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务员2014年申论写作经典万能句:科学发展观
公务员2014年申论写作经典万能句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申论写作万能用语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4、以制度公正促社会和谐。
5、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弱势群体问题。
6、共建共享和谐社会。
7、恪守为民之责,常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8、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
9、民心民意不可违。
10、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
11、民生问题无小事,处处留心皆民生。
12、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
13、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
14、民生为本、民生为重、民生为先。●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申论写作名言警句
1、《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2、《周礼》:“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
3、《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洪秀全:“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5、康有为:“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6、孔子:“和为贵”。
7、墨子:“兼相爱”,“爱无差等”。
8、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9、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10、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要,在得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11、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12、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13、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
14、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15、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
第二篇:公务员考试申论—万能句
“万能八条”即:
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3、教育培训、提高素质;
4、健全法规、完善制度;
5、组织协调、形成机制;
6、增加投入、依靠技术;
7、依法监管、全面落实;
8、总结反思、借鉴经验。本文就以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2月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的一份文件为例,谈谈万能八条活学活用的两个原则。
原则一:万能八条是方向不是对策,必须再细化。
万能八条之所以冠以万能,不是因为在考卷中写上这八条就能拿分,而是这八条从八个不同的方向去切入社会问题,非常全面。尤其在考场中,时间很紧张,考生的心理状态也紧张的状态下,熟悉万能八条可以让你第一时间打开答题思路。在这里请考生注意,万能八条只是思路,必须再细化。我们通过下面的例子来看:
“加强组织协作,推进安全生产综合治理
(一)完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各成员单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加强配合,充分发挥指导管理和监督检查作用。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煤矿整顿关闭、瓦斯治理、尾矿库整治、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管、事故责任追究等部际联席会议(协调小组)制度。要落实和完善地方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联动机制,在安全指导、安全检查、监管执法、政策制定、事故查处以及打击瞒报事故行为等方面,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实施。各地区、各部门和各有关单位要制订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具体措施,以抓好重点场所、要害部位、关键环节,以及春节、全国“两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汛期等为重点,突出预防为主、加强监管和落实责任,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确保措施落实到位,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以上是这份文件的第七条,这是组织协作方面的对策建议,这和万能八条的第五条相对应。文件正文把“组织协调 形成机制”细化为两点:完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实施。这两点对策之后又紧跟着进一步的展开与细化。这给我们考生的启示就是,万能八条必须细化,而且是有针对性的细化,成文时可以参考文件正文这种“首句原则”的方式,先用一句话概括,然后再有针对性的阐释。
原则二:万能八条不必是八个,可以灵活合并或取舍。
万能八条虽然是八个,但是在具体的答题中,可以灵活运用。仍然以这份文件为例,文件中在整合了万能八条后,总结出了六点对策:“突出预防为主,着力做好事故防范;突出加强监管,继续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突出落实责任,严格安全问责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和队伍建设,提高人员安全素质;加强安全基础工作,不断提高安全保障水平;加强组织协作,推进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这六点分别是从预防、监管、落实、宣传、保障、协调六个方面提出对策的,和万能八条不是一一对应关系。这给考生们的启示是:万能八条往往被很多考生固化为一种模板,而模板往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相对固定容易掌握,但另一方面,万能八条的生搬硬套容易使阅卷考官产生疲劳感,直接影响打分,而且,现在的阅卷人都有反模板倾向。所以,建议各位考生在具体的答题过程中,能够加入自己的思考,然后在具体的对策建议中变化下形式,避免千篇一律。
综上所述,万能八条不可以生搬硬套,一味复制,尤其在阅卷人出现了反模板反培训的倾向以后。在答卷过程中一定要针对材料中出现的问题细化对策,如果考生们提出的对策建议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那这个对策一定不是成功的对策。同时在答题的形式上,不一定要固守八条。考生们如果在今后的答题中能注意以上两个原则,一定会在申论分数上有所提高。
第三篇:公务员申论写作
公务员申论写作模板.txt不怕偷儿带工具,就怕偷儿懂科技!1品味生活,完善人性。存在就是机会,思考才能提高。人需要不断打碎自己,更应该重新组装自己。公务员申论写作范文模式
【申论范文模式一:探究式申论范文】
城市摊贩管理需要在“宽容”中前行
或许在很多城市管理者的眼中,沿街叫卖的小商贩是城市美化过程中的“绊脚石”。在漫长的城市发展过程中,沿街叫卖的小商贩和城管似乎一直以来就是一对“天生冤家”,彼此“斗智斗勇”,从经常性的“言语接触”,甚至发展到后来的偶尔“身体接触”(暴力对抗)。
可以说小商贩常常是“不理解”城管的工作,而城管也“不信任”小商贩会是城市化过程中的“和谐因素”。于是问题常常就无法解决,或者说常常无法“和谐地”去解决。因为在现实中,“你查我跑、你罚我闹”,城管执法中因沟通不够、态度生硬而与小商贩造成矛盾的现象一直无法缓和。
说到这里,不禁要问:“为什么小商贩和城管彼此之间为会出现这样的'不理解’和'不信任’呢?”其实答案在于,小商贩和城管彼此之间常常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站在小商贩的角度,“违章摆卖”是“迫不得已”。因为除了违章摆卖,他没有其他的“出路”。因为“违章摆卖”“古往今来”就并非“暴利”行业,利润不高,暂未有“违章摆卖”而“一夜暴富”的例子。而且在利润不高的前提下,风险却极大,一不留神就有“全盘没收”的危险。或许这里要问违章摆卖者一句:“利润不高,风险极大,为何还要为之?”对曰:“不得不为之也,因为没有别的谋生之道。”
当然,辨证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站在城市管理者的角度,城管“严打”“违章摆卖”也是一件“迫不得已”的事情。为什么?因为“违章摆卖”给城市管理带来了许多难题,如占道经营,妨碍交通;摆卖产品质量不易把关,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有时还会污染环境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对“违章摆卖”进行有序管理城管不可避免的执法义务。而“违章摆卖”小商贩的“复活”能力又是如此之“强”,常常是“野火'刚’烧尽”,“春风吹又生”。因此,从城市管理的实际操作来看,不“严打”似乎是无法解决问题,于是“严打”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也就成为了城市管理者的一件“迫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综合上面观点,或许有人会认为,寻找谋生之道是个人责任,此不能成为“违章摆卖”的“借口”。诚然,此言不差。但我们的管理者在执法时,除了处罚之外,能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能否教育违章者除了“违章摆卖”外,尚有其他合法的“生财之道”?如果答案是可以的,那么剩下的就是我们的管理者如何采用合理的方式去“教育”违章者的问题了。
那么如何采用合理的方式去“教育”违章者呢?城市管理者首先要认识到小商小贩也是城市多样性的组成部分,城市对他们的态度应该更加宽容。要加大福利保障,使低收入阶层在不“违章摆卖”的前提下依然生活有“着落”;要加大对失业者的在职培训,使“无业者”有“职业”,而且是有比“违章摆卖”更好的“职业”,“人往高出走”,有更好的出路,没有
会留恋“违章摆卖”的日子;要“禁”“限”结合,城市管理者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及“合适的地点”放开管制,让其在政府的指导下由“违章摆卖”变为“合法摆卖”。当然,除此之外,社会和舆论也要“宽容”看待城管的“执法难”,要理解城管的工作,同时又监督和督促城管工作方式的“合理”转变。其实更多时候,只需要相关的的各方彼此都“多一分宽容”,我们北京市的城市摊贩管理问题就一定能“和谐”解决。
【申论范文模式二:角度剖析法】
在“合法”与“合理”间的徘徊
——城市摊贩管理该走向何方?
“城市摊贩”可以说是我们国家在城市化进程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个“特殊现象”。其实从我国小摊贩的历史看,从遥远的古代开始,小摊贩提供的服务就已经是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解决了部分低收入群体的生计问题,也为市民生活提供了方便,降低了市民的生活成本。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城市中的小摊贩常常也为我们带来脏、乱、差的城市环境。而在我们北京市区,为了市容整洁,我们的城市的管理者制定了“禁摊”政策。而对于目前北京市城市摊贩管理问题,似乎城管、市民和小摊贩都“有话要说”。
站在城管和部分支持“禁摊”市民的角度看,在“禁摊”时理直气壮,雷厉风行的“严厉打击”,实际上应该是城管的“合法”行为,应该一概支持。诚然,法律赋予了城管有“严厉禁摊”的“权力”,同时也指定了城管有维护好市容市貌的“义务”。从这个角度看,似乎一切无可厚非。但中宜教育的戴斌老师不禁要问:“合法的行为一定合理吗?”问题的关键是,法律赋予了城市管理者“整治城市环境”的权力,可以说去“做”“整治城市环境”这个事情是完全对的,因为其是“合法的”。但如何去“整治城市环境”,其中的“整治方式”就是一个“合理性”的问题。如果在做一件“合法的”的事情时不考虑其行为方式“合理性”,那么执法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站在小摊贩和部分不支持“禁摊”市民的角度,“不禁摊”似乎才是一件“合理的”事情。诚然,从哲学的角度看,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合理性。马路摊点之所以能在城管的严打之下存在了这么多年,一方面是因为广大市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经营马路摊点为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及进城务工者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也是城市低收入者的主要生活来源。在供需双方之间强大的力量之下,“禁摊”的“不合理性”似乎“表露无遗”。但还要问:“合理的行为一定合法吗?”答案是否定的。马路摊点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占道经营,妨碍交通;产品质量不过关导致消费者权益被侵犯、污染环境及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这些都是法律“不可容忍”的行为。如果在做一件“合理的”的事情时不考虑其行为方式“合法性”,那么必然是无法“实施”和“被广泛接受”的。
那么在我们北京市城市摊贩管理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既“合法”又“合理”呢?戴斌老师认为,首先,我们的政府可以考虑在“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市容、方便群众生活”的前提下,对部分小巷摊区进行统一规划定位,统一经营设施,统一经营时间,统一垃圾收运,就近引导零散。其次,引导流动摊点进入合法摆摊区域进行合法经营。再次,为了避免影响周边市民的日常生活,在市区部分路段划出特定区域后,要经过周边市民同意后,方可设置一些便民类摊点。最后,我们还可以另外向小摊贩免费发放经营许可证和占道许可证,使其纳入到工商和规划部门的管制范围,对马路摊点不再一律封杀。政府有关部门只要对“摊贩”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规范,相信一定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申论范文模式三:策论文的写作模式】
不妨学学“大禹治水”
——城市摊贩管理需要疏堵结合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摊贩管理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一道难题。城市小摊贩的“违章摆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占道经营,妨碍交通;摆卖产品质量不易把关,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有时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对此,我们的城管部门进行了不遗余力的“严打”,但此类现象依然屡禁不止。
对此,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此类现象在“严打”下依然屡禁不止呢?戴斌老师认为流动摊贩的形成,有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在历史上,流动摊贩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其存在是有一定的传统继承性的。在文化上,有些马路摊点还带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如北京著名的秀水街。而从社会的角度看,失业者和低收入者的大量增加是从事流动摊贩工作的主体增加的原因之一。而从经济角度看,一方面广大市民日常生活需要流动摊贩,另一方面,经营马路摊点的资金与技术要求都很低,为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及进城务工者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也是城市低收入者的主要生活来源。在供需双方之间强大的力量之下,形成了目前的“城市摊点经济”。
那么针对以上种种原因,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呢?应该采用疏堵结合的方式,既要治理处罚,也要教育引导,建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实行区域分类管理。可以将市区划分为三类:“绝对禁止区域”、“相对禁止区域”、“允许区域”,对于长期形成的不太影响交通和居民休息的区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允许其经营。
第二,实行人员分类管理。对老年人及残疾人,应以教育宣传为主,原则上不做处罚;对确有生活困难的摊贩,帮助其转换岗位,合法谋生。
第三,对于流动摊贩,要规范管理,要在允许摆摊设点的地区强化后勤服务,如统一管理,供应水电,做好卫生保洁工作等。可以收取适当的管理费用,用于服务开支。
第四,摊贩出售商品的质量和卫生状况应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纳入检查范围。
第五,要改变处罚方式,明确处罚标准。城管执法人员必须改变过去的简单的处罚方式,对于大部分诚实劳动者的违法占道经营行为可改用批评教育的方法。
第六,在“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市容、方便群众生活”的前提下,对开放的背街小巷摊区进行统一规划定位,统一经营设施,统一经营时间,统一垃圾收运,就近引导零散。
综上所述,实际上,要解决流动摊贩问题,就像“大禹治水”一样,更多的时候,“疏导”比“围堵”更为有效。事实已经证明,只有“疏堵结合”才能解决屡禁不止的“违章摆卖”现象。因为在生存问题难以解决且摆摊设点有利可图的情况下,“违章者”不会轻易退出。因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应对“摆摊者”行为进行合理有效的约束,才能引导其朝着有利于社会环境的方向发展。
第四篇:公务员申论写作
“申论”一词的意思是申述、申辩、论述、论证。申论是一种非常严格的录用考试,考试试题的政治导向明确,不容出现偏差。试题的客观性很强,不许随意发挥。文中的观点和内容都有定论,无可非议。题材的多样性和答题的规范性,使得答题必须有一套完整有效的方法才能从容应对。下面我以某范本进行分题论述。(申论考试一般有三部分,下面分部分显示--编者)
一、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理解题意:
(一)字数限定。1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二)表述方式:要求答案覆盖全文主要内容,但表述要求语句精炼,简明扼要,不冗长,不罗嗦。一般不直接引用具体事例或数字。
(三)范围限定:只能在给定材料中概括,不能跳出材料圈定的内容,旁征博引或随意发挥。
(四)轻重权衡:反映的主要问题,也即表述的主要事实或观念。答题时不要圃于细枝末节,要统观全局,高瞻远瞩,从宏观的范围来把握主要问题。可以认为,主要问题是在文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它在文中决定或支配着思路的走向或观念的变迁。
答题步骤:
(一)在阅读的过程中勾划出文中的主要词句。主要词句一般不包括具体事例或数字,也不包括阐述的内容。
(二)将勾划出的句子再进行分析,去除限定性的语句,只留下其主干成分。
(三)用通顺的语言把留下的语句组织起来,就是全文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答题方法:
通过对书上所有答案的分析,我认为,一个完整的答案主要应该包括三个部分:总述句+分述句+道理句。
(一)关于总括句的提炼:总括句一句话,高度概括全文主要问题。句式模型为“这是一篇关于主语+事件1+事件2+事件3的文体。”其中,主语是文章涉及的主要任务的姓名或所涉主要单位名称。文体是指所给材料的文章体裁,如新闻报道、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讲话、案例等。多数时候是案例。事件1是指主语的第一个动作,也可理解为事件的第一阶段。对于个别文章只有一件核心事件,就只需要事件1就够了。如“这是一篇关于纯净水广告论战的报道”。
(二)分述句。就是要把总括句里涉及的内容,分条列项地表达出来。这时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注意:由于《申论》考试的答案一般都是客观的、有一个基本确定的答案,因而以下各种方法只是切入角度不同,但最终答案都应该是相同的,所谓殊途同归是也,考生一定要明白这一点,不然,就会违背答题要求)
1、环节分析法。对于那些以纵式结构写的给定材料,也就是以时间阶段性为序或逻辑上的逐层深入为序的文章,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如模拟试题(一)的分述句可概括为“(这是一篇反映医药行业药价虚高情况的报道。)生产厂家自己定价,中间商层层加价,医生或医院为了自身利益给病人开高价药,病人购买高价药品。”这是按医药流通的四个环节来分析的。
2、参与方分析法。一件事情可能有几方参与。在分述句里,我们可以就各方的行为进行分述答题。如模拟试题
(六)的分述句可概括为“(这是一篇关于中国的10家苹果汁生产企业应对美方反倾销起诉取得成功的案例。)成本低廉的中国的苹果汁进入美国市场,引起美方不满,美方提出反倾销调查起诉。中方积极应诉,充分发挥有利因素,觅得了诉讼胜利,保护了中方苹果汁生产企业的利益。”广大考生反映,这种方法最为简便易行。
3、链式分析法。有时候,一则材料中所涉及的事件是一环扣一环的,各个事件之间有明显的关系,这时就适用链式分析法。如模拟试题(七)的分述句可概括为这是一篇关于我国9家彩电企业结盟限价销售彩电的报道。9家彩电企业深圳结盟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对此提出了质疑,专家认为价格联盟是变相垄断,消费者对此无动于衷,结盟商家内部意见也不统一,最终导致彩电限价失败。)
4、类型分析法。对于一则材料所涉及的是不同类别的人事物,则可以进行分类表述。如模拟试题(九)的分述句就可概括为:“(这是一篇关于我国玩具市场的调查报告。)调查表明:我国的玩具消费拥有难以估量的发展潜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愿意为孩子买更多的玩具。但调查还表明,我国的成人玩具市场基本是一片空白,到目前为止,还未出现专门生产成人玩具的企业,存在着巨大的商机。玩具的开发和销售面向成人,是世界玩具有新热点。”
5、关键词分析法。对于给定的材料,有时我们会感到无处下笔进行概括。这时可以将文中出现频率高的词语罗列出来,然后结合文中事实或观点把它们串联起来。这对于初学者或心理素质差者有较大帮助。
二、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理解题意:
1、字数限定:3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2、解题对象:针对给定材料,提出解决方案。问题在给定材料之内,一般是近涉关系,很少是远涉关系。
3、适用性。由于招考的公务员,是管理国家事务的人才,因而,所思所想,都必须站在政府的角度,提出的方案要就事论事,可以执行,不能大而空,要切实可行。
答题步骤:
1、根据前边所述的方法,勾划出文中反映的主要问题。这是保证对策是否具有针对性的重要依据。
2、寻找问题发生的环境和条件。这是保证解决问题的方案具有可行性的重要依据。
3、根据环境和条件,从不同角度或层面提出解决方案。答题方法:
1、分层法:有些问题,可以从观念、制度、具体行为三个层面来提出解决办法。“a、转变观念,改变现有的……观念,通过……,树立……观念。”b、“建立……制度(体制),……”C、“加强……管理,(实际行动)”。
2、职能分类法:很多模拟试题,都与法律有关。因而答这类题时,方案可以是按“企业或单位”、“政府”、“法律”、“个人”四方来分。通常情况都是“企业应当做些什么”,“政府应当做些什么”、“法律做些什么的方式”、“个人应当做什么”。
3、核心元素分析法:抓住核心元素,提出解决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在关于人的解决问题上,一般都需要从观念和行动两个方面来提出解决方案。如模拟试题(二)中“撞了白撞”的核心元素是“人、车、路”,那么解决方案就是:
(1)提高路人的安全意识,监督路人的行动。(要列举一些具体办法,如加强交通安全教育,设置交通路口安全监督岗等)。
(2)车主必须尊重路人生命,不能因为法律授权就任意作为,在可能避免的情况下要尽量避免撞人事件发生。(3)路的问题主要靠政府解决,政府要多修路,修好路。(也要列举一些具体方法,如拓宽主要街道,在交通要道架设天桥,修地下通道,或封闭一些事故多发路口等)
4、参与方分析法:就是一个事件的双方或多方,各有什么问题分别解决什么问题。这种题要忌讳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解决办法。这种办法也是考生最易接受的,考生平时可多演练此法。
5、焦点问题分析法:找出矛盾斗争的焦点,解决它,就如解开争斗的死结一样。模拟试题(十四)中就是如何很好地解决新闻曝光案件。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法律的、政府、新闻的实际出发,可以从宏观的、微观的两个方面来思考提出解决方案。
三、就给定资料的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理解题意:
1、文体:议论文。就是对事物或道理进行论述的文章。
2、论述内容: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可以看出,《申论》考试时都要求考生抓主要问题,因为招考的国家公务员,行使国家权力,必须要注意平衡问题。要平衡最重要的就是考虑问题时主次分明,对于轻重利弊能较好地权衡。
3、中心明确:就是观点鲜明,肯定或否定,赞扬或贬斥,清楚明了,不含糊其辞。在文中最好使用段旨句。一是方便阅卷教师迅速获知文章主要信息,二是方便考生自己写作时紧紧围绕中心来写,使文章思路清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4、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论述过程中理论与事实要能很好地结合,既要讲道理,又要摆事实。事实与道理紧密相连,互相支持,为中心论点服务。道理上讲,《申论》考试的一般事例都主要来自于给定资料,理论可以从给定资料中来,也可从中引发。
5、论述深刻:就是要求论述时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只看到现象,不能囿于事物的表面,应深人事物的核心,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实质并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对一件事,不只是看到其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更需要从体制、观念、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当然,深刻性的前提是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当前实际。
6、有说服力:这是对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提出的要求。论点要鲜明,论据要有力,论证要合逻辑。三者就像屋顶、墙壁、结构一样密不可分。
7、从本次考试的目的,也就是录用国家公务员来看,评卷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公正,因而即使是论述题,各位考生在答题时虽然有一定的发挥余地,但总的来说规范性是很强的。因而作文必须从标题、结构、语言、文面等方面表现出规范性来,这样才有利于写作与评卷。
写作步骤:
1、通读全文,抓住主要问题。
2、思考资料提出的主要问题,提炼出中心论点。注意要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角度,为国家利益着想。
3、围绕中心论点选择能证明恰当的材料,在头脑中酝酿写作提纲,对全文进行谋篇布局。
4、将头脑中酝酿成熟的文章内容表述出来。注意不要随意修改,不写错别字,保持卷面清洁。文章写作:
1、标题。统观书中参考答案,标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陈述式,主要包括标题揭示内容和揭示主旨两种情况。揭示内容的如“关于MBA的思考”,揭示主旨的如加快“针对医院”的改革、为了中国能有更多的海尔、要敢于和洋人打官司、三讲教育绝不允许走过场。这种标题的好处是让人一看便知论述的内容或主题。一种是设问式,如你能承受多大的噪声,这种标题的好处是能让人产生悬念,引发读者思考。我个人认为,既然是公务员考试,那标题多数时候就应当直陈其事为宜,对那些见惯不惯的事件,使用设问句能促人警醒,起到震聋发馈的作用。再有,标题中一般都有文中涉及的最常见词语。这样,考生就不该随意拔高主题,作宏篇大论。要贴近材料来。
2、正文的写作一律采用三段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一般都选用资料中提供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来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要紧密结合材料,不能东拉西扯,海阔天空地乱谈。要集中力量论述主要问题,论述时有详有略,重点内容详写,次要内容略写,但要兼顾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既要看到正面情况,又要注意到次要问题。解决 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有层次,涉及到相关部门时方案要体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互相合作精神。分析问题要按照由此及彼、由表象到本质、由微观到宏观、由特殊到一般的方式进行。
解决方案要紧承分析问题的步骤。最好是前后对应,一个盖子对应一个杯子式的提出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既要有总体上的思路,也要列举切实可行的手段或措施。使解决方案既照顾到全局,又照顾到特殊情况,既解决主要问题,又控制次要问题,特别是杜绝新问题重新滋生。
在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时,建议采用分条列项的方式,使阅卷教师一目了然。或者使用段旨句。每一段的第一句话都概括表明本段的大意。总之,考生应当明白,无论从阅卷教师的具体情况还是机关工作作风采衡量,这种简洁快速的作文方式都是应当和值得提倡的。
无论如何,文章的写作语言都要求不使用华丽的词藻或复杂的修饰语言。毕竟机关工作作风要求稳重,不能表现出轻浮和幼稚来。要使用简明平实的语言,语言服从于和服务于文章体裁。《申论》要求写作的文章,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便于阅读和接受,才能切实担负起管理国家事务的作用来。
公务员应有全局观念和综合能力,具有全方位、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善于把多种事物、多种因素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具有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其次,公务员应能够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要有深邃的洞察力。在通过对大量的资料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能透过纷繁的外在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善于从微小的征兆中发现大的问题,能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能作出很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具体措施;再次,《申论》考试能测查考生掌握信息的多与少,快与慢,对与错。另外,《申论》考试形式既严格又灵活,能有效地考察考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要求考生摈弃套话、闲话,要求分析、论证和解决问题透彻、全面、清晰。
写作套路 [题目]
1、简明扼要,抓住材料的主旨
2、从小切入,切忌假、大、空
3、长短合适,最好不要加副标题 比较好的题目[例]“处处留意皆民生”、“圆城市低收入家庭安居梦”、治理网吧既要治“吧”也要治“网”、“献礼工程”当休矣、网上扫黄要建立长效机制。
比较差的题目[例]“加快县域经济创新步伐”、“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正文]
文章第一部分
★开头方法:开篇点题,陈述现象、阐明危害和解决好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问题日渐凸现出来,在社会经济和国家安全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说问题时最好用分号间隔)
目前产生的****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引起强烈反响,如果该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和妥善地解决,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影响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进而影响到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些套话要因情况而定)
文章第二部分
★第二段主要叙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一般从材料给出的现象从中分析就能得出结论,下面就近期热点问题为例加以说明,不外乎根据材料从以下角度进行展开分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层次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政策体制不完善。(结合材料)其次,国家财政投入力度不够。(结合材料)再次,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结合材料)最后,社会重视程度不够。。(结合材料)医疗体制改革:医疗卫生服务特殊性和群众必需性,不同于其他服务行业;以药养医,药厂和医院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医疗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医疗服务市场化,利益驱动;医风医德有待提高;群众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欠发达,投入不够,条件差,设备少,水平低,缺少专业人才,缺少重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
三农问题: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城乡二元化的历史原因;农民与城镇居民待遇不同;社会保障体系没有覆盖到农民;看病难,就业难,上学难,三难为题在农村体现尤为突出;农民工流动频繁,职业不稳定,收入相对较低,文化素质、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普遍不高;农村公共服务缺乏,农业受气候影响极大,收益难以实现保障,入不敷出;
贫富差距:区域性差异、行业性差异、城乡间差异、个体间差异;宏观政策、市场机制、法律体制不健全、制度不规范导致;不公平现象
安全生产: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监管工作不到位、安全监督工作不彻底、执法检查工作走形式;重效益轻安全;生产技术含量不高;生产设备落后;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钱权交易;权利寻租
房价调控:土地审批、调控政策失衡;政府操盘;地方政府以扩大建设为政绩,为开发商充当保护伞,开发商无规划搞开发;信贷体系松懈;住房供应结构不尽合理;房价上涨使一部分人以购房为投资导致房价上涨的恶性循环;炒房团 生态保护:水、大气污染;草皮、林区沙化;环境恶化,物种减少;淡水资源锐减;自然灾害造成巨大损失;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均资源不足;
节约型社会: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能源需求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高耗能、低效率、污染重;生产、建设、流通、消费领域浪费资源现象严重;资源对外依存度上升;
和谐社会:城乡不和谐;地域不和谐;阶层不和谐;城乡二元化;分配制度不健全;不公平现象;社会保障制度
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是资源与经济增速矛盾所决定的;生产力发展造成对生态破坏,大自然带给人类的灾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弱势群体:自身条件所致;社会条件限制;经济发展不平衡;分配制度欠合理;保障制度不健全;法律保障不到位;监督监管不落实
循环经济:经济快速持续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必然要求;节能降耗(可参照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依据材料进行分析)
文章第三部分
★第三段可参考以下方面提出解决方案,注意要以对应第二段提出的分析为主,以外再提出自己的观点 1.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站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高度,把……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快推进。。建设,并建立和完善引咎辞职制度建立健全领导问责制度,严格责任落实。
2、要做好。文章,增加财政投入力度,确保。。机制的平稳运行
3、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法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对。。行为予以严厉的制裁和处罚,严重者追究其刑事责任。
4、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对于。。行为予以一票否决。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严厉查处和惩处责任人发现问题即使纠正,对顶风违纪的行为从严查处,绝不姑息。
5、广泛宣传,全民动员,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的作用和意义,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6.加强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设立举报热线、举报信箱 新闻媒体要对。。行为大胆揭露,公开曝光,使。。无藏身之地,要把。。工作置于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
医疗体制改革:医、药行业分开,降低药价;院务公开,采取监督、举报措施,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医疗卫生服务队伍专业素质提高与思想道德建设并重;加大政府投入,以农村为重点;建立一个覆盖全民,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加大卫生常识宣传力度,动员全民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三农问题:摆脱户籍制度束缚;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高农民收入,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心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加强包括劳动就业、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对在外谋生和生活的农民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更便利的条件,对满足一定条件的可以适时纳入城镇保障体系之中,贫富差距:分配制度改革;加大政府投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限高保低;税收杠杆调节; 公平分配;公平竞争;消除贪污腐败现象;消除不公平现象;完善监管制度;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安全生产: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普及安全常识和技术知识;规范生产单位生产行为;规范相关行业(安全评价、咨询、检验检测等)行为;执法监督;定期与不定期检查、专项治理整顿;舆论监督;安全保障制度;安全纳入企业绩效评价标准;
房价调控:严格审批土地征用,控制土地一次性出让规模;提高信贷利率;增加经济适用房供给,抑制高价位住房开发;对房产开发、保有和交易环节提高税率;杜绝形象工程;提高房产市场准入门槛;加强房产市场整顿监管,清理建设相关乱收费项目;控制建筑成本;规范销售行为;信息引导;价格检测调控
生态保护:人口管理;资源管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严格控制高耗能、重污染行业上项目,提高行业准入标准;监督管理;退耕还林;畜牧业采取游牧方式;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节约型社会: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节约意识;抓住薄弱环节,依靠技术进步,推进系统优化,节能降耗和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严格控制高耗能、重污染行业上项目,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对不合格、超标行业加强清理整顿;加强监督管理;法律保障;建立完善的企业、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将能耗标准纳入其中;
和谐社会:制度创新;调整社会结构;利用社会组织实现社会和谐;实现阶层间和谐;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
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人口和资源管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经济兼顾环保;环保与个人利益冲突;倡导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弱势群体:劳动力市场;劳动保障;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机构;监督监管;法律保障;社区扶持作用;经济杠杆调整分配比例;缩小分配差距;建立稳定、发展、和谐的发展机制;
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宣传力度;相关知识普及;科技投入;全民动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文章第四部分
该问题的妥善解决与否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这个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彻底解决。(结合材料,表表决心)
第五篇:申论-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
践行科学发展观,关键要实现“五个转变”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现‚五个转变‛:
一是由‚以物为本‛发展向‚以人为本‛发展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大都强调以物为本,造成了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脱节,导致民生欠账较多。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的提出,明确了人与物的关系,解决了发展的重大理论是非问题。以人为本的发展,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是要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民生问题上;就是要以无数个具有平等权利的个体人为本的发展。‚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当代最为科学、最为文明、最有利于社会安定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党的宗旨与群众路线在当代中国的真正体现和集中表达。
二是由‚单一经济‛ 发展向‚四位一体‛发展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往往注重单一的经济发展,用物的增长、GDP的增长来衡量发展,同时又把经济增长等同于发展,陷入了唯GDP至上的误区。在这样的发展观念之下,尽管发展速度上去了,经济增长了,物质财富增加了,但政治、文化及社会建设发展却并未同步协调推进。有的地方生态环境恶化,有的地方文化软实力下降,特别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相应提高,有的地方资本所得挤占劳动所得,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这都是单一发展模式生成的后遗症。而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强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全面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广大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三是由‚比例失当‛ 发展向‚协调和谐‛发展转变。传统的发展观,源于计划经济的惯性思维,往往是长官意志至上,容易脱离实际,忽视整个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致出现‚头重脚轻‛、‚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等顾此失彼、比例失调的状况。诸如只重效率而忽视社会公平,只重城市发展而忽略乡村建设,只重财富创造而忽略财富共享等现象。有的部门和地区领导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地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依旧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为‚以发展速度为中心‛,导致‚欲速则不达‛、‚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的状况。而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兼顾,辩证思维,重点突破,优化组合,科学配臵,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在‚五个统筹中‛突出重点,把‚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给‚舰队‛中行驶最慢的船只加油,这样就犹如抓住了‚牛鼻子‛,掌握了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
四是由‚只顾眼前‛发展向‚持久永续‛发展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往往只顾眼前,忽视长远,甚至寅吃卯粮,以牺牲环境、牺牲人的健康、牺牲有限的资源为代价谋求所谓发展,可谓得不偿失。长期以来,我们着眼于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另一方面,也应清醒地看到,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比较粗放,传统的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等‚三高一低‛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而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立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转变,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经济社会一代一代永续发展。
五是由‚按部就班‛ 发展向‚又好又快‛ 发展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往往习惯于按本本办事,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求稳怕乱,不敢越雷池半步,缺乏敢试敢闯的精神,从而使发展徘徊不前。而科学发展观注重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常规,创新体制机制,‚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自主创新,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实践证明,‚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