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民情日记二则
送学上门
2014年3月18日 星期二 晴
吃过早餐,陈xx书记带着黄xx副书记、xx部长和我,陈xx开车。我们下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送学上门活动。第一站是走xx村xx组xx老党员袁xx家。袁家座落在xx的高山上,汽车从程寨出发,途经xx村桐梓坪、胡家田组。沿途零星的桃花、李花和几片儿油菜花点缀在青山绿水中,紫红色的泥土,与早春的嫩绿小草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幅清新的田园山水画。大约30分钟,我们便到了xx口。xx村党支部书记徐德祥同志也到了。我们沿着正在建设的小康公路朝着袁家走去。小康公路建设约有6公里,连接xx村和上罗保各组。修路的人们认得陈书记,都高兴地打起了招呼。他们都盼望乡里能尽快拨些款来支持他们村里的公路建设。陈书记也认真给他们讲了当前的政策情况,村民都很高兴。这时,我们看见路边有一些新砍的木材,书记立即打电话认真了解是否批手续,是否有乱砍滥伐的行为。
一会儿,我们便到了袁家。袁xx老人家也正好在家。他生于1928年,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党员。他戴着双层帽:里面是“军绿”色布帽,外套“雷锋帽”。身穿蓝色中山装,外套黑色棉外套;下穿厚棉裤。脚穿毛线拖鞋。步态蹒跚。他的大儿媳也在家,正在做家务事。他的家是木材房。院坝是一半用石板铺成,一半用水泥浇筑。我们扶他到坝子里。陈书记首先向他问好,了解他的身体情况,然后给他讲了我们这次主要是向他讲解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情况,并要求他向乡党委及其班子成员,村组干部工作等提宝贵意见。黄xx副书记围绕中央、地方各级党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情况。主要是针对目前党内存在的“四风”问题进行整治。袁老听了很高兴,他给我们粗略讲了当年延安整风的情况。他说共产党就是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实现“团结—批评—再团结”,才能保持不变节,才能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最后,他希望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生,改善边远山区人民群众的交通和居住环境。
我们的第二站是xx村院子组胡xx家。胡xx生于1929年,是解放前参加工作的退休老干部。我们到他家时,已近中午。我们先联系了在院子组组织修公路的村党支书胡文通。我们照例为他讲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情况后,老人若有所思。他最后说:“开展这样的活动,是共产党的英明之举,我虽不是党员,但我很早就参加了党的工作,从革命到建设,从建设到改革开放,共产党能够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最关键的就是不能脱离群众。”他停了停,接着说:“国民党败就败在腐败:卖官羹爵,物价飞涨,内部分裂,拉兵派款,民无宁日„„” “现在开展这样的事是及时雨,希望富有成效。” “‘四风’总结得好。”“不要搞虚的,假的,要坚持‘认真’二字。” 随后,我们看了xx村的春耕备耕情况和公路建设情况。
下午,我们换了高底盘的车,在村支书赵xx的带领下,沿着泥石通村入户公路,一路上公路高低颠簸,到了地名叫沙地的地方,一辆货车坏在路上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我们便步行前行。春来阳光和煦,下车后感觉很暖和,我们脱下厚外衣,手抱外衣,朝罗禹洞村地下党员杨远江的家走去。一边走,一边聊。赵支书给我们介绍了近几年来村里的发展状况:一是公路发展迅速,全村新建公路约x公里;二是xx水库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全村维修了x个小二型水库,基本能满足村的人畜饮水和灌溉用水;三是经果林发展迅速,今年新栽了x亩脆红李和x亩红杨,杨梅等基地巩固发展较好。当前,全村一搞春耕备耕,二抓基础设施建设。我们遇见赵支书时,大约也是下午2点钟,他还忙得没顾上吃中午饭,便和我们一道继续走访。
不一会儿,村副支书王xx也来了。他顺便和我们聊起了他的工作情况。这一周来他身体很不好,断续输了几次液,今天天气好,人也好像精神了。于是处理了一家村民纠纷。听说我们来了,便一同下乡走访。
到杨老家时,太阳已经偏西了。他年近90高龄,身体也还算好,饮食起居尚能自理。他左眼失眠,右眼还能读书看报。听力也还不错。杨老一生喜爱风水堪舆和命理学说,崇尚修身养性,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养生观。他幼年时期目睹了红军长征过境的情景,也是共产党的地下党员。我们向他说明了我们的目的,老人热情的叫家人端茶敬烟。他的老伴滕氏背驼了,更显得苍老,更加难为的样子。我们按事先安排,xx书记照例讲了有关内容。老人听后,语重心长的说:“共产党成90多年来,人民之所以有今天。最主要的就是走群众路线,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我深受党恩,老有所养„„”
“现在,农村好起来了,我门前的小xx又修复了,农村生产更有靠了。” “近几年,村里的公路修了很多,希望在些基础上进一步硬化,打成水泥路。” 陈书记插话问他:“你对我们有什么希望和想法?” “为民,向善。”杨老接着说,“我一生好善事,不整人害人。要教育人民群众崇德向善,多做好事。”
2011年4月18日,我走访搜寻地下党在程寨的有关事迹,曾来过他家。那时老人精神爽朗。当谈及养生时,他顺便背出了“修身养性八珍丸”:“慈爱心1片,好肚肠2寸,正气3分,宽容4钱,孝顺常有,老实适量,奉献不拘,回报无求。”“放在公平钵里研,精磨细研,越细越好„„做成菩提子大小,和气汤送下,以清风明月为伴,早晚分服。”它有几大功效:“诚实做人,踏实做事,亮丽人生,奉献社会„„”
三位老人,是革命和建设的前辈,他们是当时群体中普通的一员,但他们思想朴实,勤劳善良,心胸开阔,乐观自得,健康长寿,时时期盼祖国的繁荣富强,人民富裕安康。参加xx村集体学习
2014年3月18日 星期二 晴
从xx村出发,约中午时分,我们赶到了xx村。这是陈书记的联系点。今天也是由村里召集开展集中学习。陈书记、黄书记也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集中学习。参会的党员同志和非党干部、村民组长有x多人。陈xx书记在参加学习的过程中,深入浅出地给大家讲了活动的要求,实施过程和大家怎样参与学习教育实践的问题。他围绕全乡“五帮五带五争”的要求,结合乡党委2014年围绕全乡旅游强乡、农业兴乡和城镇化带动的战略设想,围绕把我乡建设成美丽乡村升级版、山水田园小城镇、现代农业示范园、生态休闲度假区的目标,要求xx村人民群众要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努力当先锋、打头阵、争一流,决战2014,xx村要带头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程寨率先小康的历史进程。黄xx副书记主持开展了征求意见活动。会后,村里王克平同志给我讲了村里修建公路的情况:xx7、8组,在张洪强等人的倡导下,引导x户村民集资x多万元,修建了x公里公路,其它除5组外,各组相继自发组织修路共x公里,全村最近将完成近x公里的通组到户公路。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和推动历史的不竭动力。
第二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民情日记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民情日记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学校和省卫生厅关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要求,深化拓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成果,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和医疗行业特点,在学校“四群”教育领导小组的指导下,2013年7月11日-14日我院组织开展了以“走基层、访群众、送健康、除病痛”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基层群众送医送药送温暖。
作为队长,我精心挑选了一支由内、外、儿、急诊、口腔等专家参加的医疗队赴漾濞县城、平坡镇、保山昌宁大田坝、鸡飞乡,利用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对当地群众开展医疗义诊、健康咨询和免费送药,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危重、急救和常见疾病的知识讲授和临床查房及疑难疾病会诊,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高医疗诊治水平和临床处置能力,增强服务广大病患的能力。
月11 日,我和医疗队专家一行来到漾濞县,在县委、县医院、平坡镇中心小学,分别进行了六场医疗专题学术和健康知识讲座。在县委:赵国厚教授为300多名科以上干部进行了基层干部保健的专场讲座,为他们带来了压力与身心调试保健知识,进一步增强基层干部和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和疾病预防的能力;在县医院:赵刚副教授、施丽斌副教授两位专家为县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进行了3场有关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防治、骨质疏松松诊断、骨性关节炎等常见病专题讲座;在平坡镇中心小学:李艳红副教授为120余名小学生进行了2场口腔专题讲座,讲解了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免费发放了120支儿童保健牙膏。专家们精彩的专科学术讲座使基层医务工作者掌握了这些疾病的预防和诊疗方法,较好地提高了医务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服务了当地领导和群众,受到当地医护人员和基层干部的一致好评。
7月12日下午2点结束了漾濞县城的义诊就赶往昌宁县大田坝乡,经过崎岖山路的颠簸,我们在天黑的时候赶到了大田坝乡。
第二天一大早,天气阴冷,下着绵绵小雨。我们医疗队早早就来到设于大田坝乡卫生院前的义诊现场,为身在贫困地区的父老乡亲义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打着伞,排着长队,衣服湿透的老乡们。一位姓张的大爷告诉我们,他们赶了几十里路,淋着雨赶来看病。张大爷已是70高龄,体弱多病,多年来困扰他的恶疾始终无法治疗。老伴儿去世后,张大爷与儿子相依为命,靠低保与儿子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生计。我问张大爷为何不去城里看病?张大爷无奈地摇头:“路太远,我们没钱,去不了昆明看病。”看着张大爷佝偻的身板及其儿子企盼的目光,我的眼湿润了:多年来,我们始终在努力改善医疗环境,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但边远地区,缺医少药现象依旧严重……
7月13日中午义诊结束后我们匆匆赶往昌宁的另外一个乡--鸡飞乡。途经昌宁县,我们来到县医院开展对口帮扶指导。医疗队6位专家分别深入对口科室,就骨科、内科、儿科、泌尿外科、皮肤科、口腔科开展技术帮扶,并就科室的学科建设进行沟通交流。我则在昌宁县卫生局长兼县医院院长的陪同下,参观了县医院院容院貌、改扩建施工场地和部分科室,就医院建设发展基本情况和等级医院评审工作等情况进行了交流。
昌宁县医院对口帮扶结束后,稍作休息,我们又连夜马不停蹄地赶往昌宁的另外一个乡--鸡飞乡。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是大家公认的,凡是有点经济实力和方便条件的患者大多希望能去大医院就诊,但是基层医疗条件究竟差到什么程度,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期盼到底有多强烈,这是我以前从未感受到的,这次我深深感受到了。在和乡镇府的领导交流后,我了解到一个有2085人的行政村,仅有2名中专学历的医务人员,其中一个工作十年后刚刚取得助理医师资格证,另外一个什么资格证都没有。这是村,乡也好不到那里去,一个接近2万人口的乡镇卫生院,居然没有一个本科生,没有一个执业医师,除仅有包括医院领导在内的几个助理医师外,其它的医护人员没有任何资质。国家的执业资格制度在这里形同虚设。
14日早上,阴雨,我们早早的支起了雨棚,等待看病的老乡也早早的在排队等候看病了,在义诊过程中,一位82高龄老人颤颤的来看病,自诉感觉胸闷已经一年多了,因为离县城远,始终没去检查。老太太用微弱的声音说:“检查?我连坐车都困难,哪儿能跑那么远去检查?乡里的诊所条件有限,药品也没有。”
在基层,像二位老人这样不愿或不能去城里看病的人很多,我想我们此次义诊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群众利益,让边远地区的乡亲能享受到省城最好的的诊疗,给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去药品,解除病痛。就诊的患者实在太多了,专家们尽量腾出空间给患者躲雨,在狭小的空间、闷热的空气下我们的专家从早上8:30开始一直连续工作到中午1点,认真地为每一位患者看病。每次义诊结束时,总有许多患者仍围着专家不肯离去,希望得到专家们的诊治,而我们也总不断延长义诊时间,力争多诊治几位病人。医疗队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精神感人至深,当地群众和医生们无不交口称赞。
这次我院医疗队三场义诊活动共为当地群众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和疾病诊断1000 余人次,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单1000 余份,免费发放常用药品药品近百种,价值1.2万元。看着老乡们满意的笑容及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我们心中非常欣慰——在老乡的眼中我们是“神医”。我们义诊的时间有限,所带的药品资源亦较稀缺,难于完全满足患者的需求,当然,真正严重的病患,并不是一些简单的药品就能治愈的……想到这里,我的心在颤抖:“在昆明,省级大医院较好的医疗条件亦无法让每一位病人都完全康复。这些远在边远地区的老乡,他们享有的就医条件实在太差了,他们对优质就医需求实在太迫切了……” 其实义诊的根本目的不是彻底治愈每一位病人,而是尽我们最大的能力给他们送来一丝希望,一丝对生命的希望!
通过参加这次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践的基层医疗帮扶工作为内容的医院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深刻了解了边远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落后状况和人民群众迫切的健康需求,深刻领会了中央作出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大决策的深远意义,强烈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和重担,也进一步理清了医院开展好本次教育实践活动的思路。我们的此次义诊只是杯水车薪,难于满足更多群众源源不断的医疗服务需求。更好的方式是发挥省级医院的优势,通过多形式的技术指导、远程会诊、学术交流、进修培训和相关技术的传、帮、带等方式帮助基层提高医护人员诊疗技术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基层医疗卫生状况!
第三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民情日记二则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民情日记二则
送学上门
2014年3月18日 星期二 晴
吃过早餐,陈xx书记带着黄xx副书记、xx部长和我,陈xx开车。我们下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送学上门活动。第一站是走xx村xx组xx老党员袁xx家。袁家座落在xx的高山上,汽车从程寨出发,途经xx村桐梓坪、胡家田组。沿途零星的桃花、李花和几片儿油菜花点缀在青山绿水中,紫红色的泥土,与早春的嫩绿小草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幅清新的田园山水画。
大约30分钟,我们便到了xx口。xx村党支部书记徐德祥同志也到了。我们沿着正在建设的小康公路朝着袁家走去。小康公路建设约有6公里,连接xx村和上罗保各组。修路的人们认得陈书记,都高兴地打起了招呼。他们都盼望乡里能尽快拨些款来支持他们村里的公路建设。陈书记也认真给他们讲了当前的政策情况,村民都很高兴。这时,我们看见路边有一些新砍的木材,书记立即打电话认真了解是否批手续,是否有乱砍滥伐的行为。
一会儿,我们便到了袁家。袁xx老人家也正好在家。他生于1928年,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党员。他戴着双层帽:里面是“军绿”色布帽,外套“雷锋帽”。身穿蓝色中山装,外套黑色棉外套;下穿厚棉裤。脚穿毛线拖鞋。步态蹒跚。他的大儿媳也在家,正在做家务事。
他的家是木材房。院坝是一半用石板铺成,一半用水泥浇筑。我们扶他到坝子里。陈书记首先向他问好,了解他的身体情况,然后给他讲了我们这次主要是向他讲解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情况,并要求他向乡党委及其班子成员,村组干部工作等提宝贵意见。黄xx副书记围绕中央、地方各级党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情况。主要是针对目前党内存在的“四风”问题进行整治。袁老听了很高兴,他给我们粗略讲了当年延安整风的情况。他说共产党就是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实现“团结—批评—再团结”,才能保持不变节,才能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最后,他希望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生,改善边远山区人民群众的交通和居住环境。
我们的第二站是xx村院子组胡xx家。胡xx生于1929年,是解放前参加工作的退休老干部。我们到他家时,已近中午。我们先联系了在院子组组织修公路的村党支书胡文通。我们照例为他讲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情况后,老人若有所思。他最后说:“开展这样的活动,是共产党的英明之举,我虽不是党员,但我很早就参加了党的工作,从革命到建设,从建设到改革开放,共产党能够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最关键的就是不能脱离群众。”他停了停,接着说:“国民党败就败在腐败:卖官羹爵,物价飞涨,内部分裂,拉兵派款,民无宁日……”
“现在开展这样的事是及时雨,希望富有成效。”
“‘四风’总结得好。”“不要搞虚的,假的,要坚持‘认真’二字。”
随后,我们看了xx村的春耕备耕情况和公路建设情况。
下午,我们换了高底盘的车,在村支书赵xx的带领下,沿着泥石通村入户公路,一路上公路高低颠簸,到了地名叫沙地的地方,一辆货车坏在路上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我们便步行前行。春来阳光和煦,下车后感觉很暖和,我们脱下厚外衣,手抱外衣,朝罗禹洞村地下党员杨远江的家走去。一边走,一边聊。赵支书给我们介绍了近几年来村里的发展状况:一是公路发展迅速,全村新建公路约x公里;二是xx水库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全村维修了x个小二型水库,基本能满足村的人畜饮水和灌溉用水;三是经果林发展迅速,今年新栽了x亩脆红李和x亩红杨,杨梅等基地巩固发展较好。当前,全村一搞春耕备耕,二抓基础设施建设。我们遇见赵支书时,大约也是下午2点钟,他还忙得没顾上吃中午饭,便和我们一道继续走访。
不一会儿,村副支书王xx也来了。他顺便和我们聊起了他的工作情况。这一周来他身体很不好,断续输了几次液,今天天气好,人也好像精神了。于是处理了一家村民纠纷。听说我们来了,便一同下乡走访。
到杨老家时,太阳已经偏西了。他年近90高龄,身体也还算好,饮食起居尚能自理。他左眼失眠,右眼还能读书看报。听力也还不错。杨老一生喜爱风水堪舆和命理学说,崇尚修身养性,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养生观。他幼年时期目睹了红军长征过境的情景,也是共产党的地下党员。我们向他说明了我们的目的,老人热情的叫家人端茶敬烟。他的老伴滕氏背驼了,更显得苍老,更加难为的样子。我们按事先安排,xx书记照例讲了有关内容。老人听后,语重心长的说:“共产党成90多年来,人民之所以有今天。最主要的就是走群众路线,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我深受党恩,老有所养……”
“现在,农村好起来了,我门前的小xx又修复了,农村生产更有靠了。”
“近几年,村里的公路修了很多,希望在些基础上进一步硬化,打成水泥路。”
陈书记插话问他:“你对我们有什么希望和想法?”
“为民,向善。”杨老接着说,“我一生好善事,不整人害人。要教育人民群众崇德向善,多做好事。”
2011年4月18日,我走访搜寻地下党在程寨的有关事迹,曾来过他家。那时老人精神爽朗。当谈及养生时,他顺便背出了“修身养性八珍丸”:“慈爱心1片,好肚肠2寸,正气3分,宽容4钱,孝顺常有,老实适量,奉献不拘,回报无求。”“放在公平钵里研,精磨细研,越细越好……做成菩提子大小,和气汤送下,以清风明月为伴,早晚分服。”它有几大功效:“诚实做人,踏实做事,亮丽人生,奉献社会……”
三位老人,是革命和建设的前辈,他们是当时群体中普通的一员,但他们思想朴实,勤劳善良,心胸开阔,乐观自得,健康长寿,时时期盼祖国的繁荣富强,人民富裕安康。
参加xx村集体学习
2014年3月18日 星期二 晴
从xx村出发,约中午时分,我们赶到了xx村。这是陈书记的联系点。今天也是由村里召集开展集中学习。陈书记、黄书记也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集中学习。参会的党员同志和非党干部、村民组长有x多人。
陈xx书记在参加学习的过程中,深入浅出地给大家讲了活动的要求,实施过程和大家怎样参与学习教育实践的问题。他围绕全乡“五帮五带五争”的要求,结合乡党委2014年围绕全乡旅游强乡、农业兴乡和城镇化带动的战略设想,围绕把我乡建设成美丽乡村升级版、山水田园小城镇、现代农业示范园、生态休闲度假区的目标,要求xx村人民群众要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努力当先锋、打头阵、争一流,决战2014,xx村要带头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程寨率先小康的历史进程。黄xx副书记主持开展了征求意见活动。会后,村里王克平同志给我讲了村里修建公路的情况:xx7、8组,在张洪强等人的倡导下,引导x户村民集资x多万元,修建了x公里公路,其它除5组外,各组相继自发组织修路共x公里,全村最近将完成近x公里的通组到户公路。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和推动历史的不竭动力。小康建设需要走一条“党政引导,人民(群众)自主,社会参与,政府奖补”的道路,才有蓬勃的生命力!
第四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民情日记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民情日记范
文
2016年3月19日 星期三 晴
上到市委编办学习,这是第一次得下乡学习。
按计划,在市编办王主任带队下,我们今天将到挂钩村——xx区帮xx帮包村委会李家组和周家组15户挂钩农户家中座谈。
我们一行一点多钟从单位出发。机构编制部门是很少有机会“走出去”的,平时大家都忙于单位工作,对于下乡,大家还是蛮期待的,所以,出发的时候大家都显得很兴奋。
早就听说到挂钩村的道路弯弯曲曲的,很容易晕车,但是路还算好,一路的柏油路。车子走了几个小时后,三
点多钟我们就到达了和平村。
单位今年下派的指导员王建斌同志和帮xx乡长、人大主席和和平村的村干部早已在村上等待着。下了车,寒暄之后,我们就座到村会议室召开会议。
会议时间不长,主要由帮xx赖乡长简单介绍了一下乡的基本情况、产业状况及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以及和平村经济社会,农民收入状况、产业布局 等;乡人大主席作了补充发言;会议气氛融洽,针对产业发展情况,王主任总是详细询问,认真记下笔记,并对乡党委班子的思路表示肯定,并对产业建设中提出一 些意见建议。通过会议,我们对整个帮xx,尤其是和平村有一个整体了解。和平村主要有x个村民小组x户x多人,有耕地x亩,其中水田x亩。人均收入x元左 右。是一个主要以茶产业为主的村委会,它的产业有核桃、橡胶、咖啡等,外出务工收入也占着村经济收入的大头,每年至少有x余外出务工人员,一年下来,每人 基本能创造x—x
万元的经济收入。但是,和大多数乡村一样,由于青壮年劳力都外出务工,导致全村都出项了用工荒。春节来临,正是春茶采摘的最好季节,但由 于劳动力不够,很多茶树较多的家庭只能请工帮忙采摘。谈话之间,我们知道今年茶价较之往年还算较好,刚刚采摘下来的青茶x—x元/公斤等等不一。茶多,成 为当地群众的摇钱树之一,也是保障当地经济的重要基础。
我们准备到农户家详细了解挂钩户生产生活情况,村干部一听,去早了,农户还不回来。采茶一般性要到天看不见才收工,收了工,还要把采的茶拿到寨子里的茶厂卖掉,才回家煮饭吃。一般性回到家都是天黑了。说我们要去至少要天黑之后,那时候农户在家。
于是,我们就分成两伙人。主任和乡长一路,去看几个点。我们留下的一起为做晚饭做准备。翻出我们自己带的菜蔬,杀鸡的杀鸡,大家齐动手,洗碗的洗碗,捡菜的捡菜,煮饭的煮饭,人多力量大的优势顿时显露出来。
七点来钟,晚饭准备好了。
不多久主任他们也回来到。开饭了,大家各自有说有笑第端起碗,开始吃饭。
晚饭后,天基本就黑了。我们根据自己联户情况,分了组,由主任带队前往周家组;叶副主任带队前往李家组。我和叶副主任一组,带我们到李家组的是一位年轻姓廖的村副主任。小伙子很健谈,退伍军人,一打听才知道他就是李家组人,况且其中一户挂钩户就是他家。
李家组距离村委会两公里路程。沿路不到10来分钟就到。
我们到了李家组天就全黑了。
李家组在公路上边的半坡上依稀分布。我们先到了廖国良家,就是村副主任家,这是一家在当地生活还算可以的农户。座谈间,知道他们家有茶第7亩左 右,核桃1亩多。大儿子
在外面打工,说是和人家架线的。村副主任这个是老二儿子,在寨子门口上面开了一
个茶厂。我们在他的带路下,来到茶厂。地方不大,还有来卖茶的农户,正在称 茶。茶散发着清香气息。收茶的一个人正是我们要找的另一户农户姓李的户主,他见到我们,先是递烟,然后忙着收茶。我们见他忙,就到旁边的房子看做好的茶 叶。两台机器摆在另外旁边,一打听才知道一台是茶叶烘烤机,一台市揉茶机。据了解,像这样的家庭式小型茶叶加工场,全乡有347户。询问了一下这户农户的 情况之后,我们就沿着陡峭的山路到另外一户农户家,这家农户姓张,叫张x,两个人在家。儿子也是外出务工,主要经济收入是产业。这户农户家庭状况不是很 好,俩老人都年过半百,但是儿子一直在外面,尚未娶媳妇。张x进家旁边是罗成泽家。男人正在看新闻,家里来人了,他招呼我们进去,急忙到外面抬凳子。这户 有茶树x棵左右,其他还有橡胶树、咖啡和烤烟。全家有6口人,有两个小娃在读书。李x家在村子的最上面,我们穿过狗叫声,摸着漆黑的道路,达到老汉家,他 把我们请到屋子里,交谈间,知道他们家有6个人,两个老人,他和老伴,儿子和儿媳妇,还有两个孙子,其中一个孙子在十一中读高中。他家有核桃x多棵,目前 儿子和儿子媳妇在外面打工。李x下来,穿梭在狭窄的土路和石板道路之间我们最后到了李x家,李x家应该属于困难户,我们进去的时候,他媳妇正在哄小娃。我 们跟着副主任进了他家厨房,不久李x媳妇出来,说是自己的男人去架线了,还不回来。他们家有x口人,两个孩子,尚小,有茶地4木左右,家庭主要收入还是靠 打工。我们每到一户,都认真记下联系户电话,并把我们的联系电话留给他们,让他们再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找我们,在能力范围内能够解决的,我们会尽力帮助解 决。解决不了的,会记下,尽量帮助协调解决。切实把为民务实活动做到实处。
我们回到乡政府所在地的时候已经十点多钟。主任他们组在我们前到达。
我们被安排在乡上一个破旧的小旅店住下。累了一天的我们,虽有一些疲乏,但是很实在。至少我们了解掌握了挂钩农户的基本情况,达到此行的目的。
在农村工作中,亲身践行,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光是一句漂亮话,我们在做到这一句话的同时,考虑更多的是要怎样为群众谋发展,增收入,促富裕,构建和谐新农村。这才是我们每一个人民公仆该为之奋斗的目标。
送学上门
2016年3月18日 星期二 晴
吃过早餐,陈xx书记带着黄xx副书记、xx部长和我,陈xx开车。我们下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送学上门活动。第一站是走xx村xx组xx老党员袁xx家。袁家座落在xx的高山上,汽车从程寨出发,途经xx村桐梓坪、胡家田组。沿途零星的桃花、李花和几片儿油菜花点缀在青山绿水中,紫红色的泥土,与早春的嫩绿小草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
幅清新的田园山水画。
大约30分钟,我们便到了xx口。xx村党支部书记徐德祥同志也到了。我们沿着正在建设的小康公路朝着袁家走去。小康公路建设约有6公里,连接xx村和上罗保各组。修路的人们认得陈书记,都高兴地打起了招呼。他们都盼望乡里能尽快拨些款来支持他们村里的公路建设。陈书记也认真给他们讲了当前的政策情况,村民都很高兴。这时,我们看见路边有一些新砍的木材,书记立即打电话认真了解是否批手续,是否有乱砍滥伐的行为。
一会儿,我们便到了袁家。袁xx老人家也正好在家。他生于1928年,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党员。他戴着双层帽:里面是“军绿”色布帽,外套“雷锋帽”。身穿蓝色中山装,外套黑色棉外套;下穿厚棉裤。脚穿毛线拖鞋。步态蹒跚。他的大儿媳也在家,正在做家务事。
他的家是木材房。院坝是一半用石板铺成,一半用水泥浇筑。我们扶他到
坝子里。陈书记首先向他问好,了解他的身体情况,然后给他讲了我们这次主要是向他讲解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情况,并要求他向乡党委及其班子成员,村组干部工作等提宝贵意见。黄xx副书记围绕中央、地方各级党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情况。主要是针对目前党内存在的“四风”问题进行整治。袁老听了很高兴,他给我们粗略讲了当年延安整风的情况。他说共产党就是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实现“团结—批评—再团结”,才能保持不变节,才能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最后,他希望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生,改善边远山区人民群众的交通和居住环境。
我们的第二站是xx村院子组胡xx家。胡xx生于1929年,是解放前参加工作的退休老干部。我们到他家时,已近中午。我们先联系了在院子组组织修公路的村党支书胡文通。我们照例为他讲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情况后,老人
若有所思。他最后说:“开展这样的活动,是共产党的英明之举,我虽不是党员,但我很早就参加了党的工作,从革命到建设,从建设到改革开放,共产党能够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最关键的就是不能脱离群众。”他停了停,接着说:“国民党败就败在腐败:卖官羹爵,物价飞涨,内部分裂,拉兵派款,民无宁日……”
“现在开展这样的事是及时雨,希望富有成效。”
“‘四风’总结得好。”“不要搞虚的,假的,要坚持‘认真’二字。”
随后,我们看了xx村的春耕备耕情况和公路建设情况。
下午,我们换了高底盘的车,在村支书赵xx的带领下,沿着泥石通村入户公路,一路上公路高低颠簸,到了地名叫沙地的地方,一辆货车坏在路上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我们便步行前行。春来阳光和煦,下车后感觉很暖和,我们脱下厚外衣,手抱外衣,朝罗禹洞村地下
党员杨远江的家走去。一边走,一边聊。赵支书给我们介绍了近几年来村里的发展状况:一是公路发展迅速,全村新建公路约x公里;二是xx水库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全村维修了x个小二型水库,基本能满足村的人畜饮水和灌溉用水;三是经果林发展迅速,今年新栽了x亩脆红李和x亩红杨,杨梅等基地巩固发展较好。当前,全村一搞春耕备耕,二抓基础设施建设。我们遇见赵支书时,大约也是下午2点钟,他还忙得没顾上吃中午饭,便和我们一道继续走访。发表99
第五篇:群众路线教育----民情日记(模版)
民情日记
2012年8月14天气晴今天,按照工作安排,我和同事一起到某镇XXX助学金申请对象家里家访。走了几家,临近中午。因路有点远,同事怕我多花油钱,提议还有几家一起走完不用再跑一趟。这样也好,我也想早点结束,好写材料,当然也省一趟油钱。于是又拔通了一家申请对象的电话,联系一下具体什么走,能否出来接一下。接电话的是助学对象的母亲,声音听起来很响亮,只是谈话的时候听着有点不一样,她说了个家附近有一家窗帘店,让她出来接一下,她说她没办法接,要我们到了自己找或问下(一般对象都会很热情的出来接的)。没再多说,我们就出发了。到达指定地点还算顺利,等我停好车时,同事已经看到有人在招手,找到地方了。看着同事走近一间房子,我差点以为那是一堵围墙,这是一间石头的房子,是我们农村典型的埕板厝,不一样的是上面的墙壁是用小碎石堆起来的,原先的封土早已驳落或者原来就没有堵上,风雨可以轻松的穿透(一般只有山上的护坡或者家里的围墙才会这么随便吧)。这绝对是一间危房,不知道里面住着什么样的一户人家,为什么会没钱来修整呢?带着这些疑问,我走了进去,同事早就跟房子里的人聊起来了,原来孩子的母亲双目已失明,所以没办法出来接我们,刚才是好心的邻居帮忙招手找的我们。经了解,孩子出去打暑假工,家里只有母亲一人在家,父亲以前在部队立过三等功,复员回家没几年就因癌症过世了,花了大量医药费,剩下孤儿寡母。母亲原来做一些针织活,可后来做着做着眼睛竟慢慢看不见了,现在只能帮别人干些待在家里能做的杂活(什么活忘了),因断了主要经济来源,所以家里一直很穷。还好孩子很争气,在家里帮干活,成绩也一直很不错,拿了很多奖状,今年还考上了重点本科。说这些的时候,这位母亲一直都微笑着,这一点和我们几天来的家访所见很不一样,大部分人说起事来眼泪汪汪的。我不禁端祥起面前的这位母亲,这是一个看起来很整洁、很乐观的女人,也许是一直待在家里的缘故,整个人觉得很年轻白净。听她们谈论知道,母亲和儿子曾到区里了解助学贷款的事,走错地方,跑到民政局,因舍不得雇摩托车,大热天的中午一直从民政局走到教育局(大约要走半个小时)。她怕孩子少不更事,所以坚持要陪儿子去。到了教育局后,他儿子也很孝顺他母亲,赶紧跟工作人员讨了一杯水给他母亲喝。听到这些,我心里有些感动,这就是典型的母慈儿孝的中华民族传统吧。也许她是不幸的,但她有一个懂事孝顺的儿子,也许她儿子是不幸的,但他有一个坚强慈善、乐观向上的母亲,这是他们的幸事。
访谈结束,我们一致同意按最高标准给予资助。同时又为今年区信用社不愿给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一事感到遗憾,象她们这样的困难家庭我们XXX区还有很多,在别的孩子以能考进大学象牙塔而全家欣喜的同时,这些家庭的孩子却在为昂贵的大学学费而四处奔波,在酷热的两个月假期里为了一两千块钱冒着各种可能的风险到人生地不熟的外地工厂当廉价的体力劳动者,可这样还是不能最终解决问题。如能申请到贷款,对他们将是很大的帮助。唉,为什么区领导可以到处拿着红包慰问这个那个困难家庭,却不能出面协调把贫困学子最需要的助学贷款的事给办下来。
通过今天的走访,个人感悟:回去要做两件事:一是再向局领导反映,看能否再争取一下,把助学贷款的事给办下;二是明年提前联系区人事局,看能否提供一些本区的暑假工的岗位供贫困学子勤工俭学,降低学生在外地人生地不熟可能遭遇的各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