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1.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命题是什么? 2. 制度主义的演变大体经历了那些发展阶段? 3. 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创新点是什么?
4. 当代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制度研究有那些流派? 5. 理性的形式有哪些?
6. 简述有限理性的内涵和产生原因。7. 有限理性的形式有那些?
8. 如何理解制度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9. 简述相互依赖的含义和产生原因。10. 举例说明合作剩余的形成。11. 简述制度与合作的关系。12. 互惠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13. 试比较康芒斯、科斯和威廉姆森关于交易的分析。14. 简述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
15. 如何理解作为一种分析范式的交易费用理论? 16. 如何理解从零交易费用到正交易费用的转变? 17. 简述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特点及总体思路。18. 交易费用测量的意义和难点是什么?
19. 如何衡量两个层次的交易费用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20. 总量交易费用(宏观交易费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21. 技术进步到底是提高了交易费用还是降低了交易费用? 22. 简述契约的原则。
23. 履行契约的方式有哪些? 24. 简述古典契约的含义和特征。25. 简述新古典契约的含义和特征。26. 简述交易的三个维度?
27. 论述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28. 论述不完全契约产生的原因。29. 简述制度与博弈之间的关系。30. 举例说明制度的起源。
31. 简述人类社会需要制度的主要原因。
32. 如何理解制度非均衡与制度变迁之间的关系?
33. 分析近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水平考试政策的演变及其对相关各方的影响。
34. 有一种观点认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低效率的制度会随着潜在的或实际的制度安排之间的竞争而被高效率的制度自动取代。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1.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命题是什么?
新制度经济学是用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该概念由威廉姆森(Oliver E.Williamson)提出。新制度经济学以人、制度与经济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强调研究真实世界。
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命题: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人的理性选择将创造和改变一些制度(产权结构、法律、契约、政府形式和管制等),而这些制度会建立一种成本收益关系,形成激励机制,在一定时期内支配经济活动和经济增长。基础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产权理论;契约理论 研究领域:
(1)企业理论(企业内部的产权结构)(2)国家理论(政治经济学和公共选择)(3)数量经济史
(4)意识形态和路径选择的作用
核心议题:制度的起源;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2. 制度主义的演变大体经历了那些发展阶段?
(二)旧制度经济学(制度学派)
1、旧制度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1)创立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初 凡勃伦、康芒斯等
(2)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米恩斯等
(3)新制度学派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今,加尔布雷斯等
3. 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创新点是什么?
新制度经济学对旧制度经济学的创新(1)分析方法上的创新(2)理论体系上的创新(3)基本理论范畴上的创新(4)研究领域上的创新
4. 当代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制度研究有那些流派?
5. 理性的形式有哪些?
6. 简述有限理性的内涵和产生原因。
7. 有限理性的形式有那些?
8. 如何理解制度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9. 简述相互依赖的含义和产生原因。
10. 举例说明合作剩余的形成。
11. 简述制度与合作的关系。
12. 互惠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13. 试比较康芒斯、科斯和威廉姆森关于交易的分析。
(二)康芒斯的交易理论:交易的一般化
1、建立了比较严格的交易范畴,并对交易进行了明确界定和分类。
2、交易概念
(1)交易是经济活动中人与人关系的最一般和最基本形式,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单位。
(2)交易是人与人之间对物的所有权的转移。交易与交换不同,前者是所有权的转移,后者是实际物品的转移。
(3)交易概念与生产概念对应。前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后者是人与人的关系。(4)交易是在一定的秩序中发生的、彼此利益冲突的关系。
3、交易分类
(1)买卖的交易:法律上平等的人们之间自愿的交换关系,主要表现为市场上的买卖关系。(2)管理的交易:长期合约规定的上下级之间的不平等的交换关系,主要表现为企业内上下级之间的命令与服从关系。
(3)限额的交易:也是一种上下级之间的交换关系,只是上级是一个集体或集体的正式代表如政府、董事会,主要表现为政府与个人的关系。
上述三种交易不同程度的不同组合形式构成了制度,制度是无数次交易的活动的结果。
(三)科斯的交易理论:交易的深化
从资源配置效率角度来认识交易的内涵,并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制度及其运行。主要观点:
(1)选择交易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2)提出交易费用的概念。
(3)区分企业内部交易和市场交易。
(4)比较企业内部组织交易产生的费用和通过市场进行交易的费用。主要贡献
在继承康芒斯对交易概念(所有权转让)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到交易费用的存在,交易的成本和收益可以计量和比较,因而把制度分析与资源配置联系起来,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交易,并把其纳入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四)威廉姆森的交易理论:交易的细化
1、深入分析交易的特性,对“交易”作了进一步的细化和一般化,使对交易的经济学分析更具有操作性。
2、交易的产生:当一项物品和服务在技术上可分的结合部发生转移时,就产生交易。
3、交易的特性
(1)区分不同交易的主要依据是: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程度、交易频率。
(2)资产根据其专用程度可以分为三类:通用性资产、专用性资产、混合性资产。专用性资产:指为支持某项特殊交易而进行的耐久性投资,它一旦形成就难以转移到其他用途上。
资产专用性越强,交易双方越需要建立一种稳定的、持久的契约关系。
资产专用性分为三类:资产本身的专用性、资产地理区位的专用性、人力资本专用性。资产专用性实际上是测量某一资产对交易的依赖性。(3)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的分类:
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指市场未来状况的不确定性。
行为的不确定性:指由于交易双方策略性的隐瞒、掩盖或扭曲信息等机会主义行为而引起的不确定性。(4)交易的频率
交易的频率:它在时间段连续性上表现了交易的状况。可以分为一次、数次和经常三类。交易的频率是影响交易费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对制度选择也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设立某种交易的规制结构的费用能否得到补偿,频率越高,交易的规制结构的费用越能得到补偿。
在不同的交易中,不确定性所产生的作用和约束交易的程度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一次性交易中,不确定性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在长期交易中,不确定性的影响则较大。交易不确定性的存在意味着交易决策必须是适应性的、连续性的,以及弱化这种不确定性影响的相应制度结构的存在。
14. 简述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
四、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
(一)交易费用在本质上是专业化与劳动分工的费用
(二)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
1、有限理性
2、机会主义倾向
3、资产的专用性
结论:威廉姆森用资产专用性解释交易费用的起源,再从交易费用研究各类合同,从各类合同从发现相应的治理结构,由此考察各种经济制度,再从效率上对这些制度进行比较。
15. 如何理解作为一种分析范式的交易费用理论?
一、作为一种分析范式的交易费用理论
(一)交易费用未引入经济理论的主要原因
1、传统经济理论假设完全信息,而交易费用与不完全信息相联系。信息成本与交易成本的区别。
2、交易成本被长期忽视的主要原因(张五常)
(1)20世纪60年代以前,经济学家认为交易成本类似运输成本、关税等,为简化分析,可以对其进行抽象。
(2)传统经济学家害怕接触现实世界。
(二)交易费用理论的意义
1、交易费用理论提出了一个不同于新古典研究范式的新范式
范式:指一套公认的信念、标准、思想方法、统率知觉的条理化规则等。改变新古典研究范式:有限理性
深入到经济学问题的最基本层次: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
2、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范畴 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竞争世界:(1)零交易费用(2)健全的私有产权(3)非货币收入可以忽略
交易费用概念的出现:正确理解经济行为和制度安排
3、交易费用理论的提出大大拓展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概念革命:交易费用概念的提出及其一般化 新制度经济学改变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方向:
(1)交易费用使所有权的分配成为首要因素,提出了经济组织的问题。(2)使政治制度结构成为理解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16. 如何理解从零交易费用到正交易费用的转变?
二、从零交易费用到正交易费用
1、零交易费用假设对新古典经济学有重要意义
承认制度的存在,但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被认为是中性的。
2、交易费用这一概念的革命性意义
(1)交易费用使得经济学研究走向现实世界
(2)交易费用是解释经济绩效的关键,因为交易费用的存在,制度框架为生产效率提供激励机制
(3)新制度经济学家将交易费用概念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如代理关系、寻租活动、企业内部考核、外部性问题、纯粹市场于科层组织之间的各种类型的经济组织形态、经济史、政治制度等。
(4)交易费用概念一般化的过程就是新制度经济学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
17. 简述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特点及总体思路。
三、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构成
(一)交易费用范式的总体思路(1)交易是基本的分析单元。
(2)造成各种交易存在成本差异的关键是交易的频率、不确定性和资产的专用性(度量资产能否被再配置)。
(3)各种一般治理模式(市场、混合型组织、私有机关、公有机构)都是由一系列属性所界定的,每一种模式都表现为成本、竞争力上的离散的结构性差异。
(4)每一种一般治理模式都适应不同的合同法。
(5)预测内容表明,交易(其属性各不相同)与治理结构(其成本与竞争力各不相同)的对应方式各不相同,但都主要是以交易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
(6)将制度环境如政治法律制度、法律法规、习俗、规范看成位移轨迹的参数,其变化将导致治理成本的变化,可以提出额外的预测内容。
(7)交易成本经济学是对可行的备选方案作出的比较制度分析。
(三)交易费用经济学
1、基本观点
(1)应该把交易而不是人作为最基本的分析单位。
(2)任何交易都是在一定的契约关系中进行的,所以契约成为分析交易的最基本的方法,一切经济关系都可以转化为契约问题并用契约方法来研究。(3)以“契约人”代替“经济人”成为研究的基本假设。“契约人”是指具有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的经济主体。
18. 交易费用测量的意义和难点是什么?
一、交易费用测量的意义和难点
(一)交易费用测量的意义
1、交易费用测量是交易费用理论研究进展的关键和难点。
2、交易费用测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制度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和能否融入主流经济学。
3、交易费用测量对科学测量经济效率、变革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有重要意义。
(二)交易费用测量的难点
1、交易费用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经由市场的可以衡量的成本;另一部分是难以衡量的成本,如由获得信息、不完全监督、贿赂等所导致的成本。
2、交易费用测量的难点: (1)交易费用概念定义的差异 (2)交易费用测量目标的不同
(3)生产和交易费用是被联合决定的,这导致对交易费用的单独估计变得困难 (4)如果交易费用非常高,会导致许多交易不会发生 (3)一价定律在此并不适应
19. 如何衡量两个层次的交易费用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二、两次层次的交易费用:
制度费用和制度既定条件下的交易费用
(一)两个层次交易费用的关系
微观层次的交易费用并不等于宏观层次的交易费用
宏观层次交易费用的大小决定着微观层次每笔交易的交易费用大小
(二)宏观层次的交易费用(制度费用)
1、含义:指一系列制度费用,其中包括信息费用、起草和实施合约的费用、界定和实施产权的费用、监督管理的费用、改变制度安排的费用。
(三)微观层次的交易费用
1、含义:微观层次的交易费用是指既定制度下的每笔交易的交易费用或交换成本。
20. 总量交易费用(宏观交易费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2、决定宏观交易费用的大小的主要因素(1)分工、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转换
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降低生产费用,增加交易费用 制度出现的转折点:交易费用曲线与生产费用曲线的交点。(2)制度因素
21. 技术进步到底是提高了交易费用还是降低了交易费用?
2、技术进步对交易费用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技术进步会大大降低与交换的效率有关的那部分交易费用。
另一方面:技术进步使人的机会主义倾向以更隐蔽、成本更低的方式实现。技术进步使最终交易费用增加。
22. 简述契约的原则。
三、契约的原则和契约的功能
(一)契约的原则
1、社会性原则
由于契约当事人至少是两人或两人以上,这意味着契约为一种人与人自己的社会关系。不仅契约本身构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而且契约内在与社会中。
2、平等性原则
该原则强调契约当事人的交易活动是在地位对等倾向进行的,并且这种对等性得到了互相认可。
3、自由原则
指契约是契约当事人不受干预和胁迫地自由选择的结果,它包括签约与否的自由、选择签订契约方的自由、决定契约内容的自由、选择契约方式的自由。
4、理性原则
指契约当事人能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约束条件)对契约的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和权衡,发现和选择其中能以最小的资源耗费使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契约。
5、互利性原则
指进入交易领域的任何人都是通过对方实现自己的利益,并且只能在双方都接受的点上才能达成契约,契约达成是一种帕累托改进。
6、过程性原则
指契约关系不仅包括契约的一个个不连续的点,还包括整个契约的动态发展过程。
23. 履行契约的方式有哪些?
(二)契约的履行
1、契约的自我履行
(1)契约自我履行适于如下情形: A.环境稳定
B.交易是通过市场进行的 C.契约为完全契约或古典契约
D.交易比较频繁、交易特点为各交易方熟悉 E.资产的专用性程度不高 F.契约环境呈现中等不稳定性
(2)契约的自我履行指契约是一组基于合作方的合意并且在执行中没有争端的条款,从而不需要第三方介入来强制执行。
2、契约执行的第三方监督
当契约的自我履行机制失效(如交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资产的专业程度很高等)时,契约的执行就依赖于第三方监督,解决争端的程序是事前由各方商定的,参与调解和监督的第三方可以是私人的,也可以是公共的,或者是两者的混合。
3、一体化手段
当不确定性和资产专用性程度很高时,契约的执行要求采用一体化的形式。一体化手段指通过对资产使用权和剩余控制权的配置,所有权能够消除非所有者隐匿资产不投入使用的能力,进而约束一些机会主义行为。
24. 简述古典契约的含义和特征。
一、古典契约理论
(一)古典契约的含义
古典契约是一种标准化的契约,其条款全面、明确、有约束力,完成后不考虑今后的修改和调整。
古典契约能自动履行。
古典契约的当事人出现某些机会主义行为时,契约是受害者可以通过法院裁决得到满意的处理。
在古典契约中,交易完成时,契约当事人的契约关系终止。
(二)古典契约的基本特征
1、契约的完全自由选择性
契约是以具有自由意志的交易当事人之间协商为基础而订立的,所签订的契约是交易当事人在不受外力干预下自由选择的结果。
2、契约是个别的、不连续的
个别性是指交易当事人之间除了单纯的物品交易外不存在任何其他关系,而且所签订的契约把交易当事人事前和事后的其他事前分开。
3、契约的即时性
即时性是指把全部的契约行为、契约活动,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的,都转化为当前的事前处理。
即使包括如下内容:
(1)契约当事人之间的交易在瞬间完成,契约是现时的。
(2)契约条款明确规定了交易当事人的权力和义务,当事人只需履约即可。(3)契约的谈判、签订、履行都时即时的。
25. 简述新古典契约的含义和特征。
二、新古典契约理论
(一)新古典契约理论的模型
1、瓦尔拉斯(Walras)的卖者喊价模型 一般均衡理论的核心是交易理论,瓦尔拉斯的交易理论的实质是:企业和个人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主体;市场机制能够保证企业和个人处于均衡状态;各经济主体在给定的价格体系下,能够选择自己的目标函数,实现自身目标的最大化。
瓦尔拉斯构建了一个卖者喊价机制来说明一般均衡的实现。卖者喊价机制是实现契约、完成交易的一种预期性价格或数量调整过程。
2、埃奇沃斯(Edgeworth)的重订契约理论 埃奇沃斯假设交易当事人在签订契约之后,如果又发现更好的机会,则可以放弃原来的契约,重新签订契约,这种过程可以反复进行,直到交易当事人感到满意为止。这时,市场达到一般均衡,契约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有可能是均衡契约,因而,每一份契约都是不确定的。重订契约理论是第一个系统的契约理论。
3、阿罗—德不鲁(Arrow—Debru)范式
(1)阿罗—德不鲁范式是指阿罗和德不鲁建立的一套一般均衡概念体系。该范式为研究契约问题提供了一套理论上的范式。
(2)阿罗—德不鲁模型的基点是创造了一个纯粹的阿罗—德不鲁商品的概念。阿罗和德不鲁假设每一种商品都可以被一种客观的、可量化的和普遍一致的范式来描述。当一种商品的划分并不能产生可以想象得出的、能够提交易当事人满足程度的配置时,这种商品就被称为阿罗—德不鲁商品。
(3)阿罗—德不鲁模型在分析一种商品的生产配置效率时提出了或有商品的概念。(4)阿罗—德不鲁模型中的消费者具有理想选择的能力。(5)阿罗—德不鲁模型包含了不确定性思想。不确定性分为外在不确定性和内在不确定性。前者是指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不可消除;后者是指经济体系本身的不确定性,可以减少。(6)阿罗—德不鲁讨论了信息在经济中的作用。
(三)新古典契约的特征
1、契约的抽象性
在新古典契约理论中,交易成为实现均衡的手段,契约已经成为市场运行的结果,提出了古典契约理论中的伦理道德因素。
2、契约的完全性
(1)在新古典契约理论中,每一份契约都是市场供求相等的均衡点,都能得到严格的履行,是完全契约。
(2)契约完全性的表现
A.契约条款的影响和作用不存在交易当事人之间的外部性。B.契约当事人对其契约拥有完全信息。
C.存在足够多的交易者,每一契约当事人对整个市场的影响很小。D.契约交易过程中的交易费用为零。
3、契约的不确定性(1)契约曲线上的每一份契约都是不确定的,阿罗则用或有商品的思想来讨论不确定问题。(2)交易过程中不确定性的存在增加了签订契约的成本。将不确定性契约转化为确定性契约,在新古典契约中,这种转化可以分为事前和事后两种类型。(3)新古典契约是一种长期契约关系。26. 简述交易的三个维度?
2、根据交易的性质,可以把交易分解为三个维度(1)交易的不确定性
初级的不确定性:由于自然的随机变化和消费者偏好的不可预料的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次级的不确定性: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不确定性。
行为的不确定性:由于人们的机会主义行为而产生的不确定性。
(2)资产专用性 资产专用性:指某些投资一旦形成专门用途的资产就难以改变为他用,如果要改变为其他用途,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专用性资产可以分为四类: A.物质资本专用性 B.场地或区位专用性 C.人力资本专用性 D.特定资产专用性
在资产专用性情况下,契约的连续性就特别重要。(3)交易发生的频率
交易发生的频率不影响交易成本的绝对值,而只影响进行交易的各种方式的相对成本,影响各种交易方式的选择。
27. 论述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2)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委托——代理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契约当事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具体而言,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保险与信用关系的存在 B.耐用品租赁中的信息不对称
C.当委托人对某产出结果知情而代理人不知情时,委托人企图从代理人那里获得更多的租值,就会尽量压低代理人应该获得的报酬而使自己的租值最大,从而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28. 论述不完全契约产生的原因。
(一)不完全契约产生的原因
1、人的有限理性
2、交易成本的存在
3、信息不完全
当一方不知道另一方类型的分布,或知情方不能令人信服地披露他的类型时,契约是不完全的。
29. 简述制度与博弈之间的关系。
30. 举例说明制度的起源。
一、制度形成的途径
(一)自发演进
用博弈论来解释合作的形成。
(二)人为设计
制度设计在制度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1、仅仅依靠制度的自发演进难以满足社会对有效制度的需求,人为设计的制度能够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2、人为设计的制度能够加速制度的演进过程。
3、人为设计的制度有利于纠正制度自发演进中的路径依赖现象。
31. 简述人类社会需要制度的主要原因。
32. 如何理解制度非均衡与制度变迁之间的关系?
制度非均衡指人们对现存制度的一种不满意或不满足、意欲改变而又尚未改变的状态。
33. 分析近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水平考试政策的演变及其对相关各方的影响。
34. 有一种观点认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低效率的制度会随着潜在的或实际的制度安排之间的竞争而被高效率的制度自动取代。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第二篇: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新制度经济学 2.完全理性 3.交易费用 4.市场型交易费用 5.产权 6.私有产权 7.共有产权 8.完全契约 9.不完全契约 10.不完全契约 11.道德风险12.逆向选择 13.剩余索取权 14.剩余控制权 15.公司治理 16.正式制度 17.非正式制度 18.路径依赖
二、判断说明
1.斯密看到了人的利己心,认为市场机制可以巧妙地利用人的利己心,把人们增加自己利益的行动引导到增加社会福利的方向上来,因而是完全正确的。
2.技术进步既会降低交易费用,也会提高交易费用。
3.政府在解决外部性问题上的唯一作用就是界定产权,因为,有了产权的初始界定,当事人可以通过产权交易解决外部性问题。
4.私有产权意味着所有与资源有关的权利都掌握在一个人手里。
5.永远不可能清楚界定所有权。
6.在学校食堂就餐后餐具必须由同学自己送到残食台,而在校外餐馆就餐后餐具由服务员收拾,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校外餐馆的饭菜比学校食堂的更贵。
7.在计时工资合约下,工人有赶速度的动机,由此必须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检查。相比之下,在计件工资合约下,工人有强烈的偷懒动机,必须对工人进行更严格的监督和检查。
8.公共物品一定是公共财产。
9.公司的股权合约是为了节省度量企业家对企业利润贡献的费用。
10.人们常说的“朝令夕改”就是说任何制度都可以在一天之中形成,也可以在一天内废除。
三、简答题
1.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交易费用的性质
3.科斯第一定理
4.产权的激励与约束功能
5.如何根据交易的维度对交易进行分类
6.简述按剩余收入索取结构划分的企业类型
7.比较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区别
8.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区别
四、论述与案例分析题
1.论述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和类型
2.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治理机制是什么
3.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各具有哪些特征
案例分析题略
试题结构:
一、5个名词解释
二、4个判断说明三、三个简答题四、一个论述和两个案例分析
第三篇: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制度:制度是指有约束力的规则体系,这些规则体系可以是正式的法律法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
2、交易:交易是经济主体间发生的产权的转让。
3、人格化交易:买与卖同时发生,拥有对方完全信息,彼此利益也依赖于这种稳定的伙伴关系;主要约束形式是道德准则、价值观念等非正式规则,信守合约的收益大于成本。这种交易多数发生在专业化与分工处于较低水平的情况。
4、非人格化交易:由于专业化和分工的发展,交易对象有着广泛的选择范围,当事人之间信息是不完全的、不对称的,交易往往是一次性的,交易过程中各种机会主义必然出现,为避免专业化与分工发展所带来的好处被过高的交易费用所抵消,在一个非人格化的交易世界里,必须建立正式的制度规则来约束人们的交易行为。
5、间接估算交易费用:通过交易过程中相关服务组织和个人的收费水平,来测算交易过程中,交易者为之支付的费用
6、产权:产权是由社会规则约束或保障的,关于财产使用的一系列排他性权利的集合。
7、产权的分割:产权的分割是指产权约束中的多项权利分别归属于多个不同的权利主体。
8、产权的交叉与重叠:一项财产的产权束中的某项产权与另一项财产的某项财产的某项产权的实现出现相互冲突,两者不能同时实施的现象,就是产权的交叉与重叠。
9、产权的弱化:对产权施加的不必要的限制,所造成的产权安排不符合新古典效率的原则的现象,就是产权的弱化。
10、产权的起源:指人类历史上最初的产权的建立或形成,是人类社会从无产权到有产权的转化。
11、私有产权:所谓私有产权是指权利主体为个人的权利,即有个人所拥有的各类财产权利,这也是最普遍的产权类型。
12、共有产权:如果产权的主体是由多个经济主体所构成的共同体,权利为共同体内所有成员共同拥有。
13、集体产权:集体产权是指产权主体是一个集体,行使对资源的各种权利的决定必须由一个集体做出,即由集体决策机构以民主程序对权利的使用做出决策。
14、政府产权:在理论上指产权由政府拥有,政府按可接受的政治程序来决定谁可以食用或者不能使用这些权利。
15、公有产权:公有产权指产权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拥有的产权。
16、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这一种物品它一旦被生产出来,生产者就无法决定谁来得到它,同时,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不造成其他人的消费减少。
17、制度变迁:一般认为,制度变迁是新制度产生、替代或改变旧制度的动态过程。作为替代过程,制度变迁是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替代原制度。作为转换过程,制度变迁是一种更有效率的制度的产生过程。作为交换过程,制度变迁是一种制度的交易过程。
18、制度均衡:制度均衡是指,在既定的制度安排下,已经获取各种资源所产生的所有潜在收入或者潜在利润依然存在,但改变现有制度安排的预期成本超过潜在收入,即处于帕累托最优的制度状态。
19、制度非均衡:制度非均衡是指人们对现存制度的一种不满意或不满足,意欲改变而又尚未改变的状态。之所以出现不满意,是由于现行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的净收益小于另一种可供选择的制度安排和结构,也就是出现了改变制度安排的盈利机会。
20、渐进式制度变迁:所谓渐进式制度变迁是指变迁过程相对平稳,不引起较大的社会震荡,新旧制度之间的衔接较好的变迁方式。
21、激进式制度变迁:所谓激进式制度变迁,也称突进式制度变迁或革命式变迁,是相对于渐进式制度变迁而言的,是指在短期间内不顾各种关系的协调,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制度创新或变革的方式。
22、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单个行为主体总是力图在给定的制度约束条件下,谋求确定预期对自己最为有力的制度安排和界定,一旦发现制度的不均衡,就会产生制度变迁的需求。
23、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是在一定宪法秩序和行为的道德规范下的,权力中心提供新的制度安排的能力和意愿是决定制度变迁的主导因素,而这种能力和意愿主要取决于社会既得利益集团的权力结构或力量对比。
24、诱致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指一群(个)人在响应制度不均衡引致的获利机会时所进行的自发性变迁,也就是,它是由一群人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的制度变迁。
25强制性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指的是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施的变迁,一般把由国家或集团主导的制度变迁,称为强制性制度变迁。
二、简答题与论述题
1、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系
两者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新制度经济学利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制度问题,但是这种利用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照搬式的应用,而是一种有修正、有发展的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修正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关于人的行为假设。新制度经济学a.人的有限理性。B.人的机会主义倾向
②关于交易费用、产权、制度、组织等的引入。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工具是交易费用理论和产权理论。
2、马克思的制度分析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关系
马克思理论及其制度分析法对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马克思的科学方法论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影响。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原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原理以及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等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
②马克思注重制度分析并把制度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内生变量。
③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框架对新制度经济学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①向公式化、模式化发展。
②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解释历史上的经济发展,从而弥补新古典经济学的不足,在解释长期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方面,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新经济史学比新古典经济学更有说服力; ③注重制度差异的比较研究,如比较制度经济学的兴起,转型经济学的发展等。
④用制度分析探讨经济发展问题。
4、诺斯对制度的分类
在诺斯看来,制度可以分为正式规则、非正式约束、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如何实施。
①正式规则即约束人们行为关系的有意识的契约安排,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一般性契约,也就是包括从宪法到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到特殊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等这样一系列的人们有意识创设的行为规则(宪法、法令或者契约);
②非正式约束即从未被人有意识的设计过的规则,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行为规则,主要包括价值观念、道德观念、风俗习性、意识形态等。它们在正式规则没有“定义”的地方起着约束人们行为关系的作用,在非正式约束中,意识形态居于重要地位;
③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如何实施也是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5、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①不完全信息假设:交易双方所获信息可能不等,即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
②有限理性假设:要更深刻的理解现实世界的制度与运行,就必须承认人们只有有限处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③个人主义的效用最大化假设:坚持认为任何组织的集体行动不能像个人那样简单套用效用最大化假设,而是在微观环境下,研究他们的相互影响;
④机会主义假设:即人们的一种狡诈的自私自利的倾向。
6、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特征
①运用经济学方法而不是伦理学和心理学方法分析经济制度,并且基本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制度,但特别强调案例研究和经验分析;
②对制度分析是围绕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资源配置问题的展开;
③对制度的效率评价标准是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的标准--帕累托最优标准,而非伦理学标准;
④制度经济学基本是建立在自由主义哲学基础之上,它强调产权界立。制度安排的目的在于颂扬私有产权,使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正因此,新制度经济学一般被归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7、威廉姆森怎么理解交易的维度? 威廉姆森以交易中的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程度和交易频率为维度对交易进行比较、区分不同的交易。
①交易的第一个维度是资产的专用性(专用性资本)指的是为支持某项特殊交易而进行的耐久性投资所形成的资产。②交易的第二个维度是不确定性。在不同交易中,不确定性所起的作用和约束交易的程度是不同的。
③交易的第三个维度是交易频率。频率越高,交易的治理结构的费用越容易得到补偿。
8、如何理解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顾名思义就是进行交易活动所需的费用,即经济主体之间为进行产权的转让所需的费用。
①交易是产权的转让,那么交易费用就是为实现产权转让所需付出的一系列费用。
②交易有各种分类,而无论哪种交易都会或多或少的形成交易费用,而各类交易的交易费用的高低则是衡量不同交易效率高低的关键变量
③既然交易作为经济运行的基本单位,是广泛存在的,而各类交易都具有其交易费用。那么,交易费用也是普遍存在的;
④交易费用概念中的费用与新古典经济学中的费用、成本概念基本一致,也应理解为机会成本,也可以区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9、交易费用的“比较分析”方法及其特点
所谓交易费用的“比较分析”方法是指,研究交易费用的大小,其目的在于分析不同制度或组织的效率水平。在其他方面相同的条件下,只要某一方面的特点,能够“节约交易费用”,那么这一特定的组织与制度就是更有效率的。因此,对不同制度之间或组织之间的比较分析,只需将关注点放在其特定的差异上,进一步分析这些差异所导致的各自交易费用水平的差异。
10、交易费用的影响因素
(1)制度的繁琐(2)企业金融环境指数(3)交易的模式(4)各种收费
11、产权的结构与分割
产权的结构是指根据物品属性的多样性和个人使用物品时的能力和目标的差异,产权可以做无穷的划分。大多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一项财产上的完备产权一般包括:使用权、收益权和让渡权,其中让渡权是产权最根本的组成因素。
产权的分割是指产权束的多项权利分别归属于多个不同的权利主体。
12、产权可分性的作用
依照出价最高者获得相应产权的原则,具有可分性的产权束的每项权利,都会配置给其最有的使用者,而这些最优使用者之间必然可以通过相互的分工与交易,形成有效的社会分工体系。因此,可以说,产权的可分性,保证了分工及合作性生产组织的形成,从而有利于专业化比较优势与规模经济的产生,而这正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源泉。这里的产权分割是遵照市场法则进行的,即产权分割是当事人在自由交易中的谈判达成。
13、产权的限制和弱化
产权的限制:产权的限制与产权的可分性密切相关。产权的分割,必然要求进行产权的限制。在物质财产不能分割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主体之间容易出现侵犯对方的权利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必然要求明确限制各方分别享有的到底是哪些权利,对侵犯他人的权利的做法加以限制。
产权的弱化:对产权实施不必要的限制,所造成的产权安排不符合新古典“效率”原则的现象。
14、如何考察产权是否有效率?
产权安排的效率可以从两方面来的考察了:一方面:产权的激励作用,要看产权安排能否有效地将外部化收益转化为内在激励。另一方面,产权安排是否有利于降低产权转让过程的交易费用。效率安排的优劣体现在交易费用的大小,反过来,交易费用的比较又决定制度安排的选择。
15、为什么共有产权的“效率”水平比私有产权相对要低? 一方面,共有产权的交易远比私有产权的交易困难,共有产权在共有组织成员之间是不可分的。共有权利的“共性”特性所派生出的较高的交易费用,阻碍了以交易来实现共有产权的最优配置。
另一方面,共有产权在共有组织内不具有排他性,或者说,在共有组织内,共有产权是完全处于公共领域的。共有产权一般会产生较大的“外部性”。
16、为什么相对于共有产权,集体产权的效率水平要高一些?
一方面,集体产权的交易比共有产权要容易一些。共有产权变更必须取得组织内部每个成员同意,而集体内部则可通过民主投票或民主选举。
另一方面,集体产权的激励约束相对要好一些。在共有产权体制下,共有产权任何成员得到权利,其他人无条件干涉,通过谈判约束这种行为,要征得每个成员同意,成本很高。而集体产权,成员受集体约束,只有获集体同意,才可以行使产权。同时决策机制也简化谈判过程,降低集体约束其成员的谈判和博弈过程,节约交易费用。
17、科斯定理
科斯第一定理:如果交易费用为零,无论权利如何界定,都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科斯第二定理: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
科斯第三定理:在不同的经济、法律环境下,外在性问题存在不同的最佳解决办法。
18、为什么政府的参与可以提高产权界定的效率?
(1)就产权的界定过程来说政府的存在有利于限制,界定人们的争夺与竞争行为,节约产权界定的成本。
(2)政府可以保证产权界定的稳定性。政府则可以通过法律等形成维护产权界定状况,约束规范人们的产权变更行为,不至于出现产权的无序争抢和混乱。
19、政府如何参与产权界定?
依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政府的责任应当是为人们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充分尊重并维护人们的财产权利,规范人们之间竞争行为,而不应直接干预市场运行,也不应组织市场的价格调整机制。
20、制度变迁的产生有哪几种情形?
(1)原有的制度安排保存,产生新的制度安排,这样整个社会的制度结构就增加了新的构成因素,因而各种制度安排的地位也改变。
(2)原有的制度安排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消亡,这样整个社会的制度结构也发生改变;
(3)原有的制度安排演变为新的制度安排,也许它保留了旧制度安排的特征,但已不同于原有的制度安排。
(4)原有的制度结构中,各种制度安排的性质、种类不变,但相对地位发生变化,最后整个社会的基本制度或基础性制度的改变也属于制度变迁。
22、影响制度需求的主要因素
(1)产品和要素的相对价格。相对价格的变化改变了人们的之间的激励结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讨价还价的能力。(2)宪法秩序。宪法秩序的变化,即政权的基本规则的变化,能深刻影响创立新的制度安排的预期成本和利益,因而也就深刻影响对新的制度安排的需求。
(3)技术。影响创设新制度安排的成本和收益,技术进步可能会调动个人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的积极性。
(4)市场规模。市场规模扩大稀释交易固定成本(专用性投资),其次会使一些与规模经济相适应的制度安排创立。
23、影响制度供给的主要因素(1)宪法秩序。(2)制度设计成本。
(3)现有知识积累及社会科学知识的进步(4)实施新制度安排的预期成本(5)现存制度安排(6)规范性行为准则(7)公众的态度。(8)决策者的净利益。
24、如何测度交易费用(不确定)
新制度经济学测度交易费用有两种方法:间接估算法、比较分析法。
25、如何理解“交易是经济主体之间所发生的产权的转让”(1)交易是以产权为对象的,这是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根本区别之一。新古典分析的是具体的有形或无形的物品的最优配置问题,而新制度经济学更为细致,关于这些物品的财产的权利,即产权。
(2)作为交易的产权,可以是附于同一物品上的整束权利,也可以是一部分产权构成的一束权利,甚至是某一项产权。(3)产权的交易可以是以货币为媒介,也可以采取以产权换产权的直接贸易的形式。
(4)交易的过程比较复杂。首先,交易的对象产权往往不再满足新古典经济学产权同质的假设。其次,产权的转让过程也相对复杂。
26、康芒斯、诺斯如何分别对交易进行分类?
一、康芒斯对交易的分类:
(1)买卖的交易:即法律上平等的人们之间自愿的交换关系,即主要表现为市场上人们之间平等的竞争性买卖关系。(2)管理的交易:长期合约规定的上下级之间的不平等交易,主要表现为企业内上下级之间的命令与服从关系。
(3)限额的交易:也是一种上下级关系,只是上级是一个集体的上级或者它的正式代表如政府、董事会,主要表现为政府对个人的关系。
二、诺斯对交易的分类:
(1)人格化交易:专业化和分工处于较低水平,交易在彼此熟悉的当事人之间重复进行,买卖几乎同时发生,当事人之间拥有对方的完全信息,彼此之间的利益依赖这种稳定的伙伴关系。主要约束是道德准则、价值观念或非正式规则。信守合约的收益大于成本。
(2)非人格化交易:交易往往是一次性的,交易过程中各种机会主义必然出现,为避免专业化和分工发展所带来的好处被过高的交易费用所抵消,必须建立正式的制度规则来约束人们的交易行为。
27、产权分析的主要贡献和核心思想是什么?
产权分析的主要贡献和核心思想之一就在于认识了新古典理论中仅承认财产所有者对财产的拥有,而不明确限制其使用财产的权利,必然会造成因财产使用权利相互重叠与冲突所造成的外部性难题,从而将经济学分析最小单位由物质资源转变为产权。
28、霍布斯规范定理
建立法律结构,使私人协议难以达成所造成的损失最小。这也就揭示了强制性制度安排的起源。
21、广东如何推动制度变迁以实现其经济进一步的发展?(1)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A.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B.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C.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要求。降低进入门槛、融资难度,增多投资渠道。D.推进国有资产重组和国有经济改革: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减少管理层级,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2)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A.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措施: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的领域。负面清单制度是“法无禁止皆可为”,负面清单相当于投资领域的黑名单,它列明了企业不能投资的领域和产业,消除了隐形障碍。B.金融创新改革: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C.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土地承包经营可抵押、转让,变成农民财产性收入;宅基地在内的农民住房可抵押、变现,去购买城市住房;农民土地跟国有土地同地、同权、同价。(3)创新行政管理职能和方式。A.建立法制和服务政府,推进大部制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权力下放;B.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4)深化城乡一体化改革。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城乡发展一体化相对于城镇化是层次更高、更具全局部署的。而城镇化发展要有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发展的均衡和一体化,进而实现城乡一体。城乡发展一体化也更全面、更符合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5)坚持改革开放,构建改革开放新体制。
29、当前我国应如何推进国有企业制度的变迁?
30、当前我国应如何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度变迁?
第四篇: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2014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第一章 概念:
制度(诺思)、新制度经济学、正式规则(制度)、非正式规则(制度)重要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是什么?
第二章 概念:
理性、有限理性 重要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对人类行为分析的假定有哪些? 如何理解制度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第三章 概念:
社会资本、合作剩余、囚徒困境 重要问题:
简述制度与合作的关系。社会资本的作用是什么? 互惠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第四章 概念: 交易、交易费用、交易的维度、资产专用性、机会主义、市场型交易费用、管理型交易费用、政治型交易费用 重要问题:
试比较康芒斯、科斯和威廉姆森关于交易的分析。试比较科斯、威廉姆森、张五常对交易费用的界定。影响或决定交易费用的因素
第五章 概念:
产权、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私有产权、共有产权、国有产权、外部性、公地悲剧、科斯第一定理、科斯第二定理、科斯第三定理 重要问题: 产权的功能 产权的属性
产权保护有何意义?
产权保护的社会机制有哪几种? 科斯定理1-2-3的含义和意义。
第六章 概念: 契约、完全契约、不完全契约、自我履约协议、第三方履行契约、关系性契约、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委托-代理问题、敲竹杠 重要问题:
论述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论述不完全契约产生的原因。敲竹杠问题的解决
第七章 概念:
企业所有权、剩余索取权、剩余控制权、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代理成本 重要问题:
科斯、威廉姆森、GHM模型(产权经济学)、团队生产理论对企业的本质与边界的观点 国有企业产权特征
国有企业改革措施有哪些?
第八章 概念:
搭便车、利益集团、分利联盟、选择性激励、寻租、制度决定中的“数量悖论”、制度的非中性
重要问题:
影响集体行为的因素
利益集团对制度变迁的影响
第九章 概念:
国家、无为之手、扶持之手、掠夺之手、诺思悖论、强化市场型政府、民主、法治 重要问题: 国家的职能
诺思的国家理论、奥尔森的国家理论 建设强化市场型政府的条件是什么?
为什么国家在大多数情况下提供的是低效率的产权?
第十章 概念:
制度变迁、路径依赖 重要问题:
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比较 渐近式制度变迁与激进式制度变迁的比较 制度变迁的诱致因素是什么?
制度变迁过程中出现路径依赖的原因是什么?
案例分析
1.最近在哈尔滨市一些中小学里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很多女老师高高兴兴地拉着自己的丈夫去办离婚,有的一家三口在办完离婚后还要吃顿大餐庆祝一番。原来一些中小学校规定已婚女教师不能享受报销取暖费的待遇,所以已婚女教师才想出了如此对策。据了解,由于教育系统前几年有福利购房待遇,在购房制度上男女教师享受同等待遇,所以很多女教师也住进了新房,而且产权人是自己,这样就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就是报销取暖费由谁的单位承担。由于惯例,取暖费一直是由夫妻双方中的男方单位负责,其余的女教师都不给报销取暖费。但是记者了解到,有些女教师的丈夫由于失业下岗等原因造成家庭负担过重,只能靠女方的收入维持生活,为了符合规定,一些家庭想出了这个办法。一时间,女教师们见面的问候语常常是“离了吗?”
问题:(1)请对哈尔滨市一些中小学里的“已婚女教师不能享受报销取暖费的待遇”的制度加以评价;(2)女教师高高兴兴拉着丈夫去离婚还说明了什么?(提示:从新制度经济学的人性假设方面考虑)
2.我国的古币收藏鉴赏领域的资深专家陈林林讲述过这样一段收藏经历:“有一天接到一个来自郑州的电话,说发现一个金枕头你们收不收”;“以我多年的经验就判断它一定是个金锭,因为它长的和金锭比较相似,所以人们就叫它金枕头,我就马上问他,我说这个金枕头有没有刻字,他说有。更证明了我的判断。”陈林林隐瞒住自己的这一判断,只告诉对方将东西送过来再说。这是一枚明朝的金锭,上面刻着“永乐十七年四月西洋等处买到九成色金壹锭五十两重”。这些文字让陈林林感觉到这是一枚很有历史意义的国宝级金锭。“就问他,你这个枕头什么价?对方说现在黄金要是卖到银行里面能卖到70块钱一克,这是个古代枕头你咋着也得给我加一点。”一听到对方要将这枚国宝级文物以与普通黄金类似的价格按斤两出售,陈林林内心的兴奋一时无法自制。“当时听了以后就想赶快要出去冷静一下,我说你先坐,我给你倒一杯水,然后出去冷静一下,要不然的话,如果让别人看出来你内心一种变化的话,可能会瞎这一件事情。”“然后说你这枕头是不是贵了,但你这要真卖给别人还没有多少人能掏的起这个价钱。”在讨价还价的同时,陈林林抓紧时间让人准备现金,以17万的价格买下了这枚金锭。
问题:(1)这一国宝级金锭的买卖的交易费用究竟是什么?(2)影响这一国宝级金锭的买卖的交易费用的因素有哪些?
3.两年前,妻子下岗赋闲,在家闷得慌,从友人家抱回一只小狗作伴,喜其蹦蹦跳跳之态,取名“跳跳”。跳跳是一只很平民化的叭儿狗,虽非名门之后,但在妻子的悉心调教下,居然也有了几分狗德。比如,按时如厕,不吃嗟来之食,语不高声,更不狗仗人势地狂吠,等等。一天,居委会主任送来一纸通令,限期为狗上户口,否则格杀勿论。妻子一算帐,跳跳的“户口费”比她一个月的下岗生活费还高出一截,自然舍不得这笔钱。然而接下来,从电视新闻上看到打狗队勇猛捕杀无证狗的镜头,又实在惨不忍睹,妻子一咬牙,为跳跳交了“狗头费”,买得了“生存权”。此后倒也相安无事。
问题:(1)政府收狗头费的理由何在?(2)解决狗扰民这一事情能否通过居民之间谈判解决?(3)通过政府解决有何代价?(4)收狗头费是不是解决狗扰民的好办法?
4.据IUCN(1998)的资料,全球野外老虎的数目不超过5000-7500只(其中中国90-110只),属濒危动物;2003年全球家禽(存栏)超过100亿只,其中亚洲66亿只,中国47亿只;2003年中国出栏家禽总数83亿只;2003-2004年初从南韩开始报告的禽流感,导致全球共扑杀1 亿只!
问题:(1)全球家禽越来越多的产权根源是什么?(2)全球野外老虎的数目越来越少揭示了一个什么重要的制度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5.EDF是法国最大的国营电力公司,它拥有多家坐落在河边的发电厂,这些发电厂以煤为燃料。这些发电厂多数使用法国的煤炭,这些煤用火车运送。但是它们也会使用国外进口的煤。每个发电厂对煤炭的需求都很稳定。进口煤用驳船运送到发电厂。在法国,有三条河可以使用这种驳船:卢瓦尔河、塞纳河以及罗纳河。这些河流在深度和泄洪闸的规模上都非常不同。在这三条河上有两种驳船可以运输煤:一般的驳船可以被用来运输各种货物并且它们在这三条河上都可以使用,而专用驳船只能用来运输煤炭并且只能用于某一条特定的河。这些专用驳船是根据每条河流的环境而设计改造的。而且,这些专用的驳船需要使用法国电力公司建造的专用卸货设施。这些专用驳船比一般的驳船更有效率,因为它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河流的深度和泄洪闸的规模。独立的供应商将煤进口到法国。每条河上只有一个供应商。尽管EDF是国有企业,但是它要考虑效益因素。
问题:(1)你认为这些煤炭可能使用一般的驳船还是使用专用驳船运输?(2)首先假设使用一般的驳船运煤:你认为谁拥有这些驳船重要吗?假设这些供应商自己拥有驳船,你认为EDF会与上述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还是短期合同?(3)现在假设使用专用驳船运煤,你认为谁拥有这些驳船重要吗?假设这些供应商自己拥有驳船,你认为EDF会与上述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还是短期合同?
6.让我们看看一个雇用了18个人制造“祖父表”的工厂。5个雇员专门锯木头零件,这些零件组合起来可形成表壳。两个人安装木头零件,将这些零件安装成表壳。另外有两个人给表壳喷漆,四个人给表面喷漆。四个人将表壳、表面连同指针安装成为完整的钟表。这个公司有两个销售人员、一个总经理。总经理同时也是这个公司的所有者。为什么前面提到的17个人作为雇员为别人工作?个人为什么不从事自我经营?答案是:交易成本。考虑下列两种情境:情境一是17个工作在同一个地点从事自我经营的人生产“祖父表”。情境二是17个被工厂所有者雇用的人生产“祖父表”。
问题:(1)情境一和情境二各是属于什么类型的生产?市场还是企业?(2)在第一种情境下,该种生产面临的主要成本是什么?是市场交易费用还是内部协调费用?(3)第二种情境是不是一种团队生产?(4)在第二种情境下,除生产成本外,生产面临的主要成本还有什么?
7.1978年春夏之交,安徽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全省农业大幅度减产。时值秋收秋种季节,时不等人。9月1日,安徽省委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经过激烈的争论,省委最终做出了“借地种麦”的决定,规定凡是集体无法耕种的土地借给农民种麦种菜,鼓励多开荒,谁种谁收,国家不征统购粮。于是,不少生产队把麦子、油菜包到户去种,结果加快了进度,抓住了季节。群众和不少干部都看到了承包的好处,这样便诱发了包产到户。1978年冬,凤阳县梨园公社一个最穷的小岗生产队实行了包干到组,将20户人家分成4个包干组,后又分成8个包干组,每组二三户,但存在矛盾。一天夜里,生产队召开社员大会,讨论解决矛盾的办法,结果,讨论到天亮时也没提出解决的好办法。社员都说:这样干不好,干脆包干到户干。生产队副队长严宏昌说:如果大家能答应我两个条件,我就同意包干到户。第一,夏秋两季每户打的头场粮食就要把国家的公粮和集体提留交齐,谁也不能装孬种;第二,我们是明租暗户,不准对上级和外队人讲。有位老农民说:我再加个第三条,今后如果队长因为让我们包干到户犯法坐班房,他家的农活由我们全队包下来,小孩由全队养到18岁。大家都说行,并纷纷在保证书上按了手印或盖了图章。于是,开始抓阄分牲畜、农具,丈量土地,一个早晨就全部分好了。但是,小 岗农民冒险分田的秘密没过几天就被公社知道了,硬让他们并到组里干,不并就不发给种子、肥料和耕牛等。但小岗人硬是顶着不干,就这样僵持了一段时间。1979年4月,县委书记陈庭元下来检查工作,公社干部汇报了小岗生产队群众自发分田单干,搞“资本主义”的问题。陈庭元听后说:小岗已经穷“垮”掉了;还能搞什么资本主义?已经分到户了,就让他们干到秋后再说吧!就这样,农村实行责任制首先在安徽省由部分农民自发搞了起来。1979年底,小岗生产队获得了大丰收,全年粮食产量由原来的3万多斤提高到12万多斤。这个从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公粮的穷队,这一年向国家交公粮65000斤,油料20000多斤,生猪35头,人均口粮800多斤,人均分配收入200多元,一年就变成了当地的“冒尖村”。
问题:(1)上述案例中,小岗生产队搞承包到户的制度变迁属于新制度经济学所说的哪一种制度变迁?这种变迁有何特点?(2)家庭联产承包制产生的诱致因素是什么?(3)这种制度变迁会遇到什么突出的问题?
8.据南方某报纸报道:2001年,根据四川省及乐山市的规划,乐山大佛和峨眉山之间的一条公路要成为一条“绿色旅游通道”。按照规划,四川峨眉山市峨山镇万坎村等多个自然村需要拆迁。峨山镇政府在上级文件规定的离“通道”周围30米的基础上擅自将拆迁范围扩大到百米甚至两百米。在拆迁过程中,当地政府一方面给予开发商非常优厚的条件,一方面压低对农民的补偿,砖墙、砖木、砖混结构的房屋分别按每平方米46元、52元、54元的价格补偿,而被占耕地,只能得到每亩5000元的征地补偿安臵费以及1000元的青苗补偿费,非耕地则只能得到每亩3000元的补偿。并要求拆迁农户限期自拆,逾期不拆者,镇政府派人强行拆除,并以所拆房屋材料冲抵拆房工钱。大多数村民没有足够人手在限期内自己动手拆完,只好忍痛以一栋楼房的材料折换一千多元钱,让一些建筑施工队来拆房取走材料,以获得些微的弥补。拆迁后,大多数被拆迁农民只能凭借一点积蓄在废墟上搭起简易的窝棚居住。部分在拆迁中表现较好的农户被镇政府安排进一幢弃臵多年的烂尾危房。农民在拆迁过程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万坎村、保宁村村民多次推举代表向镇领导反映意见。村民们也曾上访过各级政府的信访办,递交过“申诉书”之类的书面材料,要么如泥牛入海,要么经过一番公文旅行后落到镇政府的手里。随之而来的,不是着手解决问题,而是追查所谓上访带头人。这是一个典型的地方政府侵害农民利益的事件,在当今转型时期的中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问题:(1)上述案例中,一直被认为是维护公平、保护人民利益的政府(这里是四川峨眉山市峨山镇镇政府)为什么会侵犯最基层的农民利益(表现为侵犯农民的房屋和土地产权等)呢?(2)在新制度经济学中,这一现象的专业术语是什么?(3)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减少和避免这一现象?
单项选择题
1.科斯最早“发现”并提出交易存在费用是在下列哪一篇文章()
A.《社会成本问题》
B.《企业的性质》
C.《社会成本问题的注释》
D.《联邦通讯委员会》
2.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制度经济学快速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以下不属于这一时代背景的因素是()
A.西方发达国家对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实践所导致后果的反思和经济改革的尝试 B.西方国家的两次企业合并浪潮 C.全球化
D.大量转型国家的存在对制度经济学的需求 3.以下被科斯批评为“黑板经济学”的是()
A.新制度经济学
B.新古典经济学
C.旧制度经济学
D.马克思的制度分析
4.以下不属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的基本假设的是()
A.利他主义行为假设
B.机会主义行为假设 C.弱理性假设
D.讲诚信假设
5.交易费用是“所有那些在鲁宾逊经济中不可能存在的成本,在这种经济中,既没有产权,也没有交易,亦没有任何种类的经济组织。„„简言之,交易成本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这句话是哪位新制度经济学家说的()
A.诺思
B.张五常 C.阿罗
D.威廉姆森 6.一国(或地区)总交易费用等于()
A.政治型交易费用+管理型交易费用+市场型交易费用
B.市场型交易费用+管理型交易费用+制度交易费用
C.市场型交易费用+制度交易费用+给定制度下各种交易的交易费用 D.政治型交易费用+制度交易费用+市场型交易费用
7.在威廉姆森看来,以下三个因素对交易费用有决定性作用,缺一不可,但除外的是()
A.人的有限理性
B.资产专用性
C.交易的不确定性
D.机会主义行为
8.科斯定理思想最早是在以下哪一篇文章中提出来的()
A.《社会成本问题》
B.《企业的性质》
C.《社会成本问题的注释》
D.《联邦通讯委员会》 9.“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世界,产权的不同界定将对资源配置的效率产生影响。”这是
()
A.科斯第一定理
B.科斯第二定理
C.波斯纳定理
D.科斯第三定理 10.“如果市场交易成本过高而抑制交易,那么,权利应赋予那些最珍视它们的人”,这是()
A.科斯第一定理
B.科斯第二定理
C.波斯纳定理
D.科斯第三定理
11.以下定义中,哪一个是对产权的本质特征的最科学揭示()
A.产权不仅是指人们对有形物的所有权,同时还包括人们有权决定行使市场投票方式的权利、行使特许权、履行契约的权利以及专利和著作权。
B.产权是法律或国家(政府)强制性规定的人对物的权利,是一种形成人们对资产的权威的制度方式。
C.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
D.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重要性在于事实上它能帮助一个人形成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的合理预期。
12.产权界定的“公共领域”说明了产权界定的()
A.清晰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排他性
13.依据安德森和黑尔(1975)的产权起源模型,当界定排他性权利的投入品的价格降 低或界定排他性权利的技术改进时,会使()
A.边际收益曲线向右移动,从而导致建立排他性的行为增加。
B.边际收益曲线向左移动,从而导致建立排他性的行为减少。
C.边际成本曲线向左移动,从而导致建立排他性的行为减少。
D.边际成本曲线向右移动,从而导致建立排他性的行为增加。
14.依据安德森和黑尔(1975)的产权起源模型,当一种资产价值上升或外界侵权的可能性增加的时候,会使()
A.边际收益曲线向右移动,从而导致建立排他性的行为增加。
B.边际收益曲线向左移动,从而导致建立排他性的行为减少。
C.边际成本曲线向左移动,从而导致建立排他性的行为减少。
D.边际成本曲线向右移动,从而导致建立排他性的行为增加。15.以下不属于无国家社会的产权保护机制的是()
A.武力或武力威胁
B.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
C.习俗和习惯法
D.宪法、成文法、普通法和行政法规 16.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以下产权安排中外部性问题最大的是()
A.私有产权
B.共有产权 C.集体产权
D.国有产权 17.根据威廉姆森的交易与契约和治理结构匹配的理论,对于经常进行的特质资产的交易,与之最匹配的治理结构是()
A.市场治理
B.三方治理 C.双方治理
D.统一治理 18.根据威廉姆森的交易与契约和治理结构匹配的理论,对于偶然进行的混合资产的交易,与之最匹配的治理结构是()
A.市场治理
B.三方治理 C.双方治理
D.统一治理 19.在委托代理理论中,交易双方在交易协定签订后,其中一方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有目的地损害另一方的利益而增加自己的利益的行为被称为()
A.逆向选择
B.机会主义 C.敲竹杠
D.道德风险 20.契约实施机制的演进过程是()
A.国家(法庭)作为第三方的契约实施机制→私人作为第三方的契约实施机制→契约的私人自我实施机制
B.私人作为第三方的契约实施机制→国家(法庭)作为第三方的契约实施机制→契约的私人自我实施机制
C.私人作为第三方的契约实施机制→契约的私人自我实施机制→国家(法庭)作为第三方的契约实施机制
D.契约的私人自我实施机制→私人作为第三方的契约实施机制→国家(法庭)作为第三方的契约实施机制
21.科斯认为,建立企业是有利可图的主要原因是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这种成本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成本,但除外的是()
A.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
B.发现相关价格的成本
C.谈判和签约成本
D.利用价格机制的其他不利成本 22.在科斯看来,企业契约至少具有三种不同于市场契约的新特点,但不属于的是()
A.市场契约是完全的,而企业契约往往是不完全的。B.市场契约是一种短期契约,而企业契约是一种长期契约。
C.市场契约是平等主体间签约,而企业契约是企业家权威与其他要素签约。D.市场契约是新古典契约,而企业契约是关系型契约。
23.根据团队生产的定义及理论,下面哪种情况是团队生产()
A.演奏莫扎特音乐的小提琴四重奏
B.“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中的三个和尚 C.一个老板雇佣若干工人生产皮鞋的工厂 D.共同设计一辆新车的20个工程师
24.以下企业形式中,不存在由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引起的代理问题的是()
A.合伙制企业
B.不公开招股公司 C.国有企业
D.公开招股公司 25.以下定义中,哪一个是诺思对制度的界定()
A.制度实质上就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些关系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思想习惯。
B.制度可解释为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
C.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秩序和行为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主体福利或效应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
D.制度是关于博弈如何进行的共有信念的一个自我维系系统。
26.将制度区分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两种类型的新制度经济学家是()
A.舒尔茨
B.柯武刚与史漫飞 C.诺思
D.卢瑟福 27.以下不属于非正式制度的是()
A.风俗习惯
B.意识形态 C.伦理道德
D.行政规章 28.制度最核心的功能是()
A.提供激励与约束
B.抑制机会主义行为 C.外部性内部化
D.降低交易费用
29.在诺思看来,国家统一掌握暴力进行制度提供的好处主要是()
A.克服搭便车和带来规模收益
B.克服搭便车和避免公地悲剧 C.带来规模收益和避免公地悲剧
D.带来规模收益 30.“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 这句话是以下哪位学者说的()
A.诺思
B.布罗姆利 C.米勒
D.刘易斯
第五篇: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它涵盖了经济学与制度之间的双向关系,既关心制度对经济的影响,也关心制度在经济经验影响下的发展。
2.交易费用:交易费用是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所需要付出的费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
3.有限理性:人的有限理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们面临的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因此所获得的信息也就不完全。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所不知。
4.不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是指市场参与者不拥有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新凯恩斯学派认为,不完全信息经济比完全信息经济更加具有现实性,市场均衡理论必须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予以修正。
5.产权: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
6.寻租:个人为增加个人财富所作出的对社会净财富发生不利影响的努力。
7.科斯定理: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初始权利如何配置,自由交易都会达到资源的最优利用状态。在正交易费用的情况下,法律在决定资源如何利用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8.制度创新:所谓制度创新是指社会规范体系的选择、创造、新建和优化的通称,包括制度的调整、完善、改革和更替等。
9.制度变迁: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它的实质是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过程。
10.路径依赖:它指一个具有正反馈机制的体系,一旦在外部性偶然事件的影响下被系统所采纳,便会沿着一定的路径发展演进,而很难为其他潜在的甚至更优的体系所取代。
11.产权残缺:所有权的残缺可以被理解为是对那些用来确定“完整的”所有制的权利束中的一些私有权的删除。
12.诺思悖论:一方面,国家权力是保护个人权利的最有效的工具,另一方面,国家权力又是个人权利最大和最危险的侵害者,导致无效的产权安排和经济衰落。这就是有名的“诺思悖论”。
二、简答题
1.产权的特征有哪些?
答:(1)产权的完备性与残缺性。
(2)产权的排他性与非排他性。
(3)产权的明晰性与模糊性。
(4)产权的实物性与价值性。
(5)产权的可分割性、可分离性与可转让性。
(6)产权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2.新制度经济学有关人的行为有哪些假设?
答:新制度经济学对人的行为的假定有:
(1)人类行为动机是双重的:一方面人们追求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人们又追求非财富最大化。
(2)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的有限理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们面临的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因此所获得的信息也就不完全。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所不知。
(3)人的机会主义倾向。指人们对自我利益的考虑和追求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
3.简述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
答:(1)人的本性决定交费用的存在。威廉姆斯认为,人的本性直接影响了市场的效率。市场上交易的双方不但要保护自己的利益,还要随时提防对方机会主义的倾向。
(2)人们行为的不确定性决定交易费用的存在。一个人做出决策时,无从了解其他人同时也在做的决策和计划。
(3)与个体间产权交易有关的各种行为导致了交易费用的产生。这些行为包括寻找有关价格的确切信息、谈判、订立和约、监督、索赔等。
4.国家在产权制度形成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1)国家凭借暴力潜能和权威在全社会实现所有权。
(2)有利于降低产权界定和转让中的交易费用。
(3)还取决于权力介入产权安排的方式和程度的差异。
(4)离开了国家,产权制度无法建立,但无效或低效的产权又或多或少与国家有关。
5.简述制度的构成?
答:(1)制度构成一般概括地讲可分为两大类:即硬制度(正式制度)和软制度(非正式制度)。
(2)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将制度分为三个层次:即宪法层次,集体行动层次,操作层次和选择层次。
(3)柯武刚、史漫飞将制度分为从人类经验中演化出来的内在制度和被自上而下地强加和执行的外在制度两类。
(4)诺斯则认为,制度提供的一系列规则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制度),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制度)和实施机制所构成。这三个部分就是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
6.科斯定理有何意义?
答:(1)理论意义:科斯定理的理论意义在于,它深刻地揭示了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情况下产权制度安排会对资源配置的效率产生影响,这就使制度安排这一在传统经济学中被当作既定前提的因素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实践意义:科斯定理的提出为解决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外部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措施。科斯定理的提出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也有可资借鉴之处。科斯定理指出,产权的清晰界定有助于降低人们在交往中的交易费用,达到最优经济效率。对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来说,它的意义,一是有利于改革者进一步认识产权明晰化的重要性,使人们不仅仅满足于法律上对产权的规定,而重视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具体明确产权边界;二是启发人们在探讨更为合理
和更为有效的产权配置时,必须考虑交易费用。
(3)方法论意义:进行经济学研究一定不能脱离实际,要从经济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对事实的详细考察,以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三、材料分析题
答:(1)产权界定:作为一种分析方法的产权理论,产权经济学强调财产权的买卖和分配应该是经济学研究和分析的主要对象,而不是商品买卖。财产权的买卖和商品买卖相比,更有利于揭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资源配置。
① 假定个人在现有的阶级结构所确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自己的利益,并且使效用最大化;
② 通过考察各种可能的制度安排对收益—报酬的影响,从而可能详细地分析制度安排与经济行为之间的关系;
③ 认识到交易费用大于零在所有权情形中具有的实际重要性。
(2)交易费用:
① 交易是分析的基本单元;
② 造成交易成本差异的关键是交易的频率、不确定性及资产专用性;
③ 各种一般治理模式都是由一系列属性所界定的;
④ 每种一般治理模式都适用不同的契约法;
⑤ 交易与治理结构都以交易成本最小化为目标;
⑥ 制度环境的变化会导致治理成本的变化。
四、论述题
1.为什么利益集团的存在会导致低效率产权的出现?
答:(1)加入不同集团以后,产权的选择不一定是最优的了,对某一集团有利的产权安排不一定有利于其他团体。
(2)产权的安排取决于利益集团对统治者的影响力。在利益集团中失利的往往是那些从属于大集团的个人,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获得有关可靠信息的高额成本;二是搭便车问题;三是相对较小的人均受损额。越是小的利益集团越是容易达成一致意见,从而可以影响统治者。为什么少数人能愚弄多数人呢?有两种相互联系的原因:产权结构的边际变化能导致人们的收益和成本的不公平分配,而在这些变化中,得益者和受损者之间的信息分布不对称。
(3)利益集团对统治者的影响力决定制度安排:人人皆大欢喜的制度是不存在的。因此,一种制度能否得以实行,就要看一个社会的决定政策的权力掌握在什么人的手中。
(4)既得利益集团阻止有效的产权制度变迁的原因:
① 从舆论上打着国家利益的招牌,进行院外活动,影响政府制定对自己有利的产业政策或保护政策。
② 对新的进入者设置障碍,即斯蒂格勒所说的一种管制需求,强调管制,以行政的手段分配资源等。
③ 在这种有利益集团影响的行业或部门往往形成以行政垄断为支撑的产权结构,其他经济主体很难进行这些行业,产业缺乏竞争,从而导致低效。
2.试比较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
答:(1)两者相互补充:
① 当诱致性制度变迁满足不了社会对制度的需求的时候,由国家实施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就可以弥补制度供给不足。
② 制度作为一种“公共品”也并不是无差异的,即制度是有层次性、差异性及其特殊性的。有些制度供给及其变迁只能由国家来实施;而另外一些制度及其变迁,由于适用范围是特定的,它就只能由相关的团体(或群体)来完成。
(2)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有许多共同点,如两者都是对制度不均衡的反应;两者都得遵循成本——收益比较的基本原则等。
(3)种制度变迁模式差别:
① 制度变迁的主体不同。
② 两类制度变迁的优势不同。
③ 两类制度变迁面临的问题不同。
3.什么是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答:正式制度是人们有意识建立起来的并以正式方式加以确定的各种制度安排,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以及由这一系列的规则构成的一种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到特殊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等,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人们常常将正式制度称为正式规则和硬制度。正式制度具有强制性特征。非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习俗习惯、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意识形态等对人们行为产生非正式约束的规则。
联系:(1)二者是相互生成的。非正式制度是正式制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2)二者的作用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任何正式制度安排都是有限的,只有依靠各种不同形式的非正式制度的必要补充,才能形成有效的社会约束体系。
区别:二者之间只有量的差异,而无本质的不同。(1)存在和表现的形式不同。(2)实现机制不同。(3)实施成本不同。正式制度的制定和运行成本较高。(4)形成和演变的时间长短和稳定性不同。正式制度可以在一夜之间发生变化,而非正式制度的改变却是一相当长期的过程。(5)可移植性不同。正式规则是可以从一个国家移植到另一个国家。但非正式制度其可移植性就差得多。(6)认知表达和传导方式不同。非正式制度形成和运行所依据的是心照不宣的默认的知识,而正式制度可以通过语言或以符号形式进行表述、传递和存储。
总之,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作为社会制度体系的两个组成部分,互为条件、相互补充。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关注二者的作用,不可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