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倡导救助文化建设 提升救助管理水平
倡导救助文化建设 提升救助管理水平
宜昌市救助管理站是国家民政部指定的全国91个省际接送救助管理站之一,承担着四川、重庆跨省救助任务和联系武汉及本市区域的救助管理工作。近年来,在各级民政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我站坚持以创建全国星级救助管理机构为目标,以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项目建设为契机,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并倡导救助机构文化建设,依托救助文化建设增强软实力,不断突出救助管理工作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职能,救助管理服务水平和能力得到了不断提升。2010年12月被湖北省民政厅表彰为“湖北省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2010年12月被国家民政部表彰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亚残会举办期间救助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2月,被国家民政部表彰为“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树立新理念,不断赋予救助文化建设新内涵。
在如今国家经济飞速发展、高新技术日益创新、社会文明和谐共享的时代,文化正从虚拟走向现实,并且以自身强大的魅力构成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语境,并且转换为生产力,日益彰显出它干预经济、覆盖经济、渗透经济、融入经济的本质。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救助管理机构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在“十一五”期间,硬件建设发生了天翻地覆地变化,但是同时也面临了更多的挑战和难题。救助对象从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不断扩大外延到城乡生活无着的困难群众,范围和人数都急剧增加。基本物质层面的救助已经不能满足困难群体的需求,他们需要诸如关怀关爱、心理辅导、技能培训等精神层面的救助;救助工作人员历经从收容遣送到救助管理的变迁,由于单位性质变迁,年龄老化、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日益突出,同时高强度强压力的工作让他们越来越没有职业的认同感和幸福感;救助工作常年接触社会的不幸的一面,负面因素多积极因素少,缺少一种阳光、快乐、和谐、朝气、感恩的文化;以上种种问题,是摆在救助管理机构的管理者面前迫切需要正面回答并解决问题。如何做到硬建设,软实力管理,成为救助管理者面临着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经过对救助工作发展的认真解读,我们发现并深刻理解到救助文化实际上是一种爱的文化。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提高人。基于地域环境、站史站情,我们提炼出了“忠诚、良知、爱”的宜昌救助精神,确立了“发挥宜昌地方特色优势,建设江南园林般宁静幽雅、寓美于景、文化深厚、格调高雅,融童趣、个性于一体的花园式救助站,让救助站成为流浪未成年人和流动困难群众的家园”的建设目标。“忠诚”即对党和人民忠诚,对救助事业忠诚,热爱救助事业,对求助对象真心诚意,尽心尽力;“良知”是做好救助工作的前提,是救助职业的必备条件,是救助工作必备的道德观念和职业操守,知耻、知愧、知恩;“爱”是做好救助工作的方法,爱心、善良、温暖,爱无痕,不言谢。这些构成了宜昌救助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成为了鼓舞全站干部职工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主动履职、服务大局的精神动力。
二、塑造新品牌,精心培植救助文化新亮点
2011年,宜昌救助站迎来了建站50余年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座总投资2600万元,占地32.5亩,建筑面积5758平方米,拥有救助床位260张(其中成人160张、妇女、儿童100张),规划科学、分区合理、设施齐全、育人氛围浓厚的现代化救助管理机构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新站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激发了全站干部职工工作的热情和对救助管理事业的热爱。我们利用新站建设的契机,在建筑屋的玄关位置、结合内外部环境建设最大限度的做到了有机结合。建筑、文化建设、大自然浑然一体。
(一)加强救助文化静态建设,发挥熏陶作用。
救助文化建设有静态和动态之分,而环境建设则是救助文化的静态展现,它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此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1、环境建设凸显主题
利用新站项目建设的好机会,我们提出了“古韵、典雅、书香;学园、花园、家园”的主题要求,整个新站建筑风格独特,追求的是一种东方式的古朴典雅,既有江南古韵,又有楚文化遗风。墙面色调淡雅素洁,给人凝重和谐之感,实现了我们追求“建筑古朴典雅,凝重东方和谐之美”的风格,创设出质朴温馨、稳健久远的救助文化环境氛围。为了强化这一主题,我们精心设计了“爱”、“忠诚”、“良知”三处三峡石景观,将夷陵古城文化精粹与宜昌救助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凸显救助机构大爱的情怀和追求。“长青画廊”采用厚重的高档石材,古典的攀爬架伴以四季常青的藤条植物、中华蚊母盆景、景观长椅、三峡石文化,置身其间使人如同在画中,无不流露出轻松、静谧的生活气息。还有以“人间有爱”、“和谐感恩”、“自立自强”为主题的特色墙壁文化,无不体现着“一草一木都含情,一山一石能说话”,处处皆景的育人魅力。
走在站内,你时刻都在享受着一道道精神大餐:“家是心灵停泊的港湾”、“只要心中有目标,黑夜里也不会迷失方向”、“常怀感恩之心,一生快乐无穷”、“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只要学会在逆境中生存,就能成为强者”、“酸涩过后,往往是甜蜜的”„„每一句言简意赅而又触及灵魂的话语,都充满了对受助人员深深的关爱和鼓励,都体现着厚重的宜昌救助精神,彰显着人文关怀,激励着受助人员身处逆境而自强不息。七十八幅宜昌名家的书画作品透着浓浓的文化气息,是宜昌文化的传播,更是救助工作人员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工作人员、受助对象每天在美的环境中享受着快乐,在快乐中自觉保护着环境,并动手创设更优美的站容站貌。
2、环境布置显“三化”
站内环境布置突出“三化”目标:绿化、美化和人文化。让走进站内的每一个人“感受浓郁文化气息,体味书香自然散发”。
按照“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原则,我们在站内环境布置上引入了大量名贵的树木、花草,设有“竹苑”、“桂花园”、“银杏林”,各种奇石点缀其间,走进站内,一派“喜有绿荫伴书香”的书卷气息扑面而来。
按照“精心选择、系列推进”的原则,我们从传统经典的《三字经》、《弟子规》和《论语》中精选教育内容,以四个“主题”(诵古训益身心、读故事承美德、品瑰宝抒豪情、赏美景爱祖国)进行序列展示,让站内人员时刻置身于优秀文化的熏陶之中,让华夏文化之精髓深深扎根于每一个人心中,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功能室各具特色。
如今我站拥有文体活动、图书、阅览、学习、技能培训、计算机教室等10个专业教室。在全站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每间功能室都有它的亮点。洁净的教室、整齐的摆设、醒目的标语、艺术化且各具特色的墙面布置、或植物装点绿意盎然;或折扇、纸伞悬挂,古朴典雅„„每一个角落都体现出独具匠心和高品位的文化气息;每一寸空间都充溢着浓烈的书香味儿,彰显了活泼、生动、绿色的特点;走进每一间功能室,都会让你感觉眼前一亮,怦然心动。
“芳香拂面吹人省,繁花夺目陶心明。”经过大胆实践和不断完善,休息室、功能室文化建设又成为了我站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体现融知识性、趣味性、激励性为一体的个性文化。
一幅图画,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一段文字,演奏着一首美妙的乐曲;一处建筑就是一面育人的旗帜。花园式的站内环境为工作人员和受助人员创设了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一个勤奋的学习环境,它时时处处抚慰着流浪未成年人和流浪困难群众受伤的心,塑造着他们美的心灵。
(二)激活救助文化动态活力,发挥引领作用。
在救助文化建设中,环境建设是“硬件”,精神文明建设则是“软实力”。唯有“软实力”的建设创新,才能激活动态活力,保持长久的引领作用,提升单位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我们着重在两方面下功夫:
1、队伍锻造炼内功——队伍建设是救助文化软件建设的重点。
干部职工是救助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其思想意识和工作理念直接决定着救助工作的质量。
我们的目标是:推进职工敬岗爱业的优良习惯养成,促使铸成个人的职业动力加油站,保障工作目标的细化落实。工作中,我站以创建星级全国救助管理机构示范单位为契机,围绕“创新机制、搭建平台、提升能力”的工作思路,通过岗位练兵、“向徐刚同志学习”、业务知识测试等形式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进一步增强凝聚力。截止2011年5月,先后安排了15名业务骨干(占全站50岁以下干部职工的95%)分批参加全省救助管理“351”培训班,并及时在全站进行学习体会汇报,收获共享,有效转变了观念,增强了服务意识、提升了服务水平,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让每一名职工都能品尝工作的快乐,帮助他们克服职业倦怠,追求着“把每天走进工作变成每天走进快乐”这样一种理想境界。
2.榜样引领强行为——制度建设是救助文化软件建设的中心。
救助制度建设作为救助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救助工作的宗旨、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是维系救助工作正常开展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救助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干部职工和受助人员的行为,才能保证站内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但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因此,还必须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也就是说,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言行的关键环节,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加强救助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名职工学有榜样引领、行有规矩约束,个个都能走上“远有目标可定,近有条件可循”的发展之路。通过开展“向徐刚同志学习”的活动,树立典型,并成功将典型徐刚推介到全市作为“我身边的青年榜样”让全市人民更加了解救助工作,更加了解徐刚。
3、活动凝聚人心——主题活动是提升救助文化内涵的载体。
做好常规救助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坚持通过开展主动救助,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救助文化内涵。
无论是六月护航高考学子、冬送温暖、夏送清凉、春运期间农民工救助等专项救助工作还是日常救助中,我站始终坚持服务对象、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三满意”,坚持热心、爱心、诚心、真心“四心服务”,主动履职,及时将党委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每一个需要救助的对象身边。全市“三城联创”文明指数工作督办会上,市政府领导高度评价了我站主动履职加大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突出作用和积极贡献;2010年全省政法书记会议期间,我站加强街头劝导和主动救助,仅在东山隧道口就三次实施夜间救助,有效保证了我市市容市貌和文明形象,受到原省委副书记杨松同志及与会领导的好评;2010年6月底,我市出现世纪高温,气象部门发布橙色预警报告,我站第一时间响应并认真落实市政府通知精神,启动应急救助预案,组织开展了“送清凉”活动。我站共出动救助车辆67次,人员352人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96人,发放防暑降温药品和物资262件套。炎炎烈日下,我站工作人员冒着酷暑高温,不停地穿梭在城区大小街道,搜寻和救助路边的流浪人员,用爱心和汗水,守护城市的文明。正如许多热心市民评价的那样:就在救助人员用手紧紧握着流浪汉的手,就在救助人员将满脸灰尘看不到童贞的流浪儿童抱进救助车的那一刹那,这座城市,因为我们,人与人之间没有了距离;这座城市,因为我们,让人心中感受到了友好和温情!
三、发挥新功能,不断促进救助服务水平新提升
现在宜昌救助文化无所不在,每个工作人员、每个只要是识字的求助者来到我站,都能强烈感觉到文化就在他的身边。关键就在于救助文化的培植、提炼,约束人、教育人、感染人、帮助人,激励更多的人去继续培植、提炼、执行,为单位创造更大的动力。由此螺旋式的不断前进,在单位内形成永不终结的文化——行动——结果之间的良性循环,使单位文化生生不息。
宜昌救助文化,做到了全员性文化。宜昌救助文化被职工普遍接受的本质,就在于它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符合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客观规律,很好地找到了文化和救助之间的关系,文化和单位发展的关系,文化和职工、文化和救助人员的切身利益的关系。事实上,每个人都在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如果他在培植、提炼、执行文化的过程中找到了乐趣,为个人提升了素质、为单位增加了品质,宜昌救助文化就显示出了他的阳光、快乐、和谐、朝气、感恩。
救助站通过文化建设,每个职工做到了真诚、真心、真干,每个职工成为了救助站这个坚强拳头上的一根指头,坚强有力、骨肉相连。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一个愿望。通过文化建设,救助站形成了统一的价值观,也就是达到了一个共同的愿景就是: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老同志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长辈,有爱心、充满智慧、心胸豁达、宽容大度,为年轻人做表率。年轻同志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顶梁柱,有激情、有上进心,对工作和生活充满热爱,对老同志尊重。大家在一起相互包容、相互尊重,关爱有加。谁有困难,大家主动伸出手来帮一把;谁做的不对、不到位时,善意的提醒一声、主动地补位一下。大家明白,没有救助站这个大家,也就没有每个职工的小家。为救助站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就像爱护每个职工的小家一样共同建设好救助站这个大家,每个职工都有把救助站当成自己的家一样的意识。珍惜在一起共事、生活的缘分,做到了点亮一盏心灯,照亮自己,温暖他人。
成绩只说明过去,未来还需努力。在救助文化建设中,我站只是迈出了一小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用不懈的努力全方位营造“忠诚、良知、爱”的宜昌救助文化建设理想境界。
第二篇:加强班组文化建设提升班组管理水平
加强班组文化建设提升班组管理水平班组建设是企业管理建设的基础。班组文化就是以班组为主体,在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指导下形成的基层文化,是一种精神上的认同,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在基层落地的具体体现。**县供电公司在争创“省达标班组”的过程中,结合当前班组管理实际情况,以加强班组文化建设为着力点,将将班组文化建设真正融入到班组的基础建设、安全建设、技能建设、创新建设、民主建设、思想建设、文明建设及班组长队伍建设中来开展,统一了员工思想认识,增强了内部凝聚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摸索出了一条以班组文化建设全面提升班组管理水平的路子。
1班组文化促进班组基础建设
班组基础建设在班组制度、人员职责、工作范围、工作目标、及物资工具配备、备品备件等方面都有相关的管理和工作标准可循。班组基础建设关键是如何做到班组内各成员协同工作、积极配合,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班组成员的凝聚力。加强班组文化建设要注重关心人、引导人、激发人、培养人,我们组建班组QQ群,上传一些生活中工作中需要的视频资料等,还组织班组成员进行网络够级比赛、网络台球比赛等,使班组成员在共同的生活、工作和娱乐中不断磨合、加深友谊形成默契、不断地潜移默化,形成比学赶超、争先恐后、锐意进取的文化气氛,从而促进班组基础建设。2班组文化辅助班组安全建设
班组安全建设两个永恒的主题是“遵章” 和“ 反违”。诸多安全措施安全管理皆是围绕“遵章” 和“ 反违”两个主题开展。班组安全管理重点是要养成遵章的习惯,我们可以叫做“习惯性遵章”,其次,要做到对班组成员更多人文的关怀。作为班长需要给予每位成员较大情绪波动、最差精神状态时期更多的照顾。记得检修工区高压班有一次,班组一名小年轻两口子闹离婚,有一天上班脸上多了几道彩虹,班长就问:“怎么?家里的葡萄架倒了?------今天你别出发了”。小青年连忙说:“猫抓的”。大家伙都笑了。这样既避免了成员在情绪不稳定时参加高压试验工作,又调动起了大家开心的工作情绪。
班组文化辅助班组安全建设,让“遵章”成为班组成员安全工作的习惯。
3班组文化提高班组技能
优秀的班组文化,必须要有好的表现形式才能更好的将精神层面的东西具体体现在实际工作中。班组成员可以结合各自岗位职责和实际工作,提炼出各自的理念和愿景,使班组人员的学习目的性明确,提高工作技能的热情不断增长,团队精神日渐显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在班组技能培训上,我们尝试建立开放式的学习系统。比如QQ群论坛技能贴置顶,电力论坛连接,师带徒等形式的技能培训工作,在技能培训中坚持把岗位需求、个人成长等因素结合起来,做到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在培训中采取以问题为师、以标杆为师、以实践为师等多种灵活的方式,取得
了很好的效果。
4班组文化激励班组创新建设
班组文化的建设可以激励班组成为高效创新、不断开拓的学习型或者创新型等班组。班组文化生活结合班组工作实际,要不断地激发班组成员锐意进取的精神,以最佳实践、QC活动、技术革新等活动激发员工学习兴趣,引导员工将学习与岗位创新、岗位成才相结。公司班组每年都开展质量管理QC活动,在班组建立QC小组,通过开展质量管理QC活动学技练功、技术攻关,能使班组成员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在班组着力营造创新、进取的文化环境。2010年公司高压试验班组选择开展的提高避雷器校验效率QC课题,在市公司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最近两年我们公司班组开展的质量管理QC活动成果共获得市公司一等奖1次,市公司二等奖4次,三等奖8次。5班组文化催化班组民主建设
班组文化建设良好的班组一定也是一个民主的班组。班组工作计划、施工方案措施、班前会班后会、班组质量管理QC活动等班组集体活动期间大家可以畅所欲言,献计献策,自由点评。我们还不定期开展班组民主会,个班组成员可以就近期工作、学习、思想、施工工艺、设备材料等各方面发表意或者提出建议供大家讨论。通过多种相识的班组民主活动,提升了班组成员参与班组管理的士气,有效解决了应付开会、工作推诿、安排贯彻不力、成员一盘散沙现象,提高了班组安全工作效率。
6班组文化默化班组思想建设
班组建设不仅要培养一个能战斗的班组一个业务技术过硬的班组而且还要是一个思想政治理论丰富的班组。我们在班组民主会和班组民主活动中注重个人修养和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
班组创建“职工小家”,活动时邀请职工家属和孩子一起参加,畅谈家庭工作的关系,小家和大家的关系,潜移默化中强化班组成员和睦家庭、爱岗敬业的优良品格。班组没有入党的成员积极向党组织递写入党申请书,党员同志组成党小组把班组民主会和党的民主会结合了起来,带领大家了解学习党章和党的历史,民主活动采用缅怀先烈或者照顾孤寡老人等形式,提高大家的思想素质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也提高了高压班组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7班组文化形成班组文明建设
一流的班组应该是用文化来管理人。班组管理要重在以人为本,增大管理的向心力、凝聚力,激发人的热情和潜能,为职工施展才华、实现价值搭建舞台。开展互助互济活动,营造班组团结和谐的氛围。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班组文体活动,培养班组成员“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的道德情操。
班组文化建设还体现在班组的行为文明、物资文明、精神文明方面。主要体现在文明施工,爱惜施工工具和设备,检修后零缺陷,节约施工材料,施工现场清理干净,检修后各项记录详实完整,施工工艺美观,流程标准等各方面。
8班组文化磨砺班组长培养
要做好班组文化建设,班组长作为最基层的管理者显得尤为重要。班组长的协调能力首先是一种人格的力量,更多的表现于内在魅力。班组长既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和技能,又要能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牺牲精神。
班组长的培养要注重班组长由技术管理向综合管理的延展,全面提升班组长的综合素质。班组长的培养要结合个人能力的培养和企业不断不断发展进步的需要。要培养班组长的执行力、沟通协调力、解决矛盾冲突的能力、激励管理能力,增强班组长的使命感,使之成为一名教导型班组长。
第三篇:加强班组文化建设提升班组管理水平
加强班组文化建设提升班组管理水平班组建设是企业管理建设的基础。班组文化就是以班组为主体,在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指导下形成的基层文化,是一种精神上的认同,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在基层落地的具体体现。班组管理工作应根据当前班组管理实际情况,以加强班组文化建设为着力点,将将班组文化建设真正融入到班组的基础建设、安全建设、技能建设、创新建设、民主建设、思想建设、文明建设及班组长队伍建设中来开展,统一了员工思想认识,增强了内部凝聚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摸索出了一条以班组文化建设全面提升班组管理水平的路子。
1班组文化促进班组基础建设
班组基础建设在班组制度、人员职责、工作范围、工作目标、及物资工具配备、备品备件等方面都有相关的管理和工作标准可循。班组基础建设关键是如何做到班组内各成员协同工作、积极配合,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班组成员的凝聚力。加强班组文化建设要注重关心人、引导人、激发人、培养人,组织班组成员进行乒乓球比赛等,使班组成员在共同的生活、工作和娱乐中不断磨合、加深友谊形成默契、不断地潜移默化,形成比学赶超、争先恐后、锐意进取的文化气氛,从而促进班组基础建设。
2班组文化辅助班组安全建设
班组安全建设两个永恒的主题是“遵章” 和“ 反违”。诸多安全措施安全管理皆是围绕“遵章” 和“ 反违”两个主题开展。班组
安全管理重点是要养成遵章的习惯,我们可以叫做“习惯性遵章”,其次,要做到对班组成员更多人文的关怀。作为班长需要给予每位成员较大情绪波动、最差精神状态时期更多的照顾。班组文化辅助班组安全建设,让“遵章”成为班组成员安全工作的习惯。
3班组文化提高班组技能
优秀的班组文化,必须要有好的表现形式才能更好的将精神层面的东西具体体现在实际工作中。班组成员可以结合各自岗位职责和实际工作,提炼出各自的理念和愿景,使班组人员的学习目的性明确,提高工作技能的热情不断增长,团队精神日渐显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在班组技能培训上,我们尝试建立开放式的学习系统。比如经常开展专项技术培训、建立班组技术宝典等形式的技能培训工作,在技能培训中坚持把岗位需求、个人成长等因素结合起来,做到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在培训中采取以问题为师、以标杆为师、以实践为师等多种灵活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班组文化激励班组创新建设
班组文化的建设可以激励班组成为高效创新、不断开拓的学习型或者创新型等班组。班组文化生活结合班组工作实际,要不断地激发班组成员锐意进取的精神,以最佳实践、技术革新等活动激发员工学习兴趣,引导员工将学习与岗位创新、岗位成才相结。通过开展质量管理活动学技练功、技术攻关,能使班组成员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在班组着力营造创新、进取的文化环境。
5班组文化催化班组民主建设
班组文化建设良好的班组一定也是一个民主的班组。班组工作计划、施工方案措施、班前会班后会、班组质量管理活动等班组集体活动期间大家可以畅所欲言,献计献策,自由点评。我们还不定期开展班组民主会,个班组成员可以就近期工作、学习、思想、施工工艺、设备材料等各方面发表意或者提出建议供大家讨论。通过多种相识的班组民主活动,提升了班组成员参与班组管理的士气,有效解决了应付开会、工作推诿、安排贯彻不力、成员一盘散沙现象,提高了班组安全工作效率。
6、班组文化形成班组文明建设
一流的班组应该是用文化来管理人。班组管理要重在以人为本,增大管理的向心力、凝聚力,激发人的热情和潜能,为职工施展才华、实现价值搭建舞台。开展互助互济活动,营造班组团结和谐的氛围。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班组文体活动,培养班组成员“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的道德情操。
班组文化建设还体现在班组的行为文明、物资文明、精神文明方面。主要体现在文明施工,爱惜施工工具和设备,检修后零缺陷,节约施工材料,施工现场清理干净,检修后各项记录详实完整,施工工艺美观,流程标准等各方面。
7班组文化磨砺班组长培养
要做好班组文化建设,班组长作为最基层的管理者显得尤为重要。班组长的协调能力首先是一种人格的力量,更多的表现于内在魅
力。班组长既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和技能,又要能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牺牲精神。
班组长的培养要注重班组长由技术管理向综合管理的延展,全面提升班组长的综合素质。班组长的培养要结合个人能力的培养和企业不断不断发展进步的需要。要培养班组长的执行力、沟通协调力、解决矛盾冲突的能力、激励管理能力,增强班组长的使命感,使之成为一名教导型班组长。
第四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摘要】建筑施工企业迫切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管理水平;品牌;质量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资源,它通过塑造具有共同理想信念、明确价值取向、高尚道德境界的企业员工群体,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核心竞争实力、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目标的目的。建筑施工企业尤其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从市场需要出发,提高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要从市场发展需要出发,注重从三个层面提高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一是从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企业经营领域、施工区域的日趋扩大,工程项目建设周期日趋缩短,使企业频繁地组建和撤消工程项目部,职工队伍高速流动、高度分散,企业管理跨度不断延伸、难度不断增加。尽快转变管理理念,融入文化管理,实施科学化、文明化、人性化管理,提高全员素质、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已成为市场发展对我们建筑企业的迫切要求。
二是从市场经济的发展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使企业的文化品位成为市场认同的重要标准。有的工程项目,因为安全、环保等问题,影响了企业形象,丢失了市场。项目管理滞后,究其原因,还是企业文化理念落后。建筑市场的竞争,是企业实力的竞争,更是企业文化力的竞争。
三是从国际竞争的新情况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加入WTO后,建筑施工企业面临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与国外一些先进企业相比,不仅表现在装备、技术、产品等硬件上的差距,更多的是表现在企业的经营理念、发展方向、员工的价值观念等软件方面,也就是企业文化上的差距。因此,必须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强化企业软件建设,从提升企业经营理念、培养员工质量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等方面下工夫,全面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推进工程项目品牌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的影响力
品牌形象是关键。品牌形象能够塑造和提升企业形象,是企业信誉的标志,影响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施工企业荣获“鲁班奖”、“詹天佑奖”、“中国质量奖”都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是信誉和形象的象征,是企业形象宣传中无形而巨大的资产。工程项目作为施工企业形象的“窗口”,是构筑行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载体。无论规模大小、工期长短,都要严格按照企业文化建设标准的具体要求,规范运作,真抓实干,坚持使用统一的企业标志、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歌曲,优化、美化室内室外及施工现场环境,向社会展示企业去的良好形象,打造具有特色的企业品牌。
三、推进质量文化建设,塑造诚信企业文化
诚信是企业的信誉之源、立商之本,而塑造企业诚信形象的关键就是向业主拿出高质量的精品工程。这就要求项目积极培育高品质的质量文化。“人无诚不立,业无诚不兴”,诚信是做人的基本素质,做企业更是如此。一个企业不讲信用其产品就没有市场,更不可能长久地兴旺和发达。有社会学家说,中国目前由于诚信的缺乏,导致了交易成本大幅度地提高。就以现在的投标为例,为了取得发包方的信任,从资格预审开始,施工单位提供的所有资料必须经过公证,并通过银行
向发包方办理投标保证金、履约保函,甚至有时还得有第三方做担保。在目前的建筑业市场,信誉是取得市场的基石,没有信誉就很难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要想取得信誉,必须打造诚信力文化。一是对顾客诚信。企业建一幢楼房,将来住这里的人就是企业的顾客;修一条公路,将来行走在这条公路上的人就是企业的顾客。必须对顾客讲诚信,对顾客负责,这就要求保质保量,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无论工期多么紧张,无论施工环境多么恶劣,质量意识放首位,责任重于泰山。二是对业主诚信。从经济角度上讲,业主就是企业的衣食父母,也是施工单位赖以存在的基础。无论在哪里施工,都要摆正位置,端正态度。每一个施工项目部同时也是经营开发部,要通过良好的沟通,密切的合作,取得业主的信任,为以后的工程中标打好基础。
三是对监理诚信。虽然监理是为业主负责的,但监理的工作业绩是通过施工单位来体现的,从这点上讲,监理和施工单位并不是矛盾的,只要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规范施工、开诚布公、坦诚相待,和监理达成一致,取得监理的信任,必将会极大地促进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反之,一旦失信于监理,必将处处被动,处处受限,甚至连正常的施工也无法顺利开展。
四是对分包商诚信。多年来企业建立的长期合作的外协队伍,与企业共同形成一个施工产业链,作为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均应视为企业身体上的一个器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对待外协队伍要同内部队伍一样,既要严加管理,更要关心保护,只有彼此之间互相讲诚信,才能实现共赢,保持长久的密切合作。
四、推进工程项目制度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为了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要不断强化科学管理理念,积极将企业文化融入项目全面管理,促进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工程项目制度文化是为了实现工程项目自身的目标对员工的行为给予一定限制的文化。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工作职责,把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体现到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以先进的文化理念推进管理创新,发挥企业文化的渗透作用,实现制度与文化的理念对接。要突出抓好安全文化、文明施工文化、环保文化、和谐文化、廉洁文化等一系列文化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推动项目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五、推动企业创新,增强企业活力
创新是企业文化的特征之一,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有活力。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路子。
一是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企业各种创新的前提,同时也是实现一个企业不断创新的保障。没有一个不断创新的企业制度,企业的创新活动就不能保持持久和长期有效。我国已加入WTO,竞争的步伐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外建筑企业开始觊觎国内的“蛋糕”,只有通过制度创新,形成有效的创新机制,将创新体现于企业制度当中,使施工企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相协调,才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实现经营。
二是市场创新。“蛋糕”理论告诉我们,惟有创新才能做大市场。细分市场是市场创新的理论基础,而要进行细分市场,就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市场定位,通过市场定位,确定施工企业在目标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细分市场从纵向上讲,就是对现有市场进一步巩固和深化,通过老客户为后续工程中标打下基础;从横向上讲,要根据地域、工程类别进一步加以挖掘,拓展市场。
三是技术创新。比较优势理论告诉我们:企业只有在技术创新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由此可见,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没有技术创新,就没有产品的更新,失去既得市场,企业就难以发展。因此,必须建立一套激励机制来促进技术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是管理手段创新。企业必须注重管理手段创新,积极引导各级管理人员树立靠文化、靠制度、靠创新管理企业的思想和变经营产品为经营企业、经营品牌、经营文化的新观念,破除靠命令、靠亲疏、靠经验管理的陈旧方式,充分尊重人的价值,注重发挥每一名职工的自主精神和主人翁责任感,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强烈的价值认同感和巨大凝聚力,从根本上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增
强职工的归属感,实现职工在企业统一目标下的自主经营和自我管理,进而形成企业创新的动力。
六、培育企业人本文化建设,营造企业和谐氛围
要树立人才价值高于一切的财富观。一个企业,如果能够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凝聚人的力量,激发人的创新创造能力,就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实现富强。培育企业人本文化建设,首先是要培育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制度不仅要考虑到人员的职业,还要考虑到人员的兴趣、爱好、脾气及有可能发展的方向。要让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培育思考性、自主性、合作性的新型员工。让员工自主独立思考对自己工作范围外的其它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其次是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情感是人的本性,人的思想和行动无不受情感的支配。因此,培育员工对企业、对管理者相互之间的情感,营造出一种民主、友好、和谐、团结、互助的家庭氛围,是建企业文化、设人性化企业文化的核心。施工企业的工作流动性比较强,员工经常要面对不同的工作环境,甚至要忍受和亲人长期分别的痛苦,如果企业能够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就会让每一个员工有一种身在家中的温暖,减少思念亲人的痛苦,从而全身心的投人到工作中去。再次是要注重目标激励作用。目标是企业与员工共同的追求和价值导向,一个科学而合理的目标能够极大地鼓舞员工的士气,激发员工的潜能,并能得到顺利实现。
总之,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事关企业改革发展的系统工程,以此增强企业的活力,更好的推动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第五篇:加强城管文化建设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定稿)
加强城管文化建设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区城管大队 李建黎
城管之本是法律,城管之魂是文化。区城管大队作为丰台区城市管理的重要力量,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积极实践“三个新丰台”建设目标,不断深化城管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为丰台区城市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抓学习,不断提升文化素养。要认真围绕学习型城管建设目标,强化学习教育,把工作纳入学习范畴,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工作能力,在工作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水平。通过抓学习推动全体城管执法人员理论素质的提高、促进业务素质增强、带动文化素质提升,并培育建立起城管文化的长效发展机制。
二、抓宣传,大力营造文化氛围。一是要以宣传为导向,畅通宣传渠道,优化宣传环境,为培育城管文化营造良好氛围。二是适时邀请新闻媒体全程参与城管执法的重大活动,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宣传作用,广泛宣传报道执法一线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使广大群众更多地从正面了解、理解和支持城管执法工作。
三、抓理念,不断激发文化力量。核心价值理念的形成是一个团队或单位在深层次精神文化建设上的重要体现。要弘扬“执法为民,纪律严明,自信自强,敬业奉献”的城管精神和倡导“爱民、尚法、文明、廉洁”的核心价值观,增强队员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广大城管执法队员为城管事业无私奉献的强大精神动力。
四、抓载体,不断丰富文化内涵。一要积极搭建有效的文体活动交流平台,开展演讲比赛、执法知识竞赛、城管论坛、文艺演出和体育竞赛等文体活动,使广大执法人员展示才华、彰显能力,增进归属感和幸福感。二要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优秀执法队员、优秀共产党员品牌等创建活动,形成学先进、争先进、赶先进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