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乡的桥
12、家乡的桥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家乡桥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读写“血脉”、“撷取”、“飘逸潇洒”等词语,能给名词加上合适的动词以组成动宾结构的词组。
3、能正确理解词语在句子环境中的意思,体会用词要准确。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五节。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用词要准确。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课时
课时要求: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查字典理解:“缀”、“撷取”、“刚劲雄健”、“飘逸潇洒”等词语意思。
2、通读课文,理清层次。
3、初步理解江南桥多的原因,造型和名称的特征,作者把家乡桥称作“我们的乐园”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建了许多雄伟壮观的大桥。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与桥有关的课文,题目叫(板书)
1、家乡的桥
2、齐读课题
3、审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内容?
二、预习课文。
1、生字组词。
2、查字典,理解预习3的词。
3、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字组词。注意读音,组词是否正确。
2、理解词意。
①缀——连接,组合。课文指石阶一阶一阶连接上去。
②撷取——摘取。课文指如意桥的桥名是从王维的诗句中摘取而来的。
③刚劲雄健——强劲有力。课文指石桥上凿就的桥名字体强劲有力。
④飘逸潇洒一一自然、大方、洒脱、不拘束。课文指石桥上凿就的桥名字自然、大方、洒脱、不拘束。
3、通读课文,了解各节的大意。
①故乡江南的小河多。(板书:河多)
②小桥的数量多。(板书:小桥多)
③小桥的造型千姿百态。(板书:造型多)
④小桥的名称美,来历多,字体各不相同,关于小桥的故事多。(板书:名称美)
⑤小桥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是孩子们的“乐园”。(板书:乐趣多)
⑥作者最忆家乡的桥。(板书:忆桥)
四、根据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故乡江南的小河多。
第二段:(2—5)介绍故乡小桥的特点。
第三段:(6)作者最忆家乡的桥。
五、练习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查字典作业。
2、抄写读读写写的词,每词抄四遍。
3、读课文三遍。
板书:
河多
小桥多
1、家乡的桥
造型多
名称美
乐趣多
忆桥
第二课时
课时要求:
1、学习课文1——3节,重点训练学生分三步体会用词的好处。
2、朗读课文第三节,完成课后练习三填空(1)。
3、准备背诵第三节。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我的故乡在江南。故乡的小河像一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1、指名读,讲段意。
2、重点训练体会作者用词的好处。
3、出示学习方法:
*
1、查字典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
2、联系上下文,想想带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
3、体会带点词语的运用好在哪里。
按三步学习法学习第一节。
(1)指名个别讲。
①网布——布,分布;网布,像网一样纵横交织地分布。
②故乡一条条小河纵横交织地分布在大地上。
③“网布”把故乡一条条小河纵横交织的样子写得十分形象,给读者留下具体而清晰的印象。
(2)小组讨论练习讲。
(3)请两个小组汇报讲。
二、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读,用摘句法概括节意。
2、“连接”写出了什么?(小桥的分布情况。)
3、“赶集要经过八座十座小桥”说明什么?(家乡的小桥多。)
4、小结:第二节介绍小桥的数量多。作者用两个“连接”写出了小桥的分布情况,又以“赶集要经过八座十座小桥”说明家乡的小桥多。
三、学习第三小节。
1、默读第三小节,准备填空。
2、出示填空练习,学生讨论。
课文第三节是围绕这句话写的,分别写了和的姿态。
3、分男女生读填空答案。
4、给第三小节分层次,概括层意。
5、按层次指导背诵,学生相互试背。
6、指名试背。
四、布置作业:
l、熟背第三节。
2、熟读第四、五节,准备背诵。
3、完成练习册填空的第一部分。
第三课时
课时要求:
1、学习课文第四一六节,并能初步背诵。
2、继续练习体会用词要准确。
3、练习动宾词搭配。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四节。
1、指名读,思考:这节告诉我们哪些内容?(桥名多;桥名的由来;桥名字体各异;关于桥的故事多。)
2、轻声读,用“——”划出描写家乡小桥美妙名称的句子;用“()”括出这些名称各是怎么来的句子。
3、讨论答案
4、男女生分别读“小桥名称美”和“桥名由来”的内容。
5、指名读描写“桥名字体各异”的句子。
6、出示句子:
有趣的是,在青石上凿就的桥名字体也各不相同,或篆或隶或楷或草,有的飘逸潇洒,有的刚劲雄健,跟桥相衬相映,又平添了几分情趣。
①回顾体会用词要正确的方法。
②出示三步学习法:
*
1、查字典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
2、联系上下文,想想带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
3、体会带点词语的运用好在哪里。
7、用三步法理解“相衬相映”,“平添”。
①相衬相映:相,互相;衬,映,衬托。互相衬托的意思。平添;自然而然地增加,增添的意思。
②课文指在青石上凿就的各种字体的桥名与各种姿态的桥互相衬托,让人觉得又增添了几分情趣。
③“相衬相映”把桥名字体与桥的姿态两者之间的关系写得十分准确;“平添”把这种景物造成的情调和乐趣表现得很形象,给读者留下具体而深刻的印象。
(先指名讲,再小组讲,最后请一个小组汇报。)
8、指导试背第四节。(二)学习第五节。
1、默读出示课后练习4(2)填上适当的动词。
例:(讲)故事
()篮子()谜语,()螺蛳()胆量
()毛蟹()小船
2、轻声读,理层次。(总一分结构)
3、出示课后练习3填空,讨论。
课文第三节是围绕这句话写的,分别写了和的姿态。
课文第五节是围绕这句话写的,是从、、和四方面把这句话写具体的。
课文第五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是从哪几方面把这句话写具体的?
板书:乐趣多
下棋、猜谜、讲故事比跳水本领,练胆量
钓鱼、摸螺蛳、捉毛蟹荡舟进桥洞休息
4、齐读填空练习。
5、出示课后练习2(2)用三步学习法讨论。
实在玩累了,荡一条小船进桥洞,舒展四肢平躺着,那凉丝丝的风,轻轻荡漾的水波,转眼就把你送入梦乡„„
①荡:荡漾,一起一浮地波动。
送:陪送。
②小船在水波±荡漾,玩累了的孩子们平躺在小船上随着凉风的吹拂与水波的荡漾,一转眼就进入了梦乡。
③“荡”把小船在水波上移动的情景表达得十分准确形象;“送”把孩子们在凉风与水波的“陪伴”下不知不觉入睡的情景写具体了。
6、指导,试背第五节。
(三)学习第六节。
1、“忆”是什么意思?(回忆)
2、“长相忆”是什么意思?(长时间的回忆)
3、作者为什么要长时间地回忆家乡的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课文。
1、齐声感情朗读。
2、师小结。
四、作业:
1、填空练习:课后练习3(3)课后练习4(2)。
2、熟读课文三~五节。
总板书:
河多
小桥多
1、家乡的桥
造型多
名称美
来历
形状
字体故事
下棋、猜谜、讲故事
比跳水本领,练胆量
乐趣多
钓鱼、摸螺蛳、捉毛蟹 荡舟进桥洞休息
忆桥
第二篇:家乡的桥
家乡的桥
桥,像雨后天上的虹,是岸与岸连接的一条虹。家乡有这么一座桥――清河桥,它是水上的虹。
从家乡通往城里的路上,有条河,在新中国建立前,桥上有座木头做的桥,新中国建立后,1970年时,这座桥才建成,清河桥建成大约40年了。
桥长约50米,宽20米,横跨在清河之上。桥共有一个大拱,约35米,拱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与赵州桥有几分相似,既节省了石料,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桥的栏杆上多雕刻狮子、虎等兽类,其中以狮子居多,虽不像卢沟桥的狮子形态之千变万化,但也有其特点。狮子的个数两边对称,互相呼应的狮子是相同的形态,这样,桥上就有8对形态不一的狮子了。桥身呈灰色,还保留着水泥的颜色,桥上的栏杆是暗粉色的,与清清的河水,蓝蓝的天空,两岸翠绿的草丛交相辉映,呈现出一幅完美的图画。
清河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家乡地处南方湿润地区,离海不算很远,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极多尤其在7。8月份,台风盛行,引发的水灾更是不计其数,因而,清河桥也时常发大水,几次都把两岸的河堤冲毁,而清河桥却极少出事,依然稳稳的架在清河之上,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桥本身的特点。桥的结构为拱上加拱式,发大水时,水有一部分从大拱流过,还有一部份从两个小拱流过,这样,减轻了对桥身的冲击,桥自然安然无恙。
清河桥的建成,也带来了家乡的富裕。
桥的承受力好,卡车可以通过,家乡的柑橘也一箱一箱的运了出去,每个农户现在的年收入也不少了,这都是清河桥的功劳啊!
清河桥,家乡的翅膀,一座年轻的桥,一座漂亮的桥,愿你带着家乡的人民,飞向世界!
第三篇:家乡的桥
家乡的桥
每当提起桥,我就想起家乡的那座石桥。灰色的石柱和清澈见底的小河连着。有时候,大人们在这里钓鱼,河水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走在石柱上,都能在河水里看到自己清晰的影子。鱼儿、虾儿都爱在石柱旁嬉戏。
每次回去,奶奶就在对岸等我们。一家人匆匆的走过石柱桥,从来没有仔细的观察过它。它不就是一座桥吗?它就是一座普普通通的桥。但走在那座桥上,我能闻到稻草的清香;走在那座桥上,我能尝到水果的香甜;走在那座桥上,我能想到奶奶的叮嘱。
家乡的石柱桥啊!无论何时、何地我都想着你,将你珍藏在我的心里。初二:lyy5201314
第四篇:家乡的桥
家乡的桥
魏超
桥在我国很普遍,随处可见,特别是中国的南方地区,可以说有水的地方就有桥的存在。它承载着人类征服自然的梦想,一直延续至今,而且越来越完备,越来越宏伟,越来越实用。
我的家乡在慈溪,这儿也有一座桥。一座既普通,又不普通的桥。说它普通,是因为它与其它的桥一样,为人们方便出行;说它不普通,那是因为它呀,是横跨海上(杭州湾)的一座大桥,它所创造的纪录,举世瞩目。
它在我的家乡,我对它很熟悉。它建成的时间不长,只有五年的时光,但它的声名却传遍世界。它的长度有36千米,很长很长,即使用望远镜也看不到尽头。开着车在桥上行走,真如“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水天一色,人与物化,太美了。
不仅它的长度举世惊叹,而且他的坚固程度也让人赞不绝口。它是用钢筋混凝土铸造而成的,设计巧妙,浑然一体,可以抵挡得住十几级台风的肆虐。杭州湾的潮水天下共知,但它依然稳如泰山。
它,我家乡的桥,美丽,坚固,宏伟,便捷。家在我心中,因为它,我与家乡的距离更近了。
第五篇:家乡的桥
家乡的桥
我的家乡是有太湖明珠的美称的长兴。它位于湖州市,是浙江省最北的一个县。地处苏浙皖三省的交界处,这里交通十分便捷。虽不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但也总有为数不少的河流,因此,桥,自然是随处可见了。
我在近二十年的生活中,走过的桥早已数不清。有些桥,天天走,却不在意。而有些桥却也许一生都不会忘记.我最为怀念的是一座连名字也没有的桥.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建成的,只知道从我记事时它就已经存在了.它也许根本不能算是一座桥.因为只是四块水泥板拼凑而成.这是我上学的必经之路,每天早晨,晚上,两次经过.这本是一条清静的路.这样也好,免得小桥受不了负荷.但后来,由于水泥工业的迅猛发展,这座桥所在的小路变得非常繁忙,路被重修了,拓宽了.但不知为何,桥却没有太大的改变.超重的运输车来来往往,将桥压得坑坑洼洼.不断的看见有人在修桥,却始终没有把桥变坚固.很快的,水泥工业衰落了,道路又恢复了冷清.桥下的水流也是一年比一年的细,几近断流.小学毕业后,我几乎没有再去过那座桥.一年前,县里着手兴建水库,说是要给上海供水.而这座小桥也被划在了水库范围之内.国庆回家,车子行驶在改道的新路上,我放眼望去,已是一片茫茫,不能看见河底,无法知道那最简陋的小桥是被摧毁了,还是静静的躺在河底.虽是一座没有生命的石桥,却是在我小的时候天天陪伴我的,看着我长大.想到从此再也见不到她了,还是不免有些悲伤.在县里众多的桥中,最知名的一座一定是金陵大桥.这是长兴县建成最早的一座现代化大桥.它位于全县最繁华的金陵路,因此得名.桥的全长约为两百米,采用的是最简单却也最实用的拱桥设计.这并不是一座多么气势恢宏的桥梁,其外观也不是多么的美丽.但他却被每一个长兴人所熟知.在重心转向北边之前,桥的两端就是全县最繁华的地方.当时全县档次最高的三家酒店,最大的农贸市场,最大的超市都聚集在这.就连引桥之下的简陋的自建房也被商人高价租去,进行买卖交易活动.桥下的河是县内最宽的一条河,也是最繁忙的一条水道,时刻都有船只从桥下经过.现在,县城的人口中心,经济政治中心都已经北移,与北边相比这附近的建筑也显得非常陈旧了.但因为汽车站和火车站的存在,它仍然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交通枢纽的作用.人们在约定地点的时候也还是习惯性的以金陵桥为参照物,这就足以证明这座大桥在市民心中的重要性.还有一座很值得一说的桥就是画溪大桥.它并不因水而建,而是一座高架桥.它也不再是拱桥,而是一座斜拉桥.虽说都是现代的桥,它可比金陵桥恢宏多了.每当人们经过这座桥时,总是为家乡感到自豪.人们总说,有几个县能自己建高架桥,县里都有二环了.每到国庆等隆重的日子,桥上就挂满了火红的灯笼,插满了彩色的旗帜,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这是长兴飞速发展的一个实实在在的证据.家乡的桥,虽不像典型的江南水乡的,也许随便一指便引出一段故事,耐人寻味.但对我们每人而言却都有不同的意义.是别的桥不能替代的.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11税务1班张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