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省教育系统2006—2010年法制宣传教育实施规划
湖北省教育系统2006—2010年
法制宣传教育实施规划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共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的通知》(中发[2006]7号)、教育部《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教政法[2006]8号)和《湖北省2006-2010年依法治省暨“五五”普法工作规划》(鄂发[2006]20号)精神,做好全省教育系统2006—2010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依法治省工程。结合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发挥教育系统人才优势和学校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坚持法制教育与品德教育并重,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加强教育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教进程,进一步提升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教师、学生的法治意识、法律素质和教育工作法治化管理水平。保障和促进全省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服务和促进和谐湖北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
二、主要目标与任务
(一)主要目标
适应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在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深
— 1 — 入系统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切实做到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的全员覆盖、宣传教育方式的不断创新、宣传教育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和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教育系统公务员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各级各类学校校长依法治校的能力和自觉性。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和长远目标,着力培育青少年学生权利义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切实发挥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辐射功能及学校教育在培养社会成员法律意识和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的基础性作用。
(二)主要任务
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以青少年学生为重点对象,同时实现教育管理干部和教职员工的全员覆盖;以学习宣传宪法为核心,以学习贯彻教育法为主轴,“五五”普法期间,要将《公务员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义务教育法》、教育部等十部委发布的《中小学幼儿院安全管理办法》以及新出台的行政、教育法律法规规章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学校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营造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和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
1、着力抓好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要将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作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按照“法律进学校”活动的要求,做到学校法制教育的教材、课程、师资和经费的“四落实”。加强青少年学生宪法知识学习,培育民主法制观念、权利义务意识、爱国意识和国家安全统一意识;学习掌握有关教育法律、— 2 — 法规的基本知识和制度,按照教育方针,实现全面发展;学习有关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和保障人身安全方面的法律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预防侵害能力;学习环境保护、道路交通安全、应急避险、国防教育、疾病预防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知识,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自觉运用法律规范行为的素养。
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行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应重点开展法律启蒙和法律常识教育,培养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应当初步掌握常用的法律知识,树立守法观念;高级中学的学生应当具备比较牢固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各级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还要加强对学生有关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培育职业素质,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加大学生法学基本理论的教育,将法律课程列入大学生必修或必选课程,培养大学生的权利义务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合格人才。通过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加强对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教育、管理和服务。
要坚持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并重,把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既要发挥好法律对行为的规范作用,又要发挥好道德对思想和行为的教育引导功能。要建立健全法制教育与品德教育、依法治校与道德实践并重的长效机制,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到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之中。充分发挥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在教书育人中的作用。
2、切实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和教师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要带头学习法律知识,树立依法治校的观念,提高依法管理学校事务的能力。高等学校要健全和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法制教育要作为中小学校长培训和任职的必修内容。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学校校长学习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的情况作为年度考核和任用考察时的重要内容;对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等重要法律,各地要对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力求做到专项考核。
加强教师对教育法律知识的学习,依法贯彻教育方针,忠诚教育事业,同时,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掌握基本的法律原则和各种必要的法律规范。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高等学校要有效发挥法学学科和专业教师在法制教育中的作用。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专任教师的培养、培训,注重引进高等学校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充实法制课的教学力量。要将法制教育列为教师提高培训、进修或继续教育的必修课,纳入考核内容;鼓励教师不断探索、积累法制教育的规律与经验,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法律、培养学生法治观念的能力与依法执教水平。积极推进高校建立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制度,增强依法办学意识,提高依法治校水平。推动和规范中小学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制度的建设,加强对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培训,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3、进一步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法制教育,推进依法行政。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开展好“法律进机关”活动,建立和落实公务员学法制度,提高教育行政部门— 4 — 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法治原则、主要法律制度和行政、教育法律规范的理解与运用水平,学习《公务员法》,遵守法律规范,进一步增强公务员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自觉性。
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树立在宪法和法律规范内活动的观念,提高依法管理教育事业的能力,规范决策、管理和服务行为。要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推进领导干部法制教育制度化、规范化,重点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领导干部法制讲座、法律知识年度考试制度,并把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任用考察时的重要依据。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法律作为机关学习和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内容,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充分利用机关学习园地、政务网络等阵地,建设机关法制学习资料信息平台,为公务员学法提供条件;逐步实现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工作规范化,把依法行政水平和效果作为工作考核内容,培养公务员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观念。在公务员录用中,要注重测试应试人员掌握相关法律知识的水平和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每年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期间,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组织和参加教育法制宣传活动。
三、实施步骤与工作要求
(一)实施步骤
全省教育系统“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从2006年开始实
— 5 — 施,到201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宣传发动阶段:2006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在认真总结“四五”普法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上级普法规划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本系统、本学校“五五”普法规划,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各高等学校制定的“五五”普法规划,报省教育厅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政策法规处)备案。
组织实施阶段:2006年下半年至2010年。根据国家、省“五五”普法规划和本规划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要突出年度工作重点,做到部署及时、措施有效、指导得力、督促到位。省教育厅将适时举办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教育法制培训班、研讨班、法制讲座等,对教育行政部门公务员和有关教育管理人员、教师进行培训。并将开展工作督查、信息交流和情况通报。
检查验收阶段:2010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学校“五五”普法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做好检查、验收工作。省教育厅将对高等学校的“五五”普法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对以市(州)为单位的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工作进行检查,在此基础上,对全省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工作进行总结和评比,对全省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二)工作要求
一是提高认识,抓好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认识法制宣传教育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和— 6 — 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对于保障和促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兼顾全面,突出重点,认真组织,把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使法制宣传教育真正收到实效。
二是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在同级党委、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大力支持和监督下,坚持条块结合,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做好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工作,促进提高全社会的教育法律意识,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要主动与司法、公安、综合治理机构、共青团组织、妇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部门(机构)加强沟通,要建立和完善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建立健全促进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的协作机制,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和优势,共同做好学校法制教育工作。
三是创新形式,丰富内容。不仅要发挥学校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努力建立系统的学校法制教育课程体系,使法制教育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还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设一批学生法制教育基地,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推进学生学法用法实践活动,通过课外教育、社会实践,以及开办法制专栏、举办法制专题讲座、开展普法知识竞赛、法律咨询、编排法制文艺节目、建立校园普法宣传阵地等多种形式,和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等媒体,创新教育形式和手段,不断丰富学校法制教育内容,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互动性、趣味性和感染力,提高普法教育的质量与效果。要根据青少年学生
— 7 — 的生活实际,编写适应青少年认知特点的读物、专题法制教育片、挂图等宣传教育资料,使法制教育形象生动、潜移默化。
四是分类指导,推广典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针对不同对象的特点,实行分类指导,使教育普法工作适应形势的发展和变化。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组织专门力量编写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活泼、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的法制教育读本或教材,征订和使用普法读物和教材应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法制工作机构审定。要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宣传当地教育系统开展法制教育和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校的经验和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五五”普法期间,继续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进一步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中培育和树立一批依法治校的先进典型。
五是学用结合,普治并举。坚持学法用法相结合,法制教育和法制实践相结合,普治兼顾,整体推进。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注重推进和积极配合地方教育立法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进一步完善科学、民主和依法决策机制;加强教育行政执法和行政监督;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推进政务公开;健全行政申诉、行政复议的配套制度,畅通救济途径,认真履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职责。积极推进和不断完善教育行政部门全面建立法律顾问制度。
各级各类学校要依法建立学校章程和符合法律规定及法治精神的内部管理体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形成符合法治理念的校— 8 — 园秩序和文化氛围,实现依法办学、依法管理,保证教职工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权利的实现。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及其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保证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的和谐、安全、健康,减少各种社会不良因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六是注重研究,健全制度。充分发挥教育领域的人才优势,深入研究法制宣传教育特别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规律与特点,建立研究和推广普法成果的队伍与工作平台,发挥学校法制教育对社会的辐射功能。
要加强法制学习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制度、法律培训制度、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制度及重大决策前的法律咨询审核等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二次领导干部专题学法讲法活动。
建立健全教育行政部门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考试、考核制度。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公务员学法用法,并要达到《中宣部、人事部、司法部关于在全国公务员中开展学法用法活动和进行依法行政培训的意见》中规定的每年学习培训时间不少于40学时的要求,公务员学法用法情况,要作为考核、任职、定级、晋升的重要依据。
建立健全法制宣传教育档案制度。
四、组织领导与保障
加强对普法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做好规划,健全领导和工作体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教育法制宣传教育领导
— 9 — 小组。省教育厅成立全省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治理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领导、指导全省教育系统的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厅政策法规处。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法制工作机构,配备政治、业务素质较高的人员充实到法制工作岗位;法制工作机构作为教育法制宣传教育的办事机构,要制定普法规划和年度计划,具体负责法制宣传教育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评估等工作,归口抓好各级各类学校的法制教育课程建设。
按照中央和省有关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将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经费列入本部门、本单位财务年度预算,确保落实到位,专款专用,以保证工作正常开展。要提供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必要的工作设施和条件,确保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建立普法工作激励、监督机制,推进学校法制宣传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要逐步建立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的评估、考核、监督与激励机制;研究制定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基本标准,建立健全学校普法评估、考核、检查制度,把学校法制教育和依法治校的情况作为检查、评估、督导学校办学水平和实施素质教育情况的重要指标。鼓励学校在法制教育方面创造新的经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教育系统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 10 —
第二篇:湖北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
湖北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
(1999年6月4日湖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2007年9月29日湖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推进各项事业的依法治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公民,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应当全面规划、统一组织、分类指导、讲求实效,坚持普法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机构统一领导本辖区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和组织在其职责范围内,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第二章 任务与职责
第五条法制宣传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普及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公正司法,提高全社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
第六条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自觉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身法律素质,做到知法、守法,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和履行法定义务。
第七条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应当带头学法、守法和用法,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使公共权力的能力和水平。
司法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熟练掌握和运用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坚持依法履行职责,保证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有关法制宣传教育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制度;
(二)拟订本行政区域内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和计划;
(三)组织、协调法制宣传教育的培训、考试、考核和评比;
(四)总结、推广法制宣传教育经验;
(五)办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其他事项。
第九条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行政部门以及新闻媒体主管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媒介、文艺演出团体、图书音像出版等单位的作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经常性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应当定期开展公益性的法制宣传。
第十条负责干部选任工作的机关对拟提拔使用的人员进行考察时,应当将其法律知识水平和执法实绩纳入考察内容。人事行政部门应当将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公务员培训计划,在组织录用公务员考试时,应当将法律知识列为录用考试的重要内容。
国家工作人员培训机构应当将基本的法律知识和与业务相关的法律知识的教育列入培训课程。
第十一条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司法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考试和考核。结合司法、执法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第十二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各类学校应当将法制宣传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落实教材、师资和课时,组织师生参加社会法治实践活动,提高师生的法律素质。
青少年应当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基本法律知识,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
第十三条经济管理部门、行业组织应当对其管理或者联系的各类经济主体的主要经营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督促用人单位开展对其从业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营管理人员应当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增强诚信守法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依法经营管理的能力。
第十四条公安、劳动和社会保障、信访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对流动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失业人员、上访人员等管理和服务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其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第十五条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应当根据其工作特点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教育职工、青少年和妇女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履行法定义务。
第十六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对本辖区人员开展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教育。
农村村民、城镇居民应当依法参与基层民主自治和其他社会事务管理活动,了解和掌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解决矛盾纠纷的法律途径和法律常识。
第三章 保障与监督
第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法制宣传教育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健全法制宣传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对下级人民政府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情况实施督导检查。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法制宣传教育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专款专用。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为本单位的法制宣传教育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第十九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定期听取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视察。
第四章 考核与奖惩
第二十条法制宣传教育实行考试、考核制度,其标准和具体实施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将工作人员的学法、守法、执法情况列入考核内容。
第二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有突出贡献的,依照有关规定记功或者授予相应荣誉称号。
第二十二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应当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范围,对没有达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考核标准的,不得授予其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关的荣誉称号;对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的,由批准机关撤销其相应的奖励,对直接责任人由有关主管机关依照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三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不履行本条例规定职责的,由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机构和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通报批评。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拒不参加统一组织的法律知识学习考试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
第二十四条
第五章 附 则 本条例自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四川省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
附件1:
四川省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全民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川委发„2006‟11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的通知》(教政法„2006‟8号)精神,结合我省教育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全省教育系统第五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按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在全省教育系统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坚持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全省教育系统第五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广 大教职工和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教育系统公务员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各级各类学校校长依法治校的能力和自觉性。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学习宣传宪法。以学习宣传宪法为核心,进一步学习宣传国家的基本法律制度;深入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学习宣传与师生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相关法律法规;大力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青少年学生的宪法意识、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使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成为自觉行为。
(二)深入学习宣传教育法律法规。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要求,学习宣传有关保障和落实国家教育方针、规范行政管理行为和学校办学行为等内容的法律知识;深入学习、宣传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干部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完整、准确地理解《义务教育法》的意义、各项制度以及具体条款内容;学习宣传维护学校合法权益,促进学校民主管理的法律规定;学习宣传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维护校园安全、保障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法律知识。
(三)认真抓好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把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法 治观念与法律素质,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坚持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并重,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彻到法制教育和法治实践之中。
(四)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坚持普法与推进依法治教的实践相结合,结合普法宣传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严格依法行政程序,加强教育执法监督,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依法治理的制度与机制,将教育事业全面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符合法治精神和法律规定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形成符合法治理念的校园秩序和文化氛围,使学校成为青少年学生参与法治实践、培养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的重要场所。继续开展依法治校示范单位的创建和经验的总结、推广工作。
三、对象与要求
(一)教育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必须把维护青少年学生和广大教师的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提高青少年学生和教师的法律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必须促进教育公开、公正,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权利,着力解决社会关心的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
(二)青少年学生是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要按照“法律进学校”活动的要求,推进青少年法律素质教育,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治观念、法律素质和公民意识。
第一,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要突出宪法教育。使学生了解、掌握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培育民主法制观念、爱国意识和国家安全统一意识;要着重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公平意识和法律素质,养成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自觉用法律规范行为的习惯,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的精神。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使学生了解有关的教育法律、法规等基本知识和制度;了解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和预防犯罪的法律规定,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自觉预防犯罪。
第二,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学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注重实效,防止形式主义。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对中小学学生应重点开展法律启蒙和法律常识的教育,培养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树立守法观念;高级中等教育的学生应当初步掌握常用的法律知识,具备比较牢固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加大学生法学基本理论的教育,认真上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培养大学生的权利义务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合格人才。通过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加强对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教育、管理和服务,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实施好“为了明天”工程。
第三,要落实学校法制教育的教材、课程、师资和经费。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使法制教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全 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环境保护、交通教育、应急避险、国防教育、疾病预防、禁毒等知识,统一融入到学校法制教育中,将法制教育与品德教育摆在同等重要位置列入中小学的课程内容,逐步将法制教育的内容列入中小学考试的范畴。推进学校法制教育专兼职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聘请制度,落实法制教育专项经费,努力推进学校法治氛围的形成。
第四,建立和完善法制教育网络。积极开辟法制教育第二课堂,建立和完善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推进学生学法用法实践活动,通过课外教育、社会实践,以及举办法制专题讲座、开展普法大奖赛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等多种媒体以及校园网、校园宣传栏,建立校园普法宣传阵地;采取宣传月、行动周、纪念日、模拟法庭、重点案例剖析、文艺演出、图片展览等活动,不断丰富学校法制教育的内容,吸引广大青少年主动参与普法教育活动。条件具备的地方,要与公安、司法、检察等执法职能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合作,建立青少年法律学校或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
(三)切实抓好教育行政部门的法制宣传教育。按照“法律进机关”活动的要求,建立和落实公务员学法制度,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自觉性。
第一,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树立在宪 法和法律规范内活动的观念,提高依法管理教育事业的能力,规范决策、管理和服务行为。大力推进领导干部法制教育制度化、规范化,重点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办公会议前学法、领导干部法制讲座、法律知识考试等制度,并把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作为领导干部考核和任用考察时的重要依据。
第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法律作为机关学习的重要内容,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充分利用机关学习园地、网络等阵地,建设机关法制学习资料信息平台,为公务员学法提供条件;建立和落实公务员学法制度,逐步实现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工作规范化;健全行政许可制度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健全行政申诉、行政复议制度,把依法行政水平和效果作为工作考核内容,培养公务员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观念。
(四)切实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和教师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学校领导干部和教师是学生的表率,要带头学法用法,为学生做出榜样。
第一,依法治校。要牢固树立依法治校的观念,提高依法管理学校事务的能力和水平。高等学校要健全和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法制教育要作为中小学校长培训和任职的必修内容。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学校校长学习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和情况作为平时考核和任用考察时的重要内容,要把学校依法治 校的情况作为评估学校办学水平和实施素质教育情况的重要指标。“五五”普法期间,全省创建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200所,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1000所。
第二,进一步推进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法制宣传教育。要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师培训、进修和职称评定的重要内容,围绕教师工作与生活的实际,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掌握基本的法律原则和各种必要的法律规范,以及教育专业法律知识,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法律、培养学生法治观念的意识和水平。
第三,大力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专任教师的培养、培训。积极引进高等学校法律专业的毕业生,通过教育培训,充实中小学法制课的教学力量;鼓励教师不断探索、积累中小学法制教育的规律与经验;加强对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培训。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加强学校法制课的师资队伍建设。全省乡(镇)中心小学以上的中小学要逐步配备法制课专任教师。
四、工作步骤和安排
全省教育系统“五五”普法规划从2006年开始实施,到2010年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2006年。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根据本规划研究制定本部门、本校“五五”普法规划,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的“五五”普法规划报省教育厅备案;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报所辖市(州)教育局备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06年下半年至2010年。根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各地、各校实际,每年制订工作计划,突出工作重点,做到部署及时、措施有效、指导得力、督促到位。每年的工作总结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2008年开展督导检查活动。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0年。对“五五普法”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检查验收。
五、组织领导和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普法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教育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省教育厅设立全省教育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领导、指导全省教育系统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政策法规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或其他相关机构)作为教育法制宣传教育的办事机构,具体负责法制宣传教育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评估等工作。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本地区、本单位的教育法制工作机构,配备政治、业务素质较高的人员充实到法制工作岗位,鼓励法律院校(系)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参与法制宣传教育实践活动。要积极拓展工作思路和创新工作方式,根据不同阶段的工作重心深入开展调 查研究,切实增强工作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在充分利用培训、讲座、报告、咨询、宣传栏、电视、报纸、广播等行之有效的方式的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广电网络等传媒载体,采取灵活方式和有效手段多层面、全方位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三)建立健全与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要主动与司法、公安、综合治理机构、共青团组织、妇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部门机构加强沟通,建立法制宣传教育的协作机制,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和优势,共同做好学校法制教育工作。
(四)落实专项经费。按照教育部和全省“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省教育厅将设立全省教育系统“五五”普法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普法宣传资料编印、法制宣传教育骨干培训和经验的推广,表彰奖励先进单位和个人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也要安排专项经费,专款专用,确保落实到位,以保证“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建立激励监督机制。要逐步建立评估考核机制,完善评估考核指标,建立健全激励监督机制,开展和阶段性考核及总结表彰奖励工作。将法制学习宣传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公务员、学校校长的上岗资格、教师培训等工作联系起来;要把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纳入学校质量评估、督导检查等工作内容,充分调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教育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第四篇:北京市教育系统“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名单
附件2:
2001-2005年北京市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名单
傅继军冯雪松郑智学刘春英张丙元杨亚虹郗朝晖于铁浩李 彤孙玉莲田京生宁 梅王 彦赵建华齐 泽芦燕云耿增海东城区教育委员会科员 东城区教育委员会科员 东城区丁香胡同小学校长 东城区北官厅小学校长
东城区和平里第九小学教育主任 东城区新鲜胡同小学主任 北京市第五中学德育主任 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教育主任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德育主任 北京一七一中学党总支书记 西城区教育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西城区教育委员会宣传部长 西城区教育委员会科员 北京市北海幼儿园园长助理 西城区阜成门外第一小学校长 西城区培智中心学校校长 北京市铁路第二中学校长
冯 红 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 武丕显 北京第四中学保卫干部
高 军 西城区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德育主任 金 菡 北京市西四中学校长
田志书 西城区工读学校(育华中学)驻校民警 沙永电牛跃华张德利唐 伟金 莉李灿宇康 彦山淑兰高桂兰刘淑珍郭雪莉谢 莹周 炜东桂银齐惠芳宋平诸平崇文区前门小学教师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办公室主任 崇文区宝华里小学校长 崇文区革新里小学副校长 崇文区天坛东里小学校长 宣武区教育委员会副科长 宣武区教育委员会科员 宣武区福州馆小学校长
宣武区第一职业学校党总支书记 北京市第六十二中学政教主任 宣武区红莲小学德育主任 朝阳区教育委员会主任 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工会主席 朝阳区教育委员会主任科员 朝阳区教育委员会科员
朝阳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
尤丽娟 首都机场中学德育主任 朱洪秋 北京陈经纶中学校长助理 王 健 朝阳区青少年法制中心副主任 孙世泉 北京市樱花园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 钟亚丽 朝阳区垂杨柳学区学区校长 唐惠英董印娥杨海松李东茹杨丽华郝秀芝庞学升张 昕闫 伟刘昱旻崔振龙刘 昱梁晓冬郝会民赵 欣曲秀敏吴 溪北京市新源里中学教育处副主任 北京市东方职业学校党总支书记 朝阳区管庄学区学区总辅导员 朝阳区实验小学副校长
北京市第十六中学工会主席、德育主任 北京市民族文化艺术职业学校德育主任 朝阳区工读学校(劲松六中)党总支书记海淀区教育委员会科长 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副科长 海淀区教育委员会科员 北京育英学校教育处副主任 海淀区知春里小学校长 北京市六一中学保卫干部 北京市陶行知中学副校长
北京市上地实验学校德育处副主任 北京市万寿寺中学校长
北京市师达中学德育主任、党支部书记
介忠智 海淀区艺术附属小学德育主管
常有盛 海淀区东升学区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校长 赵颖平海淀区永丰小学副校长 陈似男 海淀区北洼路小学校长 闫华明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主任
高运隆郎惠源刘玉华徐 进刘建华赵裕燕崔 兵王宣堂宋晓青彭俊英王晓杰刘北秋代淑娥冯玉梅孟 静杨敬梅李齐文海淀区外语电子职业高中教导处副主任 海淀艺术职业学校德育校长 海淀艺术职业学校副校长
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小学部主任 丰台区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丰台区教育委员会科长 丰台区教育委员会科长
北京市第十中学分校政教处主任 丰台区实验学校副主任 北京十二中分校教育处主任 北京市太平桥中学政教主任 北京市洋桥职业学校党支部书记 丰台区第一小学大队辅导员 丰台区实验小学副校长 丰台区樊家村小学德育主任 丰台区第七小学辅导员
丰台区工读学校(长辛店四中)副校长
麻宝山 北京市第九中学校长 张秀芬 北京市苹果园中学副校长 董彦羽 石景山古城第二小学教导主任 叶 艳 石景山区实验小学校长 古庆国 北京市古城高级中学教师 杜春友王德欣杜聪敏崔颖侠刘 宏张丽华苏增利张文革顾方元周玉江刘 晶张庆国隗永春王 春田 明于春梅沙晓燕门头沟区教育委员会科级干部 门头沟区斋堂中心小学校长 门头沟区育园小学校长 门头沟区幼儿园主任 北京市育园中学政教主任 房山区房山中学校长
房山区第二职业高中党支部副书记 房山区北潞园学校校长 房山区南梨园中学副校长 房山区良乡中学校长 房山区良乡第四中学副校长 房山区韩村河镇赵各庄完全小学主任房山区张坊中学副校长 房山区良乡行宫园学校副校长 北京电力设备总厂电业学校副校长 房山区良乡第三小学副主任 房山区良乡镇良乡中心小学校长
迟海波 大兴区教育委员会科长 谷锦华 大兴区教育委员会科长 石凤玲 大兴区教育委员会副科长
李万军 大兴区魏善庄镇第一中心小学校长 石爱华 大兴区第四中学副校长
何玉松毕仕秋张福梅李 斌刘振凤鲁新洪李少杰李跃松王德华李桂芳常恩元王树东周德成杜泉喜张兆红张泽义于郡川大兴区第二职业学校党支部书记、副校长大兴区北臧村中学校长 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 大兴区孙村中学教师
大兴区第一中学党支部书记、副校长 通州区委教工委副书记 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通州区委教工委政治部主任 通州区潞州中学校长 通州区后南仓小学副校长 通州区第六中学副校长 通州区第一职业学校副校长 通州区马驹桥镇中心小学副校长 通州区玉桥中学校长 通州区梨园镇中心小学校长 昌平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昌平区教育委员会科长
王久玉 昌平区教育委员会科长 谷长志 昌平区教育委员会副科长 张俊方 昌平区教育委员会副科长 关庆卫 昌平区第四中学副校长 李士春 昌平区小汤山中学校长 李继阳李乃让王善勇高 山邹文悦王秀河石宝荣李胜利乔荣祥万学正王桂芝闫淑玲王洪卫周明锁崔胜永刘皓东王兴旺昌平区沙河中学副校长 昌平区城北中心小学校长 顺义区第五中学副校长 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顺义区第二中学副校长 顺义区第八中学副校长 顺义区第十中学副校长 顺义区第九中学副校长 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工会主席 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主任 顺义区东风小学副校长 顺义区石园小学德育主任平谷区教育委员会科员平谷区第六小学党支部书记平谷区大华山学区副书记平谷区南独乐河学区副校长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平谷中学副校长7
陈 圣平谷区第六中学校长
崔东光平谷区峪口中学党支部副书记 李怀庆平谷区刘家沟联办中学德育主任 温海淼 怀柔区教育委员会科员 张伟锋 怀柔区教育委员会科员 王志勇李小华杨晓东郭 晶张秀兰孔令新郭连存王长利刘义堂席玉全彭兴财要海明张爱国董晓惠闫利宽高鹏玉杨成云怀柔区琉璃庙中学政教主任 怀柔区第一职业高中副校长 怀柔区第三小学工会主席 怀柔区第四中学团委书记 密云县教育委员会科员 密云县密云镇中心校校长 北京师范大学密云实验中学校长 密云县第二中学教师 密云县河南寨中学主任 密云县大城子中心小学校长
密云县檀营满族蒙古族中心小学总务主任延庆县教育委员会科长 延庆县沈家营中学校长 延庆县第三小学教导副主任 延庆县第二小学校长 延庆县靳家堡中学政教主任 延庆县四海中心小学校长
王亚青 燕山教育委员会科长 田玉贞 燕山向阳小学校长
蔡丰亭 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党委副书记 张香永 北京商贸学校校长 马菊生 北京市机械工业学校科员 黄小燕陈志强耿荣琴翟志席郑彦良施 欣齐向梅李义庭何晓红王文东李四平韩玉胜张晓永刘大炜聂 荣赵文友刘国庆北京市商业学校党委书记 北京市园林学校党总支书记 北京市医药器械学校副校长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 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处宣传部干事 中国传媒大学社科学院法律系教师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助理、校长办公室主任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 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理论科科长 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教研室副主任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师 中国政法大学工会副主席 北京教育学院办公室副主任
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机关党委办公室调研员市教委人事处助理调研员
沈柳莺 市教委德育处主任科员 刘锦震 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主任科员
杨临明 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政策研究与法制工作处副主任科员
顾思本 北京教学植物园园主任、党支部委员 任占忠李士成张 萍北京市教育系统人才交流中心主任 北京西藏中学校长 北京学生活动中心主任
第五篇:中国联通重庆市分公司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实施规划
中国联通重庆市分公司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第六个五年实施规划
在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重庆市分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市分公司)第五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已顺利实施完成。在“五五”普法期间,宪法和法律知识在我公司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职工中得到较为广泛的普及宣贯,公司全体员工的守法用法意识明显增强,企业法制化、规范化及风险防范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根据中国联通集团公司•关于印发†中国联通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中国联通集团„2011‟468号文件),结合工作实际,重庆市分公司制定了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六五”普法),现予上报。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重庆市分公司“六五”普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十二五”时期集团公司总体发展战略,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强企业法律遵循与风险管理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企业依法经营管理水平,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主要目标
重庆市分公司“六五”普法的主要目标是:围绕“健康发展、持续增长”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满足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以及全体员工对法律知识的现实需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制实践,进一步提高全体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增强各级领导干部依法经营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工作原则
重庆市分公司“六五”普法坚持如下原则:
第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密围绕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安排和落实法制宣传教育各项任务,服务企业发展的中心任务。
第二、以人为本,服务基层。坚持全心全意为基层服务的根本宗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与着力解决基层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
第三、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深入研究“六五”普法工作期间出现的新情况,创新理念、拓展领域、改进方式,将企业发展的各项重点工作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
第四、联系实际,学用结合。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确立法制宣传教育的切实需求和重点内容,制定切实可行、形式多样的宣教方法,把学法用法融入到管理和服务全过程中。
二、普法对象和主要任务
(一)普法对象
重庆市分公司“六五”普法的对象是: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其中,要特别加强企业各级领导干部、企业法律顾问、企业法律事务综合管理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专业线人员和一线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依法治企的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二)主要任务
第一、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深入学习宣传宪法,进一步学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培养全体职工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爱国意识和国家安全统一意识,形成遵法守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良好氛围。
第二、深入学习宣传信息通信行业及其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学习和广泛宣传电信条例等通信行业及其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时刻关注行业内的最新立法动态,做好法律研究工作,进一步增强依法决策,依法治企的能力。
第三、深入学习与企业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围绕公司的发展战略,结合实际经营,学好用好公司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著作权法、专利法、劳动法等一系列企业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维护企业形象,履行社会责任。第四、深入学习与员工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基层”的原则,围绕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法律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员工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树立以人为本企业理念和保护其合法权益。
第五、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各单位要把法制宣传作为企业学习的重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制宣传和法律培训。并利用现代传媒等优势推进普法,增强法制宣传教育实际效果。做到既有针对性,也有覆盖面,努力营造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
第六、深化完善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认真总结、积极推广“五五”普法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强化总法律顾问制度及法律顾问队伍建设,提升法律事务机构对公司规章制度、合同、重大决策及法律论证的审核水平,加大对诉讼案件的解决能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三、组织领导及责任单位
(一)设立“六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冯治钢
成员: 罗庆先、王建、王祝平、伍隆英、李南 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对重庆市分公司的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进行部署、指导、协调、考核和检查;审定和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和工作计划;研究解决“六五”普法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做好组织、沟通协调工作;评定、表彰“六五”普法工作中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二)设立“六五”普法工作办公室。“六五”普法工作办公室作为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由法律与风险管理部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主任: 李南
成员: 孙米娜、杜珉、王佳、李鹃、芮焱
普法工作办公室的主要职责:在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制订并组织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和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全公司范围内的法制宣传教育、法制培训和依法治理工作;考核各二级单位普法工作的实际效果,并向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汇报工作。
(三)责任单位
重庆市分公司各二级单位(包括各部门、各中心、各分公司、网络分公司)在普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和普法办公室的组织和指导下,结合本单位法律法规遵循性目标及实际需求,根据公司的普法工作计划制订本单位的普法工作计划,积极配合公司范围内的普法工作,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宣传教育工作,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普法课程和法律知识交流,并向普法办公室定期汇报工作。
四、具体安排 重庆市分公司“六五”普法工作从2011年开始实施,到2015年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启动阶段(2011年底以前):根据集团公司规划,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规划,成立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至2015年):依据确定的规划,制定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全面开展“六五”普法工作,做到部署及时、措施有效、督促到位,确保集团公司“六五”普法工作规划的全面贯彻和深入落实。并依据集团公司统一安排,组织开展考评检查和中期表彰活动。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5年下半年):根据集团公司的要求,组织完成对“六五”普法工作情况的检查、验收、总结和评比工作,并对普法工作中的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应高度重视“六五”普法的开局之年,切实加强领导,要将普法工作纳入目标管理,确保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要作学法守法用法的表率,为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建立学时制度。各单位应将中层以上经营管理人员的普法培训,作为“十二五”期间企业领导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公司总法律顾问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60小时;公司企业法律顾问每年学法时间不少于80小时;各单位中层以上经营管理人员、法律事务综合管理人员每年学法时间不少于40小时。各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创建学习环境,保障学习时间。
(三)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一方面,充分借助“5.17”电信日及“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契机,开展全员参与的普法活动;另一方面,通过网络课堂、案例汇编、典型案例培训以及通过短信平台或围脖等新媒体方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法制宣传活动,使法律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深入人心。
(四)建立工作汇报制度。各单位在“六五”普法期间,应于每年11月30日前,要向普法工作办公室书面汇报一次本普法工作情况、先进经验及存在的问题等,以便加强沟通交流,更好地推进普法工作。
(五)落实专项经费。各单位要将“六五”普法工作专项经费列入财务预算,专款专用,确保普法工作正常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