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务员申论写作常用论证方法
公务员申论写作常用论证方法:论辩明理法
【阅读提示】申论方案论证部分一般属于议论文体,议论文体离不开论证,因此,公务员考试考生必须掌握例证说理法、引证说理法、分析说理法、论辩明理法和类比说理法几种常用的论证方法。为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常用的论证方法,国家公务员网解读每一种论证方法并提供了写作范文供考生参考。本文为论辩明理法论证方法的写作范文。
论辩明理就是通过论辩和批驳,在辨明是非的基础上讲述道理的一种说理方法。无论是批驳性的文章或是正面立论性的评论,往往都离不开论辩。
为了树立正确的观点,在分析论证的过程中,就得澄清与之有关的模糊观点,纠正与之有关的片面认识,批驳与之有关的错误见解。而且有了对立面,自然就有思想交锋,面对面地展开论辩和商榷,就要从正面提出充分的理由和论据,论述也就能从事物的矛盾中层层展开,步步深入,有起有伏,善破善立,从而增强文章的思想性和鲜明性。
进行论辩明理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敢于和善于进行思想交锋。在具体操作时,不外乎这样三种方法:
一是通篇围绕一个思想靶子进行全面的说理交锋;
二是在文章的必要处,为了强调某一论点,有意识地用泛指和设问的方式亮出一个思想靶子,由正面论述转入思想交锋,通过说理交锋得出正确结论;
三是全文连续陈疑设靶,又连连交锋进而达到释疑解惑、澄清是非的目的。
这种边破边立、又破又立多回合进行的思想交锋,犹如波澜起伏,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在起伏破立之间澄清了种种片面认识,正确的思想和态度也就是在交锋中树立起来的。
其次,采用辩证的方法,即对片面的或偏颇的观点进行质疑、商榷并提出不同的观点与之论辩交锋,旨在辨别是非曲直,纠正谬误之见,这种论辩方法称为辩证。这种方法,容易被人们理解与接受。
最后,要注意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严格区别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注意政策界限,防止“左”与“右”的倾向和影响;原则上一定要坚定,而策略上要灵活一些。
第二篇: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常用论证方法—论辩明理法
学易网
www.xiexiebang.com
热 线:010-62195005 转 801/802/803/804/805/806/807/808
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常用论证方法—论辩明理法
论辩明理就是通过论辩和批驳,在辨明是非的基础上讲述道理的一种说理方法。无论是批驳性的文章或是正面立论性的评论,往往都离不开论辩。
为了树立正确的观点,在分析论证的过程中,就得澄清与之有关的模糊观点,纠正与之有关的片面认识,批驳与之有关的错误见解。而且有了对立面,自然就有思想交锋,面对面地展开论辩和商榷,就要从正面提出充分的理由和论据,论述也就能从事物的矛盾中层层展开,步步深入,有起有伏,善破善立,从而增强文章的思想性和鲜明性。
进行论辩明理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敢于和善于进行思想交锋。在具体操作时,不外乎这样三种方法:
一是通篇围绕一个思想靶子进行全面的说理交锋;
二是在文章的必要处,为了强调某一论点,有意识地用泛指和设问的方式亮出一个思想靶子,由正面论述转入思想交锋,通过说理交锋得出正确结论;
三是全文连续陈疑设靶,又连连交锋进而达到释疑解惑、澄清是非的目的。
这种边破边立、又破又立多回合进行的思想交锋,犹如波澜起伏,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在起伏破立之间澄清了种种片面认识,正确的思想和态度也就是在交锋中树立起来的。
其次,采用辩证的方法,即对片面的或偏颇的观点进行质疑、商榷并提出不同的观点与之论辩交锋,旨在辨别是非曲直,纠正谬误之见,这种论辩方法称为辩证。这种方法,容易被人们理解与接受。
最后,要注意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严格区别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注意政策界限,防止“左”与“右”的倾向和影响;原则上一定要坚定,而策略上要灵活一些。
学易教育公务员频道http://gongwuyuan.studyez.com/
第三篇:2018江西公务员申论实用论证方法
2018江西公务员申论实用论证方法
申论申发论述一般分为凤头,猪肚和豹尾。如何写出一篇观点明确,论证丰富,逻辑清晰的文章需要考生不断地练习。正所谓登高必先修其近,行远必先修其远。变则通,通则久,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思路,但是内容却可以非常灵活的套用。下面中公教育专家为考生举例说明实用的论证方法。
1、影响分析法
分论点句子+过渡语+影响论证+回扣。
框架:分论点句子。„„在„„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是„„发展的必然途径和有效力量。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叠加出现,要想成就„„的梦想,就需要„„,一方面可以发挥„„的重要作用,又能体现„„的价值,更能有助于„„,有利于„„,有益于„„切实保障„„,真正是实现„„的现实之需,稳中发展之根基。
以2014年青海省考“教育公平”为例。
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教育公平的必要前提。教育资源在教育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然途径和有效力量。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叠加出现,要想成就教育公平,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就需要资源的合理配置。一方面可以发挥资源是物质基础的重要作用,又能体现政府合理调控的价值,更能有助于基层的孩子得到就学的机会,有利于基层的消除底层放弃教育,中层过度焦虑的现状,有益于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切实保障合理调配资源,真正是实现教育公平的现实之需,稳中发展之根基。
以2015年习惯的是是非非为例。
改变陋习,培养良好习惯是政府工作顺利开展的良药。良好的习惯是事情顺利开展的基础,陋习的改变更是提升政府公信力,政府工作顺利开展的引航标。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叠加出现,部分官员铺张浪费,少作为,不作为,难以让民众信赖。要想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必然要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改变各种不良作风。这有利于政府官场风气的净化,有益于各项规定的严格实施,更能让少作为,不作为的懒政怠政的改善,切实维护好党群和干群关系。切实让政府为打造服务型政府有前提和保障。因此,改变陋习是现实之需,务实之要。
2、原因分析法
分论点+过渡语+原因分析+回扣。
框架:分论点句子。+„„的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但也暴露出„„的问题。这既不利于„„,也不能实现„„。以上问题的出现既有浅层次的矛盾,也有深层次的原因,由于„„,因为„„。所以„„
以2016年创业者心中的山为例。
实现创业之梦需要凝聚社会合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推进发展,但也暴露出创业难,创业为钱为名失败的问题。以上问题的出现既有深层次的矛盾,也有浅层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创业本身需要大量的资金和项目,需要对市场有充分的考察,而创业者并不具备,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创业者深感创业之艰难而放弃。因此,要想实现创业,就需要奋斗不息的拼搏,坚持不懈的努力,更需要我们凝聚社会的合力,筹人筹财筹智,才能成为创业山上的成功攀登者。
接下来介绍分论点寻找的方法以及在分论点论证很有特色的论证方法。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流传这样一句话:“得申论者得天下”。而在申论考试中,作文以其35-40的分值在,占总分比的百分之三十五到百分之四十的比例,在所有题目中居于核心。而在作文800-1200的字数中,分论点又占比最高,所以如何确立分论点,并且能围绕分论点展开合理有效的论证,是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今天,中公教育辅导专家特意为大家呈现了分论点寻找的方法以及在分论点论证很有特色的论证方法--原理效应分析法。
一、分论点如何找? 在我们申论写作的过程中围绕主题词,通常来说会有两种写作角度,对策和意义。以国家公务员考试2017年副省级的真题“参考给定资料,以“以水为师”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为例,这篇文章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主题是向水学习,而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可以写作的思路也可以为两种:
一、为什么要学习水(意义)
二、学习水的何种优良品质(对策)。根据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如果我们要写意义型的文章在去材料中找点的时候可以去寻找意义、重要性、必要性、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危害等有关的表述,从中推导出相应的意义分论点;如果要写对策型的文章,回归到材料中找点的时候可以寻找表示对策的表述直接做对策的分论点或问题、原因的表述推导分论点出来;
二、分论点如何写--原理效应分析
在我们申论考试中,大多数考生能够比较恰当的去选择自己的分论点,但在论证的过程中,问题却比较多,主要表现在:
一、论证过程中较大篇幅的抄袭材料,使得考生的文章千
篇一律,缺少亮点;
二、论证的时候论据不能很好的佐证自己的观点,使得论点苍白,缺乏说服力。而原理效应分析法如果能够合理有效的去运用对于整个文章的提升有着极大的帮助,给考官眼前一亮。
所谓原理效应分析法即运用原理效应来分析文中的现象、问题。即分论点+原理效应+分析+回扣分论点。在我们申论考试中,常用的原理效应主要有以下几种:蝴蝶效应、青蛙现象、鳄鱼法则、鲇鱼效应、羊群效应、刺猬法则、手表定律、破窗理论、二八定律、木桶理论等。接下来以木桶效应为例帮助大家理解这一分析方法。
第四篇:广西公务员考试申论论证方法辅导范文
广西公务员考试申论论证方法辅导
论辩明理就是通过论辩和批驳,在辨明是非的基础上讲述道理的一种说理方法。无论是批驳性的文章或是正面立论性的评论,往往都离不开论辩。
为了树立正确的观点,在分析论证的过程中,就得澄清与之有关的模糊观点,纠正与之有关的片面认识,批驳与之有关的错误见解。而且有了对立面,自然就有思想交锋,面对面地展开论辩和商榷,就要从正面提出充分的理由和论据,论述也就能从事物的矛盾中层层展开,步步深入,有起有伏,善破善立,从而增强文章的思想性和鲜明性。
进行论辩明理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敢于和善于进行思想交锋。在具体操作时,不外乎这样三种方法: 一是通篇围绕一个思想靶子进行全面的说理交锋。
二是在文章的必要处,为了强调某一论点,有意识地用泛指和设问的方式亮出一个思想靶子,由正面论述转入思想交锋,通过说理交锋得出正确结论;
三是全文连续陈疑设靶,又连连交锋进而达到释疑解惑、澄清是非的目的。
这种边破边立、又破又立多回合进行的思想交锋,犹如波澜起伏,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在起伏破立之间澄清了种种片面认识,正确的思想和态度也就是在交锋中树立起来的。
其次,采用辩证的方法,即对片面的或偏颇的观点进行质疑、商榷并提出不同的观点与之论辩交锋,旨在辨别是非曲直,纠正谬误之见,这种论辩方法称为辩证。这种方法,容易被人们理解与接受。
最后,要注意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严格区别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注意政策界限,防止“左”与“右”的倾向和影响;原则上一定要坚定,而策略上要灵活一些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几点建议
诚信是一个社会赖以存在的道德基础,是人的良知在客观环境中的一种外露,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人在活动中相互联系的道义凭借。人无诚信,无以立身;国无诚信,无以邦交。但是近年来,大学生这一高素质群体的失信事件却频繁发生,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迫在眉睫。
我认为,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着力构建诚信社会。加强全社会的诚信教育,建立起一套完整、可行的监督和约束机制,着力构筑一个诚信的环境、诚信的社会。只有真正到了管理上落实,法制上健全的时候,诚信才不只是一句空话,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也才能更有成效。而大学生更应该从社会责任感的高度为打造诚信社会出力,由此来培养道德的自觉。
第二,教育管理更要讲诚信。教育的诚信形象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学校更要树立以诚信为本的理念,杜绝种种失信行为的发生。以学校的诚信、教师的诚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把诚信落实到全体教育者的教育行为上,发挥教育者自身的表率作用,对学校和教师的失信行为要有相应的惩戒措施,从制度上保证大家都来讲诚信。
第三,利用两课主渠道,增加和渗透诚信教育的新内容。结合两课教育改革,一方面,要使大学生认识到,树立较高的诚信意识,这不仅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也是走上社会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要让大学生懂得,诚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经济社会的道德底线。
第四,建立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引进经济领域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在高校成立相应的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估部门,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首先要确定诚信度测评的要素,可以把诚实、信用、正直、友善等道德品质列为测评的主要要素;其次,确定诚信度测评体系各级指标,即每一项指标定出不同级别的标准,以便参照定位;最后,选用诚信度测评的途径,可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议三种方式。通过运用诚信度测评体系可以考核学生过去、现在的诚信状况,并将结果记入学生个人诚信档案,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更加注重个人诚信打下基础。
第五,建立健全失信惩罚机制。把教育和处罚结合起来,促使大学生把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统一起来。在广泛进行诚信教育,普及道德知识与道德规范,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同时,要建立健全失信惩罚机制,让那些失信的学生及时品尝失信的后果而遵守诚信做人的道德底线,以免将来给国家、社会、他人和自己造成更大的损失。
第六,切实加强大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学生教育和管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必须在坚持德才兼备原则的基础上,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学历层次高,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善于做学生工作的同志担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真正有效地推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与发达国家已形成的较为成熟的信用体系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的缺陷是比较大的。因此,呼唤大学生诚信,在全社会建立诚信制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遗产是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可采取的的对策措施有:
一、切实做好文物调查研究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规划的制定实施工作,改进和完善重大建设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凡涉及文物保护事项的基本建设项目,必须依法在项目批准前征求文物行政部门的意见,严格执行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制度。
二、加强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保护。切实抓好重点文物维修工程。提高馆藏文物保护和展示水平。
三、清理整顿文物流通市场。加强对文物市场的调控和监督管理,依法严格把握文物流通市场准入条件,坚决取缔非法文物市场,严厉打击盗窃、盗掘、走私、倒卖文物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国际合作,对非法流失境外的文物要坚决依法追索。
工作创新
为了加大预防腐败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力度,海南澄迈县今年对全县党政干部、村(居)委会支部书记、主任每月收取一定的廉政维稳保证金。在廉政方面,凡是有本单位或本人受到党政处分等5种情形的;在维稳方面,凡是辖区内有聚众械斗、严重扰乱社会治安或危害公共安全等10种情形的,将按标准扣除保证金。近些年来,我们看到很多地方都重视创新工作,特别是到了年底,在汇报工作的时候,都不惜笔墨介绍当地工作上的创新和亮点。然而,工作是不是创新,不能只看介绍,还要看“疗效”。如果一项工作没有“疗效”,群众不满意,即使说得天花乱坠,也不能算是创新。
在廉政维稳保证金制度上,刚开始实施的时候,尚有争议。焦点是缴纳了保证金是否能保证廉政,地方是否能保持稳定。这些争议有一定道理,但最终还是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据报道,与以往相比,澄迈近一年来群众反映的干部作风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都大幅减少,这说明廉政维稳保证金制度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如何保证地方工作的创新是真创新,如何使创新发挥作用,澄迈的做法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一是创新不能图眼球效应,不能仅为了讨上级领导喜欢,实际效果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只图眼球效应,只追求标新立异,那么就可能把创新当作形象工程,中看不中用。创新要讲科学,要有实际效果,这才是真正的目的。
二是上级部门在考核创新的时候,不能只看介绍,更要注重实际效果。要深入实际,多听群众意见,看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看是不是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是不是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等。要在考核上把创新引入正确的发展方向。
三是要不断总结好的经验,及时推广。创新意味着以前没有人做过,还处在摸索阶段,需要不断完善。在廉政维稳保证金制度上,澄迈县委书记表示,他们正在认真总结一年来的经验,探索并将出台配套制度,不断完善这项制度。这恐怕才是进行创新的科学态度。
近年底,很多地方都开始谋划明年的工作,都开始考虑明年的创新工作。希望更多的地方政府在进行谋划和思考的时候,更多的把群众满意、把有实际效果放在第一位,否则,刻意的标新立异只会劳民伤财,把工作引入歧途。
留守儿童问题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问题:
一是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二是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堪忧。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三是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1.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超越道德、法律底限。
2.学习问题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自然就要在其它方面加以消耗,于是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加上监护人本身对孩子亲情缺失状况的同情,于是在孩子行为稍有出格的时候也不会加以管束,使孩子在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方向上越走越远。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极为普遍。
3.生活问题
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特别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儿童,其生活状况是不容乐观的。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是因为家庭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否则如果有一点办法,他们都会想法设法与孩子呆在一起的,所以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虽然他们出去打工可以挣到一些钱,但其付出与收入相比依然是极不平衡的,有时因为制度等方面的缺陷,自己挣到的钱还不能及时拿到手,所以他们在家庭生活方面是及其节俭的。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表现在饮食方面,吃好是不敢奢求的,能吃饱就行了。儿童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城市儿童,是备受父母及亲友呵护的,而农村留守儿童只能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这些儿童在生病的时候,也往往没有能力和条件去医院救治,只能采取一些简单的、传统的方法治疗,或者干脆硬“扛”。
另外,众所周知,目前中国的农业被称为“老弱病残”农业。优秀的劳动力大部分都离开乡村去城市打工了,老弱病残成了农业的主要劳动力。留守儿童在其稍有一点力气的时候,也不得不加入到劳动者的队伍中去,即使他们不去干那些高强度的体力活,也要承担各种家务劳动。过早的分担家庭负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的影响也极大。
4.社会关爱不足问题
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异,他们多在性格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孤僻,很难融入正常的同龄人群体。加之,目前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难处境,他们虽有同情的态度,却也无可奈何。于是留守儿童们在既得不到家庭温暖,有得不到社会关爱的情况下,只能靠自己对生活及社会的理解生活并发展自己,于是道德滑坡、学习偏差、心理缺失等现象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现可。
从上面的简单说明我们可以看到,出现在农村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很多,也很严重,已经不是个别人的问题了,而是关系到一个人数达2300多万的群体的问题了,而且这个群体还在不断壮大。他们都是农村的儿童,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使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未来的新农村建设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要想找到解决的办法,必须先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留守儿童现象的出现从大的方面讲就是因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产生的。农村经济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所以我们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时要尽量寻找其产生的更直接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耽误一代人的成长。对策:
一、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尽快改革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各种制度,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方面的城乡壁垒,减少农民进城的“迁移成本”,同时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使进城务工人员享有城镇原住居民同等的政治和社会权益,他们的子女也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待遇,从而保障劳动力合理流动。这样就能从政策层面上鼓励更多的进城务工农民将子女带在身边生活和学习,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遏制“留守儿童”数量迅速增加的趋势。转自学易网
www.xiexiebang.com
二、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或就近转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其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创新实施“回归工程”,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切实增加农民的本土就业岗位,既提高了农村经济水平,又从源头上破解了留守儿童难题,促进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做到发展农村经济与解决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相互促进。
三、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快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尽量为留守儿童提供住宿的便利条件,发挥学校和教师的管理职能和教育功能,以满足留守儿童的寄宿需求。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学校要更新教育理念,调整课程设置,将健康教育、心理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纳入到日常教学中,以此来弥补、疏导和改善留守儿童因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
四、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管理机制。
各级政府要把“留守儿童”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文明办要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到“三个文明”建设中,总结交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成功经验;妇联要广泛开展“代理妈妈”活动,组织留守母亲接受文化教育,更好地承担起对留守子女的抚养和教育的责任;共青团要组织城市儿童和“留守儿童”开展手拉手、献爱心等交流活动;
各级关工委要发挥“五老”优势和作用,积极参与“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济困助学服务,通过“春蕾计划”、“希望工程”、民政救助等扶助资金,帮助贫困“留守儿童”完成学业。
同时要发挥社会化协调机制、法制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和自护教育,依法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五、充分发掘社会各种资源,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社会环境。
1.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留守儿童家庭服务站”、“留守儿童家长学校” “留守儿童托管亲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机构。
2.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具体措施,并将留守儿童工作列入区县(市)、乡镇全年工作考核目标。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层落实”,形成以留守儿童为中心、以学校为主体、以村镇为重点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网络。
3.借助新闻媒体,积极地宣传各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命运,营造关爱留守儿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中国的改革开放,发端于收入分配的变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方式经历了从单一的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辅,再到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演变过程。
收入分配以民为先
近几年来,收入分配已成为历年“两会”上的热点问题。而人们关注的视线,往往集中于“高管高薪”、“垄断高薪”、区域收入差异等现象。收入分配公平问题最为受人瞩目,贫富分化的社会问题日渐敏感。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国家、企业、居民收入比重问题也引发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据数据显示,从1998年至2007年,国家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从17.5%上升到24.2%,居民收入所占比重从68.1%下降至57%。
显然,不管是收入分配不公还是居民收入比重偏低,都非常不利于扩大内需:在一个“倒金字塔”形的社会中,少数有钱人所带动的消费远低于“橄榄形”社会里中产阶级所带动的消费;而国民收入分配向国家倾斜,居民收入相对不足,也会导致消费率的下降。
对于收入分配问题中存在的矛盾,决策层早有重视:对于收入分配公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的目标任务;党中央在关于“十一五”的建议中提出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对于增大居民收入比重,央行在今年2月底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要“优化国民收入在居民、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分配”;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继续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我们相信,进一步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不但对有效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大有裨益,更能帮助广大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在危机中提振信心,树立信念,进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前进发展。
蔡继明:让更多农民进城才能缩小城乡差距 小城乡差距最重要的途径是要加快城市化进程,把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不仅转移到非农业部门,更重要是要让他们转移到大城市;不仅要让他们进厂,还要让他们进城,更要让他们落户,变成真正的城市居民,这样才能够一方面使进城的农民享受和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提高他们的福利。另外一方面,要使留在农村的居民,能够耕种越来越多的土地,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从而也相应的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只有在这个过程达到一定水平时,比如是城市化水平达到75%,我们才有资格说基本实现现代化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才能够大幅度的缩小。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我们要加快土地制度的改革,要让农民真正地获得土地的权利,从而使他们能够凭借着土地获得财产性收入,分享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快户籍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从而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使城市化进程不断地加快。
李汝求:建立完善的惠民体系 我们惠州的惠民体系中,农村和城镇的医疗保险目前已经百分之百覆盖;今年,我们在整体收入较好的农村进行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农村养老保险已经开始推行。虽然在整个广东省,惠州的财力不是最好的,但是我们的执政理念是尽可能用最大的努力把民生工程做到最好。除了做民生工程,这几年,我们还对公共设施进行统筹发展,设立更多的公共产品,使城里人能享受到的公共设施,农村人也尽量享受到。
林铭森:尽快制定《公务员财产申报法》为了遏制官员腐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申报个人收入财产甚至家庭财产的规定和法律条文,但《公务员法》没有对财产申报作出规定,而现有的关于财产申报的制度法律地位不明确,政策性文件缺乏法律的权威性,也谈不上人民的监督,而且财产申报主体范围过窄,需申报的财产范围太小,财产申报类型单一,无法显示其真实的财产增量。而且目前财产申报的受理机构缺乏监管权威、违规拒报或者不如实申报的责任过轻等,也影响了已有制度的效果。
基于现代国家公开、透明的执政理念,任何掌握权力的公务员,都必须部分地放弃其作为普通公民所应享受的某些权利,承担公职人员所必须履行的道德义务。公务员财产公开申报是满足公众知情权的要求,公务员的财产隐私权不能抵御公众的知情权
农民增收多方促进
农民收入已连续5年持续高增长。2008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61元,比上年增加621元,创增长额历史新高。但这4761元中,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比如进城务工所得或者在乡镇企业工作所得的比重将近40%;而新增的621元中,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大概占到将近70%,种植业收入在总的纯收入中的比重在逐步下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民不再靠土地吃饭。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四季度开始出现农民工回流。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截至2008年底,我国1.3亿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中,大约有2000万由于无法找到工作而大规模返乡。专家表示,2009年,进城务工者整体的平均工资将被压低;而返乡农民工因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所限,除继续务农外,选择不多。但农业收入的增加主要靠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和价格的提高。据国家统计局监测,生猪价格从2008年二季度起大幅度下滑,春节期间虽有小幅回升,但下行趋势并未改变;种植业中,除小麦受干旱影响价格没有下降之外,水稻、玉米价格仍整体下行。
耕地在逐渐减少,农产品的单产增幅有限,价格涨幅下降,种植业的收入状况,从增长来看,并不是太好。
面临农产品价格下行与就业形势严峻双重压力,2009年农民增收形势不容乐观。如何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事关扩大内需全局。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确保今年农业农村经济较快平稳地增长,确保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收入。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如何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成为两会期间关注、讨论的热点。
王一新:让农民有长期从事农业的动力 年来,我们国家一直很重视“三农”问题,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但怎样才能让农民有长期从事农业的动力?有三个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解决。第一,比较彻底的系统解决中国农民的福利系统问题。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农民保障体系的建立。第二,国家对农产品实行的最低保护价收购,应该法定化,而不是每年根据某一农产品过剩,临时出台一些措施。有这个保证以后,农民才会进行一个长线的投资。第三,要通过一些立法或者办法,要求从事农业的加工贸易企业或者一些农村企业,跟上游的种植企业或农户进行接轨,要让农民不仅仅从事种植,还要分享流通加工领域的增值好处,只有把这个上下游捆在一起,农业才是长久的。
陈绍军:加大农业保险力度最为重要
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民的兼业收入估计会适当地少一些。现在,我们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家庭经营性收入。比如:组织一些产业协会、合作社,开展科学的、有计划的、有市场方向的、订单的蔬菜种植业。经过几年的磨合,福建蔬菜种植的自我调节、自我发展态势已慢慢显现。
我们建议政府对农民的支持要加大,基础设施要跟上,投入增长比例与其他领域相比要逐年增加,在农业生产上进行更多的扶持,比如种粮补贴,养殖业补贴等。实际上,如果国家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扶持的话,则很多补贴可以不要。农业保险做得好,农民一定很高兴。农业是个很弱势的产业,经不起灾害,农民一年破产了,几十年都缓不过来,所以,保险是最最重要的。
张俊滨: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在金融危机和经济形势困难的情况下,保持农村的稳定和发展是重要的。大多数的农民收入依然是来自农业,农业收入能提高,则农民受益最直接。在天津,第一条途径是发展现代农业,一户农民搞一个大棚,一年至少收入在1万或者更多;第二条途径是发展非农产业,从农村的二三产业吸收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农民的社会保障、工资补贴和农资补贴也是增加农民的收入,以及农民通过从事农村的基础设施修路修桥搞水利、绿化建设也能增加农民的净收入,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增加农民的租金收入和补金收入
第五篇:公务员申论写作
“申论”一词的意思是申述、申辩、论述、论证。申论是一种非常严格的录用考试,考试试题的政治导向明确,不容出现偏差。试题的客观性很强,不许随意发挥。文中的观点和内容都有定论,无可非议。题材的多样性和答题的规范性,使得答题必须有一套完整有效的方法才能从容应对。下面我以某范本进行分题论述。(申论考试一般有三部分,下面分部分显示--编者)
一、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理解题意:
(一)字数限定。1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二)表述方式:要求答案覆盖全文主要内容,但表述要求语句精炼,简明扼要,不冗长,不罗嗦。一般不直接引用具体事例或数字。
(三)范围限定:只能在给定材料中概括,不能跳出材料圈定的内容,旁征博引或随意发挥。
(四)轻重权衡:反映的主要问题,也即表述的主要事实或观念。答题时不要圃于细枝末节,要统观全局,高瞻远瞩,从宏观的范围来把握主要问题。可以认为,主要问题是在文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它在文中决定或支配着思路的走向或观念的变迁。
答题步骤:
(一)在阅读的过程中勾划出文中的主要词句。主要词句一般不包括具体事例或数字,也不包括阐述的内容。
(二)将勾划出的句子再进行分析,去除限定性的语句,只留下其主干成分。
(三)用通顺的语言把留下的语句组织起来,就是全文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答题方法:
通过对书上所有答案的分析,我认为,一个完整的答案主要应该包括三个部分:总述句+分述句+道理句。
(一)关于总括句的提炼:总括句一句话,高度概括全文主要问题。句式模型为“这是一篇关于主语+事件1+事件2+事件3的文体。”其中,主语是文章涉及的主要任务的姓名或所涉主要单位名称。文体是指所给材料的文章体裁,如新闻报道、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讲话、案例等。多数时候是案例。事件1是指主语的第一个动作,也可理解为事件的第一阶段。对于个别文章只有一件核心事件,就只需要事件1就够了。如“这是一篇关于纯净水广告论战的报道”。
(二)分述句。就是要把总括句里涉及的内容,分条列项地表达出来。这时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注意:由于《申论》考试的答案一般都是客观的、有一个基本确定的答案,因而以下各种方法只是切入角度不同,但最终答案都应该是相同的,所谓殊途同归是也,考生一定要明白这一点,不然,就会违背答题要求)
1、环节分析法。对于那些以纵式结构写的给定材料,也就是以时间阶段性为序或逻辑上的逐层深入为序的文章,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如模拟试题(一)的分述句可概括为“(这是一篇反映医药行业药价虚高情况的报道。)生产厂家自己定价,中间商层层加价,医生或医院为了自身利益给病人开高价药,病人购买高价药品。”这是按医药流通的四个环节来分析的。
2、参与方分析法。一件事情可能有几方参与。在分述句里,我们可以就各方的行为进行分述答题。如模拟试题
(六)的分述句可概括为“(这是一篇关于中国的10家苹果汁生产企业应对美方反倾销起诉取得成功的案例。)成本低廉的中国的苹果汁进入美国市场,引起美方不满,美方提出反倾销调查起诉。中方积极应诉,充分发挥有利因素,觅得了诉讼胜利,保护了中方苹果汁生产企业的利益。”广大考生反映,这种方法最为简便易行。
3、链式分析法。有时候,一则材料中所涉及的事件是一环扣一环的,各个事件之间有明显的关系,这时就适用链式分析法。如模拟试题(七)的分述句可概括为这是一篇关于我国9家彩电企业结盟限价销售彩电的报道。9家彩电企业深圳结盟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对此提出了质疑,专家认为价格联盟是变相垄断,消费者对此无动于衷,结盟商家内部意见也不统一,最终导致彩电限价失败。)
4、类型分析法。对于一则材料所涉及的是不同类别的人事物,则可以进行分类表述。如模拟试题(九)的分述句就可概括为:“(这是一篇关于我国玩具市场的调查报告。)调查表明:我国的玩具消费拥有难以估量的发展潜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愿意为孩子买更多的玩具。但调查还表明,我国的成人玩具市场基本是一片空白,到目前为止,还未出现专门生产成人玩具的企业,存在着巨大的商机。玩具的开发和销售面向成人,是世界玩具有新热点。”
5、关键词分析法。对于给定的材料,有时我们会感到无处下笔进行概括。这时可以将文中出现频率高的词语罗列出来,然后结合文中事实或观点把它们串联起来。这对于初学者或心理素质差者有较大帮助。
二、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理解题意:
1、字数限定:3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2、解题对象:针对给定材料,提出解决方案。问题在给定材料之内,一般是近涉关系,很少是远涉关系。
3、适用性。由于招考的公务员,是管理国家事务的人才,因而,所思所想,都必须站在政府的角度,提出的方案要就事论事,可以执行,不能大而空,要切实可行。
答题步骤:
1、根据前边所述的方法,勾划出文中反映的主要问题。这是保证对策是否具有针对性的重要依据。
2、寻找问题发生的环境和条件。这是保证解决问题的方案具有可行性的重要依据。
3、根据环境和条件,从不同角度或层面提出解决方案。答题方法:
1、分层法:有些问题,可以从观念、制度、具体行为三个层面来提出解决办法。“a、转变观念,改变现有的……观念,通过……,树立……观念。”b、“建立……制度(体制),……”C、“加强……管理,(实际行动)”。
2、职能分类法:很多模拟试题,都与法律有关。因而答这类题时,方案可以是按“企业或单位”、“政府”、“法律”、“个人”四方来分。通常情况都是“企业应当做些什么”,“政府应当做些什么”、“法律做些什么的方式”、“个人应当做什么”。
3、核心元素分析法:抓住核心元素,提出解决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在关于人的解决问题上,一般都需要从观念和行动两个方面来提出解决方案。如模拟试题(二)中“撞了白撞”的核心元素是“人、车、路”,那么解决方案就是:
(1)提高路人的安全意识,监督路人的行动。(要列举一些具体办法,如加强交通安全教育,设置交通路口安全监督岗等)。
(2)车主必须尊重路人生命,不能因为法律授权就任意作为,在可能避免的情况下要尽量避免撞人事件发生。(3)路的问题主要靠政府解决,政府要多修路,修好路。(也要列举一些具体方法,如拓宽主要街道,在交通要道架设天桥,修地下通道,或封闭一些事故多发路口等)
4、参与方分析法:就是一个事件的双方或多方,各有什么问题分别解决什么问题。这种题要忌讳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解决办法。这种办法也是考生最易接受的,考生平时可多演练此法。
5、焦点问题分析法:找出矛盾斗争的焦点,解决它,就如解开争斗的死结一样。模拟试题(十四)中就是如何很好地解决新闻曝光案件。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法律的、政府、新闻的实际出发,可以从宏观的、微观的两个方面来思考提出解决方案。
三、就给定资料的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理解题意:
1、文体:议论文。就是对事物或道理进行论述的文章。
2、论述内容: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可以看出,《申论》考试时都要求考生抓主要问题,因为招考的国家公务员,行使国家权力,必须要注意平衡问题。要平衡最重要的就是考虑问题时主次分明,对于轻重利弊能较好地权衡。
3、中心明确:就是观点鲜明,肯定或否定,赞扬或贬斥,清楚明了,不含糊其辞。在文中最好使用段旨句。一是方便阅卷教师迅速获知文章主要信息,二是方便考生自己写作时紧紧围绕中心来写,使文章思路清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4、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论述过程中理论与事实要能很好地结合,既要讲道理,又要摆事实。事实与道理紧密相连,互相支持,为中心论点服务。道理上讲,《申论》考试的一般事例都主要来自于给定资料,理论可以从给定资料中来,也可从中引发。
5、论述深刻:就是要求论述时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只看到现象,不能囿于事物的表面,应深人事物的核心,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实质并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对一件事,不只是看到其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更需要从体制、观念、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当然,深刻性的前提是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当前实际。
6、有说服力:这是对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提出的要求。论点要鲜明,论据要有力,论证要合逻辑。三者就像屋顶、墙壁、结构一样密不可分。
7、从本次考试的目的,也就是录用国家公务员来看,评卷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公正,因而即使是论述题,各位考生在答题时虽然有一定的发挥余地,但总的来说规范性是很强的。因而作文必须从标题、结构、语言、文面等方面表现出规范性来,这样才有利于写作与评卷。
写作步骤:
1、通读全文,抓住主要问题。
2、思考资料提出的主要问题,提炼出中心论点。注意要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角度,为国家利益着想。
3、围绕中心论点选择能证明恰当的材料,在头脑中酝酿写作提纲,对全文进行谋篇布局。
4、将头脑中酝酿成熟的文章内容表述出来。注意不要随意修改,不写错别字,保持卷面清洁。文章写作:
1、标题。统观书中参考答案,标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陈述式,主要包括标题揭示内容和揭示主旨两种情况。揭示内容的如“关于MBA的思考”,揭示主旨的如加快“针对医院”的改革、为了中国能有更多的海尔、要敢于和洋人打官司、三讲教育绝不允许走过场。这种标题的好处是让人一看便知论述的内容或主题。一种是设问式,如你能承受多大的噪声,这种标题的好处是能让人产生悬念,引发读者思考。我个人认为,既然是公务员考试,那标题多数时候就应当直陈其事为宜,对那些见惯不惯的事件,使用设问句能促人警醒,起到震聋发馈的作用。再有,标题中一般都有文中涉及的最常见词语。这样,考生就不该随意拔高主题,作宏篇大论。要贴近材料来。
2、正文的写作一律采用三段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一般都选用资料中提供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来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要紧密结合材料,不能东拉西扯,海阔天空地乱谈。要集中力量论述主要问题,论述时有详有略,重点内容详写,次要内容略写,但要兼顾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既要看到正面情况,又要注意到次要问题。解决 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有层次,涉及到相关部门时方案要体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互相合作精神。分析问题要按照由此及彼、由表象到本质、由微观到宏观、由特殊到一般的方式进行。
解决方案要紧承分析问题的步骤。最好是前后对应,一个盖子对应一个杯子式的提出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既要有总体上的思路,也要列举切实可行的手段或措施。使解决方案既照顾到全局,又照顾到特殊情况,既解决主要问题,又控制次要问题,特别是杜绝新问题重新滋生。
在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时,建议采用分条列项的方式,使阅卷教师一目了然。或者使用段旨句。每一段的第一句话都概括表明本段的大意。总之,考生应当明白,无论从阅卷教师的具体情况还是机关工作作风采衡量,这种简洁快速的作文方式都是应当和值得提倡的。
无论如何,文章的写作语言都要求不使用华丽的词藻或复杂的修饰语言。毕竟机关工作作风要求稳重,不能表现出轻浮和幼稚来。要使用简明平实的语言,语言服从于和服务于文章体裁。《申论》要求写作的文章,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便于阅读和接受,才能切实担负起管理国家事务的作用来。
公务员应有全局观念和综合能力,具有全方位、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善于把多种事物、多种因素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具有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其次,公务员应能够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要有深邃的洞察力。在通过对大量的资料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能透过纷繁的外在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善于从微小的征兆中发现大的问题,能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能作出很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具体措施;再次,《申论》考试能测查考生掌握信息的多与少,快与慢,对与错。另外,《申论》考试形式既严格又灵活,能有效地考察考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要求考生摈弃套话、闲话,要求分析、论证和解决问题透彻、全面、清晰。
写作套路 [题目]
1、简明扼要,抓住材料的主旨
2、从小切入,切忌假、大、空
3、长短合适,最好不要加副标题 比较好的题目[例]“处处留意皆民生”、“圆城市低收入家庭安居梦”、治理网吧既要治“吧”也要治“网”、“献礼工程”当休矣、网上扫黄要建立长效机制。
比较差的题目[例]“加快县域经济创新步伐”、“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正文]
文章第一部分
★开头方法:开篇点题,陈述现象、阐明危害和解决好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问题日渐凸现出来,在社会经济和国家安全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说问题时最好用分号间隔)
目前产生的****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引起强烈反响,如果该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和妥善地解决,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影响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进而影响到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些套话要因情况而定)
文章第二部分
★第二段主要叙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一般从材料给出的现象从中分析就能得出结论,下面就近期热点问题为例加以说明,不外乎根据材料从以下角度进行展开分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层次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政策体制不完善。(结合材料)其次,国家财政投入力度不够。(结合材料)再次,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结合材料)最后,社会重视程度不够。。(结合材料)医疗体制改革:医疗卫生服务特殊性和群众必需性,不同于其他服务行业;以药养医,药厂和医院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医疗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医疗服务市场化,利益驱动;医风医德有待提高;群众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欠发达,投入不够,条件差,设备少,水平低,缺少专业人才,缺少重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
三农问题: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城乡二元化的历史原因;农民与城镇居民待遇不同;社会保障体系没有覆盖到农民;看病难,就业难,上学难,三难为题在农村体现尤为突出;农民工流动频繁,职业不稳定,收入相对较低,文化素质、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普遍不高;农村公共服务缺乏,农业受气候影响极大,收益难以实现保障,入不敷出;
贫富差距:区域性差异、行业性差异、城乡间差异、个体间差异;宏观政策、市场机制、法律体制不健全、制度不规范导致;不公平现象
安全生产: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监管工作不到位、安全监督工作不彻底、执法检查工作走形式;重效益轻安全;生产技术含量不高;生产设备落后;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钱权交易;权利寻租
房价调控:土地审批、调控政策失衡;政府操盘;地方政府以扩大建设为政绩,为开发商充当保护伞,开发商无规划搞开发;信贷体系松懈;住房供应结构不尽合理;房价上涨使一部分人以购房为投资导致房价上涨的恶性循环;炒房团 生态保护:水、大气污染;草皮、林区沙化;环境恶化,物种减少;淡水资源锐减;自然灾害造成巨大损失;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均资源不足;
节约型社会: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能源需求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高耗能、低效率、污染重;生产、建设、流通、消费领域浪费资源现象严重;资源对外依存度上升;
和谐社会:城乡不和谐;地域不和谐;阶层不和谐;城乡二元化;分配制度不健全;不公平现象;社会保障制度
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是资源与经济增速矛盾所决定的;生产力发展造成对生态破坏,大自然带给人类的灾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弱势群体:自身条件所致;社会条件限制;经济发展不平衡;分配制度欠合理;保障制度不健全;法律保障不到位;监督监管不落实
循环经济:经济快速持续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必然要求;节能降耗(可参照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依据材料进行分析)
文章第三部分
★第三段可参考以下方面提出解决方案,注意要以对应第二段提出的分析为主,以外再提出自己的观点 1.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站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高度,把……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快推进。。建设,并建立和完善引咎辞职制度建立健全领导问责制度,严格责任落实。
2、要做好。文章,增加财政投入力度,确保。。机制的平稳运行
3、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法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对。。行为予以严厉的制裁和处罚,严重者追究其刑事责任。
4、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对于。。行为予以一票否决。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严厉查处和惩处责任人发现问题即使纠正,对顶风违纪的行为从严查处,绝不姑息。
5、广泛宣传,全民动员,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的作用和意义,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6.加强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设立举报热线、举报信箱 新闻媒体要对。。行为大胆揭露,公开曝光,使。。无藏身之地,要把。。工作置于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
医疗体制改革:医、药行业分开,降低药价;院务公开,采取监督、举报措施,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医疗卫生服务队伍专业素质提高与思想道德建设并重;加大政府投入,以农村为重点;建立一个覆盖全民,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加大卫生常识宣传力度,动员全民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三农问题:摆脱户籍制度束缚;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高农民收入,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心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加强包括劳动就业、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对在外谋生和生活的农民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更便利的条件,对满足一定条件的可以适时纳入城镇保障体系之中,贫富差距:分配制度改革;加大政府投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限高保低;税收杠杆调节; 公平分配;公平竞争;消除贪污腐败现象;消除不公平现象;完善监管制度;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安全生产: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普及安全常识和技术知识;规范生产单位生产行为;规范相关行业(安全评价、咨询、检验检测等)行为;执法监督;定期与不定期检查、专项治理整顿;舆论监督;安全保障制度;安全纳入企业绩效评价标准;
房价调控:严格审批土地征用,控制土地一次性出让规模;提高信贷利率;增加经济适用房供给,抑制高价位住房开发;对房产开发、保有和交易环节提高税率;杜绝形象工程;提高房产市场准入门槛;加强房产市场整顿监管,清理建设相关乱收费项目;控制建筑成本;规范销售行为;信息引导;价格检测调控
生态保护:人口管理;资源管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严格控制高耗能、重污染行业上项目,提高行业准入标准;监督管理;退耕还林;畜牧业采取游牧方式;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节约型社会: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节约意识;抓住薄弱环节,依靠技术进步,推进系统优化,节能降耗和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严格控制高耗能、重污染行业上项目,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对不合格、超标行业加强清理整顿;加强监督管理;法律保障;建立完善的企业、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将能耗标准纳入其中;
和谐社会:制度创新;调整社会结构;利用社会组织实现社会和谐;实现阶层间和谐;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
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人口和资源管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经济兼顾环保;环保与个人利益冲突;倡导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弱势群体:劳动力市场;劳动保障;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机构;监督监管;法律保障;社区扶持作用;经济杠杆调整分配比例;缩小分配差距;建立稳定、发展、和谐的发展机制;
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宣传力度;相关知识普及;科技投入;全民动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文章第四部分
该问题的妥善解决与否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这个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彻底解决。(结合材料,表表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