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思考
董璇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12个词。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有怎样的内涵与特征,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了,我们又要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这是本篇论文所要阐述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内涵;哲学原理;现实意义;培育践行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分析
“价值”在哲学意义上来说,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满足和被满足的关系,在这一关系中,人是价值的主体。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基本观念,是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总的观念和根本看法。它是人们在长期的价值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考和思维模式。不同的主体与不同的客体相互作用和结合,就形成了不同的价值体系,这些价值体系在内在上有一种联系,从而构成了一定的价值总体,就形成了一种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价值认同系统,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的观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最高抽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 ”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它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精髓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而在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又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十二个词分别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府和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也就是共同理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是指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能是为人民服务,国家服务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根本要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的基本主张。在当代中国,实现国家昌盛、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符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寻求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景,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美好前景,始终是一个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价值理想,是一个能够凝聚起亿万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的宏伟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奉行的核心价值理念。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将其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为之做出不懈奋斗,在实践上极大发展了人民的自由和平等,极大发展了社会的公正和法治。十七大以来,我们党的重要会议和重要文件,多次强调这一价值目标。可以说,我们党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依法治国,最终的目标都是服务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崇高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应当遵循的根本道德准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当然,这十二个词中,有一些词例如“自由”、“民主”并不是我们传统的道德或是价值观念,但是只要是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利益的价值思想,我觉得我们是可以借鉴的。另外,在讨论课上也有同学提到,这十二个词还可以再精炼一下,就像一想到美国我们就会想到“民主与自由”想到“美国梦”一样,一想到中国就会想到“文明和和谐”,想到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梦”。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体现的哲学原理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符合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基本精神和特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的、长期稳定的社会关系及主要价值追求。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基本精神和特质。中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是因为它具有真理性和价值性。人的活动受两种尺度的支配:内为主体的内在尺度即价值尺度,按需要行动。外为客体的内在尺度即真理尺度,按规律行动。马克思主义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有机统一起来构成了十分完整、严密和科学的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从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的发展道路来看,正是因为坚持着马克思主义,才使得中国人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因此它具有价值性,满足了中国人民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安定和谐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体现了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原理。真理是标志主客观的哲学范畴,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人们认识世界,发现真理,是为了改造世界,以求满足自己的需要。人与客观事物这种需要的满足和满足需要的效益关系就是价值关系。真理和价值是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同马克思真理和价值相统一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我们实践,就要求我们科学地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科学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集合了全国和全党人民智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符合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具有历史必然性。它体现了中国人民一直以来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价值体系。不仅反映和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性,而且深刻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追求、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过程。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就会迷失方向。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任何一个社会都会出于自己的需要,提出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古代,“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之说融入儒家礼教思想之中,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在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和根本。要把十三亿人民团结起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信仰深入到人民群众中,万众一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4 建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机制
“机制”一词本意是指机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在社会学意义上来说,“社会机制”这个词当然就是指社会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它的运行方式。社会机制包括社会的层次机制,社会的形式机制和社会的功能机制三种基本的类型。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走向大众,我们既要把它当成一种理论概念,意识形态体系加以宣传,同时也要把它当成一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径去实践它,在生活中去务实它。我想这是任何一种理论想要得到大众认可的两种必须的方式。
从社会层次机制来说,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社会机制,就要建立从国家到基层,从政府到企业,从社会组织到每个个体的立体的多层次的社会机制,做到“整体布局,统筹安排,基层首创,微观搞活”。从社会形式机制来说,要综合运用包括行政-计划式、指导-服务式和监督-服务式在内的多种形式。因为社会机制的建立不能只靠行政上的强制手段,当然也不可能通过意见和建议就能建立起来,尤其是一种需要大众认同的社会机制,既要有统一的政策去引导也要有一定的指标去评估,相关的单位去监督。从社会功能机制来说,我们需要灵活运用激励、保障和监督等多种手段。我们既要用社会宣传、榜样示范等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来调动人们思想上的积极性,同时也要满足人们的需要,以实际的利益来促进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在走向大众的过程中,由于我们面对的认同主体构成非常复杂,所以除了运用正向的引导,采取激励的方式以外,运用行政监督,法律法规等方式加以约束和限制也是十分必要的。总而言之,我们要形成一种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的多形式,多功能立体的,灵活的社会机制。建立和完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制与制度
“社会体制”是指社会机构和相应的社会规范的结合体,这里的“社会制度”既指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体系,也指办事的规程或行为准则。社会机制的构建,需要建立相应的社会体制和制度作为保障,理论的实现,总要通过相应的体制与制度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 ”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它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精髓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而在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又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国已经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我国的经济实现了快速的腾飞,经济总量跃居到了世界第二位。但是市场经济所产生的问题与矛盾也日益凸显,贫富差距扩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农业发展缓慢,工业技术水平低等都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还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协调东西发展,地区发展,城乡发展,建立与之匹配的分配制度,缩小贫富差距。对于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国现在已经在加快政治体制的改革,包括领导体制,干部人事制度,行政法规等方面的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进来,特别是基层的群众,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保障他们参政议政的权利,提升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政治上的认同感。
我们之前谈到,任何一种理论走向大众,一要宣传,而要务实,任何一种社会机制的构建也需要以体制与制度为载体。我们看到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给中国带来的变化,给大众带来的好处,所以要想让大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也许还要建立例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制,社会主义生态体制,社会主义环保制度等各项具体的体制和制度。机制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各项体制和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也不是孤立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相互呼应,补充,整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6 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利益机制
物质决定意识,人的利益决定人的脑袋,如果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带来的只是贫困,或者说是少数人的富有,多数人的贫困,那么如何让大众去追随它,践行它呢?可见,实现道路认同,政治认同需要在尊重和满足主体需要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确立共同的目标。提升大众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认同感,就要让他们共享改革的成果,发展的福利。
具体而言,就要第一、建立具有扶贫性质的区域经济政策,统筹地区经济的发展。前面已经讲过,我国地区发展很不协调,东西发展差距较大,因此就要给予落后的地区更多经济上的扶持,提供更多优惠的政策和技术上的支持。第二、实施城乡平衡发展战略缩小城乡的差距。邓小平提出“要以先富带动后富”,后来我党又提出要以“工业反哺农业”,但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农业发展仍然十分的缓慢,农村并没有后富起来,广大农民仍然是处于中国的底层,中国快速的发展仿佛已经遗忘掉了这样一群人。我们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大众认同,要考虑的不是“最好的学生”的理解力,而是“最差的学生”的接受力,中国的农民就是中国最“大”的大众。因此,未来中国的发展要更加注重“三农问题”,加大对于农村的投入,引导农业向股份制的方向发展,保障农民的权利,用工业来带动农业的发展。第三,通过分配制度来缩小社会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分配制度注重效率,这要求我们在再分配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分配的公平性,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增加中低层者收入。第四、不断建立、发展社会保障与救助体系。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建立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推动社会慈善救助事业的发展。上述所有改革,旨在建立一个福利渗透的政策体系,保障社会中低层收入者的生活,满足社会大众物质上的利益,促进大众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走向大众,关键是要“以人为本”,这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也是大众认同它的题中之义。无论是建立何种层次的社会机制,采用何种形式的手段,建立何种体制与制度我们都要从民生出发,从大众的根本利益和根本需求出发,让大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我们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引导大众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实践中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以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
参考文献
[1]赵仕英.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J].世纪桥.2007年第十期.[2]侯远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问题探讨[J].中州学刊.2006年第一期 [3]王晓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杂志.2012年
[4]张雷声.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统一[J].高校理论战线.2013 致谢:谢谢为这篇论文帮忙的老师和同学们。
第二篇: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范文)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一种价值观的提出和弘扬,一定与其所处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际等方面面临的复杂形势和挑战有关,与社会道德水平的滑坡和人们精神信仰上出现的焦虑、迷茫甚至缺失密不可分。在当代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时代背景下,在社会人们道德缺失的状况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提出,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历史与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应对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时期所面临的复杂形势与时代要求的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从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出发,为国家、社会和公民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这不仅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衔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说到价值观,我们首先会想到何为价值?而价值观又是什么呢?价值是体现主体与客体关系的一个范畴,它反应的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马克思早就说过:‘‘‘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从哲学意义上讲,价值体现的是现实中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我们说某事物或者某现象有价值,就是因为该事物或者该现象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成为人们的兴趣或目的所追求的对象。而价值观则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的根本观点。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标准;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标准,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集中反映了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精神,体现人们对生活现实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价值观对人们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人的自我认识,并由此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
由此我们首先来谈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顺应我国改革发展,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正确价值观它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于统治地位、起决定性指导作用的价值理念,是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的、稳定的社会关系及价值追求的价值观,它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我们民族长期秉承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的根本原则和价值观念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核心价值目标和价值理念,这种核心价值理念支撑着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行为指向和行为准则,从更深层次影响着全体国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
接着我们再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背景出发分析我国为何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高度重视价值观的践行。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除了为其国民提供繁荣发达的经济基础之外,还要为国民树立和弘扬积极、健康、科学的价值观,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满足他们精神上的追求和享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大提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广大人民群众总体上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改革开放引发的经济建设大潮,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深刻的社会变革,促使一部分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嬗变。一些过去曾经洗涤过的腐朽、落后、不健康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生活恶习重新泛滥。整个社会风气和社会道德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乱象,例如,拜金主义风气盛行,‘‘官二代’’、‘‘富二代’’现象层出不穷;奢靡享乐主义盛行,许多党员干部沉溺于吃喝嫖赌,败坏作风严重腐蚀社会风气;诚信缺失,社会道德滑坡,三鹿‘‘毒奶粉’’,‘‘瘦肉精’’等诚信缺失现象,以及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小悦悦’’事件等道德滑坡现象等等,都让社会处于一种危险的境地。因此,整个社会价值秩序的纠偏和重建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这就急需一套系统的、科学的价值观来加以引导和扶正。从这一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有着其重要的社会和国家背景的。
其次我们再来谈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有什么作用和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大大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价值性,有助于丰富和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进而有利于完善和健全社会主义的制度。凝炼和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不仅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从理论层面、制度层面、道路层面上升到价值层面,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了价值之魂,使之成为强基固本的兴国之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提出,正值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关键时刻,它以通俗、易懂、易记的语言迅速传播到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中去,以此统摄纷繁复杂的社会意识,整合喧嚣多元的价值秩序,形成全面改革深化的强大精神纽带和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价值理念和追求,又渊源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吸纳了人类共有的文明成果的精髓,这不仅会增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而且会大大拓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最后我们将目光投放于自己身上,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体现在社会成员的具体行为中,体现在现实生活里,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作为刚刚进入到大学的小鲜肉的我们承载着祖国的新希望。因而建设祖国,为祖国做贡献我们责无旁贷。为了这巨大的重担,我们应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精神本质以及它四个方面的科学内涵。同时我们也要知道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法,明确学习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得第一要务,清楚我们身上所肩负的责任。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学习发愤图强,储备好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应到学习上就是要‘‘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尽最大努力取得优良成绩,圆满完成学业;反应到学校生活中,就应该‘‘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与同学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有着其巨大的实践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得到实现之时,就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美丽中国更加靓丽之日。在中国梦广为流传的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据重要的地位,中国人的中国梦,其基本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这个梦支持和鼓励着中国人为了祖国的发展而努力和奋斗,而这个梦的源头就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核心的体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适应当今我国发展趋势的又一次精神提升。
结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符合我国潮流和趋势的价值观,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巨大的作用。我们要深刻体会和理解它的价值所在,并从自身出发,好好践行其理念,用我们的行动为祖国明天的宏伟建设做出卓越的贡献!
第三篇: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建筑大厦的支柱和大梁,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简洁概述为三个层面,即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层面,并可用24个字来概括描述。国家层面可以表述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可以描述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可以表述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在现阶段,世界上国家有193个,体制各不相同,有封建王国,有民主共和国,和资本主义体制的国家,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制度,这是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发展而来的,但是对比而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显现出明显的两大优势,这就是为绝大多数人民谋利益,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其次是焕发人们的创造力,解放生产力,是我国经济稳定高速持续发展,所以可以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是最好的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整个历史进程中的延续,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他是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中建立起来的,它和历史不可分割,又在不断的继承,发展和完善。中国人民有着5000多年悠久的历史,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的思想家,如孔子,孟子,朱熹,老子等都是当时思想界不同领域内杰出的代表,此外,还有佛教的博大思想,都对中国人民有很大影响。他们对于华夏民族的影响,及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做出了杰出贡献。所以被大家尊敬和爱戴,当代的中国,走以马克思列宁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道路,认知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历史上各种优秀观念的综合继承,同时又是对世界科学社会主义新思想的接纳和运用。
社会主义价值观与家庭的关系
家是小的国,国是大的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道德的乳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蒙地。爱国先要从爱家做起,家是每个人关系最密切的地方,家是父母言传身教的学校,父母对孩子是无私的大爱,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一点一滴的积累过程,说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从家庭就开始有了启蒙教育,并打下基础。父母教育孩子完全不同于学校式的教育,没有长篇大论,也很少有空洞的说教。但是父母的教育有两个显著的特点,首先父母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从时间上来说近乎10年,其次父母的教育通常称为言传身教,说到的自己一定能做到,说到的也要求子女必须做到,其次父母的教育是全方位的,从吃饭,穿衣到邻里关系,处人接物,从认识人,认识动物,植物,直到天地万物。所以在孩提时代,在父母的熏陶教育下,人们就开始朦胧的认识到了什么是爱国,什么是敬业、什么是诚信、什么是友善。
过去对孩子的教育在我国早已有之。当小孩5岁之后,就可以有好多幼儿读物可供学习,例如“家训”之类的读物,并有私熟学堂开始教育孩子咋样做人,这些都给成人之后的道德修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还有好多的公约,乡约,家规,都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引导,让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践行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如空气一样,弥漫 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
多种途径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知和行两个层面,认识不容易,践行更难,认识透彻,践行才会自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好多渠道可以张扬社会核心价值观,主要如下:1书刊报纸大力宣传;2网上传播;3家庭父母教育;4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5公益广告宣传;6革命传统教育;7开展各种深入基层送温暖活动等。
公民层面的理解
从公民的角度来说,爱国是前提,是纲,是一种责任重担的担当,也是几千年来不变的大道理。敬业意味着干一行就要干好一行,业精于勤,只有勤奋工作,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诚信是做人的一种品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友善则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期望。善有善报,与人为善,与邻为善,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先决条件。
每个人如果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认真实行之,我们的国家就会汇聚强大的正能量,就会使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变成一个文明,强大,爱好和平的社会主义强国。
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
三个层面所涵盖的内容互相关联,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那一个层面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另外的层面,所以我想那一个层面都要做好,才是真正的好,就如木桶装水,只要在木桶上有一个洞,水就会流失。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中国,我们就是要在各个层面都下功夫,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集小成大,积溪成河,一个美好的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
第四篇:民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渊源①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民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渊源① 作者:张铮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3期
摘 要:民主社会主义在多年的改革、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自由、公正、互助为核心价值的理论体系。研究社会民主党的核心价值观的哲学渊源、深入分析其阶级立场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民主社会主义的性质与政治立场;有助于我们学习、借鉴他们在改革中的创新精神及进步经验。
关键词:民主社会主义价值观哲学渊源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a)-0239-01
放眼于西方,社会民主党在二战后的发展过程中,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政权形势对其核心价值观进行大幅改革,形成了以自由、公正、互助为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体系。但是民主社会主义反对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唯一的思想指南,他们吸收了基督教教义、康德的伦理学、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等思想作为自己理论基础的哲学来源。
1基督教伦理学与伦理社会主义
(1)基督教伦理。
关于基督教伦理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关系,北京大学的曹长盛教授做了精辟的概括:“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呈现出一种明显的超阶级的伦理特征,完全忽视了个性的自由发展和平等互助所必需的现实经济条件,同基督教伦理如出一辙。”[1]西欧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发源地,由于西欧在历史上具有悠久的宗教历史和浓烈的宗教氛围,因此基督教的伦理思想与民主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交会是历史与现实的产物。
首先,关于自由,基督教认为:“基督释放了我们,叫我们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稳,不要再被奴仆的轭挟制。”[2]基督教的教义具有朴素的平等、自由的思想。他们认为,人生来平等,不能因为上辈子所犯的“罪”而受到惩罚,不能因为自身的“罪”而心甘情愿的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同时,“自由可以从律法中得释放”。[3]人们可以为了自身的自由和发展更改法律和条文,让法律为人服务,而不是成为人类发展的桎梏。其次,基督教的平等观是涵盖所有人的平等。在基督教神权关系面前,所有人都不可以被忽略和排斥,在死后都能进天国。基督教的平等观念,使平等具有了超验的意义。它对于人所拥有的平等的权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使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此外,基督教也主张互助。互助在基督教教义当中,主要表现为“爱”,这是基督教处理人与人之间一切社会关系时遵循的基本原则。主张要通过宽容、忍让来改变和感化犯错误的人的心灵。这种思想,通过民主社会主义的升华、提炼之后成为了他们社会互助思想的理论基础。
2启蒙哲学
启蒙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璀璨的时期。启蒙哲学家们从“自然法则”、“理性”和“人性”中得到一切人都应享有自由、平等、独立的政治要求。启蒙运动是一场由资产阶级发起的思想运动和政治运动。而启蒙哲学,则是与之相适应、为该政治运动服务的思想。
民主社会主义吸纳了启蒙思想中的诸多理论精华,从社会契约论的原理出发,把人类社会视为公平协作的个人联合体,把国家视为服务社会的工具,从而提出了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社会民主的价值追求。此外,民主社会主义继承了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平等思想,深化了自由和平等相统一的观念,把自由和平等观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可以说,思想启蒙运动直接产生了自由思想和民主思想,从而成为民主社会主义的源流之一。社会党国际前主席勃兰特对此毫不避讳。他明确承认:“自由、平等、团结,这三个概念非常清楚的表明,我们是启蒙运动的后代,这并没有什么不光彩。”[3]
3抽象人道主义
康德说:“人是目的,不是手段”。这句话被民主社会主义当作其人道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和理论的核心内容。在当代民主社会主义在他们的论述中反复强调:要把人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并把这看作社会主义概念的核心内容、看作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的体现。这实际上是以抽象的人道主义来代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公然篡改,也是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本质差别的公然抹煞。
首先,当代民主社会主义不是从具体的社会关系、社会实践或是生产劳动出发去考察人,而是超越一切社会关系来空谈人及人的价值和幸福。民主社会主义所研究的人道主义是对人的本质和对实现人道的一种超脱具体社会关系和社会具体历史条件的设想,因此是不切实际的。这只能是一种抽象的人道主义观点,这表明他们是由唯物史观倒退到唯心史观。其次,当代民主社会主义割裂了手段与目的的辩证关系。它片面地强调人的需要,而没有看到满足这些需要的社会物质条件。它孤立地谈论人是目的,而撇开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社会联系,以目的否定手段。这表明,在方法论上,当代民主社会主义是由辩证法倒退到形而上学,他们的理论在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中必然导致极端个人主义,削弱人们为人民、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4民主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改良主义和修正主义因素
改良主义和修正主义是民主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两大突出的特色。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垄断代替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缓解双方的矛盾,资产阶级用超额利润诱惑、收买无产阶级的上层分子,使之蜕变为“工人贵族”,使之变成他们的代理人。改良主义的定义是指:在工人运动中,以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基础为前提的社会改良代替无产阶级革命,是以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为主导的社会思潮。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修正主义,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集大成者。他认为:民主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和以往的一切社会制度不同,不像它们要靠暴力来摧毁才能建成一个新的社会制度;它自身具有自我更生的能力。只要社会民主党人通过积极地组织和行动来继续发展它,就可以逐步实现社会主义。伯恩施坦的观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得到
了贯彻。他的思想很快成为欧洲的大部分民主社会主义政党、流派的纲领,伯恩施坦也赢得了民主社会主义鼻祖的称誉。但是无论是从它们的思想渊源、基本目的和价值理论等多方面的内容来看,民主社会主义都是与社会改良主义与修正主义一脉相承的体系。
经过以上对民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哲学源流的分析,社会民主党理论改革的目的不言而喻。就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每一个企图代替旧统治阶级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抽象地讲,就是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理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理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能广泛地调动社会力量去摧毁旧的统治阶级,以达到自己阶级的政治目的。
参考文献
[1] 曹长盛.世界社会主义纵论,当代世界出版社,2008(1)188.[2] 加拉太书,圣经.[3] 高放.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文献选编,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60.
第五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2014年,校团委紧紧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学校提出的“培养什么样的西华人”目标,积极探索西华青年应该具备的品格特征,在全校深入实施开展西华青年品格塑造工程,有效引导西华学子成为具有“忠诚感恩,求索创新,务实担当,大爱奉献”的西华青年。重点突出青年思想引领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两项战略任务。全面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思想道德和人格素养、学术科技和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文化艺术和个性发展、社团活动和社会工作等领域为西华青年学生提供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成长平台。
易班平台:在易班建设上,充分利用易班学生工作站打造共青团引领青年学生思想的新阵地,将易班学生工作站建设成为展示团学工作和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新平台。通过易班学生工作站,打造深受师生喜爱的微访谈、易周话题、易周精彩等精品栏目。全年总共完成微访谈103次,易周话题12期;编辑易周精彩15期。学生参与量达5万余人次。
忠诚感恩:结合 “五·四”运动、烈士纪念日、国庆、“一二·九”运动等重大纪念日,利用易班、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举办一系列线上线下主题活动。五四晚会、“我和国旗合个影”、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等活动,都在全校引起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讨论。我看见——“五四”晚会,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博互动数量达到11000多条,晚会微博话题#我看见.我们的五四#排到了微博热门话题榜第19位。同时,在前期微博宣传中,有3条微博点击量过万,最高为3.2万。此次晚会受到四川电视台等30多家媒体关注报道。“我和国旗合个影”活动、“我们好像在哪里见过,你记得么?”漫画校园,这两个话题就得到了团中央、以及各地省市团委微博的推送。在今年12月9日,还将举办纪念12.9运动文艺晚会。
同时,“西华青年”微信、西华大学学生会微信还主要打造特色栏目——“微故事”、“微人物”、“微声音”、“为你读诗”等,以西华青年品格为核心,在创新创业、主要做思想引领方面的内容。同时嵌入做具体活动、学生事物、学生服务、学生观点等内容的发布。以服务和引领来打造微信平台。
此外,还利用主 “西华讲堂(西华看世界)”讲、读书俱乐部、青年diea等,关注青年思想,提升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共有10000余名师生参加活动。截至目前,共开办西华讲堂21期,参与人数约6200余人。青年idea共两期,参与学生会近千人。同时,开展“老教授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院长谈读书”、等讲座活动。受到师生欢迎以及四川日报等国家省市媒体的广泛关注。
除了感恩国家精神培养之外,也倡导学生感恩亲人、感恩身边的朋友,易班利用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在线上发起最美教师、妈妈菜等活动,得到同学们的极大关注,纷纷留言表达对母亲、老师的感恩之情。
求索创新:重在大学生学术科技和创新创业方面,以“西华杯”、“挑战杯”为龙头,组织好科技创新项目的申报、立项和结题工作,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登峰”计划,让优秀学生在科研骨干教师的带领下有机会从事到高端的科学研究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国家、省市级科技类竞赛和活动,培育学生科技创新和浓厚校园学术氛围。上半年,共获得国际国家省市奖项共计150余项,其中,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青春”、“哈工大杯”第十六届全国机器人锦标赛等有影响力赛事获得一等奖20余项。
全力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依托学校科技园、校友资源及地方资源,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工作。大举办创业论坛。邀请社会知名企业家、成功创业者、校友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以及有关方面专家来校,采取组织报告会、讲座、座谈会、模拟创业活动等多种形式拓宽学生的创业视野。
同时,开展各类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加强创业宣传。及时总结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宣传推广先进经验。树立一批自主创业典型,予以大力宣传,弘扬创业精神,激发创业热情。
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建设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或创业沙龙,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省、全国创业计划大赛、科技创新大赛等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积极开展与专业、职业、创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设创业就业见习基地。
同时,在易班网站中开辟创业专栏,及时传递创业知识,宣传创业政策,扩大创业教育的受益面。
务实担当: 主要利用志愿服务、社会工作、青马培训来培养学生的务实担当精神。今年,组织开展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精心组织136支团队,共计2000余名学生深入西部、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推动学生进行参与式观察和服务式体验,活动受到《四川日报》、四川新闻网,新浪网等多家媒体报道。打造志愿服务品牌项目9个,建设志愿者服务基地近30个,全年在校内外集中开展了助孤助残、关爱留守儿童、无偿献血、交通文明劝导、校园环保、义务支教、义务家教、城乡综合治理等志愿服务800余次,参与人次达10000人次,服务时数累计达30000余小时。
同时,利用青马团校,大力培养践行学生干部务实担当精神。积极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展现西华学子求真务实、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在5.12地震、玉树地震、4.20地震中,学生干部带头参加志愿服务,抗震救灾。学生干部还专门组织党员服务队,第一个深入灾区,进行帮扶工作。同时,在面临3.1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案等社会事件时,主要学生干部第一时间参与学校维稳工作。从2013年到2014年,学生主要干部参与维稳值班5次,同时,还建立了日常信息维护制度,定期撰写学生网络舆情报告。
同时,还鼓励学生走出学校,把学生干部派驻到乡镇社区挂职锻炼。我校先后有20余名研究生、30余名本科生到郫县各乡镇挂职锻炼,把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极大肯定。
大爱奉献:“4.20”芦山地震后,西华大学师生赴芦山开展“三下乡”志愿服务,发起圆梦活动。此后,西华志愿者通过对成都周边高校的考察,发现以校园公益基金的模式,有针对性地去支持、扶持爱心公益项目和团队,不仅能够让公益梦想延续,也能够让更多的同学加入到公益活动中来。为此,校团委成立了专门的团队研究制定《西华梦想公益基金》章程,包括经费管理、项目审核、人员构成等方面。
西华梦想公益基金,以更灵活多样的形式号召西华学子加入到公益团队中来,更好地诠释西华学子大爱奉献的精神品格。此笔基金,也将秉持“平等、互助、友爱、共享”的理念,为有公益梦想的同学提供资金支持,汇聚校园爱心力量,以更专业、更有效的方式开展爱心公益。从项目的申报、基金的审批到公益活动的开展,都将全程在易班上公开。
今年,西华梦想公益基金正式启动,受到同学的极大关注,共有69支公益团队申请基金,最终选择了“爱华公益”支教团队、“蒲公英”关爱留守儿童团队、“四叶草”关爱智障儿童团队、“蓝色行动”关爱自闭症儿童等8个公益团队进行资助。公益梦想基金受到社会媒体极大关注,有新浪网、四川新闻网、人民网等20多家媒体对其进行了报道。11月,爱心圆梦项目第二期即将推动,此次爱心圆梦项目以易班为主要载体,与上海易班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