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江西公务员申论技巧用好材料论证观点
2018江西公务员申论技巧用好材料论证观点
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我们通过“题干点睛”和“材料致胜”的方法基本能够确定文章的总分论点,然而用什么作为论据,如何论证观点就成了考生的一大难题。我们都听过“摆事实,讲道理”、“事实胜于雄辩”,的确,恰当举例,通过例子来证明观点,不失为一种便捷、有效的方法。中公教育专家在此进行详细分析。
在申论考试中案例型材料居多,考场内时间也有严格限制,如果考生能精准选取材料案例作为论据,是论证观点的最佳捷径。
一、了解概念点
1.例证法:运用事例作为论据,叙议结合,以此证明分论点成立的论证方法就是“例证法”。
2.例子来源:材料之内;材料之外;其中材料之内最好选择,材料之外需要平时积累。3.选取数量:精选一个,挑选出来最典型的一个;粗选多个,即可以筛选多个罗列使用;4.例子标准:“典型”,即选取有效信息最多的一个;“有效”,即选取与分论点最紧扣的一个。
二、方法步骤
确定好文章的分论点,我们就可以用例证法论证观点了。那么如何利用材料中例子论证观点呢?我们应该带着一下的问题去构思申论作文:
1.材料中有哪些例子? 2.筛选例子之后应该怎么加工? 3.如何将写好的例子和观点建立联系,论证观点? 4.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得出以下方法步骤: 1.紧扣分论点精选一个或粗选多个;2.对案例进行加工,按照主体+处境+做法+结果几要素进行加工。3.叙议结合,揭示事例与分论点逻辑关系 【举例】 分论点“良好政策能滋养公民理性” 【步骤详解】
1.阅读材料,经过比较,我们筛选出国务院颁布“限塑令”这一案例,作为论据。2.对该案例进行整理加工,避免抄袭材料。主体:国务院
处境:白色污染(可省略)做法:颁布“限塑令”,细化制度规定(规定塑料袋使用规格、有偿使用制度等)处境:引发公民争议,群众不理解
做法:政府和市场作用相结合。政府:1.严格执行;2.宣传教育引导;市场:对塑料袋进行价格调节
结果:平息争议,促进公民理性思考,增强环保理念。
例子加工完成:国务院颁布“限塑令”,并通过细化制度规定、严格执行、开展宣传教育等措施,让公民理解了政策的意义,有效促进培养了公民环保意识和生态理念。
3.适当分析,论证观点。(叙议结合,揭示事例与分论点逻辑关系)分论点:良好政策能滋养公民理性。
感情用事,冲动盲从,狭隘任性,走极端,不是“理性”;冷静思考,理智分析,合理解决问题,是“理性”。“理性”是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崇尚科学精神的表现。(过渡)公民理性是公民社会成熟的标志之一。有理性,才能合理表达诉求,通过正确的途径解决矛盾,维护公共管理秩序;没理性,则会盲从,莽撞,危害社会和谐稳定。(意义分析等)我国就出台过一些促进公民养成理性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好政策”。例如,针对白色污染,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颁布了“限塑令”,通过细化制度规定、严格执行、开展宣传教育等措施,平息了争议,让公民理解了政策的意义,有效促进培养了公民环保意识和生态理念。
接下来介绍分论点寻找的方法以及在分论点论证很有特色的论证方法。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流传这样一句话:“得申论者得天下”。而在申论考试中,作文以其35-40的分值在,占总分比的百分之三十五到百分之四十的比例,在所有题目中居于核心。而在作文800-1200的字数中,分论点又占比最高,所以如何确立分论点,并且能围绕分论点展开合理有效的论证,是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今天,中公教育辅导专家特意为大家呈现了分论点寻找的方法以及在分论点论证很有特色的论证方法--原理效应分析法。
一、分论点如何找? 在我们申论写作的过程中围绕主题词,通常来说会有两种写作角度,对策和意义。以国家公务员考试2017年副省级的真题“参考给定资料,以“以水为师”为题,联系实际,写
一篇文章”为例,这篇文章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主题是向水学习,而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可以写作的思路也可以为两种:
一、为什么要学习水(意义)
二、学习水的何种优良品质(对策)。根据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如果我们要写意义型的文章在去材料中找点的时候可以去寻找意义、重要性、必要性、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危害等有关的表述,从中推导出相应的意义分论点;如果要写对策型的文章,回归到材料中找点的时候可以寻找表示对策的表述直接做对策的分论点或问题、原因的表述推导分论点出来;
二、分论点如何写--原理效应分析
在我们申论考试中,大多数考生能够比较恰当的去选择自己的分论点,但在论证的过程中,问题却比较多,主要表现在:
一、论证过程中较大篇幅的抄袭材料,使得考生的文章千篇一律,缺少亮点;
二、论证的时候论据不能很好的佐证自己的观点,使得论点苍白,缺乏说服力。而原理效应分析法如果能够合理有效的去运用对于整个文章的提升有着极大的帮助,给考官眼前一亮。
所谓原理效应分析法即运用原理效应来分析文中的现象、问题。即分论点+原理效应+分析+回扣分论点。在我们申论考试中,常用的原理效应主要有以下几种:蝴蝶效应、青蛙现象、鳄鱼法则、鲇鱼效应、羊群效应、刺猬法则、手表定律、破窗理论、二八定律、木桶理论等。接下来以木桶效应为例帮助大家理解这一分析方法。
第二篇:2018江西公务员申论实用论证方法
2018江西公务员申论实用论证方法
申论申发论述一般分为凤头,猪肚和豹尾。如何写出一篇观点明确,论证丰富,逻辑清晰的文章需要考生不断地练习。正所谓登高必先修其近,行远必先修其远。变则通,通则久,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思路,但是内容却可以非常灵活的套用。下面中公教育专家为考生举例说明实用的论证方法。
1、影响分析法
分论点句子+过渡语+影响论证+回扣。
框架:分论点句子。„„在„„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是„„发展的必然途径和有效力量。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叠加出现,要想成就„„的梦想,就需要„„,一方面可以发挥„„的重要作用,又能体现„„的价值,更能有助于„„,有利于„„,有益于„„切实保障„„,真正是实现„„的现实之需,稳中发展之根基。
以2014年青海省考“教育公平”为例。
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教育公平的必要前提。教育资源在教育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然途径和有效力量。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叠加出现,要想成就教育公平,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就需要资源的合理配置。一方面可以发挥资源是物质基础的重要作用,又能体现政府合理调控的价值,更能有助于基层的孩子得到就学的机会,有利于基层的消除底层放弃教育,中层过度焦虑的现状,有益于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切实保障合理调配资源,真正是实现教育公平的现实之需,稳中发展之根基。
以2015年习惯的是是非非为例。
改变陋习,培养良好习惯是政府工作顺利开展的良药。良好的习惯是事情顺利开展的基础,陋习的改变更是提升政府公信力,政府工作顺利开展的引航标。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叠加出现,部分官员铺张浪费,少作为,不作为,难以让民众信赖。要想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必然要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改变各种不良作风。这有利于政府官场风气的净化,有益于各项规定的严格实施,更能让少作为,不作为的懒政怠政的改善,切实维护好党群和干群关系。切实让政府为打造服务型政府有前提和保障。因此,改变陋习是现实之需,务实之要。
2、原因分析法
分论点+过渡语+原因分析+回扣。
框架:分论点句子。+„„的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但也暴露出„„的问题。这既不利于„„,也不能实现„„。以上问题的出现既有浅层次的矛盾,也有深层次的原因,由于„„,因为„„。所以„„
以2016年创业者心中的山为例。
实现创业之梦需要凝聚社会合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推进发展,但也暴露出创业难,创业为钱为名失败的问题。以上问题的出现既有深层次的矛盾,也有浅层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创业本身需要大量的资金和项目,需要对市场有充分的考察,而创业者并不具备,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创业者深感创业之艰难而放弃。因此,要想实现创业,就需要奋斗不息的拼搏,坚持不懈的努力,更需要我们凝聚社会的合力,筹人筹财筹智,才能成为创业山上的成功攀登者。
接下来介绍分论点寻找的方法以及在分论点论证很有特色的论证方法。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流传这样一句话:“得申论者得天下”。而在申论考试中,作文以其35-40的分值在,占总分比的百分之三十五到百分之四十的比例,在所有题目中居于核心。而在作文800-1200的字数中,分论点又占比最高,所以如何确立分论点,并且能围绕分论点展开合理有效的论证,是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今天,中公教育辅导专家特意为大家呈现了分论点寻找的方法以及在分论点论证很有特色的论证方法--原理效应分析法。
一、分论点如何找? 在我们申论写作的过程中围绕主题词,通常来说会有两种写作角度,对策和意义。以国家公务员考试2017年副省级的真题“参考给定资料,以“以水为师”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为例,这篇文章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主题是向水学习,而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可以写作的思路也可以为两种:
一、为什么要学习水(意义)
二、学习水的何种优良品质(对策)。根据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如果我们要写意义型的文章在去材料中找点的时候可以去寻找意义、重要性、必要性、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危害等有关的表述,从中推导出相应的意义分论点;如果要写对策型的文章,回归到材料中找点的时候可以寻找表示对策的表述直接做对策的分论点或问题、原因的表述推导分论点出来;
二、分论点如何写--原理效应分析
在我们申论考试中,大多数考生能够比较恰当的去选择自己的分论点,但在论证的过程中,问题却比较多,主要表现在:
一、论证过程中较大篇幅的抄袭材料,使得考生的文章千
篇一律,缺少亮点;
二、论证的时候论据不能很好的佐证自己的观点,使得论点苍白,缺乏说服力。而原理效应分析法如果能够合理有效的去运用对于整个文章的提升有着极大的帮助,给考官眼前一亮。
所谓原理效应分析法即运用原理效应来分析文中的现象、问题。即分论点+原理效应+分析+回扣分论点。在我们申论考试中,常用的原理效应主要有以下几种:蝴蝶效应、青蛙现象、鳄鱼法则、鲇鱼效应、羊群效应、刺猬法则、手表定律、破窗理论、二八定律、木桶理论等。接下来以木桶效应为例帮助大家理解这一分析方法。
第三篇: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技巧:用好材料论证观点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技巧:用好材料论证观点
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我们通过“题干点睛”和“材料致胜”的方法基本能够确定文章的总分论点,然而用什么作为论据,如何论证观点就成了考生的一大难题。我们都听过“摆事实,讲道理”、“事实胜于雄辩”,的确,恰当举例,通过例子来证明观点,不失为一种便捷、有效的方法。中公教育专家在此进行详细分析。
在申论考试中案例型材料居多,考场内时间也有严格限制,如果考生能精准选取材料案例作为论据,是论证观点的最佳捷径。
一、了解概念点
1.例证法:运用事例作为论据,叙议结合,以此证明分论点成立的论证方法就是“例证法”。
2.例子来源:材料之内;材料之外;其中材料之内最好选择,材料之外需要平时积累。
3.选取数量:精选一个,挑选出来最典型的一个;粗选多个,即可以筛选多个罗列使用;4.例子标准:“典型”,即选取有效信息最多的一个;“有效”,即选取与分论点最紧扣的一个。
二、方法步骤
确定好文章的分论点,我们就可以用例证法论证观点了。那么如何利用材料中例子论证观点呢?我们应该带着一下的问题去构思申论作文:
1.材料中有哪些例子? 2.筛选例子之后应该怎么加工? 3.如何将写好的例子和观点建立联系,论证观点? 4.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得出以下方法步骤: 1.紧扣分论点精选一个或粗选多个;2.对案例进行加工,按照主体+处境+做法+结果几要素进行加工。3.叙议结合,揭示事例与分论点逻辑关系
【举例】 分论点“良好政策能滋养公民理性” 【步骤详解】
1.阅读材料,经过比较,我们筛选出国务院颁布“限塑令”这一案例,作为论据。
2.对该案例进行整理加工,避免抄袭材料。主体:国务院
处境:白色污染(可省略)做法:颁布“限塑令”,细化制度规定(规定塑料袋使用规格、有偿使用制度等)处境:引发公民争议,群众不理解
做法:政府和市场作用相结合。政府:1.严格执行;2.宣传教育引导;市场:对塑料袋进行价格调节
结果:平息争议,促进公民理性思考,增强环保理念。
例子加工完成:国务院颁布“限塑令”,并通过细化制度规定、严格执行、开展宣传教育等措施,让公民理解了政策的意义,有效促进培养了公民环保意识和生态理念。
3.适当分析,论证观点。(叙议结合,揭示事例与分论点逻辑关系)分论点:良好政策能滋养公民理性。
感情用事,冲动盲从,狭隘任性,走极端,不是“理性”;冷静思考,理智分析,合理解决问题,是“理性”。“理性”是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崇尚科学精神的表现。(过渡)公民理性是公民社会成熟的标志之一。有理性,才能合理表达诉求,通过正确的途径解决矛盾,维护公共管理秩序;没理性,则会盲从,莽撞,危害社会和谐稳定。(意义分析等)我国就出台过一些促进公民养成理性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好政策”。例如,针对白色污染,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颁布了“限塑令”,通过细化制度规定、严格执行、开展宣传教育等措施,平息了争议,让公民理解了政策的意义,有效促进培养了公民环保意识和生态理念。
第四篇:2018江西公务员考试申论好例子好论证
2018江西公务员考试申论好例子好论证
例证法是申论文章论证的重要论证方法,但学生往往苦于没有例子,今天中公教育考试研究与辅导专家就来教大家如何进行文章例子的选取。
选例第一步:理解论点
以国家公务员考试16年地市级真题为例,选例的第一步是理解自身需要论证的论点。好政策能促进公民的理性思考,让公民不再“任性” 好政策能合理引导人们的善意,滋养公民的德性 选例第二步:论据发散
论据来源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用材料内的,一种是利用材料内的例子进行发散,由时间、空间、生活等联想出相似的例子。如:
论点:好政策能促进公民的理性思考,让公民不再“任性” 直接用:
1、限塑令引导民众形成环保理念
2、市长信箱按既定程序处理问题,引导民众形成合理的程序意识 联想用:
1、《互联网管理条例》的出台,引导公民理性上网
2、限购令的推行引导民众理性购房
3、水价改革引导民众形成节约用水环保理念
4、全民阅读,书香社会的建设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读书理念,提升公民理性思考能力
5、酒驾入刑,引导民众遵守交通规则
6、市长热线、网上信访渠道的开通,引导民众按程序办事 好政策能合理引导人们的善意,滋养公民的德性 直接用:
1、T县政府出台办酒席的规定引导民众形成节俭美德
2、恢复高考政策,唤醒读书欲,激发读书热情,用书化人 联想用:
1、常回家看看立法,唤醒人们的孝道意识
2、武汉的孝道红黑榜的树立,助孝文化深入人心
3、诚信档案的推出,倒逼民众提升个人诚信意识
4、禁烟令的推行,帮助民众提升社会公德意识
5、上海的好人法鼓励更多人行善行义举。选例第三步:优选论据
选例注意事项:确保针对性、体现逻辑性、内外相结合、自身能驾驭 论点:好政策能促进公民的理性思考,让公民不再“任性” 限塑令引导民众形成环保理念 ——生态
《互联网管理条例》的出台,引导公民理性上网——社会 限购令的推行引导民众理性购房——经济
全民阅读,书香社会的建设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读书理念,提升公民理性思考能力——文化
市长热线、网上信访渠道的开通,引导民众按程序办事——政治 论点:好政策能合理引导人们的善意,滋养公民的德性 T县政府出台办酒席的规定引导民众形成节俭美德 武汉的孝道红黑榜的树立,助孝文化深入人心 禁烟令的推行,帮助民众提升社会公德意识 此外,在申论另一题型——贯彻执行题中:
包括常规文种及创新文种两类,常规文种会重复考查,而创新文种再次出现的概率几乎为零,对于这两类文种的格式,我们需依据考试规律区别对待。
(一)常规文种
常规文种指老生常谈的文种,如发言稿、倡议书、书信等,在日常生活中较常见且在机关单位中也会经常使用,其行文格式都是大家所耳熟能详的,且经过系统学习之后大家都会有基本了解,此类文种不多,因此需要熟记。
(二)创新文种
创新文种一般在生活中并不常见,如导言、编者按、备询要点等,很多考生看到此类文种容易发怵,因为不了解格式,怕因写错丢掉很多分数,而通过对历年真题的研究发现,此类文种的考查往往会对格式做弱化处理,在题干或要求中通常会提示不需要书写格式,重点考查的是大家归纳概括材料的能力,近几年此类文种出现的概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大家不必过分担心因格式错误而丢分,更重要的还是要掌握梳理材料得要点的能力。
第五篇:公务员申论技巧
一、了解申论文章的特点(四大特点):
1、申论文章(vs)高考议论文;
高考:要求思维发散,可以从原因、意义、作用,怎么解决等多个角度写议论;
申论:绝大多数是要求写“怎么解决”。
因此,无论题目怎么变化,都要掌握申论文章是对策性文章,要从解决问题角度出发着手。
2、小题的对策和申论文章中的对策如何区别?是否重复?
方法1:从解决角度写文章(解决并非完全只指对策和措施,还包括原则、理念、思路);
例如:第2题,就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提出几点对策(完善法规、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监管、宣传教育)第3题,申论,核心主题仍然是解决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走科技创新之路。)
方法2:交叉结合(原则和具体措施结合)
建设生态文明,首先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其次,要建设“两型”社会;最后,网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
方法3:小角度写法。
例如: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转变观念
首先,政府要转变观念;
其次,企业要转变观念;
最后,全社会要转变观念。
方法4:翻版。最无奈的方法。
文章的分论点 = 第二题的对策。
例如:第二题中,加强制度建设,重在怎么办?操作性。申论题中应为:为什么 + 怎么办+ 意义。先说明当前的缺陷,不良影响,所以应该加强。
3、小角度是否偏题?
偏题?a.主题是什么?(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重在转变观念并没有偏题。)
b.有没有违背题目(文不对题)?写生态文明就是生态文明,不要随意拔高到科学发展观、服务型政府等。
4、写文章时,如何把握自己的主观应用。
①一种,完全依据材料写文章:一类卷;
②结合材料,结合主观:也可以做到一类卷。
问题需结合材料,解决思路、对策可以结合自己主观,但是这样做是不智的,高风险。强调:结合材料、落到实处。
二、如何写文章:
(一)文章的题目:
1、立意的要求:
社会认知能力、问题的基本判断、材料的主旨、主观相一致。仔细审题,确保不偏题。
2、拟题的基本原则:
①题目即论点;
②题目要明确,但不要求创新;
③题目的结构:主题词+核心思想;主题词+重要意义;最差也要体现主题词。
举例说明:不好的题目——节约型社会之我见,小议、浅谈……,不能直接体现观点。
历届考题:命脉、蓝图、人与自然(命题作文的话,当然不会限定你的观点)。
口号、标准不适合作为标题,因为没有主题词:节约一点点,幸福你我他;你节我约,社会和谐;从我做起,人人做起。
勉强还行的例子: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和谐;把生态文明放在重要位置;
不错的例子:建设生态文明,关键在政府;建设生态文明——从完善法律谈起;建设生态文明,关键在政策执行;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先行;生态文明亟需领导重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
3、题目的命题要求:
①以a为题目;
②以a为副标题;
③围绕a这一主题(一般在题目中要包含这一主题词);
④自拟题目。
4、题目的书写要求:
①第一行空四格写标题,副标题一般从主标题下第三个字开始写;
②第二行空两格起正文;
③题目务必简练、想法缩到一行以内,实在不行,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
④题目一般不写逗号,用空格代替,可以有顿号(让世界少一分冷漠□多一份阳光)。
⑤如果没有要求自拟副标题,一般不写。
(二)文章的论点及分论点的支撑:
禁电举措有悖执政新理念:
分论点:禁电有悖民主执政新理念;禁电有悖科学执政新理念;禁电有悖依法执政新理念。
禁电举措得不偿失:
首先,禁电损害了中低收入群体利益;其次,禁电阻碍了电动车产业的发展;第三,禁电不利于节约型交通的构建;第四,禁电有悖于形成上下统一的法律体系。
完善社会救助 促进社会和谐
首先,完善法律法规;
其次,健全社会救助体制;
再次,加强对社会救助资金的监管;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或加大投入)。
社会救助重在制度建设:
首先,社会救助要加强低保制度建设;
其次,要加强专项制度建设;
(1)教育;(2)司法;(3)医疗。
第三,社会救助,要加强互助制度建设。
(三)论证结构:
1、申论最常用的论证结构:
总体来讲: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第一段;
分析问题:二段(基本分析作为第二段<原因、影响、意义等>;换不同层面分析,在某种高度分析,强调重要性作为第三段);
解决问题:三到四段。(首先;其次;再次。)
例如:
政府作为不能一禁了之:
第一段:电动车好,好,好,但是部分地方政府却出台规范性文件禁止,给百姓生活带来不便。
第二段:这种政府作为损害了中低收入者的利益,妨碍了电动自行车产业的发展,不利于环保型交通工具的推广,不利于法律体系的统一协调。
第三段:结合构建服务性政府来谈,这种做法是不应当的。
第四段:首先,完善法律法规(主要解释如何完善法律法规);
第五段:其次,建立新的标准;
第六段:最后,加强监管;
第七段:总结,结尾。
2、并列式:
第一段:提出问题;
第二段:简要分析;
第三段:a1分论点(厚重:加入分析、操作、意义和作用);
第四段:a2分论点;
第五段:a3分论点;
第六段:结论、结尾。
3、递进式(对比)。
a→b→c,c最接近中心论点。
例如: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文化发展
第一段:提出问题(矛盾);
第二段:总体上简要分析;
第三段: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发展;
第四段: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发展;
第五段:总体上来讲,离不开环境文化的共同发展。
第六段:简单总结观点且结尾。
灵活是关键。
(四)分论点的论证:
例如:
(1)首先,加强低保制度建设。(200-300字)
① 描述现状(重点来描述问题1-2句);
② 分析影响、危害(直接—基本面1-2句、间接—理论面2-3句);
③ 政府的作为——切实措施解决。(2-4句)
④ 意义、作用:1-2句。
(2)首先,加强低保制度建设:
① 强调低保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2句
② 如何加强低保制度建设;4句
③ 作用意义。1句
(五)开头(大开头的概念):
1、结构:
第一种:辩证性提出;分析相关因素;从某个高度来论述重要性。
第二种:辩证性提出;简要分析。
2、辩证性的把握:两点论和重点论。
3、分析:原因/意义/影响。
目的:铺垫→点题。
4、注意 点题。
5、注意 语言要简练。
例子:社会救助关键在制度
社会救助关乎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权利,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障实现的最低目标。但目前我国的社会救助方面却存在着发展不平衡、救助水平低、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结合材料,辩证性分析。)这一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瓶颈。
社会救助的问题虽与法律法规、人口、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等密切相关,但根本上的原因是制度缺失造成的。低保制度不完善,司法、医疗等专项制度不健全,互助救助未启动,这一切要求我们发挥制度的稳定性与刚性优势,完善各项制度,促进社会救助快速发展。
(六)结尾
基本结构:总结观点 + 强调意义 + 铺垫重要性
例子:社会救助,关键在制度。
社会救助关乎着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切身利益,是社会保障的基石。所以我们必须完善低保、专项、互助等制度,促进社会救助快速发展,推动社会保障全面实现,为小康社会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促进社会的和谐永续发展。
(七)语言
总结:
① 好好地消化吸收;
② 申论书仔细读;
③ 练习写30篇申论文章;
④ 记忆、背诵标准表述;
⑤ 阅读、分析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