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海南专家:绩效工资改革势在必行
苏海南:绩效工资改革势在必行一刻都不能拖
(人民网10月9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日前经国务院批准开始在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单位以及其他事业单位实施。记者采访了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对事关众多职工切身利益的绩效工资改革做了解读。
要把“公益性服务”作为绩效考核总标杆
记者:绩效工资改革应如何在“公益性、公平性和专业性”之间做出考量和平衡?
苏海南:此次绩效工资改革一定要把“公益性服务”作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总标杆,这也是公益性事业单位和企业最根本的差别。绩效工资改革首先要把握好“公益性服务”这面旗帜和总标杆,然后再按照事业单位的不同专业性去选择绩效指标并衡量。整个绩效管理工作要由领导、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职工等共同参与,集思广益,这样就能够把公益性、公平性和专业性有机结合起来。
大家知道,事业单位大体分为三类,这三类单位应该有不同的绩效指标和考核标准。第一类是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基本都参照公务员管理,因此他们的绩效考核应参照公务员绩效考核体系并结合自身实际细化执行;第二类是经营开发类事业单位,这些单位许多已改制为企业了,所以应参照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执行;第三类是公益性事业单位,比如教育、医疗卫生、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等事业单位,这些单位就必须把“公益性服务”作为绩效考核的总体目标。这些单位也是本次实施绩效工资的主要范围。
记者:有些医疗机构带有盈利性质,许多医生的奖金、收入会与经营收入挂钩,如果以“公益性服务”作为总的改革目标,那么医生的收入是否会减少?应该如何考量医生的绩效呢?
苏海南:我认为,公共卫生医院医生的绩效工资应该由政府财政拨款,而不是从病人那里得到。据我所知,现在已经有一些医院把“病患者人均就医费用下降”、“治愈率”、“病人满意度”等指标作为医生绩效工资的考核标准,我认为这是值得提倡和推广的,这就是正确把握了公共卫生医院绩效考核的公益性服务方向。这次改革应该努力改变过去那种从病人身上挣钱的状况。
绩效工资有关实施细则将很快出台
记者:人社部的细则大约什么时候能出来?
苏海南:10月1日,公共卫生、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实施,其他事业单位明年1月1日开始全部实施,因此,有关方面在抓紧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我估计应该快出台了。
记者:绩效工资考核的规则应该由谁制定、怎样制定一直是最受职工关注的一个问题。比如说,秘书工作可能就是收发文件、上传下达、抄抄写写,怎么对他考核是合理的?再比如教师工作,是以学生的评分为主还是以科研成果为主?
苏海南:这是一个非常复杂、非常具体的问题。在进行绩效工资改革建立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制度的时候,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就是参考现代绩效考管理理论和方法来做。具体来讲,首先,各个事业单位应追求的总体目标必须在绩效考核指标中体现,即围绕本单位公益性服务选择确定单位层级的绩效指标,然后再把这些指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部门再根据本部门的具体业务和具体情况,将这些指标分解到各个岗位和职工。各个岗位的绩效指标有的可以和本单位层面的绩效指标对接,比如教师、医生岗位的绩效指标,而有的岗位的绩效指标则只能间接支持单位层面的绩效指标,比如秘书工作。
医生的考核可以根据“病患者人均就医费用稳定或下降”、“同类病复诊率降低”、“病人满意度”等来考核,秘书就是要把自己岗位相关职责做好就可以了。老师可以把学生的满意度作为绩效指标之一,但不宜占较大权重,要围绕教学质量数量设置其他更重要的指标。绩效指标和考核标准应该由事业单位组成的绩效委员会或类似机构来制定,其中应有职工代表参加。
绩效工资改革总体公平能保证
记者:在各部门制定考核细则的时候,能确保公平吗?
苏海南:因为国家关于实施绩效工资的原则和政策是强调公平的,各有关部门出台和细化的措施也是维护公平的,各事业单位实施中只要是严格按照原则和政策办,并坚持公开透明,多听取职工意见,就可以保证公平。但具体到每一个单位,由于管理者素质有差别,执行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上级、领导、职工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去解决。
记者:为什么绩效工资改革不能再拖了?
苏海南:第一个原因是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已经两年多了,其中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已经实行,绩效工资还没有实施,因此不能再拖了。第二个原因是部分事业单位乱发津贴、补贴,需要进行清理整顿,以规范分配秩序。第三个原因是教师和基层公共医疗系统的职工工资偏低,比如按照《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待遇要与公务员工资水平相当,这几年公务员工资改革水平提高了,但教师的工资还没有跟上。
记者:教师的绩效工资改革实施的比较早,但是有些地方政府没钱是教师待遇上不去的一个重要原因。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苏海南:是有这种情况。但现在不一样了,按照中央有关精神,现在是省管县,财政省级统筹。也就是说,如果县里有钱县里就自己出这笔钱,如果县里没钱省里就出这笔钱,如果省里钱不够,中央财政给予支持。因此,从总体上看,资金是有保障的。当然,关键是要逐级抓好落实,如果落实不好还会出问题。
第二篇:县级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改革
附件3 **县县级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改革
实 施 方 案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我县县级公立医院分配制度改革,根据《黑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
(二)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内部分配机制。
(三)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体现医务人员技术服务价值,收入分配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作出突出贡献等人员倾斜,适当合理确定差距比例。
二、实施范围和时间
按国家规定执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医院(以下简称“医院”),在职在岗工作人员从2014年9月1日起实施绩效工资。
三、清理核查津贴补贴 医院实施绩效工资与规范津贴补贴结合进行。全面清理核查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外发放的津贴补贴和奖金,摸清收入来源、支出去向、帐户情况和津贴补贴实际发放水平,坚决取消资金来源不合法、不合规的项目。清理核查工作,由县人社、监察、财政和审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实施。
四、绩效工资的组成和结构比例
绩效工资由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组成,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基础性绩效工资与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例。
五、绩效工资总量的核定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和卫生部门综合考虑医院人员结构、岗位设置、事业发展、经费来源、收支情况等特点和因素,于每年年初对医院预算进行审核,其中人员经费(含绩效工资)支出不得超过医院业务总收入(医疗服务收入和财政补助收入)的40%;依据已审定的医院预算,确定医院绩效工资总量。
2006年7月工改时,原津贴比例按国家规定高出30%的部分,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即2006年6月所有在职人员原津贴40%与30%的差额全部纳入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量)。
六、绩效工资的分配
(一)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工资标准由医院自行确定,实行按月发放。
(二)奖励性绩效工资由职务津贴、月度奖励绩效工资和年末奖励绩效工资组成。
1.职务津贴体现医院管理层的岗位职责与管理难度,按医院管理层级自行确定发放量,按月发放。
2.月度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根据医院管理方案,按工作量、效率、成本控制、医疗质量、服务水平及患者满意度等综合考核,实行按月预发。
3.年末奖励绩效工资则根据全年劳动效率、劳动纪律、安全生产、医德医风、医疗纠纷及患者投诉等综合考核后,按等次于次年1月发放。
(三)医院领导班子的绩效工资,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范围内,由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医院目标考核结果统筹考虑确定发放。医院领导班子与本单位工作人员的绩效水平要保持合理的关系,最高不得超过在职职工当年平均绩效工资的4.0倍。
七、离退休人员的生活补贴
离休人员的生活补贴水平按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审计厅《关于解决离退休人员待遇有关问题的通知》(黑纪发【2009】42号)精神执行;退休人员补贴标准由县人社局、县财政局确定。绩效工资不作为计发离退休费的基数。
八、相关政策问题
(一)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医院要完善内部考核制度,根据专业技术、管理、工勤等岗位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在分配中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一线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
(二)要根据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分配办法由医院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由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之后,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在本院公布。
(三)医院原工资构成中津贴补贴的合理部分全部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按本单位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执行。
(四)在核定岗位数额内的编外聘用人员的基本工资,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指导下,由医院按照工资政策予以核定。其绩效工资与正式职工一样实行同工同酬。
(五)凡考核合格及以上的,可全额享受基础性绩效工资;基本合格的其下一基础性绩效工资按60%发给;不合格的,不享受基础性绩效工资。
(六)经批准派出学习、培训的工作人员,考核合格以上的,享受基础性绩效工资的100%。
(七)新聘人员、调入人员,凡按规定办完编制、人事相关手续的,可从当月起执行单位同条件人员的基础性绩效工资。
(八)工作人员病假、事假、婚、丧、产假工资的发放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九、经费保障和财务管理
(一)医院实施绩效工资后,离退休人员所需经费,按财政补偿机制安排,所需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其中,编外聘用人员(未在人事、编委部门办理调动手续的人员)退休纳入社保机构管理。
(二)规范医院财务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财政、审计部门不定期地对医院进行检查、审核。
十、有关要求
(一)县直各有关部门要统筹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和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要及时研究和妥善处理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确保绩效工资平稳实施。
(二)县直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工作指导,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检查工作机制,严格把握政策和程序,指导和督促医院严格执行绩效工资的有关规定。
第三篇: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
【摘 要】国务院决定明年1月1日起,全国所有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一石激起千层浪,千千万万事业单位职工对绩效工资的关注度空前高涨,但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是,实行绩效工资后我的工资能涨多少。这也难怪,自公务员工资水平大幅度提高后,早就听说事业单位也要涨工资,大家都卯足了劲期待事业单位新的工资改革方案。毋庸置疑,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后,职工平均工资水平肯定要比以前高,但将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简单地理解为涨工资,显然有偏颇之处。因此对即将到来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我们应理性看待。
【关键词】绩效 工资 考核绩效工资与绩效考核挂钩
实行绩效工资后,工资肯定会有变化,或者明确地说工资水平肯定会有所涨,但具体到每一个来说,能不能涨,涨多少,是和这个人的绩效考核结果直接挂钩的。就是说通过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综合评价得分高者,其绩效工资就高;相反,绩效考核综合评价得分低者,其绩效工资就低。可见,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后,每个职工所拿到的绩效工资不是哪个部门提前制定的,而是在本单位内通过自己的劳动和付出挣得的,本单位的绩效考核结果是本人能够获得多少绩效工资的直接依据。明确绩效考核的对象
当前事业单位基本上实行的是档案工资,即职工的工资水平都是由人事部门按照每个人的学历、工龄、职级、职务、职称等条件事先确定好的,然后由财政部门按月以工资册的形式发放给职工个人。在实行一年一度的年终考评时,程序无非只有三个:一是个人从德、能、勤、绩几个方面作自我总结,填写固定的年终考评表;二是进行民主测评,测评指标分优秀、合格、称职、不称职等几个级别,职工之间相互划票;三是单位给每位职工做出评价,这种评价往往是千篇一律:“×××同志在一年的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较好地完成了自己应承担的工作任务……该同志善于团结同事,凡事不斤斤计较,大局意识强……”,对其缺点的评价也往往是一句话带过:“该同志总体表现是好的,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工作主动性不强、学习不够等,希望今后能够改进”。事业单位现行的这种考评方式基本上与职工的工资高低无关,考评过后,工资该是多少还是多少,年终考核唯一与个人工资有联系的,就是职工不参加考评者或考评不合格者其档案工资不能正常递增。
实行绩效工资后,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与传统意义上的年终考评截然不同,按照绩效考核的要求,上述考评结果几乎是没有用的。绩效考核没有必要对每个人的德、能、勤、绩等作全面地系统考核,特别是德、能、勤这些主观评价性较强的指标事实上也是不可能考核出来的。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对象主要是职工的工作表现,即一个事业单位职工在他的特定岗位上、在他应尽的职责范围内所做具体事务的工作表现。作为一个事业单位,要对职工进行绩效考核,并不需要考核他的全部,而只考核这个职工在自己的岗位上的工作表现,这里的工作表现有两层含义:一是这个职工所做的事情是否与本质工作相关,是否与单位追求的目标相一致;二是这个职工所做的工作对单位要实现的目标有多大的贡献。如果一个职工所做的工作虽然与单位追求的目标相一致,但所做的贡献较小,如出工不出力导致效率低下或没有按要求完成既定任务,那么他的工作绩效就小。当然,由于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核心与企业绩效考核核心有本质的不同,它以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为主,追求的是社会效益,且不同工作性质的事业单位考核标准千差万别。正确理解绩效考核的目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必然产生绩效工资,但任何时候绩效工资的高低都只是手段,绩效考核的真正目的却不在此。大家过度关注改革后的工资高低大多是从个人的利益角度出发,或是对此次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缺乏深入的认识。2009年9月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解读“绩效工资制度”时就曾表示,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不是简单的涨工资,而是要同事业单位规范津贴补贴相结合,同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机制相结合,是建立一种新的机制和制度。笔者理解,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下的绩效考核,其目的主要有三个:(1)帮助职工改进工作方法和技巧,促进职工绩效的提升。绩效目标设定后,对目标落实的过程进行指导、监督及对考核结果进行反馈是必不可少的,指导、监督、反馈的过程其实就是帮助职工学习改进的过程。作为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来说,似乎更应该把精力放在过程的指导上,经常甚至每天到职工的岗位上进行观察,定期听取职工的汇报,与职工本人或其所在的科室负责人谈话沟通,及时发现职工在完成绩效目标时表现出的不好的行为,并坦诚布公地进行交流,最终保证职工的工作绩效不断提升。考核结果的反馈也非常关键,反馈不是简单地将考核结果告知给职工,重点在总结,对好的经验、好的做法要表扬、鼓励,对不理想的考核结果甚至负面的考核结果要分析原因:是由于责任心不强造成的?还是由于工作能力不够造成的?还是由于工作方法不当造成的?原因找出来,才能有效解决问题。需要强调的是,分析原因不是指责职工,而是帮助职工下一步改进和提高。
(2)为人事决策提供依据。这里的人事决策仅指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岗位调动、交流、职位任免等。大量事例证明,事业单位中工作绩效不高,除由于职责分工和协作方式不当外,多属于工作人员个人的问题,如与工作岗位不适应,与同事工作作风、习惯不适应,个人达不到岗位所要求的技能要求等,这时就有必要对其工作岗位进行调动,将其安排到更合适的岗位上去。今后事业单位实行绩效管理是大势所趋,相应地,事业单位的人事决策也要建立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之上。
(3)实现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化、公正化,促进单位内部和谐。在当前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下,事业单位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一些人几乎没有什么工作任务,上班时间悠闲自得,正所谓“一杯茶,一枝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可这部分人的工资却按月照拿,且工资水平高高在上,被人形象地比喻为“杯水车薪”;另一些人则工作任务重,整天累得不行,活没少干工资却拿得少,可这也没办法,因为工资水平早就事先定好了。时间一长,干活多而工资少的职工就会心理不平衡,大家之间就会相互攀比,甚至相互埋怨,不和谐音符充斥整个单位。而实行绩效工资后,职工工资总额由基础工资和绩效工资构成,其中绩效工资是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决定的,一个职工能不能拿到全额绩效工资,就看他的工作量和目标完成情况,这就促使事业单位出台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并且这个制度是全员参与制订的,是大家都认可了的,因此这个制度具有很强的公正性、透明性。基于此,大家都会积极主动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并且为了提高整体绩效,大家还会主动协作、相互帮助,无形中也使团队意识、集体观念得以树立和提高,久而久之,单位和谐气氛渐浓。
第四篇: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
1、前言
为了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相关问题,国务院于2011年底正式将意见稿《事
[4]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公布于社会大众,其中涵盖事业单位多方面的制度改革问题,有社
会保障、薪酬工资、人员招聘等。这一举动可以说是国务院对事业单位的全面整顿,也暗示我国事业单位即将发生大的改革变化,这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我省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改革已经全面开启,对于多项工作的改革也都正在同步进行,如工资绩效、岗位管理、职称改革以及分类改革等,只有完善现行工资薪酬制度的不足,才能更好地保持事业单位发展的活力,确保各项公益服务能够顺利进行,只有在工资收入问题中体现出社会公平性,才能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面问题。当前,所有事业单位以及整个社会都十分关心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如何确保改革能够真正落到实处,确保执行力,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在制定方案到管理方案的执行环节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作为一项重点任务来抓,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稳定各基层事业单位内部结构、体现收入公平原则、充分保障事业单位员工的根本利益。
2、事业单位绩效改革的基本内容
2.1 事业单位工资绩效的内容组成在国务院制定出台的文件中将事业单位员工的岗位绩效工资组成分为四个部分,即:薪级工资、岗位工资、津贴补贴、绩效工资。以下对这四项内容分别进行介绍:
2.1.1薪级工资
薪级工资是指根据员工工龄与工作能力,将薪级进行等级划分。并且岗位不同则薪级起点有所差异。
2.1.2岗位工资
岗位工资是指根据员工所聘岗位的要求与职责不同,对薪级进行分类。事业单位不同等级岗位对应的工资标准不同,岗位划分大体上有营理岗、专业技术岗、工勤技能岗三类。
2.1.3津贴补贴
津贴补贴是专门针对有关岗位工作条件特别艰苦或者岗位具有特殊性,因此又可将其分类为特殊岗位津贴与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制度是针对于所在工作单位承担的任务十分特殊;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是针对在边远地区工作,长时间无法回到城镇市区的事业单位员工。
2.1.4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是指根据员工对单位所做贡献和实绩的不同,确定的工资发放标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应由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统一的政策指导和总量调控。相关单位应在规范要求和相关程序下对绩效工资总量进行核实。
2.2 加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意义和目标
本着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充分激发工作人员办事效率,确保事业单位内部形成良性竞争的目标,可以说,推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本质是为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通过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可以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这对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也有积极影响。在绩效工资改革过程中,应坚持“薪随岗定,薪随岗变”的原则,通过绩效评估手段,将岗位绩效和岗位职责直接与员工工资收入挂钩。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推进与深入应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作为切入点。从长远来看,这一改革对于推动我国事业单位不断优化内部体制、提高公益服务水平、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社会发展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3、A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中面临的问题
3.1 A单位职工整体综合素质不高
A单位职工用工形式主要分为在编与聘用两种。由于A单位属于二级单位,因此只能依据上级单位指示进行人员的分配和管理,在人才聘请和调配上没有决定权,故A单位无法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人员选择,这直接导致该单位出现了人员工作能力差异明显的现状。可从以下三个表中数据对此进行说明:
表1A单位员工第一学历情况统计
学历
人数
由表1列举的数据可知:在A单位的所有员工中,高中水平为最低的第一学历。考虑该单位属于工程技术型,从事的工作对于文化课理论要求很高,因此文化水平在高中层次无疑会制约A单位的全面发展。
表2A单位职工最高学历情况统计
学历
人数
由表2列举的数据可知:A单位员工选择继续在读深造的人数很少,大多数都安于现有工作学历,只有极少的人相比第一学历提高了一个学历层次。对一个单位的未来发展而言,人才进步是推动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保持整体的竞争力。
表3A单位职工专业对口情况统计
专业
人数
由表3列举的数据可知:多数 A单位员工都存在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只有大概22%的人算得上专业完全对口,显然,不对口的人员从事相关专业远远没有对口人员上手快,所具备的理论功底也未必扎实。
由于种种客观因素影响,A单位的用人制度并不完善,专业型人才的聘用和引进没有达到实际发展的需要,对于许多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的人才聘用都是通过上级指导完成,从整体竞争力而言,这样的用人制度是具有很大弊端的,会给A单位的发展造成极大阻碍。
3.2 A单位薪酬分配制度存在弊端
3.2.1 没有制定多样化薪酬增长方式
受国际经济波动影响,我国经济在近年来的发展也不太稳定,人民币的升值实际上对我国的物价稳定是不利的,现在全国各省市CPI指数持续增长,居民收入与消费并不协调。在这种经济背景下,A单位并没有制定多样化的职工工资方案,职工基本都是靠拿硬性工作生活,只有薪级工资增加时,才能拿到额外增加的工资收入,这对于国内物价和消费的增长速度而言显然是滞后的。对此,A单位应考虑如何通过有效的绩效考核方式,给员工增加一定绩效工资来增加员工收入,在考核过程中务必要落实到实处,确保最优地配置人、财、物等生产要素的关系。
3.2.2 发放津贴没有体现合理性
在事业单位工资构成中,津补贴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其发放对象的选择与执行应充分完全相同13近似 16 完全不同29研究生 1本科36 大专 15 中专 4高中2 本科28大专 16 中专9高中
5考虑员工和单位的实际情况。我国对部分津补贴项目的金额发放标准是有明确规定的,A单位按照这一规定标准给相同岗位的员工发放了等额津补贴,没有将员工的实际情况考虑在内。只重平均而不重效率的薪酬分配制度是许多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共性,而A单位也不例外。无论岗位差异,计算平均工资是A单位工资发放的模式,仅仅对少数人考虑发放额外补贴。这显然不能体现按劳分配的思想,不同岗位员工所做工作量大小不一,完成好坏不一,理所应当拿到的报酬不一,“同酬不同工”的持续发展对员工工作积极性是不利的,很可能导致人心散漫,办事效率低的现象发生。
4、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4.1 1.认识的偏差导致了单位内部矛盾的产生
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改革以来,很多员工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开展绩效工资制度,也就是提高了工资,那么工资总数也必然会有一定的提升。而从实际的角度来讲,实施绩效改革之后,的确有一些职工的工资总数得到了明显地提高,而其他一些职工的工资总数却因为部分收入取消而没有发生增长的变化,甚至还出现了减少的趋势。这样一来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就面临着很多的矛盾和问题。还有一部分职工存在着这样的观点: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就是将自己应当得到的全部工资分配给了别人一部分。不同地区的财政部门,应当按照不同单位的实际情况来编制职工工资比例,从而依据比例来对职工发放奖励性工资。根据职称的高低来支付相应的绩效工资。假设单位按照其总量统一分配绩效工资的话,便会出现职称低的职工所获得的奖励性绩效工资高于财政依据工资比例拨付的绩效工资,职称低的职工所获得的绩效工资实际低于财政依据工资比例拨付的绩效工资,这样一来职称高的职工便会认为自己应当获得的绩效工资被职称低的职工拿走了,加剧单位内部职工之间的冲突,导致相关问题的进一步产生。
4.2.政策的不明导致了单位财务负担的加重
一部分事业现阶段实行的分配体制和我国有关绩效工资改革的具体政策制度相违背、相抵触。我国财政部和人事部在2006年一同发布了有关事业单位职工收入分配的改革实施办法,其中这样规定:国家对于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改革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宏观调控,事业单位在上级单位所规定的绩效工资总数范围内,依据具体的要求和分配步骤,通过多样化的分配办法和模式,事业单位可以自主决定内部职工绩效工资的分配。不过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并没有控制住一些事业单位所分配的绩效工资总数,而在这样一种没有得到控制的背景下,职工期望的工资和实际工资水平存在着很大的距离。这样一来事业单位便处于进退两难的情况:一旦对绩效工资总数进行控制和管理,那么职工的不良情绪便会激化,产生更多的矛盾和冲突;而如果不对绩效工资总数进行控制和管理,便会违法国家的相关规定,甚至也会增加本单位的财务负担,影响单位的正常运行。
4.3 绩效评价体系的缺少导致了单位内部矛盾的升级
绩效评价是发放绩效工资的前提条件,事业单位当中的人事部基本上都拥有一套相对系统的绩效评价标准和绩效评价制度,这样一来绩效工资的发放才能够保证公正、公平的原则。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相对科学的绩效评价制度和绩效评价标准。工资的发放基本上是由职工的职称高低、工作时间、任职时间、业绩水平等等来决定的,而绩效工资的发放和职工的工作质量和实际付出并没有多大的联系,也没有反映出多劳多得、能者多得、少劳少得的原则。现阶段大部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发放都缺乏一定的公平、公正,并没有将绩效评价当做工资发放的主要依据,也容易进一步导致内部的冲突和问题的出现。
5、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对策
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前提,就是要在单位现行津补贴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绩效考核方法,以此来规范单位薪酬的发放,进而全面促进单位绩效工资考核工作的开展。
5.1 注重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
绩效工资的高低和职工的个人利益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实施绩效考核工资之后,单位应当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对于职工的积极促进作用。由于职工个人对于单位的贡献能够通过绩效工资的高低表现出来,所以这一工资可以将职工的工作热情、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进而为单位创造、贡献出更多的效益;另外,由于固有资本不会由于绩效工资的存在产生一定的增加,并且报酬向绩优职工倾斜会使事业单位因工资发放目标集中而得以减少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其次,长期稳定的绩效工资机制能够产生明确的指引、导向作用,让职工们自主地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同时实施严格的自我管理,提高工作的能力和工作质量;最后,绩效工资所实施的“奖励工作积极优秀的职工、惩罚工作懒惰落后的职工”规则,能够让单位留住优秀的职工人才,进一步增强单位的整体竞争力。
5.2 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绩效考评体制
单位绩效考核的办法和体制不能只经过领导人员的讨论就制定下来,应当通过全体职工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探讨,让职工们参加到单位绩效考核办法和体制的制定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保证绩效考核的有效开展,同时兼顾内部每一个部门和职工的利益。在实施绩效工资改革的过程中,要随时了解并掌握内部职工的思想动态,让职工可以自由地提出意见、表达自己的想法,让职工了解绩效考核的具体情况并对其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保障职工的切身利益,将绩效工资改革的实施给职工带来的消极影响最小化,这样以来才能够保障W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有效实施。
5.3提高事业单位及相关人员的思想认识
绩效工资的改革力度与相关人员的认识程度有着紧密联系,任何事情的发展都需要人的作用,只有人们在思想上对绩效工资有了全面科学的认识,才能减少绩效工资的推行难度。首先,事业单位领导应认识到绩效工资的意义,要明白绩效工资的推行对于促进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具有很大的作用,从而督促相关人员做好监督工作,保证评定结果的公平、公正,将评定工作落到实处。其次,相关评定部门应转变观念,科学严格地对各事业单位展开评定,应通过实地调研,以及通过网络问卷、大众投票等方式,合理评定出业绩突出的事业单位,并将结果广而告之社会大众,实现评定的阳光化、透明化,推动绩效工资的有效实施。另外,事业单位内部的评定人员也应提高认识,并认真将工作落到实处。再次,事业单位员工应摈弃旧有的懒惰观念,工作中不能出现马马虎虎,不思进取,无所事事的工作态度,应充分认识到绩效工资的推行将是一条长远之计,应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积极工作,不断促进个人的发展。
5.4 注重部门绩效考核
部门绩效考核绩效倡导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合作的意识,并支持团结的理念。另外,奖励支付的形式可以分为多种形式,其中包括实物、现金以及荣誉等等;同时在时间上可以是延迟的,也可以是及时的。利用下面这几种方式来增强绩效考核的水平和质量:一是每一个事业单位的人事部均要按照实际的情况来制定严格、有效的绩效考核办法。要多角度、全方位地实施绩效考核办法,明确内部当中每一个部门的具体职责、工作情况和具体的任务,针对不一样的实际情况,制定与之对应的考核办法,协调配置相应的精神、物质奖励;二是加强基层职工、单位领导以及人事部主管部门的关系,协调三者之间的联系。让全体职工进一步深入地了解并掌握绩效考核的制度,同时让职工们都参加到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才能够保证部门绩效考核工作的有效实施。作为事业单位的领导者,需要深入了解并掌握基层职工在精神、物质方面的具体需求,从而制定相对完善的绩效考核办法和制度,积极倾听职
工提出的意见,进一步健全绩效考核办法,让全体职工进一步了解并熟悉绩效考核制度的办法、流程、具体内容和相关要求,明确绩效考核制度的公平、公正;三是每一个单位的财务部应当强化相关经费的预算管理力度,提高其管理质量和水平,从而保障绩效考核经费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地发放到职工手中。以职工个人的绩效考核作为前提条件,实施部门的绩效考核工作,在保障职工个人能够获得考核经费的同时,单位也应当保障部门准时发放绩效考核经费。比如,针对特殊时期的重点工作,W 单位可根据科室/台站的日常工作情况,结合重要时期的安全保障工作,对于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的部门予以发放部门绩效考核经费,对于出现问题的部门,则予以核减。否则,一旦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的部门不能及时或者根本无法获得相应的部门绩效考核经费,那么势必会对单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带来负面影响。
5.5健全绩效工资的管理和监督体系
不管是什么机制在具体运行的过程中均要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这样一来才能保障制度得以正常准确地运行。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依然处于初步发展时期,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加强绩效工资实施的公开性和透明度。第一,对审批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每一个地区要依据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关绩效工资的规则,并设置专门的审核部门开展严格的审核工作,之后再向财政部门进行备案工作;第二,强化检查绩效工资改革的力度和范围,严格审计,监督的程序,对于发现违法乱纪的行为进行处理和严格惩罚;第三,强化社会的监督作用,通过各大媒体和平台加强社会方面对绩效工资改革的监督力度,提高其改革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另外,要虚心接受相关部门和个人建议,进而推动绩效工资改革的有效进行。
5、结论
因为上级单位和自身制度的限制,A单位在职工的聘用以及工资方面都缺少独立自主的选择权和决定权,无法单独自主选择职工的聘用或者决定职工的工资,在这样的条件下,便要求W单位在基本条件上,进一步改革绩效工资,从而提高全体职工是工作热情和自主创造力。利用本文分析研究事业单位的绩效改革情况以及深入研究A单位的绩效工资实际情况,获得了下面这些结论:实施绩效工资改革能够进一步推动W单位的健康、稳健发展。实施绩效工资改革,能够提高全体职工的工作热情,促进人事制度的变革,强化单位内部的管理,合理配置岗位和工资的协调,形成良好的劳资机制,进一步将工资的调节作用发挥出来,建立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工资分配制度。
6、参考文献
[1]李建民.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操作实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王澜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历史回顾[J].中国行政管理.2010(6).
[3]王男、历帅.阳光式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的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5).
[4]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S].2011(11).7、致谢
第五篇: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
人民网北京9月7日电(记者 张海燕)于9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10年全面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因为事关公众切身利益,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引发了网友极大的关注热情,不少网友纷纷在网上留言、跟帖。但纵观网上言论,发现其中存在不少误解,一些关于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基本问题有待廓清。为此,记者整理了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系主任文跃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等知名专家接受人民网采访的相关内容,解答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中的12个基本问题,利于大家理解,以期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1、什么是事业单位?
答: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第252、411号令)事业单位一般要接受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绝大部分由国家出资建立,大多为行政单位的下属机构,也有一部分由民间建立,或由企业集团建立。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有以下特征:一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二是财政及其他单位拨入的资金,主要不以经济利益的获取为回报。
2、国内有哪些事业机构?有多少事业单位从业人员?
答:据有关专家初步统计,我国的事业单位机构数量近130万个,约有4000万从业人员,涉及到医疗卫生、公共教育、文化传播、福利机构、体育等各个领域和行业。
事业单位承担着社会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涉及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国家社会治理的结构和水平、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人民的幸福感、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等,事业单位提供的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什么是绩效工资?
答:又称绩效加薪、奖励工资或与评估挂钩的工资,是以职工被聘上岗的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级,以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价位确定工资总量,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是劳动制度、人事制度与工资制度密切结合的工资制度。
4、如何确定绩效工资?
答:目前尚无一个行之有效的、各方达成共识的绩效评估办法,这也是绩效工资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专家普遍认为,首先,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估办法不能变成简单“计工分”的形式,要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在规范事业单位工资、津贴制度的同时,逐步形成合理的绩效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完善的分配激励机制和健全的分配宏观调控机制。第二,绩效管理应该更多关注员工内在的积极性,让他们有发自内心的对单位的热爱,有发自内心的主人公感觉,有充足的能量,有高度的责任感。第三,绩效工资改革应该规范事业单位本身的经费使用,使得其更专注于“提高公益服务水平”。
5、“绩效工资”与俗称的“计件工资”、“计时工资”有什么区别?
答:“计件工资”、“计时工资”产生于美国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主要鼓吹者为泰罗。计件工资是指按照合格产品的数量和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位来计算的工资。它不直接用劳动时间来计量劳动报酬,而是用一定时间内的劳动成果来计算劳动报酬。包含直接计件工资、间接计件工资、有限计件工资、无限计件工资、累进计件工资、计件奖励工资、包工工资等几种形式。计件工资因为比较机械,目前使用得很少。但计时工资仍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内被使用。
专家们多认为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过于机械,是把人当成机器,像管理机器那样管理人,难于在绩效工资改革中适用。据专家介绍,在我国有的地区推行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时走了些弯路,比方说老师上一节课计多少分,上两门新课计多少分,指导一篇论文计多少分,参加多少次会议得多少分。老师的工资由各个指标上的得分综合来决定,有点像计件工资的意思。
6、实行绩效工资改革是不是就跟以前拿“工分”一样?事业单位多是些知识分子,这样的方法对他们适用吗?
答:事实证明,“工分”式的绩效方法是难以激发劳动者活力的。而事业单位的员工大多是知识性员工,知识性员工的绩效是很难测度的。事业单位也没有在绩效考核方面有很好的经验积累,没这方面的文化,强制推行,遍地开花可能会导致能力上的不足和文化上的阻碍。另外,对于事业单位改革而言,单单搞绩效工资改革远远不够,还需要完善的管理体系、好的管理环境、优越的领导力、良好的员工素质和执行力等。
7、实行绩效工资改革是否必然带来工资的增长?
答:绩效工资跟以前的“大锅饭工资”方式相比,更多是工资计算方式的变化,是一种相对规范和相对公平的方式。绩效工资改革并不是以涨工资为基本目的的。
9月2日的国务院会议明确表示,绩效工资改革是将实施绩效工资与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相结合,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收入分配秩序,严肃分配纪律。有的专家举了即将开展绩效工资改革的医疗卫生机构为例,现在不少医疗机构存在收受患者红包、推销特定药品、外出坐堂就诊等“增收”方式,但进行绩效工资改革,就应该堵住这样的“后门收入”。
8、在职在岗的事业单位员工实行绩效工资改革,那离退休人员呢?他们的权益如何保障?
答:这也是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一个重点和难点。9月2日的国务院会议明确表示,统筹事业单位在职人员与离退休人员的收入分配关系,不断完善绩效工资政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同时,对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
之前在一些省市推行的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遇到了一些挫折。一些年纪较大的事业单位的员工,他们文化程度不高,在单位也不担任任何领导职务,在某种意义上讲属于单位的“弱势群体”。专家们呼吁在绩效工资改革中,要充分考虑这一部分“弱势群体”的利益,以保障社会和谐。
9、事业单位的工资经费来源都有哪些?
答:事业单位根据经费来源渠道差异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执行政府政策的执行性事业单位,属于财政全额拨款。第二大部分公益性事业单位中又可细分成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为全额拨款,而如果是半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国家将根据事业单位的盈利收入情况实施差额拨款,差额部分由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第三类是经营性事业单位,从改革开放以后,根据市场化的实际发展,很多经营性事业单位已经没有国家财政拨款,比如说很多出版社就是完全自收自支经营性事业单位了。
10、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改革是鼓励事业单位搞创收吗?
答:专家们表示,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改革的初衷并不在于鼓励搞创收。据分析,此次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初衷应该有以下三条:第一,规范各事业单位的津补贴发放,从一个无序状态走向有序管理的状态。第二,通过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公共事业服务部门的员工有更好的工作态度,为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产品。第三,改变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为将来更进一步的体制改革做一些有益地探索。
11、国务院会议表示,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由县级财政保障,省级财政统筹,但很多地方县级财政很拮据,如何保证绩效工资不是画饼充饥?
答:不少专家对此也存在疑虑。以小学教师为例,或者是以义务制教师为例,解决绩效工资经费来源主要是县一级政府或者是县财政,在一些财政状况不是很好的县一级政府中,要额外拿出一些钱补贴教师绩效工资是比较困难的。如何破解这个难题,专家将目光聚集在中央财政补贴上。专家们举义务教育学校为例,全国有700万小学教师,每人每年增加3000块钱,是2100亿,对国家来说,不算一个大数,因此,“给不给钱是一个态度问题,而不是一个能力问题”。专家还呼吁,节省其他不必要的财政支出,态度坚决地支持、保证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经费瓶颈不难破解。
12、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领导的绩效由职工评定还是由“领导的领导”说了算?
答:就目前政策导向来说,领导的绩效是由领导决定的,可能比较科学的方法是综合的方法——有领导决策,也有普通员工的民主参与。不过哪一种方法都有利弊,需要每一个事业单位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摸索适合的方法。
有的专家提出,要警惕一些事业单位领导滥用绩效评定权限,过度拉大管理层与普通员工的工资收入,造成新的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