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务员考试申论:选出好干部,关键要有好制度
公务员考试申论:选出好干部,关键要有好制度
日前,中共中央印发了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这是贯彻中央对干部工作新精神和吸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新经验,建立科学选人用人机制的“制度成果”,是落实从严治党、从严治吏,整治用人不正之风的“制度之笼”,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把好干部用起来的“制度通道”。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自2002年实施以来,在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整治用人不正之风等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执行条例10多年实践中,不仅积累选拔任用干部的丰富经验,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不及时修订完善,就很可能让一些人钻了“制度漏洞”。
问题是工作的向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复杂性,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一些问题。有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找准问题、解决问题。纵观这次条例修订,最大亮点之一就是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选出好干部,关键要有好制度。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最根本还是要靠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制度上漏洞百出、机制上运行不畅,必然会使投机钻营者有机可乘、老实干事者吃亏受屈。这次条例修订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把实践作为修订条例的重要标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继续坚持、出现偏差的予以纠正、存在漏洞的全力弥补,把好干部标准落实到干部选拔任用,破除好干部上得来的制度障碍、堵住坏干部谋升迁的制度空隙,真正让好干部受重用、差干部受淘汰、坏干部受惩处。
好制度还须好执行。再好的制度不执行,就是一纸空文。用制度将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关键抓好条例的贯彻落实,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使条例可执行、可监督、可追责,不让条例成为“纸老虎”、“稻草人”。对用人不正之风“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抓早抓小、有病就治、有痈就除,防止条例“破窗效应”,使条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第二篇:用好制度选出好干部
用好制度选出好干部
——专家解读《干部任用条例》四大亮点
盛若蔚
2014年01月19日02:01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
原标题:用好制度选出好干部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这是新时期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遵循,是选拔任用好干部的制度保证。有关干部人事制度专家表示,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最根本的是要靠科学有效的制度机制。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坚持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好干部标准,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充分体现了干部工作理论认识、实践探索、制度建设的最新成果。既强调党管干部,又坚持发扬民主
“党管干部原则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最鲜明的政治特色,是我们党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的根本保证。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的修改和变化,最为重要的就是对于党管干部原则的重申和强调。”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表示,与修订前相比,《干部任用条例》作了很多重要变化和调整,适应10多年来党的组织工作的新情况新变化,吸收了10多年干部选任实践的新经验,也体现了新形势下党对干部工作规律的新认识,“对于加强新时期执政党的建设,建设一支务实为民、勤政清廉的干部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党管干部,必须不断改进完善方法。”国家行政学院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峰认为,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突出特点,充分体现了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旗帜鲜明地把“党管干部”这个首要原则进一步凸显出来,从原则、标准到程序、方法,都充分强调和保证了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领导地位和主体作用,强化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在推荐、考察、识别、使用干部中的把关责任。刘峰认为,修订后的《干部任用条例》在突出党管干部的同时,坚持发扬民主,在防止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促使干部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统一等方面,采取了不少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发扬党内民主,坚持充分酝酿、集体决策,强化对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追究;发扬人民民主,坚持、改进并增加了体现群众公认、扩大公开性和透明度的方法和措施,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用制度选人而不是人选人,从而最大限度减少人治,遏制用人腐败。”专家们表示,《干部任用条例》的一大亮点是把党管干部原则规范化、制度化,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和“依法办事”原则。《干部任用条例》把从严治
党、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贯穿于各个环节,使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有了更严格的选拔标准、更规范的选拔程序、更严明的选拔纪律、更优化的选拔流程、更简便的选拔方法。《干部任用条例》既有实体性的要求,又有程序性规定,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删繁就简,环环相扣,形成了可操作、可检验、可追究的闭环系统。总之,《干部任用条例》把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有机统一起来。
既坚持好干部标准,又遵循干部工作规律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表示,把肯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好干部选拔出来,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干部选拔任用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既要坚持标准,又要遵循规律。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在适应新形势、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很好地体现了这两个方面的要求。
在辛鸣看来,《干部任用条例》以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为重要遵循,在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和资格方面,突出了理想信念要求,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纪律要求,坚持原则、敢于担当要求,加强道德、作风修养要求,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实绩要求。这些要求既确立了统一的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标准,为广大干部明确了个人努力方向,又为充分发挥干部的个性风格留出了广阔的空间。
明确了好干部的标准之后,紧接着就是如何能有一套好的制度、程序、办法把好干部给选拔出来。辛鸣认为,这就涉及到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性问题了。“干部选拔一定要遵循干部工作规律和干部成长规律,这些规律性的认识是在干部工作中不断深化和成熟的。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在这个方面体现得尤为充分。比如,把‘动议’这一工作中实际存在的环节明确提了出来,并加以规范,使得干部任用的程序链条更为完备,也更为透明。”
“《干部任用条例》坚持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统一。”刘峰用“两性”统一来概括这次修订。“科学性体现在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时注重干部成长的规律,注重干部工作的规律。”刘峰认为,总书记关于“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的思想在《干部任用条例》中得到充分体现。他表示,实用性体现在着力解决选人用人中的突出问题,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充分体现了“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同时,实用性还体现在干部选拔工作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体现了对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比如,《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逐级提拔,这符合干部成长的一般规律;但少数特别优秀的干部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干部破格提拔,也符合干部成长的特殊规律。”刘峰表示,哪些“格”可以破,哪些“格”不能破,“破格”不能“出格”,修订后的《干部任用条例》里都有明文规定,“这既有利于干部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成长,解决破格提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又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保留了‘快车道’。”
既坚持民主推荐,又防止“简单以票取人”
对民主推荐环节,专家普遍表示,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既有坚持又有改进完善,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辛鸣说,干部工作一定要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不能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但近些年民主推荐在实践中出现了不少突出问题:参加推荐的人心态复杂,存在投“利益票”“感情票”“跟风票”等现象,导致不干事的“老好人”得票高,真干事的干部反而因得罪人而丢票;一些领导干部因怕丢票,而当“老好人”,甚至出现拉票贿选等问题;党组织在民主程序下如果不用得票第一的干部似乎又不好交代,于是民主推荐变异成为简单的“以票取人”。“这就把选人用人机械化、简单化了,背离了民主推荐的本意,也导致党组织和干部都不敢担当。”刘峰梳理认为,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对民主推荐有三大改进:
一是对民主推荐合理定位。民主推荐不是民主选举,在选举时就是要“以票取人”,但民主推荐得票只能作为选人用人的参考。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由原来主要依据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改为根据工作需要、干部德才条件及平时表现、人岗相适和民主推荐等情况综合确定,同时规定群众公认度不高的不能列为考察对象。这就使民主推荐回归到了其应有的合理地位。
二是改进民主推荐方法。特别是规定个别提拔干部时可以按以往做法先进行会议推荐、再进行个别谈话推荐,也可以先个别谈话推荐,根据谈话情况提出初步名单,再进行会议推荐。这一规定,有利于实现党组织领导把关作用、民意基础性作用和人岗相适要求的统一。
三是完善民主推荐的参加人员范围,有利于各地各部门根据知情度、关联度和代表性原则合理确定民主推荐参加人员范围,提高民主推荐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
辛鸣表示,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改进完善民主推荐的新举措,正是一种在干部工作中实事求是,尊重民主、实践民主的反映,有利于形成组织上和干部个人都不再为“票”纠结和困扰,“干部专心工作、组织关心干部”的良好氛围。
既坚持竞争性选拔,又着力改进规范
辛鸣认为,《干部任用条例》对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模式的规定更加规范务实。这些年来,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作为一种新的干部任用模式,在拓宽选人视野,打破论资排辈等方面积极作用很明显,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地方规定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人员必须达到干部任用的多少比例,甚至进一步绝对化为“凡提必竞”、简单以分取人。“这种倾向导致了‘干得好不如考得好’的现象越演越烈,甚至出现‘考试专业户’,让埋头干事的干部受到很大冲击。”他说。
在刘峰看来,如何对待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级党组织在选人用人上的政绩观是否正确的体现。搞竞争性选拔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更
好地发现好干部、使用好干部,而不是为了“作秀”。修订后的《干部任用条例》既坚持了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又分别对适应情况作了明确规定,切实解决竞争性选拔过多、过滥、动辄面向全国选拔,兴师动众,成本太高,质量不高的问题,防止高分低能和考试专业户问题。
人们注意到,《干部任用条例》还特别增加领导干部参加公开选拔应经所在单位同意的规定,将“统一考试”环节改为“采取适当方式进行能力和素质测试、测评、比选择优”。刘峰表示,公开选拔既要突出岗位特点,更强调能力、素质、工作实绩和一贯表现,“这些规定既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又坚持好干部标准,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做到了管用实用。”
专家们表示,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的四大亮点,都贯穿了一条主线,就是落实中央关于干部工作的新精神新要求,坚持和全面深化改革,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干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丰富、拓展,充分体现了对干部工作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与成熟。这也是这次条例修订的最大亮点所在。
第三篇:2014时政热点:用好制度选出好干部
2014时政热点:用好制度选出好干部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这是新时期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遵循,是选拔任用好干部的制度保证。围绕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的相关问题,半月谈记者专访了国家行政学院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峰。
强调党管干部 坚持发扬民主
2013年6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提出“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的要求,并明确了好干部的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修订后的《干部任用条例》,鲜明地将这二十字标准写进总则第一条,并围绕有利于选准用好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提出了新要求。
刘峰说,《干部任用条例》将好干部的二十字标准放在总则第一条,并将其作为重要遵循贯彻到选拔任用的全过程,体现了干部之“德”的重要性,体现了正确的用人导向性。
“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党管干部,必须不断改进方法。”刘峰认为,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突出特点是,充分体现了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旗帜鲜明地把“党管干部”这个首要原则进一步凸显出来,从原则、标准到程序、方法,都充分强调和保证了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领导地位和主体作用,强化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在推荐、考察、识别、使用干部中的把关责任。
刘峰表示,修订后的《干部任用条例》在突出党管干部的同时,坚持发扬民主,在防止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促使干部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统一等方面,采取了不少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发扬党内民主,坚持充分酝酿、集体决策,强化对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追究;发扬人民民主,坚持、改进并增加了体现群众公认、扩大公开性和透明度的方法和措施,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修订后的《干部任用条例》,在保持原有框架和内容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增设‘动议’一章,拆分‘酝酿’一章并将有关要求分别体现到选拔任用的各个环节之中。”刘峰注意到了这个环节的改动。
“细节决定成败,其实环节比细节更重要。”刘峰告诉记者,新增“动议”一章,规范了选拔任用的初始环节,强调党组织从干部选拔任用的启动环节就应当发挥领导和把关作
用。
“用制度选人而不是人选人,从而最大限度减少人治,遏制用人腐败。”刘峰表示,《干部任用条例》的一大亮点是把党管干部原则规范化、制度化,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和“依法办事”原则。
解决突出问题 坚持“两性”统一
“《干部任用条例》坚持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统一。”刘峰用“两性”统一来概括这次修订。“科学性体现在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时注重干部成长的规律,注重干部工作的规律。”刘峰认为,总书记关于“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的思想在《干部任用条例》中得到充分体现。
他表示,实用性体现在着力解决选人用人中的突出问题,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充分体现了“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同时,实用性还体现在干部选拔工作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体现了对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比如,《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逐级提拔,这符合干部成长的一般规律;但少数特别优秀的干部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干部破格提拔,也符合干部成长的特殊规律。”
刘峰表示,哪些“格”可以破,哪些“格”不能破,“破格”不能“出格”,修订后的《干部任用条例》都有明文规定,“这既有利于干部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成长,解决破格提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又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保留了‘快车道’。”
完善民主推荐 防止“简单以票取人”
对民主推荐环节,修订后的《干部任用条例》既有坚持又有改进完善,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民主推荐是干部工作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的重要制度安排,在选准用好干部、防止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比如参加民主推荐人员存在投“利益票”“感情票”“跟风票”等现象,导致民主推荐质量不高、推荐结果失真失实;部分地方、单位党组织被推荐票“绑架”,过分看重票数,简单以票取人;一些领导干部因怕丢票,不敢担当、充“老好人”,甚至出现拉票贿选等问题。
刘峰认为,修订后的《干部任用条例》对民主推荐有三大改进:
一是对民主推荐合理定位。民主推荐不是民主选举,在选举时就是要“以票取人”,但
民主推荐得票只能作为选人用人的参考。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由原来主要依据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改为根据工作需要、干部德才条件及平时表现、人岗相适和民主推荐等情况综合确定,同时规定群众公认度不高的不能列为考察对象等。这就使民主推荐回归到了其应有的合理地位。
二是改进民主推荐方法。个别提拔任职时,既可以按以往做法进行会议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也可以先进行个别谈话推荐,经研究提出初步名单后,再进行会议推荐。这一规定,有利于实现党组织领导把关作用、民意基础性作用和人岗相适要求的统一。
三是完善民主推荐的参加人员范围,有利于各地各部门根据知情度、关联度和代表性原则合理确定民主推荐参加人员范围,提高民主推荐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
完善竞争性选拔 杜绝“高分低能”
在刘峰看来,如何对待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级党组织在选人用人上的政绩观是否正确的体现。推出竞争性选拔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好干部、使用好干部,而不是为了“作秀”。
修订后的《干部任用条例》既坚持了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又分别对适应情况作了明确规定,切实解决竞争性选拔过多、过滥、动辄面向全国选拔,兴师动众,成本太高,质量不高的问题,防止“高分低能”和考试专业户问题。
人们注意到,《干部任用条例》还特别增加领导干部参加公开选拔应经所在单位同意的规定,将“统一考试”环节改为“采取适当方式进行能力和素质测试、测评,比选择优”。刘峰表示,公开选拔既要突出岗位特点,更强调能力、素质、工作实绩和一贯表现,“这些规定既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又坚持好干部标准,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做到了管用实用。”
刘峰最后表示,《干部任用条例》的重大意义还在于引导广大干部自觉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精神。比如《干部任用条例》规定,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要“注重考察工作实绩,深入了解履行岗位职责、推动和服务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
特别是加大资源消耗、环境保护、消化产能过剩、安全生产、债务状况等指标的权重,防止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工作实绩。有了这个指挥棒,各级领导干部就会更自觉执行中央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换言之,他们会更自觉地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记者 何晏 郑明达)
第四篇: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好文章要有好立意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好文章要有好立意
北京人事考试网:
在申论文章写作中,立意是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怎么确定文章的立意,关键在于找到给定资料的主题。历年的申论考试文章都是要求“根据给定资料写文章”,所以要想文章不跑题,能让考官看出文章来源于给定资料,找资料的主题并在标题中体现出来是很重要的。
究竟如何找准资料的主题?纵观历年考试真题,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为,主题就是资料的主要问题。这个主要问题在材料中出现的位置大体上常见有四个:
一、出现在段首。一篇八千字左右的材料,段首往往会有开启下文的中心句。考生要仔细研读第一段,重点观察是否有承上启下的语句。
二、着重看段尾。在段尾处,观察有没有总结全文的话。如“综上所述”“总之”“总而言之”这些标志性词语后面的往往是文章的主题。
三、当段首和段尾都没有出现主题时,那就要仔细观察文章中有无理论政策或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比如是否有十八大报告或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相关理论政策。这些理论及领导人讲话不是随便引用的,往往都和材料的主题有直接关系offcn版权。
四、看小题目的题干中有无高频词汇。因为小题目的题干往往是对前文的高度概括,所以只要看小题目的题干基本就能了解整篇材料所讲述的大体内容。因此,看小题目题干的高频词汇,考生就可以判断这个高频词语有可能就是资料的主题。除此之外,还可以看作文题目的题干部分,如果是半命题作文,如“围绕XX”或“以XX为主题”,这时主题就已经有了。如是命题作文,那么考生直接就可以从题干中判断出主题。
一篇文章,立意最为重要。中公教育建议考生要重视寻找文章主题的方法,结合模拟题进行训练,提高给文章立意的能力!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提醒您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阅读资料: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北京人事考试网
第五篇:2018江西公务员考试申论好例子好论证
2018江西公务员考试申论好例子好论证
例证法是申论文章论证的重要论证方法,但学生往往苦于没有例子,今天中公教育考试研究与辅导专家就来教大家如何进行文章例子的选取。
选例第一步:理解论点
以国家公务员考试16年地市级真题为例,选例的第一步是理解自身需要论证的论点。好政策能促进公民的理性思考,让公民不再“任性” 好政策能合理引导人们的善意,滋养公民的德性 选例第二步:论据发散
论据来源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用材料内的,一种是利用材料内的例子进行发散,由时间、空间、生活等联想出相似的例子。如:
论点:好政策能促进公民的理性思考,让公民不再“任性” 直接用:
1、限塑令引导民众形成环保理念
2、市长信箱按既定程序处理问题,引导民众形成合理的程序意识 联想用:
1、《互联网管理条例》的出台,引导公民理性上网
2、限购令的推行引导民众理性购房
3、水价改革引导民众形成节约用水环保理念
4、全民阅读,书香社会的建设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读书理念,提升公民理性思考能力
5、酒驾入刑,引导民众遵守交通规则
6、市长热线、网上信访渠道的开通,引导民众按程序办事 好政策能合理引导人们的善意,滋养公民的德性 直接用:
1、T县政府出台办酒席的规定引导民众形成节俭美德
2、恢复高考政策,唤醒读书欲,激发读书热情,用书化人 联想用:
1、常回家看看立法,唤醒人们的孝道意识
2、武汉的孝道红黑榜的树立,助孝文化深入人心
3、诚信档案的推出,倒逼民众提升个人诚信意识
4、禁烟令的推行,帮助民众提升社会公德意识
5、上海的好人法鼓励更多人行善行义举。选例第三步:优选论据
选例注意事项:确保针对性、体现逻辑性、内外相结合、自身能驾驭 论点:好政策能促进公民的理性思考,让公民不再“任性” 限塑令引导民众形成环保理念 ——生态
《互联网管理条例》的出台,引导公民理性上网——社会 限购令的推行引导民众理性购房——经济
全民阅读,书香社会的建设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读书理念,提升公民理性思考能力——文化
市长热线、网上信访渠道的开通,引导民众按程序办事——政治 论点:好政策能合理引导人们的善意,滋养公民的德性 T县政府出台办酒席的规定引导民众形成节俭美德 武汉的孝道红黑榜的树立,助孝文化深入人心 禁烟令的推行,帮助民众提升社会公德意识 此外,在申论另一题型——贯彻执行题中:
包括常规文种及创新文种两类,常规文种会重复考查,而创新文种再次出现的概率几乎为零,对于这两类文种的格式,我们需依据考试规律区别对待。
(一)常规文种
常规文种指老生常谈的文种,如发言稿、倡议书、书信等,在日常生活中较常见且在机关单位中也会经常使用,其行文格式都是大家所耳熟能详的,且经过系统学习之后大家都会有基本了解,此类文种不多,因此需要熟记。
(二)创新文种
创新文种一般在生活中并不常见,如导言、编者按、备询要点等,很多考生看到此类文种容易发怵,因为不了解格式,怕因写错丢掉很多分数,而通过对历年真题的研究发现,此类文种的考查往往会对格式做弱化处理,在题干或要求中通常会提示不需要书写格式,重点考查的是大家归纳概括材料的能力,近几年此类文种出现的概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大家不必过分担心因格式错误而丢分,更重要的还是要掌握梳理材料得要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