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2018届高二周练试卷(教师卷)

时间:2019-05-14 22:13: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2018届高二周练试卷(教师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2018届高二周练试卷(教师卷)》。

第一篇: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2018届高二周练试卷(教师卷)

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2018届高二周练试卷(教师卷)

语文

一、语言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鲙鱼╱烩饭 ..C.萃取╱小倅 ..D.莎草╱纱橱 ..

啼啭╱宛转 渐悟╱东渐于海 燎香╱燎了眉毛 ......B.垣墙╱亘古 度曲╱镀金 记省╱只图省便 横行╱雨横风狂 ........

双鬓╱傧相 蕴藉╱杯盘狼藉 着想╱着手成春 ......

玉钿╱畋猎 强求╱强人所难 荸荠╱荠麦青青 ......答案:A(A项:kuài╱huì zhuàn╱zhuǎn jiàn╱jiān liáo╱liǎo;B项:yuán╱gèn dù╱dù xǐng╱shěng héng╱hèng;C项:cuì╱cuì bìn╱bīn jiè╱jí zhuó╱zhuó;D项:suō╱shā diàn╱tián qiǎng╱qiǎng qí╱jì)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澳大利亚外长卡尔27日发表演讲,称澳大利亚应该警剔沉迷于所谓“英文化圈”的概念,否则将给亚洲和非洲国家造成错误的印象,反而损害澳国家利益。

B.广西连日来的强降雨,造成15余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2800多人;倒塌农房119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亿元人民币。

C.据美国《纽约时报》27日报道,美国正计划重新调整和布署在中东地区的军队和武器装备,以应对未来新的冲突。

D.“诗圣”画像被拓展成各种形像,原本只以诗歌传留后世的诗人,在网友们的恶搞里跨越了时空,成了无所不能的人物。

答案:B(A项:剔—惕;C项:布—部;D项:形像—象)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B.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的袁绍,由于为人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关键时刻往往引而不发,故不能成就大业。....C.在河南的一场矿难中,三十三名矿工尽管年龄不一,性格各异,但是他们相濡以沫,....共同度过了一个多月的井下生活。

D.南宋朝廷风雨飘摇,国将不国,如何使国家摆脱困境,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美芹之献,....可惜最终都未被采纳。

答案:C(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A项:声情并茂: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使用对象不当;B项:引而不发:拉开弓却不把箭射出去,比喻善于引导或控制,也比喻做好淮备,待机而动,此处误用为“做事不果断”,属望文生义;D项:美芹之献:指地位低微的人提出的好意见,用以自谦所献菲薄,不足当意,谦敬失当。)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面对国内彩电市场严重滞销的不利形势,燕舞电器集团积极更新技术并提升售后服务质量,恪守“韧性、信心、开放”的创新观念,在竞争中一下子取得了优势地位。B.在今年自主招生的面试选拔中,对于沪浙苏以外地区的考生,同济大学主要依据联考笔试成绩为基础,择优确定自主选拔录取对象。

C.中国航天人把独立研发的“嫦娥六号”卫星送往太空,实现了国人的美好愿望,使中国跻身于世界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

D.青藏铁路这条穿越世界屋脊的“雪域天路”,被人们描绘成“商贸金桥、文化通衢”,它为青藏高原架起了通往祖国各地的桥梁。

答案:D(A项:“市场”与“滞销”搭配不当,应去掉“市场”;B项:句式杂糅,应改为 “依据此次联考笔试成绩”或“以此次联考笔试成绩为基础”;C项:“跻身”有使自己上升到某种行列、位置之意,因此,“于”属赘余。)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婴儿安全岛”有利于保障弃婴的生命权益,不应随意关停,但弃婴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寄希望于“安全岛”。

B.教育部实施的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即将推行,这将会给假文凭以致命一击,使假文凭无藏身之地,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C.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一个人都跟它脱不开关系,所以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

D.近日,有部分专家表示,盐城的城市绿化应该在保持既有特色的同时,走出用单一树种建设林阴大道的思路。

答案:A(B项:残缺宾语中心语,应为“实施……制度”;C项:不合逻辑,把“所以”改为“因为”;D项:“走出……思路”搭配不当。)

6.“自坏长城慨今古”是东莞袁崇焕纪念园中康有为先生撰书的一副对联的上句,请从以下四个句子中选出最恰当的一句作为下联(3分)...A.锦江春色来天地 B.怕闻鼙鼓之声来 C.万世清风关岳并 D.永留毅魄壮山河 答案:D 7.下列是一组交通安全提示语,请选出不够恰当的一项(3分)....A.停一停,畅通与你同行;让一让,安全与你相伴。B.遵守交规,严禁超载!

C.红灯,绿灯,灯灯是令;直道,弯道,道道小心。D.安全才是离家最近的路。

答案:B(语言表达不够规范,如“交规”;语气生硬,不够温馨)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 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A.②⑥①③④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⑤⑥②④③① D.⑤②⑥③①④ 答案:D(这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解题的基本步骤是总体把握全段“话题”,以“话题”为中心,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排出合理顺序。从开头句和结尾句来看,全段中心话题是“食品安全”,⑤紧承开头句,提出了保障食品安全的两个条件,即“诚信自律”、“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②每个环节都很重要,⑥紧承前句提出观点,③①④是就前文观点提出的具体办法、措施等。)

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赠送(zēnɡ)

御苑(yuàn)

..B.浣女(huàn)喟叹(kuì)..C.瀚海(hàn)蓟北(qì)

伫立(zhù)...D.胡骑(jì).胆慑(shè)

蹉跎(cuō)

山居秋暝(mínɡ)..

胜迹(shènɡ)

摐金伐鼓(chuāng).

幕中草檄(xí).颀长(xīn)

绝域苍茫(mánɡ)..答: B(A项“赠”读zènɡ;C项“蓟”读jì;D项“颀”读qí。)10.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体诗与律诗的截然划分,以及歌行与绝句的兴盛,都是盛唐诗歌达到高潮的标志,所谓“声律风骨兼备”,就是指盛唐诗歌的形式。

B.盛唐诗流派纷呈,风格众多。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人,描写幽静、宁谧的自然世界;有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歌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C.边塞诗的艺术特点: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作品以乐府歌行和无言、七言绝句居多。

D.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答:A。“声律风骨兼备”是指诗歌形式和内容兼美。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盲者说 清·戴名世

里中有盲童,操日者①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矣?”曰:“年十五矣。”“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宫室之宏丽,无乃甚可悲矣乎?吾方以为吊也!”

乡里有个盲人少年,从事占卜职业,(他)善于弹琴。邻居某人,招呼并安慰他道:“您年龄多少啊?”(回答)说:“年纪十五岁了。” “从什么时候失明的啊?”(回答)说:“三岁。”“那么您这失明就十二年啦!昏昏然行走,黑忽忽朝前赶。不知道天地的大、日月的 光、山高水流、容貌美丑、宫殿的宏伟壮丽,岂不是非常可悲的吗?我因为这才安慰你啊!”

盲者笑曰:“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夫盲者曷尝盲哉?.吾目虽不见,而四肢百体均自若也,以目无妄动焉。其于人也,闻其音而知其姓氏;审其语.而知其是非。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而亦无颠危之患。入其所精业,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不用其力于无益之为,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如是者久而习之,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今夫世之人,喜为非礼之貌,好为无用之观。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贤愚之品不能辨,邪正在前不能释,利害之来不能审,治乱之故不能识;诗书之陈于前,事物之接于后,终日睹之而不得其意,倒行逆施,伥伥焉踬且蹶而不之悟,卒蹈于罗网、入于陷阱者往往而是。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岂独目哉!吾将谓昏昏然而行,冥冥然而趋,天下其谁非盲也?盲者独余耶?余方.且睥睨顾盼,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也。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吾方转而为子悲为子吊也。”

盲人笑着说:“如您所言,这是只知盲人的盲,却不知不瞎的人全都是瞎子啊。盲人何尝就盲啊?我眼睛虽看不见,四肢和身体各个部位都(行动)自如啊,因为眼睛不乱动啊。对于人来说,听他的声音就知道他的姓氏;琢磨他的话知道他的对与错。(我)行走(时),判断道路的平陡来决定走的快慢,也没有摔跤的忧患。进入自己所精通的职业,不让自己精神在不急的事务中疲劳,不在没有益处的事上使用自己的力气,出外就推销自己的技能用来养饱自己的肚子。如此这般久了就成习惯了,我对眼睛看不见并不感到烦恼。当今(这)世上的人,喜欢作不合礼教的妆扮,喜欢做无用的观看。事情来临了却看不见,看见了又无法看得深远;贤明蠢笨的品质不能辨别;邪恶端正在面前不能分辨;利害(冲突)来了不能审时度势;太平和**的缘故不能识别;诗书摆在面前,(现实)事物跟着(身)后,终日看到它们却不得其要领,倒行逆施,(昏昏然)无所适从地绊倒跌倒却不知道觉悟:最终跳进罗网、跌入陷阱的人比比皆是。老天已经够偏爱人的了,给予人们运动认识的器官。而人们却失去了老天爷给那些本能给人们的本意。动不动就用这些本能来陷自身于被动的,难道只是眼睛吗!我要说昏昏然行走,黑忽忽朝前赶(的人),天下谁不瞎啊?瞎的人只有我吗?我正轻蔑地顾盼,说你等不够资格有辱我(的眼睛)看上一眼的。您不替自己悲哀却为我悲哀,不安慰自己却安慰我!我正转而为您悲要安慰您啊。”

某生无以答。间诣余言,余闻而异之,曰:“古者瞽②、史教诲,师箴,瞍赋,矇诵,.若晋之师旷、郑之师慧是也。兹之盲者,独非其伦耶?”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知所愧焉。

(邻居)某人没有(言辞)来作答。他闲暇时来拜访我,讲了盲者的那段话。我听了之后感到惊异,说:“古代由盲人担任的乐官和太史负责讽谏教化,少师进献箴言,盲人乐师朗诵诗歌,像晋国的师旷和郑国的师慧就是这种人。这个盲者,难道不是那一类人吗?”因此我记下他的话,希望使看到的人能感到心有所愧。

【注】① 日者:占卜。② 瞽:即太师,掌管音乐,一般都由盲人充任,故称“瞽”。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亦无颠危之患 危:跌倒 B.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 病:生病 ..C.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 假:借助 D.间诣余言 间:闲暇 ..10.B(病:担心)4 11.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B.闻其音而知其姓氏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C.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D.天下其谁非盲也 其孰能讥之乎 ..答案:D(A:取独/助词,的;B:就/却;C:表目的,来/介词,凭借;D:表反问)12.下列对本文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盲者认为世人也是瞎子,因为他们虽有眼,却贤愚不辨,利害不审,倒行逆施,腐败堕落而不能自拔。

B.盲人在哀怜自己的同时,更哀怜世人。他认为世人没有用好的,不仅仅是眼睛,还有更多的东西。

C.文章构思独特,借盲人之口,悲吊世人,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愤世嫉俗之情,颇有杂文讽喻现实的特点。

D.本文以议论、抒情为主,语言生动。盲人与世人的不同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从而更好地表达了文章讥讽之意。答案:B(盲人没有哀怜自己)13.翻译文中的划线句子(11分)

(1)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4分)

答案:老天已经够偏爱人的了,给予人们运动认识的器官。(予:给。知识:认识。具:工具,器官。句子通顺各1分)

(2)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4分)

答案:您竟然不替自己悲哀却为我悲哀,不安慰自己却安慰我!(乃:竟然。悲特殊用法。吊:安慰。句子通顺各1分)(3)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知所愧焉。(3分)

答案:因此我记下他的话,希望使看到的人能感到心有所愧。(为:因此。庶:希望。句意1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漫兴 辛弃疾①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②力田,舍我其谁也。

【注】①因遭小人诬陷,辛弃疾被罢去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官职,赋闲在江西铅山县期思渡附近的瓢泉别墅。此词写于他人生的低潮时期。②力田:乡官名,掌管农事。(1)上阕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用典,全从《史记·李将军列传》化出,表达词人胸中郁结的愁闷或气愤(2分)。②对比,用李广英勇善战难封侯与李蔡才能平庸却封侯进行对比,突出李广的悲剧命运。词人以李广自比,表达了心中的愤愤不平。(2分)(2)下阕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2分)

答案:描绘了词人罢官闲赋时在园中根除杂草、修葺乡间住宅的田园生活景象。(2分)(3)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答案:表面上很自信,其实是自我解嘲。表达了词人对南宋统治者不重用人才的强烈不满(2分)和自己怀才不遇、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懑之情。(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略 15.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宁为百夫长,_______ ▲ _______。(杨炯《从军行》)

(2)银烛吐青烟,_______ ▲ _______。(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3)江流宛转绕芳甸,_______ ▲ 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4)_______ ▲ _______,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5)铁衣远戍辛勤久,_______ ▲ _______。(高適《燕歌行》)(6)_______ ▲ _______,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7)星垂平野阔,_______ ▲ _______。(杜甫《旅夜书怀》)

(8)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 ▲ 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9)今逢四海为家日,_______ ▲ _______。(刘禹锡《西塞山怀古》)(10)紫艳半开篱菊静,_______ ▲ _______。(赵嘏《长安晚秋》)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垂向大地的杨柳

李天扬

(1)丰子恺回来了,回到我们生活中来了。

(2)11月7日,“丰子恺文化专列”开行。上海地铁11号线1109号列车的拉手和车壁上,印上了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和哲语。9日是丰子恺先生诞辰115周年纪念日,地铁方面说,开行文化专列,一向大师致敬;二传递“讲文明树新风”的文化正能量。用半个多世纪前的旧作,来树今日之“新风”,说明好的艺术作品能超越时空。先生有一名篇曰《车厢社会》,有丰先生的画,这个“车厢社会”,会清朗许多罢?(3)这两年,先生的画很热。由某家机构推出的“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在全国的报纸上遍地开花,隔几天,就登一回,一登就一整版。发布者的自我定位是“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文化、中国表达”,口气不小,移来形容丰公画作,倒也贴切。网络世界,先生同样广受追捧:在微博上,有几个账号常常发表子恺漫画,粉丝量大、转发者众;微信上,“朋友圈”里,关于先生的帖子,很不少,也很受欢迎。

(4)我想,这恐怕与戾气横生、信任缺失的时风有关。先生的画作,像冬日阳光,像新鲜空气,让人温暖、神清。今天,确实需要这样的正能量。

(5)先生的第一本画集,出版于1925年。编者叶圣陶先生有过生动的描写:“画都没有装裱,用图钉别在墙壁上,一幅挨一幅的,布满了客堂的三面墙壁。”子恺黑白漫画,就是这样以相当简陋的面目面世了。先生说:“我不能承认自己是中国漫画的创始者,我只承认漫画二字是在我的画上开始用起的。”

(6)抗战爆发,先生改画彩色风景人物画,以卖画贴补家用。画润一直很低,画受欢迎,为什么要“贱卖”呢?先生在给友人的信中说:“艺术品犹米麦医药,米麦贱卖可使大众皆得疗饥,医药贱卖可使大众皆得疗疾,艺术品贱卖亦可使大众皆得欣赏。”持有如此想法,并坚持这么做的大画家,还有第二人否?

(7)接触过丰公后人的朋友,都感叹丰氏温厚家风代代递传。2002年底,丰公后代一起在天山茶城开了一家画廊性质的小店铺,叫“丰子恺艺林”。店里最受欢迎的,是丰一吟老师临摹父亲的画作和她的书法作品。润格也极低。有一次,一位顾客要请一幅丰老师的书 6 法,问清价钱之后,硬是多付了好几百。丰老师笑着对我说:“我们这里像不像君子国,讨价还价是反着来的。”

(8)虽然先生秉持“贱卖”的原则,但他的画即以金钱论,也从来不贱。拍卖市场上早已是天价了。论丰画的艺术价值,叶圣陶先生说得最为到位:“子恺的画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给了我一种不曾有过的乐趣。这种乐趣超越了形似和神似的鉴赏,而达到相与会心的感受。” 相与会心,也正是一代又一代读者读子恺漫画的感受罢?

(9)先生最喜画杨柳。先生专门写了一篇散文《杨柳》,“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先生画了那么多杨柳,是画“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他,不也像是一棵垂向大地的杨柳吗?正因此,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那么喜爱他的画,与他相与会心。

(10)先生虽然因为那场**,未享高寿,没能等到苦尽甘来的那一天,更不会想到,今天的人们会看着他的画坐地铁,但是,自己的画能穿越时空,温暖后人的心田,洗涤后人的心灵,丰先生或许在作画时,就想到了。

(11)1925年的那个秋天,丰子恺先生用图钉把一幅幅画别在壁上,恰似亲手插下一根根杨柳枝。今天,插枝人虽然早已不在了,但那根根枝条,早已经长成棵棵大杨柳,绿树成荫,翠拂今人,泽被后世。

16.概括丰子恺“回到我们生活中来了”的具体表现。(4分)

答案:上海地铁开行丰子恺文化专列,在拉手和车壁上印上了先生的漫画和哲语;丰子恺画作被用作“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网络世界中丰子恺广受追捧;他的画在拍卖市场上已是天价;丰氏温厚家风代代递传。(一点1分,四点即给满分)17.解释第(2)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分)

答案:丰子恺曾经写有名篇《车厢社会》,所以把他的漫画和哲语印在拉手和车壁上显得比较合适;车厢是社会的缩影;先生的画对人们的精神或心灵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表达作者对转变戾气横生、信任缺失时风的期许。(每点1分)

18.第(8)段中引用叶圣陶对丰子恺画的评价,有何作用?(6分)

答案:高度肯定丰画的艺术价值;用叶圣陶的话说明丰子恺秉持贱卖原则服务大众精神的可贵;为下文画作受到读者喜欢代代相传作铺垫。(每点2分)19.结合全文,探究文题“垂向大地的杨柳”的丰富意蕴。(6分)

答案:丰子恺最喜欢画杨柳,还专门写了一篇散文《杨柳》;垂向大地的杨柳比喻先生的画,影响深远,深入人心,画能穿越时空,温暖后人心田,洗涤后人心灵;用垂向大地的杨柳比喻丰子恺高而能下不忘本的品质,表达对作者的敬仰和怀念;杨柳是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希望中国文化永葆旺盛的生命力,代代相传。(三点即可)

六、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70分)有人说:“如今我们头也不回地疾行,而身后的脚印、村庄、影子,早已无踪。” 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定立意,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3)文体规范,不要写成诗歌。

回首后勇往直前(63)

①有人说:“如今我们头也不回地疾行,而身后的脚印、村庄,影子早已无踪。”在社 会的进步与个人目标的追逐过程中,人们往往丢失了过去,忘却了故乡,丢失了自我。然而,这是前行过程中一种异化的态度,脚下的步伐怎能停歇?在疾行中如何保持对身后的铭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命题。回首后勇往直前,方为善焉。(引材料,亮观点。“社会的进步和 个人目标的追逐”、“往往丢失了过去,忘却了故乡,丢失了自我”,对材料的关键点理解 清晰; 7 而后抛出一个问题“在疾行中如何保持对身后的铭记”,问得好,抓住了问题的所在。)

②我们头也不回地疾行,源自于这个充满机会与可能性的时代。魏晋之时风骨独具,难 掩乱世下士人仕途难觅的无奈;康乾盛世貌似开化实则却是文人学者在考据学中的原地踏 步。(何意?前者“人可行,时代不可行”?后者“时代似乎可行,人不可行?”你想表达 什么?这与“疾行是时代所趋”是什么关系?)而回顾当下,各领域的变革正引领着社会的 进步,鼓舞着人们迈开进取的脚步,疾行是时代所趋,此刻停下脚步独享悠闲,便是一种倒 行逆施。(明确“疾行”存在的必然性——时代所趋。)

③然而,当疾行的代价是“脚印,村庄,影子”的忘却,这应引起自省与反思,在不知 不觉中,意志的松懈(这与“自省与反思”是什么关系吗?该有点表述吧。)便将前行者从 道德滑向功利的深渊。(话锋一转,指出当疾行的代价是忘却,应引起自省。过渡到下文“疾 行”下“回首”的意义。)

④足迹是行走的印记,通向无限可能的未来,始于初心与起点;村庄是故乡,是灵魂的 源头与最初的记忆;影子是自我,理应与实体相伴的本真。此三者的丢失昭示疾行成为干枯 的追逐,失掉了生命的色彩。新文化运动中,虽然名字被开启,但在救国心切中,以笔为剑 的勇士,斩断新旧文化的传承性,一味向前追逐新文化,将传统文化批判的,一无是处。这 便是,疾行下的忘却,丢失了羁绊的纽带,带来的终会是不和谐(具体指什么?有点表述吧,因为与本段的论证目的有关)。(阐释概念,明确“忘却”的本质,并以“新文化运动”为 例指出“疾行下的忘却”带来的问题,从反面论证“回首”的意义。)

⑤我想到了赫尔曼黑塞,那一抹浓厚的“乡愁”,他曾骄傲地疾行,在文学创作中充满 热情,当世界大战的残酷,使其看到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他便走上了“乡愁”之路,一条 沿着过往的足迹回到村庄的自我回归之路。黑塞向世人勾勒出和谐自我的应有面貌,是透过 历史映射当下的明镜。(此处应是“,”吧?)战争没有撕裂我们的价值观,(此处应是“。” 吧?“我们”应该是“人们”吧?)不像黑赛,我们故乡一直在那儿,所需要的只是回首,回望已走过的足迹,回望初心,而把脚下的步子迈得更坚实。(以赫尔曼·黑塞的“乡愁” 主题为例,从正面阐述疾行中“回首”的意义——使我们脚下的步子迈得更坚实。)

⑥在自我和谐的路上,不乏荆棘,譬如信息化的大潮,便使世人格外浮躁,在漫天的多 元中失掉主体性;商品化革新了价值,追功逐利的痛苦易于不断传染,新型娱乐方式更易于将我们前行的终点设在“娱乐至死”(这只是现象。本质是什么?点一点。)。(“疾行” 时 “回首”面临的困难与障碍。)

⑦但脚步依然得迈进,如高举道义大旗而在文学路上勇往直前的“俄罗斯良心”索尔仁 尼琴不失初心,方得始终。一次步履中的回首,告诉自己你是谁?你从哪儿来?你要到哪儿 去?铭记此三问,便方能保持自我的和谐。(结语:再次强调“勇往直前”中“回首”的信 念。)评点: 文章围绕“回首后勇往直前,方为善焉”的中心论点,重点论证了疾行下“回首”的必 要性。开篇提出“在疾行中如何保持对身后的铭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命题”。接着明确“疾 行”存在的必然性——时代所趋。随后指出当疾行的代价是忘却,应引起自省。然后用两个 自然段论证为何要引起自省:前者以“新文化运动”为例指出“疾行下的忘却”带来的问题,从反面论证“回首”的意义;后者以赫尔曼·黑塞的“乡愁”主题为例,从正面阐述疾行下 “回首”的必要性——使我们脚下的步子迈得更坚实。最后指出“疾行”时“回首”面临的 困难与障碍,再次强调回首后勇往直前的信念。作者能紧扣题意,有一定的思想,如果在表 达上逻辑更严密些(即既要有自我意识,又要有读者意识),不失为一篇佳作。争议为二类 上还是一类下,最终定位一类卷。

慢下脚步,回头看(64)

①沈复在《浮生六计》中说:“岁月本长,世事茫茫,算来何必奔忙?”而如今,我们 却头也不回地疾行,抛弃了身后的脚印、村庄、影子,这样的我们还有什么资本前行呢?(开 8 篇引名言,暗扣标题,而后引材料,发问,简洁有力。)

②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人们原本安然闲适的脚步开始马不停蹄地加速了,每个人执着 追求于自己所向往的东西,时代在瞬息万变中定义符合自身的特征,文化也在流行文化推陈 出新的过程中不断前进。但似乎,走着、奔跑着的我们,逐渐丧失了当初出发时怀揣着的原 则,与理想,忘却了出发点。不记得自己来时的路那些人生历程中美好的财富。是时候,我 们该放下脚步,回头看看了。(承接上段,就时代现象略作分析,亮出自己观点。)

③弗洛伊德提出了“我”的三种境界:本我,自我和超我,快速奔忙的我们都在经历追 求超我的第三境界,再以不同的方式实现自我价值,即追求成功。然而,我们似乎被功利心 奴役了,紧接着,一切发生了异化。(由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的最高层——“道德化的自我”作为理性分析的立足点,有深度。)

④这是个草根注意力的时代,成功速效思维大行其道,我们被这样短平快的成功所诱惑。无视了过程的价值,忘却了最初的梦想,和自己最卑微的时候,身处何方?头也不回的我们,何不看看梵高大家,与主流价值观相悖,选择成为一个画家,看看古代文人墨客,司马迁十 几年编撰《史记》,李时珍 27 年编撰《本草纲目》。他们心中始终坚持着本心,于漫长过 程中,以宁静来丰富自我,慢慢行走,而且时常回头。(为什么要慢下脚步,常回头?)(“头也不回地疾行”下发生的异化表现之一)

⑤甚者,应当以一片面包,来换取水仙花的我们似乎也失去了文化本心和那根深蒂固的 深厚的文化本源,现代化的进程在不断加速,人们的生活节奏以秒计算。城市也发生着巨大 的变迁。重庆市的嘉陵江索道,为适应城市建设,陪伴了重庆市民几十年的它,被迫告别时 代,而这样重要的文化印迹和历史见证者,竟被城市化碾为文化废墟。城市,如果失去了文 化内核,在发展极速,也是建立在巨大废墟之上的虚假繁荣。快餐文化的大行其道亦是如此。人们为提高效率,阅读低速不说,经典文学作品的精简版,以繁荣复杂来营造虚假的精神富裕,我们走太快了,该慢下脚步,回头追溯历史和文化之根了。(“头也不回地疾行”下发生的异化表现之二)

⑥同时,在这个充斥着大量信息的时代,媒体也发生了异化,他们利用注意力效益,通 过在帽子中变出兔子的戏法,以夸张的标题博人眼球。媒体工作者们丢失了散播真相的道德 准则和职业操守。(“头也不回地疾行”下发生的异化表现之三)

⑦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 云舒。”我们也应以这样的淡然心态,不忘再整顿行囊回头,不忘慢下脚步,珍视过程,关 注本心,记得自己曾经的模样。(结尾再次点题,总结上文,语言颇富诗意。)

评点: 标题“慢下脚步,回头看”,是对“如今我们头也不回地疾行,抛弃了身后的脚印、村 庄、影子”现状的思考和回答,作者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较深刻。本文最大的亮点是由弗 洛伊德人格结构的最高层——“道德化的自我”作为理性分析的立足点,揭示“疾行”功利 心态下的种种异化表现及其本质,失了本心,失了本源,失了道德,失了操守,由个体到群 体,由历史到现实,有力地论证了为什么我们要“慢下脚步,回头看”。恰当好处地引用,使本文增色不少。综上,本文判为一类卷。

第二篇:高二语文第四次周练试卷答案B

高二语文第四次周练试卷答案

1.D(A 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qi ào、xi āo、qi ǎo、xi āo ;B 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qu ān、l ún、l ún、l ùn ;C 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hu ì、hu ì、ku ài、ku ài ;D 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l ù、k è、g é、lu ò)

2.C(“闲遐”的“遐”应为“暇”)

3.B(“媒体”指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如报刊、广告、广播等;“媒介”指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结合句(1)语境,应选用“媒介”。“演化”意思是演变,多指自然界的变化;“演变”意思是发展变化。结合句(2)语境,应选用“演变”。“简捷”和“简洁”都有简单明白的意思,“简捷”意思是直截了当,“简洁”意思是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简捷”着重指“捷”,即快;“简洁”着重指“洁”,干净,没有多余的话。结合句(3)语境,应选用“简洁”)

4.A(B 项中“沸沸扬扬”意思是“像沸腾的水一样”,多形容议论纷纷,不能用来形容“大雪”,可改为“纷纷扬扬”。C 项中“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和“急于做高难度题”之间不存在主宾关系。D 项中“崭露头角”意思是“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和“年逾不惑”的语境不合)

5.B(A 项中成分多余,可删去“实行”;或成分残缺,“学校”后缺宾语中心语。C项中“活动”和“表达”搭配不当。D 项中语序不当,“存储、获得和处理”应改为“获得、处理和存储”或“获得、存储和处理”)

6B7B8 C9D10D11B12D13、《三国演义》①庞统诸葛亮诸葛亮张飞②杨修③徐庶诸葛亮④三顾茅庐

14、略

第三篇:洛阳一中高二年级历史周练试卷

洛阳一中高二年级历史周练试卷 1、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商品输出的要求 B瓜分殖民地要求 C资本输出的要求 D垄断贸易的要

2、后世评论,苏格拉底的死“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从公元前 490 年到公元前 322 年,雅典约有一半的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不同程度地受到民众的惩罚。这说明()

A雅典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B民众仇视政治家和哲学家 C直接民主导致权力滥用 D民主政治保护了平民利益

3、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华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4、据陆游《老学庵笔记》载,田登做州官,自讳其名,州中皆谓“灯”为“火”。上元节放灯,州吏贴出榜文云:“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这一现象反映了()①百姓对地方官员的尊重; ②古代中国是等级社会; ③古代中国实行郡县制; ④儒家的名分观念和礼制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5、一位士人经历一场剧变后,指出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呈“强干弱枝”的特征,而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虽耻最甚而莫报”的结果,这位学者可能经历了以下哪一事件?()

A西汉七国之乱 B中唐安史之乱 C北宋亡于女真 D英法联军攻陷北京

6、“它是秦朝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辖,以及中央对边疆地区特别是对西藏、台湾的管辖。”“它”是指()

A西汉的郡国制 B唐朝的都护府 C元朝的行省制 D清朝的军机处

7、英国“没有代表,不纳税”的政治传统源于()

A8世纪前期的“采邑改革” B13世纪的“等级代表会议” C17世纪中期的“长期议会” D17世纪末期的《权利法案》

8、“19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消弱了清政府的权威,但清政府真正的权威危机是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 C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和洋务运动

9、以下是一份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该护照出现的时间不可能早于()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在弱肉强食,竞争激烈的近代历史上,发展的速度至关重要,步伐迟缓就会失去时

机,被挤出竞争的轨道而堕入谷底。以下能佐证上述观点的事件是()A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 B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 C辛亥革命的失败 D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11、20世纪初,梁启超提出:“易姓者固不足为revolution, 而revolution又不必易姓。”梁启超的这一主张反映出其主要政治意图是反对()

A社会变革 B变革封建制度 C推翻清朝 D发展资本主义

12、下列现象与近代中国新思想“赛先生”的主张基本一致的是()A小学生不读不写不学旧体诗 B中学生散发反对复辟的传单 C大学生爱听严复宣传进化论 D进步青年传阅《庶民的胜利》 13、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和措施。下列措施中,直接体现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精神的有()

①严禁买卖人口、民族歧视; ②奖励和保护工商实业;

③革除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④种植鸦片者予以重罚,贩卖鸦片者没收销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4、有人曾撰文指出:“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反映五四运动最主要的影响是()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促进了中国教育模式的变化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5、近年国内学术界对晚清历史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有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等,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

A社会变迁的角度 B现代化的角度 C社会思潮的角度 D社会群体的角度

16、史家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领袖的性格:丘吉尔“有想象力但不稳定”,罗斯福“天真而喜欢喊口号”,他们并不比“往往情绪失常而暴怒”的希特勒更明智。对于这种说法,以下理解何者较为适当?()

A这位史家的说法是对历史事实的客观陈述,可以采信 B这个说法只是这位史家的片面的主观意见,不足采信 C这是史家从特定角度评论历史人物的结果,可以作为参考 D可见当时各国领导人都不明智,因而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17、中山先生认为“中国虽四万万之众,实等于一盘散沙,民众对国事毫不关心,国家民族观念相当薄弱,只知有自己不知有国家”。中山先生认为这种现象是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

A中国自古以天朝上国自居,缺乏民族意识与爱国意识 B人民“天高皇帝远”的心态,喜明哲保身而不涉政治 C君主专制剥夺人民政治自由,人民无法辨识国家问题 D列强对中国采取挑拨与分化,造成人民彼此隔阂疏离

18、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

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

B文化繁荣,经济昌盛

C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

19、“天下断无杀人放火之义民,国家岂有倚匪败盟之政体?”“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以上两段文字均选自《罪己诏》,其发布者应是()A道光帝 B咸丰帝 C同治帝

D光绪帝

20、著名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波澜。”文中“巨大的波澜”当指()A清末新政 B二次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1、周王朝时期设置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宫。当时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一样。例如祀天神,“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地时,“乃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又如天子祭祖用《雍颂》,士大夫则不能用。可见设置春宫最主要目的在于()A巩固政权统治 B加强等级观念 C加强礼乐教育

D普及乐理知识

22、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没有“一战”就不会有十月革命的发生 B俄国所有革命的必备条件是“有战争” C“一战”激化俄国内矛盾推动革命发生 D参与“一战”是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

23、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 B议会至上与共和意识 C三权分立与州权平等观念 D政府中心与邦联意识

24、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大会上说:“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这里“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主要指()A制定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B推翻了满族贵族的专制独裁统治 C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25、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国王是世袭。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我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我愿意用下议院的公平的权利。不敢吼于在场的任何人„„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贵族地位开始下降 B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 C议会拥有至高无尚的权力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6、外交学院吴建民教授在《百家讲坛》节目中讲道:弱国当然是没有外交的„„但是并不等于国家不是很强的时候,外交官就不能发挥作用。你看顾维钧在1919年的时候,中国是弱国,五个代表,跑了四个,就他一个,没有任何指示,他拒签《凡尔赛条约》,我觉得中国人要很好地研究一下。吴教授要我们研究的是()

A吸取弱国无外交的历史教训 B强调当今社会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的重要性

C顾维钧强烈的爱国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气节

D认识近代幻想依靠帝国主义来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是不可能的

27、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8、约翰·弥尔顿(英)在《论出版自由》(1644年)中说:“我觉得,我仿佛瞥见它是一头苍鹰,正在振 脱着它幼时的健翮,„而这时无数怯懦群居的小鸟,还有那些性喜昏暗时分的鸟类,却正在一片鼓噪,„而众鸟的这种恶毒的叽叽喳喳将预示着未来一年的派派系系。” 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应该是()

A大贵族与国王之间的矛盾尖锐 B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势力斗争激烈 C资产阶级与人民群众的矛盾尖锐 D自由党与保守党争夺议 会权力的斗争激烈

29、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博士赞叹:“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改 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汤因比所说的保持中国统一的“精神文明”应该是()A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 B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 C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对人伦道德的重视 D郡县制度的持续深化

30、教育新闻网曾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这里作者主要是针砭新文化运动()

A引进西方学说 B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C提倡文学革命 D彻底否定民族文化 31、20世纪20年代中期,共产国际对当时中国革命有如下的评价:“孙中山及国民党‘希望在外国人眼里以一个与义和团运动毫无共同之处的、有声望的民主主义政党的姿态出现。’”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

A孙中山不反对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思想 B旧三民主义缺乏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C辛亥革命由于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而失败 D孙中山希望通过实行政党政治来改造中国

32、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B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33、某学者在其著作《西方民主史》中写道:“对于19世纪以来的世界民主进程中的成功或不成功的后来者来说,英国方式使人羡慕,美国方式使人向往,而法国方式令人效法。往往是英国方式并不成功,便想起了法国方式。”下列各国民主进程的发展符合作者所说的“后来者”的是()

A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 B 十月革命后的俄国 C 19世纪60、70年代的德国 D 19世纪末的日本 34、1938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时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败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该电文表明()

A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 B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战术发生重大变化 C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D正面战场有力的打击了侵华日军 35、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夺取全国政权以后,开始按照自己的理想建设全新的社会政治制度的第一个阶段。下列关于1955年我国社会状况描述错误的是()A社会主义改造还未完成 B西藏自治区还没有设立

C政协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D《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36、“欧洲人进行了思想理论的摸索,但美洲却首先成为政治上实践的土壤。”18世纪晚期,北美人民实践欧洲启蒙思想的活动有()

①为摆脱殖民统治进行民族独立战争 ②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③消除种族歧视,构建平等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④建立联邦共和制政府 C②③④

D①③④

37、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A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38、《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载,从1948到1950年,“中共党员从约280万人增至580万人”。党员数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 解放战争的胜利吸引了众多青年 B 控制区扩大需要管理人才 C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优越 D 全国统一后人口大量增加 39、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下列历史教育目标,分别颁布于1904年、1912年、1936年和1956年。颁布于1936年的是()A“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 B“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

C“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

D“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 40、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相比于中共“一大”的党纲,中共“二大”党纲的最大变化是()

A体现了压抑资本主义未来发展的目标 B以俄国十月革命夺权方式为革命道路 C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D承认了中国革命不可超越的历史阶段 41、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

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42、“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 这表明了五四运动()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体现了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C弘扬了科学与民主的精神 D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43、毛泽东的诗词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下列诗句反映的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是()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②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③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④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 44、1943年蒋介石出版了《中国之命运》。该书认为,近百年来中国人“因为学西洋的文化而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外国文学的奴隶”,“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拒绝而屈服,对于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屈服转为笃信,信其所至,自认为某一外国学说的忠实信徒;自卑转为自艾,极其所至,忍心侮蔑我们中国的固有文化遗产”。这说明蒋介石出版该书的真正目的在于()

A反对盲从外国文化 B以自由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C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D以民族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45、1919年,《每周评论》指出:“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非全世界的人A新文化运动 B实业救国运动 C国民大革命 D护国运动 46、1919年11月16日,在福州的日本侨民数十人持械寻衅,与福州市民发生流血冲突,死伤8人,其中大部分是学生,史称“闽案”,上海、广州和北京等地的学生集会声援“闽案”,指出:“国人欲图自救救国,除人人尽力不用日货外,别无他法”。会后举行示威游行,沿途极力劝说商人抵制日货。以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抵制日货是反帝爱国运动的一种形式 B“闽案”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延续 C“闽案”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相同 D“闽案”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47、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写道:“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上述材料()A肯定了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 B全面揭示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

C准确分析了抗日战争后中国的政局形势 D体现了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的政治愿望 48、1924年10月,孙中山告诫国民党员:“来者不拒,所以昭吾党之量能容物,而开将来继续奋斗之长途。吾党之新机,于是乎在。彼此既志同道合,则团体以内无新旧分子之别。在党言党,唯有视能否为本党、为主义负责奋斗而定其优劣耳。”这表明孙中山()

A提出“三大政策” B维护国共合作 C维护《临时约法》 D反对国民党分裂 49、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出现了工人运动的高潮,罢工斗争达100次以上,参加人数达30万人以上。促成这个高潮的直接原因是()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直接解决”的主要表现是()

A俄国十月革命波及中国 B中国共产党以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工作 C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D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 50、“历史总是喜欢在关键时刻玩一点小的噱头,将几千年中国乡村权力格局翻过来的革命,居然在这样一个俄国式的名词下进行的,尽管这个名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依旧没有多少人明白它的真实含义,可却没有耽误人们在它的旗帜下奋斗。„„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材料中所说的革命指()A土地革命 B土地改革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51、下表是抗战时期创办“34所国立中学”历年学生情况统计,不能说明的是()

A日本侵华战争使我国的教育事业遭受到巨大的摧残 B“国立中学”为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C“国立中学”充实了民族的有生力量,同时为高校培养了人才 D日本侵华战争使我国中等教育早期现代化中断了 52、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

三、协助国家机关,推 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

四、密切联系 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53、《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A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B皇帝的敕令是制定法律的唯一依据 C法律是治国重要手段之一 D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54、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而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案则宣布: “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两个规定反映了()  A法德意识形态的对立 B两国宪法都彰显出共和主义思想 C法德代议制形式不同 D两国民主与专制力量对比的差异

55、近代竹枝词记载了历史的变迁。“辉煌金碧店悬牌,洋字洋名一律揩(抹掉)。欧墨新书千百种,满投沟井自沉埋。”这种现象集中发生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义和团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56、小明在查阅抗日战争时期的旧报纸时,看到一封毛泽东写给蒋介石的信,信的首句是: “介石先生惠鉴:„„十五个月之抗战,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结尾落款处时间是“民国二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细心的小明发现其中有误,错误之处应该是() A十五个月之抗战与民国二十八年时间不符

B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不可能写信给蒋介石

C毛泽东不可能用民国纪年法署名 D当时中国抗日战争已基本取得胜利

57、《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 “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58、1840~1842 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而那些战争的当事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的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 B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C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 D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

59、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乃至远东近代历史上划时代的重要事件,不仅对中日两国产生了巨大的直接影响,而且使远东国际形势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面对该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新兴的近代文明战胜了腐朽落后的封建文明 B简单的学习西方的器物不足以挽救国家的危亡

C甲午战争使东方开启了近代化时代 D甲午战争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60、孙中山认为,中国现在虽然没有大地主,但是一般农民都是没有田的,农民所耕的田,大都是属于地主的,地主却不去耕作。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生产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空想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土地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C主张用革命手段剥夺地主土地 D体现了“耕者有其田”思想

第四篇: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周周练试卷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周周练试卷

一、把你最漂亮的字写给大家看。

luǒlùjìmòjiānáopáoxiàozhīfányâ mào()()()()()Xiānɡǎoɡēyáozīrùnhuānɡ shān yě lǐnɡdīnɡ dīnɡdānɡ dānɡ

()()()()()

二、将括号里能与前面搭配的词画出来。

树立(理想决心)端正(态度目标)山河(华丽壮丽)形势(严肃严峻)办法(美妙巧妙)精通(业务业绩)

三、选词填空。

倒影倒映掩映

1.湖心的三个小岛()在绿树丛中。

2.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仿佛仙境一般。

3.岸边的华灯()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热闹热烈热情

4.“猴子爬竿”的表演刚结束,台下就响起了()的掌声。

5.节日的大街上()非凡。

6.客人来了,我()地招待他们。

四、课文内容回顾。.........1.山下的河水。待到,我们把丰..收的。

2.的荒山,如今已。..当的时候,便。.3.锨镐叮叮当当,;溪水哗哗流淌。

五、修改病句。

1.这学期,我们学校举行了书法、乐器、计算机等兴趣小组。

2.联欢会上,同学们唱了许多动听的歌和舞蹈。

3.这份试卷我基本上全做完了。

4.观看着优美的舞蹈,悦耳的音乐,大家高兴极了。

六、将下列名胜古迹与其所在城市用直线起来。

颐和园南京

布达拉宫北京

中山陵拉萨

兵马俑曲阜

孔庙西安

第五篇:小学英语超级练习卷 2010学年第二学期英语3B周周练M2U2(答案)

2010学年第二学期浦东南路小学英语3B M2 U2周周练(答案)I.Think and write.(读一读,正确抄写下列句子)

1.hello my names benhi im ron the robot

2.im sorrysam are you okthats all right

II.Read and write(将下列词组译成英语)

1.这些滑板

3.可爱的洋娃娃

5.一堵高高的墙

7.一起玩

9.一些纽扣 2.这辆玩具火车 4.做个机器人6.墙后面 8.一些胶水10.他们的自行车III.Read and write(读一读,写出相应的单词,每格一词)

1.We can see tigers, ,andin the zoo.2.They are my toys.They are dolls, ,and.3.I can see some cars, ,andin the street.4.The sweets are sweet.The lemons areand the salt is.IV.Rewrite the sentences.(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I like small monkeys.(一般疑问句)

划线提问)

3.You like this button.(否定句)

4.I like this robot.It’s super.(两句合一句)

5.I am OK.(复数句)

6.He can ride a bicycle.(复数句)

(划线提问)

8.I like dolls.Because.(完成句子)V.Read and answer.(回答下列问题)

1.What toys do you like?

2.What colour do you like?

3.What can pandas do?

4.Let’s fly a kite together.5.What do you like doing?

6.Can you ride a bicycle?

7.Do you like dolls? Why?

8.Have you a skateboard?

9.I’m sorry.10.May I have a robot?

VI.Reading.(阅读理解)

Hello.I’m a robot.My name’s Martin.I have two big black eyes, two small ears, a lovely nose and a small mouth.I can sing, dance and run.But I can’t fly.I’m very brave.I like animals.I don’t like toys.I’m your good friend.A: Read and fill in the blanks.(根据上面短文,完成句子)

This is a robot.name is Martin.Hetwo big black eyes, two small ears, a lovely nose and a small mouth.He sing, dance and run.But he fly.Hevery brave.Heanimals.Helike toys.We love Martin.B: Read and answer.(根据短文,回答问题)

1.What’s the robot’s name?

2.What colour are his eyes?

3.Can Martin fly?

4.Is Martin brave?

5.What does Martin like?

下载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2018届高二周练试卷(教师卷)word格式文档
下载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2018届高二周练试卷(教师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