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升国有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力[本站推荐]
如何提升国有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力
摘要:近年来,国有企业经济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其中内部控制方面的不良表现是尤为重要的原因。虽然,内部控制已经受到国家和很多企业的重视,但是国有企业在这方面做得并不是很好,尤其是内部控制执行力较为低下。本文首先对国有企业中内部控制执行力提升的必要性作了具体分析,从其内部控制执行现状出发,对影响执行力的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着重提出改善内控制度执行力的措施,以期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执行力的提升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国有企业 内部控制 执行力 改善措施
一、国有企业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有企业的良好发展决定着国家的经济走势,而国有企业的内控制度建设是其规范经营、高效管理的标志。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的应用和指引,使得国有企业的内控制度正循序渐进、逐步改善。但仍然有不少企业存在着会计造假、经营管理混乱、责任不明、收受贿赂、私自占用资金、报告不实信息等众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归根到底是由于内控制度的执行力低等原因造成的,提高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势在必行。
国有企业普遍规模较大,提高内控制度的执行力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有利于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性,降低企业的涉税风险;同时,内控制度监管到位,也有利于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对企业绩效提高有促进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暴露出不少弊端,包括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与计划目标不符,这会导致国有企业的发展始终达不到国家和人民期望的标准,长此以往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基于此,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顺应时代的发展,有助于国有企业健康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内控制度执行力的现状分析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力不高是普遍现象,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流于形式。国有企业中,管理层的地位比较高,加之大多数国有企业都是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前建立的,企业受成立之初经济、社会、文化等大环境的影响,普遍愿意借助于以前成功的管理经验,并不从根本上注重内部控制,也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为老一套的管理方法仍然适用。他们之所以仍然推行内部控制皆是迫于无奈,结果就导致了领导层没有做好内部控制计划和准备,没有营造出好的环境与氛围,执行起来自然就大打折扣。领导层不重视,出现了“人情化”和“鉴于实际情况”等诸多问题,员工看到执行不严格便寻找空子,最后出现“法不责众”的情况。
第二,国有企业集团分散混乱。国有企业大多是集团化管理,但是集团内部的分公司大多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并没有完全按母公司的意见来执行。这样,即使母公司有心对集团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加以改善,也免不了因为“联而不和”等原因无法奏效。同时,集团管理层级众多,信息传递效率底下,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内控执行力的提升。
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执行力的影响因素
(一)国有企业产权制度不完善影响内控执行力提升
产权不清是指国有企业的所有权问题,国有企业大多是由代理人经过努力发展起来的,产权归国家所有还是代理人所有并不是那么的明确。由于这个问题的存在,当今的国有企业代理人,也就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管理重点并不会大力放在资产增值上,集团内子公司不完全服从母公司的命令,往往为了自己的利益,自行对外投资,导致企业内部资金管理不到位。
(二)缺乏内控意识影响内控执行力提升
我国多数国有企业都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前建立起来的,那时以计划经济为主导,企业管理人员、业务人员仍脱胎于当时的大环境,观念和行动落后,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经济环境,并未意识到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市场风险与日俱增。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强化对企业的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才能尽可能缩小经营风险。
(三)内部审计实效影响内控执行力提升
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若内部审计疏于职守,那整个企业在内控方面肯定是落后的。目前,大多数中小型国有企业对内部审计并不是很重视,即使有一小部分企业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由于最终需要向领导层汇报,并没有真正的、直接的管理权,难以独立,严重阻碍了其作用的发挥。
四、提升国有企业内控制度执行力的措施
(一)增强国有企业内部内控培训力度
培训是组织传递观念、传递知识、传递技能的重要方式,培训的精髓在于组织文化的渗透。内控执行力的提升归根到底还是内控文化的形成,培训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软环境来提升内部控制的执行力。集团应该首先采用科学的方法,提升员工的内控制度执行意识。其实对内控制度的重视事实上相当于一场变革,变革的成功与否最重要的就是要看组织势态如何。通过培训,一方面能够提升员工关于内控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员工的执行信心。通过基础的培训,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下层员工都会有一根加强内控制度执行力的弦,这也就意味着组织变革的整体势态提升了。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先要求自己再要求手下员工,先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同时要积极地与下级沟通,做到逐级渗透,在一个轻松良好的氛围下提升内控执行力。集团通过制定严谨的内控制度,集团内部每个层级、每个部门执行起来才会顺畅,也不会产生应付及压抑的心理。
(二)加大产权改革力度
产权不清一直以来都是国有企业存在的大问题,产权问题严重威胁到了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尽管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努力。国有企业可以借鉴其他做得好的企业的管理机制和方法,比如国有企业可以加快股份制和公司制改革,与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加强沟通交流等。另外,国有企业在产权改革的过程中,处理好母公司与子公司的控制问题,从根本上保证子公司高层管理者真正能为集团资产的保值增值而努力。具体来说,为了防止经营者的不平心理,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将经营者的利益同集团的整体利益相联系,对经营者形成一定的激励作用。当然,产权混乱、政企政资不分问题的合理解决也有利于增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
(三)建立科学合理、可执行性高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执行力如何,始于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如果一个企业从设计内控制度开始就没做到细致严谨,那么执行起来问题重重也不足为奇。大多数国有企业缺乏内控方面的人才,导致内控设计不尽合理。但是,由于内控在复杂的市场经济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国有企业对内控人才的聘请也显得尤为重要。聘请时,也要考虑一定的成本效益理论,尽量将资金利用到最能解决问题的地方,避免出现高薪聘请伪专家的现象发生。同时,也要加强同其他企业交流,将其成功经验运用到企业的实际中来。企业也可同高校合作,为其内控制度研究做投资,将一些经过实证研究过的成功的先进经验运用到企业中,国有企业经过努力一定能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内部控制体系。
(四)强化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作用
内部审计的存在是一个企业规范管理的标志,内部审计能对内部控制执行做必要的监督,同时不断修正监督和评价体系,提升内控能力,对于完善内部控制的体系起到积极的作用。首先,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内审机构不应该受制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而应该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其地位应该高于任何一个职能部门,只有这样,内部审计才会具有相当程度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内审报告才会有质量保证,否则内审的实施将毫无意义。其次,加大内部审计的审计范围。内部审计的作用不要只限于财务部门,企业中所有的部门都应该是内部审计的对象,有利于国有企业全面内控的执行。最后,加强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内部审计的作用不要只限于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评价的监督,除此之外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也是内审的责任,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评价,帮助企业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
(五)建立内控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内部控制执行力低下,一方面是由于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不合理,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内控失灵。企业内部员工,无论是高层管理者还是一般业务人员,都存在疏于职守、懈怠、效率低等现象,对企业目标漠不关心。当然,这并不完全是员工的责任,其主要原因是企业缺乏良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懂得利用需求心理激励和约束员工,使其个人行为与总体目标偏离。企业应该加大力度改进,改变以往单纯以利益导向的考核机制,加大在内控执行方面的考核比例,根据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内控执行表现综合评定其绩效,使员工自愿为了企业提升内部控制执行力这一目标而努力。
五、结束语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执行力的提升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思想观念上,二是从具体实践上。并且,执行力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需要企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以及持续不断的改进。当今世界经济竞争激烈,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主导,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地位,因此,提升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是提升国有企业绩效的必然选择。Z
参考文献:
[1]张娜.国有企业内控制度执行力思考[J].劳动经济,2015,(8).[2]武冀川.增强国有企业内控制度执行力之我见[J].经济论丛,2014,(16).[3]张艳红.关于提升国有企业内控制度执行力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10).[4]刘晶辉.国有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分析[J].现代商业,2012,(11).
第二篇:浅谈国有企业执行力
浅析国有企业执行力的构建
论文关键词: 企业管理 执行力 原因
提高措施
一、选题背景
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了不同的作用。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正处于攻坚阶段,国有企业要想克服客观条件的局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壮大执行力是关键。
国有企业执行力就是由企业领导者发起并最先掌握,企业的各个管理层次、各个经营决策单位、各个岗位的职工贯彻执行经营者制定的战略决策、方针政策、制度措施、方案计划和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能力。执行力的强弱程度直接制约着企业的经营发展,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对国有企业执行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二、国有企业执行力不高的原因
近年来,企业执行力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随着理论和实践的拓展,很多国有企业发现在管理过程中问题不断,其中最主要原因是企业的执行力出现了问题,以致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究其根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2.1 企业中层管理者执行战略决策不科学
我们都知道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管理的中坚力量,是企业员工的直接管理者。其在企业的具体身份是比较复杂的:人事关系方面,中层 管理者在上级面前是命令的执行者,在下级面前是企业形象的代表,受上司的委托管理某一部门,与其他部门经理之间互相配合,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在企业决策方面,中层管理者是情报的提供者和支持者,是企业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在日常工作中,部分中层管理者 整天忙得焦头烂额、疲于应付,事必躬亲,不会激励与授权下属,造成下属有依赖感,不能充分发挥下属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遇到突发问题没有主见,被上级领导的命令与指示牵着鼻子走,而不是科学地分析实际情况,提出更加合理的执行方案。
2.2 企业员工个人的执行能力不足
在当前现代经济的发展中,国有企业依靠外在的力量将市场竞争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其中。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要求企业员工必须快速地适应和提高自身素质。但是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却没有完全与之相适应。企业内部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员工培训和激励机制,使得员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对执行力不够重视,在对企业目标和任务的理解上难以统一,在具体执行时各行其是,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进而影响企业整体的执行力。2.3 企业的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
对于企业而言,没有一个好的激励约束机制,没有检查力就不会有真实的执行力。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尚缺乏科学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这里面有两种情况,一是没人监督,只重视工作过程的氛围感受,不重视工作结果的检查。二是监督的方法不对。前者是只要做了,做 的好与坏没人管。后者是有些事没有明确规定该哪些部门去做,职责分工不明确,所以导致无法考核。
2.4 企业缺乏执行力文化的塑造
企业文化是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企业执行力提升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优秀的先进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形成强大的执行力,没有执行力文化的企业就没有内在的自觉执行力。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已经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但是很少有企业注重培养企业执行力文化。
三、提高国有企业执行力的只要措施
3.1 强化责任与职责分工
责任心是一个人做事的基础,有了责任心,精力就会集中在执行上,干工作就会热心、用心、尽心,就会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出主意、拿措施、抓落实,执行就会没有任何借口。
而对于企业职工的管理,首要工作就是科学分工。只有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才不会产生推诿等不良现象。如果把企业比做一个庞大的机器,那么每个员工就是一个个的零件,只有他们爱岗敬业,公司的机器才能得以良性运转。,管理者应该以公司的发展为基础根据实际动态情况对人员数量和分工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3.2 加强绩效管理
有的管理者认为执行人员的执行力不强,主要在于他们的技能有所欠缺,或者不愿吃苦,因此总是寄希望于通过培训来改变执行人的想法。殊不知这种做法既不能治标,更不能治本。事实上,我们忽略 了执行的真正动力来源——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向来是整个企业建设中的一大难点。绩效管理是战略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战略是关于如何完成公司或业务单位的使命和目标的一系列决策和行动计划。战略管理即对战略的形成与实施过程的管理,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战略的制定、战略的实施、测评与监控。绩效管理即战略管理的第四部分——测评与监控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战略性的高度管理制度体系。
3.3 建立员工激励机制
激励是通过一定手段是团队成员的需要和愿望得意满足,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主动而自发地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创新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激发人才的能量,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激励励员工的方式包括:1)公司明文规定的物质奖励,企业事先设定好目标,当员工的表现达到标准时,企业或部门便给予员工奖金或礼物等物资上的奖励;2)弹性给予的物质奖励,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给予员工额外的物质奖励;3)给予员工正面的回馈,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员工了解他们的工作表现优异;4)公开表彰员工的表现,升迁颁发最佳员工奖等等;5)私下表彰员工的表现,例如:请员工吃饭或给予休假等。
3.4 完善人才选拔体系
企业发展离不开人,经营者的战略思想、方针政策、都是由人来 执行,人是执行的主体。要提高企业执行力,必须培养一支“执行”意识较强的员工队伍,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
企业执行力能否提高,执行力能否很好地贯彻下去,基层管理者的态度起着重要作用。他们在执行文化中发挥的是上下沟通的作用,在管理执行的落实上扮演着执行落地的重要角色。要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关键是要任人唯贤,选拔聘任那些示范性和带动力强的干部。其次,抓好普通员工队伍建设。员工的执行力直接关系企业整体执行力的作用发挥,全面激发员工的动力,是提高企业执行力的根本之需。
3.5 创建高绩效团队
美国管理学博士斯蒂芬.罗宾斯认为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一个高绩效的团队不但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满足感,更可以提高部门的生产率水平和组织灵活性。唯有建立高绩效的团队,企业才能在竞争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建立高绩效团队必须做到:一选拔核心人物 团队没有带路人,大家就不知道听谁的,谁说了算?拥有核心人物的团队才会拥有雄厚的战斗力。二是开放沟通 进行平等的双向式的交流;最终达成一致的观点和行动。三确立共同目标 要使团队高效运转,就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愿景,它能够给团队成员指明方向,是团队运行的核心动力。
3.6 促进员工职业化 执行是依靠人去实施的,所以要保证有效的执行力必须要有职业化的人。
职业化的人包括公司各个层面的人员。首先要有职业化的管理者。管理是一把双刃剑,管理别人的同时也是管理自己,如果连自己都无法管理的管理者首先就不成其为管理者。企业执行力的实现,是每一个员工的责任和义务,作为管理者首先应做到的是自己要去执行。其次要有职业化的员工。企业执行力的实现,就是员工职业能力的实现。要提升企业员工的职业化水平,一方面在招聘过程中要挑选具备较强执行技能的员工,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进行持续的职业化训练,再一方面就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以及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
3.7 营造执行力文化
企业执行力建设实际上是企业一种执行文化的建设。“执行力”的基础就是在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敬业、责任、高效”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犹如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成员之间相互理解形成共识的产物,是企业精神和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只“无形的手”,实现对企业员工的“软”管理。企业执行力文化是指保障企业有效执行的员工的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乃至行为习惯的总和。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树立共同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对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执行力文化是看不见且被执行着的软件。执行力的关键就在于透过企业 文化塑造和影响企业所有员工的行为,进而提升企业的执行力。因此,企业领导者最大的任务之一就是营造企业执行力文化。
四、结语
国有企业要想现代经济激烈的竞争中取得长远的发展,必须把提升企业执行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一项长期任务来执行。
第三篇:提升基层行内控执行力的几点想法
提升基层行内控执行力的几点想法
执行力是指通过一套有效的系统、体系、组织、文化或技术操作方法把决策转化为结果的能力。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基层行而言,能否在持续发展中获得成功,不仅取决于正确的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行力的高低。因此,基层行打造步调一致、行动迅速的执行链条,使各项决策得到真正执行与有效落实极其重要,而且刻不容缓。以下,笔者就如何提升基层行内控执行力谈几点看法。
㈠营造执行文化是前提。基层行应大力倡导内控执行文化,把执行力烙进员工的思想意识中去,同时努力工创造一个良好的执行环境,充分调动和保护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整体执行能力。为此,一是结合实际开展内控执行力建设。基层行要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上级的发展战略、经营理念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培训讲座、制度执行检查考核等,如广泛开展以“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为主题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以及内控专项教育,深化基层行干部员工的执行理念和执行技能,提高内控执行能力。二是形成企业文化建设与执行力建设的良性互动。执行力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促进执行力提升。基层行不能孤立地抓执行力建设,要着力培育干部员工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打造富有战斗力的干部员工队伍,如开展一些能体现团队精神的文体活动等,进一步提高团队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此基础上抓执行力建设,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㈡提高制度执行力是基础。内控执行力建设核心是提高制度执行力,而制度执行力依赖于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流程的畅通。为此,一是梳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度执行的相关层面要对制度进行梳理,理清制度执行要点,并分配到各个执行环节,易于执行,1
确保管理流程和业务操作流程的畅通。二是对制度不断加以完善。笔者认为一个制度的出台在宏观方面是正确的,但也可能存在不切基层行实际的现象,所以在制度大框架不偏离的前提下使制度最大限度的执行到位,是执行力提高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对每项制度层层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在流程优化上下功夫,做到层层过滤,强化制度和流程的科学性、实用性、协调性、可操作性。三是建立快速的制度执行反应机制。一个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执行者个体差异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执行效果,需要各执行层面及时掌握执行情况,发生偏离及时修正。这就需要一整套高效快速的制度执行反应机制,包括执行责任落实、制度执行检查、执行结果反馈等。基层行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内部控制评价来落实这一机制。
㈢强化领导干部执行力是关键。提升基层行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是基层行内控执行力建设的关键。一是要切实提升基层行班子的执行力。基层行班子是大脑,其反应速度和执行效率关系到整体执行力建设的成败。班子成员要带头解放思想,加强学习,强化执行意识,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领导能力;对上级的任务及时分解,制订解决方案;对下属工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监督,适时引导,及时激励并加强工作反馈。二是切实提升基层行中层干部的执行力。对基层行而言,中层干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层干部在计划、指挥、领悟、协调、判断、控制、授权、创新等方面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基层行的整体执行力。为此,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干部管理制度,严格干部作用标准,把好准入关,抓好干部的培训、使用、考核、监督、激励等;另一方面要细化中层干部的业绩考核体系,科学地评价他们在德、能、勤、廉方面的表现,加大业绩考核奖励力度。
㈣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保证。内控执行力的培养是以切
合实际的激励约束机制为依托和载体,没有一个好的激励约束机制,肯定没有执行力。为此,一是要明确责任,引导“主动执行”行为。一方面对员工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要及时给予褒奖,让他们有成就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要明确执行者在每个环节不执行或执行不力的追究责任人,树立起制度和流程的权威,促进内控执行力的提升。二是维护责任追究的公平性。责任追究要辅以严谨、科学、公平的考核内容、标准和方法,严肃考核态度,提高管理质量,才会让人心服口服,才不至于出现有章不循、有规不守、有则不遵的行为发生。
第四篇:浅谈如何提升廉政制度执行力
浅谈如何提升廉政制度执行力
廉政制度执行力是实现廉政制度目标过程中速度、质量和效能的综合体现。可以理解为党和国家为达到廉政制度的既定目标,通过对各种组织资源进行使用、调度和控制,从而有效地贯彻实施法律、政策、决策、法令、战略计划的内在的能力和力量。廉政制度执行力是实现廉政制度目标过程中速度、质量和效能的综合体现。
一、什么是廉政制度执行力
“执行力”这一概念已被广泛应用于工商企业管理领域,执行力就是指企业实现经营战略目标的能力。企业管理领域的执行力主要是指企业在日常运作过程中,执行企业战略计划的能力及技术体系。
廉政制度执行力可以理解为党和国家为达到廉政制度的既定目标,通过对各种组织资源进行使用、调度和控制,从而有效地贯彻实施法律、政策、决策、法令、战略计划的内在的能力和力量。廉政制度执行力是实现廉政制度目标过程中速度、质量和效能的综合体现。
二、制度执行不力原因剖析
在反腐倡廉惩防体系建设中,制度是保证。有了制度,就能规范行为,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保证干部做到廉洁自律。中国的廉政制度和政策是相当多的,恐怕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和我们相提并论。然而,干部违法乱纪的案件却居高不下,廉政制度执行力相对不高,一些反腐败的禁令、廉政制度和法律在执行中打了折扣,效果不理想。为何出现这种状况?为何廉政政策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不能付诸实施的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是没有意义的制度,人们一旦因为制度无法实施而对制度失去信心,漠视制度的存在,政府就会失去公信力,整个社会将会陷于失控。对于制度执行不力问题,笔者分析有以下四点:
一是制度执行的“潜规则”问题。制度的“大敌”就是少数人或个别人的特权,为了避免与制度公开地冲突,有些人在制度之外“另起炉灶”,采取比较隐蔽的方式谋求特权,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潜规则”。“潜规则”是制度的“暗流”,它与制度并行不悖,是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表面上,制度“毫发未损”,实际上制度的内核早已被吞噬、挖空,成为一张废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
二是制度执行的“走程序”问题。目前,很多制度出台后,只是“走程序”,相应的监督考核没有或脆弱、方式方法不对、流于形式、缺乏经常性等,没有建立和完善制度执行工作责任制,不明确责任主体以及责任追究的具体内容,执行制度时紧时松、虎头蛇尾或“雷声大雨点小”、“执行做秀”等,使得制度执行的质量和成效得不到真正落实。
三是制度执行的“软豆腐”问题。一些单位个别人在工作中不坚持原则,不讲制度,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团和气,认为大家长期同处共事,形似一个小家庭,低头不见抬头见,彼此了解,犯不着那么认真,也不会出现问题。还有一些人对违规违纪问题不敢抵制和揭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处处“与人为善”,致使“铁规章”成了“软豆腐”。
四是制度执行的“打折扣”问题。制度是党和国家法规的具体化,要有一定的强制力。但有少数领导干部在制度执行不力方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责任的追究不到位,现行的很多制度的内容只是重在提醒和警告,对违反者的处
罚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制度缺少强制性,制度的威信将大打折扣,制度的生命力不能不受到怀疑。
三、如何提高廉政制度执行力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健全制度很重要,提高制度执行力和约束力更为重要。对此,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就必须大力加强制度建设,既抓好制度的制定,又抓好制度的执行。
一是要构建好的廉政制度。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把廉政制度制定好,是廉政制度有执行力的重要前提。好的廉政制度如何制定,要抓住廉政制度的“四个维度”。第一,理性维度,包括廉政制度出台有没有现实性、有没有科学的依据、与相关的廉政制度是否符合等。比如,从现实性的角度看,廉政制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符合实际、满足需要、切实管用,能解决实际问题。否则廉政制度多了反而就成了“廉政制度阻塞”;第二,约束维度。对廉政制度的约束对象必需明确。第三,标准维度。标准要符合实际,能够量化的尽可能量化。第四,时空维度。对廉政制度的时间、地点、背景和环境进行明确。
二是要处理好廉政制度执行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廉政制度执行的原则性即维护廉政制度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有一个“破窗理论”,它揭示了一个朴素而重要的道理:必须及时修复“第一扇被打破的窗户玻璃”,否则将危及整个制度大厦。强化廉政制度执行的原则性:第一,要突出“违制无小事”的观念,增强“护窗”的自觉性,促进按廉政制度办事;第二,要严惩“第一个破窗”者,维护廉政制度的严肃性,对初始违制者,调整现行的惩处惯例,不从轻,至少要从中等程度或从重惩处;第三,要及时“补窗”。这包含两层含义:首
先是指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善于发现“破窗”苗头,切不可使检查成为例行公事,敷衍塞责;其次是指要“亡羊补牢”,举一反三,弥补原来规定之不足,进一步健全完善廉政制度。
廉政制度执行的灵活性是指在不违背廉政制度基本原则的情况下,“变通”某些具体实施措施。受事物发展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廉政制度必然有一个完善过程,执行过程中也需应对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执行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三是要形成廉政监督体系,防止廉政制度执行受干扰。对廉政制度执行干扰的常常是两种人:一种是位置比较高的干部,一种是廉政制度执行者。要防止廉政制度执行的干扰,首先必须明确廉政制度的责、权、利。不同层次的执行者所拥有的权力、利益,应与其相应承担的责任密切相关。执行的责、权、利不明确时,往往出现执行结果与执行人应该获得利益和应该付出的成本没有直接关联,好坏一个样,廉政制度实际上没有执行力。责、权、利三者均衡才会发挥出成效,推动廉政制度的执行。
四是营造廉政制度执行文化。制度执行必仰赖制度文化的力量。廉政文化是廉政制度执行的重要内容,营造廉政制度执行文化,其核心就是要营造尊重制度、以制度作为行动最高准则的文化氛围。要执行好廉政制度,若不是从思想上真正认同廉政文化,那么,对廉政制度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在执行时就会柔而不刚,软而无力,甚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干部违法乱纪,甚至作风败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廉政文化意识淡薄,没有从思想上真正认同廉政文化,导致为廉政尽责的意识缺位,不认为执行廉政制度是自己应有的责任,所以,也就不可能去认真执行,只是做表面文章,敷衍了事,甚至扮演“两面人”角色,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加强廉政制度执行力,还要把廉政制度执行力建设与廉政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廉政制度执行力文化。“只有那些建立了执行力文化的组织才可能长久发展,基业长青。”要形成廉政制度执行文化,要在党政部门尤其是纪检监察组织里大力倡导执行力理念,普及提高执行力方面的理论和知识;要努力培养纪检监察人员的求真务实、注重细节、言必行和行必果的精神;要把执行力纳入纪检监察人员的聘任、考核、晋升和奖惩中;要把执行力与纪检监察部门的决策、绩效评估结合起来。从而使每个干部都能理解执行力的真谛,自觉提升廉政制度的执行能力。
第五篇:企业如何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制度执行力
企业如何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制度执行力
上海海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冯思佳
企业制度是企业运作过程中赖以遵循的行为准则,制度建设关系到企业的基础管理能力。科学合理的制度能够促使企业不仅能使企业处于协调、稳定、和谐的状态,还能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加强企业制度建设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绕不开的课题,现在的企业虽然明白制度建设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但在制度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着需要克服的难题。制度建设工作之所以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问题可以归纳到两个层面,一是制度制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制订中存在的问题
1、制度的可操作性差。一是对制度的执行没有规定相应的保障条款。比如在公司管理条例中列明禁止事项,但是对于出现禁止行为后如何处理却没有明确的规定。二是制度表述不够明确。比如“表现优秀者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违反规定的要给予相应的处罚,造成损失的要追究相关责任”等条文,没有明确具体是怎样的奖励或者处罚,在执行过程中往往难以落实。三是对制度的执行者缺乏必要的约束。比如规定对在施工场所不配戴安全帽者,发现一次罚款5元。如果管理者发现员工不戴安全帽却不进行处罚,就会导致这条规定形同虚设。然而规定并没有对管理者的行为进行约束,就会很大程度地削弱制度的实际操作性。
2、制度的制订者过于单一。企业制度的制订者往往是企业的管理者,企业的管理者在制订制度时容易过于强调机构的利益,希望员工规范言行,服从指挥,按照管理者的意志行事,很少考虑被管理者的立场和个体利益,这样的制度很难被大多数员工认同和接受。
3、制度更新速度过慢。制度建设的速度落后于企业发展的速度,许多制度存在的条件已经不存在,但制度却依然照旧,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企业制度需要配合企业的发展不断修订,只有符合企业当前实际情况的制度才能切实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如果企业制度长期没有得到更新,很多制度早已不实行了却依然存在,这些过期的制度会影响到企业制度整体的权威,从而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起到产生负面作用。因此,制度的制订工作绝不是一劳永逸的,还需要进行定期修订,才能始发挥长期作用。
二、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制度本身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而制度的实施行为是主观能动的,制度难以执行除了客观的因素外,也有其人为的主观原因。
1、制度执行缺乏严肃性。制度中的惩罚性条款往往很难得到落实,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制度执行者缺乏公心和责任感,或碍于情面,或存有心偏袒,对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二是执行制度不能持之以恒,热一阵,冷一阵,时间一长便对违规行为熟视无睹;三是制度的学习宣传不到位,甚至连执行者自己都很难把制度的详细规定说清楚,更何况是一般员工,早已将其抛之脑后。
2、制度执行缺乏权威性。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还容易出现“弹性过大、灵活性太多、原则性不够”的现象,对出现的问题自作主张、先斩后奏、明知故犯等行为。有观点认为制度遭到破坏,在多数情况下都是缘于领导者自己首先破坏制度。这一观点固然有失偏颇,但也不无道理。作为普通的员工或者管理者,他们迫于压力一般不敢违反制度,而只有领导者有权超越、甚至改变制度,因为领导即使违反企业的内部制度往往并不会因此受到处罚。若要维护制度实施过程中的权威性,需要领导者严于律人,起到表率作用。
3、制度执行缺乏监督考核。有的企业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公司制度完成发布,通知各部门组织学习,就认为大功告成。事实上,制度的落实过程如果缺少监督,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制度的执行情况需要有专业部门去考核,做到责任明确。而且监督考核机制需要切实可行,否则会适得其反。
三、如何提升制度执行力
1、制度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度是协调人与人关系的最有效手段,也是管理的最有效手段。所以企业制度不在于多,在于科学、规范,在于能够被更好地遵守执行。衡量的标准有四点:一是制订制度是否有明确标准;二是制度是否具有实用性;三是制度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四是与上级要求是否合拍。举个例子说明:假设三个人要分一块金币,如果由第一个人切金币并且又先挑金币,尽管你对切金币的人进行反复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很难保证他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如果我们从制度上这样规定,可以由你第一个切分金币,但是必须让其他两个人先挑。制度稍作调整,结果会怎样?他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尽量做到平均,因为一旦分得不均,吃亏的是他自己。检讨一下我们的工作方法,往往就像第一种分币法,热衷于把精力过多地放在空洞的说教和作指示上,对制度本身的缺陷却关注甚少,而这恰恰是制度难以真正落实的重要原因。
2、制度的制订程序要规范。既然是制度就必须规范,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凌驾或超越国家法律法规。但如何保证实现上述目标?这就要规范制度的制订程序,企业建立的各项规章制度是直接面对广大企业员工,这些制度都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和经济效益,制度的发布更应规范、透明。应遵循以下程序:(1)企业基层管理人员、专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共同制订制度初稿;(2)基层管理部门初审并修改;(3)专业管理部门审核并签署修改意见;(4)根据两级管理部门提出的修改意见修改初稿;(5)基层管理人员将修改后的制度报专业管理部门审批;(6)企业高级管理层审查,签署审批意见后的制度发布执行。只有按照规范的程序所制订规范的制度,才能规范各项管理工作,才能保护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才能避免以上各种问题的出现和发生。
3、制度的内容要量化。管理是一门通过别人完成任务的艺术。管理者水平的高低,不在于能否让高素质的员工把事情办好,更重要的是让素质一般的员工把工作做好,让每一位员工在执行同一项命令时,能够按照管理者的意识,把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好。这里所说的 “保质、保量、按时”就是一个量化管理的概念。我们在制定制度的时候,制度的内容就要量化,要让企业员工知道去做什么,到哪做,什么时间做,怎么做或做到什么程度。这些内容都要在制度里明确量化,这样才能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知道工作怎么干,工作标准是什么。这样才能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有的员工认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订的太多,不利于员工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企业十分赞赏有个性、有创造性特点的员工,企业的发展也需要许许多多有个性、有创造性特点的职工,企业才能健康地发展。但任何个性和创造性都必须有利于企业整体的利益,否则其个性越强,创造力越强,对企业利益的损害就越大。所以对于企业的所有员工,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制度来约束每一个人,只要你是企业的员工,你就必须接受,而且必须按现有制度来执行、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也就是说,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没有制度不管的人。制度的执行标准都一样,这也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一个保障。有了好的制度还要有规范的执行者,人的因素不可忽略,毕竟制度的执行、考核还是要由执行制度的人来完成,所以制度的执行者要一碗水端平,保证制度执行公平公正,才能真正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4、制度的考核要严格。有两个著名的管理学定律——酒与污水定律和木桶定律。酒与污水定律是指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污水和短木板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他苹果也弄烂。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惊人的破坏力。破坏总比建设容易,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间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毁坏掉。如果一个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即使拥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会有多少像样的工作成果。水桶定律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任何一个组织都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如何提高一个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不是光有完善的制度就行了,还要有严格的考核,管理制度一经公布,就对企业组织内部任何人都具有约束力,人人都要严格遵守执行,领导也不例外。只有领导以身作则,一旦有违反行为,同样接受处罚,坚决不搞特殊化,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制度建设才能真正得以贯彻实施与有效,企业的管理才能真正的提高。
5、制度的修改要及时。企业的制度建设需要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否则“污水和短木板”就会成为阻碍工作的瓶颈,妨碍企业的发展。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企业的发展及生产环境的变化不断地修订、完善各项制度。制度的修订要注意及时和定期。当设备更新改造了、当工艺流程发生变化了、当运行参数重新调整了,那么制度就要及时修订,操作规程就要及时修改,应急预案就要及时变动,巡回检查路线图就要及时重新制作,这就是制度的及时修订。总结一个阶段的工作时,就要对工作过程中发现的和检查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是执行力不够的要加强考核力度,是制度有缺陷、不完善的,要组织有关人员修订完善制度,这就是制度的定期修订。
科学、统一、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效力与决策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与生存能力。只有加强制度建设,克服企业制度在制订和实施过程中的难题,提高制度执行力,才能培养融洽、有序的工作环境,促使企业的健康发展与不断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