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厦门大学毛概思考题答案
2013----2014概论思考题
(一)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P5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P13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不断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研究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确定党领导人民改造中国、建设中国的战略策略,实现推动历史前进的目标,它是党的根本思想路线。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集中群众的智慧,把群众的力量组织起来,战胜种种困难,创造种种奇迹,它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它是党的根本政治原则。
3、如何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P18--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其内容主要包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4.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P86 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5、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P122 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鲜明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6、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P122 第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
(1)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长时间走在世界的前列,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刻揭示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形象描绘了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历史过程,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愿景。
第二,中国梦的思想内涵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第三,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7、如何理解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P130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的目的同过去的革命一样,是为了扫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2、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全面的社会变革,它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
3、就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影响力而言,改革是一场革命。
4、就改革决定中国命运的意义而言,改革是一场革命。
总之,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从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8、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 P131-133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1)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也没有中国的明天。(2)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3)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
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9、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道路P139 第一,立足国情积极稳妥推进对外开放。
第二,实现改革和开放良性互动。以开放带改革,以改革推开放,改革开放互相促进,是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成就的重要经验。
第三,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国内发展是实行对外开放的目的,对外开放是实现国内发展的手段。
第四,坚持平等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0、如何深化收入分配的改革?
第一、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第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第三、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第四、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第五、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11、、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1)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2)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3)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12、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缓解生态环境恶化压力的现实要求
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突破资源短缺瓶颈制约的现实要求 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适应全球经济新调整的现实要求 5.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争创国际竞争新优势的现实要求
13、如何理解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关于“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思想。P153-154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首先,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
其次,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工业化和城镇化实际上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工业化以城镇化为载体,工业化的过程也就是城镇化的过程,二者的互动才能实现良性发展。
再次,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城镇化发展的显著标志是城镇人口所占的比重不断提 高,而这一变化是建立在农业现代化发展基础上的。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是不能分开的一个整体。
最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现代化是一个整体,“四化”同步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14、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意义
——1)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3)城镇化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4)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5)城镇化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6)城镇化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15、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1)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 ——2)“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
——3)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4)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5)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城乡建设缺乏特色。——6)体制机制不健全,阻碍了城镇化健康发展。
16、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公平共享。——2)四化同步,统筹城乡 ——3)优化布局,集约高效。——4)生态文明,绿色低碳。——5)文化传承,彰显特色 ——6)市场主导,政府引导。——7)统筹规划,分类指导。
2013----2014概论思考题
(二)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第二节
17、如何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8、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它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可以为扩大对外开放保驾护航。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就是要依靠法治来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19、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法治进程
第一、实行依法治国,必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二、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其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第三、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第三节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涵
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1、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第一,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事关文化改革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第二、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三、必须坚持自己的民族特色,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第四、必须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影响。第五、必须坚持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2、什么是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
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
第一,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第二,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第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迫切要求我国由一个文化资源大国转变成为一个文化强国,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总之,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第四节
23、如何加快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力求在解决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第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第二,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第三,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第四,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第五节
24、如何正确理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在这个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彼此形成了内在的互动关系。
其中,经济建设是基础。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归宿。生态建设是保前提。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组成之一,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发挥重要的成员功能,还要与其他“四大建设”融为一体,共同发展,齐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净化功能,生态文明建设的净化功能,不仅包括对自然生态的净化,还包括对人类文明系统和人类自身的净化。
提升功能,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等建设的过程,既是一个生态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绿色转型和质量提升的过程。协调功能,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净化人与自然的关系,重塑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协调“五位一体”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最终协调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融合功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大建设”是现实运行中的系统,生态文明建设融入这个系统,不是简单叠加,也不是以一个独立的外在因素“输入”或“植入”,而是在基本不改变现实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前提下,将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目标和内容等要素,体现和融合在现实系统的目标、任务与部署之中,使之成为现实经济社会运行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现有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合二为一”,而不是“两张皮”“两条线”。
滋养功能,生态文明建设为“四大建设”奠定坚实的自然基础,提供丰富的养分,起到“滋养”作用。
总之,生态环境建设为经济建设奠定坚实的自然基础和源头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能力;发达的生态经济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物质基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生态安全,有利于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进程;生态文化建设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增添新的内容,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保障群众的环境权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第二篇:毛概2018新版思考题答案
3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如何建立美丽中国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3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1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2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3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4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如何理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如何理解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
1强国必须强军,巩固国防和强大人们军队是星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明珠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
2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们军队(p269)
3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人们军队建军直奔,强军之魂 4,如何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统一的重要途径。军民融合,源于我们党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思想,七亩地就是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做到一笔投资,双重效益
如何认识当今世界打发展趋势 1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2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3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 4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 5科学技术孕育新突破
如何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一个科学完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思想体系,其核心就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p290)
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制度最大的优势
最本质的特征:
1这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所决定的
2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逻辑所决定的 3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征程的实践逻辑所决定的 最大优势: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创建的
2党的领导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保障 3党的自身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
如何理解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如何理解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1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要求
2这是对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3这是推动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
第三篇:厦门大学2017-2018秋季学期毛概专题思考题及答案
概论课2017-2018秋季学期专题教学及思考题
专题一:思考题: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两大理论成果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专题二:思考题:如何理解中国梦?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会具有坚实基础。坚持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专题三:思考题:如何科学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为什么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把握和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a.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性质),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b.还处在初级阶段(发展程度),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决定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性质最主要的因素,是我国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中居主体地位。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这样落后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所必经的阶段;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从而整个经济社会生活是否牢牢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
(2)为什么?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
专题四:思考题:什么是新常态?新常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应做何调整?(石红梅)
1、新常态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转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
2、新常态的基本特征有三个: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3、应做出的调整:
①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积极发现新增长点,培育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市场要活;创新要实,更多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形成新的增长点;政策要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②优化经济结构。
促进研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优化投资结构;推动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进步;坚持生态战略,全力打造绿色竞争力。
③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解决产能过剩,深化改革缓解融资难、融资贵,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④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东中西部的区域差距。⑤加快推进改革开放。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更加积极地促进内需和外需平衡、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法治的作用:法律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专题五:思考题:如何理解法制与德治的关系?
德治的作用: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两者关系:法律与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依法治国是以德治国的重要保障,以德治国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中,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选择。
专题六:思考题: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2.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对于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意义重大。
② 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必然要求。对于更好的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政治意义。
③ 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得以稳定和巩固的灵魂工程。对于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基础性的根本意义。
④ 鲜明的向世人展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对于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方向性的时代意义。3.如何践行?
① 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② 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③ 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④ 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
专题七:思考题: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
1.世界大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可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2.和平与发展是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3.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共同发展是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4.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二者都还未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的努力
专题八:思考题:在新形势下,为什么必须不断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
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
1.加强党的建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2.加强党的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华民族正处于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种矛盾叠加,风险隐患集聚。当今世界,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变化,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在这样的国内外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伟大梦想,就必须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3.加强党的建设是不断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迫切要求。新形势下,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
第四篇:厦门大学毛概2018测试题答案
毛泽东思想概论
(1).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解放区采取的政权组织形式是()(1分)A人民代表会议 B人民代表大会
C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大会 D参议会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是()(1分)A茶陵县工农兵政府 B宁冈县工农兵政府 C永新县工农兵政府 D莲花县工农兵政府
(3).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会议是()(1分)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4).对待古今中外一切文化成果的方针应该是()(1分)A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5).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整个社会经济的领导力量是()(1分)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资本主义经济 D个体经济
(6).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的是()(1分)A刘少奇 B朱德 C邓小平D王稼祥
(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创导者和组织者是()(1分)A国民党 B共产党 C中间势力 D东北军
(8).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是()(1分)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9).提出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的人是()(1分)A刘少奇 B朱德 C邓小平D毛泽东
(10).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主要特点是()(1分)A战争与和平B和平与发展 C革命与发展 D战争与革命
(11).工农联盟建立的基础是()(1分)A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 B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引导 C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D建立农民的革命武装
(1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惟一宗旨,也就是人民军队区别于中国旧军队的根本标志是()(1分)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理论联系实际 C批评与自我批评 D官兵一致
(13).统一战线中的顽固势力是指()(1分)A亲日派
B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C国民党
D地方实力派
(14).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建立的国家政权是()(1分)A无产阶级专政 B资产阶级专政
C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D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15).毛泽东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来源是()(1分)A马克思的合作化理论 B恩格斯的合作化理论 C列宁的合作化理论 D斯大林的合作化理论
(1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1分)A资产阶级专政
B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C无产阶级专政
D社会主义的共和国
(17).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是()(1分)A没收一切公共土地 B没收一切土地 C没收地主阶级土地 D减租减息(18).中国共产党开始懂得军事重要性,参与黄埔军校建设的时期是()(1分)A党的创建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9).1946年8月,毛泽东同美国记者谈话时,提出了()(1分)A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著名论断 C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著名论断
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20).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1分)A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
B无产阶级对于小资产阶级的领导 C无产阶级对于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 D无产阶级对于大资产阶级的领导
(21).中国共产党产生“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主要思想影响是()(1分)A资产阶级思想 B小资产阶级思想 C封建主义思想 D修正主义思想
(22).不属于毛泽东思想范畴的是()(1分)A毛泽东正确的思想 B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 C党的各种文件和文献 D党的其他领导人的思想
(23).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属于()(1分)A左派 B中间派 C右派 D顽固派
(24).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1分)A建党初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D土地革命战争后期
(25).1927年至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政权性质是()(1分)A工农共和国 B人民共和国 C民主共和国
D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26).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是()(1分)A发展进步势力 B争取中间势力 C孤立顽固势力 D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
(27).人民民主专政作为一种制度,是()(1分)A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B自由与纪律的统一 C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D个人与集体的统一
(28).“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的组织中()(1分)A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各占1/3 B共产党员、国民党员、民主党派各占1/3 C共产党员、中间派、知识分子各占1/3 D共产党员、非党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1/3(29).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1分)A革命性与反动性 B革命性与妥协性 C进步性与落后性 D民主性与独裁性
(30).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1分)A辛亥革命中 B新文化运动中 C五四运动中
D国民革命运动中
(31).建国初期,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方向应该是()(1分)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个体经济
(32).解放战争时期统一战线的主要目标是()(1分)A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实现共产主义 C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D推翻国民党政权
(33).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1分)A无产阶级专政 B资产阶级专政
C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D工农联合专政
(3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1分)A资本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新民主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35).中国共产党确定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1分)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6).我国的根本国家制度即国体是()(1分)A人民代表会议 B人民代表大会
C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大会 D参议会
(37).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1分)A北伐战争 B农民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38).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政权的()(1分)A执政党 B参政党 C反对党 D在野党
(39).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1分)A无产阶级的领导 B人民大众的参与 C工农联盟的建立 D党的建设
(40).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是()(1分)A议会制 B委员会制 C政治协商制 D民主集中制
(41).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始于()(1分)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百色起义
(42).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1分)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统一战线
(43).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是毛泽东等人完整论述了()(1分)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B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C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D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44).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首次以法律形式正式载入的文献是()(1分)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B《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C《论联合政府》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45).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是()(1分)A三大政策 B三民主义 C新三民主义 D同盟会纲领
(46).党的“八七会议”召开的地点是()(1分)A汉口 B上海 C南昌 D广州
(47).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是()(1分)A《论十大关系》 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新民主主义论》
(4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前途是()(1分)A资本主义 B社会主义 C封建主义 D共产主义
(49).毛泽东首次提出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的会议是()(1分)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C中共七届四中全会 D中共七届五中全会
(50).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政体是()(1分)A议会制 B委员会制 C政治协商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
(51).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要依靠正确的政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1分)A加强革命政党的建设 B组织革命军队
C团结和壮大一切革命力量
D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开展战争(52).毛泽东批评“城市中心论”、提出“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文章是()(1分)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53).新民主主义国家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1分)A没收地主土地 B没收官僚资本 C没收私人资本 D没收外国资本
(54).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主要精力放在()(1分)A发展党的组织 B发动工人运动 C解决土地问题 D开展军事斗争
(55).毛泽东提出十大军事原则是在()(1分)A1927年 B1937年 C1947年 D1957年
(56).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会议是()(1分)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三大
(57).在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中,最基本、主要的联盟是()(1分)A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联盟 B国共两党的联盟
C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 D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58).中共八大的路线是()(1分)A基本正确的 B脱离实际的 C“左”倾的 D右倾的
(59).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1分)A农民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大资产阶级
(60).毛泽东认为,农民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是()(1分)A主力军 B团结对象 C领导力量 D统战对象
(61).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1分)A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B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八大(62).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民主党派是国家政权的()(1分)A在野党 B参政党 C反对党 D执政党
(6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动力是()(1分)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64).毛泽东强调在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中放在首位的是()(1分)A党的思想建设 B党的作风建设 C党的组织建设 D党的制度建设
(6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1分)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农民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
(66).国际统一战线是中国建设取得胜利的()(1分)A确定条件 B必要条件 C依靠力量 D团结对象
(67).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1分)A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C参议会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8).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1分)A又联合又斗争 B一切经过统一战线 C一切服从统一战线
D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69).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是()(1分)A团结与合作的友党关系 B在朝党与在野党的关系 C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关系 D统治党与被统治党的关系()(70).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数次历史性巨变,其中毛泽东等人领导完成了()(1分)A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B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C第三次历史性巨变 D第四次历史性巨变
(71).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毛泽东写的()(1分)A《井冈山的斗争》 B《反对本本主义》 C《反对自由主义》 D《反对党八股》
(72).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1分)A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独立的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73).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是()(1分)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统一战线
(74).在同资产阶级的联盟中必须实行的方针是()(1分)A又联合又斗争 B一切经过统一战线 C一切服从统一战线 D团结-批评-团结
(75).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中国共产党处理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基本方针是()(1分)A双百方针 B和平共处 C又联合又斗争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76).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次序是()(1分)A重工业、轻工业、农业 B农业、重工业、轻工业 C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D工农业并举
(77).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创建全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1分)A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D陕北革命根据地
(78).就毛泽东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是()(1分)A功绩远远大于过失 B只有功绩没有过失 C过失大于功绩
D功绩与过失是同等的()(79).对待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是()(1分)A学习毛泽东著作 B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 C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D铭记毛泽东的丰功伟绩
(80).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是()(1分)A封建势力 B买办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81).在中共八大上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设想的领导人是()(1分)A刘少奇 B陈云 C邓子恢 D董必武
(82).无产阶级在革命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对于全国人民和各革命阶级的()(1分)A思想领导 B组织领导 C政治领导 D军事领导
(83).抗战初期,中共党内出现的错误倾向是()(1分)A王明“左”倾冒险主义 B王明新投降主义 C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 D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
(84).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全国最高组织形式是()(1分)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人民政协常委会 D全国人大常委会
(85).毛泽东在1941年对“实事求是”原则进行了精辟论述的著作是()(1分)A《学习与时局》 B《反对党八股》 C《整顿党的作风》 D《改造我们的学习》
(86).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不平等条约是()(1分)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7).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各民族党派的性质是()(1分)A社会主义政党 B各阶级的联盟
C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联盟 D资产阶级政党
(88).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1分)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任弼时
(8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1分)A三民主义 B社会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民粹主义
(90).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的时间是()(1分)A1955 B1956 C1957 D1958(9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分)A1945年6月 B1946年1月 C1949年9月 D1950年6月
(92).中共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代表任务是()(1分)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邓小平
(93).近代中国,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口号的是()(1分)A陈天华 B梁启超 C孙中山 D林则徐
(94).中国共产党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的会议是()(1分)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95).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1分)A旧民主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性质 C新民主主义性质 D封建主义性质
(9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政策是()(1分)A加工订货 B统购统销 C和平赎买 D公私合营
(97).资本主义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最根本的原因是()(1分)A帝国主义的破坏 B封建主义的根深蒂固 C无产阶级不允许
D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98).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1分)A农民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大资产阶级
(99).全党对毛泽东思想有了进一步认识,是经过了()(1分)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延安整风会议以后
(100).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的核心是()(1分)A积极防御的思想
B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思想 C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的思想
D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思想
第五篇:毛概复习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2012年上)
第八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特有的制度特征?
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三,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们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确立的基本依据?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员
3、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思想。胡锦涛“两个趋向”的思想?
“两个大局”,一是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
二是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时期,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内地发展,沿海地区也
要顾全这个大局。
“两个趋向”,一即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二是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4、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
两个坚持:①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②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三个转变:①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②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③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明主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
生活富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
乡村文明是农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6、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史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必须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工作,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第二,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民环境 第四,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促进生态修复
第九章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则、核心和自治权力?
原则: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
核心: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自治权力:
1、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
2、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
利
3、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4、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此外,还拥有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自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其他各项权利
2、依法治国的意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是的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改变而改变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改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民主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十七大提出的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措施?
①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②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③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优化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第十章
1、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十一章
1、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依据?
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
求。
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
然要求。
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理论意义: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实践意义: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
要组成部分
第二,是社会更加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第三,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
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第五、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
依靠力量
4、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第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第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第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第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第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第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5、如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
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第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第三、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6、如何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第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第三,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四,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
第五,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第六,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搞好基金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加强基金监
管,杜绝非法侵占、挪用、,确保社保基金安全
第七,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第十三章
1、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如何处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第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第三,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第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十五章
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及“两个先锋队”的关系?
第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第二,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
第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两个先锋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一方面,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政治前提。另一方面,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补益
2、为什么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如何改善党的领导?
第一,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
改善党的领导。只有改善党的领导,党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名族之巅。
第二,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
新的要求。如果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和具体制度不加改进和完善,党就难以适应新的要求
第三,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
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3、如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一,根本立足点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
第三,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第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根本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本
质要求
4、为什么必须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来推进党的建设?
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
第一,当今世界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要求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要求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第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要求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