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
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战略就是指在正确理解和把握企业现有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企业任务和总体战略,分析现有企业文化的差距,提出并建立企业文化的目标模式。
《文化与组织:心理软件的力量》一部影响了全球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著作。吉尔特·霍夫斯泰德以自己在20世纪60年代末对一家跨国公司在40多个国家的分公司的研究为基础,开创性地提出了分析国家文化的四个维度:个体主义一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阳刚气质一阴柔气质。其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初正式提出以来,成为全球学术界、企业界、教育界、政界引用和讨论最多的话题。后来,有学者针对亚洲文化发展出第五个维度:短期导向一长期导向,并得到吉尔特·霍夫斯泰德的认同。于是,这五个维度成为跨文化研究的圣经般的权威观点,并不断得到来自全球各国和各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的证据支持。到《文化与组织:心理软件的力量(第2版)》英文版第二版时(2005年)。历时30多年,已经有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几百项研究,重复、扩展或验证了《文化与组织:心理软件的力量(第2版)》的核心观点和五维度的国家文化模型。详细介绍了国家文化差异的五维度模型,以大量的数据和事实,分析了全球范围内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五个维度上的差异,并运用五维度模型剖析了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法律制度等的文化根源。内容使人耳目一新,观点令人拍案叫绝。
《文化与组织:心理软件的力量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领导重视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先决条件[1]。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企业形象等都需要靠领导去提炼和设计,也需要领导的规范行为带领和影响员工贯彻执行。因此,抓好企业的文化建设,首先要解决好领导的认识问题。随着企业文化建设理论研究的深入,那种把文化教育、文娱活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片面认识已不多见了,但是对企业文化建设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对此工作的重视程度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当前,经济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向现代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严峻的挑战,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促进企业管理的驱动器,正是现代企业管理先行者潜心研究的宝贵结晶。
《企业文化怎么落地》任何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满足四个标准:基于个性、基于战略、基于最根本的商业准则、基于人性。(1)个性是企业文化的生命;(2)体现企业战略是企业文化的基础;(3)遵守基本的商业准则是企业文化的原则;(4)尊重人性是企业文化的根本。上述四个共性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
《常发集团的文化建设》私营企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健康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
潮流,私企必须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内聚人心、外树形象,是企业的灵魂和经营法宝。如果说我国
私企早期创业靠的是勤劳、勇气和机遇,那么后期的发展壮大则必须依靠企业的群体斗志和凝聚力,也就得
依靠企业文化的建设。尽管我国私企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其发展的新难题。基于此
本文就私营企业可持续发展难题提出了私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同时文章深入分析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需求及发展思路。
《构建高绩效企业团队文化的策略分析》造就高绩效的企业经营团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最基本方法。要构建一支优秀高绩效的企业团队,总体上要在六个方面着手: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远景是企业团队实现高绩效的首要条件;优秀的团队领导是高绩效企业团队实现目标的关键;科学合理配置组织机构、技能互补的员工队伍是高绩效企业团队的保障;良好的沟通、相互的信任和协同合作是高效企业团队的重要基础;正确的激励机制和业绩评估是高绩效企业团队的动力导向;健康的企业文化是高绩效企业团队持续发展的源泉。
《创建“以人文本”的企业文化,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首先介绍和分析了欧美历史上“把人当工具”和“以人为本”的两种企业文化,指出,在全球竞争时代,建立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至关重要性。接着,作者以广东企业对待外来员工的恶劣态度,揭示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繁荣背后蕴含的企业文化危机以及与之相连的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危机。作者指出,创建“以人文本”的企业文化,既是化解珠三角企业当下危机的法宝,也是在全球竞争时代增强珠三角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法宝,同时也是珠三角企业对广东省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应该作出的贡献。
《企业文化及企业管理中的价值问题》本文首先运用霍金森的管理价值哲学的观点,论述了管理与价值之间的关系以及价值哲学在管理科学中的重要地位。接着又分析和论证了企业管理中的三大类价值问题,即利益问题、公正问题和自由问题。最后又分供需关系、利益关系和利益、公正与自由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三个层次,着重论述了关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企业管理中价值关系的几个问题。
《论传统文化与我国家族企业文化的重构》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家族企业的文化根基,对家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其固有的缺陷,因而对家族企业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因此,家族企业的文化重构必须注意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摒弃其弊端,实现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扬弃,演变和创造出适应现代发展要求的企业文化,提高家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家族企业的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能够提供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这是企业竞争力的来源。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由于其产品或服务上的特异性或成本优势而形成的占有市场、获得长期利润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其他企业容易模仿的,企业要想获得长期的发展,必须建设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文化所内涵的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核心价值观是无法进行复制和模仿的,由特定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其他企业更是难以追随与仿效。本文从文化角度论述企业文化的不同层面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上的作用。
《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强中小型企业文化》我国加入WTO后,企业在面临着国际国内市场激烈竞争的双重压力的情况下,必须从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个性出发,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机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本文在对常平镇中小型企业的企业文化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做强中小型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建议,即企业应当致力于提高企业文化的认识、进行分层次分阶段分重点的培植、政府要服务于中小型企业的文化建设、提炼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等。
《人本主义管理性企业文化理念的“人”的思考》以人为本的管理性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次革命。对于以人本主义的管理性企业文化理念,究竟是以什么样的“人”和人的什么方面为本,适合企业和企业文化发展的要求呢?这是企业选择管理模式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更是管理性企业文化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每个企业人的身上都具备个体性、团体性和民族性,故我们在建立以人本主义的管理性企业文化理念时,原则上应从“人”的个体性、团体性和民族性三个方面为本。
《重塑企业信誉文化——对民企发展的反思》近年来,国内学界和企业界对民营企业发展,特别是民企的短命现象进行了很多的反思,但大都局限在决策、人才、资金等因素上,而未能深入地对企业的信誉文化及其与企业生存成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思。企业在市场交易中和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上,缺乏基于信誉的信任,缺少对信誉资本积累的重视是相当多民企不能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本文指出,信誉缺失是民营企业发展瓶颈,并探讨了信誉的要素、价值和发挥作用的机制。在此基础上,我们着重揭示了信誉发挥作用存在着社会规范、信息机制和企业价值观的约束。最后,我们认为在现有的约束条件下,重塑企业信誉文化的方向在于建立健全信誉机制,塑造企业耐心的价值观以及推动社会规范的完善。
《国外优秀企业文化对华人企业发展的启示》不但本土的华人企业开始寻求文化的引导与渗透,海外的华人企业也在寻找更适合的管理方式,由于海外华人企业大多为家族式企业,因而在文化塑造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谦虚、谨慎、勤劳”等在海外华人中仍有继承与发展,也为企业的“人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海外华人企业也会受到更大的挑战,与当地的文化冲突,与雇员的文化冲突,使得海外华人企业文化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伦理的重要范畴,培育责任意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就要处理好国家、社会、企业的关系。企业内聚力需要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支撑,有责任感的企业形象势必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重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树立,不仅有利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且也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
《企业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融合与互动》人类的任何经济活动必定要在一定的区域空间进行,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实体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必定与一定区域的地域文化共生互动。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域在长期社会活动实践中形成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风貌、行为规范、语言运用和管理方法等非物质因素的总和。企业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共生融合表现在:地域文化给予企业文化的特征与功能以内涵影响,企业文化给予地域文化的增殖与传播以发展效应。企业文化与地域文化的互动应追求循环、良性、持续、效益,在环境、人才、制度、心理等方面一体互动,和谐双赢,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于非公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企业主是非公企业的“领袖人物”,是具有卓越管理才能的企业“精英”,他们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人物,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人物。因此,非公企业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企业主的文化,企业的价值观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企业主的价值观。非公企业要建设企业文化?业主必须起主导作用。当前不少企业文化建设走在前面并取得初步成效的非公企业,大都是业主重视并带头,形成一套机制,带出了一套人马。鉴于企业管理决策者在企业中的地位,以及企业文化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企业家文化,所以业主思想重视是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
《虚功实做,确立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要真正落到实处,产生实效,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找准载体,将虚的东西变成实的东西,从而克服“两张皮”的现象,使企业文化建设真正为经济工作,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服务。为此,当前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一是要大力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不断开发员工的智慧与创造力,提高企业的创新力;二是要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促进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三是要不断发展推进文化理念的更新,增强企业的原动力;四是要倡导和培育诚信文化,提升企业的形象力。这些既是企业提高管理绩效、经营水平、队伍素质和品牌形象实在而重要的手段,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
《合作与创新――新时代企业文化构建的新途径》中国经济改革已经走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上:经济的充分发展与相应文化的滞后,使得经济在发展的同时,社会正在承受巨大的文化缺失与道德失落,而这种缺失与失落又反过来极大地阻碍了企业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态势下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中国的许多企业正处于这种阵痛之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发展的新路是时代的呼声,也是企业发展的呼声。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战略制定的重要条件。企业文化即企业哲学,它是企业解决企业如何在外部生存、在内部共同生活的一套哲学。它明确了企业存在的价值、企业发展的目标、企业如何生存等问题。它是企业内所有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具有鲜明的企业特色。建立在这一企业成员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企业战略,是企业集体意志的表达,更具企业自身特点、与众不同。也正是由于企业战略是建立在这种共同价值观基础之上的,所以其也能够最大化发挥企业成员的集体合力,从而更易于成功的实现。
第二篇: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论文
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探析
论文
姓名:李春艳
班级:14级会计13班
学号:201492510628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为了适应经济一体化的当代局势,企业走向国际化已经不足为奇,企业想要更好的走出国门,走向全球,国际化经营战略对每个企业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企业应根据国际环境制定符合时代发展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目标,根据国际环境制定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有利于促进企业适应国际化的发展,从而能使企业在全球化的经济发展中谋求长远发展。本文从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概述,战略类型,战略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探析。
关键词:
国际化经营,战略,探析 绪论:
随着人们思想的开放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经济往来越来越密切,经济市场已经没有了国家界限的限制,大部分企业不断的走向世界这个大的发展空间,加大了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同时也使企业面临更大的经济竞争,针对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规模化,市场竞争激烈化等经济发展的特点,企业要想在如此大的竞争中寻求好的生存发展空间,企业就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目标制定符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二、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概述
(一)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概念
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随着时代的发展追逐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由发展国内企业成为发展成跨国企业的过程。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向纵深发展的时代,每个企业都作为全球经济产业链条中的一条,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都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当企业的经济活动不断走向全球化时,企业国际化的进展就已经悄然展开。
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是指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为了寻求更广阔的市场、寻找更优秀的资源、追逐更丰厚的利润,而突破一个国家之间的界限,在世界其它的国家或地区从事经济发展相关的活动。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是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发展规划,是跨国公司为了公司在国际环境中长期经营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而确定的一个较长时间的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规划和目标,并根据全球经济发展变化的环境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将对企业国际化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对企业国际化的未来发展态势也存在着决定性作用。
(二)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特征
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是企业国际经营活动的指导方针,他与一般企业战略相比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1、它以国际化经营目标为原则规划全球性的经营活动,2、运用全球化的目光规范相应企业的行为;
3、它在全球化经营的前提下进行全球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原因和意义
1、原因
企业的跨国经营是一个不断渐进的过程,首先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需求,尤其对一些本国稀缺资源的需求,跨国公司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各国资金和技术的往来,带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创新。其次是为了扩大公司的市场,因为市场的扩大可以相应的扩大企业的经济发展规模,本国内狭小的范围限制了企业的发展需求所以企业需要走出本国市场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有国家相应政策的支持,这为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了相应的便利条件.2、意义
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是我们适应目前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客观需求,对各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的自身的进步创新有重大意义。
(1)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转移。企业将其核心竞争力运用到海外市场,可以促进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利润,提高更高的经济竞争力。
(2)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可以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劳动力和相应资源廉价的地方生产,在全球范围内选择合理的经营模式,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收入,获得更高的经营利润。
(3)提高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企业走向国际化经营就要面临激烈的竞争,为了适者生存,企业就会在不断的经营活动中提高自身的技术,不断创新发展。
(4)促进企业间的经济交流合作。企业走出本国可以和国外的企业进行合作,在合作中共同发展进步互相学习从而实现共赢。
三、国际化经营战略的类型 按照战略实施的重点,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国际化战略、多国本土化战略、全球战略与跨国战略。
1、国际化战略
国际化战略是指企业将其具有价值的商品与技术能力转移到国外市场,从而创造国际价值的战略。大部分企业采用国际化战略时,是把在自己国家所开发出的具有差别化的产品转移到国外市场来实现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大多把产品开发的职能留在本国,而在生产成本低的国家建立制造和营销机构。这些企业中,大多数企业都是企业的总部把握着控制产品与市场战略的决策权。
如果企业在国外市场上拥有核心竞争优势,而且在该市场上很好的降低企业的成本,企业采取国际化战略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如果当地市场要求能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提供适应当地的产品与服务,企业就不应采取这种战略了。
2、多国本土化战略
为了满足所在国的市场要求,企业可以采用多国本土化战略。这种战略与国际化战略存在不同之处,他需要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需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提供能满足当地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相同点是,这种战略也是将自己国家所开发出来的产品和技能转到国外市场,而且在重要的市场上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因此,这种战略的成本结构相对较高,无法获得区位效益。在当地市场强烈要求根据当地需求提供产品和服务并降低成本时,企业应采取多国本土化战略。但是,由于这种战略成本比较高,在成本压力大的行业中不太适用。同时,实行多国本土化,会使他的子公司过于独立,企业会降低对于公司的控制。
3、全球化战略
全球化战略是向全球市场推广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并在较有利的东道国集中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从而获得经验曲线和规模经济效益,获得丰厚的利润。有些企业采用这种战略主要是为了实现低成本领先。在成本压力大而当地市场特殊要求较少的情况下,企业采用全球化战略是有利的。但是,在要求提供适应当地特点的产品的市场上,就不应采纳这种战略。
4、跨国战略
跨国战略是在全球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形成以经验为基础的成本效益和区位效益,转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注意当地市场的需要。为了避免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是双向的,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可以相互提供产品与技术。
企业采用这种战略有利于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从而达到全球共同学习的效果。这种战略被认为是当前跨国公司的最优选择。但是这种战略执行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被认为是一种非现实的战略。
四、国际化经营战略选择
(一)国际市场进入方式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每种都有利弊
1、出口,这种方式是企业全球化经营相对比较简单,也是比较普遍存在的。他主要包括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两种方式。间接出口是指企业通过本国的中间商来从事产品的出口。此种方式下,企业可以利用中间商现有的销售渠道来完成相应业务处理。同时,企业在进退国际市场和改变国际营销渠道时相对较灵活,而且还不用承担市场风险,刚刚开始出口的小企业比较适合运用这种出口方式。直接出口是指企业拥有自己的外贸部门。直接出口使企业减少对中间商德依赖,培养自己的商务人才,积累国际市场营销的经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但同时相对也要承担更多的风险。
2、对外股权投资,这 种方式与上一种方式比,他的控制程度更强而且他的参与度也高,他主要包括对外证券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证券投资是指个人或机构去的国外证券,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将资源以自己控制企业的形式转移到目标国家,以便在目标国家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
3、非股权形式。现在国际化经营以不在仅仅涉及直接对外投资和贸易两方面了。非股权形式在不断的发展。主要在发展中国家。他主要包括合约制造,服务外包,特许经营,许可经营等。企业通过这些关系协调其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活动,而并不拥有股份。
(二)国际化经营战略的选择
在这种国际经济全球化情况下,我们企业应如何进行战略选择呢?
1、做好国外目标市场的选择工作。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企业的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市场的需求,在技术的适用性上很强。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看,在企业实力不断积累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将目光转向更多国家,去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
2、要坚持进行制度创新,激发企业竞争积极性。企业制度创新是企业整个创新活动体系的基础。它不断调整和优化企业之间的关系。竞争力不是一方面就可以的,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合作,好的制度能给企业造成动力和压力,为企业培育竞争力创造基础条件和成长环境。基于这一点,就当前市场竞争激烈而言,就是要进行制度创新,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变革体制来提高竞争力的内动力。
3、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市场进入方式。对一些企业而言,缺乏对于海外市场竞争情况的了解,资金和人力资源的匮乏是阻碍其海外扩张的主要原因。因此,企业在海外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上,可以采用渐进性的策略,从低风险、低控制的进入方式,逐渐向高风险、高控制的进入方式过度。对于众多中小企业而言,最普遍的贸易方式仍然是进入海外市场的首选。这不仅有利于控制出口渠道和出口产品的价格,同时还有利于及时掌握海外市场信息,积累国际营销 经验。
五、结论
国际化经营已经是当今国际社会企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化经营是不断渐进的,在这种新的环境下,企业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应自己发展需要的经营战略,从而在国际经营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周建华.企业风险管理――基于战略视角的研究[J].新财经(理论版),2010,(10):113-113.2、李琳:“试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 《企业研究》2000年8月13-14页
3、柳卸林 胡志坚:“跨国公司的创新全球化战略与中国企业的对策” 《中国软科学》2001年3月18-22页;
4、罗杨娓,付向锟,朱伏平等.企业风险管理探讨[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5,(2):28-30.
第三篇: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商业计划书
商 项目名称: 项目单位: 提交日期:
业 计 划 书
(编制模板)
****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20xx年x月制
《商业计划书》编制模板
****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保 密 承 诺
本商业计划书内容涉及本公司商业秘密,仅对有投资意向的投资者公开。本公司要求投资公司项目经理收到本商业计划书时做出以下承诺:
妥善保管本商业计划书,未经本公司同意,不得向第三方公开本商业计划书涉及的本公司的商业秘密。
项目经理签字:
接 收 日 期: 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第 1 页
《商业计划书》编制模板
****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目
录
目录..............................................................2 摘要..............................................................3
一、基本情况......................................................4
二、管理层........................................................4
三、产品与服务....................................................5
四、研究与开发....................................................6
五、行业及市场....................................................6
六、营销策略......................................................7
七、产品制造......................................................7
八、管理..........................................................8
九、融资计划......................................................8
十、财务说明......................................................9
十一、风险及对策..................................................9
第 2 页
《商业计划书》编制模板
****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摘 要
1.公司基本情况(公司名称、成立时间、注册资本,股权结构,主营业务,过去三年的销售收入、毛利润、纯利润,公司地点、电话、传真、联系人。)2.主要管理者情况(姓名、性别、年龄、学历、毕业院校,主要经历和经营业绩。)
3.产品与服务(产品/服务介绍,产品技术水平、新颖性、先进性和独特性,产品的竞争优势。)
4.研究与开发(已有的技术成果及技术水平,研发队伍技术水平、竞争力及对外合作情况,已经投入的研发经费及今后投入计划,对研发人员的激励机制。)
5.行业及市场(行业历史与前景,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行业竞争对手及本公司竞争优势,未来3年市场销售预测。)
6.营销策略(在价格、促销、建立销售网络等各方面拟采取的措施。)7.产品制造(生产方式,生产工艺,质量控制)
8.管理(机构设置,劳动合同,知识产权管理,人事计划。)
9.融资计划(资金需求量、使用计划,拟出让股份,投资者权利,可接受的退出方式。)10.财务预测(未来3年的销售收入、利润、资产回报率等。)
说明:请在三页纸内完成本摘要。
第 3 页
《商业计划书》编制模板
****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1、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名称: 成立时间: 注册资本:
实收资本:(说明其中现金到位数和无形资产)注册地点: 公司性质:
公司沿革:(说明自公司成立以来主营业务、股权、注册资本等公司基本情形的变动,并说明这些变动的原因)。
主要股东:(列表说明目前股东的名称、出资、单位和联系电话)。组织机构:(用图来表示)
主要业务:公司曾经经营过的业务和目前经营的业务及主营业务
员工人数及文化结构:(员工人数和文化程度及所占相关比例,请列表说明。)财务历史数据:(列表说明本及前2年的销售收入、毛利润、纯利润、总资产、总负债、净资产等)
对外投资:(独资、控股、参股的公司情况并以图形方式表示。)
未来3年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行业地位、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产品品牌以及上市计划等)
2、管理层
2.1 公司董事会:(董事成员,姓名,职务,工作单位和联系电话,请用表格列出。)2.2 高管层简介:
董事长:(姓名,性别,年龄,学历,专业,职称,毕业院校,联系电话,主要
第 4 页
《商业计划书》编制模板
****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经历和业绩,主要说明在本行业内的管理经验和成功案例。)
总经理:(姓名,性别,年龄,学历,专业,职称,毕业院校,联系电话,主要经历和业绩,主要说明在本行业内的技术、营销、管理经验和成功案例。)技术负责人:(姓名,性别,年龄,学历,专业,职称,毕业院校,联系电话,主要经历和业绩,主要说明在本行业内的技术水平、技术管理经验和成功案例。)营销负责人:(姓名,性别,年龄,学历,专业,毕业院校,联系电话,主要经历和业绩,主要说明在本行业内的营销管理经验和成功案例。)
财务负责人:(姓名,性别,年龄,学历,专业,毕业院校,联系电话,主要经历和业绩,主要说明在财务、金融、筹资等方面的背景、经验和业绩。)其他重要责任人员:(姓名,性别,年龄,学历,专业,毕业院校,户口所在地,联系电话,主要经历和业绩,根据公司的需要,主要说明在特定方面的专长。)
3、产品与服务
3.1 产品/服务描述(请说明所投资的产品/服务的背景、目前所处发展阶段、与同类产品/服务的比较,本公司产品/服务的新颖性、先进性和独特性,是否拥有的专门技术、版权、配方、品牌、销售网络、许可证、专营权、特许权经营等,公司拥有的或正在申请的知识产权(专利、商标、版权等),并说明公司是否已签署有关专利权及其它知识产权转让或授权许可的协议等。)3.2 目标市场:(请对产品/服务所面向的主要用户种类要进行详细说明。)3.3 产品更新换代周期:更新换代周期的确定要有资料来源。
3.4 产品标准:(请说明本产品是否有标准,若有请详细列明产品执行的标准,是否参与制订产品或技术的行业标准和质量检测标准。)
3.5 产品/服务的竞争优势:(重点说明再性能、价格、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的优势)
第 5 页
《商业计划书》编制模板
****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4、研究与开发
4.1 公司的研发成果及客观评价:(产品技术鉴定情况、是否获国际、国内各级行业权威部门和机构授予的荣誉)
4.2 主要技术竞争对手:(国内外情况,公司在技术与产品开发方面的国内外竞争对手,公司为提高竞争力所采取的措施。)
4.3 研发计划:(请说明为保证产品性能、产品升级换代和保持技术先进水平,公司的研发重点、正在或未来3 ~ 5年拟研发的新产品)
4.4 研发投入:(截止到现在公司在技术开发方面的资金总投入,计划再投入的多少开发资金,列表说明每年购置开发设备、员工费用以及与开发有关的其它费用)
4.5 技术资源和合作:(公司现有技术资源以及技术储备情况,是否寻求技术开发依托和合作(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若有请说明合作方式)
4.6 技术保密和激励措施:(请说明公司采取那些技术保密措施,怎样的激励机制,以确保公司技术文件的安全性和关键技术人员和技术队伍的稳定性)
5、行业及市场
5.1 行业状况:(行业发展历史及趋势,哪些行业的变化对产品利润、利润率影响较大,进入该行业的技术壁垒、贸易壁垒、政策导向和限制等。)
5.2 市场前景与预测:(说明过去3年各年全行业销售总额和增长率,未来3年各年全行业销售收入预测列表说明并注明资料来源或依据。)
5.3 主要竞争对手:(说明本公司与行业内主要竞争对手的比较,主要描述在主要销售市场中的竞争对手,市场份额,竞争优势和竞争劣势)
5.4 市场壁垒:(请说明市场销售有无行业管制,公司产品进入市场的难度及对策)
5.5 销售预测:(说明公司未来3年的销售收入和市场份额,请按融资成功和融
第 6 页
《商业计划书》编制模板
****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资不成功的情况分别列表)
6、营销策略
6.1 价格策略:(销售成本的构成, 销售价格制订依据和折扣政策)6.2 行销策略:(请说明在建立销售网络、销售渠道、广告促销、设立代理商、分销商和售后服务方面的策略与实施办法)6.3 竞争策略:(如果产品已经在市场上形成了竞争优势,请说明与哪些因素有关(如成本相同但销售价格低、成本低形成销售价格优势、以及产品性能、品牌、销售渠道优于竞争对手产品等)
6.4激励机制:(说明建立一支素质良好的销售队伍的策略与办法, 对销售人员采取什么样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7、产品制造
7.1 生产规模及生产方式:(请说明公司目前的年生产能力, 厂房面积和生产人员数量,生产制造方式是自行生产还是委托生产,或其它方式.)7.2 生产工艺流程:(简述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和工艺流程, 请用流程图表示, 公司如何控制产品的制造成本,有那些具体措施,规模化生产后制造成本还有多大的下降空间等.)7.3 生产设备及工艺装备:(所用设备是专用设备,自制设备还是通用设备,先进程度如何,价值是多少,最大生产能力是多少,使用使命, 如果需要增加设备采购周期及安装调试周期,请将主要设备的用途和价值列表;)
7.4 质量管理:(请说明公司的品质管理体系,正常生产状态下,描述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关键质量保证工位以及使用的关键质量检测设备, 成品率、返修率、废品率的控制方法和采用的控制标准.)7.5 原材料采购及管理:(如何保证主要原材料、元器件、配件以及关键零部件等
第 7 页
《商业计划书》编制模板
****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生产必须品的进货渠道的稳定性、可靠性、质量及采购周期,所采用的采购管理程序,列出主要供应商名单及联系电话。)
8、管理
8.1管理体系和管理目标:(公司是否建立管理体系, 是否通过国内外管理机构的体系认证,公司的管理目标和拟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公司融资后要设立哪些机构及相关的人员配备,请用图表表示。)8.2激励和约束机制:(公司对管理层及关键人员将采取怎样的激励机制和奖励措施,是否有员工持股计划)8.3人事管理:(公司是否建立人事管理制度, 是否实行员工劳动用工合同制度, 是否为每位员工购买社会保险, 是否与掌握公司商业机密及其它重要信息的人员签定保密协议,对有关知识产权、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采取的保护措施 ,)8.4其它:(请说明公司是否存在关联经营和家族管理问题,如何改善;公司、公司主要管理人员和关键人员过去、现在是否卷入法律诉讼及仲裁事件中,对公司有何影响)
9、融资计划
9.1 融资目的和额度:(希望投资方参股本公司或与投资方成立新公司的目的和作用,说明股权融资、借贷和政府支助的数量,如果有对外借贷,抵押或担保的方式)
9.2 股权融资数量和价格:(说明拟向投资者以什么价格出让多少股权,作价依据是什么。)
9.3 资金用途和使用计划:(请列表说明融资后项目实施计划,包括资金投入进度,效果和起止时间等)
9.4 投资回报:(说明融资后未来3 ~5 年平均年投资回报率及有关依据。)
第 8 页
《商业计划书》编制模板
****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9.5 投资者的权益:(说明投资者可享有哪些监督和管理权力,将以那些方式收回投资,具体方式和时间。)
10、财务说明
10.1 财务状况:(请列简表说明公司在过去3年里的基本财务数据:主营收入、主营成本、主营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净利润、补贴收入、总资产、总负债和净资产,主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毛利率和净利率。)
10.2 财务预测:(请提供融资后未来3 年项目盈亏平衡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和销售计划。)
注:要说明财务预测数据编制的依据。
10.3 税务说明:(说明与公司业务有关的税种和税率,公司享受哪些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及未来可能的情况,特别是市场准入、减免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11、风险及对策
11.1 主要风险:(请详细说明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政策风险、研发风险、经营管理风险、市场开拓风险、生产风险、财务风险、汇率风险、对公司关键人员依赖的风险等。)11.2 风险对策:(以上风险如存在,请说明控制和防范对策)
第 9 页
第四篇:企业战略管理与伦理
企业战略管理与伦理
企业战略: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规划和采取的竞争行动和管理业务的方法。
单一产品类型的P值范围(95%,100%),主导型企业的P值范围(70%,95%)
波特五力模型:行业竞争分析
PEST:对宏观环境分析
SWOT:战略定位
S:擅长的东西
W:缺少或做得不好的东西
O:具有的外部市场机会
T:面临的外部威胁
战略选择
OS:增加资源投入,巩固竞争优势,扩大对机会的利用(一定程度上集中资源)。
OW:加强投资,将劣势转化为优势以开拓机会(集中所有资源)
TS:1.对外部环境施加影响,转威胁为机会(有实力的企业)2.转移经营重点到有利可图的市场上3.开发寻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
TW:1.放弃撤退,避更大损失2.防御战略,收缩业务到实力相对强的市场,通过集中而形成优势。
SWOT的局限性
1.很难估计外部的机会和威胁
2.不易确定企业的内部优势和劣势
3.机会和威胁,优势和劣势是同事存在的,每个因素的重要程度很难评估
4.SWOT是静态分析方法不能揭示竞争环境的动态变化。
5.此分析方法重于某个产品和市场,不利于应用于多元化经营的企业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伦理道德原则
1.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确保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2.人类要与自然界和解
3.有义务,有责任尊重自然界的其他物种的存在权利
企业愿景:是企业领导者对企业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的一种高度概括。
企业愿景作用
1.对公司的发展方向和未来业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降低管理决策上所带来的风险
3.管理部门可以依据它来制定部门使命
4.激励公司员工
企业使命:管理者为企业确定的较长时期的生产和经营的总方向,总目标,总特征和总的指导思想
企业使命的界定就是对自身所要从事的业务的清晰界定。
界定使命的方法
1.顾客的需求(企业需要满足顾客什么方面的需求)
2.顾客群
3.满足顾客需求的方式
企业使命注意问题
1.企业定位(准确地确定自己的位置,制定竞争的基准)
2.企业理念(基本信念,价值观,抱负和哲理选择)
3.公众形象
低碳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知道下,减少温室气体排行,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给我国的挑战
1.“富煤”,“少气”,“缺油”,低碳能源的选择有限
2.经济主体是第二产业,决定了能源消耗的主要部门是工业,加重“高碳”。
3.发展中国家,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
企业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企业赚钱的逻辑,企业如何进行商业运作才能盈利的模型
商业模式的意义
1.是企业可操作的竞争工具
2.是企业管理决策的基本内容,并成为企业竞争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有助于企业更加深刻地认识自身情况,从而推动企业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企业以新的有效方式赚钱
商业模式创新分类
1.重新定义顾客需求
2.重新定义产品/服务
3.重新定义收入模式
4.重新定义生产模式
5.重新定义合作模式
投资组合分析方法:
波士顿矩阵:
明星业务(高增长/强竞争地位)
现金牛业务(低增长/强竞争地位)
瘦狗业务(低增长/弱竞争地位)
问题业务(高增长/低竞争地位)
企业战略分类
成本领先战略:把成本降到最低限度,成为行业中的成本领先者的战略(需要大规模投资,一旦需求改变,财务风险较大)
差别化战略: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的战略(企业认为的差别化部位购买者认可)
重点集中战略:为特定的地区或特定的购买者提供特殊的产品或服务的战略(针对一个狭窄的目标市场的产品或服务丧失成本优势或差异优势)
伦理道德
1.维护职工权益、2.环境保护
3.诚信经营,维护市场秩序
4.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伦理观:
1.企业领导者在追求企业长期盈利能力和股东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行为的合法性,有许多企业的战略行为看上去并不违法,但却是非伦理的。
2.通过战略管理目标的制定和营造良好的企业道德环境教育员工,使员工认识到什么是企业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3.只具备物质基础,只能实现常规效率,有了道德基础,就能产生超越常规的效率,实现卓越。
企业的国际化战略
动机:
1.为公司的产品或服务寻找新的顾客
2.降低成本
3.充分利用公司资源
4.获得其他国家的资源
5.分散风险。
构建21世纪国际贸易关系
1.以人为本,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2.承担社会责任,主动惯窃落实社会责任国家标准
3.重视环保,追求人类和自然和谐统一
4.发展低碳贸易,促进全球经济结构域贸易结构的转型升级
第一章 战略管理概论
1.企业战略的含义与特征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为求得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规划以及为实现企业远景规划和使命而采取的竞争行动和管理业务的方法。
企业战略的特征为:
(1)总体性;
(2)长远性;
(3)指导性;
(4)现实性;
(5)竞争性;
(6)风险性;
(7)创新性;
(8)稳定性。
2.企业战略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制定战略决策,实施战略方案和控制战略绩效的动态管理过程。
企业战略管理的特征:
(1)企业战略管理是一种高层次管理;
(2)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项整体性管理;
(3)企业战略管理是一种动态性管理;
(4)战略管理重在改进效能,而职能管理重在改进效率。
3.企业战略与战略管理的区别
企业战略实质上是一种“谋划或方案”,而战略管理则是对企业战略的一种“管理”,具体地说就是对企业的谋划或方案的制定、实施与控制。明确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与区别是相当重要的。对企业界来说,有助于更好地加强战略管理;对于理论界而言,则有助于纠正目前很多人将这二者混淆的状况。
4.企业战略的层次
企业战略一般分为公司战略、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三个层次
公司战略又称总体战略,是一个企业的整体战略总纲,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指导和控制企业一切行为的最高行动纲领。
竞争战略又称战略经营单位战略或事业部战略,是在公司战略的指导下,各个战略业务单位(SBU)制定的部门战略,是公司战略之下的子战略。
职能战略是为贯彻、实施和支持公司战略与竞争战略而在企业特定的职能管理领域制定的战略。
第二章 战略分析
1.PEST的基本内容
PEST主要是对政治法律因素(P——Politics)、经济环境因素(E——Economy)、社会文化因素(S——Society)和科学技术因素(T——Technology)进行分析。
2.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的五种力量模型的主要内容3.潜在进入者的含义潜在进入者是指产业外随时可能进入该产业而成为竞争者的企业。
4.进入壁垒的含义进入壁垒是指要进入一个产业需要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
5.退出壁垒的含义退出壁垒是指企业在退出某个产业时要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
6.替代品的含义替代品是指那些与本企业产品具有相同功能或类似功能的产品。
7.供应商的含义供应商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资源、配件等的供应单位。
8.战略群体的含义战略群体是指产业内执行相同或类似战略,并具有类似战略特性的一组企业。
9.竞争对手分析模型的基本内容根据战略管理专家迈克尔?波特教授的观点,对竞争对手的分析,主要抓住四个基本要素:
一是未来目标;
二是自我假设;
三是现行战略;
四是潜在能力。
10.产业的主要经济特征产业的经济特征的主要内容有:
(1)产业的性质;
(2)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3)产业的市场规模,即该产业的市场需求量;
(4)产业的竞争范围;
(5)产业的市场增长态势;
(6)产业内生产厂家的数量及相对规模;
(7)产业内买方的数量及相对规模;
(8)产业前向及后向的普遍程度;
(9)产业的生产工艺、技术革新及推出新产品的速度;
(10)产业的产品差异化程度;
(11)产业的进退障碍及其难易程度;
(12)产业的赢利水平。
11.产业的主要经济特征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1)产业的性质可以反映企业所定位的业务性质。
(2)产业的市场规模,决定着企业进入者的多少。
(3)产业的市场增长态势的快慢,决定着企业的进出。
(4)产业内生产厂家的数量的多少,可以反映企业现有的竞争状况。
(5)产业的产品差异化程度,可以反映企业的竞争优势。
(6)产业的进入壁垒高低,可以反映潜在进入者的进入的可能性。
(7)产业资本需求大小,可以反映企业进入产业的进退障碍的高低。
(8)产业的技术革新和产品更新速度,可以反映企业经营的风险。
(9)产业前后整合的难度,可以提高或降低竞争的程度。
(10)产业的赢利水平,可以提高或减少对企业的吸引力。
12.产业赢利能力与五种力量的关系13.影响产业进入壁垒的主要因素影响产业进入壁垒的主要因素:
(1)规模经济;
(2)产品差别化;
(3)资本需求;
(4)转换成本;
(5)销售渠道;
(6)与规模经济无关的成本优势。
14.影响产业内现有企业之间竞争激烈程度的主要因素影响产业内现有企业之间竞争激烈程度的因素主要有:
(1)竞争者的多寡及力量对比;
(2)市场增长率;
(3)固定成本和库存成本;
(4)产品或服务的差异性及转换成本;
(5)产业生产能力的增加幅度;
(6)产业内企业采用的策略和背景的差异以及竞争中利害关系的大小;
(7)退出壁垒。
15.影响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的主要因素影响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的因素主要有:
(1)供应商的产业集中度;
(2)交易量的大小;
(3)产品的差异化程度;
(4)转换供应商成本的大小;
(5)前向一体化的可能性;
(6)信息的掌握程度。
16.影响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的主要因素影响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的因素主要有:
(1)买方的集中度;
(2)买方从本产业购买的产品在其成本中所占比重;
(3)买方从产业中购买的产品的标准化程度;
(4)转换成本;
(5)买方的赢利能力;
(6)买方后向一体化的可能性;
(7)买方信息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 战略目标的设定
1.企业愿景的概念
企业愿景是企业领导者对企业前景和发展方向一种高度概括。它是一个企业的领导用以统一每个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的有力武器。它由企业的核心理念和未来的展望两部分所组成。
2.企业使命的概念
企业使命是管理者为企业确定的较长时期的生产经营的总方向、总目的、总特征和总的指导思想。它反映企业管理者的价值观和企业力图为自己树立的形象,揭示本企业与同行业其他企业在目标上的差异,界定企业的主要产品和服务范围,以及企业试图满足的顾客的基本要求。
3.企业战略目标的概念
企业战略目标是指企业在其战略管理过程中所要实现和改善的长期市场地位和竞争能力,取得满意的战略绩效的目标。其中包括企业如何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如何提高公司的市场份额,如何比竞争对手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如何更好地树立企业的形象与提高顾客的忠诚度等。
4.企业愿景与使命的表述企业愿景要有价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愿景的规划要有特殊性。此外,由于企业所面临的环境经常发生变化,当企业的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并且这些变化影响企业的远景时,企业可以对自己的发展方向做出大幅度的调整。
企业使命是管理者为企业确定的较长时期的生产经营的总方向、总目的、总特征和总的指导思想。它反映企业管理者的价值观和企业力图为自己树立的形象,揭示本企业与同行业其他企业在目标上的差异,界定企业的主要产品和服务范围,以及企业试图满足的顾客的基本需求。
企业的愿景与企业的使命有着本质的区别。企业愿景考虑的是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即考虑我们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企业的问题。而企业使命则考虑的是我们的业务是什么,即考虑如何将经营的重点放在企业已有的业务活动上,满足所服务的客户需求上。
5.企业战略目标的特征与作用企业战略目标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适合性。战略目标必须服从于企业使命。违背企业使命的战略目标往往只会损害企业自身的利益。
(2)可实现性。企业制定战略目标时,必须在全面分析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劣和外部环境的利弊的基础上判断企业经过努力后所能达到的目标。既不能脱离实际将目标定得过高,也不能妄自菲薄把目标定得过低。
(3)可分解性。战略目标必须是可分解的,能够按层次或时间进度进行分解,构成一个战略目标体系,使企业的每个战略单位甚至每个员工都能明白自己的任务和责任。
(4)可接受性。企业的战略目标应考虑到各个利益主体的要求,同时还必须让他们理解接受。
(5)可衡量性。战略目标应该是具体的,是可以给予准确衡量的,是可以在事后予以检验的。
(6)可激励性。企业战略目标的表述必须具有激发全体职工积极性和发挥潜力的作用。
(7)可挑战性。即企业战略目标通史激励人们去完成。
(8)灵活性。即企业可以适时地更改其战略目标。但为了避免或减少不利的影响,企业在调整其战略目标时,最好是只改变目标实现的程度,而不改变目标的性质,以确保其可行性。
6.企业战略目标的主要内容企业战略目标是多元化的,既包括经济性目标,也包括非经济性目标。一般来讲,企业的战略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利润目标;
(2)产品目标;
(3)市场目标;
(4)竞争目标;
(5)发展目标;
(6)职工福利目标;
(7)社会责任目标。
7.企业战略目标制定的原则企业在制定战略目标的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关键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企业确定的战略目标必须突出有关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问题,有关企业的全局问题,切不可把次要的战略目标作为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免滥用企业资源而因小失大。
(2)平衡性原则。在制定战略目标时,需要进行三种平衡:一是不同利益之间的平衡;二是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之间的平衡;三是总体战略目标与职能战略目标之间的平衡。
(3)权变性原则。由于客观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预测的不准确性,因此在制定战略目标时,应制定多种方案以供选择。
8.企业战略目标制定的过程企业制定战略目标需要经历调查研究、拟定目标、评价论证和目标确定四个阶段或步骤。
第四章 公司战略的制定
1.发展型战略的含义发展型战略是一种使企业在现有的战略水平上向更高一级目标发展的战略。它以发展作为自己的核心向导,引导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采用新的管理方式和生产方式,扩大企业的产销规模,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2.密集增长型战略的含义密集增长型战略是指企业在原有生产范围内,充分利用在产品和市场方面的潜力来求得发展的战略。
3.市场渗透战略的含义市场渗透战略是由企业现有产品和现有市场组合而产生的战略。
4.一体化战略的含义一体化战略是指企业充分利用自己在产品、技术、市场上的优势,根据物资流动的方向,使企业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一种战略。
5.前向一体化的含义前向一体化是指企业与用户企业之间的联合。目的是为了促进和控制产品的需求,搞好产品营销。
6.后向一体化的含义后向一体化是指企业与供应企业之间的联合。目的是为了确保产品或劳务所需的全部或部分原材料的供应,加强对所需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7.横向一体化的含义横向一体化,也称为水平一体化,是指与处于相同行业、生产同类产品或工艺相近的企业实现的联合。实质是资本在同一产业和部门内的集中,目的是实现扩大规模、降低产品成本、巩固市场地位。
8.多元化战略的含义多元化战略是指在现有业务领域基础之上增加新的产品或业务的经营战略。
9.相关多元化战略的含义相关多元化又称为同心多元化,是指虽然企业发展的业务具有新的特征,但它与企业的现有业务具有战略上的适应性,它们在技术、工艺、销售渠道、市场营销、产品等方面具有共同的或是相近的特点。
10.不相关多元化战略的含义不相关多元化,也称为集团多元化,即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其他行业的业务,或者在其他行业投资,把业务领域拓展到其他行业中去,新产品、新业务与企业的现有业务、技术、市场毫无关系。
11.内部创业的含义12.企业并购的含义企业并购是指一个企业通过购买另一个企业全部或部分的资产或产权,从而控制、影响被并购的企业,以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行为。
13.战略联盟的含义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一定目的通过一定方式组成的网络式联合体。
14.密集增长型战略的优缺点15.一体化战略的内容一体化战略是指企业充分利用自己在产品、技术、市场上的优势,根据物资流动的方向,使企业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一种战略。主要包括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和混合一体化三种战略类型。
16.多元化战略应注意的问题实施多元化战略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
(1)要客观评估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发票性与能力;
(2)坚持把主业做好之后再考虑多元化;
(3)新业务领域与现有业务领域之间应具有一定的战略关联;
(4)建立横向组织协调不同业务单元的关系。
17.企业并购应注意的问题企业并购对企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并非所有的并购都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为保证并购的成功,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企业战略指导下选择目标公司。
(2)并购前应对目标企业进行详细审查。
(3)合理估计自身的实力。
(4)并购后对目标企业进行迅速有效地整合。
18.战略联盟的形式与注意的问题战略联盟的主要形式有:
(1)合资;
(2)研究与开发协议;
(3)定牌生产;
(4)特许经营;
(5)相互持股。
战略联盟是一种新的组织模式,具有反应迅速、机动灵活等优点,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不足。因此,在具体操作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慎重选择合作伙伴。
(2)建立合理的组织关系。
(3)加强沟通。
第四章 公司战略的制定
19.稳定型战略的含义、稳定型战略的内容稳定型战略是指企业遵循与过去相同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贯的成长速度,同时不改变基本的产品或经营范围。它是对产品、市场等方面采取以守为攻、以安全经营为宗旨、不冒较大风险的一种战略。稳定型战略主要有无变化战略、维持利润战略、暂停战略和谨慎前进战略几种主要类型。
20.企业采取稳定型战略的原因企业采取稳定型战略的原因,既有积极方面的原因,也有消极方面的原因。其中积极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企业经过一段快速成长之后,为了克服由于成长过快产生的效率变低、管理不善等问题,巩固取得的已有成果,并获得喘息的机会,企业愿意采用稳定型战略;二是过高的市场占有率,会导致竞争对手的进入和攻击。为了不引起对手的注意,或避免政府的干预,一些企业在一定期间愿意主动采取稳定型战略。消极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在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情况下,管理人员无法确定现行战略的实际运行情况,因此,就自然采取一种“维持现状”的稳定战略;二是采用稳定型战略,风险比较低,而开发新市场和新产品风险较大,管理者认为不一定值得去冒风险;三是采用稳定型战略,操作简便,也不费力,因此,保守型的经理往往愿意采用此战略。由于企业采用稳定型战略的原因既有积极方面的原因,也有消极方面的原因,因此,企业应从积极的方面去考虑是否采用稳定型战略,而不应从消极方面去决策。
21.企业采取稳定型战略的利弊企业采取稳定型战略的优点主要有:
(1)可以利用原有的生产经营领域、渠道,避免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所必需的巨大的资金投入、激烈的竞争抗衡和开发失败的巨大风险;
(2)不需改革资源的分配模式,从而可以大大减少资源重新组合所必然造成的巨大浪费和时间上的损失;
(3)可以保持人员安排上的相对稳定,充分利用已有的各方面人才,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潜力,减少人员调整、安置所造成的种种矛盾及招聘、重新培训的费用;
(4)比较容易保持企业经营规模和经营资源、能力的平衡协调,有助于防止过快、过急而导致的重大损失。
22.收缩型战略的含义收缩型战略是指企业从目前的战略经营领域和基础水平收缩和撤退,且偏离战略起点较大的一种经营战略。
23.收缩型战略的内容(1)转向战略;(2)放弃战略;(3)清算战略。
24.企业采取收缩型战略的原因企业采取收缩型战略的原因是企业现有的经营状况、资源条件以及发展前景不能应付外部环境的变化,难以为企业带来满意的收益,以致威胁企业的生存,阻碍企业的发展。只有采取收缩和撤退的措施,才能抵御对手的进攻,避开环境的威胁,保存企业的实力,以保证企业的生存,或者利用外部环境中有利的机会于重新组合资源,进入新的经营领域,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25.收缩型战略的利弊企业实施收缩型战略的好处主要有:
(1)衰退或经营不善的情况下实行收缩型战略,有利于正确判断经营领域的盈亏状况,及时清理、放弃无利可图或亏损的领域,清除经营赘瘤,提高效率,降低费用,增加收益、改善财务状况,使企业及时渡过难度;
(2)采用转向、放弃战略,使企业有可能更加有效地组合配置资源,提高经营素质,发挥和增强企业的优势、实力、在不断适应市场需要的同时,使自身取得新的发展机会;
(3)可以避免竞争,防止两败俱伤。同时,改善资金流量,及时清算,还有助于避免发生相互拖欠债款,因到期不能清偿而引起连锁反应,导致信用危机的局面,保持一个相对有利的行业结构和竞争局面。
企业实施收缩型战略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
(1)采取收缩型战略,往往削弱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使设备投资减少,陷于消极的经营状态,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2)采取收缩型战略需要对人员进行调整,如裁减人员、更换高层领导人等,处理不好会导致职工士气低落;
(3)当经济或行业处于衰退期时,企业收缩经营将导致经济总体的供需关系向缩小均衡方向发展,影响经济的回升或者加速行业的衰退,从而进一步抑制企业的发展。
26.公司战略选择考虑的因素公司战略的选择不是凭空想或决策者个人的好恶和情感而生成的,而是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影响公司战略选择的关键性因素主要有:
(1)公司过去的战略;
(2)高层管理者对风险的态度;
(3)公司环境;
(4)公司文化与权力关系;
(5)低层管理者或职能部门人员的态度;
(6)竞争者行为和反应;
(7)时限的长短。
第五章 竞争战略的制定
1.一般竞争战略的含义和内容
一般竞争战略是指无论在什么行业或什么企业都可以采用的通用的竞争性战略。一般竞争战略的基本观念是,竞争优势是一切战略的核心。一个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就需要作出抉择,即如果一个企业要获取竞争优势,它必须就争取哪一种竞争优势和在什么范围内争取竞争优势问题作出选择。虽然一个企业与其竞争对手相比可能有许多长处,但一般来讲,可以拥有两种基本的竞争优势,即低成本或差异化。两种基本的竞争优势与企业谋求获得优势的活动范围相结合,可以得到三种一般竞争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重点集中战略。
2.成本领先战略的含义和内容成本领先战略也称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在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企业要获得成本优势,价值链上的积累成本(即各种价值活动的成本之和)旧必须低于竞争对手的累积成本。要实现这一目标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开展内部价值链管理活动,从而降低成本;二是改造企业的价值链,省略或跨越一些高成本的价值链活动,从而降低成本。
成本领先战略概括为如下几种类型:
(1)简化产品型成本领先战略;
(2)改进设计型成本领先战略;
(3)材料节约型成本领先战略;
(4)人工费用降低型成本领先战略;
(5)生产创新及自动化型成本领先战略。
3.差别化战略的含义和内容差异化战略是指为使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战略。这种战略的核心是取得某种对顾客有价值的独特性。企业要突出自己产品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异性,主要有四种基本途径:产品、服务、人事与形象。因而差异化战略有四种基本类型:一是产品化战略;二是服务差异化战略;三是人事差异化战略;四是形象差异化战略。
4.重点集中战略的含义和内容重点集中战略也称聚焦战略,是指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集中与某一特定的购买者集团、产品线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地域市场上的一种战略。这种战略的核心是瞄准某个特定的用户群体,某种细分的产品线或某个细分市场。重点集中战略一般有两种变化形式,一种是低成本重点集中,另一种是差异化重点集中。具体又可以分为产品线重点集中战略、顾客重点集中战略、地区重点集中战略。
5.成本领先战略实施的条件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外部条件:
(1)现有竞争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非常激烈;
(2)企业所处行业的产品基本上是标准化或者同质化的;
(3)实现产品差异化的途径很少;
(4)多数顾客使用产品的方式相同;
(5)消费者的转换成本很低;
(6)消费者具有较强的降价谈判能力。
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内部条件包括:
(1)持续的资本投资和获得资本的途径;
(2)生产加工工艺技能;
(3)认真的劳动监督;
(4)设计容易制造的产品;
(5)低成本的分销系统。
6.成本领先战略实施的利弊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收益主要有:
(1)抵挡住现有竞争对手的对抗;
(2)抵御购买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3)更灵活地处理供应商的提价行为;
(4)形成进入障碍;
(5)树立与替代品的竞争优势。
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风险主要有:
(1)降价过度引起利润率降低;
(2)新加入者可能后来居上;
(3)丧失对市场变化的预见能力;
(4)技术变化降低企业资源的效用;
(5)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第六章 职能战略的制定
1.市场细分的含义
市场细分就是根据购买者对产品或营销组合的不同需要,将市场划分为不同的小的子目标市场,并且针对子目标市场的共性,调整和配合适当的营销战略,以更有效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企业使命、目标和战略的过程。
2.无差异性营销的含义无差异性营销是指企业忽略细分市场之间的差别,只提供一种产品在整个市场销售。
3.差异性营销的含义差异性营销是指企业同时在几个细分市场上经营业务,并分别为每一细分市场制定不同的营销计划。
4.集中性营销的含义集中性营销是指企业集中力量设计生产一种或一类产品,采用一种营销组合,为一个细分市场服务。
5.大规模定制的含义大规模定制是指按照每个用户的要求大量生产产品,产品之间的判别可以具体到每个基本元件。这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模式。
6.市场领导者的含义市场领导者是指在市场上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并在价格变动、新产品开发、分销渠道和促销力度等方面均居领导地位的公司。
7.市场挑战者的含义市场挑战者是指其市场地位仅次于领导者,为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而向领先者和其他竞争对手发起攻击和挑战的公司。
8.市场追随者的含义市场追随者是指满足于现有的市场地位,只是跟随领先者的战略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的公司。
9.市场补缺者的含义市场补缺者是指市场营销能力薄弱、为求得生存而拾遗补缺的公司。
10.市场细分的依据细分市场可以使用不同的变量。这些变量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消费者的特征,如地理特征、人口特征以及心理特征等;另一类是消费者追求的利益、使用产品的动机或对品牌的反应。
11.市场细分的有效条件一般来说,有效的市场细分应具备五个方面的条件或特征:
(1)可衡量性;
(2)可赢利性;
(3)可进入性;
(4)可区分性;
(5)可行动性。
12.目标市场选择的主要模式企业进入目标市场主要有六种模式。它们分别是:
(1)单一市场集中化模式;
(2)选择性专业化模式;
(3)产品专业化模式;
(4)市场专业化模式;
(5)全面进入模式;
(6)大规模定制模式。这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模式,即企业按照每个用户的要求大量生产产品,产品之间的判别可以具体到每个基本元件。
13.目标市场进入的方式企业进入目标市场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强化营销;二是一体化营销;三是多元化经营。
14.市场领导者的竞争策略市场领导者是指在市场上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并在价格变动、新产品开发、分销渠道和促销力度等方面均居领导地位的公司。作为市场领导者,往往会成为竞争者的众矢之的,竞争者或者向其发动挑战,或者模仿它,或者避免与其冲突。要想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市场领导者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采取行动:
(1)开发整个市场;
(2)保持现有市场份额;
(3)扩大市场份额。
15.市场挑战者的进攻策略市场挑战者的进攻策略一般有五种:
(1)正面进攻;
(2)侧翼进攻;
(3)包围进攻;
(4)迂回进攻;
(5)游击式进攻。
16.市场追逐者的竞争策略市场追随者是指满足于现有的市场地位,只是跟随领先者的战略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的公司。
市场追随者的竞争策略主要有三种:
(1)寄生者;
(2)有限模仿者;
(3)改进者。
17.市场补缺者的竞争战略18.基本型研究与开发战略的基本形式企业基本型研究与开发战略有三种基本形式:
一是为市场扩张和多元化经营而采用的进攻型研究与开发战略;
二是为保持和支撑企业现有技术在其主要市场优势地位而采用的防御型研究与开发战略。
三是相机型研究与开发战略。
19.渗透型研究与开发战略的基本形式渗透型研究与开发战略的基本形式主要有:
(1)高档战略;
(2)空隙战略;
(3)升级战略。
20.反应型研究与开发战略的基本形式反应型研究与开发战略的基本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消极反应战略;二是积极反应战略。
第七章 战略实施
1.战略实施的原则
权变原则是战略实施的基本原则,它要求我们不只是笼统地提出战略需要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还应对可能发生的特定变化及其对企业战略实施的影响,以及应采取的应变方案都要有足够的了解和准备,从而具备足够的应变能力。
2.战略实施模式的类型战略实施的主要模式类型有:
(1)指挥型;
(2)变革型;
(3)合作型;
(4)文化型;
(5)增长型。
3.战略实施的支持系统4.各种战略实施模式的基本内容5.组织结构的类型6.组织结构设计的标准一般来说,组织结构的设计应满足三个标准:
(1)产生共同愿景。也就是说,企业组织结构设计要具有为企业全体员工提供共同理想的聚焦作用,能够促使企业内诸多个体行动都统一到企业理想蓝图上来;
(2)反遇企业的发展趋势;
(3)具备催人奋进的精神张力。组织结构设计的这三个标准,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7.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企业组织结构是实施战略的一项重要工具,一个好的企业战略需要通过与其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去完成,方能起作用。一个不适时宜的组织结构必将对企业战略产生巨大的损害作用,它会使良好的战略设计变得无济于事。因此,企业组织结构必须随战略而定,必须随战略目标的变化而及时调整。
8.组织结构的战略创新组织结构战略创新的主要形式有:
(1)组织软化的趋势;
(2)建立混合型组织结构;
(3)网络型组织结构。
9.网络型组织结构的特点(1)整个组织分为技术与非技术两大部门。技术部门有研发、生产、市场营销、高技术等;而非技术部门包括战略、人力资源和财务等方面。
(2)网络使技术、资金、信息三流程得以分离。
(3)网络组织的控制是间接控制,且保持单向的丽权利,一个中心只有一个经理,通过合同管理,避免了多头领导。
(4)具有更大的灵活性,结点是根据市场、项目的要求而结成的,具有动态特征,使企业的运转高效率得以保证。
(5)有利于经营、协调和合作,便于调动每位管理者的积极性,而且有高附加值的保证。
10.在战略实施中如何进行组织结构的选择
第五篇: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通常又被称为战略管理,是决策层次最高的一种管理,包括确定战略性的目标,发展并执行战略性的计划来达成目标。所谓“战略性”,相对于“战术性”,考量上有更大、更长远的涵义。其中决策,指做出决定或选择,是一种“在各种替代方案中考虑各项因素作出选择”的认知、思考过程。每个决策过程都会以产生最终决定、选取最终选择为目标。而这些选择的形式可以是一种行动或选取的意见。决策者做决定之前,往往面临不同的方案和选择、以及有关其决定后果的某种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决策者需要对各种选择的利弊、风险做出权衡,以期达到最优的决策结果。决策可被定义为在数个方案中做选择的心理过程,亦称:认知过程。每个“决策过程”最后都会得到一个“决择”。此“决择”可以是一个“行为”,也可以是一个“意见”。战略(strategy)一词最早是军事方面的概念。在西方,“strategy”一词源于希腊语“strategos”,意为军事将领、地方行政长官。后来演变成军事术语,指军事将领指挥军队作战的谋略。公元579年,罗马皇帝毛莱斯用拉丁文写了一本名为《stratajicon》的书,被认为是西方第一本战略著作。在中国,战略一词历史久远,“战”指战争,略指“谋略”。春秋时期孙武的《孙子兵法》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对战略进行全局筹划的著作。在现代,“战略”一词被引申至政治和经济领域,其涵义演变为泛指统领性的、全局性的、左右胜败的谋略、方案和对策。战略在管理学上一样有用。所谓商场如战场,所以第一就是树立战略的意识。我认为战略意识一定程度是就是长远意识,做为企业的领导者一定要从长远角度为企业制定计划,其中包括销售战略、管理战略、文化战略等等。拥有战略的意识就帮助你在未来的路上占领了先机。
企业战略是1965年美国管理学家安索夫在《企业战略论》中最早指出。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的含义一般是指企业为谋求长期生存和发展,在对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条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目标、经营方向、重大经营方针、实施步骤作出总体性的谋划。企业战略是用管理手段对管理进行界定,其对象为企业整体以及和企业有关的全部活动,应具有对整体市场的综观全局的能力,其中包含了对所有企业运作的商业元素与关系的透视性、相关性、前瞻性、客观性的思维。战略管理是指对企业战略的管理,包括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两部分。根据美国管理科学院工商政策与战略分部的说法,战略管理学科主要关心的是总经理的角色及其遇到的管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战略制定与实施;战略计划与决策过程;战略控制与激励;资源分配;多角化与业务组合战略;竞争战略;总经理的遴选及其行为;高级管理层的组成过程及状况。从整个企业发展角度来看,战略管理是一种相对的应用模式,根据相应的规划和设计战略管理会对整个相对的企业战略起到很好的提示和调整,因此促进战略管理的发展是一个必要的程序,战略发展的过程大概经过了,战略初级阶段,战略修整阶段,战略规划和设计阶段,战略最终出台。
那么怎样的企业战略管理算是优秀的呢,我们以联想集团有限公司为例,介绍一下战略管理四要素分析和产业环境分析。
一,战略管理
(一)业务组合1.信息产品业务群:
是联想的核心业务,包括个人电脑及相关产品(笔记本、服务器、外部设备等)业务,是联想非常擅长并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业务,这类业务将举全公司之力
保证它的竞争力不断加强,保证它源源不断地为公司贡献利润和现金流,这类业务合并了上一个三年规划中的商用IT和消费IT。
2.移动通信业务群:
是联想要重点发展的业务,能够很好地借用原来的竞争力,同时与核心业务有很多类似之处的产品业务,这几年将主要集中在移动通讯设备业务上,这类业务重在规模的成长和竞争力的建立,除了公司管理资源的全力保障以外,还需要投入相应的财务资源。
3.IT服务业务群:
联想把包括IT服务、软件外包、网络产品等在内的其他业务归为第三类,这类业务,未来可能有好的市场潜力,但目前与公司核心业务在业务规律、发展阶段和管理模式上还有一定差异。对于这类业务,将以更加灵活的机制来促进其健康发展。
(二)资源配置
企业资源的配置,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公司的战略选择,同时也会对一个公司的未来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产生很大的影响。联想公司在过去20多年中,共经过两次重大战略改革:进军互联网及转型IT服务,两次变革,联想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等资源,但两次最终都以转型失败告终。2004年联想再次提出新的战略改革:回归PC,并于同年宣布收购IBM旗下的PC业务。自此,联想将企业资源重点投入企业的优势业务—PC业务。但由于“蛇吞象”的收购形式,加上IBM与联想在公司文化等方面矛盾冲突,使联想在收购IBM--PC业务及之后的数年中,企业资源始终大量消耗与两个企业间的融合过程,而无法重点投入PC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及新,旧市场的开发与维护,从而导致联想未能在2004-2007年PC产品的消费大年把握市场机遇。虽然联想未能这一把握机会,但基于PC产业未来继续增长的潜力及联想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未来联想资源配置的重点在PC业务这一中心思想却依然无法动摇。在新业务的开发商,联想也有进行投入:2009年1月收购了switchbox,虽然收购的原因并为透露,但着手未来新业务增长点的目的显而易见。
(三)竞争优势
基于联想的国际化进程还在探索阶段,这里谈讨得竞争优势主要立足中国市场。
1.技术优势:
IBM作为高端技术的代表,联想通过收购其PC业务,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拥有领先的PC生产技术。其次,联想自身也拥有固定的研发团队为其产品做研发,因此在技术领域,联想占有一定的领先优势。
2.渠道优势:
联想从1994年在全国各地发展代理商开始,就深刻体会到专卖店的形式对渠道管理的要求是严格的,不能仅靠“利益拉拢”来使加盟商与自己长期合作。其在随后的渠道建设中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分销体系,使加盟联想的专卖店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联想总部的技术支持;加盟商都能定期参加由联想集团组织的免费的技术和店铺管理学习,从而增加了两者之间的联系,也使得消费者可以在任何一家联想销售商处得到最新的产品信息。
(四)协同优势
联想控股旗下拥有联想集团,神州数码,联想投资,融科置地和弘毅投资五大公司。为了避免再次出现过去内部业务冲突的格局,联想控股对旗下每个
公司的业务范围都有着严格的界定。在保护联想集团的权益上更是费尽心机。联想控股对自己的定位是,一家战略驱动的投资控股公司,初步涉及IT,投资,地产等三大行业,五大业务单元“非相关多元化”经营。这五大公司之间联系的纽带无疑就是资本。通过相关多元化实现产品融合,使它们共用一个产品线或共属一个产业链,这可以摊薄成本,实现节流。而透过资本的纽带,从其他非相关多元化企业把资本注入联想集团,使得联想集团的资金链源源不断,为其走向国际化得道路添砖加瓦。
二,产业环境分析
(一)现有竞争强度分析
由于联想已将企业的战略选择拉回以PC业务为主的竞争策略,这里主要以PC产业的竞争强度分析为主阐述。
早期PC行业内生产相关产品且规模较大的品牌企业有几十家,其中知名的国内品牌包括联想,同方,方正,长城,宏基,华硕,神舟,TCL,七喜等,PC行业中,第一阵营的规模化战略于2004年下半年开始,市场深陷价格战的泥潭,大量中小品牌的PC厂商在竞争中一夜“蒸发”。2004年联想对于IBM的PC业务的并购,改变了全球竞争格局,构架了戴尔,惠普,联想三强鼎立的新格局。其中戴尔以直销的经营模式,低廉的成本打低价格策略在三强中表现突出,而惠普则以生产功能齐全的PC产品见长。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PC行业未来将更注重规模,品牌,运作,设计能力这些全局性的竞争要素,同时,随着笔记本取代台式机成为主流,只有具备全球运作的实力,才能获取产业资源的最优组合,在PC行业里立足。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PC行业对潜在进入者在资本量,技术能力,品牌知名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进入壁垒。只有在电子,家电等相关产业的领先企业才最有可能成为PC行业的潜在进入者。而PC市场依然继续的价格战,则是降低了PC行业的利润获取能力而削弱潜在进入者的进入积极性。因此,在近期PC行业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可能性不大。
(三)供应商分析
1.零部件供应商:
联想通过借鉴戴尔模式,与零部件供应商达成协议,通过让供应商将工厂建在联想生产部附近,需要即取的合作方式,将零部件的储存成本及风险与供应商共担。
2.软件供应商:
2006年Intel与AMD在双核技术上的竞争,使处于下游的PC产业中巨头企业有了选择权,更是象征了从此PC企业在与上游软件垄断企业的博弈中获得了主动权。
(四)买方分析
鉴于在现有PC三巨头企业中有直销及经销两种分销模式,故在此作分类分析:
1.终端消费者:
现在PC行业的终端消费者,正逐渐由企业商用逐步转型为个人消费用,大量的个人消费将是PC行业又一次的销售增长点。个人消费者的特征是:对产品个性化要求较高,对价格变动较敏感等。中国市场的消费者,由于对PC最新科技的了解还未普及,因此标准化,专业化服务对其显得尤为重要。
2.经销商:
经销商作为专业化销售商,其对市场有敏锐且深刻的了解和把握。经销商也PC生产企业间有着利益共存的关系,同时也分担着PC生产企业的销售风险。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关系,经销商与普通的终端消费者而言有着明显的价格谈判能力。
(五)替代品分析
现在市场上还没有PC的完全替代产品,但是可以替代PC部分功能的产品却层出不穷。无论是智能手机拥有文件处理等功能还是移动影音播放器的娱乐功能,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PC产品对消费者需求的满足。而近期PC最大的功能替代产品便是新近出现的上网本,上网本的许多功能都与传统PC机雷同,可以说就是一台压缩版的传统PC机,又由于其轻巧便于携带而引发新一轮消费高潮。
以上就是通过战略管理四要素分析和产业环境分析等方面的一些局部简单分析研究所作的有关联想集团公司的战略分析报告。由此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重视对经营环境的研究的重要性,由于战略管理将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纳入了变化的环境之中,管理工作要以未来的环境变化趋势作为决策的基础,这就使企业管理者们重视对经营环境的研究,正确地确定公司的发展方向,选择公司合适的经营领域或产品—市场领域,从而能更好地把握外部环境所提供的机会,增强企业经营活动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从而使二者达成最佳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