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旗帜高高飘扬 让文化校园熠熠闪光

时间:2019-05-14 22:2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生命旗帜高高飘扬 让文化校园熠熠闪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生命旗帜高高飘扬 让文化校园熠熠闪光》。

第一篇:让生命旗帜高高飘扬 让文化校园熠熠闪光

让生命旗帜高高飘扬 让文化校园熠熠闪光

作者:张 薇文章来源:点击数: 2527 更新时间:2010年11月10日字体:小大

2008年11月至今的短短两年间,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这所面临“边缘化”的学校实现了“涅槃崛起”的华丽转身,打了一场干脆、漂亮的翻身仗。两年来,学校先后荣获“第八届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学校”“全国作文教学先进单位”“全国语文特色学校”“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南通市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张文质、程尚荣、孙绍振、刘铁芳、许锡良等教育名家都曾不吝辞藻对二甲中学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一切,都是源于凌宗伟校长的到任,都是源于学校在“生命化教育”理念指导下所进行的行为文化建设。对于这样一个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典范学校,本报一直在持续追踪她的发展轨迹。正如我们听到看到的那样,二甲中学,一直在变化,变得越来越好;一直在发展,不断攀登新的教育高峰。时隔一年,我们再次走进二甲中学,走近斗志昂扬、激情迸发的甲中人,去采撷又一度春秋轮回中那些闪亮的思维火花和动人的教育故事。

《语言文字报》11月10日第八版:

【对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行为文化建设的再解读】——

让生命旗帜高高飘扬

让文化校园熠熠闪光

张 薇

再次走进二甲中学这所蜚声一方的“草根名校”,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不变”与“变”的生动内涵:不变的,是甲中一如既往的整洁与井井有条;变了的,是师生的笑容更自信了,校园的文化气息更加浓厚了。是的,经历过又一年的进取与积淀,甲中人完全有更加自信的理由:在“生命化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学校的行为文化建设持续推进;以“治玉“为准则的学校管理更显人本;以“学教案”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在“模式化”与“去模式化”间游刃有余„„学校不是一座凝固的建筑,它是一条流动的思想之河。徜徉于甲中人思维的海洋与实践的天地中,我们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一股教育的时代劲风扑面而来,势不可当!

以“生命化教育”为引领的行为文化建设

——实现绝地反击的有力抓手

人们的认识一旦转变为实际行动,信念就直接表现成了行为,而行为又会导致具体的结果。从这一角度来说,行为又可以被看成是思想与实际的具体连接点。

作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应当将教育上升到生命的高度,让教育充满生命情怀,用教育不断润泽师生生命。这也许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凌宗伟小语

从劣势中寻求生机,以不变应万变 客观地讲,二甲中学在办学条件上存在很多劣势。学校地处通州区东南角,偏离城区,生源少而差的现实长期困扰着办学者,也束缚了学校的发展,被“兼并”的结局似乎不可避免。勇于迎难而上是凌宗伟校长一贯的作风。到任后,他没有悲观消沉,而是客观地分析甲中的现实情况,积极寻找突破口。凌校长清醒地认识到,二甲中学与四星级学校还存在一定差距,加之随着生源的减少和通州教育区域规划的调整,甲中的办学定位难免会发生变化,如何以不变应万变,这是学校领导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基于对教育本真的深刻理解,基于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凌校长带领甲中人加入了“生命化教育”的团队。在此理念的统领下,为谋求学校事业的发展,凌校长充分借鉴在企业管理中被有效运用的行为科学原理和行为教育学理论假设,开始带领学校进行行为文化建设,将行为科学的理论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方面进行尝试,以推进学校文化进步和事业发展。

以师生的生命成长为出发点和归宿

在二甲中学,行为文化建设的内涵可以理解为:确立适应师生生命成长的教育理念,搭建丰富师生生命内涵的教育平台。

甲中的行为文化建设是围绕着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教师、每一个领导的生命成长而展开的。“行为文化建设,就是要用理念点亮师生心灵之灯,给教师一个诗意的栖居,拥有幸福愉悦的精神生活;要用理念给师生一对进取的翅膀,树立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要用理念给二甲中学酝酿一种大气,有气则有魂,有魂则心往一处走,劲往一处使,同心同德,盎然而立!”凌宗伟校长充满哲理的一番话,对甲中行为文化建设的内涵做出了最好的诠释。拓宽教师视野,增强发展后劲

对于习惯于固有发展态势和教育模式的教师而言,如何让他们放眼外面的世界,接受并积极融入行为文化建设,是凌校长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开拓管理者和教师们的视野,学校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干部教师出去参观、培训、学习。知名学校和各种论坛、培训班等,都留下了甲中干部教师孜孜以求的身影。同时,学校还努力引进教研活动,如大市级的各种评优课、省乃至全国的有关学术活动等,让教师们眼界大开。

凌校长深知,二甲中学的“行为文化”,除了专家的引领和兄弟学校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从学校实际出发,形成甲中自己的东西。这就需要一定的理论武装和战略思考。于是,他给领导层发管理学方面的书,给教师奖励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书。为使读书成为教师生活的一部分,甲中还成立了“张文质之友读书会”,定期不定期地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此外,为推动整个团队的研习思考,学校还建立了“教育行者”“心智家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协会”“三人行班主任在线”博客圈。各种教育沙龙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这些小团体活动有效促进了二甲中学全体成员的理念更新和行为方式的转变。

“今天第二”,使学校的希望之路永无止境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的梳理、甄别、传承和发展必然会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促使这些行为的发展与完善。在“生命化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甲中人认真梳理了学校的校训、办学理念、育人理念、办学追求等,对学校教育的取向进行审视与思考。最终,凌校长带领甲中人确立了“行于天地,止于至善”的校训,“办有灵气的教育,育有个性的人才”的办学理念和“用智慧开启智慧,以生命润泽生命”的育人理念,并将学校追求定位为“今天第二”。这既是甲中人对校名的智慧引申,也表明了他们对学校前景的无限期望与信心。

点评:二甲中学所实行的行为文化,是学校教育教学理念与实践的创新。它以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为切入口,以理念来改变行走方式为操作途径,以改善师生的生命状态为最终呈现方式。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凌宗伟校长牢牢把握住了“理念”对于行动的引领作用。从“行于天地,止于至善”中,从“今天第二”中,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凌校长的治校智慧与良苦用心。他希望师生以“卓越”为核心价值追求,始终以一种行进的姿态,一种朝向完美的决心,一种以自由思想对抗严峻现实的勇气,追求更新、更好的生命状态。理念的重塑,无异于一支“强心剂”,使二甲中学鼓舞起斗志,彻底摆脱了积贫积弱的境地,踏上了奋争、崛起的希望之旅。我们不禁为“今天第二”的气魄而击掌叫好!

以“治玉”为准则的学校管理 ——于大处着眼,于小处入手

我们作为“教育人”,对教育应该想得多一点,想得远一点,想得深一点。

校长作为一个引领者,必须生命在场。“生命在场”,其实就是把学校事业当作自己生命的一个部分来对待,学校的一草一木、一事一景,时时牵动着你的生命,这样,你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学校管理的专家和名副其实的校长。

——凌宗伟小语

“三重境界”使管理步步深入

学校管理是一篇大文章,凌校长认为,这篇文章的关键词应该是“精细”,即学校管理重在“理”。对于管理,他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那就是“治玉”——只有用心“打磨”才能出精品。经过多年实践的历练,凌校长总结出了他独有的一套“管理经”,即学校管理的“三重境界”说:

第一重境界是价值认同,亦即全体师生员工围绕共同形成的价值追求而前行。在这一境界,凌校长强调的是团队基本的价值追求,是一个基本的行为规范。

第二重境界是榜样追随,亦即全体师生员工形成你追我赶,向榜样看齐的积极氛围。凌校长坚信,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师生,都要有一个或者多个自己崇拜的偶像、学习的榜样,这样才有上进的动力。在榜样树立方面,甲中也有自己独到的做法。在教师中评出各种各样的模范,如爱岗敬业模范、热爱学生模范、教学能手、课改先锋等;在学生中评选出文明守纪、孝敬父母、拾金不昧等各方面的模范和明星。在甲中,模范和榜样的评选绝非一个简单的评比,而是作为一个校本活动来开展的。如教师模范的评选,要经过“信息发布——自行申报——全校教职工会推荐——领导班子考核——公示、评议——学生投票”等一系列流程。学校还要将模范的事迹做成展板,进行一学年或一学期的展示,为师生树立一个阶段内学习的榜样。“如果多数人都有向榜样看齐的意识,那么校园的氛围和境界就一定会有所改善。”凌校长如是说。

第三重境界是文化自觉,即全校上下人人将学校的精神和文化内化为自己的、个性化的理想和行动。这是一个较高的层次,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通过管理者的引领来转化为每个人的内驱力,从而为学校的快速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通过对校情的深刻分析,凌校长认为,对于二甲中学这样一所具有50多年历史的学校来说,几个管理境界同步推进效果会更好,成效也会更大。“价值认同,其实就是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也就是我们人人都要恪守底线,比如教师上课不接打手机、不乱丢乱扔等。然而,可不要小看这‘不乱丢乱扔’呀,要做到,也不容易,所以要有认同,还要树立榜样,假如人人都做到了,也就成为‘自觉’了。我们朝理想的境界也就靠近一步了!”凌校长的管理作风,正是以踏实、稳健而著称的。为了促使管理境界在甲中的不断推进,他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即使是在校园内发现几枚烟蒂,他也会记在心上,不但要捡拾起来,还要在校内的教师QQ群中提醒教师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他还在师生中发动大讨论,让大家共同确定要遵守的价值规范,这种“取之于师生,用之于师生”的做法,很好地促进了学校管理理念的落实。

只要肯思考,石头缝里也会蹦出思想来

教育家杜威曾说过:“离开了人和人的发展,一切美妙的教育计划都无异于海市蜃楼。”而生命化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关注人的成长与发展。在学校管理中,凌校长始终秉承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学校最大的管理并非纯粹管理,而是要从符合师生人性的需要、符合师生人格尊严的角度出发,关怀师生的生命需求,创设能影响师生行为的生命成长环境。

正因为将生命的发展置于了管理的核心位置,正因为将人性的需求时时放在心间,凌校长在治校的过程中,总是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巧妙解决问题,也使得甲中的管理,总是能亮点频现。对于“入口”和“出口”的管理,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入口”,指的是学校食堂。“民以食为天”。为了严把“入口关”,使师生吃得舒心、放心,凌校长到任后,对学校食堂进行了整体改造,更换餐具,完善硬件设施,使食堂成为了“绿色”“和谐”的标准化食堂。同时,在管理体制上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大胆实行轮岗制,分管食堂的总务主任每年换届,分管食堂具体操作的司务长也要进行轮岗,大件物品招标采购均做到透明和规范。

“出口”,指的则是学校厕所。在一般管理者看来,厕所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根本不值一提。然而,凌校长却有一个理念:管理,从厕所开始!他认为,如厕,是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果这得不到满足,何谈人本!关怀师生的生命需求,创设能影响师生行为的生活环境当是教育管理的应有之义。于是,他要求以四星级宾馆的标准来改造厕所,做到无臭味,有花草,有游鱼,还有幽默画。如今,甲中的厕所文化不但对师生的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导向作用,而且成为了学校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许多人慕名前来参观学习,学习具体的做法,更学习其背后所隐含的以人为本、精益求精的治校精神。

在二甲中学,凌校长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学校的其他领导和师生都“佩服于他的精力和对工作的热情”。他就像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目之所及,思之所及,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能引发他的思考,都能成为他恢弘治校“乐章”中活跃的“音符”,为我们带来一个又一个惊喜,也助推着二甲中学的管理步步层楼,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彰显人本。

点评:学校管理难吗?的确很难,因为它涉及方方面面的人与事。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学校管理又并非难比登天,科学的理念、清晰的思路和管理者的人格魅力与榜样引领构成了学校管理的几大要素。凌宗伟校长的管理“三境界”说,无疑为二甲中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指明了前行的道路。而他从小处入手,擅于思索的品质,又为学校师生做出了表率,让自己的天空常蓝,让别人的内心温暖。正如高尔基所说:“只要肯思考,石头缝里也会蹦出思想来。”有了科学的思想为基础,有了“心细如发”的“治玉”精神,二甲中学的管理能够上台阶、见成效也就不足为奇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是凌校长和甲中人追求的境界,也当成为所有教育人努力的目标。

以“学教案”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 ——由“模式化”到“去模式化”

真正的课堂互动是心有灵犀的那种会意与交流——不仅是言语的、体态的。这样的互动,虽无形,但却是最有效、最难得的。

既然我们知道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和人也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一定要用一个“模式”去强求我们的师生呢?

——凌宗伟小语

注重动态生成的“学教案”改革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程改革的主战场。凌宗伟校长始终坚信,以“生命化教育”为引领的行为文化建设的终端要落实在学生身上,落实到课堂之中。他深知,生命化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因此,生命化课堂,关注的就是师生生命的互动与成长,是师生间生命的相互启迪与润泽,要凸现人的生命价值和生命质量的提升,进而不断追寻、实现对每一个人生命本真的回归。

本着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他们情智共生的宗旨,甲中实施了以“学教案”为抓手的课堂教学改革。“学教案”首先考虑到的是学生的学,在考虑学生如何学到、学会的基础上再去考虑教师如何去教,讲究“相机而教”,追求课堂的动态生成。“学教案”安排充分的自学内容,讲究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总结和反思。

通过实地进入课堂听课,我们能清楚地感受到,甲中的“学教案”体现的是一种新的课堂观,即充分预设加动态生成的课堂观。它强调教学组织中师生的双向互动,要求教师在当时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下,因势利导,利用生成的动态资源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把师生生命的即时状态调整到最佳。翻看二甲中学的“学教案”,我们发现了它与其他学校“讲学稿”“导学案”等的明显区别,那就是在课堂活动环节,分为“课堂活动预设”和“课堂生成指导”两部分。这也体现了甲中人对于“动态生成”的高度关注。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甲中的课堂才更加丰富、深刻、异彩纷呈。结合当堂所学知识,教师会进行适度拓展,将相关的历史背景、文化知识等以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原本单薄的知识变得丰满起来,也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可见,“学教案”改革是真正着眼于学生的成长的,它把教学内容区分为“应该帮助学生达到的学业水平”和“培养学生潜在的学术水平”两个层面,结合“科学预设”与“有效生成”,注重教学的目的性和有效性。要求教师在最近发展区多做文章,谋求学生的自主发展和最大发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在“学教案”的实施过程中,凌宗伟校长一直在引导教师实现由“模式化”到“去模式化”的超越,即达到“行散而神不散”。“教学应该是‘遇物则诲,相机而教’的,教师要能在课堂上迅速发现、捕捉那些对教学有帮助和有推动作用的瞬间,也能够及时消解那些不利于教学、不利于课堂生成的负面因素。我倡导教师不要被所谓‘模式’牵着鼻子走,而要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特长,来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风格’是教师身上固有的特征,是一种更宏观的、高屋建瓴的专业追求。”

在教师培养上,二甲中学也致力于帮助教师实现“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教学境界。对于教学经验在三年以下的教师,为他们提供一些“范式”,让他们先学会“临摹”,渐渐地,等他们将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技能掌握熟练以后,就要在“教学个性化”上下工夫,从而实现“出贴”。“生命化的课堂一定是有个性的课堂”,这是甲中人的共识。为了促使大家对“个性”进行深入思考,凌宗伟校长创新了校本教研形式。每周日下午,请一位教师为全体教师提供一堂研究课,课前要简单谈一谈自己的教学意图,课后还要谈一谈自己的感受,然后由听课者就如何进一步的改善谈谈议议,没有公开发言机会的教师也要在活动以后提供一个书面发言。显然,这样的研讨,就不是确定一个教学模式那么简单了。凌校长旨在通过这种形式,引导教师从个体的角度出发,形成各自对生命化课堂的个性化理解,考虑“我的风格”,进而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践行和提升。

在课堂上发挥校长的“范本”作用

“校长的范本作用,更重要的体现在对课堂教学的引领上。”凌宗伟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从他所执教的《我的叔叔于勒》一课中,我们明显地感受到了“生命化课堂”的个性气息。整堂课以“学生与自己叔叔的关系”为切入点,自然引出主题。通过引领学生通读、精读文章,他带大家逐层深入地分析人物性格。同时,他还擅于“源于文本而高于文本”,适时点拨,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友情提醒”,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语文学习方法和技能,如“阅读的重要技巧就是要前后联系、瞻前顾后”“要养成记录的习惯”“要擅于通过字典和网络解决问题”等等。最后,他还通过让学生讲述身边的同类故事,引发学生对于人性问题的思索,实现了情感的升华。整堂课,一气呵成,自然流畅,在充分的师生互动中,实现了“知识、技能、情感”的同步提升。在校本教研中,凌校长也是身先士卒,带头上研究课,引领大家关注生成,张扬个性。现在,甲中从领导到普通教师,都成了凌校长的“铁杆粉丝”,追随着他遨游于个性课堂,在互动中激扬生命智慧,在点拨中促进情智共生。

点评:生命化课堂最根本的使命是培养人不断地领悟世界的意义和人本身存在的意义,它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彰显人性、尊重人权的思想基础上的。二甲中学的生命化课堂,既有界而又无疆,既严谨而又活泼,既平实而又渊深。她让有形的书本化为无形的精神宝库,她让沉重的铅字化为灵动的思维音符,她让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目光,穿越过去,审视现在,投向未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逐渐形成了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生命的教育教学意识,这将对他们的人生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生命化课堂,就是希望之舟起航的地方!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曾有过这样的论述:“责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位置。”毋庸置疑,凌宗伟校长和二甲中学人正是怀着对教育、对生命的深沉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投身“生命化教育”的浩瀚海洋,并沉醉其间,乐而忘返。以此为依托,二甲中学的崛起之路豁然开朗,一往无前!有追求、有目标的人无疑是幸福的,看着甲中人自信的微笑和从容的举止,我们不禁感叹:教育,原来可以这般美好!在生命化教育的征程中,甲中人,将永远在路上,就让我们期待与他们的再一次心灵之约!

用生命化教育理念 创建特色学校(转载)

用生命化教育理念 创建特色学校

--听凌宗伟校长作《学校文化建设》报告后的心得体会

东方市琼西中学 赵振敏

听凌宗伟校长作《学校文化建设》报告后,收获很大,深深地被他们先进的办学理念所折服,他的坦诚的、丰富的、人文化的思想令每一位校长油然感染。凌宗伟是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校长。二甲中学创办于1956年,该校原来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农村中学。自2008年9月凌宗伟走马上任以来,提出以“生命化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积极倡导学校行为文化建设,主张校长不仅应该是一个行动者,还应该是一个思考者,引领者;更应该是上课的能手,理念的推手,改革的先行者。因此,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二甲中学呈现出充满了生命活力,逐渐成了一所在全国基础教育领域中有一定影响的学校。著名教育专家张文质、许锡良,中国教育报专栏作家陈兴杰,河南油田教育中心教科所所长何可贵等教育名家都曾对凌校长和二甲中学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一般情况下,一所学校文化的构建都需要一个漫长的时期才能成形并发挥效应,而二甲中学却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究其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生命化的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发展。

理念,对学校教育取向进行思考。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教育价值取向。学校的发展,它的灵魂注定是学校先进的理念。为此,凌宗伟校长邀请“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与实践者张文质先生到学校与师生和家长进行对话交流,探讨文化发展学校的策略和战略。学校从生命化教育理念出发认真梳理、甄别、传承了学校的校训、办学理念、育人理念、办学追求等教育理念,用理念对学校教育取向进行思考。学校以“行于天地,止于至善”为校训,引领了二甲中学师生以“卓越”为核心的精神追求;办学理念调整为“办有灵气的教育,育有个性的人才”;育人理念提出“用智慧开启智慧,以生命润泽生命”,体现了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回归;办学追求定位为“今天第二”,“今天第二”意味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天第二”,就是告诉每位师生: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发展;它提醒广大师生要始终关注自己身处其中的世界,既乐观地估量自己所付出的努力、所能赢得的荣耀,又以一种行进的姿态,一种朝向完美的用心,不断奋斗前行。

二、文化重建从小事开始。

凌校长认为:“学校行为文化建设”就是基于文化的层面,坚持“回到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次活动”的方针。他有一个理念:管理,从厕所开始!他深信环境具有很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环境是可以影响人的!一个单位厕所的脏、乱、臭,是我所不能容忍的。如厕,是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果这得不到满足,谈何人本!于是,他要求以四星级宾馆的标准来改造厕所。现在,他们的学生反映,“进了厕所门,脚不忍心往下踩,很担心将自己的影子踩碎了”。当地的镇政府改造厕所,也要来他们学校拍照以作参考。此外,他们还在食堂添设了绿色植物;建起教工车棚解决;改善校园内的照明设施;让校门口危及师生生命安全的“停车场”永远消失了;重建了“心智家园”心理咨询室;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开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他们在图书楼大厅安装了触摸屏电脑,学生可以随时上网学习;将所有实验室大门打开,让学生随时走进去实验;在操场旁安放了球架,学生可以自由取用篮球等器材;组织学生走向大海,走进社区,走进公共学习场所,体验生活,关怀生命,拓展生命的宽度,丰富生命的厚度。如今的二甲中学,不是封闭的校园,也没有精细化、军事化的管理。他们追求的管理境界是:一切措施,都从师生生命的发展着眼!

三、以“学教案”为抓手的课堂教学改革。

凌校长认为:课堂教学应当是一种师生的“生命场”。理想的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体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生命体彼此分享阅历、积累、心态、情感、观念和价值取向。在这个“生命场”里,蕴含着人的生命素质、生命质量、生命境界等持续不断生成的能量,这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的、多维度的、多因素的生命体相互作用和相互推进的,彰显生命光彩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上,不但要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习得知识,更要使他们掌握获取知识的技能与方法,为他们全面而个性化发展的人生奠定基础。本着这一宗旨,他们实施了以“学教案”为抓手的课堂教学改革。“学教案”首先考虑到的是学生的学,其次才是教师的教,在考虑学生如何学到、学会的基础上再去考虑教师如何去教,讲究“相机而教”,追求课堂的动态生成。学教案安排充分的自学内容,讲究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总结和反思。这也正契合了新课改“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在以“学教案”为抓手的课堂教学改革中,他要求每个班子成员都能就自己所任教的学科有一套自己的思考与研究。就他所任教的语文学科来说,他认为,语文教师要有在文本本身字里行间理解文本本意的功夫;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必须找准教材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口,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矛盾与碰撞之中所产生的灵光一现的美好瞬间。生命化的课堂,就是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智能中的人文情感和文本内容的人文因素,去唤醒沉睡的学生,唤醒他们的求知欲望,将文本与生活、文本与现实、文本与自我有机地结合成一体,让课堂成为关注生命、放飞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园地,让课堂奏响生命的乐章!此外,学校邀请一系列的教育专家、特级教师,点燃了教师职业激情;学校以职业培训作为奖励教师的福利,让一大批有追求的教师“走出去”考察培训,学会自己职业最为充实的生活方式;学校开通“教育行者”教研博客群,进行“学教案”改革,开展“读书月”活动,为教育教学和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千方百计邀请一系列教学教研活动在校园开展,创造一切机会打造教师名师成长之路。

总之,这次听了凌校长作《学校文化建设》报告后,我感触颇深,也拓宽了视野,认识到了要办好教育,“理念”是前提。我相信通过这次参加校长培训班的学习,我将结合自身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积极探索,认真实践,努力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学校工作管理之中,争做一名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要求的好校长。

北京芳城园小学校长:用生命做教育,做生命的教育

2012-04-26 10:44:09 来源:中国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0

[提要] 新时期呼唤教育的回归,真正的教育是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发展。

6、润泽教育体现了教师生命与学生生命的价值融合,她是共生的我校润泽教育理念的价值追求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即“用生命作教育,做生命的教育”。

新时期呼唤教育的回归,真正的教育是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发展。为塑造学生和教师的双重幸福人生,北京市芳城园小学确立了 “润泽教育”的理念,致力于将学校打造成“生长的沃土,生命的家园。”近年来学校在刘爱华校长的领导下,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果。近日,本网记者采访了刘爱华校长。

记者:芳城园小学取得今日成果,是每位家长有目共睹的。请您介绍一下芳城园小学的情况。

校长:芳城园小学坐落在丰台区方庄芳城园二区,始建于1994年,目前,我校有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50名学生。学校教学硬件设施齐备,设有国画,英语、自然,音乐,计算机,舞蹈,国学等专业教室,为学生综合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近年来我们着手进行学校核心文化理念的梳理和提炼,通过教师访谈、社区走访、家长座谈、学生问卷等多种形式,利用美国管理学家韦里克的SWOT分析方法,对学校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根据学校目前的基础和面临的问题,在集体协商和讨论的前提下,最终确定了“润泽教育”作为学校办学理念。

我校的润泽教育理念来源于影响深远的生命化教育理论,是生命化教育理论在我校的具体实践与表达。我们将生命化的意识转化为了能对生命发展施加影响的具体教育观念和行为,这也就是润泽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念。具体表述为:

1、润泽教育的本质需求是回归生命的自然成长,她是灵动的

2、润泽教育的基本条件是对所有人的全方位润泽,她是关爱的

3、润泽教育的教育形态是润物细无声的综合感召,她是和谐的

4、润泽教育的教育目标是启迪智慧润泽生命,她是追求幸福的

5、润泽教育体现了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与追求,她是崇高的

6、润泽教育体现了教师生命与学生生命的价值融合,她是共生的

我校润泽教育理念的价值追求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即“用生命作教育,做生命的教育”。“用生命做教育”寄寓了我们“在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同时,升华教师自身生命境界”的美好信念。“做生命的教育”体现了我们对“学校教育做什么”的理解,表达了我们对孩子生命成长的尊重。

同时,润泽教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践点也得到落实,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我们通过空气润泽(指文化建设,是从优美的学校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浓郁的文化氛围三方面来构建)、水系润泽(课程润泽针对课程的不同特性,以及对学生滋养的不同程度,我们将课程比喻做水系,并建立了(1)主干式的学科溪流课程,(2)浸润式的素养甘霖课程和(3)点润式的飞泉活动课程。)、阳光润泽(师资建设)、土壤润泽(管理建设)、情景润泽(教学建设)等全方位的措施来引导师生生命的成长。

记者:芳城园小学在专业课程上有什么优势和特色呢?

校长:“开齐开足国家课程,规范实施地方课程,特色发展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建设的不可逾越的原则,学校课程建设就是要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体现学校文化特色。为此,我们学校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精品化”为指导思想,以“传统文化浸润”为主题,鼓励教师在国家课程框架内拓展课程资源,并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根据润泽教育课程“水系”的规划,我校的“素养甘霖课程”主要包含文化陶冶课程和道德养成课程;而飞泉活动课程则鼓励学生参与公共事务,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耐挫能力、参与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以及自信心、同情心、公益心等多方面的素养,从而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目前,我校以“我爱中国画”、“经典诵读”为龙头的校本课程初步形成体系,课堂教学形态比较稳定;其他学科主要通过社团活动、兴趣小组等形式开展学科拓展

记者:常说一个学校教育水平的优劣,绝大部分取决于师资力量,请问您认同吗?芳城园小学的师资力量如何?

校长: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学校拥有一流教师,便拥有了成功发展的坚实基础。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直以来是学校的核心工作。我们把我校的教师发展目标设定为:有情(爱生之情),有艺(育人艺术),有才(学识才华),有貌(精神风貌),“情”“艺”兼备、“才”“貌”双全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近年来我们以师爱为魂,以师能为本,以提高反思和研究能力为重点,开展了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形成了“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的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构架。

“一个中心“即以价值引领为中心,就是让教师充分理解教育过程的生命意义,从而自觉确立自身专业成长的价值起点。我们的基本做法可以概括为每个学期的学校师德建设“三个一工程”,即一个仪式、一堂课和一项主题活动。

一个仪式,即一个学年一次的“师德承诺”签字仪式。“教师承诺”成为我校的一项文化传统。这项文化活动将“承诺”与学校发展需要、与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使老师们进一步明确自身角色的责任与义务,增强自我约束能力,自觉将学校管理要求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相结合,把外在的“任务”化为内在的自觉与责任感。

一堂课,即坚持上好每学期“教师返校第一课”。近年来,我们都会在新学期教师返校的第一时间,召开具有鲜明主题、丰富内容、细致要求的全校教师大会。“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师”、“做人、做事、做教师,同心、同德、同发展”、“本色做人、出色做事、特色发展”等口号是我们历次教师会议的不同主题,它们可以准确地传递了学校新学期的要求,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一项主题活动,即每学期一次的多样化的主题活动。定期开展主题活动,给教师以交流与展示的平台,促进教师在不断的思想碰撞中提升认识水平。在我校的实践中,聘请专家讲座、组织演讲比赛、开办教师论坛等活动,给每位教师留下难忘的印象。

“两个基本点“即一是以发展性评价为基本点,培育教师成长的文化环境,明晰专业成长的个人需求、目标与方向。我们不仅在评价手段上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而且在评价内容上突出地增加了“向名师学习”、“在阅读中成长”两个专门维度。二是以激励反思与创造为基本点,就是要不断完善推动教师成长的实现机制,倡导教师的教育教学自主性,通过反思与创造过程中的有益的思维内省和再学习活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

目前我们拥有一支“有情有艺,德艺双磬”的教师队伍,一线教师95%达到本科以上学历,70%以上教

第二篇:让改革旗帜高高飘扬

让改革旗帜高高飘扬--《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

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2013年11月12日,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下午3时,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举行闭幕会,出席全会的中央委员经表决,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8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用使命和担当作出的战略抉择。这是13亿中国人民以智慧和力量写就的改革宣言。

这是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宣言书,对中国走什么路、向何处去这个带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作出了旗帜鲜明的回答: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这是一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蓝图,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在理论上有一系列重大创新,在实践上有一系列重大突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勾勒出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

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共和国的改革开放航船,沿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的正确航道,又一次扬帆起航。

肩负伟大使命 回应时代要求——确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坚定意志。

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汇处,有着强烈使命感的中国共产党,引领着拥有伟大复兴梦想的中华民族,继往开来,接力奋斗,开启了一个新的伟大征程。

“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文件,真正把全会精神转化成改造现实世界的强大力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总书记沉着雄浑的话语,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

整整一年之前,也是深秋初冬的季节。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人民、向世界庄严承诺——

“党领导人民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因此而自豪,但我们自豪而不自满,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5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搏击风浪,创造出世所罕见的发展奇迹。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八大立足于“三步走”战略,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于前人孜孜以求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7年!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35年,今天距离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也大致还有35年!时不我待。今天,中国航船领航者肩负的使命,重大而紧迫。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选择一个什么样的重大课题,党内外、国内外都极为关注。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研究。

当代中国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当今世界处于格局演变的重要阶段。

放眼世界,国际体系酝酿深刻变革,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

审视自我,重要战略机遇期稍纵即逝,机遇和挑战并存。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其复杂性、艰巨性、敏感性前所未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经受现实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激发更大活力。

党的十八大结束不到一个月,2012年12月,总书记第一次到外地调研,就来到了广东深圳。8日上午,莲花山公园,总书记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总书记坚定地表示,我们来瞻仰邓小平铜像,就是要表明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2012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朝着党的十八大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奋勇前进。时代的课题,摆在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解决中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顺应时代潮流,满足人民期待,保持党和国家生机活力,要求全面深化改革„„2013年4月,新一届国家机构换届选举刚刚完成。中共中央政治局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的高度,作出了一项意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决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决定。

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才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中共中央政治局同时批准成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由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的最高领导人首次担任全会文件起草组负责人,彰显了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重视。

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坚定意志。这种坚定来自对35年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来自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形势变化的清醒认识,来自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总书记以深邃的洞察力和高屋建瓴的战略眼光,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调查研究的6个重大问题——

进一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进一步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这6个重要课题,直指中国改革发展的关键。

今天的改革,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敏感程度,丝毫不亚于35年前。

“我们在研究和思考全面深化改革问题时对此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总书记语重心长告诫全党。

随着调研的不断深入,随着认识的逐步提升,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逐渐清晰了起来。——必须坚定深化改革的信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矛盾越多、难度越大,越要与时俱进、攻坚克难。

——必须坚持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增强战略定力,创新具体方法,坚持核心立场,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在众说纷纭的建议中开好改革药方。

——必须凝聚深化改革的共识。找出最大公约数,在深化改革上形成聚焦点。对一些领域的改革通过试点先行,逐步解决思想认识上的差异。

——必须注重深化改革的统筹谋划。在进行战略全局的思考中,对完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作出科学的顶层设计,提出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

——必须协同推进各项改革。加强对各项改革关联性的研判,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

„„

35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如平地惊雷,打破坚冰,开启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航程。今天,宏伟壮丽的改革事业又一次到了关键时刻,决定着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圆梦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承前继往和启后开来相统一。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越是重要的改革举措,越要深入研究,力求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制定深化改革思路,出台重大改革举措,必须沉下来、钻进去,全面调研,在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寻找答案。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决定》的形成过程集中了全党全社会智慧,是充分发

扬民主的典范。切中时代脉搏 引领时代前进——《决定》体现了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思路、大战略、大举措、大突破,是指导我国改革发展里程碑式的纲领性文献。《决定》深刻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5年来的伟大成就和重要经验,鲜明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主要任务、重大举措。这是我国发展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是一篇充满着马克思主义光芒的历史性文献。

改革,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旗帜。

《决定》共16个部分、60条、300多项改革举措,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一系列重大创新:

——《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勇气: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变,这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就是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制度和体制机制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和国家事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效能。

——《决定》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超智慧: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一词之别,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飞跃。这是因为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从党的十四大以来的20多年间,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我们党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现在,主客观条件具备,我们应该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迈出新的步伐。

——《决定》指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必胜信心: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有机统一。《决定》强调三个“进一步解放”,目的就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努力营造有利于思想解放、有利于社会生产力解放、有利于一切创新创造活力充分释放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

——《决定》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强决心: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这次会议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同时突出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之所以如此,主要考虑是,当前我国存在的问题,根本上说还是发展问题。

——《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面对人民群众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保证和实现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我们的制度和体制机制更加体现公平正义的原则,更加有利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决定》阐释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不竭力量: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

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把握和处理改革涉及的重大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才能让改革获得不竭的力量源泉和根本保证。

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机遇和挑战,总在复杂的形势中交织; 勇气和担当,总在伟大的变革中彰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宽广眼界。总书记指出,面对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我们的事业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自觉适应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把握住、利用好发展机遇,看得到、应对好风险挑战,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效的举措推进改革开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总书记指出,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这是因为,当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切实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坚定。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不断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这样的立场始终不能动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辩证思维。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我们的立场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也要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

——放眼世界,放眼未来,放眼当下,《决定》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决心和魄力。

新思想、新论断、新表述、新举措,《决定》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坚实的实践基础、广泛的社会基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问题的高度自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咬定青山不放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萌发于改革开放,形成于改革开放,也将更加成熟于改革开放。

再回眸,伟大民族,百年沧桑;共憧憬,复兴梦圆,辉煌在望。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历史节点上,面对到2020年的改革时间表,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亿万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不懈奋斗,沿着伟大的中国道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必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必将成就人类文明进步新的伟大传奇。

第三篇:让爱国主义旗帜高高飘扬

让爱国主义旗帜高高飘扬

2007-10-2

党的十七大即将召开之际,人民共和国迎来了58周年华诞。我们党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这次重要大会,使今年的国庆节格外喜兴而又隆重,人们在丰富多彩的节日生活中,感受着祖国欣欣向荣的万千气象,抒发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豪情壮志,表达着爱国主义的炽热情怀。

每一个节日,都是民族文化的展示、民族情感的体现。庆祝新中国的生日,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庆贺自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浴血奋战获得新生,祝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庆祝这个节日,不仅体现了全国人民对新中国的深厚感情,而且凝聚着全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信任和拥护。

58年求索奋斗,58年历史巨变。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新中国,亲历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感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机活力。从解放初期火柴、铁钉等都要靠进口的“一穷二白”,到今天电器汽车等走上国际市场、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生产力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面貌。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向人民展示了更加美好的前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人民,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国庆节前夕,307位全国人民“海选”出来的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会聚北京,接受表彰,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可喜进步。

历史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繁荣中国、富强中国。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历经艰辛而开辟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团结在这面旗帜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就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开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局面。新世纪新阶段热爱祖国,就要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让爱国主义热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绽放光彩。

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是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必将激励和指引全党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这个意义非凡的国庆节,让我们倍感爱国主义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倍感只有与时俱进,爱国主义旗帜才能永不褪色、永远高高飘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人民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必然选择。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必将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第四篇:让红旗渠精神旗帜永远高高飘扬

让红旗渠精神旗帜永远高高飘扬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深化变革,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不断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意识日益多样化,一些人不同程度地出现精神空虚、信仰缺失和思想困惑等问题,迫切需要一种精神信念,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先进文化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州(原林县)人民为改变严重缺水的贫困面貌,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依靠一锤一钎一双手,硬是建成了盘绕在太行山上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红旗渠建成,不仅解决了当地56万人口严重缺水的生存危机、带动了农业、林牧业、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而且孕育形成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从20世纪60年代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发展到今天的“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显示了她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前进的不竭精神动力。

红旗渠精神由来及发展演变

据林县县志记载,从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到新中国成立的514年间,林县曾发生的自然灾害达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其中有过连年大旱,河水干涸,庄稼颗粒无收,以至发生过人吃人的惨剧。全县有很多村庄分布在深山峡谷中,过去有307个村人畜吃水困难,为了吃水,林县人每年要把近4个月的时光抛洒在取水的山道上,也正是在这种条件下,林县人民开始干祖辈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他们要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造渠,把山西省境内的河水引入林县,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为了造福子孙后代,他们发出了‚劈开太行山‛的豪迈誓言,向大自然开始了不屈的抗争。

从红旗渠的开工建设到支渠配套全面完成的十年奋战期间,参加建渠的干部群众在每人每天只有6两粮食的艰难条件下,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和险滩峡谷中摆开了战场,没有资金自己筹,没有物资自己备,不会技术干中学,修渠民工吃糠咽菜、斗志不减。在修渠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有81名干部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壮举铭刻于自力更生、战天斗志的红旗渠精神的丰碑之上,这悲壮的故事充分体现了红旗渠精神的伟大内涵,展现出不畏牺牲、前仆后继的创业风范。

通过修建红旗渠,林州人民不仅用血汗创造了造福于民的物质财富,而且培育造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2011年10月16日,新华网在头条位置刊发了长篇政论性通讯《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在文章的结尾写道:改革开放以来,林州人民以自己的理想、奋斗、坚韧、奉献,成就了当代红旗渠精神,这就是——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难而不惧,在理想召唤下排除千难万险;富而不惑,在物质大潮中坚守精神家园;自强不已,在激烈竞争中壮大发展,不断超越;奋斗不息,在复兴道路上奋力拼搏,永不停步。从‚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到‚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红旗渠人在建设家园中,敢想敢干的开拓精神贯穿始终,不畏困难的实干精神贯穿始终,无私奉献的忘我精神贯穿始终,使红旗渠精神始终得以传承发扬。

多举措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

一、红旗渠精神专题展览展出

1965年10月,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为题,红旗渠图片参加了在北京农业展览馆举办的全国大寨式农业典型展览。自此以后,红旗渠多次在国内外参加展览。

1970年6月到1971年5月,红旗渠专题展览先后在河南省博物馆展出;1970年9月、1971年6月、1972年6月连续三年在北京农展馆水利馆展出。1974年10月5日至11月15日,红旗渠在广州秋季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展出。从1972年到1977年,红旗渠先后赴阿尔及利亚、日本、法国、美国、德国等国进行展览,使红旗渠及红旗渠精神为世界上更多的人所了解。2004年金秋,从9月29日到10月16日,红旗渠精神展在首都北京国家博物馆举办。18天时间里,共有26万首都观众走进展览现场,感受红旗渠精神的丰富内涵,倾听那段难忘岁月里的动人故事。继首都北京展之后,又分别在上海、广州、重庆、西安展出,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参观热潮,很多省、市都邀请前往展出。2005年,又相继在郑州、香港、福州、杭州、苏州、青岛、天津、沈阳、大连等地展出。

二、红旗渠精神进校园

继红旗渠精神全国巡回展后,安阳市委市政府于2007年开始又推出了‚红旗渠精神、殷商文化校园行‛系列活动,截至目前‚校园行‛宣讲团已先后走进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广西、澳门等省市和地区90余所学校和单位,受众达6万余人,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发挥红旗渠纪念馆的教育作用

2002年,林州将红旗渠纪念亭扩建为纪念馆,成为收集红旗渠文物,研究和展示红旗渠文化的重要平台。目前,在红旗渠纪念馆挂牌设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已有500余家,年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高峰期单日接待游客人数超过万人。2010年,红旗渠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然而纪念馆陈列手段落后,面积过小,无法很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林州决定对红旗渠纪念馆进行改扩建,并对红旗渠风景区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以满足游客参观学习、精神教育需求,更好地发挥教育基地作用。

四、成立红旗渠精神研究会

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进一步弘扬红旗渠精神,凝心聚力,助推发展,更好地服务和谐社会建设,2010年 2月5日,林州成立了红旗渠精神研究会。

五、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2011年是红旗渠通水46周年,林州紧紧抓住这一契机,进一步宣传弘扬红旗渠精神。一是在全国‚两会‛期间,与《人民画报》合作,推出了特刊《红旗渠——中国人的精神脊梁》,共出版发行25000册,在全国‚两会‛期间向与会代表委员发放,受到代表委员的关注和好评,成为林州对外宣传的经典资料。二是借中央媒体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之机,邀请新华社社长李从军来林采访。新华社社长李从军在深入林州采访后,为‚珍爱生命线,重修红旗渠‛水利三年大会战捐款30万元,并把林州作为新华社联系点。10月16日,新华社发表长篇通讯《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提出了‚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当代红旗渠精神,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看了该报道后作出重要批示。中央电视台专门派摄制组来林拍摄专题片,并在2012年1月9日在央视1套播出专题片《红旗渠精神》。当代红旗渠精神发表后立即在社会各界引起巨大反响,引起全国各大媒体强烈关注,社会各界争相组织专题学习活动,各大媒体纷纷转载。‚焦点访谈‛等400余家报纸、电视台、电台和网络媒体进行了转载和相关报道。

六、把《红旗渠》搬上舞台

大型话剧《红旗渠》自剧本创作至搬上舞台历时4年,表现在一个特定的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林县人民用10年时间创造了人间奇迹,同时也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2011年7月27日,话剧《红旗渠》在省人民会堂上演后,省委书记卢展工盛赞该剧弘扬了红旗渠精神的核心:为民、奋斗,并表示: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振兴河南、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的宏伟目标,仍然需要这种精神。今年8月18日至19日,该剧在国家大剧院展演,与全国观众见面,为党的十八大献礼。

让红旗渠精神旗帜永远高高飘扬

一、让红旗渠精神旗帜永远高高飘扬始终要有攻坚克难的胆气。

红旗渠的修建整整十年,仅凭一锤一钎一双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顶酷暑,战严寒。1960年刚刚开工建设的初期,每人每天只有0.5公斤的粮食和1.5公斤的蔬菜,吃糠咽菜,忍饥挨饿。红旗渠工程规模大,需要建筑材料多,缺少炸药自己造,没有石灰自己烧,缺少工具自己改,没有水泥自己制,克服的是难以想象的困难。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新时期,摆在红旗渠人面前的风险和困难依然很多,正是由于红旗渠人在事业发展的道路上始终保持攻坚克难的胆量、胆子,才有了林州经济社会的欣欣向荣。

二、让红旗渠精神旗帜永远高高飘扬始终要有干事创业的勇气。

经过十年苦战,蜿蜒于太行山腰的总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把浊漳河水引入了林县,有效灌溉面积达54万亩,形成了能引、能蓄、能灌、能排及综合利用的水利网,成为全国大型灌区之一,结束了水缺贵如油的历史。之后正是那些大搞水利建设,成功修建红旗渠而培养出来的建筑力量,又迅速走向了全国各地乃至国外海外,在建筑领域再次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们多年在外干出了新的天地,干出了新的成绩,手里渐渐富裕起来之后,又怀着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回家创业,再创辉煌,这就是林州人‚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的三部曲。林州市委书记郑中华说‚林州经历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三部曲,正在进入‘美太行’第四部曲,我们赶上了这个历史阶段,要理直气壮地承担起这份历史担当‛。红旗渠人干事创业的本色从未丢失。李广元,林州的钢铁大王,他喜欢干事,他喜欢在钢铁中干事。26岁时,他干的事是接过了铁匠铺,如今,曾经的铁匠铺成长为总资产达到55亿元,营业收入73亿元的以汽车配件、优特钢、无缝钢管为主导产品的现代化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集团。正是红旗渠人在事业前进的道路上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勇敢、勇猛,才有了今天林州经济社会的昌盛繁荣。

三、让红旗渠精神旗帜永远高高飘扬始终要有再创辉煌的豪气。

近年来,林州立足产业转型,在五大传统特色产业的基础上,正在着力调整结构,拉长产业链条,整合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努力实现工业经济的整天提升和飞跃。如今,正在建设的林长高速、鹤辉高速、晋豫鲁铁路和正在推进的石林高速,打破太行千年屏障,让天堑变通途,使林州成为中原经济区连接晋、冀、豫的重要门户和枢纽,为发展注入鲜活的血脉。随着交通的不断改善,林州的枢纽作用将日益显著。这片开放的投资兴业热土,势必成为太行山麓一颗璀璨的明珠。正是红旗渠人在事业攀登的道路上始终保持再创辉煌的豪迈、豪情,才有了明天林州经济社会更加繁荣的基础。

第五篇:让红十字的旗帜永远高高飘扬

让红十字的旗帜永远高高飘扬

纪念红十字的创建人 ——杜南

每年的5月8日是国际红十字纪念日。今天,我们仍缅怀

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和红十字创建人杜南。

红十字的创始人是瑞士银行家兼慈善家亨利·杜南(Jean Henry Dunant)。1859年6月,杜南经历了一场战争的洗礼,战争所造成的痛苦与创伤给他留下了深刻的、无法磨灭的印象,从此他立志于献身战地于救护的人道主义事业。在1863~1864年召开的两次日内瓦国际会议,他制定了每个国家都应成立战时救护伤员的自愿者协会,并确定了“白底红十字”作为国际救护组织的统一标志,这就是沿用至今的“国际红十字会组织”的徽号来历。红十字运动自1863年诞生以来,红十字会的功绩已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扬。红十字成了人们心目中和平、友爱和救护的象征。

1882年11月,杜南自费出版了《索弗利诺回忆录》一书,该书倾注了对战争受害者的同情和怜悯。他提出:“应该不分国籍地特许医生和护理人员进入战场履行救护任务;战地救护人员与机构一律佩戴或悬挂国际公认的统一标志,制定了人道主义对待战俘的国际法,把战时与和平时期的国际救灾工作结合起来。”杜南为红十字运动做了大量的工作,杜南因此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爱戴与尊敬。1901年,杜南获得了最高的荣誉—— 1

诺贝尔和平奖。

红十字运动的宗旨是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以人道、公正、中立、统一、志愿服务做为行为准则,是一个广泛从事人道主义的社会救助团体。红十字会员要履行红十字会的义务和职责。我国的红十字会自从1904年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1993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使中国的红十字运动走上了法制化建设的轨道。21世纪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局部地区的战争仍然存在,全球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自然灾害增多,人口面临老龄化等等,国际人道主义的救援工作仍要继续进行下去。目前国际红十字会已遍布世界各国,担负着各种救灾工作。救援工作依然是红十字主要任务,也是红十字永恒的主题。

哪里有战争,哪里有灾难,哪里就可以看到红十字,让红十字的旗帜永远高高飘扬。

下载让生命旗帜高高飘扬 让文化校园熠熠闪光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生命旗帜高高飘扬 让文化校园熠熠闪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理想的旗帜高高飘扬

    让理想的旗帜高高飘扬 ——写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前夕一支部张舰艇 二零一一年五月让理想的旗帜高高飘扬 九十年披荆斩棘,我们栉风沐雨,前赴后继,矢志不渝为浩浩中华之崛起!......

    让生命闪光

    让生命闪光马祖光作为我国现代光学事业的带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他对党、对国家充满爱的执着,把学术操守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做人如水,做事如山,用实际......

    让奋斗的旗帜高高飘扬[大全5篇]

    让奋斗的旗帜高高飘扬 中国地质大学是一所很有特色的学校。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的治校理念和治学精神,这使得学校能够在国内地球科学领域保持领先地位,能够......

    “让爱国主义旗帜高高飘扬”演讲比赛主持词

    时间:年月日下午地点:主持人:××公司八一建军节“让爱国主义旗帜高高飘扬”主题演讲比赛主持词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下午好!值此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之际,我们今天......

    “让爱国主义旗帜高高飘扬”演讲比赛主持词

    “让爱国主义旗帜高高飘扬”演讲比赛主持词时间:年月日下午地点:主持人:××公司八一建军节“让爱国主义旗帜高高飘扬”主题演讲比赛主持词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下午好!值此......

    让改革旗帜高高飘扬决定诞生记

    让改革旗帜高高飘扬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诞生记 新华网北京11月18日电(记者秦杰、徐京跃、霍小光、华春雨)这是8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用使命和担......

    长春文化旅行社-让“青年文明号”的旗帜高高飘扬(范文大全)

    长春文化旅行社-让“青年文明号”的旗帜高高飘扬 -------长春文化国际旅行社申报五四青年红旗集体事迹材料 长春文化国际旅行社成立于1999年盛夏,她的成长得到了各级主管部......

    抓几个关键环节让高效课堂熠熠闪光

    抓几个关键环节让高效课堂熠熠闪光 ——谈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体验 姓名:吴家媛 职务:小学数学教师 职称:小学高级教师 单位:湖北长阳火烧坪中心学校 地址: 邮编:湖北长阳火烧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