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时政热点:“笔杆子”永远不能丢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时政热点:“笔杆子”永远不能丢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第一时间发布每日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政策解读、理论观察、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笔杆子”永远不能丢。
有人说,语言是世界上最简单也最难的一种能力。的确,善于运用语言,只言片语足以打动人,不善于挖掘语言的魅力,越是滔滔不绝越可能招致反感。写作,蕴藏着语言的无穷能量。
毛泽东同志视笔杆子同枪杆子一样重要,他不仅亲自撰写理论文章和往来电报,还写过不少堪为经典的新闻稿件。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不懂得用笔杆子、不会拿笔杆子,这个领导就是很有缺陷的”。1981年,中央专门发出指示,要求“领导干部必须亲自动手准备自己的重要讲话、报告,亲自指导、主持自己领导范围内的重要文件的起草”,并明确指出“这是一个重大原则问题”。领导干部练好笔杆子,不仅是为了提高文字水平和文化素质,改善机关文风学风和领导作风,更是一项关乎治国理政基础的必修内功。
笔杆子讲起来非常重要,但真正拿起来却不容易。有人因为工作忙而放松。仅是每日里阅批文件、参加各类活动就招架不过来,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哪还有心思起草文件写文章。有的是因为害怕而放弃。担心写不好被别人笑话,露了“马脚”,影响到面子、威望乃至仕途。有的是“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从前呕心沥血写文章,好不容易走上领导岗位,难免树起婆婆的“架子”和“威信”,把工作甩给下属。
讲话、报告自己不去写,必然需要找“秀才”捉刀。可是,“秀才”文笔再好,毕竟是“秀才”,看问题的高度、角度终归不同。好文章来之不易,就像武术招式,腾挪闪跃虽好看,但动起手来针对现实最重要,实际管用更关键。前段时间某地开人大会议,有干部用一首6000字的五言长诗作报告,引起众多反对质疑之声。拿起笔杆子不是为了吟诗弄画,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去的语言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好、贯彻好,用生动鲜活的表达和案例把人民群众的心声反映好、表现好,才称得上真笔杆子、硬笔杆子。好笔杆子考验的既是文风作风,也是思想深度。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可靠举措,文章即便写出来也很难吸引人。
由此而言,既要亲自动手起草讲话、报告,也要调查研究、琢磨问题,两者都做好,才算得上负责任、尽担当。工作再忙,怎比得上老一辈革命家忙?写不好怕丢面子,在人民群众的利益面前,个人面子算什么?越是有忙不过来的遗憾,越应当抽出时间来深入到群众生产生活中去,了解和掌握实际情况,商量出解决的办法,增强讲话、报告和文件的针对性;越是担心写不好丢了面子,越应当努力改造学习,研究党史历史,研究改革发展大势,从历史和现实中汲取充足资政养分。
“深入群众、不尚空谈”,这句来自毛泽东同志题字、镌刻在延安新闻纪念馆大厅里的话,是对新闻工作者的无声言说,也是对领导干部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的点拨提示。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无论文章是出自笔下还是源于鼠标,写好文章的能力素质,都需要领导干部用心用力修炼好。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中公时事政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责任编辑:吴晶)原标题:时政热点:“笔杆子”永远不能丢
更多相关信息请查看:云南人事考试网 云南公务员考试网
第二篇:2015浙江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笔杆子”永远不能丢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笔杆子”永远不能丢
有人说,语言是世界上最简单也最难的一种能力。的确,善于运用语言,只言片语足以打动人,不善于挖掘语言的魅力,越是滔滔不绝越可能招致反感。写作,蕴藏着语言的无穷能量。
毛泽东同志视笔杆子同枪杆子一样重要,他不仅亲自撰写理论文章和往来电报,还写过不少堪为经典的新闻稿件。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不懂得用笔杆子、不会拿笔杆子,这个领导就是很有缺陷的”。1981年,中央专门发出指示,要求“领导干部必须亲自动手准备自己的重要讲话、报告,亲自指导、主持自己领导范围内的重要文件的起草”,并明确指出“这是一个重大原则问题”。领导干部练好笔杆子,不仅是为了提高文字水平和文化素质,改善机关文风学风和领导作风,更是一项关乎治国理政基础的必修内功。
笔杆子讲起来非常重要,但真正拿起来却不容易。有人因为工作忙而放松。仅是每日里阅批文件、参加各类活动就招架不过来,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哪还有心思起草文件写文章。有的是因为害怕而放弃。担心写不好被别人笑话,露了“马脚”,影响到面子、威望乃至仕途。有的是“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从前呕心沥血写文章,好不容易走上领导岗位,难免树起婆婆的“架子”和“威信”,把工作甩给下属。
讲话、报告自己不去写,必然需要找“秀才”捉刀。可是,“秀才”文笔再好,毕竟是“秀才”,看问题的高度、角度终归不同。好文章来之不易,就像武术招式,腾挪闪跃虽好看,但动起手来针对现实最重要,实际管用更关键。前段时间某地开人大会议,有干部用一首6000字的五言长诗作报告,引起众多反对质疑之声。拿起笔杆子不是为了吟诗弄画,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去的语言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好、贯彻好,用生动鲜活的表达和案例把人民群众的心声反映好、表现好,才称得上真笔杆子、硬笔杆子。好笔杆子考验的既是文风作风,也是思想深度。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可靠举措,文章即便写出来也很难吸引人。
由此而言,既要亲自动手起草讲话、报告,也要调查研究、琢磨问题,两者都做好,才算得上负责任、尽担当。工作再忙,怎比得上老一辈革命家忙?写不好怕丢面子,在人民群众的利益面前,个人面子算什么?越是有忙不过来的遗憾,越应当抽出时间来深入到群众生产生活中去,了解和掌握实际情况,商量出解决的办法,增强讲话、报告和文件的针对性;越是担心写不好丢了面子,越应当努力改造学习,研究党史历史,研究改革发展大势,从历史和现实中汲取充足资政养分。
“深入群众、不尚空谈”,这句来自毛泽东同志题字、镌刻在延安新闻纪念馆大厅里的话,是对新闻工作者的无声言说,也是对领导干部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的点拨提示。无浙江人事考试网:zj.offcn.com
微博:浙江中公教育
微信:zjoffcn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无论文章是出自笔下还是源于鼠标,写好文章的能力素质,都需要领导干部用心用力修炼好。
浙江人事考试网:zj.offcn.com
微博:浙江中公教育
微信:zjoffcn
第三篇:精神我们不能丢
雷锋精神不能丢 陈楼中心小学
李媛媛
我没有见过雷锋,但是他的事迹早已在我心中。妈妈经常给我讲雷锋叔叔的故事:雷锋叔叔帮一位大嫂买火车票;帮一位老奶奶找儿子;把自己省吃俭用的津贴寄给灾区;帮同班的战士洗衣服„„总之,他的事迹让我感动。
雷锋叔叔的钉子精神,助人为乐的好品质从小就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根。有一次我在公共汽车上遇见了一位孕妇,因为车上很挤,又没有座位,售票员只好大声喊:“哪位给这位大嫂让个位?”可喊了半天没有一个人愿意让座的。这时我想起了雷锋叔叔那种为人民服务的好品质,连忙站起来说:“阿姨,你坐这里吧。”阿姨说:“谢谢小朋友!”“没关系,这都是我们少先队员应该做的。”我看到车上的人都像我投来赞许的目光,我不好意思底下了头,但是我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
在家里我也经常帮助妈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学校里我也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我认为雷锋精神无论何时何地也我们不能丢,还要发扬下去。
简评:小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展示了雷锋精神再现的画面,强调了雷锋精神不能丢的意义所在。
(指导教师:焦方友)
第四篇:勤俭节约美德不能丢
勤俭节约美德不能丢
勤俭节约美德不能丢 ――在升旗仪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勤俭节约美德不能丢”。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优良传统。从厉行节约的晏婴到“一钱大守”刘宠,从一代名相魏征到民主革命家孙中山,都为我们留下一份份忧苦万民、勤劳天下的珍贵遗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鞠躬尽瘁、艰苦朴素的光辉事迹,更是彪炳千秋。中华民族正是具有这种精神,才能生生不熄、不断繁衍、兴旺发达。勤俭节约还是我们国家的建国方针,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曾说“要使我们国家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正是这一方针,才使我们年轻的共和国医治了几十年战争的创伤,甩掉一穷二白的帽子,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出现一种比阔斗富的不良现象,把勤俭的美德当作“过时”的观念加以否定,以致出现以铺张浪费为荣,艰苦朴素为耻的歪理。浪费的现象,在我们的学校里也屡见不鲜,例如:水龙头中的长流水,教室、办公室中人去灯不熄,教室外的垃圾桶里还可以用的书包、文具、还没有吃或者没有吃完的水果、点心、牛奶,食堂里每顿倒掉的剩菜剩饭,还有,每到暑假时候,毕业班的同学,把还可以穿的衣服当作垃圾丢到垃圾房里,那几天,石岩镇很多收垃圾的,三轮车、摩托车的工友穿着我校的校服在街上游荡。勤俭节约真是一种过时的观念而应该丢弃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知道,改革开放后,国家的经济在不断提高,但是,我国尚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是比较贫穷落后的。在城市里,还有许多下岗工人靠社会救济金金生活,在农村,还有许多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在西部山区,还有许多人为解决温饱问题而奔波。我们国家还没有富裕到可以比阔斗富的时候,勤俭节约的美德不能丢。勤俭是建立在“勤”与“俭”的结合上。只有勤奋才能创造劳动成果,只有节约才能珍惜劳动成果,两者相加,劳动者创造的成果才会越累越多,社会才能发展进步。反之,则是社会衰败,文明倒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上多少人,贫困时勤俭节约,奋发有为,终于成就大事,又有多少人富贵时骄奢淫逸、声色犬马,使千万家财、百年基业毁于一旦。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即使国家足够发达了,我们的生活真正富足了,勤俭节约的美德也不能丢。在当今社会经济条件下讲勤俭,其意义已经不止是物质上的克勤克俭,而更多体现为一种高尚品格,一种可贵的精神,体现为奋发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作为一种民族精神,勤俭节约美德更不能丢。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第五篇:诚信底线不能丢(精选)
中国纪检监察报:诚信底线不能丢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14-03-17 16:12
时下,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讲诚信没用,老实人才吃亏。这是对诚信问题的误解,必须加以纠正。无论在什么时代,诚信底线都不能丢。
从当前社会环境看,确实有一些领域中存在着“诚信危机”,社会失德、官场失信、形象失态、行为失范,给国家、社会和个人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失信行为,极大地影响到党的形象和政府威信。令人诧异的是,有些失信者不仅没有得到谴责和制裁,反而通过失信行为大捞好处;不少诚实守信者不仅没有得到相应支持和奖励,反而要承受守信行为带来的“损害”。这些失范、失常的社会现象扰乱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影响极为恶劣。“诚信危机”折射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人的精神异化和道德缺位。人以诚信为本,事以落实为要。做人做官都要守住诚信底线,这是最起码的精神品德和道德准则。一个人为人处世、为官从政诚实守信,那他才可交、可用;油腔滑调、两面三刀的人靠不住,更不可委以重任。我们要大力支持堂堂正正的守信者,孤立那些不守信或专门搞歪门邪道的人。
“诚信危机”的形成与相关法律法规、纪律条规和规章制度在某些地区、部门形同虚设、执行不力有很大关系。要想杜绝“诚信危机”,不仅需要形成切实有效的制度,同时也需要引入公正透明的社会监督机制。在大力倡导和规范政务诚信、行业诚信、社会诚信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公众与媒体的监督作用,才能营造出诚实可信的社会氛围,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诚信获益、失信失利的良好环境。(闫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