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赣州事业单位科举制度简介
2018年赣州事业单位科举制度简介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炀帝大业三年(607)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绵延存在了近一千三百年。
1.隋朝首创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担任高官。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的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下去。隋文帝时废除九品中正制,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奠定了科举制的雏形。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2.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
唐太宗贞观时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增加了考试科目,当时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但是当时录取极严,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
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武举和殿试。武举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马枪、负重摔跤等,唐代最著名的武状元便是郭子仪了。武则天载初元年二月,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科举考试中殿试的开始,但在唐代并没有形成定制。
唐玄宗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3.宋代改进
宋朝的科举制比唐朝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考试分为解试(州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考试方法采用糊名法,还实行誊录制度,以防作弊行为。宋朝日益完善考试程序和方法,大幅提高录取比例,也出现了一些鼓励科考的打油诗,比如“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4.明清八股
明朝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但采用八股取士,科举制度凸显弊端。1905年清末新政废除科举,科举制退出历史舞台。
乡试是地方考试。唐宋时称“乡贡”、“解试”。明清两代在各省城举行。每届三年,考期在子、午、卯、酉年的秋八月,称“秋闱”(秋试),为正科。遇新君登极寿诞庆典,加科为恩科。考三场,每场三日。由钦命的主考官主持,凡属本省生员、贡生、监生等经科试合格,方准应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举人可于次年春进京应会试,即便会试没考中,也具备了做官的资格。
会试与殿试是中央考试。乡试翌年,即丑、辰、末、戍年春季,举人汇集京城,参加由礼部举行的会试,又称“礼闱”、“春闱”,考三场,每场三日。取中者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会试后贡士再由皇帝亲自御殿复试、决定取舍、等第,即殿试。试期一天,依成绩分甲赐及第、出身、同出身。殿试第一甲第一名,初称“榜首”,亦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乡试、会试、殿试连续考中第一即“连中三元”。
第二篇:科举制度简介
科举制度简介
科举制度是指朝廷允许普通人士和官员自愿向官府报名,然后经过分科考试,依照成绩从中选取人才和授给官职的一种制度。科举制度是唐朝开始正式实行的,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一直紧紧伴随着中华文明史,结束于清朝光绪二十七年最后一科进士考试。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经历着几个时期:
隋朝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隋朝统一全国之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就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度代替以前的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三年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
唐朝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完备时期。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常科的主要科目有明经、进士。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大体有两种:一种是朝廷所设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以及各地的州、县学馆的学生,当时称为生徒。他们在学校内考试合格之后便可以参加朝廷于尚书省举行的科举考试,也称为省试。二是不在学馆的普通读书人,可以向所在的州、县官府报考。地方州、县逐级对他们进行考试,合格的人被动刀京城长安参加尚书省的省试。这样的人叫做乡贡。凡是被举送参加省试的考生,可称举人,省试被录取称及第。第一名称状元或状头。科举考试及第者只是取得做官的资格,尚不能直接得到官职,还须经过吏部的考试,才能被授予官职。吏部的考试是在每年十月以后,次年的夏天来临之前,吏部便要按照“三注三唱”的程序公布考试人员所得到的官职,并经尚书、门下两省和皇帝批准之后,以皇帝的名义发给委任文书“告身”。
宋朝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宋朝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阶层逐渐扩大,想任职官吏的人在经济实力日益雄厚的同时,迫切地要求通过科举走上政治舞台。因此宋朝的科举制度与唐朝相比,有着显著的发展。第一,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和任用的范围。唐代录取进士及第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朝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及第,二等称赐进士出生,三等称同进士出生,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唐代录取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实际授予官职还须通过吏部考试一关。而宋朝一经录用便可任官,排名在前的即可得到高官。宋朝还不限制应试者的出身,甚至僧道之人也可以参加科举。第二,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由皇帝亲自殿试考选,考生一律成为天子的门生,避免考生与主考官之间以师生为名结成同党。第三,从宋代开始,科举正式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封密起来,誊录就是将考生的考卷另行抄一遍。这样考官评阅试卷时,不仅不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都无从辨认,做到绝对的公平竞争。这些方法都被后来明清所继承。第四,在考试的内容上,改变了唐代只考诗赋的做法,进士科增加了经义等内容,还设有“明法”科,“试律令,《刑统》大义、断案,”考中者任司法官员。
明朝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超过了以往历代。明代以前,学校只是为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到了明代,进学校却成为了科举的必由之路。明代入国子监学习的,通称监生。监生大体有四类:生员入监读书的称贡监,官僚子弟入监的称荫监,举人入监的称举监,捐资入监的称例监。明代的科举制度在程序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中乡试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中会试者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殿试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通过逐级考试,统治者可以从中挑选最有用的人才。明代科举考试内容的重要变化即八股取士制度的确立。明太祖
朱元璋采取刘基的意见,规定各级考试专用四书五经命题,作者只能按照宋代程、朱等几家的经义解释来回答,绝不允许抒发自己的见解。明宪宗时,更创立了“八股”的格式,要求文章在形式上逐段对偶。堆砌雕琢,完全脱离社会现实。所以比唐宋诗文取士,更禁锢人们的思想,使科举制度完全服务于皇帝专制的需要,同时也把科举考试制度本身引向绝路。
清朝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灭亡时期。清代的科举制度与明代基本相同,但它贯彻的是民族歧视政策。满人享有种种特权,做官不必经过科举途径,科举只是为汉官铺设的一天参加政权的阶梯。科举考试的内容,仍然采取明时的八股文,用以禁锢士大夫的思想。之后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严厉,但由于科举制度本身的弊端,舞弊越演越烈,成为历史进步的障碍,所以最终只有走上被消灭这条道路。
总体来说,科举制度的实行在古代是积极多于消极的。从个人角度来说:它的积极性体现,一个出生普通家庭的人想要进入朝廷,高榜题名,然后升官晋爵,光宗耀祖,飞黄腾达,全家富贵,一切的一切,都是依靠科举考试。它的消极性体现,假使一个普通人士极度看重他的名望或是某些其他原因一心要成为官吏,便投住一生的心血埋头苦读,本可以开始其他路途发展的机会,但全都不去考虑,有些人还是到死的那天都不能高中,不能够成全他毕生的愿望,含恨而终。所以有的时候也不能一味地将科举视为殊死搏斗的政治战场,白白虚度大好光阴,渐渐加速社会的腐败。从社会角度来说:它的积极性体现,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让他们明白考科举可以是一条很好的出路。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提高社会的行政效率。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科举制度成为了选拔官吏唯一公正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考试和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和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更加促进了文学的繁荣昌盛。它的消极性体现,作为一项文官选拔制度,科举的直接结果是选拔了十万名以上的进士,及近百万名以上的举人。这庞大的群落,当然也会滋养不少贪官污吏或卑鄙的害群之马,做官位却不做其事,皇帝赋予父母官的政策等得不到实施。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使得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了他们原本活跃的思想,对学术文化的发展没有推动作用,反而败坏了良好的社会风气,直至最终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古代的科举制度这样一路走来,经历了不断的改革,不断的进步,至此古代的科举考试演变成现在的高考。其实现在的高考也有一些当时的科举制度历史存在,两者有着相似性,像当时采用糊名的方法来批阅试卷,现在的高考制度也是需要糊名的,这样可以杜绝徇私舞弊现象。像科举考试是选拔全国各地最好的人士,高考也是全国性的,这样有利于更多的精英荟萃,一山还有一山高的汇总。像当时都是选举考试第一名的,任职的官位就越高。现在的高考也是选取分数最高的就读最好的大学,以分数高低决定前途。其次现在的高考制度比古代的科举制度具有先进性,古代的科举制度要在学堂住上三天三夜,直到考试圆满结束。而现在的高考不必这样,只是需要两天时间分科考完四门课程。古代的科举制度只允许男子考,做官的更是堂堂男子汉,而现在的高考男女皆可考,废除了性别歧视制度。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为封建社会不同等级成员间的相互转变创造了条件,通过考试决定做官的机会,高中之后唯一的出路就是做官。而现在的高考是通过考试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感兴趣的专业就读,将来朝着自己的理想发展和最终获得求职的机会。古代的科举得了第一名之后就是状元,没有再高的学位,而现在的高考制度之后就是本科生,甚至继续考研究生,博士,博士后,步步高升。古代的科举制度在满清曾经出现舞弊案兴大狱,江南科场狱等混乱局面,手段阴险毒辣,令社会人士都人心惶惶。而现在的高考中也存在舞弊事件,但随着科技手段的运用以及惩罚手段的严厉性,所以概论已少之又少。
因此,科举制度与现在的高考有其关联对应性,国家正在一步步完善各项不足,一项制
度的实行必定有利有弊,怎样做到尽善尽美正是中国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国家输送和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还是付诸于现在高考的制度,必须做到公平原则,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综合素质,这是振兴中国的必然之道。
补:生员具体需要什么程序经过哪些考试才能成为贡生?
殿试——贡士在皇宫的殿廷上参加由皇帝亲自出题、监考的考试叫殿试,殿试考中者称进士。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其制始于唐武则天时,以后各朝代一直沿袭。
清朝的殿试自顺治三年(1646年)开始举行。殿试的地点,清初在天安门外,顺治十五年(1658年)改在太和殿丹墀前,雍正元年(1723年)因天气寒冷又移到殿内进行,乾隆以后殿试改在保和殿内进行。殿试策题一般都由皇帝亲命。为防止漏弊,由读卷官密拟策题,当即送皇帝阅定之后由监试御史临场监督,连夜印刷,印刷的场所戒备森严。贡生答卷后,由读卷官阅卷。试卷经过反复阅定后拟定名次,并将前十名试卷隐去姓名、履历、三代,进呈皇帝钦定名次。
名次定出后,试卷官引前十名进见皇帝,之后书写大小金榜。小金榜送皇帝御览,大金榜则于传胪之日张挂于长安左门外,之后还要在太和殿举行金殿传胪仪式,这是皇帝宣布进士登第名次的典礼,十分隆重。清朝的进士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甲前三名又分别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分别授予翰林院修撰及编修等职。
第三篇:2018年长春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备考:科举制度简介(精选)
2018年长春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备考:科举制度简介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炀帝大业三年(607)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绵延存在了近一千三百年。
1.隋朝首创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担任高官。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的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下去。隋文帝时废除九品中正制,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奠定了科举制的雏形。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2.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
唐太宗贞观时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增加了考试科目,当时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但是当时录取极严,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
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武举和殿试。武举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马枪、负重摔跤等,唐代最著名的武状元便是郭子仪了。武则天载初元年二月,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科举考试中殿试的开始,但在唐代并没有形成定制。
唐玄宗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3.宋代改进
宋朝的科举制比唐朝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考试分为解试(州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考试方法采用糊名法,还实行誊录制度,以防作弊行为。宋朝日益完善考试程序和方法,大幅提高录取比例,也出现了一些鼓励科考的打油诗,比如“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4.明清八股
明朝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但采用八股取士,科举制度凸显弊端。1905年清末新政废除科举,科举制退出历史舞台。
乡试是地方考试。唐宋时称“乡贡”、“解试”。明清两代在各省城举行。每届三年,考期在子、午、卯、酉年的秋八月,称“秋闱”(秋试),为正科。遇新君登极寿诞庆典,加科为恩科。考三场,每场三日。由钦命的主考官主持,凡属本省生员、贡生、监生等经科试合格,方准应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举人可于次年春进京应会试,即便会试没考中,也具备了做官的资格。
会试与殿试是中央考试。乡试翌年,即丑、辰、末、戍年春季,举人汇集京城,参加由礼部举行的会试,又称“礼闱”、“春闱”,考三场,每场三日。取中者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会试后贡士再由皇帝亲自御殿复试、决定取舍、等第,即殿试。试期一天,依成绩分甲赐及第、出身、同出身。殿试第一甲第一名,初称“榜首”,亦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乡试、会试、殿试连续考中第一即“连中三元”。
了解更多公告,请登录吉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网址里将定期发布吉林省事业单位招聘、吉林省教师招聘、吉林省医院招聘公告。
第四篇:赣州简介
地理位置
位于江西南部,赣江上游,毗邻福建、广东、湖南,是江西省的南大门。土地面积约3.94万平方千米,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具体方位:东经113°54′~ 116°38′ 北纬24°29′~ 27°09′。处于南岭、武夷山、诸广山三大山脉交接处,属于江南丘陵地带,是典型的丘陵、山地地貌,“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是赣南土地状况的真实写照。赣南大部分土壤呈红色,酸性,是典型的中国南方红壤分布区,适于脐橙、甜柚等的种植。章水和贡水在赣州市区交汇为赣江。
赣州处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为四省赣闽粤湘四省边际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赣州是中国东南沿海两个最发达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和海西经济区在中部的最大最近的共同腹地,中部地区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第一城。
赣州素有客家摇篮、脐橙之乡、世界钨都和稀土王国,风水发源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诞生地等美誉
赣州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与周边城市和沿海港口城市的高效连接,把赣州建成我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建设昌吉赣铁路客运专线,规划研究赣州至深圳铁路客运专线和赣州至韶关铁路复线,打通赣州至珠三角、粤东沿海、厦漳泉地区的快速铁路通道,加快赣井铁路前期工作,加强赣州至湖南、广东、福建等周边省份铁路运输通道的规划研究,提升赣州在全国铁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改造扩建赣州黄金机场,研究建设航空口岸。适时将赣州黄金机场列为两岸空中直航航点。加快赣江航道建设,结合梯级开发实现赣州—吉安—峡江三级通航,加快建设赣州港。航空系统赣州按4C级规划建设的赣州黄金机场现为赣南第一大机场(4C级),2010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0万人次,预计2011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万人次。赣州黄金机场能满足波音757、空客A320等机型起降,目前已开通飞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武汉、厦门、南昌、海口、福州、成都、南宁、贵阳等地的航线(重庆暂时停航),每周通航130多个航班。赣州还被列为支线航空发展试点城市,引进航空公司地级市基地。铁路系统已建成的京九铁路复线、赣龙铁路,正在建设的赣韶铁路、时速200KM/h赣龙铁路复线,鹰瑞铁路构成了全市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赣州站(二等站)现已开行至大同、苏州、泉州、南昌、龙岩、井冈山等地的始发列车,通达全国各大中城市。完善铁路网络,加快鹰(潭)瑞(金)梅(州)铁路、浦(城)梅(州)铁路、广(州)梅(州)汕(头)铁路扩能前期工作,适时开工建设。规划研究吉安至建宁铁路。研究瑞金火车站升级改造。公路系统公路运输已基本形成以市区为中心,105、323、319、206国道为骨架通达四面八方的公路网络,目前已初步建成快速交通骨架网:赣粤高速、蓉厦高速、赣韶高速、鹰瑞高速、瑞赣高速、赣大高速、石吉高速等。加强公路建设,支持大庆-广州高速公路赣州繁忙路段实施扩容改造工程,规划建设兴国—赣县、寻乌—全南、乐安—宁都—于都、广昌—建宁、金溪—资溪—光泽等高速公路。加大国省道干线公路改造力度,力争县县通国道,重点推进通县二级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公路运输枢纽站场建设。水运系统位于赣江源头的赣州港是江西六大港口之一。城市公共交通赣州市区有近50条公交线路,483辆公交车,站点遍布市区主要街道及周边县/镇,主要枢纽站点包括火车站广场、南门广场和公交枢纽中心,市区公交采用自动投币,票价一元(县/镇除外)。另市区有出租车公司13家,运营着700多辆出租车,市区出租车一律打表计费,起步价5元/2公里,2公里后1.6元/公里。快速公交赣州公交公司现已开通快速公交k1、k2、k3“环城快线”、k6“机场快线”4条快速公交线路,为江西唯一开通快速公交的城市,全程票价一元。k1、k2“快速公交”线路贯穿赣州中心城区东西、南北两条主线,夏秋季运营延长两小时,冬春季延长半小时,发班密度为高峰期每8分钟一班,平峰期每15分钟一班。K3起点站公交枢纽中心经章江大桥、章江北大道、八境路、八一四大道、章江大桥再返回公交枢纽中心,发车时间5-8分钟。K6起点站火车站经八一四大道、文明大道、杨公路、迎宾大道、赣州黄金机场,在沿路返回。发车时间10-15分钟。这四条“快速公交”的开辟使中心城区公交线路呈现4个区域均衡分布相结合的线网格局。城市轨道交通为从根本上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加快推进赣州城市建设,早日确立赣南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地位,2010年初,由市城乡规划建设局与赣州城市开发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启动编制的《赣州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经专家评审原则通过。该规划涵括了赣州中心城区、赣县县城和南康市城区等120平方公里范围,规划坚持“符合主客流方向,缓解中心城区交通供需矛盾,注重引导土地发展”的原则,通过“点、线、面”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研究,结合赣州都市区和中心城区的城市空间结构,确定了赣州市“网格式”的轨道交通线网。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已纳入《赣州市2010—2012年重大项目滚动计划》。2011年,完成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立项;2012年,完成第一条轻轨工程可研报告等前期工作。2010年,已完成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赣州地铁1号线、2号线规划图(见右图册)赣州城市轻轨路线走势图(见右图册)城市道路交通贯穿赣州中心城区的主干道红旗大道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为双向十车道,全长5054.4米,自东而西横贯赣州老城区,是赣州市的一条形象大道,被评为“江西省园林路”,以其颇具特色的绿化闻名。全省最长的城市交通主干道赣南大道全长35.25公里,总投资30.05亿元,连接赣县梅林镇、赣州老城区、章江新区、赣州开发区、南康市区,其中新建跨江大桥3座(章江大桥、贡江大桥、新世纪大桥),新建互通式立交桥4处(赣县起点立交、赣新路立交、跨红旗大道立交和复兴大道立交),预计2011年底竣工通车。
第五篇:赣州简介
赣州是江西下辖的一个地级市,是江西第二大城市,常称为赣南地区,赣州东接福建三明和龙岩,南至西南临广东梅州、河源和韶关,西靠湖南郴州,北连江西吉安、抚州,处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
赣州是旅游观光的好地方,全市有国家级历史文名城1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19个点),省级风景名胜区 8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9处,资源分布率达77%。主要有以宋代“四古”(古石窟、古城墙、古浮桥、古瓷窑)为代表的宋城文化旅游区,还有被誉为“水上丝绸之路”的梅关古驿道旅游区;有道教第35福地翠微峰金精洞,还有传说中汉钟离得道成仙的汉仙岩;有天然氧吧阳岭,人间仙境小武当山,水上明珠陡水湖,中国风水第一村——三僚村,还有东江源头三百山……。在多年的旅游实践中,赣州逐渐形成了“红色故都,江南宋城,东江源头,客家摇篮”四个品牌,整合包装并推出了三条独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线,即赣州——上犹——崇义——大余古城丽山秀水旅游线;赣州——于都——会昌——瑞金——石城——宁都——兴国红色文化旅游线;赣州——信丰——安远——定南——龙南东江客家风情旅游线。此外,还有地质考察、风水玄学、宋文化考察、宗教朝圣、体育健身、漂流、客家民居研修等多条专项旅游线供游人选择。
崇义是江西省名山秀水绿色之旅的重要景区。目前已形成了以阳岭森林公园、聂都溶洞群、库区湖光山色为主的三条旅游精品线路。
阳岭、故称观音山,因明朝都御史王阳明平叛立县而得名。阳岭是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江南新兴国家森林公园,方圆10余里,秀峰36座。峰峦叠峰,古木参天,珍禽异兽群集,飞流瀑布9处;泉甘溪曲,藤古树珍,四时花木广布。据权威机构测定阳岭空气负氧离子平均值高达9.2万单位,最高值的兰溪瀑布区为19万单位,被人们誉为“天然大氧吧”。已逐步建设了阳峰、竹文化(民俗)村、度假村、竹海、珍稀动植物园、水上乐园等六大景点。
聂都溶洞群:“有山必有洞,无洞不成山”。聂都方圆十余里,有钟乳岩地下溶洞28座,千姿百态,是国内罕见的大理石溶洞群。最大的罗汉岩可通广东仁化,有朱耷等名人真迹,洞中有洞别有洞天。洞中怪石狰狞,伴有沼泽、深洞;洞下是地下河,流水潺潺,清澈可见;洞顶有多处“天窗”,直达山巅。深远莫测,人们称为“地下迷宫”。已对游人开放的仙鹤岩,瑰丽夺目。聂都景区还有赣江源头章源桥、夫人庙、石林等自然人文景观。
库区群:“山之趣在水”。以过埠、杰坝、茶滩为主的80里库区,湖光山色,胜似“漓江山水”。湖面上耸立数十个大小不同的绿色岛屿,每座岛屿树木丛生,岛的倒影映像碧玉,似玛瑙。其中有七个特色的岛屿,象七个星星,被人们称为“七星望月”。在库区建有七星望月度假村,有水上木屋、快艇、水上滑翔、充气床等水上娱乐设施。崇义,绿的世界。
这里是全国十大“竹子之乡”之一,2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森林覆盖率高达85%,植被覆盖率达90%,居全省之首;这里是个“天然大氧吧”,空气质量好,阳岭森林公园是国内“空气负离子浓度值最高的风景旅游区”;这里水质佳,全县没有大江大河,散布在县境内的多是小河小溪,80%的水流可以直接饮用。因为这些因素,这里的土壤“养育”着丰富的野生食品资源,它们作为食品的原材料,是生态的、纯天然的、无污染的,对于食品工业来说,这块土地是个大型的“天然车间”。
当“绿色”消费潮在都市悄然兴起,人们越来越发现,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崇义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绿色食品”是特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它必须具备4个条件: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产品的包装、贮运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贮运标准。
崇义县的绿色食品资源,首推野生类植物。该县有100多种可食用野生植物,如香菇、木耳、葛根、竹荪、红菌菇(这是目前还无法人工繁殖的品种)、野果(如南酸枣、猕猴桃、野栗)。去年,该县聂都乡还发现一片野生柑桔林,据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中国柑桔协会理事长邓秀新教授认定,这是中国第三片野生柑桔林,是世上罕见的珍品。这些,都是绿色食品的天然原料。
除了野生类资源,崇义县的茶叶、稻米、脐橙,甚至饲养的动物如野外放养的麻羊、牛等,因为农民极少用农药和饲料,也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条件,都是绿色食品的原料。
南酸枣加工成南酸枣糕,葛根“进化”成了葛根粉丝,竹荪“变”成了竹荪酒……崇义县的绿色食品工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食品制造两大类,主要产品有南酸枣糕、南瓜糕、青梅糕、笋罐头、茶叶、茶油等。
游玩路线
1、城市区域一日游:
上午8:30八一四大连1号候车点和西园候车点起程,参观郁孤台—蒋经国旧居—古城墙—八境台—八境公园一古浮桥—寿量寺—文庙—灶儿巷董府用中餐—通天岩—返回市区。
2、特种旅游线路:
宋城文化旅游线:赣州通天岩石窟—赣州古城墙—南市街历史文化街区—灶儿巷历史文化街区—浮桥。
红色旅游线:赣州—于都长征第一渡—瑞金云石山长征第一山—瑞金沙洲坝、叶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旧址群—宁都起文纪念馆—宁都翠微峰—兴国将军馆、将军广场—赣州。
农业观光旅游线:赣州—南康甜柚国—南康花卉长廊—信丰农家“猪沼果”—信丰脐橙国—赣州。客家旅游线:赣州文庙—龙南小武当—龙南客家围屋(关西新围)。工业旅游线:赣州燕京啤酒厂—南康家俬城—赣南卷烟厂—赣州。
水上观光旅游线:赣州八境湖—水轮泵站—一江两岸四桥水上休闲游(观沿江两岸风光)。
生态旅游线:①赣州—安远龙泉湖公国—山川潭果业基地—九龙嶂无公害茶园—东生围(客家围屋)—虎岗温泉—万福山果业基地—三百山风景区—赣州;②赣州—上犹陡水电站—陡水湖风景区—崇义七星湖—崇义阳岭风景区—赣州。
体育保健旅游线:①市体育中心—宝葫芦农庄;②拉州—大余河洞“章江源头第一漂”—河洞温泉沐浴—赣州。
3、专项旅游线:
地质考察线:于都盘古山钨矿—大众世界钨都—安运火山口
风水玄学游线:赣州峰山—赣县杨仙岭—兴国三僚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宁都孙中山祖先孙誗墓—于都杨公坝
宋文化考察线:古城墙—南市街一灶儿巷—福寿沟—通天岩石窟
宗教文化考察线:大众丫山寺—南康生佛寺—赣县宝华寺—石城如日山普照寺 体育健身游线:章江源头第一漂—大余河洞漂流
客家民居考察游:龙南燕翼围、关西新围、乌石围—赣县白鹭民居—石城九十九间半
阳岭位于崇义县城南郊3公里,是赣南离城市最近、旅游基础设施相对配套、开发潜力很大的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森林公园。方圆五十平方公里,有秀峰三十六座,飞流瀑布九处。公园内峰峦叠障,古木参天,泉甘溪曲,藤古树珍,四时花木广布,珍禽异兽咸集,保持了完好的亚热带原始森林风貌。苍山翠竹间有云隐寺、观音庙等古迹。由于拥有大面积原始森林,空气负离子含量中国第一,平均值达每立方厘米9.2万单位,最高处为14万个单位,被称为天然氧吧。是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国家4A级风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森林公园、江西省自然保护区。位于崇义县县城南郊。距南昌467千米,距赣州77千米,距广州507千米。阳岭,古称观音山。传说南宋绍兴年间,有一钟姓秀才携两友赴京赶考。途经此山,被其雄伟秀丽所吸引,欣然结伴登山,一路风光,一路豪情,游得兴起,及至山巅,壁立峭绝,方觉暮色已近。回眼来路,林海茫茫,粟粟不敢下。因念观音经,有白衣人掖之而下,并被白衣人教化:此乃人间仙境,前路无须再游。三位秀才感其言,一路风尘,果然金榜题名,故名观音山。后因享誉内外的明朝大理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王阳明先生剿匪立县,为纪念王阳明,改称阳岭。原有观音庙,已被毁,现仍存观音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