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江西公务员考试申论好例子好论证
2018江西公务员考试申论好例子好论证
例证法是申论文章论证的重要论证方法,但学生往往苦于没有例子,今天中公教育考试研究与辅导专家就来教大家如何进行文章例子的选取。
选例第一步:理解论点
以国家公务员考试16年地市级真题为例,选例的第一步是理解自身需要论证的论点。好政策能促进公民的理性思考,让公民不再“任性” 好政策能合理引导人们的善意,滋养公民的德性 选例第二步:论据发散
论据来源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用材料内的,一种是利用材料内的例子进行发散,由时间、空间、生活等联想出相似的例子。如:
论点:好政策能促进公民的理性思考,让公民不再“任性” 直接用:
1、限塑令引导民众形成环保理念
2、市长信箱按既定程序处理问题,引导民众形成合理的程序意识 联想用:
1、《互联网管理条例》的出台,引导公民理性上网
2、限购令的推行引导民众理性购房
3、水价改革引导民众形成节约用水环保理念
4、全民阅读,书香社会的建设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读书理念,提升公民理性思考能力
5、酒驾入刑,引导民众遵守交通规则
6、市长热线、网上信访渠道的开通,引导民众按程序办事 好政策能合理引导人们的善意,滋养公民的德性 直接用:
1、T县政府出台办酒席的规定引导民众形成节俭美德
2、恢复高考政策,唤醒读书欲,激发读书热情,用书化人 联想用:
1、常回家看看立法,唤醒人们的孝道意识
2、武汉的孝道红黑榜的树立,助孝文化深入人心
3、诚信档案的推出,倒逼民众提升个人诚信意识
4、禁烟令的推行,帮助民众提升社会公德意识
5、上海的好人法鼓励更多人行善行义举。选例第三步:优选论据
选例注意事项:确保针对性、体现逻辑性、内外相结合、自身能驾驭 论点:好政策能促进公民的理性思考,让公民不再“任性” 限塑令引导民众形成环保理念 ——生态
《互联网管理条例》的出台,引导公民理性上网——社会 限购令的推行引导民众理性购房——经济
全民阅读,书香社会的建设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读书理念,提升公民理性思考能力——文化
市长热线、网上信访渠道的开通,引导民众按程序办事——政治 论点:好政策能合理引导人们的善意,滋养公民的德性 T县政府出台办酒席的规定引导民众形成节俭美德 武汉的孝道红黑榜的树立,助孝文化深入人心 禁烟令的推行,帮助民众提升社会公德意识 此外,在申论另一题型——贯彻执行题中:
包括常规文种及创新文种两类,常规文种会重复考查,而创新文种再次出现的概率几乎为零,对于这两类文种的格式,我们需依据考试规律区别对待。
(一)常规文种
常规文种指老生常谈的文种,如发言稿、倡议书、书信等,在日常生活中较常见且在机关单位中也会经常使用,其行文格式都是大家所耳熟能详的,且经过系统学习之后大家都会有基本了解,此类文种不多,因此需要熟记。
(二)创新文种
创新文种一般在生活中并不常见,如导言、编者按、备询要点等,很多考生看到此类文种容易发怵,因为不了解格式,怕因写错丢掉很多分数,而通过对历年真题的研究发现,此类文种的考查往往会对格式做弱化处理,在题干或要求中通常会提示不需要书写格式,重点考查的是大家归纳概括材料的能力,近几年此类文种出现的概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大家不必过分担心因格式错误而丢分,更重要的还是要掌握梳理材料得要点的能力。
第二篇:2018江西法检考试申论好例子好论证
2018江西法检考试申论好例子好论证
选例第一步:理解论点
以国家公务员考试16年地市级真题为例,选例的第一步是理解自身需要论证的论点。好政策能促进公民的理性思考,让公民不再“任性” 好政策能合理引导人们的善意,滋养公民的德性 选例第二步:论据发散
论据来源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用材料内的,一种是利用材料内的例子进行发散,由时间、空间、生活等联想出相似的例子。如:
论点:好政策能促进公民的理性思考,让公民不再“任性” 直接用:
1、限塑令引导民众形成环保理念
2、市长信箱按既定程序处理问题,引导民众形成合理的程序意识 联想用:
1、《互联网管理条例》的出台,引导公民理性上网
2、限购令的推行引导民众理性购房
3、水价改革引导民众形成节约用水环保理念
4、全民阅读,书香社会的建设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读书理念,提升公民理性思考能力
5、酒驾入刑,引导民众遵守交通规则
6、市长热线、网上信访渠道的开通,引导民众按程序办事 好政策能合理引导人们的善意,滋养公民的德性 直接用:
1、T县政府出台办酒席的规定引导民众形成节俭美德
2、恢复高考政策,唤醒读书欲,激发读书热情,用书化人 联想用:
1、常回家看看立法,唤醒人们的孝道意识
2、武汉的孝道红黑榜的树立,助孝文化深入人心
3、诚信档案的推出,倒逼民众提升个人诚信意识
4、禁烟令的推行,帮助民众提升社会公德意识
5、上海的好人法鼓励更多人行善行义举。选例第三步:优选论据
选例注意事项:确保针对性、体现逻辑性、内外相结合、自身能驾驭
限塑令引导民众形成环保理念 ——生态
论点:好政策能促进公民的理性思考,让公民不再“任性”
《互联网管理条例》的出台,引导公民理性上网——社会 限购令的推行引导民众理性购房——经济
全民阅读,书香社会的建设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读书理念,提升公民理性思考能力——文化
市长热线、网上信访渠道的开通,引导民众按程序办事——政治 论点:好政策能合理引导人们的善意,滋养公民的德性 T县政府出台办酒席的规定引导民众形成节俭美德 武汉的孝道红黑榜的树立,助孝文化深入人心 禁烟令的推行,帮助民众提升社会公德意识 下面介绍——备考指导:文章写作风格
申论的大纲要求中就有对文字表达能力的要求--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写作要求中的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即对申论文章风格的要求,紧跟文风改革要求。早在2010年习总书记即撰文--《努力克服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指出:提倡优良文风要使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成为新风尚。短、实、新的文风要求便成为文风改进的方向。
在备考2018法检申论时,要明确大纲要求,也要跟随当前的文风风尚。在规定的字数范围内,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写出观点明确、富有新意的申论文章,既要强化对于文章立意的练习,也要创新文章表述的方式,更需要在日常练习中摸索符合短实新的文章风格。
建议考生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着手准备:一,学习揣摩人民日报评论的文章写作风格。以评论员文章为学习范文,学习其行文内在逻辑架构、文章语言风格。二,以历年国考申论试题作为练习基础,从段落写作开始练习,练习基础的写作方法,尽量做到观点明确,语言简洁有创新。
在练习过程中,明确文章写作的进步方向:以意义为主的文章写作尽量做到有理有据,论证充实,论据丰富,自然流畅;以对策为主的文章写作要做到针对性强、操作性强,气势磅礴,有论有据。文章写作要向诗王白居易学习,做到文章合为时而著,一文一主题,重点突出,通俗易懂,文风简洁。以真诚为底色书写每一篇文章,以积累为阶梯追求每一次成长。做到一篇一篇一复盘,总结经验,在思考中进步,在感悟中成长。
在申论备考中,以申论考试大纲作为引领,熟练使用具体的文章写作方法,以短实新为文章风格的进步方向,相信考生可以在申论写作中收获成长。
第三篇:2018江西公务员申论实用论证方法
2018江西公务员申论实用论证方法
申论申发论述一般分为凤头,猪肚和豹尾。如何写出一篇观点明确,论证丰富,逻辑清晰的文章需要考生不断地练习。正所谓登高必先修其近,行远必先修其远。变则通,通则久,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思路,但是内容却可以非常灵活的套用。下面中公教育专家为考生举例说明实用的论证方法。
1、影响分析法
分论点句子+过渡语+影响论证+回扣。
框架:分论点句子。„„在„„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是„„发展的必然途径和有效力量。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叠加出现,要想成就„„的梦想,就需要„„,一方面可以发挥„„的重要作用,又能体现„„的价值,更能有助于„„,有利于„„,有益于„„切实保障„„,真正是实现„„的现实之需,稳中发展之根基。
以2014年青海省考“教育公平”为例。
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教育公平的必要前提。教育资源在教育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然途径和有效力量。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叠加出现,要想成就教育公平,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就需要资源的合理配置。一方面可以发挥资源是物质基础的重要作用,又能体现政府合理调控的价值,更能有助于基层的孩子得到就学的机会,有利于基层的消除底层放弃教育,中层过度焦虑的现状,有益于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切实保障合理调配资源,真正是实现教育公平的现实之需,稳中发展之根基。
以2015年习惯的是是非非为例。
改变陋习,培养良好习惯是政府工作顺利开展的良药。良好的习惯是事情顺利开展的基础,陋习的改变更是提升政府公信力,政府工作顺利开展的引航标。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叠加出现,部分官员铺张浪费,少作为,不作为,难以让民众信赖。要想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必然要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改变各种不良作风。这有利于政府官场风气的净化,有益于各项规定的严格实施,更能让少作为,不作为的懒政怠政的改善,切实维护好党群和干群关系。切实让政府为打造服务型政府有前提和保障。因此,改变陋习是现实之需,务实之要。
2、原因分析法
分论点+过渡语+原因分析+回扣。
框架:分论点句子。+„„的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但也暴露出„„的问题。这既不利于„„,也不能实现„„。以上问题的出现既有浅层次的矛盾,也有深层次的原因,由于„„,因为„„。所以„„
以2016年创业者心中的山为例。
实现创业之梦需要凝聚社会合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推进发展,但也暴露出创业难,创业为钱为名失败的问题。以上问题的出现既有深层次的矛盾,也有浅层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创业本身需要大量的资金和项目,需要对市场有充分的考察,而创业者并不具备,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创业者深感创业之艰难而放弃。因此,要想实现创业,就需要奋斗不息的拼搏,坚持不懈的努力,更需要我们凝聚社会的合力,筹人筹财筹智,才能成为创业山上的成功攀登者。
接下来介绍分论点寻找的方法以及在分论点论证很有特色的论证方法。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流传这样一句话:“得申论者得天下”。而在申论考试中,作文以其35-40的分值在,占总分比的百分之三十五到百分之四十的比例,在所有题目中居于核心。而在作文800-1200的字数中,分论点又占比最高,所以如何确立分论点,并且能围绕分论点展开合理有效的论证,是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今天,中公教育辅导专家特意为大家呈现了分论点寻找的方法以及在分论点论证很有特色的论证方法--原理效应分析法。
一、分论点如何找? 在我们申论写作的过程中围绕主题词,通常来说会有两种写作角度,对策和意义。以国家公务员考试2017年副省级的真题“参考给定资料,以“以水为师”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为例,这篇文章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主题是向水学习,而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可以写作的思路也可以为两种:
一、为什么要学习水(意义)
二、学习水的何种优良品质(对策)。根据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如果我们要写意义型的文章在去材料中找点的时候可以去寻找意义、重要性、必要性、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危害等有关的表述,从中推导出相应的意义分论点;如果要写对策型的文章,回归到材料中找点的时候可以寻找表示对策的表述直接做对策的分论点或问题、原因的表述推导分论点出来;
二、分论点如何写--原理效应分析
在我们申论考试中,大多数考生能够比较恰当的去选择自己的分论点,但在论证的过程中,问题却比较多,主要表现在:
一、论证过程中较大篇幅的抄袭材料,使得考生的文章千
篇一律,缺少亮点;
二、论证的时候论据不能很好的佐证自己的观点,使得论点苍白,缺乏说服力。而原理效应分析法如果能够合理有效的去运用对于整个文章的提升有着极大的帮助,给考官眼前一亮。
所谓原理效应分析法即运用原理效应来分析文中的现象、问题。即分论点+原理效应+分析+回扣分论点。在我们申论考试中,常用的原理效应主要有以下几种:蝴蝶效应、青蛙现象、鳄鱼法则、鲇鱼效应、羊群效应、刺猬法则、手表定律、破窗理论、二八定律、木桶理论等。接下来以木桶效应为例帮助大家理解这一分析方法。
第四篇:公务员申论好
用好干群互动平台 践行网上群众路线
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网络已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通过网络反映诉求,相对传统方式更加便捷高效,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认真对待好、妥善处理好群众网上诉求,既是工作方法,也是基本要求,更是政治责任。四川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网信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践行网上群众路线,建好用好管好干群互动平台,解决了一大批民生难题,促进了科学民主决策,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高度重视以上率下,努力建好用好干群互动平台
总书记强调“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基于“四川有3260万网民,全省近40%的群众都上了网”的实际,省委坚持把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方式,高度重视利用网络做群众工作,积极拓宽网民诉求表达互动平台,铺就了群众和党委政府间的“高速路”,畅通了群众反映诉求的“直通车”。一是强化领导推动。专门成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省委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连续3年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网信工作和通过网络走好群众路线等作出专门部署,要求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网用网,不断增强利用网络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本领,认真回应网民关切,积极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专门设立群众给省委主要领导来信办理工作小组,确保群众来信和网上留言有人抓、有人办、有人督促落实。二是以身作则带动。坚持经常抽出时间,浏览人民网网民留言和省委书记信箱,查阅网民留言、来信和办理情况。对网民诉求,要求相关责任部门对留言及时认领、及时交办,办理结果及时回复;对信访部门和群众给省委主要领导来信办理工作小组每月梳理汇总的留言情况、舆情分析、来信留言摘报,坚持每期阅批;对排查梳理的典型突出问题,责成相关领导和部门推动化解;对网民提出的好的意见建议,要求相关部门认真研究、积极采纳,并转化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党的十八大以来,网民给我留言14562条,我们按期办理回复了14475条,按期回复率99.4%,个别复杂问题在延期后也得到了有效办理。目前,省、市、县三级党政主要领导都在互联网上设立开通了留言板、领导信箱,并建立工作专班,负责网民留言、网上信访回 复办理工作。三是搭建平台联动。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高效率运用,全力打造四川省网上信访信息系统、省市县三级网上投诉受理系统、省市县视频接访系统和全省信访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开通省市县党政主要领导人民网网民留言办理平台和全省信访数据交换平台,形成了以“4系统+2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信访”新格局。在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视和网络平台的支撑下,“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正在成为现实,网友反映问题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去年全省办理网上信访数量占信访总量的45.4%,网络已经成为群众反映诉求重要渠道。
——健全机制规范办理,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群众通过网络反映诉求,是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帮助网民和广大群众解决问题,是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也是党委政府的责任。近年来,我们把办理网民留言和诉求,作为一项入人心、暖人心、得人心的经常性工作,着力建立一套务实管用的制度机制,把线上流转、线下办理贯通起来,努力将网民的诉求回应好、解决好。一是健全办理机制。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人民网网民给省委书记、省长留言办理工作的意见》《省委书记、省长信箱办理规程》和《四川省网上投诉事项办理规程》《四川省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实施意见》等,建立了定期浏览、网上交办、限时办结等制度,形成了一套具体的操作规范、工作标准,提升了办理质效。二是强化督导检查。建立信访工作约谈、通报、倒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压实领导责任、部门责任和属地责任。建立第三方参与信访工作机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四川电视台、《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等新闻媒体参加信访突出问题实地督查。去年以来,对久拖不决的积案难案和信访重点问题,开展了4次全省面上的统筹实地督查,有力推动了群众诉求及时就地解决。三是开展满意度评价。建立信访事项办理群众满意度评价制度,对在网上初次登记受理的信访事项全部纳入群众满意度评价,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保障群众在信访领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去年,在信访事项办理满意度评价中,群众对信访部门满意度达86.4%,对责任部门满意度达82.3%。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办法,努力做到群众网上诉求“网上有人看、网下有人办、办理有反馈、结果有评价”。
——坚持“键对键”和“面对面”相结合,持续“走基层”办好事办实事
网络是虚拟的,百姓的需求却是具体的、现实的,通过网络联系和服务群众,不能挂在嘴上,不能搞“虚功”,必须把网络民声转化为实际行动,让包括广大网民在内的广大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近年来,四川省委坚持网上听民意,网下解民忧,连续3年在全省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解决了一大批广大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利益问题。一是广泛听民意把准群众需求。组织全省机关干部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拜群众为师,向群众问计,真切感受群众疾苦,真诚倾听群众呼声,有针对性地收集广大群众对上学、看病、就业、安居、饮水、行路、用电、通信等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努力掌握群众真实需求。二是全面动员下基层解民忧。全省300多万机关干部不分上级下级,不分行政事业,不分城市农村,纷纷走出机关,走进群众家门,广泛开展送温暖、送文化、送科技、送服务等活动,帮助群众解决民生难题。特别是6万多名藏区干部与25万多户农牧民结对认亲,通过一次次上门问候,一件件好事实事,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关系,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三是领导攻坚化解积案难案。建立省领导联系指导市(州)和基层工作制度,每位省领导联系指导1个市、1个县、1个村和1至2户贫困户,既深入一线、掌握实情,又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近年来,我先后7次到联系的中江县,深入城镇乡村、田间地头、工业园区、企业车间、项目建设现场和困难群众家中,广泛听取意见,帮助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并在中江县带头接访。2015年,全省19位省领导接访,包案化解2065件信访积案难案,带动全省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接访下访4.2万人次、接待群众13.3万人次,处理积案2.3万余件。通过网上听民意、网下“走基层”,既解决了一大批民生难题,也为干部队伍建设注入了源头活水。
——借力网络汇聚民意民智,不断提高科学决策和管理水平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通过上网收集信息、了解网民对重要问题的关切,是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也是必须掌握的一种工作方法。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舆情监测等新技术、新工具,建立完善数据分析中心,打造“互联网+信访”深度应用平台,通过网络了解掌握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吸纳群众意见建议,3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收到了明显成效。一是倾听群众意见建议助力科学决策。全省3260万网民,是巨大的民间智慧“思想库”。我们充分发掘信访大数据这座“富矿”,加强对群众来信留言反映的意见建议收集分析,特别是围绕全省工作大局,对脱贫攻坚、灾后恢复重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点工作的意见进行分类研究;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投融资理财、房地产等涉众型信访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多角度了解群众期盼、总结工作得失,为党委政府改进工作、完善政策和科学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二是加强舆情监测提前防范风险。建立舆情监测、研判、预警、应对机制,定期对网民留言,网上信访比较突出、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发现和掌握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分类分层落实责任主体,及时理顺情绪,提前化解矛盾,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问题,避免一般性问题演变成信访突出问题。对群体性、煽动性的行动信息提前预警、提前处置,有效地防范了稳定风险。三是注重舆论引导凝聚发展合力。坚持把回应群众关切的过程作为密切干群联系增进相互了解的过程,把留言办理答复的过程作为宣传党委政府方针政策的过程,在治蜀兴川总体部署、脱贫攻坚重点任务、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安排等方面大力宣传、主动发声,与广大网友坦诚相待、深入沟通,引导群众关心理解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最大限度减少了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凝聚了正能量,全省总体上呈现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生不断得到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干部群众奋发有为的良好局面。
第五篇: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七大方面做个好领导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彰显了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把握,体现了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的高度统一。讲话既为我们如何观大势、把大局、谋大事指明了方向,也对领导干部如何做人、处事、为官提出了基本准则。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养成良好的政治品格。领导干部要具备良好政治品格,关键是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依法办事,秉公用权。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到,搞一次特殊,破一次规矩,谋一次私利,就是在一步一步地背叛党性,就是在一步一步地失去民心。要筑牢权由民授、权为民用的思想根基,树立权力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权力就是奉献的权力观,把人民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把接受人民监督作为行使权力的先决条件。要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养成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在“聚光灯”下和“玻璃房”中开展工作的良好习惯,决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更不能徇私枉法。
对党忠诚,严守规矩。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只要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我们党就能无往而不胜。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是第一位的政治要求。应通过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灵魂深处认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强化规矩意识,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纪律、工作纪律等,切实做到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
善抓舆论,弘扬正气。近年来,舆论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对新时期的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领导干部要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理直气壮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把“懂网”作为一门必修课,多学网、多上网、多用网,使网络成为了解民意、倾听民声、体察民情的重要渠道;强化网上舆论引导,重拳整治网络乱象,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成为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重要阵地。
敢于担当,务实肯干。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许多发展中的问题躲不开也绕不过,党和国家最需要敢于担当、务实肯干的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应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克服怕承担风险、怕触及矛盾、怕影响自身利益的顾虑,无私无畏地支持和推进改革;树立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导向,为勇挑重担者减压,为敢于改革者喝彩,推动形成百舸争流的改革新气象;保持“功成不必在我”的良好心态,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以“钉钉子”精神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干出一番不含水分、群众认可的业绩。
从善如流,闻过则喜。监督是“防火墙”“杀毒软件”,监督的力度越大,干部犯错的机会就越少,一些小毛病也能得到及时纠正。然而,有的领导干部对监督有抵触情绪,不爱听提醒的告诫,不愿听直率的批评。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对许多领导干部触动最大的就是真刀真枪开展批评。在今后的党内政治生活中,我们仍要坚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善于“搭梯子”引导他人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批评,勇于“当靶子”接受他人批评,把他人的批评意见甚至是“刺耳”的意见当作治病防病的一剂良药。
厉行节约,艰苦奋斗。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后,铺张浪费现象大大减少,人民群众拍手叫好。领导干部要带头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带动全社会形成厉行节约、艰苦奋斗的良好风气。始终保持正风肃纪的强势,建立集制度规范、监督约束、文化塑造于一体的长效机制,划出“红线”,标出“雷区”,架起“高压线”,形成不容变通的制度硬约束。树立“宁可政府过紧日子,也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思想,压缩一切不必要的开支,把有限的财政经费用在刀刃上、用在改善民生上。
走亲连心,亲民爱民。人民群众是我们永远的亲人、永远的老师、永远的靠山。领导干部要从灵魂深处感恩群众,时时刻刻想着群众,真心实意依靠群众,发自内心造福群众。领导干部在任内干了多少实事,人民群众的心里有一本清楚的“账”,有一杆公平的“秤”。要把“接地气”作为一项基本功,多开展一些不预设路线图、不事先打招呼的走访,多到基层一线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切实把群众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