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国考申论每周一练:由砌筑冠军说开去
2018国考申论每周一练:由砌筑冠军说开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奋斗在公考道路上的各位考生而言,多学习、多借鉴是最高效的备考方法,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跟大家分享,供大家参考。热点练习题
来自广东农村的19岁小伙梁智滨,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第四十四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凭借精确完美的砌墙手艺拿到了本届砌筑项目世界冠军。许多网友惊呼:“搬砖砌墙也能成世界冠军!”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提升我国产品质量、建设质量强国和制造强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请你就此谈谈看法 参考答案
梁智滨的经历充分说明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同样的泥坯,在大师手中可以变成令人惊艳、价值千金的艺术品,而在庸才手里只会产生粗陋廉价的大路货。这说明一个人不论年龄、身份和教育背景如何,只要专注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具有工匠精神,就能为社会发展进步作出贡献。
【开头引用名言,通过对比分析,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要专注于专业知识,要有工匠精神。】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学历教育。而对于技术性行业尤其是基础性的工作,更多是不能更高一层学历教育后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事实上,学历代表的主要是人们受教育程度,而不一定是实际工作能力。一些人由于各种原因,错失到大学深造的机会,但他们从未放弃
学习,而是一直努力吸取新知识,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出类拔萃的创新能力。事实上,我们对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只要专注于专业知识,工人、农民等各类群体中也会生产出大量创新人才。
【分析部分,指出我们当前人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各类人才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和难得的机遇。当前,我国创造能力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们要不拘一格选才、育才、用才,让每一个有志成才的人都有创新空间,形成人人皆可创新、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同时,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让每一个为国家和人民作出创新性贡献的人都能得到物质回报、精神激励。
【对策措施,指出如何让各行各业的人成才。既要选好人育好人,也要尊重劳动和尊重创造。】 每个人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应该有追求卓越的理念。对于一线员工和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就应树立成为“中国工匠”的职业理想。在工作中应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在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中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结尾落实到个人,上升到职业理想的高度,指出个人应该怎么做。这是我们申论作答或者面试作答中经常要考虑到的,落实到个人,落实到所报考的岗位。】 部分来源:
人民日报:人人皆可创新
人民日报:大力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
中公教育专家希望以上内容的梳理对考生巩固相关知识点有所帮助!中公教育祝各位考生一举成公。
第二篇:国考每日一练—申论
每日一练,积累成“公”
【申论从热点开始】
中公建议:在申论考试中,无论是省考还是国考,对于常见的政治热点考察是非常普遍的,申论考试大的主题往往都是一些常见的政治热点,学习这些热点知识,一方面可以扩宽我们的视野,在考试的时候能更加准确和深刻地把握材料主题,另一方面,在文章写作的时候也可以运用这些素材,为我们的文章加分。今天小编就重点介绍一下一些必备的政治热点有哪些,以及平时如何积累一些政治热点。
【跟着大咖学写作】
标题:文明也是管出来的
“一时不文明,时时受约束;一处不文明,处处受阻碍”,只有形成这样的鲜明导向,才能让文明的举止始于自发、成于自觉
同一个人,步行过马路时,遇上急事可能会闯红灯,但若在车里握着方向盘,再着急往往也能遵规守矩;同一个人,在绿皮火车里会吞云吐雾,但一上了高铁就能全程禁烟。为何如此?违法成本不同,执法刚性也不同。这种对比也启示我们:文明不仅是倡导、教育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
梳理中外社会文明史就能发现,一个社会的文明素养,既是历史演进的结果,也是持续管理的结果。去日本旅游的人,往往会感慨于其公共文明:一丝不苟的垃圾分类,不留一片垃圾在体育赛场,井然有序的公共场所……究其源头,1948年出台的《轻犯罪法》功不可没,什么是现代社会的“勿以恶小而为之”,法律写得明明白白。即便如此,上世纪80年代,富起来的日本人在走出国门时也产生过“观光摩擦”,大声喧哗、不守秩序,以至于日本媒体写社论提示国民,“尊重对方国家风俗、习惯、礼仪”。
可见,文明是一面镜子,在比较中更能正衣冠、知不足;另一方面,约束是压舱石,一旦脱离执法环境、缺少了刚性约束,已经提升的文明素质也可能又倒退回去。要实现从“人人独善其身”到“人人相善其群”的递进,一定的外部约束,总是不可或缺的。
文明是管出来的,是因为在权利与义务这两端,人们往往愿意享受文明的成果,却不愿承担文明的成本。比如,许多人羡慕欧美国家立法保护小动物,殊不知养犬人身上背负的义务条款数不胜数:上保险、打疫苗、戴口套、攻击性犬的主人还需在庭院明显处竖立标牌,等等。不仅如此,如果狗闯祸或者由于主人的疏忽致使他人受到伤害,狗主人除了会面临高额罚款,还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最近,国内多地出台针对“不文明养犬”的处罚规定,严厉处罚“遛狗不牵绳”等行为,也正是看到了“管理”之于文明养犬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第 1 页
每日一练,积累成“公”
法律规则就是在权利与义务之间的那条绳子,松紧适度、两头不落,才能让更多人知边界、明事理、懂规矩、不逾矩。
文明是管出来的,还因为管理缺失导致的“公地悲剧”“破窗效应”,现实中比比皆是。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的中心城市,一街之隔,常有静谧与脏乱差的霄壤之别,这就是持续治理与“放弃治疗”的区别。反过来,只要对违法行为持续“零容忍”,总能不断筑牢社会的底线思维与文明习惯。正是因为醉驾入刑,“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在中国社会蔚然成风;正是因为“失信者黑名单”制度持续发力,欠债故意不还的老赖开始减少;正是因为有严密的监管体系,人们对网购的信任指数越来越高。“一时不文明,时时受约束;一处不文明,处处受阻碍”,只有形成这样的鲜明导向,才能让文明的举止始于自发、成于自觉。
古语云,“从善如登”,提升文明程度从来就不易。一个文明社会的形成,既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既需要好言好语的劝导,更需要法律制度的规范。刚性的制度、严格的管理也是一种唤醒,它唤起人们的文明意识,形成人们对文明的敬畏,最终让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今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在司法解释中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规划(2018—2023)》,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文明建设的引领作用,不仅需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也需要制度保障。只有从内因到外因共同发力,才能不断推动社会文明水平的提升。
改革开放之初,“新加坡奇迹”让前往考察的国人深受触动;而从持续而深远的影响来看,让国人内心更为震动的,是新加坡包括“鞭刑”在内的严明的法治和管理。40年后的今天,“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这样的大厦,需要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态度去建设,让每一个人都为之添砖加瓦。
【实战演练-能力提升】
这段时间以来,有关社会公德的事情不断引起社会公众的讨论。比如接连发生的几起高铁霸座男、高铁霸座女面对非自己座位的嚣张跋扈;公交车上有的乘客置全车人生命于不顾,跟司机动手,有的甚至导致了车毁人亡的人间悲剧。这些或大或小的事件在社会上发酵,引起了长久的讨论:私德和公德界限在哪里? 有人说:私德若是“光着脚”,公德注定“无法跑”。请你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实战演练-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
第 2 页
每日一练,积累成“公”
诚然近期出现了一些把自我凌驾于社会智商的不文明行文,但每一次关于事件的深入讨论,都是一次道德教育的过程,也是自我反思的良机。经过人们的讨论,模糊的概念愈发清晰,抽象的条文愈发具体,应对的手段愈发明确。给类似行为持续“曝光”、向不文明现象勇敢说“不”的人越来越多,凝聚起全社会振聋发聩的正义呼声,随着私德的进步,社会公德注定会得到大规模的提升。
【开头承接材料内容,从社会公共讨论入手说明这样做的意义,即私德进步、公德提升。提出了观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深入实施,不断涌现的榜样扮靓了时代的道德天际线。托举哥、夺刀侠、小红帽、绿丝带,这些个人和集体激发了向上向善的道德热情;交警和司机接力为救护车开道,网友留言鼓励并报警拯救轻生女孩,市民自发设立并守护“爱心冰箱”,一件件暖心事为社会风气刷上了清爽的底色。总书记深刻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私德的意义不在于独善其身,而是以公共空间为坐标锚定私人领域的界限。事实上,在潇洒应对中涵养道德的涓涓细流,将汇聚成文明社会的汪洋大海。
【承接开头观点,用事例和名言警句论证私德对公德的意义。】
有人认为:只要不违反公德,在私德领域可以任性而为。事实上,人处在各种社会关系之中,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无从寻觅。今天,现代化进程马不停蹄,社会文明的建设也驶上了“快车道”。守护公德,理应出于内心的道德戒律,而不是做给人看,更不是有利可图。如果每次都要靠惨痛的教训“撞过南墙才回头”,提升文明素质的代价未免太大。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众人拾柴易,自告奋勇难;精神支持易,切实践履难。相比隔着屏幕义愤填膺,老人摔倒扶不扶、目睹行窃管不管等具体场景仍会让一些人犹豫踟蹰。
【问题分析,公德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升素质代价过大,现实生活中落实难的问题。】 道德自觉,并不来自玄奥的说教,恰恰是父母的言传身教、老师的谆谆教诲和身边人的率先垂范构成的良好社会风尚,为每个人定下了道德的基调。另外,不能苛责千钧一发时事事决策周密,侠肝义胆本身就是耀眼的人性光辉。免除见义勇为者的后顾之忧,需要法律为道德护航,为合理的善行兜底。一方面,对不文明行为划定红线,通过法律的力量倒逼人们敬畏规则;另一方面,法律为公德撑腰,保证行善机制不贬值褪色。让良法推动善治,发挥制度法律与公序良俗的合力,文明大厦的基座才会越筑越牢。
【对策措施:道德提升来自于良好的社会风尚,另外需要法律为公德撑腰,为道德护航。】 一次次的悲剧告诉我们,在道德践履的路上,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以良好风气的软引导呼唤公德,以制度法律的硬约束护佑公德,文明的沃土就不会沙化。更关键是你我共同呵 第 3 页
每日一练,积累成“公”
护,点点滴滴磨砺道德自觉,危急关头果断施以援手,这样,社会公德就不会遭遇破窗效应,文明的幼苗就能长成参天大树。
【结尾呼吁建设社会公德需要靠每个个人的道德自觉,这样才能撑起社会文明。】
【申论热点-数字经济】
近些年来,面对全球数字经济的兴起,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既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更是化理念为行动的紧迫任务。
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他进一步强调:“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是一场由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不断创新主导的经济革命,它蕴含着特有的经济形态,已经成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提升传统动能的重要途径。
公考角度中公解读
[权威论述] 要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数字经济,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卫星导航、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习近平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习近平
要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习近平
要推动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第 4 页
每日一练,积累成“公”
——习近平[发展形态] 数字经济包括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移动支付、3R产业(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四众模式(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人工智能应用、区块链应用等形态。由于没有一个固定的称谓和内涵,很多情况下人们将其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互联网+、新经济、新动能等概念交叉使用。当下语境下,凡是与信息技术及应用相关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都可归入数字经济范畴。
[特性] 数字经济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包容性的概念,是由网络信息技术驱动的全新经济增长方式和形态的统称,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特征。
技术多样化与产业分层。多样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带来明显的层次性:掌握硬件、数据、通信资源的企业形成基础服务层;掌握资源对接和交易规则的企业形成平台服务层;掌握具体服务内容和应用产品的企业形成软件与内容服务层。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兴信息技术群体涌现,全面渗透实体经济,在广泛互联的基础上不断融合与创新,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呈现。各层次产业的经济主体角色不同,发展规律迥异,共同形成了数字经济的产业内容。
主体多元化与共同治理。网络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的“政府—产业—从业者—消费者”的结构。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构建的信息平台,取消中介环节,完全放开资源供给,出现了从业个体、线上平台企业、线下资源拥有者、数字资源拥有者、信息基础设施拥有者等共存的多元局面。例如淘宝平台,就涉及1000多万卖家和4亿多买家,以及海量的各种类型的网络服务商。各方主体诉求不同,一种新的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格局初步形成。
组织平台化与数字生态。数字经济的重要特征是平台化的组织运行方式。数字经济时代的信息技术,已经不是单纯的软件产品,而是一种新的平台化的市场形态。由于平台企业采用有倾向性的交易规则和定价策略,其后台在技术上保留了实时经济主体的活动数据,可以对市场资源的调配进行干预,是一种可被随意操控的非自由市场。现今,政府所面对的是由越来越多的这类平台所组成的新市场,对政府的市场治理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例如网约车政策在2016年引起的巨大关注与争议,突显了平台规则与政府监管的某些冲突。这要求政府站在比平台更高的数字生态环境的层面,来对各大平台的运行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治理。
[发展机遇]
第 5 页
每日一练,积累成“公”
数字经济以数字化丰富要素供给,以网络化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以智能化提升产出效能,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意义重大,机遇难得。
一是产业转型的机遇。近些年来,网络提速降费、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分享经济、工业互联网、信息消费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正在推进实施,各地对数字经济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以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引发软硬件等核心技术体系升级,深刻调整产业格局。
二是经济转型的机遇。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步伐加快,网络连接、平台支撑、软件定义、数据驱动、智能增值成为主要特征,为数字经济发展开辟巨大空间。数字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瓶颈与问题]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面临一些制约瓶颈。其中,既存在需求侧数字化基础薄弱的问题,也存在供给侧平台支撑能力不足以及环境有待完善等问题。
首先,数字化基础薄弱。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战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我国制造企业数字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多数企业数字化水平较低,网络化、智能化演进基础薄弱;工业网络标准、技术、产业基本被外商掌控,且标准众多、互通性差;高端工业传感器、工业控制系统、关键工业软件等基本被国外垄断;工业控制领域高端市场被国外厂商垄断;国外企业高端工业软件占据了国内航天、航空、汽车等行业绝大部分的市场。
其次,平台支撑不足。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实体经济全要素连接枢纽、资源配置中心和智能制造大脑。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起步较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平台商业成熟度存在一定差距,龙头企业带动力弱,核心能力薄弱,生态相对滞后。
再次,安全隐患突出。线上线下的融合,使网络安全风险从虚拟网络空间向现实物理世界蔓延扩散。公共互联网病毒、木马、高级持续性攻击等网络威胁向制造、金融、交通、能源等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领域传导渗透,一旦遭受网络攻击,可能引发重大网络安全事件,严重威胁经济社会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同时,生产装备由机械化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演进,将大量接入工业互联网,带来新型安全风险。
最后,环境有待优化。以平台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新业态,给传统政府监管模式带来新挑战。一是不规范经营问题凸显,由于准入门槛低,经营者良莠不齐,网络售假等不规范经营
第 6 页
每日一练,积累成“公”
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不正当竞争隐患浮现。在电子商务、网络租约车、移动支付等领域,超大型互联网平台占据强势地位,强制商家进行“二选一”等行为,引发人们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的忧虑。三是数据保护风险加大。互联网平台汇聚海量用户数据,数据价值不断提升,用户个人信息泄漏和非法利用、数据非法跨境流动等风险不断增大。
[参考对策] 第一,规划多层次数字产业新格局。以数字经济生态环境建设为抓手,政府提供数字经济最基础的产业政策、人才政策、土地政策,形成物理上交互(如特色小镇)、信息基础共享(如数据中心、云计算)和人才集聚与良性流动。政府在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中,并非简单的产业规划,而是通过信息技术深化应用,找出阻碍传统产业发展的症结,既包括产业关键技术、组织方式,也包括文化理念等软环境建设。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有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会与之相关,这需要对数字经济的政府管理职能内容进行再设计。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的考核,强调对增加经济新动能和提高传统经济动能两方面的贡献,并兼顾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价值。
第二,加强数字经济主体的产业组织建设。政府应以培育经济新动能为判断准则,达成对数字经济的科学认识。积极应对数字经济带来的治理挑战,通过大数据深入掌握各类主体在数字经济中的经营活动,尤其是平台上个体的经营数据必须与政府监管部门连接,完善针对数据真实性、有效性、隐私性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确立由数字经济所产生的新从业者的职业地位,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监督、平台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市场多元共治新格局,探索从业群体的组织建设工作,重视对从业者的保护与规范引导。
第三,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场。进一步重视信息技术对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影响作用,重视数字经济领域对资源配置是否优化、是否公平的分析与监督。建立政府管平台、平台管从业者的双层管理体系,形成新的数字经济产业治理结构。除了进一步发展消费领域的数字经济以外,还要重视对信息基础建设和公共领域数字服务的投入,探索混合制建设和运营方式,避免市场失灵。
第 7 页
第三篇:【申论题库】申论每周一练答案:从“中国医师节”设立说开去
【申论题库】申论每周一练答案:从“中国医师节”设立说开去
参考答案
近年来,我国用较少的投入获得了较高的健康绩效,居民的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如此巨大的成就,离不开医生的牺牲和奉献。广大医务人员用使命兑现诺言,以责任感回应患者期待,是值得尊敬、应该爱护的一个群体。“中国医师节”的设立,是全社会向医师群体的致敬。
【开头从成就背景入手,进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中国医师节的设立的意义】
作为“健康的守护者”,医师理应获得崇高的社会地位。一段时间里,由于劳务技术价格偏低,出现“脑体倒挂”现象,挫伤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医患冲突、“医闹”行为以及恶性伤医事件时有发生,给医师正常执业和履行职业责任造成巨大困扰,甚至直接危及医师的人身安全。这些无不医师职业的吸引力不够。据调查,有65.9%的被调查医师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繁忙的工作与巨大的压力,也让不少医生选择跳槽„„
【问题分析:工资低、社会环境差导致吸引力不够,不少医生选择跳槽。】
尊重医生,就是尊重生命,也是守护我们每个人的幸福生活。设立“中国医师节”,充分彰显了党和国家对医务人员的深切关怀和重视。设立中国医师节,有助于从而提高医师行业的职业形象和社会形象,为改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卫生健康环境创造更多机会和更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强化对卫生健康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激发卫生健康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
【设立医师节意义分析:国家层面、行业群体和个人等三个层面分析。】
让生命有尊严,让医务人员的劳动得到尊重、价值得到体现,出路在改革。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啃硬骨头的攻坚期,理顺医疗价格体系,让医生靠技术吃饭,患者才能真正受益。把尊医重卫的理念落到实处,让公立医院体现公益性,让医生赢得社会尊重,才能更好营造和谐医患关系。与此同时,也要尽可能创造条件,不断壮大健康中国建设主力军。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护佑众生的队伍中。
【对策分析,指出当前从体制、机构和个人等三个层面提出解决的措施。】
中公教育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面对疾病,病人和医生是牢固的同盟,相互尊重才能赢得信任和理解,共同战胜疾病。设立医师节不仅会进一步提升医生的社会地位,也有利于医生职业环境、生活待遇、队伍建设等实际问题得到改善和解决。只有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学精神,方能满足人民群众对身心健康的需求。
【结尾上升到全民健康和全面小康的高度,提出要尊重医生,如此才能满足群众健康需要。】 部分来源:
人民日报:向守护生命的医师致敬 作者 王君平人民日报:庆祝“中国医师节” 更要强化医师责任
中公教育
第四篇:2016国考申论每周一练: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启示
2016国考申论每周一练: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启示
【练习题】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10月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屠哟哟获奖“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生命。”
屠哟哟这次获得诺贝尔奖,在社会上有一次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由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你想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在多数中国人内心深处,有一个挥之不去的诺奖情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让人欢欣鼓舞的同时,也稍有遗憾,中国大陆何时才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屠呦呦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者,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消息传来,全球华人无不振奋。这让中国科技界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开头表态部分:联系一直以来国人的诺奖情结,指出屠哟哟获奖的社会历史背景,突出屠呦呦获得这次诺贝尔奖的重大突破。】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在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科学家的地位不断提高,制度安排不断完善。科教兴国战略依然给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着强大驱动。另一方面,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中国科学家从不缺少才华。且不说之前的四大发明,单就这几十年来的科研硕果,就让人信心百倍,比如“两弹一星”、干细胞研究、人类基因组测序等基础科学突破等。
于此而言,屠呦呦获奖只是中国科学家获得诺奖的一个开始,随着科学家不断钻研,随着科研体制不断革新,随着创新土壤不断优良,会有更多的科学家摘得诺奖桂冠。
【获奖原因分析:科技兴国的策略和创新的民族精神。分析原因的时候,有举例,有说明,显得论证力量比较强。最后作出展望,未来会有更多人获得诺奖。此部分是科学发展角度分析。】
青蒿素的发现是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完成的。就是在那样落后、艰苦的环境中,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一大批研究人员,怀着科学梦想和为祖国作贡献的激情,刻苦钻研,终获成功。因此,荣誉不仅属于屠哟哟个人,更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实则是对她及其背后一批默默无闻科技人员的肯定,更是对中国科学家世界级贡献的认可。
【意义分析,由点及面,由个人到集体,肯定了屠呦呦个人成绩,也体现出自己的集体荣誉感。此部分为精神层面分析。】
屠呦呦以及同时代科学家的奋斗史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日常工作都是寂寞的,需要大家抵得住诱惑,吃得了苦头,甚至有长期“坐冷板凳”的准备。“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这份迟来的荣誉不仅能激励年轻的科研人员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也能激励其他战线的工作人员,尤其是我们公务人员,祛除浮躁,忍耐寂寞,扎实做事,坚守对人民的承诺。
【联系自身职位,指出要耐得住寂寞,全新为人民服务。此部分由工作本身到考试中联系公务员职位部分。】
第五篇:2013年公考申论热点:从湖泊危机说开去
从湖泊危机说开去
在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中,湖泊又是最脆弱和最难恢复的生态系统之一。目前世界各地的湖泊几乎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湖泊范围逐渐缩小,水质污染严重,生态功能不断退化萎缩,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湖泊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水生态危机。
在历史上曾有“千湖之省”美誉的中部大省湖北省,现存湖泊面积大幅减少。城市在建设,湖泊在变迁,如今房地产项目的围湖造房,让大片湖泊变陆地,曾经的“水乡”——“碧水连天,荷叶连连,飞鸟蹁跹,群鱼戏水······”,如今也是“一去不复返”。“保湖”、“治湖”,已经刻不容缓。如果要从“湖泊危机说开去”,戴斌老师认为应该从七大方面展开思考:
(一)“借鉴国外经验”。需要实行更严格的工业污水排放标准,充分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生态的方法,通过污染减排、严格准入、全面治污,给湖水水质改善和生态修复提供了“喘息”机会,逐步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二)着力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戴斌老师建议建立湖泊治理的中央、地方、企业责任共担机制,由三方共同出资,专门用于湖泊的环境补偿资金;与此同时,加大环境经济政策手段的引入力度,构建湖泊治理的长效机制。
(三)湖泊管理需要形成“部门合力”。须构建上下游相互协调、各部门密切协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合作体系,形成治污合力,着力改变“环保不下水,水利不上岸”,环保和水利部门互不过问,部门之间缺乏协作的状况。
(四)用“经济杠杆”影响“环保生态”。政府应确定“合理的”水价与污水处理费,以社会和经济可承受能力为基础,为社会水循环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并对消费者的用水与污染排放进行制约。同时,还可以开征新的环境税,例如“水资源税”等,并合理支出一定比例用于湖泊生态补偿。
(五)“完善法律”,以法为利剑。建立高效的流域管理体制和法制体系是湖泊流域管理的关键。在国家层面,要对不同管理部门的作用和职责进行清晰定义,并支持流域水资源保护的行动。针对湖北省的湖泊治理问题,制订专门的法律,构建系统的制度、平台和空间,推动湖泊水污染防治。
(六)“提升应变能力”,应对突发事件。湖北省相关部门应逐步实现从注重减轻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影响到注重风险评估与预防转变,建立有效的预警与应急机制。从常规污染管理拓展到应急污染管理,从而将湖泊水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七)加大处罚,违法填湖方能休。目前武汉乃至湖北对“填湖行为”的处罚过低,一次填湖,不论面积大小,最高罚款限额为5万元,而填一亩湖的土地可卖到几十万元,巨大的利益驱动和低廉的填湖代价,让填湖行为屡禁不止。因此,中宜教育的戴斌老师认为应该对地方立法制定的《湖泊保护条例》,进行修订,加大违法填湖的处罚力度,同时不仅仅限于处罚,还应该强制性要求对湖水区域“恢复原状”。
如今,许多老汉口人对“湖泊消失”有着“难于释怀”的感受,“武汉的明天还会有湖吗?”这并非杞人忧天的一个问号,而是关于武汉,甚至是整个湖北“湖泊命运”的真切忧思。但愿未来,我们,以及我们的子孙,依然拥有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