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省重大危险源分级评定办法
河北省重大危险源分级评定办法
1、范围
《河北省重大危险源分级评定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规定了河北省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分类辨识范围、分级评定标准。
本办法适用于河北省内各类企业或组织内构成的重大危险源及其安全评估。
本办法不适用于军事设施、危险化学品的运输、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核设施、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民用爆炸物品、放射性物质、核能物质等。
2、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455号)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矿山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16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劳动部令第4号)
《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号令)《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河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8号)《河北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7〕第13号)
《河北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规定》(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9〕第12号)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管协调字〔2005〕125号)
《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号)《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2号)
GB 16423-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GB 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12268-2005《危险货物品名表》
GB 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 Z230-201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GB 50028-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AQ 2006-2005《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 AQ 8001-2007《安全评价通则》
TS 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 GD0001-2009《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
HG 20660-2000《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 GB 50161-2009《烟花爆竹工程设计安全规范》
GB 20592-2006《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 急性毒性》
3、定义 3.1重大危险源
指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的数量及其他存在的危险能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设施和场所。
3.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3.3危险化学品
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3.4单元
3.4.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单元
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第二篇:河北省重大危险源分级评定试行办法
河北省重大危险源分级评定试行办法
1、范围
本办法规定了河北省重大危险源分级的定义、分类、辨识及分级。
本办法适用于河北省内各类企业或组织内构成的重大危险源。
本办法不适用于军事设施;危险化学品的运输;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2、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矿山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16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河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8号)
《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号)
《剧毒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2号)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管协调字[2005]125号)
《河北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规定》(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9]第12号)
《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号令)《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劳动部令第4号)GB 16423-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GB 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AQ 2006-2005《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 AQ 8001-2007《安全评价通则》
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3、定义 3.1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的数量及其他存在的危险能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设施和场所。
3.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3.3危险化学品
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3.4单元
3.4.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单元
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4.2尾矿库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单元 以一座尾矿库作为辨识单元。
3.4.3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单元 以一座矿井作为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单元。3.4.4煤矿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单元
3.4.4.1年产45万吨(含45万吨)及以上矿井以一个开采区为辨识单元。
3.4.4.2年产45万吨以下矿井以一个矿井为辨识单元。3.4.5特种设备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单元
生产经营单位以500m范围内一个(套)生产、储存区域或场所内存在的特种设备,作为特种设备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单元。3.5临界量
对于某种、某类危险物质或某种危险能量规定的数值,若单元中的物质或危险能量数值等于或超过该数值,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4、重大危险源分类及辨识 4.1重大危险源分类
4.1.1储存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贮罐区或者单个贮罐; 4.1.2储存民用爆破器材、烟火剂、烟花爆竹及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库区或者单个库房;
4.1.3生产、使用民用爆破器材、烟火剂、烟花爆竹及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生产场所;
4.1.4输送可燃、易燃、有毒气体的长输管道,中压以上的燃气管道,输送可燃,有毒等危险流体介质的管道; 4.1.5蒸汽锅炉,热水锅炉;
4.1.6易燃介质和介质毒性程度为中毒以上的压力容器; 4.1.7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有煤尘爆炸危险,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煤层自然发火期小于6个月,煤层冲击倾向为中等及以上的煤矿矿井;
4.1.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井,包括瓦斯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有自燃发火危险的矿井,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
4.1.9全库容大于一百万立方米或者坝高大于三十米的尾矿库;
4.1.10国家和本省规定的其他重大危险源。4.2重大危险源辨识
4.2.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进行辨识。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附件1中的表1与表2中规定的临界量即定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4.2.1.1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4.2.1.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公式(1)计算,若满足公式(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1)
式中:q1,q2,...qn----------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存在量,单位为kg;
Q1,Q2,...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kg。
(危险化学品临界量表见附件1)4.2.2压力管道重大危险源辨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管道: 4.2.2.1长输管道
4.2.2.1.1输送有毒、可燃、易燃气体,且设计压力大于1.6MPa的管道;
4.2.2.1.2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输送距离大于等于200km且管道公称直径≥300mm的管道。4.2.2.2公用管道
中压和高压燃气管道,且公称直径≥200mm。4.2.2.3工业管道
4.2.2.3.1输送GB5044中,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气体、液体气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的管道;
4.2.2.3.2输送GB 5044中极度、高度危害液体介质、GB50160及GB50016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设计压力≥4MPa的管道;
4.2.2.3.3输送其他可燃、有毒流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设计压力≥4MPa,设计温度≥400℃的管道。4.2.3锅炉重大危险源辨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锅炉: 4.2.3.1蒸汽锅炉
额定蒸汽压力>2.5MPa,且额定蒸发量≥10t/h。4.2.3.2热水锅炉
额定出水温度≥120℃,且额定功率≥14MW。4.2.4压力容器重大危险源辨识 属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容器:
4.2.4.1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
4.2.4.2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PV≥100MPa·m3的压力容器(群)。4.2.5煤矿(井工开采)重大危险源辨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矿井: 4.2.5.1高瓦斯矿井; 4.2.5.2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4.2.5.3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 4.2.5.4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 4.2.5.5煤层自然发火期≤6个月的矿井; 4.2.5.6煤层冲击倾向为中等及以上的矿井。4.2.6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矿井: 4.2.6.1瓦斯矿井;
4.2.6.2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 4.2.6.3有自燃发火危险的矿井; 4.2.6.4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4.2.7尾矿库重大危险源辨识
全库容≥100万m3或者坝高≥30m的尾矿库。
5、重大危险源分级
5.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 5.1.1分级依据
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规定的临界量为基准,结合安全措施补偿系数,以其计算出的临界量的倍数,确定重大危险源等级。5.1.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评定标准 表3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评定标准 危险源等级 一级重大危险源 ≥15 二级重大危险源 10~15(含10)三级重大危险源 5~10(含5)四级重大危险源 ﹤5 表中公式:
其中:q——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存在数量(kg); Q——相对应的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kg); C——安全措施补偿系数。
安全措施补偿系数的计算程序见附件2。若单元内危险化学品有两种及以上时,如评定等级不同,按最高等级确定;如评定等级相同,按提高一个等级确定。5.2尾矿库重大危险源分级 5.2.1分级依据
依据《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 2006-2005)和《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号令),按尾矿库的等别进行重大危险源的分级。5.2.2尾矿库重大危险源的分级评定标准 表4 尾矿库重大危险源的分级评定标准 危险源级别 全库容V/万m3 坝高H/m 一级重大危险源
二级库具备提高级别条件者 二级重大危险源 V≥10000 H≥100 三级重大危险源 1000≤V<10000 60≤H<100 四级重大危险源 100≤V<1000 H<30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应调整重大危险源的级别:
1)当V和H级差为一级时,以高者为准;当级差大于一级时,按高者降低一级。
2)尾矿库失事将使下游重要城镇,工矿企业或铁路干线等重要设施遭受严重灭害者,提高一级。
3)无论任何情况,尾矿库具备危库、险库、病库的条件者,提高一级。
5.3金属非金属地下矿井重大危险源的分级 5.3.1分级依据
依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 16423-2006)、《矿山安全监察条例》、《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按照危害范围和危险程度的大小、预防和治理过程的复杂程度、治理面因素进行分级。
5.3.2重大危险源分级评定标准 一级重大危险源:
1)矿井有瓦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突出危险的。2)矿井开采范围附近500米内地面存有1000m3~3000m3水体的。
3)矿井开采层冲击地压为中等及以上的。4)开采具有放射性、毒性物质的。二级重大危险源:
1)矿区范围内有滑坡体威胁。
2)矿井范围附近800米~1000米范围内地面存在3000m3以上水体。
3)矿井瓦斯等级为高瓦斯,或开采矿层中有未经测定的瓦斯涌出量的。三级重大危险源:
1)矿井受地表季节性洪水威胁。
2)矿区范围内存在全库容≥100万m3的尾矿库。3)矿井有自燃发火危险的。4)矿井下有火灾、爆炸性粉尘。四级重大危险源:
1)矿井开采层围岩属于破碎型(工程地质条件为中等至复杂性)。
2)矿区使用坝高≥30m斜坡料仓。
3)矿井主要安全生产系统(通风、排水、提升运输、供电等)存在设备设施上的重大缺陷或设备设施存在缺失的。5.4特种设备重大危险源分级 5.4.1分级依据
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按照压力、盛装介质等进行分级。5.4.2特种设备重大危险源分级评定标准 一级重大危险源:
1)额定工作压力大于等于17MPa的蒸汽锅炉;
2)盛装介质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的超高压容器、高压容器;
3)输送介质为易燃易爆且直径(mm)与厚度(mm)的乘积大于等于40000的压力管道;
4)额定起重量大于等于500吨的起重机械和额定起重量大于等于100吨的冶金或起吊熔融金属的起重机械。二级重大危险源:
1)额定工作压力大于等于9.8MPa的蒸汽锅炉;
2)盛装介质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的第三类低、中压容器、球形储罐和非金属压力容器; 3)医用氧舱;
4)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的汽车罐车,火车罐车充装站; 5)输送介质为易燃易爆且直径(mm)与厚度(mm)的乘积大于等于30000的压力管道;
6)额定起重量大于等于300吨的起重机械和额定起重量大于等于50吨的冶金或起吊熔融金属的起重机械。三级重大危险源:
1)额定工作压力大于等于2.5MPa的蒸汽锅炉,额定出水温度大于等于150℃的热水锅炉,额定热功率大于等于240MW的有机热载体锅炉; 2)盛装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的铁路罐车,汽车罐车、长管拖车和罐式集装箱;
3)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的气瓶充装站;
4)输送介质为易燃易爆且直径(mm)与厚度(mm)的乘积大于等于20000的压力管道;
5)额定起重量大于等于100吨的起重机械和额定起重量大于等于10吨的冶金或起吊熔融金属的起重机械。四级重大危险源: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内,一级、二级、三级重大危险源以外的特种设备为四级重大危险源。5.4.3备注
1、公共和重要场所、人口密集区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气体充装的重大危险源,可根据其影响程度提升一级;
2、有重大安全隐患或者是设备有重大缺陷的重大危险源等级,可根据其影响程度提升一级;
3、设备安全管理和设备安全状况良好(技术检验情况)的,安全监察机构连续两次以上安全检查没有发现安全问题,可根据情况将重大危险源等级降低一级。5.5煤矿重大危险源分级
按照重大危险源的种类和能量状态下可能发生事故的最严重后果,重大危险源分为以下四级:
1)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事故的; 2)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大事故的; 3)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 4)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一般事故的。5.5.1下列矿井为一级重大危险源 5.5.1.1高瓦斯矿井; 5.5.1.2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5.5.2其它级别矿井考虑到管理制度,技术措施、装备水平、教育培训、生产能力、安全状况等因素后确定矿井可能死亡人数,使危险物品不超标,工作场所不成为重大危险源。采用因素系数法评定等级,可分二种情况按照下式计算: 5.5.2.1年产45万吨(含45万吨)及以上矿井按生产采区人数计算可能死亡人数。
5.5.2.2年产45万吨以下矿井按矿井当班最多人数计算可能死亡人数。
R=K[R1/(A+G)×J×C] 其中:R-重大危险源可能死亡人数 R1-采区(盘区)当班最大人数 A-生产能力系数 A= G-安全管理系数 G=G1+G2+G3+G4 G1-安全体系系数 有专职的矿领导,健全的机构,严谨的制度及职责并经过上级认可。G1=1 G2-安全机构系数。有独立的安全管理,通风及六类灾害专职管理机构。全有G2=1,有一项缺失G2=0 G3-安全人员系数。G3= 当G3>3时G3=1 ; G3<3时G3=0 G4-安全培训系数 G4= J-安全技术系数 J=J1+J2+J3+J4 J1-检测系统系数 有通风,排水及六类危险因素监测系统并经过上级验收,J1=1。缺失1项J1=0 J2-传感器系数 J2= J2>1时J2=1 J2<1 时J2=0 J3-监测器系数 有通风,瓦斯,一氧化碳,氧气及6类危险因素监测仪器,并经过上级验收J3=1否则J3=0 J4-自救系数 J4= J4>1时 J4=1 J4<1时 J4=0 C-安全绩效系数。3年内未发生六类事故C=1;5年内未发生六类事故C=1.5;10年内未发生六类事故C=2;15年内未发生六类事故C=3。
K-危险因素系数 当有一种危险因素时K=1;二种以上时K=1.2。
按上述公式计算后对重大危险源分级进行评定。重大危险源分级评定标准 危险源等级
分级判据(死亡人数)一级重大危险源
可能造成30人(含30人)以上死亡 二级重大危险源
可能造成10一29人死亡 三级重大危险源 可能造成3—9人死亡 四级重大危险源 可能造成1-2人死亡
第三篇:河北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规定
河北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规定
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9]第12号
《河北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规定》已经2009年12月30日省政府第4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2月1日起施行。
代省长 陈全国
二○○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河北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的数量及其他存在的危险能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设施和场所。
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必须遵守本规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 具有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生产经营单位)是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将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及时协调、解决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重大危险源的综合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各自职责,负责职责范围内重大危险源的具体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信息管理系统,掌握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信息,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
第二章 辨识与安全评估
第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或者本省有关规定,对下列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
(一)储存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贮罐区或者单个贮罐;
(二)储存民用爆破器材、烟火剂、烟花爆竹及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库区或者单个库房;
(三)生产、使用民用爆破器材、烟火剂、烟花爆竹及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生产场所;
(四)输送可燃、易爆、有毒气体的长输管道,中压以上的燃气管道,输送可燃、有毒等危险流体介质的工业管道;
(五)蒸汽锅炉,热水锅炉;
(六)易燃介质和介质毒性程度为中度以上的压力容器;
(七)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有煤尘爆炸危险、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煤层自然发火期小于6个月、煤层冲击倾向为中等及以上的煤矿矿井;
(八)金属非金属地下矿井,包括瓦斯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有自燃发火危险的矿井、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
(九)全库容大于一百万立方米或者坝高大于三十米的尾矿库;
(十)国家和本省规定的其他重大危险源。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辨识情况确认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并对确认结果负责。
第九条 依据国家或者本省有关规定,重大危险源的等级按其危险程度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第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安全评价资质的机构对确认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承担评估任务的评价机构应当出具安全评估报告。
第十一条 承担安全评估任务的评价机构应当对其出具的安全评估报告的真实性及所作结论负责。
安全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
(二)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
(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
(四)发生事故的可能性、类型及危害程度;
(五)可能受影响的周边单位和人员;
(六)重大危险源等级;
(七)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
(八)评估结论与建议。
第十二条 一级重大危险源每1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估,二级重大危险源每2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估,三级、四级重大危险源每3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估。
重大危险源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重新进行安全评估:
(一)实施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
(二)生产工艺、材料及生产过程、设施等发生变更的;
(三)外部环境因素发生重大变化的;
(四)发生安全事故的;
(五)国家有关规定发生变化的。
第十三条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安全评估与分级标准,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尚未制定的,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组织制定。
第三章 登记建档、备案与核销
第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安全评估后的重大危险源及时登记建档。
登记建档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单位地址、联系人、联系方式;
(二)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
(三)重大危险源相关技术资料;
(四)检测及监控措施;
(五)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
(六)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
(七)重大危险源的其他情况。
第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后5日内,依照有关规定将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情况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的主要内容发生改变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更新档案并上报备案。
第十六条 对不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向备案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提出核销申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组织现场核查,符合条件的予以注销。
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在破产或者关闭前,必须排除重大危险源,使本单位不存在重大危险源。
第四章 安全管理
第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第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明确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负责人,指定专人负责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并落实监控责任。
第二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重大危险源的等级,建立相应的安全监控系统或者安全监控设施,保证安全监控系统或者监控设施的有效运行。
第二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定期对重大危险源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危险能量和安全设备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
第二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及时改进和完善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提高重大危险源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第二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具有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
第二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及相关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技能培训,使其熟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第二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后果及应急措施等信息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
第二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应当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并对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规定施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查处重大危险源违法行为。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如实提供与监督检查事项有关的资料,并进行复制;
(二)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就监督检查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
(三)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止重大危险源违法行为。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检查中发现重大危险源存在安全事故隐患,应当责令生产经营单位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责令限期改正。在整改前或者整改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生产经营单位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安全事故隐患排除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被检查单位应当予以配合,不得妨碍和阻挠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重大危险源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及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报告、举报。接到报告、举报的部门应当按职责分工,及时组织核查并依法处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有违反本规定第八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的,责令改正,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条、第十四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决定;有关法律、法规对行政处罚的决定机关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发现重大危险源存在安全事故隐患不依法处理,导致事故发生的;
(二)接到报告、举报后,未及时组织核查并依法处理的;
(三)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行为。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规定自2010年2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河北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实施办法
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关于印发《河北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实施办法
(试行)》的通知
冀安监管应急„2010‟73号
各设区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现将《河北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在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及时反馈省局。
二○一○年八月十二日
河北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实施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规定》(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9‟第12号),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的数量及其他存在的危险能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设备、设施和场所。
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的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有关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第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是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落实动态监控,联网监测预警的管理原则。
第五条 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据《河北省重大危险源管理 规定》和本办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危险源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重大危险源实施日常监督管理,并及时互通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信息,实行信息资源共享。
第六条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范围:
(一)储存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贮罐区或者单个贮罐;(二)储存民用爆破器材、烟火剂、烟花爆竹及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库区或者单个库房;
(三)生产、使用民用爆破器材、烟火剂、烟花爆竹及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生产场所;(四)输送可燃、易爆、有毒气体的长输管道,中压以上的燃气管道,输送可燃、有毒等危险流体介质的工业管道;
(五)蒸汽锅炉,热水锅炉;
(六)易燃介质和介质毒性程度为中度以上的压力容器;(七)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有煤尘爆炸危险、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煤层自然发火期小于6个月、煤层冲击倾向为中等及以上的煤矿矿井;
(八)金属非金属地下矿井,包括瓦斯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有自燃发火危险的矿井、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
(九)全库容大于一百万立方米或者坝高大于三十米的尾矿库;
(十)国家和本省规定的其他重大危险源。
第七条 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信息管理系统,掌握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信息,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加强监测预警,对监控设备设施、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
第八条 重大危险源的分级:
依据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重大危险源的等级按其危险程度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重大危险源级别评定,依据《河北省重大危险源分级评定试行办法》进行划分。
第二章 辨识与安全评估 第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情况,确认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并对确认结果负责。
第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范围,委托具有安全评价资质的机构对确认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承担安全评估任务的评价机构应当对其出具的安全评估报告的真实性及所作结论负责。安全评估报告应当数据准确,内容完整,结论明确并客观公正,建议措施具体可行。
安全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
(二)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
(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
(四)发生事故的可能性、类型及危害程度;
(五)可能受影响的周边单位和人员;
(六)重大危险源等级;
(七)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
(八)评估结论与建议。第十一条 一级重大危险源每1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估,二级重大危险源每2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估,三级、四级重大危险源每3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估。
第三章 登记建档、备案与核销
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安全评估后的重大危险源及时登记建档。登记建档、备案时,应提交下列内容:
(一)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单位地址、联系人、联系方式;
(二)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
(三)重大危险源相关技术资料;
(四)检测及监控措施;
(五)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与演练;
(六)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
(七)重大危险源的其他情况。
第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后5个工作日内,依照有关规定将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情况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的主要内容发生改变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更新档案并上报备案。第十四条 对已不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及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核销申请;核销工作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现场核查,符合条件的予以注销。
第十五条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三、四级重大危险源备案和核销工作,并将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二级重大危险源备案和核销工作,并将一级重大危险源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一级重大危险源备案和核销工作,并将一级重大危险源上报至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重大危险源备案登记表和备案证由省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统一监制。
第四章 安全管理
第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技术措施。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臵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信息标识牌。
第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实际控制人应当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并对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第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重大危险源信息变更情况,制定并及时修订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应按照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编写,并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发布,根据《河北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冀安办„2009‟13号)的要求,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管理机构,落实应急人员,并结合实际,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演练时可邀请相关部门参加,演练结束后应及时进行评估、总结,修改、完善预案,报安监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后的影响范围、危害后果、应急措施等信息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周边相关单位和相关人员,使其熟悉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掌握相关应急知识,能熟练应对和处臵突发事故。
第二十二条 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撤离作业现场,或者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采取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现场。从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后,应当迅速向本单位、本部门负责人报告。第二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具有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
第二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及相关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技能培训,使其熟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并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档案。
第二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定期对重大危险源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危险能量和安全设施进行检测和检验,并做好记录。
第二十六条 对存在隐患的重大危险源,所在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立即进行整改,整改期间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明确负责人,并及时报告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
第二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重大危险源的日常安全检查制度,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措施进行巡检,并做好检查记录。
第二十八条 在重大危险源场所进行施工等作业时,严格执行作业规程,须有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检查、验收。
第五章 安全监控 第三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等级,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监控信息系统,加强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控与管理,建立和完善重大危险源集中监控系统,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巡检并做好记录,重大危险源集中监控系统应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部署与所在市、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重大危险源远程监测预警系统联网,并确保安全监控信息系统和监控设备、设施有效运行。
第三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管理制度,制定完善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与管理的实施方案。
第三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明确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管理负责人,指定专人负责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并落实监控责任。
第三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重大危险源电子信息台帐和档案,并随时根据变化更新重大危险源信息档案,实行动态监控。重大危险源必须建立有效的动态监控巡检系统,进行不间断的监控,随时掌握危险物品有关参数的变化情况,发现问题立即进行处理,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及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报告重大危险源的运行情况。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将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及时协调、解决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防范安全事故发生。设区市及重点县(市、区)安全监管部门应建立完善重大危险源远程监测预警和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分级监测预警,及时处臵预警信息,为迅速响应和应急救援提供技术保障。
第三十五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各类重大危险源信息实施动态管理,掌握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信息。把生产经营单位集中监控系统与远程监测预警系统的联网纳入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验收的重要内容,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
第三十六条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做好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工作,实行分级报告备案制度。
第三十七条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危险源实施安全监督管理,负责监督检查本辖区重大危险源的登记、建档、评估、检测、备案工作。乡镇、街道安全管理机构,应加强本辖区内重大危险源的监督检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和评估备案。
第三十八条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的根据职责范围定期与不定期对重大危险源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查处重大危险源违法行为。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情况;
(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措施落实情况;
(三)重大危险源的登记建档分级、备案情况;
(四)安全监控信息系统和监控设备、设施的建立和有效运行情况;
(五)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评估、检测、监控情况;
(六)重大危险源设备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情况;
(七)重大危险源现场安全警示标志设臵情况;
(八)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情况;
(九)应急救援组织建设和人员配备情况;
(十)应急预案和演练工作情况;
(十一)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的配备及维护、保养情况;
(十二)重大危险源日常管理情况;
(十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九条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及有关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重大危险源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责令生产经营单位立即排除。在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生产经营单位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第四十条 各级安监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其他部门,应加强协调、相互支持、共同配合,落实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规定和要求,及时通报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的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第四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重大危险源存在的事故隐患及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报告、举报。接到报告、举报的部门应当按职责分工,及时组织核查并依法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第五篇:关于印发青海省重大危险源现场分级评价
关于印发青海省重大危险源现场分级评价
指导意见(暂行)的通知
各州(地、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为进一步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规范重大危险源现场分级评价工作,准确评定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等级,特制定《青海省重大危险源现场分级评价指导意见(暂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八年一月八日
青海省重大危险源现场分级评价指导意见(暂行)
一、目的
规范重大危险源现场分级评价工作,通过现场评价,确定其危险等级,为实施相应的安全监管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定义
1、单元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2、生产场所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包括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
3、贮存区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4、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三、适用范围
本指导意见适用于《重大危险源辨识》(GBl8218-2000)确定的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分级。评价重大危险源时均按单元进行。具体评价单元是:
1.贮存区;
2.生产场所(包括工艺装置或设施)。
以下所称的重大危险源均指重大危险源单元,所有的评价均针对单元进行。
四、重大危险源危险等级的分级规定
按照可能发生的最严重事故后果,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等级可以分为以下四级: 1.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事故的(死亡人数≥30人或重伤5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
2.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死亡人数10—29人或重伤30—49人),或直接经济损失500—1000万元的;
3.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较大事故的(死亡人数3—9人或重伤10—29人),或直接经济损失100—500万元的;
4.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一般事故的(死亡人数1—2人或重伤3—9人),或直接经济损100万元以下的。
其中事故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按GB672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进行计算,事故可能造成的死亡或重伤人数按死亡半径或重伤半径范围内正常人员数的50%计算。
五、重大危险源现场分级评价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周边环境、建(构)筑物、公共设施等现场情况,对重大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进行评价,以死亡人数或直接经济损失为主要指标,按照重大危险源危险等级的分级规定,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等级。重大危险源存在下列情况之一,应提高一个等级进行评定:
1.重大危险源曾发生过较大以上事故的。
2.毒物泄漏、扩散可能至住宅区、生产单元、机关团体、学校、交通要道的。
六、重大危险源现场分级评价的内容
重大危险源现场分级评价是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对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有关的生产和贮存设施、设备、装置、场所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的安全评价。主要内容包括:
1.收集评价所需的信息资料,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2.对于可能造成重大后果的事故隐患,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事故模拟,预测极端情况下事故的影响范围、最大损失,以及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概率,得出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
3.对发现的事故隐患,根据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进行整改优先度排序;
4.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 5.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等级。
七、重大危险源现场分级评价的工作程序 1.前期准备 明确评价的单元,收集所需的各种资料,重点收集与现实生产、贮存、运行状况有关的各种资料与数据(包括涉及到生产运行、设备、厂房建筑、安全管理、职业危害、消防、技术检测等方面内容),然后按照确定的评价单元进行评价。
重大危险源现场分级评价所需主要资料从以下方面收集:
(1)工艺;(2)物料;
(3)重大危险源周边情况(含企业及周边24小时人口的居住和活动分布情况,厂房及其他建筑物);
(4)设备;(5)管道;
(6)电气、仪表自动控制系统;(7)公用工程系统;(8)事故应急救援预案;(9)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10)相关的检测和检验报告。资料清单见附件1。
2.危险、有害因素和事故隐患的识别
应针对评价单元的生产运行情况及工艺、设备、设施的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危险性分析,确定主要危险部位、物料的主要危险特性,以及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缺陷和隐患。
3.定性、定量评价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点及重大危险源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评价的模式及采用的评价方法。重大危险源在系统生命周期内的运行阶段,应尽可能地采用定量化的安全评价方法,通常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一一安全检查表检查一一危险指数评价一一重大事故分析与风险评价一一有害因素现状评价”依次渐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模式,进行科学、全面、系统地分析评价。
通过定性、定量评价,重点对安全防护距离、工艺流程、工艺参数、控制方式、操作条件、物料种类与理化特性、设备设施;工艺布置、总图、公用工程等内容,运用选定的分析方法对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事故隐患逐一分析,通过危险度与危险指数量化分析与评价计算,确定事故隐患部位、预测发生事故的严重后果,同时进行风险排序,结合现场调查结果以及同类事故案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和概率,运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重大危险事故模拟,模拟发生灾害性事故时的破坏程度和严重后果,为确定其危险等级以及制定相应的事故隐患整改计划、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提供依据。重大危险源现场分级评价采用的定性、定量评价的主要方法如下:
(1)定性评价方法: 预先危险性分析; 安全检查表;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故障假设分析; 故障树分析;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 风险矩阵法等。(2)定量评价方法:
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 蒙德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 故障树分析; 事件树分析; QRA定量分析;
安全一体化水平评价方法; 事故后果灾害评价等。4.安全管理现状评价
(1)安全管理制度评价: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操作法)和作业安全规程等。(2)安全措施评价:现场监控措施、减灾措施、应急设施、人员培训等。
(3)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评价:预案的制订、修订、演练及其应急救援能力等。
5.确定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归纳综合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并按照安全风险程度的高低进行解决方案的排序,列出存在的事故隐患及整改紧迫程度,针对事故隐患提出改进措施及改善安全状态水平的建议。
6.评价结论
(1)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等级。(2)存在的主要隐患及对策措施。7.制订事故隐患整改计划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据评价报告中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制订事故隐患整改方案和监控措施。
八、重大危险源分级评价报告的编制
重大危险源现场分级评价报告,应按照如下所示的主要内容编制。不同单元在评价内容上有不同的侧重点,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部分调整或补充。
1.前言 2.目录
3.评价项目概述(1)被评价单位基本情况及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2)评价范围;(3)评价依据。4.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1)评价程序;(2)评价方法。5.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工艺过程、物料、设备、管道、电气、仪表自动控制系统、水、电、汽、风、消防等公用工程系统、危险物品的储存方式、储存设施、辅助设施、周边安全防护距离及其他。
6.定性、定量化评价及计算
通过分析,对上述生产装置和辅助设施所涉及到的内容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后,运用定性、定量的评价方法进行定性化和定量化评价,确定危险程度以及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后果,为确定其危险等级和提出安全对策措施提供依据。
7.事故原因分析与重大事故的模拟(1)重大事故原因分析;(2)重大事故概率分析;(3)重大事故预测、模拟。8.对策措施(1)重大事故减灾措施(安全设施、连锁、报警、切断、防火墙、防火门、正压间等);
(2)现场监控措施(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重大危险源警示标志牌等);
(3)应急救援措施(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设备、应急救援人员、应急救援计划等);
(4)安全管理措施(制度、操作规程、人员培训等);(5)其他相关措施等。9.评价结论
九、重大危险源现场分级评价报告的要求
重大危险源现场分级评价报告的内容要详尽全面、重点突出,依据要充分准确,做到条理清楚、数据完整、取值合理、评价结论客观公正。特别是对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要准确,提出的对策措施要科学、合理、可行和有效。
重大危险源现场分级评价要由熟悉工艺、设备、仪表、电气、建筑、消防及安全工程等方面的专家共同参与完成,评价组成员的专业能力应涵盖评价范围所涉及的专业内容。
十、重大危险源现场分级评价报告附件
1.平面布置图、数据表格、流程图、控制图等以及评价过程制作的图表;
2.评价过程中专家意见; 3.评价机构和生产经营单位交换意见汇总表及反馈结果;
4.生产经营单位提供的原始资料目录及生产经营单位证明材料;
5.法定的检测检验报告。
6.生产经营单位的隐患整改方案和实施计划
十一、重大危险源现场分级评价报告格式
(一)重大危险源现场分级评价报告格式一般包括: 1.封面(附件2)
2.安全评价机构资质证书复印件 3.著录项(附件3): 4.目录 5.编制说明 6.前言
7.正文(评价报告主要内容)8.附件
(二)字号、字体 1.正文标题
(1)章、节标题分别采用3号黑体、楷体字(2)项目标题采用4号黑体字 2.正文内容
(1)文字表述部分采用4号宋体字(2)表格表述部分可选择采用5号或者6号宋体字
(三)纸张、排版
1.纸张采用A4白色胶版纸(70g以上)
2.排版左边距28mm,右边距20mm,上边距25mm,下边距20mm 3.章、节标题居中,项目标题空两格
(四)印刷
除附图、复印件等外,双面打印文本
(五)封页
用评价单位公章对评价报告进行封页
附件1
现场分级评价所需资料清单
一、被评价单位概况
(一)基本情况
(二)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装置、储存设施、厂房及其他建筑物等基本情况
二、被评价单元外部资料
(一)所在地的自然条件资料
(二)周边的重要场所、区域,基础设施,单位分布情况
(三)被评价单位周边24小时人口居住和活动分布情况
(四)周边环境交通示意图
三、安全生产管理资料
(一)岗位设置及责任制文件
(二)企业管理机构设置及职责文件
(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四)企业操作规程(安全操作法)和作业安全规程
(五)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设置和配备文件
(六)安全生产管理档案、记录
(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情况
1.应急救援组织或应急救援人员的设置或配备的文件 2.应急救援预案
3.应急预案演练、修订记录
(八)事故管理情况
1.3年内发生的事故调查处理情况报告 2.对发生事故接受教训情况
四、从业人员资料
(一)主要负责人培训考核情况表及证书
(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考核情况表及证书
(三)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情况表及证书
(四)其他从业人员培训考核情况表
五、设备、设施资料
(一)生产系统 1.主要设备、设施清单 2.设备、设施运行记录 3.设备、设施变更情况
4.设备、设施维护、保养、检修、检测记录
(二)辅助系统 1.储存设施(1)储存设施清单(2)储存设施运行记录(3)储存设施变更情况
(4)储存设施维护、保养、检修、检测记录 2.公用工程(水、电、气、风等)(1)公用工程清单(2)公用工程变更情况(3)公用工程变更情况
(4)公用工程维护、保养、检修、检测记录 3.通讯、报警装置、设施(1)通讯、报警装置、设施清单(2)通讯、报警装置、设施运行记录(3)通讯、报警装置、设施变更情况
(4)通讯、报警装置、设施维护、保养、检修、检测记录
(三)消防系统 1.消防设施清单 2.消防设施配置图 3.消防设施运行记录
4.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修、检测记录
六、工艺技术资料
(一)平面布置图
(二)工艺流程图
(三)工艺规程
(四)1年内的生产运行记录
(五)工艺变更情况
七、物料资料
(一)生产原料、辅助材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物,废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危险性资料
(二)生产原料、辅助材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物,废物的数量
(三)生产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物;产品;副产品、废物的分布情况
(四)生产原料、辅助材料的变更情况
八、公安消防机构消防验收文件
九、作业场所资料
(一)职业危害防治措施清单
(二)从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维护、保养情况
(三)有害因素检验检测资料(有毒、粉尘、噪声、高低温、射线等)
十、安全设施管理资料
(一)安全设施清单
(二)安全设施的检验检测报告
(三)安全设施维护、保养情况
十一、重大危险源管理资料
(一)重大危险源清单
(二)重大危险源的减灾措施、监控措施、应急措施情况
十二、事故应急救援管理资料
(一)器材、设备配备清单
(二)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维护、保养、检修、检测记录。
(三)医疗救护情况
附件2: 重大危险源现场分级评价报告封面格式
1.封面布局
封面第一、二行文字内容是生产经营单位名称; 封面第三行文字内容是项目名称;
封面第四行文字内容是报告名称,为“重大危险源现场分级评价报告”;
封面最后两行分别是安全评价机构名称和安全评价机构资质证书编号。
2.封面样张 封面样张见图1。
生产经营单位 项目名称
重大危险源现场分级评价报告
评价机构名称
安全评价资质证书编号
(图1:重大危险源现场分级评价报告封面样张)
附件3:
著录格式
1、布局
“评价机构法定代表人,课题组主要人员和审核人”等著录项一般分两张布置,第一张署明评价机构的法定代表人(以评价机构营业执照为准),审核定稿人、课题组组长等主要责任者姓名,下方为报告编制完成的日期及安全评价机构(以安全评价机构资质证书为准)公章用章区;第二张则为安全评价人员(以安全评价人员资格证为准并署明注册号)、各类技术专家(应为评价机构专家库内人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名单,安全评价人员和技术专家均要求手写签名。
2.样张
著录项样张见图2和图3
生产经营单位
重大危险源现场分级评价报告
法定代表人:以评价机构营业执照为准 审核定稿: 课题组长:
评价报告完成日期(评价机构公章)
(图2:著录项首页样张)
评 价 人员
评价组长:***(资格证书号:APR-***-***)签名
评价组成员:***(资格证书号:APR-***-***)签名 * **(资格证书号:APR-***-***)签名
***(资格证书号:APR-***-***)签名
***(资格证书号:APR-***-***)签名
***(资格证书号:APR-***-***)签名
***(资格证书号:APR-***-***)签名
报告编制人:***(资格证书号:APR-***-***)签名
* **(资格证书号:APR-***-***)签名
报告审核人:***(资格证书号:APR-***-***)签名 技 术 专 家(列出各类技术专家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