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比学赶超抓发展
认清形势 坚定信心 ——一论“比学赶超”抓发展
比发展,首先是比信心。信心来自我们对国内外形势的准确认识,来自我们对自身基础、实力、优势的正确评估。
去年以来,世界经济进入了艰难复苏的“后金融危机时期”。面对国际环境新变化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加大转型升级力度,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并且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同时,由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凸显经济复苏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由于我国经济运行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中央正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并积极谋划应对之策,“稳”字当头,卓有成效。现在,虽然全球市场需求低迷可能成为常态,国际产业竞争态势更加复杂,国际经济短期内难以明显好转,但全球化的浪潮、科技革命的浪潮、发展中国家加速崛起的总趋势没有变,总体上有利于我们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经济竞争与合作。我们进入了科学发展的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长期向好,各个区域依托自身优势,抢占发展先机,加快转型升级,差异化竞争态势更加明显。尤其是沿海地区,致力于发展海洋经济,有望继续在发展中领跑。可以说,我们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外部环境既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又为我们继续前进创造了重要条件。
当前台州,经济的基本面也是好的,经济运行平稳,就业形势较好,金融体系保持稳定,项目与平台齐头并进,省委省政府对台州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从台州的基础条件看,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基础越来越扎实,发展的条件越来越好,企业总体实力越来越强,新的优势不断形成,台州已经具备推进大发展、实现大跨越的坚实基础和良好条件;从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看,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士气高、信心足、干劲大,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强大的工作合力。全市上下都期待着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富裕生活,更期盼着台州能够重振雄风,再次崛起,在全省乃至全国赢得应有地位。各级党委政府正积极回应群众的新期待,努力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台州在新一轮发展中争先进位。市领导集体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周密思考、科学判断,及时、果断作出正确的政策选择,既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又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牢牢把握住经济工作的主动权,竭力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更重要的是,推进台州科学发展的路径非常明确、可行,并得到全市上下的赞同,它就是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四大战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台州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台州实现新跨越的希望所在。主攻沿海是方向,是发展的新平台;自主创新是核心,是内在优势;城市群是系统平台,是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民生优先是实质,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动力。几年来的实践充分说明,“四大战略”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和台州实际,只要一以贯之地加以坚持,台州必有大作为。
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市一批重大项目突破之年。市党代会和两会报告让我们看到,各级领导已切实担当起推动台州科学发展的使命和责任,知难而进,自加压力,敢与标兵比速度,敢和先进争高低;而且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举措有力。全市上下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鼓足干劲,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赶超。
稳中求进 力保增长
——二论“比学赶超”抓发展
稳中求进,是党中央确定的今年工作的总基调。
“稳”,既为当前攻坚克难提供基础,更为长远乘势而上创造条件。而“进”是永恒的主旋律,与时俱进,不进则退。“发展中的问题要靠进一步的发展来解决”,显示了“进”(发展、增长)反过来也会对“稳”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稳中求进,包括经济、社会两方面。社会稳定多年来一直强调,要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积极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隐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而经济方面稳定着重在宏观层面、政策层面,正如温总理所说,“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密切关注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实行灵活审慎的宏观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稳中求进”的着力点在“求进”,目标是“增长”。要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始终贯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既立足当前,稳增长、控物价、促和谐,又着眼长远,把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更好地结合起来,促进台州科学发展。
稳中求进,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硬约束日趋突出,依靠资源要素大规模、高强度投入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的局面已经难以为继,必须把资源环境压力转化为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动力。转型升级,需要通过创新企业盈利模式来启动需求,拓展市场空间;通过“创造性破坏”建立新的技术和生产体系,以生产效率的提高抵消和对冲成本上升压力。应利用当前有利时机,培育和健全创新驱动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储备,提升创新能力,重点突破制约产业价值链提升的关键环节,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标准、物流、营销、品牌和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环节,促进制造服务化和服务知识化。
稳中求进,要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一段时间以来,我市积极推动经济转型,但总体上成效还不明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现阶段传统发展方式仍有发展空间,但更重要的方面是现有利益格局和体制机制不足以推动经济摆脱原有路径转向新的发展轨道。因而,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是加快经济转型的根本途径,也是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当前,深化经济改革的空间依然很大。比如,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可以促使企业节能降耗,开发节约资源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放宽金融、电信等行业的市场准入,让更多的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进入,可以降低社会经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可见,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就可以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推动经济转型取得新进展。
稳中求进,还要在干部队伍中确保“军心稳定”,不能浮华、不能浮躁。要安下心来,一心一意抓落实,凝心聚力促发展。围绕项目 狠抓落实——三论“比学赶超”抓发展
项目是集聚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载体,是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的具体手段,项目建设的速度将决定发展的速度。可以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以抓项目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就是以抓项目建设为第一要务。台州要发展,关键也是抓好项目。
今年是我市一批重大项目的突破之年,将实施“三大千亿”工程和“十大领域”建设,狠抓工业性投资、重大基础设施、城市综合体、现代服务业等一批对发展起支撑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促进投资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实现较快增长。随着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战略性产业项目的突破,台州将获得跨越发展新的动力支撑。各地要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抓手,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抓有效投资就是促科学发展的理念,千方百计谋项目,一心一意抓投资,全力推动台州科学发展、创新转型。
抓项目要抓落实。抓不好落实,项目即使招来了,不是成为“半拉子”工程,也会成为“马拉松”工程。要把工作重心放在项目落实上,把优质资源配置给好项目,把更多的优秀干部推向项目建设的主阵地,力促项目早落户、早开工、早投产。
抓项目落实,首先要抓进度。要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发扬只争朝夕的精神,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的进度。各级各部门对今年安排的重点建设项目,要逐个进行梳理,逐项进行落实。深化项目前期,加强项目攻坚,切实解决项目审批、政策处理等突出问题。各部门要密切配合,提速、限时完成重大项目选址、土地预审、环评、能评、立项等工作,同时,对口衔接,全程跟踪。特别是炼化一体化、甬台温高速复线、新机场、金台铁路等重大项目,一定要按照年度目标力争在二季度有新的进展。
抓项目落实,要抓难题破解。要着力破解制约项目落地的突出问题,不能因为我们自己的原因耽误项目。目前基层和企业要求最多的是加大项目用地保障力度,包括土地指标、土地审批等,要采取措施予以保障。加快利用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要加大征地拆迁政策处理力度,严厉打击地痞地霸,为项目的落地开工和加快建设创造一切必要条件。对竞争性项目要按项目前期工作的要求,落实专人负责,积极沟通衔接,突破各种障碍,切实把投资意愿转化为投资项目。
抓项目落实,要抓推进机制。要严格推行项目建设的“领导包点制、定期督查制、现场督办制、考核奖励制”四大制度,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要明确目标责任,立下军令状,算清明细账,一切按规矩办,切实做到履职有责、失职必究。要深化领导联系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制度,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项目推进制度,全程服务。要建立公开评议制度,做到“半月一跟踪、一月一通报、一季一点评”,全力提升项目建设成效。要加强宣传、引导和监督,形成人人支持项目建设的强大声势和浓厚氛围。
夯实平台 优化环境
——四论“比学赶超”抓发展
种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吸引投资促发展,硬环境和软环境都要好。环境是生产力,是竞争力,是吸引力。台州尤其要注重投资环境,以弥补区位优势不足、资源贫乏等缺陷。
硬环境包括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对台州当前来说,重在大平台建设,这是培育大企业、承接大项目、发展大产业的重要载体,是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沿海产业带和城市群是台州转型升级的两大平台,是我市谋求跨越发展的潜力之所在,要全力推进,掀起新的开发建设热潮。
沿海产业带平台建设方面,打基础仍然是重心。我们的沿海港口、滩涂、口岸等资源丰富,规划的面积也很大,但真正有好的项目来,还是落不了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础设施配套差距还很大。我们一定要有紧迫感,要努力把已围好的滩涂建设成为真正可以接纳各类优质项目的宝地,否则就会在全省海洋经济发展格局中失去地位。重点是加快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要着力推进头门港开发和甬台温高速复线建设,完善路网、水网、电网、绿网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没有强大的中心城市,就没有台州城市群的构建。城市大平台建设,要盯住省域中心城市目标不放松,加快实施以“十大城建项目”为重点的重大项目、城市综合体、重要区块建设,努力形成网络型城市群空间结构。重点抓好“一心二廊三湖四园”建设,推进三区融合发展,构建城市功能区和城市交通圈、完善市区发展机制。要壮大城市经济,突出现代服务业发展,积极发展金融、现代商贸、物流、总部经济、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及技术研发等行业,建设城市经济体。
我们讲优化环境,通常是指软环境。改善软环境,是顺应基层和企业需求、再创发展新优势的关键所在,必须大力推进改革,采取切实措施让软环境“硬”起来。
要以“四减少”为核心,着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四放权”为手段,着力增强全社会的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以“解四难”为目标,着力提升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质量和效果。“四减少”即减少审批部门、减少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减少审批时间,深化审批效能最优化比对制度。要推进行政权力规范化建设,清理和规范各项权力。“四放权”即坚持市场优先和社会自治的原则,真正放权于基层、放权于企业、放权于市场、放权于社会。在这方面,各部门绝不能搞部门利益主义,抓权不放。凡是外地先进的做法和经验,我们都可以借鉴运用;凡是政策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我们都可以大胆地探索试行;凡是上级政策规定有一定弹性幅度的,我们都要千方百计用足、用活、用好。“解四难”即积极破解中小企业发展长期存在的融资难、投资难、创新难、盈利难等问题。要真正把企业的难点变成政府工作的重点,深化“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着力在要素保障、企业减负、强化服务等方面出实招、见实效。要更加重视制度建设,促进“双服务”工作常态化。五论“比学赶超”抓发展:招商引资借力发展
招商引资工作一直是台州的软肋,但基础设施等硬环境的改善、沿海开发等战略的推进,将为招商引资提供广阔的空间。在新的竞争态势下,各级要加强领导,把招商引资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引资格局;要集中精力,及时调整招商思路,谋求招商策略,创新招商方法,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
建立工作网络,强化协调。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招商引资既要抓实干部队伍,又要激活民间队伍,调动客商队伍,让他们各展优势,多头并进,多措并举;要充分调动各部门、企业、个人、公众传媒等方面的积极性,加强相互协作配合,上下联动,形成合力;要建立一个覆盖面广、关联度高、反馈性强的项目工作网络,高效有力,确保有前景的项目一个不能跑。
打造专业队伍,增进交流。刚开放那些年月,招商急不可待,捡到篮里都是菜,但现在否定粗放型增长,“低地价、高污染”之类蠢事不做了,要强调绿色优先,好中选优。而离开资源、技术和市场等因素空谈优惠政策是不行的,只有用科学的方法来论证有关项目在我市投资的优势和效益所在,才能说服和吸引投资者。因此招商队伍也要转型升级,强化专业素养,关键时候要靠专业队伍出击,话语投机,牵手有缘。拓宽招商思路,以外引外。增强投资者的信任感是招商引资成功的关键。要用真诚的态度打动投资者,借助在台外商的“现身说法”吸引更多的外商。要充分利用在外台州商人资源,大力实施“回归工程”,积极支持他们创业创新。要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加强与央企、世界500强等大型企业战略合作,以优质项目引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注重收集信息,有的放矢。信息是牵线搭桥的基础工作,是招商引资的前提。信息对称,事半功倍。要放下架子,多跑、多联络、多串门、多搜索,全面掌握经济信息、客商信息、企业(产业)信息、资源信息,并建档共享、跟踪更新。继而有的放矢,荐他所求、引我所需,实现项目“速配”,持续双赢。
精心包装品牌,科学宣传。品牌营销是时代必然;招商引资作为系统工程,要策划在前,把区域优势和具体项目优势梳理盘点,精心包装,让有限资源创意无边。要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和宣传推介,广泛开展多批次、高频率的招商活动,既“请进来”又“走出去”,把品牌做活,把宣传做大,把氛围做浓,整合营销,激发外地客商到我市投资的热情和信心。振奋精神 克难攻坚——六论“比学赶超”抓发展
当前,台州发展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这是机遇很好但挑战也很大的非常时期。市委、市政府提出:二季度,我们工作的主题词就是“大干”。只有振奋精神大干,满怀豪情大干,才能牢牢抓住工作的主动权,才能创造跨越发展的新业绩。全市上下一定要振奋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上来,以坚定的意志、空前的速度、过硬的措施,实现各项工作的新突破。
一要解放思想、超越自我。形势越是复杂,我们越要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不断超越自我,始终保持一颗不断进取之心、一股激情勃发之气。当前,区域竞争比拼的就是精神意志,比拼的就是能力智慧。要在别人只看到困难的时候,你能看到机遇;在别人束手无策的时候,你能应对有效。要把思想集中到立大志上、把本领体现在干大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创大业上,大智慧用活政策法规,大气魄整合要素资源,做到有效益的速度一点不能慢,有竞争的投入一刻不能停;做到压力大、激情更大,挑战多、办法更多,竞争强、意志更强。
二要锤炼队伍,真抓实干。各级干部队伍是应对挑战、引领跨越的中坚力量,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各级干部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市干部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敢于担当,争创一流。各级组织要锻造干事成事的干部队伍,坚持“在一线锤炼干部,在一线培养干部,为一线选配优秀干部”的导向,把更多的优秀干部推向项目建设的主阵地、推向招商引资的最前沿、推向沿海开发的主战场,在竞争中比较,在竞争中取舍;要以抓落实的硬本领、解决问题的硬功夫、完成任务的硬实绩来考察干部的执行力,让工作成效突出的干部有位置,把不适应比赛的干部清退出场,真正让“豪迈创业”成为台州每一个干部的特有风采。
三要抢抓机遇,团结协作。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仍较复杂,国内外环境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只有抓住当前经济企稳向上的有利时机,在大干中抢抓机遇,在大干中加快发展,才能实现率先突围,才能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先机、争得主动。因此,干部不仅要干好,而且要干得快。要树立争分夺秒、紧张快干的时效观念,努力激发加快发展的新动力,以更快的节奏、更高的效率抓好工作。速度快了,可能矛盾就越集中,而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大力弘扬“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用勇气和韧劲开辟新路径。要营造团结协作的干事氛围,做到目标同向、工作同步,落实同力,特别是在重点工作和项目推进中,要坚决避免地方主义、本位主义,顾大局,识大体,做到“接受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找借口,落实任务不打折扣”,集中力量攻坚克难,交一份让组织和群众满意的答卷。
第二篇:比学赶超超越发展
比学赶超跨越发展
再接再厉冲刺全省百强乡镇前十强
——访咸安区温泉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葛军
采访提纲:
问题一:温泉街道办事处入围全省百强乡镇,作为办事处党委书记,您对此有何感想?
温泉街道办事处能够入围全省百强乡镇,我感到十分激动,更感到无比自豪。在此,我代表办事处对各级领导的关心和重视,对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表示衷心的感谢!
问题二:听说近几年来,温泉街道办事处在咸宁市乡镇经济综合实力排名中,一直稳居第二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事业繁荣,取得这样的成绩,您认为 “秘诀”是什么?
近年来,我们围绕“打造鄂南第一镇”的目标,在建设鄂南经济强市、服务市区一体化发展的同时,千方百计寻求办事处的发展,大大提升了办事处的综合经济实力。我们通过开展比工作、比奉献、比服务、树正气“三比一树”主题活动,创新管理理念,细化工作任务,明确每月、每周工作重点、工作目标,强化了团体精神,提高了创新能力,增强了大局意识,确保了工作“事事有布置、条条有落实、件件有回音”。温泉街道办事处这几年能够快速发展,总结起来,应该得益于“六有”。一是有一个建设鄂南经济强市,咸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大环境。二是有一个咸宁市与咸安区市区一体化发展的好政策。三是有一个把温泉打造成咸宁第一镇的宏伟目标。四是有一个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五是有一支埋头苦干、干事创业的干部群众队伍。六是有一个健全完善的考核、评价工作机制。
问题三:您能够简单介绍一下温泉街道办事处和近年来办事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吗?
温泉街道办事处位于有“香城泉都”美誉的咸宁市中心城区,始建于1971年,是咸宁市委、市政府所在地,鄂南经济、政治、文化、信息交流中心。办事处辖区总面积24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委员会、10个社区居委会,辖区单位352家,总人口14万人。办事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曾荣获湖北省 “楚天街道之星”、“全省十强街道办事处”、全省“山区乡镇五十强”、全省“科技示范乡镇”、全市“科学发展示范乡镇”等荣誉称号。
“十一五”以来,办事处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近两年,办事处在全市乡镇综合经济实力排名中始终稳居第二位。2010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7086万元,企业总产值60亿元,农业总产值4778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17 元,同比净增1084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075万元,同比增长39.8%;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6640万元,同比增长
1.2倍。
问题四: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您对的温泉街道办事处的今后和未来有什么设想和打算?
温泉街道办事处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通过比学赶超,再掀发展高潮。“十二五”,我们目标是:实现综合经济实力全市排名第一,在全省“保2争1”(确保进入全省百强乡镇前二十强力争前十强),建成鄂南第一经济强镇。我们的工作思路是:立足“香城泉都”的特殊位置,实施“两镇两城一街道”战略,即以发展“城市经济”为重点,突出第三产业,建设商贸旅游重镇;以发展“工业经济”为重点,壮大外迁工业小区企业规模,建设工业强镇;以“土地经济”为重点,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突出解决失地和城郊农民生存和发展问题,提高农民幸福指数,建设生活品质之城;以创新“社会管理”为重点,推行组织设置网格化、队伍建设规范化、管理服务信息化、活动开展特色化、环境氛围温馨化、投入保障多元化的新模式,建设平安和谐之城;以永葆“党的先进性”为重点,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设全省党建工作示范街道。到2015年,我们要实现8个翻一番,即实现地方财政收入、工业规上生产总值、工业规上企业增加值、新增规上企业个数、限上商贸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招商引资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
第三篇:比学赶超 掀起新一轮发展高潮
比学赶超 掀起新一轮发展高潮
——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上乡镇(街道)、开发区的表态发言
梧桐街道
梧桐街道的比学赶超目标为全国千强乡镇中排名第474位的武康镇。目前我们的主要差距为2006年梧桐街道工业总产值为87.2亿元,而武康镇为112亿元,对此,我们将咬定目标不放松,自加压力求突破,比学赶超创新绩,到2011年达到武康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为实现上述追赶目标,2007年主要目标为:实现生产总值51亿元,同比增长15%;工业总产值达到109亿元,同比增长25%;财政可支配收入达到8500万元,同比增长6.3%;农民人均纯收入10225元,同比增长8%;
我们具体将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产业集聚促规模培育。按照做优产品、做强企业、做大产业的要求,加快街道纺织、服装二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实施街道工业经济发展奖励办法,加大规模企业培育力度,进一步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加大工业生产性投入,力争完成7亿元。
二、抓平台建设打发展基础。进一步优化服务,推进项目建设,对工业区内已出让的用地项目,督促企业尽早开工建设。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重点发展特色羊毛衫产业,同时协调发展纺织、机械配件、针织面料产业。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分步、分阶段做好二期规划范围内2600多亩土地的征迁工作。
三、抓招商引资强发展后劲。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全街道经济建设的核心工作来抓,重点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工业项目和产业关联度强的针织服装企业。2007年合同利用外资25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00万美元以上,引进市外内
资2.6亿元。
四、抓农业三产强综合实力。在农业经济方面,我们将做好发展都市型农业这篇文章,推进规模化生产和经营,规划建立出口蔬菜基地和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各1个。同时,全力依托市区的有利条件,抓好第三产业发展工作,在街道工业区规划区内建设好商贸区,使街道的三产不断发展壮大。
凤鸣街道
2007年我们街道主要工作目标为:继续服务好开发区和市级重点工程,高质量完成征迁工作;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工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5.1%,其中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6%,工业生产性投入达1.5亿元,财政可支配收入增长10%;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家、超亿元企业2家;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
主要措施:
一、集中精力抓征迁。进一步加大征迁工作力度、加快征迁工作进度,想方设法做好剩余农户的签约工作,如期完成开发区三期征迁与三期扩征涉及农户的拆迁工作,确保开发区各项建设不受影响。同时,着力抓好三期扩征拆迁户的建房工作,加强农民新村社会和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二、加大力度促发展。加快凤鸣分区二期400亩土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七通一平”工作;服务好18家进区企业,加快手续办理,争取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多产出,使分区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工业经济密集区。同时,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发展个私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三、优化结构稳基础。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订单农业;加强农业基地建设,着力抓好省级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长新蔬菜基地、灵安肉鸡养殖基地、西牛桥生态蛋鸡养殖小区和生猪养殖五大基地。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维护建设工作,巩固农业基础。
四、完善功能美环境。进一步完善设施,建设功能特色型城镇。加强村庄整治,进一步美化农村环境。提高城镇管理水平,优化美化城镇环境,吸引更多外来人员居住创业,努力把凤鸣街道建设成为投资创业、安居乐业的市区南部新城区。
龙翔街道
龙翔街道的比学赶超标目标为全国千强乡镇排名第586位的平湖市新仓镇,目前新仓镇无论从人口地域规模还是经济总量上都明显超过我们,我们的主要差距为:2006年GDP龙翔街道6.83亿元,新仓镇11.1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龙翔街道19.2亿元,新仓镇26.63亿元。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逐步缩小差距,综合发展水平接近新仓镇,力争赶超新仓镇。
2007年,龙翔街道的工作目标是:实现生产总值6.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完成工业总产值30亿元,其中规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5亿元;工业生产性投入3.3亿元;合同外资1000万美元,实到外资1000万美元,引进市外资金3000万元;实现出口交货9.5亿元;上缴税收9500万元;财政可支配收入16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
2007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重大项目开工投产,实行街道领导跟踪联系制度,全力以赴做好现有的8个千万以上大项目的服务工作。
二抓项目审批和指标报批进度,重点抓好当前手头的11个工业项目的报批工作。
三抓工业区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工业区可用土地存量较多的优势,今年计划征地550亩,并在五年内征地不少于1000亩,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金融部门支持,赢得尽可能多的用地指标,畅通平台建设中的融资渠道。
四抓规上企业培育,出台政策,鼓励更多的企业做大做强,到2010年实现规上企业100家的目标,确保产值超亿元企业10家,使规上企业对街道经济总量的贡献率在2010年达到90%以上。
五抓第三产业扶持,重点抓好诚辉PTA物流项目建设,尽快形成生产能力。
濮院镇
濮院镇的比学赶超目标为全国百强乡镇排名第88位的张家港市南丰镇。目前两镇差距在规模企业发展水平上,2006年南丰镇实现生产总值28.2亿元,濮院镇为25.1亿元。我们决心通过五年的努力,力争生产总值赶上南丰镇的发展水平。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牢固树立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观,不被土地缺而困住、不被基数大而难住、不被资金少而抑住,在全镇掀起“提质增效、创新发展”的热潮。做到加快发展的决心不变,克服困难的信心不变,敢打硬仗的勇气不变,谋求国际毛衫产销研基地的志向不变,依靠发展来富民强镇的思路不变。
2007年主要工作目标:工业总产值133亿元,比上年增长15%;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其中工业生产性投入力争9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500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250万美元,引进市外内资2亿元。
为确保全年各项目标的完成,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加快市场改造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今年我们计划投入市场改造建设资金4亿元,重点抓好羊毛衫城股份公司启动区、中央商城一期、国际贸易中心、物流仓储中心迁建等工程建设,完善市场中央商务区。同时,通过市场的持续繁荣,加快房地产业、商贸业、物流业、旅游购物业、金融业、中介服务业发展。
二、加强工业平台建设,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我们将利用濮院毛衫工业园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的优势,推动工业区提升扩容。加快区内工业项目的建设,加强招商选资工作,实施扶优扶强策略。计划投入基础建设资金 3000万元,力争新征迁土地420亩。完成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有效改善水环境。
三、大力营造发展环境,提供高效优质服务。鼓励企业技术创新,重视人才的引进,加快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引导企业走自创品牌之路,逐步由数量优势向技术优势、品牌优势转变。大力推广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继续办好2007中国·濮院国际毛针织服装博览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建设“平安濮院”。努力营造又好又快的发展环境,为全市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
乌镇镇
乌镇镇的比学赶超目标为全国千强乡镇排名第285位的江苏昆山周庄镇,目前两镇的主要差距为:GDP乌镇为12.73亿元,周庄镇为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乌镇为9293元,周庄镇为10550元;财政总收入乌镇为0.78亿元,周庄镇为1.72亿元。我们决心通过努力,力争2007年接待游客数量方面超过周庄镇;通过三年努力,在GDP、财政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方面达到周庄镇的发展水平。
2007年主要经济指标为:力争实现生产总值14.3亿元,同比增长18%;工业总产值64.6亿元,同比增长15%;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10044元,同比增长8%;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1.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400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200万美元,引进市外内资超2.6亿元。
为完成上述目标,我们将坚持在做大工业、做强三产、做优农业上做文章。
工业方面,在做强传统产业的同时,抓紧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保有一家以上的高科技企业落户乌镇,使乌镇工业有一个质的突破。
三产方面,加快城镇基础设施的改造步伐,力争使乌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乌镇旅游发展相协调,重点吸引宾馆、休闲业来乌镇投资,从而为乌镇旅游业的深度开发创造条件。
农业方面,我们将在确立乌镇养殖业优势的前提下,重点在提高品种质量、品牌建设和专业合作社三个方面下功夫,从而促进乌镇养殖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屠甸镇
屠甸镇的比学赶超目标为全国千强乡镇排名第572位的嘉兴秀洲区王店镇,目前两镇主要差距为:生产总值屠甸镇为王店镇的57%,规上工业产值为王店镇的70%。我们决心通过三年的努力,在生产总值方面达到王店镇的80%以上,在规上工业产值方面与王店镇持平,在财政总收入方面远远赶超王店镇,全镇综合发展水平接近王店镇。
2007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力争实现生产总值9.7亿元,比上年增长14%;实现规上企业总产值19.3亿元;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2.1亿元;新增规上企业10家;在现有2家亿元企业基础上,力争新增6家;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
工作中突出三条主线:
一是突出工业主线。着力提升植绒产业比重,打造“中国植绒家纺名镇”。利用砖瓦企业清理整顿,挖潜土地抓好招商,合同外资力争500万美元;实际外资力争400万美元;市外内资力争3500万元。同时,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实现国家级驰名商标零突破。
二是繁荣第三产业。在高速公路以东规划意大利国际商贸城项目;在镇区东侧兴建浙北旅游品市场项目;在与海宁交界处包装“江南秀园”三产项目。
三是深化城乡统筹。一方面,要启动城西新区开发,拓展镇区面积。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村庄整治力度,实现整治村全覆盖。
崇福镇
崇福镇的比学赶超标目标为全国千强乡镇排名第8位的绍兴县杨汛桥镇,而我镇目前的排名则为307位,差距是十分明显的,但两镇的产业结构相似,在不考虑人均数的前提下,2006年主要经济指标的绝对值差距不是太大。目前我们两镇的主要差距为:GDP崇福镇为27.69亿元,杨汛桥镇为44.07亿元;全部工业总产值崇福镇为145亿元,杨汛桥镇为158亿元;财政总收入崇福镇为4.12亿元,杨汛桥镇为4.88亿元;崇福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752元,杨汛桥镇为11700元。我们决心通过两至三年的努力,在主要指标的绝对值上力争超过杨汛桥镇。
2007主要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37亿元,同比增长13%;现价工业总产值力争170亿元,同比增长15%,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亿元,其中工业生产性投资力争8.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力争1500万美元,实到外资力争700万美元,引进市外资金力争1.8亿元。城镇工业区基础设施投入1500万元,皮草工业区新征土地1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8%以上,三产增加值同比增长10%以上。
具体措施如下:
一、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抓手,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继续安排专项奖励资金,积极鼓励皮毛、轻纺等特色行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艺。全力打造中国皮草制品生产基地。积极引进项目质量好、单体规模大的杭迁企业来崇福落户。鼓励企业走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积极推进企业循环生产,鼓励清洁能源利用。继续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和新型商贸业。投资建设四星级涉外宾馆和商贸中心。因地制宜、探索发展以市场购物、生态观光为重点的旅游产业。
二、以加强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充分发挥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动作用,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完善城乡公交一体化、供水一体化、垃圾收集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带动城镇和农村各具特色的发展。
三、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目标,增强发展软实力。围绕“文化名镇”建设目标,依托崇福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基础,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生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弘扬正气,营造科学、民主、健康的社会氛围,使广大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
高桥镇
高桥镇的比学赶超目标为全国千强乡镇排名第435位的海宁市斜桥镇,目前我们两镇的主要差距为:2006年生产总值高桥镇是斜桥镇的58%,工业总产值是斜桥镇的52%,工业增加值是斜桥镇的57%。我们决心通过五年的努力,力争在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上赶上斜桥。为进一步缩小差距,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我们提出的奋斗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4%以上,力争达到10.6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力争达到8.2亿元;工业总产值增长18%以上,力争达到4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9350元,同比增长8 %。
围绕上述奋斗目标,为实现“争先进位”,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加快平台建设,拓展发展空间。充分发挥现有区位优势,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工业区开发进度。2007年力争开发工业用地300亩以上。同时,积极盘活资源存量,利用砖瓦厂、水泥厂现有土地实行存量招商,切实加快用地规划调整和配套设施建设,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二、加大招商力度,提升项目质量。在提高引资质量和水平的同时提高外资利用总量,争取在桐乡的排名前移。加强项目评审筛选,强化“高投入、高科技、高税收、低污染、低能耗”的项目选择路径。下大力气引进规模型、龙头型外资项目,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和科技型企业。2007年力争引进合同外资4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0万美元,引进市外内资6000万元。
三、强化项目推进,促进投资增长。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的要求切实推动项目建设。2007年将重点抓好“可降解新材料膜生产线”、“新型装饰材料生产线”等7个千万元以上重大生产性项目的建设,力争全年工业生产性投入突破2亿元。同时,继续抓好规模企业培育工作,年内新增规模企业力争10家以上,全镇规模企业总数力争达到70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力争达到26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
大麻镇
大麻镇比学赶超的目标是海宁许村镇,许村镇是“中国布艺名镇”,与大麻地缘相近、人缘相通、产业相同,在2006年全国千强镇综合排名是633位。目前我们两镇的主要差距为GDP和规上工业产值,GDP我们大麻镇为8.13亿元、人均2.4万元,许村镇为38.57亿元、人均3.6万元,规上工业产值大麻镇为10.94亿,许村镇为52.62亿。我们决心通过五年的努力,在人均GDP上赶超许村镇,规上工业产值达到许村的一半。
2007年,我们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达到10.5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16.7%,达到7.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8%以上,达到14亿元;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2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50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00万美元;引进市外内资6000万元。
围绕上述目标,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构筑发展平台。加快开发工业区,扩大工业区建设规模,充分发挥其集聚和带动功能,为经济发展拓展空间。再加力度,再提速度,充分发挥大麻的产业及其配套优势,努力营造发展环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实现跨跃式发展。
二是加快产业升级。扶优扶强,培育规模企业和龙头企业,培育产业品牌,提高知名度。完善鼓励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技改力度,鼓励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发展中小企业和个体丝织业,抓好不同层次的互动发展,形成梯度发展的格局。
三是提高经济外向度。依托大麻“中国家纺布艺名镇”的效应,启动沙发布专业市场建设,不断完善配套功能,进一步推动布艺产业集群发展。引导和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展览会,支持申报自营出口权,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洲泉镇
洲泉镇将以全国千强乡镇排名第23位的萧山区衙前镇为比学赶超目标,目前我们两镇产业结构基本相似,都是以化纤产业为主,以大企业为龙头,经济总量相差50多亿元,人均指标差距更大。我们决心通过三年努力,经济总量赶上衙前镇,通过五年努力,综合发展水平赶上衙前镇。
2007年主要经济指标为:实现工业现价产值226亿元,同比增长16.3%;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3亿元,其中工业生产性投入力争10.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力争1200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力争600万美元;引进市外内资力争1.2亿元。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加大投入,推进发展。按照做强支柱产业,做优特色产业的要求,着力推进化纤、机电、橡胶、输送带、鞋类、丝绵纺织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重点抓好三个续建项目和10个新建项目。全年新增规模企业力争20家,新增亿元企业力争3家。切实抓好平台建设,力争完成工业区征地600亩,基础设施投入2000万元。重视企业创牌发展,力争新增一个“中国名牌”和一个“中国驰名商标”。
二、加快建设,促进和谐。按照“以工促农,以镇带村”的要求,扎实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加快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不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快城镇建设,不断完善功能,促进三产发展。以组建协会和打造品牌为抓手,做精做优“坝桥肉鸭、湘溪生猪、湘溪水产”等效益农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三、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牢固树立“小进则退”的思想,坚决破除“小进则满”思想,做到好中求快,优中求进,能快则快;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力争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发展。
石门镇
石门镇的比学赶超标目标为全国千强乡镇排名第602位的新埭镇,目前我们两镇的主要差距为规上企业产值和财政收入。2006年我镇的规上企业产值为18.4亿元、新埭镇为31.28亿元;财政收入石门镇为3948万元、新埭镇为8330万元。我们决心通过三年的努力,在GDP、工农业总产值方面超过新埭镇,在规上企业产值方面达到新埭镇的发展水平,在财政收入方面达到新埭镇的60%。
2007年石门镇的工作目标是:生产总值12.88亿元,同比增长15%;工农业总产值54.75亿元,同比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10540元,同比增长10%以上;财政收入3850万元(新口径),同比增长10%以上。
2007年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工业经济要突出招商引资和技改投入两大重点,积极推进工业区建设,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实施品牌建设工程,促进工业发展提质增效。抓招商引资,力争合同利用外资400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200万美元,引进区域外内资7000万元,新引进企业20家。抓技改投入,力争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2.2亿元。抓平台建设,启动工业区二期,拓宽空间,实现工业区提升扩容,完成工业区征地面积450亩。抓扶优扶大,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形成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不少于4家,超5000万企业不少于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85家,进入全市销售30强企业2家,利润30强企业1家。抓品牌建设,争创中国名牌产品1只,浙江省著名品牌、嘉兴市名牌产品、桐乡市名牌产品5-10只,使之成为行业发展的领头雁和区域经济的代表。
二、农业经济要围绕农民增收目标,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重点要做好“土地流转、标准化生产、品牌建设、销售网络”四篇文章。
三、第三产业要以城镇建设为依托,加快发展旅游经济和市场建设,推进商贸餐饮服务业的发展,以早日实现建设“商贸旅游文化强镇”的目标。
四、以“城建立镇”为战略,按照“以镇带村、城乡互动、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和“东进、西拓、南连、北延”的思路,逐步形成以镇区为核心的“一城、二区块”的发展布局,整体推进石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河山镇
河山镇的比学赶超目标为全国千强乡镇排名第579位的平湖市黄姑镇。2006年底两镇的差距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我镇为20.89亿元,黄姑镇为25.28亿元;生产总值我镇为7.96亿元,黄姑镇为12.28亿元。我们决心通过五年的努力,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黄姑的发展水平,生产总值达到黄姑的75%以上。
2007年我镇的工作目标为:实现生产总值9.2亿元,同比增长17%,工业总产值34亿元,同比增长16.3%,实现工业利税总额2.23亿元,同比增长18%;外贸出口交货值2000万美元,工业生产性投入完成1.8亿元;合同利用外资3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0万美元,引进内资4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8%。
围绕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通过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和多元化发展促增量
1、绢纺业通过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增大产品的营利空间。2007年投入3000万元,新增产值1亿元,新增增加值2500万元。
2、建材业通过技术改造降低能耗,2007年计划投入1500万元,新增产值6000万,新增增加值1500万元,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4%。培育建材业向木业、家具配套行业进行多元化发展,2007年计划投入1000万元,新增产值5000万元,新增增加值1000万元。
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形成新的支柱产业促增量
1、加强工业功能区建设。2007年完成镇级功能区360亩土地的开发工作,基础设施投入300万元;开发东浜头分区100亩,基础设施投入200万元;盘活现有土地存量100亩。
2、积极承接杭州市的产业转移。新引进杭迁机械、五金、服装等企业5家,新增产值1.5亿元,新增增加值3000万元,并使机械和服装两个产业的产值占规模以上企业比重由现有的2.5%和60.5%均上升两个百分点,为以后形成新的两大支柱产业打下基础。
三是通过培育规模企业促增量
1、加大对村级经济工作考核力度,对2006年投资100万元以上的8个小企业进行跟踪服务,年内培育新增村级规模企业8家,新增产值5000万元,新增增加值1000万元。
2、配合功能区标准厂房建设并通过招商引资,2007年新增规模企业5家。
同福乡
同福乡的比学赶超目标为全国千强乡镇排名第675位的嘉兴南湖区凤桥镇。目前我们两乡镇的主要差距为2006年我乡实现生产总值5.35亿元,凤桥镇为11.25亿元;工业总产值27.98亿元,凤桥镇为30.9亿元;农业总产值1.91亿元,凤桥镇为5.2亿元;财政总收入700万元,凤桥镇为1500万元。我们决心通过三年努力,经济总量赶上凤桥镇,通过五年努力,达到凤桥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2007年我乡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生产总值6.05亿元,比上年增长13%;工业总产值32亿元,工业增加值3.8亿元,工业生产性投入1.1亿元;引进合同外资250万美元,实到外资100万美元,引进市外内资3000万元;完成农业总产值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提升一产强基础。以基地化建设、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为抓手和载体,打响桑菊特色品牌、发展优质农业、高效生态农业,把同福打造成为集栽培、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杭白菊产销研基地。年内建设杭白菊无公害生产基地和小桑苗特色农业基地各2个,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1个。
二、突出二产提质量。开展“项目投产年”活动,提高项目的履约率、开工率、投产率。以工业区为平台,以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为前提,推进“以企引企、以商引商”。依靠引进人才、技术创新,发展特色产业和品牌经济。以争创“星级企业”竞赛活动为载体,发展壮大规模企业。2007年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家,民营科技企业4家,科技立项12项,专利申请15项,创建企业技术中心1家,发展循环型企业2家,新增规模企业5家,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
三、培育三产增亮点。以发展旅游经济为中心,巩固福严寺AAA级国家旅游景区创建成果,做好以宗教生态观光旅游为重点的三产项目的包装策划和宣传推介,同时强化三产招商力度。
四、统筹发展促和谐。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以创建嘉兴市级文明乡为载体,注重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强化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化解和妥善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良好氛围,努力建设实力同福、活力同福、法治同福、和谐同福。
开发区
我们经济开发区的赶超目标是柯桥经济开发区。
2007年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合同利用外资力争2亿美元,确保实际到位外资8000万美元;工业生产性投入力争20亿元,基础设施总投入1.5亿元;全区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区内企业出口创汇4亿美元,全区总实缴税金确保5亿元。产业水平、科技贡献率实现新的提高,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能耗降低和污染减少,区域整体环境显著提升。
具体工作措施:
一是抓招商。有选择地吸引国内外关键性企业落户,加速形成精密机械、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新兴特色产业为支撑、具有较强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特色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二是抓投入。以项目推进为抓手,以15个投入超千万的重点外资企业项目推进工程为龙头,狠抓工业有效投入,在配强力量、分解指标、落实责任、强化协调等方面,开展富有成效的工作,切实营造抓项目、抢投入、促发展的氛围。
三是抓产出。坚持已批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达产的工作方针,开展“加速增效提升”、争创十佳企业主题活动,狠抓产出,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四是抓形象。加快三期及三期扩征征迁步伐,完善区内各项配套设施,加快项目推进工程,使三期及三期扩征早出形象、出好形象。
发改局
围绕2007年全市三产发展的主要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四项工作:
一、发展氛围再增强。会后,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全市第三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任务和要求,组织召开好全市三产发展大会,完善和改进三产例会制度,加强部门、镇乡街道以及项目之间的联系交流,营造良好的三产发展氛围。
二、发展措施再完善。突出政策导向,发挥好引导资金“四两拨千金”的作用,大力扶持带动作用强的重点行业、重点项目提升发展;突出增强合力,进一步理顺管理体系,加强上下沟通与协调,加快三产协调发展;突出推进力度,强化重点项目督查、联系制度,加强跟踪管理,促进三产快速发展;突出目标任务,完善统计指标,改进考核办法,促进三产稳定发展;突出有效服务,加强队伍建设,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提高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促进三产健康发展。
三、发展项目再推进。突出发展的有效性和前瞻性,立足区位、资源等优势,加强项目招商,以外引外,好中求优,合理布局。重点是抓好已建项目上规模、提档次,努力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抓好在建项目保质量、赶进度,推进项目早日竣工开业;抓好资源整合,发挥优势,储备、招商一批项目,不断壮大三产发展的基础和实力。
四、发展水平再提高。力争通过全市上下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使我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加快濮院、崇福两大市场改造提升进程,重点项目初出形象,成交额大幅增长;以乌镇为龙头的旅游业力争超额完成目标,全面带动旅游购物、住宿餐饮消费稳定增长;建设形成九龙港、黄金水岸等一批专业特色示范项目,抓好蚕丝品家纺市场等一批重点市场项目建设;整合货运资源,启动物流场站建设;培育拓展文化、教育、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领域。确保全年三产增加值、地税收入、三产从业人员完成增长目标,全面超额完成嘉兴对县市考核指标,三产综合排名继续名列嘉兴市前茅。
经贸局
2007年,我们将充分发挥职能,强化服务引导,举全局之力,推进工业经济工作再上新台阶。主要措施是:
一、以项目为抓手,加快推进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工业生产性投入力争75亿的目标,在对工业投资项目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筛选出一批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关联度大、带动效益强的项目作为重点跟踪和服务对象,开辟报批绿色通道,强化项目前期服务,落实重大项目联系制度、协调制度和跟踪督查制度,全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
二、以实施“百家工业企业培育工程”为重点,增强全市工业发展后劲。根据企业规模、产业类型、培育方向,制定和落实相应的工作措施,同时,积极推进规下企业提档升级,力争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80家,新增规上企业150家,使全市规上企业达到1150家。
三、以杭迁企业为突破口,努力开创内资引进工作新局面。进一步加强与杭州经贸部门和有关区政府的联系,做好与杭城外迁企业的对接,为镇乡街道引进杭迁企业牵好线、搭好桥,争取更多的杭城外迁企业前来我市投资兴业。力争全年引进市外内资16亿元。
四、以提升工业区能级为目标,增强产业集群能力。加强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投入建设资金不少于4.5亿元。重点抓好以政府为主的孵化平台、以企业为主的研发平台、以中介为主的服务平台建设,提高乡镇工业区的产业配套功能、工业服务功能和生活保障功能,全面启动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
五、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切实抓好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工作。制定节能与清洁生产技术、产品导向目录,启动编制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加快工业炉窑等能源系统的更新改造,建立和完善节能目标考核、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能耗指标公报等制度,确保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六、以机关效能建设为手段,改进工作作风。切实树立“一切为了经济建设、一切服务经济发展”的工作理念,急基层所急、想基层所想,充分发挥经济综合部门的作用,积极向省经贸委等上级部门申报推介重点项目,争取政策支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创新的工作方法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经济建设,再树窗口机关新形象。
外经贸局
2007年,我们将围绕力争完成合同外资3.3亿美元、实际外资1.65亿美元的目标任务,以及“高起点建设载体,高质量引进项目,高效能服务客商”的工作要求,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注重招商选资。落实科学发展观,按产业配套、节地、降耗、环保和投资强度等原则进行招商选资。把电子机械和高新材料等产业作为招商重点,抓好高科技含量和完善产业链项目的引进,加快引进世界500强来桐投资,积极引进基地型和龙头型大项目,力争引进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20个。同时,积极引导外资投向基础设施、市场物流、商贸旅游和现代农业等领域,提升外资对产业整体发展的拉动力度和贡献水平。
二、创新招商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招商,拓展委托招商、代理招商、商务顾问等中介渠道,精心策划包装和推荐招商项目,降低招商成本,招高招商效率。积极鼓励外资企业增资扩股,提高外资企业自主增长能力和扩张溢出能力。充分发挥本地企业的招商主体作用,大胆探索项目融资、股权投资、企业并购等新的投资方式,吸引海外资本向桐乡汇集。
三、提高服务水平。落实重大外资项目领导联系制度,完善涉外经济部门联席会议和重大项目协调机制,加强调研,为市委、市政府决策当好参谋。全力为镇乡、街道和企业做好服务工作,积极提供有效信息,努力提高引资实效。不断完善考核办法,注重调动部门、镇乡、街道和企业的招商引资积极性,形成大招商格局。继续实施审批绿色通道,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加强招商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招商队伍。切实做好为外资企业服务工作,营造亲商、爱商、富商的氛围,努力构筑外商投资新优势。
2007年我市的招商引资工作充满机遇和挑战,我局将进一步加大选资引资力度,努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和质量,扎实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全力推动我市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国土资源局
2007年,国家将继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严格保护耕地,严把土地供应闸门,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任务重、压力大。为努力保障土地要素供给,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充分利用全市现有的1982亩机动待置换土地,并积极争取省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精心组织、尽快报批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工作,以缓解用地空间不足矛盾。
二、向上争取省、嘉兴市留计划指标,向下扎实有效推进土地整理、造田造地、建设用地复垦,尤其是农村宅基地整理工作。全年力争新增建设用地报批总面积不少于5000亩,基本解决用地指标短缺、土地供需矛盾突出问题。
三、严格按投资强度、容积率“双控指标”核定具体建设项目用地规模;进一步加大建设用地批后管理力度,强化土地出让合同的约束力,坚决遏制粗放利用土地资源的行为,以解决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
四、督促土地开发单位和业主及时办理供地手续,着力提高供地率;进一步依法深入开展闲置、空闲土地的清理处置工作,在现有已查出的1622亩闲置、空闲土地基础上,继续扩大清理面,提高处置率;鼓励企业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向空中要车间,以解决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
五、力保工业项目用地需求,按国务院、省政府要求,精心组织实施工业用地招拍挂工作。同时向社会承诺,凡属选商引资的工业项目用地,给予保障;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凡属必要的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用地,给予基本满足。根据2007年用地指标计划,各类用地的报批总面积基本不少于:工业用地首批2500亩,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用地800亩,经营性用地600亩,农村村民建房用地600亩。
六、进一步重视用地报批工作,加快报批工作进程,梳理环节、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热情为我市经济建设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
农经局
这次大会是全面开展2007年工作的一次动员大会。会后,我们农业部门将及时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会议精神,坚持“安全、生态、高效”农业发展方向,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努力实现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增长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一手抓引导、一手抓规范,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大力推广适用新技术,提高优质新品种覆盖率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通过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进标准化生产、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探索粮桑共存安全措施等手段,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着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激励机制,努力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加快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发展健康养殖业,推动无公害、绿色食品发展,优化我市农业发展大环境。
三、加快科技进步,全面提升我市农业层次
以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农技推广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强化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提高科技应用能力,增强农业发展动力。引导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和农业生产大户,加大科技投入,创新品、树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能力、科技含量和产品档次,实现我市农业的深层次发展。
我们农业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努力工作,狠抓落实,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比学赶超计划
镇
关于开展“比学赶超”的计划
为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进一步形成干事创业、奋发进取的工作热情和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良好工作状态,根据上级部署,经镇党委研究,决定开展“创先争优,比学赶超”活动,现结合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全镇工作目标任务和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结构战略重点,以先进典型为标杆,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主线,着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大力激发干部职工爱岗敬业、干事创业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各村各单位在履职能力上有新突破,在服务大局上有新举措,推动全镇各项经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比学赶超”的对象
市内某镇街:2009年的主要数据
市外某镇街:2009年的主要数据
我们提出“内赶、外赶”,就是要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多数经济指标超过,力争全面赶超,努力缩小与之间的差距,力争部分经济指标超过。
二、“比学赶超”的任务目标
总体目标任务:“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十二五”末,一、二、三产业比例 — 1 —
达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不断提升。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努力实现经济总量明显增加,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发展后劲更加充足,全面完成“十二五”任务目标。
目标任务:到2010年底,争取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增长26.3%;利税达到7.6亿元,增长26.5%;利润5.62亿元,增长26.8%。2011。2012年底,主要指标
三、推动“比学赶超”的具体措施
党委
2010-11-27
第五篇:比学赶超研讨
诸城市常山林场党委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开展“比学赶超”活动,旨在动员全体干部员工分析形势找差距,明确目标加压力,统一认识增动力,为推进发展目标的实现、发展措施的落实、发展任务的完成,掀起了创先争优新的竞赛热潮。分别是:
明确活动重点。这次“比学赶超”活动,每个岗位成员都自行确定竞赛对象和学习标杆。结合实际,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一)确定赶超目标。确定学习标杆,千方百计缩小与他们在管理水平、创标创优、创新发展等方面的差距为赶超目标。
(二)制定赶超计划。要求审视自我,在深入分析对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工作要求,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制定详尽的赶超计划。突出创新创优,服务到位,管理提升等方面。干部、员工个人要突出转观念、明思路、有作为、多贡献等方面。赶超计划在内容、时间上要具体细化,力求内容完整,时间明确,任务落实。
(三)明确赶超措施。在找准标杆,对照先进的同时,认真查找自身在思想观念、工作干劲、工作思路、工作措施、业绩贡献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深刻剖析差距和问题存在的主观原因,主要在主观意识、体制机制上找根源。在此基础上,切实研究赶超先进的改进措施和工作措施。
(四)落实赶超责任。要充分认识开展活动的现实意义,把活动的内容融合于日常工作中。要经常组织与标杆单位的交流,学习他们在推进发展中的好做法好经验,通过学习交流,进一步创新思维,扬长避短,全面落实赶超责任。
明确工作方法。
(一)广泛开展讨论。在“比学赶超”活动中,针对当前形势,结合思想实际、工作实际和发展实际,对照先进,广泛开展推进发展的大讨论。以此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总结成绩、找出不足、分析原因、制定措施。
(二)实行有机结合。“比学赶超”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四、五中全会精神相结合,牢牢把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鲜明主题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相结合;活动与继续开展“三心“文化建设相结合,坚持树立信心,不断克服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具有忠心,坚持职工与单位同呼吸共命运;确立责任心,追求工作完美,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工作到位。活动与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相结合,坚持政治开导,思想领先,德才兼备,奉献社会。
(三)采用考核评奖。这次“比学赶超”活动从2010年—2012年,实行一年一考核,三年全面评比奖励。平时总结、交流,通报活动推进情况。
明确推进要求。
(一)明确责任。开展“比学赶超”活动,重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重在激发动力、提升素质,重在创新机制、加快发展,重在转变作风、推动落实。要以艰苦创业的志气,敢于创新的勇气,争先创优的锐气,力求做到定位高、措施准、方法新、作风实,做到个个踊跃参与,人人肩上有责。
(二)深入宣传。加大“比学赶超”活动的宣传力度,充分进行发动,使干部员工,各个工作层面,形成比谁的观念新,比谁的干劲足,比谁的贡献大,比谁的技能高,比谁的业绩好。把广大干部群众的干事创业的热情激发出来,把各方面的优势发挥出来,把各层次的潜力挖掘出来。形成解放思想、自我加压、比学赶超、奋力争先的浓厚氛围。
(三)注重实效。联系实际,全面抓好比学赶超各阶段的工作,把活动的各项内容与做好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全体干部员工做到工作破难,发展破满,作风破虚;解决思想上的保守,思维上的陈旧,谋划上的局限;实现见富思齐、永不停步,见强思超、永争一流。使活动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真正把开展活动的过程,变为提高思想境界的过程,变为提高技能水平的过程,变为推进工作的过程,变为加快发展的过程
推进措施
(一)进一步明晰赶超标杆,明确“和谁比”、“比什么”,并做出承诺
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按照全县确定的赶超标杆,找准带动团组织整体发展的切入点,认真从思想上找差距,从作风上找问题,从工作上找不足,有针对性的进行整改,推动团的各项工作上台阶,并在乡镇、学校、社区、县直单位团组织之间形成比亮点、比贡献、比口碑的浓厚氛围。各级团组织要号召全体团干部突出把握“人人争当,事事争先”这个基本要求,创造新业绩、争做新贡献,在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工作经验和工作措施等方面掀起比学赶超的新高潮,在比和争中增强大局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形成集中突破、不甘落后、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和崭新局面。
(二)深入查找差距,明确“怎么比”,真正“比起来”,努力打造共青团工作品牌
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要在对照全县赶超标杆深入
查找差距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赶超的阶段目标,并制定详细的赶超措施,做到“比”有标杆,“学”有内容,“赶”有目标,“超”有措施。要破除各级团组织之间攀比贪大求新的思想,树立以优取胜观念;要破除“等、靠、要”,求
稳怕乱,满足于现状的思想,牢固树立“一流”观念;破除墨守成规、自高自大、不敢自我揭短的思想,树立身先士卒、务实求真、敢于创新的观念。
(三)提高创新力,推进重点工作
要以强化团工作的执行力和落实力为主线,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在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希望工程“星火”行动、“双百齐行动”、志愿者“百千万”工程、青年就业创业、团建创新等六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努力把全县各级团组织建设成为具有凝聚力、战斗力、生命力,自我运转能力更强、更加富有效能的群众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