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体系的建议和方案
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体系的建议和方案
居家养老服务一般采取区、街道、社区与民间服务实体三级管理、四级运作的方式进行。区政府成立居家养老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区居家养老的领导。区民政局和区老龄委办公室是居家养老工作的指导管理机关,负责制定相关政策与方案措施,并主导其运作和走向;各街道办事处是居家养老工作的主管单位和实施部门;各社区配合所在街道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民间非营利性服务机构是承接居家养老各种服务功能的实体,对确定的服务对象实行上门服务和日托照顾。区、街道、社区与民间服务实体的具体职责如下:
1、区民政局和街道老龄委办公室负责制定相关政策、搞好指导协调、安排分配资金,并在局内设立居家养老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提出居家养老服务的原则意见,确定服务对象的补贴标准;建立信息库,汇总有关数据,并负责对街道、社区、民间服务实体的工作进行检查和考评。
2、街道办事处负责居家养老工作的组织实施,制定实施细则。街道在社发科设立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负责对社区申报服务对象的资格确认和补贴标准的审核,并对社区和民间服务实体机构进行检查与监督,负责服务补贴经费的结算和发放,负责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3、社区居委会设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站,建立为老服务队伍(下岗职工、外来人员)和义工志愿者队伍(低龄老人),指定工作人员负责宣传动员,受理服务申请,搞好入户调查,初步确定服务对象及所需服务时间、补贴额度或补贴比例;负责服务时间、服务经费的初审,协助街道对服务实体、服务质量进行跟踪和监督;按区、街道的规范标准分门别类建立居家养老工作服务信息。
4、服务实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对服务对象实施上门服务日托照顾。服务项目包括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精神慰藉等,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根据服务需求变化,规范服务内容,开发新的服务项目,提供专业化、人性化的优质服务。
二、确定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
1.服务内容:
生活照料为基本服务,以医疗保健、法律维权、文化教育、体育健身等为专项服务。具体分为六大类:
(1)生活照料类:为老年人提供托老、购物、配餐、送餐、家政服务等一般照料和陪护等特殊照料的服务。
(2)医疗保健类: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防治、康复护理、心理卫生、临终关怀、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档案、开设家庭病床等服务。
(3)法律维权类: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法维权及维护老年人赡养、财产、婚姻等合法权利等服务。
(4)文化教育类:为老年人提供老年电大、老年学校、知识讲座、学习培训、书法绘画、图书电子阅览等服务。
(5)体育健身类: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体育健身设施、健身团队等服务。
(6)志愿服务类:为老年人提供邻里互助、谈心交流、精神慰藉等服务。
2、服务形式:
(1)上门照料服务: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居住在自己家中有部分生活能力但又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长期生病卧床及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提供照料服务。
同时,还可由服务热线结合起来,以方便老人在碰到突发情况时随时呼叫。
(2)日托服务:通过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休闲娱乐、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服务。
三、规范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及运作方式
1、服务对象:
服务对象为城市社区75周岁以上需要服务的老年人。重点对象是高龄、独居、经济特困老人且生活自理有困难的老人。
2、收费方式:
根据老年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家庭经济条件等多种形式,采取无偿、低偿、有偿、义工、社会力量为老服务五种方式。
3、运作方式:
以政府购买服务、发放服务券的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支持。不以现金形式发放,而是采用记名“服务券”形式发到老年人手中,专业人员通过提供服务,然后向服务对象收取同等价值的“服务券”再到居家养老指导中心兑换现金。
(1)无偿服务(政府购买服务):
三无老人(不适宜去福利院居住的)、75周岁以上独居、空巢老人中享有低保、低保边缘、特困残疾证、特困职工证、国家定补精减职工、重点优抚对象、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全国部门先进)称号、老居委干部、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经济困难的老人、百岁老人每人每月补贴150元。
(2)低偿服务:
独居、空巢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并且经济比较困难的老人,每人每月补贴50元。
(3)有偿服务(自己购买服务): 有经济能力、需要专门上门服务的老人。(4)义工服务:
低龄老人担当起义工的职责,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社区服务中心逐一记录义工的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统一入档,若干年后,当义工本人需要服务时,由社区服务中心为其提供养老服务。
(5)动员社会力量为老购买服务:
针对特殊困难老人的需要,实行企业或社会个人为其认购服务。
四、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
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包括互联网站、呼叫中心和一套运营管理系统以及配套的通信终端构成。
通过为老年人提供集移动通讯和一键通为一体的老人手机及呼叫器等智能终端产品,全天候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支援、信息查询、远程医疗、社区服务、居家养老上门、电器维修等服务项目的综合服务系统。
其服务特点:一是随时随地;二是一键求助;三是安全便捷。
1、信息化平台:
通过这套信息化的平台,可以建立完整的需要服务的老人档案。档案内容包括个人信息(住址、病史、联系方式等等),子女、社区物业、社区医疗中心等从属于个人的紧密型信息。老年人的信息科已按照区域划分由街道办或居委会进行收集和确认入网。
入网的老年人拨打平台服务热线,客服人员就可以立即知道老人的个人信息,响应老人的服务请求。并安排社区义工、有关服务机构上门给老年人提供针对性服务。
服务可分为紧急救援、生活帮助和主动关怀三种类型。主动关怀最好用电话的方式通知给老人,老年人不方便看短信。
2、通信终端:
按照服务对象的类型,采用无偿、低偿、有偿相结合的方式由政府或个人购买对应的服务终端;终端产品有呼叫器(电子保姆)、老人手机等,适合于不同类型和经济能力的老人。
对于没有配备终端的老人,可以通过配发“爱心卡”的方式获得平台服务。爱心卡上面标明平台呼叫中心的号码,方便老人记忆和拨打,当老人遇到紧急状况时,也可由其他人拨打平台获取老人个人信息和获得平台的服务支持。
3、建设的目标
以社区为依托,老龄人群为服务对象,企事业服务机构为网点,社区义工为补充,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为支撑,建立一站式居家养老服务平台;
深度整合社会及行业上下游信息及服务资源,为构建全方位的信息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强大的支撑。
让老人生活安心、舒心;让老人子女放心、省心;替政府分忧---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五、设计工作方法和步骤
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采取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方法进行。整个工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主要完成社会调查、制定工作方案和补贴标准、成立区居家养老领导小组、确定试点社区等工作。
2、试点阶段 A、建设信息平台,成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建立相应的人员编制和管理标准;组织服务机构、社区义工入网。
B、调查摸底。对试点社区的老年人家庭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摸清老年人家庭的底数和真实需求,建立老年人数据库。
C、开展试点。对试点社区进行重点指导、重点跟踪。
3、总结阶段总结试点社区工作经验,为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借鉴。
六、居家养老的保障措施
经费的筹措采取区、街道二级负担为主和社会各界及热衷慈善事业人士捐赠,经济条件许可的老人“筹一点”的办法,保证“居家养老”服务有必要的经费,并逐年有所增加。
相信如果此方案如果得以实施,将有效改善社区内老人的日常生活状况,改变原有体系中细节和管理上的不足之处,给所有老人一个丰富多彩幸福美好的晚年。
第二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版]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工作制度
1、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市相关制度,加强对居家养老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探索深化居家养老工作的新途径。
2、建立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目标管理,明确服务理念,推进居家养老工作深入开展。
3、加强对中心服务人员的管理,严格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奖惩措施,确保各项服务项目落到实处。
4、树立为老服务意识,讲究礼貌用语,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热情周到地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服务。
5、认真听取老年人意见建议,尽可能改进工作,促进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制度
1、居家养老的服务对象是社区60岁以上的所有老年人,根据老年人的生活、身体状况提供无偿、有偿服务。
2、发挥社区助老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为偶尔需要服务的老年人提供志愿者服务。
3、利用居家养老信息员队伍,提供老年人生活信息。主动上门与老年人取得联系,为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服务。
4、服务站要组织开展以下服务项目:文化教育、健身娱乐、医疗保健、精神安抚、陪护陪伺、家政服务、饮食就餐、家电维修、法律服务、发挥余热等。每个服务项目都设有服务网点,由专人负责,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5、接待老年人时要热情服务,急老年人所急,想老年人所想,要向老年人推荐质量好、信誉高的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实惠的服务。老年人有需要的,社区应尽力提供服务,暂时无条件提供的服务,社区也要做好解释工作,要让老年人满意而归。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
1、孤寡贫困和空巢老年人;
2、长期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
3、伤残老年人;
4、烈军属老年人;
5、高龄并生活不便的老年人(90岁以上);
6、居住在本辖区内,自愿出资申请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和其他60岁以上需要照料的老年人。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式
1、实行“五定”即定服务人员、定服务对象、定服务时间、定服务地点、定服务项目;
2、走访家庭个别服务;
3、组织生活集体服务;
4、找代理结对服务;
5、电话信息网络服务;
6、建立档案跟踪服务;
在传统服务方式的基础上,扩大服务范围和种类,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不同需求,使养老服务目标得以实现。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
1、生活服务;照顾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帮助老年人买菜、做饭、洗澡、清理卫生等,为老年人购买生活用品或开展捐赠活动。
2、精神服务;对老年人进行心里保健教育,陪老年人聊天、读书、散步、游览或参加娱乐、体育等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3、健康服务;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对生病老年人及时提供医疗救助服务。
4、走访服务;在节日和老年人生日期间,到家中探望,陪老年人过节、过生日,使老年人享受亲情。
5、日间照料;早晨接老人到日间照料室,组织开展文体活动,负责午餐、休息和安全,并在晚间送其回家。
6、法律服务;为老年人免费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
7、其他服务;根据老年人的需求,组织开展各种人性化的居家养老服务。
服 务 公 约
礼 貌 待 客态 度 亲 切 接 待 求 助主 动 热 情 提 供 服 务快 速 准 确 解 答 问 题耐 心 细 致 接 受 意 见虚 心 诚 恳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组织机构
XXX XXX XXX
第三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北京海淀区万福年华养老服务社是隶属北京万福年华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的社区养老服务业务,也是 海淀区唯一一家民政局作为主管单位的非盈利机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社会的发展不可避免带来家庭规模日趋缩小,核心家庭、空巢老人家庭 日益增多,使得家庭对老年人的照料功能日趋弱化,迫切要求社会不断强化对居家老年人的服务功 能。社区事物与老年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老龄工作是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社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服务站下设医疗保健、日间照料、代买代购、居家卫生、文化娱 乐等服务。积极开发利用环境资源,拓展社区多元化服务工作网络,不断扩大居家养老服务空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占地150平方米,内设书报阅览室、日间照料室、厨房、全方位为社区60岁以上 老年人提供日托照料、代购代买、配餐送餐、居家卫生、法律咨询、医疗保健等服务,使老年人在 舒适的环境中有所依托,愉快生活。服务站共有2名兼职助老服务员,一人专门负责日间照料室,一人专门负责上门入户为老年人服务。目前辖区内享受政府购买无偿服务的老人有1人,有偿服务的老人2人,独居老人5人。每月安排一名 助老服务员为无偿老人提供居家卫生、助浴、入户巡视、代购等服务,为2位有偿老人提供居家卫生、代购代买、代洗衣被等服务。组织志愿者为社区独居老人一对一的电话、入户探视。服务站坚持 每月一次管理员安全管理例会,适时反映社区老人的需求和服务质量,不断改进服务方式。社区以归侨小区为活动中心,室外活动场所总面积1200平方米,有一个羽毛球场,一个老年健身场 所,一个灯光球场,每周的二、四、六日组织社区的老年人在灯光球场跳舞健身。社区的舞蹈兴趣 小组多次参加街道、社区主办的文艺活动表演,泉州市老年艺术节第四套秧歌舞表演,不断丰富了 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让老年人在和睦舒心的家居氛围中安享晚年。社区养老服务站充分利用辖区资源,通过各种行业的志愿者上门为老年人提供各项免费或低收费服 务。与辖区内服务站签订协议的2家医疗诊所,免费为社区60岁及以上的老人测血糖,量血压、各项 常规检查。3家杂货店开展送货、代购服务,2家理发店开展上门理发、修面、烫发、染发服务,1家 居家维修点开展上门维修服务,达到资源共享,全方位为老年人提供人性化的服务。自从开展居家 养老服务工作以来,由社区老人协会牵头,社区主办,在实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过程中,我们 形成了以社区居委会为核心,社区居家养老为依托,社会化专业服务与非专业化服务相结合的居家 养老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的优势,上门为老年人提供各项免费或低收费服务,帮 助老年人度过健康安乐的晚年生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社区将进一步整合社区为老服务资源,不 断完善为老服务体系,改进服务方式,真正做到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逐步 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基础。
第四篇: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加快推进我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民进安徽省委
一、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迫切性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为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依照联合国标准,我国已迈入老龄化社会。我省1999年60岁以上人口为10.96%,是全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之一。据专家预测,2020年我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097.1万,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5.1%,届时将进入老龄社会。我省人口老龄化的推进速度始终保持在全国前十位。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破解日趋尖锐的养老难题已经成为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任务,事关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事关经济的可持续和科学发展,事关传统美德的弘扬、社会事业的文明进步和千万家庭的和谐稳定。
目前,养老仍然是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二种模式。其中,居家养老作为社会传统的基础模式,因其经济性(切合国家、社会和家庭的经济承载力)、传统性(切合传统风俗、老年人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等优势,承担着90%以上老龄人口的养老重任。但是随着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家庭变化,社会转型带来的人口流动加速,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核心化、空巢化,再加上社会竞争和压力增大,传统的完全由家庭包揽的居家养老模式面临着难以承受之重。在此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种充分依托社区,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和力量,既保留传统居家养老的优势特征,同时又能为居家老人提供全方位社会服务功能的新型养老模式应运而生。试点实践表明,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有限,机构养老成本高企,社会养老资源和力量不足、居家养老难以为继的条件下,这种模式是解决庞大的老年人口“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最现实、最有效的模式,也势必成为政府和社会“十二五”期间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和不断完善的重点任务。
二、我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我省在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从2010年开始开展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在试点社区设立服务机构,健全服务档案,建立应急 “爱心一键通”,同时在整合和聚集家庭、社区、志愿者、医疗等社会资源和力量,构建老人生活、家政、文娱及突发事件应急等服务网络方面,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但从全省来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工作极不平衡,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认识、物质基础、制度保障等与老龄化社会的现实急需不相适应,较为突出的问题是:
一是政府主导力度不够,投入不足。现阶段的养老事业主要遵循“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予相结合”、“政府购买与个人购买相结合的原则”推动,政府的重视程度、政策主导和投入引导十分重要。调研中,较为普遍的反映是推动养老事业的相关政策条块分割,民政部门作为分管部门限于权责,协调和统筹乏力,政策落实和监管缺位,使有限的资源和财力难以发挥最大效用。反映最多的问题是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现行政策的原则性、倡导性规定多,操作性约束性规定少,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匮乏,相关的优惠和扶持政策吸引力不强。目前政府限于财力,主要通过购买的“无偿服务”和“低偿服务”运作,其服务对象为城镇“三无”老人、70岁以上享受城市“低保”身边无子女照顾的老人。在安庆调研中发现,一般一个社区能享受服务的不到10位老人,无偿服务对象每人每月享受20小时的上门服务,低偿服务对象每人每月享受10小时的上门服务,服务费用由政府按每小时8元的标准负担。可见,门槛设置过高,覆盖面过窄,服务标准偏低的问题比较突出,有限的服务难以满足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更谈不上面向全体老人提供全方位、社会化的服务。
二是设施网络建设滞后,人员匮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缺 2 乏是较为普遍的问题,绝大部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空挂牌,没专门的场所,极少数社区设立了专门的日间照料室,室内设施也十分简陋。服务人员数量不足与素质不高并存,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较高的人员更是凤毛麟角。限于财力、人力和设施,多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单一,服务对象覆盖面小,服务方式主要依靠政府购买服务,服务流程普遍缺乏约束和规范,相关的法规和机制(评估考核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家庭、社区、医院、消防、派出所等社会协作联动网络和机制)的建设更是严重滞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任重道远。
三、推进我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两点建议
(一)转变观念,加大政府主导力度。养老工作是一项公益型、福利性事业,政府应从战略的高度,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主导和推动作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综合性的社会工程,政策制定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等多个领域,政策执行涉及财政、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土地、水电、公安等多部门。建议改变单纯由民政系统来负责养老的工作格局,立足面向全体老人和养老事业的长远发展,积极探索和尽快建立多部门联动协作组织和机制,有效组织政府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予有关法规、政策的调研、论证、制定和颁布施行,协调、整合和盘活医疗、民政、文化、养老机构等各类服务资源,逐步建构起层次明晰、职权明确、资源互通、信息共享、协作联动的联动协作体系和社会化的居家服务网络。
(二)增加投入,逐步形成多元化发展机制。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很大程度上仍是一种政府行为,政府的投入、推动和政策引导是主要推动力。建议把养老事业列入政府政绩考核范围,按公共财政的框架将养老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财政投入。加大政策扶持和执行力度,健全奖、补和激励机制,吸引和鼓励社会企业和爱心人士积极参予养老事业,大力推行和完善“义工”制度,大力扶持 3 和培育老人自助互助组织、民间组织、志愿者服务队伍。从长远发展来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必须也只能走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参予的发展之路。即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规划、评估、监管、协调整合资源、政策引导和扶持方面,在政府有效的引导和调控下,培育和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市场,并以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为主要推动力,逐步推进供需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社区居家养老市场供需两缺,建议政府以社区为依托,以建立示范性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重点,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完善和切实落实优惠和激励政策,吸引社会资源和资本进入,培育和壮大社区居家养老供需市场,通过市场化运作,促进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建立起政府扶持、市场运作、实体管理、社会参与、社会化服务的长效管理机制和多元化然发展机制。
(三)多管齐下,营造养老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化,必须与强调家庭责任和功能并行。在全面提升社会、家庭、社区和老龄产业的合力的同时,同步强化家庭的功能,增进家庭与老人、家庭与养老实体、家庭与社区的互动协作。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强传统孝文化的宣传,营造“敬老、尊老、养老、侍老”的美德和环境。高度重视和加强养老队伍的建设,将养老服务队伍的培训纳入规划,强化专业培训和资格认证,加强监管,确保质量,稳步提升服务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第五篇: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体系
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体系
——《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研究—以西城区为例》节选 [日期:2009-11-24] 来源:北京社科规划办 作者:北京市委党校讲师 李 兵
[字体:大 中 小]
北京市在1990年就已进入老年型社会,比全国早十年。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总人口增长速度,到2006年年底,北京市户籍老龄人口有230多万。预计2010年后,北京市将进入老龄化快速的推进阶段,老年人将达到250万。2050年则会迎来高峰时期,预计老龄人口将高达650万,这意味着在每3个人中,就会有1个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北京市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的同时,人口日趋高龄化。据预测,2010和2020年北京市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在总人口的比重将分别达1.7%和2.3%。由于老年人口规模的扩大,多年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住房条件的逐年改善,北京市家庭规模却不断缩小,核心家庭的比例上升,老年人家庭不断空巢化的趋势明显;独居老年人的数量增幅较大,其中又以女性为多。
目前老年人选择由养老机构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的意愿提升非常快,6年间提高了近13个百分点,愿意住养老院的老人达到22.8%,月均意愿支付水平为1000元。而当前老年人更多的还是选择居家养老,其中,70%的老年人对“上门看病”医疗服务这方面的需求都很强烈。另外,全市约有14万的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而当前养老机构的主要功能是日常生活照料,与老年人不断增长的护理需求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北京市数据由北京市老龄办提供)。
因此,北京市把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作为为解决老龄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而北京市西城区于2004年选择月坛街道和德胜街道进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现已在全区展开。西城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已经走在全市和全国的前列,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2009年,北京市老龄委作出决定,将在西城、顺义和房山等区进行试点,实行依托社区、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在试点的基础上,居家养老模式将向北京市推广。这是《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研究——以西城为例》研究课题以西城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原因。本文节选了这个研究成果第六章的内容。在这一章里,我们尝试设计出一个适合解决西城区老龄问题的社区居家养老政策体系,并认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社区居家养老政策体系应当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
一、服务任务
1.健康服务计划
健康服务是老年人第一位的需要,该计划包括:
(1)健康讲座。充分利用社区“星光老年之家”等活动场所,邀请医疗健康方面的专家,开展针对老年人需求的各种健康讲座,提高老年人对疾病的预防意识和能力。这项任务已经开展,下一步应当在内容和形式上继续丰富、深化和扩大。建议该任务主要由社区居委会组织,市、区、街道三级政府支持,市、区卫生部门和社区卫生站积极配合,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2)努力完善社区卫生站的服务功能,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以社区卫生站为依托,建立和完善老年人健康档案;建议由街道、社区配合,市、区卫生部门尽快设立社区全科大夫,建立巡视门诊制度,定期或不定期从大医院派医生到社区卫生站,方便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妇女看病;尽可能满足老年人合理的药品需求;更新社区卫生站的医疗器械。市劳动保障部门尽快研究制定政策,提高老年人在社区看病报销的比例。
(3)建议市、区两级政府出台明确的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和培育社会组织和企业兴办医疗健康护理业,健康护理业采取准市场化或市场化的运营方式。服务内容主要涉及陪同看病服务、家庭病床、专业健康护理、急救服务、代办取药、体检和康复等。贫困老年人的护理费用可由市、区、街道三级政府全部或部分承担,采取准市场化的运做方式;其他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可采取市场化运做;建议市、区卫生部门和社区卫生站积极配合此项工作。同时,希望国家和市劳动保障局能够研究和出台政策,把家庭护理和家庭病床的费用纳入报销范畴。这是一项长期工作,但现在就要着手进行。
(4)进一步完善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制度。建议在巩固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市、区和街道三级政府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市、区、街道三级民政、卫生和老龄部门相互配合,摸清贫困老年人的健康需求,积极探索建立贫困老年人医疗救助的追踪制度,探索实施贫困老年人医疗救助的准市场化运做机制。同时,考虑贫困边缘老年人的医疗救助问题。这项工作既是当前任务,也是长期任务。
2.日常照料服务计划
这是老年人第二位的需求,具体包括:
(1)继续完善社区日常登门巡视制度。由敬老巡视员、楼门组长和志愿者组成的巡视员队伍,搜集整理老人的需求信息,传递给社区建设协会、为老服务供应商或机构,逐渐满足老人需求。巡视员监督并向社区建设协会反馈供应商或机构提供服务的质量和老人满意度。加强社区民警与空巢老人的联系,加强对空巢老人居住地的巡视,向社区民警提供重点空巢老人情况,以便为老人及时提供救助。为更多的高龄空巢老人义务安装紧急求助铃。同时,完善邻里探望、志愿服务等。
(2)完善社区服务中心的功能。充分利用96156的电话服务,整合社会为老服务资源,满足老年人的照料需求。
(3)完善社区日间照料服务。整合机构养老站,使各站点为老年人提供全托和日托服务。区、街、居各个层面都要建立温情服务网,对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开展志愿陪伴等形式多样的温情关爱服务。鼓励老人走出家门、步入社区、融入社会、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支持社区建设与发展。发动驻地单位、辖区服务网点和“4050”人员为老年人提供低偿优惠服务或志愿服务。
(4)家政服务公司进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保姆服务、小时工上门服务、家庭房屋门窗和上下水修理、电器维修、上门做饭、代理购物、协助洗澡、修理指甲及修脚、理发等服务。为保证老年人的权益,建议街道和社区要对家政公司进行监管,特别是保姆服务,要选择守法经营、信誉好、服务周到的家政公司进驻社区,为老年人服务。同时也要保证家政公司的合法收益。
(5)送餐业务进社区。不建议政府投资兴办针对老年人的配餐中心,即使投资兴建,也要在市、区和街道一级建,要考虑规模效应。理想的办法是,由街道和社区向社会上的配餐公司发布需求信息,鼓励和有选择地吸引配餐公司为老年人提供服务,配餐公司与老年人之间的供需关系则由配餐公司与老年人双方具体协商,街道和社区加强协调和监管工作,保证双方的利益。
(6)不断满足贫困老年人日常照料服务需求。政府采取补贴、购买服务或准市场化的运做方式,依托社区建设协会、其他社会组织或公司,为贫困老年人提供服务。
过去几年,月坛街道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下一步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巩固、完善和提高。
3.精神文化服务计划
这是老年人第三位的需求,具体包括:
(1)进一步丰富文体娱乐活动。建议市、区、街道三级政府提供政策资金支持,文化、新闻、体育等部门策划,社区承办,成立各种文体兴趣小组,不断满足老年人,尤其是女性老年人文化读书读报、表演展示、纺织绘画和工艺制作等方面的需求。同时,鼓励、发动和吸引驻地单位、专业文体组织、社会团体、志愿者和家庭个人等积极参与。
(2)加强社区老年学校建设。开设书法、音乐、绘画、英语、计算机等课程,丰富老年学校课堂内容。
(3)法律咨询和心理咨询。社区协调联系,并提供场所,公检法、律师事物所、卫生、高校、研究机构、社会团体、志愿者组织等部门以及个人积极参与,满足老年人各方面的咨询需求。
(4)发挥驻地老年人才资源优势,鼓励发动热心社区活动的老年人,特别是行政机关退休的老年人,参与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活动,促进社区融合和人际关系和谐。
二、基本建设任务
1.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1)养老设施建设。改造已有养老院,根据实际情况,兴建一批养老院。兴建的养老院既要考虑福利性质,也要考虑市场运营。建议市、区、街道联合民政、建设等部门,认真规划,科学论证,并予以财政支持。
(2)活动场所建设。在老社区有限的空间内,根据实际情况,改建和兴建一定数量、美观实用的室内、室外活动场所,包括社区文化站、社区图书馆、文化广场等,提高利用率。建议市、区和街道联合建委、民政、文化、体育等部门,认真规划,并予以财政支持。
(3)整合社区内驻地单位资源。如何将驻地单位的为老服务设施和资源纳入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来,实现资源共享,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建议全国老龄委汇同中央其他部委,以及市级委办局,在社区建设框架内,能够拿出有效可行的指导意见,以便基层落实。
(4)无障碍设施建设。建议在“楼车”试点的基础上,采用各级政府和驻地单位投资,社会力量捐助等办法,落实建设部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要求。
(5)增加健身器械。建议市、区、街道联合建设、体育等部门,利用政府财政投入和福利彩票,增加社区体育健身器械的供给,扩大健身器械的种类,提高健身器械的质量。
2.组织建设计划
(1)继续培育社会组织。鼓励和吸引更多的民间组织参与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来。建议中央和市两级给予明确的指导意见。这项工作需要持久地开展。
(2)继续完善社区建设协会制度建设,进一步发挥和加强社区建设协会的为老服务作用。区和街道在此项工作中应有一个统一的部署。
(3)加强老年人协会建设。积极探索老年人协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功能,使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居家养老服务当中。建议民政部、全国老龄委和市民政局、老龄委两级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区和社区要加强对老年人协会的管理和指导。
(4)发展志愿者队伍。建议中央、市、区出台明确的指导意见,建立义工制度,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加入到为老服务中来。
3.社区环境整治计划
(1)治理小区环境卫生。建议社区居委会组织社区志愿者、老年人协会清理垃圾。建议环保部门、街道和社区拿出有力措施,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出资或要求物业增加垃圾桶数量,杜绝小区乱扔垃圾现象,进一步规范宠物饲养行为。
(2)社区内停车场规划。建议区、街道和社区联合建设、公安、城管、交通和驻地机关事业单位等部门,拿出具体措施和办法,解决老社区的停车位问题,规范停车行为,让出消防通道、急救通道和活动场所,方便老年人行走和活动,这项工作很难,但也要认真考虑。
(3)保障交通安全。建议市、区、街道和社区联合交通、公安、城管等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穿越小区公路的交通拥挤和交通安全问题,方便老年人出行。
三、行政任务
1.行政管理计划
行政管理计划主要针对老龄办而言。
(1)定期报告制度,使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及时了解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进展情况,以便改进工作。
(2)建立评估机制,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效率、质量等进行监督评估。
(3)完善数据库建设,使其成为发展社区居家养老的知识和信息宝库。
(4)完善行政咨询和专家咨询制度。就社区居家养老问题开展咨询服务。
(5)科研计划。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提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建议由老龄办牵头负责该项工作,计生等部门参与。
2.市场开发计划
所谓市场开发计划,就是如何培育市场,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
(1)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企业,包括金融、信息、房地产、家电等企业加入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来。这是一项长期任务,有难度,但前景看好。建议政府从现在开始,就着手培育。
(2)能否在老社区建大超市,方便老年人购物。建议街道、社区联合商务部门,与商家联系,进行论证。
(3)促进老年用品市场开发。建议各级政府制定鼓励措施,引导企业开发、生产老年人特殊用品,促进老年用品市场发展。政府为商家提供老年人需求信息,引导企业研发、生产老年人需求的提高视力、助行类、听力辅助、操作器具、协助吞咽设备等各种辅助设备。
(4)加强职业培训,增加就业。建议劳动和民政部门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纳入到整体就业规划中,并予以政策上的优惠。
3.协调关系计划
(1)协调街道与驻地单位的关系,协调社区与驻地单位的关系,特别是与中央单位、北京市单位的关系。
(2)积极推进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工作,加强街道、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居民的联系。
(3)明确社区居委会与物业公司职权划分。加强政府对小区物业公司的指导和监管,协调社区居委会与物业公司的关系。
(4)促进代际和谐。鼓励家庭照料和子女照料。建议国家、市、区在这些方面出台相关政策。
辅助政策是一项需要从长计议的工作,有难度,但值得去做。
四、政府的职责
此外,我们针对政府的职责,提出如下建议。
1.理顺老龄工作体制
为使居家养老服务真正在社区推开,必须要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的作用,逐步增加资金和人员投入,理顺老龄工作体制,完善服务保障。
(1)建议各级政府,尤其是各级老龄工作部门构建一个较为清晰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框架。并在此基础之上,协调老龄委成员单位根据各自的职责,确定所要承担的工作任务,由此形成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合力。
(2)老龄工作应该得到更多的经费支持。通过项目运作申请资金,只能覆盖一些较大、较突出的项目,并不能解决社区内全方位、多方面为老服务资金需求。为保证中央和北京市发展社区居家养老的意见的实施,有必要使一定量的资金下拨到基层,便于基层开展工作。
(3)老龄工作应得到更多的人员保障。在街道层面,建议除设置专职老龄工作干部之外,最好在街道社区办或社区服务中心增设一名主管副科长(副主任),以加大工作力度,或者增设一名全额事业编工作人员,协助老龄干部工作,以保障街道老龄工作的开展。在社区层面,针对目前社区老龄干部任务多、工作忙的情况,建议在社区一级建立像计生协会、残疾人工作站那样的老龄工作站,配备老龄协管员,协助社区老龄干部开展工作,保证基层老龄工作有人管、有人做。
2.完善服务内容
在实践中,本着“小政府,大社会”的原则,确定政府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直接工作和间接工作。政府的直接工作主要是制定政策、做好规划和资金投入,以及部分由政府承担的服务工作;间接工作主要是把大部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任务交给社会、企业、家庭和个人,并对其所提供的服务进行引导、扶持、培育和管理。
(1)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现在的补贴制度是按照年龄、困难程度来补贴,建议区民政和老龄工作部门改革现行的对老年人的补贴制度,结合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来评估,确定补贴标准。
(2)加大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社区服务网络建设。建议区政府会同老龄工作部门与建设、民政、卫生等部门从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上加大力度。切实执行《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全国老龄办发[2008]4号)文件精神,贯彻落实支持居家养老服务的优惠政策,积极研究制定税收减免、资金扶持等具体优惠措施。同时,在规划上整合区域为老服务资源,建立社区资源共享机制。如研究什么样的单位食堂可以向老年人开放、如何开放,解决老年饭桌的瓶颈问题以及其他为老服务资源向社会开放等。
(3)利用社会资源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投资。建议老龄部门与工商、税务部门进一步研究和制定企业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和补贴标准。同时,区别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对市场行为一定要实行政企分开。就拿老年配餐中心来讲,原则上不建议政府投资兴办针对老年人的配餐中心。对于什刹海街道已经成立的老年配餐中心,建议将其从行政直接管理中分离出来,把配餐中心与政府关系改变成国企与国资委的那种关系。老年配餐中心可作为社区服务中心下属、自收自支的企业,并受到社区服务中心的监督管理。
(4)积极引导和扶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推动其向专业化、准市场化方向发展。积极倡导志愿者为老服务活动。引导专业社会工作者加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并与志愿者服务相结合。建立奖励机制,加强服务人员的培训,稳定服务队伍。建议各级老龄工作部门会同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拿出具体的意见。
(5)建议各级老龄工作部门与宣传、新闻等部门在宣传导向、手段和效果上多下点功夫,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社区居家养老氛围和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尚。
(6)建议各级老龄办发挥作用,积极引导老年人发挥自身的作用,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3.实行项目运作
实践表明,项目运作,既是基层的呼声,也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内在的要求,因此,建议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放在老龄工作部门,由老龄工作部门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实行项目运作:
(1)注重项目规划。各街道、各社区在总结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围绕着满足老年人需求和重点工作突破的需要,选择“热点”项目、“精品”项目、“实在”项目,突出项目的可操作性、连续性和实效性。
(2)强化项目评估。各级老龄工作部门应该对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证,根据现实情况对一些项目进行适当的调整,使项目的实施更符合社区居家养老重点工作需要和更具可行性。
(3)保障项目资金。设立为老服务专项资金,对经过仔细规划、认真评估的项目给予充分的资金支持,通过财政经费、福彩资金、慈善资金等多种方式的支持,确保资金到位。对运行效果良好、符合老年人需求的项目,如巡视服务等,应加大资金投入,使受益面扩大。
(4)加强项目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政府应对各个项目进行督导,使其按照项目书的计划严格执行。在运作过程中,一是强化项目责任,所有项目一经确立即实行明确的责任制度,并与执行者的年终考评相挂钩;二是强化项目过程管理,老龄工作部门应对项目实施进行宏观控制,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及时予以纠正,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不断提高项目的执行水平。
(5)做好项目总结。老龄办应要求各街道、各社区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要求全面、详尽、完整,包括活动记录、活动照片以及活动的经验和不足等,上级老龄部门根据总结情况,对各项目予以评定,并对优秀的项目进行表彰。
五、结论
通过《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研究——以西城区为例》课题的研究,我们得出以下有益的结论:
1.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体系是开展工作的关键所在。
过去,我们做了许多工作,但缺乏总结和概括。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初步形成了一个适合月坛街道特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体系,不仅将已有的好的经验和做法总结纳入进来,还提出了一些新的举措、思路和发展方向。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政策上的创新。
2.加强老龄办的职责是有效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保障。
从构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体系,我们可以看出:老龄办并非可有可无,老龄办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老龄办的职能是不可替代的。社区居家养老工作不是一个部门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各成员单位的配合和具体落实,而老龄办的主要职责是综合协调、检查督促和制定政策。建议强化老龄办的工作职责,突出老龄办在政府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3.通过实践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是丰富政策研究的有益尝试。
我们没有沿用以往的做法,简单地搬用国外的学术理论来指导调研,而是根据多年的实践,经过认真的摸索和思考,提出了能够指导我们西城月坛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理论,这是一种尝试,更是理论上的创新。
4.探索社区居家养老的运行机制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我们必须明确,哪些是需要政府做的,哪些是要交给市场和社会组织做的,哪些是要发挥家庭和个人作用的。如何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培育市场,发展社会组织,是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总之,我们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让更多的老年人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