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遇与坚持
机遇和奋斗哪个更重要
先要有充分的准备,机遇来了才能抓住啊!
只有机遇没有实力和能力,同样不会成功!
天道酬勤。奇迹有时候是会发生的,但是你得为之而拼命地工作。
机遇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而一切的准备都是奋斗的产物。一个人只有在确定了人生的目标后才有可能终其一生为之奋斗。在奋斗中积累经验,锻炼魄力,炼就敏锐的眼光,才有可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并以之为阶梯跃向成功的顶峰。
奋斗是人类发展、个人成功的必经之路。从钻木取火到中国加入WTO,从发明家爱迪生到数学家华罗庚,每一条成功之路都写满了奋斗的脚印。而机遇虽然重要,但把握机遇、善待机遇仍要以奋斗为前提。天赐良机不会光顾庸人懒汉。
现在的社会,大学生创业的例子越来越多,而中间的奋斗和机遇的冲突越来越明显。创业本身就意味着艰苦奋斗开创事业。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踌躇满志,善于捕捉机遇而容易缺乏长期奋斗的毅力。此外,大学生创业,其能力、经验相对社会人员明显不足,因此更应坚持奋斗、以勤补拙。倡导奋斗比机遇更重要,鼓励大学生直面困难,于逆境中求生存,于顺境中求发展;既重事业成功,也重能力培养。即使事业失败了,也可以说一句:“我无怨无悔!”
事业的失败谁也预料不到。但是失败也是一笔可观的财富。因为奋斗过了,结果就不再重要。对于为数众多的创业失败者,创业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奋斗精神,是对他们心灵最大的慰籍,也是他们再次踏上创业之路的号角。年轻就是大学生的本钱,失败了,可以从头再来。奋斗不代表就一定取得成功,但是就算是失败我们也可以从奋斗的过程中得到锻炼。长风破浪会有时,能使创业失败者从失败中站起来的,只有奋斗精神的感召和对奋斗的无限执著。而决不会是简简单单的机遇就可以弥补的了的。
如今的社会要求我们必须要学会奋斗,去把握住属于我们的成功的机遇,帮助我们跃上成功的顶峰。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共勉:“充满着奋斗精神的人们,永远带着快乐,欢迎雷霆与阳光。” 今天我们的辩论首先要明确两个前提:第一、自身能力和外部机遇,都是成才的必要条件。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是二者之间何为关键。第二、当代青年成才不是一个个体问题,而是一个普遍性问题,个别天赋超常的人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青年成才不仅仅是青年本身问题,更是一 个社会问题。把这个问题放在社会角度考察,才具有更加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开宗明义,概念先行。青年是指15到30岁的年轻群体。成才是 指成为对社会有创造性贡献的人。按照辞海的 解释,关键是指闭门的横木和枷锁的木 现指。外部机遇,在这里是 是指对成才有利的外部时机、境遇和机会。包括物质体制人文等方面)
从哲学层面上说,实践是主客观共同作用结果,而客观条件决定主观意识。机遇是培养提高自身能力的起点,机遇是施展能力得到社会认可的转折点。成才作为人们的联系自我和外部世界的实践活动,机遇便开启了自我走向外部的 一扇门。成才以实践效果和外部评价为标准,而机遇则为其创造实践的沃土和评价主体。我们说青年成才是关键,并不是说让青年守株待兔,而是为了机遇时刻准备着 因为机遇关键我们厉兵秣马,蓄势待发;因为机遇关键我们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因为机遇关键我们积极争取,努力上进.从现实层面上讲,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各国纷纷出台人才政策实施人才战略,其目的便是为成才创造良好的 外部机遇。当前,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的发展为青年成才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由于发展不均衡,体制不健全以及人才供需失衡等问题,也极大地影响着青年的 成才。于是我们看到希望工程,春雷计划,素质教育,高校改革等一系列旨在为青年成才提供更公平更充分机遇的社会活动。青年成才是社会的问题,社会不会也不可能,对这个朝阳般可爱的群体的成才说不!
机遇是/不是成功关键 的确,奋斗使你的人生波澜变得壮阔,使你的人生大厦变得宏伟。然而机遇更是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更有助于你实现人生价值!下面,我将对我方观点作如下总结:
第一,只有认识到人生路上机遇比奋斗更重要,才能把握住转瞬即逝的机遇。从出生到死亡,从机遇出现到悄然逝去,从把握机遇到成就辉煌,所有的日子都不过是白驹过隙的一瞬,而人生,本来就是一本太过仓促的书,这种仓促又怎能同漫长的奋斗相适应呢?!重视好短暂的机遇才对得起仓促的人生,才对得起匆匆红尘走一遭!奋斗不过能使人生之路呈现出“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洲”,而唯有机遇,才能使人生变得“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第二,只有认识到人生路上机遇比奋斗更重要,才能体会到辩题对我们大学生的现实意义。对于实现人生价值,如果让奋斗来“一肩担尽古今愁”的话,那必然导致抑郁的人生将是“不尽长江滚滚流”!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辩论赛,不仅仅是为了展现个人风采和团队精神,更是为了给我们自己探求一种人生的出路。面对那些抑郁的人生,我们不是一个个心安理得的看客,更有可能成为剧中的主角!我们,你们,他们,难道还要让自己的心智像风,像雨,以对机遇的沉默来拯救这些越发脆弱的人生吗?比较人生路上机遇与奋斗谁更重要,对此要有一个价值判断,那就是以人生价值的实现为归宿,用机遇来修复那由奋斗带来的饱经磨难的身躯,使我们大学生的人生搏击出夺目的光彩!这,才能告慰成千上万长眠于地下的那些怀才不遇者屈死的灵魂;这,才能启示将衍继人类文明火种的子孙后代!
第三,只有认识到人生路上机遇比奋斗更重要,才能意识到我们应该何去何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一个伟大的民族已经长河泛舟五千年,在每个人的人生路上,在每个人的脑海中,奋斗的观念根深蒂固。从头悬梁到锥刺股,从卧薪尝胆到破釜沉舟,从有志者事竟成到苦心人天不负,中国人,向来不缺奋斗。那我们缺什么?是那种把握机遇的观念!正是美国人把握住了科技革命带给他们的机遇,一个个的人生,一次次的机遇,一步步的发展,铸造了今日的美利坚!而这,又岂是铁杵磨针能磨出来的?我们又磨出了什么?岳武穆奋斗一生,“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却没有实现毕生志向,取代机遇的是那无情的十二道金牌。缺少机遇的岳飞只得发出那凄凉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机遇在实现人生价值上的更关键作用正是防止那一江清水变的满江红!缺少机遇,已经是本该丰富多彩的人生之路变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难道还要让奋斗这个“孤舟蓑笠翁”来“独钓寒江雪”吗?!
有道是:低头奋斗疑无路,仰望机遇又一村!
在曹操进攻荆州的时候,刘备孙权两家结成了抗曹联盟。孙权大将周瑜十分嫉妒刘备军师诸葛亮的才能,想把他置于死地。他让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若误期造不出便以军法从事。诸葛亮巧妙地利用长江的大雾,在夜里用数十只绑满稻草人的船只在曹营前击鼓呐喊。曹军用箭射击,结果全都射在稻草人身上,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便得箭十多万支。
(如果不靠运气,诸葛亮早死了)
没了机遇去奋斗,再多的奋斗也是盲目的.抓住了机遇,然后去奋斗,心里就会有底,就会有很明确的目标,机遇是你奋斗的目标.你无法把南非搞成IT发源地,也无法只靠奋斗就变成比尔盖子.奋斗有作用,但他只是助推器,起决定的还是机遇.1.战场上只有当机立断才能取得胜利,正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难道在最佳时机被你们轻易地放弃的时候,你们不会为你们的优柔寡断、错失良机而自责吗?
2.有无数的创业者在辛苦奋斗,而成功的企业家只是少数,那是因为他们能够掌握市场经济的精髓,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中抢抓机遇。试问:不懂得抓住市场机遇,只会埋头苦干、加班生产,那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转化为效益?
3.赤壁之战中,如果东风不来,那万事俱备又有什么用?
4.“机遇属于每一个有准备的人”这句话正是说明了在埋头奋斗的同时要时刻注意掌握机遇。难道你们不认为,只顾低头努力,不会抬头看路,你们会浪费更多的机遇吗?
所以,机遇很重要,抓住机遇然后去奋斗=成功!(江海成功法则
按照事实来说,我认为都很重要,一个人光有自身条件刻苦努力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好的机遇好的时机,也很利弊,像在三国中诸葛亮就是有很多老天帮忙所成的大事,有存在的所谓的天意,天意并不是迷信而是一种自身的信仰,一个人的成功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而自身的努力是关键,但是如果缺少的机遇也是不太容易成功的,一般来说,人的机遇都是平等的,但是容易错失良机,所以把握住好的时态是关键,我说这么多无非是证明客观与主观的条件是最佳搭档组合。我们能够掌握的是自身的命运,是靠先天的勤奋努力,至于外在的机会那就看我们能否有幸抓住了。
第二篇:机遇与成功
外部机遇决定企业成功
“事之难易,不在小大,务在知时。”出自战国时期吕不韦的《吕氏春秋》。这句话意思是说:事情是难是易,不是事大事小的问题,而在于是否正确地把握时机。机遇是什么?是一个完美电路的开关,是接通电路的必要条件。东风不来,即使万事俱备,也是枉然,所以机遇才是成功的关键!
外部机遇影响因素对企业来说是最活跃、最不可控的因素, 机遇动态性会导致企业行为的变动,进而影响企业绩效。基于外部机遇变化进行战略创新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任务。战略管理担负着企业战略研究、制定、分解、执行及评估的重任,要善于在复杂多变的机遇下找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当外部机遇发生重大变化时,企业应与时俱进,调整或重新制定发展战略,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业务领域、顾客、技术、市场等进行全新的设计和考虑。
企业竞争取胜的关键。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要想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增强竞争优势,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提升核心能力的关键在于企业必须适应外部机遇的变化。依据外部机遇变化进行战略创新,重新确定企业的发展目标,寻求新的发展需求增长点,并建立与之相匹配的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及控制系统,是企业提升竞争力并形成持久竞争优势的关键。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现代企业经营的实质就是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资源下, 解决企业外部机遇、内部资源和企业经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问题。当企业现有战略不适应外部机遇变化的需要时,就需要推进企业进行战略创新。也就是说,根据外部机遇的变化,在战略层面重新确定客户群体, 重新确定自己的价值实现路径, 重新决定企业的竞争策略等等,由此确保企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 案例1:宁德时代
一、国家政策
2015年3月,工信部为刺激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发布了一份《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这一政策不但把采用日韩企业动力电池拒之门外,还对属性能量密度不高的磷酸铁锂电池造成了打击,而比亚迪作为当时国内电池的霸主正是采用磷酸铁锂电池;
主推三元铁锂电池的宁德时代借着政策的春风,迅猛发展;2017年,宁德时代相继在法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地成立子公司,并与上汽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也在这一年里,宁德时代成功超越松下电器,成为出货量最多的行业巨头。
二、市场机会
因当时动力电池巨头比亚迪实行不外售政策,宝马公司主动上门,希望宁德时代能帮忙设计一款动力电池,随着新款动力电池的成功推出,宁德时代正式成为宝马集团在大中华地区唯一的电池供应商,也由此成为国内首家成功进入国际车企供应商体系的动力电池企业。在宝马的“助攻”之下,宁德时代之后顺利拿下了宇通和北京普莱德的订单,这两家公司也是真正将宁德时代推向整车产业配套的功臣,为其后期飞速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到后期,汽车主机厂的半壁江山都与宁德时代建立了合作关系。2015年、2016年两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系统销量分别为2.19GWh和6.80GWh,连续在全球动力电池企业中排名前三,2017年更是以11.84GWh的销量超越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商松下成为全球第一。2018年6月11日,宁德时代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低调挂牌,上市首日大涨44%。
截至2018年底,宁德时代以配套动力电池1100余款车型占比工信部公布的新能源车型有效目录车型3800余款的29%。国内市场的整车企业包括上汽、吉利、北汽、广汽、长安、东风、江铃等合资和本土车企以及蔚来、威马、小鹏等造车新势力,还有金龙、宇通等客车以及海外客户宝马、戴姆勒、现代、捷豹路虎、标致雪铁龙、大众和沃尔沃等国际车企品牌都是宁德时代的客户和合作伙伴。
如今宁德时代市值超过1600亿元人民币,是新能源电池领域当之无愧的独角兽。据悉,宁德时代目前已在宁德、青海、溧阳建有生产基地,持续推进与上汽、东风、广汽、吉利、一汽等重要车企客户的合资合作,围绕主营业务动力电池系统和储能系统与主要战略客户开展深度合作,同时还筹划在德国建设首个海外生产基地。
● 案例2:饿了么
一、饿了么swot战略分析案例
随着移动终端发展日渐成熟、受众的媒体使用习惯逐渐转向移动端,移动终端成为用户信息获取和支付应用的新途径。用户目前对移动终端的依赖为外卖网站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契机。2016 年中国整体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人,其中移动网民为5.5亿人。
二、平台SWOT分析
优势有:①线上服务,成本较低,广告宣传广泛多祥。②运营基于自主创新的Napos系统和CRM系统相结合的平台。③市场开发度低,发展潜力大。④管理者对平台价值认同,团队有很高的创业激情,且技术过硬,积累有多年行业经验和人际关系。
劣势有:①物流环节不健全,没有完备的物流一线式系统,对商家的线下管理难度大。②缺少运营人才,缺乏专业人才对市场的敏锐认识。
机会有:①融资完成后,饿了么将完善高校外送服务,开拓白领住宅市场,搭建以自有物流为中心、社会化物流为辅的物流配送平台。通过互联网平台,依托大数据的发展,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②慢慢地占领二三线城市市场,逐步扩大客户群体。③网络技术的发展,流量资源费的下降,为用户提供了网络订餐的基础保障。
●案例3:柯达公司
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显然是制订企业战略的一项重要外部影响因素,一些企业会抱着“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了”的心态来处理外界环境的变化,并且往往以“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自我安慰,结果很可能是一步错步步错,失去追上先变者的契机。在我看来,柯达公司正式这样的典型。以下,我将区分宏观环境以及行业与竞争环境两部分,对两者分别进行论证。
一、宏观环境
总的讲,宏观环境可以用PEST(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方面进行概括。而在与其他存在竞争关系的企业比较之时,政治、经济、社会因素显然相对固定。试想,立法者不会单独对柯达进行歧视性立法,而对富士进行保护;在经济危机时,人们也不会因此减少对柯达产品的购买,转而对富士产品情有独钟。
因此,笔者认定,宏观环境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是技术因素。针对图像行业的现实,这项因素可以归纳为对数码技术制高点的争夺。显然,作为数码相机发明者的柯达并没能占据优势。仅以一组数据为证,2002年柯达的产品数字化率只有25%左右,而竞争对手富士已达到60%。
二、行业与竞争环境
概括地说,行业分析有以下几个入手点:现有厂商的竞争、潜在竞争者的威胁、替代品的竞争压力等。
如果将柯达的主打产品简单定义为传统胶片相机及其互补品的话,可以发现,柯达公司的威胁主要体现在潜在竞争者与替代品方面。由于数码技术的出现,一些原本并不主打图像领域的企业纷纷涉足,例如三星、索尼等,潜在的竞争者日益成为现实。而从替代品角度看,整个传统图像领域正面临着不可避免的萎缩。2001—2004年间,柯达的胶卷业务的萎缩速度竟达每年20%。
俗话说,“时势造雄”。晋代陆机在《豪士赋序》中说:“才不半占,成功已倍之,盖得于时势也”“时势”即“天时”、“机遇”。碰上好“机遇”,一切顺水推舟,“得势者昌”,事业蒸蒸日上,企业日进斗金。时势不对头,任凭你呕心沥血,只得事倍功半或徒劳无功。所以,外部机遇是决定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附录:
19:30 | 准备工作,组建腾讯会议 |
19:30-19:45 | 小组战略名称确定及头脑风暴 |
19:45-20:00 | 确定汇报提纲,明确责任分工 |
20:00-20:30 | 案例收集 |
20:30-20:40 | 报告初搞 |
20:40-20:50 | 头脑风暴,报告输出 |
20:50-21:00 | 输出报告 |
五、责任矩阵
第三篇:机遇与能力
机遇与能力,到底哪个更重要?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不知道伤透多少人的脑筋。很多人都会认为能力是第一位的,机遇只不过是补充而已,因此,才会有那么多的人在忙碌的工作之余牺牲了很多的休息时间,不停的去学电脑、学英语、学机械、学开车等等。尽一切可能的为自己充电,不停的在一切可能的学习、实践,意图学到更多的适用的技能,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因为他们始终相信,只要付出就有回报,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因为有太多太多这样的激励故事在影响着他们。
但实际情况又怎样呢?很多人在经过一番苦不堪言的的学习之后突然发现,自己虽然懂得了更多,学会了更多,但却并没能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一切,除了空耗时间,浪费了更多的金钱之外,一切依然,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因此变得更美好,自己的境遇也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于是,很多人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是否仍然不够。于是,一些人继续他们的艰苦学习旅程,一部分人就此放弃。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很努力的,也不乏这样那样的能力,甚至有些人的个人能力很强,但为什么总是不能如意呢?原因在于缺乏机会。有句老话: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能力的人。这句话影响了很多人的一生,也让很多人幻想了很久。但也正是这句话,害了不少人,因为它在强调个人能力的同时,忽略了环境因素,忽略了影响个人能力发挥的人际条件。我要说的是:一个好的机会,远远比个人能力更为重要。这是一个具有颠覆性的结论与认识。现实中,不乏能者众,但出头者廖。我们周围的很多生活的很滋润的人,并不是能力超强的人,但是他们能很好的利用把握每一个机会,因为一个好的机会,就能改变人的一生。
有一打工仔,数年贫困,却因为中了四注500万,一夜改变人生;当然这个是天文数字般的偶然因数,但如果他单凭他的能力,或许几辈子都不会有此改变。还有个中学生,给一个国企老总开车,后老总升任副市长,小司机也跟着高走,后来竟然官至秘书长,他对自己的发展自己都感到很吃惊,认为“实在太不可思议”。由此,他的家人也跟着改变。如果不是因为他的机遇好,就凭他中学文化的水平,可能摆摊生意都要被他做垮。一位高官曾经公开说:“能力是可以慢慢培养的,只要我愿意给你机会给你时间再愚蠢再笨的人,都能慢慢变聪明,但如果我不给你机会,你就是天才最后也会变成蠢材。”面对这样的现实,你不得不低头长叹!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个机会远比能力更重要,因为机会很少,而有能力的人又多,所以,你要抓紧的就是用更多的精力去寻找或创造机会。当然,千万不要小看自己的能力,对自己要永远充满信心,不要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差,也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你所缺乏的,只是一个机会而已。也许,你现在正在苦苦挣扎,正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徘徊,正在默默的忍受不公,正在渴望改变人生,那么,就请你大声的喊:请给我一个机会,我是最棒的!!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是“三分能力,七分运气”,运气可能会更重要些。假使你是个很有能力的人,有一份很适合你的工作虚席以待,你却不知道这个信息,那么你可能就这样错过这个机会。或者,在你的公司里,你周围有个能力比你差很多的人,一个机会降临在他头上,他把握住了,升迁了,你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凭什么?要是我,我可以做得比他好!可是,很多事情已成定局,谁也改变不了,这也就是很多人“怀才不遇”,大发感叹之词。
第四篇:挑战与机遇机遇与挑战
挑战与机遇在汹涌而来的全球化浪潮下,中国电影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1990年代中期,以好莱坞大片进
入中国大陆为起点,海外及港台资金、人员、技术大量涌入内地,往昔中国电影清晰的概念和面
貌日渐模糊。与此同时,在自上而下的电影改革措施推动下,主流话语、大众文化和精英意识等
因素交错融合,也促使中国电影多元发展轮廓逐渐形成。1980年代受商品大潮和政治因素影响,中国电影在短暂的辉煌后于八十年代末转入低潮。1990年代中国电影处于生产、市场、营销的困难时期。由于主流意识形态力挺,主旋律电影发展兴旺。在体制、资金、经验的限制下,艺术和商业电影在探索中也有进步,中国电影三种态势初步形成;进入新世纪,中国电影进一步
分化重组,三种电影形态之间开始相互影响和渗透。电影生产的发展、电影市场的复苏,电
影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产电影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可以说都意味着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正面临
一个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转折时期。中国电影面对机会,同时也面对困境、面对挑战、面
对危机。与处在转型期的整个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息息相关,由于电影
体制改革仍然还没有到位,计划经济模式在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化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行业
后遗症,从电影业的各级管理层到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层都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观念和操
作方式的误区,整个电影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也还有待提高,整个社会的电影消
费水平受经济和文化条件的制约也还处在初级阶段,这一切都是中国电影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1.优良的影片数量短缺,按照经营经验,电影院需要250—350部电影供应才
能正常运转,而按照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管理条例规定,国产影片必须占2/3放映时间,这
就意味着除了80—120部进口影片以外,至少需要160—230部国产影片提供给市场。而这些
影片中应该有1/2的影片(80—115部)是市场效果较好,1/3(50—80部)的影片是高效益的,正如电影发行人员所意识到的那样,“片源供给是否充足,国产片中是否有可以支撑市场的„拳头‟作品,是目前国产片市场经营能否保证良性循环的首要前提。也唯有有良好的片源保
障,2/3时间放映国产影片才可能落到实处,显示出实际的效果。”近年来,2.制片、发行、放映业的矛盾激化和整个中国的改革形势相仿,中国电影的体制改革也已经进入到
了攻关阶段,进入到了要影响到原有的利益分配和权力格局的关键时期,因而,近年来,电
影制片、发行、放映业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正如广电部电影局一位主管人士所认为,“有
人说中国电影企业是整个中国企业界改革最早的行列,但是,改革的进程缓慢,远远不能满
足中国电影发展的需要。”中国电影发展面临“电影体制不顺、机制待立、中介梗阻、节目短
缺、资金困难、捐税过重、不平等竞争”等问题。而这种矛盾的集中体现之一,就是电影
市场的无序和杂乱。中国的电影行业虽然一直以影片发行为纽带贯穿全行业,但由于各级发
行公司是按照行政区域设置的,各级发行、放映单位分别属于各级政府管辖,形成了不同的隶属关系和利益机制。企业和区域的自我保护阻碍了电影市场机制的建立。市、县电影行业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状已经严重制约了电影事业的发展和电影经济的增长。改革现行
经营格局和经济体制迫在眉睫。因此,加速整个电影业的市场经济转轨、重组利益集团、打
破市场垄断、规范电影市场、加强电影经济的法规建设和执行力度是解决电影业内部困境的出路。3.市场潜力没有充分发掘如果将中国的电影产量和电影票房收入与中国的人口
相比的话,中国可以说完全是一个电影小国。尽管中国的电影产量不断提升,但中国人口却
占世界人口的1/4。4.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媒体的覆盖面广,有些人可以在家中,网上观看
电影无需到电影院看电影,所以应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我们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力发展
3D,5D的视觉效果,不落后于时代的步伐!
第五篇:挑战与机遇
挑战与机遇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很荣幸,能在这个美丽的季节和你们相聚在绿茵如画的经贸园,和你们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
我们很是激动,能够凭着自己的努力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很是骄傲,能够在全国涉外经济最高学府继续深造。五十年来,外经贸大学在“博学、诚信、求索、笃行”校训的指导下,逐渐成为一所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大学。五十年来,她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子,为祖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经贸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成为国家的栋梁。迈进新千年,两校合并后,经贸园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装扮后的经贸园如西子般的美丽,五十年的文化积淀喷薄出新的生命,改革后的经贸园焕发着青春的气息„„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我相信,我们在坐地大多数人都曾经过“导航”、“启航”、“领航”的指引,都曾品尝过昼夜苦读的艰辛,甚至曾经徘徊在放弃的边缘,终于战胜了彷徨与挫折,稳稳地踏上惠园这片沃土!这里有我们渴求的书林翰海,有我们企盼的学界鸿儒,更有我们向往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之精神!
大浪淘沙,方显真金本色;暴雨冲过,更见青松巍峨!经过考研磨练的我们,经过工作磨砺的我们,更加成熟、稳重而自信。如今,在这研究生新的起点上,我们心中更是充满了期待:期待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期待着结交各方英才,期待着更为硕果累累的三年,在未来的三年里,我们要努力巩固知识结构,钻研理论内涵,丰富实践经验,在以后更为激烈的竞争中乘风破浪,展现经贸之子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