遨游在学习的世界里,不再热血,有了更多的网络腐文化,颓废着自己,浪费着自己的青春与生命,所以有思修这样一门课来端正我们的态度与思想,让我们的思想境界得到一定提升是很有必要的!

第三篇:2015思修课后思考题

一、大学生应如何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1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

(学习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活动的变化)

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积累生活经验)2更新学习理念。

(自主、全面、创新、合作、终身学习理念)

3确立成才目标。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二、如何理解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1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的能力和行为选择的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

2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基础。

3良好的法律素质对于保证人们合法得实施行为,一发维护各种正当的权益,履行法定义务,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具有 重要意义。

三、为什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

3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四、如何认识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

1重要意义: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2基本方法:学好科学理论;掌握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一、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1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只有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够解答好人生的意义、奋斗的价值以及做什么人等重要的人生课题。

2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大学时期,同学们都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需要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3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

二、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1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2.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3.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相互制约;

4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人是社会的人,实现理想的实践活动在社会中进行,正确的个人理想从根本上说是由正确的社会理想规定的。同时,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

5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社会理想不是凭空产生或有外在力量强加的,而是建立在众人个人理想的 基础之上。社会理想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并体现在个人理想的具体实践中。

三、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史使命中大学生肩负的责任。

1立志当高远。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志向高远,就是要放开眼量,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服于一时一地的困难与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于个人私利的多与少、得与失。树雄心立壮志,是关系大学生一生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

2立志做大事。在今天,做大事就是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 运联系在一起,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在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3.立志须躬行。漫长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地奋斗。通往理想的路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脚下,在一切平凡的岗位上,在扎扎实实的学习和工作中。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伟大出自平凡,社会需要杰出人物,更需要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

一、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弘扬中国精神?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时代精神体现为突破城规、大胆探索、敢于创造的思想观念;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坚忍不

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

4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5做忠诚的爱国者和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具体见下题)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培养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既需要大力弘

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也需要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伟大时代精神。

二、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作为中华儿女,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报效祖国。经济全球化消除了

众多障碍和阻隔,为报效祖国开辟了更多的渠道和更大的空间;

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科学无国界,但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科学家的命运都与自己的祖国密切的关系;科学知 识无国界,但科学知识的运用却不可能离开具体的国家。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

3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清醒 的认识,既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发展自己,又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按照本国国情坚持和发展自己的政 治制度和民族文化。

三、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继续坚持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把维护祖国统一放在突出位置,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做忠诚的爱国者:

1推进祖国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进两岸合作交流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2促进民族团结;

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四、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如何真正成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1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突破陈规陋习的自觉意识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和勇气以创新创造为目标的志向; 2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3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基础培养创新型思维方式-前提积极投身实践-关键。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一、大学生应该确立怎样的人生目的?

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做出正确的选择,始终朝着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前进。

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以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坎坷。

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从而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责。

二、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关系:

1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如何,往往又制约着它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从而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重要影响。

2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有积极人生态度的人,其背后一定有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作为精神支柱。反之则没有正确的人生观。端正:

1人生须认真。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要严肃思考人生应有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既要清醒地看待生活,又要积极认真地面对生活。2人生当务实。要从人生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每一件事。

3人生应乐观。要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对人生充满自信,形成热爱生命、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4人生要进取。要积极进取,不断丰富人生的意义,在贡献中提升生命的价值,在创造中书写人生的灿烂篇章。

三、怎样理解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1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2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3二者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4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制造更大价值的前提。个体通过努力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其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

5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和满足程度,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即社会价值。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

一、道德的本质 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本质: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引导,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功能:

道德的主要功能包括认识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道德的规范功能是指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通过规范人的行为发挥作用。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形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和能力。此外,道德还具有其它方面的功能,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等。

作用:

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存在着重大的影响;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体现在哪里?

1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 6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三、谈谈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于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意味着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得到增强。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 发人们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到的、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2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顺利推进改革的全面深化,需要有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引领,协调好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引导人们理性合理表达改革诉求,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安定团结的社会氛围。

3.有利于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同时,健全的法律体系的建设和

落实,需要立法、执法、司法各个环节的工作者有较高的道德素质。

4有利于全面从严治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加强道德建设来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锤炼党员 干部的道德品质。

四、结合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谈谈大学生如何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1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自律他律的统一,坚持知荣与明耻的统一,时时处处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将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参加志愿活动和学雷锋活动。大学生应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多关注特殊群体、偏远地区,广泛参与帮 扶行动,志愿服务,为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作出贡献,努力传播文明、引领风尚、营造和谐的时代先锋。

3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大学生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为基本要求,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原则,自觉。

4养成节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大学生要积极参与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大力倡导节约行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

节俭的理念渗透到日常行为和人际交往中。

5自觉学习道德模范。激励自己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时时处处以他们为榜样,多做举手之劳的

好事,多办惠及他人的实事,在不同的场合做到遵德守礼、遵规守法,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德

一、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1应当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

2应当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在形成正确道德良知的基础上,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养成履行社会公德的行为习惯 3应当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他人。

二、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树立崇高职业理想。职业活动不仅是人们陌生的方式和手段,也是人们奉献社会、完善自身的必要条件

2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择业不仅要考虑个人的兴趣和意愿,也要充分考虑现实的可能性和社会的需要。3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尽早确定就业目标,自觉地把大学学习通未来择业紧密联系,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以适应将来的职业要求。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1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创业意识强烈并且思想准备红粉,就能为自己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大学生积极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了解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为今后自主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3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三、如何认识恋爱与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要求?

1恋爱中的道德规范: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

2.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四、谈谈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1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首先,应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其次,应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教育、约束、激励;最

后,应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扬优点,克服不足。

2采取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提出的各种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并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代人道德修养的实践经验。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积善成德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努力提高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出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人格。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制体系

一、如何认识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调节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法律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调整社会关系的;

2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有两点:一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二是由国家保证实施;

3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法律规定人们享有哪些权利,承担哪些义务,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必须做 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以及违反法律的后果。

二、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最重要的作用表现为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秩序以及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1指引作用,法律引导人们选择合法的行为,约束非法的行为,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实现的;

2预测作用,法律通过对某种行为作出的肯定胡否定的判断,使人们能够遇见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从而自觉地实施合法 的行为,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行为;

3评价作用,法律具有评价行为法律意义的作用,法律的评价作用能够向社会昭示法律崇尚什么,贬斥什么,鼓励什么,禁止什么,从而影响法律主体的行为。

4教育作用,一是通过法制宣传教育,二是通过制裁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三是通过表彰法制建设先进人物;

5强制作用,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实施的,法律的强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共公民等法律主体必须实施某种行为或不实施

某种行为以及公民等法律主体实施违法行为后应当受到的惩罚。

三、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1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

2人民主权原则,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宪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强调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3人权保障原则,人权是指人作为人享有和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都是最重要的人权;

4法治原则,法治就是按照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规范行为,是对人治的否定。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国家的基本格局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5民主集中制原则,是集中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哪些法律部门?

实体法律部门:

1宪法相关法,宪法相关法是与宪法相配套,直接保障宪法实施和国家政权运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调整国家政治关系,主

要包括国家机构的产生,组织,职权和基本工作原则方面的法律;

2民法商法,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遵循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商法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则,同时秉承保障商事交易交流,等价有偿,便捷安全等 原则; 3行政法,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的授予,行政权的行使以及对行政权监督的法律规范,调整的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之间因行政管理活动发生的关系,遵循职权法定,程序法定,公开公正,有效监督等原则,既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又注重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 4经济法,经济法是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或者调控的法律规范,是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适度的干预和宏观的调控的法律手段和制度框架,旨在防止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所导致的弊端;

5社会法,社会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遵循公平和谐与国家适度干预原则,通过国家和社会积极履行责任,对劳动者,失业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以及其他需要扶助的特殊人群的权益提供必要的保障,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6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是公民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有力武器,我国刑法的目的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秩序与公共安全,保障国家安全。程序法律部门:

1诉讼法,规范国家司法机关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

2非诉讼程序法,规范仲裁机构或调解组织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1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 2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3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4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5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一、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1一个人的法治观念,是从事法治实践和其他社会活动的思想基础。法治观念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并指导人们社会实践。2法制观念的内容:

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a坚持党的领导,因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保证。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证。

c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是全面依法 治国的行动指南。

②坚持党的领导、人们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相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

依法治国三者是一个统一整体,不可分割,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b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c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本质要求; d依法治国是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方略。

③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a正确认识德治和法治的地位;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b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法治发挥作用要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主要依靠法律的预测作用、惩罚作用、威慑作用和预

防作用对公民和社会组织的行为进行约束,并对违反法律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德治发挥作用主要通过人民内心信念、传统习俗、社会舆论等进行道德教化,并对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道德谴责。

c正确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法律主要依靠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的形式来推进和实施;德治主要依靠培育和弘扬道德等途 径来推进和实施。

④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法治国

a深刻认识宪法实施和依宪治国的重大意义

加强宪法实施,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共同责任和历史使命;加强宪法实施,才能巩固和发展国家根本制度,保证国家权力依

法规范进行,并使公民基本权利切实得到实施;加强宪法实施,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始终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领导核心,具有重要意义。

b全面实施宪法的基本要求:一要全社会树立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二要加强宪法实施;三要坚持党的依宪执政,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c准确把握宪法实施的正确方向

我国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与西方宪政有本质区别,在于制度基础不同,领导力量不同,权力主体不同,权力行使方式不同。

西方宪政实行三权分立,通过分权制衡来维护资本和资产阶级的利益,二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什么?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具体见上题)

三、如何正确理解法治思维?

1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a法治思维是指以法律价值和和法律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其包括

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观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第二,法治思维以法治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行为;第三,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第四,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

b法治思维的特征:一是在依据上,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理国政的基本依据,处理法律问题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

律为准绳;二是在方式上,法律思维以一般性与普遍性的平等对待方式调节社会系,解决矛盾纠纷,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

等原则,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三是在价值上,法治思维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来进行决策和判断,是一种“多数人之治”思维,避免陷入无政府主义或以民主之名搞乱社会; 四是在标准上,法律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强调“必须使民主法制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a法律至上:法律至上是指在国家或社会的所有规范中,法律是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的规范,法律至上尤其指宪法至上,因为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一切法律的依据,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

不可违抗性。养成法律至上的思维,对于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意义大。

b权力制约:权力制约是指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强制和约束,权力制约分为权力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

督、违法受追究四项要求。养成权力制约思维,对于自觉运用权力,勇于监督权力意义重大。

c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指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公平分配和占有。一般来讲,公平正义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养成公平正义思维,有利于增强实现公平正义的责任感,为促进 全社会的公平正义而奋斗。

d人权保障:人权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保障。养成人权保障思维,不仅有利于尊重别人的人 权,也有利于依法保护自己的人权。

e正当程序:程序的正当,表现在程序的合法性、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等方面。3培养法律思维的途径:

学习法律途径;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养成守法习惯。

四、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维护法律权威。(主要列举知识点,自己联系实际)

1法律权威的含义:

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作用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

2法律有无权威,取决于四个基本要素:

a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占主导地位和起决定作用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

b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反应客观规律和人类理性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

c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在实践中得到严格实施和一体遵循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

d法律被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反应人民共同意愿且为人民真诚信仰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 3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a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b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 c尊重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

d尊重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4尊重法律的基本要求:a信仰法律;b遵守法律;c服从法律;d维护法律; 5争当法律权威的维护者、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具有良知的护法者。对违法犯罪行为,要敢于揭露、敢于抵制;坚决克服事

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心态,消除袖手旁观畏缩不前的恐惧心理,抵制遇事回避,私下了之的惧法现象。(再联系实际)

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一、如何理解法律权利和人权的关系?

1人权是指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

2法律权利是指权利主体依法要求义务主体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资格。

3法律权利和人权的关系密切。人权是法律权利的内容和来源,法律权利是对人权的确认和保障。法律权利只有符合人权保

障的精神和要求,才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人权只有上升为法律权利,才能得到有效的确认和保障。

二、如何认识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1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法律权利的实现必须以相应法律义务的履行为条件;同时,法律义务的设定和履 行必须也以法律权利的行使为依据。

2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离开了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就失去了履行的价值和动力;同样,离开了法律义 务,法律权利也形同虚设。

3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还具有二重性的关系,即一个行为可以同时是权利行为和义务行为。

4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平等的。

三、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有何特点?

1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2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3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

4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的行使法律权利。

四、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

选举权;被选举权;政治表达的自由;民主管理权;监督权等。

五、当权利受到侵犯时如何依法维权?(书上没有具体答案,自己网上找)

第四篇:思修课后感想

思修课课后感想

上学期,一直有听身边的朋友提及思修课,搞很多集体活动。那时我就对思修课很期待很期待。这学期,我开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这门课程不像我原先所想的,会有许多哲学理论。事实上,我对哲学和法律都非常感兴趣,这两个领域充满智慧,让人受益匪浅。

我们很喜欢把这门课叫做“思修”,我也觉挺确切的,因为我们还未接触到法律基础这部分的学习。

本学期即将结束,我对思修这门课程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上思修课,真的很没有压力。只需在听课的过程中跟着老师的步调走,反思自己的生活,检讨行为是否得当,理念是否清晰就可以了。思修课上,我总能贪婪的对人生问题进行思考。我很感激我们的思修课老师——钟光红老师。每一次上完思修,我都会有很多想法和感悟。只可惜我没能把这些想法都记录下来。但,这门课能不断给我的生活带来启迪。

课上是轻松的,我不曾逃过一节课。我很喜欢听老师对案例进行分析的环节。我对每次课都抱有“听完课后,我是否能更透彻我的人生”的念头。

课后就不那么轻松了,因为有许多小组活动要做。我们经常约定时间进行商讨会议,即使回到宿舍也赶紧上线,用讨论组讨论;我们一起出海报,为口号和个人形象绞尽脑汁;我们一起做义卖,大清早起来扫楼,收集义卖品……我们的组员都很有见解,在达到统一意见之前要讨论很久。男生的建议总能让我吃惊.,思考的角度真的有很不同。单位这一个目标一起努力的感觉很好!

能真正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课程真的不多,但思修课程做到了。尤其是那一节讲到父母的内容时,对我有种很强烈的冲击。我想起今年年初去世的很疼我的外公,我想起去年手术后差点被夺去生命的妈妈,我想起前不久爸爸竟也进院做手术…在我长大的同时,我的爸妈却要开始老去,而身处大学的我对他们的关心是那么有限。课后,我立即打了通电话回家,虽然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可就是会很满足于听着妈妈的笑声。

思修课能不断地提醒我们的生活。虽然有一些理论性章节会让我忍不住打盹,但几乎每节课我都会有很意外的收获。真希望一直都有这样的课。

第五篇:思修课后答案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一、大学生应如何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1.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学习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活动的变化)(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积累生活经验)

2.更新学习理念。(自主、全面、创新、合作、终身学习理念)

3.确立成才目标。(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二、如何理解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1.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的能力和行为选择的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

2.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基础。3.良好的法律素质对于保证人们合法得实施行为,一发维护各种正当的权益,履行法定义务,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三、为什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 3.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四、如何认识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

1、重要意义: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2、基本方法:学好科学理论;掌握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鉴定崇高信念

一、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1.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只有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够解答好人生的意义、奋斗的价值以及做什么人等重要的人生课题。

2.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大学时期,同学们都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需要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3.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

二、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1.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2.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3.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相互制约;

4.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人是社会的人,实现理想的实践活动在社会中进行,正确的个人理想从根本上说是由正确的社会理想规定的。同时,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

5.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社会理想不是凭空产生或有外在力量强加的,而是建立在众人个人理想的基础之上。社会理想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并体现在个人理想的具体实践中。

三、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史使命中大学生肩负的责任。

1.立志当高远。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志向高远,就是要放开眼量,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服于一时一地的困难与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于个人私利的多与少、得与失。树雄心、立壮志,是关系大学生一生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

2.立志做大事。在今天,做大事就是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在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3.立志须躬行。漫长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地奋斗。通往理想的路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脚下,在一切平凡的岗位上,在扎扎实实的学习和工作中。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伟大出自平凡,社会需要杰出人物,更需要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

第二章 弘扬中国精神第,共筑精神家园

一、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弘扬中国精神?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时代精神体现为突破城规、大胆探索、敢于创造的思想观念;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

4.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5.做忠诚的爱国者和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具体见下题)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培养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既需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也需要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伟大时代精神。

二、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作为中华儿女,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报效祖国。经济全球化消除了众多障碍和阻隔,为报效祖国开辟了更多的渠道和更大的空间;

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科学无国界,但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科学家的命运都与自己的祖国有密切的关系;科学知识无国界,但科学知识的运用却不可能离开具体的国家。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

3.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既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发展自己,又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按照本国国情坚持和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

三、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继续坚持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把维护祖国统一放在突出位置,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做忠诚的爱国者:

1.推进祖国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进两岸合作交流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2.促进民族团结;

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四、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如何真正成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1.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突破陈规陋习的自觉意识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和勇气以创新创造为目标的志向;

2.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3.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基础培养创新型思维方式-前提积极投身实践-关键。

第四章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一、大学生应该确立怎样的人生目的?

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做出正确的选择,始终朝着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前进。

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以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坎坷。

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从而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责。

二、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关系:1.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如何,往往又制约着它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从而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重要影响。

2.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有积极人生态度的人,其背后一定有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作为精神支柱。反之则没有正确的人生观。

端正:1.人生须认真。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要严肃思考人生应有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既要清醒地看待生活,又要积极认真地面对生活。

2.人生当务实。要从人生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每一件事。

3.人生应乐观。要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对人生充满自信,形成热爱生命、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4.人生要进取。要积极进取,不断丰富人生的意义,在贡献中提升生命的价值,在创造中书写人生的灿烂篇章。

三、怎样理解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1.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2.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3.二者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4.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制造更大价值的前提。个体通过努力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其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

5.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和满足程度,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即社会价值。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

一、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引导,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功能:道德的主要功能包括认识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道德的规范功能是指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通过规范人的行为发挥作用。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形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和能力。此外,道德还具有其它方面的功能,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等。

作用: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存在着重大的影响;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体现在哪里? 1.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 6.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三、谈谈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于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意味着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得到增强。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到的、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2.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顺利推进改革的全面深化,需要有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引领,协调好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引导人们理性合理表达改革诉求,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安定团结的社会氛围。

3.有利于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同时,健全的法律体系的建设和落实,需要立法、执法、司法各个环节的工作者有较高的道德素质。

4.有利于全面从严治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加强道德建设来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锤炼党员干部的道德品质。

四、结合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谈谈大学生如何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1.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自律他律的统一,坚持知荣与明耻的统一,时时处处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将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参加志愿活动和学雷锋活动。大学生应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多关注特殊群体、偏远地区,广泛参与帮扶行动,志愿服务,为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作出贡献,努力传播文明、引领风尚、营造和谐的时代先锋。

3.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大学生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为基本要求,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原则,自觉。

4.养成节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大学生要积极参与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大力倡导节约行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节俭的理念渗透到日常行为和人际交往中。

5.自觉学习道德模范。激励自己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时时处处以他们为榜样,多做举手之劳的好事,多办惠及他人的实事,在不同的场合做到遵德守礼、遵规守法,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一、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1.应当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

2.应当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在形成正确道德良知的基础上,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养成履行社会公德的行为习惯

3.应当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他人。

二、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树立崇高职业理想。职业活动不仅是人们陌生的方式和手段,也是人们奉献社会、完善自身的必要条件

2.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择业不仅要考虑个人的兴趣和意愿,也要充分考虑现实的可能性和社会的需要。

3.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尽早确定就业目标,自觉地把大学学习通未来择业紧密联系,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以适应将来的职业要求。

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1.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创业意识强烈并且思想准备红粉,就能为自己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大学生积极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了解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为今后自主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3.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三、如何认识恋爱与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要求?

1.恋爱中的道德规范: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

2.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四、谈谈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1.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首先,应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其次,应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教育、约束、激励;最后,应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扬优点,克服不足。

2.采取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提出的各种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并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代人道德修养的实践经验。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积善成德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努力提高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出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人格。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制体系

一、如何认识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调节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法律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调整社会关系的; 2.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有两点:一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二是由国家保证实施;

3.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法律规定人们享有哪些权利,承担哪些义务,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以及违反法律的后果。

二、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最重要的作用表现为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秩序以及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

1.指引作用,法律引导人们选择合法的行为,约束非法的行为,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实现的;

42.预测作用,法律通过对某种行为作出的肯定胡否定的判断,使人们能够遇见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从而自觉地实施合法的行为,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行为;

3.评价作用,法律具有评价行为法律意义的作用,法律的评价作用能够向社会昭示法律崇尚什么,贬斥什么,鼓励什么,禁止什么,从而影响法律主体的行为。

4.教育作用,一是通过法制宣传教育,二是通过制裁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三是通过表彰法制建设先进人物;

5.强制作用,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实施的,法律的强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共公民等法律主体必须实施某种行为或不实施某种行为以及公民等法律主体实施违法行为后应当受到的惩罚。

三、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1.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

2.人民主权原则,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宪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强调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3.人权保障原则,人权是指人作为人享有和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都是最重要的人权;

4.法治原则,法治就是按照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规范行为,是对人治的否定。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国家的基本格局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5.民主集中制原则,是集中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哪些法律部门? 实体法律部门:

1.宪法相关法,宪法相关法是与宪法相配套,直接保障宪法实施和国家政权运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调整国家政治关系,主要包括国家机构的产生,组织,职权和基本工作原则方面的法律;

2.民法商法,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遵循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商法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则,同时秉承保障商事交易交流,等价有偿,便捷安全等原则;

3.行政法,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的授予,行政权的行使以及对行政权监督的法律规范,调整的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之间因行政管理活动发生的关系,遵循职权法定,程序法定,公开公正,有效监督等原则,既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又注重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 4.经济法,经济法是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或者调控的法律规范,是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适度的干预和宏观的调控的法律手段和制度框架,旨在防止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所导致的弊端;

5.社会法,社会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遵循公平和谐与国家适度干预原则,通过国家和社会积极履行责任,对劳动者,失业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以及其他需要扶助的特殊人群的权益提供必要的保障,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6.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是公民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有力武器,我国刑法的目的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秩序与公共安全,保障国家安全。程序法律部门:

1.诉讼法,规范国家司法机关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

2.非诉讼程序法,规范仲裁机构或调解组织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1.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2.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3.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4.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5.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第七章 树立法制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一、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1.一个人的法治观念,是从事法治实践和其他社会活动的思想基础。法治观念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并指导人们社会实践。

2.法制观念的内容:

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a.坚持党的领导,因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保证。

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证。

c.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②坚持党的领导、人们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相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是一个统一整体,不可分割,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b.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c.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本质要求; d.依法治国是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方略。③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a.正确认识德治和法治的地位;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b.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法治发挥作用要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主要依靠法律的预测作用、惩罚作用、威慑作用和预防作用对公民和社会组织的行为进行约束,并对违反法律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德治发挥作用主要通过人民内心信念、传统习俗、社会舆论等进行道德教化,并对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道德谴责。

c.正确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法律主要依靠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的形式来推进和实施;德治主要依靠培育和弘扬道德等途径来推进和实施。④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法治国

a.深刻认识宪法实施和依宪治国的重大意义

加强宪法实施,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共同责任和历史使命;加强宪法实施,才能巩固和发展国家根本制度,保证国家权力依法规范进行,并使公民基本权利切实得到实施;加强宪法实施,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领导核心,具有重要意义。

b.全面实施宪法的基本要求

一要全社会树立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二要加强宪法实施;三要坚持党的依宪执政,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c.准确把握宪法实施的正确方向

我国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与西方宪政有本质区别,在于制度基础不同,领导力量不同,权力主体不同,权力行使方式不同。西方宪政实行三权分立,通过分权制衡来维护资本和资产阶级的利益,二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什么?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具体见上题)

三、如何正确理解法治思维?

a.法治思维是指以法律价值和和法律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其包括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观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第二,法治思维以法治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行为;第三,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第四,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

b.法治思维的特征:一是在依据上,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理国政的基本依据,处理法律问题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二是在方式上,法律思维以一般性与普遍性的平等对待方式调节社会关系,解决矛盾纠纷,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三是在价值上,法治思维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来进行决策和判断,是一种“多数人之治”思维,避免陷入无政府主义或以民主之名搞乱社会;四是在标准上,法律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强调“必须使民主法制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a.法律至上:法律至上是指在国家或社会的所有规范中,法律是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的规范,法律至上尤其指宪法至上,因为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一切法律的依据,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养成法律至上的思维,对于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意义重大。b.权力制约:权力制约是指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强制和约束,权力制约分为权力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四项要求。养成权力制约思维,对于自觉运用权力,勇于监督权力意义重大。

c.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指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公平分配和占有。一般来讲,公平正义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养成公平正义思维,有利于增强实现公平正义的责任感,为促进全社会的公平正义而奋斗。

d.人权保障:人权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保障。养成人权保障思维,不仅有利于尊重别人的人权,也有利于依法保护自己的人权。

e.正当程序:程序的正当,表现在程序的合法性、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等方面。

3.培养法律思维的途径

学习法律途径;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养成守法习惯。

四、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维护法律权威。

1.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作用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2.法律有无权威,取决于四个基本要素:

a.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占主导地位和起决定作用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

b.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反应客观规律和人类理性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 c.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在实践中得到严格实施和一体遵循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

d.法律被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反应人民共同意愿且为人民真诚信仰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

3.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a.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b.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

c.尊重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 d.尊重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4.尊重法律的基本要求:

a.信仰法律;b.遵守法律;c.服从法律;d.维护法律;

5.争当法律权威的维护者、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具有良知的护法者。对违法犯罪行为,要敢于揭露、敢于抵制;坚决克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心态,消除袖手旁观畏缩不前的恐惧心理,抵制遇事回避,私下了之的惧法现象。(再联系实际)

第八章 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一、如何理解法律权利和人权的关系?

1.人权是指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

2.法律权利是指权利主体依法要求义务主体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资格。3.法律权利和人权的关系密切。人权是法律权利的内容和来源,法律权利是对人权的确认和保障。法律权利只有符合人权保障的精神和要求,才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人权只有上升为法律权利,才能得到有效的确认和保障。

二、如何认识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1.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法律权利的实现必须以相应法律义务的履行为条件;同时,法律义务的设定和履行必须也以法律权利的行使为依据。

2.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离开了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就失去了履行的价值和动力;同样,离开了法律义务,法律权利也形同虚设。

3.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还具有二重性的关系,即一个行为可以同时是权利行为和义务行为。4.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平等的。

三、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有何特点?

1.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2.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3.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4.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的行使法律权利。

四、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

选举权;被选举权;政治表达的自由;民主管理权;监督权等。

五、当权利受到侵犯时如何依法维权?

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恢复被侵害的权利,赔偿造成的损失,惩罚侵权者,讨回公道。

权利是由法律赋予的,也应受到法律的保护。以民事权利为例,民事权利的保护措施按照性质可以分为自我保护和国家保护两种。

1、民事权利的自我保护

又称为私力救济或自我救济,是指权利人自己采取各种合法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

(1)正当防卫

《民法通则》第128条规定,在通常情形下,因正当防卫造成的损害,行为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损害的,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2)紧急避险

《民法通则》第129条规定,紧急避险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引起险情的人对紧急避险造成的损害承担民事责任;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责任或者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3)自助行为

自助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为保护自己的权利,对他人的人身自由予以拘束或对他人的财产予以扣押或损毁的行为。

2、民事权利的国家保护

是指权利受到侵犯时由国家机关给予保护。这种保护手段是由国家机关采取的,所以又称为公力救济。

由于民事权利受国家宪法、民法、行政法、刑法等多种法律部门的保护,因此,在权利人的权利受到侵犯时,权利人可依法请求有关行政机关给予保护,也可以诉请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判决或仲裁。

由于民事权利的种类不同,受到侵害的方式不同,当事人提起诉讼请求的目的和要求也不同。一般说来,当事人提起的民事诉讼请求有如下三类:

(1)确认之诉。

(2)给付之诉。

(3)形成之诉。

下载思修课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思修课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思修课后答案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极重要意义的理解? 4. 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

    2013版思修课后答案(精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纲要 主编:计科1302班全体成员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1.大学生活的特点是什么? (1)学习要求发生变化。大学需要我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

    思修课后习题及答案

    一、大学生应如何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1.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学习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活动的变化) (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虚心求教,......

    2018自考思修课后思考题

    绪论思考题 1、为什么要学习“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 答:为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方面的教育。使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

    思修第一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思修第一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一.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理想 1.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的作用,指引人生的奋斗目......

    思修第三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范文

    思修第3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1.在当今的社会生活条件下,许多人都十分讲求“实际”,思考人生目的这样的大问题有意义吗?为什么? 有意义。 每个人活着都要回答这样的问题:人为什么......

    2015年 大一思修课后习题汇总

    2015年思修课后习题答案汇总版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了解大学生活的变化:学习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

    思修微视频课后感想

    个人总结 大学的生活很丰富,活动也多姿多彩。这学期,思想政治课给我们留了一个拍摄微视频的作业。想到要自己编排,自己拍摄,自己制作,内心还有点小期待。 我们这次拍摄的微视频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