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界经济概复习题无答案版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
(一)×××学年度第×学期学业考试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
(一)(适用于商学院××级××专业××学生)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1.国际分工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之间媒介不同可分为()。A.以商品为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B.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C.垂直型国际分工 D.混合型国际分工 2.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主要包括()。
A.科技革命的大发展 B.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 C.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D.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3.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有()。A.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 B.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 C.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
D.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
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主要表现有()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扩大了资本积累 C.增加了就业 D.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
5.人口老龄化给各有关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A.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 B.劳动力短缺 C.经济发展加快 D.社会保障负担加重
6.下列属于发达国家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
A.通过技术和经济援助,转移污染工业,把危险性大和对环境具有潜在威胁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 B.在国家环保政策的调控下,增加环保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实行清洁化生产。
C.通过发展高科技和技术创新,提高增长的质量,减少单位产值中资源的消耗及污染的排放量。
D.维持的是其原有的高消费生活方式
7.战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国际贸易的内容具有突出的新特点()。A.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B.多边贸易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
C.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四位一体迅速发展,互相促进。D.军火贸易不断增长。
8.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具体表现在()。A.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B.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
C.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 D.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9.国际直接投资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A.独资经营 B.国有经营 C合资经营 D.合作经营 E.合作开发
10.跨国公司在给东道国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消极作用,主要包括()。A.东道国的主导产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可能为外国资本所控制
B.整个经济可能受到投资国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影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技术自主开发可能受阻
C.跨国公司能够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 D.污染严重、高耗能产业可能被转移到后进国家
11.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主要考虑()。A.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商品竞争能力。B.本国的就业结构 C.本国的经济状况。D.本国各种利益集团力量的对比。
12.到上世纪80年代,虽然跨国公司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但仍保持着稳步增长趋势。这一阶段跨国公司的发展有以下特点()。A.跨国公司数目迅速增加,产销量不断扩大 B.跨国公司规模不断扩展
C.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来源国和东道国的地理分布及其投资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D.企业跨国并购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 13.特别提款权是()在第二次美元危机时创造的储备资产。A.世界银行 B.本国中央银行 C.国际金融公司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4.导致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包括()。
A.社会发展的需要 B.经济和金融自由化的推动 C.生产国际化的要求
D.规避金融管制
15.下列经济一体化组织中,()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
16.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模式有多种,其中()是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A.美国模式 B.日本模式 C.法国模式 D.德国模式 17.产业组织政策包括相互配套的两方面政策,即()。A.反垄断政策 B.产业合理化政策 C.经济计划化 D.产业结构政策
18.1970s年代发达国家产生“停滞膨胀”的根本原因主要有()。A. 石油危机导致的油价上涨
B. 发达国家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 C.工资提高过快,拉动了物价上涨和失业的增多 D. 战后科技革命高潮的消逝
19. 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之所以能够在经济发展中取得明显成绩,同其选择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其中的发展模式有()。A.中东模式 B.雁形模式 C.东亚模式 D.拉美模式 20. 波兰、匈牙利分别是休克疗法和渐进改革两种转轨战略的典型,它们的不同特点主要有()。
A.宏观经济政策紧缩的力度不同 B.价格自由化的步骤不同 C.实行货币可兑换的步骤不同 D.外贸自由化的步骤不同
二、判断题(请将√或×填入下表中。每题1分,共10分)
1.在19世纪末20世纪,日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在群雄中崛起并独占鳌头,全面代替了英国当年的地位,成为新的世界经济中心。2.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美国的一统天下。
3..北美自由贸易区兼顾了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分工的优点,这两种分工分别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贸易发展的条件。4.管理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强化性要素。
5.需要指出的是,一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就意味着完全的自由。
6.关税减让原则规定:缔约国在与贸易相关的事项中相互之间不得有任何歧视。7.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输出通货膨胀并获取了大量的铸币税。8.新贸易保护主义关注的焦点要是经济问题,重点是产业的发展。
9. 日本政府强调工厂与企业的区分,为破解“马歇尔两难问题”提高了重要的理论思路。10. 就东欧国家而言,“休克疗法”和“渐进改革”的主要区别是改革内容不同,而改革力度是相同的。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世界市场: 2.横向跨国并购: 3.自由贸易政策: 4.特别提款权: 5.出口导向型战略: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什么? 2. 何谓“特里芬两难”?
3.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挑战?
五、论述题(本题共15分)分别论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德国和日本)市场经济的模式,并比较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
六、案例分析(本题共15分)福特汽车公司的汽车底盘和车身在法国生产,发动机在英国生产,轮胎和汽车用玻璃在荷兰生产,车锁、方向盘、油箱及前轮在德国生产,输油管在挪威生产,传动皮带在丹麦生产,散热器和供暖系统在奥地利生产,车轴和挡风玻璃在日本生产,迈速表在瑞士生产,一般汽车用玻璃和汽缸在意大利生产,空气滤清器、电池和后视镜在西班牙生产,汽车音响系统在加拿大生产,美国自己只生产后轮和雨刷,最后在英国的哈利伍德组装。这种高度的企业内分工和国际分工紧密结合起来,使国际分工成为企业内分工的附属,企业生产本身实现国际化。
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打破了生产体系的国家界限,把各个部分重构在一个全球生产体系之中。在跨国公司迅猛发展的今日,产品的民族品牌正在为公司品牌所取代,纯粹的“国货”已所剩无几,产品凝聚着众多产地的技术成分,以至于人们无法辨认每个国家的具体贡献,也无法区分商品劳动者的国籍。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因跨国公司的巨大规模而引起的争议可谓毁誉参半。20世纪70年代时,跨国公司被认为是想要控制世界的垄断“魔鬼”;在80和90年代,跨国公司演变为创新、新资本、新思想、新技术和新的就业机会的代名词;21世纪初期,跨国公司又成了“混世魔王”:它破坏环境、剥削工人。对跨国公司是否剥削工人的问题应该客观地看待。尽管当地雇员的工资远远低于母公司所在国的工资水平,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每年确实创造了成千上万的就业机会。请根据上述案例并结合经济学理论,回答以下问题:
1. 以福特汽车公司为例,分析说明企业内国际分工的特点。(5分)
2. 分析说明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特征。(5分)
3. 分析说明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经济的作用和影响。(5分)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
(二)×××学年度第×学期学业考试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
(二)(适用于商学院××级××专业××学生)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1.世界市场主要包括的领域有()。A.国际商品流通领域 B.国际资本流通领域 C.国际人才流通领域 D.国际货币流通领域
2.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A.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 B.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 C.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
D.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 3.下列列属于全球性经济协调组织的有()。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B.欧洲联盟(EU)C.世界银行(IBRD)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4.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新趋势()。
A.高技术化 B.服务化 C.信息化 D.融合化 5.人口过快增长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包括()。A.而且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B.经济发展负担沉重 C.加剧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 D.两极分化问题日益突出 6.下列属于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的是()。A.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B.满足人的全部生存需求 C.控制人口的数量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D.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
7.一般说来,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A.保护本国的市场 C.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 B.扩大本国的出口市场 D.积累资本或资金
8.GATT规定了许多关于贸易的国际规则,但其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A.无歧视性待遇原则 B.关税减让原则 C.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D.透明度原则
9.跨国公司作为一个微观经济主体,它之所以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必然有许多微观层面的动因。具体来看,一个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大体上有()。A.充分利用本企业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垄断优势 B.推动自己的成熟产品在海外市场的销售 C.为了充分利用东道国在特定产业部门的比较优势 D.通过跨国内部化交易,实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的目的 10.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经济的正面影响()。A.跨国公司投资有助于东道国的资本形成
B.跨国并购推动了东道国企业的资产重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 C.东道国的主导产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可能为外国资本所控制 D.拓展了东道国产业空间 11.欧洲货币体系包括()。
A.欧洲货币单位
B.稳定汇率机制 C.欧洲货币合作基金
D.联合浮动
12.与小型经济开放体相适应的汇率制度为()。A.汇率目标区 B.浮动汇率制度 C.货币局制度 D.无法定货币安排
13.欧洲经济区(EFA)与欧洲联盟相比,区内没有()。A.共同的外贸政策 B.共同农业政策 C.共同的货币政策 D.四大流通便利 14.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A.战后欧洲、日本发展迅速,美国经济地位相对下降 B.战后美国一直倡导和维持国际自由贸易体制 C.美、加、墨经济上具有互补性
D.建立自由贸易区,可以用差别待遇对付外部竞争
15.战后以来,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经济协调的领域日益广泛,几乎涉及经济的所有部门和领域,主要有()。
A.国际贸易政策协调 B.汇率政策协调 C.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D.国家发展政策协调 16.发达国家经济调节的主要目标是()。A.保障经济运行环境 B.实现四大经济运行目标 C.规范市场行为 D.为国有经济扫清障碍
17.80年代发展中国家纷纷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和调整,具体内容包括()。A.国有企业的私有化 B.放松商品价格管制 C.金融自由化 D.产业结构的调整
18.自然和社会条件都比较优越,其资金、人力、自然资源和市场方面都适于建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中国家是()。
A.石油生产国 B.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国 C.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D.综合发展型发展中大国
19.以叶利钦为代表的俄罗斯民主派之所以选择激进改革,主要原因有()。A.必须向市场经济过渡已经在俄罗斯达成社会共识 B.极其严峻的经济形势
C.尽快摧毁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
D.叶利钦等人只不过是承袭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设想 20.中国整个渐进改革过程的特点大致有()。A.采取了逐步推进的方法 B.曾在较长时间内实行“双轨体制”
C.始终坚持从创新到规范,再到制度化的原则
D.采取了“小私有化”和“大私有化”两种私有化改革方式
二、判断题(请将√或×填入下表中。每题1分,共10分)
1.“水平型”国际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国家之间的分工。2.国际商品流通领域,主要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的交换活动。
3.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因而使落后国家失去了发展经济的机遇。
4.生产力,或称社会生产力、物质生产力,是指人们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界以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
5.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6.哈佛大学的多国企业研究中心坚持必须在7个国家以上设有子公司或附属企业,才能算是跨国公司。
7.德国模式的实质是国家维护下的市场经济模式,这种维护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竞争机制的维护,二是对社会利益的维护。
8.特别提款权由5种主要西方货币组成定价,因而受汇率波动的影响较大。
9.所谓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先进技术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10.APEC的建立,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机构已由基本属于民间性协商机构向官方的政策协调和协调机构过渡。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经济全球化: 2.垂直型直接投资: 3.保护贸易政策: 4.关税同盟: 5.汇率目标区: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战后以来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2.一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3.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题15分)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主要有哪些?
六、案例分析(本题15分)
休克疗法,本来是医学上的治疗方法,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创造性地将其用于经济改革实践中。指通过实施财政货币紧缩政策,治理恶性通货膨胀的一系列严厉经济措施。后来成为转型国家实行激进改革的纲领,指采取一步到位的激进方式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
1980s年代末期,萨克斯被波兰等东欧国家聘为政府经济顾问,这些国家面临反危机和经济转轨的双重任务。萨克斯决定把他在玻利维亚的经验应用到东欧。1992年初俄罗斯经济转轨时也聘请萨克斯担任政府经济顾问,推行“休克疗法”。
曾任波兰第一副总理、财政部长(1994-1997年),被称为波兰改革的总设计师的科勒德克认为,人为的“休克疗法”并未带来经济增长的奇迹,波兰的成功来自抛弃了“休克疗法”,而非相反。另外,匈牙利、爱沙尼亚、亚美尼亚、立陶宛、捷克等对转轨第一阶段效果不满意的国家,纷纷抛弃“休克疗法”而转向渐进改革。这些国家经过1990-1993年的负增长,1994年以后开始步入回升轨道并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请根据上述案例并结合经济学理论,讨论以下问题: 1.如何认识“休克疗法”?(5分)
×××学年度第×学期学业考试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
(三)(适用于商学院××级××专业××学生)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1.世界市场的结构主要是指各种市场的内部构成,主要包括()。A.国际商品市场 B.国际人才市场 C.国际资本市场 D.外汇市场
2.下列各种现象属于经济全球化以整个世界的负面作用的是()。A.非法收入的国际转移 B.毒品越境走私的泛滥
C.传染病的国际蔓延 D.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 3.跨国公司在结构方面的特征主要表现在()。A.营业规模 B.经营环境 C.地理分布 D.股权结构
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主要表现有()。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扩大了资本积累
C.增加了就业 D.改善了扩大再生产必需的物质条件 5.国际直接投资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A.独资经营 B.国有经营 C合资经营 D.合作经营 6.下列属于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的是()。A.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B.满足人的全部生存需求 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D.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
7.下列列属于全球性经济协调组织的有()。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B.欧洲联盟(EU)C.世界银行(IBRD)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
8.作为生产资本国际化实现形式的国际直接投资,与作为货币资本国际化实现形式的国际间接投资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A.投资者拥有企业控制权 B.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 C.主要通过跨国公司进行 D.投资周期长、风险大 9.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有()。A.全面性和世界性
B.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同步发展,并形成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 C.革新了机器体系、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
D.科技发展和在生产中的应用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支持 10.各国和地区的对外贸易政策通常包括()。A.对外贸易总政策 B.自由贸易政策
C.保护贸易政策 D.进出口商品和服务等政策 11.米德冲突发生在()。
A.固定汇率制度下 B.浮动汇率制度下 C.任何汇率安排下 D.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
12.20世纪90年代后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如下一些新的特点()。A.投资来源国和东道国的地理分布及投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B.企业跨国并购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 C.国际战略联盟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形式 D.跨国公司间技术合作与研究开发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 13.以下组织形式中,属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是()。A.自由贸易区 B.经济联盟 C.共同市场 D.关贸总协定 14.发展中国家之间一体化组织的失败或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有()。A.产业结构的低层次雷同
B.难以就实施共同工业计划达成分工协作 C.畸形产业结构难以迅速纠正 D.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
15.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模式有多种,其中()是社会市场经济模式。A.美国模式 B.日本模式 C.法国模式 D.德国模式
16.新经济首先出现在美国,其影响在美国也表现的最为突出,主要有()。A.推动了信息产业的大发展 B.促进了制度创新
C.引发了新的社会经济问题 D.从根本上改变了经济发展规律 17.发展中国家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主要原因有()。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融入经济全球化会带来明显的收益
C.增长或发展的竞争迫使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 D.发达国家的积极帮助和引诱
18.经过10多年的转轨,东欧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经济形势日益好转,主要表现为()。
A.改革所有制结构,推行企业私有化
B.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行经济运行市场化和法制化 C.扩大对外开放,实现贸易和资本自由化 D.经过了“休克疗法”,经济体制已起死回生 2.中国传统计划经济的主要弊病表现为()。
A.国家权力过分集中,政企职责不分,企业难以成为经济主体 B.条块分割、部门垄断、地区封锁,国民经济缺乏横向联系 C.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D.否定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20.中国自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以来,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国际合作,主要表现在()。
A.加入APEC并积极推动其健康发展 B.倡导和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C.参加亚欧合作会议
D.倡导和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二、判断题(请将√或×填入下表中。每题1分,共10分)
1.世贸组织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组织者和开拓者。
2.发达国家及其他工业化国家,在发展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市场经济中,推行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模式,是导致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
3.经济发展是指伴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的优化。4.垂直型投资也称为横向型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企业到国外进行投资,建立与国内生产和经营方向基本一致的子公司或其他企业。
5.所谓跨国公司,就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进行投资活动,并因此对一定数量的经营性资产拥有全部或部分控制与管理权的企业。
6.WTO将进一步拓展多边贸易体制的职能和管辖范围,强化制度约束,提高处理贸易争端的能力。
7.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支柱一是固定汇率制,二是政府干预制。8.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原则是自由企业制度和平等竞争原则。
9.欧洲联盟包括欧洲政治联盟和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两部分,它大大扩展了欧共体的活动领域,也赋予了欧共体的结构和决策体制以新的特征。
10.就东欧国家而言,“休克疗法”和“渐进改革”的主要区别是改革内容不同,而改革力度是相同的。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跨国公司: 2.保护贸易政策: 3.进口替代型战略: 4.混合跨国并购: 5.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表现。2.国际直接投资有哪些类型?
3.中国国际经济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题15分)关于国际分工的理论主要有哪些?试选取一种理论加以详细论述。
六、案例分析(本题15分)
1990s年代以来,世界各地不断爆发货币和金融危机,如1992年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1999年的巴西金融动荡等。这些危机通过贸易渠道、金融渠道和心理预期等多种方式对其他国家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
2001年11月30日,阿根廷爆发剧烈的银灰挤兑潮,当日银行存款被取走13亿美元。面对金融危机,政府被迫实行限制居民提款和限制资金外流等金融管制措施,加剧了金融恐慌,引发了蓄势已久的社会不满情绪和矛盾。终于在12月18日引发为全国性的社会骚乱、游行示威和流血事件(28人在冲突中丧生)。12月20日,阿根廷总统和经济部长引咎辞职,之后的短短两周内,政府频繁更迭,总统换了五任。2002年1月14至15日和2月18至20日,阿根廷两次爆发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大量的ATM机、运钞车等银行设备被砸毁。3月27日,首都还发生了贫民冲击、哄抢超市事件(10多家超市被哄抢)。
阿根廷爆发的这场危机产生了强烈的“多米诺效应”,不但影响了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致使巴西、乌拉圭(银行体系濒临崩溃)、巴拉圭、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秘鲁等国发生了金融动荡、使拉美经济继20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之后再次遭到重创,而且对整个世界金融业(2002年第一季度,欧美七大银行在阿根廷业务的损失达85亿美元)和经济发展也造成了影响。2002年10月联合国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明确指出,阿根廷危机是造成2002年全球经济不景气的重要因素之一。请根据上述案例并结合经济学理论,讨论以下问题:
1.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如东南亚、巴西、阿根廷等)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9分)
2.这些金融危机对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有哪些启示?(6分)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
(四)×××学年度第×学期学业考试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
(四)(适用于商学院××级××专业××学生)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1.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A.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
B.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同 C.各国技术水平不同
D.各国产品技术含量不同
2.一国利用原材料或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加本国收入,进而提高本国的储蓄和投资水平,带动经济发展。该理论被称为()理论。
A.协议分工 B.垄断优势 C.比较优势 D.产品生命周期 3.下列贸易理论与规模经济有关的是()理论。
A.议协分工
B.技术差异 C.产品差异
D.自然资源禀赋
4.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创立了()理论,成为关于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理论的基础。
A.垄断优势 B.产品生命周期 C.市场内部化 D.国际生产折衷 5.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集中概括为下列优势的有机结合()。
A.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技术优势 B.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技术优势 C.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和技术优势 D.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6.一种产品的竞争优势并非长期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国家,而是从技术发明国逐步转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描述这一现象的理论是()理论。
A.雁形模式 B.产品生命周期 C.市场内部化 D.产品差异
7.反对需求管理政策,认为只要增加供给才能摆脱“停滞膨胀”的学派,是()。A.后凯恩斯学派 B.货币主义学派 C.理性预期学派 D.供应学派
8.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一种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长约50至60年的长期波动,这种长期波动被称为()周期。
A.基钦 B.朱格拉 C.康德拉季耶夫 D.库兹涅茨
9.凯恩斯学派认为,滞胀是由于经济体内部发展不平衡引起的,发展较快的部门引起物价上涨,发展较慢或停滞的部门引起高失业。这种理论是()通货膨胀。A.结构性 B.混合型 C.需求拉起的 D.成本推动的
10.在经济增长速度方面,经济全球化的不平衡性突出表现在()之间。A.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新兴工业化国家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11.在下列投资方式中,属于国际直接投资的是()。A.购买外国政府债券
B.购买外国企业债券 C.向外国企业提供商业贷款
D.在国外开设合资企业
12.在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安排中,采用最多的汇率安排是()。A.钉住汇率 B.自由浮动汇率 C.联合浮动汇率 D.固定汇率 13.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失败或发展缓慢的原因,不包括()。A.产业结构的低层次雷同 B.难以就实施共同工业计划达成分工协作 C.畸形产业结构难以迅速纠正 D.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
14.下列经济一体化组织中,()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 15.西方发达国家宏观调控所追求的目标不包括()。
A.充分就业 B.货币汇率稳定 C.经济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
1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整个产业结构呈现出软化趋势。这种趋势不包括()。A.农业产业化趋势 B.工业和服务业加快了融合进程 C.服务业的比重持续下降 D.第四产业开始形成 1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效 C.资本家更新设备的需要 D.股票市场价格的急剧下跌 18.国际经济协调的经济效应表现为()。
A.消除了各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B.目标和效果具有非趋同性 C.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代表了全球利益 D.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得到了保障
19.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模式有多种,其中()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
A.美国模式 B.德国模式 C.法国模式 D.日本模式
20.经济增长速度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于世界前列的发展中国家是()。A.石油输出国 B.农矿原料出口国 C.出口加工国 D.经济综合发展国
二、判断题(请将√或×填入下表中。每题1分,共10分)1.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最优配置。2.二战后国际分工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国际分工完全专业化。
3.国际直接投资以获取股息、债息为主要目的,而不谋求对企业的控制权。4.跨国公司内部的贸易只要跨越国界,都应按照国际市场价格计价。
5.《牙买加协定》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体制。6.北美自由贸易区兼顾了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分工的优点,这两种分工分别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贸易发展的条件。
7.需求结构的变化对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起着决定性的影响。8.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是垄断企业之间的国际联合。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私人垄断资本发展的基础上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参与。10.“休克疗法”和“渐进改革”的主要区别是改革内容不同,而改革力度是相同的。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协议国际分工: 2.全球经营策略: 3.结构性通货膨胀: 4.广场协议: 5.长波理论: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怎样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内涵? 2.战后产业结构变化的历史趋势如何? 3.区域货币合作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五、论述题(本题共15分)
分析评价邓宁(Dunning)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你认为该理论对我国现阶段吸引外资战略调整有何意义?
六、案例分析(本题共15分)
1920s年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结束后的一段期间,德国人民曾两次遭受恶性通货膨胀的浩劫,对通货膨胀问题极其敏感。恶性通货膨胀指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以每年超过百分之百的速度上升。它通常是经济失控的象征。由于价格的飞速上涨,在恶性通货膨胀中损失最惨重的是贫民,因为他们每天的生活支出要花掉他们总收入的绝大部分。恶性通货膨胀同样会损害依靠养老金等固定收入生活的人群。如果不投资于可以随物价上涨的某种商品的话,他们的银行存款将很快变得不值钱了。
1918年,1美元可兑换4马克,而到1923年11月份,1美元可兑换4.2万亿马克。1922年,德国的通货膨胀率高达1 200%。1923年2月,半公斤黄油卖3 400马克,而到11月份已经涨到2 800亿马克了。1923年,每天工厂老板都必须在早晨上班时发放当天工资,让工人赶紧去购物,然后再上班,如果到下午下班再去购物的话,当天的工资就贬值一半。当时,德国人上街购买日常生活用品,都必须用小推车推着钱。当时,发生了一件在今天看来是笑话但完全真实的事情:有人用小推车装满了钱去商店购物,到了商店挑选食品时,小推车被小偷盯上了。小偷趁其不注意,把车上的钱都扣翻在地上,推起车飞奔而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德国战败了,马克几乎一文不值。在美军占领下的西部地区,美国产的香烟成了一般等价物,你给我多少香烟,我给你多少面包和牛奶。因此,战后历届德国政府都把通货的稳定视为德国的公民权之一及其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这一方面是由于通货稳定是社会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前提,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德国人民迫切希望在物价稳定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的意愿。请根据上述案例并结合经济学理论,回答以下问题: 1.如何理解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5分)
2.比较主要发达国家的三种经济体制模式的主要异同点,你认为那种模式更能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借鉴意义?(10分)
第二篇:毛概复习题_有答案
一、单选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A)
A与时俱进 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 D从实际出发 2.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B)A 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与时俱进
3..在中共党史上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领导人是(A)
A 毛泽东 B 刘少奇 C周恩来 D邓小平
4.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做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明确提出了(B)A 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基本纲领 B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
C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D 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发展道路
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有着共同的“根”,这个“根”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所以,它们都坚持以(B)为哲学基础
A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6.为了统一全党思想并为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奠定思想基础,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这篇文章是(A)A 《改造我们的学习》 B 《实践论》 C 《矛盾论》 D 《反对本本主义》
7.毛泽东最早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科学命题的会议是(C)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8.“文革”结束后,在我国到底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领导全党首先抓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他在这一时期所发表的被称为新时期宣言书的重要讲话是(A)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 南方谈话 C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发展才是硬道理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A)
A.实事求是、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实现共同富裕 D.“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形成的理论成果是(B)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科学发展观 D.邓小平理论
1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A)A 和平与发展 B 战争与革命
C 贫穷与富裕 D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1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是(A)
A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教训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特别是苏东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C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
D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1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B)A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
B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变化
C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D时代主题的变化 1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根据是(D)A.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B.当代世界的新变化 C.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D.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 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 A.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把马克思主义同外国经验相结合
C.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D.坚持调查研究和走群众路线
16..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是在党的【 A.二大 B.三大 C.六大 D.七大 17.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是在党的【 A 】
A 中共七大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二大 18.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是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B.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19.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主题是(B)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机遇与挑战 D.知识经济与信息革命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D)
A.十二大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2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
】 D C 20C.执政兴国 D.执政为民
2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 A.党的先进性 B.党的领导 C.执政兴国 D.执政为民 2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坚持 A.党的先进性 B.党的领导 C.执政兴国 D.执政为民
24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C)
A.革命性 B.可行性 C.创造性 D.现实性 25.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 【 B 】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科技与创D.纷争与** 26.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 【 D 】 A 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本质 B 鲜明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
C 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 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27.遵义会议以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C)A、萌芽时期 B、形成时期 C、成熟时期 D、继续发展时期
28、“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由既定不变的概念、结构和公式构成的狭隘、封闭、僵化的体系,而是一个富有自我更新和生长活力的、开放的、具有强大实践功能的科学体系。”以上这段话所揭示的是马克思主义的(A)
A与时俱进的品质 B实践的品质
C批判的品质 D时代的品质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了农村,并在这一过程中,潜心研究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提出这个思想的文章是(D)A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 《反对本本主义》 C《井冈山的斗争》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写道:“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段话是针对当时党内和红军中存在的(C)A.“在全国范围内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 B.“御敌于国门之外”的主张
C.“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D.“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的设想.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了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下列关于三大法宝说法错误的一项是(B)
A 统一战线 B 独立自主.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D)
A 武装斗争问题 B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 C 革命道路问题 D 农民问题
5.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是(A)
A 保护民族工商业 B 实行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C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D 没收官僚资本
6.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指的是:(B)
A 农民土地问题 B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 C 革命道路问题 D 武装斗争问题 7 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A 】
A “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B 工农武装割据 C 统一战线 D 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采取的具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一项经济纲领是(B)
A 实行“耕者有其田”B 没收官僚资本 C 保护民族工商业 D 统一战线
9..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 【 D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0.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A.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 B.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 C.革命的前途不同 D.革命的对象不同
11.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 【 B 】 A.封建统治的腐败 B.帝国主义的入侵 C.农民小资产阶级的落后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12.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 【 D 】
A.罢工斗争 B.议会斗争 C.地下斗争 D.武装斗争 13.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 B 】 A 农民革命 B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无产阶级革命 D 社会主义革命
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完全一致的,都是【 C 】 A群众路线 B 独立自主 C 实事求是 D 党的建设 15.近代中国,一些爱国人士提出过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并为此进行过努力。但是,这些主张并不能从根本上给濒临危亡的中国指明正确的出路,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B)。
A.中国已经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中
B.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
C.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国家 D.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过时
16.1929年12月下旬,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会议总结了红军创立以来的经验,通过了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决议的中心思想是(D)
A.中国共产党必须服从共产国际的领导 B.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C.在农村根据地广泛开展土地革命 D.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 新民主主义革命走的是一条(C)的革命道路。
A.武装斗争 B.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斗争
C.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D.农村武装暴动 毛泽东在谈到辛亥革命时指出,“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毛泽东这里所说的“只把一个皇帝赶跑”是指(B)
A.没有推翻帝制 B.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C.孙中山没有继续革命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资产阶级自由化之间的矛盾
19、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A)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20.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A)A.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B.无产阶级专政 C.人民民主专政 D.资产阶级专政
2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是(C)A 鸦片战争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中国在对资产阶级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D)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
2.、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是【 D 】 A典型示范 B 循序渐进 C 国家资本主义 D和平赎买 3.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是指(B)A.1949年10月----1952年12月 B.1949年10月----1956年底 C.1957年1月----1966年4月 D.1953年1月----1956年底 4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C)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份是(C)A、个体经济 B、私人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国营经济 D、合作社经济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理论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方针,对于最大限度的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下列文章中最集中体现这个思想的是(D)
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反对本本主义》
C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 《论十大关系》 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 【 D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3.提出 “三个主题,三个补充”构想的领导人是【 D 】 A毛泽东 B 刘少奇 C 邓小平D 陈云
4.毛泽东说:我们从苏共二十大得到的最重要教益是要独立思考,从各个方面考虑如何按照中国的情况办事,努力找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走自己的路,以苏为鉴。标志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的是(A)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反对本本主义》 D.《井冈山的斗争》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A)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改革开放不动摇 D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2..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我国(D)A没有经历资本主义阶段 B商品经济不发达
C人口多、资源相对贫乏 D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A)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富裕阶层与贫困阶层之间的矛盾 C工人阶级和农民之间的矛盾 D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B)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C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C)
A 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B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 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D 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6.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国内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C)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矛盾 D.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7.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C),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A.平均主义 B.生产力高度发达 C.共同富裕 D.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1.可持续发展强调(C)C 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C)C 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A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
4、“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 A.增强综合国力 B.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5、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D)C.全面协调发展 D.统筹兼顾
6、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中,第三步的目标是(B)
A.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C.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7、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B)
A.改革 B.发展 C.稳定 D.以人为本
8、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 B.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9.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C)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10.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D)
C.列宁 D.毛泽东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1、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应该是(D)
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 D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在全面改革中(B)是重点
A政治体制改革 B 经济体制改革
3、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C)
C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4、邓小平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B)
A 改革开放 B 稳定 C 经济建设 D坚持党的领导
5、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 A 】
A.改革 B.政治和道义上的一致 C.阶级斗争 D.个人利益
6、在改革中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 D 】 D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方向问题至关重要,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在我国,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A)
A.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8.实行对外开放的前提是(B)
A、公平合理、互惠互利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9.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把(C)结合起来
C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 D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除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之外,还包括(C)C.生态文明建设 D.精神文明建设
2.在改革开放开始后一个很长时期内,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核心 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1992年我们党在
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C)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3..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B)A 计划经济 B 生产资料公有制
C人民当家做主 D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4.现阶段我国所有制结构是(A)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
B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并存 C多种所有制并存 D各种经济成分均衡发
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主要采取(B)A直接调控 B间接调控 C财政调控 D金融调控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主体是(A)A按劳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房屋及其它固定资产得到的租赁费用 D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属于(C)A.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 B.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C.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D.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 9.社会主义条件下所有制结构是否优越的标准是(C)A.是否符合公有化程度下不断提高的要求 B.是否促进社会进步 C.是否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D.是否实现共同富裕 10.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列选项中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 【 C 】
A.所有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B.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的所有收入
C.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收入 D.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张某应聘到一个乡镇企业担任厂长,按合同规定,除工资外,池每年还可以从企业利润中提取5%的报酬。今年他获得3万元提成,这3万元属于
A.按劳分配的收入 B.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 C.剥削收入 D.风险收入 .判断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看股份制企业【 B 】
A.所在社会的性质 B.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C.股东的成分 D.管理者的身分
14.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的是邓小平关于【 B 】
A.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C.“先富”与“共富”关系的理论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15 .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与按劳分配结合在一起的分配方式是【D 】
A.按资分配 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C.按贡献大小分配 D.按生产要素分配 16.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D 】
A.不断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 B.实行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坚持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D.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17.市场经济是【 A 】 A.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 B.自然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 C.社会分工充分发展的产物 D.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 18.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指 【 B 】
A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B 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C 追求速度向注重效益转变 D 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
19、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关键是要(A)
A能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和促进生产发展 B由国家和政府进行管理和经营
C所有权和经营权紧密结合,不再分离 D由国家和集体进行控股和决策
20、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分配体制要求在按劳分配为主体前提下,把按劳分配和(D)结合起来
A按资分配 B劳动力价值分配 C按风险分配 D按生产要素分配 21.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A)
A 控制力上 B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C 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D 掌握控股权
22.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最终目的 是为了(B)
A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B实现共同富裕 C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D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23.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B)
A资本的占有形式 B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C资本的运行方式 D资本的生产方式
24、生态文明是在党的第(D)上首次提出来的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25.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 态文明的核心是(A)
A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B.尊重自然 C.实现可持续发展 D.以自然为准则 26..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 【 D 】
A.以公有制为主体B.按劳分配 C.人民民主专政 D.生产力高度发达
27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实行这一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A. 私营经济 B. 混合所有制经济 C. 外商独资经济 D. 个体经济
29.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 A.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B.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C.立法公开.执法公开.司法公开 D.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民主化 30、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D)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1.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B)A 依法治国
B 人民当家作主 C 党的领导
D 多党合作
32.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此,要实现(A)
A.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B.民主立法、公正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C.民主立法、严格执法、透明司法、全民守法 D.科学立法、透明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3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B)A、民主法制建设 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C、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D、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A)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D.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的十八大提出了把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和(B)的A 清廉型 B 创新性 C 改革型
D 依法治国型
3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C)
A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B 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C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D 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3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其中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C)
A科学文化素质问题
B现代化建设智力支持问题 C精神支柱和动力问题
D研究开发和创新能力问题 38 .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要满足人们的【 B 】
A.小康生活需要 B.基本生活需要
C.富裕生活需要 D.现代化生活需要 39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 D 】
A 国务院 B.最高人民法院
C.最高人民检察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40、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D)A.民主集中制 B.所有人都享有民主 C.维护社会主义制度 D.人民当家作主
4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B)
A.国体 B.政体 C人民管理国家的具体形式 D政权组织形式
42、依法治国必须维护宪法和法律的(A)
A权威性
B特殊性
C全局性
D根本性
4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D)A弘扬爱国主义的精神
B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C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D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44、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 合国力的(B)
A重要内容 B重要标志 C重要基础
D重要支持
45、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是(B)
A 物质是内容,精神是形式
B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C相互独立,各司其职
D精神是内容,物质是形式 4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 C 】
A.保障国家安全和民族平等
B.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增强各民族的团结
C.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力
D.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47.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B 】 A.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
C.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D.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48.任何一个国家的民主和法制都是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A)的任务
A.法治中国 B.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C.依法治国 D.依法行政
4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A)
A 社会主义荣辱观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A)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坚强意志。A.实现祖国完全统一.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实现现代化.D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D)提出来的。
A香港问题.B澳门问题.C港澳问题.D台湾问题.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这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台湾人民同大陆人民同根、同宗、同源,继承的是相同的文化传统。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实质是(D)
A 历史遗留问题 B 殖民侵略问题 C 国际问题 D 中国的内政问题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周恩来将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D)A “和为贵、爱国一家” B “一国两制” C 《反分裂国家法》 D “一纲四目” 5.(D)实质上是中国内政问题。A外交问题.B国际关系问题.C中美关系问题.D台湾问题.6 .我们党在台湾问题的方针上经历了(A)
A.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决台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过程 B.从和平解放台 湾到武力解决台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过程 C.从和平解放台湾的过程 D.高度自治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过程.7.从1955年8月到1970年,中美大使级会谈历时15年,谈了136次,关于台湾问题的核心就是(A)。A.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B.提出“一纲四目” C.美国从台湾撤兵 D.遣返战俘
8.1958年8月,为粉碎美国“划峡而治”的阴谋,中国人民解放军以猛烈炮火轰击(A)
A.金门 B.台湾岛 C.夏威夷岛 D.厦门 9.1971年10月,(A)以压倒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驱逐了台湾当局的非法代表。
A.第26届联合国大会 B.第25届联合国大会 C.第27届联合国大会 D.第24届联合国大会 10.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概念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D)A.叶剑英 B.廖承志 C.邓颖超 D.邓小平
11.为”一国两制“的实施提供法律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A)A.设立特别行政区规定 B.鼓励台商投资规定 C.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规定 D.主张两岸实现”三通“规定
12.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籍华人学者时,进一步阐述了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构想,后来被称为(A)
A.“ 邓六B.“ 叶八条” C.“ 叶六条” D.“ 邓八条”
13.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A)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A.“ 一国两制” B.“ 和平统一” C.“ 港人治港” D.“ 澳人治澳” 1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A)A.一个中国 B.两制并存 C.高度自治 D.寄希望于台湾人民.15.”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将和平共处原则用来处理(D)A.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 B.国与国之间关系问题 C.国与国之间争端问题 D.历史遗留问题
16.(A),中英两国政府举行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到了祖国怀抱。A.1997年 B.1999年 C.1987 年 D.1990年
17.1999年12月,中葡两国政府举行(A)交接仪式。A.澳门政权 B.香港政权 C.台湾政权 D.国民政权
18.香港和澳门问题是(C)。
A.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B.统一问题
C.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D.恢复行使中国主权问题
19.1995年1月江泽民发表的重要讲话,精辟地阐述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是解决台湾问题的一剖纲领性文件。这篇讲话的题目是(B)A.《告台湾同胞书》
B.《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20.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共识,同意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即(A)
A.“九二共识” B.“两岸共识” C.“ 三通主张” D.“汪辜会谈”
21.为了进一步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国家猖獗活动,2005年3月14,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以下关于这部法律的理解正确的是(A)。
A. 首次以国家大法形式宣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政府对台大政方针的实施
D.它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的战争法律
22.(A)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A.1978 B.1979 C.1981 D.1986 2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这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台湾人民同大陆人民同根、同宗、同源,继承的是相同的文化传统。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实质是(D)
A 历史遗留问题 B 殖民侵略问题 C 国际问题 D 中国的内政问题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1.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的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并经过(C)为许多亚洲国家所接受。
A 日内瓦会议
B APEC会议 C 万隆会议
D 坎昆会议 2.我国的外交政策是:(C)
A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3.我国现时代实行的开放战略是(D)A 冷静观察、稳住阵脚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互利共赢 D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4.在和平与发展时期,世界范围的竞争主要是(D)
A.军事实力和科技实力的较量 B.先进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较量
C.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较量 D.经济实力和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5.中国主张建立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基础是(C)
A全球一体化原则
B和平与发展原则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共同参与合作原则
6、当前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
第十一章
1,我国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是(C)A爱国主义性质的 B政治联盟性质的 C社会主义性质的 D人民民主性质的
第十二章
1.党群关系,关乎党和国家的存亡大计。为了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中共中央布署并在全党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
A.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B.保持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
C.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D.保持对敌人的高度警惕
3、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战略目标
A 清廉型 B 创新性 C 改革型 D 依法治国型
二.多项选择题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包括(BCD)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2、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
C 实事求是 D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包括【 ABC 】
A 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B 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C 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D 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 ABCD 】 A 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的主题
B 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C 世界科技突飞猛进,各个国家都力求抢占科技这个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 D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5..1979年,针对当时存在的是否还要坚持毛泽东思想的问题,邓小平指出“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是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这种说法也是有错误的。”“这种说法”之所以错误,是因为(CD)
A.没有把毛泽东与党的其他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贡献区分开 B.没有把毛泽东思想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区分开 C.没有把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的思想区分开
D.没有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区分开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是(ABC)A.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B.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是领导人的独创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围绕(BCD)这三个基本问题展开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发展马克思主义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和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一基本制度的确立:(ABD)
A.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B.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完成D.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2.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的基本特点是(ABCD)
A.它有新的领导阶级即无产阶级 B.它有新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 C.它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D它有了新的前途,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而达到社会主义的目标 3、1948年以前,我党明确宣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包括(BC)A 民族资本主义 B.帝国主义 C.封建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经济纲领的主要内容是【 BCD 】
A 打土豪,分田地 B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C 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D 保护民族工商业
5、.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是(ABC)
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中国集体智慧的结晶
D.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6、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C.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7.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他们有三个基本方面。(ABC)
A 实事求是 B 群众路线 C 独立自主 D党的建设 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危害,其主要错误有(ACD)
A.排斥和打击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势力 B.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
C.集中力量攻打大城市D.主张“一切经过统一战线” 10 毛泽东总结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是
C 党的建设 D 群众路线
11、.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 ABCD 】
A 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杠子中取得的” B 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其条件 C 总结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 D 提出了先占农村,后取城市的战略 12.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是(ACD)
A、理论联系实际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批评与自我批评 D、密切联系群众 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ABCD)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4 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是(ABC)
A、分布集中,容易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 B、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
C、深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压迫 D、生活贫穷,没有生产资料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下面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说法正确的有(ABCD)
A.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B.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C.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 D.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主要有
C.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D.对私人资本主义的赎买政策应始终坚持采取“四马分肥”
3.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其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法(BCD)
A 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B 国家资本主义
C 四马分肥 D 用和平赎买方法进行改造
4、.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 【 ABCD 】 A.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逐步实现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逐步实现对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其经济成分有(ABCD)
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6.对农业、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BC)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7.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一些偏差,具体表现在(ABCD)
A.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扩大到整个社会经济生活 C.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D.要求过急,发展过快,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理论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方针,对于最大限度的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下列文章中最集中体现这个思想的是(CD)
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反对本本主义》
C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 《论十大关系》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中,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坚持(ABCD)A.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B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C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D 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1、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 ABD 】
A.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
2、改革开放以来,党高度重视发展问题,将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为此,我国先后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的观点,它们有(ABCD)
A 发展才是硬道理 B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 C 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D 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3、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ABD)
A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建设步子迈得越快越大越好 D人民幸福
4、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特点是(ACD)
A.低水平B.高水平C.不全面 D.发展不平衡
5、.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体现了【 ABCD 】 A 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B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C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D 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6.四项基本原则是指坚持(ABCD)
A、社会主义道路 B、人民民主专政
C、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7.实现中国梦的基本途径是(ABC)
A 坚持中国道路 B 弘扬中国精神 C 凝聚中国力量 D造福中国人民
8.在本世纪初,我国总体上已经实现了小康,但这种小康是(ABD)。
A.低水平的 B.不全面的
C.平均主义很严重的 D.发展很不平衡的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1、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并逐步把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主要取决于(ABCD)
A.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
B 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敏锐观察的结果
C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D.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但这种革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革命,而是(ABCD)A 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B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C 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解放生产力
D 在党的领导下对原有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AB)
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C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矛盾 D 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矛盾
4、.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ABC)
A.全方位 B.多层次
C.宽领域 D.只向发达国家开放
5、.下面关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叙述正确的选项是(ABD)A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B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C 改革开放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D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6、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也没有中国的明天,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而我国改革的性质与苏东国家不同,它是(ABCD)
A 解放生产力 B 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
C 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7、30多年来,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国内经济形势出现何种变化,中国始终不渝地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其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是指(ABCD)
A 立足国情积极稳妥推进对外开放 B 实现改革和开放良性互动 C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D坚持平等、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
8、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主要支点。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必须认识到(ABCD)
A 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推进
B.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具有坚实的基础
C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D.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ABCD)
A 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C 实行多种经营方式的要求D 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都做出过贡献
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由(CD)决定的
A.生产力多层次 B.所有制结构 C.生产力发展水平D 社会主义公有制
3、我国现阶段除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主要有(ABCD)A 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B以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C 按资本分配取得的利润收入 D 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4、.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非公有制经济
5、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ABC)
A.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 C.参政议政 D.制定法律
7、建设创新型国家(ABC)A科技是关键 B人才是核心
C教育是基础 D步子迈得越快越大越好
8、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强调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ABCD)
A 生产发展 B 生活宽裕
C乡风文明.D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
9.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据是
10、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主要包括
C 环境污染少 D 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11.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
C 肝胆相照 D 荣辱与共
12、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14、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包括的内容有(ABCD)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
C.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6、.党的十五大指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应包括【 ABD 】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股份制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8、在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 AD 】 A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C 公有制经济对其它经济成分实行监督和管理
B 公有制企业在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行业中都占有绝对优势 D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19、.社会主义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其原因是【 AB 】
A 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决定的 B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C 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D 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 20、.下面关于思想道德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有【 BD 】
A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B 是解决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C 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
D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22.十八大党中央强调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形成(ABCD)的工农关系、城乡关系。
A以工促农 B以城带乡 C工农互惠 D 城乡一体 23.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是(CD)
A.、共产党实行对各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 B.、执政党和在野党的关系
C.、各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为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含以下主要内容(ABCD)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5.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主要表现在(ABCD)
A、它们的领导力量相同 B、它们的性质相同 C、它们的作用、职能相同 D、它们的历史使命相同 26.当代政治文明的主要标志是: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1.之所以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因为(ABCD)A.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B.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C.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D.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2.1963年,周恩来把我们党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和思想,归纳为“一纲四目”。“四目”就是(ABCD)。A.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
B 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C.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政府拨付 D.互约不派特务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ABCDE)
A.一个中国 B.两制并存 C.高度自治 D.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E.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4.在解决两岸关系时,我国政府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ABCD)。A.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的 B.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
C.是针对国际上一股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势力 D.是针对台湾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图谋的 . 5.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是(ABCD)。
A.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贡献 B.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 里程碑 C.对解决台湾问题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D.使“一国两制”有科学构想变为现实
6.2013年6月,习近平就坚定不移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了几点意见,其内容是(ABCD)
A.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 B.坚持从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 C.坚持增进互信、两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 D.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
7.海峡两岸各自得到一定程度政府授权的事务性商谈的民间机构是(AB)。A.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B.海峡交流基金会
C.中国统一研究会 D.中国和平统一研究会
8、.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籍华人学者时,进一步阐述了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构想,后来被称为“邓六条”,其要点是(ABCD)A.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希望国共两党共同完成民族统一,大家都对中华民族做出贡献 B.坚持一个中国,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C.不赞成“完全自治”的提法,自治应要有一定的限度,条件是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利益
D.统一后,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
E.和平统一不是大陆把台湾吃掉,当然也不能是台湾把大陆吃掉
9、.台湾人民同大陆人民(ABC)
A.同根 B.同宗 C.同源 D.同脉 E.同心 10用“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中国,就是(ABD)
A 通过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为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B 通过谈判的方式来解决 C 放弃使用武力
D 力争用和平的手段来解决,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第十章
1、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利用和管辖钓鱼岛。1895年,清朝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日本签署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钓鱼岛等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一并被割让给日本。1941年+++++++12月,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宣布废除中日之间的一切条约。日本投降后,依据有关国际文件规定,钓鱼岛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应与台湾一并归还中国。这些国际文件是
2.毛泽东根据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先后提出的著名论断有(ABD)
A、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
B、各国的事情应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反对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称霸 C、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
D、支持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和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3.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必须(ACD)
A、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搞“单边主义” 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D、维护世界多样性 4.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三大外交方针。它们是(BCD)
A.“不结盟”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边倒”
第十一章
1、.建设和保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是(ABC)
A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B.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及新的社会阶层 C 各民族的团结 D 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西藏和平解放60年》白皮书指出,目前,西藏共有各类宗教活动场所1700余处,僧尼约4.6万人,藏传佛教特有的**转世的传承方式得到充分尊重,寺庙学经、辩经、受戒、灌顶、修行等传统宗教活动和寺庙学经考核晋升学位活动正常进行,每年到拉萨朝佛敬香的信教群众达百万人次以上。上述事实表明,我国的宗教政策得到了充分贯彻。我国宗教政策主要有(ABCD)
A.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B.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事业相适应 C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D.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3、宗教是对相当一部分群众有较大影响的社会现象,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也将长期存在。以下我国关于宗教方面的政策、理论及原则正确的有(ABCD)
A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B 政教分离和依法管理宗教
C独立自主自办,坚决抵制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D、宗教信仰自由
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已成为(ABC)的最广泛联盟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C 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 所有中国人
第十二章
1、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当前,党的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党面临的(ABCD)考验
A 执政考验 B 改革开放考验 C 市场经济考验 D外部环境考验
3.习近平同志强调坚决反对群众反映强烈的(ABCD)等“四风”。A.形式主义 B.官僚主义 C.享乐之风 D.奢靡之风 4.十八大提出了把党建设成为(BCD)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A.开拓性 B.学习型 C.服务性 D.创新型 3.党的先进性归根到底要看党在()中的作用
A推进理论创新 B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C处理国际关系 D推动历史前进
三、简答题(共6道题,每道题5分,共30分)
第一章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一、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就是马克思主义根置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量大力量成果之间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力量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量大力量成果,他们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力量体系的重要首先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力量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涵义是什么?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活力源泉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保证
第二章
1.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没收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2)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3)保护民族工商业者
第三章
1.简述我国“一化三改”的总路线。(即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化三改的总路线就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简述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五章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2..简答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简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三步走”战略的主要内容。4.简述十八大报告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要求。5.如何理解实现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既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要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的统一,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化和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中牢牢站住,站稳,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
第六章:
1.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科学会打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简述坚持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 第七章
1.试述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否则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① 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②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承受能力统一起来
③ 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2.简述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提出的依据及开放格局。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并逐步把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主要取决于四点:
一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
二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敏锐观察的结果
三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四是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我国现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八章
1.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依据
党的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 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具体体现。(三个统一、国体、政体、政党制度、民族制度、基层民主制度)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5.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主要有那些?
党的十八大又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建设生态文明型社会有哪些具体要求。7.如何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含义?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的改变而改变。
第十一章
9.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四、论述题(共2道题,共30分)
1、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量大力量成果成果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两次历史性飞跃提供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2、分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意义。(10分)
3、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10分)4.解读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及其实现途径。(10分)
5、如何看待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中国奇迹”和“中国难题”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P20)
A、毛泽东思想 B、新民主主义理论C、新三民主义D、邓小平理论
2、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B)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的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P72)
A、革命指导思想不同B、革命的领导积极不同C、革命的对象不同D、革命的前途不同
3、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C)民主集中制。
A、少数服从多数,多数照顾少数 B、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 C、民主集中制 D、党的代表大会制和各级党委领导制
4、我们将一切从实际出发,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P132)
A、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 B、人口多,劳动素质不高
C、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相对缺乏 D、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党的十六大把我国在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确立为(B)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P156
A、消灭贫困人口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消除贫富差别 D、实现共同富裕
6、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社会主义工业化。(P93)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P143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D、经济发展同人口众多、资金短缺、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灵魂是(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P256)
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B、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民主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
9、我国的国体是(B)人民民主专政。(P222)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共产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D、民主区域自治制度
10、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A)发展。(P124)
A、发展B、稳定C、改革开放D、依法治国
1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以下哪点统一起来?(B)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A、法制建设有机统一起来B、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B、C、政治体制改革有机统一起来D、社会稳定有机统一起来
12、中国在对资产阶级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四马分肥”(D)(P101
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
13、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的是(D)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A、十四大B、十五大C、十六大D、十七大
14、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关键环节上实现突破,要坚持的重点是(A)体制机制创新
A、体制机制创新B、改革宏观管理C、健全政策法规D、转变政府职能
15、我国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加快以(B)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A、扩大公共服务B、改善民生C、节约资源D、保护环境
16、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当初是为了解决(A)台湾问题
A、台湾问题B、澳门问题C、香港问题D、特区问题
17、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实现共产主义D、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18、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D)执政为民。
A、党的先进行B、党的领导C、执政兴国D、执政为民
19、中国的对外开放的格局飙升不正确的是(B)多角度
A、多层次B、多角度C、全方位D、宽领域
2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指(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共产主义社会
二、多选题
1、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的基本方面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ABC)(P19)
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D、艰苦奋斗
2、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概括的党的优良作风是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批评与自我批评(ABC)。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B、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C、批评与自我批评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ABC)。(P188)
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D、股份经济
4、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ABCD).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以下选项中,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观点有(ABCD)
A、民主是一个多义词,首先和主要是指国家制度
B、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C、民主就其本质而言是多元主义
D、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是民主和转专政的统一
6、按照我国宪法规定,特别行政区是中环人民共和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个论断表明(ABCD)
A、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
B、特别行政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
C、特别行政区政府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
D、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7、在下列选项中,正确的观点有(ABD)
A 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B 市场经济本身要求提倡集体主义
C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已不现实,取而代之的必然是“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
D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精神文明,应当引导人们形成把国家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个人正当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8、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设想,其主要观点有?(ABD)
A、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私营经济为补充
B、以国家与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体经营为补充
C、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自由生产为补充
D、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自由市场为补充
9、“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加紧制定和实施发展高科技的计划。”这一现象告诉我们(ABCD)
A、科技的发展都能够极大地促进紧急发展和社会进步
B、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C、但当代经济增长中,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发挥作用
D、我国也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10、邓小平提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归根到底看其是否有利于(BCD)
A、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B、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C、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实力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简答
1、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是什么?(P75)
答: 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为什么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无产阶级专政?(P223)
答: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性质相同。人民民主专政同无产阶级专政一样,都是以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第二,作用、职能相同。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第三,历史使命相同。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为未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依靠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巩固人民的政权,是正义的事情。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P253)
答: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繁荣是文化建设的永恒主题,管理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有力保障,两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4、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四、论述
1、怎么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P147)
答: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既紧紧抓住了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又体现了运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规律,全面推动历史进步,实现民富国强、民族复兴的要求。
第一: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第二: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第三: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第四: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立足点。
2、怎么理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P235)
答: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只有人民掌握政权,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才能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法律,建立起自己的法律制度。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并具有比较完备的法则。只有实行依法治国,才能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会稳定、安定团结是我们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前提。要保持社会稳定,就必须依靠法治来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同时,还要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表明,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法律对保持国家的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三篇:毛概复习题新 答案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2、科学发展有何基本要求?
3、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5、应如何对待毛泽东思想?
6、我国对农业是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7、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何区别与联系?
8、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有何重大意义?
9、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意义和经验教训?
10、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11、如何认识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12、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1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有何丰富和发展?
14、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5、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16、如何理解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17、我国经济新常态有哪些主要特点?
18、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1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形成有何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0、如何落实“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2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与市场的作用?
22、如何理解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关系?
23、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4、“一国两制”有何基本含义?
25、新时期,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
26、我国外交工作的有何总体布局?
27、十八大提出了党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答案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但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是它们的基本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2、科学发展有何基本要求?P119(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3、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
一、实事求是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毛泽东最早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马泽东思想在形成和发展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改革开放以后,党坚持实事求是,相继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二、实事求是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以及其他许多方面的理论也都体现了这个精髓。
三、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实事求是是哲学基础,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到的一切胜利,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背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就会遭受严重的挫折。
四、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这个精髓,构建和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依法治国、三个代表要求和与党的先进性相联系等理论和思想,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五、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精髓,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总之,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实事求是。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要战胜强大的反革命力量,就必须把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正确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把一切可以团结和利用的力量尽可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夺取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总是凭借着反革命暴力对革命人民实行残暴的镇压。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农民为主体的国度,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的大多数,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多数。加之长期处于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必然反映到党内来,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成为党内的主要矛盾。这种情况决定了要建设一个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三个法宝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5、应如何对待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可从两方面来认识。其一,历史地位与理论功能:毛泽东思想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开创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先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20世纪创造性继承与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和集中体现,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二,当代价值与实践效果: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先导,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当代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6、我国对农业是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P62
7、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何区别与联系?
联系:
(1)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阶段,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任务,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革命。
(2)同时,两者又是紧密衔接的两个阶段。中国革命将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而不经过资本主义阶段。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区别:
第一, 社会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两步走中第一步的胜利成果。尽管这一社会既区别于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 也不同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 而是一个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社会, 但是, 按其社会性质来说, 基本上依然还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 是为建立社会主义作准备的过渡阶段。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则不同, 它是属于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一个发展阶段。
第二, 社会主要矛盾不同。新民主主义社会是阶级社会, 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 即中国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情况则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阶级矛盾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尽管在一定范围内还会长期存在, 有时还可能相当尖锐, 但总的来说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了。
第三, 政权的阶级基础不同。在新民主主义社会, 政权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也就是说, 新民主主义政权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联盟。然而, 进人社会主义时期之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权的阶级基础与新民主主义时期相比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已经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了。
第四, 所有制结构的本质区别。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时, 公有制在工业经济中并不占有比重大于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主体地位,而国营经济在整个工业经济中不仅起到领导作用, 而且已经居于主体地位。十分明显,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公有制始终牢牢占据着主体地位。
综上所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尽管在许多方面与新民 主主义相似, 但二者在本质上却有着巨大的差异。历史的发展从来不是直线式前进的, 而是波浪式发展的螺旋式前进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某些方面与新民主主义的相似, 的确使人感到象是在重复新民主主义社会, 但实质上它决不是简单地重复, 而是在更高层次上、更高基础上的重复。因此, 我们绝对不能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混为一谈, 必须坚定地执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 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8、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有何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今天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都离不开选择并且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四,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为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对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第五,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9、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意义和经验教训?P86 第一,打破了对苏联模式的迷信,开始感到有必要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寻找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如何避免执政党犯严重错误,从局部、暂时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使之不致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和长期性的错误,要求领导者要有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三,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仍然存在着大量的社会矛盾。
10、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上阐述: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我国已经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已经被消灭,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已经得到初步的发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我们党和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奋斗所取得的胜利成果。毫无疑问,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并将沿着社会主义方向继续前进,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上来讲: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增强。人民生活普遍显著改善。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今天远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仍然存在三个显著特点一是人口多,素质低;二是资源少,消耗高;三是发展很不平衡。这既是不发达的标志,也是制约发展的因素。改变和解决这些问题,难度很大,短时间内是难以办到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江泽民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从而整个经济社会生活是否牢牢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公有制经济虽然处于领导地位,但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因此这个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由此决定的根本任务也不同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发展程度还比较低,但它毕竟属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起来了的新社会的范畴。而新民主主义社会则属于社会主义社会制度还没有建立、正在为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而过渡的历史阶段。
11、如何认识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中国梦的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虽然相对于中国梦来说,每一位国人自己的梦想可能显得过于渺小,但实现每一位国人虽小但珍贵的梦想却正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
12、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1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有何丰富和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状况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实践证明,一些即使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如果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也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而与生产力的发展相矛盾。而一些就其性质说不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如非公有制经济,只要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也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因此也应当允许其存在和发展。
第二,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他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解放生产力只是同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联系到一起的认识,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仍然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从而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他在明确肯定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强调了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确立根本任务的一致性。他指出,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途径是发展生产,为此,必须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
第四,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在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上,过去我们的失误除了相当长的时期内不适当地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外,在发展生产力的方法上也存在着偏差。他继承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不断完善加以解决的正确主张,并从历史经验教训出发,找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即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14、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对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业。改革开放的30多年,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的30多年,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和社会全面进步的30多年,是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和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3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和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15、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 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
16、如何理解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因此,改革开放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实现了目的和效果的高度统一,就在于我们既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开放,又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坚决排除各种错误思潮、错误倾向的干扰,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邓小平区分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认为基本制度如公有制、按劳分配、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是正确的、优越的,是我们的历史选择,不能改变。而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即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其中有不少是需要改革的。当具体制度和体制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束缚生产力发展时,如果不适时地进行改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甚至会丧失掉。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不能改变,具体制度必须创新。改革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多次指出,历史反复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他说:“世界上对我国的经济改革有两种评论。有些评论家认为改革会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另一些评论家则认为中国不会放弃社会主义。后一种看法比较有眼光。”
17、我国经济新常态有哪些主要特点?
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18、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⑴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⑵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⑶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⑷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1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形成有何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现实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思想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五大建设要协调推进,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胡锦涛同志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我们必须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重角度来看待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问题,通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从而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奠定基础。
理论意义:如同任何正确的理论都是对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概括一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理论意义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特别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实践进行科学总结的结果。它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 就是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 同时也是理论不断升华的过程。了解和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有利于我们理解这个理论是随着我国改革与建设实践的发展 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 每一次新的 概括、每一次理论升华,都不是后一个对前一个的简单否定 ,而是在完善中前进 , 在丰富中发展 , 今后仍以辩证的观点来贯彻这个理论 ,在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 , 不断用新的思维、新的观点来丰富这个理论。
20、如何落实“五位一体”的总布局?P177第二行
2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与市场的作用?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而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因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22、如何理解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关系?P159倒数第二自然段
23、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168
24、“一国两制”有何基本含义?P187 五点
25、新时期,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P192-P193 四点
26、我国外交工作的有何总体布局? 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
27、十八大提出了党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新要求包括总体要求和具体要求两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总要求是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此,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具体部署: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第四篇:2012毛概复习题答案1(精选)
毛概复习题答案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市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怎样理解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思想及毛泽东晚年错误思想?
(1)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2)毛泽东的思想是毛泽东的个人思想,包括他的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3)毛泽东的晚年错误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主要指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和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等“左”倾错误理论观点。这些错误理论观点严重违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明显的脱离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轨道,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1)毛泽东思想: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其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其形成的实践基础。(2)邓小平理论:时代主题的转换是其形成的时代背景。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其形成的实践基础。(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改变是其形成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其实践基础。
4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还内在的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5为什么说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他们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因而是无产阶级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工人阶级只有与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无产阶级为什么能够取得新民主主义的领导权?
①由于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性的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②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纪律性等一般无产阶级的基本优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一是中国无产阶级坚决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二是它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三是它的成员中的大部分出身于破产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使无产阶级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共同团结战斗。③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7 新民主主义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 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它同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由于它在经济上的和政治上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在革命的关键时刻表现出明显的动摇性。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重性,决定了它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而在另一时期,又有跟在官僚资产阶级后面反对革命的危险。8 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旧民主革命的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其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9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10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是?(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2)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只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获得广大的群众基础,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奠定基础。(3)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所以,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将工作重心放在农村,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4)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现实的可能性。11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三大法宝及其关系?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正确的理解和处理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的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①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②武装斗争是特点和优点之一。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③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三大法宝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持,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12 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哪些形式的经济,具有什么性质?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第五篇:毛概复习题答案
判断分析题
1、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的高度自治权是香港原来就有的。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3、新时期我军建设的总目标是江泽民提出的:“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4、私人企业主的个人所得属于按劳分配。
5、中央政府的各部门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相应部门有直接领导关系。
6、新时期我军建设要以现代化为中心。
简答题
1、试分析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2、简要回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3、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哪几层内容?
5、简要回答培育“四有”公民在当前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遵循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论述题
1、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你是怎样认识的?
2、如何认识党领导人民实现的三大历史性转变?
分析题 材料1 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平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3倍多,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21737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从长期没有达到10亿美元,提高到2007年的1.5万亿美元左右,成为世界上拥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3786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则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
——摘自胡锦涛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2: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的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摘自中国十七大报告
1、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下进行了哪些改革创新才带来了上述变化(8分)
2、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及其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8分)材料3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2007年2月2日就气候问题发出了警告: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最可能升高幅度”是1.8摄氏度至4摄氏
度,海平面升高幅度是18厘米至58厘米。美国著名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报
告认为,“如果温室气体排放仍得不到控制,其灾难性后果不亚于发生一场核战争。” 材料4
现在国际上担心中国很快就会成为世界头号污染物排放国:而且再过25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超过其他发达国家总各。„„中国的高速崛起,会用掉全球大半的能源,加重能源危机;由于巨大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污染源,中国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威胁。材料5
从1950年到2002年,中国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占世界同期累计排放量的9.33%(同期发达国家排放量占77%,而此前的200年间,发达国家更是占到95%);1950年到2002年的50多年间,中国人均排放量居世界第92位,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弹性系数看,1990年到2004年的15年间,单位GDP每增长1%,世界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增长0.6%,中国增长0.38%.(摘自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2007年12月14日,刚刚参加完印尼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来到中国,针对近年来中国为节能减排所付出的努力,佐利克说,中国已经形成强烈共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关注环境保护,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他认为,中国政府在降低能耗、提高车辆能将标准,以及发展全球碳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不仅对中国本身发展意义重大,也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做出贡献。
(摘自中国广播网有关报道)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气候变化的严峻事实对我们理解自然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何启示?(8分)
2、评析“中国气候威胁论”并指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战略选择。(8分)
判断分析题
1、答:错误。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指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基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由此可以看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不是原来就有的,而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授予的。
2、答:正确。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互为条件,互为目的,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一方面经济建设是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经济建设为文明建设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文化建设又对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它可以为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并保证它的正确发展方向,为经济建设的提供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方法论指导.3、答:错误。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是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目标。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是中 国共产党对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要求。是由江泽民于 1990 年 12 月 1 日在全军军事工作会议上提出的。
4、答:错误,私营企业主个人所得主要是按资本要素分配。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里。私营企业属于非公有制经济,不可能存在按劳分配。但是在私企中存在按劳动要素分配。
5、答:错误,中央政府各部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相应部门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大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机关,都不得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根据基本法自行管理的事务。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各级公务人员只对特别行政区政府负责,而行政长官对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的组织,同内地相应的组织也互不隶属,互不干涉。
6、答:正确。以现代化为中心,是由我军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我军现在同面临的强大对手比,整体建设水平相对落后,主要问题是在现代化上还差很大一截。具体地讲,是官兵科学文化素质较差,部队武器装备水平较低,干部指挥现代战争能力不够。因此,我军现代化水平与现代化战争需要不相适就是新时期我军建设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要求军队建设必须以现代化为中心。简答题
1、答:(1)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境内各民族逐步汇合成了中华民族。
(2)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于分离的民族关系。
(3)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只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昌盛。
(4)自1840年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反帝反封建、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命运。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斗争中,中国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互相离不开的政治认同。这就为建立一个统一的新中国,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
2、答:从国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为适应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明确提出来,是十分英明的决策。一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这两大能力的历史课题。
二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对建立和谐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三是执政党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问题,对建立和谐社会提出了一个更加严肃的问题。只有进一步加大党风廉政建设的力度,维护法制的权威,才能使社会公平和正义真正得以实现,这对建设和谐社会也至关重要。
3、答: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基本要素有:(1)国家平等原则(2)尊重主权和不干涉内政(3)尊重文明的多样性(4)互相合作,共同发展
4、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一切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又是各国人民自由平等交往的必要条件。互不侵犯和互不干涉内政是实现各国之间和平共处的根本保证。平等互利是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必然发展。在新世纪,我国将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友好交往、平等相待、互利合作,推动人类进步事业不断前进。
5、答:
(1)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
(2)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3)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6、答:(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人大和它的常委会集体行使国家权力,集体决定问题,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办事。(3)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向它报告工作,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这个前提下,明确划分国家的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论述题
1、“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深刻揭示了党内民主和党的集中统一对于党的生存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由党的性质所决定、被党的建设历史经验所证明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建党开始就将民主集中制作为根本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因而不仅其性质是工人阶级的民主政党,而且其政治架构、组织原则就是民主的,这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重要源泉。历史的经验教训充分证明,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线,什么时候党内民主得到较好发扬,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即使出现问题,也能及时得到纠正;什么时候党内民主受到削弱和破坏,党就会走弯路,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肩负起自己的重大使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必须适应时代要求和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充分发展党内民主,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全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为实现党的路线、纲领和目标而团结奋斗。
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是由民主集中制所规定、通过正确坚持这一根本制度来体现的。我们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只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才能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才能保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尤其是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显得更为重要。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这个大局,都要把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作为应尽的义务。
2、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人民实现的三大历史性转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这一概括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重要意义。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的屈辱和困惑,进行了艰苦的求索与抗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气势磅礴的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完成全国土地改革,扫除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挫败外国侵略扩张势力对我国的孤立、封锁、干涉和挑衅,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不失时机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逐步形成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有序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创造性地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总之,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的三大历史性转变,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事实雄辩地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分析题
1、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锐意推进的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管理制度。正是这些方面的改革创新才带来了上述变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探索和回答的基本问题包括: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1、自然环境是提供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资料的天然来源,我们的经济发展是依靠着自然资源展开的。但是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它的开发和利用是有一定的限度,我们在发展经济的时候过度开发的话就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失衡;地理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时,如森林的砍伐不仅使本区域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而且还对河流整个流域的径流造成影响,使河流的水文特征改变;水域的污染不仅直接危害了水生生物的生存安全,而且还能通过生物对有害物质的富集而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所以自然环境是我们社会发展的基础,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2、国际上有些人宣传“中国气候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既不客观也不公正,甚至是别有用心的。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西方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就开始了对环境的破坏,对资源的掠夺,在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全球性经济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应负主要责任。材料中也提到从1950年到2002年,中国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占世界同期累计排放量的9.33%。同期发达国家排放量占77%,而此前的200年间,发达国家更是占到95%。这充分说明西方国家才是对环境威胁最大的。
中国应坚持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尽管目前中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不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但中国政府任然要高度重视气候变化,还应继续采取一系列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措施。5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