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湖南省考申论热点:自愿加班不算加班 你怎么看
省考备考:
据华商晨报报道,临近年底,很多人因为忙不完的工作被迫进入循环加班模式,可加班能领到加班费吗?对此,辽宁省人社厅12333劳动关系处相关人士给了明确答复:用人单位支付加班工资的前提是“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员工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员工自愿加班,不属于加班,用人单位无须支付加班费。
【模拟题】
【报道一出,很多网友对辽宁省人社厅的解释表示不满意,纷纷吐槽,事实上并非辽宁,全国都是如此。那怎样才能合理的加班,保证加班费的发放呢?】
网友吐槽
计算加班工资的一个前提就是“加班的事实”,也是法律意义上的加班。具体实践中,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单位安排的加班要付工资。支付加班费的前提是“用人单位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员工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即由单位安排的加班才应支付。
二、自愿工作的不属于加班。如果工作不是单位的要求、决定,也没有单位认可的加班记录,只是员工自愿加班,则不属于“加班事实”,无须支付加班费。
三、有证据证明加班为单位安排,可确认为“事实加班”。变相延长员工的工作时间,属于加班。前提是员工须有证据证明,确属因单位安排了过多任务,不得不在正常的工作时间以外加班。
因此,员工自愿加班的话单位是不需要支付加班费的。劳动者如果认为自己的工作需要加班,可以要求单位来进行安排。这样才可以依法得到加班工资,才可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二篇:2015年国考申论热点:为官不为,你怎么看?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5年国考申论热点:为官不为,你怎么看?
【热点描述】
随着反“四风”力度不断增大,党风政风清风阵阵,干部群众交口称赞。但与此同时,一些官员却开始自嘲“为官不易”,不仅要完成繁重的任务,还要接受群众监督。受这种情绪影响,“为官不为”的现象开始蔓延,认为“不为”就不会出事,对此你怎么看? 【标准表述】
为官本当有为,而且要大有作为。“为官不为”者属于在其位不谋其政,对工作消极懈怠,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庸官懒政。庸官当治,懒政当息,人民的公仆决不能对人民不负责任。
[中公分析]正确看待这种现象并提出这种现象的性质:属于庸官懒政。
为官作为是天职,而且要先作为,后做官。当官是为老百姓办事的,承载着组织的信任和百姓的希望,理应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负其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尽心竭力为党和人民工作。倘若对职责无所用心,虚食重禄,尸位素餐,该管的不管,该抓的不抓,就是严重的失职。古代官员尚且懂得“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作为党的干部更当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为人民的利益主动作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踏实作为。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为官不为”是立场不稳、能力不足、不敢担当的表现,还是一种隐性的腐败。民间舆论给为官不为的人如此画像:“要发文件,等待实践;要去实践,等待文件;啥都不干,难找缺陷;不做事情,不担风险;组织考核,没有缺点。”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得过且过混日子,必然会错失大好发展机遇,必然会损害党和人民利益,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其恶劣影响与贪污腐败异曲同工,党和政府不允许,群众更不答应。
[中公分析]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为官应该有所作为,属于分析问题部分。语言上引入民间舆论顺口溜,更加生动形象。
随着“四风”力度的不断增大,现在当官确实“不易”,不仅面临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而且承担社会各方面的舆论压力;不仅要接受问责,而且面临权力运行的风险和糖衣炮弹的诱惑。习近平同志曾指出,“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当干部就得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思想准备,像焦裕禄、杨善洲那样,为百姓的福祉任劳任怨一辈子,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人生价值。
为官不易才能考验人的意志和能力,体现人的品格和价值。为官不易应是常态。既然选择了当“官”,就意味着选择了吃苦,选择了奉献。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为官作为既要靠个人修为,也要靠制度治为。要按照习近平同志“三严三实”要求,勤于修身,增强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始终保持击鼓奋进的士气、跳起摸高的勇气、顺势而为的锐气和崛起于危难的生气,实实在在为民干事创业。要建立干部行为的激励制约机制,通过科学严格的干部考核考察,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掌握干部的“作为情况”,并作为任用和奖惩干部的重要依据,真正做到奖励“能官”、鞭策“懒官”、调整“庸官”、惩治“贪官”,使广大干部真正担当起历史和人民赋予的责任。
[中公分析]结合当前实际,并回应了题目的背景部分,为官不易应是常态,为官如何作为,属于提出对策解决问题部分,即如何为官。多次引用习近平语录,增强了说服力,体现知识储备。
更多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及备考资料请关注:湖南省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hn.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
第三篇:2018军转干申论热点:比批判更重要的是反思“加班文化”
2018军转干申论热点:比批判更重要的是反思“加班文化”
2018军转干申论热点:比批判更重要的是反思“加班文化”
近日,笔者的朋友圈被一篇题为《凌晨3点不回家:成年人的世界是你想不到的心酸》的文章霸屏。文章开篇是原文作者与朋友的聊天,作者问:“公司那么多人,为什么你能脱颖而出?”朋友答道:“你见过凌晨三点的北京吗?”一个反问,道尽了一个职场白领在工作中夜以继日、忙碌不休的辛酸无奈与疲惫不堪。
作为一枚同样在岗位上浴血奋战的90后青年,笔者在这个5分钟的短片内,轻而易举就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也曾为了一份极为重要的资料无暇顾及等自己下班的人,也曾深夜赶工几十页PPT加班到凌晨,这就是篇文章为什么能迅速成为爆款的原因,因为文章内的场景与很多现实的场景重合度太高。
独自在异乡奋斗,公司出租屋地铁站三点一线,白天在公司累成狗,不巧的话还要加班到深夜。吃饭基本都是外卖与食堂,到家基本都是直接洗完澡瘫在床上,难得休个假也基本都是在家好好补个觉,跟父母打起电话永远都说自己很好,泪往自己肚子里咽。这就是现在许多远走他乡的年轻人的生活状态。
有文章批《凌晨3点不回家》是矫情,加班不该成为年轻人的常态,所谓成年人的心酸不过是在感动自己。的确,加班不应成为常态,这点笔者非常赞同,但这真的不是矫情,更不是成年的人的自我感动。有人讲,“这一生,应为自己而活”,但试问,有几人能做到?人一生下来就会被赋予不同的角色,子女、配偶、父母、员工,每一个角色都有它应担当的责任。当下的我们,既在责任的旋涡中身不由己,又在生计的重压下力不从心,当健康与责任发生冲突时,我们该怎么选择?也许有人会讲,你的家人也不会同意你用健康去换取他们的安逸。确实如此,但因为这个我们就可以撂挑子不干了吗?
中公教育
作为年轻人,我们将来要承担的责任太多,不努力奋斗,如何能遮挡一个家庭未来会面临的风风雨雨?有人提出,奋斗与加班并不能划等号,笔者同意这个说法,但现实语境下,奋斗还真摒弃不了加班,没有几个人真正愿意去加班,但敢对老板说不的,也没有几人。社会竞争实在太激烈,即使不愿意接受,但也不敢去拒绝,由于社会对财富的狂热追求,才使得年轻人不得不去透支自己熬夜加班。
《凌晨3点不回家》不能视为励志,但也绝对不是矫情。呼吁大家保重身体是对的,但比这更应该做的是反思当下的“加班文化”为什么会盛行。熬夜加班是当下年轻人面临的困境,但保障他们休息的权利是社会的责任,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每一位在社会压力下砥砺前行的年轻人都应该被点赞,而不是被批判,但在鼓励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希望整个社会能主动向“加班文化”说不,让这些被加班所支配的年轻人重新享有正常的生活状态,这才是整个社会应该做的事。
中公教育
第四篇:2012浙江省考申论热点2—从公共安全看行政问责
从公共安全看行政问责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种危及公共安全的问题日见突出。食品安全危及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事件时有发生,矿难事故频发教训惨痛,校园安全案件触目惊心。这中间不容忽视的一个原因是政府监管的失职。加强行政问责制建设,成为完善政府监管的一项有力举措。
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问责的法律、规定,如《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但由于历史、机构改革尚未完成等原因,我国行政问责制存在一些列问题:如职责不清和职能交叉,责任主体难以明确;问责范围过于狭窄,行政问责制的相关法制不完善;以同体问责为主,异体问责相对薄弱。这些问题都使得问责制缺乏统一性和科学性而流于形式。问责制未能落实到位,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公共安全问题的频发,政府工作人员无须为公共安全问题买单,使得防范意识淡薄,甚至“官商勾结”,以牟利为目的,无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恶劣程度可见一斑。长期以往,政府公信力下降,公共安全难以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社会的和谐稳定受到破坏。
要降低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加强行政问责制的完善是当务之急。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按照建立体系完备、程序科学、适用性强且具有中国特色的问责制度体系的目标,从以下几方面推进我国问责制的完善:
第一,界定行政问责的主体,加大问责力度。一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具有质询权和罢免权,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促进政府的有利作为;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公民监督政府的积极性,建立一套使公众畅所欲言、表达自己意见的机制。
第二,加强多种形式的问责,拓展问责范围。加强多种形式的问责,如做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停职检查、行政处分等,对公务人员的日常工作起到很好的监督提醒作用,减少甚至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拓宽问责制的界定范围,不仅仅局限于重大公共安全问题,因公务人员玩忽职守对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失的事故也予以问责,追求其责任。
第三,完善问责制体系,保证问责制推行。首先制定全国性的问责法,使得问责办法避免地方政府为了地方局部利益而产生问责不力的情况。其次加大问责处罚的执行力,避免出现“引咎辞职”或被撤职后很快又复出,且复出的程序不公开的现象。再次,需要建立健全廉洁从政和文明执法制度、行政执法责任承诺和公示制度、行政执法错案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考核评议和奖惩制度等制度体系,以保证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和规范运行。
行政问责制的实施是为了提高政府的执行力,使得政府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也是我国建立民主政府,深化民主政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切实推行行政问责制,才能对政府的无作为进行约束,才能加强对市场和社会的监管,减少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才能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第五篇:2018国考申论热点:由《人民的名义》看腐败斗争
2018国考申论热点:由《人民的名义》看腐败斗争
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当前公务员考试申论呈现出灵活性、科学性、具体性的特点,对于广大考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要抓住根本,方能应对新形势,中公教育将伴你同行!
背景链接
近期,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好评不断,引发热议。“良心剧”时有出现,追剧热情却不常有。《人民的名义》最吸引大家的,还是因为大尺度的腐败情节。
综合分析
反腐败斗争是一场持久战、拉锯战,那么这场必须打赢的战役究竟在争夺什么呢?不弄清楚这一点,就无法弄清楚反腐败斗争工作的重点和深远意义。当然,围绕着权力展开的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对不同主体而言,所较量的也不尽相同。
第一,对官员来说,反腐败是在较量“如何用好权”。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但是它往往由官员直接行使,腐败就是滥用权力的结果。最朴素的理解,反腐败斗争就是让官员们敬畏权力、善待权力、善用权力。电视剧中的部委处长和副市长,都是权力观、金钱观出现了大问题,如此,谈何人生观、价值观,更没有对党和人民的初心了。
第二,对政党来说,反腐败是在较量“如何更纯洁”。一个政党犹如一棵树,从小树苗到大树干,每一次成长都伴随着“阵痛”,需要找找蛀虫、杀杀病菌。相反,如果任由贪腐分子吮吸“营养”,就算是长大了也免不了千疮百孔,看似有规模、够庞大,但终究难以“参天”。
第三,对人民来说,反腐败是在较量“如何得民心”。权力离老百姓很近也很远,就像人们在关注反腐剧、讨论反腐斗争一样。不过,官员廉不廉、政党纯不纯,老百姓都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人常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党能够从弱变强、从建党到建国,成功经验就在于“得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反腐败的实践证明,赢得民心需要打虎拍蝇、打虎拍蝇也赢得了民心。
说到底,《人民的名义》这部剧,就是把创作照进了现实: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社会矛盾,反腐败,互联网时代的言论自由限度„„该剧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人就有了带入感。观众不只限一个群体,毕竟这是我们共同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参与,每个人都有可能做出改
变。就像总书记在2014年全国文艺工作者座谈会讲话谈到的那样,文艺创作只要来源于人民,扎根于人民,才能最终被人民所接纳。从近几年的申论热点其实也不难看出,国家选拔人才的标准也从来不是脱离普通民众的。不论考察什么的主题,从什么角度进行切入。只要真正来源与人民大众生活,来源于我们生活点点滴滴的生活,申论的命题才是科学合理的。同样的道理,我们广大考生的作答也只有真正有感知社会的温度,有关注社会脉搏的态度,有向往替国分忧的担当,最终的公考成功才是货真价实的。希望大家能从中真正学到一些该学到的核心本意。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多写多练,有计划性的学习,中公教育将伴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