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总结——学习我们永远在路上

时间:2019-05-14 22:13: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培总结——学习我们永远在路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培总结——学习我们永远在路上》。

第一篇:国培总结——学习我们永远在路上

国培总结——学习我们永远在路上

很荣幸,自2016年10月开始,我参加了“国培计划”——河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研修培训。在国培第一阶段的集中培训,我们在师大国培班组建了新的“家庭”,成为国培大家族的一员,在集中培训中,我认真听取专家的讲座、报告,积极参加各项活动。2016年11月,我怀着一颗学习的心到石家庄市23中进行影子学习,为我以后在思品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在师大研修中,我不仅收获了知识技能,更收货了友情。

2016年11月底,我们完成了第一、二阶段的学习,回到了我们的工作岗位,开始了第三阶段的研修——国培返岗实践。

在返岗研修中,我把在国培中学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同我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在工作中,我积极向同事们分享国培的收货,我在学校向我校老师作了主题讲座,我们做了三课两反思的观摩课,送教下乡,带动了我们家乡思品教学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2017年5月17日,我们作为幸运的一批学员,开启了国培再提高班的观摩、学习之旅。

5月18日、19日在邢台沙河的两天观摩、学习,让我感受到虽然在以前的学习、实践中,我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优秀教师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需要更多的知识,更多的实践去提高,去成长。

在北京梧桐之乡的良乡一中,我参观了校园,观摩了两节思品课,并参加了教研活动。从良乡二中的校园建设到课程建设和学生管理,我感受到了良乡二中“雅洁、温馨”的校园文化,也从思品课中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在岳各庄中学,不必说它的建校史,也不必说它的校园管理,单从一堂书法课和书法教室的布置,我就能感受到岳各庄中学在用良心做教育。在这里我学到了岳各庄中学的改革办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把班级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管理;把校园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展。

在良乡五中,讲过一天的观摩、学习,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把课上好,更我做一名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不断研修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做更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

最后,在北京四中分校的观摩、学习,让我更深刻的感受到不虚此行,北京四中分校的教学管理与教育观念更撼动了我的思想。在这里我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以人育人,共同发展”,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我深深的认同北京四中分校黄春校长所讲的教育理念“先有教师的发展,后可能有学生的发展;先有优秀的教师,后有可能优秀的学生;如有不断进步的教师,定有不断进步的学生。”

感谢国培、感谢河北师大,让我们这些乡村教师有了发展的机会,让我们有机会成为优秀的教师,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也必将会继续学习,不断进步,我们的孩子也定将是不断进步的学生,是优秀的学生。

本阶段的国培研修结束了,但我们的学习不会结束,学习我们永远在路上。

第二篇:国培永远在路上

国培永远在路上----2016培训者培训总结

紧张而充实的十天“培训者培训”结束了,我心中有许多不舍。记得刚开始来培训时我很迷茫,“培训者培训”是什么?我们要怎么做?做些什么?通过几天的培训我有了大体的思路。翻看着我的培训笔记心中很是震撼,我们的培训课程是紧凑的,培训的讲座里面有许多先进的理念。开班式上汪涵教授就给我们指出了,作为一名培训者应具备三种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培训能力,其中重点在培训能力。这几天汪教授为我们请了许多省内、国内的专家,给我们讲如何增强我们的培训能力,我们很受益。王雁苓教授为我们解读了教育部吉林省“国培计划”2016年工作部署,使我们掌握了国家对教师的最新的培训动态。在学习中我们有幸听了湖南省“国培计划执行办”主任黄佑生的讲座,黄教授幽默的讲座方式深深地吸引了我。他用事实说话,鼓励我们做一名优秀的培训师。他给我们播放的《每个孩子都是冠军》让我很感动。一个优秀的培训师要先热爱自己的培训事业、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黄佑生教授说:“每次培训都是培训者对自己已有经验和成果的系统梳理和总结提炼。成就他人也是成全自己。”他有一句话说得特别能行引起我的共鸣,他说:"我们教育者要有所畏惧,孩子会看到你身上的各种好的、不好的东西,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好教育。”我们首先得做好教师这一职责,其次才是进行培训。黄宝国是我们吉林省成长起来的,他有着浓浓的爱国情结、浓浓的黑土地情节。黄主任给我们讲的差点教育对我自身存在的问题有着深刻体会。他说:“差点教育就是尊重差异、研究差点、缩小差距、共享差别。”他认为思维观念改变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教师不揭人之长,也千万不能揭人之短。北京教育学院的余新教授的讲座更使我们耳目一新。在讲座中余新教授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我们交流。“UMU”是我第一次接触的先进的互动学习的平台,这使我明白原来我只是一只“井底之蛙”,见识太少。我应该努力去学习先进的教育技术,多关注教育的发展的最新动态,用先进的教育技术为我们的教育服务,为我们的培训服务。培训中给我们讲《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研修创新》的宋主任也特别让我感动。虽然宋主任年龄有些大、调到信息技术部门时间短,但他能潜心研究、乐于分享。在讲座中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能学会的你们也能学会”,可以感觉到宋主任是一位非常热心的人,她愿意把自己掌握的东西无条件地分享给每一个人,希望大家都能在她的帮助下用上最先进的技术,来服务自己的教学和培训。

这几天的培训使我眼界开阔,了解了自身存在的差异。虽然这次培训已经结束了,但我的“培训者”之路才刚刚开始。国培永远在路上,我会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证明我能行。

第三篇:学习,我们永远在路上(精选)

各位领导,老师:

下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

学习,我们永远在路上

第一批小学教师远程研修结束了。我依然沉醉于远程研修的两岸美景中,依依不舍、留恋忘返。短短几十天,我已与远程研修结下了不解之缘,远程研修已成了我生活、生命中的一部分。

在这次远程学习期间,我倾听着专家们的指导引领,欣赏着名师们的优秀课例,交流着老师们的精彩作业,品尝着研修中的丰硕果实,感动着、体会着专家、指导老师们的辛苦付出……

在这个平台上,我们把自己的思考困惑说出来和大家共同释疑;我们把自己的学习体会说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我们把自己的成功喜悦说出来和大家共同欢笑;我们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说出来和大家共同奋进……老师们的成功感、责任感、幸福感共同提升!

我们每天学专题、写作业、发评论、写随笔,磨课例,忙的不亦乐乎,但忙并快乐着;我们每天耕耘着,付出着,思考着、感动着、幸福着,累的冥思苦想,但累并收获着。

没有人能随便成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历破茧的阵痛怎能凸显羽化的美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远程研修是一种吸引,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远程研修是一个典范,为我们树立了教学的榜样;远程研修是一次机会,让我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远程研修是一架云梯,指引我不断向上攀登的方向;远程研修更像是一条巨大的远洋舰,载着我们奔向教育改革新天地,谱写教育改革新篇章!

研修培训学习虽已结束,但令人欣喜的是这个学习的平台能长期保留。老师们能随时在课间空堂时,再次品味专家们的字字珠玑,再次欣赏名师们的优秀课例,再次审视自已的课堂教学,再次感受做教师的幸福和快乐!

远程研修,只是一个开始;培训学习,我们永远在路上。

第四篇:我们永远在路上

我们永远在路上(精选多篇)

永远在路上

——记平遥煤化集团董事长郭兴银

从最初的井下推箱矿工、办公室干事、副主任,一直到后来的企管办主任、经营副矿长、集团董事长。仅仅二十余年时间,郭兴银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小伙成长为拥有16家下属企业的集团公司老总,无论他的企业还是他的名字,在古城平遥早已家喻户晓。街头巷尾,“郭兴银”三个字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财富传说,而他的企业,在今天,也明明白白地为县财政贡献着近三分之一的税收份额。

可是人们并不知道在1994年初郭

兴银正式接管平遥一矿之前,这家国营企业却是一个连年亏损、资源面临枯竭、职工精神懈怠的烂摊子。

“关键是信心!有信心才会有力量。”没有象样的会议室,那天的动员大会是在职工澡堂开的。基层出身的郭兴银讲话颇有感染力,无论普通矿工还是中层领导都公认他身上有一种领袖气质,正是这样一种气质和他平日里谦和的作风凝聚了大家的力量。当年,通过常抓不懈地思想动员,行之有效地技术改造,平遥一矿的经营终于有了起色。职工们看到了希望,干劲也回升了。到1995年8月,郭兴银又提出“将软肋变硬肋、化短板为长板”的生产经营理念,鼓励生产技术人员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技术。很快,井下机运效能不高的问题被指出,无级绳传输随即改为皮带传输,产能大大提高。年底,企业终于从亏损的逆境中走出,开始盈利了。

化劣势为优势,将弱项转变为强项。在企业内涵中是难能可贵的一种品

质,而对于企业领导人来说,敢打硬仗,敢从薄弱处下手,需要具备强大的勇气与毅力。与众多得过且过、只顾眼前利益的企业家相比,郭兴银的经营策略显然更具远瞻性与社会责任心。1997年,经过多方奔走,平遥一矿成功重组了与之毗邻的温家沟煤矿,该矿煤田资源较为丰富,此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长期困扰在一矿人心中的“煤田资源即将枯竭”的隐忧。当年,已正式更名为平遥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的一矿年煤产量突破15万吨大关。到2014年,更是历史性地达到30万吨的高度,上缴利税300万元。

而新的问题接踵而至,煤炭产量大幅度提升的背后,又隐藏着新的危机。多年来公司煤炭外运主要依靠县煤运公司,现在产量提高了,县煤运公司仅仅能够解决很小的一部分,大量的煤炭积压在煤矿销不出去,煤炭外运难又成了当时制约公司发展的新的瓶颈。怎么办?面对这个新的软肋,总经理郭兴银又下出了联营兼并乡镇煤运公司这步好

棋。当时全县只有两个公司具有煤炭铁路发运权,一个是县煤运公司,当时全县煤炭的99%由该公司发运,另一家是县乡镇局下属的乡镇煤运公司,每年只是零担发运,职工40多人,但是由于经营不善负债累累,年发运量仅仅3000吨。如果仅从资产负债情况来看,兼并这样的企业是很不划算的,但郭兴银看准的是这个公司所具有的潜在的发展能力,在此期间他力排众议,果断决策,采取人员债务全接管,联营重组了这个被人看作是包袱的公司,形成了煤炭生产、发运销售一体化经营的新格局,为公司的煤炭运销提供了可靠保障。

随后几年的事实再次证明了郭兴银最初的决策是非常英明的,仅仅用了五年的时间,乡镇煤运公司的年煤炭发运量就由过去的3000吨发展为30万吨,发运量提高了100倍。2014年他们又启动铁路专运线建设项目。至2014年,年发运量250万吨、南同蒲线上设计最科学的铁路专用线顺利竣工。此举大大地

增强了平遥煤化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拓展了公司的发展空间。

一个没有自身文化的企业是短命的,也是呆板的。在注重文化建设的今天,制度与创新固然可贵,但企业如果只知道生产、只知道单纯地营销,注定不会走太远。郭兴银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近些年,平遥煤化集团在企业文化构建上无疑是同行业中的翘楚。

办煤化报、办网站,当年的“煤黑子”们工余时间读报、上企业内部网已成惯例。随后,公司又在矿工当中发掘和挑选了百余名懂生产擅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大力提拔任用。除此之外,公司每月还要进行一次合理化建议总评,并配套出台相应的奖励措施,对于有实际价值的建议实行重奖,最高的一次奖金额曾达到2万元。

从2014年始,平遥煤化集团着手实施他们的第五次人才战略大转型,那就是由原来的劳动型职工向学习型职工的跨越。提出了“用知识塑造人才”的口

号,先后组织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赴海尔、南山等大型企业集团考察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发展理念;选拔中青年骨干带薪到清华、北大、太原理工大学等高等学府深造;每年投资近10万元与省内管理咨询单位联手对经理级干部进行培训;在一线中挑选文化高、年龄小、有培养前途的青年,选送上大学研读;派遣对企业

作出重大贡献的20多名劳模子女赴专业学校定向培养。年初,平遥煤化公司又与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成立了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平遥煤化集团煤化班和机电班。学院教师利用周末,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的前提下送教上门。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除了加强人才培育,更重要的是选择一个产业方向。近些年,煤碳采掘与深加工类企业几乎成了环境污染的代名词。“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企业赚取再多的利润又有什么用?”这些年,郭兴银挂在嘴边的

常常是这样一句话。他本人及他的父母都居住在离煤化集团不远的一个小村子里,目睹了居住环境十余年间深遽的恶化,郭兴银深知自己责无旁贷。

2014年,煤化集团领导班子果断决策,确立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发展思路。公司按照“绿色开采、生态和谐”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生态示范型矿井建设,开展了矿区万亩造林工程。在由煤炭采掘向焦化加工的产业链延伸过程中,他们确立了一步到位建设60万吨机焦项目的发展思路。随后又大力建设节能环保项目,新建了矿井水处理厂和2.4亿标块煤矸石烧结砖砖厂。其中,年产2.4亿标块煤矸石烧结砖项目是利用矿渣和煤矸石作为主要原料,项目集节能、节地、利废、环保于一体,实现了烧砖不用煤,制砖不用土的突破,形成了煤-焦-电-煤矸石烧结砖的一条龙产业链。而公司的生化水处理、消烟除尘、脱硫系统、蒸铵系统等项目一年后也建成并投入运行。近三年间,公司又先后投资200

余万元,在厂区内外进行大规模造林绿化。目前绿化面积占到厂区面积的30%以上。夏秋季节,步入厂区,绿

树掩映,花香飘溢,清风扑面,整个生产厂区被浓浓绿色包围,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工厂”。他们这种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的观念,得到了应有的回报。2014年初,在省、市、县各级政府的环保整治专行动中,平遥煤化焦化厂成为本县唯一予以保留的焦化企业,超前的发展理念为企业赢得宽广的生存空间。

2014年5月,公司佛殿沟煤矿又被省环保局授予“山西省生态示范型矿井”,这是公司继获得晋中市“花园式单位”后的又一殊荣。然而,所有的成功都只能代表过去。用郭兴银的话说——“我们永远都在路上。”时至今日,平遥煤化集团销售收入已突破25亿元,年上缴利税2.5亿元,是古城平遥工商界名副其实的巨无霸。但做为集团董事长的郭兴银在大会小会上总在强调企业的危机感,没有危机感就没有上进的动力。而居安

思危,是中华民族古老的风范。

此刻,郭兴银正在路上,平遥煤化集团正在路上,中华民族也正快步行走在伟大复兴的路途上。

心,永远在路!

我们都改变不了酷爱自由的本色,喜欢在阳光下奔跑,喜欢在月色中徜徉,人生若梦,谁又能为谁改变些什么?莫让忧伤苍白了心灵,纵使有些事情是庄周蝶梦,也要懂得:透过泪光,为自己保留一份轻松。

有些人,原本不属于命中注定,有些事,原本只属于曾经,所以,最好的忘却,是云淡风轻。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完全属于永远,所谓的永远,只是,我们心中的一种期盼。

每个人都有许多烦恼,蓝色的忧郁,蹉跎成河,经年过往,其实很寂寞,只是不想说。习惯于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收藏点点滴滴的快乐,然后,笑看,明媚成歌。

静静的转身,只为了把憾事遗忘;

默默的凝望,只为了让思念更长。沧海桑田,没有人能握得住梦的温度,漂泊的是脚步,成熟的是心灵。想做一朵优雅的莲,淡做骨,水做心,无论几许沧桑,静默一湖恬静。入泥三分,出水三分,剩下的四分,是风雨中高傲的灵魂。透过指尖的温度,期许岁月静好,我知道,在我体内,一定有一颗倔强的灵魂,不为瞬间的美丽,只为追寻心中,那个曾经流泪的梦...有一种承担,叫提得起,放得下;有一种负担,叫提得起,放不下。向前走,走过不属于自己的风景,潇洒的,不是唯美而是心情;收获的,不是沧桑而是淡定。

心,永远在路!

各位领导,老师:

下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

学习,我们永远在路上

第一批小学教师远程研修结束了。我依然沉醉于远程研修的两岸美景中,依依不舍、留恋忘返。短短几十天,我已与远程研修结下了不解之缘,远程研

修已成了我生活、生命中的一部分。

在这次远程学习期间,我倾听着专家们的指导引领,欣赏着名师们的优秀课例,交流着老师们的精彩作业,品尝着研修中的丰硕果实,感动着、体会着专家、指导老师们的辛苦付出……

在这个平台上,我们把自己的思考困惑说出来和大家共同释疑;我们把自己的学习体会说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我们把自己的成功喜悦说出来和大家共同欢笑;我们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说出来和大家共同奋进……老师们的成功感、责任感、幸福感共同提升!

我们每天学专题、写作业、发评论、写随笔,磨课例,忙的不亦乐乎,但忙并快乐着;我们每天耕耘着,付出着,思考着、感动着、幸福着,累的冥思苦想,但累并收获着。

没有人能随便成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历破茧的阵痛怎能凸显羽化的美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远程研修是一种吸引,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远程研修是一个典范,为我们树立了教学的榜样;远程研修是一次机会,让我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远程研修是一架云梯,指引我不断向上攀登的方向;远程研修更像是一条巨大的远洋舰,载着我们奔向教育改革新天地,谱写教育改革新篇章!

研修培训学习虽已结束,但令人欣喜的是这个学习的平台能长期保留。老师们能随时在课间空堂时,再次品味专家们的字字珠玑,再次欣赏名师们的优秀课例,再次审视自已的课堂教学,再次感受做教师的幸福和快乐!

远程研修,只是一个开始;培训学习,我们永远在路上。

梦想永远在路上

作者:邓在艳云南省文山市文山学院

别人用掌声欢迎未来的自己,而我们在做什么呢?抱怨世界对我们不公,抱怨别人对我们不好,我们究竟在做什

么?我们的梦想能坚持几分钟,坚持几小时,还是坚持几天?说到这里我们有的朋友不禁感到汗颜,因为过去的日子里,我们的理想仅仅是为了别人的理想而理想,我们自己真正的梦想在哪里?我们很多时候只是为别人活着,别人的情绪随时都可以左右我们,而现在,我们究竟为了什么而活着?

也许“别人问我幸福吗?”,我也会说我一点也不幸福,因为幸福离我是那么那么的遥远。一位老学者说过“人生=百分之五的痛苦+百分之五的幸福+百分之九十的平淡”,而我的却是“人生=百分之九十五的痛苦+百分之五的幸福”。面对过去的释怀对我来说太难太难,难道我注定在痛苦的泥泞中挣扎一辈子吗?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说过“不知宏观者无以谋微观,不知未来者无以谋当下,不知世界者无以谋中国。”。多少人是明白自己的人生目标的?然而有梦想的人谁又敢大声的说出来?敢说的人成了成功者,不敢说的人他们的梦想最终成了

幻想,于是就在幻想和平淡中终老一生。

30年前我们的先辈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不懈的努力着,那时的他们理解的社会主义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现在我们过着幸福的生活是由先辈们不断努力换来的,所以梦想的路上要学会感恩。

孤单并不可怕,用爱温他人,用自己的聪颖踏出美丽而灿烂的人生足迹,未来并不那么遥远。不要辜负前面为你铺路架桥的人,不管生命的姿态如何,都要学会感恩;如果有一双手为你撑起小小的天空,不管那力量有多少,都要学会珍惜;或许你会顺风顺水,但千万不要夜郎自大;或许你会坎坷难行,但千万不要妄自菲薄。

我们就站在舞台中间,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抑或有人才嘲笑你的无知,把它当成喝彩声就好,因为前进的路上总有傻子在笑的,不要在意什么流言蜚语。人生也许会有飘忽不定的感觉,但没有关系,“欲与天公试比高的”

心永远不要丢失,因为只有想要的人才会努力。

生命抑或长抑或短,是在于自己怎么理解。有梦想的人,认为短短几十载,就在拂袖之间,就在弹指之间,他们与信念为伴,他们永远不孤独;想虚度年华的人,这漫长的岁月,对他们来说是折磨,是空虚和无边的寂寞,他们以平淡为伴,他们也不知何为孤独。

祖国的事业犹如朝阳冉冉升起,作为90后的我们不要羡慕过去,不要对未来太多空想,立足实际,大步向前。不要像有的人说的“90后自私、冷漠、心灵脆弱,是啃老族。”。我们要勇敢的告诉世界90后早已吹响了前进的号角,我们的青春和力量没有终点,我们不怯懦,我们“never give up”,我们承担得起祖国的未来和明天。

有一种永不放弃的信念,不管在何时它都会带你走向远方。要相信,只要你有想飞升天和太阳肩并肩的信念,世界就会等着你去改变。想做的梦,不怕

别人嘲笑,不管有没有烦恼,勇敢的大步向前。

有了梦想的路,年轻的梦没有终点,最终我们就会“满载一船星辉”。

成功者永远在路上

成功不是戴上一个又一个花环,成功是战胜一个又一个挑战,成功是迈向既定目标,百折不挠,持之以恒,不达目的绝不罢休。成功者永远在路上。

我自信我会成功,但我还没有成功,我一直行进在成功的路上。

几年前,我也和芸芸众生一样,认为成功是一个结果。比如说,某项比赛中得了冠军,某项计划超额完成,某个领域有了突破,甚至某个人当了老板??我都会认为他们成功了。我昨天的文章《激情源自企业,信心来自企业》一文中就谈到,我身边的几个同事做老板的事例,大家都认为做老板就是成功的标志。可是没有想到,短短几年时间,当时讲的几个老板他们多数都失利了,重新又走上打工之路。不过,我也并不认

为他们去打工就失败了。因为我不知道他们各自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他们追求的是什么,他们当老板失利了,也许他们去打工会更成功。这其中最成功的代表可能莫过于打工皇帝唐骏。唐骏去微软打工之前也是二家公司的董事长。谁又能否认这些当老板失利而又重返打工行列的大军中不出现第二个唐骏呢?

我身边就有二个事例证明:当过老板的人打工会更受欢迎,至于成不成功,咱们姑且放在一边。

我在锁厂的供应部曾经有一个江西女孩做文员,碰巧她也姓唐,就叫她小唐吧。小唐只是高中毕业,但她做事却比好多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有条理,态度更积极,交待给她做的事情,没有让你操二次心的。有一个周末,我没有回家,想了解一下出口锁外加工配件的计划执行情况。小唐正好加班。由于要等供应部经理,我们俩人就聊起了家常。原来,她在老家开过店,她说把工作当自己的事来做,你既不觉得累,也不会

去同他人比报酬。既然已经来到了一个企业,你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对自己的待遇不满意,对上司的态度不满意,对同事的势利不满意,除了徒添自己的烦恼,你能改变什么?打工,不担心赢亏,三餐不愁,每月还有工资领取,比我开小店强多了。开店说起来也是老板,一个月下来,不说领工资,如果不赚钱,还亏了本,你去找谁?

你说说,有这样心态的员工,哪个上司不喜欢,哪个老板不满意?听说我走后,她被提升为供应部副经理,后来又被我的一个好友老板找去做了生产经理。

小唐是打工成功,还是当老板成功?相信大家都会有自己的判断。

再说说另一个例子。故事的主人公仍然是江西人,不过他是一个小伙子。姓陈,现在已是我的外甥女婿。小陈,一开始就在锁厂打工,在工厂做到了车间副主任。后来和另二个同事创业,三人投资三万元开锁厂,当他征询我的意

见时,我未置可否。不到半年,小陈的第一次创业就告吹了。他跳槽到顺德另一家锁厂当了生产经理。几年后,当他在该厂地位如日中天的时候,他辞职了,又和另外三人开起了锁厂。这次他们撑了一年多,四人投入的二十万又打了水漂。他又被顺德锁厂的老板请回去做厂长,收入更高了。小陈虽然只是技校毕业,可是在制锁行业,他们那一批人经过十年的磨练,都成了行家里手。碰巧有一个认识我的顺德老板想开一家锁厂,苦于不懂技术,请我帮忙物色人选:并许诺“只出技术不出钱,我给他40%的股份”。其实他早已瞄准了我的外甥女婿,不过是想让我帮他作说客而已。结果可

想而知。小陈去年已在广东中山买车买房,前几天我给他打电话,问起工厂的情况,小陈告诉我,月产量已稳定在每月八万把以上——虽然不多,但比起他前二个厂生产的总和已不相上下了。

你能说,小陈第一次开锁厂就失败了或者说第二次开锁厂也失败了?恐怕不能!成功学讲:“机遇偏遇有准备的头脑”。小陈没有前面的两次失利,他会有第三次的机遇?

小陈还很年轻,年赚几十万,你就说他成功了?我当然希望他一直成功、永远成功。但是,愿望美好,不等于就一定能实现。因为今天的成功,并不代表明天的辉煌。

像利安制锁经历了怎样的风光?首届“中山市十大民营企业”、“纳税大户”、“慈善明星”??曾经多少桂冠挂在利安制锁的办公室墙上。利安制锁的老板又是何等的荣耀?当然我仍然认为,这并不代表利安老板就一定失败。因为我说了,成功永远在路上。爱多老板不也是曾经身陷牢狱,而今不也是重新站了起来,又办起了节能灯饰生产企业?巨人集团的史玉柱不也曾身陷债务危机,最后不都站起来了吗?利安的老板也一定能站起来。如果他真正面壁思过、痛

改前非,几年以后重新站起来,绝非空谈——这也是我曾经替你打拼的兄弟最大的心愿。

因为我相信成功永远在路上,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屡败屡战,只要身躯尚存、灵魂尚在、精神不死、理想不灭,任何人不管失利多少次,只要你最后挺住了,人们还会当你是英雄!中国人讲究“不以成败论英雄”,应该就是对“成功永远在路上”观点的最好诠释。

第五篇:学习永远在路上

学习永远在路上

敖吉第一小学 刘亚东

我从1988年新惠师范毕业参加教育工作至今已经是28年,可以说是一名老教师了。其实说老也不老,老的是我28年的教龄,不老的是比我大十多岁的我的老师还站在讲台上。在学校我是“中间”力量,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位置。正因如此,我倍感压力,我要向我的老师学习,给我过去的和现在的学生做个榜样。

当今知识更新加快,信息发展迅猛。这就给我这样的老教师提出了挑战,我要战胜自己,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更新教育观念,才能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步伐。因此,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抓住一切机会,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和其它综合知识。

2011年新课标颁布以后,我多次参加学校和上级组织的课标培训学习,学习期间认真听讲,积极参加与培训老师的互动,详细的记录大量的学习笔记。培训后自己回来后还继续自学,看录像,听汇报,研究讨论,写心得体会。2012年我校开展以创建“书香校园”为目标的师生读书活动以来,我积极参加,认真学习。这其间我学习了敖汉旗教育局老局长曲凌云的《家教诀窍实招》、还有《教师成长的十个要素》、《怎样写教育叙事》、《课堂密码》、《小学科学实验指导》、《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指导》、《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要点、行动、示例》等专业书籍。作为教师,既要有精深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大量的各方面的知识。因此,我十分重视各类书籍的阅读。比如:文学类的《中外现代作家作品选》、《张爱玲作品选集》、《三国演义》、《水浒传》、《上下五千年》、《巴黎圣母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激流三部曲》、《四世同堂》、《羊脂球》等等,科普类的《全国小学生百科全书》、《宇宙世界》等等,还有人物传记《周恩来诗歌专集》、《毛泽东的一生》等等。从这些书中,我感受到了中华五千年古老的历史、悠久的历史文明;也感受到了西方先进生产力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也了解到了世界万物的各方面的知识;同时,还了解了文天祥、矛盾、巴金、老舍等一些文人的坎坷经历和坚定的信念,还从中学到了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在教学工作中,所有自己在读书中学到的知识,都能用到教学工作中,使自己的教学增添了无比的光辉。这样,更增添了我求知的欲望与阅读的兴趣。我们学校有专供教师读书的阅览室,这里有各种各样的阅读材料近千余册,包括天文、地理、哲学、中外文学、名人传记、科普读物„„在那里,教师可以学到很多课外知识、教学技巧、了解各种新的信息。课余时间,图书室便成了我大量阅读书籍的“重要阵地”。每天,我都要翻阅各级报刊,关心国家大事,留心政策法规。然后,再有选择地阅读各类专著,计划性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对于消遣性的杂志,我也毫不排斥,他已成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剂。”与此同时,我还养成了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做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将那些有价值的内容记下来,以便日后更好地理解运用。至今,我已积累读书笔记几十册。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每天上班期间,除了教学中的教学用书,还能接触到很多专业类丛书。只要见到有价值的书籍,我就象鱼儿见到水一样,兴奋万分,因为,如饥似渴的阅读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从书中可以体会到豁然开朗的感觉,有时还会荡漾出智慧的火花。学以致用,除了将取之于书中的灵感,把这种灵感用运于实际工作中此外,网上阅读也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这里有各种学习书屋,里面的作品应有尽有,许多书店购买不到的书都可以欣赏到,而且附有作者介绍和时代背景。如果你想查阅某一方面的内容,还可点击智能搜索,这样既省时又省力,大大方便了信息的摄取。我也经常从网上下载一部分新的教育资讯,还有好多国外的先进管理方法,将其作用于工作之中,的确收益非浅。

抓住一切机会学习,现在的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都不愿意外出培训和学习,因为外出学习和培训既舟车劳顿又枯燥乏味,还要花费很多钱。我深知自己知识老化、观念陈旧,需要更新和创新。所以,我积极争取外出培训和学习的机会。2011年以来,我先后参加了“国培计划”网上培训,敖汉旗文化名师培训学习,赤峰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培训学习,“国培计划”骨干教师包头师院短期培训和网上跟踪培训而且学习成绩优秀圆满毕业。尽管花费些钱,浪费些精力,可是我累并快乐着。因为我走出去学习到的新经验、新观念、新方法是无价的。它可以洗涤你的心灵,出去你思想中的陈腐东西,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注入了新鲜的元素。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作为当代的老师不会合作、不会学习、不会思考、不会创新就要被时代淘汰。虽然我已是有28年教龄的教师可我并不老,我教学之路还有很长。所以,我还会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反思、积极进取来适应教育的发展。学习永远在路上,终身学习是我的的学习态度。

2015.04.03

下载国培总结——学习我们永远在路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培总结——学习我们永远在路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们永远在路上[推荐阅读]

    我们,永远在路上盼来了,盼来了深秋的辉煌盼来了,盼来了灿烂的时光相同的日子十一月八日历史在书写书写着我们记者的人生华章我们是一群年轻的记者云梦的成长伴随着我们成长当我......

    “出发后,我们永远在路上……”

    龙源期刊网 http://.cn“出发后,我们永远在路上……”作者: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年第05期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实验中学,是宁江区人民政府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于20......

    我们永远在路上征文

    我们永远在路上征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我们永远在路上征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可以借鉴的哈。 范文一:现在的擦肩而过,又会不会在其他路口相遇? 难道......

    永远在路上

    《永远在路上》专题片观后感 梅建伟 央视一套连续播放了警示片《永远在路上》,据专题片的预告片介绍: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正风反腐,力度有目共睹。党中央把管党治党提到前所......

    永远在路上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近日,单位组织全体党员(也包括我这个预备党员)观看了大型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系列剧集,看完后感触颇深,党风廉政,是一个政党自我进化、自我调适、顺应时代......

    永远在路上

    永远在路上——记平遥煤化集团董事长郭兴银从最初的井下推箱矿工、办公室干事、副主任,一直到后来的企管办主任、经营副矿长、集团董事长。仅仅二十余年时间,郭兴银从一个普通......

    永远在路上(定稿)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所有的结束,都是新征程的开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活动收尾绝不是作风建设收场”“全党要以此为起点,在从严治党上继......

    永远在路上范文大全

    【篇二: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为加强队伍教育管理,转变纪律作风,杜绝民警违法违纪发生。我所落实分局要求,组织全所民警观看了《永远在路上》。此记录片更加直观的展示了中国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