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公务员申论答题技巧
2011公务员申论答题技巧,好学网公务员频道为学友整理.
其实,纯粹的技巧是没有的,做的题多了,总结多了,自然有技巧了.
申论答题基本环节可概括为:阅读资料——概括问题——提出对策——进行论证。那么如何从这四个基本环节来把握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试答题技巧。
一、阅读材料
这是最基础的环节,是完成其他三个必备环节(书面答题)的基础条件。
1.弄清材料基本情况
包括时间(或时间段)、地点、人物(当事人或参与讨论人)、基本事实、当事人观点态度等要素。这些要素散见于资料中(当然,有些要素可能不出现,比如时间、地点),有些要素比较明显,容易找出,有些要素需要进行概括(比如基本事实、当事人观点态度等)。
2.抓住重点、要点
重点、要点就是揭示材料本质,说明问题之所以产生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点、依托点。
比如这样一份材料:某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同一种眼药水在不同医院及药店价格不一样而且相差悬殊,然后询问了出厂价、中间商批发价及采访有关部门官员弄清药品的市场定价,最后进一步采访有关人士弄清医院药价昂贵的原因。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该材料重点在于通过比价,揭示医院药价高得离谱这一问题,而不在于探讨批发价、零售价应定为多少才合适。这样就找到了关键问题所在,然后进行原因分析,概括出产生问题的三个要点,提出对策和进行论证都紧扣这三个要点进行。
对有争议性的问题,重点就是指双方争议的焦点所在,要点就是指双方在哪些问题上产生了争执,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有的材料问题比较单一,如关于海尔成功探秘的资料,只需要逐一概括出海尔成功的要点即可。有的材料内容比较复杂,需要仔细阅读,明确重点,理出要点。
二、概括问题
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指材料到底说的是怎么一回事,是引起关注的焦点所在。它不同于“主要事情”,因事情有一个产生的原委、发生发展情况,即来龙去脉,“主要问题”只是一个关键点(揭示事物的实质)而不是一个过程;也不简单等同于主题,因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基本观点,而很多材料根本就看不出作者的观点,只是客观的事实材料(尤其是双方争执不下的材料)。这就要求从材料中概括出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即“主要问题”是对材料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的概括。“问题”也不一定仅指坏的方面,也可是好的方面,如关于海尔成功探秘的资料,它所指的问题就是指海尔成功的经验有哪些,这些经验都是好的。再如2002年试题明确要求答出网络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也必然要答到影响好的一面。
概括问题的方法有:
摘抄法:有些材料的问题是现成的,常见于首段或末段,有的以要点的形式散见于各段落,摘抄出这些问题即可。
比较法:通过对事实、数据、观点等的比较,发现问题所在。
对立统一法:把对立的或有利有弊的观点事实统一起来,揉合在一起表述,即涵盖了问题的不同侧面。如2000年的试题,涉及到发展经济(印刷公司要生产)与保护环境(噪音严重扰民)的对立冲突,就把问题统一为“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要点概括法:有的问题比较单一,要点也比较明显,概括出这些要点即可,注意要点不要有遗漏。如2002年试题要求回答网络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分为利和弊两方面概括出要点即可。
综合归纳法:对内容复杂、文字多、问题较隐蔽的材料应用此法,实际上是上述方法的综合运用。
归纳问题时的语言表达形式有两种:
一是概括式。基本模式为:“这份材料反映的是„„(类型)问题„„(事实及成因),它说明„„(实质、意义、影响等)”例如:“这份材料探讨的是海尔成功的原因。海尔的成功在于:以质量为企业生命的经营理念,以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为集合的战略思维及以人为本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式等。这些都为国有企业摆脱困境、融入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系统的、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宝贵经验。”
二是总分式。基本模式为:“这份材料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①„„②„„③„„”例如:“这个案例所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①‘名家荐书’约稿、组稿算不算创造性劳动;②‘名家荐书’是否是一部著作权意义上的作品;③对争议较大的案子,到底应该怎样做?是为保全面子不战而和,还是为弄清、推动法理建设而‘打到底’?④没有《著作权保护法》的正确实施,中国的文化事业难以兴旺发达。”
三、提出对策
试题在这一环节上除了字数要求外,还有三点明确要求:针对性、条理性、可行性。
针对性:指针对问题产生的环境条件,提出相应的解决该问题的办法。从答题形式上看,这部分和前面概括出的问题是对应关系,即前面提到哪些问题,这里就应分别提出对策,注意不要有遗漏。忌概括问题部分并未涉及到某个问题,这里却想当然地提出对策。例如,针对有关交通事故中的“撞了白撞”讨论涉及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对策:第一,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应慎重,文件的语言表述要准确、周密;第二,加强对市民的安全意识及遵守交通规则意识教育,对违规横穿马路者进行必要的处罚,对司机加强其珍视生命的教育;第三,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道路畅通提供物质条件。
条理性:指提出对策条理分明,一个条目就是一个对策,不能笼统地写在一起前后重复含混。形式上可采用“第一,„„”或“一要(一是)„„”,也可不标序码,直接应用段首提要句形式,如“建立高尚的企业经营理念”、“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企业经营的控制制度”等,提要句之后进行适量阐述。条目之间宜分段排列,以昭显条理性。
可行性:指所提方案切实可行,忌大而空。为此,要留有余地,不要把话说绝说死。如一家饮料厂噪声影响居民,解决此问题,有多种办法可供选择。最好的办法是工厂搬迁,但损失要由工商部门、工厂、住户按“三三制”比例共担。因为该饮料厂的建立是工商部门同意了的,居民要想拥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也要付出代价。如果工厂因各种原因暂时不能搬迁,可建议其改为经营噪声小的项目;如果工厂既不能搬迁又不愿改为其它经营,执意坚持饮料生产,那么,必须由工商部门出面,要求它尽可能引进或改造设备以降低噪音并严格限定其生产时间,以居民基本满意为标准。这样把几种方案都提到了,避免武断解决纠纷。
四、进行论证
试题有时表述为进行“论述”,有时表述为进行“论证”。严格说来,论证和论述是两回事,但考虑到申论考试主要目的在于考核应试者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在于文本概念的严格区分,所以这里亦不作区分。
这个部分和写读后感不同,读后感重在感想,由原材料生发开去,可以古今中外,天南地北,结构上可以较“散”,不必严格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环节。申论的论证要求就事论事,有针对性(2002年试题甚至表述为“就所提出的对策、建议进行议论”,写作范围更为明确),说理透彻,分析得当,措施得力,严格遵循论证的三个环节。
这个部分试题要求除了字数大致限定以外主要有四点:自拟标题,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
自拟标题:标题拟法多种多样。可以标明论题,如《关于MBA的思考》;可以标明论点,如《应切实保护企业品牌》;可以设问,如《入关带给我们什么》;可以祈使,如《愿中国有更多的海尔》;可以用介宾结构,如《当你横穿马路时》等等。
中心明确:指围绕概括出的主要问题进行论述,不枝不蔓。
内容充实:指结合原材料(可概括运用或直接摘录),广泛联系现实,展开丰富联想。要根据不同的内容要求,充分调动大脑的库存材料,处理好理论材料与事实材料、直接材料与间接材料、正面材料与反面材料、现实材料与历史材料、概括材料与具体材料等的关系,从不同角度进行写作,尽可能丰富文章内容。
论述深刻:指论述要能揭示问题的本质。可供应用的论述方法有:横向比较、纵向开掘、正反对比、背景分析、超前思维、后果分析等。
基本写法:
①提出问题:可引用或概括原材料,可渲染烘托背景,也可直接表明观点主张等。
②分析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观、客观)、后果(结果)或影响问题的因素等。
③解决问题:提出意见建议或肯定行之有效的办法。不简单重复提出对策部分的答案,应巧妙改写(一点细微区别是:对策部分是针对概括问题部分提出的具体措施,解决问题部分可以是针对类似的问题,涉及面更广些,视野更开阔些,措施更具体些,阐述更深入些),融入议论成分,使之更像一篇文章而不是某个问题的条款答案。
扼要举例如下:关于噪声污染的分析论述,所拟题目为《不能不说的噪声》,首先以表明观点的形式提出问题:“噪声是人类社会的第三大公害,它来自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给我们带来许多烦恼。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了解噪声,加强自我保护,尽量减少噪声对我们的危害。”然后分析问题:噪声的含义、界定、多种危害等。最后解决问题:噪声的防护与控制措施。
上述要点仅是应试中需要注意的方法技巧,需要强调的是,平时多学习,关心时事,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认识水平和政策水平,以及多阅读,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的速度与理解能力,加强写作基本功训练等,对提高申论应试成绩都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篇:公务员申论答题技巧
公务员申论考试作为一种测查应试者是否具备公务员一般职位所需能力要素的重要考查方式,中公网校专家针对广大考生在申论写作常见错误加以分析,以期对考生有所帮助。
弊病一:文章标题不符合申论要求
一些考生为了标新立异,吸引阅卷人员眼球,所拟标题过于华丽或者夸张,有些标题还带有抒情性或散文性,有些甚至是流行歌曲名改编的题目,如《名胜古迹开发:让我欢喜让我忧》、《白天不懂夜的黑,谁懂农民的痛》、《失根的人哭吧不是罪》等,令阅卷人员啼笑皆非。申论是一种严肃性、规范性的应试文体,它的标题应当是整篇文章核心内容的提炼、浓缩与概括,它拒绝夸张和华而不实。考生在拟定申论文章标题时可以借鉴一些好的标题摸板,如《建立健全„„机制势在必行》、《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社会公平与效率可以兼顾》、《取信于民,让“看得见”政府归位》、《多管齐下,切实维护„„》、《保护民族文化,托起中国梦》《治超还是“制钞”》等等,精辟的标题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弊病二:摘抄命题材料泛滥
申论材料中观点性、态度倾向性或精辟性的关键句、关键段落往往会被考生信手拈来摘抄到自己的文章中,有时甚至大篇幅一字不差地照搬,或者每一段摘抄几句材料中的原句,这着实令阅卷人员认为该考生胸中无墨、肚中无水,只会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申论文章构思讲究源于材料,高于材料,文章中适当地援引一下材料中的原句也并非不可,但不可过多,最好是对材料原句的同义改写,即用自己的语言将材料中的关键句复述下来,或者用排比、递进等表达方式将材料中的关键句进
行高度概括后作为自己的论据使用,使自己的论述与材料的主旨有异曲同工之妙。
弊病三:观点不明朗,角度把握不准
一些考生囿于就事论事,没有对给定材料进行必要的概括、提炼、引申、深化,阅卷人员阅读了几大段还是不知考生的观点藏在何处。观点最好开门见山,直击题目,使下文都围绕着观点展开,文章结尾务必扣回题目,为阅卷人员行方便就是为自己行方便。要想把握文章的写作角度,首先要正确理解给定材料的主旨和内涵,从材料中攫取关键词、关键句。通常关键句出现的标志有领导人的权威讲话、有关部门的新闻发布会、专家学者的观点、媒体舆论的评论、社会公众的心声等等,关键句常常出现在某一段文字的开关或结尾,具有高度概括性或政策性的句子,往往以总结性的词汇来引导。
弊病四:机械照搬模版
不少考生一看到考题似曾相识,就机械照搬考前在辅导书中看到类似的申论文章的套路和模板,诸如“申论万能八条”、“提对策几步走”、“四步成文黄金法则”等等,甚至把背诵的范文、段落如法炮制,如此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文章会使阅卷老师产生审美疲劳,因此文章上不了档次。套路和模板可以借鉴,但不可过于依赖,要结合材料和作答要求,对模板和套路进行升华、创新,如果能够适当地提出个性化、反套路的观点或见解,对材料中反映的社会现象的认识有一定的前瞻性,对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有一定的独创性,无疑会为提升申论分数增加砝码。
弊病五:随意拔高主题
随意拔高主题是申论文章写作中常见的痼疾,一些考生动辄把“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服务型政府”等政治理论的大帽子扣上,但却没切中材料的主旨。每篇申论材料背后都有一个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在支持它,因此要从一定的思想高度来审视材料,旁征博引时事理论尤其是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措施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和升华主题,能使文章提升到一个高度,但不能脱离材料的实际情况为“大”而“大”,随意拔高主题,否则就成了天马行空、无源之水,会被阅卷人员评价为不能准确把握、理解材料背后的涵义。弊病六:滥用名言警句
如果适当的引用名言警句,能使文章更加出彩,但如果滥用名言警句,画虎不成反类犬,会给阅卷人员制造扣分的机会。考生在备考时要注重积累申论中常用到的名言警句,将之进行归类整理,譬如可分为爱国类、励志类、自信类、情操类、惜时类、诚信类、环保类、社会民生类等,分类记忆,对每条名言警句的涵义有清晰深刻的理解,以便在申论文章写作时能够灵活巧用。
弊病七:卷面表达失分
卷面表达失分的常见原因有字迹难看、卷面污秽、口语泛滥、表达不通顺、字数不够或超限,或者以自我为中心,总用“我认为”、“我建议”、“我提议”等第一人称的词眼。字迹美观、卷面干净整洁往往让考官赏心悦目,即使由于习惯养成字迹不够美观,卷面也应力争保持整洁,写错字或错句在所难免,只需把错字、错句轻轻打一个斜线勾抹
掉即可。申论文章的语言要规范,不能使用口语,更不能使用网络语言,要用机关惯用语。考生应当站在政府的立场,模拟身份来写申论,不要出现“我认为”、“我建议”、“我提议”等第一人称的词眼。弊病八:解决问题的措施不切实际
申论文章侧重于考察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很多考生所提措施大而空,动辄“领导重视”、“加强宣传”、“营造气氛”、“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等等惯性套路。殊不知,财政是有严格的预算审批程序的,不是说想增加投入就能增加得了的。在中国建立和修改法律法规要经历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立项或提案—起草—审查审议—批准通过—公布”等庞大而复杂的程序,而不是一个部门或一个地区有特权主宰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的,考生动辄提出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在实际工作中操作起来谈何容易?对策应与所给材料的倾向性相符合,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要能解决实际问题,如同“一个萝卜一个坑”、“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第三篇:申论答题技巧
申论答题技巧注意写作的几个误区
1、申论取得成功的关键是用材料说话。必须把材料消化到九成熟。
2、申论考试不是个性化的考试,而是标准化和程序化的考试。老师每天阅卷无数,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和程序,选拔的人才是讲求中庸之道的人。所以思想偏激,错位的章会低分。
3、现代申论有沉稳厚重的风格,在申不在论,重点是对案例和材料提出的问题阐述观点,论述理由,合理的推论材料与材料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把问题阐述清楚,并提出解决办法,千万要避免重议轻申。
4、主要考察概括内容,合理推论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5、写作要力避学术化的倾向。
申论的本色:
顶天立地=国家政策最前沿+脚踏实地的解决实际问题。用全面发展辨证的眼光看待问题。
1、高:用党的理论和政策武装自己,站在国家的立场上,把社会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
2.大:必须通过系统的方案和配套的措施才能彻底的解决问题,不能局限于某一条具体的措施,要善于升华材料,从宏观上把握事物,在确定文章主题是要善于归纳和提炼宏观的主题思想,比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关键在于科学发展》等题目容易得高分。
3.全:用平和中庸的风格来写文章,思维要周全,利用辩证法的原理:比如,原因是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评价事件要看到问题的表象和实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既要克服弊端,又要发扬成绩等等。
4.实:防止大而空,充实,即分析问题和提出对策要具体可行,立足材料,模块化运作;真实就是要结合和联系实际。
5.精:语言精炼,防止罗索,表达规范,不能随意更改政府政策的正规表达方式,总之,要模仿半月谈和政府文件报告的写法。
评分的标准:
一二部分按条给分,减去错别字。议论部分观点正确,鲜明,逻辑严禁,分析细致,对策合理且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考试的准备:
1.申论考试实际上是一次模拟的日常准备工作。
2.半月谈开篇文章半月评论大都是很好的申论范文,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模仿价值。
3.最大的困难就在于规范的语言表达上,要像学习英语一样,通过熟读,甚至背诵半月评论等申论写作范文来培养语感。
4.真题一定要精做,把答案认真的写出来,模拟题的最大功能就是熟悉热点问题。应试技巧:
吃透材料,阅读之前要有问题意识,要把乱七八糟的东西看成是一个整体。
不论考试题目有什么要求,总是离不开三个问题,原因,现状,对策。
分析材料的时候要问自己五个问题:
1.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
3.问题的表现是什么,4.问题的根源是什么,5.对策是什么。
第四篇:申论答题技巧
申论答题技巧
1、按部就班 顺序作答:
在申论作答中,有很多考生都习惯简单读过材料之后,看一看题目,如果觉得这个题目的问法比较蹊跷,答案不那么明显,就跳过去,先做其他的题。其实,申论考试是不同于行测考试的,行测的题不会的就是不会,申论则是需要围绕给定材料作答的,所以不管回答哪一道题目,都要回归到材料之中,仔细阅读。一般而言,从题目的分值设置上,我们也能看出,题目一般都是先易后难的,所以最好还是按部就班,按顺序作答,不要心猿意马,否则,如果当你发现下一道题目比上一道题目还难,再回头去做上一题,就会非常浪费时间,是不可取的。
2、下马看花 提高速度: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是广大考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非常容易犯的错误。材料一拿上来,无论多长,都要从头读到尾。北京申论材料字数一般都在7000字以上,比国考和其它省市的考试字数都要多。这么长的申论材料,如果我们一上来就从头读到尾,往往是走马观花,什么也记不住的,如果再读一遍,又非常浪费时间。而且,北京申论考试的题目非常具有针对性,都是具体针对某几则材料出的题。所以建议广大考生试卷拿到手,先下马看花,翻一翻题目,看看每则题目是针对哪几则材料设置的,然后直接去指定的材料里划取要点。这样才是具有针对性的阅读,可以提高阅读和答题的速度。
3、慧眼识珠 采好要点:
采分点是申论获得高分的关键所在,抓好采分点才能使作答全面,条理清晰,如此分数自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的考生考卷上洋洋洒洒铺了很多文字,却不能够很准确地抓住重点所在,忙到最后,即使写得再多也是一样徒劳无功。申论,除了文章写作,基本上都是按照采分点组织答案的,所以考生在下笔之前,要先自己估算一下,答案有几个采分点,一般而言,10分的题目采分点在5个左右,15分以上的题目采分点一般在5~10个左右,但也不排除个别题目有10个以上采分点。大多数考生申论分数不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前面几道题回答不够全面,采分点不全或者基本没有采分点。
4、面面俱到 仔细审题:
题目往往能像我们传达出非常重要的信息,仔细审题是答题制胜的关键。审题不清,往往容易对题目的理解造成偏差或者遗漏作答任务。但很多考生都非常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审题只审题目,而对于作答要求一扫而过,殊不知这样犯了非常致命的错误。
比如,题目要求结合“给定资料”,分析我国社会志愿者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具体要求中提到“分析条理清楚、观点明确、语言流畅、对策可行,字数不超过350字。”这说明本题包含两个作答任务,一是概括问题,一是提出对策。如果稍不留神,就非常容易只提对策。如果仔细审了题,包括具体要求也仔细看过,就很明确地知
道题目包含两个作答任务。
5、清晰整洁 保持卷面:
卷面就好比人的脸,赏心悦目的谁都愿意多看两眼,也会不自觉地打出高分。如果卷面不清晰,会非常影响扫描的效果,有的要点可能你写上了,也会因为卷面的关系,而被忽略掉了。考生要切记,考场上,发给你的草稿纸,不是无用的,一定要拿来组织好答案,写好文章大纲,打好草稿,再往答题纸上誊抄,如果时间不够,也不要在答题纸上勾抹涂画,装作若无其事地继续书写就好。字迹上,不要求有多美观,只要规整便好。
最后,提醒各位考生,在考场上,一定要保持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的心态,不要因为别人答完题,自己还没有答完,就开始出现焦躁的情绪,一定要稳住,记住你不是在和别人比,而是在和自己比,所以战胜自己便是最大的胜利。希望广大考生能够把握住以上这些细节,决胜于千里之外。
第五篇:申论答题技巧
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答题技巧
一、不放弃小题
申论作答不能放弃,大题不可废,小题不可忽。在考场上面对试题要有坚持的自信,而不要有放弃的心态。要争取每道题都答上,答得不全、不完善不怕,但一定要把最关键、最核心的要点答上,文章要把开头结尾和中心观点写上,在有限时间里把最基本的分值拿下来。由于各人对题材的熟悉程度、对试题的把握程度不一,作答的时间对有些人来说充裕,对另一些人来说不足,那么就要实行有取有弃的原则,在大题小题每道题都答的前提下,重点作答自己把握相对大的,在各道题中突出重点部分,比如概括和对策不会阐述就不作阐述,只写明要点,每个要点就一句话,作文就只写开头结尾和中间的一部分主旨论述。这样每道题都能达到一定分数,合起来就不是一个很低的数字。
二、时间安排合理
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在全部两个半小时的作答时间中,中公教育专家认为,专用于阅读的时间以不超过15分钟为宜,这不包括书写答案过程中的“回头看”,即边答边读所用的时间。按申论题量的平均值计算,大题要求撰写1000字左右的文章,以人的精力综合以试题的难度,没有1小时是绝对不够的;前面的几道小题,以200至500字为度,每题至少要有20分钟,3至4道小题就需要1小时到1小时20分钟,这已把审题、构思与书写的时间全部包括在内。因此,两个半小时的作答时间,实际留给阅读的不到半小时,而这半小时还应该为检查答卷、修改失误留出余地。所以要提倡10分钟浏览,只用10分钟初步了解材料内容。通常河北省公务员考试给定资料在6000字左右,普通人的默读速度是每分钟600到1000字,10分钟对了解大概已基本够用。在作答过程中可以根据答题需要不断地回到材料部分,去反复阅读、重点精读,其所用时间可累计在答题的2小时之内。这样就会为阅读留下充裕的时间,做到略读了解材料大意与精读掌握作答依据相结合,实现时间利用的集约化。
三、提炼要点技巧
提炼要点的简便方法是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和主题句。材料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词和句子,对理解材料的意义、把握试题的要求具有关键作用,通常会反复出现,只要根据词、句出现的频率,联系其他信息,判断词、句在材料中的地位,从而确定关键词和主题句,就能迅速准确地掌握住材料的要点,为进一步的提炼加工形成答案奠定基础。因此,读过试题、理解作答要求之后,快速浏览和仔细阅读材料的一个首要任务是查找关键词和主题句,掌握材料的要点。
四、如何打草稿
草稿不可不打,但从草稿到答案定稿之间的转换一定要快。草稿是作答下笔之前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无论是整理构想中的答案文字,理顺各要点之间的层次关系,还是精确计算字数,修改完善形成一份理想答卷,打草稿都是不能省略的环节。但申论作答时间紧张,要保证作答的全面性与完整性,为后面的题留出时间,往往要跳过草稿直接下笔,这又会给答案的准确性、完善性带来伤害。要解决这对矛盾,可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不在纸面上打草稿,只在心中运筹思索,成熟后即可下笔,即用打腹稿来代替草稿;二是加快打草稿过程,只用粗略的点、划、作标记的方式记录自己思考到的要点,更像速记而不是起草文稿,这样就能缩短草稿到定稿之间的转换时间。
五、让卷面美观
书法可以无美感但不能不工整,字迹一定要清楚。在答案书写阶段,字迹清楚非常重要。这不是指美观,而是指清晰度、可辨度,阅卷者对潦草不能辨识的字迹、肮脏凌乱的卷面、勾划涂抹的痕迹是很厌恶的,感官上的厌恶可能会给整体评分造成大的影响。电脑普及导致很多学生写字功底不深,考场作文书法幼稚一点没关系,但字迹一定要写得工整、清楚,容易辨认,卷面一定要干净,这对扫描卷面进行机上阅评的公务员考试来说有着关键意义,甚至性命攸关。写的不清楚,在电脑上识别不出来,阅卷者看不懂或是不耐烦看,内容再精彩评分也要归零。
国家公务员申论综合分析型问题作答技巧
在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中,有一种题型是针对事件或问题谈看法,属于综合分析题型。专家认为这类题型需要具体问题分析;而分析的基础是了解与事物相关的知识,掌握解决一切问题的普遍原则,把普遍原则同特定问题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形成对这一事件或问题的独特认识和解决方法。
一、要掌握和运用哲学分析的方法
不管什么问题,通常都需要哲学分析的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例如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原因和结果的联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的转化原理,辩证法的一分为二方法,主流和支流、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原理,可以认识一切社会现象、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只要使用得当,考试中涉及的一切理论问题、社会现象和工作问题均可依此分析和破解。
二、要掌握和运用核心的政治原则
公务员考试中,涉及到政府与政府工作人员职能、责任和具体工作的问题比较多见,这就需要从现行的政治语言中提炼出一些普遍适用的原则、规律、定理、方法和政策精神,如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规律的内涵、要求和引申用途,这是现行政治理论中最核心的思想;再如,惩防并举、惩教结合、自律与他律结合、思想教育与制度约束并重等原则和方法,政府要权责一致、接受监督、维护市场秩序、保障社会公平等政策精神,要以人为本,着重落实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的责任,突出解决好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这些是普遍适用的、带有根本性的政治原则。
分析问题的原因,要从主观认识、法规制度、权力制约、行政监管、市场环境等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查找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办法,明确改进工作的目标和责任要求,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实效性。
按照上述普遍适用的原则,联系试题中提出的具体问题,紧扣题意作答,灵活运用,适当发挥,就能不管遇到什么试题,都能大致准确作答,保证答案的大方向不出偏差。
三、要遵循合理恰当的作答程序
作答的程序应是先表明态度,说明对事物的基本看法,诸如自己的态度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成还是反对,认为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随后要有条理、有层次地做出阐发,阐明自己为什么持有这种态度,说明理由,提出依据;对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如一分为二,先分析有利的一面,说明其优点和利益表现在哪里,再分析不利的一面,说明其弊端和害处在哪;如侧重原因分析,要分清主观原因、客观原因,逐层深入问题的根源,一针见血、单刀直入地指明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而认清危害,辨明是非,提出解决问题、消除产生问题根源的必要性;然后从端正认识、完善制度、加强监管、群众参与、公开透明接受监督等多个方 面阐述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最后,可根据时间把握进行总结陈词,结合所问试题的具体情况,概括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的意义,展望未来,对问题的圆满解决、形势的逐渐改善、风气的根本好转等给以乐观的前瞻。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及注意事项
申论,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随着国家公务员考生人数的增加,以及社会的发展,申论考试的难度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众多考生在领悟、学习和备考申论中出现了很多误区,反映到考试中则是成绩的不理想。为此,辅导专家就申论的基本知识和考生在答题中容易出现的误区进行解读,并进一步指出答题注意事项,以期正确引导考生的复习备考。
申论是一门能力考试,首先我们要知道申论考核能力具体包括哪些。2009年国考大纲中明确指出“申论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基于此,考生在备考中首先必须明确在上述几种能力中自己具备了哪些能力,还欠缺哪几种能力,以便利用我们有限的时间、精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考试中,众多考生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不知写什么,二是不知怎么写。出现上述两种情况的原因在现实中则是:一是没话说,二是有话不知怎么说。所以考生在测验上述几种能力之前必须对申论有一个清晰、透彻的了解,否则考生以一种错误的认识备考申论,即使方法准备得很好,也极可能会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最终功亏一篑。起点的错误是最大的失败,所以我们需要对“申论”本身有进一步的理解。
申论是“申”和“论”的集合。“申”就是在“把事情说明白”的基础上进行“引申”。但前提是我们需要把“把基本事实说清楚”。很多考生也知道这个道理,但究竟说哪些、说到什么程度才算把基本事情说清楚了呢?这往往也是第一题的问题。这种能力体现在考试中就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这是公务员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最起码的要求。所以我们需要对所“申”材料的基本组成进行探讨。“申”就是在阅读资料后,进行一个特定事实的概括,这个特定事实往往就是资料的中心思想。那么这个特定事实是由哪些特定的表现或特定现象归纳出来的呢?就需要对这些特定表现、特定现象以简短的语句进行归纳概括。同时,我们必须从材料中找出特定事实的正反两方面影响,进行概括,因为特定事实必然会带来某种影响,特别是负面影响即问题。这也是公务员考试给定资料的特性,因为需要考生进行特定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所以特定事实必然会产生正反两方面影响。在对特对事实进行概括之后,因为特定事实产生了问题,我们需要分析产生这一特定问题的原因,以便在解决对策上进行调整。在这里对材料中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对策进行简短概括即可。上述情况是“申”的一个基本框架,当然原因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对策的主体是多元的,所以在概括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略分配。但上述框架中的一切内容需要把握一个基本原则即“结合给定资料”,这是公务员考试的基本要求。在对给定资料“申”清楚之后,我们需要“引申”,但“引申”一定是“结合给定资料”,按照题目要求进行的“引申”,即围绕特定事实的中心思想引申。至于引申到什么程度要靠材料的中心思想、题目的要求和考生在备考中对特点知识的积累量。
上述“申述”能力锻炼的前提是高效阅读,所以保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高效阅读是“申”的本质前提。但很多考生在阅读中出现很多情况:有的考生是读了第一遍后不知材料说了些 什么,在做题时反复翻看资料;有的考生是读了前面不去想后面可能会阐述的联系,读到后面忘了前面的内容,于是很容易断章取义,违反了“概括全面”的原则;还有的考生读了很多遍,结果不知想获得什么结论,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还有的考生由于不知哪些是关键字,在阅读中浪费了很多时间却找不到关键字、关键句。上述几种错误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极大地影响了考生的做题效率和预期效果。所以考生应首先训练高效阅读的能力。我们建议考生带着“问题”和“目标”进行阅读的训练,这个“问题”包括宏观问题和微观问题,宏观问题是上文中“申”的基本框架,微观问题就是材料后面的具体问题。带着“特定问题”进行阅读我们就能做到在阅读中有目的进行关键字、句的勾画和相同问题段落的分类,这样我们在阅读中就完成了阅读之前定下的各种任务,即做到了“有的放矢”。
在高效阅读后就是进行特定问题的分析和写作,在进行作答前必须再次对题目进行详细解读,因为问题的表达是很精炼的,所以每一个字、每一句都表达了特定的含义,所以,考生必须有针对性地对问题进行详细剖析,争取在问题中找到答题思路和答题框架。只要思路和框架正确,接下来就是自己语言的组织和表达。但在进行分析和提出对策题中很多考生没有进行问题的分析就盲目下笔答题,很容易出现答非所问、答题不全面的情况。所以建议考生对历年真题进行剖析,精练公务员考试真题。特别是随着近几年难度的加大,问题设置也就多了几份技巧,对问题的剖析是能够帮助考生迅速找到答题思路,再配合上面的高效阅读,分析和对策应该就“迎刃而解”了。
最后就是写作题,也就是“申论”之“论”。“论”首先体现为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结构。但很多考生从不考虑这些,在写作中考生很容易出现写不完、时间不够用的现象,也有很多考生在写作中出现没话可写的情况,还有的考生写作过程中发现“跑题”的现象等。上述现象的出现都是因为在下笔前没有写作框架,因为框架中详细列出了你的标题、你的首尾段、你的中间段落以及资料来源,还有你的论证结构。这也是“论”的另一层含义,即“论”体现在论证内容上组织安排,即论证“论点”时,选取的多种论据是否可以证明你的“论点”,同时在提出原因和对策时论证的结构是否恰当,以及语句、段落之间过渡是否流畅。当我们明确了写作框架,辅以上面的高效阅读和精确的分析,考生在写作中定会对论据“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最后完成自己完美的“人生答卷”。
希望考生在平时训练中,注意按照正确方法,精炼真题,剖析解题思路,朝着明确的方向努力,只要这样定会取得和我们伟大的祖国一样的60年辉煌和荣耀,取得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建国大业”。
对于已经决心报考公务员的考生,如果在公务员备考中听说各种负面消息,引起心态的变化和浮躁,我的建议是:想好了,选择了,为之奋斗;别的工作给你一份事业,而你选择的它却给你一个历史,因为它是你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