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关键环节交接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关键流程识别措施》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修订)
一、门/急诊患者识别:
(一)、门诊和急诊实施《医疗就诊卡》卡号管理,挂号室、门/急诊、入院处处置患者时需核对信息,发现不符应纠正。
(二)、急诊观察室和抢救室的患者实施腕带管理,急诊输液时根据输液执行单核对患者信息,由患者自述姓名及至少一项个人资料(年龄、诊断)。急诊危重患者由急诊护士佩戴腕带,普通急诊患者入院后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佩戴腕带。
二、住院患者识别:
(一)、由入院处为患者编具唯一住院号,住院患者实施腕带管理;病房护士佩戴腕带前核实患者姓名。
(二)、医务人员在采血、给药、输液、输血、发放特殊饮食、手术及有创诊疗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识别方法:2种以上方式(床号+姓名),形式:腕带+询问。
(三)、腕带正确佩戴,原则上佩带在患者“左手”,字迹清楚,松紧适宜,完整可用,字迹模糊及时更换。
(四)、注意腕带佩戴松紧适宜,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五)、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除核对腕带、床头卡以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六)、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有家属在床旁的:腕带+询问,在场家属或知晓者陈述患者的身份(床号+姓名)。无家属在床旁的:腕带+床头卡(床号+姓名)。
(七)、身份不明患者的腕带以“无名氏”表示。
(八)、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并遵守患者识别措施及交接程序。
(九)、有药物过敏的患者在腕带上标识。
(十)、定期检查腕带使用情况,科室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督导并有记录。
关键流程患者交接登记及身份识别措施
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一、门诊/急诊与手术室、ICU、病房之间转运患者流程: 1.凡急、危重患者接诊后严格按照各项抢救程序做好急诊抢救工作,护送患者做必需的检查。
2.对严重颅脑外伤、胸腹联合伤、大出血等需急诊手术的患者在抢救同时需做好术前准备,通知手术医生接患者,必要时护送到手术室。
3.手术医生接患者时,急诊医生应向手术医生做好交接班工作,如:病情诊断、用药处置、生命体征、辅助检查、各种管道通畅等情况,并在急诊病历上做好记录。手术护士应再次核对患者资料。
4.需立即送ICU的患者,电话告知ICU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协助办理入院手续并护送到ICU。急诊科医护人员和ICU医护人员进行交接班,核查患者资料、病情、注意事项等,ICU护士必须检查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5.护送患者时应注意安全、保暖、人文关怀,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输液、用氧及其它各管道通畅,对外伤骨折患者注意保持体位,减少痛苦。
6.送入病房后,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向病房医护人员做好交接班工作,如病情诊断、用药处置、生命体征、辅助检查、各管道通畅情况以及皮肤状况等。急诊科护士填写专科交接记录,转入科室护士核对后签字确认。
7.传染患者按相关管理规范进行处置。
二、手术室与病房、ICU之间转接患者流程
1.患者手术复苏后由麻醉师、手术护士亲自送回病房;危重、全麻、大手术患者由主刀医生或助手、麻醉师、手术护士一起亲自送回病房,并作好交班,填写交接记录。
2.手术完毕需要专人护理或者病情较重必须进行密切监护的患者应当转入ICU,麻醉师电话交代患者情况,让ICU做好接受准备。
3.患者从手术室转移到ICU的过程中必须有麻醉师和医护人员陪同护送,麻醉师必须考虑到转运过程中出现的危险情况,做好充分装备,及时迅速,安全稳当地进行转移。4.患者送至ICU时麻醉师和ICU医生进行交接班,核对患者资料,病情、注意事项等,ICU护士再次核对患者资料,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及时进行处理。
三、病房与ICU转接患者流程:由医护人员与中央运输一同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与ICU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病房护士填写转科交接记录,双方签字确认,无误后方可离开。
四、病房与产房转接患者流程: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子宫收缩情况、会阴准备情况、胎心音、药品、并发症等,填写病房与产房患者转科交接记录并双方签字确认。
五、产房与病房转接患者流程:产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分娩情况、会阴情况、子宫收缩情况、药品应用情况、新生儿情况等,填写产房与病房患者转科交接记录并双方签字确认。
六、外院及乡镇医院与急诊科患者转接流程:
外院或乡镇医院转入我院患者,白天通知医务科,节假日及夜间转院通知总值班。总值班通知急诊科患者转诊信息,急诊科做好人员物资技术准备,患者到达急诊科,预检分诊护士紧急评估患者,初步完成患者身份识别,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分流程进行:
(1)轻症急诊患者:外院或乡镇医院医护人员在《外院转急诊科登记》登记患者信息,指导家属登记患者信息,按预检分诊护士评估结果,指导轻症患者急诊科相应区域就诊,外院/乡镇医院医护人员与急诊科医护床旁交接病情,转接完成。(2)重点病种/危重症患者:预检分诊护士陪同护送危重患者进入抢救区(先抢救后挂号),通知抢救区首诊医护人员启动绿色通道程序(检验、影像、后勤等部门做好准备),外院/乡镇医院医护人员与我科首诊医护床旁交接病情,确认身份识别,外院/乡镇医院转入患者由急诊科书写《急诊病历》,登记患者信息,转接完成。该制度从发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关键环节交接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关键流程识别措施》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修订)
一、门/急诊患者识别:
(一)、门诊和急诊实施《医疗就诊卡》卡号管理,挂号室、门/急诊、入院处处置患者时需核对信息,发现不符应纠正。
(二)、急诊观察室和抢救室的患者实施腕带管理,急诊输液时根据输液执行单核对患者信息,由患者自述姓名及至少一项个人资料(年龄、诊断)。急诊危重患者由急诊护士佩戴腕带,普通急诊患者入院后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佩戴腕带。
二、住院患者识别:
(一)、由入院处为患者编具唯一住院号,住院患者实施腕带管理;病房护士佩戴腕带前核实患者姓名。
(二)、医务人员在采血、给药、输液、输血、发放特殊饮食、手术及有创诊疗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识别方法:2种以上方式(床号+姓名),形式:腕带+询问。
(三)、腕带正确佩戴,原则上佩带在患者“左手”,字迹清楚,松紧适宜,完整可用,字迹模糊及时更换。
(四)、注意腕带佩戴松紧适宜,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五)、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除核对腕带、床头卡以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六)、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
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有家属在床旁的:腕带+询问,在场家属或知晓者陈述患者的身份(床号+姓名)。无家属在床旁的:腕带+床头卡(床号+姓名)。
(七)、身份不明患者的腕带以“无名氏”表示。
(八)、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并遵守患者识别措施及交接程序。
(九)、有药物过敏的患者在腕带上标识。
(十)、定期检查腕带使用情况,科室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督导并有记录。
关键流程患者交接登记及身份识别措施
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一、门诊/急诊与手术室、ICU、病房之间转运患者流程:
1.凡急、危重患者接诊后严格按照各项抢救程序做好急诊抢救工作,护送患者做必需的检查。
2.对严重颅脑外伤、胸腹联合伤、大出血等需急诊手术的患者在抢救同时需做好术前准备,通知手术医生接患者,必要时护送到手术室。
3.手术医生接患者时,急诊医生应向手术医生做好交接班工作,如:病情诊断、用药处置、生命体征、辅助检查、各种管道通畅等情
况,并在急诊病历上做好记录。手术护士应再次核对患者资料。
4.需立即送ICU的患者,电话告知ICU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协助办理入院手续并护送到ICU。急诊科医护人员和ICU医护人员进行交接班,核查患者资料、病情、注意事项等,ICU护士必须检查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5.护送患者时应注意安全、保暖、人文关怀,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输液、用氧及其它各管道通畅,对外伤骨折患者注意保持体位,减少痛苦。
6.送入病房后,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向病房医护人员做好交接班工作,如病情诊断、用药处置、生命体征、辅助检查、各管道通畅情况以及皮肤状况等。急诊科护士填写专科交接记录,转入科室护士核对后签字确认。
7.传染患者按相关管理规范进行处置。
二、手术室与病房、ICU之间转接患者流程
1.患者手术复苏后由麻醉师、手术护士亲自送回病房;危重、全麻、大手术患者由主刀医生或助手、麻醉师、手术护士一起亲自送回病房,并作好交班,填写交接记录。
2.手术完毕需要专人护理或者病情较重必须进行密切监护的患者应当转入ICU,麻醉师电话交代患者情况,让ICU做好接受准备。
3.患者从手术室转移到ICU的过程中必须有麻醉师和医护人员陪同护送,麻醉师必须考虑到转运过程中出现的危险情况,做好充分装备,及时迅速,安全稳当地进行转移。
4.患者送至ICU时麻醉师和ICU医生进行交接班,核对患者资料,病情、注意事项等,ICU护士再次核对患者资料,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及时进行处理。
三、病房与ICU转接患者流程:由医护人员与中央运输一同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与ICU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病房护士填写转科交接记录,双方签字确认,无误后方可离开。
四、病房与产房转接患者流程: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子宫收缩情况、会阴准备情况、胎心音、药品、并发症等,填写病房与产房患者转科交接记录并双方签字确认。
五、产房与病房转接患者流程:产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分娩情况、会阴情况、子宫收缩情况、药品应用情况、新生儿情况等,填写产房与病房患者转科交接记录并双方签字确认。
六、外院及乡镇医院与急诊科患者转接流程:
外院或乡镇医院转入我院患者,白天通知医务科,节假日及夜间转院通知总值班。总值班通知急诊科患者转诊信息,急诊科做好人员物资技术准备,患者到达急诊科,预检分诊护士紧急评估患者,初步完成患者身份识别,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分流程进行:
(1)轻症急诊患者:外院或乡镇医院医护人员在《外院转急诊科登记》登记患者信息,指导家属登记患者信息,按预检分诊护士评估结果,指导轻症患者急诊科相应区域就诊,外院/乡镇医院医护人员与急诊科医护床旁交接病情,转接完成。
(2)重点病种/危重症患者:预检分诊护士陪同护送危重患者进入抢救区(先抢救后挂号),通知抢救区首诊医护人员启动绿色通道程序(检验、影像、后勤等部门做好准备),外院/乡镇医院医护人员与我科首诊医护床旁交接病情,确认身份识别,外院/乡镇医院转入患者由急诊科书写《急诊病历》,登记患者信息,转接完成。该制度从发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关键环节转接流程
新沂市中医院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关键环节转接流程
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对重症监护室(ICU),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输血、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由病房责任护士负责填写。“腕带”颜色使用规定:①手术病人用“兰色腕带”,②重危病人用“红色腕带”,③普通病人用“绿色腕带”。
4、护士在给患者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给患者使用,若损坏需更换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以确保佩戴“腕带”标识的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5、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6、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7、手术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1)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 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交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2)建议所有手术患者(包括肛肠科)使用“腕带”,围手术期患者“腕带”使用时间必须依据护理部规定,即手术前一日开始使用,至少至术后病情稳定以后三日,结束后由病房负责护士核对后取下。
8、急诊、病房、手术室、各监护室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具体措施与转接流程。
(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由医生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门诊病例、入院通知;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交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2)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门急诊就诊的门诊病例、入院通知;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填写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交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3)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患者交接记录单。
(4)手术室与病房转接患者: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仍应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5)病房与ICU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病房患者与ICU交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6)介入科与病房或ICU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保证搬运安全;介入科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术式、穿刺部位、鞘管、止血方式、意识等,填写介入科与病房患者交接记录单 附: 院内科室间关键环节患者转接流程
医教科、护理部 2012年1月修订
附:
院内关健科室间的患者转接流程
1、急诊与手术室交接流程
医生开出医嘱→护士收到并确认→通知病人办理入院手续→佩戴腕带→与医生确认是否通知麻醉科及手术室→术前准备工作→整理病历→等待通知→与麻醉师、手术室护士详细交班。
2、急诊与ICU(NICU、CCU)交接流程
医生开出住院证→家属办理手续→核对病人信息→通知ICU(NICU、CCU)护士→等待ICU(NICU、CCU)通知→准备抢救用物品→与ICU(NICU、CCU)护士详细交班。
3、急诊与病房交接流程
医生开出住院证→家属办理手续→核对病人身份后→通知病区主班护士→准备物品等待通知→转运前评估病情→与接收科室护士详细交接班。
4、手术室/麻醉科与病房/ICU(NICU、CCU)术前交接和术后交接的流程与内容
术前交接:病房择期手术病人术前交接→核对手术交接核查表→准备病历及药物至术前准备室→病房护士与术前护士交接。
术后交接:麻醉医生开出转病房医嘱→术后恢复室护士通知病人回病房时的准备事项→送病人至病房→评估病人后,手术室医护人员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
第四篇:重点患者身份识别和交接流程(定稿)
重点患者交接班登记制度
急诊、病房、产房、手术室、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2)门诊急诊患者与危急重症、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填写门诊急诊患者与危急重 症、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3)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患者对接记录单。
(4)手术室与病房转接患者: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仍应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5)病房与危急重症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病房患者与危急重症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6)病房与产房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子宫收缩情况、会阴准备情况、胎心音、药品、并发症等,填写病房与产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7)产房与病房转接患者:产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分娩情况、会阴情况、子宫收缩情况、药品应用情况、新生儿情况等,填写产房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
(8)导管室与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保证搬运安全;导管室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术式、穿刺部位、鞘管、止血方式、意识等,填写导管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
第五篇:患者身份识别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流程
一、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实施检查、治疗、护理之前,必须认真核对和识别患者身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床号、住院号等两项核对患者身份(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二、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采集供临床检验及病理标本、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及操作前,实施者应请患者自己说出自己的姓名,不得直接称呼患者姓名而获得患者的应答;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三、在ICU、CCU、新生儿室、手术室、急诊室、产房等重点科室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四、对急诊抢救室和留观的患者、住院、有创诊疗、输液以及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五、对病房重点患者,如产妇、新生儿、手术、ICU、急诊、转科、无名、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患者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六、对于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急诊无名患者,使用“腕带”填写无名氏-编号、性别、急诊时间、诊断,如需住院,填写住院号和科室。
关键流程识别
(1)急诊科与病房、ICU之间识别程序 ①急诊科护士做好交接前准备工作:为病人佩戴腕带,准确填写病人的相关信息;在转科登记本上填写病人的个人信息、相关交接内容,并与病历进行核对,确保相关信息准确无误。
②由急诊科护士先电话通知病房,并携带病历、转科登记本,陪同病人一同前往转往科室,与转入科室护士当面交接。
③转入科室护士安置好病人后,与急诊科护士同时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由转入科室护士在登记本上签名,完成识别交接程序。(2)病房与病房、ICU之间识别程序
①病房护士做好转出前准备工作:在转科登记本上,准确填写病人的个人信息、相关交接内容,并与病历进行核对,确保相关信息准确无误。
②由转出科室护士携带病历、转科登记本,陪同病人一同前往转往科室,与转入科室护士当面交接。
③转入科室护士安置好病人后,与转出科室护士同时进行核对,确认病人的身份、疾病相关信息等,由转入科室护士在登记本上签名,完成识别交接程序。
手术室相关识别程序
(1)手术室与病房识别程序
①临床手术科室护士做好交接前准备:为病人佩戴腕带,准确填写病人姓名、诊断、手术部位,并与病历进行核对与病人主动交流后,确认信息准确无误。②手术室工作人员携带手术室专用病人交接登记表到临床手术科室,与病房护士一同核对,确认病人信息无误后,由临床手术科室护士在登记表上签名,完成交接程序。
(2)手术室术前识别程序
①手术患者统一使用腕带作为识别信息的载体。②麻醉前巡回护士与麻醉师共同核对姓名、住院号、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麻醉用药,在麻醉前要与病人主动交流作为最后核对途径。
③手术切皮前,由手术者、巡回护士再次核对姓名、住院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后,方可开展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