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幸福征文
论幸福征文(精选多篇)
论幸福征文
幸福,成为这几年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
百姓念叨它,官方用指数衡量它,有电视开辟栏目邀请嘉宾谈论它。如此看重,与国人秉性有关--越是不易得到的东西,越孜孜以求,显其金贵。
其实,幸福没那么矫情,它既不委身富豪,也不歧视贫者。相反,富人的幸福感往往不及贫者来的强烈和持久。
幸福有时很简单。在盲人眼里,重见光明,就是幸福;在乞丐眼里,吃饱穿暖,即为幸福;在渴者眼里,一捧清泉,等同幸福;在民工眼里,年初能找到活儿做,年底老板不拖欠工钱就是大
幸福;我妈在乡下务农,从鸡窝里捡鸡刚下的蛋,放在手里捏一捏,脸上都会写满笑意,看上去很幸福。至于房价高不高、股票涨不涨,职位升不升,现代人的所谓幸福参考系数在我妈眼里一钱不值,她专注的幸福在鸡、鸭、猪上,在庄稼地里的收成上,虽然幸福值很小,但我妈看上去幸福指数很高。
与古人比,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多了,但并不意味现代人远比古人幸福,问活在当下的人幸福否?得到的未必都是肯定。是否幸福,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就像住100平米的并不一定比住50平米的人幸福二倍。幸福有时与物质无关,与心境有关,与财富无关,与欲望有关。
判断一个人幸福与否,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看他的脸。那些脸上写满笑意的人,我们大体可以认定他幸福,至少当下他是幸福的。没有人在幸福光临时无动于衷,面无表情。就像我妈,一有幸福的事,都挂在脸上。
若把人生分成三个时段的话,可能童年幸福最多,中年最少,老年居中。
我们姑且假设幸福掌握在上帝手里,上帝好像偏爱孩子,把一个人的幸福大部分分配在童年上。即便那些家境困顿的孩子,也总能在童年的时光中找到上帝分发来的一拨又一拨的幸福。孩子们折一朵枝头上的花,意外拾到一元钱,都会幸福地把笑容挂在脸上,连晚上睡着了,笑容都没从脸上褪去。
从得到物质的多寡看,中年能得到的远胜于童年,但中年人似乎离幸福很远,或者说幸福让中年人很没面子、很难堪。我们常看到行色匆匆的中年人,表情严肃的中年人,愁眉不展的中年人,却绝少看到脸上总写满笑意的中年人。如果有,这人一定是中年人中的极品。这不能怪中年人,实在是上帝吝啬,让中年人背负了太多的欲望、名利,给他这些能产生“成就感”的东西,却又想方设法减去他的一些幸福。
到了老年,人回归本性,显得淡定
从容,宠辱不惊,没有什么能让经过风雨磨励的老人再羁绊于世俗名利和欲望,上帝把还没来得及分发完的幸福,全都撒出来,所以幸福回到老人身边,挂在老人的脸上。我们常能看到老人坐在椅子上怡然自得的场景,他们分享着孩子们和他人的幸福,同时也增加了自己的幸福。
有人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有人把幸福寄托在别人得到幸福上。前者如奸商,后者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人有房住,他会感到幸福。
幸福可求吗?应该。要不,年年春节,怎会有那么多人在木门或铁门上庄重地贴上“福”字?有的专将“福”倒贴,取“福到”之意,寄托愿景。今年求不得,来年再求,撕去旧福,贴上新福,总希望幸福来敲门。
要想让幸福多,我妈的那句“要知足”就很管用,换句话说,只要舍得戕灭自己的欲望,幸福就不远。
把门打开,让欲望出去,让幸福直接走进来,不要等它来敲门。
崔健曾经喊过:“那天是你用一块红布,蒙住了双眼也蒙住了天,你问我看见了什么,我说我看见了幸福”。郑钧曾经唱过:“幸福总是可望又不可及”。
夹着尾巴过了几十年,好像没怎么幸福过,因为幸福是什么,确实没想过。幸福到底是什么,确实应该认真仔细想一想看一看。否则一辈子懵懵懂懂,看似潇潇洒洒却白在世上走一回,智力有缺陷的叫智障,对幸
福认识有缺陷的应该叫幸福障,有鉴于此,所以我们应好好想一想不能做一个糊里糊涂的人。
我读幸福
现代的幸福程度叫幸福指数,幸福指数是衡量幸福感受具体程度的客观指标,这些指标综合后获得幸福程度,可以称为幸福度。基于个人的幸福指数,主要应由收入、生活水平、健康水平、人际关系、成就感,安全感和对工作的
满意度作为指标,综合计算得出一个人、一个地区人民的幸福度,也就是说幸福指数是衡量幸福熵的标准,是衡量幸福程度的一把尺子。
所以幸福的概念应该是生存、生活的物质、精神状态的丰富程度。
由此可知,幸福有了指标才是硬道理。
幸福有两个重要指标,就是长寿和富足。长寿是根本,而富足是基础。决定长寿的因素很多,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安全康宁等都是延长生命过程的手段,而物质丰富即富裕是这些生活手段的基础,构建这个基础是人一生的主题。因此,谈幸福或幸福感离开这两个指标就是空谈。
克己,有时候是幸福感的源泉,降低心理预期就降低了现实与理想目标的差距,就容易产生满足感。乐是一种感受,长乐是一种生活状态,知足常乐是建立在一定富足程度基础上的乐趣,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但绝对不等
于幸福程度较高,所谓知足就是克服内心对名和利追求的欲望,淡泊名利,少欲寡求。这种积极的态度是值得尊敬的。修身养性追求的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但知足常乐如果是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忘却了人生一世的目地和意义,却是最消极害人的。
有人赞美娴静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幸福美好,可是这样美好幸福的基础也是在世外有一定的资源,还得有新鲜的空气,可供温饱的食物。所有这一切都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资基础上的,也就是一切生活的享受都是需要代价或成本的。
有钱的人不一定感觉幸福,但在物质财富不太充足的时候,幸福感也会随之下降了,因为幸福指数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富裕程度,简单得很,当为了生存而含辛茹苦或茹毛饮血的时候,还洋溢着这种自我满足自我陶醉的幸福感,那就是众人皆醒,而我独醉了。虽然谁也不会剥夺你的幸福感。你要乐观,但绝对不能麻痹、欺骗自己。
不要降低幸福的门槛更不能偷换幸福的概念以偏概全,幸福和幸福感相提并论的目地是认清幸福的本质,因为你有幸福的权利,更有使它人幸福的责任,自欺可以,但不能欺人。真正的幸福是需要不断奋斗进取和不断拼搏的,人人都可以讲出一千个幸福理由,但是幸福永远在路上在远方,是要靠双手不断地去创造。
幸福征文
地质与环境学院 地质工程03班 苏希贤
tel***
看不见的幸福
十月漫长的等待,他每天沉浸在难以自抑的快乐和幸福中。但是很少看见他笑。他板着脸,经常对那个小腹微微起来的女人喝道,多吃蛋白质和蔬菜。
在手术室门口,他焦急的等待,坐着,蹲着,站着,搓手,踱步叹息,他想闯进去,走到门口就回来了。他面无
表情,木讷,在木讷背后不知有多少波涛汹涌。护士医生进进出出,他想询问什么,可是又不知道怎么问,问什么。婴儿的哭声传来了,笑了,坐下来。
村里有了演电影的,你呼喊着,叫着“看电影,看电影”,而他却静静的吃饭。你坐在他的肩头,幸福淹没了一切,而他却扛着你两个多小时直到你睡着,他脱下自己的外衣抱着你回家。
夏天大家坐在门口纳凉,你数着星星睡着了,晚上在门口睡着,早上却在家里。因为下雨了。一晚上他没睡,在搬小麦到没雨的地方。大清早活泼的你却不放过他,要他陪你玩。
上学了,他给你固定,每天早上六点起床,他每天早上都叫你起床,七点叫你吃完饭。他从来没帮你穿过衣服,从来没有帮你叠被子,从来没有帮你整理房间,而且不让别人帮你。你的衣服,袜子都得自己洗,因为这是他的命令。他从不送你上学,也从不接你放学。当下大雨或下大雪时,你只能羡慕的看着
同学被家长接走。你就这样一直羡慕着。
过年了,你穿着去年冬天买的棉衣在同伴的新衣服新帽中自卑。别人家的孩子身上都装着十元甚至百元,而你也许没有二元钱。别人
家的孩子上学的费用都是要十块给二十,而你却因为报名费在和他周旋,上这么多年学你每次都是办理报名的倒数。当你扛着锄头回家时,你也许会遇见正在门口刷牙的同学。你的同学在家犯错误时也只不过是挨打,而你在奶奶家不知度过多少夜晚,在门口的草窝里度过多少夜晚。当你和同龄人买东西时,他们可以用剩下的钱买他们喜欢的零食,而你却不得不把剩余的钱带回家,并用羡慕的眼神期待着,期待着他分你一小杯羹。当你用十七岁的身躯扛着比你稍低的玉米走过两百米的地时,你的同学也许在家玩电脑看电视…..你没见过他笑,至少没见过他对你笑,可是他却经常为你而笑,那自豪和荣耀的笑。
高中时,你得奖学金,他只有淡淡的回应,好,好好学习。某次,你回家了,你看见他笑了,不是对着你笑的,但却为你高兴。你看到了那张证书,红色的字刺红了你的眼。家长会他去了,一路上他没有说什么,至也没有说什么。可是他带着你给他的荣耀走了,没有交流,只有木讷的表情。班级第三名,年级一百名。考上大学了,没有祝贺,没有激励。
你想起上高中时,他带着行李里把你送到宿舍,留下数目可观的钱“你需要什么己买”。在那时他至少还送你了,现在只有你孤单的背着繁重的行李走在陌生的校园,开始大学新的征程,没有告别的开始。渐渐地你也习惯了没有他的生活。
你习惯了,习惯了他的冷漠,习惯了他的少语。可是,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你讨厌这个人,甚至有些恨他,你从来没有如此的感觉。
遇见他,好像是老鼠遇见了猫,你
逃避着,你们就像两条射线各自沿着各自的方向。突然,你发现你习惯了没有他的生活。而他却不能适应没有你的日子。
大学的时间是充裕的,你逃避了他的两个电话,但最终接了,还是他打的。你哭了,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只有你知道。你没有对他哭,只是淡淡的说,一切安好,可是你的心里已经翻江倒海了。你懂了…
我幸福所以快乐
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四班李雨堃
“人不是因为快乐而幸福,而是因为幸福而快乐!”幸福无需刻意追求,无需苦苦思索,幸福是一种感觉,一种发现。在我的心中,幸福如同要被融化的冰淇淋,于是,我便踏着真实的土地去寻找能使我快乐的幸福之泉,我才发现,幸福从未离开过我的身边…
有一则寓言,一个年轻人整天闷闷不乐,慨叹世之不济,他没有富豪的万
贯家财。有一天,一位神仙对他说:“年轻人,把你的手给我,我给你万贯家财。”年轻人想了想说:“手做饭做事,怎么能给你呢?不行!”神仙又说:“那把你的腿给我,我也给你万贯家财。”年轻人想了想:没了腿便无法走路,无法行动,还是不行。神仙笑了,说道:“年轻人,你是多么的幸福呀,你的手和腿可都是你万贯家财换不来的呀!”是啊,年轻人很幸福,他拥有的不只是“万贯家财”,只是他没有意识到罢了。很多时候,我们就如同这个年轻人,对自己身边的幸福缺少发现。人不是因为快乐而幸福,而是因为幸福而快乐!”
幸福是一种感觉,当你满怀委屈向父亲诉说时,你也许不会感到幸福,而对于一个哑巴来说,则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奢望;当你失意的目光面对着五彩缤纷的世界时,你也许不会感到幸福,而对于一个盲人来说则是他终生追求的梦想;当你心情沮丧地走在大街上时,你也许不会感到幸福,而对于一个终身与轮椅
为伴的人来说,则是最大的希望与满足。
我快乐,因为我有健康的身体,不用去用幼小的身躯和病魔抗争,不用背着沉重的药罐在天地中奔走。我幸福,因为我可以用眼睛看到世界上的一切美好,可以用耳朵聆听自然的轻声吟唱;我幸福,因为我可以用手去触摸娇嫩的花瓣,可以用双脚亲近厚重的大地;我幸福,因为我可以用鼻子嗅到草的清香,用呼吸证明我这鲜活的生命的存在……我快乐,因为我幸福,我幸福,因为我能活着去感受……
我快乐,因为我有一个温馨的家,当我的哭声第一次响起时,上天就注定要我这辈子在他们的庇护下渐渐长大。他们用爱化作翅膀,为我遮挡外面世界的“腥风血雨”。头上的丝丝银发是被我所漂洗;眼角深深的纹路是被我亲手刻画……我快乐,因为我幸福,我幸福,因为我有一个可以给我补充爱的养料的家。
我快乐,因为我有愿为我驻足,伴
我欣赏人生路上点点滴滴精彩的伙伴,他们听我笑,看我哭,让我体验友情,感激祝福。我们一起把笑脸撒向广阔的天空,把眼泪抛在太平洋的最深处。我快乐,因为我幸福,我幸福,因为我和我的朋友都曾走进彼此的生命,让我们彼此记住那刚刚滑入青春的日子里,曾有过的阳光,以及伤和痛。
冬天的空气里到处弥漫着幸福的甜蜜,朦胧中有一张稚气的脸,掩不住的是对幸福的满足,眼中散发出的是感激所有的光芒。冬天走了,春天来了,我此时听到上帝的声音:“你的幸福我能感受到!”
幸福=全家人在一起+每天快乐
————幸福其实很简单
石家庄市五十一中八年级三班杜明尚
指导教师:赵立茹
小时候总问大人,幸福是什么,有人告诉我,幸福是洒满阳光的大屋子;幸福是花不完钱的存折;幸福是吃不完 的好东西??我茫然了,难道幸福真的就那么庸俗吗?不,其实幸福是——
画面一:
她,家里很穷,爸爸妈妈退休在家,每天早出晚归去卖水果以维持生计。可她并没有感到不幸福,因为在她眼里全家人在一起和美的生活,便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
画面二:
她没有工作,全家靠丈夫自己来支撑。那天,他们去看了一所房子,丈夫看到了妻子眼中渴望的眼神,丈夫暗下决心:一定要买下那所大房子!几年转眼过去,男人终于攒够了钱买下了房子,装修时,他为了省下搬运地板砖的几百元,从几里地外扛来一百多块砖,刚一到家,他就晕倒在地,醒来时,他躺在医院里,女人对他说:她藏了一些私房钱,足够住院的费用。男人只是淡淡地一笑。出院后,男人对女人说:只要把砖铺上我们就可以住上大房子了。男人满含深情的目光注视着女人。女人裂开
嘴笑了:“我把房子卖了。其实,幸福是和你在一起,永不分离。”
画面三:
一家三口在草原上玩,爸爸,妈妈和孩子。“爸爸,我们来架飞机,好吗?”孩子抬头问爸爸。爸爸一脸满足地答应了孩子的请求。爸爸和妈妈把孩子架在中间,在草原上跑着,孩子开心地喊着:“飞呀!飞呀!”其实,幸福就是快快乐乐地生活!
大千世界,我们生活其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幸福,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次牵手??我们的生活中缺少幸福?不,我们只是缺少了那双发现幸福的眼睛罢了。
放眼看去,幸福无处不在——
镜头一:
老年人年轻时的幸福是可以吃饱饭,有钱买衣服,可以交上学费继续上学,现在的幸福是有钱能够治病,全家人和美团圆,健康快乐!
镜头二:
没有工作的人家中贫穷,他们的幸福很简单,可以住上一所好房子,拥有一
个美满的家庭,全家人一生平安,衣食无忧!
镜头三:
国家干部们的幸福是老百姓生活富足,人民收入稳定,农民大丰收,自己的国家国富民强,人民生活得更舒心、放心、安心,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也许对于贫穷的人来说,幸福是可以吃饱穿暖;对于爱国的人来说,幸福是国家强大,中国屹立在世界之巅;对于科学家来说,幸福就是生活无欲无求,对事业潜心钻研,笃志攀登;对于我们广大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我们是幸福的建设者,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成为中国的栋梁之才,建设出一个更加幸福的中国!
幸福是一种感觉,快乐是一种满足。“幸福”一词,在我脑海中闪现过无数次,现在我终于明白,你、我、他的幸福,其实真的很简单,只要我们学会
满足,懂得珍惜,我们的生活怎能不幸福呢?
我们——普普通通的初中生,身份没有那么高,地位没有那么显赫,虽然我们不是国家干部,但是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从小就懂得;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我们再次领略了古人的豁达胸襟;欧阳修的“太守之乐其乐”道出了国家干部的幸福所在,那就是因为人们的幸福而幸福!这些应该就是爱国志士的大幸福,是领导层最终的幸福极点!
孔子说过:“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幸福是一种付出,而不仅仅是拥有,创造幸福的过程不也很幸福吗?
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让我们的家庭再增加一些和谐的成分,再抹上一点幸福的颜色,再添加一些快乐的味道吧!
我的幸福公式是:
每天快乐+全家人在一起=全世界
人最大的幸福!
来吧,让我们大家来一起努力,一同携手共创幸福的中国!
同学们,为了幸福,加油!加油!
评语:
本文语言通俗易懂,且着眼点很朴实,立足于初中生的角度,娓娓道来,化深刻的理性的“幸福”研讨为浅显明了的“幸福”画面,把一个个生动的瞬间,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从小处入手,小孩的吃饱穿暖,大人的精神富足,再到国家的繁荣昌盛,这些幸福的指数也逐一在我们面前由模糊变得清晰。小作者文笔流畅,知识丰富,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把自己对幸福的感受渗透进字里行间,让人耳目一新!
第二篇:论幸福征文
论幸福征文
幸福,成为这几年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
百姓念叨它,官方用指数衡量它,有电视开辟栏目邀请嘉宾谈论它。如此看重,与国人秉性有关--越是不易得到的东西,越孜孜以求,显其金贵。
其实,幸福没那么矫情,它既不委身富豪,也不歧视贫者。相反,富人的幸福感往往不及贫者来的强烈和持久。
幸福有时很简单。在盲人眼里,重见光明,就是幸福;在乞丐眼里,吃饱穿暖,即为幸福;在渴者眼里,一捧清泉,等同幸福;在民工眼里,年初能找到活儿做,年底老板不拖欠工钱就是大幸福;我妈在乡下务农,从鸡窝里捡鸡刚下的蛋,放在手里捏一捏,脸上都会写满笑意,看上去很幸福。至于房价高不高、股票涨不涨,职位升不升,现代人的所谓幸福参考系数在我妈眼里一钱不值,她专注的幸福在鸡、鸭、猪上,在庄稼地里的收成上,虽然幸福值很小,但我妈看上去幸福指数很高。
与古人比,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多了,但并不意味现代人远比古人幸福,问活在当下的人幸福否?得到的未必都是肯定。是否幸福,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就像住100平米的并不一定比住50平米的人幸福二倍。幸福有时与物质无关,与心境有关,与财富无关,与欲望有关。
判断一个人幸福与否,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看他(她)的脸。那些脸上写满笑意的人,我们大体可以认定他(她)幸福,至少当下他(她)是幸福的。没有人在幸福光临时无动于衷,面无表情。就像我妈,一有幸福的事,都挂在脸上。
若把人生分成三个时段的话,可能童年幸福最多,中年最少,老年居中。
我们姑且假设幸福掌握在上帝手里,上帝好像偏爱孩子,把一个人的幸福大部分分配在童年上。即便那些家境困顿的孩子,也总能在童年的时光中找到上帝分发来的一拨又一拨的幸福。孩子们折一朵枝头上的花,意外拾到一元钱,都会幸福地把笑容挂在脸上,连晚上睡着了,笑容都没从脸上褪去。
从得到物质的多寡看,中年能得到的远胜于童年,但中年人似乎离幸福很远,或者说幸福让中年人很没面子、很难堪。我们常看到行色匆匆的中年人,表情严肃的中年人,愁眉不展的中年人,却绝少看到脸上总写满笑意的中年人。如果有,这人一定是中年人中的极品。这不能怪中年人,实在是上帝吝啬,让中年人背负了太多的欲望、名利,给他这些能产生“成就感”的东西,却又想方设法减去他的一些幸福。
到了老年,人回归本性,显得淡定从容,宠辱不惊,没有什么能让经过风雨磨励的老人再羁绊于世俗名利和欲望,上帝把还没来得及分发完的幸福,全都撒出来,所以幸福回到老人身边,挂在老人的脸上。我们常能看到老人坐在椅子上怡然自得的场景,他们分享着孩子们和他人的幸福,同时也增加了自己的幸福。
有人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有人把幸福寄托在别人得到幸福上。前者如奸商,后者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人有房住,他会感到幸福。
幸福可求吗?应该。要不,年年春节,怎会有那么多人在木门或铁门上庄重地贴上“福”字?有的专将“福”倒贴,取“福(倒)到”之意,寄托愿景。今年求不得,来年再求,撕去旧福,贴上新福,总希望幸福来敲门。
要想让幸福多,我妈的那句“要知足”就很管用,换句话说,只要舍得戕灭自己的欲望,幸福就不远。
把门打开,让欲望出去,让幸福直接走进来,不要等它来敲门。
第三篇:论幸福是什么
论 :幸福的公式
在2012的流行词汇中,幸福绝对是其中的一个,但其实这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亚里士多德就已经提出了他的幸福观,罗素、黑格尔、柏拉图、约翰•格雷等一系列的哲学家也都分别都发表了他们的见解,今天就让我们来分享哲学家与心理学家们眼中的幸福吧。
一、幸福的概念
幸福是在为理想奋斗过程中以及实现了预定目标和理想时感到满足的状况和体验,幸福是客观对象时的主观体验
二、幸福的关键词:满足主体需求
三、幸福的公式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
曾经给出一个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幸福大小程度与效用成正比,与欲望成反比。什么是效用呢?在经济学上,效用指人从消费物品与劳务中获得的满足程度。效用也是一种心理感觉,有欲望而得到满足就是效用,实质就是主体感受到客体的价值。
欲望又是什么呢?有了需求就有了欲望。我们知道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包括:(1)生理的需要,即饮食男女:(2)安全的需要,指安全、稳定和经济生活保障;(3)社交的需要,即相属关系和爱;(4)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社会、他人对自我的尊重;(5)认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充分展示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下面采用我们物理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
我们先假定人的欲望是确定的,那么效用越大就会越幸福,要想更幸福,必须增加效用,也就是说增加从消费物品与劳务中获得的满足程度。
比如买套房,买辆车,买个手机换个包,当我们惦记了很久的一样物品,真正一日变成自己的东西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这是最幸福的时候,可过后不久会觉得也不过如此,因为这种效用具有以下特点“消费性“,由于消费带来的快乐或满足感极易随着外物的“消费”过程而消失。
起初我们会因为这个目标的实现而得到极大的满足感,但随着消费行为的结束,这种幸福感也会渐渐消失,幸福的程度会逐渐下降,呈递减趋势,此时主体将产生新的欲望。就衣食而言,在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时候,人们的欲望只是求温饱,当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就欲求美味。鸡鸭鱼肉对于刚刚脱离温饱问题的人来说,就是美味了。一旦吃惯了鸡鸭鱼肉会开始追求山珍海味;山珍海味吃腻后,又开始寻求生猛海鲜;在这些餍足之后,还会花样翻新,不断生出更多的欲求。
所以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一个有理性的人应当通过选择、自制、节制和中庸使快乐、欲望符合德性。这种价值观念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他还劝导人们生活中应避免物质欲望的需求过高,否则会使人的心灵躁动不安,难以体验生活的幸福。
再来说说金钱和幸福,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在人的幸福中由金钱带来的幸福仅仅占25%,甚至更少。对低收入者,金钱与幸福的关系更为密切;但对高收入者,金钱与幸福的关系就要淡得多,所谓“钱不够用和钱够用差别巨大,钱够用和钱花不完,差别并不大”。“够用“应该是指能保障有尊严的基本生活,此时,人的幸福感提升最快,之后,金钱的增加和幸福已没有太大关系,因为人感受到的金钱的价值不会再增加。
但给人带来效用不仅仅是消费物品,还有从劳务中获得的满足程度。这些因素往往在人们心中的效用值更大,从而更能增大幸福度,举个例子,我们会说现在的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有的吃有的穿,还说自己不幸福,原因就在于其消费资料通常是由父母提供的,自己未曾经历奋斗拼搏的过程,所以体验不到幸福的感觉。
因此,亚里士多德强调幸福是现实的,不是人先天具有的,可以通过自我 争取、自我控制而获得。“通过努力获得幸福比通过机遇更好”
如果效用是既定的,那么,欲望越多,人越不幸福。
在人的一生中,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一旦实现了一个欲望又会有新的欲望产生。欲望包括食欲、性欲、权力欲、财富欲、占有欲等等,是主观的、精神性的,层级是逐级递进的,较高层次需要的发展,有赖于较低层次需要的满足。马斯洛认为,人们按这样的梯级依次满足他们的需要,低级需要满足了就转向高级需要的满足,人们越是满足高级的需要,就越有深刻的幸福体验,实现精神的安宁,使自己的生活得到充实。达到自我实现的人自然也就是最幸福的人。比如西游记中的唐僧,我们在小的时候常常会觉得,孙悟空一个跟斗云翻到西天取回真经不就好了吗?为什么非得带着累赘的唐僧?现在我们知道了,对于这些精神方面的需求是谁也无法替代的,只有自己亲身经历,唯有自己经历方可获得,这也是新课程理念中所提倡的过程,我们的知识与人生的体悟只是我们的,再多的说教也不能转化为孩子们的,只有多创造机会让他们经历才是正解。
如何才能得到更大的幸福?通过对上面的方程式分析可见,幸福的获得既有主观的成分,也有客观的成分,那么我们追求幸福也就应该从主客观两方面着眼。从客观上看,要追求幸福,就要积极进取,努力奋斗,获得最大的效用,减小欲 望与效用的差值,增强幸福感。从主观上,如果要达到某种愿望已几乎不可能,就要调节自己的“欲“了,控制欲望,减小期望值,进而增强幸福感。要想幸福,控制欲望比增加效用要容易,订立终极目标比与别人比较更容易控制欲望,获得 幸福。
这里排列的需要对于儿童,得到一套漂亮的
衣服,一件有趣的玩具,一捧可口的糖果,.就能满足他们对幸福的渴望。成长为
青年人后,玩具已经不能让他们有幸福的感觉,学业有成,伴侣如心,工作满意,才是他们所憧憬的幸福。到了年老之后,“健康是金,平安是福”将成为他们对 幸福的企盼。
其中生理需求是第一层次的,这也说明了幸福与欲望关系紧密。
举个例子,记得以前会很羡慕住大房子的人,常常对住着大房子的人说,住这么大的房子,很幸福吧,可是人家常常会回答我,大房子也没什么好,卫生很难搞,以前听到这话会觉得矫情,现在知道了他并非矫情,他说的是真心话,在大房子实现时,他以能住上大房子为幸福,但不久之后就会因为现实的打扫问题而产生厌倦感,幸福的程度会逐渐下降,呈递减趋势,此时他产生新的欲望,那就是如果能打扫容易点就好了,幸福的内容发生了变化:住上大房子以后,就以打扫方便省力为幸福了。
从萨缪尔森的幸福方程式来看,控制欲望也是获取幸福的一种途径。
二、幸福的关键词:需求 满足 主观体验
三、特征:
1、主观性
这里的我们看到了有需求,主观体验,也就是说幸福是从需求系统中引发出来,因而也带有系统中的层次性结构。
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发展,构成了幸福的一个基本特性。
概括归纳起来,可以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是物质需求:包括对衣、食、住、行、性、闲暇时间、活动空间等的需求,主要是物质的或生理的需要特别是生存的需要。
其次是精神幸福:包括对学习和受教育的需要,从现代社会的观点来看,人们需要过着有尊严、有文化、有保障、身心健康的生活所必需的东西。
最后是社会幸福:包括对友谊、爱情、社交、参加一定社团获得一定归属感 的需要,最重要的是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即个人的兴趣、才能和创造力得到自由全面的发挥,他的个人生活理想得到很好的实现。
幸福是人们在为理想奋斗过程中
以及实现了预定目标和理想时感到满足的状况和体验。
就劝导我们追求高尚、适度的快乐而规避低俗和过分的快乐,既重视快乐 的价值又避免纯感官的快乐。他认为,快乐与幸福是完全相容的。
第二,现实生活中,n3亚里士多德强调过,我们可以对幸福的概念简要概括为: 乜1这包括两个层面的涵义:
一个层面,幸福是人们主观上感到快乐、满足的心理体验;另一层面,幸福是客 观上人生理想、目的、需要、欲望的实现和生存发展的完满。这两个层面不是割 裂开来的,也不是由此将幸福划分为两个事物、两个层次或者两个部分,而是从 两个不同的角度看“幸福“.“幸福”是人们主观上的某种满足和体验,但又并 非完全的心理学概念,不能等同于“幸福感"这个完全强调心理感觉的概念,因 为“幸福”是客观上需求的实现和生存发展的完满 而目标、理想就是由人们的需求、欲望引发的,人的需求的丰富性联系着 幸福状态的多样性。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性质决定了其具有内涵深刻的层次 性。
幸福具有时效性表明人类处于创造和追求的动态性过程。幸福在某种程度上 也是一种超越,那些已经得到的幸福会很快成为历史,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外,且人们对当前的幸福很容易习以为常而丧失幸福感,即“身在福中不知福一. 主体在每个历史
时期都有其内在需求的特征,因此,幸福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内容。处在人 生不同阶段的主体,对幸福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期待。
第一,通过人的存在理解幸福,将幸福定义为人们为理想奋斗过程中以及实 现了预定目标和理想时感到满足的状况和体验。
第二,幸福与人的主体评价相关。人在创造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实践中总要 追求一定的理想或目标,在此过程中以及实现目标时,会得到满足的心理体验。心理体验的满足程度与人的主体评价密切相关。
第三,幸福具有层次性。从人生的整个历程来看,人的需求呈现层次性结构,一般来说会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相应地幸福也会构成一个逐级递进的层 级。我们可以将人的幸福分成物质幸福、精神幸福和社会幸福,其中物质幸福构 成幸福最基本的内容,属于低层次的幸福,精神幸福和社会幸福属于高层次幸福。一般来说,人首先要满足低层次的幸福,但不排除特殊的情况发生,因为高层次 幸福和低层次幸福是相对独立的,高层次幸福不一定后于低层次幸福实现。第四,幸福具有时效性。主体在某理想或目标实现后得到极大的满足,但不 久之后就会产生厌倦感,幸福的程度会逐渐下降,呈递减趋势,此时主体将产生 新的欲望,幸福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当新的欲望或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后,又将再 次出现递减趋势。如此反复。
第五,幸福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在某一阶段,或者相对于某一需求客体,在 主体还没有得到最大的满足时候,越接近理想目标,满足度越高,呈上升趋势。但是一旦到达了欲望的顶点,实现了最大的满足,幸福的感觉会逐渐下降,但不 会为零,也就是不会与底线相交。这并不意味着此时主体没有幸福了,恰恰相反,也许他对幸福的感觉更浓。因为,此时他充满了对美好前景的憧憬与追求的心理 体验,主体往往会产生新的欲望与需求,原来的理想目标已经不能使主体有满足 的心理体验,这时主体的目光会转向新的目标并再次追求或创造。
第六,总结出评价幸福程度大小的规律,归纳为一个幸福方程式:幸福=效 用/欲望+恐惧感(恐惧感一般为负值),在恐惧感一定的条件下,幸福程度与效用
成正比,与欲望成反比。在另两个变量一定的情况下,效用越大,幸福值越大; 欲望越小,幸福值越大。
人追求生理需要的满足和感官的快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
获得幸福的体验,但只是肤浅的幸福,真正深刻的幸福应是精神上的幸福。精神 幸福、社会幸福高于物质幸福。当精神上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人们会感到快乐,感到充实,而这种精神上的满足感虽然不是永恒的却是长久的,同时它能使人感 受到来自心灵深处的宁静与愉悦,这才是人类真正需要追求的幸福。
人有多种多样的欲望。古人概括出,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惧,爱,恶,乐是七情,生、死、耳、目、口、鼻之欲是六欲。这些也只是大致的划分,其实人具体的欲望、情感非常多,且会随着历史的进步发展变化,很难用具体的 数字来标识。
但是就人生的整个过
程或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而言,人的需求或欲望是递增的,人们永不满足于某个欲 望,永远在追求新的目标,使得人的幸福,可以寓于希望之中,也促进了人类社 会向前发展。..
第四篇:论幸福
论幸福
——读《幸福的方法》有感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获得幸福。追求幸福,让众生殊途同归。
——题记
无意中在爸爸的书架上看到了一本名为《幸福的方法》的书,被封面上“最受欢迎的哈佛大学公开课”这句话所吸引,原本只想随手翻翻的我,却被它深深地打动,生出许多的感悟。
(一)什么是幸福
在书中,作者泰勒首先抛给了我们一个问题:“什么是幸福?”
人生在世,人人都在追求幸福,都渴望拥有幸福。但幸福究竟是什么呢? 小时候,我无比羡慕学长们的“三道杠”,并为之刻苦学习,努力追求。后来我成为大队委候选人时,为了写好竞选演讲稿而绞尽脑汁,在等待竞选结果的日子里寝食难安。最终,当选的喜悦像潮水一样来得快,退得也快,甚至还有一丝失去目标的茫然。正如泰勒所说,我犯了一个错误,我把幸福理解成一个终点,而它事实上更是一个过程,一个长期追求、永不间断的过程,它不是在山下漫无目的的游逛,也不只是拼命爬到山顶,而是向山顶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实现目标只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
泰勒还说:“幸福是‘想’和‘不想’之间的差异,是自由抉择,并非被奴役的感觉。”记得以前爸爸强迫我去学跆拳道,我虽然不得不去学,但过程却是痛苦的。而学奥数却不一样,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所以充满了快乐。这就是奴役与自由的差异。
(二)如何创造幸福
如何才能赢得幸福呢?泰勒认为我们首先得端正心态。
小孩子总是对生日充满期待,因为师长父母们总会给我们很多礼物。于是,我每年都用一个大塑料箱来装礼物,但每次都装不满,反倒随着年龄的增长礼物却在减少。爸爸是个充满智慧的人,他建议我改用一个小鞋盒来装礼物。结果把鞋盒挤爆了也装不完。
可见,幸福不在于你得到的多,而在于你计较的少。做好加法和减法,有所取更要有所舍。与其去注意我们需要什么才能生存,不如去注意我们没了什么就无法生存。
挣扎、困难和挑战都是丰富生活不可或缺的,幸福之路并无捷径。经历困难可以让我们更珍惜快乐,不再认为快乐是理所当然的,同时对生命中大大小小的欢乐表示感激。对生活心存感激本身也是生命意义和快乐的重要来源。
(三)幸福就在当下
泰勒在书的结论中说:“我们必须学会如何珍惜当前的事物。幸福的生活是累积而成的,无论是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还是那些点点滴滴的瞬间。”
越单纯越幸福,越简单越幸福。很多时候,幸福真的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遥不可及,不可触摸,复杂难懂。细细地留心生活,你会发现一个美美的懒觉,一顿温馨的晚餐,一个健康的身体,一颗良好的心态,一杯清香的早茶„„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幸福的源头。
与其让自己被过去或未来绑着,我们不如学会去珍惜当下。许多人感叹到自己找不到幸福,自己身边没有幸福,然而幸福无处不在,只是你没有去发现,没有去珍惜。忽视当下,盲目的未来就会变成一个个陷阱。
赢得幸福就从当下开始。出发吧,还等什么?
作者:陆诗琦
都江堰市北街小学六八班
第五篇:幸福论
崔健曾经喊过:“那天是你用一块红布,蒙住了双眼也蒙住了天,你问我看见了什么,我说我看见了幸福”。郑钧曾经唱过:“幸福总是可望又不可及”。
夹着尾巴过了几十年,好像没怎么幸福过,因为幸福是什么,确实没想过。幸福到底是什么,确实应该认真仔细想一想看一看。否则一辈子懵懵懂懂,看似潇潇洒洒却白在世上走一回,智力有缺陷的叫智障,对幸
福认识有缺陷的应该叫幸福障,有鉴于此,所以我们应好好想一想不能做一个糊里糊涂的人。
我读幸福
现代的幸福程度叫幸福指数,幸福指数是衡量幸福感受具体程度的客观指标,这些指标综合后获得幸福程度,可以称为幸福度。基于个人的幸福指数,主要应由收入、生活水平、健康水平、人际关系、成就感,安全感和对工作的满意度作为指标,综合计算得出一个人、一个地区人民的幸福度,也就是说幸福指数是衡量幸福熵的标准,是衡量幸福程度的一把尺子。
所以幸福的概念应该是生存、生活的物质、精神状态的丰富程度。
由此可知,幸福有了指标才是硬道理。
幸福有两个重要指标,就是长寿和富足。长寿是根本,而富足是基础。决定长寿的因素很多,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安全康宁等都是延长生命过程的手段,而物质丰富即富裕是这些生活手段的基础,构建这个基础是人一生的主题。因此,谈幸福或幸福感离开这两个指标就是空谈。
克己,有时候是幸福感的源泉,降低心理预期就降低了现实与理想目标的差距,就容易产生满足感。乐是一种感受,长乐是一种生活状态,知足常乐是建立在一定富足程度基础上的乐趣,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但绝对不等于幸福程度较高,所谓知足就是克服内心对名和利追求的欲望,淡泊名利,少欲寡求。这种积极的态度是值得尊敬的。修身养性追求的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但知足常乐如果是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忘却了人生一世的目地和意义,却是最消极害人的。
有人赞美娴静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幸福美好,可是这样美好幸福的基础也是在世外有一定的资源,还得有新鲜的空气,可供温饱的食物。所有这一切都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资基础上的,也就是一切生活的享受都是需要代价或成本的。
有钱的人不一定感觉幸福,但在物质财富不太充足的时候,幸福感也会随之下降了,因为幸福指数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富裕程度,简单得很,当为了生存而含辛茹苦或茹毛饮血的时候,还洋溢着这种自我满足自我陶醉的幸福感,那就是众人皆醒,而我独醉了。虽然谁也不会剥夺你的幸福感。你要乐观,但绝对不能麻痹、欺骗自己。
不要降低幸福的门槛更不能偷换幸福的概念以偏概全,幸福和幸福感相提并论的目地是认清幸福的本质,因为你有幸福的权利,更有使它人幸福的责任,自欺可以,但不能欺人。真正的幸福是需要不断奋斗进取和不断拼搏的,人人都可以讲出一千个幸福理由,但是幸福永远在路上在远方,是要靠双手不断地去创造。