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时间:2019-05-14 22:34: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第一篇: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课程标准〗

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够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了解奴隶主阶级是通过军队、刑法的暴力镇压和思想上的礼仪教化等手段来统治人民的。

识读“周初分封略图”,提高识图能力,并注意古今地名(或简称)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观看西周分封制的模拟表演,学习组织历史短剧演出的方法,培养丰富的历史想像力。

通过参与设计“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等教学活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表达观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分封制”和“礼仪教化”,了解它们既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又是中国“尊祖敬宗的孝亲观念和德行”这一优良传统形成的渊源,从而加强孝亲观念。〖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说出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难点 理解分封制和礼仪教化的作用,学习设计西周的社会网络图。〖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周初分封略图”,实物投影仪。〖教学方法〗

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历史短剧演出法,小组竞争与合作法。〖板书设计〗

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一、西周的分封制

1.实行目的2.主要内容3.作用

二、贵族、平民与奴隶

三、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 1.军队和刑法 2.礼仪教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开始学习奴隶社会的历史,还记得中国的奴隶社会经历了哪几个朝代吗?(生答,教师板书)

统治者在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后,面临的最重要、最紧迫的大事就是如何巩固自己的统治。夏、商、西周都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当时的统治者究竟是如何管理广大的疆域、统治众多的臣民的呢?今天这堂历史课,咱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请一学生朗读课文“夏商西周时期„„”一段楷体字,然后悬挂“周初分封略图”。引导学生看图并指出西周的疆域非常广大,但当时的通讯和交通手段又极其落后。因此,要有效地管理如此广大的地区,特别是边远的地区,就一定要有一个适合的制度。周王在总结夏商统治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一种新的统治制度――分封制。

一、西周的分封制(板书)

师:在西周初年,周王实行分封制,大规模分封诸侯,形成了一个能对全国进行有效统治的控制网。那么,分封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制度呢?

实行目的(板书)

学生回答略。

主要内容(板书)

师:下面,我们请六位同学为大家模拟表演周王分封时的情景,其他同学边观看表演边思考两个问题:“周王对哪些人进行了分封?”“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投影)

学生课本剧表演2分钟。场景一:周王分封嫡长子;场景二:周王分封其余诸子;场景三:周王分封功臣;场景四:周王分封异姓贵族。对话主要内容:周王分封;受封者表示效忠)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略。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总结)周王对自己的儿子、亲属、功臣和异姓贵族进行分封;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叫做“授民授疆土”,同时还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就是诸侯必须接受周王的领导,要治理好自己的侯国和保卫周王;不仅周王能进行分封,诸侯也可以在侯国内进行分封;周王、诸侯等的地位由他们的嫡长子继承。

现在大家都很清楚了,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周王进行分封和受封者必须履行义务。(板书)同时,我们还知道了分封制是逐级进行的。

投影“西周分封制示意图”并适当讲解。引导学生识读“周初分封略图”,找出主要封国都集中在大河流域,而且这些诸侯国国名同今天的一些地名也有联系。之后,提问学生:“为什么主要封国都集中在大河流域?”

学生回答略。

作用(板书)

请学生齐读“通过分封制„„文化发展”一段,并用一句话概括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二、贵族、平民与奴隶(板书)

奴隶制社会的主要社会成员有贵族、平民与奴隶,他们组成了奴隶制社会的阶级结构。请同学们根据课本的有关内容分析和想像一下,贵族、平民与奴隶各包括哪些人?他们在当时各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分成四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第一至三组分别想像贵族、平民、奴隶的生活;第四组主要谈对这样的社会有何感想。时间2分钟,可以讨论,想像要合理,语言要精炼。(在学生发言时,注意用平和的语气纠正学生想像不合理处)

“贵族”:周王、诸侯、卿大夫、士都属于贵族。贵族管理国家和人民,可以对人民判刑甚至处死他们,但人民却不能这样对贵族。全国的土地和财富都是贵族的,贵族根本不用干体力活,这些都是平民和奴隶在做。

“平民”:被大大小小的贵族统治着、剥削着,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工作,却只能勉强维持生活,绝大多数都很贫困。但他们属于自由人,多少还有一点政治权利和私人财产,比起奴隶还是好一些。

“奴隶”:来源于战俘或犯罪的人,完全属于他们的主人,没有人身自由,没有丝毫财产,干的是最苦最累的活,吃的是最差又少得可怜的食物,所有劳动成果都归主人,是“会说话的工具”。被主人任意买卖、打骂,即使被随意处死了,主人也没罪。

“感受”:奴隶社会中,贵族残酷剥削、压迫平民和奴隶,贵族是统治阶级,奴隶和平民是被统治阶级,奴隶和平民过着悲惨的生活。但也正是平民和奴隶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

师:同学们谈得都很好。了解了贵族、平民、奴隶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情况后,下面我们一起来设计一幅“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具体要求请看屏幕。

(投影“设计要求”:①包括所有阶级;②区分出阶级地位;③各阶级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社会网络;④简明、美观)

四个组集中讨论和设计,3分钟后展示各组的成果。

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各组设计的示意图,并根据设计要求加以简单点评:各组设计得都不错,只是还有些粗糙,请课后各组认真加以修改,我们将把它贴在教室里。教师可展示自己设计的示意图供学生参考。

师:奴隶主贵族对奴隶和平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奴隶和平民也必然要进行反抗。在这种情况下,奴隶主又怎么办呢?

三、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板书)

在本目中,主要用谈话法和读书指导法进行教学。

军队和刑法(板书)

师(提问):建立军队的目的是什么?夏商西周统治者建立起强大的军队,目的就是对外征战和对内镇压平民、奴隶的反抗。当时,周王的常备军队就在14万人以上,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一支庞大的军队。

从夏到西周,都制订了非常严酷的刑法,而且越来越严密。那么,刑法主要是处罚哪些人的?为什么会是这样?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总结:从夏至西周,统治者制定的刑法主要是针对平民和奴隶的,而贵族犯法只要徼纳相当数量的赎金就可以免刑。这就叫“刑不上大夫”(副板书)。还有一句话叫做“礼不下庶人”(副板书),什么叫“礼”呢?

礼仪教化(板书)

师:大家还记得商朝灭亡的原因吗?

学生回答略。

师:因此,西周统治者非常注意吸取商代的教训,一方面通过军队、刑法对人民进行暴力镇压,但另一方面也非常注重教化民心,进行“礼”的教育,让人民驯服地接受统治。那么,到底什么是“礼”呢?请一个同学为我们读一下课文中的有关楷体字,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礼”指的是合乎尊卑等级身份。

由此可见,所谓“礼”,就是每个人只能做和自己身份相符合的事,也就是下级顺从上级、人民顺从统治者的统治。(副板书:顺从)这和今天我们通常所说的“礼”的含义一样吗?(学生举例说明古今“礼”的不同)

这种礼仪教化在当时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礼仪教化在当时起到教化民众、凝聚宗族、巩固统治的作用,有利于中华民族尊老观念、家族观念和亲情观念的形成。

教师可进一步小结:西周的统治者吸取商亡的教训,注意治民之道,系统地提出了“礼、乐、刑、政”一整套治民之术,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礼”和“刑”。西周的礼仪制度和暴力镇压互相配合,共同成为统治人民的手段。在西周,“礼”只适用于奴隶主阶级,“刑”则专门对付和镇压平民、奴隶,所以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谈通过今天这堂历史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时,教师在黑板上作简单的记录,如了解了分封制,学习了用示意图的方法表达观点,知道了一些今天地名的历史渊源等)

课后要求学生重点复习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并要求各组把“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认真设计、修改,第二天进行展示。

课堂练习略。

第二篇:夏商西周与中国国家性质演变

夏商西周与中国国家性质演变

丁浩植PB10013010

提要:

夏商西周作为中国文明的开始阶段,有着特别的地方。我们从考古学来看它们的历史,看中国特色的国家性质演变。我们现在需要一个中国特色的学说来解释中国的历史。

关键词:

夏商西周部落联盟国家封建制度中国特色

现在一般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始于夏王朝,司马迁在《史记》中本纪第二篇就是夏本纪,史载: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1] 从这一段记述中我们我们知道禹应当与黄帝是一个部落的。禹的儿子启结束了禅让制,开始了家天下。这也被认为是中国国家的发端和中国文明真正意义上的开始。日本人所认为的四千年中国文明就是从夏开始的。

中国古代典籍对夏的记述很多,除了司马迁的《史记》之外,五经中的《尚书》也收录了夏王朝的文献。如启讨伐有扈氏时所作的《甘誓》等。但是这些古籍最早成书也要到西周。[2]所以夏的历史存在很大疑问。部分学者认为夏的历史是周人的臆测(见参考资料3),甚至是周人为了为自己篡夺商的反叛行为辩护而编造了夏王朝的历史(见参考资料5)。而最让人疑惑的就是迄今为止没有文物可以直接证明夏作为王朝的存在。一般文明的佐证就是文字,而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毫无疑问就是甲骨文。而甲骨文是商朝的产物,而且喜欢夸耀战功和祖先的商人并未在他们的甲骨或青铜器上记述有关商汤灭夏的事件。所以从考古学上看,关于夏王朝的历史都是可疑的。

但是夏王朝的存在是毫无疑问的。1959年在河南发现的二里头遗址经碳十四测定可以确定大约在1850BC—1520BC(数据取自参考资料6)。这个大约与夏王朝的中后期同时。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宫殿群。从其规模上看,学者大都认为这是都城性质的遗址。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在夏王朝时期,中国中原地区的确有一个农业发达,建造手段高超的国家或具有国家性质的部落联盟存在。夏王朝的存在应当是毫无疑问的。但它的真实历史还是一个谜。

夏王朝之后就是商王朝,史载商王朝的先祖契在舜帝时代是司徒,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于是“契封于商”[3]。商的国号应当也是由封地而来。关于商王朝,其存在毋庸置疑。民国十八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在河南安阳的发掘将那个辉煌而独特的王朝展露在人们面前。西方人认为商王朝是来自西亚的文明,他们认为商青铜器上的某些纹饰,如螭龙,饕餮等,是来自西亚的纹饰。对此,李济先生在安阳发掘报告中讽刺地翻译并引用了西方一位学者的话:“这问题好些方面尚不可解,尤其不明了的,是假如那些铜器真正是周朝的话,那时代要比

西伯利亚兽形装饰的盛期要早好些时候,何以反受了北方的影响咧。”[4]更何况那些纹饰不是周朝的,而是更早的殷商的。安阳殷墟发现了大量甲骨,和部分的陶器青铜器。据后来的统计和研究,甲骨片存世约15万片[5],约有4500个字,其中已辨识三分之一[6]。这证明商王朝已经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成熟的文字体系,而同时这种文字体系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文字的使用,人们交流的信息量大幅增加。交流的增加也促使社会发展。同时青铜器的使用使生产力大幅上升。可以说,商王朝是一个真正的国家,一个进入青铜文明的国家。

对于夏与商的关系,各方有不同意见。居司马迁的《史记》,夏商两个部落应当同时存在[7]。夏大约分布在伊洛地区,而商大约在黄河下游靠近海的地方。[8] 但夏王朝时,商是臣服与夏室的。商汤甚至被夏桀囚禁过。但是很多学者认为这是周人根据自身和商的关系臆测的。(见参考资料5)居史书记载禹时万国来朝。由此可以认为,禹时,夏后氏至少是部落联盟首领。而从二里头宫城的规模来看,夏所实际可以掌控的领土应当有一定规模,比原先部落时代所控制的范围要大的多。同时,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有海贝,[9] 说明夏至少与海边的部落交易过。从夏的活动范围和贸易范围来看,夏与商应当发生过接触。史书上又有着有虞氏收留少康的记载,说明当时“共主”的地位并不如后来商和西周的“共主”们的地位。由此可见夏和商的关系可能并不是史书上所说的那样是君臣关系,很有可能是夏与商是两个并行发展的部落联盟,开始夏大于商,尔后商所统领的联盟逐渐蚕食夏所统领的联盟,最后夏为商所灭。商灭夏可能不是以臣弑君,而是一场争霸战。

至于西周,自西周开始,中国进入完全的“信史时代”。也就是说史书上对西周的记载大部分是可信的。从史书上看,西周是一个来自西北的部落(据史记说是从中原迁至西北)。周朝青铜农具使用比商代更为广泛,西周的青铜器较商代没有太多变化,但纹饰有变化。同时从出土的青铜器上看,西周鼎上的铭文更多[10],其中最为著名的因该就是毛公鼎了。同时青铜器的种类也变多,用途更加丰富。其中就有青铜乐器,如编钟等。[11]在西周中国的青铜文明达到了顶峰。同时铁器也在西周晚期出现,1990年在虢国贵族墓地中发现了一柄玉柄铜芯铁剑,被确认为中国人工冶铁第一件。铁器的出现标志着生产力的大幅提升。也标志着天子可以控制的地域更大。同时西周出土的陶器更加精致,而瓦也开始使用。同时,从西周出土的文字载体看,西周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体的转变。[12] 文字逐渐从描形的“画”,转变为表意的“字”。文化开始丰富起来。

对于西周和商王朝的关系,史书上记载的很清楚,而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证明了周灭商。商王文丁曾命令周人首领季历自杀;商王纣下令杀死九侯让周文王很不满;而周文王本人也曾被囚禁过。这说明商王对诸侯的控制比夏时期要强很多。商王已经不再是一位部落联盟首领了,他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下共主。商可以说是首次做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周作为商的臣属,联合了一些不满殷商统治的诸侯国,推翻了商的统治,这是以臣凌君,对于鼓吹君权天授,君权神圣的西周王室是一个污点。这也不难理解有学者怀疑商汤灭夏是周人杜撰来为自己遮羞了。

对于西周的国家形态,是很明显的封建制。领主和封臣之间的权利与义务

也得到了明确,虽然这时王权已经得到了强化,周公封侯时一半诸侯是周天子的同姓。但天子并不是拥有绝对权力的,封建制度束缚的不仅仅是下级,还有上级。史载周宣王试图决定鲁国的继承人,但遭到诸侯反对,结果他“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13]。它的另一个著名政策就是宗法制。这让王权的继承有了法理上的依据。

夏商西周三代,夏王朝大概是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部落联盟。在商王朝建立之前,夏与商更像邦联,他们是松散的组织,王权和诸侯的权利相近,王在此时更像霸主的角色。而到了商王朝建立,商王对诸侯的控制力明显增强了,此时的商王朝是封建制的雏形,但封建制度不成熟,而且没有宗法制的保护,导致诸侯离心以及长时间的“兄终弟及”制导致内耗。到了西周,封建制正式确立,并且有宗法制的保护,封建制度才得以昌盛。带宗法的封建制度的确立,让人们自觉的保护这个制度,周幽王曾试图破坏宗法制,但遭到了诸侯的一致反对,并最终身死。

从历史和考古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封建制度直接脱胎于氏族部落。自夏之后,中国的封建制度不断的得到完善。这和西方国家形态演变和马克思历史观都是不同的。中国自始至终没有经历过奴隶社会,中国的封建制度脱胎与氏族部落而不是奴隶社会。由此可见,中国是独特的,我们应当搞一套中国特色的历史观。

注释

1:汉司马迁《史记》夏本纪

2:《逸周书·度邑》

3: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

4:原文是来自Boravka,P88 本文翻译引用自《国立中央研究院安阳发掘报告(一、二、三期)》中李济先生所撰的《殷商陶器新论》

5:数据引自胡厚宣:《八十五年来甲骨文材料之再统计》,《史学月刊》1984年5期;《90年来甲骨资料的新情况》,《中国文物报》1989年9月1日

6:数据来自中国社科院网站

7:据《史记殷本纪》,“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

8:据《国语》,“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以及二里头遗址和殷墟遗址及黄河改道历史。

9:杜金鹏许宏《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10郭沫若《西周金文辞大系》、11: 郭军林《中国青铜文化》时事出版社 2009.1 ISBN: 978780232199

112:见孙鹤曾广开《秦简牍书与西周文字的传承关系》

13:柳宗元《封建论》

参考资料:

1,汉司马迁《史记》

2,西周《逸周书》

3,Sarah Allan.The Shape of the Turtle: Myth, Art and Cosmos in Early China.纽约州

立大学出版社.1991年.ISBN 978-0791404591(英文).4,东周孔丘《尚书》

5,李宏飞.“夏商世系探索”.《甲骨学110年:回顾与展望——王宇信教授师友

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11月1日 6,杜金鹏许宏《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7,傅斯年等《国立中央研究院安阳发掘报告(一、二、三期)》北平民国二十年六

8,胡厚宣:《八十五年来甲骨文材料之再统计》,《史学月刊》1984年5期;《90年

来甲骨资料的新情况》,《中国文物报》1989年9月1日

9,郭军林《中国青铜文化》时事出版社 2009.1 ISBN: 9787802321991

第三篇: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课程标准】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标解读】

宗法制和分封制:应该掌握宗法制实行的目的、宗法体系的内容、宗法制的作用、维护宗法制的工具;分封制的目的、对象、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分封制的作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认识宗法制和分封制是古代西周基本的政治制度,从而得出关于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的结论:家族血缘关系与国家政治权力相结合。

【考试大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知识梳理】

一、夏商政治制度

1.夏朝:出现公共权力

2.商朝:内外服制度

(1)内服:。

(2)外服:。

二、西周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1.目的: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西周修改了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实行分封制。

2.对象:是分封的主体,还包括、以及等。内容:是土地和人口,主要是土地。

3.周王与诸侯的关系: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比较密切,臣属关系更加明确。诸侯国的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诸侯国的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4.作用:

①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周王确立了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的等级序列。

5.弊端:地方势力强大,影响了周王权力的集中,后导致国家分裂。

请思考1:分封制和内外服制度有何不同?

(二)宗法制

1.目的:

①主要:巩固形成的统治秩序。

②直接:解决贵族之间在、和的矛盾。

2.概念: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亲族内嫡庶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3.特点:是最突出的特点;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周天子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等级森严。

4.作用:

①保证了贵族特权,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②影响深远,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5.与分封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其区别在于,分封制是一种国家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是以家族血缘为基础的政治制度。

请思考2:什么是宗法制度?

(三)礼乐制度

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家庭血缘关系和国家政治权力相结合,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2.以宗法制为核心。

3.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互为表里,紧密结合。

4.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思维拓展】

1.概括西周宗法制的特点,分析其实质以及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①西周宗法制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用来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制度。

②在宗法制度下,通过大宗对小宗的层层分封,形成庞大的宗族网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宗法制实质上是一种等级制度。

③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2.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祭祀、占卜)

②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的政治结构。(宗法制)

③最高统治集团尚末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诸侯国有一定的统治权)

目的:巩固周的统治,以藩屏周。

内容:

1.周天子将土地封给: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周天子

2.被分封诸侯的义务:服从,纳贡,提供军赋力役。

3被分封诸侯有权在诸侯国内实行再分封。在诸侯国内可设官员,建立武装,征赋役。意义:

1:起初起到加强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周享国800年)

2:后期:诸侯争霸,王权衰微,分封制逐渐瓦解。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从目的看,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从具体做法看,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从本质上看,分封制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它属于上层建筑,主要是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但次要矛盾有时也居主导地位。分封制作为我国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井田制这一经济基础上的。实施分封制的意义有:⑴它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周王朝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⑵分封制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周王室用权力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⑶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社会历史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使奴隶制经济有了繁荣的基础。⑷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

第四篇: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课程标准】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解读】

宗法制和分封制:应该掌握宗法制实行的目的、宗法体系的内容、宗法制的作用、维护宗法制的工具;分封制的目的、对象、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分封制的作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认识宗法制和分封制是古代西周基本的政治制度,从而得出关于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的结论:家族血缘关系与国家政治权力相结合。【考试大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知识梳理】

一、夏商政治制度

1.夏朝:出现公共权力 2.商朝:内外服制度

(1)内服:。(2)外服:。

二、西周政治制度(一)分封制

1.目的: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西周修改了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实行分封制。2.对象: 是分封的主体,还包括、以及 等。

内容:是土地和人口,主要是土地。

3.周王与诸侯的关系: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比较密切,臣属关系更加明确。诸侯国的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诸侯国的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4.作用:

①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周王确立了 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的等级序列。5.弊端:地方势力强大,影响了周王权力的集中,后导致国家分裂。

(二)宗法制 1.目的:

①主要:巩固 形成的统治秩序。

②直接:解决贵族之间在、和 的矛盾。

2.概念: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亲族内嫡庶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3.特点: 是最突出的特点;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周天子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等级森严。4.作用:

①保证了贵族特权,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团结。②影响深远,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5.与分封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其区别在于,分封制是一种国家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是以家族血缘为基础的政治制度。(三)礼乐制度

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家庭血缘关系和国家政治权力相结合,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2.以宗法制为核心。

3.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互为表里,紧密结合。4.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思维拓展】

1.概括西周宗法制的特点,分析其实质以及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①西周宗法制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用来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制度。

②在宗法制度下,通过大宗对小宗的层层分封,形成庞大的宗族网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宗法制实质上是一种等级制度。

③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2.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祭祀、占卜)②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的政治结构。(宗法制)

③最高统治集团尚末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诸侯国有一定的统治权)【走进高考】 例1.(08北京卷,12)下列对夏、商、周三朝都城位置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在今天陕西省的境内 B.都在关中地区

C.都在今天河南省的境内 D.都在今天的黄河流域

解析:D。夏朝都城几经变更,商朝都城曾经五次迁都,周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所建立,定都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称东周,夏商周都城无论怎么变迁,但都位于今天的黄河流域。例2.(08上海历史,A组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解析:A.“封建”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以藩屏周”是“拱卫周王室”的意思,因此这句话指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

例3.(2006广东,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摘自《礼记》

材料二 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干饭类食品;羹:有浓汁的食品)

----摘自《礼记》

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燕通宴)----摘自《周礼》

材料三 羹之有菜者用枝,其无菜者不用枝.(枝;筷子)----摘自《礼记》 材料四 考古发现的战国以前的餐叉

据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

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不得直译和摘抄原文)(13分)答案:

本题要求考生从两个层次回答问题。

第一层次信息:宴饮时,按身份(等级)分配食品;食具有筷子;食具有叉子;食品的摆放有一定的规定;食具的使用有一定的规矩;饮食行为有礼仪要求。(8分)

第二层次信息:饮食之礼起到加强宗教团结,沟通社会关系的作用;周代已经形成一定的饮食礼俗;饮食礼俗体现了等级有差,贵贱有序的思想。(5分)【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周武王分封的同姓诸侯中,位于最北面的是

A .燕国 B .齐国 C .楚国 D .晋国 2.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 A.“周王---卿---诸侯---士”的等级序列 B.“周王---诸侯---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C.“周王、诸侯---卿---士”的等级序列 D.“周王---诸侯---士---卿”等级序列

3.西周建立后,周天子分封诸侯国,其中齐国是姜尚(传说中的姜子牙)的封地,姜尚属于受封的

A.周天子的亲属 B.功臣 C.先代的贵族 D.归附的部落首领 4.《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①周的封国中,周王亲属做诸侯的居多;②利用血缘纽带跟分封制度相配合,团结同姓贵族; ③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④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功臣和先代贵族。A.①②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④

5.依据西周的礼制,天子殉葬用九鼎,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诸侯墓中出现九个鼎的现象,这说明

A.贵族生活更加腐化 B.当时人们更迷信

C.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D.当时青铜铸造业更发达 6.《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初分封制

D.西周末王室衰微 7.对西周宗法制的作用认识正确的是①有助于解决贵族之间的各种矛盾 ②巩固了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④有利于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⑤保障了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8.观察右上图片,可获得的信息是①西周是中国青铜时代的全盛时期②西周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严密的礼制与刑罚制度③反映了西周等级森严的礼制④周礼以宗法制为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9.宗法制的核心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大宗、小宗制 C.礼乐制度 D.世卿世禄制

10.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1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赵姬请逆盾与其母„„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又《襄公二十三年》记载:“季武子无适子(嫡子),公弥长,而爱悼子,欲立之。”《孔子家语·曲礼公西赤问》:“公仪仲子嫡子死而立其弟。”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

C.郡县制度 D.监察制度

12.(03上海历史2)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

A.夏人后裔 B.商代遗民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 13.(2006年上海)《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梨

14.近十年来,家谱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受到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除正史、方志、考古资料以外最重要的资料来源。家谱取得这一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它 A.记载了某一家族兴衰荣辱 B.能弥补正史缺载方志粗疏的缺陷 C.增加了历史材料的种类数量

D.能起到凝聚社会群体力量的作用

15.(2007上海历史)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A.自然的崇拜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

二、非选择题 16..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28分)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周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摘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摘自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四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中书省直接管辖的地区)。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叙述了哪一历史现象?“周天子弗能禁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建立后地方行政制度有什么变化?作者对于这种变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6分)

(3)材料三中“一切收了”具体指哪些措施?作者对此有何看法?(10分)

(4)材料四中的“腹里”指哪些地区?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4分)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ABBAC CDAAB 11—14.BBCBD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 17.(1)历史现象:周初实行分封制,刚开始诸侯与周王关系密切,后来疏远,诸侯之间争战,周王权威受到挑战。(4分)主要原因: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分封制崩溃,诸侯国后来成为独立的小王国,力量强大后与周王朝抗衡。(言之有理,酌情给分。)(4分)(2)变化: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2分)基本态度:肯定了郡县制有利于秦朝的统一。(2分)(3)措施:中央派文官做知州,设通判监察,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审核,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掌握等。(8分)看法:防止地方割据取得了成功。但是导致地方财政军事力量削弱(或积贫积弱),造成外族进攻时的失败。(2分)(4)腹里:河北、山西、山东。(2分)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和颁发;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关。(2分)

第五篇: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所说的这一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对于这节课我的教学设想,首先来解读下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教材地位与作用方面,本课是关于奴隶时期政治制度的学习,突出了早期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是本单元的开篇章,对就本单元古代政治制度的主题探究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开篇点题的作用。它共由三个子目组成,分别是从禅让到王位世袭,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结合教材的分析及课标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维度: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掌握夏商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主要内容。

2、通过评价分封制与宗法制对西周强盛和衰弱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通过总结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讲练结合,运用多媒体,解剖材料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方式,培养分工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活学活用和实践检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历史的源远流长,使学生进一步确立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的理念,产生民族自豪感。

2、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到周武王广泛推行分封制是为了巩固本国统治的需要,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人高超的政治智慧。

关于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根据课标要求,我把分封制与宗法制作为本课的重点。

再看难点,根据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是他们的历史抽象能力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尤其是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这一块不易理解。所以,我把本课的难点确定为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下面我来谈谈学情分析和教法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从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特征来看,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反应敏捷,且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一些基础知识可以通过预习解决,着重突出重点和难点的分析。但历史教学不能过度强调逻辑分析,还要注重历史学习的主动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根据教材与学情的分析,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编写导学案,引导学生思考分封制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基本内容。

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

4、通过“教”、“学”、“放”、“收”突破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我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两个

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列出材料,提出问题,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知识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

教具方面因为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以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

接下来我就谈谈我的教学构想。我的教学构想分为导入,正体,尾声三个部分。

我将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吗?请哪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通过讲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出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这一概念,从而自然的导入新课。接下来是新课学习部分,根据新课子目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分三幕进行。第一幕从禅让制到世袭制

关于从禅让制到世袭制的学习。我会提问:大家看过电视剧《汉武大帝》吗?知道继承汉景帝皇位的人是谁吗?对,是汉武帝刘彻继承了汉景帝的皇位。然后我会运用多媒体电视剧《汉武大帝》的片段,让学生看到汉武帝刘彻继承了汉景帝的皇位,加深学生的认识,再接着讲解: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由儿子继承父亲的皇位而执掌朝政,这种制度就是王位世袭制。那么王位世袭制是怎么产生的?它与原始社会的禅让制有什么关系?带着这些问题让学生们仔细阅读教材,并找出相关答案。

接着是本课的主体部分,即第二幕分封制与宗法制我之所以将这两块结合在一起讲是为了最后突出二者互为表里的关系。

首先讲述分封制,我将会用多媒体课件打出西周分封诸侯分类示意表,从大屏幕上打出的西周分封诸侯分类示意表中可以看出,有三种人被周王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即同姓王室贵族、立功的异姓贵族和先代贵族的后裔。这些人在做了诸侯后对周王朝的统治起了什么作用呢?是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还是削弱了周王朝的统治呢?请同学们看教材和相关资料,然后就这一问题进行辩论。最后我总结指出: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周王室力量是否强大,与诸侯国势力强弱成反比。第二,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对周王朝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明显地削弱了周王室的统治,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那么,不知大家在学习“西周的分封制”时注意到没有,周王与被分封到各地做诸侯的同姓(姬姓)贵族之间是有血缘关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对周朝同姓贵族政治地位的高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实际上,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亲疏不同的家族结构,构成了当时另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接下来进行历史剧表演:请六位同学上讲台,分别扮演周王的嫡长子和次子、诸侯国君的嫡长子和次子、卿大夫的嫡长子和次子,然后一起表演一个历史短剧,剧名是“周王室的嫡长子与次子的对话”。目的是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由我来总结西周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及大宗、小宗的关系,为了使同学们能更直观地了解宗法制所构成的一个庞大宗族网,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周宗法制示意图。最后结合教材,对这两种制度的主要内容,结果意义进行归纳分析。通过绘制表格说明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异同及关系。最后总结: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它们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维护了西周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与稳定。

至于第三幕早期政治制度,这是本课的难点部分,需要做到精讲,配合学生的多练。这部分实质是对前面几项政治制度特色的归纳与剖析,所以在讲的过程中,我结合前面的知识点,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步步引导,层层深入。利用原始材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引导学生得出特点之一,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等等。

关于板书设计,我采用的是提纲式,直观形象,重点突出。以实现对本课主要内容的回顾与巩固。

最后我再简要说一下我的教学预反思: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希望通过做导学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真实感受历史;通过多则材料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使教学目标在本课中得以实现,最终提高课堂效率。

下载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夏商西周的社会救济教案

    夏商西周的社会救济教案 夏商西周的社会救济 (教案) 【高考导读】此考点在复习时要注意归纳青铜时代的特征以及夏、商、西周经济发展的特点。 知识点1 农业和畜牧业 (1)地位:三代......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高一历史LS-13-01-01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导学案 编写人:朱小敏审核人: 高一历史组时间:2013-8-25 班级:__________组别:__________组名: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我将从说教材和教学立意、说教学过程及其方法和策略两部分展开。 一、说教材和教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第1课 课题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整体设计 【课程标准】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政治......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的第一课,由“从禅让到王位世袭“、”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维持的宗法制“三个子目组成,介绍了......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教学目标 : 1、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以及世袭制、分封制的建立情况。 2、在阅读、判断、讨论、交流、探索中享受学习。 3、认识到“得民......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说课稿

    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一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课型属于新授课,我将从教材分析......

    夏商西周的文化

    第四节 夏、商、西周的文化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甲骨文和金文;夏商历法成就,夏商天文记录;商周医药学、生物学与地理学;《尚书》,《周易》;商周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 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