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美术的心育作用
谈美术的心育作用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心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谓“心育”为心理教育的简称,它是旨在培 养发展学生的健康心理,从而促进其个性完善的教育。心育与德、智、体、美、劳诸育并驾齐驱,同步发展,是教育整体工程中的不可缺少的一个子系统。最近,中央电视台报道,当今中学生约30%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 障碍,有人把依赖、脆弱、焦虑、孤独、固执称为当代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的五大不良心理。为此,正确 认识和积极发挥美术的心育作用,是每个美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任务。美术作为美育的主要手段的途径,它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美术知识,也不仅仅是美术技能的训练,而 是通过学生内心达到审美状态,良好心理得到培养和发展,不良心理受到疗治和矫正,使各种心理功能趋于和 谐,各种潜能协调发展,最后达到提高人的生存价值,体验与实现美好人生的目的。这就是说,美术和美术教 育还具有心育作用。那么,美术和美术教育又具有怎样的心育作用呢?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 识。
(一)美术作品、美术构成因素的心育作用。
自古以来,美术及其教育活动就是人类医治心理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一种手段。人们发现美术作品及其 构成因素均具有良好的心理治疗作用。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曾经说过:“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 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便失去了一半,这就会给各种疾病的入侵洞开了门户。”[1]远古的美术作品,如古希腊神像、印地安人的图腾和埃及法老的陵墓,被赋予浓重的政治和宗教色彩,而被人们当作祛病去邪,保佑吉祥平安的护身符。尼罗河畔胡夫金字塔那宏伟的形体和三角形的稳定造型,曾给千百万埃及的奴隶造 成巨大有心理震慑。近代中国的美术作品同样具有强烈的心理效应,“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旧社会河北杨各庄的贫苦农民,看着贴在门上的门神(一种年画),对幸福的渴望心理,得到暂时的平衡。蜿 蜒逶迤的万里长城、上下飞舞的中国龙、徐悲鸿笔下昂首嘶鸣的奔马,是中国气派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无 不给每一个中国人心理上注入激情和活力。美国小说家欧·享利,构思一画家在墙上画的绿藤叶,支撑着病中 少女的生命„„所有这些都足以证实了美术作品在人心理上产生的巨大作用。
心理学家还认为各种图案、标志,甚至单一的美术造型因素,例如某种线条、某种形状、某种颜色、某种 构图,均可被视为传达特定联想信息的符号,给人以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影响。例如:水平线的开阔感、三角形的安定感、波形的动感、折线的烦躁不安感、旋形的弦晕感等等。据悉,二战期间纳粹集中营里,提 审“犯人”的候审室的墙壁上绘着旋形纹样,使人看了头昏呕吐,造成难以忍受的心理折磨、德国法西斯真可 谓杀人不见血!著名的德国诗人歌德研究色彩的心理效应长达二十余年,他证明“蓝色能引起人心理的冷觉,红色使人感到恐怖,绿色包含着善良与和解,具有安抚眼睛和心灵的能力。”[2]法国学者费勒,用握力计测量 在不同色彩光线作用下人的握力变化,他惊异地发现橙色光线刺激人的心理,使之兴奋,握力增加四分之三以 上。十九世纪末,俄国医生别赫捷列夫建立了一座专用颜色治疗神经病的医院,用蓝色的房间环境来抑制激动 型精神病患者,颇为成功。蓝色首次实现了它的“药物”功能。欧洲一位聪明的足球教练,让人把足球队员休 息时去的更衣室刷成蓝色,以便创造出一种放松的气息;但当他对队员作最后鼓励讲话时,则让队员们走进涂 着红色的接待室,以便创造出一种振奋人心的背景,[3]这可说是善于发挥色彩心理影响作用的典型事例。作为 美术教师应精通美术构成因素的心理作用,为教育教学中实施心育服务。
(二)美术作业过程的心育作用。
通过美术作业(或创作)过程,使许多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疾病获得治疗、康复如初,中央电视台《夕阳红 》节日屡有报道。其实,对青少年来说,美术作业完成的整个过程,正是为
用心
爱心
专心 他们设置了一种心理发展理想的环 境和氛围。美术教师应注意通过美术作业完成过程的自主性、秩序性和诸多困难,着重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有条不紊踏实操作的习惯、勇于排除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以克服其依赖心理、浮躁焦虑心理和脆弱心理。
美术作业的环境安静、专心致志,具有严格的条理秩序性,有利于协助学生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首先,美术作业过程是自由自主的,不带有任何强制性,学生宜于在老师的引导下,畅开心扉,认识和发展自我,渲 泄释放自己的感情,通过严格的作业程序要求控制自我,在独立完成美术作业中认识自我,久而久之,养成学 生自知、自尊、自信、自强等良好的自我心理,而自我心理的培育恰恰是青少年个性全面发展的核心问题。通 过美术作业过程,学生自我意识觉醒,自我心理形成,他们自然会摆脱长期以来对家长和教师的依赖,使其依 赖心理逐步得到矫正。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缺乏认真完成美术作业的习惯,除了自身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外,严重存在着浮躁焦虑心理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课堂上坐不下来,作业常是“半片子”,而美术作业强烈的 秩序性是治疗这类不良心理的良药。老师要严格按照程序要求,一丝不苟地强化作业辅导,克服焦虑心理会收 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另外,美术作业过程是学生艰苦细心的劳动过程,学生会遇到许多困难。例如,对理论理解的困难、美术 材料准备的困难、粗枝大叶造成作业不佳的困难、缺乏良好习惯丢三拉四的困难、作业效果欠佳受到别人议论 的困难等等,要求学生完成一次作业,克服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以增强抗挫折意识,矫正脆弱心理。
(三)美术作业最后成功的心育作用。
帮助学生使学生的美术作业获得最后的成功,这一点对心育作用的发挥是至关重要的。尽管学生存在着某 些心理障碍和诸多心理问题,但教师在辅导学生美术作业过程中,要注意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和 表扬他们作业中包括作业过程中的优点,强化他们克服困难完善自我的动力——自己的长处、或强项。创设完 全舒适的心理环境,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比如说,有的学生构思大胆,想象奇特;有的学生制作精细,一 丝不苟;有的学生虽造型一般,但色彩漂亮;有的学生卷面整洁,态度认真;有的学生思想活跃,有独特创见 „„教师在作业成绩评定中都应予以表扬。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教师不要用显而易见的刺激去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而是应在更深的层次上,让他们通过发现自己“才能”的过程,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最重要的源泉之一。”[4]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把作业完成好,最后的成功,很重要。因为,它能让每个学生都亲身体验到,通过努 力和奋斗,终于获得最后成功的愉快。使那些灰心失望的学生认识到“我也同样可以画得好(或做得好)”,使他们萌发积极向上的心理需要,以培养进取心理,克服自卑心理。美术作业的结果应该是使每个学生都获得 成功的快乐。
(四)美术活动的心育作用
美术学科课程外的美术活动课及学校各种美术活动的开展,例如:美术展览、美术竞赛、美术讲座、美术 墙报、美术兴趣小组活动,校园美化等,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在这些活动中,增多了学 生交往的机会,协作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增强群体意识,在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 学生之间,平等、信任、同情、责任感等社会性情操内容得到极大扩充,同龄人之间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集体活动与学生个人感情相结合,无疑对发展学生的自主心理、进取心理、相容心理、克服和矫治固执心理、孤独心理、封闭心理是大有裨益的。美术活动“陶养吾人之感情,使之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 己损人之见,以渐消沮者也。”[5]
总之,美术含有音乐及诗歌之意味,故感人尤深。美术作业过程(创作过程)须全身心地投入,美术定静 致远,具有不可替代的心育作用。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二篇:心育论文
心育论文
题目:精雕细琢,方成大器
作者姓名:
作者单位:
——浅谈优秀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李云梅
长沙县职业中专学校 精雕细琢,方成大器
------浅谈优秀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摘要】:本文讲述了优秀生存在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并倡导从学校到社会、到家庭,一起来关心“优秀生”的心理健康,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人才!【关键词】:优秀生 心理健康
长久以来,我们教师大都把心理辅导的重点放在那些情绪稳定性较差、孤僻内向、各方面都无“亮色”甚至带来“负面影响”的 “后进生”身上。而优秀生由于总是给人一种好学上进、认真勤奋、循规蹈矩的印象,他们是那些智商较高和学习成绩特优的学生群体,是老师宠爱的“好学生”,家长心目中同龄人的楷模,社会和媒体称颂的对象,也普遍被认为是未来的精英。教师往往被他们所带来的荣誉和骄傲蒙蔽了眼睛,可是我国一项统计表明,有心理障碍的中学生中,每10例中就有6例是成绩优秀的学生,所以我们不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优秀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生的培养要注重道德、智慧和身心的同步发展。如果把优秀生比作一块美玉的话,教师即使发现心中的“美玉”出现了瑕疵,也往往觉得“瑕不掩瑜”,在随意和麻痹中浪费掉一个个教育的好时机,使优秀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而愈发加剧,造成无可弥补的遗憾。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即使是一块美玉的坯子,如果不精心雕琢、打磨,恐怕最终成不了美玉。所以,我们所有的教师都应该关注优秀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造就出“智育和心育齐飞,智商与情商共长”的新世纪优秀人才。
通过对身边的优秀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许多优秀生虽然在能力、成绩和日常行为方面比其他学生优秀,但却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傲心理
长期以来,由于优秀生自身具有的资质及努力,往往能取得比较成功的结果。而且,在一定范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这种优势一般来说都是比较稳定的。所以,一个班总会有那么三几个各方面比较拔尖的优生。赞扬、奖励、各种各样的荣耀,都加在他们头上,使他们形成了“唯我独尊,舍我其谁”的心理定势,总认为自己是天才,对老师的道德、品格、心理等教育嗤之以鼻,长此以往,导致看不起他人,对其他同学的缺点、尤其是后进学生学习上的障碍持轻视、鄙夷的态度。像这样的心理,如果不及时纠正,2 造成的后果是不可小视的。
二、妒嫉心理
古人云:“文人相轻”。在优秀生内部,也存在着妒嫉、恶性竞争的不良心理。这类学生由于自身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出类拔萃,并且他们在表扬和赞誉声中长大,往往想“独享”班内老师重视、同学羡慕的荣耀,成为“万众瞩目” 的焦点。一旦别人超过自己,就会觉得心理不平衡,把努力的方向放在了如何“对付”超过自己的同学上,甚至采取阴暗的手段进行不良竞争,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重新夺回“一枝独秀”的优势。这种心理如果任其发展,造成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它使自我努力的方向、奋斗目标发生了严重偏差,容易做出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的行为来。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心理狭隘,不仅自身得不到提高,而且影响以后的成长。
三、追求完美,心理承受能力差
优秀生常常受家庭娇生惯养和溺爱、老师的过分保护和宠幸、同学的拥戴和仰慕,这种“众星捧月”的感觉也使他们对自我的要求一步步加高,形成过分追求完美的心理。一方面表现为对自己的过高期望、过分要求,总是要求自己把什么事情都做得尽善尽美,不能有一点疏漏;另一方面,追求完美倾向还表现在对他人和环境的过高期望。这种心理状态一方面有可能表现得胆怯、退缩、畏惧,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则可能表现得蛮横不讲理,或者做出一些违反社会规范的反常举动。追求完美的必然结果还在于比他人更容易发现,也更难接受不完美的事物,对现实中的不如意往往特别敏感,这样的学生在认知方式上比较容易看到事物的消极面。
四、人际交往出现障碍
由于优秀生的自傲心理,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傲气轻狂、居高临下、自夸自大,过于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他人,有的过高估计自己,傲视一切,这就使得他们不能与人平等地交往。嫉妒心理也是优秀生进行人际交往的天敌,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有时中伤别人、怨恨别人、诋毁别人,甚至还有报复行为,把嫉妒的对象作为发泄的目标,嫉妒心理造成他们交往受挫。过度追求完美也使得优秀生产生多疑心理、虚荣心理,他们时时处处想表现出自己高人一筹,以此赢得更多的关注与夸奖,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被从集体中孤立出来,甚至与同学形成对立,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这些都必将大大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鲜艳的花,只有蹲下身子去静静地倾听,才能听得到花的心事。长久以来,社会、家庭、学校都对优秀生寄予了厚望,当他们取得优异的成绩时,我们都会为之激动、击节叫好,但我们都忽视了一点:此刻的他们,在想些什么?我们为培养出了一个“优秀人才”而欣慰,盼着他们再创佳绩,这种心理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有时候也会忘记,他们也是天真烂漫的孩子,有着千奇百怪的想法,他们的知识水平还很有限,也许远远没有达到我们预想的高度;他们的思想并不如我们所想的“纯洁”,他们也在校外、在老师、家长看不到的地方说过粗话,表现过他们的阴暗面;他们的心里也许并不爱学习,只是为了家长的嘱托、为了老师的表扬,甚至只是为了在同学面前的“尊严”,而不得不去学,而且学得很苦,他们的苦恼向谁说?他们迈出的错误的步伐谁来帮助矫正?也许我们正忙着与某个成绩差、又调皮捣蛋的同学苦口婆心地谈心,看不到“优秀生”投过来的寻求帮助的眼光,殊不知此时他们的心理也是非常脆弱,他们只有加倍地拼命学习,减少失误的次数,以保持优势地位。所以,当挫折袭来时,他们又拿什么来抵挡呢? 我们也知道,不能“以分数论英雄”,但无奈的是,分数仍是升学最重要依据,所以,成绩好似乎 “一俊遮百丑”。老师有意无意的“优待”,使他们自我的优越感不断强化,这种心理暗示滋生下的“自大”、“妒忌”、“狭隘”等心理表现却被优秀的成绩所掩盖或削弱了。我们的部分家长,在家中只要求子女“一心只读圣贤书”,其他家务活一概不用插手。对子女是否形成了依赖心理、逃避责任的心理、对外界事务是否缺乏关注、对挫折是否具备足够的承受能力等都缺乏警觉,或者察觉到了却没有引起重视。
教师的工作千头万绪,心灵上的“修枝剪叶”更需要花费数不尽的心血。“后进学生”需要我们爱的关怀,需要耐心细致、长期的心理指导,但我们也不要忘了,“优秀生”的内心,也是一块需要雨露浇灌的土地。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对“优生”能做到:在心理上,多关心,多关注一点成绩外的东西,客观、公正地看待他们,深入探究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工作中,一视同仁,防止滋长 “特权意识”;增加挫折体验,对“完美主义”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
作为孩子的父母,也应把发展孩子的健康人格作为首要的培养目标。“心育、德育与智育齐飞”,那才是孩子最大的成功!
所以,我希望从学校到社会、到家庭,一起来关心“优秀生”的心理健康,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人才!
第三篇:心育工作总结
心育委员工作计划
回顾上一年,在团总支的细心指导下,心育部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各式各样的校园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生活。今年我们会更加努力的为同学服务,切实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重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有序做好本职工作。本年下半年我们心育委员的主要工作有DV大赛,心理文化活动月等活动。作为班里的心育委员,我要再接再厉努力做好下半年的工作。努力宣传,积极组织
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心育与德育的关系,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为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宣传普及大学生心理卫生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在班上以各种形式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定期在系里开展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活动,如“沙盘游戏”等,并作好相应的总结和记录。同时用自己阳光灿烂的心灵感染影响其他的同学,并能对同学之间普通的心理不适热情地作好相应的心理疏导工作。2 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
(1)、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要通过系报、校报、广播、校园网等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如心理保健常识、调节情绪的方法、教师论坛、学生论坛等等。
(2)、通过教师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和谐的人际关系等人文因素,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健康人格。
(3)、通过创建良好的校风、班风、考风以及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使学生耳濡目染,提高心理素质。
发现在心理上有疾病的处于痛苦中的同学,如果我们班级心理委员不能够帮助他解决问题,要劝说介绍他到心理咨询中心,请有专业的指导老师对同学作出相应的咨询和危机干预。绝不可以放任其发展。
及时做好信息反馈。发现有心理障碍的同学,并有可能有偏激行为的同学要迅速及时地报给辅导员老师,便我们做出一些措施。
深入观察并及时反映本院学生心理动态,发现个别学生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及时报告学院领导和老师,或介绍学生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调整工作方法,加强与室长的沟通。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难免顾此失彼,我会加强与室长们的交流,尽量让同学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都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态,即使遇到不愉快,也能通过自我调整或者寝室内部同学、朋友的开导,尽快获得心情的平复。
7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尽力协助配合其他班委的工作。在就任心理委员期间,我会先从自己做起,不断完善自我,克服自身性格上的缺陷,同时也会增加一些关于心理问题的资料的阅读,更多地关注同学们的意见与想法,并主动及时进行适当的沟通,从而更好地为大家服务。我会努力引导大家用最积极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学习和工作上的问题,希望我所作的一切能使同学们拥有更完满更充实的大学生活。
总之,我班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普遍性和个别性相结合;同时,以赏识教育为切如点,寓心理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努力提高心育工作的实效性,使我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顺利。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坚信我们农经3班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班级!
第四篇:心育总结
心理健康工作总结
廖春莉 本学期以来,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现将本学期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1、在初一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将心理学的基本常识直接引进课堂,来实现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学校一直在初中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课已成为我校学生(初一)的必修课。基本内容是:学习辅导、健康情感辅导、人际交往辅导、适应性辅导、自我意识辅导和自信心辅导等。每节心理课都要围绕一个中心,对学生进行情感、意志,及人际交往等方面进行指导,并运用故事法、情境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设想法等方法,在老师精心设置的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完成认识矫正、人格重塑、心理调适等。
学生在学习了心理课之后,学生反映用心理课讲到的观点,处理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较为顺利。学生反映通过心理课对于少年期的心理变化有了充分的准备,在困难面前能树立自信。上课时能用合格听众的标准要求自己。处理同学之间关系上能退一步,让一步,同学之间的小矛盾不用老师,自己就可以解决了。同学之间如何建立友谊,要讲原则、方法;现在做事常常问一问为什么,做一做分析再去行动……。
2、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的心理状况、学习阶段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开展专题心理健康专题讲座。针对学生性心理出现的一些心理偏差,进行青春期性心理讲座。青春期少男少女都处于心理和生理尚未稳定时期,且在极不稳定的变化中,个性在继续形成。我们提倡健康、适度的异性同学交往,要知道对异性伙伴的好奇、关注、好感及相互交往的愿望是正常的。但不要在这方面用过多的精力,因为还有许多事情等你去做
3、心理健康讲座渗透班主任培训:
我校在班主任教师中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工作,以自我减压和为学生减压为重点,不断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通过这些教育活动使教师们提高了整个教学生活的质量。(部分老师反映希望多开展类似沙龙以缓解工作压力)
4、开展心理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学期开展了心理剧的创作及表演,心理健康小报比赛,选修课上的团队小活动等多种心理活动,学生反应都非常好,让学生在放松学习生活的同时,还锻炼了身心,可谓一举两得。另外有学生创作的心理剧更是得到区上领导的高度肯定,并荣获区级一等奖。当然,尽管我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和一些专业的心理老师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我们的心理咨询室的设备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在实施心理教育的过程中还不能完全区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异同、自己要大胆的多开设适合学生、家长以及教师的心理讲座和多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活动等。今后我将继续坚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以科研带动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走向更高一层的台阶,并将加大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力度和深度,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促使家校合一,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我相信在领导关怀和正确指引下,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起来,齐心协力为孩子们架起通向未来的桥梁;寻找智慧的金钥匙。
第五篇:2014心育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社会发展,人才辈出,竞争日益激烈,更要求人们在拥有各种知识技能的同时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中既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可见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本身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智力开发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增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需要。只有不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拨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我校是一所发展中的学校,一所不断成长的学校。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的同时,学校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尝试,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被学生誉为精神的港湾,心灵的驿站。本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彻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要求,以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文件精神为指南,把实施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作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本着“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长抓不懈,领导重视,教师认真执行,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将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工作体系
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规划中,不论是学年还是学期工作计划都将心理健康教育例为学校重点工作之一。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首先我们明确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思想,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学校德育工作之中。学校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致力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情况
(一)、强化领导,设置机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以来被校各级领导所重视。陈永胜校长在各级工作会议上不断强调爱心教育,关注学生心灵成长,指出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强健体魄、丰富的学识、高尚的情操,还要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学校成立了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并有专职的心理教师,负责学校心理教育相关工作的日常事务。做到日常活动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宣传、有总结提高。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在工作中努力探索和实践心育工作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学校领导经常利用校教职工大会宣传、布置工作,在全校营造了良好氛围,形成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的喜人局面。
(二)、培养师资,做到心理健康教育人员落实
1、学校从普及入手,重点培养骨干,先后派出多名教师参加区心理健康维护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继续教育培训。
2、设置心理教师岗位。我校由专职教师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人员上得到保证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概况
1、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在每个年级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社会需要,依据一定的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引导学生自我了解、自我探索、自我体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心理辅导课尽量采取适合学生的灵活、多变、生动、趣味的教学方式,重在学生的体验与活动的参与,生成“发于心而形于外”的行为力量,塑造了学生的健全人格,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谋生、学会合作、贡献社会的教育工作找到了有效的渠道。心理教师还积极配合毕业班教师对学生进行考试焦虑心理的调适,包括深呼吸松弛法,联想放松法,积极暗示法,转移刺激法,模仿学习法,系统脱敏法等一些心理辅导,坚定学生的信念和决心,增强临考心理素质。
2、开展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学生面对学习压力的增大,竞争日益激烈,青春萌动以及遇到的一系列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他们迫切需要专业心理辅导以摆脱日益严重的不良情绪。我校心理老师团队专门开展了信件咨询、学生个体辅导、团体辅导及家长咨询等活动。
学生有什么心理问题、困惑需要帮助而又因为某些原因不能面谈的,都可以写信给心理老师,心理老师保证在两天内给予准时回复。适时的心理咨询为学生解决了考试心理胆怯,时间紧迫,思想压抑,食欲不振,厌倦学习,情绪低落和如何调节不良情绪,怎样追求远大目标,人的基本情绪、心情,心境等一些实际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并针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失衡、心理挫折和心理障碍,及时给予心理支援和心理疏导,切实关注他们和帮助他们。
3、开展班会
我校充分重视心理健康维护工作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倡导广大教师员工学习心理辅导相关理论知识,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在班主任日常工作和心育主题班会中针对全体学生共性的心理品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塑造良好的人格。全校各班级还经常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根据每个年级的学生心理特征和问题背景,由专职心理老师和班主任倡导活动主题,展开了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四)、广泛宣传
利用学校的校园广播站定期宣传心理知识,组织学生制作心理专栏和心理黑板报。各项专题均由学生自己制定,对什么感兴趣,迫切想知道什么就制定哪方面的专题,然后心理教师指导他们学习相应的知识,通过消化吸收,形成自身独特的思想,根据自己所思、所想、所知、所解,编排内容,设计版面。这样一方面从学生自身出发,自己选材,自行设计,贴近学生们生活成长需要,易于接受,能够引起兴趣,产生共鸣;另一方面主创人员在编排过程中必须认真学习,努力消化吸收,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设计出好的方案,因此这个过程也是他们自我学习、自我创造的过程,及时增长了心理学知识,又锻炼了各方面能力,从实际工作中提高了自我心理素质。
(五)、普及心理教育知识
我校在教师中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工作,以心理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为重点,不断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同时提倡广大教师员工学习心理理论知识,提高自身心理素质,重视心理工作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并要求班主任开展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六)、开展家长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我们还有效利用家长会这个平台,对家长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并通过共同制定帮助孩子完善心理品质的措施,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特别是在11月学校家长开放日期间,利用家长会契机,举办家长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教给家长一些常用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使家庭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心理,通过讲座还使家长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
(七)、积极参加上级教研培训
本学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频繁。孙梦星老师作为左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组长,积极参加区心理健康维护中心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培训活动,并在全校展开相关活动。
三、不足与反思
当然,尽管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和一些以心理健康工作见长的兄弟学校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我们的心理辅导室的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在实施心理教育的过程中还不能完全区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今后我校将继续坚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以科研带动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走向更高一层的台阶。继续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方面的探索研究,力争在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方面创出一片新的天地,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增添新的内容。并将加大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力度和深度,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促使家校合一,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心理健康教育紧密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抓住了学生的特点,学生对什么感兴趣,需要什么,就及时开展相应的教育指导工作。如新生入学一段时间后,有很多学生对新环境不适应,就及时进行新生适应不良症的教育,指导他们如何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学习形式以及和如何与同学相处等。
(三)、对于心理辅导工作的时间上应尽量方便学生。正常的教学可以有正规的课时安排,但心理咨询不同,要随时以学生的课余时间为工作时间。为了方便学生,把咨询时间放在了中午,这样心理教师就不得不放弃午休时间,另外预约的时间更是不包括在规定时间之内。咨询的时机是千变万化的,一旦错过就很难再找到,而有些学生是鼓足勇气,下了很大的决心来的,如果这次没能及时帮助,也许就不会有下次了。
(四)、学生渴望心理健康教育。在信息化时代,社会处于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学生们在学校中在体验自身成长变化的同时,还要感受激烈的竞争,学习的压力以及不断变革所带来的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因此他们内心的矛盾、冲突、压抑就更为显著。在开展心理教育的工作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他们的迫切需求,渴望参与的心情。在这种局面下,就更有利于在学生中间开展各项活动与工作,也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进行指导。
(五)、教师心理辅导知识水平比以往有了较大的提高。以前很多教师对心理学一知半解,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心理健康教育都不清楚。而现在大多数教师都能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如高龄段的学生异性好感问题,不再是以往的严厉批评,现在许多班主任对这个问题都有了新的认识,会找同学谈心,和他一起分析探讨,能够正确看待青春期学生向往异性接触的心理。因此,随着教师心理水平的提高,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也更趋于人性化,更注重心理感受,避免了矛盾冲突或直接造成尖锐的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上几节课,或是开设个别的咨询工作,它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从每一节课上都能获得相应的收获,每一个潜能的发挥都能在每一科教学中找到适当的时机。教师们应力求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心理也不断得到充实,素质逐渐提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是每一名教师的任务,使每一名学生的关心的事情,是校园内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学生们能够敞开心扉互相讨论各自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充分关注学生及自身的心理健康,上咨询室不再是偷偷摸摸,怕别人知道的事情。在这样一个大的氛围下,心理健康工作才算是真正到位,落到实处。
201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