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如何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制度5篇

时间:2019-05-14 22:48: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应如何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应如何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制度》。

第一篇:企业应如何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制度

企业应如何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制度呢?

一、知识产权的基本特性

第一,知识产权的专业性。

知识产权是受法律保护的一种独占权利,具有排他性,未经知识产权所有者授权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否则构成侵权,应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知识产权的地域性。

知识产权法是国内法,在一国获得的知识产权只在该国范围内受到法律保护。但是,一个国家一旦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签署了知识产权国际条约,国内的知识产权法也规定了对国外知识产权予以保护的条款,那么,对于在一国注册登记的国外知识产权也予以保护。知识产权律师在这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第三,知识产权的时间性。

知识产权都有法定的保护期限,一旦保护期满,权利自行终止。这一特性与动产、不动产的产权是不相同的,动产和不动产的产权没有时间限制,只要这些财产存在,权利亦存在。

第四,知识产权实行政府管理原则。

国家对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的立法总称为知识产权法。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由国家立法机构予以批准。知识产权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执行、管理及处罚都是政府行政机构的职能。一国政府责无旁贷地负责管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个人、企业和各类组织机构要贯彻执行知识产权法,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其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开展科技创新和各类文化艺术创作活动。

二、如何构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体系?

商业界有这么一句话,三流的企业卖产品,二流的企业卖服务,一流的企业卖技术。由此可见,国际社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追求在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在生产力的发展中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从国际形势看,知识产权领域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对我国知识产权发展既是重大机遇,又是严峻挑战。而我国无论对知识产权的研究抑或是保护都起步较晚,要想从容迎接挑战和牢牢把握机会,就必须加快步伐。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更是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的主体。因此我国要在这个战略机遇期内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差距,首要的一步就是要推动企业自身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保护。而推进企业知识产权发展,必须切实重视和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构建起切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那么如何构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体系呢?笔者认为,可以初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围绕自身发展战略,制定明确的知识产权战略和指导方针

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企业整体战略的一部分,而不是作为独立或孤立的战略,加以综合、系统的考虑,并根据企业所在的行业特点,采用强者攻、弱者守、攻守结合的策略,确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点,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及时进行调整。同时,还要制定明确的知识产权管理指导方针来保证知识产权战略的有效实施。在进行知识产权战略的规划时,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专利信息采集。充分利用公开的专利文献和检索工具,进行各种专利信息的收集,从而了解行业专利技术发展动向和行业内其他企业的专利申请情况。我国出版的专利文献主要包括:发明专利公报、实用新型专利公报和外观设计专利公报;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发明专利说明书;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专利年度索引。

2. 侵权可能性分析。如果发现自己的产品与他人产品有相近之处,则需要进行专利分析。分析的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判断他人侵犯自己专利的可能性,一是判断自己侵犯他人专利的可能性。3. 商标扩张可能性的分析。4. 保护方式可能性分析。5. 衍生专利分析。

6. 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法律状况分析。7. 品牌的文化分析。8. 交叉许可的可能性分析。9. 技术成果的专利性分析。10. 技术成果申请专利的效益分析。

(二)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部门,建立企业知识产权部门与其他如产业化、研发等部门相互协调、分工合作的组织制度 1. 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部门及其职责

设立专门的工作机构,配备既了解相关技术又熟悉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专职人员。企业知识产权部门的职责应包括:

(1)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涉及到知识产权的部分提供建议;

(2)积极与研发人员、技术人员沟通,挖掘创新发明并及时申请保护,专利、商标、技术秘密等工业产权的取得与维持;(3)收集知识产权情报,建立知识产权档案;(4)对涉密文件的管理;(5)处理侵权案件;

(6)负责知识产权的实施与收益管理,组织谈判及签定关于知识产权的合同;(7)起草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政策及具体实施措施,并提出建议。2.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体系并不只包括知识产权一个部门,而是由企业中各个部门构成的,其中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部门则起组织和牵头的作用。在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中,各部门要相互交流与配合,才能发挥最大合力。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可能涉及到的部门 知识产权工作内容 可能涉及的部门

制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方针、政策 董事会、经理、工作委员会、计划部、知识产权部

知识产权教育与培训 人力资源部、员工培训部门、计划部、知识产权部部 知识产权情报 科技管理部、情报部、销售部、知识产权部 专利的开发与取得 生产开发部、科技管理部、知识产权部(法律部)商标的开发与取得 生产开发部、知识产权部(法律部)专利、商标等的维护 知识产权部

知识产权许可和转让 科技管理部、生产开发部、法律部、财务部、知识产权部 商业秘密 科技管理部、生产开发部、办公室、秘书部、法律部、知识产权部 部 处理知识产权纠纷 经理、法律部、知识产权部

对员工的奖惩 经理、人力资源部、财务部、法律部、知识产权部

(三)健全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覆盖企业研发、生产、管理、销售各环节的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以使日常知识产权管理有章可循。制度的内容应包括:(1)促进知识产权发生的制度;(2)员工发明创造权属的确定与分享;

(3)技术成果申报制度,既方便对项目作出决策和调整,又可以作为证据,还可以防止因员工的流失而导致项目的中断;(4)专利申请、维持、放弃的评估和确定程序;(5)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的管理体系与办法;(6)按知识产权类别区分的保护方式方法与措施;(7)违规责任规定。

(四)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增强其知识产权法律意识,通过协议、制度、机制和法律四个方面的措施防止人员流动导致企业知识产权流失

员工进入公司时,企业应对其进行知识产权方面的培训,包括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文件管理及保密规定,知识产权发明、申请、应用、维权程序和途径等。经过教育培训,逐步形成员工自觉遵守法律制度和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意识。并且,要公司内部经常性的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同时,通过协议约束措施、制度约束措施、机制引导措施、法律制裁措施的组合来防范因人员流动导致企业知识产权的流失。

(1)通过与员工签订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协议来约束员工的行为。根据员工与技术秘密关系的紧密程度选择单独或组合使用带保密条款的劳动合同、保密协议或竞业禁止协议,明确员工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义务及违约责任。将遵守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列入员工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项目。(2)加强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科研开发管理制度建设,在制度中明确企业职工的保护知识产权的义务、责任及违反时的处理办法以使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创造良好的进人、用人、留人、培养人、奖励人的机制,用好的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企业做贡献。

(4)对于违反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导致企业知识产权流失的行为,要坚决拿起法律的武器,依法采取制裁措施。做出几起典型的案例,以起到一个反面教育和威慑的作用。

(五)以协议或规章的形式规定员工知识产权成果的归属,建立知识产权创新激励机制

企业在与员工签定劳动合同时或者在投入资金和力量进行技术和产品开发前,应先以协议形式明确创造成果的归属。

建立职务成果的鉴定制度,科学区分员工的个人发明和职务发明,并确定职务成果的价值。

建立知识产权奖励机制,合理分配知识产权利益,对技术核心员工实行持股计划,(六)加强对商业秘密的管理与保护

对技术人员业务活动和涉及专利技术开发的流动人员相关活动进行规范,制定严格的技术资料接触程序,使每个人都只能接触到核心技术的一部分,这样,任何人都不能掌握完整的技术,从而更好的保护技术秘密。注意对在研项目和尚未形成成果的项目中技术秘密的保护。在服务外包时,也应通过保密协议等来保护自身的商业秘密。

依商业秘密与公司业务的关系、与业务的施政方针的关系、有关业界竞争的影响度、是否为公司产品技术上及收益上成功的关键等因素,将其依重要程度高低,分为不同等级来管理。然后再依其等级,决定其复印、对外公开、对内公开、废弃、保管、资料传送时候的处理规定。例如:某些密级的资料必须得到特定人员的同意才能对外公开;某些密级的资料只有原制作单位才复印;某些密级的资料必须转成密码才可传送。为了彻底实施公司的规定,公司内部也应设自我检查制度,随时实施内部检查并指导员工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接受他人的机密资料也要得到特定人员的同意。至于接受机密资料的有关条件,则必须得到知识产权部门以及法务部门同意。另外,未被指定为机密信息者,以及未限定保密期间者,如有碍于公司的开发及销售,都要再加批示修改。

(七)注意对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的收集和利用,建立内部知识产权信息库 注意收集和利用知识产权信息,充分利用已公开的专利文献,建立知识产权数据库并时时更新。同时对失效或者可以利用的专利也应建立数据库。跟踪竞争对手专利申请状况,分析其技术发展计划、商业计划,寻找其技术空挡。

定期发布某种形式的技术报告,公布自己不打算申请专利的技术研发成果,以防止受制于人,并且破坏竞争对手形成知识产权的能力。

(八)从计算机网络的角度构建知识产权安全体系

1. 使用网络身份认证系统提供计算机和用户身份的认证,指定某些计算机只能用某些用户使用,并对用户登记计算机进行记录。

2. 建立网络监控系统,对计算机的文件操作进行监控和限制,防止用户随意将内部计算机的数据复制出去、3. 使用联网/离网策略,使笔记本计算机离开内部网络后全面禁用外设和网络输出,从而防止用户计算机带离企业内部后发生的数据复制和外泄。

(九)建立知识产权预警、监控与法律纠纷的处理机制

进行专利侵权监视,监控他人的专利申请和商标登记,预防对企业的在先权利造成侵蚀和侵害。

对侵犯企业知识产权的行为,根据不同情况,采取诉讼和非诉讼的措施进行处理。总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要把知识产权的管理同企业其他流程管理协调起来,各部门通力合作来促进和保护企业知识产权。企业应从战略管理的高度认识和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不仅要探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的活动流程,而且还要重点分析知识产权管理与其他流程管理的协调机制。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同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社会支持部门的联系,以详细地了解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规定,以及有效地获得社会支持体系的服务与支持,从而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第二篇:企业应如何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制度

企业应如何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制度呢?

一、知识产权的基本特性

第一,知识产权的专业性。

知识产权是受法律保护的一种独占权利,具有排他性,未经知识产权所有者授权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否则构成侵权,应承担法律责任。第二,知识产权的地域性。

知识产权法是国内法,在一国获得的知识产权只在该国范围内受到法律保护。但是,一个国家一旦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签署了知识产权国际条约,国内的知识产权法也规定了对国外知识产权予以保护的条款,那么,对于在一国注册登记的国外知识产权也予以保护。知识产权律师在这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第三,知识产权的时间性。

知识产权都有法定的保护期限,一旦保护期满,权利自行终止。这一特性与动产、不动产的产权是不相同的,动产和不动产的产权没有时间限制,只要这些财产存在,权利亦存在。

第四,知识产权实行政府管理原则。

国家对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的立法总称为知识产权法。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由国家立法机构予以批准。知识产权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执行、管理及处罚都是政府行政机构的职能。一国政府责无旁贷地负责管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个人、企业和各类组织机构要贯彻执行知识产权法,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其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开展科技创新和各类文化艺术创作活动。

二、如何构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体系?

商业界有这么一句话,三流的企业卖产品,二流的企业卖服务,一流的企业卖技术。由此可见,国际社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追求在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在生产力的发展中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机

遇期。从国际形势看,知识产权领域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对我国知识产权发展既是重大机遇,又是严峻挑战。而我国无论对知识产权的研究抑或是保护都起步较晚,要想从容迎接挑战和牢牢把握机会,就必须加快步伐。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更是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的主体。因此我国要在这个战略机遇期内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差距,首要的一步就是要推动企业自身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保护。而推进企业知识产权发展,必须切实重视和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构建起切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那么如何构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体系呢?笔者认为,可以初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围绕自身发展战略,制定明确的知识产权战略和指导方针

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企业整体战略的一部分,而不是作为独立或孤立的战略,加以综合、系统的考虑,并根据企业所在的行业特点,采用强者攻、弱者守、攻守结合的策略,确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点,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及时进行调整。同时,还要制定明确的知识产权管理指导方针来保证知识产权战略的有效实施。在进行知识产权战略的规划时,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专利信息采集。充分利用公开的专利文献和检索工具,进行各种专利信息的收集,从而了解行业专利技术发展动向和行业内其他企业的专利申请情况。我国出版的专利文献主要包括:发明专利公报、实用新型专利公报和外观设计专利公报;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发明专利说明书;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专利索引。

2. 侵权可能性分析。如果发现自己的产品与他人产品有相近之处,则需要进行专利分析。分析的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判断他人侵犯自己专利的可能性,一是判断自己侵犯他人专利的可能性。

3. 商标扩张可能性的分析。

4. 保护方式可能性分析。

5. 衍生专利分析。

6. 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法律状况分析。

7. 品牌的文化分析。

8. 交叉许可的可能性分析。

9. 技术成果的专利性分析。

10. 技术成果申请专利的效益分析。

(二)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部门,建立企业知识产权部门与其他如产业化、研发等部门相互协调、分工合作的组织制度

1. 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部门及其职责

设立专门的工作机构,配备既了解相关技术又熟悉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专职人员。企业知识产权部门的职责应包括:

(1)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涉及到知识产权的部分提供建议;

(2)积极与研发人员、技术人员沟通,挖掘创新发明并及时申请保护,专利、商标、技术秘密等工业产权的取得与维持;

(3)收集知识产权情报,建立知识产权档案;

(4)对涉密文件的管理;

(5)处理侵权案件;

(6)负责知识产权的实施与收益管理,组织谈判及签定关于知识产权的合同;

(7)起草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政策及具体实施措施,并提出建议。

2.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体系并不只包括知识产权一个部门,而是由企业中各个部门构成的,其中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部门则起组织和牵头的作用。在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中,各部门要相互交流与配合,才能发挥最大合力。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可能涉及到的部门

知识产权工作内容 可能涉及的部门

制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方针、政策 董事会、经理、工作委员会、计划部、知识产权部

知识产权教育与培训 人力资源部、员工培训部门、计划部、知识产权部部 知识产权情报 科技管理部、情报部、销售部、知识产权部

专利的开发与取得 生产开发部、科技管理部、知识产权部

(法律部)

商标的开发与取得 生产开发部、知识产权部(法律部)

专利、商标等的维护 知识产权部

知识产权许可和转让 科技管理部、生产开发部、法律部、财务部、知识产权部 商业秘密 科技管理部、生产开发部、办公室、秘书部、法律部、知识产权部 部 处理知识产权纠纷 经理、法律部、知识产权部

对员工的奖惩 经理、人力资源部、财务部、法律部、知识产权部

(三)健全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覆盖企业研发、生产、管理、销售各环节的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以使日常知识产权管理有章可循。制度的内容应包括:

(1)促进知识产权发生的制度;

(2)员工发明创造权属的确定与分享;

(3)技术成果申报制度,既方便对项目作出决策和调整,又可以作为证据,还可以防止因员工的流失而导致项目的中断;

(4)专利申请、维持、放弃的评估和确定程序;

(5)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的管理体系与办法;

(6)按知识产权类别区分的保护方式方法与措施;

(7)违规责任规定。

(四)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增强其知识产权法律意识,通过协议、制度、机制和法律四个方面的措施防止人员流动导致企业知识产权流失

员工进入公司时,企业应对其进行知识产权方面的培训,包括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文件管理及保密规定,知识产权发明、申请、应用、维权程序和途径等。经过教育培训,逐步形成员工自觉遵守法律制度和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意识。并且,要公司内部经常性的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同时,通过协议约束措施、制度约束措施、机制引导措施、法律制裁措施的组合来防范因人员流动导致企业知识产权的流失。

(1)通过与员工签订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协议来约束员工的行为。根据员工与技术秘密关系的紧密程度选择单独或组合使用带保密条款的劳动合同、保密协议或竞业禁止协议,明确员工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义务及违约责任。将遵守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列入员工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项目。

(2)加强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科研开发管理制度建设,在制度中明确企业职工的保护知识产权的义务、责任及违反时的处理办法以使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创造良好的进人、用人、留人、培养人、奖励人的机制,用好的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企业做贡献。

(4)对于违反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导致企业知识产权流失的行为,要坚决拿起法律的武器,依法采取制裁措施。做出几起典型的案例,以起到一个反面教育和威慑的作用。

(五)以协议或规章的形式规定员工知识产权成果的归属,建立知识产权创新激励机制

企业在与员工签定劳动合同时或者在投入资金和力量进行技术和产品开发前,应先以协议形式明确创造成果的归属。

建立职务成果的鉴定制度,科学区分员工的个人发明和职务发明,并确定职务成果的价值。

建立知识产权奖励机制,合理分配知识产权利益,对技术核心员工实行持股计划,(六)加强对商业秘密的管理与保护

对技术人员业务活动和涉及专利技术开发的流动人员相关活动进行规范,制定严格的技术资料接触程序,使每个人都只能接触到核心技术的一部分,这样,任何人都不能掌握完整的技术,从而更好的保护技术秘密。

注意对在研项目和尚未形成成果的项目中技术秘密的保护。

在服务外包时,也应通过保密协议等来保护自身的商业秘密。

依商业秘密与公司业务的关系、与业务的施政方针的关系、有关业界竞争的影响度、是否为公司产品技术上及收益上成功的关键等因素,将其依重要程度高低,分为不同等级来管理。然后再依其等级,决定其复印、对外公开、对内公开、废弃、保管、资料传送时候的处理规定。例如:某些密级的资料必须得到特定人员的同意才能对外公开;某些密级的资料只有原制作单位才复印;某些密级的资料必须转成密码才可传送。为了彻底实施公司的规定,公司内部也应设自我检查制度,随时实施内部检查并指导员工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接受他人的机密资料也要得到特定人员的同意。至于接受机密资料的有关条件,则必须得到知识产权部

门以及法务部门同意。另外,未被指定为机密信息者,以及未限定保密期间者,如有碍于公司的开发及销售,都要再加批示修改。

(七)注意对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的收集和利用,建立内部知识产权信息库

注意收集和利用知识产权信息,充分利用已公开的专利文献,建立知识产权数据库并时时更新。同时对失效或者可以利用的专利也应建立数据库。跟踪竞争对手专利申请状况,分析其技术发展计划、商业计划,寻找其技术空挡。

定期发布某种形式的技术报告,公布自己不打算申请专利的技术研发成果,以防止受制于人,并且破坏竞争对手形成知识产权的能力。

(八)从计算机网络的角度构建知识产权安全体系

1. 使用网络身份认证系统提供计算机和用户身份的认证,指定某些计算机只能用某些用户使用,并对用户登记计算机进行记录。

2. 建立网络监控系统,对计算机的文件操作进行监控和限制,防止用户随意将内部计算机的数据复制出去、3. 使用联网/离网策略,使笔记本计算机离开内部网络后全面禁用外设和网络输出,从而防止用户计算机带离企业内部后发生的数据复制和外泄。

(九)建立知识产权预警、监控与法律纠纷的处理机制

进行专利侵权监视,监控他人的专利申请和商标登记,预防对企业的在先权利造成侵蚀和侵害。

对侵犯企业知识产权的行为,根据不同情况,采取诉讼和非诉讼的措施进行处理。总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要把知识产权的管理同企业其他流程管理协调起来,各部门通力合作来促进和保护企业知识产权。企业应从战略管理的高度认识和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不仅要探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的活动流程,而且还要重点分析知识产权管理与其他流程管理的协调机制。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同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社会支持部门的联系,以详细地了解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规定,以及有效地获得社会支持体系的服务与支持,从而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第三篇:博物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亟须建立

博物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亟须建立

赵丰

2013-4-26 9:57:35来源:中国艺术报

博物馆是人类收藏历史记忆凭证和熔铸新文化的殿堂,是传播文化、传承文明、启发民智的重要载体,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博物馆作为重要的非营利性公共文化组织,承担着重要的收藏、研究、保管、展示和教育职能。到2011年止,全国博物馆已达3589家,其中文物系统博物馆登记的藏品达3000余万件套,每年举办展览达10000余个,年观众4亿余人次。

随着博物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力不断增长,博物馆藏品、展览、商标等无形财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逐渐显现,一些侵权事件时有发生。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先后与中国商业出版社、北京天禄阁图文制作有限公司等就因著作权事宜诉诸法庭。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等也屡屡卷入相关纠纷中。博物馆相关的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日益受到各方面重视,并纷纷呼吁在立法层面予以明确。而在国际上,对于博物馆知识产权进行立法的已经较为普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07年正式发布了《博物馆知识产权管理指南》,主要针对信息时代的特点,论述如何通过对知识产权的使用与保护,加强和改进博物馆对藏品的管理与利用。该《指南》指出,博物馆的知识产权有版权、商标权、专利权、网络域名和工业设计5种。版权管理包括:博物馆藏品的摄影图像、录音及出版、视听音像作品、以CD或者网络传播为媒介的多媒体产品、印刷形式或者电子出版形式的出版物。商标权管理包括:博物馆名称、艺术家姓名或者签名、博物馆所在的建筑物(尤其是当该建筑物具有很高识别度并被用作摄影场所)、可作为商标保护的展览名称、以博物馆藏品为基础构成的物品包装形式与色彩、作为商品的艺术复制品(特别是该藏品是以特定方式与博物馆存在固定的关系)。专利权管理包括:由新技术确认的藏品中的知识产权、学术交流中的知识产权(例如为展览撰写的各种研究、阐述和说明文字的知识产权)、管理藏品技术的知识产权(例如博物馆专用的超文本标记和语言)等。网络域名包括商标和商号,因而具有重大价值。工业设计管理包括:博物馆根据藏品自行设计产品,或者委托他人制作设计产品,都是作为商业发展创作产品的方式。

我国目前适用于博物馆版权方面的法规主要是《物权法》、《著作权法》及

其实施条例和《博物馆管理办法》,但对于博物馆方面的知识产权的法律规定不甚明确、条文过于简单、笼统等问题的困扰,给博物馆合法维权造成困难和障碍。对此,深圳市版权协会出台了《博物馆(美术馆)著作权工作指引》,我国台湾地区甚至为保护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知识产权进行专门立法,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针对以上情况,国家知识产权和博物馆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尽快推动博物馆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保护博物馆合法权益,促进博物馆健康发展。

第一,加强立法。制定《博物馆知识产权管理办法》,为博物馆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提供明确法律依据。第二,建立博物馆商标、产品、藏品登记注册管理机制。工商主管部门加强博物馆商标、产品等方面的保护管理。文物、博物馆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博物馆藏品登录机制,由各收藏单位将其藏品在统一的平台上予以登记注册,经登记注册的信息由国家予以认证,依法保障其应有的保管权和收益权。特别是要加强信息时代博物馆数字资源的保护研究,制定有效措施。第三,鼓励引导博物馆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加强权益维护。各博物馆应当在知识产权管理的框架内,运用版权、商标权、专利权等法律赋予的权力,保障自身合法权益,为博物馆充分发挥自身资源效益,增强博物馆的创造力和活力,更好服务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第四篇:学习心得:企业应如何建立内控制度

学习心得:企业应如何建立内控制度

内控制度一般分为两种模式:

1.金融企业的各级管理部门为了保护金融资产的安全完整,协调经济活动,利用企业内部因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并形成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2.公司企业为使公司的经营风险为零风险,而在公司企业内部对各部门流程/程序运作进行设定控制点作业,做好流程/程序的内部控制的管理制度.目前企业内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目前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认识上存在三种倾向

(一)集团企业在战略发生重大调整的时候,容易片面强调管控模式、组织结构变革的重要性 , 忽视了控制体系和方式的跟进和强化;

(二)习惯于满足传统的、或曾经是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方式,而面对新经济形式挑战,准备不足,难以接受大的、根本性改变;

(三)内控管理是企业财务部门的事,而事实是,在没有其他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情况下,财务部门无法建立,并组织实施企业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

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董事会职能没有充分发挥,有其名无其实。董事长兼总经理,董事会成员兼任经营班子成员或部门负责人现象严重,造成董事会与经营班子之间权责不清,相互无制衡。有的董事长大权独揽“一竿子插到底”,集控制、执行和监督权于一身,几乎无所不管,其结果导致:

(1)企业经营决策、重要人事安排随意性大,制度朝令夕改;

(2)授权管理不清晰,裁判员与运动员混淆,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无所适从;(3)企业办事程序 经常 由一个人操纵,部门之间的正常协调、配合被打乱,必然带来部门间职责不明确;

三、内控制度方面存在问题

第一,文字描叙的较多,清晰的流程图和配套表单较少,缺乏完善的流程保障。一套完整的制度应包括文字性制度文件;工作流程图和流程说明;相关凭证、表单等三部分内容。工作流程图作为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直观、清晰地了解业务程序、涉及部门和人员、以及相关责任和配套制度。在流程图的绘制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点和不足,从而达到改进和控制的目的。

第二,“救火式”的较多,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企业运营过程中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相应地出台一个制度来规范:如今天发现应收账款多了,就制订一个“财务叫停制度”;

明天发现库房管理有问题,就出一个“发货监管规定”等等;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缺乏统一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考虑不足。

第三,政出多门,相互矛盾。比如非生产性固定资产管理,没有严格施行统一归口的原则,总裁办公室、信息管理部、运营管理部、投资项目部都有管理权,而申报、审批流程、使用控制及日常管理又都不一样,存在重叠或矛盾现象,导致管理上失控。

第四,制度执行不利,是目前企业存在较普遍的现象。其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制度本身脱离实际情况,随着企业形式的变化,制度没有适时跟进、修改和完善,从而使制度失去可操作性;二是缺乏保证制度执行的机制,内控制度执行情况没有严格地监督、检查,以及奖罚措施,使制

度丧失了严肃性;三是企业核心领导人,特别是民营企业领导人,带头违反和破坏制度,或这种现象又得不到有效制约,使制度最终流于形式。

第五,风险控制与效率关系处理不当。企业实施严格的内部控制无疑是需要成本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运行效率。一个是企业存亡问题,另一个是企业发展速度问题,两者都得兼顾。在管理咨询中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对企业原有流程、利益格局打破和调整的同时,也会带来部分效率的牺牲,如果处理不好,管理者在执行过程中就经常处于一种矛盾心态,使得真正好的管理理念无法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

四、没有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失真。在信息资源管理上,一方面没有统一归口,比如销售收入的指标从营销、财务、统计等口径报出的都不一样;另一方面过分依赖业务员,使企业的资源掌握在个人手中,极易造成企业对业务失去控制。例如我们接触的一家企业便是如此,一些业务员可以以手中掌握的客户资源作为筹码,要挟企业满足个人不正当要求,有的甚至还与客户串通一气,谋取私利等等。

五、审计监督机制和职能不健全。目前很多企业都设立了审计部门,但是很多又隶属于财务部负责人 , 在内部控制的形式上就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另外 , 在内审的职能上 , 很多企业还在重复审核会计账目等外部会计事务所的工作 , 没有真正发挥评价、监督内部风险控制体系的职能和作用。

内控制度解决的思路和方案

一、集团财务战略。是集团在一定时间内,根据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对财务活动的发展目标、方向和道路,从总体上做出客观而科学的概括和描述,它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份。主要有扩张型、稳键型、防御型三种类型。

二、集团财务管控模式。针对多元化、跨地区经营等现代集团化企业特点,财务管理体制模式按职能强度分为财务管控、战略管控和经营管控;按管理权限的集中度分为集权型、分权型和相融型三种。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财务管理体制,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做到既能有效地集中财力,保证集团发展战略需要;又能充分调动二级机构的积极性,提高运营效率,以达到资本增值和股东回报最大化的目的。

三、组织规划控制。内部控制机制是指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运营关系,是保障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组织保证。这些部门和岗位的设置必须权责分明、相互牵制,并通过切实可行的相互制衡措施来消除内部控制中的盲点,以达到防范风险控制的目的。一般包括两个层面:

第一是法人的治理结构问题,以组织机构的完善和功能分工界定董事会、监事会、总裁(总经理)的设置及责、权、利关系,同时通过设立战略与发展委员会、预算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薪酬与提名委员会等,提高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第二是职能部门设置要根据具体经营特点和规模来定。比如一家企业每月的集中采购就高达几亿元,且采购价格波动频繁、幅度也较大。这项业务,企业原来由董事长直接管理的,我们建议设立价格管理部或价格管理委员会,系统、科学地监督与控制。

四、人力资本控制。美国 COSO 报告内控框架的五个构成要素,都是由董事会、经营层和其他员工进行实施的。其中,控制环境包括最高管理层的完整性、道德观念、能力、管理哲学、经营风格和董事会的关注、指导等等,决定了内部控制结构与规则,是整个内部控制的基础,注重对人力资本的控制是关键,包括:

(一)严格人力资本管理,建立严格的招聘程序和绩效考核。对涉及企业核心机密的人才,做应有的背景调查;对如财务、销售、采购等重要岗位员工,签订信用承诺书,加强职业信用保险机制。

(二)定期轮岗工作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工作岗位轮换,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财务负责人委派制,一方面对集团下属企业进行实施监控,另一方面代表委派方参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发挥财务管理职能。

(四)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包括授权批准与执行业务;业务经办与审核监督;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财产保管与会计记录;业务经办与财产保管职务相分离。

(五)杜绝高层管理人员兼职现象。

五、授权批准控制。授权批准按其形式可分为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完整的授权批准体系应包括:

(一)授权范围,那些经营活动应纳入其范围;

(二)授权层次,根据重要性原则确定不同的授权批准层次;

(三)授权责任,被授权人在行使职权时应明确的权力、义务和责任;

(四)授权流程,授权行使时的操作程序。

六、会计系统控制

(一)建立规范的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和会计监督制度;

(二)统一会计政策、会计核算程序与方法,保证汇总分析和考核的同一口径,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七、全面预算控制。

全面预算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人、才、物等各项资源,编制经营、资本、财务等收支总体计划,落实经营战略和绩效考核体系,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经营保障体系,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方法。主要应抓好以下环节:包括预算项目、标准和程序的预算体系;预算编制和核定;预算指标下达及相关责任的落实;预算执行的授权;预算差异的分析与调整;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和考核。

八、财产保全控制

(一)限制直接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人员才能够直接接触如现金和其他易变现资产。

(二)建立定期盘点制度,对出现的盘盈、盘亏应分析和查明原因,落实责任人。

(三)记录保护,如资产、财务、会计等由计算机处理的重要资料,应妥善保管,避免记录受损、被盗和毁损。

(四)财产保险,对容易受损(如火灾、盗窃和责任等)的资产进行投保。

(五)做好财产记录和档案管理,保证账、实一致。

九、风险评估控制。对重要的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系统,进行预防性控制。包括:

(一)筹资风险评估,如筹资结构、规模、期限、偿还计划、筹资成本估算等。

(二)投资风险评估,如投资的可行性和不可行性研究,以及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控制预案。

(三)信用风险评估,如确定信用标准和审批程序,以及实施活动的跟踪管理。

(四)合同风险评估,建立合同评审制度和合同违约的应对措施管理。

十、内部报告控制。

建立内部管理报告体系,全面反映经济活动,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一般有资金分析报告、经营财务活动分析、资产使用状况分析;投资效益分析等。

十一、管理信息系统控制。信息化实现了财务与业务数据的共享,达到了财务与产、供、销三个系统的集成,作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控制,一方面应对电子信息系统本身的控制,如系统组织和管理控制、系统开发和维护以及日常应用的控制。另一方面,要运用

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内部人为控制的影响,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十二、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重要形式,实质上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按其目的可分为财务、经营和管理审计;按照其内容可分为人力资本、经济责任、专项经济事项、预算执行审计等。

第五篇:企业知识产权种类及保护

企业知识产权种类及保护

企业知识产权种类:企业名称、专利技术、专有技术、注册商标、商业秘密、商品包装装潢。

根据我国目前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企业通常享有以下几项知识产权:

1、企业名称。又称厂商名称,是一企业区别于它企业的标志符号。企业名称在法律上有三层含义:第一、在一定行政区域内保持唯一性,且一个企业只准使用一个名称;第二、企业名称登记后,企业对其名称享有专用权,其它单位和个人未经同意不得使用该企业名称,否则构成侵权行为;第三、企业名称具有人身财产权利的性质,可以依法转让。

2、专利技术。是指受我国专利法保护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法》对取得专利权的实质性条件有不同的具体规定,发明、实用新型必须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外观设计同时还须具有美感。在我国,专利权的取得采取申请在先的原则,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先后申请同一发明创造时,不论发明次序的先后,谁先向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谁就可以获得专利权。因此,企业应尽快地将其发明创造成果申请专利。

3、专有技术。又称技术秘密,技术诀窍,指能提供一定价值,已被利用或者可能被利用,仅为有限专家所了解,且未在任何地方公开过其完整的形式,不作为工业产权取得任何形式保护的技术知识、经验、数据、方法和诀窍,或者以上对象的总和。其基本特征是(1)非专利性;(2)保密性;(3)实用性;(4)可转让性。对专有技术通常通过《民法通则》、《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来保护。

4、注册商标。商标是指由文字、图形或者其组合等构成,使用于商品,用以区别不同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所生产或经营的同一和类似商品的显著标记。商标必须通过注册,企业才取得对该商标专用权,《商标法》不直接保护未经注册的商标,但未注册的商标可以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著作权法》、《专利法》来获得保护,同时,也可利用《商标法》有关注册商标的撤消制度来获得间接保护。但未注册商标的不利之处,除不能享有专用权外,还使企业在营销活动中处于不利地位,诸如不利于广告宣传,不利于参与市场竞争,不利于取得消费者信任等。

5、商业秘密。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所谓经营信息指经营策略、管理诀窍、客户名单、货源情报、投资标底等信息。商业秘密具有保密性和经济性两大主要特征,经济性着重在竞争优势,经济性以保密性为前提,一旦秘密公开,法律就不再对它进行保护。因此企业对其商业秘密应该采取有效的保密措施。

6、商品包装装潢。依其不同的法律状态,分别受到《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或《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交叉或重合保护。

企业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首先,依据知识产权法,及时取得相应的权利。

知识产权中除了著作权、制止不正当竞争权外,都不是自动产生的。专利权实行申请在先原则,而商标权采注册确认和申请在先原则,企业只有及时申请并获得授权或注册,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

其次,健全内部知识产权规章制度,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企业内部健全的知识产权规章制度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企业的知识产权如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若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极容易泄露,而一旦秘密公开,就得不到法律的保护,特别是在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因技术人员

员工的流动带走原单位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给这些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鉴于此,企业应建立以下知识产权规章制度:专利申报制度;专有技术申报制度;计算机软件购销审批制度;职工在工作中完成的知识产权的归属及奖励办法;职工应承担的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义务,其中包括保护企业技术秘密、商业秘密不受侵犯的义务,以及泄露秘密应承担的责任。

知识产权具有知识面广、专业性强的特点,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乃至生存,因此,设立专门机构或专门管理人员十分必要。

再次,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应采取果断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目前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实行“双轨制”,即被侵权人可以向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如专利局、商标局、版权局投诉,请求对侵权行为进行查处,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但无论采取哪种途径,企业在发现他人侵犯自己知识产权时,应及时收集证据。

最后,企业应对职工进行知识产权普法教育,将其作为新职工上岗前培训的必修课。

下载企业应如何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制度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应如何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制度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如何保护知识产权5则范文

    【文章导读】对于一个研发技术的企业而言,要想在市场中谋生存,只有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并对知识产权形成有效地保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对于......

    IT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方案

    公司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方案 作者:刘大伟 来源:找法网 日期:2012年01月31日公司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方案对于一个研发技术的企业而言,要想在市场中谋生存,只有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企业......

    企业应建立的职业卫生制度

    企业应建立的职业卫生制度、台帐、警示标志 一、 根据《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存在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下列职业危害防治制度......

    企业应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制度

    企业应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制度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是劳动关系的两个重要主体,能否共生共存,和谐相处,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关系到劳动者权益的维护。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追求企......

    浅议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浅议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自然哲学与科学技术概论论文2012-6-5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交互作用下,世界经济竞争,国力竞争,深刻表现为一场创新战。总结国内国际经......

    企业知识产权基本制度

    陕西亚泰电器科技有限公司2008年01月01日 知识产权规章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有效保护公司知识产权、激励职员发明创造和智力创作的积极性,加强研究开发成果管理,促进......

    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之我见上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看了关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主要是从中国的很多商标被国外提前注册方面来讲的,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少林寺这个商标,在我们的意识里......

    知识产权专题保护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曹建明在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的司法 保护专题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曹建明在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的司法保护专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