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七课 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练习 新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 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白皮书发表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白皮书。西藏白皮书全文约3万字,包括五个部分。西藏真正步入现代文明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改革开放等重要发展阶段,西藏不仅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而且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西藏走上今天的发展道路,是现代文明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了人类社会进步潮流,符合中国国情和发展实际,符合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在这条道路上,西藏各族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西藏实现了由贫穷落后向富裕文明的跨越,以崭新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西藏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西藏以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积极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西藏发展进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说明西藏走上的发展道路是正确的。
【思维导图】
③
②
①
【创新演练】
1.《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白皮书指出:“经过西藏人民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团结奋斗,西藏已经走上一条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西藏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的原因主要有()①各族人民团结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了建设国家的积极性、创造性 ②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③我国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西藏属于我国民族自治地区,因此不适用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1 故排除③。
答案:B 2.历史事实充分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西藏作为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的关系,是地方与国家的关系。下列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C.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 D.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外交自治权
解析: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故A项错误;民族自治地区不是特别行政区,故C项错误;D项表述错误。
答案:B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2016年是《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32周年。历史已经雄辩地证明,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各族人民才会有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之所以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因为它()①是实现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 ②是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保障 ③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是制定国家其他具体制度的前提和基础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解析:①②正确地说明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入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是制定其他制度的基础,③④错误。
答案:B 2.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规定了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设立的省级自治机关是()A.人民政府、人民检察院 B.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 C.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 D.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
解析:本题考查对自治机关的理解。C正确。司法机关和人民政协都不是自治机关,A、B、D错误。
答案:C 3.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有关法律,先后制定了若干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全国依法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这表明,我国()①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②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③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 ④各民族享有相同的权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人民权利有保障体现了①;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体现了③。人民代表大会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之分,②错误。各民族享有的权利不同,④说法错误。
答案:C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加强民族团结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就要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各民族团结进步的政治成果,它体现了()①国家尊重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②国家加强保障和不断扩大少数民族享有的政治权利 ③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总高于国家的整体利益 ④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尊重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①④说法正确。公民享有的权利是法律规定的,不能随意地扩大或缩小,②说法错误。③表述错误。
答案:C 5.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棉花产量居全国首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成为全国最大的蔗糖生产和综合利用基地……这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B.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C.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D.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消除民族差距
解析:题干侧重于新疆和广西的经济发展,所以C项最符合题意,A、B两项均与题意无关。由于各种原因,各民族还存在差距,排除D项。
答案:C 6.从雪域高原到茫茫戈壁,从红土南疆到天山南北,占共和国国土面积六成以上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克服了转型期的阵痛,砥砺奋进,实现了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的发展目标。上述事实充分说明民族区域自治是()A.实现各民族政治平等的可靠保障 B.实现各民族大团结的有效机制 C.建立各民族新型关系的制度保障 D.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保证
解析:紧紧抓住材料的中心思想,“占共和国国土面积六成以上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域”说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克服了转型期的阵痛,砥砺奋进,实现了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的发展目标”强调的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D符合题意。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7.《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把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发展少数民族事业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有人认为,只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一定能促进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请结合所学知识,就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促进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但也需要从其他方面努力。
答案:(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因而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2)要促进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还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认真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还需要国家的财政政策支持以及兄弟省份的对口援助。因而某人的说法是不全面的。
第二篇:2018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第三框我国的宗教政策2
我国的宗教政策
1.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在有各种宗教信徒1亿多人,宗教活动场所13.9万处,宗教团体5 500多个。宗教团体还办有培养宗教神职人员的宗教院校100余所。这一事实充分说明()A.国家保护、支持正常的宗教活动 B.宗教与社会主义制度是相适应的
C.宗教团体可以有组织地到学校开展传教活动
D.我国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保护
解析:D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但并不支持,A项错误;B项“与制度相适应”错误;宗教团体不能到学校进行传教活动,C项错误。
2.几十年来,国家为了满足西藏信教群众宗教信仰的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妥善保护文物古迹,不仅把布达拉宫、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等众多宗教活动场所列入全国和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拨出大量专款进行维修。自西藏民主改革以来,国家累计为西藏文物维修的总投入已经达到了13亿元。这说明()①国家尊重和保护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②国家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③国家保护各种宗教活动 ④国家积极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D ②材料中未体现。③说法错误,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3.在我国的宗教中,佛教倡导“众生平等”“圆融和谐”;道教倡导“慈爱和亲”“齐同慈爱”;伊斯兰教倡导“两世吉庆”“维护公道”;基督教倡导“博爱宽恕”“众人和睦”等。积极挖掘宗教中这些古老而独特的理念,能够使()①我国宗教的本质发生根本性变化 ②宗教徒为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作出自己的贡献 ③我国宗教团体依法行使自己的各项权利 ④宗教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相适应
A.①② C.②③
B.②④ D.①④
解析:B 本题考查我国的宗教政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挖掘宗教中的和谐理念,对维护民族团结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②④可选;宗教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①错误;③夸大了挖掘宗教中的古老而独特的理念的作用,排除。故选B项。
4.国家宗教事务局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提出,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界人士可以为公益慈善事业捐款捐物,设立公益慈善项目和公益慈善组织,宗教界依法从事上述公益慈善活动可以享受相关扶持和优惠政 1 策。这一规定的出台()①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要求 ②表明政府具有组织宗教公益慈善活动的职能 ③促进了宗教公益慈善事业与正常宗教活动的统一 ④更好地保护了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的合法权益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B 《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的出台体现了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②说法不准确。材料未体现③。鼓励、规范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参与慈善活动,有利于其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体现了对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的合法权益的尊重与保护,故①④符合题意。
5.十一世**说:“我从坐床起,就担负起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任务。现在,这种责任感更强了。”从**的谈话中可以看出()A.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B.我国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C.我国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D.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解析: C “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责任感更强”说明了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6.某班同学围绕“非法宗教活动的界定、互联网传播宗教极端思想音频视频的管控”等问题进行探究。下列最合适的探究主题是()A.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研究 B.信教群众放弃信仰宣传的研究 C.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实践研究 D.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研究
解析:A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故排除D项。B项违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舍去。围绕探究主题可推出A项。C项与主题不符。
7.在西藏,随处可见从事宗教活动的僧侣和各族群众,到处悬挂着经幡,堆积着刻有经文的玛尼堆,信教群众几乎家家设有小经堂或佛龛。目前西藏的各类宗教活动场所有1 700多处,僧尼46 000多人。这说明()①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支持和鼓励人们信教 ②西藏人民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
③国家尊重和保护西藏人民的人权 ④政府应要求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B 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但这并不是说我国支持和鼓励人们信教,①错误。④不符合我国的宗教政策,错误。②③正确,故选B项。
8.2017年5月19日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会见亚洲宗教和平会议(简称“亚宗和”)负责人时说,中国政府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与世界性、区域性以及各国跨宗教和平组织的友好交往,广泛凝聚宗教界的智慧与力量,共同维护和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说明我国()A.依法加强对各种宗教活动的管理 B.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鼓励公民信教 C.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D.重视发挥宗教界在促进和平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解析:D 我国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故排除A项。我国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公民信教,排除B项。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排除C项。
9.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6年6月2日发表《新疆的宗教信仰自由状况》白皮书。白皮书指出,宗教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与所处社会相适应,坚持走本土化道路;宗教间的共存共融,必须包容互鉴、和睦相处;实现宗教信仰自由,必须远离宗教战争与冲突。上述要求充分说明()①我国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②我国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③宗教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必要的管理 ④我国推动宗教领域开展对外平等交流
A.①② C.②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B “宗教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与所处社会相适应”说明我国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故②正确; “实现宗教信仰自由,必须远离宗教战争与冲突”说明宗教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必要的管理,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也没有体现中外宗教交流问题,所以排除①④。故选B项。
10.《中国宗教调查报告(2016)》显示,我国90%的宗教场所建立了以民主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现代管理制度;30%以上的宗教所有教职人员在各级人大、政协等国家机构参政议政,以宗教人士的身份实践着公民的政治权利;60%的宗教场所负责人认为宗教政策松紧适度;40%以上的宗教场所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活动。这说明()①我国宗教已经基本实现了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②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③我国宗教界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积极力量
④我国宗教已经发展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A 宗教界人士实践着公民的政治权利,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这说明我国宗教已基本实现了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①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②不选;宗教界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这表明我国宗教界已经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积极力量,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我国宗教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④不选。
11.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要充分认识到广大信教群众也是党和政府的群众基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要加强信教和不信教、信仰不同宗教群众的团结,要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怎样理解“广大信教群众也是党和政府的群众基础”?(2)如何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答案:(1)①在我国,广大信教群众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他们能够把爱宗教同爱国、爱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②宗教组织已成为联系各自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
③我国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在政治、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宗教问题上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因此,广大信教群众也是党和政府的群众基础。
(2)①认真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②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要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第三篇: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七课
赣榆县第一中学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政治生活》第一课复习学案编制人:裴艳审核人:高三政治备课组
编号:编制时间:2013年9月18日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一、考点导航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3.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优越性
5.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6.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二、知识梳理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是________________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3)历史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的状况依然存在,而且难以在短期内消除。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只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区别,绝无____________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依法平等地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注:平等原则,在我国主要是指汉族和个少数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民族平等原则不等于事实平等。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各民族还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但这不是没有平等权利的问题,而是享有权利充分不充分的问题。
(2)民族团结
为什么要实现民族团结?
①民族的团结、,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是社会稳定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是国家统一的。
②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是我们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
③民族团结是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之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3)各民族共同繁荣
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____________、共同富裕、____________,这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4)三原则关系: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_____,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_____。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_____。
(5)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
3.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1)是什么?我国已经形成了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如何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从公民角度讲)
①珍惜我国已形成的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把巩固和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②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和的义务,与破坏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③坚持、和的三原则,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优越性(1)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各少数民族的地方,实行,设立,行使。1
(2)民族自治地方的划分: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
(3)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是和,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
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
(4)自治权:
①自治权的地位: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
②自治权的含义:是根据本贯彻执行国家、,地管理
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注:①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其范围、内容非常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②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有: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变通执行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和其他自治权。
③民族区域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不同。就其自治权而言,自治区只是享有一定的自治权,而特别
行政区有除国防、外交以外的高度自治权。
④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
治是我国的民族政策。
(5)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客观必然性: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是由我国的和决定的。
②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
形成的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和。
民族区域自治是以、为和,是国家的集中与民
族区域自治的。
②有利于。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证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的事务,满足
了各少数民族人民积极参加国家的愿望。
③有利于。
④有利于。
5.我国的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我国实行政策,依法管理,坚持的原则,积
极相适应。
(1)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政策。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政府依法对涉及和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为了保护
宗教界的和的宗教活动,制止和利用宗教进行,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
进行的渗透。
(3)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我国宪法规定:“和宗教事务不受的支
配。”任何和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上开展
对外交往,抵御利用宗教对我进行,坚决打击。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①这既是对我国宗教的,也是我国。
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不是要求,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
护,拥护,遵守、和方针政策;
③要求他们从事宗教活动要和国家的和;
④支持他们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⑤支持他们与各民族人民一道反对进行危害和的非法活
动,为民族、、和多做贡献。
注:(1)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而不是一切活动。国家既不鼓励也不提倡,既不反对也不支持。
(2)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不能参加宗教活动。共产党员是无神论者,不但自己要不信仰宗教,而
且有义务向群众宣传无神论。
(3)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任何信教群众都不得在公共场所宣扬有神论,任何不信教群众也不得在宗教场所内宣扬无神论。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不是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也不是要求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
如何理解宗教信仰自由?
(1)地位及其重要性: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权利,是我国和人权的,侵犯这一
权利,必须。
(2)宗教信仰自由的内涵:①公民有,也有不信仰;②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③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也有信仰;④有过
去而现在,也有过去而现在的自由。
(3)我国宪法规定:①“任何、和不得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的公民和的公民。”②“国家保护。”③在我国,公民
不论信教不信教,也不论信什么教,都是公民的权利,谁也不得强行干涉。
(4)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又保护,这是
一项、的政策。
6.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1)国家的。人民是、和自己命运的。
(2)、、的有机统一。
①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
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和;
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3)民主与的。即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公民与的统一。
注:我国建立了哪些政治制度,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相适应。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都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知识归纳:
1.党为什么要做某事?
(1)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2)体现了党的地位、性质和宗旨;体现了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3)是党的„„执政方式的要求。(4)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党怎样做某事?
(1)坚持党的地位、性质、宗旨。
(2)践行“三个代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体现,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3)坚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
三、合作探究
1.加强民族团结,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不仅是党和政府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此观点的正确性。
(1)加强民族团结是中国共产党的责任。原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
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加强民族团结是政府的责任。原因: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承担
着重要的职能,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对人民负责为基本原则。
(3)加强民族团结是公民的责任。原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2.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又要依法对宗教事务加强管理,这不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依法对宗教事务加强管理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
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仅不矛盾,而且是一致的。
四、体系构建
五、经典再现
1.(2013.北京卷)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多元”是指中
华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一体”是指中华各民族的发展相互
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这一理论强调了C
A.中华各民族在历史上的发展是不平衡的B.民族凝聚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C.中华民族是具有历史性的多民族共同体D.民族平等奠定民族团结的政治经济基础
2.(2012.江苏卷)2011年9月,有着58年历史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再次成功举行。参
赛人数从首届13个民族的395人,发展到如今第九届55个民族的6700多人,各民族兄弟姐妹实现
了更好的交流和融合。这从侧面表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D
A.和睦相处B.平等、团结、互助、和谐C.一律平等D.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3.(2012.江苏卷)我国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说明了他们在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这充分说明了D
A.我国宗教是信教群众自办的事业B.我国宗教团体是联系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
C.我国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D.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4.(2012上海卷)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
自治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自治机关可以B
A.享有行政管理全、独立立法权和司法权B.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C.同外国签订双边经济、文化、科技等协定D.自行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
六、知识巩固
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是C
A.民族自治权B.“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C.领土完整、国家统一D.各民族一律平等
2.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高度重视民族团结问题,积极开展团结进步模范村创建活动、以“爱祖国建
功业、促进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民族团结教育等活动。这是因为C
①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②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繁荣的物质保证
③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④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
3.国务院办公厅帆布的《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主要指标增速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民族地区人民生活大幅提高等目标。要大力促进民族地区经济
社会发展是因为D
A.促进民族地位发展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B.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C.少数民族群众享受的权利具有广泛性D.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4.国家宗教事务局将在2013年全面完成宗教教职人员的认定备案和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两
个专项工作,并按照自愿原则,基本实现宗教教职人员社保体系全覆盖。由此可见D
A.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B.我国宗教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C.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D.我国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5.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概念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制度把中国特色选举民主同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相结合,成为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A
①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优势②完善民主制度,丰富我国的民主形式
③保障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④扩大人民民主的权利,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6.(2011.全国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与全国一起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创造了基本前提。
1959年,西藏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
百万农奴和奴隶,开创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确立。昔日的农奴和奴隶享有了平
等参与国家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西藏自治区不仅享有一般省
级国家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而且享有广泛的自治权。1965年以来,共制定了250余件地方
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有效地维护了西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特
殊权益,促进了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
结合材料,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根据:(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
国情和西藏的实际,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西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2)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国家富强和西藏的繁荣,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作用:(1)使西藏自治区充分享有广泛的自治权,保障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2)使西藏自治区能够自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提高了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效能。
(3)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四篇:第三单元 第7课 第2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分析
百度文库
第三单元 第七课 第2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适合国情的基本政
治制度
一、选择题
1.2014年10月17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3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说法正确的是()A.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B.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C.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行使的职权都是自治权 D.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机关就是民族自治机关 [答案] A [解析] B说法错误,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C说法错误,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还可依法行使自治权。D说法错误,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A说法正确,故选A。
2.2014年12月3日,美国地方法院大陪审团裁定,对在纽约涉嫌扼杀黑人男子的白人警察免予起诉。原本弗格森案引发的种族歧视抗议浪潮尚未平息,美国各地又掀起新一轮警民对立,多地民众涌向街头举行抗议活动。7日加利福尼亚州的示威演变成暴力事件,示威者掠夺商店并向警察投掷砖块、铁条、烟雾弹等,多辆平民和警方用车被肆意破坏,多处街道被迫封锁。这对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的启示是()①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②应不断扩大民族自治地区的自治权
③应切实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维护少数民族人民的民主权利 ④应不断巩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②③ C.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是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处理这种民族关系要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要尊重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和风俗习惯,应不断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但是不会扩大民族自治地区的自治权。故选B。
3.2015年8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8周年。60多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政治制度实现了历史性变革;二是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三是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进步。内蒙古自治区的建设成就说明了
百度文库
B.①③④ D.①②④
百度文库
()A.民族原则是民族政策制定的依据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D.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状况决定的 [答案] C [解析] 我国基本国情是民族政策制定的依据,故A错误,C正确,材料未涉及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所以B不选,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现实状况及我国的人口、资源分布、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等国情决定的,D表述不完整,故选C。
4.近日,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内蒙古调研,与各族干部群众共商改革发展大计。他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材料说明()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政协是我国发挥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③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④政协作为我国的决策机关积极听取民意,目的是决策利民 A.①② C.①④ [答案] B [解析]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题肢①说法错误;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的机构,是最广泛的爱国战线组织,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而不是决策机关,题肢④说法错误,故排除。故选B。
5.近十年来,我们党和国家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实现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新发展。这样做是基于()①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②国家统一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 ③发展是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④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②③ C.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党和国家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重视发展,是为了实现共同繁荣,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①③④是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
百度文库
B.②③ D.③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百度文库
要原因,正确;②侧重于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前提和基础,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D。
二、非选择题
6.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年。5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使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2014年西藏全区生产总值9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3.6亿元,增长1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实现新增就业4.6万人。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西藏为什么能够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
[答案] ①我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贯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为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西藏地区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同时,党和国家及发达地区采取了积极的帮扶政策,促进了西藏的发展与繁荣。
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西藏发展的根本保证。
[解析] 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西藏发生翻天覆地历史性变化的原因。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以从中找出答题的思路。本题材料中“五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使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启示学生可从党的领导、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西藏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方面去分析说明。
一、选择题
1.全国55个少数民族有50个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西部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75%左右。为促进少数民族的发展,中央财政在农业、社会保障、教育等专项补助资金的分配方面,向西部地区倾斜。国家对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有利于()A.民族自治地方享有更多自治权 B.夯实民族区域自治政治基础 C.缩小区域差距和维护社会稳定 D.消除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 [答案] C
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
[解析] 民族自治地方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国家通过对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使民族自治地方享有“更多”自治权,这种说法本身不对,A不选。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是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B说法不对。国家对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有利于缩小区域差距和维护社会稳定,C正确。消除民族的差异的说法不对,D不选。故选C。
2.我国的对口支援工作是经济发达或实力较强地区对经济不发达或实力较弱的民族地区实施援助的一种政策行为,主要类型有:灾难援助、经济援助、医疗援助、教育援助。落实民族地区对口支援工作有利于()①贯彻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②促进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③保障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 ④维护社会稳定与国家统一 A.①②③ C.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 落实民族地区对口支援工作有利于贯彻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促进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与国家统一,选B。③说法不符合题意。
3.2014年9月30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作重要讲话时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之所以强调“抓团结稳定”,其原因在于()①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坚持民族团结稳定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物质保证 ③坚持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前提基础
④保持社会稳定,才能为民族地区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A.①② C.①④ [答案] C [解析] 之所以要强调“抓团结稳定”,是因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因此②③错误。故选C。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下列属于民族自治机关的是()A.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B.沈阳市法库县四家子蒙古族乡政府
百度文库
B.①②④ D.②③④
B.①③ D.②③
百度文库
C.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法院 D.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 D [解析] 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在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包括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由此可见,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民族自治并不是高度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并不包括特别行政区、民族乡等,故A、B两项不符合题意,不能入选;民族自治机关并不包括民族自治地方的审判机关,故C项不符合题意,不能入选。故选D。
5.在我国,每个民族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本民族的代表,且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民族都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上述材料体现了()A.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B.各民族都平等地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 C.各民族都有权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 D.各民族都有权管理本地区事务 [答案] B [解析] 在我国各民族实现了民族平等,表现在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材料说明的是各民族在政治权利上的平等,应选B项。A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C、D两项说法错误。
6.西藏和平解放60多年来,已建立了以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骨干的地方自治法规体系,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环保等各个方面。材料说明()①西藏自治区享有独立的地方立法权 ②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 ③民族区域自治在法制化轨道上不断推进 ④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A.①②
C.③④
[答案] C [解析]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①“独立”的地方立法权说法错误;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②错误。故选C。
7.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民族分裂势力越是企图破坏民族团结,我们越要加强民族团结,筑牢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百度文库
B.①④
D.②③
百度文库
②民族区域自治权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法院和检察院行使 ③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国家的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 A.①②
C.②③
[答案] B [解析]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故①②说法错误。
二、非选择题
8.2014年9月21日,新疆巴州轮台县城一商铺门口发生爆炸,造成2人死亡、多人受伤。公安机关迅速处置,当场击毙暴恐分子多人。目前,受伤人员已送往医院全力救治,当地社会秩序正常,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近期连续发生的少数犯罪分子策划实施的暴力恐怖袭击案件,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给新疆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新疆各族干部群众一定要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各族群众根本利益的旗帜,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切实增强忧患意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坚决反对和打击暴力恐怖势力、暴力恐怖活动,坚决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为新疆发展继续创造良好环境。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当前形势下,怎样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社会和谐? [答案] ①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②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③宗教在一些少数民族中影响深远,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④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为维护新型民族关系提供法律保障。⑤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解析] 本题知识限定明确,题目类型措施类,问题指向在当前形势下怎样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社会和谐。解读设问,本题的知识切入分为常规思路和拓展思路,关于民族问题,可以首先从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行分析;其次,民族问题常常和宗教问题联系在一起,还应该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然后在政治生活范围内拓展思维,可以从国家法律和公民义务两个角度进行知识切入,组织语言,进行分析。
B.③④
D.①③
百度文库
第五篇: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课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练习新人教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坚持制度自信,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15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种子法》,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接受崇泉辞去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职务的请求的决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强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纲领性文件。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紧围绕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做好人大立法、监督、代表等各项工作。二要认真做好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批准“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规划纲要顺利通过。三要结合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的决策部署,统筹安排好“十三五”开局之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工作。
【思维导图】
③
②
①
【创新演练】
1.2015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以149票赞成、5票弃权,表决通过了《种子法》修订案。这体现了()①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材料涉及的行为主体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不是全国人大,①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种子法修订案属于立法,行使了立法权而不是决定权,③错误,④正确;“以149票赞成、5票弃权,表决通过”体现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②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C 2.一位人大代表在日常工作繁忙的情况下,做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为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多个建议及议案。这表明他认识到人大代表应()A.履行政府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B.直接行使立法权和监督权 C.履行宪法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D.直接行使国家最高权力
解析:本题考查人大代表的权利及义务。材料中的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努力为人民服务,行使人大代表的提案权,履行宪法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3.按照法定程序,由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建议编制“十三五”规划(草案),再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最后由国务院负责实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立法权,国务院行使最高决定权 B.全国人大行使最高决定权,国务院履行政府职能 C.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领导国务院的工作 D.全国人大对国务院负责,国务院接受全国人大的监督
解析:本题考查全国人大的职权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A项说法错误,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立法权和决定权;由国务院编制并实施“十三五”规划体现了国务院履行政府职能,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十三五”规划,行使了最高决定权,B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项“领导”说法错误;D项说法错误,国务院对全国人大负责并接受其监督。故选B。
答案:B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具有与其他国家政体不同的鲜明特点。我国政体具有鲜明的特点是由于()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我国实行代议制形式的民主 C.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D.全国人大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的国体决定的,A正确。B、C、D三项都与题意构成不了因果关系,排除。
答案:A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具体表现在()①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②保证人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③真正保障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 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工作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关键看其是否体现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保障,故选C;人民对国家事务的管理都是间接的,排除②;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不能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故排除④。
答案:C 3.对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列理解正确的是()①它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 ②它同西方的议会民主制是一脉相承的 ③它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 ④它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解析:本题考查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解,①③符合题意。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同于西方的议会民主制,②说法错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④说法错误。
答案:A 4.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①某村召开村民大会,村民投票选举村委会主任 ②某乡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③某市市长在某市人民代表大会上作述职报告
④某市政府推进政务公开 A.②④ C.②③
B.①③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民主集中制的理解,②③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入选;①属于民主管理,④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C 5.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途径,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在我国,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重大的意义。表现为()①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动员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②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③促进政府公正司法,确保依法治国战略的落实 ④保证政权掌握在人民手中,让人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A.①④ C.②③
B.①②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①②符合题意应入选。政府不是司法机关,不能公正司法,③说法错误。在我国,国家政权掌握在人民手中,但人民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间接管理国家事务,人民不能直接管理国家事务,④说法错误。
答案:B 6.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起草征求人大代表意见制度,更多发挥人大代表参与起草和修改法律作用。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这些要求表明()A.人大立法活动应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B.进一步加强人大代表的立法职权 C.国家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D.有利于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材料中立法的过程坚持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原则,即民主集中制原则,A项符合题意;人大代表无立法权,B项错误;人民通过人大代表行使权力,C项错误;公正司法的主体是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D是错误的。故选A。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7.材料一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三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人民奋斗的结果和历史的选择,坚持和完善这个根本政治制度,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人民民主具有决定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说明材料一、二反映的政治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2)根据对上一问的分析,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解析:第(1)问,考查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分析材料一可以看出是宪法对我国国体的论述,材料二是宪法对我国政体的论述,二者关系是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第(2)问,结合对材料一、二的分析可以看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和完善,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
答案:(1)①材料一说明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材料二说明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政体。②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是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根本准则的直接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和完善,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