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

时间:2019-05-14 23:34: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传媒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传媒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

第一篇:中国传媒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

中国传媒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

实施办法

中传人字【2014】159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队伍建设,加速培养和造就一批拔尖创新人才,持续提升我校的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重点学科的建设,把我校建设成为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是我校设立的专项中青年人才工程,旨在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第三条 “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每年遴选一次。遴选工作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遵循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原则。

第四条 学校人事处负责“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 申报对象、名额、资助标准

第五条 “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遴选范围限于我校教学、科研第一线的专任教师。

第六条 “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共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每年资助7人,其中理工类2人,文法类(含文、法、哲、经、管、教)3 人,艺术类2人。

第二层次每年资助10人,其中理工类3人,文法类(含文、法、哲、经、管、教)4人,艺术类3人。

第三层次每年资助26人,其中理工类8人、文法类(含文、法、哲、经、管、教)10人、艺术类8人。

第七条 “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资助期限为3年。

第一层次资助标准为工科每人3年共资助25万元,理科、文法类和艺术类每人3年共资助15万元。

第二层次资助标准为工科每人3年共资助15万元,理科、文法类和艺术类每人3年共资助9万元。

第三层次资助标准为每人3年共6万元。

第三章 遴选条件 第八条遴选对象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道德高尚,治学严谨,为人正派,身体健康。

(二)第一层次入选基本要求为:

1、年龄要求为理工类不超过42周岁(含42周岁),文法类、艺术类不超过47周岁(含47周岁);

2、应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

3、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或获“北京市教学名师”称号、或入选国家“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三)第二层次入选基本要求为:

1、年龄要求为理工类不超过37周岁(含37周岁),文法类、艺术类不超过42周岁(含42周岁);

2、应具有副高专业技术职务;

3、应具有博士学位;

4、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级青年及以上科研项目主持人(仅限排名第一者);(2)省部级科研、教学成果二等及以上奖的主要成员(排前两位);(3)省部级及以上精品课程负责人(仅限排名第一者);(4)省部级及以上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仅限排名第一者);(5)艺术类政府奖三等奖及以上获奖者(仅限排名第一者)。

(四)第三层次入选基本要求为:

1、年龄要求为理工类不超过35周岁(含35周岁),文法类、艺术类不超过40周岁(含40周岁);

2、应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3、应至少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4、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主持并完成至少一项校级及以上科研项目;

(2)校级科研、教学成果二等及以上奖的主要成员(排名前三);(3)校级及以上精品课程建设团队主要成员(排名前三);(4)校级及以上优秀教学团队主要成员(排名前三);(5)艺术类政府奖三等奖及以上获奖者(排名前三)。

(五)申报者应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拟开展的研究工作有创新性构想,并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本计划支持的研究工作。

第九条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办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重大或重点科研项目负责人、国家级教学名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高层次人才不得参与本人才工程的申报。第十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北京市教学名师、国家“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只能参与本人才工程第一层次的申报。

第十一条我校“优秀创新团队培育工程”的创新团队负责人不得参与本人才工程的申报。

第四章 目标要求

第十二条入选后应达到下列目标:

“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入选者应有针对性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结项时应在本研究领域取得标志性成果,具有较好的学术影响。具体考核指标分为A、B、C、D四类,A类最高,D类最低。

“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入选者结项时应满足A类指标中的一条或B类指标中的两条(含一条满足两次,不含B类指标的第一条),第一年末中期检查时,至少应满足C类指标中的一条,第二年末中期检查时至少应满足B类指标中的一条(不含B类指标的第一条)。

“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入选者结项时应满足B类指标中的一条或C类指标中的两条(含一条满足两次),第一年末中期检查时,至少应满足D类指标中的一条,第二年末中期检查时至少应满足C类指标中的一条。“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入选者结项时应满足C类指标中的一条,第一年末中期检查时,至少应满足D类指标中的一条,第二年末中期检查时至少应满足D类指标中的两条(含一条满足两次)。具体各类指标如下: A类指标:

1、入选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2、成功申报主持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1项;

3、研究成果获省部级政府科研奖的二等奖及以上(仅限排名第一);

4、获得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及以上(仅限排名第一);

5、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仅限排名第一);

6、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仅限排名第一);

7、艺术类政府奖获奖者(一等奖及以上,仅限排名第一,且不含专家奖和学会奖)。B类指标:

1、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或获“北京市教学名师”称号、或入选国家“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2、成功申报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不含青年项目和自筹项目)、或重大横向项目1项(工科不少于150万元/项,理科、文法类、艺术类不少于60万元/项);

3、研究成果获省部级政府科研奖三等奖及以上奖项1项(仅限排名第一);

4、以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一作者时,第二作者的教师视同第一作者)在本学科顶级杂志或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或在关键技术领域申请专利、软件著作权。

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理工科教师在EI、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期刊影响力因子之和不少于2(同种期刊可按论文数重复计算);

(2)理工科教师在EI、SCI收录期刊或国际会议发表论文不少于6篇,且在SCI期刊发表论文不少于1篇;

(3)文法类、艺术类教师在CSSCI检索刊物发表论文不少于6篇,同时在我校认定的11种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不少于2篇,且同一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最多计1篇;

(4)文法类、艺术类教师在我校认定的11种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不少于4篇,且在同一权威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最多计2篇。

注: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可视同为发表1篇SCI收录期刊检索论文;软件著作权一项可视同为发表1篇EI收录期刊检索论文。

5、获得省部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及以上(仅限排名第一);

6、省部级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仅限排名第一);

7、省部级精品课程负责人(仅限排名第一);

8、艺术类政府奖获奖者(二等奖及以上,仅限排名第一,且不含专家奖和学会奖);

9、获国内外公认的国际艺术创作大奖;

10、创作出国内外公认的,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艺术作品。C类指标:

1、成功申报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或横向项目1项(工科不少于50万元/项,理科、文法类、艺术类不少于20万元/项);

2、研究成果获学校科研奖三等奖及以上奖项1项(仅限排名第一);

3、在相关领域重要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以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一作者时,第二作者的教师视同第一作者)发表能被EI、SCI、CSSCI检索的学术论文5篇;

4、在关键技术领域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或软件著作权3项;

5、校级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仅限排名第一);

6、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仅限排名第一);

7、艺术类政府奖获奖者(三等奖及以上,仅限排名第一,且不含专家奖和学会奖);

8、获国内公认的艺术创作大奖;

9、创作出国内公认的,具有较大影响的艺术作品。D类指标:

1、在相关领域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以第一作者发表能被EI、SCI、CSSCI检索的学术论文2篇;

2、获软件著作权1项;

3、获国内艺术创作大奖;

4、创作出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艺术作品。

第五章 申报与评审

第十三条申报与评审程序如下:

(一)教师本人提出申请,人事处网站下载并填写《中国传媒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申请书》;

(二)各单位对申报人员资格进行初审,推荐候选人;

(三)学校资格审查小组对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

(四)学校在一定范围内,公示资格审查合格人员名单;

(五)学校组织校内外同行专家对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申报者进行差额匿名通讯评议,专家一般为5人;专家通讯评议获得三票及以上同意票的第一和第二层次人选进入学校学术委员会进行评议,确定入选名单;学术委员会直接对第三层次申报者进行会议评审;

(六)学校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入选名单;

(七)校长办公会审议最终入选人员名单。

第十四条学校成立“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申报资格审查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成员由人事处、组织部、科技处、文科科研处、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科办等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

第十五条评审时,如果评委本人或其亲属是申报人员,该委员本人应主动回避或被告知回避。

第六章 组织与管理

第十六条学校为入选者设立专门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经费账户,由被资助人自主安排使用。资助经费必须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和项目要求专款专用,不得挪做它用。项目经费一般采取一次审批、包干使用、超支不补的办法。项目经费分三次划拨,项目开始时学校划拨30%资助经费,第一年末中期检查合格后,学校再划拨30%资助经费,第二年末中期检查合格后,学校划拨另外的40%资助经费。

第十七条“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期限为三年。每年末学校组织相关专家对入选者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中期检查,中期检查目标按第十二条规定执行。对于未通过中期检查者,学校将停止划拨余下经费,并有权追缴部分或者全部经费。

第十八条资助期限结束后3个月内,由我校组织专家考核小组对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进行答辩验收考核,对第三层次采用会议审核方式。对验收考核优秀者,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岗位聘用、年终考核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

第七章 附则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人事处负责解释。我校以前制定的有关规定,凡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细则为准。

第二篇:广播电视工程(中国传媒大学)

专业介绍

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1995年3月,是中国传媒大学组建的第一个学院,也是目前我校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信息工程学院秉承“严谨求实追求卓越”的工科精神,经过岁月的磨砺折射出了中国广播电视技术工科教育五十余年的精华和光芒,是中国传媒大学一颗耀眼的明珠。

学院下设六个系级单位,包括:通信工程系、广播电视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自动化系、数字媒体技术系和实验中心。现有两个部级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两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广播电视传输技术实验室、信号与信息处理实验室),一个博士后流动站(信息与通信工程),三个博士点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艺术与科学),五个硕士点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艺术与科学),两个工程硕士点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学院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下设九个专业研究所:微波技术研究所、多媒体技术研究所、数字广播研究所、宽带网络技术研究所、应用电视技术研究所、数字信号处理研究所、智能信息系统研究所、视频技术研究所、自动化技术研究所。

学院以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学历教育为主,教学与科研并重,形成多形式、多规格、多层次的办学模式。现有教职工112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28人,拥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82人,攻读博士后5人,另有23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目前拥有在校本科生1201人,全日制博硕士研究生333人,工程硕士生228人。

学院实验室设备一流,办学条件优良。目前,除了电工电子等专业基础实验室外,学院还拥有微波测量实验室、有线电视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微波暗室、微波传输实验室、通信系统实验室、光纤传输实验室、卫星接收实验室、视频实验室、多媒体实验室、数字媒体技术实验室、广播电视发送实验室、数字音频广播(DAB)实验室、DSP实验室、EDA实验室、SONY视频实验室、大洋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等一批特色鲜明、条件优越的专业实验室。

近几年,学院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各专业毕业生除一部分继续升学深造外,大多进入了全国各地主流媒体单位、高新技术公司、广播电视系统企事业单位以及公务员和教育系统等。他们中涌现出了一批广电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贡献非常突出,在业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支撑着整个广播电视技术大厦,如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广播科学研究院、设计院、无线电台管理局的技术主管领导,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总工程师,以及各省市广播电视厅局的技术领导和骨干。还有更多的人成为广播电视技术领域、通信、电子信息领域的专家、教授和技术骨干,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广播电视工程 [普通本科专业]

培养目标:

广播电视工程专业始创于我校,至今仍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培养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人才的专业。

本专业是一个以视音频技术为核心,并与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视听艺术等学科融合的复合型专业。立足于广播影视传媒行业,面向媒体等相关领域,运用计算机软件与现代电子技术等信息处理手段,着重于视音频处理、信源压缩、影视制作与节目管理、节目播出与分发等方面,具有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并重,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特色。

培养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具备数字电视技术、网络视音频技术及数字影视制作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传媒领域中从事数字电视技术和网络视音频技术的研究、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并可从事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影视制作、动画制作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信号与系统、电视原理、通信原理、数字电视技术、电视摄录编技术、数字视频制播技术、多媒体原理与应用、数字图像处理、广播声学基础、电视监控系统设计。

第三篇: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党的十八大有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工作要求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指示精神,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要求,结合南开区教育局党委提出的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出发,实施“抓西促东”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措施,促进学校发展,充分发挥区教育系统特级教师的辐射作用,引领和带动全区优秀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带出一支师德修养高、教育理念新、教学能力强、教育科研意识与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为本区教育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率先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工作思路

“特级教师导师团”将立足“按需培训、立足教学、强化实践、开放合作”的工作思路进行培训。

——按需培训。在对学员的实际需求和专业发展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从基地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发设计培训的相关模块,切实帮助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他们解决教学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确保学以致用。

——立足教学。以帮助和指导基地校数学转变观念、充实理论、改进方法、提高教学管理能力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在理论学习、导师指导、基地实践等环节,关注教学管理、研究教学管理、改进教学管理,切实达到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的目的。

——强化实践。本着实践锻炼与理论学习有机结合的原则,避免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两张皮”。安排多样化的实践锻炼,有效提升学员的实际能力。学员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反思提高——(再)理论学习——(再)实践锻炼——(再)反思提高”的过程,总结提炼出有效的教学管理经验。

——开放合作。在培训过程中,通过教学观摩、集体会诊、网上咨询、课题研究、基地锻炼等方面,均实行对内、对外全面有序开放,并制定灵活的措施,吸收各种优质资源。

三、培训目标

培养计划的总体目标:帮助优秀中青年教师树立科学教育教学观,增强其教育教学的科研能力,提升其综合素养,为其发展为专家型名师奠定基础。

培养计划的具体目标:

——进一步提高优秀优秀中青年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创新素质。——使优秀中青年教师确立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增强教育教学管理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管理与研究的技术方法。——使优秀中青年教师具有战略、理性思维和世界眼光。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使接受培训的优秀中青年教师普遍具有先进的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理念、宽广的视野、结构科学的素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优化的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经验。

——其中若干名接受培训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取得创新性、应用性、推广性的高水平教学管理或教育教学成果,成果得到同行认同。

四、培训方式

“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全程两年,分为三个学段。每一学段都有明确学习目标、任务、要求和评价。考评结果作为下一阶段分层个性化培养的依据。培养全程为每位学员建立详实的成长档案,记录学员各个学段的发展状况。各学段的培训方式与内容如下:

在培训的三个学段,均为学员配备指导教师,在课题研究、学术论文的选题及撰写、教学管理经验的总结及提炼等方面对学员进行“一对一”指导。

(一)研修学习学段

1.理论引领:聘请本市数学领域最出色的专家讲学,让学员听到一流专家的讲座,使学员了解最新研究成果。

教学管理和教学是理论引领的重要方面,分为以下三个模块: 教育形势与动态:国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势与动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与问题解析,等;

基础理论:前沿教学理论与实践,现代教学管理理论与实践模式,从研究学生出发构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体系,等;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应用研究分享: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教师专业成长与幸福人生,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优秀教师的培养与管理,优化教学评价及提高教学质量,开展校本教研及撰写研究方案,校本研究与教师发展,学校科研创新等。

2.基地学习:组织学员结合专题学习,增进感性认识,加速理论内化。

3.课题研究:围绕着教学或教学管理等,帮助指导学员确立一项课题,导师指导学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

4.自主研修:提供书目,要求学员自己读书、思考,引导学员把读书与工作有机结合,并把读书的感悟思考在博客论坛发表。5.博客论坛:建立“南开区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网站,随时提供课程资源供学员自主学习;开通学员个人博客,便于学员随时反思、研讨和交流。

组织学员围绕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引导学员针对自己教学管理中的难点问题进行研讨交流。

6.阶段评估:组织导师团成员根据学员提交的个人发展记录、实践成果、学员学习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估。考评结果作为深度培养学段分层个性化培养的依据。

(二)综合培养学段

1.典型示范:聘请在全市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结合其示范课例进行案例教学,深度剖析成功之道,给学员提供与知名专家对话、沟通的平台。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提供典型案例,引导学员运用相关理论对案例所提供的事实进行理性思考;学员从自己的管理实践中选择典型案例,提供给学员研讨。2.教育考察:组织学员到教育发达地区,进行深度考察,学习全国先进的教学理念。

3.论坛研讨:举办优秀中青年教师论坛,围绕国内的著名教育家、知名学校及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等进行研讨,给学员提供对话、交流与碰撞的平台。

4.成果发表与课题研究:指导学员围绕其在教学管理中遇到的难点及教育热点问题等撰写学术论文,并帮助其在国内有影响的报刊杂志上发表。

指导教师继续指导学员进行课题研究。5.自主研修:继续组织、指导学员自主研修。

6.博客论坛:继续组织学员围绕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继续引导学员针对自己教学管理中的难点问题进行研讨交流。

7.阶段评估:组织专家根据学员提交的个人发展记录、实践成果、学术成果、课题研究成果、学员学习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估。考评结果作为深化提升学段分层个性化培养的依据。

(三)深化提升学段

1.提炼总结教学管理经验:组织专家围绕学员的教学管理经验进行系统提炼和总结,为学员进一步发展指明路径,为学员成长为全市专家型名师奠定基础。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2.成果发表与课题研究:继续指导学员围绕其在教学管理中遇到的难点及教育热点问题等撰写学术论文,并帮助其在国内有影响的报刊杂志上发表。

3.自主研修:继续组织、指导学员自主研修。

4.博客论坛:继续组织学员围绕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继续引导学员针对自己的教学管理中的难点问题进行研讨交流。

5.结业评估:组织专家根据学员提交的个人发展记录、实践成果、学术成果、课题研究成果、学员学习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估。

(四)资金项目管理

根据“特级教师导师团”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本着“让每一分钱都发挥出最大效益”的原则,将专项资金投向课程开发、导师指导、挂职学习等培训项目中。

第四篇: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为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如何制定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欢迎阅读。

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篇一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打造一流的学校。近年来,学校分配来的新教师比较多,为了使这部分新教师能 尽快适应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在短期内能够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并逐步培养成为骨干教师,经学校研究同意,特拟定我校《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方案》,以建设一支素 质高,能力强,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

一、培养对象:

教龄不满三年范围内的青年教师。

1、新教师的入格培训。

主 要指刚进入教师行列的青年教师。一是引导他们做好角色的转换,对他们加强工作责任心教育,以及组织能力的培训。二是狠抓教学常规,在备课与上课、作业与辅 导、听课与评课等方面着重指导。三是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我们为每位新教师安排了一位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为师傅,在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校外工作中 进行“知、能、操、行”的传、帮、带。四是建立学校考核制度,考核项目有写一份合格的教案、上一堂教学汇报课、写一份教学体会、设计一份活动方案,组织一 次公开班队活动、写一份全面的工作总结。

2、青年教师的升格培训

主要指未到3年的青年教师。他们是一支充满生机、奋发向上、乐于进取、大有希望的队伍。我们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坚持政治上高标准,严要求;业务上压担子、放手使用;生活上热情关怀,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促使他们上一个台阶。

二、培养时间:

20__.9-20__.7

三、培养目标:

1、通过培训使他们能基本掌握教育教学的常规要求和教学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高中教师。

2、使他们能胜任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3、使我校青年教师既具有较高的专业教学水平,又能开展教科研工作,成为学校的教育教学骨干力量。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塑造教师健全的人格。

“学 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的灵魂。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塑造教师健全的人格,是教师培养的首要工作。目前,对教师的师德要求绝 非仅停留在“敬业、爱岗”上,更要塑造教师健全的人格,以教师高尚的人格力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润物无声胜有声”,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2、加强教育科研理论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1)坚持参加各类培训和科组活动,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

(2)创造机会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及时上交学习心得。

(3)提倡每学期读一到两本与业务有关的书籍。

(4)坚持参加两字训练,期末上交并在校园内进行展览并评比。

3、实施“青蓝工程”,促教师专业化成长。

我校将以“以老带新“,“以优带新“,“以学促新“,“以优促新”等方式,牵动整体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通过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跟踪培训,即指导备课——听课——评课——总结等环节,推进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

在学科教学中,由教导处指定骨干教师为指导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一对一”的师徒帮带关系。指导教师要指导青年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全程指导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a、备课和分析教材;b、课堂教学的指导;c、作业设计与批阅;d、辅导学生。

五、具体要求:

指导老师:

A、每两周检查一次新老师的教案、作业并作一定的指导。

B、每两周听新老师一堂课,并有课前指导和评课。

C、定期给新老师上示范课,指导新老师如何调控课堂。

青年教师:

A、每两周把教案作业送给指导老师检查一次。

B、每两周听一节老教师的课,并有听后感。

C、每两周上一节课给指导老师听,一学期上一节汇报课。

D、每学期交一篇教学设计,两篇教学随笔。

4、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包括:

a指导教师的听课笔记、评课纪录。

b青年教师的研讨课、汇报课教案及反思。

c青年教师教学设计、随笔、工作总结等。

六、培养效果

经过培训后,青年教师逐步做到:

(1)热爱教育事业,乐于奉献,勇于进取,认真执行岗位职责。

(2)能独立根据教材,备出详案,及时写好“教学后记”,并在学习了别人经验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创造设计,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熟练掌握必要的教学常规,专业知识扎实、业务能力强,能承担各种类型的课:汇报课、示范课、观摩课。

(4)有一定的教科研水平,能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并有较高质量的教科研成果。

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篇二

一、现状分析: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26人,区学科带头人1人,区骨干教师9人。教职工队伍稳定,人心思进。但同时,存在着学科结构不合理,青年骨干教师支撑点少,尤其是教改科研意识较弱等问题。

二、培养目标:

通过2-3年的努力,培养一支由区学科带头人为龙头,区骨干教师、及各类优秀骨干教师组成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

三、主要举措:

1、强化学习,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人 的意识、观念的更新比行为更重要。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着重学习,尤其是教育、教学理念,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时把握教育发展的时代脉搏,从而增强教师认识 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要求青年骨干教师每月交一份读书心得体会,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专著,积极参加各类专家讲座、学习,多角度吸收营 养。

2、加强校内“传、帮、带”活动,以课堂为载体,切实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水平。

骨干教师不能等、靠、要,教师的成长主 阵地在校内。为此,在校内坚持“一帮一”“一帮二”的“结对子”活动,从思想交流、课前的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到教学过程设计、课后反思均进行随时对话、“跟踪听课”、重点强化“示范课”“随堂课”“诊断课”,让青年教师先定格,再入格,直至跳出“模式”逐步形成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为集体体现校内“帮 扶”成果,每学年举行一次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提供更多展示平台。

3、“压担子”促使青年教师更稳定、持续发展。

青年教师 的稳定、持续发展,自我成长的需要是内因,是主要动力,外部环境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此,在学校工作中,对青年教师适时加压工作担子,如年级组长、教研 组长、教科室主任、团总支书记等,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长的体验和赏识的愉悦,进一步激发青年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并进一步适时提出新的工作要求,促使其沿 着优秀青年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轨迹发展。

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学校的长远发展,我校将坚持以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为龙头,扎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争创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做学生满意的教师,让光福的孩子快乐成长起来。

四、骨干教师培养

1、凡被评为本的骨干教师,实行公开。

2、学校、个人制定本培养计划,并认真落实。

3、学校创造条件为骨干教师提供教育教学服务。

4、要求骨干教师每人自订一份报刊杂志。

5、每学期学校提出骨干教师到校外先进校学习、交流2-3天。

6、每学年骨干教师组织公开课一节,每学年骨干教师撰写有价值的论文一篇,并在区级以上获奖。

7、适时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市、区教育教学培训,提高理论水平。

8、学校每年对骨干教师进行考核,不合格者不能作为骨干教师。

9、学校对骨干教师实行奖励,并在评优、晋级等方面优先考虑。

四、骨干教师培训

(1)参加各级举办的骨干教师培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2)做好名师、学科带头人带名人、带学科组活动。

(3)搞好课改交流,体现教育教学新理念。

(4)各级骨干教师要及时上交有特色的经验材料。

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篇三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离不开教师。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是建设精品课程的支柱。教师队伍的优劣决定了课程的生命。

本课程长期以来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本课程教师年富力强,结构合理,形成梯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教学能力,是一支能适应教学需要的优良的教师队伍。该课程主讲教师中,副教授5人,讲师,2人,助教1人,助理实验师1人。学科专业、实训辅导均可优势互补。课程负责人孙全治副教授是河南省优秀青年教师、中国秘书科学联盟常务理事、河南省2004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教育年鉴》、《黄河年鉴》特约撰稿人,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文秘类专业骨干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研究经验和教学管理经验。

在中青年教师培养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青年教师到校后,学院规定要安排指导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制定指导计划,引导青年教师尽快实现角色转换,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的师德和教学能力;

2.每学期教研室集体听两次以上青年教师的课,并进行评教;要求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听5位老师30节左右的课;

青年教师说课比赛

3.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培训培养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在岗骨干教师的轮训工作。一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类旨在提高教师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短期培训;二是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三是通过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培养师资。改善师资队伍学历结构,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

4.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利用假期或学生实习,选派教师到生产第一线进行学习锻炼,以培养“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孙全治老师曾在学院办公室从事秘书和行政管理工作达6年之久;杨士恒老师先后在党办、党政办担任秘书、主任8年;

5.采取引进、外聘等多种措施,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经济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例如郑洪波老师原在开封市粮食局从事宣传教育工作,后调入我校从事教学工作;

通过以上措施,在教学中,担任该课程的的中青年教师教学严谨,教学效果好,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年终考核教研室成员全部达到优良;学生评教教研室主讲教师全部优秀。目前,10名教师已有3人取得硕士学位,2人在读硕士。“双师素质”教师7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文秘类专业骨干教师1人,学院专业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1人。至20__年,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要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50%.

第五篇:培养中青年教师工作总结

培养中青年工作总结

抓好中青年的培养工作,使之早日成为教学的中坚力量,是摆在我们这些学校业务骨干教师面前艰巨而重要的任务,作为市级校本培训指导教师,我十分重视中青年的培训指导工作。

一、加强思想导向,引导中青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培养中青年,思想政治是第一位的。所谓“根本既立,然后可立趋向”,指的就是人在成才过程中首先要解决好怎样做人的问题。古人说“德者业之本,业者德之著”,也强调了立德是中青年立业之本。所以培养中青年,使之成为教学上的骨干,首先要解决好他们思想上的问题,强化思想志向,引导他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此,我近几年在培养年轻教师工作中坚持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个方向上引导,使中青年正确认识形势,增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提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自觉性,使他们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为准则。二是政治上的培养。要求中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广泛地吸收他们参加党课学习的基础上,及时将写了入党申请书的中青年推荐到党员培训班学习。我所培训的中青年郭鹏飞已被党组织列为党的积极分子培养、考察。

二、严格要求是提高中青年素质的保证

中青年的素质和现状,同教育工作任务和要求之间还存在着较明显的差距,中青年的德育修养和业务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严格要求、耐心热情帮助则是提高中青年保证。为此,我在培养中青年过程中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结对子,严要求,落实传、帮、带。

我在认真分析我所培养的几个中青年思想、业务、能力等方面的基础上,根据中青年的特点、所教学科,本着自愿的原则和他们结对子。我重点从教育思想、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基本环节等方面对中青年搞好“传、帮、带”,落实培训计划。鼓励中青年参加优秀教案和优质课的评选活动,并亲自为中青年上示范课,听预讲课,课后面对面地总结得失,进行传、帮、带,使中青年业务素质明显提高。

2、走出去,请进来,办讲座,搞教研。加强横向联系,观摩前沿教学模式,把中青年带出去学习、参观、取经。淮北市只要开展教研活动,我就会力争带他们到兄弟学校听课、参观、学习,了解教学动态,学习教书育人的经验。

3、学刊、用刊,狠抓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我始终不忘指导中青年学习和运用教育书刊,在学习运用中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同时还要求他们每学期写一篇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总结,并积极参加上级教研部门组织的论文征集和评比,或向教育报刊投稿。

4、狠抓基本功训练。教师的岗位在课堂,基本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石。在结对子之初,我首先要求中青年过教材关,通读所教学科的各册教材,了解教材之间的纵横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掌握教材的重难点,研究教法、学法,研究怎样听课、评课。中青年在我的帮助下,在实践中学习、锻炼,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提倡“启发式”,“少、精、活”,废止“填鸭式”、“满堂灌”,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理解、信任、压担子,把中青年推上第一线锻炼 当代的中青年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更渴望理解和信任。为搞好中青年的培养工作,我主动与他们交朋友、谈心,对他们生活上、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主动关心,尽力帮助他们解决。

为了使中青年尽快成熟,工作中我对他们充分信任,大胆推荐使用,敢压重担,促其成材。经过我们师徒的共同努力,我指导的中青年郭鹏飞、张艳、张永梅等老师的业务素质及教学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有的已经成为学校的业务能手。

由于把培养中青年的工作放在我们这些学校骨干教师工作的重要位置,在政治上引导他们,业务上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生活上关心他们,工作上理解信任他们,大胆推荐使用,从而调动了中青年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较大贡献。今后我将把这项工作始终坚定不移地开展下去,让身边的每一位中青年都能为人民的教师事业做出自己最大的力量。

扎鲁特旗第四中学

2011年12月

下载中国传媒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传媒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鲁北第一小学中青年教师发展规划 为了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增强学校蓬勃发展的后劲,打造加文小学强校之势,为此学校特制定青年教师培训计划。学校将......

    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王村店小学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为了进一步加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的力度,使骨干教师迅速成长,遵循骨干教师成长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师素质和创......

    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篇一: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离不开教师。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是建设精品课程的支柱。教师队伍的优劣决定了课程的生命。 本课程长期......

    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范文模版)

    水冶镇一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为了进一步加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的力度,使骨干教师迅速成长,遵循骨干教师成长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师素质和创......

    培养中青年教师的经验总结

    培养青年教师的经验总结 相山区张集中学 吕维胜 目前,我校教师队伍年轻化现象较为普遍,立足本校,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使之早日成为教学的中坚力量,是摆在我们这些学校业务骨......

    中青年教师培养指导制度

    张沟小学中青年教师培养制度 2013年秋期 为了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我校实行中青年教师培养指导教师制度。就是学校按照工作需要和培养目标,给中青年教师配备教......

    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精选五篇)

    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尽快建立一支高质量的,能适应我校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教师队伍,提高全体青年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能力......

    44中青年教师培养方案

    四十四中学“出名师、创特色” 三年(2011—2013)教师培养方案 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和教科研等方面的示范带头和辐射作用,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科研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