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甘肃公务员考试申论:新时代 新思想 新战略
2018年甘肃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新时代 新思想 新战略
扬鞭策马征程急,放眼神州气象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发展的新时代,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而要在新时代发展的更好,我们还需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新时代要靠新思想引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今,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号”巨轮始终沿着正确航向劈波斩浪,驶向民族复兴的光辉彼岸。
新时代志不强者智不达。中国共产党带着不平凡的新思想和新战略,引领着中国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全面深化改革几乎没有一项有现成方案、成熟经验,都需要结合中国实际加以创造。总书记以高度担当精神,亲自“挂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各领域改革发展始终在坚持党的领导下破难前行、扎实推进,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也更让人们看到,于西方面临多重困顿之时,中国凭独一无二的治国密码实现稳中求进,顺势而为创造出“中国之治”新局,为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了“极不平凡”的价值新底色。
新时代里新战略应多管齐下。中国共产党从体制机制层面入手,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着力增强全方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中国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端正发展观念,以创新发展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以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以绿色发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问题,以开放发展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以共享发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中国经济社会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全面整体系统发展势头更加强劲、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1500多项改革举措有序推出,涉及范围之广、触及利益之深、节奏推进之快、落实见效之实前所未有。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风雨兼程百年路,初心不改中国梦。从历史走向未来,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我们有无比坚定的信心,有无比磅礴的力量,有无比光明的前途,将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第二篇:2018年甘肃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新时代 新思想 新方略
2018年甘肃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新时代 新思想 新方略
【背景链接】
案例1:精准扶贫助农“摘穷帽”——民生发展
52岁的吴连成是地处燕山深处的北京密云区西田各庄镇新王庄村的农民,以前他以承包核桃树为主要经济来源,年收入不足1万元,一直是这个低收入村里的贫困户。2017年,吴连成参与了密云区的木耳扶贫项目,试种林下木耳3亩,在农业服务中心的帮助下销售了160多斤木耳,收入超过12000元。他的木耳田预计还能陆续生产木耳400多斤,且后期销售都已经通过产业帮扶预售完毕,总收入将超过5万元。北京市密云区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中采取了逐村逐户摸清病根的工作方法,下拨专项扶贫资金对低收入村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合作社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对低收入农户开展养蜂、小杂粮种植、蔬菜和食用菌蔬菜种植等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
案例2:科技创新进入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阶段——科技发展
9月25日,“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展览包括10个主题内容展区和1个特色体验展区,其中,各类科技创新展品成为一大亮点。观众不仅可以观摩各种科技模型,还可以通过VR、实际操控切身体验科技产品的先进之处。来自江苏省人民检察院的案管机器人融案件办理、对外监督、内部管理为一体,能接待诉讼当事人并与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数据进行实时交换,贯穿检察机关司法办案全过程,是智能辅助办案的“开启者”。来自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人民法院的司法服务智能机器人,则具备分流引导、业务咨询、法律查询、定点讲解等多种功能,这些智能机器人不管是司法服务还是办案都给人们带来很大便利。此外,胶囊胃镜机器人、“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未来飞机智能驾驶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展区里的各种科技展品让观众切实感受到中国科技的创新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改变。
案例3:铁轨写“米”字 中原通八方——交通发展
以地处中原的郑州为中心,铁轨在大地上写了一个“米”字,构建起覆盖逾7亿人的两小时高铁网,这样宏伟的设想7年前还只是“纸上蓝图”,如今正在加速变为“地上通途”。依靠“米”字形快速铁路网带来的物流、人流,一个承载中原崛起的“一极三圈八轴带”中原城市群规划也被提上日程。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依托高铁网,河南将以郑州为核心增长极,构建涵盖周边数十个城市的高铁“半小时”核心圈、“1小时”紧密圈和“1个半小时”合作圈,并形成辐射八方的“米”字形城镇产业发展轴带。
【标准表述】
《十九大报告》:
新时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14条基本方略:(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四)坚持新发展理念。(五)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八)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九)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十一)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十二)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十三)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一)问题表现
1.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2.民生领域是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3.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
4.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
5.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仍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
6.改革政策和措施需尚未完全落实;
7.党的建设方面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二)原因分析
1.历史遗留问题较多
2.现实原因: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各地分布不均、开发程度不同、国家政策不同;中国是大国,要想实现共同富裕需要足够的时间
(三)影响分析
1.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2.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5.能否解决好民生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6.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7.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能够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
8.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梦想。
(四)提出对策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2.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3.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4.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5.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6.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7.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8.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第三篇:2014年甘肃公务员考试申论练习题(113)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在就业形势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公务员报考的火热程度也是越发的有增无减,相对于众多的人生选择而言,尽管公务员号称“最难的考试”,但其稳定的工作环境,优厚的福利待遇以及光耀门楣等荣誉层面的体现,无疑使其成为众多莘莘学子热衷的追求。但是,我们研究发现,广大学子在备考公务员考试之前,多少存在一些备考误区,因此,今天,我们携手中公教育专家一起为大家解读这些可能存在的误区,以期待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家少走弯路,早日驶向公务员的队伍彼岸。
误区一:认为很多职位都必须具备基层工作经验
很多应届毕业生,往往不具备基层工作经验,有些考生片面的认为在公务员考试中很多职位需要基层工作经验,于是放弃报考机会,准备等有了基层工作经验才去报考,其实,就刚刚过去的2014年国考为例,对于基层工作年限的要求中,应届生可报考职位量占总职位量74.9%,占总招录人数79.4%。由此可见,绝大多数职位是我们应届毕业生就可以报考的,大家无需过于担心。
误区二:公务员考试很难,考上了是运气,考不上是正常
通过与广大报考考生的交流,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考生都一致认为公务员考试很难,相当一部分同学觉得,考上了是运气好,考不上是正常的,很多人甚至抱着“打酱油”,“当炮灰”的想法参考,虽然,无法否认公务员考试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科学备考和复习,考上公务员的考生还是占据很大比例的,真正意义上“裸考”还能考上的考生微乎其微,因此,大家要相信,公务员考试是有一定的方法和规律可循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掌握这种方法和规律,而且是否能坚持反复演练,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误区三:公务员考试不知道买什么书合适
在与各大高校学子交流中,我们发现,有很多有心的同学很早就准备公务员了,可谓未雨绸缪,准备的方式大相径庭,都是先买几本书自己看看,先熟悉一下,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同学们对于公务员备考书籍的选择却是五花八门,有同学备考公务员,在看《公共基础知识》的书,有同学备考省考在看国考版的公务员系列书籍,其实,从广义上来说,知识是共通的,多学点知识多少是有益无害的,然而,这种南辕北辙式的复习方略,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没有方向,做了很多无用功,在此,给大家一些建议,一般而言,备考省考,要选择省考版的教材,这样会更有针对性一些,当然,如果各位考生时间充裕,精力充沛,非要通过学习一本厚实的《公共基础知识》而针对公务员考试中的常识部分拿分,那么也是无可厚非的,只是说这样做从效率的角度看,并非最优而已。
误区四:重题海,轻思维,甚至不知道有什么思维可言
买对了书,很对同学决心下苦功,啃完厚厚的一摞书,可是,实际研究发现,有很多同学将几本公务员厚厚的书本都做过一遍了,有哪些题型都很清楚,但是,拿到新的题目还是不会做,如果题目再变换一下,就直接懵了,其实,关键就在于,多年的应试教育,已经形成了同学们可以也善于通过不断的做题,在遇到相同问题时的“依葫芦画瓢”,但是,什么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几乎就不可能了,这往往是由于大家没有真正建立一套解题的思维体系,看到什么样的提干条件,看到什么样的设问方式,可以运用什么思维方法去解答,这种思维的系统性往往都不强,只学会书本上那一点,也就只能生搬硬套,所以,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大家可以多看一些网上的课程视频,或者进入一些YY平台,收听很多免费的备考讲座,或者索性报个班次,系统学习一些解题思维,一劳永逸,学会了,就能反复应用,这些方法无疑可以为我们备考成功增添不少的砝码。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承载着人生理想与追求的备考之路并不平坦,中公教育专家真心希望各位同学能够认识到这些公务员考试中的备考误区,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合理的规划,铸造完美的人生。
第四篇:2014年甘肃公务员考试申论练习题(52)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如果说笔试申论是文科,行测是理科的话,那么面试就是文理大综合,面试和笔试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不再是运用我们手中的笔去告诉考官我们的一些信息,而是要运用我们的嘴去阐述一些东西。考官通过与考生面对面的交流来考察考生各方面能力与素质,判断考生是否具备一名公职人员的潜能。通常从笔试成绩公布到面试仅有近两个月的时间,如何利用好这段时间,充分备考,将直接关系到考生能否顺利进入公务员队伍。江苏公务员考试网(js.offcn.com)面试专家根据多年来的培训经验,针对考生的常见问题提出几点复习建议,帮助考生做好备考计划,提高学习效果。
一.了解自身特点,做好复习规划
虽然说国考面试的备课时间相对还是比较充裕的,从笔试结束到正式面试有将近2个月的时间,但是了解过面试的考生都知道,公务员面试不同于一般的企业面试,公务员面试是全方位考查考生的各方面能力与素质,比如说运用语言阐述问题的能力、面对考场压力的应对能力、处理公务员中各类人际关系的能力、对时事政治把握和分析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考生可以根据公务员面试的特点,通过自我测评或者专业测评的方式,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备考计划,做到查漏补缺,有条不紊。
二.扬长避短,决战公考
根据很多面试一线教学老师的教学经验,考生往往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种情况:过度紧张
部分考生在平时能口若悬河,侃侃而谈,但是一旦进入正式的考场就会出现头脑一片空白,手脚发冷,脸部表情扭曲,诸如拨弄头发,转笔等小动作层次不穷,说话结结巴巴,语无伦次,这不仅影响了考生正常水平的发挥,也让考官对于考生的心理素质,答题内容失去兴趣,甚至部分考官还会出现叹气,摇头等动作,导致考生心理紧张进一步加剧,甚至放弃答题。针对这种情况,建议考生在复习阶段最好能根据正规的考场布置来进行模拟训练,使自己适应考场环境,消除的考场的恐慌情绪,做到应试时从容不迫,不慌不忙。
第二种情况:语言表达能力差
部分考生可能知识积淀比较丰厚,而且社会经验也比较丰富,面对面试题目会有比较开阔的思路,但是就是不知道怎么用
语言表达出来。在答题的过程,往往是思如泉涌,想法很多,但是表达的过程却受限于语言的不连贯,发音的不准确,声音过小等,这种情况往往使考官不知所云,甚至产生不耐烦或者反感情绪,影响考生的面试成绩。针对这种情况,考生在备考中可以重点训练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多说多练,他人指导督促等方式,不断的练习自己的动嘴能力,做到脑与嘴的完美衔接。
第三种情况:内容空洞,逻辑混乱
部分考生在看到面试题目的时候往往是能说两句,但是内容不深入,仅仅是停留在题目的表面,说一些空话、套话,三两句话就结尾了,或者就是反复念题,解释题干,对于题干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没有深入准确的阐述,阐述问题颠三倒四,逻辑混乱。比如说一个时政热点类的综合分析题目,由于考生对于有关时政热点的不了解,最终导致答题抓不到问题的实质;要你组织一个活动,活动没有组织,草草计划,准备,实施三句话结束,最终根本没有解决问题。考官在面对此类考生时,往往会对考生的是否具备岗位所需求的能力产生极大的怀疑,甚至直接断定考生不适合,导致考生最终落败。针对这种情况,考生可以在备考阶段主要要做好公务员面试有关的知识的储备工作,尤其是做好时政热点知识积累,名
言警句积累,岗位特征分析等,并根据公务员面试题型,自己答题情况,针对最弱环节,进行突破性学习。
第四种情况:礼仪唐突,毫无气势
部分考生可能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面试,对于面试也已然了如指掌,但是每次面试仍然是战绩平平,甚至多次与之失之交臂。其实这类考生在备考环节中忽略了礼仪和气势的重要性,没有做到形与神统一,虽然在考场中能口若悬河,但是仍不入考官的法眼。尤其是部分考生穿着随意,走路弯腰驼背,坐的东倒西歪,甚至手指直指考官,这往往会让考官产生厌恶情绪,并因为这种情绪的干扰,导致考生的成绩中下。针对此类情况,考生在备考中主要要注意细节的东西,尤其是个人的礼仪举止,说话神态和形态,利用录音录像或者他人指导的方式,做好有关的备考工作。
第五篇:2014年甘肃公务员考试申论练习题(64)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近两年多省同天考试行测科目的逻辑判断部分以可能性推理为主,这类题目实质是考查论证的相关知识。吉林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在掌握论证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要重点掌握解题方法——寻找因果联系和搭桥法。
技巧一 寻找论证关系
寻找论证关系是解答可能性推理题目最重要的方法,要准确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分清题干的论据、论点和论证关系,这是解题的基础。大部分可能性推理题目都可以运用,特别是要求削弱、加强论证或寻找前提的题目。
准确区分论点和论据的技巧:找“结论”、找联结词和找特征词。
(1)找“结论”。当题干出现“结论”时,之后的语句即为论点,前面的则为论据或无关信息。
(2)找联结词。通常,“所以”、“因此”、“那么”、“显然”、“由此可见”、“简而言之”等联结词之后的语句是论点,而在“因为”、“假如”、“由于”、“既然”等联结词之后的语句是论据。
(3)找特征词。如“宣称”、“认为”、“说明”、“建议”、“推测”等表示断定的词之后的语句可能是论点,如“理由是”、“根据是”、“例如”等之后的语句一般是论据。
技巧二 运用因果联系
如果现象A的存在引起了现象B的发生,我们就说A是导致B的原因,B是A所引起的结果。当题干论证中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寻找因果联系来解答相应的题目。
因果联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别从消除因果联系、寻找或排除其他原因、指出存在新的因果联系以及找寻现象出现的原因几个方面考虑。
(1)消除因果联系。当题干指出A和B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由此得出结论为A是B的原因时,要削弱题干的论证,也就是要消除A和B之间的因果联系,即找出使A和B的因果关系不存在的选项。
(2)寻找或排除其他原因。若要削弱题干论证,则选项需指出存在其他条件C才是B的原因,即另有他因。若要使题干论证成立或加强题干论证,则要排除他因,即指出没有其他因
素影响结论。
(3)存在新的因果联系。包括因果倒置和存在间接因果两种。
(4)找寻现象出现的原因。适用于解释题干论证的题目。
【例题1】
一项关于婚姻状况的调查显示,那些起居时间明显不同的夫妻之间,虽然每天相处的时间相对较少,但每月爆发激烈争吵的次数,比起那些起居时间基本相同的夫妻明显要多。因此,为了维护良好的夫妻关系,夫妻之间应当注意尽量保持基本相同的起居规律。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A.夫妻间不发生激烈争吵,不一定关系就好
B.夫妻闹矛盾时,一方往往用不同时起居的方式以示不满
C.起居时间的不同很少是夫妻间争吵的直接原因
D.起居时间的明显变化会影响人的情绪和健康
【中公解析】本题答案选B。题干中的论证是“夫妻起居时间不一致,会导致夫妻争吵次数增多”,即指出起居时间不一致是争吵多的原因。B项则指出“夫妻起居时间不一致”的原因是由于“夫妻闹矛盾”,说明题干论证是“因果倒置”。A项说明“减少激烈争吵的次数”与“维护双方关系”并不是同一个概念,但如果激烈争吵,显然也不能说明双方关系好,A项对题干论证的削弱有限;C项并没有排除起居时间不一致与夫妻争吵的关系,不能有效地削弱论证;D项是无关项。
技巧三 搭桥法
论证成立所隐含的一个假设是论据的讨论对象与论点的讨论对象是有本质联系的,这就是所谓的“搭桥”。当发现题干论据与论点之间存在的明显跳跃时,就可以采用搭桥法寻找题干论证成立的隐含假设。搭桥法适用于前提型题目和加强型题目。
【例题2】
研究证明,吸烟所产生烟雾中的主要成分丙烯醛,是眼睛健康的“慢性杀手”,而橄榄油提取物羟基酪醇,能有效减缓
这个“慢性杀手”给眼睛带来的伤害。由此得出结论,常吃橄榄油能够让吸烟者眼睛远离伤害。
以下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的是()。
A.羟基酪醇易于被人体吸收
B.橄榄油含有其他有益于人体的物质
C.常吃橄榄油的人视力优于不经常吃的人
D.烟雾中还含有其他对视力有伤害的物质
【中公解析】本题答案选A。最后一句“常吃橄榄油能够让吸烟者眼睛远离伤害”即为要加强的结论,论据是“橄榄油提取物羟基酪醇可以减缓伤害”。
题干结论成立隐含了一个假设,即橄榄油中的羟基酪醇是容易被吸收的,A项就在二者间建立了有效的联系,直接加强了题干论证;B项含有其他有益于人体的物质与题干论证无关;C项中的“视力”的优劣与“眼睛是否受伤害”并不是同一个概念;D项烟雾中含有其他有伤害的物质,则说明吃橄榄
油并不能让眼睛远离伤害,削弱了题干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