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做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重要讲话立意高远、内容丰富、思想深邃。为了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这些重要讲话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新要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本刊专访了中共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辛鸣教授,请他对习总书记重要讲话予以解读。
《领导文萃》:目前,全党正在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系列讲话,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请您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深刻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
辛鸣: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博大精深,高屋建瓴,这些讲话既描绘了未来中国美好蓝图,又勾勒出今日中国发展的大战略。不仅展示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雄才大略与使命担当,更形成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新思路,新理念。认真学习讲话精神,对于我们全党提振精气神,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很有意义。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因此,我们可以从总书记的讲话中梳理提炼出“四大关键词”,通过“四大关键词”来把握总书记讲话的总体要求,领会其精神实质。“四大关键词”分别是: 中国道路、中国梦、改革开放、从严治党。
中国道路:重申中国社会的道路自信
《领导文萃》:我们注意到,十八大以来,总书记讲话中最为强调的也是在其讲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可以说是总书记讲话中最大的亮点,最核心的话语。总书记为什么这样重视中国道路?
辛鸣:总书记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30多年来,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的道路是根本原因。现在,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道路的深刻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道路决定命运
我们之所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自信,是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是指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进程,它揭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历史必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毛泽东当年就讲过,其实中国是特别愿意向西方学习的,可是学来学去,老师老是欺负学生,我们只好找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并且是由我们自己走了出来。这样的道路是好是坏我们自己最清楚。2013年3月23日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很形象地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
我们之所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还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源远流长。这也就是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二)道路的坚持、发展和“接力”
2013年1月5日,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针对目前党内和社会上一些割裂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的现象,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是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充分认识和评价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这两个历史时期是一脉相承的,厚此薄彼和虚无历史的态度都是要不得的。
尽管我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与基本要求仍然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中。比如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以前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框架的认识主要集中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到十七大的时候,增加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从过去的“三位一体”变成了“四位一体”。十八大又从“四位一体”拓展到了“五位一体”,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的观念贯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里面,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这就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更加丰满、更加立体,而且更加有利于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抗风险性。
(三)坚持道路自信,更要道理自信
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一论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的确,经济建设锻造的是经济社会的硬实力,意识形态工作涵养的是一个社会的软实力。如果没有意识形态这一软实力的相辅相成,不仅硬实力不可能充分展现发挥出来,甚至还会影响制约硬实力的形成与壮大。中国道路为中国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与前所未有的兴盛,但是质疑唱衰否定的声音不绝于耳,以至于让相当多的群众也犹犹疑疑。为什么?这些年来我们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些工作失之于软、失之于弱、甚至失之于无,结果一些无稽之谈乃至别有用心的杂音就开始甚嚣尘上。要改变这样一种被动的局面,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就成为我们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
实践出道理,大实践出大道理。既然有了“中国道路”,当然就要有“中国道理”。所谓“中国道理”就是用“中国话”,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我们走的道路背后的理论依据,给大家讲清楚、讲明白,不是言必称外国人怎么想,动不动西方人怎么说。
如果不能把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什么好,我们的制度选择为什么优越,我们的奋斗理想为什么真实等等,这些事关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事关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大问题从逻辑上讲清楚、讲明白,就谈不上领导权与主动权的掌握。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正大光明而不是遮遮掩掩,言行一致而不是言不由衷,一以贯之而不是欲言又止地向我们的群众乃至向世界讲清楚、讲明白。
中国梦:为中国社会树立精神旗帜
《领导文萃》:如果说中国道路是总书记讲话贯穿始终的一根红线,中国梦则是总书记讲话中一道最亮丽风景。从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现在越来越出彩,几乎所有的讲话都少不了它。总书记为什么要提出中国梦和反复强调中国梦?
辛鸣:提出中国梦,不是标新立异,也不是信口开河,而是要为中国社会树立精神旗帜。中国梦并不是今天才有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从来没有停止过的追求与夙愿。但是十八大以来如此的“大放异彩”引发中国社会的集体共鸣,这背后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中国梦为中国社会的奋斗赋予意义与价值
现代行为学理论有一个经典案例。同样是做砌砖的工作,如果只是为砌砖而砌砖就觉得越干越累,如果是为了宏伟大厦添砖加瓦,感觉就不一样了,其精神状态截然不同。为目标而努力为理想而奋斗,与伟大事业融为一体,就算再苦再累也会心甘情愿,也会义无反顾。“中国梦”正是为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确立了这样一个与伟大事业融为一体的目标,给我们的奋斗赋予了意义与价值。大旗树立起来了,人民群众就知道该往哪里走了。所以,中国梦的内涵十分确定也十分清晰。就其基本意蕴来说,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个宏伟的目标,伟大的事业,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中国梦就其根本意蕴来说,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让我们的人民更幸福、更有尊严、得到更加自由全面的发展。2013年03月18日两会闭幕时讲话:“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使命和对中国人民的郑重承诺。
(二)中国梦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众版
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众版。“中国梦”就是从话语体系上进行的创造性转换,给当代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一个既能有憧憬有超越又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一个既科学崇高又喜闻乐见的理想,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亲和、更加清晰、更加具体。
当然,在这里我们必须要强调的是,讲通俗不等于不要准确,讲亲和不等于没有原则。不用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方式绝不等于不讲意识形态的内容。中国梦就其实质来说是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一个崭新的梦。正因为 “崭新”,如何做到复兴而不是复古,崛起而不是威胁,中国梦必须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为其界定内涵、塑造灵魂、彰显本质。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用不同的话语表达的同一的事业。
这也就是为什么习总书记强调“三个必须”的道理所在:条条大路通罗马,但通往罗马的路一定到不了香格里拉。梦不同,圆梦的道路亦不同。实现中国梦的道路是也只能是“中国道路”。梦不同,背后的精神与价值支撑亦不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梦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中国梦是伟大的事业,中国梦是宏伟的蓝图。伟大的事业、宏伟的蓝图要有强大的力量来保障。
“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三个必须”与十八大的“三大成果”异曲同工,指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不是有了中国梦就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了,而是中国梦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更加坚实的实践基础。
(三)中国梦与美国梦等世界梦是相通的
讲中国梦不可能不提到美国梦。这就难免要有一个比较的问题。比如,美国梦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个人成功梦”,来到美国这块土地上的任何人经过奋斗就有取得成功的可能。但与美国梦不同的是,中国梦首先体现为是民族梦、国家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什么我们的中国梦要首先体现为民族梦、国家梦呢?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社会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但是固然由于中美两国历史事实、发展方位、自身条件、奋斗目标等等不同所导致中国梦与美国梦之间的差别是明显而又深刻的,我们也没有必要刻意去夸大。合作共赢比泾渭分明对中国、对美国乃至对世界更有价值。所以,我们提出中国梦还有一层意蕴就是要向世界说明中国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说明中国好世界好,中国好世界可以更好的道理。
这也就是为什么2013年6月7日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加州庄园会晤时所讲的:中国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这个论断其实是从哲学的高度让世界对中国梦的开放性与包容性有了新的认识。毛泽东主席与尼克松谈哲学,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也讲哲学。这相通是很有奥妙的,不像西方人总想把中国梦等同于美国梦,也不像我们有些人总把美国梦与中国梦渲染的水火不容。所谓相通,不同中有共同,共同中又有不同。
为什么中国梦能与世界梦相通?这是由中国梦的文明逻辑所决定的。人类社会的行为背后是文明的印记,不同的文明形成不同的行为模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插上帝国旗帜以女王的名义宣布占领;中国郑和七下西洋送去的是文明的善意,传播的是文化的光辉。一个以和平和谐为基本价值理念的文明,在历史上是和平善良的,在今天、在未来同样也是和平善良的。
改革开放: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领导文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要有源头活水,这就是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人对于改革开放的立场坚定不移,一以贯之。总书记2012年12月间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总书记为什么把改革开放提到这样一个高度?
辛鸣: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刚刚当选党的总书记的习近平就旗帜鲜明地向全党发出了推进改革开放的号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产生,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总书记深入广东考察时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2012年12月31日,十八大以来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的主题同样是改革开放,明确提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认真学习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的一系列论述,我们要把握三个要点:
(一)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
今日中国社会改革的声音很杂,要分清真改革与假改革,好改革与坏改革。有些人的改革是倒退和走邪路,有些人的改革则是叶公好龙。
2013年10月7日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什么是颠覆性的错误,就是在改革中迷失了正确的方向。所以总书记在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强调的第一条就是“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论述与邓小平是一脉相承的。邓小平同志讲,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是健全党的各项制度。既然是“完善”和“健全”,改革就不是全盘否定,改革更不是连根拔起。如果改革改到最后连中国社会近百年奋斗的发展道路、宗旨信仰都否定了,这还是改革吗?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势在必然,但国企改革不能简单就是私有化,一味地改变国有企业的所有制性质而不去搞内部的管理运行机制创新,未见得能解决国有企业中存在的真问题,但却会真的动摇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政治体制改革要加快毋庸置疑,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绝对不意味着要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意味着要放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们不动辄在任何问题上问姓“社”姓“资”,但政治体制的姓“社”与姓“资”是客观存在的,也不会因为不去问就没有了。
正因为改革是革命中的建设,是坚持中的创新,所以,改革不仅意味着改变,还意味着坚守,不仅意味着“必须变”,还意味着“不能变”。在改革过程中不思进取,抱残守缺会被人民抛弃、被历史淘汰;在改革的过程中把不能变的给变了,就会丧失根本,就是自毁长城。特别在今日中国人人思变的浪潮中,认识到改革中的“不变”比知道“改变”更重要,守住改革中的“不变”比随波逐流的“改变”更不易。
(二)改革必须为了人民,改革必须由人民改革
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改革本身并不是目的,改革本身也不能成为目的。我们的改革只有一个指向,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改革,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改革不能保证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样的改革是没有意义的。人民群众在这里不是一个抽象的政治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十三亿全体中国人民。
为人民改革也不是抽象的政治要求,而有着十分确定的内容与要求。具体来说,就是要在改革中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阶段性任务统一起来,把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的收入增长不仅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同时还能跑过CPI。让改革既要有“看得见的成果”,更要有群众切身感受到的“看不见的成果”,比如社会安定、就业水平等体现安全感、发展感、满足感、幸福感的成果。
改革还要让人民改革。如果改革仅仅是由少数人把持的,或者只有少数的“能人”与“精英”参与到过程中,那么这样的改革既不民主,也不公正,改革的结果只会对少数人有利,让广大的群众冷漠与质疑。这种改革只会导致贫富分化、群体冲突不断发生,最终是政府、干部、少数人与广大群众的对立日益加深,党和群众的信任关系遭到破坏,以至于撼动我们的执政基础。
坚持人民群众的改革主体地位并不是弱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理所当然是中国改革的核心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要体现在善于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最广泛地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和美好生活而团结奋斗,通俗地讲就是就是让民做主,而不是替民做主。
坚持人民群众的改革主体地位也不是淡化改革者的作用。改革要有先行者,改革要有拓荒牛。改革者之所以能有奋起而前行的力量与勇气,之所以能取得改革的成功,正是因为改革者代表了群众的意愿、反映了群众的心声,如果因此而居功自傲、孤芳自赏,那就等于树木离开了大地,不仅一事无成,自己的存在都将是问题。
(三)把握改革开放的科学方法论
习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他还指出,“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2013年7月23日,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调研时强调的全面深化改革要正确处理的若干重大关系中,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又是其中之一。
干全新的事业,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最需要的就是不断地探索,探索就得继续“摸石头”。当然,强调摸着石头过河并不是否定改革的顶层设计。改革从不忽视理论指导的重要,更不否定统揽全局统筹兼顾的必要性,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要通过顶层设计来优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深刻认识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辩证统一的关系,通过顶层设计为改革明确方向,通过摸着石头过河为改革探索道路。这既是对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坚持,更是对中国社会三十余年来改革经验、改革价值、改革目标的坚持。两者相辅相成,顶天立地,中国改革还有什么坚不可攻克,还有什么命不能被革,还有什么雷区不可被跨越?
从严治党:以坚强的政治核心打造政治保障
《领导文萃》:我们看到,在总书记的讲话中,关于党的建设的篇幅最多。但是,总书记讲党的建设不是抽象谈党建,而是始终贯穿一个很明确的主题,这就是从严治党。自十八大以来,中央陆续出台“八项规定”,反对“四风”,在反腐败斗争中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一系列新举措顺潮流、得民心、见实效。请你结合实际,谈谈总书记关于从严治党的思想。
辛鸣:打铁还得自身硬,从严治党就是今日中国共产党的新“赶考”。2013年7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到河北省调研时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我认为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从严治党方面有三个着力点:
(一)从转变作风入手
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的外化,直接而深刻地反映了党对人民群众的态度。90多年来,优良作风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骄傲与标志,但是随着执政时间的拓展,也潜滋暗长了一些不良的作风,这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
什么是形式主义?文山会海、贪图虚名、弄虚作假、工作不实等等;什么是官僚主义?高高在上孤陋寡闻、强迫命令颟顸无能、糊涂无用懒政惰政等等;什么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呢?这本是我们最不需要说的问题,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与“享乐奢靡”根本就是绝缘的,但现在却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贪图享受、及时行乐,铺张浪费、挥霍无度、骄奢淫逸等等,不一而足。
面对这些问题怎么办?伤其十指不若断其一指。集中力量,任务明确,在作风建设上打一个歼灭战,不仅可以有效遏制不良作风的蔓延,还可以为党内其他一些问题的解决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十八大以来新的党中央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制定八项规定。总书记2013年1月22日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对于这项工作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与行动。
(二)用反腐败整党
中国共产党作为唯一合法的执政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腐败风险客观上也更大。因此旗帜鲜明反对腐败,保持与腐败的水火不容尤为必要。2013年1月22日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为我们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 坚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指明了方向。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我们要坚定决心,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我们在查处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时,既打“老虎”又拍“苍蝇”,不仅查高层,查级别高、权力大的干部腐败,也查基层、查掌握具体权力的干部腐败案件,不让任何层面的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有一丝侥幸之心。
——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任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施政行为公开制度,保证领导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
(三)用信仰塑魂
总书记讲,“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因此,“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当年苏联共产党被解散时,两千多万党员竟无一人是男儿,根源就在于失魂落魄,名为共产党员但却不再信仰共产主义。在今年召开的中纪委二次会议上,总书记提出要清除不合格党员。不合格党员,首先是思想上不合格,思想上不合格行为上就会潜移默化,政党的旗帜就会变色。我们讲三个自信,其实三个自信归根揭底是信仰自信。只要像总书记所讲的“永不动摇信仰”,我们的道路事业理想就不会动摇。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信仰、宗旨、理想是连在一起的。真认为好就会理直气壮去宣示,真认为对就会坚定不移去做到,真认为珍贵就会心甘情愿去牺牲。
《领导文萃》:以上“四大关键词”对应了事关中国发展的四个重大问题,道路,旗帜,法宝,核心。您解读的这“四大问题”环环相扣,可以让我们对习总书记讲话有一个总体全面和深刻的认知。
辛鸣:关键词固然关键毕竟不是全部,只是我们学习总书记讲话的入手处。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全面系统,原原本本去认真学,并把所学变为实践遵循。习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表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华民族所处的历史方位,应该肩负的历史责任以及通过什么样的历史规迹来实现历史使命这一重大问题的思考与解答。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并把它贯穿到我们的工作和实践当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越来越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第二篇: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1、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
2、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是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必然要求。
3、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系人民安居乐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社会和谐稳定。
4、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建立完善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体制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确保三大目标的实现,即“促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促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促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6、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第三篇: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一、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
——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4年07月02日08:1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
一、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历史和实践昭示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九十多年长期奋斗基础上的,而其思想、理论和实践的源头,则可追溯到更远。从提出社会主义思想到现在,差不多有五百年时间。从这个很长历史过程来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其思想发展的脉络,更加充分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
社会主义五百年,经过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过程。二〇一三年一月,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分六个时间段对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梳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进程。
第一个时间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是一五一六年英国人莫尔发表的《乌托邦》一书。这本书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中的悲惨景象,同时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此后一直到十九世纪上半叶,有影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还有德国农民战争领袖闵采尔、意大利的康帕内拉、英国掘地派运动领袖温斯坦莱、法国的摩莱里和马布利等人,其中最重要的是十九世纪初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部基础,论证未来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对未来社会提出一些积极主张和有价值的猜测。但是,他们的共同局限是唯心史观,无法找到实现其社会理想的正确道路和社会力量。
第二个时间段,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九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发展,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状况,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并把社会主义思想置于这两大理论基石之上,从而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和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一般特征作了科学预测和设想。当然,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主要是理论上的,至于如何付诸实践,还有待后人来解答。
第三个时间段,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二十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领导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十月革命胜利后,究竟如何搞社会主义,也没有先例,列宁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艰辛探索。针对一九一八年下半年到一九二一年春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暴露出的问题,列宁进行了深刻反思,提出了新经济政策,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了深刻调整。
第四个时间段,苏联模式逐步形成。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形成了实行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指令性计划经济、权力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不尊重经济规律等,随着时间推移,其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困境,苏联和东欧国家也想进行一些调整,但在西方等各种势力强大攻势下,这种调整偏离了正确方向,终于导致****年东欧国家先后发生剧变,一九九一年苏联解体、苏共解散,使世界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曲折。
第五个时间段,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是第二个在一个大国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但是,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刚开始,我们只能学习苏联经验,但在实践中我们党很快就察觉到苏联模式的局限,提出要以苏为鉴,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毛泽东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主要标志,我们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自己新的重要认识。在后来的实践中,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很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没有得到贯彻落实,甚至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全局性、长时间严重错误,使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历程中遭到严重挫折。尽管探索艰辛坎坷,但我们党取得的积极成果是极其宝贵的,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第六个时间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提出进行改革开放,并明确提出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一九八二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发出响亮的号召: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过实践探索,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搞清世界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及其演进,搞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就能明白,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的;是怎样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第四篇: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容摘要
顺德街道办事处大屯小学
校 本 培 训 讲 稿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容摘要)
主讲人:刘庆阳
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
上的讲话
(2013年1月5日)
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今年是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31个年头了。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的历史过程,内容包括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同志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就努力创造条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
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一切迷惘迟疑的观点,一切及时行乐的思想,一切贪图私利的行为,一切无所作为的作风,都是与此格格不入的。
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批示
(2013年1月28日)
从文章(指《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编者注)反映的情况看,餐饮环节上的浪费现象触目惊心。广大干部群众对餐饮浪费等各种浪费行为特别是公款浪费行为反映强烈。联想到我国还有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各种浪费现象的严重存在令人十分痛心。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各级党政军机关、事业单位,各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要采取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的举措,加强监督检查,鼓励节约,整治浪费。
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013年1月29日)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消除战争,实现和平,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最迫切、最深厚的愿望。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后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分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
我们的和平发展道路来之不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经过艰辛探索和不断实践逐步形成的。我们党始终高举和平的旗帜,从来没有动摇过。在长期实践中,我们提出和坚持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和奉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向世界作出了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的庄严承诺,强调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这些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坚持下去,永远不能动摇。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我们还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有和平国际环境。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使国家更加富强,使人民更加富裕,依靠不断发展起来的力量更好走和平发展道路。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就是历史规律。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
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我们要广泛深入宣传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思想,引导国际社会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的发展,中国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我们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将坚定不移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
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013年5月24日)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标志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表明了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要坚定不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高度关注。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对建设平安中国的重要指示
(2013年5月31日)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多年来,政法综治战线深入推进平安建设,为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把平安中国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紧紧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把人民群众对平安中国建设的要求作为努力方向,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努力解决深层次问题,着力建设平安中国,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6月18日)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
总体上看,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情况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也是好的,广大党员、干部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冲锋陷阵、忘我奉献,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肯定和拥护。这是主流,必须充分肯定。同时,我们必须看到,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我们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的重大工作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切入点,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这“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
教育实践活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照镜子,主要是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正衣冠,主要是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洗洗澡,主要是以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治治病,主要是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对问题严重的进行查处,对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要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好民主生活会,坚持开门搞活动。教育实践活动要以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为重点。各级领导干部既是活动组织者、推进者、监督者,更是活动参与者,要以普通党员身份把自己摆进去,力争认识高一层、学习深一步、实践先一着、剖析解决突出问题好一筹。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经常抓、长期抓,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要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执行制度没有例外。
各级党委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抓实。要明确责任职责,主要领导亲自抓;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加强具体指导,确保正确方向;坚持统筹兼顾,做到两手抓、两促进;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013年6月25日)
这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为题,主要目的是通过回顾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特别是通过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提高我们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增强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自觉性。这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很有意义,也是对我们党成立92周年的最好庆祝。
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2年的光辉历程,我们的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64年的光辉历程。92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持续不断的伟大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这3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全党全国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力前进。
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重温党和人民共同走过的光辉历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必须顺应世界大势,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
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30多年来,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现在,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同时,在当今世界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和互动空前紧密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把握世界大势,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
我们党之所以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能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要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使我们党更好担负起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我们说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我们要在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基础上增强自信,在领导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继续开拓,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6月28日)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党的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持原则、认真负责,敬畏权力、慎用权力,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生努力。成为好干部,就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时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干部要勤于学、敏于思,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打牢履职尽责的知识基础。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
把好干部选用起来,需要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要紧密结合干部工作实际,认真总结,深入研究,不断改进,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制度机制。要特别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扬民主结合起来,发挥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要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干部工作公开,坚决制止简单以票取人的做法,确保民主推荐、民主测评风清气正。
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加强和改进年轻干部工作,要下大气力抓好培养工作。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有计划安排他们去经受锻炼。
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5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亿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党,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懈。组织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要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让每一个干部都深刻懂得,当干部就必须付出更多辛劳、接受更严格的约束。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尤其是中央机关和中央国家机关、高级领导干部要强化带头意识,时时处处严要求、作表率。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体现,党的执政使命要靠千千万万党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落实到党员队伍的管理中去。党组织要严格把关,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确保政治合格。要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要严格党员日常教育和管理,使广大党员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此来指导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各级都要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确保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对广大基层干部要充分理解、充分信任,格外关心、格外爱护,多为他们办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
严肃的党内生活,是解决党内自身问题的重要途径。要健全和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促使全党同志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要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和政治纪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带头改进作风,继承发扬组织部门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和维护组织部门良好形象。组织部门改进作风,最核心的是坚持公道正派。要着眼于党的事业发展需要选人用人,公道对待干部,公平评价干部,公正使用干部,敢于坚持原则,让好干部真正受尊重、受重用,让那些阿谀逢迎、弄虚作假、不干实事、会跑会要的干部真正没市场、受惩戒。要严明组织人事纪律,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坚决不放过,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决不姑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部门担负着抓好自身活动和参与组织指导整个活动的双重责任,要自觉走在活动前列,努力把各级组织部门建设成为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
在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3年7月23日)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这场伟大革命,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走过了35年极不平凡的历程。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问题十分繁重。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要下大功夫总结和运用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下大功夫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改革开放的客观要求,下大功夫了解党内外对改革开放的各种意见和建议,下大功夫了解地方、基层和群众在改革方面做的有益探索。
第一,进一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要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作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第二,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增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发展活力,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财税体系,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微观基础的活力。第三,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抓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第四,进一步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通过社会体制改革创新,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最大限度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业活动蓬勃开展。第五,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安排,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让全体人民依法平等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第六,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改革开放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增强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完善党内制度体系特别是民主集中制,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8月19日)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把人民生活搞上去。只要国内外大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能也不应该改变。这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的根本要求,也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要求。同时,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新干部、年轻干部尤其要抓好理论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所有宣传思想部门和单位,所有宣传思想战线上的党员、干部都要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做好今后工作的重要遵循,一定要认真总结、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
对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对世界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我们要加强宣传报道,以利于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宣传思想部门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宣传思想部门工作要强起来,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强起来,班子要强起来。各级宣传部门领导同志要加强学习、加强实践,真正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
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加强对宣传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不断提高领导宣传思想工作能力和水平。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把宣传思想工作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习近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时间:2014年2月17日 场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
关键词:提高治理能力
关键性问题:
1、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独特优势
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我们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
2、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要有主张、有定力
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3、坚守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
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4、在贯彻落实上要防止徒陈空文、等待观望、急功近利
在贯彻落实上,要防止徒陈空文、等待观望、急功近利,必须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和夙夜在公的责任意识抓实、再抓实。
5、改革是循序渐进的工作,既要敢于突破,又要稳扎稳打
改革是循序渐进的工作,既要敢于突破,又要稳扎稳打向前走,确保实现改革的目标任务。全面深化改革是立足国家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进行部署的,要注意避免合意则取、不合意则舍的倾向,破除妨碍改革发展的那些思维定势。
习近平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
时间:2015年1月12日
场合: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
关键词:做“四有书记”
关键性问题:
1、谈县委职能和县委书记角色定位:一线指挥部 一线总指挥
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
县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就是“一线总指挥”
2、谈如何做好县委书记:做“四有新人”
心中有党
县一级阵地,必须由心中有党、对党忠诚的人坚守
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时刻不忘自己对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要把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
在涉及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立场坚定、态度坚决
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 心中有民
心中要始终装着老百姓,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要想得透、看得淡
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人民不满意的问题
时不我待地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
心中有责
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对定下来的工作部署,要一抓到底、善始善终
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
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积极寻找克服困难的具体对策
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
不能干一年、两年、三年还是涛声依旧,每年都是重复昨天的故事
心中有戒
要正确行使权力,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要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按照程序进行决策,做到总揽不包揽、分工不分家、放手不撒手
要注意听取班子成员意见,带头增进和维护县委班子团结 做决策、开展工作多想一想法律的依据、法定的程序、违法的后果
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把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
习近平开讲新年第一课:以亲身经历畅谈“县委书记经”
习近平: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带动全党全国共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场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
时间:2015年2月2日
关键词:推进依法治国
关键性问题:
1、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关键少数”
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动全党全国一起努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上不断见到新成效。
2、一些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比较淡薄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比较淡薄,有的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徇私枉法等问题,影响了党和国家的形象和威信,损害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领域的正常秩序。所有领导干部都要警醒起来、行动起来,坚决纠正和解决法治不彰问题。
3、领导干部要做尊法的模范
各级领导干部的信念、决心、行动,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领导干部要做尊法的模范,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做学法的模范,带头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做守法的模范,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做用法的模范,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
4、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基本法治观念
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对各种危害法治、破坏法治、践踏法治的行为要挺身而出、坚决斗争。对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从其踏入干部队伍的那一天起就要开始抓,加强教育、培养自觉,加强管理、强化监督。
5、学法懂法是守法用法的前提
首要的是学习宪法,还要学习同自己所担负的领导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弄明白法律规定我们怎么用权,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
6、党纪国法不能成为“橡皮泥”“稻草人”
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领导干部要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党纪国法不能成为“橡皮泥”、“稻草人”,违纪违法都要受到追究。
7、法治素养是干部德才的重要内容
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要抓紧对领导干部推进法治建设实绩的考核制度进行设计,对考核结果运用作出规定。
8、方向要正确,政治保证要坚强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我们要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法治问题上的理论成果;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
9、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是党的领导力量的体现。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
10、不能把党的领导作为个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挡箭牌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
11、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3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第五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站在世情国情党情的新高度,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集中反映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工作思路和信念意志,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对我们的工作实践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围绕学讲话用讲话,我有三点体会:
首先,学习系列重要讲话要“真学”。
学讲话用讲话,第一位的任务是学习,学深悟透是用对用好的前提,也是实践工作中不跑偏、不掉队、不减劲的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要使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在广大党员干部头脑中扎下根,真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牢固理念,重要途径要靠学习。但是,学习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假学”。假学往往表现为因形势所迫不得不学,这样学习起来,不求甚解,满足于漫漫地学,很难达到学习的目的。至于那些形式主义的学,弄虚作假的学,那就更谈不上使党员受教育的目的了。另一种是情况是真学。真学表现为自觉地学,认真地学,扎实地学,系统地学,反复地学、用心地学,只有这样去真学了,从整体上把握了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才能真正搞清我们党、我们民族、我们国家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才能真正理解“五大发展理念”的本质内涵,才能真正体会抢抓“五大战略”机遇的紧迫性,实践才有基础,行动才会自觉,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才有可能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
第二,学习系列重要讲话要“真信”。
在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解决我们面临的发展问题,指引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之路、人民过上富裕和谐生活的唯一正确的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真理。正因为此,学讲话都应该带着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去学习、去追求、去实践,并在不断地学习、追求、实践过程中,树立起正确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念。努力使自己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定信心,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定信赖,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来,作为一名基层一线的领导干部,要努力把心中对党的忠诚转化到实际工作中,一定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心中有党,对党忠诚,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只有这样,才能在筹划分管工作、促进地区发展上,坚忍不拔,努力奋斗,为建设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做出贡献。
第三,学习系列重要讲话要“真用”。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性。正因为此,中央反复强调学习讲话要突出实践特色,这就意味着,学习不是为了装门面、图好看,不是为了“学学词、练练嘴、表表态”,而是要用理论指导党性修养,用理论去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基层街道分管政法工作的领导干部,更是要把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讲话作为重点,认清严峻形势,掌握社情民意,围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这一基本任务,多调研、多思考、多调研、多实践,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把维护群众权益放在第一位,增强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学会换位思考,始终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更加积极主动地解决群众的合法合理诉求,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探索形成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机制和模式,夯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群众基础,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铜墙铁壁,鼓足干劲、努力实践,为广东省梅州平远建设添砖加瓦。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寄托着党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体现着党对共青团事业的高度重视,深刻揭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与当代青年的密切联系,深刻指明了广大青年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建功成才的努力方向,总书记的讲话语言生动、高屋建瓴、鼓舞人心,振奋精神,再一次地指明了我的人生方向。
仁居中心小学 赖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