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

时间:2019-05-14 23:49: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

第一篇: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

《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同步练习

1.下列关于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全国、省、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拥有立法权,是立法机关

B.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拥有决定权,可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

C.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拥有任免权,可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

D.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拥有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2.在某市2015年召开的人代会上,人大代表就该市当年的财政预算案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财政局长几次到会就预算中的一些问题回答代表提问。在这里,人大代表行使的职权是()A.审议权和质询权 B.立法权和决定权 C.任免权和监督权 D.提案权和表决权

3.下列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民主集中制的认识正确的是()①中国共产党就修改宪法征求各民主党派的意见 ②地方政府贯彻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③其他国家机关都由权力机关产生,对权力机关负责并受其监督 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关于我国的政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5.“中国人民没有也不可能通过全国投票选举共产党来领导革命,但是他们却用送上前线的千千万万优秀儿女的血肉之躯和千千万万母亲、妻子之心,用辗转千里送粮、送药的支前小车和无数扁担,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表明()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 B.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C.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

D.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6.之所以说“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因为()①农民革命不可能赢得民主革命的成功

②中国资产阶级担负不起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重任 ③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运动不会成功

④中国共产党担负起了领导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 “打天下,坐江山,一心为了老百姓的苦乐酸甜;谋幸福,送温暖,日夜不忘老百姓的康宁团圆。”一曲《江山》情真意切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①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②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③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④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适合我国国情,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通力合作 C.遵守宪法和法律 D.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9.政协南京市委员会向市委、市政府报送了一份建议案,提出要将本地的专家资源加以整合,建立“智库”,为政府决策提供高质量的建议。这体现了

()A.政协委员直接参加国家政权和国家事务管理

B.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是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C.人民政协积极参政议政有利于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

D.民主党派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有利于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 10.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围绕“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目标,在新疆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新疆各项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突破,各族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明显增强。党和政府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原因是()①党和政府履行经济建设职能的要求 ②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维护民族团结的物质保障

③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④民族团结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1.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下列关于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表述正确的是()A.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法院和检察院共同行使

B.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行使 C.少数民族都能享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D.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其实质是高度自治

12.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去北京“蚁族”聚居地唐家岭实地调研,在两会上他们提出了许多有关解决“蚁族”问题的有价值的议案、提案。目前,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唐家岭地区整体改造全面启动。这一改造工程旨在建设公租房提供给外地人口和大学毕业生。

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谈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为什么都致力于“蚁族问题的解决”?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拥有立法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拥有决定权,可决定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故A、B、D项错误,本题选C项。

2.【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B、C两项属于人大的权力,D项材料不体现。

3.【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的限定——“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民主集中制”,①明显不符合要求;民主集中制表现为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

4.【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的,故①③④正确;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不是政体,排除②。

5.【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说明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是怎样形成的,不体现党的性质、宗旨、地位,故排除B、C、D三项,选A。

6.【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根据

课本知识不难作出选择。

7.【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主要体现了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①②④符合题意;本题没有涉及党的指导思想,故排除③。

8.【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A正确,C是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D是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9.【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错,作为政协委员来说,并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所以并不能直接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B和D本身正确,但材料讲的是政协而不是民主党派,只有C项正确。

10.【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②正确。各民族间存在差异,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③正确;①错误,中国共产党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履行国家职能;④观点本身正确但题中要求说明的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性,而不是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因此④与题意不符合。

11.【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其自治权也由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行使,所以B项正确,A项错误;C项认为只要是少数民族就能享有自治权的观点是错误的,必须是民族自治地方才能行使自治权;D项混淆了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的区别,在我国,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

12.【答案】

(1)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要密切联系群众,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依法行使提案权。

(2)政协委员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成员,应该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方面发挥作用。

(3)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等是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能。

(4)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各司其职,共同积极解决这一问题,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改善民生、科学发展。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设问是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的角度探讨原因,组织答案时要从这三项主体的性质及职能出发。

第二篇:高中政治必修二同步练习: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单元检测,含答案解析)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班级姓名座号分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C.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0分)

1.近两年来,政务公开、开门立法,政府在公开中走向民主;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决策责任制度,D.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要求

5.“人肉搜索”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众人通过各种途径对同一个人进行地毯式搜索,被搜索人的个人信息很快在网上一览无余。“人肉搜索”中随意搜索、公使政府的决策更加透明,公众参与度大大提高。这表明()

①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②人民民主意识和执政能力增强 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深入发展 ④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和广泛性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完全的民主等于没有民主,这不是怪论而是真理。”这个观点()

A.正确,因为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B.正确,因为民主是大多数人的统治 C.错误,因为民主是少数人的统治D.正确,因为民主总是具体的、相对的3.改革开放后,中国充分参与了联合国框架下的人权活动,积极批准、加入相关人权公约,参与相关文书的讨论和制定,并履行已签公约规定的义务。2011年《人权蓝皮书》指出,中国已参加27项国际人权条约,将继续推进在人权领域的国际合作。这表明()

A.我国人权事业同世界人权事业同步发展

B.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C.解决人权问题是我国现代社会的工作中心

D.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一切权利 4.下面的漫画《认罪》违背了()

认罪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B.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布他人信息的做法()

A.体现了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B.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辩证关系

C.坚持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D.正确行使了民主监督的权利

6.每年“两会”期间,各大网站推出的“两会”专题异常火爆,代表、委员和普通网民纷纷在网络上共论国是,网络也成为公民最便捷的参政方式。这表明()

①公民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管理②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 ③公民的权利不断扩大 ④在我国,公民享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和自由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7.某市创新干部考核方式,参与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的人员范围将由以前的以下级和同级为主,扩大到以服务对象和一般群众为主,变“官评官”为“民评官”。该市转变干部考核方式的做法有利于()①维护公民的言论自由 ②方便人民群众行使监督

权 ③促进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 ④公民的选举权落到实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8.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求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的有序参与。有序参与政治生活,从公民角度讲()

①应遵循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职责、程序和要

求 ②必须完全准确地反映人们的心愿 ③需要完善法律,为公民提供参与政治生活的法律保障 ④要增强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公民意识 A.①② B.③④

答案与解析

1.D 解析:本题为“三三型”组合式选择题,可运用排除法解答。执政是党的事,故排除②,答案为D。和被选举权,③不符合法律规定。

12.D 解析:表决权是人大代表的权利,普通公民没2.D解析:题中引言强调了民主的相对性,世界上没有超阶级的、绝对的民主,因此其观点是正确的,D项正确。A项与题意不符,B、C两项皆忽视了不同性质民主的区别,不正确。

3.B解析:对人权事业的重视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B项正确。A、C、D三项观点皆不正确。

4.A解析:执法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强制公民认罪,这违背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故答案为A。

5.B解析: “人肉搜索”中随意公布他人信息的做法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没有做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故选B。

6.C解析:我国是代议制政体,公民通过选举人大代表间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排除①。公民通过网络参政,可见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故②正确。公民的权利是法律规定的,不能随便扩大,排除③。网络上共论国是属于公民政治自由的体现,故④正确。

7.D 解析:上述做法是维护公民监督权的体现,不是维护公民言论自由和行使选举权,①④错误,排除;②③正确,故选D。

8.C 解析:本题考查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要求。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清问题的角度“从公民角度”,然后用排除法很容易选出。②③不是从公民角度讲的,而且②“完全准确”的说法太绝对,不符合实际。因此应选C项。

9.C 解析:②表述错误,我国公民不直接行使国家权力,而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间接行使国家权力;村民自治的基础是自己选举当家人,排除④。①③符合题意,故选C。

10.C解析:深圳中学生自发调研、撰写民间提案体现了他们良好的公民意识,因此作为中学生应该积极参与政治实践,提高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C项正确。A项“主要内容”观点错误;B、D两项是缺乏公民意识的表现,观点错误。

11.A解析:因小王未年满十八周岁,他没有选举权

有表决权,排除①;题干也没有涉及民主管理,排除②。故选D。

13.D 解析: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材料讲的是农村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体现了村民自治的内容,A、B两项与材料无关,C项表述错误。

14.C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公民政治参与有关知

识的正确理解,难度中等。社会听证制度是我国公民依法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形式,所以应选C。A项不符合题意,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是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B项“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D项观点错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是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5.B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公民政治参与的正确认识,难度中等。政府问计于民,说明了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性,①②③都是对政府问计于民的正确理解,应选B;④的观点是错误的,公民不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16.A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正确认识,属于容易题。公民通过网络渠道反腐败,说明公民在行使他们的监督权,所以A项符合题意,应选。B、C两项观点是正确的,但不是题意主要说明的问题。D项不符合题意,质询权是人大代表的权利,而不是普通公民的权利。

17.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党内民主政治建设,考查我们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难度中等。公推直选是对直接选举的完善,并不意味着我国的选举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A项错误;由上级党组织推荐候选人到公推直选,表明党内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B项符合题意;公推直选使公民选举权落到实处,体现的是人民民主的真实性,C、D两项观点错误。

18.D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我国公民权利的正确认识,难度中等。提案权是人大代表的权利,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而不是民主监督,B项应排除;基层民主自治主要是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C项不符合题意;我国公民有参与民主决策的权利,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是公民通过向有关

第三篇:人教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山阿/阿姨 从容/操纵 殒身/陨星

B.浸渍/汗渍 攒射/积攒 通缉/编辑

C.菲薄/绯红 叱咤/惊诧 面面相觑/虚心学习

D.蓦然/招募 眷恋/隽永 长歌当哭/以一当十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字音的能力。A项,ē/ā,cóng/zòng,yǔn;B项,zì,cuán/zǎn,jī/jí;C项,fěi/fēi,zhà/chà,qù/xū;D项,mò/mù,juàn,dàng/dāng。

答案:C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纵观国外幸福之城的概念,包括漫画之都的一些案例,广州与其千人一面,不如独辟蹊径,通过广州根深蒂固的漫画文化,对文化广州进行重塑,凸显休闲、幽默、热情、奔放的魅力,用虚幻的文化资源来带动我们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并且带动传统的旅游,以及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

A.千人一面 B.独辟蹊径

C.根深蒂固 D.虚幻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项,“千人一面”,比喻做文章或做事公式化、格式化,都是一个样子。B项,“独辟蹊径”比喻独创一种风格或新的方法。C项,“根深蒂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D项,“虚幻”空幻,不真实,强调主观幻想或结果。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目前,少数政府网站成为花架子的现象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不少地方政府赶时髦,仓促间“跟风上网”,而网络管理人员的建设没有跟上。

B.当今的环境保护技术不仅做到了生产过程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保证产品使用的清洁高效,而且做到了产品使用后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

C.我国多地出现蔬菜、水果销售缓慢,价格走低,有些农产品价格甚至跌破成本价,有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机制,联系流通渠道,帮助农民解决问题。

D.随着社会竞争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以休闲、娱乐为目的旅游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旅游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前后矛盾,“少数”和“普遍”矛盾;C项,成分残缺,可在“走低”后加“的现象”;D项,搭配不当,“社会竞争”不能与“增大”搭配,可在“竞争”后加“的激烈”。

答案:B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慈善文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需要一代人为此付出努力,我们_________________。

①希望社会各界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心慈善 ②政府要完善捐赠监督机制,让捐赠者放心 ③广大群众也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④媒体和舆论也要积极引导,肯定捐赠者的善行 ⑤精心呵护慈善文化这株幼苗的成长 ⑥期待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文化尽早“破题”

A.①②④③⑤⑥ B.⑥①②④③⑤

C.①⑤②④③⑥ D.⑥②③④①⑤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段话的中心是谈慈善文化的问题,因此第⑥句放在最前面,①紧承⑥,为总说。接着从三个角度进行分述:政府②、媒体④、广大群众③。⑤表达了对慈善文化的良好祝愿,应放在最后。

答案:B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

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闻其将皆握齱①,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郦生乃深自藏匿。后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②子也,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骑士归,郦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郦生曰:“弟言之。”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

沛公至高阳传舍③,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④!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旻,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注:①握齱:同“龌龊”,指器量狭小,拘泥于小节。②里中:同乡。③传舍:古时供往来行人居住的旅舍、客舍。④竖儒:骂人的话,指无见识的儒生。竖,竖子,小子。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 徇:攻占,夺取

B.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 下:归附

C.郦生曰:“弟言之。” 弟:小弟

D.延郦生上坐,谢之 延:延请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文实词的能力。C项,弟,但,只管。

答案:C

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 二世使使者斩以循

B.郦生乃深自藏匿 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

C.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 单父人吕公善公

D.延郦生上坐,谢之 广大谢大将军而起行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词语(尤其是虚词)的能力。C项,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可译为“交好”。A项,介词,凭/介词,把;B项,连词,于是,就/副词,才;D项,动词,道歉/动词,感谢。

答案:C

7.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郦生“狂”的一组是(3分)()

①然县中贤豪不敢役 ②郦生乃深自藏匿 ③郦生入,则长揖不拜 ④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 ⑤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信息筛选的能力。②说明郦生识人;⑤是说其攻打陈留的计策,不能表现其“狂”。

答案:B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郦食其虽然只当了一名看管里门的下 贱小吏,但是陈留高阳县中的贤士和豪强却不敢随便役使他,主要因为他放荡不羁,是一位出名的“狂生”。

B.郦生虽然穷困潦倒,但是他有着非凡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见解。在遇到开明的君主沛公后,就自然得以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C.郦生去见沛公的时候,沛公叉开双腿坐着,这个细节体现出沛公的“慢而易人”,也和下文礼遇郦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郦生出语不凡,寥寥数语,就使沛公迅速转变了傲慢的态度,不但道歉,而且主动问计,由此也可见刘邦确实是一个“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A项,原文为“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没有体现选项中的因果关系。

答案:A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听说沛公傲慢而看不起人,(但他)有许多远大的谋略,这才是我真正想要追随的人,(只是苦于)没人替我介绍。(“易”“从游”“先”各1分)

(2)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沛公并不喜欢儒生,许多人头戴儒生的帽子来见他,他就立刻把他们的帽子摘下来,在里边撒尿。(“好”“诸客冠儒冠来者”各1分。“溲溺其中”,2分)

(3)夫陈留,天下之旻,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陈留是天下的交通要道,四通八达的交通,现在城里又有很多存粮。(“旻”,1分。判断句式,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郦食其,是陈留高阳人。他非常喜欢读书,但家境贫寒,穷困潦倒,连能供自己穿衣吃饭的产业都没有,只得当了一名看管里门的下 贱小吏。但是县中的贤士和豪强却不敢随便役使他,县里的人们都称他为“狂生”。

等到陈胜、项梁等人反秦起义的时候,各路将领攻城略地经过高阳的有数十人,但郦食其听说这些人都是一些器量狭小、喜欢烦琐细小的礼节,刚愎自用、不能听取宏伟意见的小人,因此他就深居简出,隐藏起来,不去逢迎这些人。后来,他听说沛公带兵攻城略地来到陈留郊外,沛公部下的一个骑士恰好是郦食其邻里故人的儿子,沛公时常向他打听他家乡的贤士俊杰。一天,骑士回家,郦食其看到他,对他说道:“我听说沛公傲慢而看不起人,但他有许多远大的谋略,这才是我真正想要追随的人,只是苦于没人替我介绍。你见到沛公,可以这样对他说‘我的家乡有位郦先生,年纪已有六十多岁,身高八尺,人们都称他是狂生,但是他自己说并非狂生。’”骑士回答说:“沛公并不喜欢儒生,许多人头戴儒生的帽子来见他,他就立刻把他们的帽子摘下来,在里边撒尿。在和人谈话的时候,动不动就破口大骂。所以您最好不要以儒生的身份去向他游说。”郦食其说:“你只管像我教你的这样说。”骑士回去之后,就按郦食其嘱咐的话随口地告诉了沛公。

后来沛公来到高阳,在旅舍住下,派人去召郦食其前来拜见。郦食其去见沛公的时候,沛公正坐在床边伸着两腿让两个女人洗脚,就叫郦生来见。郦生进去,只是作个长揖而没有倾身下拜,并且说:“您是想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灭掉秦国?”沛公骂道:“你个奴才相儒生!天下的人同受秦朝的苦已经很久了,所以诸侯们才一同起兵反抗暴秦,你怎么说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郦食其说:“如果您下决心聚合民众,召集义兵来推翻暴虐无道的秦王朝,那就不应该用这种傲慢无礼的态度来接见长者。”于是沛公立刻停止了洗脚,起身整理好衣裳,把郦食其请到了上宾的座位,并且向他道歉。郦食其谈了六国合纵连横所用的谋略,沛公喜出望外,命人端上饭来,让郦生进餐,然后问道:“那您看今天我们的计策该怎么制定呢?”郦生说道:“您把乌合之众及散乱之兵收集起来,总共也不满一万人,如果凭借这些来直接和强秦对抗的话,那就是人们所常说的‘探虎口’啊;陈留是天下的交通要道,四通八达的交通,现在城里又有很多存粮。我和陈留的县令很是要好,请您派我到他那里去一趟,让他向您来投降。他若是不听从的话,您再发兵攻城,我可以作为内应。”于是沛公就派遣郦生前往,自己带兵紧随其后,这样就攻取了陈留。赐给郦食其广野君的称号。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7分)

西江月秋兴

程 馞

尽日荷锄治圃,有时捉杖寻泉。山翁招我坐桥边,笑指菊花开遍。

隔岸重重竹树,近溪点点潭烟。滩头流下小渔船,转过芦花不见。

注:程馞:字墨仙,明朝休宁人。

(1)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通过“山翁”的形象寄托的思想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人物的形象,从本质上讲就是分析人物的情感、志向、追求等。解答时首先从相关诗句中确定“山翁”的身份,再定位他的性格或情感。

答案:①叠词:“重重”写出竹树浓密蓊郁之态;“点点”营造潭烟轻盈迷蒙之境。②对偶:“隔岸”“近溪”远近对举,“重重”“点点”叠词增韵,“竹树”“潭烟”相对,写出景色清幽静谧之美。③远近结合:“隔岸”远观,“近溪”体察,更显景物的和谐有致,幽美雅静。④动静结合:“竹树”“潭烟”属静景,“渔船下滩”属动景,一动一静显示出的静谧,引人遐思。(每点2分,回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2)词的下阕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做题时可以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对偶、叠词等)、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表现手法(渲染、衬托、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方面来考虑。

答案:山翁是一个怡然自安,超然自处的隐逸者的形象。(1分)通过“招”与“笑”二字,可以看出作者与山翁关系的亲密;从“笑指菊花开遍”中,可以看出二人共同的高雅的情趣。作者正是通过山翁这一形象的塑造,传递出自己向往田园山水的隐逸情怀和高洁的品性。(2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答案: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2)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答案: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3)惨象,__________________;流言,______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答案: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尤使我耳不忍闻

(4)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答案: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灾难新闻摄影与人文关怀

人类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类与严酷的自然与人类自身弱点搏斗的历史。社会上发生的种种悲剧,都是人类前进中的艰难的足迹,它是人类发展历史的证明。新闻摄影必须正视这些悲剧事件,用相机记录下来,以不让历史留下空白。灾难新闻摄影的这一历史使命,在中外一些杰出的新闻摄影工作者的实践中,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被称为“战争摄影的绝唱”的罗伯特卡帕是在越南战场采访时触雷身亡的。他身亡前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是《越南的悲剧》,表现的是越南南旬公墓里,两个妇女埋葬自己家人的情景。他的照片,流露出对恶的憎恨与对苦难的恻隐之心,歌颂了以生命抗击侵略与强 暴的人民,这是卡帕追求和平与人道的心声,也是人文关怀精神的流露。

灾难新闻摄影的价值在于沟通情况、监测环境、组织激励等。灾难新闻摄影的画面固然要真实反映灾难场面及受灾者的困境,但也应有助于恢复、重建被灾害破坏的精神世界,唤起人们的主体意识,重新激发起人的生存意志和抗争勇气,折射出在灾难中闪光、升华的人性。

在面对灾难场面时,有些新闻摄影者更多的是看到了它背后的轰动效应,以至于不顾灾难生存者其亲友及广大读者的切身感受,而将灾害的血腥、恐怖和悲惨不加选择地展览在受众面前,使受众感到不安,甚至厌恶。例如,有张相片反映的是美国越战期间一位73岁的越南老和尚在西贡街头自焚,以抗议政府宗教政策的情景,引起了争议。另一组引起观众反感的照片是关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位财政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开枪自杀的情景。从掏出枪到开枪自杀,整个过程持续了仅21秒钟。该录像在电视台播出后,愤怒的家长投诉说,在大人转换频道前孩子们看到了整个自杀过程。

中国新闻摄影界在这方面同样有成功的例证,也有令人遗憾的败笔。如1999年11月24日山东烟台“大舜号”海难后,广州某报在11月26日头版头条刊出被冲到海滩上的遇难者尸体,残肢断体,鲜血淋漓,惨不忍睹,显然缺乏对受众人文关怀的精神,或者说丧失了人文关怀。

西方的摄影记者在面对有些灾难场面时,会发现自己的职业角色与公民道德发生冲突。记者的主要职责是报道新闻,当其他方面,如公民道德与报道新闻的主要职责发生冲突时,他们就面临着一个两难境地。西方记者认为自己不应该卷入他们所报道的新闻事件中去,他们认为记者只不过是中立的旁观者,不应去制止鼓励或改变某个新闻事实。对此,即使西方公众也迷惑不解,有时甚至义愤不已,因为公众认为记者应先帮助处于困境中的人,而不是仅用冷冰冰的镜头对着他们,否则,岂不是成了一部摄影机器?哪里还有做人的起码道德?其实,有良知的记者内心深处又何尝不是充满困惑?如1994普利策最佳新闻摄影奖获得者、南非记者卡特,因获奖照片引起的舆论压力而自杀身亡,这是灾难背后的灾难,它给灾难新闻摄影记者提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严峻课题,令人深思,亦令人警醒。

一般的看法是,做新闻重要,但做人更重要。不过问题远非如此简单,如果我们进一步往深处想,我们会发现一些令人迷惑不解之处,就以西贡街头和尚自焚的照片为例,当时摄影记者如果按照一般的道德要求,先救人,那么必将错过最佳拍摄时机,甚至拍不出这种惊心动魄、引起大众关注与思考的照片。要知道,这张照片曾引起巨大反响,使人们关注到西贡政府对宗教的高压政策,促进了问题的解决。从深远的意义上讲,摄影记者这种见死不救的冷酷,如果是为了让问题的严重性曝光,避免类似悲剧大面积地发生,那么,这种冷酷究竟应怎样评价,还值得深入探讨。

12.下列说法,符合作者意思的两项是(5分)()()

A.用相机记录人类发展历史中的悲剧事件,是灾难新闻摄影的一大历史使命。

B.灾难新闻摄影固然应真实反映灾难,但也应有助于激发人们的生存意志和抗争勇气。

C.如果追求新闻的轰动效应,必然会忽略和放弃人文关怀,会令观众不安甚至厌恶。

D.西方摄影记者时时会面临职业道德和公民道德的冲突,从而陷入两难境地。

E.记者的职责是报道新闻,是中立的旁观者,不应该卷入他们所报道的新闻事件中去。

解析:C项,应为“过分追求新闻的轰动效应”。D项,原文是“有时会”,题干中是“时时”。E项,表述是西方记者的观点。

答案:AB

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3分)()

A.罗伯特卡帕的《越南的悲剧》虽然反映出战争的严酷和惨烈的一面,但也昭示战争无法剥夺人们热爱生命、追求自由的天性。

B.广州某报对山东烟台“大舜号”海难血淋淋的报道,没有顾及受众的感受,是相关记者追求轰动效应想出名所致。

C.获得1994普利策最佳新闻摄影奖的南非记者卡特,是因为自己的选择和做法不被公众理解和接受而自杀身亡的。

D.新闻记者既是新闻专业工作者,也是社会大众中的普通一员。新闻记者的行为举止,必须符合起码的社会道德规范。

解析:A项,原文“这是卡帕追求和平与人道的心声”,并无说明照片“也昭示战争无法剥夺人们热爱生命、追求自由的天性。”B项,“记者想出名”于文中无根据。C项,卡特的死亡也与自己内心的困惑有关。D项,作者认为“问题远非如此简单”,“这种冷酷究竟应怎样评价,还值得深入探讨”。

答案:C

14.文章在论述中两次引述越南老和尚在西贡街头自焚事件,目的分别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两次引用的作用不同。第一次引述是来证明灾难新闻摄影要有人文关怀;第二次引述是想证明灾难摄影该如何评价,尚无定论。

答案:第一次引述是用它作为反面的例子来证明灾难新闻摄影要把握好尺度,要突显人文关怀;(2分)第二次引述是用它作为例子来证明对灾难新闻摄影记者的“先拍照”的“冷酷”行为到底该如何评价,尚无定论,还需要深入探讨。(2分)(意思对即可)

15.2012年12月3日,美国纽约皇后区一座地铁站内,一名患有精神病的黑人男子将一名原本素不相识的58岁的韩裔男子推下站台。摄影记者乌玛尔阿巴斯当时正在等车,他抓拍到了韩裔男子扒住站台的照片。(最终该男子被列车撞死。)4日,这张照片登上了报纸头版,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请根据文意,评析该摄影师的行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考生要先做出判断,该摄影师的行为履行了记者的职责,但不符合社会公共道德。评分要点:答案应包括对这一事件的分析和评价,各2分。①②两点,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第③点2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示例)在面临先救人还是先拍照的矛盾时,摄影记者乌玛尔阿巴斯选择了先拍照,失去了挽救该男子的机会。(2分)阿巴斯履行了他作为新闻记者的职责,但是他的行为不符合社会公共道德。(2分)(阿巴斯拍的这张照片或许能引起民众对公共安全的思考,但是以牺牲一个无辜的生命为代价,是不适当的,违背了社会公共道德。(2分)

四、本大题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巴 金

我不知道自己的姓名,也不知道自己的年纪。我像一块小石子似地给扔到这个世界上来,于是我生存了。我不知道谁是我的父亲,谁是我的母亲。我只是一件遗失了的东西。我有黄的皮肤,黑的头发,黑的眼珠,矮的鼻子,短小的身材。我是千百万人中间的一个,而且是命定了要在那些人中间生活下去的。

每个人都有他的童年。我也有我的童年。我的童年却跟别人的童年不同。我不知道温暖,我不知道饱足,我也不知道什么叫作爱。我知道的只是寒冷和饥饿。

有一天,正确的日子已经记不清楚了,总之是有一天,一个瘦长的满脸皱纹的老年人站在我的面前,他严肃地说:“在你这样的年纪应该进学校去读书。求学是人生的第一件大事。”

于是我去了。我忘记了自己的饥饿,忘记了自己的寒冷。我四处找寻,我发见了富丽堂皇的建筑物,我也发见了简单的房屋,据说这都是被称为学校一类的东西。我昂着头走了进去,因为我记住求学是人生的第一件大事。

“去!这里不是你可以进来的!”无论在漂亮的建筑物或者简单的房屋,无论在门口遇见的是凶恶的面孔或者和善的面孔,我总会听见这一句同样的话。这句话像皮鞭一样地打着我的全身。我觉得全身都在痛。我埋下头走了。从里面送出来孩子们的笑声,长久地在我的耳边荡漾。我第一次疑惑起来,我究竟是不是一个人。

我的疑惑一天一天地增加。我要不想这个问题,可是在我的耳边似乎时常有一个声音在问:“你究竟算不算是一个人?”

破庙里有一座神像。神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我这样想。神龛里没有帷幔,神的庄严的相貌完全露了出来。虽然身上的金已经脱落了,甚至一只手也断了,然而神究竟是神啊。我在破烂的供桌前祷告着:“神啊,请指示给我。我究竟是不是一个人呢?”

神的口永远闭着,甚至在梦里他也不肯给我一点指示。可是我自己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我说:“像这样怎么能够算做一个人呢?这岂不太污辱了这个神圣的字吗?”于是我明白我并不是一个人。

我断定我的生活是很合理的,我乞讨残汤剩饭,犹如狗之向人讨骨头。我并不是一个人,不过是狗一类的东西。

16.本文在写作时用了第几人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本文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通篇是人物心理独白。如:“我不知道自己的姓名,也不知道自己的年纪。”“我像一块小石子似地给扔到这个世界上来。”运用第一人称写作,更直观地突出了人物的情感,更能加深对社会的批判力度。

答案:本文运用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通篇是人物心理独白,写了“我”从一出生就受到的悲惨遭遇。(2分)这样写可以更直观地突出人物沉痛、真挚的情感,使情绪得到强烈的爆发,加深了对社会的批判力度,赋予了小说深刻的思想和艺术力量。(2分)

17.请分析本文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并谈谈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时,考生要首先对人物形象进行总体概括:本文主人公是一个无父无母的乞丐。然后根据他的经历及言行进行具体分析。作者塑造这个形象,代表了旧社会穷苦的百姓,代表了卑下的人民,代表了当时中国的现状,更代表了国人的悲愤心情。

答案:本文主人公是一个无父无母的乞丐。(1分)他渴望得到温饱生活,想学知识,渴望得到做一个人的权利,却被耻笑,被驱赶。(1分)本文的主人公是一个典型,代表了旧社会穷苦的百姓,代表了卑下的人民,代表了当时中国的现状,更代表了国人的悲愤心情。他的渴望,是人民的渴望。他的心情,是人民的心情。他的经历,代表着中国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与压迫,更代表着人们对食物,对地位,对平等的追求。(3分)

18.请分析文中画线的三句话,谈谈作者这样写的妙处。(6分)

我第一次疑惑起来,我究竟是不是一个人。

“你究竟算不算是一个人?”

“神啊,请指示给我。我究竟是不是一个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探究能力。主人公本是一个真实的人,却在怀疑自己究竟是不是一个人。悲惨的生活对他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考生解答本题时,要探究作者写作的深层目的。

答案:主人公是一个真实的人,却在用沉痛的声音质问:“我究竟是不是一个人?”这是对生活的讽刺,是对生命的质问,更是对不平社会的诅咒。(6分)(意思对即可)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9.公益广告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好的广告语能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但是有些公益广告语并非如此,请指出以下两条公益广告语的问题,并分别改写,使之友善、得体。

(1)宣传垃圾分类:垃圾分类,从你我他开始。(3分)

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宣传生命安全教育:严禁触摸高压电,5万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必究。(3分)

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第一句广告语的问题是有歧义,让看到广告的人觉得人们都成了垃圾。第二句广告语粗暴,令人恐惧。

答案:(1)问题:表述有歧义,让读者感觉自己和身边的人是垃圾。(1分)

拟写:(示例)垃圾分类,人人有责。(2分)

(2)问题:表述生硬粗暴,使人反感。(1分)

拟写:(示例)为了您的生命安全,不要触摸高压电线。(2分)

20.2014年3月4日某公司老总张某外出开会,8日,他的朋友老王有事打电话找他。下面是他办公室记录的老王的电话内容。如果你是张某的秘书,请在接到电话的第二天将电话中老王的要求简要转告张某。

电话内容:

老张你好!我是老王。我现在正在南京开会。告诉你,我们的老同学刘明现在是广博广告公司的董事长,他约我们明天去花园大酒店聚会,并要你带上嫂子和孩子。9号晚上六点半,不见不散!花园大酒店就是现代广场东边的那一家。刘明的电话是15771588。吃饭时,我们可以跟他聊聊业务问题。再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句式变换语言表达简明的能力。注意转述的身份是秘书对老总。转述的主要内容是张总朋友王先生打来电话,老同学刘明相约聚会并商谈业务。评分要点:人称转述准确、得体2分;内容转述完整、准确2分;整体句子通顺2分。

答案:(示例)张总,昨天您的朋友王先生打电话给您,说是你们的老同学广博广告公司的董事长刘明先生约您偕同夫人与孩子今天晚上六点半到现代广场东边的花园大酒店和他们聚会,并商谈业务问题。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身处科技资讯发达的当代社会,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忙碌的插电生活,电视经常开着,手机始终开着,电脑就更不会关掉;任何食物都可以丢进微波炉加热,任何衣物都可以扔进洗衣机,几乎已经不会拿笔写字了……有时候,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精神却越来越空虚。越来越发达的科技在让我们的生活更便利的同时,也使我们的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

目前,“不插电”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环保主义者的追捧。不插电,就是“Unplugged”,直译为“拔掉电源插头”。“不插电”生活又称“离网”生活,起源于“离网发电”的供电模式。“不插电”生活的最大特点就是,不依靠公共供电网电能来驱动生活用品,断绝现有的通讯工具联系,不使用高科技电器,回归简单质朴、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这是对高科技的抗拒,也是对沉溺其中人群的拯救。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舒婷在《小河殇》中写道:“多少年来,我们错把月饼当中秋,而把明月遗失在高楼的屋顶上了。”蓦然回首,才发现,我们每天过得忙忙碌碌,却忽略掉了生活的本真。是该停下匆忙的脚步歇歇了。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不仅要追寻未来的太阳,亦要停下脚步静赏那轮旧年的残月。

本题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生活中,我们要提倡低碳环保。现代社会的快节奏让人们已经习惯了忙碌的插电生活,但这真的好吗?回归简单质朴、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

答案:略。

第四篇: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课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练习新人教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坚持制度自信,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15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种子法》,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接受崇泉辞去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职务的请求的决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强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纲领性文件。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紧围绕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做好人大立法、监督、代表等各项工作。二要认真做好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批准“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规划纲要顺利通过。三要结合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的决策部署,统筹安排好“十三五”开局之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工作。

【思维导图】

【创新演练】

1.2015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以149票赞成、5票弃权,表决通过了《种子法》修订案。这体现了()①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材料涉及的行为主体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不是全国人大,①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种子法修订案属于立法,行使了立法权而不是决定权,③错误,④正确;“以149票赞成、5票弃权,表决通过”体现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②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C 2.一位人大代表在日常工作繁忙的情况下,做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为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多个建议及议案。这表明他认识到人大代表应()A.履行政府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B.直接行使立法权和监督权 C.履行宪法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D.直接行使国家最高权力

解析:本题考查人大代表的权利及义务。材料中的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努力为人民服务,行使人大代表的提案权,履行宪法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3.按照法定程序,由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建议编制“十三五”规划(草案),再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最后由国务院负责实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立法权,国务院行使最高决定权 B.全国人大行使最高决定权,国务院履行政府职能 C.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领导国务院的工作 D.全国人大对国务院负责,国务院接受全国人大的监督

解析:本题考查全国人大的职权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A项说法错误,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立法权和决定权;由国务院编制并实施“十三五”规划体现了国务院履行政府职能,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十三五”规划,行使了最高决定权,B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项“领导”说法错误;D项说法错误,国务院对全国人大负责并接受其监督。故选B。

答案:B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具有与其他国家政体不同的鲜明特点。我国政体具有鲜明的特点是由于()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我国实行代议制形式的民主 C.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D.全国人大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的国体决定的,A正确。B、C、D三项都与题意构成不了因果关系,排除。

答案:A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具体表现在()①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②保证人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③真正保障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 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工作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关键看其是否体现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保障,故选C;人民对国家事务的管理都是间接的,排除②;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不能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故排除④。

答案:C 3.对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列理解正确的是()①它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 ②它同西方的议会民主制是一脉相承的 ③它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 ④它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解析:本题考查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解,①③符合题意。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同于西方的议会民主制,②说法错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④说法错误。

答案:A 4.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①某村召开村民大会,村民投票选举村委会主任 ②某乡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③某市市长在某市人民代表大会上作述职报告

④某市政府推进政务公开 A.②④ C.②③

B.①③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民主集中制的理解,②③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入选;①属于民主管理,④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C 5.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途径,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在我国,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重大的意义。表现为()①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动员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②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③促进政府公正司法,确保依法治国战略的落实 ④保证政权掌握在人民手中,让人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A.①④ C.②③

B.①②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①②符合题意应入选。政府不是司法机关,不能公正司法,③说法错误。在我国,国家政权掌握在人民手中,但人民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间接管理国家事务,人民不能直接管理国家事务,④说法错误。

答案:B 6.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起草征求人大代表意见制度,更多发挥人大代表参与起草和修改法律作用。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这些要求表明()A.人大立法活动应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B.进一步加强人大代表的立法职权 C.国家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D.有利于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材料中立法的过程坚持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原则,即民主集中制原则,A项符合题意;人大代表无立法权,B项错误;人民通过人大代表行使权力,C项错误;公正司法的主体是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D是错误的。故选A。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7.材料一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三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人民奋斗的结果和历史的选择,坚持和完善这个根本政治制度,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人民民主具有决定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说明材料一、二反映的政治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2)根据对上一问的分析,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解析:第(1)问,考查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分析材料一可以看出是宪法对我国国体的论述,材料二是宪法对我国政体的论述,二者关系是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第(2)问,结合对材料一、二的分析可以看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和完善,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

答案:(1)①材料一说明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材料二说明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政体。②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是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根本准则的直接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和完善,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

第五篇:人教新课标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练习1

人教新课标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看拼音写词语

shū shì gē bǎn miǎn qiǎng bào yuàn qīng tīng xiān qǐ

()()()()()()

dǎo méi yán sù yōu lǜ shén shèng zhuāng zhòng bào qiàn

()()()()()()

2.给加点字画去错误读音

魁梧(wú wǔ)瘦削(xuē xiāo)劝阻(zǔ zhǔ)

3.区别字组词

填()魁()捂()林()虚()

镇()魂()悟()淋()虑()

二、积累与运用

1.照样子写词语

湿淋淋()()()()

哗哗响()()()()

缝缝补补()()()()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沮丧()羞愧()难过()

认真()宁静()抱怨()

3.在()里填上关联词语,再选两个关联词语造句

(1)()没有太阳,()没有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2)()你不来,他()要去的。

(3)()她从早到晚的工作,挣的钱()满足不了生活的需要。

(4)()你不坚持读书,()不会有什么收获。

4.按要求写句子

(1)用下面的词语写成两句意思不同的句子

完全 怪他 不能 这件事

(2)修改病句:小提琴是我最喜欢的活动。

(3)改成直接叙述句:妈妈对我说,她要上班去。

(4)改成感叹句:寡妇的日子很困难。

(5)改成反问句:我们的友谊比天高。

5.补充名言警句,并写出出处

(1)轻诺()。()

(2)民无信()。()

(3)(),不能动人。()

(4)诚者,();诚之者,()。()

(5)有所期诺,();(),时刻不易。()

6.下列句子哪句是心理描写,哪句是环境描写,请在()里写出答案。再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1)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光。()

好处:

(2)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好处: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耐磨的人生

我的一个朋友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失去了右手。炎炎夏日里,我到他的小书屋去选书。我本来打算要穿一件凉爽的短袖汗衫出门的。可是,临行前我还是毅然换了一件长袖衫——我忘不掉两年前他在酷暑时节穿一件长袖衫对我说“我今生再也无福穿短袖汗衫了”的悲苦神情,我希望这件长袖衫从我身上蒸出淋淋汗水,希望这淋淋汗水能多少减淡一点朋友的哀伤和痛楚。当我出现在那间小书屋时,朋友热情地迎上来与我握手。两只左手紧紧相握的瞬间,我俩都忍不住看着对方的衣衫大笑起来 ——因为,朋友居然穿了一件短袖汗衫。

朋友说,谢谢,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倒退两年,我还真的特别需要你这样做,但现在不同了……不瞒你说,刚出事的那阵子,我认为我活不下去了,我说什么也接受不了没有右手的残酷现实。我笨拙地穿衣,歪歪扭扭地写字,刮胡子的时候,把脸刮得鲜血淋漓,上厕所都十分十分不方便……我哭,我闹,我摔东西,我把脑袋剃得溜光来发泄。后来,我就劝自己:别想那只手了,行不?瞧瞧人家古人多么豁达,满嘴的牙齿都掉光了,却说:“口中无碍,咀嚼愈健”;一个叫达克顿的外国人,曾以为除了双目失明以外可以忍受生活上的任何打击,可他在60岁的时候,却真的双目失明了。这时候,他说:“噢,原来失明也是可以忍受的呀。人可以忍受一切不幸,即使所有器官都丧失知觉,我也能在心灵中继续活着。”慢慢地,我平静下来。我开始穿着短袖汗衫出门,坦然地面对人们异样的目光。我终于明白,我其实有一条韧性十足的命,它远比我想象中的那条命耐磨得多……

那一天,我倒空了自己的钱袋。我跟自己说:多选一些书吧,这间书屋的书一定富含灵魂之钙。

1.给下列的词语写上近义词。

笨拙()不幸()

2.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朋友说,谢谢,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一句话中的“良苦用心”指的是什么?请联系上下文回答。

4.当你看到这篇短文的题目的时候,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请你读完文章后自己回答。

提出问题:

回答 :

5.面对人生的坎坷,“我”的朋友对人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呢?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6.读了短文,你一定会有许多感触吧,请用几句话把你的感悟写下来,你一定行!

四、习作练习

请以“我忘不了那件事”为题,写一篇习作。写之前想一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写时注意人物的细节描写,要表达真情实感,内容要具体。字数不少于450字。

下载★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