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做得好的衡量标准是什么(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4 22:4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绩效管理做得好的衡量标准是什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绩效管理做得好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第一篇:绩效管理做得好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绩效管理做得好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工作多年,进入甲方实际操作绩效管理也有几年的时间,通过近些年的绩效管理实践,发现对于绩效管理,很多企业的HR普遍存在着一些困惑,这些困惑包括:什么样的绩效管理才表明做得好,绩效管理对于企业的价值在哪里,绩效管理的重点是什么,绩效管理中需要让HR、经理人和员工分别掌握什么„„

这些问题,表面上看来很容易回答,可实际上,真正要想清楚、说明白还真是不容易。这两年一直在君成管理咨询公司做绩效管理的培训,第一年是针对不同对象,即HR、经理人还有员工,有针对性的介绍相应的内容;第二年则重点针对新经理人开展专题式培训,而随着对绩效管理培训的深入开展以及对公司绩效管理体系的不断优化,越来越意识到,对于绩效管理的一些根本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将对绩效管理的成功实施起到决定性作用。在此,希望专门针对绩效管理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探讨,以发现企业成功推行绩效管理的关键因素。

本文重点是探讨绩效管理“做得好”的衡量标准问题。

说到绩效管理做得好,我想首先要搞清楚的是,绩效管理是什么。几乎每个企业都在做绩效管理,有的强调绩效管理,有的只看重绩效考核,然而究竟什么才是绩效管理呢。

绩效是一种结果,靠的是员工能力和意愿,管的是员工行为

要解释绩效管理概念,最根本在于“绩效”是什么。绩效首先是一个工作结果,就是员工干得好或不好,即员工是否完成了所分配的任务;其次是与结果相关联的驱动因素,也就是什么让员工有好的工作结果,通常是能力、意愿等;最后,工作结果与驱动因素之间的衔接点,其实就是行为,也就是说,能力和意愿都是通过行为来体现,而行为导致相应的结果,这就是绩效。

绩效管理,针对的是工作结果,所谓“结果导向”是必不可少的,不追求结果,只追求过程,那只能是“空中楼阁”,不切实际,因此,绩效管理首先需要关注结果;但是,绩效靠的是员工能力和意愿,因而绩效管理,是需要强化对于员工能力和意愿的管理,脱离了员工能力和意愿的管理,也是脱离实际的管理;当然,绩效的核心还在于员工行为,所以,绩效管理的核心还是员工行为管理。总而言之,绩效管理,既要关注结果,也要关注员工能力和意愿,所有这些都脱离不了员工行为的管理。

接下来,则回到本文的重点,怎样才表明绩效管理“做得好”。我想,根据刚才的概念分析,就很容易理解了。其实就是,结果做得好,驱动因素做得好,其中重点应是对员工的行为进行了有效管理,具体而言,包括以下方面的衡量标准:

从上到下的高绩效

既然“绩效”是一种结果,那么,衡量绩效管理做得好的标准,首先应该就是绩效管理的结果如何。这里应该包括全方面的结果,从企业整体绩效,到下属单位、下属部门绩效,再到员工个人绩效,都代表了结果,从上到下的结果优良,是绩效管理做得好的表现。很难想象一个企业从上到下都是低绩效,还能说是绩效管理做得好。

当然,从绩效管理的整体看来,从上到下的高绩效,并不是一个或某几个部门就能决定的,也不是仅靠企业内部的努力就能达成的,外部环境对于企业整体绩效也会起到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只能说,从上到下的高绩效是一个企业绩效管理做得好的结果,但不是原因。

不过,这里要说明的是,企业层面的绩效管理,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绩效管理,而是企业战略管理或者企业管理;部门层面的绩效管理也是一种组织和团队的管理绩,靠的是团队合作的高效率以及团队结果的高质量;而员工个人绩效管理,才是通常意义上的绩效管理。因此,绩效管理做得好,对于员工层面而言,主要表现在员工整体绩效较好,各部门员工都能较好的完成工作任务;研发部门员工产品研发水平高、销售部门员工拿订单效率高、生产部门员工完成订单质量好、职能支持部门管理与支持力度大等。总而言之,高绩效的员工队伍是绩效管理做得好的衡量标准之一。

不断进步的员工能力,积极上进的工作意愿

刚才说过,“绩效”的驱动因素,是员工能力和工作意愿。员工没有好的能力,则很难有好的结果;员工工作没有积极性、工作意愿不足,则即使有好的能力,也更难有好的结果,所以,员工能力和愿意也是衡量绩效管理的关键因素。

因此,衡量绩效管理做得好的标准之二,是企业能够高效的管理员工能力和工作意愿。员工能力的管理,包括能力获取和能力发展。这就意味着,好的绩效管理,绝不仅仅是做好绩效管理这一HR模块,而是要将HR各模块都整合起来,从员工招聘、培训到人才发展,各方面都与绩效管理相配合,这样才能实现员工能力不断进步。

谈到员工的工作意愿,免不了说到文化问题。工作意愿的决定因素是其工作价值观是否与企业的价值观相吻合。当员工工作价值观符合企业所需,同时又能够从岗位职责中得以体现,那么,员工的工作价值观自然能够与企业的价值观相吻合,如果员工工作价值观不与企业相吻合,又不能在岗位上得以体现,那么,员工必然不会有好的工作意愿。说到此则非常清楚了,员工的工作意愿,也是需要员工与企业、岗位相匹配的,靠的当然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发挥整体作用。

因此,绩效管理“做得好”,对于员工能力和意愿的管理上,重点是人力资源整体管理体系的有效,从招聘到合适的员工,到培养、发展员工能力,再到促进员工的工作价值观得到充分体现,即“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高效管理员工行为

最后,说说怎样对员工行为进行管理。对于衡量企业绩效管理“做得好”而言,其管理的重点是行为;而行为管理,是需要一套合理的管理体系,将员工从目标任务设定、目标任务执行,到目标任务执行结束后的总结分析,在此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切行为,进行高效的管理。

绩效管理并不是一种通用的工具,每个企业如何开展绩效管理,是需要专门针对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设计的。因此,要想管理好员工的行为,是需要根据企业的战略、文化及员工素质等各方面因素,具体设计相匹配的绩效管理体系,使员工的一切行为符合企业的现实需要。

可是,大多数企业之所以绩效管理失败,就在于所建立的绩效管理体系,只是照搬照抄,并没有建立适合自己的绩效管理体系。然而,问题的核心就在于此,如何判断绩效管理体系是否合理、或适合企业。

设计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需要对企业所在行业、地域、所经营的业务、经营年限、战略、企业文化、管理人员素质、员工队伍,甚至老板的风格等,都进行仔细研究,正如任何管理体系,很难用一句话说清楚什么是适合的,因此,需要经过多方面研究及长时间跟进,才能使绩效管理逐渐适合企业实际。

不过,所谓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至少还是有一些具体标准是必须具备的:

1、与战略相匹配。企业内的任何管理体系,其实都离不开与战略的关系。战略是什么,简单而言就是“我在哪里、我要去哪里、我怎么去”。与战略相匹配的绩效管理,其实就是使员工的行为是符合战略需要的管理。例如,企业的战略是“成本最低”,那么,绩效管理的关键,就是要让员工在任何行为上都以此为衡量标准;又如,企业的战略是“高品质服务”,因而绩效管理的关键,则是发现员工的行为是否体现了“高品质服务”这一理念。所以,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必须体现企业战略。

2、与文化相适应。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与文化相适应的绩效管理体系,则需要有与企业价值观相吻合的绩效管理。例如,企业提倡的文化是“执行力”,那么,在绩效管理当中,就应该以是否“高效执行”作为衡量员工行为的关键;又如,企业提倡“团队合作”,那么,绩效管理体系则需要能够在目标设定和绩效考核中,都体现出这一理念。所以,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必须体现企业所倡导的文化。

3、与员工能力素质相吻合。不同企业,员工的能力素质是存在差异的。例如,制造业,员工能力素质更多体现在制造能力上;研发型企业,员工能力素质更多体现在创新上;贸易型企业,员工能力素质更多体现在销售上;因此,绩效管理做得好的企业,是需要与企业所需要的员工能力素质相吻合的。

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最基本的是需要做到与战略、文化相匹配,并能够与企业所要求的员工能力素质相吻合,这样才能高效率的管理员工行为,使员工的行为不断符合企业所需。

总而言之,绩效管理做得好,并不是一味追求时髦的管理工具,也不是反复宣传和培训,更不是上级对下级的严格管理,绩效管理做得好,是需要从企业整体思考,有一套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高效率的对员工行为进行管理,使员工有好的能力和工作意愿,最终的表现是从上到下的高绩效,任何一方面做的不好,都很难使绩效管理做得好。

第二篇:《公司绩效的衡量标准》读书笔记

《公司绩效的衡量标准:会计利润和现金流量

-----权责发生制的作用》读书笔记

现在的会计准则下,会计报表是否能够真实地反映公司的真正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权责发生制是否真的比现金流量会计制度更能提供给财务报表的外部使用者真正关注的信息,这是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我们知道,权责发生制下,企业很可能会通过“应收账款”等账户来进行盈余管理,而现金流量制度下,会计信息在一定情况下又有不能满足会计上一直追求的“及时性原则”与“配比性原则”。两者之间,谁能更加适合现代公司管理的需要,文中通过对近几十年来成千上万家公司的历史数据进行会计盈余、现金流量的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建立回归方程,对拟合优度和模型总体线性关系进行分析,并在共线性分析的基础上,直接考察回归系数的显著性,给出了自己的结论。

文章的主要贡献在于其证明了权责发生制的可实施性,证明了它的优点。文章采用的论证方法也和之前的论述有所不同。文章假设现金流量是更为“原始”的一种绩效测量标准。在权责发生制下,短期内,会计人员对应收或应付进行估量,主要是为了得到一个更有效更准确的绩效评价。实证研究也证明了,权责发生制的确有利于提高绩效评估的结果。另外,文章对于未来的一些研究也有借鉴意义。文章表明,现金流量与权责发生制有很强的负相关性。再者,权责发生制也有强自相关性。未来的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利用这些发现。

文章有分析到在短期内(即一个季度、一年)权责发生制对公司绩效的反映要比现金流量制来得靠谱,但是,我认为,如果文章再能够深入分析一下两者结合起来来共同反映公司绩效会不会更加具有说服力。我们知道,现在企业的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外,还有现金流量表。尽管有学者分析这样使得会计报表的内在逻辑不够严谨,但是,我觉得,会计的主要功能就是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两者都包括在内,信息含量会更加有利于报表外部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

第三篇:绩效管理

读后感《绩效管理》

本书从与其他书不同的视角来分析,并且结合了大量的绩效管理咨询经验,系统地探讨了绩效考核、绩效管理的理论和操作技术。本书共分为绩效管理概述、绩效管理与胜任力、绩效考评方法、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绩效管理流程、绩效考评质量分析、绩效风险管理等7章。本书不但对绩效管理的发展、绩效管理的概念、绩效管理系统、绩效考评法等相关知识和工具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介绍,还针对绩效管理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步骤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每一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进行了生动的讲解。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中,还特别介绍了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了如何有效规避风险的建议和方法。本书通过大量的图表、咨询案例,生动、直观地将绩效管理的原理及其操作方法、操作步骤表现出来。绩效考核,只是人力资源体系的一个模块,需要职位分析、职位评价、培训提升等模块的支撑。MBA里也有人力资源一门课程,但是很粗略。老板的初衷与实际工作,是为了做绩效去做绩效,脱离了整个管理的基础环节,片面追求一种激励与平衡,必然导致整个基础的彻底失败。这不是绩效本身的问题,是人的问题,脱离了管理面,去谈一个点,肯定要出问题的。企业管理实践中,还是要强调理论指导的重要性,人力资源理论对于指导工具运用,有很强的指导性,这是必然的。绩效考核的好坏,不是员工说了算,企业不是政党,是完全盈利性的组织。设计绩效考核,框架很简单,网上的都可以用,但是核心的指标、企业运营管理的分析是最难的。绩效是企业运营能力的整体评估,不能光看得是员工的效能评价,为了扣工资,去搞绩效,是个错误出发点。因此,绩效的设计,要关注评价前提,围绕目标的绩效考核,是根本出发点。当然,绩效考核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企业什么阶段,用什么模式。创业初期,市场占有率小,员工人数少,一般的工作效能定性考核就可以。发展中期,要逐步规范,这就要求围绕目标来量化效能考核,提炼工艺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这就是指标提炼。最后,绩效需要第三方参与,也就用到了咨询公司,利用数据来衡量企业在行业中得定位。绩效考核,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它,管理体系中就缺了一环节,培训再好,文化再好,也没用。不要质疑理论的错误,而要关注转化的能力。

提起绩效管理,几乎大家都觉得重要。但是,真正把绩效管理工作做好的机构并不多。有人认为,在中国这样重人情、面子、关系的国家里,根本不可能搞

好绩效管理工作。但是实践表明,并不是不能搞,或者是搞不好绩效管理,关键是许多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不知道如何有效的开展这项工作。例如,没有认真地进行工作分析就进行考核了,没有把考核结果与薪酬挂钩,没有进行绩效反馈等。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如果我们按照系统的观念来认真开展绩效管理,肯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这本书与传统的绩效管理不同,它涉及了多方面的内容,综合性比较强,第一章讲了绩效管理概述,主要有绩效管理的概念、影响员工绩效的因素绩效管理系统;第二章主要讲了绩效管理与胜任力,内容有胜任力的概念、胜任力模型与绩效管理、建立胜任力模型的方法;第三章主要讲了绩效考评方法,包括传动绩效考评方法、财务绩效评估法、关键绩效指标法、平衡计分卡、绩效凌柱;第四章主要讲了绩效管理系统设计,其中包括绩效管理系统诊断、绩效考核方法的选择、绩效指标体系设计、绩效指标权重和标准设定、有效考核的保障、绩效管理系统设计建议;第五章主要讲了绩效管理流程,其中有绩效计划、绩效管理的组织与实施、绩效评估、绩效反馈面谈、绩效管理各环节 的有效整合;第六章为绩效考评质量分析,其中包括信度与效度概念、各种考评方法的信度与效度、信度系数与效度系数的计算、提高绩效考评质量的对策;第七章谈了技校风险管理,有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绩效管理风险、绩效管理制度、绩效管理系统配套建设。以上便是这本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

在第一章中详细的介绍了绩效管理的发展历史,绩效管理的概念和目的,以及绩效管理的层次,组织绩效、部门绩效、个人绩效,在书中比较有特色的是添加了一些我们在组织行为学里面的一些人格特质理论对绩效的影响,即人格特质影响人的工作绩效,不同的人应该被安排在不同的适合其人格特质方面的工作,这样工作满意度才会高,绩效才会突出。第二章添加的新知识胜任特征模型,第三章则是传统的绩效考评方法,第四章第五章也是传统的绩效管理系统设计和流程,第六章是对绩效管理质量的分析,最后一章对我来说也是新的东西,绩效风险管理,这是比较贴近实际的,也是比较具有概括性的。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会有这样的感慨,绩效管理说的头头是道,可真正实行起来似乎总是与形式主义挂钩,在绩效管理这个工作上,职责权限通常是混淆不清的,由此滋生出诸多问题。由于绩效管理的发起者是人力资源部,于是许多人

就以为绩效管理就是人力资源部一个部门的事情,总经理这么看,于是他们经常把关注的焦点集中于人力资源部做了什么,而不是绩效管理本身发挥了什么作用;直线经理这么看,于是经常在人力资源部组织绩效管理工作的时候,被动应付,敷衍了事,以完成“人力资源部的任务”为终极目标,至于绩效管理究竟给他们带什么好的改变,他们根本就不关心;员工这么看,于是每次考核之后都把愤怒的矛头指向人力资源部,认为人力资源部是一群闲着没事做只会制造恐慌的官僚。

但是,绩效管理为什么会变得形式主义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原因一,经理人员的观念没有根本转变,长期以来,企业实行填表考核的方式,即由人力资源部设计通用的考核表格,在规定的时间发给经理填写,经理只要在上面打个分,然后再按规定分出等级,就算完成绩效考核。这是很多经理人员已经习惯了的考核方式,也正是这种方式使得经理人员固执地认为绩效考核就是人力资源部给他们安排的工作任务,他们给员工打分则完全是为了应付人力资源部的“差事”,而且那种方式也比较能节省他们的时间,一年就一次,既不用为员工制定绩效目标,也不用为员工建立业绩档案,更不用对员工进行反馈,在他们看来,那就很好!所以,在采用“目标+沟通”的绩效管理方式的时候,他们就很不习惯,仍旧认为这是为人力资源部打工,于是简单应付了事,做做纸面上的工作,至于过程和方式则完全被他们忽略不记;原因二,制度安排的问题,长期以来,企业更多考核的是员工,而没有把经理层包括在内,使得他们认为绩效考核就是企业赋予自己的权限,自己可以决定对员工怎么样,必要时可以惩戒表现差、不听话的员工,以更好地体现自己作为经理的威严。这使得经理人员没有紧迫感,没有做好绩效管理的压力。反正不管我怎么做,到最后给员工打个分就是,至于怎么打分,那是我的事情,我只要完成公司的考核任务就行;原因三,职责界定不明确,翻翻经理的职位说明书(如果有的话,很多企业的经理根本就没有职位说明书),你几乎很少能找到关于绩效管理职责的界定,很少有企业在经理的职位说明书里规定经理在绩效管理方面必须做哪些工作。这就使得经理有理由在人力资源部组织有关绩效管理工作的时候被动应付,“反正这又不是我的职责所在,我只是完成你人力资源部的任务而已”,持有这种思想的人大有人在。这种职责上的混淆,使得经理人员没有更多的动力去做好绩效管理工作,反而使得一些人认为做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给他们添加的额外负担,这样的操作,你怎么可能保证你的绩

效管理制度被执行好呢;原因四,绩效管理是与人最为密切的工作,这一条原因,是存于经理内心深处的,也可以说是很多经理潜意识里就存有的一种畏惧,他们害怕因考核使得他们员工站到对立面,使员工与他们反目成仇,于是他们内心深处抵制一切与绩效考核有关的工作,不管你把绩效管理的作用描述得多好,他们宁愿保持现状!

读完这本书后,并不能对所有问题都很深入的了解,但多读一本书就多得到一点收获,对于绩效管理的理解还很肤浅,各种绩效管理方面的书所讲的内容迥异,关键是我们要学会在读中思考,学会总结与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最后才能是自己的能力在不断地学习中得到提升。

第四篇:绩效管理

让考核从模糊走向清晰

2014-2-18 来源:商振保 作者:商振保

绩效考核的最佳实践

——向朋友们推荐新疆博乐市税务局绩效考核的成功案例

推荐者:张国祥

绩效考核难度大、失败率高,不说是世界性难题,至少也可以讲是世纪性难题。从天外伺郎的《绩效主义毁了索尼》,到王石的《绩效主义是脓包》,无不在向人们传达这样的信息:绩效考核稍有不慎,就会搞得单位民怨沸腾。在公务员系统搞绩效考核难度之大更是可想而知!然而,新疆博乐市税务局却实实在在把绩效考核引进了公务员系统,并且大获成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公务员系统都可以把绩效考核搞好搞成功,反过来是不是可以给企业管理者更多启迪、更多帮助?

新疆博乐市税务局的领导们吸取中外绩效管理之所长、克服他人失败之所短,大(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胆创新、博采众长、锐意改革,以部门对成员考核为突破口,把绩效考核工作具体化、标准化,系统化、工具化,用事实说话,极大地调动起全局上百各族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全局面貌焕然一新。目前已成功运行了52个月。

新疆博乐市税务局绩效考核的成功也给中国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借鉴和启示:立足本单位实际、广泛发动全员参与,形成上下认同的考核标准,让员工成为考核的主体,考核操作简单明了,任何单位或企业都可以谱写管理创新篇章。

商振保先生的文章《让绩效考核从模糊走向清晰》即将在《中国税务》上发表,笔者在祝贺之余,也希望分享给企业朋友,在征得商先生同意之后,笔者转发此文,以飨读者。

让考核从模糊走向清晰

——新疆博乐市国税局如何让绩效考核在组织中起效

【内容摘要】为何政府口头上注重实效,却奖励了那些专会做表面文章之人?为何政府强调考核要以绩为主,却往往凭主观印象评价成员?为何政府掀起“效能风暴”,“风暴”之后,一些人“出勤不出工、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效”低效依然?答案是政府缺失一副管理的透镜——恰当的考核。博乐市国税局2009年大胆尝试绩效考核,特别是在以部门对成员的考核为突破口,将考核理论上的复杂,转化为系统化、流程化、标准化、简单化和工具化的可执行操作,找到了恰当的考核,那就是对被考核者来说的:看清真实面目,给出客观评价,实现多劳多得;成功的让机关效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好人不一定有好报,但好报一定造就好人,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就是创造产生好人的土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创新来自于最具体验感的基层草根,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

【关键词】绩效考核;问题;研发;收获;建议。

为何政府口头上注重实效,却奖励了那些专会做表面文章之人?为何政府强调考核要以绩为主,却往往凭主观印象评价成员?为何政府掀起“效能风暴”,“风暴”之后,一些人“出勤不出工、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效”低效依然?答案是政府缺失一副管理的透镜——恰当的考核。美国当代绩效考评专家迪恩·斯彼德在《绩效考评革命》中指出:恰当的考核,小的变化都清晰可见。那么,对一个组织来说,什么才是恰当的考核?博乐市国税局以部门对成员考核为突破口,通过的实践与实战得出:看清真实面目,给出客观评价,实现多劳多得。

一、考核存在的问题

尽管国税系统的考核历经二十多年,无效考核、模糊考核,甚至负效应考核时有发生。比如:不干的分高,干的分低;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主要表现形式如下:

(一)考核扣分,方向“跑偏”。各级政府部门考核其实就扣分,如新疆国税所有被考核者以1000分为基本分,不达目标要求就相应扣分。这种以完美假设为前提的考核,直接导致三个结果:不干一定得分,干了可能扣分;干的越多扣的越多,干的越少扣的越少;把抓“坏蛋”当成考核目的,差错决定结果,差错决定成绩,差错决定排名。

(二)考核成员,成为盲点。考核分三级,即上级对本级考核,本级对部门考核,部门对成员考核。一般来说,针对不同对象,考核的方式、方法和指标也会有很大差别。然而,现实中对成员一般照搬照抄对组织的考核,甚至不考。

(三)考核方向,本末倒置。《公务员法》规定对公务员要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德能勤廉”是因,“绩”是果;“德能勤廉”做的是与否,主要通过“绩”来检验;由于“德能勤廉”难以量化,绩又不好把握,于是测评虚的当主考,扣点实的做副考。

(四)考核虽有,徒有其表。不考不行,考了无果,考核只是为了安抚上级,这样的结果,如果再与评先、评优、奖励等直接挂钩,必然出现负效应。于是应付考核、被动考核、消极考核、机械考核,甚至放弃考核,最后权力干预成了不得不用的手段。

综上所述,当前绩效考核似乎的问题是扣分,是打钩打叉,是重点不在实绩,特别是不针对成员。其实质是理念上走错了方向,技术上拿错了工具,操作上拾错了“宝贝”。因此,对绩效认知上的错误,导致在错误的地方永远找不到正确的答案。

二、考核研发的“七步”

博乐市国税局07年开始对绩效考核进行研究,09年10月对成员实行“加分为主,减分为辅”考核,对部门实行的KPI百分比考核,终在该局“七步”成诗!

第一步,解决“干什么”的问题——确定考核指标。对成员来说干什么就考什么,对部门来说重视什么就考什么。09年1月份开始,将各部门岗位和岗位下的工作事项逐一梳理,共列出工作岗位42个,列明工作事项1163个,明确了各岗位职责下具体都有哪些“活”,确定了对各部门考核的关键指标。

第二步,解决“怎么干”的问题——《工作标准说明书》。企业管理实战专家张国祥说:“流程到位,傻瓜都会,流程是能将说变成做的唯一途径。”对所有考核指标弄清流程、确认时限、划分类型、固定分值,从而确立了上下认同的考核标准。用时达5个多月,书写完成43万余字的县市局《工作标准说明书》。

第三步,解决“干得怎么样”的问题——《考核指标分值确定办法》。分值按考核指标的重要程度、耗时程度、风险程度、难易程度、辛苦程度、频繁程度和稀缺程度七个原则,结合十个工作类型设定了分值区域,确定了考核指标分值,从而完成考核指标最关键的量化。

第四步,解决“干了什么”的问题——《考核申报表》。次月3日前被考核者根据《工作标准说明书》,只要在EXCEL《绩效考核申报表》填报上月指标完成量,绩效也就自动生成完。由于操作方便简单,让成员成为考核的主体,为考核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第五步,解决“出了错怎么办”的问题——《考核扣分办法》。把过错定性为过作为、慢作为、不作为、伪作为和乱作为五大类,统一扣分表格,统一扣分性质,统一扣分口径,统一扣分标准。对过作为从轻;对慢作为略重;对不作为、伪作为和乱作为从重;划分了过错的直接责任人、主管科长和科长不同扣分额度。

第六步,解决绩效“如何实现”的问题——考核流程。部门主管根据个人申报,结合实际,审核成员申报的真实性与准确性;部门内勤对成员汇总排队,分配人均300元绩效奖,人事科审核后并在网页阳光公布。

第七步,解决“质疑声”的问题——绩效答疑。考核必然涉及成员利益,他们的各类问题,管理者定期回答,这是管理者的义务,也是对成员的尊重。公开质疑、网上回答、有效沟通和达成共识。目前已完成《绩效答疑》30期,解答问题181条。

三、考核的收获

由于“工作有记录、过程可监控,结果可核查,绩效可考核”,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干多干少和干好干坏,在绩效考核的透镜下一目了然、水落石出。

(一)自我管理的能力强了。由于考核实行的是自我申报,自我收集资料,自我记录日志,自我填报绩效报表。月月排名、月月兑现、月月公开;主动反映工作实绩成了一种必须行为,我的业绩,我做主;要“挣分”,靠本领,有本领,靠学习。

(二)主动“找事”的人多了。“加分”体现的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干什么得什么,干的多可能扣得也多,但得的也多,不干则一分没有。只有多干、干好,才能多得分,才能使自己的排名靠前。于是主动工作、主动下户,主动向纳税人打招呼的人多了。

(三)管理者有权威了。不积极、不主动和不负责曾是一些成员的自画像,过去“不想干”、“不愿干”变成了现在“争着干”、“抢着干”,甚至觉得上司给自己安排工作就是对自己的信任和照顾,于是心怀感激,油然而生;工作交办顺了,成员借口少了,科长有权威了。

(四)团队的面貌变了。考核由神秘变得透明,过去考核的主体是领导,现在考核的主体是自己,人人会算,个个都懂。大家误会少了,理解多了;懈怠少了,主动多了;冷漠少了,微笑多了;整体的精神面貌变了。

(五)积极的价值观形成了。通过考核这个公开平台,成员之间既是合作的同事关系,也是正常的竞争对手,一时的干好不算什么,只有持久的干好才会凸显出来,能干能挣不是出风头,能干、想干、多干成了多数成员的主流价值观。

(六)评先评优有“标尺”了。过去“表现怎么样,领导说了算”;现在“表现怎么样,自己说了算”。考核结果成了干部选拔、评先评优、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如成员评先评优,绩效排名要在本科成员中上,方能进入候选人资格。

(七)廉政自律强化了。纪检监察人员通过对《工作标准说明书》学习,基本掌握了易出执法风险点的流程和操作,如税额核定、纳税评估、行政处罚、公务采购和资产拍卖等风险点,从而在这些关键环节会监督、能监督、愿监督和敢监督了。

(八)政令执行畅通了。通过对过作为、慢作为、不作为、伪作为和乱作为的精准定位,恶性过错大幅减少。正如杰克·韦尔奇所说“成员不会做你要求的事,但一定会做你检查和考核的事。”

(九)人员配备更合理了。哪个科室忙?哪个科室闲?过去如同雾里看花,没人说的清楚。有了自行申报,就有了量化的比较,根据工作发生的频率,就能做出谁忙谁闲的判断。

管理的起点是考核,以考管人、以人干事,以事看德、以德论人。因此,考核是关键,但要想成功,必须在“三关”上有所突破:理念上理清思路、找对方向;技术上方法得当、看清真相;操作上直接了当、简单明了。

四、考核推进的建议

2009年10月10日记者胡军采访了北大纵横资深管理专家胡学谦说:绩效考核素有“世界级的管理难题”之称,调查表明,外资企业90%有绩效考核,其中70%感觉有效;而被调查的内资企业只有70%有绩效考核,但其中却90%都感觉基本无效。

(一)推进之前要学习。绩效考核必须是在岗位规范、流程清晰、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才能推行。而考核指标要一一设计,能量化的必须量化,不能量化的也要精细化。它是一门科学,需要知识、经验、悟性与现实的融会贯通。向有实战经验的专家学习,向已经成功的企业学习,在实战中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没有理论,就上升不到高度;没有实战,就挖掘不出成果。

(二)成员考核要强化。无论组织战略多么宏大,部门指标多么完备,成员都是最终的决定因素。如果不激活组织中最底层、最细小、最原始的细胞——成员考核,即使考核设制再完美、再精致,这样的考核其实也就是披着考核外衣的伪考核。

(三)部分薪酬要绩效。“排队”与“分赃”是职业经理人管理至胜的两大法宝,“排队”就是绩效管理,“分赃”就是薪酬管理。新优道的姚绍龙一针见血的指出:“只讲文化,不讲薪酬就是耍流氓。”绩效与薪酬越粘合,对工作推动就越有力。奖励指向哪,行为重点就在哪。

(四)试点成果要软件。尽管该局用EXCEL表格就能将绩效考核上下贯通、运行流畅。但是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传统耗时费力的事在网上实时就能搞定,特别是通过软件,能将好的理念、思路、方式、方法和制度形成长效的固化机制,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

真正的考核不仅是减法,还有加减乘除;不仅是避短,还要扬长;不仅是扣钱,更是发钱;不仅针对团队,更要针对成员;不仅要有压力,更要有动力;不仅是抓“坏蛋”,更要树榜样!不仅是单赢,更要是共赢;不是少数得利,多数人吃亏,反而是多数人得利,少数人吃亏!

德鲁克说:“一切管理都是绩效管理,管理者最终管的是绩效。”好人不一定有好报,但好报一定造就好人,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就是创造产生好人的土壤。再好的想法,如果操作执行繁重复杂,就难以落地生根。博乐市国税局通过实战和实践的尝试,将考核的复杂,变为系统化、流程化、标准化、简单化和工具化的可执行的操作,找到了恰当的考核,并将考核清晰起来,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企业到政府的华丽转身。正如冯仑所说“创新来自于最有体验感的基层草根,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

参考文献:美国绩效考评专家迪恩·斯彼德《绩效考评革命》;张国祥《用流程解放管理者》、《企业规范化管理技术之绩效考核技术》;姚绍龙的《绩效解码》;德鲁克《卓有成效管理者》。

绩效管理为何力不从心?

2014-4-4 来源:《才富》 作者:若海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中的重要一环,在人力资源领域已经成为了明星词汇,也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企业等级的一个重要标志。绩效,阐释了一个企业生存的来源——有绩效、有产出、有盈利,所以绩效管理是企业更好生存的关键点。但各企业是否真的能Hold住绩效管理,发挥绩效推手作用,带动公司战略发展的神奇效果呢?让我们用案例来说明。

案例:绩效管理为何力不从心?

中部某大型企业随着规模扩大、业务增长,为了激励员工而从外部引进绩效管理,通过公司高层和人力资源管理部的全力助推,在集团内部成立绩效管理小组,搭建绩效考核机制。考核过程如下:月初由员工做该月的工作计划,并得到上级确认,月末首先进行自评,然后由上级进行评分,最后汇总到人力资源部,由绩效管理小组制定各等级的评定标准,根据自评与上级评进行等级划分,共包括“A、B、C、D”四个等级,A级员工将获得工资的10%作为奖金,B级、C级员工不奖不罚,D级员工将扣除工资的5%作为惩罚。通过几年的推行,绩效考核机制在公司已经固化,这种考核形式也已经成了惯性,刚开始各部门的员工对绩效考核的结果很在乎,人人争当A级员工,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工作也更加高质高效地完成。

但是一年后,这种考核方式暴露出一些弊端。员工在月初做绩效考核时将各自的表单写得满满的,希望领导看到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能打个高分。这样一来,考核过程中免不了人情分。而绩效管理小组由于繁重的工作量,不再那么严格地执行绩效评定标准,出现拍脑袋执行的情况。

诊断:究竟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该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能坚持两年实属不易,虽然也发挥了不少作用,但不得不说该企业绩效考核管理制度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具体分析该企业绩效管理主要存在以下病根:

1、考核内容没有突出重点

大家都知道绩效考核需要指标,而且是KPI指标,但是该企业绩效文化使员工将考核内容堆砌,一一罗列,而不是根据公司目标层层分解下达的指标和重点工作计划来执行。绩效考核只是考核关键指标和重点工作,其他的日常工作只是辅助关键指标和重点工作目标达成的过程,不应该列入考核表中。

2、考核过程中没有重视沟通

如果用一句话来定义绩效管理,非常简单,绩效管理是“上下级之间持续进行的对话过程”。下级与上级在制定绩效计划时需要沟通,以达成一致的考核内容与评价标准;在计划实施过程中需要沟通,以关注绩效计划的进度与员工的想法,帮助员工成长,建立工作默契;在绩效考核时需要沟通,双方对该月绩效达成情况进行检视,保证双方评价客观公正。

3、员工的绩效由“局外人”来定论,实施不当

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由人力资源部来定夺,而来自各部门成员的绩效考核小组为了给每位员工公平公正地评级,需对每位员工的绩效考核数据进行复查,并计算最后成绩。但是由于跨部门的不了解,或有些工作内容无法量化评估,或缺乏可参考的数据„„这时候就只能是考核小组根据员工的自评与上级评分来判断,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偏差。实际上,HR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充当第三方协助的角色,而不是拍案定论的法官。

(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

4、绩效管理小组定位错误

该企业人力资源部和其他部门的角色存在冲突,该企业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各部门只需期初填写考核表格,期末填写完成情况,剩下的工作都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人力资源则需闭门孤军奋战,完成其余所有事情。事实上,人力资源管理者是企业人才战略开发与实施的推进者,是各部门的合作伙伴,不是人才战略机制的执行者。

5、忽略绩效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由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有限,大部分时间花在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上,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进行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薪酬设计这些增值业务上。绩效考核的结果也只是为了“奖优罚差”,“赶着”员工把工作做好。至此,绩效考核只是一个空壳,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方法:搭建与战略管理、组织管理、员工成长结合的绩效管理体系

那么,到底怎么样做绩效才是既让公司满意,又让员工乐意接受的呢?

拒绝空降和泛滥、指标来源需有据可寻

据以上情况分析,该企业绩效考核的内容太过随意,真正的绩效管理体系的搭建通常需要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组织梳理,为绩效考核奠定框架基础。在实施绩效管理之前,企业首先要对公司的组织结构、部门职责、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进行梳理。组织中的“职责空白、管理汇报关系混乱”等现象是制约绩效管理的关键。该企业让HR作为考核人,既忽略了其他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者,又容易出现员工间工作重叠或职责空白。若只是为了“管”员工而考核,就不能使组织效能更优。

第二环节,战略梳理,层层分解,让员工明确个人对公司战略目标达成的贡献点。企业未来1-3年要往哪个方向发展?要达成什么目标?要在哪几个方面做到差异化?在哪些方面形成独具特色的竞争力?这是企业的战略规划,也是指导绩效管理工作、制定考核指标的指南针。该企业考核的是员工日常的工作项,没有融入到企业战略和运营体系当中,也没有和员工职业发展结合起来。最终,员工不明确个人努力的价值,没有与公司荣辱与共的融合感,也无法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三个环节,绩效考核指标梳理。所谓关键绩效指标,一定是与战略落地、企业运营和员工成长紧密结合的,要做到关注重点,不能像该企业一样,眉毛胡子一把抓。通过提取关键绩效考核指标,形成考核表,员工在工作中则更有目标性。甚至员工在填写考核表时,还可标记出1~2项否决性指标,作为后续考核评优的必要条件,这样更能保证关键绩效指标的有效达成。

动态过程,效果更佳

前面三步仅解决了考核指标来自哪里,考核指标是什么等问题,后续大量工作需要绩效互动来完成。绩效互动是绩效执行的核心环节,是指上级和下属针对如何完成绩效考核指标所进行的持续沟通,目的是帮助下属进一步理解考核指标的内涵,理解考核指标与公司战略目标的关系,理解考核指标与工作职责履行的关系,帮助员工梳理工作思路、形成工作计划、提供工作方法和工具、协调资源、提供支持,帮助员工把思想和行为逐渐调整到绩效考核的导向上来。

绩效互动不仅是体现在绩效执行的过程中,在考核周期末,管理者还要与员工进行绩效面谈。绩效面谈是双方一次正式的面谈机会,在绩效面谈会上,双方对员工过去一个周期的绩效进行充分的沟通,对员工的优点、不足和改进措施达成共识。

绩效面谈的关键在于双方的投入程度、开诚布公的心态以及上级关心下属的态度。

对于该企业,绩效面谈是一个新的环节,刚开始,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者在旁协助,告知绩效面谈的关键点与面谈内容,逐步养成各部门主动开展绩效面谈的习惯。

规范标准,放手执行,更能皆大欢喜

对绩效的考核环节,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制定清晰的绩效考核标准,制定评价维度,每个等级有明确的说明,这样不管是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考评还是各部门管理者来考评,都能更加客观公正。此外,对于考核评优,也应设置不同的等级,针对不同员工工作内容的多少、难易程度,其评优的定位是不一样的,应有所区分。

此外,对考核人的鉴定,应该是最了解员工工作的人去考核,毋庸置疑应该是各位员工的直属领导,这样为员工与上级的绩效互动创造机会。人力资源管理者保证各部门管理者的考核权力,管理者才更愿意配合执行绩效考核,人力资源管理者在汇总考核数据时进行数据审核,为考核的公平公正性增添一层保障,员工更能接受考核结果,这样不仅各部门的工作量减少,且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呢?

结果应用需创新,激励才能更到位

目标和激励一定是关联的,有什么样的目标就要有什么样的激励。而绩效的激励形式不仅仅体现在赤裸裸的薪资上,货币奖金或惩罚是具有“胡萝卜+大棒”的效果,但是并不具有持久性,获得正激励的会很开心,获得负激励的不仅仅是不开心,很可能带来工作的负面影响。此外,有奖金后,员工会希望有更大的奖励。否则奖金的吸引力会慢慢减弱,因此,绩效考核的激励形式需要创新。

该企业可以通过创新评优的奖励,如公费旅游、公司特色的产品、深造学习的机会、晋升调薪、评奖评优等来激励优秀员工。对获得差评的员工,重点不是在惩罚上,而是帮助其提高。对这部分员工,先进行限期提升:通过制定针对性的发展计划、开发培训为员工创造提升的机会。后期若无提高,可实行末位淘汰的机制。

总之,绩效管理是战略、组织、人的完美结合,不和战略管理、组织管理、员工成长结合的绩效管理没有价值,为了“管”人而设置的绩效考核会大失民心,最终会被企业高层抛弃,回到起点从头做起。虽然,目前还很难找到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绩效管理体系,但以上四个方面作为绩效管理体系的主线,只有遵循以上的原则,企业才能轻松做绩效,让组织和员工一起成长。

第五篇:绩效管理

企业的经营管理说到底是资源的争夺、重新组织和利用。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在企业的众多资源中,人作为资源的一种,其重要性越来越引起重视,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如何为企业寻找合适的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为组织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提供最佳的人力支持就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部内容。

而绩效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部分,其目的就是基于企业的发展战略,通过员工与经理人持续、动态的沟通,明确员工的工作任务及绩效目标,并确定对员工工作结果的衡量办法,在过程中影响员工的行为,从而实现公司的目标,并使员工得到发展。

绩效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正在被世界范围内众多的公司所采用,也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所重视。实践证明,绩效管理无论在其内容上还是在意义上都远远超出了以前我们常说的绩效评价。绩效评价仅是对员工工作结果的考核,是相对孤立的、静态的和平面的;而绩效管理则是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强调对整个人才使用过程的监控,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

具体来说,绩效管理通常包括如下环节:

1.根据企业确立的发展战略目标,通过目标分解、逐层落实的方法,将企业的中长期目标分割成若干短期目标,并明确到各部门及每一个员工,从而订立相应的绩效考评指标和标准。

2.以设定的各类绩效考评指标为指导,进行人力资源的招聘、评估和日常考评等工作。了解员工的实际能力、具备潜能,对照已设定的目标,定期检查目标完成的进度。

3.根据考评的结果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反馈信息给员工本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奖励、惩戒、培训、指导、岗位调整、改善工作环境、调整目标等以确保下一阶段企业有更好的表现。

从绩效管理的具体实施环节,我们可以看出,如何将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具体的、能付诸实际操作的、易于评估的考核指标,是整个绩效管理的重点,也是绩效管理是否有效的关键。由此,平衡记分卡(the Balanced Score Card,简称BSC)应运而生,并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谈论和应用。

平衡记分卡中的目标和评估指标均来源于企业战略目标,它的优点是强调了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之间的紧密关系,又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具体指标框架体系。平衡记分卡从四个角度审视自身业绩:学习与成长、内部经营过程、客户价值、财务。这四个方面的指标互相间存在深层的内在关系,即:学习与成长解决企业长期生命力的问题,是提高企业内部运作管理能力的基础;企业通过管理能力的提高为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客户的满意导致企业良好的财务效益。

同时平衡记分卡的每项内容又可细化成众多具体指标来进行详细分析和考核。比如:(1)在学习和成长方面:主要考察企业为实现长期的战略目标而具备的能力,包括对企业拓展能力,员工的能力、信息系统等方面的衡量。(2)在业务流程方面:重视的不是单纯的对原有经营流程的改善,而是以客户和股东的要求为起点、满足客户和股东要求为重点的全新的内部经营过程。诸如产品质量、专业技术含金量、生产率、新产品开发和客户满意度方面的改进只有转化为销售额的增加、经营费用的减少和资产周转率的提高,才能为组织带来利益。

3)在客户方面:确认企业将要参与竞争的客户和市场状况,将目标转换成一组指标,如市场份额、客户留住率、客户获得率、客户获利水平等。(4)在财务方面:运用一系列财务指标,并衡量战略的实施和执行是否在最终的经营成果中体现出来。显然,平衡记分卡的指标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经理人可以根据企业的特性,所处市场环境等因素制定各自的指标;相同地,在企业内部还可以根据各个部门不同的运作特点,制定不同的平衡记分卡考核系统,即每位部门员工根据部门的目标设定个人的记分卡。总之,平衡记分卡的目的是要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每天的行动都与企业的战略挂钩。

以平衡记分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企业绩效管理系统,在实际运用中,还需要其他诸如奖励激励体系、内部沟通评价体系的支持,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在激励奖惩体系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奖励激励的重点应由外部激励转向内部激励,从短期激励转向长期激励。传统上,多数企业较注重外部激励手段的运用,如职位、薪酬或待遇。现代企业除对外部激励手段的使用外,更多地开始关注如何进行内部的激励,如满足员工的成就感、尊重感以及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等长期激励手段;同时在内外、长期短期两个方向上寻求平衡和激励效果的最大化。在完善奖励手段的同时,为保持并发展企业的竞争力,对绩效低下的员工实施有效管理也是很重要的。目前很多企业正在尝试的“末位淘汰机制”就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

此外,在绩效管理的实施过程中,还必须重视内部沟通的重要性。例如:在传递公司战略目标时,经理人必须向员工阐明公司的经营策略,取得员工的认同;在制定绩效计划时,经理人必须与员工达成共识,方能引导具体工作的开展;在进行绩效评估时,经理人又必须就员工的工作实绩进行交流,达成一致,才能使员工信服。如此看来,畅通、有效的内部沟通机制也是企业绩效管理成功的不可或缺部分,沟通交流将贯穿于整个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去掉沟通就不是绩效管理。

竞争永远是推动企业管理变革的原动力。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大部分企业的成长,是源自于国内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的成长将主要依靠一套科学的、追求实效的管理体系和制度所培育的独特竞争力。而基于战略的绩效管理体系,无疑是一个最佳选择。

上传日期:2004-05-17

作者/转载:付云

下载绩效管理做得好的衡量标准是什么(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绩效管理做得好的衡量标准是什么(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10个单元) 第一节 绩效考评指标和标准设计 第一单元 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设计 一、 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内容 1、 适用不同对象范围的考评体系 1) 组织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绩效管理

    年级________;层次________;专业________;姓名________ 复习资料,仅供参考,补充整理打印,试后上交 1、复习资料答案由班委整理上传,仅供参考,2、请学生打印模拟试题考试后作为作业上......

    绩效管理

    什么是绩效?员工通过其行为,以及技术,能力和知识的应 用, 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P=F(S,O,M,E)技能/激励/环境/机会 绩效管理含义:通过对企业战略的建立、目标分解、业绩评 估,并......

    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一、内涵 绩效管理指的是管理者用来确保员工的工作活动和工作产出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的手段及过程。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组织就绩效问题进行的计划、组织......

    绩效管理

    第一章1绩效:指那些经过评价的工作行为及其结果。 2绩效性质:多因性、多维性、动态性。3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技能、激励、环境、机会。 4绩效诊断:管理者通过绩效评价,判断员工的......

    绩效管理

    2014年7月《绩效管理》考前练习题 参考答案 一、辨析题(判断正误并分析理由) 1. 各种职位的绩效评估周期要以年度为周期。 解答: 错误 绩效评估的周期要根据其完成的工作目标......

    绩效管理和绩效沟通(优秀范文5篇)

    CHRP论文选登——绩效管理与绩效沟通 绩效管理就是上下级间就绩效目标的设定及实现而进行的持续不断双向沟通的一个过程。 绩效沟通贯穿整个绩效管理过程,是绩效管理的灵魂和......

    绩效管理1810

    仅适用于2018年10月 第一章 1、从经济学视角来看,(绩效和薪酬)是员工和组织之间的对等承诺关系;(绩效)是员工对组织的承诺,(薪酬)是组织对员工的承诺。从社会学视角,(绩效)意味是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